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伤痛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伤痛

相关日志

长假的伤和痛
Mech 2019-10-7 22:46
长假压力大事情多,未免有些心不在焉。于是伤和痛接踵而至。几乎要三生万物了。 先是在长假第二天准备午餐时把手切破了,左手中指。伤口不深,但马上见血。压迫止血。洗净后发现没有止住。用创可贴,继续压迫止血。三天后拆掉创可贴。当日发现切开的肉翘出,不小心碰到有撕肉的感觉,继续用创可贴防护。长假结束尚未拆。倒数第二天,右手中指也痛起来,都影响敲键盘了。检查发现手指甲没有剪好,刺破了旁边的肉。重新修剪,有显著好转。 大拇脚指盖似乎有些畸变。不定期就刺旁边的肉,很疼。而且左右脚都如此,只是很少一起疼。这次右脚痛了。长假第三天早起,用紫药水涂脚指甲缝。为防患未然,也显得对称,左脚指甲缝也抹了紫药水。刚开始觉得疼痛大见减轻。原来只是心理作用,因为后来疼痛依旧。到长假结束未见减轻,当然也没有加重。 两周前《 流血 》那个小脚趾,突然发现整个小指的指甲盖都可以翻起来。这个真是太吓人了。赶紧用创可贴包上。固定一下,不至于掀起了。再说也是眼不见心不烦。或许只有等新的脚趾盖长出来吧。 伤和痛的结果,有对称,左右大拇脚指都涂了紫药水;也有对称破缺,左手中指和左脚小指头缠着创可贴。不幸中万幸,伤的地方基本不痛,痛的地方其实没有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与诗意
热度 1 salanghy 2016-9-21 11:58
零 曾记否,那年春天,殷红的通知书,像是山坡上怒放的杜鹃。 辞别了备战考研的那个冬天,告别了一夜夜的辗转难眠,最后的奋力一搏,印证了从古传唱至今的那句福不唐捐。 像多少人一样,我怀揣着内心的梦想,背上远去的行囊。 耳畔不禁响起一位智者的叮咛与嘱托: “那些为追求知识而背井离乡的人,行走在真正的大道上。” ——穆罕默德 壹 入学那天,立秋已过,但暑气仍在,秋风尚未展现它的威力。玉泉路校区拔地而起的梧桐和白杨依然枝叶葳蕤,礼堂前婆娑的草坪更像是怕被秋风掘走一样,悄悄地吮吸着晨露。道路旁的油松、雪松和白皮松,像是一名名岿然不动的秦朝战士,披挂上阵、武装到叶子,静静地守护着那镌刻在磐石上隽永的句子——“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礼记·大学》一开篇,便讲出了做学问的方法与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是说“明德”这样光明美好的品德我们人人原本都有,之所以现在不明了,是因为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沾染、熏习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看法,导致原本“明”的“明德”被障碍住了。这就好比阴天的时候,乌云遮住了太阳,虽然是白天,但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这时候不是太阳没有了,只是太阳的温暖与光辉被云层暂时地挡住了,等到什么时候乌云散去,阳光又会尽显它的光芒万丈。因此,古人才劝我们做学问首先要“明明德”。此句,与校训中的“格物明德”,同出一源。 接下来的“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讲的是校训中的“博学笃志”。儒家的学习中,非常重视立志。这一点放在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上,照样有丰富的活力。胸无大志的人,就算才华、技术再怎样精湛,终究逃不过生活的鸡毛蒜皮与蝇营狗苟。相反,心怀天下的人是舍弃了一己私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无关个人的荣辱,是为了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考虑。今天的中国需要这样的人。因为,唯有树立远大理想的人,才是真正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才是有梦的中国人! 此外,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背离了“至善”的科学,非但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反而可能造成世界的灭亡!因此,“博学”重在“笃志”,“笃志”重在“止于至善”。科学研究是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这样一个追求真理、探索无限的过程,正是应了那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经历了朝代更迭的大风大浪,见证了从铁器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巨大跨越,这些尘封在血肉里的句子,历久弥新,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竟是如此神奇,它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遇,为每一个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带来一份源自古圣先贤的慰问与叮嘱。 贰 在玉泉路集中教学的日子里,有供在校生随意选择的琳琅满目的课程,有让大家开拓视野的五彩缤纷的讲座,更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那段闪光的岁月里,我有幸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博士合唱团(简称博合),这是一个充满朝气又纪律严整的组织。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教授任团长,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林玉赤女士担任指挥。 刚刚加入博合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音乐小白,不会识谱,音准很烂。在指挥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团里师兄师姐耐心的帮助下,我渐渐成长成为一名男低音领唱。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日子,也是化茧成蝶的蜕变。说实话,在博合学习声乐所遇到的困难,丝毫不比科研上面临的挑战要少。 在博合学习音乐的时候,我渐渐发现,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声乐也是一门科学!随着钢伴弹起前奏,整个合唱团就像从沉睡中苏醒。 Soprano( 女高音 ), Alto( 女中音 ), Tenor( 男高音 ) 以及 Bass( 男低音 ) 渐次发声,整个团队演唱的节奏、强弱乃至呼吸都 掌控在指挥林玉赤老师那一双饱经音符浸润的手上。 合唱就像一首诗,从起笔到高潮,再到收尾,浑然一体。 合唱就像一束花,既有火树银花,也有嫩枝绿叶。不同于独唱,合唱更加注重不同声部之间的完整性、统一性,更加需要甘于寂寞的付出与坚持。 合唱又像是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音符的高低起伏,音量的强弱变化,好似细胞里某个基因的表达与抑制;不同声部的转圜进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仿佛同一生理过程中,不同基因直接的团结协作;一首完整的曲子,情绪或明或暗,或悲或喜,就好比是一个物种完整的生活史,从生到死,从朝至暮。从艺术角度来说,是演唱者借用音符与旋律的跌宕起伏,共同演奏出了乐谱中的态度与情感。放到科学上,是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调控,共同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 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在其《生命的壮阔》一书中,曾写道:科学既是“可解释的艺术”。我想,这句话反过来说好像更有味道,即:艺术既是“不可解释的科学”。 叁 暌别了丰富多彩的研究生一年级,完成了集中教学的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从新生蜕变成了师兄/师姐。 每一个刚刚回所的我们,就像一粒粒播撒到田垄上的种子,怀揣着对于春风和暖阳的美好幻想,奔向深不可测的大地。 回所以后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张九龄在唐开元末年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此诗的创作背景,原是唐玄宗声色犬马,荒废朝政,贬黜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只会溜须拍马的牛仙客。牛、李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致使朝政乌烟瘴气。张九龄对此唏嘘不已,便用比兴的手法,托物言志,写下了感情真挚敦厚的《感遇十二首》。 另外,关于丹橘,还有这样一个寓言: 阳虎去齐走赵,(赵)简主问曰:“吾闻子善树人。” 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 主俯而笑曰:“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作者歌颂柑橘“岁寒心”的品德与“可以荐嘉客”的才华,借柑橘与桃李的差异,不光提醒玄宗要“慎所树”,实在说,也是提醒我们每一位读过这首诗的读者要“慎所树”啊! 交友不慎的例子,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或者是像唐玄宗这样,葬送了江山和皇位;或者是像阳虎这样,反受其害。 《荀子·劝学篇》中讲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像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说起来好像人尽皆知,但是真正在为人处世中处处注意的又有几人呢?是故,“慎所树”落实到交友上,便是亲贤远佞。诸位切记!莫要马虎! 再进一步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是一片天地,我们平日里的思想观念,就好比是在心里耕耘。在心田上更要注意“慎所树”了。因为,人人心中既有丹橘,也有荆棘。丹橘者,乃心中之明德,谓之诗意;荆棘者,乃心中之贪嗔,谓之苟且。树丹橘,则“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荆棘,则“成而刺人”。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谁会傻到去纵容心里的荆棘,而不去长养内心的丹橘呢?是故古德常讲: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如此说来,面对科研路上的种种逆境的打击,难道我们还要任由沮丧与自卑的荆棘在心里张牙舞爪嘛?毕竟,实验一时的成败,无法注解人生的冷暖,唯有持之以恒、不卑不亢的浇灌,才能收获心中那梦想的丹橘! 终 校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这八个字,是在告诫每一个踏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莘莘学子,纵然身陷迷茫与慌乱,仍不能忘记拔除心中的荆棘,滋养内心的丹橘。莫让生活工作的顺逆左右情绪的悲喜,因为,随波逐流的舟舆注定找不到彼岸的磁极。 狂风骤雨时,虽然乌云遮住了太阳,但是请别忘了,太阳还在那里。 睁开双眼后才发现,原来,生活无处不诗意。
250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值得精心品位、拨动心弦的学生presentation
sue 2010-12-19 14:27
最近给研究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目,前天下午的一个presentation让大家感动了一把。在演讲的现场,就有人反应说:再下去,要奔溃了!教室的气氛由开始的有点小闹,渐渐地伴随文字的流畅和音乐的演进及主讲人的表述而趋向宁静,或许就是发人深醒的思考吧,慢慢地看到许多人的动容。那么,是什么样的一个presentation呢? 经学生允许,我摘录一部分,不知道生活在科技主导的当下的你,会有怎样的feeling? 其题目是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回归自然人的权利 这是一个很奇怪很幸福很诗意题目,这也是一个远古悠远的幸福故事。 我们的讨论主题内容也是关于科技的很不幸我们成为了她的敌人,首先我们一起赞扬一下我们伟大的科技。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最人性的角度叙说科技对我们的影响,不知道你能否与我们产生共鸣。 科技的伟大 人们歌颂伟大的科学技术已经长达了百年之久,大约从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毫无疑问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伟大与进步!现在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再也逃脱不了科学留下的印记,是科学让我们拥有有了手机有了Email有了Internet有了更方便的交流工具但是同时也失去了有关书信的美好记忆,失去了心中自我,失去了那些本属于我们自然人的快乐与权利。 你是否注意到那些应该只属于我们日记中的故事,那些本属于我们自己才懂得隐私正在被科技一点一点的偷窥着呢? 隐私的渐渐远去 记得在初中政治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授隐私权利是我们天生的权利,书本上的例子当时我们都看的津津有味。当时的我非常庆幸的对同学说侵犯隐私与我们没有一点点的关系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而已 大约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庆幸的我却悲叹了起来了,十年之间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普通人的隐私权利这最基本最自然地权利就这样被科技一步步蚕食了 2008年的艳照门 时间的沙漏,漏掉了我们对陈冠希与那些女明星之间的恩恩怨怨的很多记忆。但是艳照门给了我们警醒科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从默默无闻到逐步浮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正式拉开了人类与科技之间的隐私之争!人肉搜索成功的把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丧失了几乎所有的隐私成为了社会的透明人。引起了人们的极度惶恐我想惶恐了的并非只有普通人吧!甚至人肉搜索之之父之母,对自己伟大的贡献也会有点不安吧? 还记得2007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吗? 2007年一位称为姜艳的女白领怀疑自己丈夫有外遇跳楼自杀,生前姜岩在博客上面记录了自己的心里路程自杀之后网友们替姜岩伸冤,用人肉搜索的方式暴露了丈夫的所有信息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 高校女生走光照片在网上流传 已有多年的网龄的我们对于这些偷拍的照片已经很熟悉了吧!这些东西充斥在网络上被很多无聊的人津津乐道,谁关心过图片主人那颗瘦弱敏感的心呢? 现实生活网络化的年代 人人网等的实名制社交风暴正在持续席卷着中国,急于展示的年轻人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现实生活搬到了网络上。用网络的形式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永久的保留着我们我们本该抛弃的记忆 虚拟的终究是虚拟的 当我们还正在试图把我们的整个生活交给网络的时候,当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记忆交付给网络保管的时候,当我们逐步习惯了网络世界时,我们自己的隐私又在哪呢?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是否还可以回想起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呢 我们还在沉溺在人人网的虚拟世界中殊不知大洋彼岸的很多国家掀起了反Facebook的浪潮,指责他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剥夺了我们遗忘的权利,夺走了作为自然人的快乐。法律之争也在一触即发! 更为可悲的事情:当我们的隐私权利遭到侵害时却不知道问责与谁?科技犯了错误而社会却仍在歌颂她的伟大 科技伤痛 科技的发展速度现在越来越快,今天我们失去了隐私,失去了我们那些最纯真的幸福或许明天后天我们真的会失去整个世界 我们幸福吗?幸福的定义应该是最真诚的最自然最本源的然而可悲的是现在的幸福也被打上很多科技的色彩,当一位学生拿着自己的最新版的Apple产品向我们炫耀时,我们可以看到他脸上浮现的幸福的笑容 未来的生活 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的物质生活将实现理想主义,人类或许可以骄傲的宣称世界彻底被我们征服,让人类从此告别了死亡告别了痛苦。我想同时告别的还有我们的幸福 未来还在遥远的远方,很不幸现在我们已经沉溺于科技怪圈的游戏规则,每个人背负了如此多的高科技却没有找到幸福的感觉。记得不久前看到一位老人非常朴素的坐在校园里晒着太阳,我从我们是否还记得没有电脑的时候,我们踏踏实实享受着的读书的快乐 回首你的往事这些是否还残存在你的记忆里? 我们是否还记得为了追女孩子夜以继日的折叠的千纸鹤 我们是否还记得你握着女孩为你织的围巾时感动的快要落泪的幸福 我们是否还记得没有手机没有Email的时候我们写信写情书的快乐 科技真的不能够带给我们想要的幸福我们想要的快乐那么我们为何不放缓追随科技的脚步,慢慢跟着自己幸福的印记向前前行呢? 到底有哪些幸福的记忆中没有科技呢? 你试着回忆你幸福的瞬间,有没有科技的影子。科技正在悄悄篡改我们幸福的定义,比如幸福女人,钻石人生这个钻石业的经典广告语,你有曾察觉吗? Apple的主人在幸福的向我们炫耀之后他的幸福还剩下多少呢?这些答案你我都知道的吧! 提起科技,很多人站在了科技的臂膀上张望未来的世界,脸上露出的多多幸福微笑的花儿。但是科技真的能够为我们编制幸福的世界吗? 张望未来的幸福我未曾看到幸福的影子,现实之中幸福又在哪呢? 既然我们的幸福和科技没有关系,或者说科技可以伤害我们的幸福。追逐幸福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科技呢? 倾听自然地声音 我们为什么不关掉电脑去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拿下我们的耳机用心去倾听一下朋友的喃喃心语 我们为什么不关掉手机享受一下难得属于你一个人的宁静 我们又为什么不自己动手为心爱的女孩做一份感动自己的礼物? 你还能感觉到这些幸福吗?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3745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05-21 | 伤痛的治疗就是好好活下去
zhijieleng 2009-2-9 13:51
看着4个小时的赈灾义演,使得我和老公泣不成声,这种心中的伤痛是久久不能散去,这也是心理干预所必须的原因,事实上心理干预不仅仅对灾区的人们,也应该对所有中国人,4万多人的死亡,其惨烈令人不能接受。 心理干预有很多方法,比如,以各种形式哀悼,宣泄这种伤痛,这就是头七的举国哀悼日的意义;还有我们要延续实现逝者的梦想,会觉得聊了一个心愿;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天的事件看到: 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竟是如此坚强和镇定,如此懂事; 我们要好好工作创造财富,否则一旦发生危难,拿什么去拯救,地震带在向北发展,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很难说会永远没有自然灾害,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再努力就是对灾区最好的支撑; 活着,好好活着,就有一切,放下所有为小事引发的无谓的争议,节省时间,作你最想做的事情,爱你最应关爱的亲人,不要再留下什么遗憾了。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日子还要过下去!好好地过下去!
个人分类: 事件|2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说连载]寂静之夏[第一章]----1
cencenyu 2008-10-17 21:54
第一章 这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冷,来得也格外的早。 12月份的才第二个礼拜,C城就下起了雪。下雪的第一天,天空里落下的还是稀稀落落的雪籽,如女孩们常戴的那种剔透色彩的手链上串着的小珠子。可是,从第二天的凌晨开始,就变成了大朵大朵的雪花,像已经在天堂里盛开了好久的白梨花,忽然间全部凋谢了,朝人间而落。 这样的大雪持续了整整一天,城市掩埋在浓厚的白色里。 随后的几天,天气并没有太多好转,总是断断续续地下一阵轻微的雪。马路上被环卫工人清扫后堆在道路两边的雪,眼见着一点点升高。 第六天的傍晚,已经渐息渐止的风忽然又变得大了起来,到了夜里两三点的时候,便又开始下起了大雪。 苏扬站在客厅的窗口,借着外边路灯在雪地里反射起的微弱光线,看见很多白色的碎片急急地坠落下来。视线里是一道道流动的斜线,像是有什么正在地面上用力拉扯着这些白色的线。 隔着厚厚的窗玻璃,苏扬似乎听见了外面正在呼啸的风声。 这一夜,那些守着她的人们该格外地难熬了。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听见这猛烈的风雪的声音。 苏扬手抓着淡蓝色的窗帘,盯着混沌的窗口喃喃自语。随即,他拉合上了窗帘,转过身走到了客厅另一端的沙发上躺了下来。 沙发是米色的,铺着绛红色的长毛毯。躺在上面,身体会陷入到沙发里面,感觉很柔软。 苏扬把双手枕在脑后,看着天花板上的壁灯正发出柔和安静的橙色光亮。他感觉有些冷,于是便把毛毯拉起来裹在自己的身上,虽然暖气机已经开了许久,上面显示的温度也是超过了20度。 他忽然嘴角朝着耳根的方向轻轻动了动,看上去脸上像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 她真是幸运,再也听不见这样的风声,再也不会在这样的寒冷里被冻得瑟瑟发抖了。苏扬在心里暗自想到。 墙上的挂钟响了起来,咚咚咚地响了三声,沉闷地回荡在客厅里。 这一次,没有妈妈从隔壁房间里传来的催促睡觉的声音,只有空洞洞的回声似乎还隐隐潜伏在房间的空气中。 以往从学校里每个月回一次家,妈妈总是会在深夜钟敲三下的时候催促着还在看电视的苏扬回房间睡觉。 可是今晚,她和苏扬的爸爸都去了城市另一边接近于郊区的殡仪馆,陪着他们的朋友 两位痛不欲生的父母度过这悲伤的最后一夜。 其实这个白天,苏扬也和爸爸妈妈一样,站在那样一个充满了肃穆和凝重气息的地方,站在只有黑白两种色彩的空阔大厅里。 几道黑色的绸布从天花板垂落下来,如一只只从天国伸下来的手臂。绸带的中间,是一个透明玻璃的冷棺。冷棺前的台子上,两座燃烧的蜡烛守护着一张女孩的相片。 相片是黑白的,上面的女孩是微笑的面容,眼睛看起来有些神采奕奕。 大概是两年前的照片吧,两年前的她就是留着这样的发式。苏扬站在一道黑色绸带的旁边,看着几米之外的被放大了的黑白相片想到。 静默着对着面前的冷棺站立了大约五分钟后,他走到了大厅一侧的椅子旁。这里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前来吊唁的。当然,大厅的门口依旧还有陆陆续续的来客。 他在妈妈左侧的一张靠背椅上坐了下来。他坐下来后才发现,妈妈的右侧坐着的只有陆伯母了,而陆伯父和爸爸已经不知了去向。 那个爸爸他们去了哪里? 哦,大概是去了正厅那边,听说是来了很重要的朋友。 这个时候,陆伯母听见了苏扬的声音,停止了用手帕擦拭眼角的动作,抬起头来朝苏扬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可是在苏扬看来,这个笑容仿佛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有点模糊。 是苏扬啊,你也来了。 苏扬连忙站起身,向陆伯母不缓不慢地鞠了个躬。 这孩子,转眼都这么大了,还是这么懂事。 您这是太过奖了,他从小就难管教,长大后也没能长进多少。不过在一些大事上,还是知道礼仪的。 妈妈一边拉着陆伯母的手,一边看着苏扬笑着说。 哪里,你也是太过谦虚了,筱夏这孩子以前每次回家都要跟我说起很多苏扬的好话,说他如何会洞察女孩的心思,如何会照顾人,自己又是如何独立而沉稳,唉,看着这两个孩子能够如此相合得来,我自是高兴,可哪里又曾想到筱夏会. 说到这里,陆伯母的眼睛又湿了起来,脸上的憔悴神色越发鲜明。苏扬的妈妈赶紧抚摸着她的手背,不停说些安慰之词。 伯母,您节哀顺变,筱夏的这份情意我必定是铭记不忘的。 看见陆伯母点点头,苏扬复又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他看了看陆伯母,是他从所未见过的憔悴,他正想再说点什么,可是已经有人走了过来。 to be continue......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