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几何结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利用共同邻居推理网络几何机构(译文)
zilu85 2015-11-25 13:36
Network Geometry Inference using Common Neighbors 我们介绍和探索根据两节点共同拥有的邻居的数量来推断复杂网络节点潜在几何坐标的新方法。我们将该方法与HyperMap方法进行了比较,后者只是基于节点之间连接(及无连接),即根据节点间有链接(或没有)。我们发现对于高度数的节点利用共有邻居(common-neighbors)方法得到的推理比基于链接的方法更准确,除非后者使用启发式周期性调整(或“校正步骤”)。共有邻居的算法比较耗费计算时间,映射有t个节点的网络需要O(t 4 )的运行时间,而基于链接的方法则需要O(t 3 )。但我们也结合了共有邻居和基于链接的方法,开发了一种需要O(t 3 )运行时间的混合方法,并进一步探索启发方法将其运行时间降低到O(t 2 ),同时没有显著减少映射的准确度。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AS) 互联网上,揭示AS中软社区( soft communities )如何在相似空间中随时间而变化。我们通过预测AS之间未来链接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总之,我们的结果增进了我们对如何高效和准确地把真实的网络映射到它们潜在的几何空间的理解,这是一个理解支配这些空间中节点动态规律以及更细粒度上网络链接动力学的重要且必要步骤。 【译后记:这是来自异域的研究,您没有发现这就是我们文献领域里的引文耦合吗?如果把链接理解作引用,第一个结论好像是说对于有较多引文的文章,通过引文耦合推理要比直接用过引用关系得到的推理更准确?如同引文分析拿到Larry Page手里稍加修改就成了PageRank,让知识改变了命运,很多经典的文献计量的定律、方法如果走出去用到恰当的地方会大放异彩的;同理,我们从网络科学、甚至生物信息学拿来他们领域司空见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会给我们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乃至突破。学科的交融啊,比如把这篇文章中用的网络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套用到引文耦合和引文网络分析研究中,会怎样呢?(2016-2-14补充)】
个人分类: 生物医学文本挖掘|4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黑洞事件视界 S0-102恒星
热度 1 crossludo 2012-10-9 16:50
美发现迄今距银河系中心黑洞最近恒星 据《宇宙》杂志在线版消息称,美国科研人员日前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颗围绕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运行的短周期恒星,仅为11.5年的周期使它成为迄今距离我们银河系中心最近的恒星。而这颗编号S0-102恒星的出现同时提供了测试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诱人而又独特的对象。 银河系的中心区域显然是一块“是非之地”:频繁的超新星爆发产生着巨大的冲击波,横亘在我们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几乎比太阳大4百万倍,辐射出的强大引力会造成周遭时空的剧烈扭曲。但同时,此处恒星密度又非常高,恒星们甚至不惮以最近距离“贴”向超大质量黑洞。研究人员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发现一颗编号S0-2的恒星,其绕银河系中心黑洞运行周期非常短,只有16年,而它将该最短纪录一直保持到新的S0-102恒星被发现。 新出炉的报告指出,这颗S0-102恒星是利用 自适应光学技术 在银河系中心区域高密度空间附近发现的较大天体,运行速度达到了每秒6600英里(约合每秒10600公里),且是迄今已知绕银河系中心黑洞运行周期最短的恒星。 恒星处于短周期轨道上可使科学家们有机会细致观察相对论效应——利用S0-102和S0-2这两个恒星呈椭圆形的运行轨道,它们与黑洞距离的远近会保持一定规律,当它们接近黑洞时,科学家将观测其是否发生 轨道颤动 ,从而验证是否正如广义相对论预言中的那样,万有引力扭曲了空间和时间,并使恒星受到黑洞附近扭曲时空的影响。这是以前从未实现过的证明手段。研究人员表示,从这一角度上,S0-102打开了一扇独特的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大门。 报告的合著者、领导此次研究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天体物理学教授安德烈娅·盖赫兹,自1998年发现银河系中心黑洞起便开始了矢志不渝的观测。她表示,尽管此前也曾发现靠近黑洞事件视界运行的恒星,但新的S0-102恒星要比它的“前辈们”更靠近黑洞事件视界100倍。 黑洞事件视界 是天文学中黑洞的最外层边界,在此边界以内就连光也无法逃逸,新恒星S0-102的 位置信息 无疑可以显示在此处奇特的时空中,快速运行的天体有着怎样的演化特性。同时,利用先后“露面”的两颗短轨恒星,人们将 “有望揭开黑洞附近空间和时间的真实几何结构”。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亦指出,如果用于验证相对论的系统周围存在其他尚未被发现的天体,那将使得测试黑洞与恒星的牵制机制变得困难,因为此时存在另一个天体的引力效应。但真的能存在一颗恒星,比S0-102恒星的周期更短且竟然还没因为靠得太近而被黑洞撕碎吗? 研究相关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个人分类: 科研迷题|17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艰难的进步:实现量子存储器3.2毫秒的存储寿命及73%的读出
crossludo 2012-6-12 10: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包小辉、赵博等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实验实现了 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的高性能量子存储器。该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将长存储寿命和高读出效率在单个存储器内结合起来,向可升级长程量子通信及可升级光学量子计算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量子存储器是量子中继及大尺度光学量子计算中的关键器件,其核心性能指标是存储寿命和读出效率。在以往研究中,延长存储寿命和提高读出效率这两部分往往分开进行,使得存储寿命和读出效率这两个主要指标没有得到同步提升。具体来讲,在以往实现长寿命量子存储的实验中,尽管存储寿命已经提升至毫秒量级以上,但读出效率却仅为20%左右;在实现高效量子存储的实验中,尽管读出效率已经提升70%以上,但存储寿命却仅有几百纳秒到几微秒左右。仅单一性能指标较好的量子存储器无法满足量子中继及光学量子计算等的实际应用需求。 研究表明,通过采取 共线读写的几何结构延长自旋波波长可以提升存储寿命 , 通过采取光腔增强的方式可以提升读出效率。这两部分相结合带来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是,需要实现光腔与4个模式的同时共振。 潘建伟小组通过巧妙的方案设计将这一四重共振的技术难题简化为双重共振,降低了实验难度。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艰苦努力,并通过一系列其他技术难题的攻克,最终成功实现了3.2毫秒的存储寿命及73%的读出效率。该成果为目前国际上量子存储综合性能指标最好的实验结果。 论文审稿人认为,该工作“ 是朝向可升级量子信息处理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 ”,“ 开启了利用多个原子系综研究复杂量子信息方案的大门 ”。 【相关阅读】:“量子的心”: 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利用高纯度硅,可在其中维持量子叠加态192秒,比原有纪录提高了上百倍。
个人分类: 量子计算|137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