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l拉尼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2月27日晚报:拉尼娜指数26日快速进入上升区间
杨学祥 2016-12-27 19:12
12 月 27 日 晚报:拉尼娜指数 26 日快速进入上升区间 杨学祥,杨冬红 图 1 2016 年 12 月 26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392 ,比 12 月 26 日 00 时 的 -0.472 增速 0.080 ,增速变快,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76 ),而后继续上升, 26 日 00 时进入上升区间。本次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图 2 2016 年 12 月 26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352 ,比 12 月 26 日 12 时 的 -0.392 增速 0.040 ,增速稳定,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76 ),而后继续上升, 26 日 00 时进入上升区间, 26 日 18 时增速稳定,将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本次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图 3 2016 年 12 月 27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317 ,比 12 月 26 日 18 时 的 -0.352 增速 0.035 ,增速变慢,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76 ),而后继续上升, 26 日 00 时进入上升区间, 26 日 18 时增速稳定,将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本次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8 日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11 月 29 日 -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 12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7 度, 12 月 2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12 月 24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4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31 ,比 12 月 23 日 18 时的 -0.683 增速 0.022 ,加速减慢,进入新的波动区间,验证 22 日 12 时的 -0.769 已经达到谷值。 12 月 25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24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81 ,比 12 月 24 日 00 时的 -0.631 增速 0.150 ,加速突增,快速进入新的上升区间,验证 22 日 12 时的 -0.769 已经达到谷值。拉尼娜可能在 29 日潮汐组合中接近尾声。 12 月 25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24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27 ,比 12 月 24 日 12 时的 -0.481 增速 0.054 ,加速变慢,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下次峰值在 29 日前后。拉尼娜可能在 29 日潮汐组合中接近尾声。 12 月 25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5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02 ,比 12 月 24 日 18 时的 -0.427 增速 0.025 ,加速变慢,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下次峰值在 29 日前后。拉尼娜可能在 29 日潮汐组合中接近尾声。本次峰值高于上一次。 12 月 26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59 ,比 12 月 25 日 00 时的 -0.402 减速 0.057 ,加速变减速,进入新的下降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而后继续上升。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12 月 26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76 ,比 12 月 25 日 12 时 的 -0.459 减速 0.017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降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而后继续上升。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12 月 26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6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72 ,比 12 月 25 日 18 时的 -0.476 增速 0.004 ,减速变增速,进入新的波动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 26 日进入波动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而后继续上升。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拉尼娜可能进入尾声。 关注近期寒潮的影响。 12 月 27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26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392 ,比 12 月 26 日 00 时的 -0.472 增速 0.080 ,增速变快,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76 ), 26 日 00 时进入上升区间,而后继续上升。本次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12 月 27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26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352 ,比 12 月 26 日 12 时的 -0.392 增速 0.040 ,增速稳定,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76 ),而后继续上升, 26 日 00 时进入上升区间, 26 日 18 时增速稳定,将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本次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12 月 27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7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317 ,比 12 月 26 日 18 时的 -0.352 增速 0.035 ,增速变慢,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 22 日达到谷值 -0.769 , 25 日达到峰值 -0.402 。 24-25 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 29 日前形成新的谷值( 2016 年 12 月 25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76 ),而后继续上升, 26 日 00 时进入上升区间, 26 日 18 时增速稳定,将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本次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2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328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12月22日晚报:拉尼娜指数25日前后进入谷值
杨学祥 2016-12-22 18:26
12 月 22 日 晚报:拉尼娜指数 25 日前后进入谷值 杨学祥,杨冬红 图 1 2016 年 12 月 21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35 ,比 12 月 21 日 00 时 的 -0.705 减速 0.035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图 2 2016 年 12 月 21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48 ,比 12 月 21 日 12 时 的 -0.735 减速 0.013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图 3 2016 年 12 月 22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58 ,比 12 月 21 日 18 时 的 -0.748 减速 0.010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8 日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11 月 29 日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90812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 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验证: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 潮汐组合 B : 1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66 度。 1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 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本次拉尼娜指数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081 , 6 日下降到 0.046 , 7 日下降到 -0.138 , 8 日下降到 -0.267 , 9 日下降到 -0.396 , 10 日下降到 -0.550 , 11 日下降到 -0.607 。 12 日 00 时继续保持 -0.607 , 12 日 12 时继续保持 -0.607 ,进入新的谷值 -0.607 。高于 11 月 28 日 的谷值 -0.8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 2016 年 12 月 1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29 ,比 12 月 15 日 12 时 的 -0.628 减速 0.001 ,进入新的谷值 -0.629 ,稳定状态不会有大的改变, 12 月 15 日 的 -0.629 成为新的谷值。双十二寒潮推迟了谷值的发生。 潮汐组合 C : 12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93661 度, 12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 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 ,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事实证明,由于拉尼娜指数在 13-15 日潮汐组合的波动上升和双十二寒潮对拉尼娜的影响, 拉尼娜指数谷值推迟到 15 日发生, 16 日以后开始进入峰值。 关注 2016 年 12 月 13-15 日潮汐组合导致的拉尼娜指数上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28.html 12 月 16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16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17 ,比 12 月 15 日 18 时的 -0.629 增速 0.012 ,进入新的上行区间 , 预计 21 日前达到峰值。 双十二寒潮推迟了谷值的发生。 12 月 17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16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549 ,比 12 月 16 日 00 时的 -0.617 增速 0.068 ,加速变快,进入新的上行区间 , 预计 21 日前达到峰值 。 12 月 17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17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98 ,比 12 月 16 日 12 时的 -0.549 增速 0.051 ,加速变慢,进入新的上行区间,拉尼娜指数低于标准值 -0.5 , 预计 21 日前达到峰值 。 12 月 18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17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76 ,比 12 月 17 日 00 时的 -0.498 增速 0.022 ,加速继续变慢,进入新的上行区间,拉尼娜指数低于标准值 -0.5 ,已经接近峰值, 预计 21 日前达到峰值 。 12 月 18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17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81 ,比 12 月 17 日 12 时的 -0.476 减速 0.005 ,加速变减速,进入新的波动区间,拉尼娜指数低于标准值 -0.5 ,已经接近峰值, 预计 21 日前达到峰值 。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 12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47 度, 12 月 2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本次拉尼娜指数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12 月 18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18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498 ,比 12 月 17 日 18 时的 -0.481 减速 0.017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拉尼娜指数低于标准值 -0.5 ,已经接近峰值, 预计 21 日前达到峰值 。 12 月 19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18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66 ,比 12 月 18 日 00 时 的 -0.498 减速 0.068 ,减速变得更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3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19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18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597 ,比 12 月 18 日 12 时的 -0.566 减速 0.031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3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19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19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19 ,比 12 月 18 日 18 时的 -0.597 减速 0.022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3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0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19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37 ,比 12 月 19 日 00 时的 -0.619 减速 0.018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0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19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44 ,比 12 月 19 日 12 时的 -0.637 减速 0.007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0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0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52 ,比 12 月 19 日 18 时的 -0.644 减速 0.008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1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20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76 ,比 12 月 20 日 00 时的 -0.652 减速 0.024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1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20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90 ,比 12 月 20 日 12 时的 -0.676 减速 0.014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1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1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705 ,比 12 月 20 日 18 时的 -0.690 减速 0.015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2 日 早报: 2016 年 12 月 21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735 ,比 12 月 21 日 00 时的 -0.705 减速 0.035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2 日 午报: 2016 年 12 月 21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748 ,比 12 月 21 日 12 时的 -0.735 减速 0.013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12 月 22 日 晚报: 2016 年 12 月 22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758 ,比 12 月 21 日 18 时的 -0.748 减速 0.010 ,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行区间, 17 日已经达到峰值,在预计的 21 日前 。由于 21-25 日潮汐组合作用,拉尼娜指数预计在 25 日前后达到谷值 。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 ,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22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12月6日午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峰值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杨学祥 2016-12-6 10:02
12 月 6 日 午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峰值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12 月 0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081 ,比 12 月 05 日 12 时 的 0.101 减速 0.020 ,减速变快持续,进入新的波动低值 0.081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081 。 2016 年 12 月 05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0.101 ,比 12 月 05 日 00 时的 0.146 减速 0.045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波动低值 0.101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101 。 2016 年 12 月 05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146 ,比 12 月 04 日 18 时的 0.152 减速 0.006 ,加速变减速,进入新的波动值 0.146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146 。 2016 年 12 月 04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152 ,比 12 月 04 日 12 时的 0.149 增速 0.003 ,加速变的更慢,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图 1 2016 年 12 月 05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146 ,比 12 月 04 日 18 时 的 0.152 减速 0.006 ,加速变减速,进入新的波动值 0.146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146 。 图 2 2016 年 12 月 05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101 ,比 12 月 05 日 00 时 的 0.146 减速 0.045 ,减速变快,进入新的波动低值 0.101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101 。 图 3 2016 年 12 月 05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081 ,比 12 月 05 日 12 时 的 0.101 减速 0.020 ,减速变快持续,进入新的波动低值 0.081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081 。 9 月 25 日 拉尼娜指数曾出现接近 +0.5 的最强峰值 zecrio 2016-9-22 16:52 拉这两天减弱明显,希望是受潮汐影响! 秘鲁沿岸暖水必须尽早解决掉,否则拉有夭折危险! 博主回复 (2016-9-23 10:27) :关键是南极半岛海冰 9 月 22 日 最大值比去年是否足够增大,有这方面资料吗?徳雷克海峡海冰开关作用是海冰增加环南极海流受阻,会加强秘鲁寒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wall 潮汐组合 C : 9 月 18 日 为日月大潮, 9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 度, 9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导致拉尼娜减弱 我们在 2015 年 6 月 13 日 指出,目前的不确定因素是 2015 年 9 月和 2016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发展情况: 如果 2016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增加,与 2016 年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相配合,与 2016 年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拉尼娜持续到 2016 年底。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2017 年 2 月 26 日 日食在中纬,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拉尼娜结束。 及时监测 2015 年 9 月和 2016 年 9 月南极海冰变化,我们就会得到厄尔尼诺持续到 2016 年初和拉尼娜持续到 2016 年底的准确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7604.html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3 日 指出,根据图 3-4 的对比,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不是异常变大,而是异常变小。这是导致秘鲁寒流变暖和拉尼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4570.html 上次次拉尼娜最大减弱与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以及 2016 年 9 月 23-24 日潮汐组合减弱拉尼娜有关。 本次拉尼娜减弱,与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以及 11 月 29 日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 减弱拉尼娜有关。 能使拉尼娜增强的因素有: 2017 年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7 年 2 月为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时期,如果海冰异常增加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 B : 1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66 度。 1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图 4 2015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减弱厄尔尼诺强度 图 5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减弱拉尼娜 我们在 28 日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11 月 29 日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这一预测正在被证实。拉尼娜指数 29-30 日开始新的波动, 30 日加速变为特快持续,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424 , 12 月 2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34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8 日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11 月 29 日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90812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12 月 4 日 进入新的波动峰值 0.152 , 高于上一轮峰值 -0.417 ,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 潮汐组合 B : 1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66 度。 1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本次拉尼娜指数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拉尼娜指数在 2016 年 12 月 7-9 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5 日下降到 0.081 。 潮汐组合 C : 12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93661 度, 12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 12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47 度, 12 月 2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本次拉尼娜指数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厄尔尼诺指数存在 13.6 天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我们在 2012-12-804:24 指出: 地球自转确实存在 13.6 天和 18.6 年周期。李国庆发现月亮视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震的激发原因之一。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和 18.6 年周期对厄尔尼诺指数存在明显影响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0384.html 参考文献 1. Li Guoqing. 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dv.Atmos.Sci. 2005, 22: 359-374.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30日早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谷值 12月拉尼娜继续减弱
杨学祥 2016-11-30 04:59
30 日早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谷值 12 月拉尼娜继续减弱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11 月 29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808 ,比 11 月 29 日 00 时 的 -0.787 减速 0.021 ,加速变减速,进入新的波动。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开始新的波动(见图 1-3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拉尼娜强度变弱正在被证实。 我们在 20 日指出,由于冷空气活动增强,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导致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将进入新的谷值 ( 见图 1-3) 。 图 1 2016 年 11 月 28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88 ,比 11 月 28 日 12 时 的 -0.795 增加 0.007 ,加速变慢,进入新的波动。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开始新的波动 。 图 2 2016 年 11 月 29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87 ,比 11 月 28 日 18 时 的 -0.788 增加 0.001 ,加速继续变慢,进入新的波动。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开始新的波动 。 图 3 2016 年 11 月 29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808 ,比 11 月 29 日 00 时 的 -0.787 减速 0.021 ,加速变减速,进入新的波动。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8 日进入新的谷值 -0.817 ,开始新的波动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将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800.html 我们在 11 月 1-13 日多次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45.html 我们在 24 日清晨指出,本轮波动峰值明显低于前一轮,谷值高于前一轮,拉尼娜减弱趋势已经出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423.html 25 日拉尼娜监测证实了这一预测。 我们在 28 日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29 日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这一预测正在被证实。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C : 10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29 度,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9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受 11-14 日潮汐组合影响,拉尼娜将会增强,进入新的谷值。目前看来,由于冷空气活动不强,拉尼娜增强的增速低于预期。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升温和雾霾将成为主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039.html 受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影响,降温和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3-16 日连续指出: 本轮潮汐组合将重复 10 月 15-17 日弱降温(拉尼娜停滞)、 21-23 日强升温(拉尼娜异常减弱)、 28-31 日强降温(拉尼娜异常增强)的三部曲。 拉尼娜持续减弱: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800.html 我们在 28 日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29 日 -12 月 2 日 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90812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厄尔尼诺指数存在 13.6 天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我们在 2012-12-804:24 指出: 地球自转确实存在 13.6 天和 18.6 年周期。李国庆发现月亮视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震的激发原因之一。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和 18.6 年周期对厄尔尼诺指数存在明显影响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0384.html 参考文献 1. Li Guoqing. 27.3-day and 13.6-day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 Adv. Atmos.Sci. 2005, 22: 359-374.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3. 杨学祥, 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 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6. 杨学祥, 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27日早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谷值
杨学祥 2016-11-27 06:18
27 日早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谷值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11 月 26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20 ,比 11 月 26 日 06 时 的 -0.694 减少 0.026 ,减速继续加快,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6 日进入新的谷值 -0.720 (见图 1-3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拉尼娜强度变弱正在被证实。 我们在 20 日指出,由于冷空气活动增强,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导致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将进入新的谷值 ( 见图 1-3) 。 图1 2016 年 11 月 25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57 ,比 11 月 25 日 00 时 的 -0.657 减少 0.000 ,减速为零,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5 日进入新的谷值 -0.657 。 图2 2016 年 11 月 26 日 06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94 ,比 11 月 25 日 12 时 的 -0.657 减少 0.037 ,减速加快,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6 日进入新的谷值 -0.694 。 图 3 2016 年 11 月 26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20 ,比 11 月 26 日 06 时 的 -0.694 减少 0.026 ,减速继续加快,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6 日进入新的谷值 -0.720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将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800.html 我们在 11 月 1-13 日多次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45.html 我们在 24 日清晨指出,本轮波动峰值明显低于前一轮,谷值高于前一轮,拉尼娜减弱趋势已经出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423.html 25 日拉尼娜监测证实了这一预测。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C : 10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29 度,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9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受 11-14 日潮汐组合影响,拉尼娜将会增强,进入新的谷值。目前看来,由于冷空气活动不强,拉尼娜增强的增速低于预期。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升温和雾霾将成为主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039.html 受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影响,降温和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3-16 日连续指出: 本轮潮汐组合将重复 10 月 15-17 日弱降温(拉尼娜停滞)、 21-23 日强升温(拉尼娜异常减弱)、 28-31 日强降温(拉尼娜异常增强)的三部曲。 拉尼娜持续减弱: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80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26日晚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谷值
杨学祥 2016-11-26 23:12
26 日晚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谷值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11 月 26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720 ,比 11 月 26 日 06 时 的 -0.694 减少 0.026 ,减速继续加快,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6 日进入新的谷值 -0.720 (见图 1-3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拉尼娜强度变弱正在被证实。 我们在 20 日指出,由于冷空气活动增强,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导致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将进入新的谷值 ( 见图 1-3) 。 图 1 2016 年 11 月 25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57 ,比 11 月 24 日 18 时 的 -0.653 减少 0.004 ,减速继续变慢,将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4 日出现新的谷值 -0.657 。 图 2 2016 年 11 月 25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57 ,比 11 月 25 日 00 时 的 -0.657 减少 0.000 ,减速为零,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5 日进入新的谷值 -0.657 。 图 3 2016 年 11 月 26 日 06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94 ,比 11 月 25 日 12 时 的 -0.657 减少 0.037 ,减速加快,进入新的谷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17 , 21 日出现新的谷值 -0.592 , 25 日进入新的谷值 -0.694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将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800.html 我们在 11 月 1-13 日多次指出,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45.html 我们在 24 日清晨指出,本轮波动峰值明显低于前一轮,谷值高于前一轮,拉尼娜减弱趋势已经出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423.html 25 日拉尼娜监测证实了这一预测。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C : 10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29 度,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9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受 11-14 日潮汐组合影响,拉尼娜将会增强,进入新的谷值。目前看来,由于冷空气活动不强,拉尼娜增强的增速低于预期。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升温和雾霾将成为主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039.html 受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影响,降温和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3-16 日连续指出: 本轮潮汐组合将重复 10 月 15-17 日弱降温(拉尼娜停滞)、 21-23 日强升温(拉尼娜异常减弱)、 28-31 日强降温(拉尼娜异常增强)的三部曲。 拉尼娜持续减弱: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80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19日晚报:11月18日至1月23日自转加速减弱拉尼娜
杨学祥 2016-11-19 17:52
19 日晚报: 11 月 18 日至 1 月 23 日自转加速减弱拉尼娜 杨学祥,杨冬红 据最新测量数据, 2016 年 11 月 19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30 ,比 11 月 18 日 18 时 的 -0.438 增加 0.008 ,加速稳定,形成新的峰值 -0.430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30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见图 1-2)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图 1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38 ,比 11 月 18 日 12 时 的 -0.447 增加 0.009 ,加速变快,形成新的峰值 -0.438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8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38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图 2 2016 年 11 月 19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430 ,比 11 月 18 日 18 时 的 -0.438 增加 0.008 ,加速稳定,形成新的峰值 -0.430 。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7 日再现更高峰值( -0.443 ), 19 日形成新的峰值 -0.430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预测已被证实。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 预测对比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C : 10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29 度,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9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受 11-14 日潮汐组合影响,拉尼娜将会增强,进入新的谷值。目前看来,由于冷空气活动不强,拉尼娜增强的增速低于预期。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升温和雾霾将成为主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039.html 受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影响,降温和拉尼娜增强会非常明显。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3-16 日连续指出: 本轮潮汐组合将重复 10 月 15-17 日弱降温(拉尼娜停滞)、 21-23 日强升温(拉尼娜异常减弱)、 28-31 日强降温(拉尼娜异常增强)的三部曲。 拉尼娜持续减弱: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4-29 日寒潮级别冷空气影响全国,拉尼娜进入新的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5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10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为什么常带来冷冬?海洋热交换使两极变暖赤道变冷
热度 2 杨学祥 2016-11-5 14:19
拉尼娜为什么常带来冷冬?海洋热交换使两极变暖赤道变冷 杨学祥,杨冬红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要:本文讨论了潮汐变化引起的大气圈、海洋圈和岩石圈差异旋转。在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面的高速气流和洋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在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和海洋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 35 度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南北纬 62 度线为最高值,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加快,类似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这一变化规律与星体大小以及形变规模无关。计算结果与全球风带分布完全符合。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赤道东风加强,海洋南北赤道暖流加强,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太阳在南北回归线( 22.5 度),赤道东风减弱,赤道和 35 度线以上的西风带加强,纬度 60 度左右南北两个多风暴带活动强烈,海洋的中纬度西风漂流带加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月亮潮周期地增强或减弱了这一效应,形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 厄尔尼诺是热事件,阻碍赤道和两极热交换,导致两极变冷,赤道变暖;拉尼娜冷事件,加强赤道和两极热交换,导致两极变暖,赤道变冷。南极海冰开关控制了全球的温盐循环和太平洋热循环。这是厄尔尼诺常带来暖冬和拉尼娜常带来冷冬的原因。 关键词: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厄尔尼诺,大气环流,海洋环流 1. 2016 年的气候特征 其一,厄尔尼诺结束 拉尼娜又要来 2016-7-29 11:44:13 来源 : 新华社 作者 : 张淼 新华社日内瓦 2016 年 7 月 28 日 电 世界气象组织 28 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说, 2015 年至 2016 年强厄尔尼诺已于今年 5 月结束,但今年第三季度将可能出现弱拉尼娜事件。 世界气象组织说, 2015 年至 2016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之一,其增温效应助长了全球气温不断创新高。 2016 年前 6 个月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半年,即使下半年出现有降温作用的拉尼娜事件,今年全年也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作者 : 张淼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world/20160729/u7ai5880839.html 其二、根据美国国家冰雪中心的数据,今年 9 月北极海冰大幅偏少, 15% 密度海冰覆盖面积比常年偏少 200 万平方公里以上。 http://news.163.com/16/1104/06/C50O55LT000187VE.html 2016 年年初由于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减少,北大西洋暖流疯狂冲进北冰洋,北极涡旋被捅下来,超级寒潮袭击我国,广州城区甚至飘起了雪花。自 2016 年 7 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2016 年 9 月北极海冰大幅偏少,北极变暖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 气象科普公号“中国气象爱好者”表示,根据美国国家冰雪中心数据, 2016 年 9 月北极海冰大幅偏少, 15% 密度海冰覆盖面积比常年偏少 200 万平方公里以上。北极海冰在加速融化,北极变暖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极涡分裂,会导致北美、东亚、欧洲等地出现寒冷气候。 其三、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4570.html 2016 年的主要气候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冷,两极气候变暖。 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暖;拉尼娜是冷事件,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现在的问题是: 2014 年单日最大结冰量发生在 9 月 20 日 ,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天海冰覆盖面积为 2014 万平方千米。2016年五天平均最大结冰量发生在 9 月 22 日 ,海冰覆盖了 2011 万平方千米。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0/qhbhyw/2209601.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222.html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观点是:厄尔尼诺就是赤道和两极热交换受阻,导致两极变冷,赤道变暖;拉尼娜就是赤道和两极热交换过度,导致两极变暖,赤道变冷。 2. 大气环流受控于地球自转和潮汐形变 天气变化主要与对流层气体运动有关。吸收太阳辐射热量所在空间的温度和高度控制了对流层的气体密度和气压。一般在空气受热强的地区,形成低密度的低压区;而在受热弱的地区,形成高密度的高压区。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为低压区,两极地区为高压区;在垂直方向上,靠近地面的热空气为低压区,高空冷空气为高压区。气压的不均匀性导致气体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受这一规律控制,一般空气在地面从两极流向赤道,在高空则从赤道流向两极。实际的气流分布并不这样简单,除赤道和两极外,还出现了 30 o 、 35 o 和 60 o 三个特征纬度,表明月亮在月亮赤纬角 0 度 -28.6 度之间震荡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22.5 度之间)之间的震荡对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日月引力导致地球潮汐形变和扁率变化,引发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和表面流体流动。 全球性地表风带和气压带由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无风带(低压带)、纬度 0 o ~30 o 的南北两个信风带(贸易风带)、纬度 30 o ~35 o 南北两个亚热带无风带(高压带)、纬度 35 o ~60 o 左右南北两个盛行西风带、纬度 60 o 左右南北两个多风暴带(低压带)、纬度 60 o 以上南北两个寒带东风带与极地高压带(见图 1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相邻两个风带之间的过渡带,即纬度 0 o 、±( 30 o ~35 o )、± 60 o 的 5 个纬度带,其两侧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明显不同,故称之为大气临界纬度。全球不同纬度的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速度变化很大,量极达 m/s 。这表明,大气运动与地球自转、地理纬度密切相关 。 图 1 东风带和西风带以及径向南北运动(网络图片) M.B. 斯托瓦斯把地球作为体积不随时间变化的不等速的二轴椭球体,计算了它的基本参数随扁率或偏心率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得出南北纬 35 o 线不随扁率变化而伸缩,由于其固定不变的特性而称为临界纬度。相反,南北纬 62 o 与赤道纬度,当地球扁率发生变化时,互为消长,称为共轭纬度 。 0 o 和 62 o 共轭纬度以及 35 o 临界纬度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的特殊作用,表明地球扁率变化和地球自转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可能起到某种特殊作用。 M.B. 斯托瓦斯的计算表明,临界纬度 35 o 是在扁率变化中长度不变的纬度圈。 我们计算结果表明,一个旋转速度不断增大的气体星球,在扁率不断变大的过程中,被削平的两极突起通过 35 o 不变圈向赤道流动,形成一个几乎静止的(相对星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快速旋转)大气环流。在星球外部看来,加速旋转的气体星球象一个层层包裹的洋葱,每层的旋转速度不同,中心转速快,外层转速逐渐减小(见图 2 )。这非常符合木星环的旋转特征:美国学院公园市马里兰大学的 Douglas Hamilton 和德国海德尔堡马普学会核物理研究所的 Harald Kr ü ger 发现,行星环中的微粒缓慢围绕木星运转,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行星环形成机制:变速旋转的气体星球,赤道有慢速旋转的环,两极有快速旋转的帽 。 图 2 地球变扁南北纬 35 度线长度不变 (杨冬红, 2009 ) 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在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上空的高速气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加大赤道东风带的风速,在外空间看来几乎静止不动;在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 35 度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加快,加大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风速。这一变化规律与星体大小以及形变规模无关 。 南北纬 35 o 线不随扁率变化而伸缩,由于其固定不变的特性而称为临界纬度。相反,南北纬 62 o 与赤道 0 纬度,当地球扁率发生变化时,互为消长,称为共轭纬度 。 0 o 和 62 o 共轭纬度以及 35 o 临界纬度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的特殊作用,表明地球扁率变化和地球自转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可能起到特殊作用。 根据图 2 ,两极和赤道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大气环流,而是在纬度 0 o 、±( 30 o ~35 o )、± 60 o 、± 90 o 的 5 个纬度带相对独立循环;赤道地区的热流被封闭在 0 o 、±( 30 o ~35 o )纬度内相对循环;两极地区的寒流被封闭在 60 o 、± 90 o 纬度内相对循环,直接热对流需要打破纬度界线。 3. 海洋环流受控于地球自转和潮汐形变 对海洋而言,水平运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赤道附近的中低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全球统一性一级西向流;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形成明显东向流。尤其在南半球纬度 40 o 以南、北半球纬度 45 o 以北地区,洋流以东向为主,形成全球性一级东向流(见图 3 )。洋流稳态运动速率的量级介于 cm/s~m/s 。大气运动和盛行凤系的存在,是导致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 图 3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洋环流分布图和 全球气候的三个海冰启动开关示意 由于大陆的阻隔,海洋相对大气有独立的热循环系统,打破了大气循环的纬度界线,形成南太平洋的内循环和外循环,控制了两极和赤道之间的热交换。 4. 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通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在整个中生代,全球各大陆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几乎从一个极延伸到另一个极的巨大的单一陆块,这种轮廓肯定有助于周围大洋中的高效率向极热输送。在南、北两半球,一个单一的环流系统作用范围至少达到纬度 55 o ,以致宽阔的、深而缓慢的赤道流在穿过低纬度大于 180 o 弧的旅途中被大大加热。中始新世和早渐新世之间的总的温度下降,在整个新生代都是最急剧的。这种下降被认为由如下原因引起: 1) 德雷克通道和塔斯马尼亚以南的通道开始为全球循环和气候上隔离的环极流打开了通路; 2) 由于澳大利亚 - 新几内亚向北移动,吸热的赤道水面积缩小; 3) 特提斯海关闭,不能使赤道环流通过 。 Van Andel 等人 (1975) 在分析了太平洋所有不整合之后提出 , 德雷克通道的打通可能形成了环极流,并隔断了对南极洲的向极热输送,因而产生了冰架和冷的底水 。 对第三纪早期普遍变冷起作用的明显构造事件是巴拿马地峡的封闭,因而限制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赤道水体的交换 。 同理,德雷克海峡被扩展的南极冰盖封闭,导致气候上隔离的环极西风漂流带的消失,加强赤道热流向两极的输送,使扩展冰盖趋于消失。这是南极冰盖不能扩展成南半球大冰川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德雷克通道在中周期和长周期的气候变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中,德雷克海峡中的海冰进退关系重大。一个可能的模式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南极环大陆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 ( 图 3) 。 5. 南极海冰控制的全球海洋热输送 在北半球,由于大陆的阻隔,北太平洋与北极处于半封闭状态,海洋寒流由北极进入太平洋要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流入量受到限制。印度洋北部是欧亚大陆。因此,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北部完全在海洋暖流的控制之下。与此相反,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南极而言是完全开放的,特别是南半球环南极大陆强烈的海洋西风漂流,在经过南美洲的德雷克海峡时严重受阻,部分寒流沿南美洲西海岸北上,加强了秘鲁寒流,其规模远大于非洲西海岸的本格拉寒流,形成太平洋北暖南冷、西暖东冷的格局。南半球西风飘流是海洋寒流,北半球西风飘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这个重大差别是由陆海分布差异造成的。 西澳大利亚寒流是南半球最弱的海洋寒流,因为太平洋南赤道暖流能够通过阿拉弗拉海进入印度洋,加强印度洋南赤道暖流,减弱西澳大利亚寒流,形成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高温低压区,与东南太平洋由秘鲁寒流形成的低温高压区组成一个沃克环流。 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东部海域海水较冷(寒流影响),使海水上空的气温偏低,气流下沉(近海面形成高压),而东部海域的海水的温度较高(暖流影响),空气受其影响气温偏高,气流上升,近海面形成低压,所以在近海面就形成从高压向低压的风,上空气流方向相反,就形成了环流,这就是沃克环流,它是纬向环流。 在大气纬向的沃克环流和径向的哈得来环流组合的影响之下,构成南太平洋的海洋内部循环,其路径是: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 ---- 东澳大利亚暖流 ---- 南中纬度的西风漂流 ---- 秘鲁寒流 。 事实上,印度洋和大西洋都有类似的环流和现象,由于热能相对较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就不明显。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在北半球是相互封闭的;在南半球是相互连通的,南半球西风漂流带和环南极大陆海流是三大洋热能交换的渠道,构成太平洋的外循环。太平洋有广阔的赤道海域,由此获得的热能通过外循环向外传输。 北太平洋通过白令海峡向北极输出的热量为10TW(1TW = 10 12 W),南太平洋向南极输出的热量为1190TW,是前者的119倍。印度洋向南极输出的热量为490 TW ,而北大西洋输出的热量起源于太平洋,数量超过1000TW,其中向北极输出的热量为260TW 。海洋输送的热量数量为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的热输出提供了证据(见图4)。 地质资料表明, 对第三纪早期的普遍变冷起作用的明显构造事件是巴拿马地峡的封闭,迅速变暖和较长的变冷由轨道参数的周期性所决定。阻挡大西洋赤道暖流进入东太平洋,加强秘鲁寒流,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南美洲与南极大陆的分离造成环绕南极大陆强烈的海洋西风漂流带,它阻挡赤道暖流南移,生成南极冰盖并维持其稳定的存在,为全球构造运动影响气候变化提供了证据 。这表明,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输送热量的波动性是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相应的海洋环流在温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暖水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或由中部分别向东向西运动,其实质是北部暖水向南运动。 图4 海洋热输送的数量估计 如果有某种原因使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减弱,或使东南太平洋表面海水增温,就会减弱这一地区的沃克环流,出现南太平洋高压和印度尼西亚 —— 澳大利亚低压同时减弱,甚至相反的情况。这是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同时出现的原因。 当南极洲的温度变冷时,存在很多海冰的德雷克通道处于封闭状态,阻塞环南极大陆的海流,加快南太平洋环流,并从向极方向连接南极洲热输送,从而使南极洲变暖;当南极洲的温度变暖时,存很少海冰的德雷克通道处于开放状态,打通环南极大陆海流,减慢南太平洋环流,并从向极方向隔离南极洲热输送,因而使南极洲变冷。如图3所示,非洲海冰开关I,澳大利亚海冰开关II和德雷克海峡开关III控制了环南极大陆海流,并从向极方向隔离或连接向南极洲的热输送,因而增加或减少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西部的海洋寒流流量。因此,南太平洋海温的增加和减少在环南极三个“海冰开关”的控制下不断交替发生,与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与增加相对应 。 南极海冰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 . 海冰净冰面积在 2 月最小,为 2.3 × 10 6 km 2 ,在 9 月最大,为 15.4 × 10 6 km 2 ,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 6.5 倍。南太平洋低纬度的海温,历年在 3 月附近为最暖, 9 月附近为最冷。日长在 1 月份比在 7 月份要长,即 1 月的地球自转速度比 7 月减慢。在南、北半球± 10 o 的低纬度地区,自东而西的太平洋赤道洋流在 2 月最大流速为 51 cm/s , 8 月最大流速大于 77 cm/s 。即 8 月赤道洋流流速要明显地大于 2 月。 南半球冬季冰冻线使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与南极洲的表面水流宽度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1/3 、 1/2 和 1/8 。这种情况在平面地图上是难以觉察到的。 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在 2 月最小,扩大了德雷克海峡海水通道,使南半球西风漂流速度加快,使太平洋外循环加快,内循环减慢,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对应赤道太平洋 3 月海水最暖,流速降低;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在 9 月最大,缩小了德雷克海峡海水通道,使南半球西风漂流速度减慢,增强秘鲁寒流,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对应赤道太平洋 9 月最冷,流速增大,使太平洋外循环减慢,内循环加快。 南极海冰的长期趋势变化从 70 年代到 90 年代海冰有两个突变,一次发生在 1975 年底 1976 年 ( 厄尔尼诺年 ) 初,海冰由偏多迅速转变为偏少,另一次发生在 1988 年 ( 拉尼娜年 ) ,是海冰由偏少缓慢转向偏多。海冰减少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南太平洋低纬度的海温,历年在 3 月附近为最暖, 9 月附近为最冷。 1973 年南半球冬季海冰的范围比夏季大大扩展;最小的出现在 2 月 10 日 ,最大的出现在 7 月 16 日 ( 与 9 月出现最大值的一般情况相比是特殊的异常现象 ) 。与其相关的是, 1972 年 4 月 ~1973 年 2 月是厄尔尼诺事件时期, 1973 年 6 月 ~1974 年 4 月是拉尼那事件时期。对比两者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南极海冰和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德雷克海峡冰冻线的季节性北移,关闭了德雷克海峡的 ” 海冰开关 ” ,导致秘鲁寒流的对应增强,是拉尼那事件发生和秘鲁沿海表层水季节性降温的主要原因。 2014 年 南极海冰结冰量创 40 年新高,是 南极海冰长期趋势变化的第三次突变,预示一个气候变冷时期正在生成。 6. 南极三个海冰开关控制了全球的温盐循环 据网上资料,温盐环流是一个大尺度的海洋环流,由温度及含盐度的差异所致。在北大西洋,环流的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造成净热量向北输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 表面风对于 100 米 左右以下深度的海水环流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则足以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 海水密度的差异使得产生了密度梯度,导致海流的形成。这种方式产生的海流流速非常慢(每年只有若干公里),只有通过特殊的手段才能发现这种海流,也就是通过把不同深度的水团的温度、盐度和氧含量表示在图上,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海洋的温盐环流系统是大洋中最重要的海水运动,一般被形象地称为“大洋输送带”。在这个系统中,北大西洋表面冷而致密的海水下沉到海洋深处,再经过印度洋和太平洋,最终回到大西洋。这整个循环过程要花费数个世纪之久,是调节地球上大陆之间热量的最重要的循环之一。温盐环流在地球上温度和盐度都不同的大洋之间输送着营养物质和热量。 在北半球,由于大陆的阻隔,北太平洋与北极处于半封闭状态,深海环流由北极进入太平洋要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流入量受到限制。印度洋北部是欧亚大陆。因此,北太平洋高纬度海区没有典型的温盐环流(见图5)。与此相反,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南极而言是完全开放的,温盐环流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最大规模。这个重大差别是由陆海分布差异造成的(见图6)。 NASA 所绘制的温盐环流分布图。不同的生态系统,其所受到的环境因子便有所不同,而温盐环流对于海洋生态系而言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它也主导了盐份的循环。而对气候的重要性同样重要,因为其也伴随气候与能量的调节。 图 5 NASA 所绘制的温盐循环图(蓝色表示冷流,红色表示热流) 图 6 以南极为中心的温盐循环图(蓝色表示冷流,红色表示热流) 全球温盐环流有两大系统:北极冷水下沉控制的温盐环流规模较小,流经大西洋和印度洋,处于非洲海冰开关控制之下;南极冷水下沉控制的温盐环流规模较大,遍及三大洋,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处于南极三大海冰开关控制之下。后者的作用被人们忽视(见图5,图6)。这表明,南极海冰的异常减少,将打开南极海冰的三大开关,导致温盐循环速度突增。这是2016年9月北极和南极海冰同时大量融化的原因。 杨学祥最近指出,当赤道热两极冷的平衡被打破,热空气进入北极,冷空气被挤出。北极寒潮遇到北极涛动的负位相,这个寒潮强度将变得非常强,演化成现在所说的“超级寒潮”。 http://news.163.com/16/1104/06/C50O55LT000187VE.html 参考文献 1. 吴珍汉。旋转地球动力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 。 2. M.B. 斯托瓦斯。地球自转的不均衡性——地球形状及大地构造因素。地质力学论丛( 1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9 。 3.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4. Francisco P. Chavez, John Ryan, Salvador E. Lluch-Cota, etal. From Anchovies to Sardines and Back: Multidecadal Change in the Pacific Ocean. Science. 2003, 299: 217-221. 5. 周秀骥 , 陆龙骅 主编 . 1996,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2, 12, 44, 133, 271, 380, 381-392.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9347 次阅读|12 个评论
11月4-8日潮汐组合神预测:拉尼娜减弱、地震、雾霾齐上阵
热度 1 杨学祥 2016-11-5 02:37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神预测:拉尼娜减弱、地震、雾霾齐上阵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9 日 指出: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2016 年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导致拉尼娜减弱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30 日 预计: 10 月 29-31 日拉尼娜指数已经突破 2016 年 9 月 12 日 最低点,表明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事件积累的拉尼娜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则本次拉尼娜将逐步形成,并能持续到 2016 年年底,甚至 2017 年。 2016 年 10 月 30 日 至 11 月 1 日 附近将形成本次拉尼娜指数谷值,与 2016 年 9 月 12 日 最低点的差距表明此次拉尼娜的强度,根据增速减慢的情况,本次波动谷值不会低于 -1.2 。目前状态已经接近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696.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31 日 指出, 30 日拉尼娜快速增强,指数由 29 日的 -1.019 降低为 30 日的 -1.092 ,降低幅度为 0.073 ,降低速度加快,进入更低的谷值。预计到 31 日为止,将继续保持降低趋势,原因在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比较强劲,这可以从近期的强冷空气活动得到证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854.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 日 指出, 10 月 31 日拉尼娜继续增强,指数由 30 日的 -1.092 降低为 31 日的 -1.119 ,降低幅度为 0.027 ,降低速度变慢,进入更低的谷值和拐点。预计到 11 月 1 日 以后,将改为升高趋势,原因在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高峰已过,进入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影响范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039.html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2016 年 11 月 2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1.146 ,比 11 月 1 日 12 时减少 0.010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2016 年 11 月 2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1.134 ,比 11 月 2 日 12 时增加 0.012 ,减速变加速,进入上升期,已过拐点和极小值。 2016 年 11 月 3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1.109 ,比 11 月 2 日 18 时增加 0.025 ,加速增大,进入上升期。 2016 年 11 月 3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976 ,比 11 月 3 日 00 时增加 0.133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 2016 年 11 月 4 日 06 时拉尼娜指数为 -0.917 ,比 11 月 3 日 18 时增加 0.059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预计 11 月 8 日 前后进入峰值。 图 1 2016 年 11 月 2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46 ,比 11 月 1 日 12 时 减少 0.010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图 2 2016 年 11 月 2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34 ,比 11 月 2 日 12 时 增加 0.012 ,减速变加速,进入上升期,已过拐点和极小值。 图 3 2016 年 11 月 3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09 ,比 11 月 2 日 18 时 增加 0.025 ,加速增大,进入上升期 图 4 2016 年 11 月 3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976 ,比 11 月 3 日 00 时 增加 0.133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 拉尼娜的潮汐波动正在得到精确的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226.html 图 5 2016 年 11 月 4 日 06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917 ,比 11 月 3 日 18 时 增加 0.059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预计 11 月 8 日前 后进入峰值。 2016 年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导致地震 智利库里科东南25公里处北京时间5日0时20分发生6.4级地震 2016-11-05 01:19:00 新华社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智利库里科东南25公里处北京时间5日0时20分发生6.4级地震。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11/9637182.html 2016 年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导致雾霾 北京雾霾预警齐发 今晨局地能见度不足 100 米 2016-11-04 09:22: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 (4 日 ) 北京仍将被雾霾笼罩,霾、大雾预警齐发,局地有重度霾,能见度不足 100 米 。预计,明天一股冷空气将到达北京,雾霾天气将减弱或消散,周日北京将迎来一次降水过程,山区有雨夹雪或小雪。   随着北京气温逐渐回升,雾霾天气紧锁北京。昨天入夜后,北京空气相对湿度增加,监测显示,今天 04 时北京相对湿度达到了 96% 。清晨的京城被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 1 公里 以内,局地能见度不足 100 米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 06 时预报:今晨晴间多云有雾;白天晴间多云,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北转南风二级,最高气温 15 ℃ ;夜间晴转多云,中度到重度霾转雾,南转北风二级,最低气温 4 ℃ 。大雾黄色,霾橙色及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中,公众出行请注意交通安全及健康防护。   明天随着一股冷空气到来,北京的雾霾天将逐渐减弱或消散,气温也将大幅下降。周日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将有一次降水过程,山区有雨夹雪或小雪,最高气温仅为 10 ℃ 。双休日有出行计划的公众需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   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影响身体健康,公众需适当防护;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此外,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需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 责任编辑:杨晨虹 ) http://news.sohu.com/20161104/n472259733.shtml 雾霾“袭”城 西安首启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11-04 20:35:04 中新社西安 11 月 4 日 ( 阿琳娜 张枭 ) 雾霾“袭”城,西安遭遇重污染天气,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 4 日,西安开始实行机动车禁、限行,这是该市首次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行机动车禁、限行管理。 连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西安市污染物扩散条件转差,空气质量污染程度加重。该市于 3 日启动了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3 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按照要求该局决定于 4 日起,在全市行政辖区内实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首日限尾号 4 和 9 的机动车。 4 日,西安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 4 日 18 时,西安空气质量指数达 228 ,为重度污染。 记者 4 日在西安街头看到,部分城市重点区域已摆放了锥筒和限号提示牌。路上仍有尾号为 4 和 9 的机动车行驶,交警对违规车辆进行登记和劝导。据了解,限行首日交警对路面上违规上路的车辆以登记信息、教育宣传为主。 西安市民王伟辉告诉记者,限行对开车人群而言是有不便,但确实节约了道路资源,今后也会更多地考虑公交地铁或拼车出行,既节省交通费用,也有利于治污减霾。 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称,西安在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期间,每日限行两个尾号,按照限行当日公历日期的尾号所对应的数字组合进行限行,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不限行。 同时, 4 日起在西安市三环路 ( 含三环路 ) 内禁止黄标车、三轮汽车、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通行。公交车、学校校车不受限行措施影响。外埠机动车进入西安市也要按公告规定执行。 据悉, 4 日至 6 日,西安市空气质量将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部分时段可能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2016-11/04/content_27280036.htm 雾霾双预警升至橙色 今天到明天上午为最强时段 2016-11-04 11:35:45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雾霾双预警升至橙色 今天到明天上午为最强时段 11 月 4 日早上 8 时 ,中央气象台发布每日天气提示,称今天白天到明天上午,本轮雾和霾天气将进入最强时段,中央气象台已将预警等级提升至橙色,同时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   过去一天,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以及陕西关中等地的雾和霾天气持续发展发酵。   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中至重度霾;其中昨天下午,北京大部地区的 PM2.5 峰值浓度可达 250 微克 / 立方米以上。   从地区而言,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差,将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部等地局地有重度霾。   提示还称,上述部分地区还将有大雾天气,其中华北中南部局地将有能见度不足 50 米 的特强浓雾。   为此,中央气象台已将预警等级提升至橙色,同时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预计 5 日午后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大部地区的雾霾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气象专家指出,今天下午到夜间是污染物积聚的最强时段,部分地区的 PM2.5 浓度可超过 250 微克 / 立方米,请广大公众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出门需佩戴口罩。   另外,受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新疆北部及沿天山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上述地区并伴有大风降温天气,其中新疆风口风力 8 ~ 9 级,百里风区可达 11 级左右,北疆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 8 ~ 10 ℃,局地可达 12 ℃ 以上。 ( 责任编辑:杨晨虹 ) http://news.sohu.com/20161104/n472272707.shtml 京津冀今冬再战雾霾 二十城三类企业限时停产 2016 年 11 月 04 日 07:31 上海证券报   今冬再战霾 二十城三类企业限时停产   ⊙记者 赵静 ○编辑 谷子   步入 11 月,华北再陷“霾伏”。 11 月 2 日 ,北京气象台拉响霾黄色预警:预计 2 日至 4 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将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预测也显示, 3 日至 6 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持续静稳天气,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部分城市可能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  “进入 10 月份以来,受各种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先后 3 次发生了重污染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环保部启动应对机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应对了这些过 程。”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 3 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 3 次重污染过程中,环保部已派出共计 22 个督查组:第一次 8 个,第二次 6 个,此次又派出 8 个 督查组,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约 10 个城市进行督查,重点是督查预案的执行情况和企业的排放情况。   “与去年相比,虽然 10 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发生重污染过程的频次一样,但是,数据表明峰值已大幅下降。”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告诉记者。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今年 1 月至 10 月,京津冀 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14.5% ,为 59 μ g/m3 ;全国 338 个城市 PM2.5 的平均浓度同比 下降了 12.5% , PM10 的浓度均值下降 9.4% 。近三年来的统计也发现,全国 74 个城市的重污染天数呈逐年减少的态势。   “这些数据 说明,近年来,我国在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遏制重污染天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刘炳江告诉记者,今年环保部将在总结去年得失的基础上采取 更有力的应对“武器”。即,除了一直在强调的“冬病夏治”,改进最大的三项举措包括错峰生产、散煤替代、“小散乱污”企业清理等。   据了解,在错峰生产方面,具体将涉及水泥、铸造和钢铁企业。从 11 月 1 日 至明年 3 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 20 个城市内,水泥企业一律不得生产;铸造企业,除设施到位、较大规模的,一律停产;不达标的钢铁企业也停产。   在散煤替代的工作上,刘炳江介绍,今年主要在北京南部和河北的廊坊、保定等地,已经完成了 50 万户 150 万 -200 万吨散煤的替代,力度史无前例。   而在“小散乱污”企业清除方面,计划在明年底之前在京津冀地区清除 5000 多家,今年已经完成了约 2600 家。“至明年底,将实现 1 万平方公里的无煤区。”刘炳江说。  “执法也在改进。”田为勇介绍,至今年底,为上述 20 个城市内的全部高架源安装 2500 个在线监测设备,目前已对 2000 多个高架源完成安装。全部安装 后完成后,在环保部办公室里,就能够监测到每家企业实时排放的情况,可以及时跟踪、核实处理。同时,将加大刑事处罚的力度。对排污严重超标的,将需追究刑 事责任,特别是对于数据造假,下一步将严厉打击。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16-11-04/doc-ifxxneua405527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潮汐组合神预测:11月3日拉尼娜加速减弱
热度 1 杨学祥 2016-11-4 14:19
潮汐组合神预测: 11 月 3 日拉尼娜加速减弱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11 月 3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976 ,比 11 月 3 日 00 时的 -1.109 增加 0.133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 我们在 10 月 30 日 指出, 2016 年 10 月 30 日 至 11 月 1 日 附近将形成本次拉尼娜指数谷值,与 2016 年 9 月 12 日 最低点的差距表明此次拉尼娜的强度,根据增速减慢的情况,本次波动谷值不会低于 -1.2 。 实际上, 2016 年 11 月 2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46 , 2016 年 11 月 2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34 ,波动谷值在我们的预测范围,谷值时间也在我们的预测范围。 2016 年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导致拉尼娜减弱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我们在 30 日预计: 10 月 29-31 日拉尼娜指数已经突破 2016 年 9 月 12 日 最低点,表明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事件积累的拉尼娜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则本次拉尼娜将逐步形成,并能持续到 2016 年年底,甚至 2017 年。 2016 年 10 月 30 日 至 11 月 1 日 附近将形成本次拉尼娜指数谷值,与 2016 年 9 月 12 日 最低点的差距表明此次拉尼娜的强度,根据增速减慢的情况,本次波动谷值不会低于 -1.2 。目前状态已经接近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696.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31 日 指出, 30 日拉尼娜快速增强,指数由 29 日的 -1.019 降低为 30 日的 -1.092 ,降低幅度为 0.073 ,降低速度加快,进入更低的谷值。预计到 31 日为止,将继续保持降低趋势,原因在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比较强劲,这可以从近期的强冷空气活动得到证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854.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 日 指出, 10 月 31 日拉尼娜继续增强,指数由 30 日的 -1.092 降低为 31 日的 -1.119 ,降低幅度为 0.027 ,降低速度变慢,进入更低的谷值和拐点。预计到 11 月 1 日 以后,将改为升高趋势,原因在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高峰已过,进入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影响范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039.html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2016 年 11 月 2 日 12 时拉尼娜指数为 -1.146 ,比 11 月 1 日 12 时减少 0.010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2016 年 11 月 2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1.134 ,比 11 月 2 日 12 时增加 0.012 ,减速变加速,进入上升期,已过拐点和极小值。 2016 年 11 月 3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1.109 ,比 11 月 2 日 18 时增加 0.025 ,加速增大,进入上升期。 2016 年 11 月 3 日 18 时拉尼娜指数为 -0.976 ,比 11 月 3 日 00 时增加 0.133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 图 1 2016 年 11 月 2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46 ,比 11 月 1 日 12 时 减少 0.010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图 2 2016 年 11 月 2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34 ,比 11 月 2 日 12 时 增加 0.012 ,减速变加速,进入上升期,已过拐点和极小值。 图 3 2016 年 11 月 3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1.109 ,比 11 月 2 日 18 时 增加 0.025 ,加速增大,进入上升期 图 4 2016 年 11 月 3 日 18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976 ,比 11 月 3 日 00 时 增加 0.133 ,加速急剧增大,进入上升期。 拉尼娜的潮汐波动正在得到精确的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22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93 次阅读|1 个评论
12月或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但雾霾仍很严重 今冬可能更冷
杨学祥 2016-11-4 04:26
12月或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但雾霾仍很严重 今冬可能更冷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拉尼娜已经基本成型 12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11月8日为日月小潮, 11月4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73690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我们在11月1日预计: 目前状态已经接近谷值,减速变慢表明拐点将要出现,11月4-8日潮汐组合将使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阶段。11月拉尼娜指数波动变化幅度决定拉尼娜的持续时间。由于11月4-8日潮汐组合较弱,拉尼娜强度减弱幅度不会太大。 2016年1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2016年拉尼娜已经基本成型。2016年12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2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226.html 12月或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今冬可能更冷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2016-11-03 20:50   国家气侯中心气侯服务首席周兵3日表示,预计可能在12月份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中国冬季的气候跟拉尼娜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拉尼娜事件出现以后中国的气温有70%以上的概率出现气温偏低的局面,冬季中国北方冷的可能性比较明显。   中国气象局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称,根据目前的监测和预测,拉尼娜状态在未来两个月的发展形式是什么样的?具体会对今年冬天的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周兵表示,5月份超强厄尔尼诺结束以后,8月国家气候中心宣布进入拉尼娜状态,之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维持在-0.5℃到-0.8℃、-0.9℃左右,同时存在一些小的起伏。国家气候中心进行了预测会商,预计可能在12月份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   周兵指出,拉尼娜事件是冷水事件,跟暖水事件不一样,在热带地区环流的形式和上升运动、下沉运动也不一样。拉尼娜的形成也同样会对全球或区域气候产生严重影响。这种影响跟厄尔尼诺不太一样,在北半球可能拉尼娜的影响要弱一些,反过来在南半球气候对拉尼娜的响应更加直接或者明显。   周兵称,中国冬季的气候跟拉尼娜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拉尼娜事件出现以后中国的气温有70%以上的概率出现气温偏低的局面。中国是一个季风性的国家,东亚季风对中国气候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国冬季寒冷与否跟中高纬大气流还有密切的联系,也跟西伯利亚高压是否活动、强度是否明显、活动是否频繁有关,总体来讲冬季中国北方冷的可能性比较明显。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6/11/03/30568587.html 【吉网解答】拉尼娜来了!吉林省今冬会冷成什么样? 2016年11月03日15:11 中国吉林网 拉尼娜影响下,吉林省冬季气温会有什么变化?   19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14次拉尼娜事件,影响了17个冬季。数据可查的16个冬季中13个偏冷,占比高达80%。   “今年冬季,受拉尼娜影响,我国总体将出现偏冷的情况,但是偏冷不是全国性的,相比较而言,我国北方偏冷的程度更为明显。对于吉林省来讲,今年冬天会比较寒冷。从2011年开始看,6年来今年冷的比较早。11月7日才立冬,可是现在吉林省降温、降雪就已经很明显。”杨学祥说。   今年冬天吉林省会冷到什么程度?   杨学祥表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今年还不足以构成很严重的拉尼娜事件,可能会在冬季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从8月份截至目前,赤道中东部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在-0.5℃以下,尽管没有超过负的1.0℃,但冷海温在持续。也就是说它的负值在负的0.5℃左右,也就是在偏低一点的地方徘徊。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温度来看,吉林省气温比常年偏低。把历史上14次拉尼娜事件做下分析,会发现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冬季偏冷的概率是70%以上。但至于这次拉尼娜会不会让吉林省出现冷冬,或者是明显的偏冷,我们要拭目以待。”杨学祥如是说。   拉尼娜出现,是否会对吉林省冬季雾霾天数有所影响?   对于此问题,杨学祥有自己的看法:“北方冷空气的活跃有可能会阻挡、减弱或者消散雾霾。在冬季是否会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主要取决于东亚冬季风是否偏强,如果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加强,则会使雾霾减弱。从目前来看,2016年末,吉林省的雾霾指数不会有太大减少,进入2017年会有所好转。”   中国吉林网记者 丁隽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1103/3969986.shtml 拉尼娜事件预计12月形成 北方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2016年11月03日 18:51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原标题:拉尼娜事件预计12月形成 北方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拉尼娜事件预计12月形成 北方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中国天气网讯 11月3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周兵表示,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依然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将在12月发展成为一次强度较弱的拉尼娜事件。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10月(前29天),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冷海温异常较上月有所发展,其中尼诺3.4区海温指数为-0.8℃,SOI指数为0.0。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仍处于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一般以西经120-170度及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来判定。当该区海温距平低于-0.5℃,则称之为“拉尼娜状态”;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则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的现象。 周兵表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于今年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据最新的预测会上,将在12月行成一次强度较弱的拉尼娜事件。 周兵称,相拉尼娜对北半球的影响要比南半球弱一些。我国冬季的气候跟拉尼娜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拉尼娜事件出现以后我国冬季的气温有70%以上的概率出现气温偏低的局面。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季风性的国家,东亚季风对我国冬季、夏季的气候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我国冬季寒冷与否跟中高纬大气流还有密切的联系,也跟西伯利亚高压的活动强度是否明显、活动是否频繁有关。总体来讲,今年冬季我国北方冷的可能性是比较明显的。 http://news.ifeng.com/a/20161103/50200088_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发展停滞:预测在11月4-8日潮汐组合中减弱
杨学祥 2016-11-3 05:06
拉尼娜发展停滞:预测在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中减弱 杨学祥,杨冬红 提要: 2016 年 1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6 年拉尼娜已经基本成型。 2016 年 11 月 1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36 ,比 10 月 31 日 减少 0.017 ,减速变慢。 2016 年 11 月 2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46 ,比 11 月 1 日 减少 0.010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拉尼娜变弱时期正在到来,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不能忽视。 拉尼娜在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中的减弱趋势比在 10 月 21-23 日潮汐组合要轻一些,因为本次潮汐组合是弱叠加,上次潮汐组合是强叠加,相关前兆的升温和雾霾强度不大。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 强叠加 ,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我们在 23 日指出,预测证实: 10 月 23 日拉尼娜会继续减弱达到新的指数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285.html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 弱叠加 ,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拉尼娜的潮汐波动值正在得到精确的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2226.html 图 1 2016 年 10 月 31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19 ,比 30 日 -1.092 减少 0.027 ,减速变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预计 11 月 1 日后改为上升趋势 图 2 2016 年 11 月 1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36 ,比 10 月 31 日 减少 0.017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图 3 2016 年 11 月 2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46 ,比 11 月 1 日 减少 0.010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潮汐组合神预测:拉尼娜在11月4-8日潮汐组合中减弱
热度 2 杨学祥 2016-11-2 05:58
潮汐组合神预测:拉尼娜在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中减弱 杨学祥,杨冬红 提要: 2016 年 1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6 年拉尼娜已经基本成型。 2016 年 12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我们在 21 日预计, 2016 年 10 月 21-23 日南极半岛海冰继续减少,配合 21-23 日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10 月 23-30 日拉尼娜会继续减弱,达到新的指数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063.html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我们在 23 日指出,预测证实: 10 月 23 日拉尼娜会继续减弱达到新的指数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285.html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2016 年 10 月 22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236 ,比 20 日增加 0.171 。 2016 年 10 月 23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227 ,比 22 日增加 0.009 ,增速减慢。 这种状况,会在 10 月 28-30 日潮汐组合中有所降低, 但拉尼娜总体减弱的趋势不会改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285.html 我们在 10 月 24 日 再次指出, 10 月 22 日拉尼娜指数为 -0.236 ,高于与拉尼娜的 -0.5 标准。 这种状况,会在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中有所降低,但拉尼娜总体减弱的趋势不会改变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8.html 这一预测的到证实: 24 日拉尼娜增强,指数由 -0.236 降低为 -0.294 ,降低幅度为 0.058 ,到 31 日为止,将继续保持降低趋势,原因在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比较强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285.html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2016 年 10 月 24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294 ,比 23 日 -0.227 降低 0.067 ,幅度较大。 2016 年 10 月 25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399 ,比 24 日的 -0.294 减少 0.105 ,减速增大。 2016 年 10 月 26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576 ,比 25 日减少 0.177 ,减速继续增大。 2016 年 10 月 27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841 ,比 26 日减少 0.256 ,减速继续增大。 2016 年 10 月 28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948 ,比 27 日减少 0.107 ,减速开始变小。 2016 年 10 月 29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019 ,比 28 日增加 -0.061 ,增速减慢 2016 年 10 月 30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092 ,比 29 日减少 0.073 ,减速加快,进入更低谷值 2016 年 10 月 31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119 ,比 30 日 -1.092 减少 0.027 ,减速变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预计 11 月 1 日 后改为上升趋势。 2016 年 11 月 1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136 ,比 31 日 -1.119 减少 0.017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预计 11 月 1 日 后改为上升趋势。 拉尼娜在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中减弱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会形成拉尼娜指数的新峰值,强度不大。此后,拉尼娜指数继续存在 13.6 天的波动变化,受以下三个条件的制约: 2016 年 11 月的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2016 年 12 月的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增强。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我们在 11 月 1 日 预计: 目前状态已经接近谷值,减速变慢表明拐点将要出现,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将使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阶段。 11 月拉尼娜指数波动变化幅度决定拉尼娜的持续时间。由于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较弱,拉尼娜强度减弱幅度不会太大。 2016 年 1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6 年拉尼娜已经基本成型。 2016 年 12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气候变化前兆已经出现:升温和雾霾 气温回升 雾霾伺机 2016-11-02 01:24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讯(记者 肖丹)冷空气继续“南巡”,京城的降温也告一段落。从昨天白天开始,气温缓慢回升。先别高兴太早,冷空气一旦离我们而去,也就意味着雾霾正在蠢蠢欲动。 昨天早晨南郊观象台 5 时 05 分出现 -4 ℃ 的最低气温,这也是过去三天中气温最低的一天。南郊观象台白天最高气温也止步在 8 ℃ 。虽然依旧较冷,但无碍气温回升趋势。预计 2 日至 5 日气温持续上升,最高气温有望升至 12 ℃ 至 17 ℃ ,最低气温也将保持在 0 ℃ 以上。 冷空气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存在,虽然停留京城时必会带来降温、大风等“冷冻体验”,可是一旦它离我们而去,雾霾也将会趁虚而入,能见度随之转差。预计 3 日至 4 日,京城又将“面对”雾霾天气。市气象台表示, 5 日有弱冷空气南下,扩散条件有所好转,但 6 日又有所转差, 7 日再等强冷空气解救京城,雾霾消散。 http://www.morningpost.com.cn/2016/1102/1541705.shtml 图 1 2016 年 10 月 31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19 ,比 30 日 -1.092 减少 0.027 ,减速变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预计 11 月 1 日后改为上升趋势 图 2 2016 年 11 月 1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36 ,比 10 月 31 日 减少 0.017 ,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 相关资料 2016 年 12 月潮汐组合: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已有 572 次阅读 2016-10-18 16:15 2016 年 12 月潮汐组合: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90812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1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66 度。 1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潮汐组合 C : 12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93661 度, 12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 12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47 度, 12 月 2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13 次阅读|3 个评论
预测检验:拉尼娜使今冬北方较常年偏冷
杨学祥 2016-11-1 11:03
预测检验:拉尼娜使今冬北方较常年偏冷 杨学祥,杨冬红 专家:今冬北方较常年偏冷 雾霾情况或略有减轻 来源: 新华网 作者:侯雪静 编辑:包天墅 2016-11-01 07:38:57 内容提要:气象专家 31 日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天我国较常年偏冷,雾霾情况或将略有减轻。   气象专家 31 日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天我国较常年偏冷,雾霾情况或将略有减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当天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现场说,较常年偏冷将可能是今年冬天的主基调,且后冬可能比前冬更冷。但偏冷并不一定是全国性的,相较而言,北方偏冷程度更为明显。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说,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 8 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接棒”此前刚结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受此影响,我国今年台风生成相对偏晚,但强度大,秋台风偏多,登陆位置偏南。今年 11 月至 12 月西北和南海可能会有两到三个台风生成,后续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认为,一般而言,拉尼娜年我国北方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对明显,“大风降温背景下,雾霾或略有减轻”。 气象专家提醒,天气变冷影响最大的将是电力行业,其次是交通以及北方的畜牧业等,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6/11/01/031277608.shtml 2016 年拉尼娜预测 我们在 2015 年 6 月 13 日 指出,根据表 1 的日食数据,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或持续到 2016 年 3 月, 2016 年 9 月前发生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发生需要日食、南极半岛海冰与地球自转规律相配合。 地球自转:计算表明,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日食: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地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多次日食发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 南极半岛海冰:每年 2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生;每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发生。 三者的有效配合向同一方向发展是关键,否则将相互抵消。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强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强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目前的不确定因素是 2015 年 9 月和 2016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发展情况: 如果 2015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减少,与 2015 年 9 月 13 日 日食在极区相配合,与 2015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厄尔尼诺持续到 2016 年初。 2016 年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 72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2016 年 3 月 9 日 日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发生。 如果 2016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增加,与 2016 年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相配合,与 2016 年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拉尼娜持续到 2016 年底。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 2017 年 2 月 26 日 日食在中纬,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拉尼娜结束。 及时监测 2015 年 9 月和 2016 年 9 月南极海冰变化,我们就会得到厄尔尼诺持续到 2016 年初和拉尼娜持续到 2016 年底的准确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7604.html 受 2015 年 3 月 20 日 日食在极区的影响, 2015 年 3 月厄尔尼诺已经发生。受 2015 年 9 月 13 日 日食在极区的影响, 2015 年厄尔尼诺在 9 月下旬至 12 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2015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的影响必须及时监测,异常变小将增强厄尔尼诺,异常增大将减弱厄尔尼诺并导致其消亡。 我们在 2015 年 8 月 24 日 指出,如果 2016 年 2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小, 2015 年 11 月下旬至 2016 年 3 月是厄尔尼诺高峰期。 受 2016 年 3 月 9 日 日食在低纬的影响, 2016 年 3 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 2016 年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的影响, 2016 年拉尼娜在 9 月至 11 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如果 2016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 (实际上,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变小,导致拉尼娜几乎夭折,见图 1 ) , 2016 年 8 月至 11 月上旬是拉尼娜高峰期。 郑飞教授的预报与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大致相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937.html 潮汐组合类型转变对拉尼娜的影响 我们在 21 日预计, 2016 年 10 月 21-23 日南极半岛海冰继续减少,配合 21-23 日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10 月 23-30 日拉尼娜会继续减弱,达到新的指数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063.html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2016 年 10 月 22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236 ,比 20 日增加 0.171 。 2016 年 10 月 23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227 ,比 22 日增加 0.009 ,增速减慢。 这种状况,会在 10 月 28-30 日潮汐组合中有所降低,但拉尼娜总体减弱的趋势不会改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285.html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 2016 年 10 月 24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294 ,比 23 日 -0.227 降低 0.067 ,幅度较大。 2016 年 10 月 25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399 ,比 24 日的 -0.294 减少 0.105 ,减速增大。 2016 年 10 月 26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576 ,比 25 日减少 0.177 ,减速继续增大。 2016 年 10 月 27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841 ,比 26 日减少 0.256 ,减速继续增大。 2016 年 10 月 28 日 拉尼娜指数为 -0.948 ,比 27 日减少 0.107 ,减速开始变小。 2016 年 10 月 29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019 ,比 28 日增加 -0.061 ,增速减慢 2016 年 10 月 30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092 ,比 29 日减少 0.073 ,减速加快,进入更低谷值 2016 年 10 月 31 日 拉尼娜指数为 -1.119 ,比 30 日 -1.092 减少 0.027 ,减速变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预计 11 月 1 日 后改为上升趋势。 图 1 2016 年 10 月 20 日拉尼娜指数为 -0.407 图 2 2016 年 10 月 22 日拉尼娜指数为 -0.236 ,比 20 日增加 0.171 图 3 2016 年 10 月 23 日拉尼娜指数为 -0.227 ,比 22 日增加 0.009 ,增速减慢 图 4 2016 年 10 月 24 日拉尼娜指数为 -0.294 ,比 23 日 -0.227 降低 0.067 ,幅度较大 图 5 2016 年 10 月 25 日拉尼娜指数为 -0.399 ,比 24 日的 -0.294 减少 0.105 ,减速增大 图 6 2016 年 10 月 26 日拉尼娜指数为 -0.576 ,比 25 日减少 0.177 ,减速继续增大 图 7 2016 年 10 月 27 日拉尼娜指数为 -0.841 ,比 26 日减少 0.256 ,减速继续增大 图 8 2016 年 10 月 28 日拉尼娜指数为 -0.948 ,比 27 日减少 0.107 ,减速开始变小。 图 9 2016 年 10 月 29 日拉尼娜指数为 -1.019 ,比 28 日增加 -0.061 ,增速减慢 图 10 2016 年 10 月 30 日拉尼娜指数为 -1.092 ,比 29 日减少 0.073 ,减速加快,进入更低谷值 图 11 2016 年 10 月 31 日拉尼娜指数为 -1.119 ,比 30 日 -1.092 减少 0.027 ,减速变慢,进入更低谷值,接近拐点,预计 11 月 1 日后改为上升趋势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 日 指出, 10 月 31 日拉尼娜继续增强,指数由 30 日的 -1.092 降低为 31 日的 -1.119 ,降低幅度为 0.027 ,降低速度变慢,进入更低的谷值和拐点。预计到 11 月 1 日 以后,将改为升高趋势,原因在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高峰已过,进入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影响范围。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会形成拉尼娜指数的新峰值,强度不大。此后,拉尼娜指数继续存在 13.6 天的波动变化,受以下三个条件的制约: 2016 年 11 月的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2016 年 12 月的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我们在 11 月 1 日 预计: 目前状态已经接近谷值,减速变慢表明拐点将要出现, 11 月 4-8 日潮汐组合将使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阶段。 11 月拉尼娜指数波动变化幅度决定拉尼娜的持续时间。 2016-2017 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我们在 2015 年 5 月 27 日 指出,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 2016-2017 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极热之后是极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厄尔尼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拉马德雷暖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升高;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下降。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之一:如果 2015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形成比 2014 年更高的气温。 结论之二:赵得秀教授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预测, 2023 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将产生极冷气温,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了这一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年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937.html 我们的预测将得到实测数据进一步的证实。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 23(6): 1813~1818 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3.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 2008 , ( 5 ):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10月15-17日潮汐组合增大未来出现拉尼娜现象可能
杨学祥 2016-10-18 06:53
10 月 15-17 日潮汐组合增大未来出现拉尼娜现象可能 杨学祥,杨冬红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 2016-10-17 17:47: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北京德润林 北京德润林 2016 年 10 月 15 日 消息: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测中心周四表示,未来几个月北半球出现拉尼娜现象并且持续到 2016/17 年度冬季的几率提高。 该中心预计今年秋季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为 70% ,相比之下,上月的预测为中性。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称,目前的气候状况偏向于拉尼娜现象持续到冬季,几率为 55% 。去年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损害全球农作物,不过目前该现象已经消失。 拉尼娜现象的破坏性通常弱于厄尔尼诺,其特点是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偏低,通常每隔两年到七年出现一次。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298728.html 2016 年 10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变化对拉尼娜的影响 厄尔尼诺 3.4 区 9 月 4 日 至 10 月 2 日拉尼娜指数有一个急剧的升降变化过程, 9 月 4 日 至 8 日下降, 8 日至 10 日上升, 10 日至 12 日下降, 12 日至 16 日上升, 16 日至 18 日下降, 18 日至 25 日大幅度上升, 25 日至 10 月 2 日 大幅度下降 (见图 1 )。 图 1 厄尔尼诺 3.4 区 9 月 4 日 至 10 月 17 日拉尼娜指数变化 2014 年和 2015 年连续两年高温新纪录导致全球变暖,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是南半球气温升高的确切证据。 关注 2016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 我们在 9 月 27 日 指出, 2016 年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耗尽了形成拉尼娜的最后动力,在图 1 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但 2016 年 9 月 12 日 开始的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阻止了拉尼娜的继续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10 月 15-17 日潮汐组合增大未来出现拉尼娜现象可能 拉尼娜指数在 9 月 25 日 达到最高值,与南极海冰面积在 26 日减到最小值对应,南极海冰对拉尼娜的显著影响到此结束, 2016 年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持续到 2016 年底,这是 9 月 25 日 至 10 月 2 日拉尼娜指数迅速下降的原因。 此外,厄尔尼诺 - 拉尼娜指数受潮汐 13.6 天周期的影响,有一个 7 天升, 7 天降的过程,与潮汐组合转换相对应。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潮汐组合 A : 10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10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这是 9 月 25 日 至 10 月 2 日拉尼娜指数迅速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潮汐组合 C : 9 月 18 日 为日月大潮, 9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 度, 9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这是 9 月 17 日 至 25 日拉尼娜迅速减弱, 25 日至 10 月 4 日拉尼娜迅速增强的原因。 潮汐组合 B : 10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10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54588 度, 10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10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9 度,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这是 10 月 8 日 至 17 日拉尼娜减弱, 17 日开始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相关资料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已有 619 次阅读 2016-7-29 15:37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9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9 月 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9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B : 9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9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701 度, 9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9 月 18 日 为日月大潮, 9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 度, 9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2016 年 10 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已有 566 次阅读 2016-9-2 09:17 2016 年 10 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0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10 月 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10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B : 10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10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54588 度, 10 月 4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10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9 度,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10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61577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E : 10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11 月 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气象厅:拉尼娜现象持续到冬季的几率为60%
杨学祥 2016-10-13 18:13
日本气象厅:拉尼娜现象持续到冬季的几率为60% 2016-10-13 17:41:46 来源:汇易饲料养殖   据日本气象厅周二称,气象厅预计拉尼娜现象已经出现,持续到冬季12月到2月的几率为60%。   不过冬季恢复到正常状况的几率为有40%。   拉尼娜现象通常每隔两年到七年出现一次,特点是赤道太平洋(行情5.01 +0.00%,买入)海面温度上升。   这与美国政府气象机构的预测恰恰相反。上月美国气象服务中心称,北半球秋季和冬季不再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更可能出现中性状况。 http://futures.jrj.com.cn/2016/10/13174121567736.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冬或比往年冷一些:拉尼娜惹的祸
热度 5 杨学祥 2016-9-7 15:10
今冬或比往年冷一些:拉尼娜惹的祸 天津今冬或比往年冷一些 本周末迎4℃至6℃降温 时间:2016-09-07 08:05:00 来源:天津网 作者:张珊珊 责任编辑:梁婷 天津网讯 城市快报记者 张珊珊 今年夏季,津城虽然雨水偏多,但气温持续偏高,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最近一周,津城持续晴热,“秋老虎”再度发威。近日,不少市民热议:“夏季这么热,冬季会不会很冷?”对此,气象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拉尼娜”现象正在形成,今冬确实可能会比往年冷一些。   今冬或迎阶段性寒冷   “单纯说夏季热,冬天就会冷,肯定不靠谱。不过,由于‘拉尼娜’正在形成,今年冬季的确有可能偏冷。”气象专家解释说,“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拉尼娜”从8月开始形成,如持续半年,就会形成冬季偏冷。目前,气象部门正在跟踪和监测“拉尼娜”现象的发展。气象专家表示,受“拉尼娜”影响,今冬预计将呈现阶段性寒冷的天气格局,其中初冬时寒冷程度会较为明显。   周末迎4℃至6℃降温   昨日17时58分,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预报未来6小时市区、宁河、静海、北辰、西青、津南、东丽、滨海新区等地区出现雷电活动,局地雨强较大,并伴随短时大风和冰雹。根据气象监测分析,今天凌晨多云转阵雨,上午阴转晴,下午晴转多云,西北风转西南风2-3级,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3℃,空气污染气象条件2级。据气象专家介绍,本周工作日,津城气温都较高,最高气温30℃至32℃。受冷空气影响,预计周末将有一次明显降温降雨过程,气温降幅达4℃至6℃,最高气温徘徊在25℃至28℃之间,其中周日将有一次中等强度降雨,提醒市民出行提前做好准备。 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ms/qjtj/201609/t20160907_1051859.html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我们在2015年5月27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极热之后是极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厄尔尼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拉马德雷暖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升高;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下降。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之一:如果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形成比2014年更高的气温。 结论之二:赵得秀教授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预测,2023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将产生极冷气温,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了这一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高度关注2015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包含两个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其中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变暖停滞,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最热年出现,而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类似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68-1970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变冷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209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25 次阅读|5 个评论
秘鲁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关注9月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3-9-26 04:28
秘鲁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关注9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9月24日,在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奎达,人们在地震发生后跑到街上躲避。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俾路支省当天下午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公里,震中地区人口稀少。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强烈震感。截至24日23时,地震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 9月26日0时42分,秘鲁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15.8度、西经74.6度,震源深度30公里。 我在9月4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地壳均衡运动反向升降13-2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强烈的构造运动。 潮汐组合D: 9月26日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59919度,9月27日为日月小潮(下弦),9月28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日月大潮向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靠近,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和地球自转减速,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都相继发生了强震,中国处于两地震带的交叉区域,强震趋势值得关注。 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9378.html 学者嵇少丞最近指出,巴基斯坦这次大地震是由一条左旋走滑断层运动造成, 该断层是Chaman 断裂带的一部分,它构成印度板块的西边界, 那里应变高度集中。印度地块像一个抽屉一样往北推移,抽屉东西两侧边界都就是走滑断裂,西边是左旋,东边呈右旋。中国云南、四川、甘肃等地的地震主要受东侧的大陆逃逸构造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do=blogid=727793 中国地震台网:秘鲁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 2013年09月26日 01:42:0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秘鲁附近海域,北京时间9月26日0时42分,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15.8度、西经74.6度,震源深度30公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26/c_117509182.htm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7.3 2013-09-26 00:42:43 -15.8 -74.6 30 秘鲁附近海域 3.6 2013-09-25 22:32:40 42.4 84.2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和静县交界 3.0 2013-09-25 10:36:34 26.7 100.8 13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7.8 2013-09-24 19:29:49 27.0 65.5 40 巴基斯坦 3.2 2013-09-24 07:18:48 21.5 100.6 14 中缅交界地区 3.4 2013-09-24 00:36:17 44.5 80.8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交界 2.8 2013-09-23 06:06:14 43.7 87.9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有感) 3.7 2013-09-23 05:43:30 38.9 98.6 7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交界 2.8 2013-09-22 21:15:48 43.4 88.5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界(有感) 4.2 2013-09-22 17:59:29 21.5 100.6 5 中缅交界地区 3.0 2013-09-22 13:46:05 37.7 101.5 6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 3.7 2013-09-22 08:42:50 31.6 86.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7 2013-09-22 03:49:44 38.9 98.5 4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 3.1 2013-09-22 01:18:26 39.5 74.8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3.0 2013-09-20 21:19:04 37.3 78.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5.7 2013-09-20 20:24:41 22.8 95.5 20 缅甸 3.0 2013-09-20 07:41:18 37.7 101.5 7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 5.1 2013-09-20 05:37:01 37.7 101.5 7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 3.8 2013-09-19 13:37:00 37.4 75.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2.8 2013-09-18 17:26:05 21.7 111.8 12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有感) 3.4 2013-09-18 08:16:44 36.9 95.0 2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3.2 2013-09-18 06:01:57 39.5 74.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4.0 2013-09-17 13:21:36 43.9 83.7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 3.0 2013-09-17 11:51:44 39.5 74.8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4.9 2013-09-17 06:43:38 39.5 100.7 6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交界 4.3 2013-09-16 06:28:02 30.9 83.4 9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 6.0 2013-09-16 00:21:37 51.6 -174.8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8 2013-09-14 23:42:47 51.8 -174.8 1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3.0 2013-09-14 16:22:07 38.2 120.8 6 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附近海域 3.1 2013-09-14 08:08:57 43.8 89.5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 3.3 2013-09-13 12:06:37 35.5 76.8 7 克什米尔 3.4 2013-09-12 16:01:03 31.1 103.3 2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3.1 2013-09-12 11:55:23 40.8 86.9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 3.1 2013-09-12 01:34:38 41.2 83.7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4.3 2013-09-11 21:27:48 35.0 80.9 4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4.3 2013-09-09 19:58:13 27.2 92.5 5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 3.4 2013-09-08 13:54:02 28.2 99.5 9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3.6 2013-09-07 19:07:01 41.9 82.6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6.3 2013-09-07 08:13:29 14.7 -92.1 70 危地马拉 3.0 2013-09-07 07:30:49 36.4 77.9 1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4.5 2013-09-06 23:04:08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3.9 2013-09-06 21:34:03 42.6 79.4 4 哈萨克斯坦 6.0 2013-09-06 19:33:52 20.2 122.3 180 菲律宾群岛地区 6.0 2013-09-05 12:01:36 15.2 -45.2 10 中大西洋海岭北部 3.1 2013-09-05 00:47:41 43.6 83.3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尼勒克县交界 3.2 2013-09-04 19:26:29 29.7 89.5 8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 6.0 2013-09-04 14:27:05 51.5 -174.9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8 2013-09-04 14:16:51 51.4 -174.8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3.2 2013-09-04 12:52:41 28.2 99.6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5.8 2013-09-04 12:16:30 51.6 -174.8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6.7 2013-09-04 10:32:32 51.6 -174.7 4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6.1 2013-09-04 08:23:10 51.3 -130.4 2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6.6 2013-09-04 08:18:24 30.0 138.9 400 日本本州以南附近海域 4.8 2013-09-04 06:23:26 25.6 118.8 10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福州市永泰县交界 6.2 2013-09-04 04:19:07 51.2 -130.4 1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3.2 2013-09-04 01:30:35 35.7 77.0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叶城县交界 4.5 2013-09-04 00:08:37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4.5 2013-09-04 00:08:37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4.5 2013-09-03 22:32:34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4.2 2013-09-02 22:52:31 28.2 99.4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5.7 2013-09-02 10:51:14 42.2 133.6 440 俄罗斯东南沿岸附近海域 6.7 2013-09-01 19:52:31 -7.5 128.4 130 班达海 3.0 2013-09-01 09:33:21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4.0 2013-09-01 07:17:46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4.0 2013-09-01 05:06:30 28.7 94.4 6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 3.3 2013-08-31 23:33:55 28.2 99.5 9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3.4 2013-08-31 22:51:46 28.2 99.5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3.6 2013-08-31 19:18:32 28.3 99.4 7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交界 3.7 2013-08-31 19:17:16 28.3 99.4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 3.0 2013-08-31 19:16:37 27.9 102.9 1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布拖县交界 6.0 2013-08-31 14:38:37 51.3 -174.8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http://www.ceic.ac.cn/ 潮汐组合E:8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80223度,28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潮汐强度最小。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7138.html 2013年9月潮汐组合 :拉尼娜进入高潮使强震频发 已有 273 次阅读 2013-9-4 16:1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地震 火山 潮汐预警 推荐到群组 2013年9月潮汐组合:拉尼娜进入高潮使强震频发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9月为弱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 9月南半球处于冬季,南极海冰最多,德雷克海峡海水通道变窄,使冷水沿南美西部沿海北上,增强秘鲁寒流,加快拉尼娜发展。强潮汐组合集中发生在赤道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地壳均衡运动反向升降13-2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强烈的构造运动 。 潮汐组合A:9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1度,9月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9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68327度,13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9月16日为月亮近地潮,9月19日为日月大潮,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4度,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 9月26日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59919度,9月27日为日月小潮(下弦),9月28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日月大潮向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靠近,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和地球自转减速,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2299.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22523.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759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国确诊38例H7N9病例:爆发条件仍不具备
杨学祥 2013-4-12 03:46
全国确诊38例H7N9病例:爆发条件仍不具备 杨学祥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1日公布,截至11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38例,其中死亡10人。 http://roll.sohu.com/20130412/n372404698.shtml 据新华社上海4月10日电截至目前,全国确诊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增至33人,9人死亡。其中,上海15例(5例死亡),江苏10例(1例死亡)、浙江6例(2例死亡)、安徽2例(1例死亡)。 http://news.163.com/13/0411/02/8S56R3DR00014AED.html 流感病例以每天5人的速率增加,但没有出现人传人的现象。目前不具备流感世界大流行的6大统计特征: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6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2668.html 如果2013-2014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和太阳黑子峰值;如果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而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那么2015年爆发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目前H7N9禽流感病例的积累过程仅仅是流感爆发的前兆,关键还是2013-2014年强拉尼娜事件和2015年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如期发生。 美国的最新研究表明,1918年、1957年、1968年以及2009年4次流感爆发都在其前一年的11月到当年1月在Nino 3.0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的低温异常,为流感爆发提供了事前的警示作用。 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两次拉尼娜事件已经结束,2012年11月Nino 3.0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出现高温异常,2012年12月中旬至2013年1-2月Nino 3.0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出现低温异常,但在3月出现高温异常,在4月结束,呈现不稳定状态,与前4次流感爆发年的状态不符。 现在有两种判断: 其一、若2013年4-7月爆发厄尔尼诺事件(可能性很小,因为目前处于温度下降趋势),流感可能小规模爆发,应该严密监测; 其二、若2013-2014年爆发强拉尼娜事件,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Nino 3.0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出现低温异常,在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则2015年流感爆发。 关注2013或2014年11月至2014或2015年1月在Nino 3.0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出现低温异常的警示作用。 关注和监测2013-2014年发生强拉尼娜和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79072 图 1. 在异常流感大流行显现之前一年 7 月 Nino 3.0 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间断直线表示 K 氏 0 度的海表温度水平。竖直黑实线标明 11 月到 1 月的周期。 图 2.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4 月 Nino 3.0 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时间序列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907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美出现拉尼娜天气的几率较低
杨学祥 2011-11-11 10:46
南美出现拉尼娜天气的几率较低 杨学祥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地球自转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影响,9月过后拉尼娜减弱,厄尔尼诺增强,目前发展符合这一预测。 2011年11月25日极地日食和24-26日强潮汐组合可导致厄尔尼诺增强,可及时监测检验。 中钢期货11月11日早评:南美方面,产区天气良好,有利于大豆的播种和早期生长,当地出现拉尼娜天气的几率较低。 附件: 中钢期货11月11日早评 www.cnfol.com  2011年11月11日 08:58 中金在线特约    【基本面消息】   南美方面,产区天气良好,有利于大豆的播种和早期生长,当地出现拉尼娜天气的几率较低。   研发部 俞建明 http://futures.cnfol.com/111111/133,1921,11119113,00.shtml 拉尼娜现象停滞不前:发展无力趋势消减 2011-11-11 05:14 拉尼娜现象停滞不前:发展无力趋势消减 杨学祥 我们正在做拉尼娜进退与潮汐组合和地球自转对应关系的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今年拉尼娜事件不能形成,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有利条件正在消失,依据拉尼娜事件发生的一切推理需要重新考虑。 计算表明,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每年6-8月是南半球冬季,12月至2月是南半球夏季,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面积在9月最大,在2月最小;秘鲁寒流受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控制,赤道太平洋海温在9月最冷,3月最暖。这是拉尼娜易发生在8-9月,厄尔尼诺易发生在2-3月的原因。 上述两个条件的不同的相互配合可分别形成拉尼娜或厄尔尼诺事件: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达到最大值与3月海温最暖(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小)配合,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达到最大值与9月海温最冷(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大)配合,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地球自转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影响,9月过后拉尼娜减弱,厄尔尼诺增强,目前发展符合这一预测。 2011年11月25日极地日食和24-26日强潮汐组合可导致厄尔尼诺增强,可及时监测检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182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6766 2011年11月潮汐组合:强度增大 2011-10-4 13:37 2011年11月潮汐组合:强度增大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1月是下半年第四个强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10月变大。 潮汐组合A:2011年11月3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11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1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11月11日为日月大潮,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2.3325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1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D:11月25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2.3302度,24日月亮在近地点。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变少,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31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676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