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技术储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轨道交通忧思录
热度 11 sqdai 2011-7-16 06:58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地铁和城际高铁事业进入了发展“腾飞期”,高速交通体系的建立是惠及百姓的大好事。然而,近日高铁、地铁事故频仍,令人担心。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科学研究者,更感到忧心忡忡。试看,高铁正式投入营运半个月,在 10 、 11 、 13 日接连发生三次短时间停运事件,有的因为恶劣天气而停电,有的因列车故障而延误;而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地铁不断出现各种事故,甚至导致人员伤亡。这些事故发生频度引起了诸多关注,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我们来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 高铁、地铁发展过热、过快。尽管“中国速度”令人振奋,但是过去我们已经吃过“大干快上”的许多亏,现在仍有发展过快而技术、管理跟不上的问题; 2. 科技储备不足。在各种交通形式中,空运(航空)、水运(航海、内河航运)和陆路运输(公路、铁路等)方面,我国的科技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细看之下,城际高铁和城市地铁的科学研究相对落后,大规模研究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科技储备严重不足。例如,我国高校中,出现地铁类专业很晚,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著名高校迟迟未建此类专业,倒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高校较早设置了,但水平相对低下。可以说,在所有交通类的小专业中,地铁方面是最落后的,一旦地铁大发展,必然出现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空缺; 3. 相关设施国产化程度较低。此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有联系。地铁、高铁系统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还有赖于进口,尽管近年来注意了交通系统部件的国产化,但有些部件(如控制部分)还不是自产的,因此,发生问题时可能有维修困难; 4. 应急预研不够充分。高铁、地铁的硬件、软件的科学研究赶不上发展需要,尤其在软件方面。尽管已有一些应急预案,但由于缺少深层次的预研,遇到事故时仍有反应迟钝的问题。 鉴于上述,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l 适当调节高铁、地铁的发展速度; l 大力加强城际、城市快速交通的科学研究,形成科学——技术——工程的“一条龙”研究体系; l 尽力提高高铁、地铁设施的国产化水平; l 针对现实,研制更为快捷有效的应急预案。 盼望我们有更为便利、快捷、安全的交通系统。 附记:因近日家中有事,影响了博客的更新,特敬告博友。 写于 2011 年 7 月 16 日晨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5703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