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日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你喜欢日语吗?那你怎么不来译之网翻译,翻译几篇就是大神水平!
arthurw321 2017-7-30 17:09
日语啊,你爱看动漫吧? 你爱看日剧吧? 有没有看着字幕一脸茫然的时候? 有没有看到喜欢的明星却听不懂他说什么的时候?(就算听小X片也听不懂啊,也没有字幕……) 你需要学日语啊! 当然,日语入门肯定是要从五十音图开始了。翻译也不是入门就能做的啦。 但是当你学了一段时间日语,有没有觉得到了瓶颈?学了半天还是不懂日本人在说什么,还是听不懂动漫啊…… 那怎么办? 你需要来翻译啦! 翻译适合日语四级以上水平吧。如果你刚开始背五十音图,那就别着急了。 背过五十音图是第一位。看书是第二位。有能力报个培训班是第三位。那翻译就是第四位了。 我们学习呢,最终还是要实践的对吧。你不能光学呀。学会了就要去实践操作。可是你又不能去日本。那怎么实践日语呢? 就是翻译呀!翻译可以接触第一线的日本文章,这对于你保持语感是非常有好处的。 而且日语考试都需要非常大的词汇量,这就需要你接触非常多的日语文章才行。背单词是没啥用的,你还是要阅读!阅读!阅读! 想想你是不是阅读经常觉得看明白可还是做错?说明你不是在语感+瞎蒙,就是在先入为主啦! 你看经常有这种情况。(知乎@雪见yukimi说的) 1、这词不会那词不会,怎么可能看得明白嘛。 2、每个词都会,怎么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3每句话都懂意思,但这篇文章TM在讲什么?! 翻译就是最好的办法啦!把外语和你的母语结合起来。当然,不能光看,你还要翻译出来,才能真正懂得意思。 而且多阅读多翻译还可以大大扩充词汇了嘛。 你为什么不想看书?还不是书没意思! 如果是有意思的文章,你喜欢的明星的文章,你喜欢的美食的文章(你这个吃货),最近想减肥正好有用的文章,你还会看不进去? 绝对不会烦躁哒!当然看原版小说也行,但是只有输入没输出也不行,记不牢的。 而且,语法可能也是大家学日语难过的一关。多看多翻译,你就能逐渐理解日语的语法了。 耐心啊要有耐心,你别急,再说在译之网翻译不仅学习还可以得到一点奖励,等到你等级高了还可以获得更多奖励,有什么不好? 当然,这一关过了还有下一关,还有听力和口语嘛。这个是更难的。但是在做听力口语之前,你是不是应该先把笔头练习好? 来吧~努力吧!刚把爹! 话说,我们最近打算开二次元领域,你够不够宅?想不想除了字幕组做些与二次元有关的翻译工作?快来译之网耶!译文可是你的作品哟!成就感满满呢~ 先加我们QQ群(606749151)吧!获得邀请码,注册网站!!!
3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大岛茂”到“汤川学”:日剧中学者形象的嬗变
热度 14 lev 2014-11-25 21:10
从“大岛茂”到“汤川学”:日剧中学者形象的嬗变 按: 这也许是 个写论文的好题目,可惜非我专业,即便写了也没人看,还不如写篇博文...... 引子 高仓健去世了 。 过了好多天,我才回过神来: 哦,杜丘真的跳下去了...... 今天回过头看《追捕》,其实就是《基督山伯爵》式的叙事套路:被构陷的检察官杜丘好比爱德蒙·唐泰斯,而 法利亚神甫则化身为美丽的真由美。 以中国式的理解,《追捕》是一个人被“体制”驱逐到“江湖”(体制的对立面)又在“江湖”中对抗“体制”的故事,或者说“侠客”与“复仇”的古老套路。这部电影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比如后来成为流行词汇的“横路敬二”——想到他那张呆滞的脸,便忍俊不禁,当然最重要的是“杜丘”冷峻坚毅的面庞,总让我联系起秦皇陵下一个个兵马俑...... 古典主义或金色的浪漫主义...... 与 《追捕》几乎同时引进的还有一部连续剧《血疑》,据说当年也曾万人空巷。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幸子”(山口百惠饰)与“光夫”(三浦友和饰)的“相性”(也就是中国人说的“缘分”),兼具父亲、医生与学者于一身的“大岛茂”(宇津井健饰)亦领一时风潮。 “大岛茂” 在“大岛茂”之前,我们所能接触的国内文艺作品中的学者形象(也包括来自苏联与东欧的影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动脑筋爷爷”的“白胡子老头儿”形象,几乎就是早期知识分子特别是科学家的形象样板。这一类形象的特点是无所不知而又和蔼可亲,与“小问号”和“小天真”形成长辈与晚辈间的亲切互动——这也构成了我们传统科普的基本模式,而“白胡子老头儿”的形象很有可能来自早期宗教的“先知”(包括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在“向科学进军”(1956~1967)的宏大背景下,这个形象也隐喻了科学在社会生活中日趋神圣化的地位。 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背景,学者或知识分子的形象被自上而下的强大力量激烈地解构,他们被驱逐出文艺舞台的中心,只在边缘起到陪衬的“丑角”甚至反面角色。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电影《决裂》中“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那个不知江西水牛,只道非洲斑马的“教务主任孙子清”(葛存壮饰),老教授煞有介事曰:马尾巴的功能! 三 、“科学的春天”背景下,陈景润(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邓稼先(以及众多“两弹元勋”)、蒋筑英(后来有同名电影)等学者形象被全方位、高强度的正面宣传。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白胡子老头儿”的形象,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基础形象上又适应新的时代形势增加了家国情怀、历史责任与个人情 感 生活 的因素。 这一时期的文艺形象范例来自由张扬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原名《归来》)改编的同名电影,核物理学家“丁洁琼”(谢芳饰)与生化学家“苏冠兰”(康泰饰)的纠葛“有节制地”折射了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命运。(另一部《苦恋》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与“杜丘”一同来到中国的 “大岛茂”形象,隐喻了学者或知识分子形象向古典主义审美的回归。《血疑》中对“大岛茂”的职业设定是:东都大学医学部原子核医学系助教授(副教授),“东都大学”的原型是“东京大学”,“原子核医学”即放射医学。“大岛茂”的学者形象是具体且生活化的,而非单纯或抽象的——比如《夺宝奇兵》系列的主角印第安纳·琼斯博士(哈里森·福特饰)的历史和考古教授头衔就是一个标签而已,琼斯博士的形象更接近于美国类型片中的西部牛仔。《血疑》中“幸子”的身世与白血病线索都没有脱离“大岛茂”这个角色的学者背景,其中“大岛茂助教授”与其作为对立面塑造的“相良正教授”(“光夫”的父亲,也是“幸子”的生父)之间的戏剧张力也切实反映了日本当时的学界生态。 与作为检察官的“杜丘”不同,“大岛茂”作为学者或知识分子形象完全是一副复古的“汉官威仪”:温文尔雅、弘毅任远。说他“接地气”是因为突破了我们几十年来习惯的“红色的浪漫主义”,但终究是一种理想化的寄托,在那个“连乌云都镶着理想主义金边”的时代背景中,“大岛茂”的形象更像是一曲“金色的浪漫主义”的挽歌——这股风潮到今天已经被同样来自东洋(日韩)的“粉色的浪漫主义”所取代,后者被赋予各种暧昧的暗示更适于大众所消费。 灰色的现实主义...... 2003年开播的日剧《白色巨塔》改编自女作家山崎丰子上个世纪60年代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浪速大学医学部”(原型为大阪大学)。从大的方面说这部小说及其衍生的电视剧是对整个日本国民医疗体制或医患关系的反思,从小的方面说则是医学部学长(学部负责人)、第一外科即将退休的正教授以及存在晋升竞争的两位助教授等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故事的主角是两位才华横溢的副教授“财前五郎”(唐泽寿明饰)与“里见修二”(江口洋介饰)。这两位青年学者的形象完全是《红与黑》叙事结构的两种向度——人生在奋斗中面临的不同选择。 之所以说是“灰色的现实主义”,是因为同构于现实的杂糅:“ 才前五郎”正是“于连”一般的人物,在名利物欲中浮沉,又在幻灭之后觉悟,这种老套的悲剧性叙事带着宿命论的批判,再有作为对立面的理想化形象“ 里见修二 ”(完全是“大岛茂”模式)的衬托,既在现实之中,又疏离于现实——远不如《围城》那样刻薄。 对我们而言,山崎丰子塑造争名夺利的学者群像在她的小说里还只是一种“恶托邦式”的寓言,但当这部电视剧跨海渡来时,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 了 现实。 “财前五郎”(左)与“里见修二”(右) 黑色的后现代主义...... 改编自东野圭吾系列悬疑推理小说的系列剧《神探伽利略》近年风头日盛。在历史悠久的侦探小说类型中,以物理学家为主角的作品并不多见。小说的主角“汤川学”被作者设定为“帝都大学理工学部 物理学科第十三研究室准教授 ”(“帝都大学”的原型仍是东京大学,“准教授”是近年日本取代“助教授”的新职衔,同副教授),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据说是为了纪念日本物理学一代宗师汤川秀树,如果你实在无法通过 粒子物理学 理解他老人家的地位,可以去查阅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 ),他是唯一受邀署名的亚洲学者 (除罗素、爱因斯坦外,署名者还有 马克斯·玻恩、 珀西·布里奇曼、 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奥波德·英费尔德、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莱纳斯·鲍林、 塞西尔·鲍威尔和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除英费尔德外均为NB奖得主 )。 汤川秀树 ( 1907~1981 ) 悬疑推理类型的小说或系列剧《神探伽利略》并不涉及宏大的历史社会背景,它更像是《聊斋志异》式传奇故事的汇编。主角“汤川学准教授”的外号是“怪人伽利略”,他的生活除了物理学别无可言,这样“不接地气”的学者形象完全疏离于社会和历史,隐喻了中世纪孤僻且离群索居的“炼金术士”(或者说魏晋晚明时期的士人),他在社会登场(协助警方破案)完全是展示他的“神迹”(物理学),暗示着后现代趣味兴起以来对科学或科学家形象的“异化”:“汤川学”的形象与其说来自于原型汤川秀树(在科学史上的形象更接近于正统的“前现代”),不如说更接近于“中世纪最后一位炼金术士”——伊萨克·牛顿。 就这部系列剧(特别篇电影除外)而言,“汤川准教授”在每个案件中不失时机地为物理学做了一些科普,但影视剧制作者过于戏剧性地表现手法——比如总是莫名其妙地在各种地方写一大堆物理公式。根据慢放,我基本可以判断这些公式对于破案推理没有任何用处,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并不需要表现出来的复杂计算(不过实验室确实是实拍的)——实际在“妖魔化”物理学。 然而严肃的物理学家还是应该感谢这部小说或影视剧,毕竟大众通过“汤川学”对物理学建立了“虚妄却美好”的印象。制作方的选角也是煞费苦心,不得不承认福山雅治饰演的“汤川准教授”是影视史上物理学家或学者中极少有的帅气形象(至少比Sheldon好看些吧?),他无疑满足了现在更年轻的观众对“粉色的浪漫主义”的消费需求。 课堂上的“汤川学准教授 ” 你能从板书上判断他正在讲什么吗? PS: 最后推荐一本没有翻拍成影视剧的小说《文学部唯野教授》(筒井康隆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汉译版),可以了解大学内幕(小说反映大学教师拿到国家海外进修费而不出国,吞占进修费,在当时日本舆论激起很大反响,直接导致日本文部省修改进修政策......),顺带学习学习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这部书是作为学术专著出版的),何乐不为......
个人分类: 莫名其妙|19062 次阅读|34 个评论
我们都是超能力者
murongxixi 2013-11-15 22:08
《我们都是超能力者 》是上一季的一部日剧,由于是深夜档,所以口味比较重 。即使像我这种三观超正、阅剧无数的正直青年,看了都有些扛不住。其实故事本身挺扯淡的,没有太多好讲的,无非是一些恶搞、卖萌、刷下限而已,值得说说的还是剧中牺牲很大的女演员。 卡司中的女一号叫 夏帆( Kaho ) ,1991年出生于东京都,天后宫星尘团(Stardust)的女演员及平面模特。 她出道很早,03年12岁时就出道了, 刚出道时以清纯可爱闻名(见右图)。我第一次看到她已经是后来了,在《圈套》 10年的 剧场版里,她一人分饰两角,演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姐妹,当时我一度认为这是个前景不错的萌妹子,所以这次看了《超能力者》后有些诧异,夏帆为何要接这样的剧, 叫床 , 胖次 , 袭胸 ,牺牲实在有点大。但是后来仔细一想就明白了:作为一个91年出生的妹纸,今年已经22岁了,10年前出道时可以靠清纯卖萌吸引人,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这些资本也日渐耗尽,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所改变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日本艺能界的大环境, 那里的生态 和中国大不一样,女演员普遍 出道很早 ,一般15岁左右,甚至更早(夏帆12岁就出道了)就会被星探相中,然后签约事务所正式出道。起初就是给一些杂志出平面照和写真集 ,或者担任一些活动的形象大使 ,攒点经验;稍大一些后,通过给大物演员们配戏,一般都是演妹妹或小三,积累观众缘,提升知名度,其实十几岁的女孩能有什么演技,主要就是靠自身的一些特色(清纯,腹黑,呆萌等)或者事务所帮忙制造一些话题来吸引眼球。一般这个过程会持续5到8年,到20岁左右时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色,寻找契机去主一些剧了(当然这也要事务所肯投资才行),如果主剧顺利还好,如果不顺要抓紧重新定位自己,拓宽戏路,也即 转型 ,否则必然会被更年轻的一代女演员淘汰。 转型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当然转型成功的后来一般都会成为大物女演员,例如 中山美穗 95年凭借《情书》转型,走出了事业低谷; 仲间由纪惠 00年依靠《圈套》转型,逐渐打开了戏路。但更多的是不成功的,因此转型也是一门技术活,现在还很难断言夏帆这次的转型是否成功,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期待她以后的表现吧。
个人分类: 东拉西扯|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处安放的寂寞灵魂
sivaxin 2010-4-22 08:09
霓虹繁花如锦般映照下的东京,亦真亦幻,令人神往却又轻易地让人迷失。昏暗的小巷里,一家不起眼的,甚至有些老旧的小饭店,温暖的橙色灯火在每个夜晚如期亮起。 老式的挂钟悠悠地敲了十二响,看似冷面实则温情的老板擦净桌台,挂出招牌,等待一个个留连于这城市沉沉夜色的人。 当人们匆匆回家时,他们却会来到这小店里,浊酒一壶,一份常点的食物,有时与老板聊聊家常,有时独自沉思。他们常常用微笑把最深沉地心事掩藏,但盘中的食物却在不经意间泄漏了人生的种种悲喜命运。 日本的深夜剧《深夜食堂》,每集只有短短的 25 分钟,以一道食物为题,以深夜食堂为固定的舞台,引出一个个仿佛就在你身边的小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爱吃章鱼香肠的黑帮头目与爱吃鸡蛋烧的酒吧老板,两个男人间滋长出难得的相濡以沫的牵挂; 爱唱歌的美幸,像一只迷路的猫,清晨闯进来小店,想觅一碗洒着鲣鱼花、淋上酱油热气腾腾的猫饭; 三个大龄剩女各自钟爱梅干、鲑鱼、鳕子三款茶泡饭,互相共勉着执着于孤独的纯爱追寻之路; 唱着函馆姑娘的五郞先生念念不忘和初恋女友一起吃的牛油拌饭; 送报纸的穷学生和梦想成为明星的女孩分食最初和最后的那一份鸡蛋三明治; 一个人的猪排盖饭变成了三个人的亲子饭; 酱油炒面 + 荷包蛋 + 海苔 = 童年爸爸的味道; 此时食物已经不是单纯的裹腹之物,食物的味道,成为记忆、情感的载体,托起一个个寂寞的灵魂,在现实中挣扎和沉浮。 现实有时并不如童话:终于实现梦想地美幸却还是输给了病魔;一直期待母亲原谅的儿子,最终发现老年痴呆的母亲根本不认得自己;萌动的爱情后,穷学生还是继续天天送报攻读,只在心底祝那个曾爱过自己的女孩能够找到幸福。 现实有时也并不一贯残酷:茶泡饭三姐妹在疏离后又重归于好;弹着吉他的五郞先生在白发苍苍之时终于重遇了他的函馆姑娘;伴随着晚风来到店里的伦子终于在多年后放下对抛弃自己的父亲的怨恨;没有打赢拳击,没有实现在拳击台上求婚的胜利,却永远赢得了明美的心。 整个剧的基调平实而温情,煽情的桥段也处理地节制而从容,像一首首淡淡的散文诗,隽永又耐人寻味,称得上是一部难得一见的返朴归真的佳作
个人分类: 碟海沉浮|3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胡兵主演的日剧涉嫌辱华尴尬了谁?(图)
sxzx 2008-11-7 01:01
胡兵主演的日剧涉嫌辱华尴尬了谁?(图) 作者:三峡在线 这 两天,三峡在线看到模特出身的胡兵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之中。因为主演的日剧《日本白领》涉嫌辱华被众多观众质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分析并思考一下这一事件。 一、 事件背景 最近,一直被广为宣传的由胡兵主演的日剧《日本白领》从10月8日起,在日本NTV播出直至圣诞节。据悉,这是日本重要电视台在黄金时段首次播出的由中国演员担任男主角的日剧。《日本白领》讲述了中国人在日本工作的真实故事,胡兵饰演一名怀着憧憬来到日本的中国实习生李大龙。剧情不断地通过台词对白,反映日本人对中国内地满是问题商品而留下的负面印象。 胡兵主演的日剧《日本白领》剧组 一些在网络上提前看了这部电视剧的日剧迷网友发贴质疑:在剧中大量出现中国不是假货的主产地吗?、是盗版、A货天堂等台词。而且,剧情中还有一段日本女星观月亚里沙在杭州买名牌表,不但是假货,且走出店没多久就坏了,讽刺意味十足。 由于这些日剧迷网友通过网上下载,提前观看该剧后发现,该剧台词中有很多讽刺中国的内容。于是引发许多中国网友的不满。胡兵因此遭到网友质疑。 二、 当事人回应 1、经纪人回应:看戏不能断章取义 因为这事,三峡在线看到有记者联系上了胡兵的经纪人代刚,他强调看戏不能断章取义。这个戏一开始确实曾出现这些情节,但接着就是胡兵这个角色救了女主角观月亚里沙,然后慢慢扭转她对中国不好的印象,有句台词非常经典,每个国家都有不好的部分,但你不要忘了,我是中国人,是我救了你、帮助你。 代刚表示,胡兵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勤奋又优秀,还凸显出日本人在办公室里,工作时间过长,效率却不高。其实这个戏是反映都市白领存在的问题,老实说,日本观众的反应跟中国完全不同。日本观众反而觉得为什么把日本人拍得这么笨,很容易受骗。 同时,三峡在线还看到经纪人代刚另外一种回应:这些台词并不是胡兵的,他本人对此也并不知情。他们拿到的台词都是自己的,因为他们每一场戏都是他拍他的,然后赶下一场戏,所以不可能每一个演员都会跟他(胡兵)有互动。 胡兵:呼吁观众客观看待 胡兵 最近,胡兵轻装简从的回到北京,在机场当被媒体问及有关胡兵新剧讽刺内地商品报道,胡兵的回答是:我不知道这件事耶!真的吗?!我的经纪人基本上不准我看新闻,哈哈哈!不过,这部戏讲的真的不是什么中国黑心货,戏里面讲的是日本人的社会现象跟问题,而我的角色李大龙是一个勤奋正直而且会功夫的中国人,对于日本人过分压抑的工作状态有启发的作用。同时,他呼吁观众客观看待。 三、 网友反应 三峡在线看到有许多网友表示不满,并称胡兵接这种片子令人气愤。由于在此之前我们看到胡兵曾被曝持有泰国护照与身份证,但其经纪人否认他入籍泰国。于是,也有部分网友借此机会冷批:胡兵现在是泰国人了,随便接这种片子,真令人无奈。虽然带有一种调侃的语气,但我们可以体会其中讽刺的分量有多重。 还有一些网友则认为:你跑日本发展没错,但不能忘了你是中国人。在哪都别忘本! 4、 三峡在线观点 努力多年的胡兵为了进军日本市场,可谓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然而,主演的日剧《日本白领》却遭遇如此质疑,无论对于这部电视剧本身,还是胡兵自己,更还是中国观众来说,这都是一种尴尬。 虽然胡兵及其经纪人百般辩解与呼吁观众看戏不能断章取义,要客观看待。也虽然剧情后面改变了一些场景与台词让我们觉得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的辱华行为。的确,很多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断章取义,但任何时候你都要明白:辱华行为这样情况一旦出现,就算你后面做再多的努力挽救,但依然会被口水淹没。虽然并不是你自己的台词,但你毕竟是一个中国人,你是剧中的演员,面对这样的台词你为何不提出修改的意见或者建议?或许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式。 那么,无论对于什么人,如果要想不遭遇质疑与批评,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谨慎,再谨慎。拿演员来说,一个剧本,如果你没有完整地看完,或者没有很好地去看其它人的台词与剧情,这样能说得过去吗?这样能演好戏吗?显然,经纪人代刚回应中所说的这些台词并不是胡兵的,他本人对此也并不知情。他们拿到的台词都是自己的。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是一种借口与托辞。相反只会让大家更加怀疑:剧本都没有完整地研究,只看自己的台词,这样的情形岂能演好作品? 三峡在线记得有一句名言:没有任何人是适合攻击的对象。很显然,中国人显然也不是日本电视剧适合攻击的对象。虽然你是在演戏,但这样一种对中国产品和中国人的无端侮辱和带有恶意的刻板成见,违背了一个电影人的职业精神,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因此,面对日本电视剧辱华行为而出现的尴尬,不用说这个日本电视剧,胡兵今天遭到网友的质疑就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是中国人,你是一名中国演员。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娱评天下|3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在很多年轻的女孩都被日韩台的偶像剧给沉迷得飘飘然了
cutefay 2008-10-19 18:29
现在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的偶像剧很流行,情节一般都是女主人公是一个长相一般,稍微有些可爱,家里很穷,很笨,没什么文化,脾气还不怎么好,经常犯傻的一个小女生,有很多的有钱又有能力的不同类型的帅哥喜欢她,而女二号往往是一个很漂亮,很有才华,形象很好,素质很高的一个女的,而往往男主人公就是喜欢笨笨的女主人公,那个苦苦追求男主人公的女二号则得不到她的爱情。 这样的电视剧极大地满足了一些年轻小女生的虚荣心,很多小mm喜欢和电视剧中的女主人公相比,发现自己和女主人公很多方面真是太像了,于是,也幻想着能够像女主人公一样,能够有很多那样有钱有才华的帅哥来追求自己。并且看不上现实生活中周围的男生们。我弟弟班上的很多小mm们都是这样的。 这群小mm,等到年龄再大一点再在社会上磨练一下,就可能会让她们的幻想破灭。自己能够找到什么样的男朋友,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分量。如果是个超级大美女,那么即使笨一些也会有很多人追捧;如果相貌不行,但是很有智慧,很会做事情,那也会找个不错的男朋友的;如果相貌一般,没什么智慧,但是家里很有钱的话,嫁得也会很好。但是如果要相貌没相貌,要智慧没智慧,要金钱没金钱的话,那么想有个钻石王老五的白马王子的话简直是异想天开。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找的女朋友聪明美丽温柔又有钱啊!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