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屯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伤:屯溪老大桥
热度 6 huailu49 2020-7-8 10:09
惊悉屯溪老大桥昨日上午被洪水冲毁! 据当地人说,2020年7月7日上午9时,屯溪老大桥所在的横江河洪水汹涌,浊浪滔天,当时老大桥还没出事。但到了10时,老大桥一个桥墩被洪水冲撞后出现毁损,之后桥体渐次被冲断(以下两张图片取自网络): 屯溪老大桥位于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于横江口上,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古镇,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此桥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清光绪十年(1884年)四座桥墩受损,再次重修。 每次去屯溪,都要去老大桥走一走。以下两张图片分别摄于2011年11月和2015年6月: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4055 次阅读|21 个评论
顺流而下:新安夕照
热度 2 huailu49 2018-4-21 14:31
20180328,屯溪新安江畔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3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行走新安江畔
热度 5 huailu49 2015-6-18 09:38
每次去屯溪,总喜欢去新安江边走走看看,这次也不例外。从老大桥出发,沿着滨江大道步行到观光索桥,花了2个小时。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3033 次阅读|19 个评论
率水的源与汇
热度 2 huailu49 2015-6-10 08:14
暂且不论新安江是否钱塘江之正源,率水是新安江的正源却是毫无争议的。这次笔者专程去了率水的上游——安徽休宁的流口镇,“大源”和“小源”在此合流形成了率水。经过148公里的流淌,率水在屯溪又与横江合流,形成了新安江。 (图1、图2为“大源”和“小源”合流处,图3、图4、图5为率水与横江的合流处,远景为率水大桥)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4052 次阅读|4 个评论
“粪菜”与和谐
热度 2 shhu1961 2013-6-30 16:43
屯溪老街雪景。那个年代家里存有一缸腌菜,家庭主妇们在这样刮风下雪的寒冬, 心里会很踏实(方敏 摄)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没有一个中国农民进城不用竹制扁担挑两桶满满的我们称为污物的东西回去。多亏人肥,中国的土地仍和亚伯拉罕时代那样富于活力。中国小麦的收成,一粒种子能收获一百二十倍的麦子。 雨果笔下的情景,已然隔世。 今天我们用手轻轻一按,排泄物就好像烟消云散了,我们不知道它们最终去了哪里,我们也不去过问,但我们知道它们一定会给我们制造无休止的麻烦,随时随地! 今天我们饭桌上琳琅满目,我们不知道它们包含多少“科学”元素!我们想刨根问底,总也弄不清楚它们的传奇经历,我们已经变得对每一样吃进去的东西战战兢兢! “硬道理”架着我们在一列百孔千疮的快车狂奔了30多年,回头一看,河已没有绿水,天已不是蓝天,更可叹一路遗漏,道德漏掉80%,责任漏掉90%,诚信漏掉99%,信仰几乎漏得一干二净……。重拾起这些来,并不容易。 我住北京四环路边,每天早晨在车流的喧闹声中醒来,有时会时空穿越,回到儿时的故乡,清晨在温暖的被窝里听到的那一声清脆的、独特的女声还是那么熟悉。 老家安徽屯溪现在非常知名,常年游人如织。徽州自然人文景观让游客流连忘返,徽州的美食脍炙人口,什么臭鳜鱼、毛豆腐、刀板香等等,不一而足。石鸡、蕨菜、山笋等食材也是不可多得。但是屯溪的游子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农民一担挑进城的鲜嫩蔬菜。这些蔬菜种在田间屋后,有机肥料养育,雨水雾气滋润,片片菜叶神采奕奕,看一眼满心欢喜,吃进嘴里妙不可言…… 那是一个单纯的时代,物质匮乏却精神充实;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情景恍如隔世。 屯溪当年的“粪菜”就是那个时代纯朴、自然、和谐的一个真实印记。今天45岁以上的屯溪居民都记得上世纪70年代的“粪菜”。 屯溪黎阳公社各生产队主要种菜,每天清晨他们会派出粪车,穿街过巷,把屯溪居民一天排泄的粪便收走,既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又满足了自己的肥料需求。每年深秋,黎阳公社都以农民特有的淳朴,按人头向城里居民派发新鲜蔬菜,作为一年粪肥的回报,这就是屯溪人说的“粪菜”。 粪菜的品种主要有两种,白菜、雪里蕻。 那年头,屯溪居民家里很少有卫生间,普遍使用木制马桶。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升起,新安江畔的屯溪山城浸润在薄薄的云烟中,粪车会赶在居民上班上学之前、老街上还没有多少行人的时候,去收集粪便。粪车是在双轮木板车上安装一个长方体大粪桶,粪桶长近2米,宽约90厘米,高约50厘米,顶部开有一尺见方的注入口。 我家住屯溪老街一马路与二马路之间,来我家这一带收集粪肥的是一个叫“拉粪松”的壮汉,他把粪车停下,喊一声 “倒尿盆——”(屯溪称马桶为“尿(读 sui) 盆”), 各家的女人就提着尿盆出来了,前头女人倒完尿盆后若见别家女人没有露面,经常会扯开嗓子帮“拉粪松”喊:“倒尿盆——”,必有女生应答:“来着——”。女声“倒尿盆——”的清脆嗓音划过晨曦,煞是好听,这往往成为我儿时上学的叫早。 倒尿盆是个力气活,要屏住气,一手把尿盆提过胸,一手扒着尿盆底,对准顶部注口,倾覆倒下,一气呵成,稍有不慎,粪便会泼到桶外,被人白眼。倒尿盆的活全部由女人完成,是徽州女人勤劳贤惠的一例。 每年秋天发粪菜的时候,屯溪城就像过节一样。黎阳公社把新鲜蔬菜拉到各居民点,按照各居民小组造的人头册子,逐户发放,一般每人10公斤左右。农民一方童叟无欺,足斤足两;居民一方据实填报人数,绝无弄虚作假。 发粪菜的日子往往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老街上各家各户会 抬着、 跳着粪菜“下溪”(屯溪人把去新安江洗涮称为“下溪”)。来到新安江边,先把粪菜铺在净亮的鹅卵石上晒一晒,脱去一些水分,然后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清洗,洗净后再在河滩上支起竹竿,把菜晾干,预备制作腌菜。稍马虎一点,也可以把洗净的菜直接铺在干净的鹅卵石上晾晒。这天的新安江,水里人声鼎沸,岸边绿菜连片,有声有色。 老街上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都通往溪边,三条平行的马路之间不足 400 米的距离内还有 10 条巷弄通往新安江,每条巷弄都见洗晒粪菜的居民你来我往,川流不息。 那时的屯溪女人个个都会制作腌菜,家里存有一缸腌菜,家庭主妇们在刮风下雪的寒冬,心里会因此踏实。冬天饭桌上一只小炭炉顶着的一锅嘀嘟翻的腌菜炖豆腐,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给屯溪人带来多少生活的美妙感觉呵! 这种美妙感觉是绿色环保食品的上乘口感、自己劳动所得的那份踏实和由腌菜手艺而生的自豪感的混杂。 粪车粪菜今天都成了历史,屯溪的溪边早已见不到鹅卵石,河道被改来改去,溪水也不再灵动翻滚,真不敢相信近在30多年前我们还曾经历过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信任,人与自然之间的那份和谐! 那时我们 嘴上不说和谐 , 和谐与生俱来;那时我们不知道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却是我们的唯一! 现代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受科技的掌控,科技一旦甩开人性,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就大打折扣!科技一旦嫁给邪恶,人类生命和生活安全也就笼罩了威胁! 清晨“倒尿盆——”的女声是一去不复返了,尿盆被科技革了命,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些被利益捆绑的别门“科技”不要八方来袭,最终要了我们的命!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45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行走皖南:新安烟雨
热度 4 huailu49 2013-5-18 08:55
由于天气原因,屯溪成了这次行走皖南的最后一站。16日中午下车时,大雨滂沱。还好午后雨止,去新安江边走了走......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7352 次阅读|9 个评论
屯溪老街
热度 2 huailu49 2011-12-9 16:00
屯溪老街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91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戴震公园
huailu49 2011-12-7 10:22
戴震公园
这次专程去黟县,路过屯溪,顺便看看戴震公园。 【戴震,1724年—1777年,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徽州府休宁县隆阜(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乾隆三十八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赐同进士出身。】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屯溪的几座桥
热度 3 huailu49 2011-12-5 08:50
屯溪的几座桥
新安江发源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在屯溪(黄山市区)穿城而过,出省后经浙江淳安县,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市境,改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杭州市萧山区的闻家堰后,又改称钱塘江。 以上为新安江屯溪段的几座桥,自上而下依次为:老大桥、新安大桥、广宇大桥、黄口大桥、观光索桥。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451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