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偶像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偶像

相关日志

[转载]不要让自己成为偶像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10-16 19:39
被关注 是一种负担 耶稣 被钉在十字架上 是因为他 自己被关注了 这就是为什么 我经常 躲避 人们的目光 ---- 鲍勃·迪伦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个人分类: 诗歌|16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王大元曾经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偶像
热度 16 jiangjiping 2015-1-20 07:37
王大元曾经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偶像 蒋继平 2015 年一月 19 日 三十三 年前, 我从南农毕业后被分配到在杭州的中国水稻研究所。 据当时临时担任常务副所长的章一华先生的说法,我是这所新建的国家研究所的第一位正式编制人员。 那是因为我第一个到水稻所报到。当时我被分在水稻所的品质资源系担任助理研究员。 后来, 品质资源系又来了几位其他大学的毕业生, 其中有一位是从浙农大(现在的浙江大学的一个分院)的研究生。 他长得白白胖胖的, 脸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的名字叫赵式英。 站在赵式英的身旁, 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巨大差异。 他是明显的城里人,具有养尊处优的外表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自己则是脸黄肌瘦, 皮肤黝黑, 一看就是乡下人的模样。 我对赵式英的印象不错, 加上他是当时系里的唯一研究生, 我对他的话语很信服。 有一次, 他跟我谈到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时, 说有一位叫王大元的人, 他现在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 年薪上万美元。 当时我听了好像震动很大。 上万美元的年薪在当时对我来说属于天文数字。 我当时的年薪是 648 人民币。 大家一定可以看出这种收入上的巨大差异。 自从听了赵式英讲的故事后, 我就在心中把王大元当成一个偶像, 决心学好英语, 出国留学。 当然, 我面对的困难是一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 这是因为我的听力很差, 要学好英语具有极大的挑战。 不过, 心中有王大元这样的偶像作为动力, 我以顽强的精神毅力, 放弃一切青春年华的浪漫和娱乐, 终于感动苍天, 过五关, 斩六将, 到达出国的要求。 我是 1982 年一月 13 日到水稻所报到的, 1985 年 12 月 19 日离开杭州赴美国留学。 这期间我没有见过王大元。 王大元到中国水稻所担任生物工程系主任是在我离开杭州后上任的。 后来与王大元的接触主要是在科学网的博克评论中进行。 总的来说, 王大元对我的印象很差, 对我的评价很糟糕。 他甚至说我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是一个在田间打打农药的人。 对于这些评论和说辞, 我虽然非常生气和恼火, 因为这是明显的故意诬蔑和造谣, 但是, 我尽量避免了与他的直接对抗。 我不想将自己心目中曾经的偶像打破。 我想, 王大元毕竟在我的人生征途中起到过激励的作用, 我今天能够在美国的家中写博文, 有一部分功劳属于王大元的。 还有, 在我 60 多年的人生征途中, 已经学会了忍让的本领, 尝到了忍让的甜头, 因而, 养成了忍让的习惯。 再者, 王大元在中国媒体上对我的指责, 根本不能动摇我在专业领域的实际贡献和身份。从反面的角度看,也可认为是对我的激励。 所以, 王大元先生可以说是我年轻时的动力, 现在的阻力。 人生既要有动力, 也要有阻力, 没有阻力, 就可能失控。 借此博文, 向王大元先生致以个人的谢意。并且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与王先生面对面的交流。 当然, 我不会跟他讨教形意拳的。 其他任何的东西, 我们可以充分切磋。 我没有学过武术。这是因为我认为在热兵器时代, 任何武功也无济于事。 所以, 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 我愿意与王先生比试各种常规武器。 假如认为武器太危险, 那么, 扳手腕,单双杆, 游泳, 划船, 各种棋类, 一定如数奉陪。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7950 次阅读|37 个评论
[转载]【文学作品】【偶像的黄昏】
lcj2212916 2014-6-9 22:23
【名稱】:偶像的黄昏 【作者】: 尼釆 【大小】:116KB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总功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给他的偶像。 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 尼采通过叩问与倾听的方式进行审视,批判,必要的话还进行纠正。在书中,尼采自称狄俄尼索斯最后的门徒以及永恒轮回的老师。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6279513
1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偶像
ATang 2013-8-18 00:09
昨天晚上从家回北京,坐的火车硬座,晚上九点四十八从郓城到北京,始发站是临沂。外面很热,上了火车就凉快了,有空调。到梁山时上来一个小姑娘,看起来像个高中生,文文静静的,戴个红眼镜,挺爱笑的,那种笑是一种矜持的笑,笑不漏齿。头发不是太长,齐肩短发,在后面用个头绳扎了起来,前面梳着刘海。看起来很天真无邪的样子。刚好,她的位置就做我对面,这让我有机会好好观察这位小姑娘。我一开始以为她是去北京上学去呢,这段时间也快开学了,但旁边一位大哥问她去北京干嘛,她说是去玩。而且,说的是一口的家乡话,和我们那儿的几乎一样。看样子应该是高中生,或者是高中刚毕业还没去读大学,记得我们高中时也是都说家乡话,到大学才开始说普通话,而且,一开始还不习惯,说不好,大学待一年回家说家乡话感觉切换不是那么迅速,有时候还得在脑子里想一下,才能找到家乡话的味道。 言归正传,接着聊小姑娘,小姑娘拿了一个小红背包,也不放在架子上,也不放在座位下面,就是拿着,放在两个大腿的上面。记得我回家时,也是这样,晚上火车上还是挺冷的,就像一个同学说的,火车上冬天是热死,夏天是冻死。确实是挺冷的,一晚上冻的我差点感冒,我也没多带点衣服,就穿了一件T恤和一个短裤,所以晚上冷的实在受不了了,就把包放在腿上避避寒。那小姑娘可能也感觉到冷了。夜渐渐深了,车厢里安静了下来,很多人都闭上了眼,去找周公了。我穿的依然很少,那个小姑娘也和我差不多,也是一件T恤加一件短裤,短裤比我的要短。晚上的车厢依然是有点凉,我掏出一件T恤搭在腿上御寒。 到衡山时我旁边的人下车了,我们坐的是三人座的那种,我和小姑娘都坐在中间位置。这个位置睡觉还是有些不方便的,不如靠窗的位置舒服。所以,我旁边的人下车后,那个小姑娘要求坐到我旁边靠窗的位置,我当然没意见。趴在桌子上睡是舒服一点,可是桌子也挺凉的,把两个胳膊放在上面如同放在冰上一般。我于是就从包里掏出一件围巾,从家里拿的,准备冬天用的,现在就用上了,把围巾放在桌子上,再趴在桌子上睡就舒服多了。那个小姑娘也感觉挺冷的,都有点儿流鼻涕了,她也从包里掏出一件衣服,听起来像雨衣,看起来像防晒服,挺薄的,没办法,冷,有衣服就穿上。我把围巾递给她,问她需不需要。她也不好意思用,我穿的也不多。坚持一下,再过几个小时就到北京了。她挪到靠窗的位置后,虽然可以趴在桌子上睡了,但桌子还是挺凉的,她那件衣服根本就隔不住桌子的凉。我于是就把毛巾摊开,只有两层铺在桌子上,把半张桌子都盖上了,围巾是羊毛做的,感觉很舒服,趴在上面根本感觉不到桌子的凉。她没有拒绝,挺感激的。趴在桌子上睡比刚才舒服多了,虽然还是有点儿冷。 火车继续向前走,天也不知不觉间变亮了。马上到北京,可我心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我决定问问小姑娘,以解除心中的疑惑。我:你在北京待几天?----小姑娘:一天。我:那一天可玩不过来。北京好多好玩的地方呢!-----小姑娘:我是来听《五月天》在鸟巢举办的演唱会的。我震惊了,这小姑娘跑那么远,挨冻受累,就为来北京看一场演唱会。我问她门票是多少钱,她说她买的是400多的。四百多也不少,对我来说,费那么大筋,花这么多钱,只为看一场自己崇拜的偶像的一场演唱会---有点不可思议。但有人就是愿意,我查了一下门票的价格最贵的两千多呢!偶像的魅力真大,多少人为之痴狂。如果啥事候哪位科学家的讲座的门票能卖到2000多一张,而且还有那么多年轻人争着抢着去买就好了。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愿望吧!但愿我说的是假的!
2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偶像之殇
热度 15 baoyongli800 2013-7-22 09:56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有过心目中的偶像或梦中情人,发哥曾是我年青时的偶像,他在“上海滩”和“纵横四海”中的形象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上大学的时候,宿舍床头贴的就是发哥的海报。后来随着发哥的发福以及我年龄的增长,发哥的形象也在脑海中逐渐淡去,此后,大脑中的偶像存储区一直虚以待位,于是明白自己真的在逐渐老去。 某一天和 LG 谈起偶像, LG 说其实在他心目中真没觉得哪位明星特别好看。我说大多数男性都无法抗拒范冰冰的冷艳和舒淇的性感,老公说他倒没觉得这两位怎样,不过觉得刘亦菲还是挺漂亮的,尤其是她扮演的小龙女,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因为神雕侠侣中的刘亦菲堪称惊艳,即便是身为女人的我也是十分喜欢的,但心底还是升起了一丝微微的似有似无的恨意。 之后的某一天,和 LG 一起看电影“铜雀台”,字幕出来的时候,我惊呼:“阵容挺庞大呀!伊能静和苏有朋也参演了”,至于发哥和刘亦菲参演是我在事先的宣传中早就知道的。伊能静是大家公认的才情与美貌并重的女神,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岁月了无痕的玉女身材与面庞,因此在“中国达人秀”中,已过不惑的伊能静一直被小朋友们称为“小伊姐姐”。这个时候,刘亦菲出场了, LG 问:“这是伊能静吗?”,我当即晕倒,心底的丝丝恨意被深深的不平所取代:“要是偶像多也就算了,就这么一个偶像还没记住,她到底是不是你的梦中情人呀?”。不得不承认,现实太残酷了。 前天晚饭后和 LG 去文化广场散步,走到广场的大屏幕前面时,陈道明出现在大屏幕上做啤酒广告, LG 说:“濮存昕又出来做广告了”,幸亏我的承受能力经过上次事件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稳了稳心神,没有让自己倒下去。心想:“陈道明若是荧屏上有知,定会郁闷吐血;濮存昕若是家中有知,定会感动落泪”,要知道,在所有的明星都支离破碎地挤在一个脑细胞中的严峻形势下,居然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在早已风光不再的情况下,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于是猜测一定有一种记忆的存储方式是“分离存储”,就是由于某种原因“名字”和“人”被存储在不同的记忆细胞中,而且这两个细胞之间并没有很多的突触联系,导致“人、名分离”,估计大多数明星是以这种形式储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年群体的记忆细胞中。于是暗自庆幸,幸亏在 LG 的记忆中我是“人、名合一”的。或许有一天,衰老的神经细胞已不能及时修复损伤的 DNA ,各种信息不能精确整合,导致“人”与“名”再次分离,我是否要做一个名牌带在身上,以便通过这种不断的加强刺激使两个不同的细胞之间重新建立更多的突触联系,以确保始终“人、名合一”?
个人分类: 二人世界|12613 次阅读|36 个评论
我粉的偶像--彭丽媛 (赵燕博主博文修改版)
热度 4 Liweigang 2013-3-23 22:31
《按:科学网赵燕老师的博文《 我的粉丝 --彭丽媛 》朴实无华,真诚感人 。但好像是把关注和被关注关系搞反了。一般来说,被关注人的歌大家都能听到;而粉丝的歌,也只有本人听听算了。还好,这篇文章的意思大家都懂,也真真实实写出了笔者的心里话。所以斗胆把该文的一些关键词改过来。同时,除了继续诚粉彭丽媛老师外,也开始关注赵燕 博主 了。不过赵老师粉她的歌和仪态,而本博更粉她象唱《白发亲娘》时那种以仁义之心,辅助国家领导人当政。》 喜欢彭丽媛不是一天两天了。 喜欢她的歌,能把民歌唱出大气魄,能把红歌唱得耐听,每每听她的歌都不会失望,很享受;喜欢她的气质,庄重而不失亲切,谦虚而不失自然,不因著名而张扬,不因富有而忘形。 要说是因为军人的缘故?可是军人歌手落马的也不在少数;要说因为最高学历造就的?更不是,学历高素质低的也大有人在。她一路走来,平平稳稳,一步一个脚印,才华光荣绽放,做人含蓄低调。 不粉她粉谁? 可惜,自从习近平担任 要职之后 ,我 关注的偶像 彭丽媛就不得不 逐渐 离开舞台了。为此我遗憾了很久,惋惜了很久。 后来,得知习近平要成为国家主席的消息后,更笃定再听不到 偶像 彭丽媛动听的歌声,而且更见不到她的音容笑貌了。为此,彻底地伤感了! 殊不知,她将以共和国第一夫人随丈夫出访,并且还要独自发表演讲。我想见到她的 希望复燃了 。 我不关心她去哪里,也不关心她见什么人,只希望可以常见到她,见到她的微笑,见到她的风貌,听不到歌声听讲话也行。就是喜欢她。 今天终于在网上见到最近期的我的 偶像 彭丽媛了。 哇 … ! 母仪天下且 能与米歇尔·奥巴马一比的 彭丽媛:优雅,风韵,淡定,低调,但却依然大气,依然光彩照人 … 。 是我的眼光绝呢?还是 偶像 彭丽媛做人谦逊自律呢? 仔细想想:我还真没有能达到粉丝程度的崇拜者。之所以持久地喜欢彭丽媛,其实还是喜欢她做事、做人的态度吧。 彭丽媛是我的偶像,我就是爱粉她! 注:本文原稿作者:赵燕,文中红字部分为本博修改。
个人分类: 时事微博|195 次阅读|6 个评论
有感于不同年龄段想法的差异
热度 6 cutefay 2013-2-18 12:36
大年初一那天看到江苏春晚上有F4的出现,于是饶有兴致地找出F4当年的《流星花园》回顾了几集。现在看《流星花园》,和当时十多年之前在大学看的感觉有很多不同了。当时的我二十岁出头,正是对偶像剧追风以及爱幻想的年龄,而现在,失去了那种追星的兴趣,思想也变得现实多了。 1、对演员长相感受的差异 当年看《流星花园》,觉得大S好漂亮啊,长得很清纯可爱。而现在则觉得大S还是挺难看的,真不算美女。当年还觉得道明寺的扮演者言承旭非常帅气,非常有男人味,而现在对这种长相的帅哥不感冒。 2、对剧中人物性格感受的差异 当年看《流星花园》,非常喜欢杉菜的性格,也非常喜欢道明寺的那种为了爱情执着的白痴性格,还喜欢花泽类的那种温柔的默默守护一份爱情的性格。而现在看来,杉菜性格优柔寡断,蠢人一个,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一看那剧情就觉得很纠结。对于道明寺的性格,现在觉得他太冲动不稳重了,是个典型的任性大男孩的性格,而不是负责任的男人的性格。现在对花泽类似的性格也不感冒。反而我更喜欢西门和美作那样的性格,觉得他们二人的性格才更正常一点,讲义气、重情义、对事情分析与判断力强,也不花心。 3、对剧中爱情故事感受的差异 当年,很喜欢那种白马王子配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典型的偶像剧的特点。而现在的我则更喜欢白马王子配白雪公主似的爱情搭配,因为我觉得门当户对的爱情更现实可靠。现在看《流星花园》,觉得道明寺和小滋很般配,花泽类和藤堂静很般配。小滋和藤堂静的性格中体现了一种大家闺秀的宽容大方的风度,反而是灰姑娘杉菜,则经常显示出小家子气。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822 次阅读|6 个评论
偶像来了,真正的偶像——颜宁教授要来我们学校啦~
热度 9 zhaoming159 2013-1-11 13:41
偶像来了,真正的偶像——颜宁教授要来我们学校啦~
今天中午吃完饭,看到我们学校一位非常有名气的老师在QQ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发布一个广告,我们重点实验室学术沙龙邀请清华大学颜宁教授在20号晚上就快乐做科研和大家分享科研的幸福点滴 欢迎有兴趣的前来交流 颜宁是生物界的super star 我都不敢相信,颜宁教授真的要来华中农业大学吗?!! 颜宁老师可是我真正的偶像。新浪博客里韩寒的文章我每篇必看,科学网里颜宁老师的博文一篇都不错过。 我觉得她对待科研与生活的态度,她的专业、自信与真诚是我们新一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引领。 Hei~hei~hei~ 静候偶像出现! 1月20号晚,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到时肯定候还能看到另一个大牛: “发哥”——张启发教授),不远千里万里的,想见大牛的都赶过来吧! 热烈欢迎颜宁教授!!!! 海报1 海报2
个人分类: 人物|15440 次阅读|20 个评论
纪念在科学网的第一位偶像
热度 2 yaodoris 2012-12-27 20:42
不知是天气变化还是被传染了,大早起来就感觉扁桃体肿大的厉害,再加上昨天晚上睡得晚,一大早就感觉身体各种不舒服,感觉感冒了。 早上见习,在科室,老师给我们串讲书上内容,讲了两个小时,不知是感冒引起还是昨晚睡得太晚,中间困得不行,强撑着等老师讲完,趁着休息间隙,登了下科学网,结果看到雅莉姐的留言,说以后可能不再登科学网了,和我道别,再点雅莉姐的博客已经进不去了。其实当时很吃惊,只不过由于身体不舒服,实在表现不出吃惊之情,趴在桌上,细细地又看了遍雅莉姐的留言,内心充满了惋惜,但毕竟我是雅莉姐的第一粉丝,还是得尊重我的偶像的决定,不过我相信有一天在真实世界里我一定会和雅莉姐见面,亲自感受雅莉姐的文艺清新范儿。 细细回想第一次接触科学网,尽管还是跟没有入门的小小青葱,很多东西都是懵懵懂懂,但科学网上的大牛、小牛们写得各种博文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一下子被吸引进了科学网,渐渐地看多了大牛小牛们的博文,我也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科学网是个很自由的平台,针对一个话题,不同的人可以发表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在这里针对一个观点没有身份之别,只要你说的有道理,都会有人顶你。当然,在科学网,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你也要在阅读了别人的观点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要不然你永远只能成为一个看客,永远只能成为别人观点的附和者。这就和我上大学的感觉一样,大学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黄金时期,在这段日子里,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没有人会想高中一样替你决定一些什么,很多事都需要你自己去面对,需要你自己去判断,需要你自己去抉择。在科学网其实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到底该吸收哪些,该摒弃哪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判断。 尽管科学网是个很好的平台,但是毕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没有到颐养天年的年纪,像我这样的小小青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十几岁的年龄正是需要我们去积累的年龄,我们不能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看博客写博客上,我们都还有自己的正业,你要想在你的事业上有所建树,你必须在这上面花一定的时间。也许雅莉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其实说不定有一天我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离开科学网,谁知道呢? 最后,我还是想纪念下我在科学网的第一位偶像,文艺清新范儿十足的雅莉姐,其实最让我吃惊的是雅莉姐居然还是位足球迷(其实我也是位伪球迷,小时候总跟在老哥屁股后面看球赛,虽然现在不怎么看了,哈哈)。总之,雅莉姐,还是很期待有一天你能回归,我是你的头号粉丝啊,顶你啊,哈哈~~
3475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研,这条路走下去需要什么动力?
blackhumor 2012-11-24 13:48
作为目前和可观测到的时间内都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小孩子,来凑个热闹。 看了大家的讨论,类似的论点就不再抛出, 昨天老爹给我打电话,说最近“逃离科研”的话题很火, 大概是一个数学教授和他自己优秀研究生的故事, 问了我的看法,我除了对这一故事的表面现象表示怀疑外, 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是,科学研究也需要“偶像”。 曾几何时,小学生总会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但是很不幸,孩子嘴里的科学家大多是:爱因斯坦、牛顿及居里夫人等等。孩子们对中国的科学家并不是很了解。 要说了解的,可能就是陈景润了。可惜,陈老先生为孩子们所知更多是因为其卓越的“智商”-“情商”差。 时至今日,福布斯、胡润等排行榜列出的中国“偶像”,如 马化腾、李彦宏等等;一提就业,就是各种大外企,大国企。似乎夹着公文包,端着咖啡,说着英文,谈着项目,分分钟几百万上下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成功的偶像。(其他领域就不提了) 而我们的科学家呢?除了科学网会报道一下有关科学家的事情,各大网站往往只当出现桃色新闻才会重视一下吧? 科学家中急需出现偶像,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反观自己,我很“崇拜”大师。每当学校有大牛来做报告,我一定会到场。 我会和同学们高谈,华人纳米5虎,杨培东和彭笑刚老师的报告我都听过。 我会自豪地说,我拿到了ATRP创始人“老马”的签名和合影。 我会为自己得到一些牛人的小故事而开心, 我也会像追星一样追着自己崇拜的教授到各地。 同学们打趣说,“你就去搞科研吧”,后面往往加上善意的“嘿嘿”。 我明白,追星族自己可能并不会成为明星,但是他会向偶像的方向而努力。 所以各位亲爱的老师,如果您可以让自己成为“明星”。 可能更能为社会留住一些所谓的科学精英。 最后补一句 ,“看一个老师是不是优秀,可以看看他的学生有多少人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 这句话虽然不是学生说的,但是也可以侧面帮助学生的观点。
3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疑似五毛貼)現在是科學網最好的時期之一!
热度 20 jiangjinsong 2012-10-24 18:23
興許是爲了迎接十八大吧? 又或者是因為國人拿了官方認可的炸藥文學獎, 科學網目前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 老吳還在繼續罵人, YC也一如既往地仍然曖昧, 邊毛毛同學強勢回歸, 小考兄讓老網友們驚喜非常! 我的偶像和前偶像以及科學網兩大才子都在寫博客, 還有什麽好抱怨的? 央視記者問: 蔣纏師同學你覺得幸福嗎? 答曰: 希望能保持下去, 至少能持續一段時間! 請mm們顧全大局, 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474 次阅读|38 个评论
奥运会不值得为之激动!
热度 17 jiangjinsong 2012-8-4 11:19
奥运会早已远离了古希腊奥运会的精神 早已偏离了顾拜旦同学的理想 变成了广告业、旅游业的商业奴婢 变成了离间各民族关系制造民族主义仇恨的怪胎 层出不穷的兴奋剂不过是各种丑闻的一种表现而已 长期高度变态严重有损身心的专项训练 也是人的单向度的现代性的极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丑陋记录罄竹难书 后来崛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努力赶超 比赛谁的底线更低 更丑陋、更野蛮、更无耻 在这个缺乏个性的时代 娱乐业利用这个机会把可怜的现代角斗士包装成耀眼的偶像 狡猾地榨取人们的金钱与拥戴 面包与马戏仍然是麻醉无脑大众的无聊把戏 对这样无聊活动的戏中戏津津乐道、忘情喝彩、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努力求证…… 真的很有意思吗? 延伸閱讀: 對於網絡簽名抗議《自然》雜誌俺老人家的看法! 蔣科學語錄:奧運會在中國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一種邪教!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625 次阅读|39 个评论
做人当如竹,美名传千古
热度 3 sheep021 2012-7-17 11:20
做人当如竹,美名传千古
完美人生——踏踏实实做事,自自在在做人 一文指出,做人既要有为,又要无为。在物质层面要有为,对社会要有贡献,在精神层面要无为,才能摆脱物质枷锁的束缚而达到自由之境。其实,竹就具有这样的境界。 做人,就是要做象竹一样的人 ! 【不是猪一样的人】 有和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中空外直的竹子正好融合了两者 ,实现了有和无的辨证统一。竹子生命力旺盛,姿态潇洒清淡,暗合了自强不息和恬淡无为的两种人生哲学。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的竹子,岂不是真君子吗? 因此,从古代至现今社会一直保持其特有的物质实用价值与精神文化价值,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无处不见竹的身影。 物质层面 。自古至今,竹子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竹筷就是一例,一日三餐,须臾不离。对于竹的实用价值,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干竹瓦,载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笔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现在,更有竹炭、竹纤维等深加工用品。竹炭在日本被美名为 “ 二十一世纪环保新卫士 ” ,已广泛应用。竹纤维是通过高科技手段从竹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绿色生态环保型纤维,主要用于高档织物面料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服装、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纺织物上,深受人们青睐。 精神层面 。竹文化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绘画、人格等方面。竹子中空谦虚的美德也常用被来歌颂,如 " 岁寒三友 "" 四君子 "" 三益之友 " 等等,给世世代代相传的美德。 苏轼在《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 ,表达了雅士清高的脱俗气质。唐代杜甫: " 平地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 , " 无数春笋满林花,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成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清代郑板桥: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 。 医药层面(物质 精神)。 竹子不仅能吃、能用,能修身养性,还能入药。对于中医来说,竹子全身都是宝。小时候,母亲常常用竹叶红糖水帮我们治疗感冒发烧【这个组方原理,有点像麦门冬汤】。后来才知道,竹叶红糖水还是治尿道炎的好方法:尿急、尿频、痛磨难忍:将竹叶一至二克洗净。加红糖适量,放在一起熬成一大碗竹叶红糖水,弃叶喝水,每天一碗,三至五碗或可康复。在药价高企不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重新发掘物美价廉,到处可得的竹子的药用价值,岂不是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竹叶 《本草纲目》:“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药用竹叶以夏秋两季采摘嫩叶,晒干、煎水饮;用量 2 ~ 4 钱”,竹叶还常用于作药粥。据清代曹庭栋名医所编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 . 卷回》:“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 竹沥 竹沥是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纲目》记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近代药物化学分析证明: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笨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具有镇咳祛痰功效。 竹实 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广志》记载:“实可服食”。《本划纲目》:“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本草纲目拾遗》:“下积如神” ( 注:治消化不良 ) 。近代研究证明,竹实的营养成分与水稻、麦、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 18 种氨基酸,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 竹茹 竹茹是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吐,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妇女胎动。苦竹茹,主治热壅,尿血”。 竹菌 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类,如竹荪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种真菌。有关它的药膳作用在《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医著中均有记载。竹荪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只能从野外采集,数量极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现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竹根 竹根入药,有清热除烦之功效。《本草纲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脏热毒气。甘竹根,安胎,止产后烦热”。 竹笋 竹笋是竹的幼芽,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作为药膳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 ----------------------------------------- 附: 陈允斌家传神奇退烧秘方 : 蚕砂竹茹陈皮水    蚕砂竹茹陈皮水,陈允斌女士的家传秘方。后来在陈允斌的《回家吃饭的智慧》里面也作了详细的描述 ,摘录如下:   这个退烧的药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三味药:蚕砂、竹茹和陈皮。煮法很方便:用竹茹、蚕砂、陈皮各 10 克。把陈皮洗净,和蚕砂、竹茹一起放入锅中,加冷水煮。水开以后再煮三分钟就成了。   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以止吐。其实,它们是通过各自不同的药性,来帮助脾胃恢复其功能。   轻微的感冒,只出现上呼吸道症状,病在肺。而到了发烧的程度,病已经深入一步,到了胃。发烧的时候人一般都没有食欲,感觉胃里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所以退烧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治疗脾胃,把病邪驱赶出去,这样烧自然就退了。  这三味药都耐贮存,可以放很久也不变质。买来以后,放在家里长期备用,一般的感冒发烧就不用去医院了,自己煮点药水就可以了。   一般的人喝一次就可以退烧。严重的可以喝两到三次,完全退烧以后就不用再喝了。   太小的婴儿,一次喝不了太多药水。最好是把一碗药水,分成几次喂,每 4 小时喝一次,至烧退为止。   这个方子中的几味药物都相当安全,小孩、老人都可以放心地使用。 刚柔并济,能屈能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83 次阅读|5 个评论
强哥,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
热度 29 blackhumor 2012-7-10 16:22
浙大第一“愤青”教授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一事,科学网上早有报道。作为浙大高分子的学生和自封“强哥粉丝团”的前任团长,我很悲伤和抑郁。我只能默默祝福强哥,并轻轻的道一句:“强哥,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 “缘分”是一种神奇的东西,那年高二懵懂的我在网上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浙大愤青教授”的演讲。由于价值观的相像,使我第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偶像级”教授。 说实话,那时候武书连还是一个绞尽脑汁要出名的小课题组组长。浙江大学的名气对于一个身居京津一带的高中生来说实在不过尔尔。之后两次化学竞赛一等奖,让偏科的我顺利拿到保送资格。由于对自己的认识及家庭原因,我不敢想北大清华,上海又好像是一个高中生眼中的“排外”城市。 种种因素加之,我当时选择了:浙大、中科大、南京大学及天大。中科大的考试在石家庄进行,一进去考试我就明白了——我肯定没戏唱了。作为一个化学竞赛的选手,三科考试:数学、物理、英语(无面试环节)。物理如果算可以的话,数学却是不过尔尔,英语亦是惨不忍睹。不过后来我知道,八个去考试的天津学生,只有一两个上了榜。(当然后来中科大老师有打来电话说可以录取,这是后话,但对中科大认真求索的精神很是佩服)。南京大学压根没有通知,天大离奇“落榜”,失落之余,浙大收留了我。 当浙大收留了我之后,我突然想到:这不是郑强老师所执教的学校么?平着记忆,我搜索一二,原来郑老师的专业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似乎和我所喜欢的化学差不多,于是在预确认专业上写上三个大字“高分子”。当下,给郑教授发了一封邮件,问:“我是浙大06级将要入学的保送生,对您十分仰慕,不知道学生现在要利用这段时间做些什么比较好呢?”素不相识的强哥回了邮件说:“好好锻炼身体,好好放松休息! 郑强”.... 故事大多都是曲折的,由于浙大的招生尝试,所有的工科保送生被分到了“信息学院”经行大类培养。由于是第一批,对于培养计划的制定明显考虑不足,但是这对当时大一的我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我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强哥”。 一次学科导论课,强哥在前面大讲浙大高分子的历史,让我如饮甘露。课后我也唯一一次送上了一封充满幼稚及仰慕的手写信件,来表达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强哥也不含糊,大笔一挥在我的本子上写了:“你很可爱——郑强” 由于种种原因,大一的成绩很差。到了大二快选专业的时候,我与高分子这样的高分专业渐行渐远。一次偶然听过强哥的演讲说男生要有担当有豪气,我下定决心一试浙大的“学生民主制度”。 所谓的“学生民主制度”,不过是在网上提出自己的意愿及合理化建议。我对大类招生的种种问题及想法一一罗列,一时间引起很多学生和老师的注意。招办的一个老师打电话给我,事情随之解决。浙大06、07两级的转专业是几乎放开的,这也许我是做了一点贡献的,也算是自己在大学阶段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之后的专业生活还算比较顺利,一次次的有幸和强哥的接触让我对他打上了一个“可爱”的标签。事实上,“可爱”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的最好的评价。浙大的名师,如朱淼华老师、计翔翔老师等等都有类似标签。 几个月前,网上有传言说强哥要走,我本不大相信。因为类似的谣言也是传过几次的。结果谣言愈演愈烈,连我这种什么都不信的人也不由得心生疑惑。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梯里面碰到强哥,我问他这事。他满怀伤感的说:“基本是这样的,不过我的实验室、户口及家人都在杭州...”他又问起我以后的去向,我回答“您都走了,学生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强哥能不能把那个“发邮件的高中生”“送仰慕信的大一学生”“论坛与学校政策辩论的大二学生”“为老校长写生日贺词的大三学生”“系办爪牙的大四学生干部”以及“电梯告别的研究生”联系成一个人——我,一个以他为偶像的普通学生。 现在强哥真的离开了浙大,但是似乎保持着一个月要回来一次的习惯。前两天听说一个老师喝多了,在水果店给所有买水果的同学买单,并说“我最舍不得的就是浙大的学生,我想你们,每想一次就流一滴眼泪——就汇成黄果树瀑布”...这就是强哥,执着、圆滑、睿智、可爱... 淡淡离别六月中,木兰开罢染青红。老和山下春色好,却愁故人难重逢。 天下未有不散宴,哪有百年总师生?一曲佳音终将止,祝愿郑君耀黔程。
8723 次阅读|6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