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聪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认为的聪明
jizw0704 2010-3-21 15:33
真正聪明的人 是他在你面前,会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 吉宗威
个人分类: 观点|2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妨做笨人
cyaninelotus 2010-3-16 17:45
三月五号,一年一度的三八节,学校组织女员工娱乐,据说我系去年没有人参加,被校工会点了名,今年系工会主席督促,我们几个下了课都去体育馆参加娱乐活动了,结果在飞镖比赛中,我还获得了一个小奖品,到工会办公室领了奖品,下楼来,阳光正好。 接到一个电话,没有说是谁,直接对我说:葛老师,我假期过年不在学校,没来看你,我想来你家看你一下?当时我心情正好,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真的暖洋洋的,如果学生是这样地在乎我,那真是对我这个老师的一种犒赏啊,我将是多么欣慰!不过,我还是没有忘记以小人之心度之,我回答他说:你想看我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啊?结果他是一个没及格要补考的学生,问清了班级,我说:你来看我要浪费你的时间,你还是好好复习,准备补考吧,其实你们班上学期整体都不错。然后,又把要考试的范围给他说了一遍,他答应去好好复习了。 这些天总觉得这件事里藏着什么,说真的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是我上学期带过的纪律和学习态度都非常好的一个班,我对学生们的影响也都非常好。这个学生给我打电话所说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上最正常不过的人情世故,可是我觉得我们流行的世故里,总有一部分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大家总想在规则里走捷径,其结果却是规则的破坏,然后,生活在规则之下的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变成了无为有处有还无,真为假是假亦真了 还有一个学生,是我以前带过的,在大学四年,一直勤勤恳恳认真学习,由于他比较爱问问题,所以我记住了他。等到毕业以后,和他的同班同学聊起来,那个同学才说:我们到毕业的时候才明白他是对的。因为这个学生没有社会气,他就诚恳地坚持自己的学习,坚持自己的为人原则,没有别人那么聪明,或许是表面看来的聪明。 但是,我可以肯定,在他与别人同学的四年中,肯定有很多人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好大一部分学生一入学,便开始与高年级的同乡、朋友们交流,知道许多学校的内幕和潜规则,成为聪明的明白人。打听那个老师严厉,那个老师抓人,那个老师可以放水,以便自己确定哪些课认真上,哪些课将就着,哪些课干脆翘课。如此这般,把四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度过去,回过头来,终于发现自己花了不菲的学费,得到的东东很少,又觉得学校不仗义,老师不严厉,自己原谅了自己的不成熟,但是不原谅老师的顺水推舟。 但是,终归,跳火坑是自己跳下去的,而且是自己积极主动跳下去的,那时候以为知道的多了,社会活动能力强了,自己就是成熟一些,聪明能干一些,却恰恰不知道以这个年龄阶段历事尚少的浅薄,会常常把毒素当成营养来灌溉自己的,那灌溉的结果可想而知。并且,来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受教育,接受教育服务,而这种聪明的海绵吸收法就是为了竭尽全力逃避艰苦的学习,为了轻松。于是,积极主动地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积极主动地要求放弃或者部分放弃自我培养,成就自己。 在川大读书的时候碰见两个研究生。一个是工程所的,在计算机房勤工俭学,朋友在那里开了户头,因为机子很破,网速又慢,想去退掉。他就学着老油条的样子,一派官僚样,就是懒得找钱罢了。事后朋友说,现在学成这样,以后的工作作风也就这样了。还有一个是我在实验室楼道里碰到的,大概要通知什么事情,我看他一个劲地敲旁边的门,就对他说,那里面没有人,都不在。他气呼呼地说:在不在管他呢,反正我通知到了!边说还边拧脖子,一副怨气冲天的样子。如果你是老总,这样的员工你欢迎吗?有什么不高兴的事,不过就是觉得自己被派来通知一件事情,跑腿很吃亏罢了。 我想,年纪轻轻的人,其实找钱和通知一件事情本来不是很累人的,关键在于他们觉得自己做了这事吃亏,所以抱怨和懈怠。但是,抱怨和懈怠是细菌一样的东西,这两样在人身上容易变成习惯。它们不是毒素又是什么,就算他俩以后当不了大人物,总得生活得快乐一些才好,携带这两样东西对他们有啥好处?当然可以比,老油条怎么就可以官僚,混日子?--------这是成型的抱怨和懈怠,再也改变不了,除非年轻的人们希望前途就是那样。何况,你天天一副怨脸,对别人一张呆脸,你自己心情怎么会好呢? 谁愿意?人生谁不惜年少,人生谁不奔光明?生活是个大染坊,但是自己也有选择的主动性。可是,在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事,何妨呆如木鸡,做个笨人?与其聪明地忘记了自己本来的目的,聪明地吸收那些毒素把自己变得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倒不如老实地笨下来,坚持来路上自己的初衷,慢慢看明白漫长的人生真谛。 所以,做一个笨人,笨地只剩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笨的不会刻意去讨别人的喜欢,笨的不能够得到很多琐琐碎碎的利益,你却能够真正体会生命的真味,而不是聪明地在功利场上忘记了自己,连同最初的梦想。
个人分类: 教育镜像|580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陶哲轩: 被数学照亮的精灵
eagerss2008 2010-3-8 09:41
个人分类: 做人与为学|2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新研究发现:女人比男人更聪明
xupeiyang 2010-2-25 12:02
  英国《每日电讯报》24日报道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女人比男人更聪明。这一结论是一个持续5个月涉及9种语言的网上男女对抗赛的结果。   组织者表示,竞赛过程中的问题多达1500多万个。在这个男女智力对抗赛中,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回答问题,支持自己的性别团队。报道称,自去年10月开赛后,两性几乎势均力敌,但最终女性以微弱优势险胜。男女分别答对4077596道和4088139道题。这表明女性在智力方面比男性略胜一筹。女性在娱乐问题方面表现最强,而男性则在科学与自然方面表现好些。 (陈宗伦)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南人,那是别人嫉妒你!
tarimriver 2010-1-4 23:06
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哪个?犹太人!中国最聪明的人在哪里?河南! 犹太人太聪明了,惹得希特勒的日耳曼民族最优的称号叫不起来,所以要把题目赶尽杀绝。性格耿直的阿拉伯人也容不得犹太人,所以犹太人只好浪迹天涯。 河南地处中国之中,称号中原大地,在中国历史上,凡想称王称霸,过几天皇帝瘾的大多会逐鹿中原。一马平川的河南大地,要想立足还不得聪明点,这也是根据物竞天择理论中国化。在中原大地上,诞生了一批批历史名人,中国第一个帝轩辕黄帝出自河南,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 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所以,河南人太聪明了往往招致人们的冷嘲热讽,因此有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的童谣。这是前几年的童谣吧,现在已经十三亿还多了。但再往前推,往事越千年,就有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的寓言,说的好像也是河南人,古人也在拿河南人开涮! 现实中的河南人却是是聪明,而且厚道。我有一个师兄,父辈是河南人,他们在新疆出生,就待人十分得体,做事非常周到,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这样的人怎么会砸了河南人的牌子呢?还有开胸验肺的张海超,还有更多.....。 地球人都知道广州火车站多乱,其实任何一个省的火车站都是鱼龙混杂的场所。河南地处中国正中,南来的,北往的,西去的,东进的,都要经过这里,所以,施一公老师说,河南也有坏人,山东也有好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162 。想当年(2006年),俺从山东去新疆卖不上票,就到郑州,郑州乃中国交通的中枢次神经,山东每两天才有一列去新疆的火车,郑州每天都有八九十来趟列车。所以排排队就买上了,虽然无座,但有车已经不错了!来到临客上,已经是熙熙攘攘的人了,而且,列车员开始整理行李架上的行李。看到进门十几个空座,就想是有票者心中有成竹,不必急着上吧,也好,暂且座座,等他们上来再辛苦自己将要辛苦50多小时的双腿吧。谁知这是有人喊,座位你要吧,100元。看过去是5、6个年轻人正在推销座位,100、80不等。多花100元就有雅座,好,成交!以前听说各地都有黄牛,交通部门屡禁不止,看人家,根本不用瞎折腾就来钱,还创造的GDP. 总之,没有必要区分哪个省的人怎么样,另外地区的人怎么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五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呢!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98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们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
吴信 2009-11-14 16:04
中国人头脑机警,处事灵活。不管你怎么考核,总是有办法的啊。 需要学历,一动脑子,学历就来了,为什么那么多官员都可以拿到, 需要文章,一动脑子,文章就来了。比如文章,可以借,可以造假。你留意一下国内发的文章的作者署名你就会发现,通讯作者通讯单位动不动就两三个,尤其是稍微像样点的文章,好像那个作者就很难找到挂一个单位的。考核文章,文章就多了,看我们国家现在的论文数世界第二了,要第一也容易,这么多人,要求数量提高就行了。 我们的产品中国制造,灵活啊;我们的交通,可以称为中国形象;我们的论文也许可以称之为中国论文或者中国制造;我们也有大国风范的时候,比如奥运。可是还没有怎么结束,我们的奶制品风波就来了,这和国内种种问题食品的产生应该说与中国人头脑太灵活,使用失当有关。期望着中国人在通过毒奶粉案之后,能够变得真正的聪明起来。 我们的诚实守信去哪里了?我们的勤奋刻苦去哪里了? 我在大街上、火车上、汽车上等等经常看到胡锦涛书记的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些要求哪怕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其中的三五条,那我们的风气就好了。 发扬中国人的优良的精神面貌,立于世界之林。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1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种论彻底破产,中国人并不比美国人聪明!
热度 1 chrujun 2009-11-8 18:27
人种论彻底破产,中国人并不比美国人聪明!(注) 100多年前,西方有的研究者认为白人最聪明,黄种人次之,黑人最笨,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人种论。 希特勒是人种论的推崇者,使犹太人遭受重大灾难。 也曾经有人认为教授的儿子比农民的儿子聪明。经理的儿子比工人的儿子聪明。但统计数据否决了这种观点。一个人的智慧究竟与什么先天因素有关,一直是未解之谜。 有一段时间,有人说在美国钱在犹太人口袋里,智慧在华人脑袋里。令不少中国人高兴不已,认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统计数据好像也支持这种观点,在美国华人子女受教育的程度确实要高。其实这是人种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智力是一样的,没有明显差别。 研究者以中美两国的大学入学新生为样本,对大学入学新生的数学、物理、化学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大学新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比美国大学新生的成绩高了很多。但奇怪的两者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致的。 由于两个国家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没有逻辑学课程,这个结果更能够说明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智力上的差别。 中国大学新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之所以比美国大学新生要高,是因为中国学生在这些课程上学习时间更长,课程难度更大。 由此看来,中国人并不比美国人聪明。这很大程度说明各人种在智力上是一致的。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因为中国人更注重教育,更喜欢死记硬背。 制度和体制是导致教育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 各人种的先天智力没有显著差别。 人种论和出身论,都该彻底破产了! 注:本文观点的支撑数据来自中国社科院与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结果,发表在今年或2008年的《科学》上。本人看过后一直无法忘怀,但目前一时无法找到这篇文章。请各位朋友谅解。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7147 次阅读|8 个评论
另一位‘不聪明’学生的故事
lin602 2009-11-3 21:22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我的一位不聪明研究生的故事,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4107 ,见大家还挺感兴趣的,我再说一位不聪明学生的故事。不过,严格来说,他不是我的学生。 1988年放暑假回家,我中学一位老教师找到我们(其实他并没有直接教过我,我是三班的,他教一班语文),说他的一位堂弟,得了中风(儿子上学后他去世了),但他的一位儿子,已经高考第四年,分数离当时江苏大专线低一二分,可能上不了学了,已经下地干农活了,也不准备再考了。当时高校有极少数的自费指标,看能否介绍进学校读大专。我们回到学校,联系了一下,他还真的够条件,按省的规定,交了费用,他来读了汽运专业大专(我是教化工的,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所以并不算我的学生)。 他也是少言少语,话不多,也算一个木讷的人,其实也并不算聪明的人(参加四年高考哟)。二年大专学习结束后,正好有个指标,是苏北的一个汽车制造厂新办,要招人,他去了。 去年回老家,他毕业十多年后重逢,(尽管中途有电话联系,他也来校见过我们一二次),他已经是这个企业焊装车间的技术主要负责人,除外国人外,他是最主要技术负责人。薪水嘛,反正比我这个教授多了不少,而且其他的汽车生产企业还要请他去上班。当然他还是没有去,因为他觉得是这个企业培养了他,又在自己家乡,可以照顾自己的母亲。自己有二套房子,单位配了一部车子,呵呵,生活得有滋有味。 而与他同时去这个企业工作的许多正规的本科生,大部分人现在的工作岗位与薪水比他差多了,年收入甚至是他的一半都不到。要知道,他是一位自费大专生呀。 他不聪明,也不伶俐,但他工作非常出色。而且也是人缘很好。他尽管不是管人的,不带长,但在技术上是过硬的,吃的技术饭。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力测验:看到的头像越多越聪明
newnt191919 2009-11-1 09:50
看你的智商有多少!据說全世界只有不到4000人可以看到13个. 看到0-6个 智力絕對低下,完全是個白痴! 6-8个 智力有點弱,屬于弱智者! 9-10个 算是正常人! 11-12个智商很高!屬于智力超群! 13个全世界也只有不到400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815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一位‘不聪明’的研究生故事
lin602 2009-10-21 22:43
我有一位研究生,已经毕业五年了,讲讲他的小故事,也挺有意思的。 八年前,我的一位熟悉的曾经的同事(也是教师),打电话给我,给我介绍一位她的曾经的学生做我的研究生,她介绍这位学生时这样说:他不是很聪明,但非常勤奋,人也非常朴实,我答应了,我觉得这老师介绍的学生,我信得过。尽管打电话时他在这老师家,而从这教师家走到我家只有几步远,但他当时没有来,就离开南京回单位上班了。 后来研究生面试,我给他留了名额,他在面试会上,讲话非常少,非常木讷,讲话也不流利。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事先的联系,我可能当时选不上他,因为我担心他不聪明,感觉到不易培养(实话,当时答应收他还有点后悔)。 进校后,他学习非常刻苦,做科研非常努力,他做一天的实验,有时候顶别研究生二、三天,晚上及星期天都经常做实验,解决了许多科研上的问题。毕业后,他到上海一企业上班,上班后十个月,他老板专程来南京,请我吃了一次饭,讲我为他培养了一位非常好的学生,做了几个好产品,也见到了好的经常效益,而这些产品,以前他请了几个专家,都没有完成。 他的产品三四年内连续得到了几个奖,一是全国发明展览金奖,个人一等奖,二是上海建材行业一等奖,三是巴黎国际展会银奖。 在第一家企业合同期满后,上海一著名高校下属公司请他去上班,他为这个企业做了几个产品(这期间还为他第一个企业业余做开发)。近期另一个城市的也是一个著名的科研单位诚邀他去上班,开发新产品,待遇挺高的,我这教授比他收入低多了。而原公司的几位最高层领导轮流做他工作,让他留下来工作,并让他提条件,前段时间中午他给我电话,在是留还是走的问题上动摇不定,因为原单位非常诚心留他,待他也好,但他觉得已经答应了新单位,不好反悔而请求原单位理解。今天来电话讲,原单位同意他离开了,他将在下个星期到新单位上班。 同样是我的研究生,有的人比他就差多了。无论是事业还是收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外观,有点呆若木鸡。与其他伶俐的人比起来,他是非常不起眼的,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窝囊的。但他其实是非常聪明、刻苦的,现在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而且这么年轻,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有好的发展。他的师弟师妹们,从心里佩服他,因为他仍然与我的研究生们联系着,解答他们科研中的问题。(帮我忙了,呵呵)。 还有一点要强调,他的人缘非常好,他与他的师兄、师弟妹们关系都非常好,研究生期间跟我到企业做项目,企业的人跟他关系也非常好,研究生毕业后他工作过的二个单位,同事及领导对他评价也非常好。这次出差到广东,他本科毕业后在广东上班二年左右,我的广东的学生曾经与他共事或认识,主动提起他来,评价还是好,呵呵,你说,这样的研究生谁不喜欢? 我为他的成绩而高兴!
个人分类: 未分类|9858 次阅读|16 个评论
老师少点‘精明’也挺好的
lin602 2009-10-5 23:35
今晚去看了我的中学班主任,近80岁了,中学教我们语文,她的夫人是我的化学老师。我们高中毕业35年了,但与几位老师的交往一直挺好的。 回想起来,我在中学不是好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好外,太调皮了(呵呵)。与一帮同学,经常不太遵守课堂纪律(当时是文化大革命)。 但不同的老师对我们学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会严厉批评,但仍然会关心我们,其中的关心有生活上也有学习上,仍然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我们,有一种慈长辈的感觉。多少年来,等我们毕业后非常感谢他们的批评与教育,也非常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平等对待,感谢他们从内心发出的爱。更重要是,是他们不势利,也不功利。因为当时我们家比较穷,但不会因此而感觉到失落。 但也有的老师,会有点让我们感觉到不太好的东西。一是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待是不一样的,对待有权有势的学生,态度要好,也比较优待。对待普通的学生,可能要做法上有点不太一样。这种感觉让人是感觉得到的(其实隐蔽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好反映)。还有就是会出现些热嘲冷讽,让人听人非常非常不舒服。其实学生们不怕批评,只要老师是对的。还有就是对待学生的冷漠,那种眼神与动作,让人感觉到冷。 多少年后,我们这些当年的学生都走上工作岗位,也与不少中学老师有过见面或联系,但心里的一种亲近感是学生时期留下来的,要改变太难了。 教师要内心里对学生的爱,那怕是调皮的学生。批评要诚恳与真实,说对了,学生们是接受的,尽管不一定马上改正。对学生要平等对待,不要让学生们觉得,家庭背景在教育中的作用。由于家庭背景原因得到的阴影,是难以消除的。 爱到大量学生爱戴的教师,是不十分精明的老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到需求是一种智慧,满足需求则是一种能力
热度 2 smilesun 2009-9-9 21:20
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为他人服务,如果你不在为其他人提供某种服务,你的存在就没有价值。 比尔盖茨为微软产品的用户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能够提供某种服务而被社会认可。但我很遗憾很多人却没有这种意识,没有服务的意识,甚至认为给别人提供服务是低人一等的事。 有人想去创办一家公司,自己当老板,以为这就高贵了,不用看别人的眼色,替别人服务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你的公司不能为你的客户提供服务,公司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你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好了,企业才会成功。 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价值。 如果你读了这段文字,希望你能静心想一想,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服务? 如果你处在服务的岗位,自认为得不到尊重的话,请你首先仔细想一下,自己的服务是否具有较高的品质? 每一部成功的创业史,都是从发现需求开始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科学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创业成功。如果你打算创业的话,请你仔细想一下,自己能提供的服务是什么?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可以创业的方向。当我们确定方向之后,具体如何实现,更多是靠一个人的能力。 所以说,看到需求是一种智慧,满足别人的需求是一种能力。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545 次阅读|4 个评论
有了望远镜,人变聪明了——转贴量子日记2009-4-16
caojun 2009-8-21 01:07
前几天参加了高能所的研究生面试。尽管有志于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工作,但相当多的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并不是特别了解。过于多的学生希望做物理分析工作,似乎这样更像物理研究,很少提出做硬件。实际上,物理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探测技术的发展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往往比数据分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望远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联合国定的国际天文年,以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年。1608年,一个荷兰眼镜商发明了第一架小望远镜。次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第一次观测星球。400年来,望远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写了人们的宇宙观。例如,我们知道了微小的火星进动,必须由广义相对论来解释;我们知道了宇宙诞生在150亿年前,在不断膨胀,知道了宇宙中遍布着黑洞,知道了常规的星体只占宇宙质量的百分之几,其余则是神秘暗能量和暗物质。随着中微子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地下、海底、南极冰层中建立了巨大的中微子望远镜。 在汉语中,聪明一词大约来源于耳聪目明。耳朵尖,眼睛亮,就是聪明。特别是聪字,左边一个耳,上面两只眼,中间是口,然后由心做分析。物理思想不会凭空产生,往往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嘴巴交谈的,然后在心里激发出新的想法。望远镜拓展了人的视野,人也因此变成更加聪明。对高能物理来说,探测器就是我们的眼睛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3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秘方:聪明的中国人怎样拿到诺贝尔奖
甘永超 2009-4-26 02:58
要你听话的中国文化   几年前,我们做了一项跨国比较研究,调查日本横滨市和中国上海市总计 1300 名父母,请他们回答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是坏孩子? 调查结果非常耐人寻味 :   在回答上面两个问题上日本父母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但是中国父母的回答出人意料的一致, 46% 的中国父母认为 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 ;20% 多的父母认为 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 。而没有一个日本父母将 听话 列为好孩子的标准,相反,倒是有一些日本父母将 听话 列为坏孩子的标准。类似的,几乎所有中国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反映,中国家长咨询时请教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总计 66% !多么可怕的比例。   听话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么受中国人的欢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分析一下 听话 这个词出现的情景。第一,命令,直接要求孩子听话,最典型的说法就是 听话! ,或者是孩子不听话之后的责怪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第二,如果父母一方要外出几天,和孩子告别时一定会说一句 在家里要听爸爸 / 妈妈 / 爷爷 / 奶奶的话 。类似的,在学校里和孩子告别时也总是说 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 。第三,答应某项要求要以听话为条件,如 你要是不听话, , 你听不听话? 。   总之,无论哪一种情况听话都是要求服从、一致。要求别人 听话 和责备 不听话 其实是一种强制的命令心态,充满了威权专横的自我,语意中包含的是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利诱、威胁。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周围许多自认为有发言权的人都希望别人听话 : 大人要小孩听话 ; 强者要弱者听话 ; 既得利益者要被剥削者听话,可以说 听话 其实是封建帝王思想的体现。   正因为此,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多地鼓励顺从听话,而不鼓励独立见解 ; 鼓励中庸、随大流,而不鼓励竞争、冒尖 ; 鼓励稳妥可靠,而不鼓励异想天开 ; 鼓励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而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   前两天看了一部美国电影,主角在一场演讲中是这样开头的 : 中国人说过, 人生的最大不幸是生活在一个稳定的时代 。 我看了大吃一惊,中国人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后来才明白,这大概是 乱世出英雄 的英文翻译。可见我们的祖先里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人。   要让中国的科研人员变成诺贝尔奖得主的英雄,就必须先让他们 乱 起来。    由天才杀手组成的中国教育系统   中国教育理念上的最大问题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把 学习 和 创造 分清楚。这种观念上的混乱,典型地体现在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为代表的 神童 的选拔和培养上。   一个 10 岁多一点的孩子能通过高考当然说明他(她)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并不能说明其创造力同样强。有时候,学习能力太强的人反倒会抑制他的创造力。而一个人能获诺贝尔奖,一定是因为他(她) 创造 了什么,而不是 学习 到了什么。你 2 岁就能通过高考他们也不给你颁奖。   当然,有超强学习能力的孩子也是可以进行特殊培养的。但是,科大少年班一直将自己定位为 中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孵化器 。只要科大少年班不改变其甄别和培养 神童 的模式,我敢放言,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绝对不会出现在科大少年班。   如果说只有少年班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分不清楚学习和创造,耽搁的最多也只有少年班那几十个孩子。问题严重的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在反思 少年班 ,可是我看过的这么多篇文章中,竟然没有一篇谈到 学习 和 创造 的区别。   在中国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中国的孩子甚至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学习如何起跑,出生以后那就不用提了。我平生最怕的一件事是到有孩子的人家做客,刚进门,孩子就被要求 来,给叔叔背首唐诗 、 给伯伯拉段二胡 ,或是 给老师写个毛笔字 ,其实孩子筷子还拿不稳。每当这个时候,我不知道是该表扬还是该批评。因为那些骄傲的家长不知道,这种拔苗助长、填鸭式的知识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起跑得够快了。一个美国的孩子转校到中国来,用不着几天就会被中国的学校开除:进度跟不上、学习不认真、又不听话。每年的奥林匹克竞赛,只要有中国的孩子参加,冠军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因为竞赛内容,其他国家的孩子还没有学过。中国男子足球也是这样,少年队世界水平,青年队亚洲水平,国家队 就不用我多说了。由此可见,中国人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也不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逻辑上也永远不会成立,就算起跑慢了点,你也只能说起跑落后。    请记住,输赢永远只发生在终点。   相反,实际上,所有孩子生下来都天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就看我们如何保护和培养。可惜的是,我们的孩子一出世就被无数个 天才杀手 所包围,最终被蹂躏成一个平庸的人。   我至今还记得我曾经听过的那堂公开课,就目睹了一个模范教师是如何把教室变成屠杀学生想象力的刑场的。   那是一堂地理课。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   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说中国地图像山羊,也是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而不是公鸡。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   没想到那位地理老师再问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 : 你们再看看像什么? 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想必 那位 老师认为在他的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他恶狠狠地再问 : 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 他把 再 字说得震天响。那些同学胆怯地说 : 像公鸡。 老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一次 : 中国地图像什么? 全班齐声回答 : 像公鸡!   老师满意地笑了。    分不清好坏的科研体制   中国学术界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教育界分不清楚学习与创造的衣钵,由此而产生的最大的问题是,分不清楚 数量 和 质量 。请先看下面一份最典型的学者介绍 :    ,教授,博导,我国 领域的权威。著有《 》、《 》专著,发表论文几十篇。   这份介绍的特殊之处是,它详细列出了该教授所有书的名字,而论文连个精确的数字都不给。中国学术界为什么如此重视书而忽视论文,因为中国人相信,书的字数比论文多,更有 分量 。只是这里的分量不是质量上的分量,而是重量上的分量。实际上,上面这位教授的那几本所谓的专著也只不过是国外理论的介绍,除了可以起一个教材的作用,几乎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   据说,一位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到美国访问,拜见了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见结束的时候,这位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请诺奖得主送他一本专著。 我没有写过书。 诺奖得主的回答让这位中国的经济学家大大地吃了一惊 : 您这样的大师没有写过书? 没有,我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写。 诺奖得主肯定地说。这位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至今还没有搞明白,一个人连一本书都没有写过怎么能得诺贝尔奖?   中国学术界更为尴尬的是 说出来许多学术圈外的朋友可能都不相信 他们没有能力鉴别一个研究成果的好坏。似乎文革结束之后,中国人就失去了判断什么可以 一句顶一万句 的能力。许多科研机构就干脆以数字作为评价标准,比如,规定评教授必须发表多少万字的论文。如果你去问一个科研机构的相关部门为什么不把质量作为评价标准,他们一定会反问你 请你告诉我们,怎样判断质量? 与这种做法一脉相承的是 这次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这两年中国要搞 世界一流大学 ,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将几所大学合并成一所更大的大学。   如果你把一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论文悄悄地翻译成中文,然后拿到中国来评奖,我可以保证这篇文章绝对不会得奖,也基本上可以肯定,它第一轮就会被淘汰掉。 2002 年, Daniel Kahneman 教授由于对 经济理性 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提出了挑战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消息传到中国,中国经济学界之前听说过 Kahneman 这个名字的恐怕只能以个位数计。可是我们不去反思为什么一个 1979 年就已经发表的、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 20 多年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相反,我们去警告中国经济学不要 跟风 。一位网友评价这个 跟风 警告时说, 跟风是在搞清楚风向之后才会发生的,在连风向都搞不清楚之前,请不要奢谈什么跟风 。   看来我们是真的失去了 理性 。     一支由业余选手组成的科研队伍   近几年,对于 中国人为什么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有过多种反思。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反思中鲜有提到科研人员自身的,好像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今天,我就来摸一下这只老虎的屁股。   如果说中国的体育是拿职业选手和人家的业余选手竞争 ; 那么,中国的科研则是拿业余选手和人家的职业选手竞争。输,那是再自然不过的结果。   今天的绝大部分中国科研人员,脑子里两件最重要的事是 : 升官和发财。升官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再伟大的天才,在中国只要一当上官,就可以宣告他的学术生命的结束。我就不展开了。发财,我手边刚好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位大学教授朋友,真正的聪明绝顶,我到现在还没有遇到过比他更聪明的人。可惜他把全部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放在股票上,从真正身无分文的穷小子,硬是炒到腰缠万贯的大款。   我到国外访问,发现国外同行吃饭的时候还在讨论学术。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出访和两位同行在一家餐厅热烈讨论到深夜一点的情景。我们自己开学术会议,吃饭时讨论最多的是工资多少,课题里能赚多少钱。如果有一个人一直都是谈论学术,他给别人的印象借用上海话就是 没花头 。中国人是比别人聪明,可是如果你心思都不在科研上,凭什么赢人家。   唉,人心散了,队伍难带了。   缺乏原创性是中国科研的根本问题。科研人员也有一定的责任。以社会科学为例,国际级期刊发表论文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论文必须有原创性,所谓原创性,也就是说,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人做过。中国的期刊则根本没有这个要求。毋庸讳言,写原创性的文章难。既然在中国能发表那种 可以从印刷厂直接进废品回收站 的文章,还照样升硕导、博导,甚至做 家 ,人的本性又都是避难趋易,谁还愿意去写有原创性的难文章?!   问题是,中国的科研人员就为什么不能树点雄心立点壮志?为什么就不能自己跟自己说我非原创性的文章不写?为什么总是沉醉于介绍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为什么总是沉醉于用别人的模型来解释中国的问题而不是总结自己的模型?为什么总是沉醉于用中国的被试来检验别人的理论而不是提出自己的理论?   为什么?   有人说,那是由于语言的障碍、那是由于我们起步晚底子差。真的是这样吗?我专门做过一个特殊的 实验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我让 10 个硕士研究生去找一篇发表在世界顶级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文章中的问题,这 10 个硕士生之前不但没有学过社会心理学,连心理学也没有学过。一周以后,两个学生找到了它的致命问题。你再到中国的心理学论文上找找看,有多少篇论文上有外国人的问题。   非不能,乃不为也。   要想出原创性的成果,首先必须了解国际研究的最新动态,要知道哪些东西人家已经做过。可是,你去问问在外文期刊阅览室里的工作人员,有多少 导 、多少 家 去过那里?又有多少 人 去过那里?最让人泄气也许是,我们绝大多数科研人员一生中连创造的冲动都未曾产生过。更有甚者,在洋人面前、在英语面前吓得站都站不起来的还大有人在。   我记得,中国男子足球队也曾经被人评价为 一支最没有进取心的队伍 。   中国人如何在 20 年内获奖?    一个绝密方案    (谜底见《看世界》杂志 2005 年第 10 期或《发现》杂志 2005 年 12 期41-43页) 作者:张结海 http://blog.csdn.net/is01sjjj/archive/2005/10/12/500176.aspx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转载)
famingkuang 2009-4-9 20:27
我的学长去年丧妻。 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实在教人难以接受,但是死亡的到来不总是如此吗? 学长说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鲜花给她,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等到下次再买,结果却是在她死后,用鲜花布置她的灵堂。 等到 等到 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 我们对自己说。 等到我买房子以后! 等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 等到我退休以后。 等我最小的孩子结婚之后! 人人很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来世的安逸。 然而,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 身为一个医生,我所见过的死人,比一般人要多得多。 这些人早上醒来时,原本预期过的是另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没想到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交通意外、脑溢血、心脏病发作等等。刹那间生命的巨轮倾覆离轨,突然闯进一片黑暗之中。 我们毋需等到生活完美无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稳,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 如果你的妻子想要红玫瑰,现在就买来送她,不要等到下次。 真诚、坦率地告诉她: 我爱你 、 你太好了! 这样的爱语永不嫌多。 如果说不出口,就写张纸条压在餐桌上: 你真棒! 或是: 我的生命因你而丰富。 不要吝于表达,好好把握。 记住,给活人送一朵玫瑰,强过给死人送贵重的花圈。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许多人经常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有许多话来不及说,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 一句瑞典格言说: 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 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 可以松口气 ,或是 麻烦都过去了 。 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享受它们,品尝它们,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别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所有难题的 完满结局 上。
个人分类: 转载|1556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不是天才,但我有点聪明
liux831 2009-3-20 21:19
我不是天才,但我有点聪明。 我不是代表我,而是代表一种现象。 人才有两类,一是创造概念的人。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这些人按范曾观点是五百年出一位。另一类人才是使用概念的人。比如,一般教授上课,一,进化论概念。这里的进化论概念不是这位教授创造的。 我突然意识到,我没有创造牛顿力学,相对论,也没有创造进化论。但是,我对进化论却有自己的理解。 达尔文创造了进化论,但是,他不能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的进化的全部。比如,是男人进化成女人,还是女人进化成男人? 男人与女人有什么不同? 进化论学者王象坤指出:男人,女人,一眼即可看出,所有的人可以分成男人和女人。 但是,没有人能回答男人和女人有哪些差别。 比如,一种绝好的茶,如果说,他颜色好,味道好,功效好,这都是不够的。真正的好茶,只能说好,但不能简单地说如何地好。 一个美女,能说是如何地美妙吗?! 人才也像美女。 孙中山赏识蒋介石,宋美龄也欣赏蒋介石。 周恩来敬佩毛泽东,泰森也敬佩毛泽东。 牛顿受人尊敬,英国也受人尊敬。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些人,不是天才,但有些聪明。 你是这样的人吗?欢迎交流。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上只有两种聪明人
liux831 2009-2-14 11:24
美国人还真聪明。 美国人认为,判定一个人是否聪明,一是看他接受了什么教育,二是看IQ。 选大学教授一是看什么名牌大学毕业,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MIT......,还看发表了什么论文,比如,一个博士后,发了1篇Nature,1篇Science,一篇Plant cell. 虽然本科不是中国名校,但是也选用了。 中国也看出身,比如,是北大吗? 也有看发表论文的情况,一个清华大学教授,不是清华派系,不是中国名校,但是,一看论文,都是Cell, OK。 现在,有一种思维,叫基于现实的思维。 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各省状元。教授一流,国家重点这两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 最近,CNS论文多了一些,在中国,有那么零星的几篇,比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经9篇,有几个大学也有1-2篇了。 还有二流大学,三流大学也有拥有CNS论文的教授。 IQ也能反映聪明。但是,中国不像美国那样,IQ测试那样普遍,那样标准。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IQ测试差不多,160题,35分钟,125分入围...... 在人们的意识中,或评感觉(如女生事多,事业心差,能力弱),或凭现实,如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看来,有一种聪明,哈佛、剑桥、北大.... 另一种聪明,白猫,黑猫......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5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真实的“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的故事
cutefay 2009-2-1 18:37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这样的成语是用动物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而前些天我听我弟弟说了个小狗的狗仗人势和狐假虎威。 有一次弟弟走在校园的路上,后面有一只狗一直跟着他走了好久。他觉得奇怪,就特意留意和观察这只狗的行为,看看它想干什么。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这只公狗和另外一只公狗在争一只母狗,这两只公狗在互相较量。在我弟弟后面跟着的这只狗是故意走在我弟弟后面,借着我弟弟的力量,让另外一只公狗不敢靠近它。这真是典型的狗仗人势和狐假虎威啊!难得的是一只狗也这么聪明,懂得借助外界力量^_^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聪明人的结局
cutefay 2008-10-18 10:46
有一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历史上大凡很聪明的人的下场往往都是很不好的,他还举了很多例子。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说他要平时表现得傻一点,往往看起来傻一点的话,别人就会对其减少戒备心,所以更容易做成一件事情。 但是我觉得聪明和傻还是有很多情况的。有些人很聪明的人,自以为自己比别人要聪明,所以恃才傲物,或者做一些让别人很痛恨的事情,这样的人的结局往往是不好的,杨修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并不是聪明的人都是这样的,上面所说的那种聪明人其实并不聪明,因为他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我觉得真正聪明的人是自己很智慧,并且还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爱戴。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爱戴,就要对周围的人很好,让大家真正从心底佩服。历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我觉得他所说的聪明人下场不好实际上是第一种人下场不好。他还举了个例子说很多很聪明的大臣最后都会被皇帝杀死,其实我觉得这是因为这些大臣虽然聪明,但是还不够聪明。皇帝为什么要杀死这样的大臣?无非是怕他对自己不利。如果这样聪明的大臣最后会让皇帝就觉得自己是个潜在的危机的话,那说明这个大臣在对人对皇帝方面做的还不好。倘若这个大臣让皇帝觉得他非常忠心耿耿,皇帝肯定不会杀他的。 还有傻也是分情况的。一种傻是像无知的小孩一样,什么也不懂,这是一种傻;还有一种傻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厚道。对于第一种傻来说,人们还是会对其产生戒心的,因为这样的傻人往往会无理取闹或者是和别人争一些东西,就像是很小的小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非要从别人手里抢过来一样,人们不会喜欢这样的傻人的,因为跟这种傻人打交道会很累,并且往往会很吃亏,所以这样的傻人是真的很傻的。对于第二种傻来说,实际上人们都很喜欢同这样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傻人,或者说厚道的人,往往会宁愿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帮助别人,对人真诚,不欺骗人。这样的人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很聪明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获得成功。古有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4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