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立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公立大学的三大功能和肩负的三大责任
jiangjiping 2018-1-13 06:50
公立大学的三大功能和肩负的三大责任 蒋继平 2018年1月12日 世界上的大学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种类型。 所谓的公立大学, 就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建立和运行的大学, 故名思议, 私立大学就是由私人或者私人团体承担一切费用的大学。 这篇博文讨论的是公立大学的功能和责任。我只谈最主要的三大功能和责任。 简而言之, 公立大学的三大功能是: 第一, 传承。 这就是教书育人, 把古人和历史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教训教给年轻人, 使这样的文明财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引导。除了传承外, 大学还必须具有引导的功能。 这就是要研究, 探索,创新, 给未来提供新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任何大学缺乏这种引领作用, 就称不上一所优秀的大学, 很难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第三,服务。就是服务于社会, 与社会共享知识, 经验和技术, 以及科教资源。 因为大学应该具有以上的三大功能, 所以, 大学必须承担三大责任。 第一,教书育人。 这个是大学的首要责任。事实上, 大学的主要资源和精力大多数都应该花在这方面。这是一个大学不可推脱的责任。培养优秀的学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 品学兼优的人才比发明创造更加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第二,探索创新。探索创新是大学必须承担的一个责任。 这是开创未来之路的唯一途径。 这个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求真才能通行。打开通道, 才能使人类不断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是引领世界前进的责任。 第三,服务社会。公立大学除了传承和引领外, 还有一个重要责任, 就是为社会提供无偿的服务。服务社会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达到目的。 发表论文。 把研究成果公布于世。 技术转让。把研发成功的新技术转交给生产企业。 资源共享。 图书馆和实验室对社会开放。 科学普及。 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我在美国的公立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后来在私人企业从事科研工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经常要利用大学的资源来完成我的研究。比如说,到图书馆查资料, 跟某位教授索取植物病原菌, 临时借用大学实验室的某些仪器设备。 当我提出这些要求后, 从来都是得到大学的充分合作, 而且都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总的来说, 在我的经历和印象中, 美国的公立大学在服务社会这个方面做的很好。 这也许与我的专业有关。 我的专业在农业领域。 这个领域没有国家机密的风险。 我觉得中国的公立大学在服务社会这方面好像没有美国做得好。也许我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使我产生的错觉。
个人分类: 教育|5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键是这些民间捐赠在大学运行中起了多大的作用?
jiangming800403 2016-8-13 13:09
藤校既没有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又不拿地方(州)政府的补助。这些顶级的私立高校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几种:民间捐赠(以及用这些收入进行投资营运所得)、学费收入、研究经费、以及服务性(包括技术产业化)收入。这种基本运行结构(财政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上的差异决定了学校之间在独立的精神和人格、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以及人才成长模式上的迥然不同的两种局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996199.html -------------------------------------------------------------------------------------------------------------------------------------- 美国公立(州立)大学的规模也很大,州立高校中也有很多名校,比藤校更多。 关键是这些民间捐赠在大学运行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比如小布什读耶鲁大学是不是受到了这些捐赠的影响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Vision of University of Virginia from President
eatbutthin 2013-4-4 19:30
We have reached a watershed moment in the annals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 now face a daunting combination of pressures. They include the progressive erosion of funding, the demand for greater affordability, intensified focus on efficiency, and the promise and risk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se pressures may push some universities to the brink of collapse, while other universities will adapt to the new realities of our era and consequently emerge as stronger, more productive engine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 ( Review : The s wamps that public insitutions are stuck in are partly resulted from... states kept slashing their funding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12 , and tuition in turn kept on rising. Student loan debt expanded over the year, and more borrowers are falling behind on their debt ) U.Va.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emerge as a leader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Our University combines th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of a major research university with an intimate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one in which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work side by side in the shared pursuit of knowledge. We straddle the ground between the two chief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by combining strength in both areas, we offer a rare brand of education to our students. To sustain our traditional excellence, and to reach new heights of achievement in an era of constrained resources, we have identified three priorities for our immediate attention: faculty, curriculum, and research. We must pursue these priorities while continuing to offer superb clinical care to patients from the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and beyond. U.VA.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EMERGE AS A LEADER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We face a looming wave of retirements in our faculty. Many professors hired 30 or 40 years ago have become U.Va. legends for the quality of their teaching,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Now is the time for us to hi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 who will 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our current faculty. This is a generational turning point for the University, and committing adequate resources to the task is our top priority. As we renew our faculty, we need to reinvent the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to meet the evolving demands of the 21st century. U.Va.’s brand of liberal education prepares our students to be critical thinkers, to write clearly and persuasively, and to integrate multiple perspectives before arriving at informed decisions. We must also, however, consider the emerg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our graduates will require once they leave the Grounds. Shaping a curriculum that combines general education with specialized skills for the new economy is our second priority. A robust research program enriches the student experience while leading to discoveries that improve society and boost the economy. To continue to excel in the years ahead, we need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our research investments and identify defined areas in which we want to develop deep expertise. Refocusing our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is the third priority. You will hear from faculty leaders across the Grounds about each of these priorities in this report. Together with alumni, parents, students, and others who care about this University, we are shaping a bright future for U.Va. TERESA SULLIVAN President P.S.: Some f acts concerning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ies refer to How the US government could make public universities free
个人分类: Studying abroad|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的中国大学
热度 61 weijia2009 2013-3-11 05:36
未来的中国大学
未来的中国大学 贾伟 暑假的时候带着全家去了一趟北卡的 Asheville ,在那儿参观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叫 Biltmore House。 老实说在这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看到这样一栋楼还是很震撼的。仔细研究这个楼,才知道是属于美国 Vanderbilt 家族的财产。这个范德比尔特和洛克菲勒家族齐名,在美国渊源很深,它名下的庞大财团具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有个数据可以参考下,在 1870 年前后,范德比尔特家族通过搞蒸汽船航运和铁路运输,其私有财产达到 2 亿美元以上,折合今天的市值应该是在 1000 亿美元左右,这个身家在当时(包括现在)绝对算得上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了。 老范家族的人尽管富可敌国,但他们和老洛两个家族做了相同的一件事,就是捐资兴办了两所一流大学,即北美著名的范德比尔特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和洛克菲勒大学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我一面感叹 Biltmore House 的壮观,一面在想未来我们一流大学的背后不知是否会有像范德比尔特这样的中国实业家作为奠基人?中国自古以来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度,我在推测,随着国际大学对中国市场的全面渗透以及中国民间有识之士的大举介入,未来的大学中将会出现公立大学(目前的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大学)、私立大学(民营)、以及中外合营的大学(国外高校在中国的分校)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中国刚刚诞生了几家中外合营的高校,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来自北卡的)杜克 - 昆山大学、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这几所大学中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尚未开张,还处于工程建设阶段,据说还有几所国外大学正在与中方紧锣密鼓的洽谈和准备之中。在私立大学方面,尽管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民营高校,真正高起点、高质量的私立大学却还没有脱颖而出的,也没有迹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 在中国缺乏大量的民间教育捐助或许还有文化上的因素。最近我跟一位意大利裔的美国教授聊过这件事,他认为从公益捐款的角度,中国人和意大利人相似, 两国的富人都喜欢将钱财传给下一代,后人在此基础上继续累积,再往下传;而美国富人多喜欢把钱财捐出去,让孩子自己去自食其力。 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中国文化里,家庭责任远远高于社会责任。这个似乎也没错,但实际上这样的理念和教育下社会公德心和公益心就弱化了。我们每个小康之家都愿意为自己孩子的教育牺牲一切,却不一定愿意出手相助社会上千千万万的孩子,集众人之力去创办一所真正的具有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大学! 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建国前美国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 John Leighton Stuart , 1876 - 1962 )这个名字,但可能不太清楚这位出生于中国杭州的传教士为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创始人,在 1919 年受聘担任燕大首任校长后,他用不到 10 年时间,便把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烂摊子,办成一所在当时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到 1937 年,燕大收到的捐款高达 250 万美元(当年范德比尔特家族办大学的捐款是 100 万美元),在 1917 年,燕大年度总预算为 3.5 万美元,有 87% 来自教会捐助。值得一提的是在司徒雷登先生的推动和努力下,燕大不差钱了,而“司校长”本人却一直过得生活拮据,即便是在 1946-49 年当过美国驻华大使,到了晚年仍是一文不名,穷困潦倒。回到美国后他常年寄居在朋友家中,于 1962 年 9 月在华盛顿病逝。他生前希望能将骨灰埋在燕京大学校内,但这个愿望始终无法实现,直到去世 46 年以后( 2008 年),他的骨灰被安葬于中国杭州半山安贤园。 未来中国大学中,培养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私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所在! 但私立大学取决于民间捐款,而我们的 范德比尔特和司徒雷登在哪里呢? Biltmore House
15926 次阅读|89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学费再度上涨 家长痛苦
lailaizhang 2012-10-25 11:53
美国大学学费再度上涨 家长痛苦 信源:世界日报|编辑:2012-10-24| 抄送朋友 | 打印保留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大 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定24日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四年制公立大学的本州学生学费今年秋季上涨了400美元,涨幅近5%,平均学费达8655美元,这是近年来最温和的涨幅,食宿费用上涨的幅度也差不多,使住校学生的整体费用达1万7860美元, 对许多因经济下滑而收入停滞的家庭,这种涨幅仍使他们感到痛苦。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加州州立大学抗议学生被警察带走 这项报告还发现,新罕布夏和佛蒙特州的公布本州学生学费最高,都为1万4000美元左右,怀俄明州的学费最低,为4287美元,次低为犹他州的5595美元;2010-2011年班的 大学生毕业时约57%有学贷债务,平均为2万3800美元 。 美联社引述这项报告指出,在计算财务补助和抵税后,估计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实际学费平均是2910美元,加上食宿费用后是1万2110美元。 由于近年来华府数次削减对学生的财务补助,学生缴付的实际费用已连续两年上涨。 有四分之一大学生就读的四年制私立大学院校,公布的学杂费(包括食宿费)平均为3万9518美元。在前三年,私立大学院校的实际费用已下降,但今年实际学杂费上涨了780美元,计算财务补助后,实际费用为2万3840美元。 两年制公立学院的学杂费上涨了172美元,为2959美元,平均来说,这些费用全部可获得财务补助。 虽 然今年大学费用的涨幅只有过去两年的一半,但在2008年经济崩溃后数年,全国大学註册人数激增的现象已经不再,今年註册的人数持平,部分原因是联邦财务 补助已经下降。学生贷款去年下降了4%,虽然学生贷款仍比五年前多24%,但此年度下降是至少20年来的首次,原因可能包括家长债务减轻、更多家长就业, 或只是因为註册人数减少。
个人分类: 也说美国|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公众服务是美国公立大学的神圣义务
热度 12 jiangjiping 2012-10-25 06:57
为公众服务是美国公立大学的神圣义务 蒋继平 前不久我发表了“ 从这些 emails 看美国大学教授们的办事效率”( 1 )的博文。 在这篇博文的评论中, 我看到王英安网友这样写道:“ 如果免费提供,在国内这也许被判定为私分国家财产,要知道菌株、培养皿耗材及邮费都可能由出让方的课题经费支出。如果受益方付费,提供方则涉嫌商品有偿交易。当然在潜规则里这种做法屡见不鲜,尤其在熟人社会中,想要什么随便拿。而对于莫不相识的人,给钱也未必干。这就是科研管理体制的问题。” 当时看到这条评论, 我是一头雾水, 或者说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这也许与我本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差距所致吧。 自从 20 年前从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我一直在一些私人企业任职。我从事的是农业方面的研究, 具体地来说, 是植物病理方面的工作。 一开始的时候, 在加州中部的一家私人种子企业工作。 当时, 我在研究方面需要外界帮助时, 首先想到的是加州大学。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离我的实验站很近, 开车不到半个小时。 我需要查找有关资料时, 就去戴维斯分校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为我提供免费的服务。 当我需要菌种时, 我也是向有关教授直接索取。 他们只要有这种菌种, 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给我方便, 即使我们素不相识, 从来没有例外, 全部是免费的服务。加州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 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州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拿出来的。 而州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私人企业和民众的税贡。 所以,教授们为公众服务是他们的神圣职责。 后来换了一家公司, 来到佛罗利达州。 在佛州, 我也是和往常一样, 工作上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 首先想到佛州大学的教授们。 我总是直接和他们联系, 请求他们的帮助。 佛州大学也和加州大学一样, 是一所公立大学。 这些教授们在接到我的请求后, 一般情况下都会尽力帮助我的。 不管是认识的, 还是不认识的, 都是一样。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我在 2005 年到现任公司新建一个植物病理实验室。 实验室建成后, 缺乏一些重要的菌种, 尤其是一些专性寄生物。 因而,我就向佛州大学的一些教授求助。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给我提供这些重要的菌种。一般情况下, 所有的材料都是无偿服务, 大多数情况下由我出邮寄费。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因为他们的研究经费和工资都是纳税人的钱提供的。 我们公司每年至少也要交几千万美元的税。 这些税收的一部分就是用来支持大学科研的。 因而,他们为私人企业和大众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一步来说, 他们依靠纳税人的钱搞科研和获取本身的生存资源。 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也是为公众服务的一种方式。 但是, 论文仅仅是纸上的一套理论。 当公众需要帮助时, 那更是服务公众的机会。因而,不管从哪方面来讲, 为公众提供无偿服务是回报社会的实际措施。 这样的实质性的帮助比任何论文都值钱, 而且更符合道义。 从这点上来讲, 要是中国的公立大学如王英安网友所说得那样, 不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提供应有的服务, 不愿意积极配合私人企业的研究人员做好研究工作,那么, 这样的大学教学和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呢? 难道发几篇论文就能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要是这种情况确实是中国大学的真实写照的话, 那么这样的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623405
个人分类: 社会体制|4722 次阅读|21 个评论
美国公立大学知多少
wangyk 2010-8-20 02:39
王 应 宽 2010-08-20 Beijing, China 美国公立大学知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知名的公立大学共有 64 所。以字母为序列表如下,不全的请各位补充。 US Public Universities-2010 Auburn University (AL) Clemson University (SC)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VA)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Miami UniversityOxford (OH)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orth Carolina State U niversity Raleigh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Ohio University Pennsylvania State U 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Purdue Univ.West Lafayette (IN) RutgersNew Brunswick (NJ) SUNY Colleg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SUNYBinghamton SUNYStony Brook Texas AM Univ ersity College Station U.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U.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Univ.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Univ. of CaliforniaRiverside Univ. of CaliforniaSan Diego Univ.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Univ.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Univ.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Univ.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Univ.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Univ. of MissouriColumbia Univ. of NebraskaLincoln Univ. of South CarolinaColumbia Univ. of WisconsinMadison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University of Alabama University of Arizona University of Arkansas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niversity of Delaware University of Florida University of Georgia University of Iowa University of Kansas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reg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University of Utah University of Vermon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Virginia Tech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Morse is director of data research for U.S. News World Report and has worked at the magazine since 1976. He develops the methodologies and surveys for the America's Best Colleges and America's Best Graduate Schools annual rankings, keeping an eye on higher-education trends to make sure the rankings offer prospective students the best analysis available. Morse Code provides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methodologies and is a forum for commentary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grad and other rankings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4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