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槐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晨光中的槐花
热度 2 huailu49 2018-4-29 11:03
昨天贴了一组红槐花,今天再来一组白的: \0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41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组手机糊!
热度 7 zlyang 2013-4-9 19:52
一组手机糊! Susan Burnstine ( Eclipse ), https://www.photographersgallery.com/photo.asp?id=4655 看那 张珑 的树枝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2763do=blogid=676532 引来 陆俊茜 的不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4420do=blogid=676990 不要理会 李摄影家 的教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75816 去糊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0428do=blogid=673767 这才是 俺的侄女! 有谁 更糊?! 糊, 才是最现代的艺术。 (1) 槐树糊! (2) 梨树糊! (3) 枣树糊! (4) 还我头来!关羽碧桃和! 前一阵那位老师介绍模糊摄影, 好像女摄影师, 桥上的模糊人影? 现代摄影大师。 相关链接: 杨民力 《关于摄影的随想》,2013-03-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80931-673699.html Susan Burnstine 的 On Waking Dreams 系列中的 Bridge Susan 的 On Waking Dreams 系列中的The Road Most Traveled 杨民力 《摄影三字经》,2013-04-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80931do=blogid=685060 Susan Burnstine https://www.photographersgallery.com/by_artist.asp?id=252per=40i=1 Susan Burnstine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san_Burnstine
514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又到槐花飘香时
热度 4 huailu49 2012-4-20 05:53
又到槐花飘香时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91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也想起老家的老槐树(大纲 初稿)
李智选 2011-12-17 07:42
我也想起老家的老槐树(大纲 初稿)
昨晚看了王老师有关老槐树的文章,使我想起来我家--陕西合阳西庄的老槐树。 使我想起老槐树的事儿,当然还有原因,那就是前天看到了我村的书记,村长等家乡的只有 老槐树的大小 碑林西侧的槐树... 我小时候看到过,老槐树下的带花纹的砖瓦... 规律:有庙宇--有人--有神灵--神灵保护植物--小树长成大树--大树形成古树 老槐树的历史反映了老家的久远有人居住的“实物证据”... 电脑键盘出问题了,刚刚写的东西,消失了。
39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家里的那棵老槐树
热度 12 wangdh 2011-12-15 23:43
家里的那棵老槐树
家里的那棵老槐树 (王德华) 2009 年 8 月 7 号写下的“槐树、槐米、家里的老槐树”这几个字,应该是当时的一个写作提纲。早就想写几句关于槐树的文字,主要是想趁机回忆一下少年时的一些光景,农村老家的一些光景。今年夏季的某一天,雨后的早上,路边的地上满是淡黄的槐花,是雨水冲刷下来的,煞是美丽,又想接续槐花的文字,未果。一晃两年多的光景过去了,终没有完成想写的文字。各种托辞都有,懒惰是一,词穷是一,忙碌是一。理由纷杂,只是自己给自己内心质问的解脱而已,除了自己,谁也不需要这个缘由,没有人在乎这个说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尤其是没有完成的事情,没有成功的事情,失败的事情,做错的事情,耽误的事情,自己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说辞,说给他人听的,实际是欺骗自己内心的。回到自己的空间,关上房门,闭上眼睛,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笑不出,时而泪珠儿就出来了。当腮上感到凉而痒的时候,方知是内心触动了。我们都知道,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打败自己的往往就是自己,要战胜自己也需要靠自己。 已经记不起两年前写下“槐树、槐米、家里的老槐树”时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了,可以确定的是关于国槐的,不是刺槐和棉槐。我们老家槐树分为三类,国槐又称笨槐,刺槐又称洋槐,棉槐又称紫穗槐。记忆中,老家村外小道边上有成丛的紫穗槐,灌丛。紫穗槐的枝条是可以用来编织柴草筐的,小时候一直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身材的柴草筐,砍草、搂柴背着不累,挎着舒服。当时家里有多个紫穗槐枝条编织成的柴火筐,好像没有几个是适合我背的。要是不识字的姐姐们能够看到看懂我写的文字,一定会骂我的。在她们眼里,她们的记忆中,这个弟弟是没有做过几天重活累活的,大的柴火筐都是她们背的,家里做饭用的柴草也多是她们在冬天的早上去野外用耙子在路边、丘陵上捡拾的。说到刺槐,更喜欢的是刺槐的花,刚开放的时候,雨后的槐花,摘下来放在嘴里甜甜的,刺槐花有红萼的和绿萼的,红萼的要甜一些。要是家里有一棵刺槐树的话,在秋黄不接地春天,可以采摘槐花,加点豆面、玉米面等蒸着吃的。如果自己家里没有刺槐树,村外的槐花是不能随便采摘的,那是集体财产,随意采摘是要被罚款的。也记得刺槐的嫩叶还可以用来喂养兔子的,那个时候养兔子也属于资本主义尾巴。 我们家的院子里和房屋周围没有刺槐,没有棉槐,但有一棵很粗大的国槐,就在我睡觉的房间的窗口前面。国槐的槐花很小,但很多时候是在花开前采摘下来,叫槐米,晾干后农村供销社有收购,据说可以做中药的。每年槐花盛开前,姐姐们会将家里的槐米采下来,放在高粱杆做成的盖垫上在阳光下晒干,到村里的供销社里可以换点零钱。上乘的槐米看起来鲜鲜绿绿的,闻起来有一股清香。有的年头,蜜虫子(应该是一种蚜虫)成灾的时候,槐米就没有好收成了,也就不能换钱了。秋天的时候,槐树上有了果子,串珠状,老家叫槐当啷。成熟的槐当啷,掉落在地上,有时候捡拾起来,用石器在容器里捣碎成浆状,很黏的,用手捏成圆球状,中间穿一根红布条,晾干后,很坚硬、很结实,在广阔的田野里扔在天空中,看着拖着红飘带尾巴的圆球从空中落在田地里,跑过去捡起后再抛向空中,再仰望圆球落下。小时候就是沉浸在这种重复的游戏乐趣中,经常时玩疯了忘记了回家吃饭,被喊回家后,往往会被父母数落一顿的。嘴上说记住了,过后玩起来照样忘得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就再一次受父母的数落,一次次的忘记,一次次的被数落,慢慢也就长大了,在快乐中长大,在关怀中长大。姐姐们的埋怨,父母的唠叨,今天回忆起来都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的记忆。 后来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忙碌得顾不上环视身边的美丽。近些年来,开始回忆过去的日子,开始留意身边的美丽。身边的事情很容易会引起自己的一些遐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年长了的缘故吧。人年长为什么会喜欢回忆呢,为什么会容易被感动呢,应该也有生物学的基础吧。 去年夏季回姐姐家,又见到家里院子里晾晒的槐米。村边道路边上的槐树被采集槐米的人们“践踏”得没有了模样,粗大的枝条被撕劈下来,整棵树差点就光秃秃了,这自然是很不好的现象。这样过不了几年,已经长大的槐树就会被毁掉的。 今天终于写了点槐树的文字,记录了小时候的一些记忆。恰巧发现了朋友今年夏天(7月21日)在槐花被雨打后的早晨给我留的影,这也是美好的记忆了。 (2011.7.21) (2010.7.30山东) 2011.7.16 Beijing (2011.9.21 Beijing)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8887 次阅读|22 个评论
街旁的奇特挂件,你见过吗?
热度 1 hujunping 2011-7-27 20:59
街旁的奇特挂件,你见过吗?
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过一条不太宽敞的道。这条道,起初叫“厂洼路”,道路东口外研社旁边立了一个标志性建筑,上面写着大大的这三个字。但后来新挂的路牌上写的都是“厂洼街”。弄不清“路”和“街”区别的我,只好求助于便捷的网络。有网友说,按照原始的意义,城市中只能有“街”,而没有“路”。简单来说,两边有人类居住或活动的建筑物的,就是“街”; 而两边是旷野的,就是“路”。这让我豁然开朗。难怪鲁迅先生会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哈哈,自然是玩笑了。正经地说,从“路”到“街”的变化,是不是也说明了这块地方的发展演变呢? 我在这条道上已经走了四年,搬过一次家,我不知道自己“居无定所”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尽管如此,我还是挺享受走在这道上的感觉。春天来了,看到街旁墙边的爬山虎一天一个模样地疯长;春夏之交,闻到街边槐花那清雅的芳香;盛夏时节,在绿荫下悠闲地漫步。试着去体会这种另类的“满足”,我的日子就这样平淡而不缺少阳光。 道路旁边的槐树上挂着一种奇特的挂件。这挂件大概是塑料材质(触摸不到,不能确定),空心三棱柱的构型,用铁丝挂在槐树的枝丫上。大约每隔一棵树就有一个这样的挂件。每当目光落在这个挂件上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到底是什么用途的呢?会是下雨的时候给鸟类避雨的吗?它的形状很像动画片中小鸟住的屋子。看它在风中摇摆的样子,马上又否定了,鸟儿呆在里面肯定会受惊吓的。会是用来对付虫害的吗?可又想不出它的作用机理。罢了,罢了。还是贴出图来,让大家自己看吧。 隔一棵树就有一个的白色挂件 白色空心三棱柱挂件放大图 后记: 谢谢博友anonymity提供的信息 那些白色的“小房子”就是“为了消灭槐小卷叶蛾而制作的诱捕器。诱捕器内装有诱芯,底部有粘胶,通过诱芯释放性激素引诱国槐小卷蛾的雄虫飞入并牢牢地粘在粘胶上”。
个人分类: 生活之问|384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