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功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功能

相关日志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蒋高明 2020-5-13 10:21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蒋高明 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丛林。大约 1000 万年前,整个非洲大陆覆盖着连绵不断的森林。后来,大裂谷的形成改变了非洲的地貌和气候,森林丧失了生存的条件,连续的森林碎片化使得东西部动物群的交往受到了阻碍。环境改变后,人猿的共同祖先发生了分离。西边较大居群的后裔,由于适应湿润的森林环境,成为两种大猿;而东边较小居群共同祖先的后裔则相反,出现了一种对空旷环境适应的新成员,即人类的祖先。从这个高度简化的人类起源故事看,人类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森林有了不解之缘。 关于森林的功能,许多教科书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妨再看看一组枯燥的数据:每公顷森林可年吸收灰尘 330~900 吨,这是说森林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公顷多蓄水 20 吨,即森林是 “ 绿色水库 ” ;每公顷防护林可保护 100 多公顷农田免受风灾,是说森林是农田的 “ 呵护神 ” ;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 900 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 “ 氧吧 ” ;每公顷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 30 公斤 抗生素,杀死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细菌,所以森林还是我们的 “ 保健医生 ” ;噪声通过 40 米 林带可减噪 10 ~ 15 分贝,即森林还可以让人安静下来;林地只要有 1 厘米 的枯枝落叶层覆盖,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 94% ,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 44 倍。还有,森林冬暖夏凉,夏季日平均气温低 2℃ 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 2℃ 左右。因此,适宜的人居环境里应当有森林。 森林在全球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养护生物最重要的基地;森林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森林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抗御水旱、抵抗风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森林在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用人力替代的。 森林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工业原料、燃料、饲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态良好的标志。从全球环境看,森林生态系统还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森林减少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占 30%-50% 。反过来讲,要控制全球变化,减少日益增加的空气二氧化碳,在适宜的地区大量发展森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将热带雨林形象地比喻成 “ 地球之肺 ” 。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除了人类起源于森林外,世界上 90% 以上的物种跟森林有关;热带雨林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宝库,它拥有 200 万物种,至少是地球上动植物种类的 50% 。仅在巴西 Rordonia 地区 1 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中,就有 1200 种蝴蝶,是美国和加拿大蝴蝶种类总和的 2 倍。 本文见藜祖交主编 . 2018. 生态文明关键词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生态文明关键词》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黎祖交教授任主编。全书共收录 251 个关键词,分为 12 个分篇。各分篇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谋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廖福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黎祖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春霞,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郇庆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军,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云飞。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7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系统功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蒋高明 2020-5-5 08:30
生态系统功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蒋高明 生态系统功能,指的是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实现正常运转的能力。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一定是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且自我修复的,这样就需要生态系统去做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 能量流动 物体做功就需要能量,生态系统同样需要能量,但这个能量是生态系统自己制造的(严格来讲是转化的太阳能)。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消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是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能流,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陆地上由各类绿色植物完成,在海洋中则由各种藻类完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四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其能量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三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四是供分解者使用,有机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与碳循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生物长期进化所形成的营养结构确定的。 能量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网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而多余的能量那里去了呢?从能量守恒的观点来看,能量是不会平白无故消失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其实,那些营养级传递之外的能量,大都作为热量消耗了。 2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① 气体型循环 元素以气态的形式在大气中循环即为气体型循环,又称“气态循环”,气态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紧密连接起来,具有全球性。碳、氧循环和氮循环以气态循环为主。 ②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 ③ 沉积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内,元素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转变成生态系统可用的物质,沉积循环是缓慢的、非全球性的、不显著的循环。沉积循环以硫、磷、碘为代表,还包括硅以及部分碱金属元素。 3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信息传递不同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往往是双向的。 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 ① 物理信息 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光、热、声、电等都是物理信息。 ② 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信息素,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代谢产物等。信息素虽然量不多,但却涉及从个体到群落的一系列生物活动。 ③ 行为信息 许多植物的异常表现和动物异常行动传递了某种信息,可统称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传递,行为信息多种多样,如蜜蜂的圆圈舞等。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72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消防技术产品的“认知折叠”
dfedhw 2019-9-13 17:39
【07-01】 什么是“认知折叠”? 转自微信公众号 罗友之家视频文字版更新 无意间接触到“认知折叠”这一概念,深以为然,于是试着谈谈关于消防技术行业的诸多“认知”能否实施“折叠”,以及“折叠”可能产生的意义。 所谓“折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浓缩”,就是把原有的看似需要多个组件或系统联动协调才可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地融入到一件简化的产品中去。当然这绝不只是一种简单地“压缩”或“拼凑”,而是充分利用“新产品”的固有综合特性,且能够与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不仅完全具备原有系统提供的效率性、可靠性、安全性,甚至能完成得更好。 之所以需要“折叠”,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小盒子”,尽可能提前把所有准备工作“装”进去,把所有预见到的不利因素考虑进去,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操作模式,而不是事到临头,再来随意自由发挥。试想一下:为了完成一项同样的任务,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物料,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的组织模式,不同的现场环境,那么非但可靠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能源物料损耗严重,最为致命的是 过程中无谓消耗掉大量时间 ,有时还必须依赖于辅助设施及人员配合,从而导致整个流程运行效率明显低下。 无论是单一的消防产品设施,还是围绕其所形成的应用方式、物料供应、操作流程、组织模式、使用经验,或多或少都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简易。针对火灾的偶发性,要求产品的结构简单、使用方法尽可能简便,东西易得,才能确保每一个人随时拿起来就可以“开火”,不会因为对产品“感觉”陌生而弃用,也没有任何的顾忌和犹豫;简易也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安全应急类产品性命攸关,对其可靠性的要求尤甚。 2.高效。针 对火灾发生后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对灭火剂的数量和速度都有相应的要求,然而从近些年的火灾案例来看,无论哪一类灭火剂或实施方式,所能表现出的真实效率仍远远落后于普遍期望值。 3.可靠。灭火剂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漫长的“等待期”;其二,复杂的系统组件、动力来源、事前的运行环境、变化的火场环境、操作能力差异严重制约了可靠性,性能发挥的不确定性又进一步影响到效率。 4.经济。作为一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灾害,如果针对经济性问题找不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分布密度无法“达标”,那么每次都只能劳师以远,远水难解近渴,可靠性及效率又会打折。如果因为经济因素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用不起或只是局部使用,那又明显违背了消防的初衷,低成本产品一旦被验证有效,对整体风险的全面控制能力无疑将得到有效增强。 5.长效。常规设备设施的起火周期长短不一,防不胜防,加之点多面广,如果灭火剂储存周期太短,要么定期大批量更换,总体不经济;要么疏于更换,功能失效,一旦火起,后悔不迭,同时也就失去了可靠性。 6.无弊。就某一场所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消防产品完全是“无用”的,如果表现过于“灵敏”或老化失效,都会影响到正常秩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结合人因工程学的视角来看,甚至还会发现更多运行中的麻烦,如检查、保养、维修、灭火剂更换、误启动、事故处置,倘若“弊端”得不到根治,又很可能波及到可靠性、效率性。 7.无害。所有灭火行动的开展都要尽最大可能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使用过程中显而易见的风险均不被接受。如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正成为一类新的“危险源”,意外动作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再度考虑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问题,不仅牵涉到可靠性、经济性,甚至最终所达到的保险系数仍不尽如人意,对正常和事故状态下的人员始终构成潜在威胁。 从现实条件来看,针对上述每一个单项指标的提升,都存在客观极限,几乎无法达成;或者,如果为了单方面满足或提高某一项指标,往往又会导致另一项指标水平的下滑,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总体而言,对消防技术的认知折叠就是要把各项特性高度“集成”到一件标准化的产品身上, 各项指标性能之间不仅不会相互“排斥”,更多则表现为相互“促进” ,从而在系统中发挥奇效。一改以前“大”系统的繁杂无序,如此,产品可以更加“顺畅”地在系统中“流动”,减少冗余环节,甚至抛开对辅助设施的“依赖”,由此降低出错机率,显著提升效率的要诀则在于将起火后的每分每秒利用到“极致”。毫不夸张地说, 认知折叠即升维思考的结果 ,从而不必再“往复”于某一环节或局部的“修修补补”。 正所谓:“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当原有的多项技术或多个系统被“折叠”成一件外形平淡无奇的产品之后,午餐肉就能够解决在战场这一特殊环境下军队的吃饭问题,由此在体力上占据明显优势,胜负已提前见分晓;集装箱不仅大幅提高大宗商品的流通效率,改变了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方式,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产业的格局;对消防技术的各项认知一旦被“折叠”为具体产品之后,不仅可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最重要的当属 效率时间所产生的价值 ,降低财产损失,增强人员安全感,消减灾害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扰动,安全防护水平提升之后还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件产品并不在于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于它在一个系统中被如何使用。 参考视频: 罗辑思维 改变世界的箱子84
2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日翻译20190712
Bearjazz 2019-7-12 07:06
# 编者信息 熊荣川 明湖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Here, we present a major new version of the molecular evolutionary software package Bayesian Evolutionary Analysis by Sampling Trees (BEAST), updated to version 1.7, and representing a signifcant software advance over that previously described (Drummond and Rambaut 2007). Alongside the primary analysis engine in BEAST, this package also includes a suite of utilities for specifying the analysis design, processing output files, and summarizing and visualizing the results. Taken together, these programs enable Bayesian inference of molecular sequences with an emphasis on time-structured evolutionary models including phylodynamic models, divergence time estimates, multiloci demographic models, gene–/species–tree inference, a range of spatial phylogeographic analyses, and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trait evolution. Implementing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 algorithms to perform these inferences, the package is intended and used for rigorous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evolutionary models with joint inference of phylogen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constrain portions of the phylogenetic model space to known values, including the tree topology, and perform conditional inference if required. 在这里,我们提出了 BEAST 一个重要更新版本( 1.7 版),相较先前介绍的版本( Drummond and Rambaut 2007 )它代表了一个显著的软件进步。除了 BEAST 中的主要分析核心要件外,此软件包还包括一套用于指定分析设置、处理输出文件以及汇总和可视化结果的实用程序。综合起来,这些程序使分子序列的贝叶斯推断成为可能,重点是时间结构进化模型,包括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化时间估计、多基因座种群模型、基因 / 物种树推断、空间分布范围系统地理分析,以及离散和连续的特征进化。利用马尔可夫蒙特卡罗( MCMC )算法实现这些推断,并将其应用于系统发育联合推论的进化模型的严格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还可以将系统发育模型空间的一部分限制为已知值,包括树拓扑结构,并在需要时执行条件推断。 Drummond A J , Suchard M A , Xie D , et al. Bayesian Phylogenetics with BEAUti and the BEAST 1.7 .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2, 29(8):1969-1973.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1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中的图书馆角色探析
terahertz 2019-6-23 09:14
(本文发表于《图书馆》2019年第6期) 【 摘要】: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图书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参与者,还需作为教育者、智囊团、信息咨询者、组织者、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为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精准、优质、开放、共享的服务。为满足高校国际化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更好的履行图书馆各种角色在各个层面的功能职责,图书馆需在服务理念、人才队伍、资源空间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 〔关键词〕 图书馆;高校国际化;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角色;服务功能 链接:湖南图书馆 http://220.168.54.195:8080/was5/web/detail?record=17channelid=49410searchword=DOC_PUT_TIME%3D2019.06keyword=DOC_PUT_TIME%3D2019.06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科学网怎么了?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8-12-21 10:51
最近科学网怎么了? 蒋继平 2018年12月21日 最近以来我发现科学网博客板块有些异常的现象。 第一个异常现象是:当我击点发表博文的标记后, 出现的页面总是有“恢复数据”这样的提示(图一)。第二个异常现象是:在博文的下方没有以往的修改, 删除,回复和点赞功能(图二)。所以, 博主无法进行及时的修改或者删除等操作。 也没有办法对别人的博文进行评论。 我不知道这仅是我的电脑问题, 还是科学网的技术出了问题? 图一。 发表博文的空白页面截图。 \0 \0 图二。 博文下面的异常截图。
个人分类: 科学网|30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好的基因与坏的基因
jiangming800403 2018-12-6 11:34
赵建民 2018-12-6 11:56 我确实不支持和赞同贺博士的这个实验,首先我认为是没有太多理论和技术突破的“泡沫”,此次这个实验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后续的更有意义工作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舆论和法律障碍,而难以为继。 其实,本来可以等到18年后,或者二三十年后,再宣布这个实验。因为只要当事人不说,这个事根本不会有人知道。 ***** 回复 赵建民 : ccr5基因并非只与爱之病相关,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缺失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北欧人ccr5基因的自然突变,是否还有其它补偿机制我们也不清楚。因此,贸然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基因进行人工突变,绝对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把人当做小白鼠来进行人体试验的行为。就如您所说,小白鼠根人体不同,在动物模型上的实验不能代替人体实验,所以就必须要拿人来实验对象?您觉得这样做是合适的吗?全世界科学共同体都在谴责这种违背科技伦理底线的行为。科技伦理并非仅仅是道德自律的事情,像基因编辑人类基因并以生殖为目的的试验,危及人类整体基因库,是绝对禁止的行为。您自己也认为,人类目前对基因组功能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您还支持就贸然进行人类基因组的编辑,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2018-12-6 10:27 1楼(回复楼主) | 回复 赵建民 回复 **** : 我在前面也说过,我并不支持这个基因编辑实验,反而我认为这是没有理论与技术意义的“泡沫”,但是我觉得人类没有必要为这个简单的实验大惊小怪。除非是与世隔绝了几万年的荒岛,否则纯粹的基因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同人种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混血。甚至,我们身上也有尼人和丹人的基因,往往被认为是和智人不同的物种 。 虽然这个突变对于黄种人非常少(大概不到1%),但是中国人和北欧人通婚生下的孩子也很可能有这一个突变。中国人和北欧人的遗传基因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区别,北欧的原住民萨米人就有很多黄种人的血液。 经过千百万年来的进化,人类积累的很多基因都与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但是这在过去的饥荒年代却是好的基因。 通过自然选择,人类似乎已经无法去除这些基因。基因编辑改造人类的年代一定会到来,当然这一天我们在有生之年似乎无法看到。 | 回复 赵建民 回复 赵建民 : 另外一个了解人类基因组功能的途径是基于大样本的全DNA测序和体质人类学、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大数据的方法,从统计上得到遗传基因的功能表达。但是目前,DNA测序的成本仍然高昂。即使解决了测序问题,在算法和计算能力上也有很多问题与挑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49951.html **** 回复 赵建民 : 自然突变与人工转基因或基因编辑,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类应该足够谦卑才行,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解开宇宙的全部奥秘,阐明生命的真谛。人类应该一致自己的欲望、冲动、贪念,不要试图去扰乱生命的进化进程。人类大可以去研究,去认识,向大自然学习啊,永远做一个学生,不好吗? | 回复 赵建民 回复 **** : 人类文明已经显著干扰了人类自然进化的进程。 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多数人都可以活到预期寿命并留下后代,也就是说不管好的基因还是坏的基因都可以遗传下去,过度繁殖、自然突变、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律,对于现代人类社会已经失效。 实际上人类的很多基因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但是在几百万年的饥荒岁月,这些都是好的基因,而且人类已经无法通过自然选择去消除这些基因。 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候,基因编辑肯定会成为一种常见的医学手段,为人类健康和福祉服务。当然这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甚至更多的生物学家的努力。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3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思路串烧:如何了解一个基因?
planttech 2018-11-28 11:00
编者按 :当我们拿到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基因,在开始利用生化、细胞学、遗传学等实验手段研究基因功能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下这个基因的基本信息,如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信息,蛋白结构域和二级三级结构信息、特殊结构域(如跨膜域和信号肽)、同源基因和基因家族情况、亚细胞定位、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情况、基因表达模式等。下面我们以一个候选基因Candidate gene 1(Cgene1)为例来了解如何进行基本分析。 Cgene 1的基本功能注释是什么? 在了解基因的基本功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基因序列进行结构预测,获得内含子和外显子等信息,以便用CDS或氨基酸序列,与NCBI等功能数据库进行Blast获得基因的功能注释。功能注释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基因的基本功能。Cgene 1的功能注释为auxin response factor,ARF。 Cgene 1有无特殊蛋白结构域? 分析结果显示,Cgene1属于同源超基因家族DNA-binding pseudobarrel domain superfamily,包含B3 DNA binding domain和Auxin presponse factor两个典型结构域。蛋白的三级结构如下图所示。 03 Cgene 1与同源基因的序列保守性如何? 研究中,我们经常比较基因与其他物种(尤其是模式物种)中同源基因的序列保守性。通过本地blast筛选到Cgene 1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一些同源基因,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蛋白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尤其可重点关注上面预测到的特殊结构域中各位点的保守情况。 04 Cgene 1表达模式如何? 我们都知道基因都存在各自的表达模式,在哪个时期哪个组织中表达往往与其生物学功能有着密切关联。分析结果(下图)显示,Cgene 1在叶片中表达丰度较高。 Cgene 1可能受到上游哪些基因或因素的调控? 为了分析基因受到调控的上游基因和因素,我们通常从启动子序列着手分析。我们提取了Cgene 1上游1.5 Kb的启动子序列,分析瞬时表达元件。预测到许多重要Motifs,如光响应元件CATT-motif、光响应瞬时调控元件G-box、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motif等。
8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鸡蛋的颜色看动物器官关系
lulingkxw 2018-5-7 09:23
我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发问:鸡蛋的颜色为什么不同?我当然认为跟鸡本身的生理特点和食物成分有关。 后来他直接再问跟哪个器官的颜色相关? 我想到了鸡冠,他说接近答案了!但我却没有想到耳垂,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我后来被告知:鸡的耳垂或叫耳叶,是什么颜色的,下的蛋一定是什么颜色的。耳垂越深,下的蛋越深,反之越白,下的蛋就越白。 我尽管没有进一步去实地复核这个观点,但我通过“耳为肾窍”的中医观点就认可他说的谜底是正确的。鸡蛋来源于鸡的生殖器官,生殖器官与肾器官同属一个系统。 其次,我通过蘑菇云索管构建的生物器官能量模型所形成的生物原始胚种形成机制,也能理解各种器官与体表的生理通道外接口存在一一的对应性。 生命系统的确存在许多奥妙,但也是符合自然逻辑的、可以理解的。(陆玲)
个人分类: 生命起源|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充分利用本博主同名公众号的菜单功能
yanjx45 2018-3-21 16:04
本博主的同名公众号“独轮车上的博导”于去年 2 月 7 日开通。 本公众号的 宗旨 与本博客相同, 侧重点 仍然是 狂犬病相关问题科普和咨询 。本公众号 迄今总共发布了将近 200 篇文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精选本博客中历年来较受欢迎的博文,经更新或补充部分内容后重新发布的。 为了咨询者查询方便,近期已对本公众号的菜单进行了系统整理,以后还会经常更新。 请本公众号的关注者特别是有问题要咨询者能充分利用好此菜单功能,以便能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 本公众号的 一级菜单 共有 3 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家谱其他,各有 5 个子菜单。 1 , 狂犬病毒 名下的子菜单: 狂犬病毒相关咨询 , 疫苗专著与免疫学,流行病学疾病消除,恐狂症和疫苗滥用,十日观察法是真理。 2 , 流感病毒 名下的子菜单: 流感防治相关问题, 2009 年 H1N1 流感, H7 病毒与禽流感,流感危害疫苗价值,普通病毒学。 3 , 家谱其他 名下的子菜单: 家谱和姓氏文化,人类遗传和进化, 独轮车上的博导 ,健康与长寿,其他。 本人已退休多年,现已年逾古稀。因精力和时间有限,自去年 3 月开始已不再在此博客中回复留言和评论,而仅在微信公众号中回答部分恐狂症患者的特殊问题。 希望咨询者尽量先通过本公众号的菜单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如仍有问题,可在本人公众号各篇文章后的留言中提问,问题限于以前未曾回复或讨论过的新问题。 欢迎关注和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独轮车上的博导 (微信号: yanjx-45 )。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3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立大学的三大功能和肩负的三大责任
jiangjiping 2018-1-13 06:50
公立大学的三大功能和肩负的三大责任 蒋继平 2018年1月12日 世界上的大学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种类型。 所谓的公立大学, 就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建立和运行的大学, 故名思议, 私立大学就是由私人或者私人团体承担一切费用的大学。 这篇博文讨论的是公立大学的功能和责任。我只谈最主要的三大功能和责任。 简而言之, 公立大学的三大功能是: 第一, 传承。 这就是教书育人, 把古人和历史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教训教给年轻人, 使这样的文明财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引导。除了传承外, 大学还必须具有引导的功能。 这就是要研究, 探索,创新, 给未来提供新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任何大学缺乏这种引领作用, 就称不上一所优秀的大学, 很难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第三,服务。就是服务于社会, 与社会共享知识, 经验和技术, 以及科教资源。 因为大学应该具有以上的三大功能, 所以, 大学必须承担三大责任。 第一,教书育人。 这个是大学的首要责任。事实上, 大学的主要资源和精力大多数都应该花在这方面。这是一个大学不可推脱的责任。培养优秀的学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 品学兼优的人才比发明创造更加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第二,探索创新。探索创新是大学必须承担的一个责任。 这是开创未来之路的唯一途径。 这个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求真才能通行。打开通道, 才能使人类不断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是引领世界前进的责任。 第三,服务社会。公立大学除了传承和引领外, 还有一个重要责任, 就是为社会提供无偿的服务。服务社会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达到目的。 发表论文。 把研究成果公布于世。 技术转让。把研发成功的新技术转交给生产企业。 资源共享。 图书馆和实验室对社会开放。 科学普及。 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我在美国的公立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后来在私人企业从事科研工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经常要利用大学的资源来完成我的研究。比如说,到图书馆查资料, 跟某位教授索取植物病原菌, 临时借用大学实验室的某些仪器设备。 当我提出这些要求后, 从来都是得到大学的充分合作, 而且都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总的来说, 在我的经历和印象中, 美国的公立大学在服务社会这个方面做的很好。 这也许与我的专业有关。 我的专业在农业领域。 这个领域没有国家机密的风险。 我觉得中国的公立大学在服务社会这方面好像没有美国做得好。也许我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使我产生的错觉。
个人分类: 教育|5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主观的逻辑
热度 1 rongqiaohe 2017-11-16 16:35
这是否是一个逻辑? 人脑可以用神经网络来解释; 神经网络可以用分子细胞来解释; 分子细胞现象可以用化学来解释; 化学现象可以用物理学来解释; 物理学现象可以用数学来解释; 数学又是人 脑发明创造的; 人脑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人脑可以用神经网络来解释; 神经网络可以。。。 怎么,逻辑循环了? 由此看来,人类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用一个现象解释另一个现象。
个人分类: 浅谈|2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被洗衣机洗,联想这个U盘真不错
热度 3 ssglwu 2017-9-24 11:25
吴国林 不小心,今天,我的夫人将我西式短裤放入到滚筒洗衣机中去洗,但是,没有将我的联想 U 盘取出来,于是,它与被洗了近1个小时,取衣服时,才发现了 U 盘。此 U 盘,我已使用了5年以上,为8G。我拿起吹风吹,又等于近1小时,才用。将 U 盘插入电脑, 会如何? 一切正常! 没有想到,此 U 盘 具有防水之功能! 我不知道,其他 U 盘是否能如此? 注释: 我又查寻了一下, 我这一型号的联想U盘,真的能够防水!它设计时就是防水的。 并不是所有U盘都是防水的。
个人分类: 杂记|4584 次阅读|5 个评论
报喜:我的微信公众号已获得原创保护和留言等功能
热度 13 yanjx45 2017-3-15 17:54
本人的微信公众号 “ 独轮车上的博导 ”( yanjx-45 ) 于今年 2 月 8 日(美国加州时间 2 月 7 日)上线。 当时我还不会发图文,只会发 600 字以内的纯文字。 最初 2 周的时间里,我的公众号中新发的信息只是直接转发给有微信联系的几十个亲友。 在此公众号中总共发表了 13 篇文章、初步掌握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操作方法后,我于 2 月 23 日在本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博文: 欢迎订阅 微信公众号 “ 独轮车上的博导 ”( yanjx-45 ) 。 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在科学网的粉丝和博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的公众号的关注人数迅速扩大到 200 多。 我的公众号的主要 宗旨 与我在科学网的博客相同: 传播狂犬病、流感和人类遗传学的科普知识。 所以除了亲友外,关注我的公众号的主要是社会上关心 这些科普知识的人士。 刚开通不久的公众号尚无公开留言(或评论)的功能,只能以私信的方式交流。 (通常要过 2-3 个月后,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由微信官方自动授予留言评论功能: 1 、公众号的注册时长; 2 、原创文章的发布篇数; 3 、公众号有无违规记录; 4 、 是否认证 / 公众号活跃度等其他方面。 ) 3 月 14 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线整整 5 周,总共刊发 26 篇“原创”文章后,我收到微信公众平台的通知:我的微信公众号已获得原创保护和留言等功能。 原创保护的申请条件: 发布的文章坚持原创 。 申请成功后,将同时具有原创声明、留言、页面模板三个功能。 由于获得了留言功能,今后本 微信公众号在与 粉丝和好友在科技信息的互动交流方面可望更加高效快捷, 对个别好友的特殊问题的解答或讨论也可供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公众作参考。 我对 微信公众号的基本观点:微信公众号是一种新的交流和自娱方式,它同样也适用于老年人。对于老年人来说,经常动脑筋编写一些科普或其他类型的文章,不仅可能有益于公众,而且可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还可有效地预防老年痴呆。 在此再次说明:我退休多年,且已年逾古稀, 精力和时间有限, 今后将不再在我的博客中回复留言和短消息。我将尽量挤出时间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在微信公众号 中 回答(或参与讨论)少量有代表性的问题,问题仅限于以前未曾回复或讨论过的新问题。 谢谢各位粉丝和好友的理解和支持。 欢迎订阅 (关注) 微信公众号 “ 独轮车上的博导 ”( yanjx-45 ) 如何“ 关注 ”我的微信公众号? 1 ) 我的公众号的名称是“ 独轮车上的博导 ”,微信号是 yanjx-45 。 可用此名称或微信号搜索,进入后点击“ 关注 ”。 2 )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即可订阅(关注): 3 )可点开该公众号任何一篇文章的链接,进入后再点击大标题下的蓝色汉字“ 独轮车上的博导 ”,然后点击最下一行绿色的“ 关注 ”。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1946 次阅读|20 个评论
亚麻籽油功能特性及国内外产业研究进展
热度 2 jxz1963 2017-2-18 23:15
1 、亚麻籽与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又称胡麻油,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悠久。宋朝苏颂《图经本草》中载:“亚麻籽出兖州,味甘,微温,无毒,治大风疾。”说亚麻仁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的功效。用来治疗病后虚弱,眩晕、便秘等症。 又据《滇南本草》所载,亚麻的根“大补元气,乌须黑发”,茎“治关风痛”;叶“治病邪入窍,口不能言”。 十六世纪,在《方土记》一书曾这样评价亚麻籽的用途:“亚麻籽可榨油,油色青绿,燃灯甚明,入蔬香美,秸可作薪,粕可肥田。” 由此可见,亚麻籽和亚麻籽油在我国食用已久,而且有养生治病的功效。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亚麻油的营养成分得到全面的认识,诸多功效更是得到了科学实验的有力验证。 2 、亚麻籽油的营养成分 亚麻籽含不饱和脂肪酸ω‐3系列和ω‐6系列,两者含量比例接近(4-6):1。亚麻籽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超过蛋白含量5%的氨基酸从多到少,见附表。 附表 亚麻籽油中主要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 组成(%) 氨基酸 组成(%) 谷氨酸 26.3 色氨酸 5.8 天门冬氨酸 12.5 丙氨酸 5.4 精氨酸 11.8 苯丙氨酸 5.3 甘氨酸 7 异亮氨酸 5.2 亮氨酸 6.8 现代营养学表明,亚麻油中的α-亚麻酸(ALA)是维系人类脑进化的生命核心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它是维系人体进化,保持身体健康的人体必须脂肪酸,在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代谢、转化为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是生命进化过程中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α-亚麻酸具有很强的增长智力,保护视力,降低血脂、胆固醇,延缓衰老,抗过敏,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等功效。然而,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 人体一旦长期缺乏α-亚麻酸,将会导致脑器官、视觉器官的功能衰退和老年性痴呆症发生,并会引起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病的发生率上升。 最新国际营养学指南和众多营养学家指出,日本膳食中急需补充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世界许多国家立法规定,在多类食品中必须添加ω-3脂肪酸,否则不予出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就郑重向全世界发表声明,鉴于ω-3脂肪酸的重要性和人体普遍摄入不足的状况,建议专项补充ω-3脂肪酸。 营养学界提出:为了抑制和抵消多摄入ω-6脂肪酸(亚油酸)的影响,就要相应地多摄入ω-3脂肪酸。较理想的比例是ω-6:ω-3等于3-5:1,但这样地高标准,一般人的膳食构成是远远达不到的。有研究表明EPA、DHA都可由α-亚麻酸转变而来。α-亚麻酸在一些植物如亚麻籽中是存在的,并且可在人体内可转化为鱼油的有效成份DHA和EPA,所以也称为“草原鱼油”,是人们日常饮食补充ω-3脂肪酸经济有效的方法,可谓真正的“油用有余”。 3 、亚麻籽油的功效 3.1 亚麻籽油是青少年和婴幼儿的“聪明油” 亚麻籽油被誉为“脑黄金”,其含有的α-亚麻酸在人体内可转化为EPA和DHA。DHA对脑神经系统、智力和视力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它在脑细胞膜和视网膜中大量存在,占大脑总脂肪酸的40%左右,孩子从胎儿到6岁是“脑部发育的黄金期”。亚麻籽油能提供足够的大脑正常发育和高效运作所需要的ω-3和ω-6等营养成份,对促进青少年婴幼儿大脑发育和心智健康成长效果明显。 3.2 亚麻籽油能使成年人头脑清晰、精力充沛 日本知名的营养专家南清贵著有《头脑好的人都喝亚麻仁油》一书,把亚麻籽油摆到饮食核心地位,认为成人每天服用亚麻籽油是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秘诀。 哈佛医学院在《来点亚麻籽油吧》一文中认为,一勺子的亚麻籽油能够提供700毫克的EPA和DHA, 远大于深海鱼油所能提供的300毫克。爱斯基摩人主要通过食用深海鱼油摄入亚麻酸。 3.3 亚麻籽油可有效预防“三高” ω-3脂肪酸具有抗炎症、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舒张血管的特性。ω-3能降低血液中的LDL“不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提升HDL“良性”胆固醇量。它也能令血管变得更畅通无阻、更健康及更有弹性,同时还能减少挤满胆固醇的血小扳,并防治能阻塞血管的凝块形成,从而大幅度降低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ω-3中的DHA能够强化细胞膜活性,能够改善细胞膜的受体功能,增强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地调节人体血糖的含量。ω-3还能够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压及炎症反应,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4 亚麻籽油具有减肥功效 在现代饮食中,过量食用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或人体内ω-6的比例过高,就需要调高ω-3脂肪酸在人体内的比例,使之产生抑制效应。消除多余的胆固醇,改善消化系统,显著改善人体内脂肪比例,减少肥胖症发生几率。 另外,ω-3是一种长链脂肪,能让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要比无脂或低脂食物停留的时间更长。由于胃的工作时间相应延长,能促进肠道分泌出一种叫做肠促胰酶肽的激素,给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抑制了过度的食物摄入。 3.5 亚麻籽油能够修复皮肤受损细胞,保持肌肤水嫩光滑 亚麻籽油惊人的美容效果是通过深层次的改善——平衡和协调来实现的,是真正的做到内外兼修,是在保证强健的体魄的前提下实现的“健美”。 亚麻籽油能强化围绕于每一个细胞周围的纤柔细胞膜,使细胞获得充足滋养,同时能有效地把细胞内的废物予以排除。它能使真皮层分泌出更强力的胶原和弹性纤维,帮助消除皱纹和细纹,并挺实渐呈松弛的皮肤,产生直接的美容效果。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人员指出,亚麻籽油因为含有大量抗氧化成分以及其消炎特性,食用亚麻籽油可以防辐射,保护皮肤,而且可以减轻人体因辐射而引起肺部病变的可能性。 3.6 亚麻籽油能够消炎、止痒、减轻哮喘、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亚麻籽油含有大量抗氧化成分,能够消炎,止痒。由于亚麻籽油特殊的消炎效果,亚麻籽油对顽固性粉刺,红斑,皮炎有特效。亚麻籽油也可外用而且外用效果也远胜橄榄油等其他植物油。 心脑经络血脉相通,生活中常见的“失眠”多数都与心脑问题有着直接关系。亚麻籽油作为陆地最补脑的油,能有效地改善睡眠状态。食用几天后就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 ω-3对预防器官组织发炎有很大帮助,其中包括脑膜炎、腱炎、扁桃腺炎、胃炎、回肠炎、结肠炎、动脉炎、静脉炎、摄护腺炎、肾脏炎、脾脏炎、肝炎、胰脏炎、耳炎等,还有癣及疮。 ω-3对治疗及防止关节炎有极大作用。60%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ω-3及ω-6脂肪酸治疗后,可以完全停止食用非类固醇的抗炎药物,而另外有20%则可次将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减半。 3.7 亚麻籽油可有效防治便秘 便秘号称百病之源。ω-3能够将人体内多余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结合在一起,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具有排脂、去脂的作用。因此ω-3有降血脂、减肥和防治脂肪肝及肝硬化的功效。而将体内多余脂肪排入肠道后,也同时产生润肠通便的作用。 3.8 亚麻籽油具有极其强大的抗癌作用、抗过敏和消毒功效 α-亚麻酸的综合功效可以直接减少致癌细胞生成数量,同时削弱血小板的凝集作用,恢复及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癌细胞形成并抑制其转移。加拿大国家食品研究中心已经就这一课题开展研究,以期更好的发挥亚麻籽油的抗癌作用。 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可降低多核白细胞及肥大细胞膜磷脂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降低白三烯的生成,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α-亚麻酸对过敏反应的中间体——血小板凝集活化因子有抑制作用。所以,α-亚麻酸对过敏反应及炎症都有抑制效果,如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皮炎,前列腺炎,气喘、过敏性疾病等。 3.9 亚麻籽油的其他作用 α-亚麻酸转化而成的DHA是组成视网膜细胞的重要成分。每日补充亚麻籽油能有效减少干眼的症状,包括灼热,刺痛,发红和间歇视力障碍。研究还表明这些油的脂肪酸可以减少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危险。出于这个原因,许多眼科医生现在为他们的病人推荐亚麻油和鱼油作为补充剂,防治视力疾病。 亚麻油可以改善滞水症, 帮助肾脏排除钠和水份。滞水症通常出现在脚踝肿胀、某种情形的过重、经前综合症、后期癌症和心脏血管症等。亚麻油能够改善肾功能,ω-3调整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促进肝、胰及脾脏分泌,令身体代谢运作正常。 亚麻籽油可以改善女性经前综合症 , 许多女性经前综合症的例子,例如痛经等,症状都在每天吃了新鲜的亚麻籽油后完全消失,当然需要配合维他命及矿物质。 4 、中国亚麻籽油产业情况 4.1 中国亚麻籽产业的特点 尽管我国亚麻籽油产业发展迅猛,势头良好,但产业链较短、同质化竞争、开发利用低、龙头企业少四大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降低产业发展势头。我国亚麻籽油产业发展迅猛,如何实现亚麻籽油更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眼光,狠抓问题的要害,踏踏实实地做大做强亚麻籽油产业,在种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高标准严要求。 有建议指出:加大亚麻籽油加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建设,加快推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通过科技创新,在产品的口味、风味和不同食用人群上下功夫,改变同质化现状;加强亚麻籽油综合开发的能力,尽快改变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正确的市场决策,或做大做强,或强强联合,彻底改变小企业过多的现象。 4.2 中国亚麻籽产量 据悉,目前 中国 自产亚麻籽油16.5万吨,加上进口亚麻籽油1.7万吨,共18.2万吨。我国胡麻(亚麻籽)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部分地区以及同纬度的甘肃、宁夏、山西、新疆部分地区。亚麻籽油属于食用油中的小油种,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富含α-亚麻酸,是人体补充亚麻酸的重要物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养生,亚麻籽油因其富含α-亚麻酸和木酚素等营养成分得到消费者青睐。2002年,在 中国 举办的“必须脂肪酸的健康营养国际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专家一致确认: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4.3 国内外亚麻籽油生产情况 国内内蒙古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民营企业,2016年10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后,可实现年产食用油60000吨,粕120000吨。 研究显示,亚麻籽生长于世界各地,但严寒地带出产的亚麻籽质量最好。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即萨省)生产的亚麻籽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品种。作为油用亚麻籽,“凉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日照”三个条件必不可少。加拿大萨省大草原有“天空之城”的美称,最低纬度49度,相当于中国的黑龙江北部。全省拥有10万多个干净的湖泊,几乎没有任何污染。萨省生长的亚麻籽的含油量一般在45%到50%之间,比一般亚麻籽的含油量高出10%左右。 歌林美源牌亚麻籽油精选萨省草原黑土地带的亚麻籽,经过低温冷榨科学加工而成。冷榨是指在低温条件下,用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榨取的植物油。没有经过传统的高温过程,更没有使用化学提取方式,油脂仍分布在未变形的蛋白质细胞中,亚麻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得到很好的保存。油质纯正,气味清香,透明度好。经检验,歌林美源亚麻籽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55-60%(以检验报告为准),具有明显的“原汁原味”的特点。 5 、亚麻籽油的一般食用方法 低温烹饪:单独使用或与日常食用油调和烹饪,健康更美味。 靓汤调味:在煮熟的粥、汤中加入亚麻油,增色又调鲜。 巧拌凉菜:用亚麻籽油调凉菜、拌沙拉,美味速升级。 烘焙糕点:以亚麻籽油代替普通食用油或奶油烘焙糕点,清香宜人。 混合食用:在酸奶等食品中直接加入亚麻籽油混合食用,营养新时尚。 直接服用:成人每日摄入15-20ml,儿童酌减至5-10ml,吃出健康来。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9784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出版功能错位,错在哪里?
热度 9 cathyfan 2016-6-2 22:54
上周我连续参加学术会议。 在会议上我遇到很多熟悉的专家教授,聊到我喜欢参加他们的交流活动,还每次都坚持听讲座,问我是不是对他们的研究都很了解了。 我很惭愧,这些专家教授浸淫十数年、数十年的研究,我听半小时就了解了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也就是听一些名词而已,顶多对那些新奇特的专业词汇混个耳熟,如果有机会出版相关领域的专著,可以不少见多怪,能够和作者正常交流,不出现鸡同鸭讲的奇葩场景。 有教授很奇怪我的勤勉努力,说怎么总能看到我呢?现在写书出书的人那么多,我不用这么辛苦嘛! 我开玩笑,好的著作好比我们出版社大院的樱桃,自然熟透掉下来我们未必比小鸟更及时捡到,并且自然掉下来的有可能也是坏的,主动到树上找摘到好果的可能性当然更大。 教授深以为然。 话虽如此,宝宝心里苦,宝宝还是很累的,确实很累,痴心的脚步追不上变心的翅膀。 若是学术著作出版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考核指标、分级标准等等,我估计我不用打酱油,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的编辑就可以了。 学术著作出版现在完全是一种扭曲奇怪的存在,出不出书好像都受人诟病,作者、出版方、读者都觉得另外两方是不合格的,彼此都看不顺眼。 上月末,在京交会期间举行的“故事驱动大会”上,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就当下中国学术出版时指出,“当下,国内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已经走到世界第4位,与世界先进学术出版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是为国内专业化出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邬书林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功能错位是中国出版界必须面对和克服解决的问题,相当多的大学学术出版内容都不是‘学术出版’,学术出版更多的被用于评职称,或学校基于宣传等功利性目的学术论文发表。这方面问题不解决,中国学术出版的问题就没办法彻底解决。” 对于邬老师的观点,作为一线编辑的我深有感触。 中国的学术著作出版功能错位,不只是读者认为国内的学术著作有问题,有成果需要出版的学者也这么认为。 在会议上我向一个领域内知名大教授约稿,我已经追逐他的科研工作三年了。每次见他我都会表达我的拳拳诚意,邀请他把科研成果放在我们出版社出版。 见的次数多了,这次,大教授终于停下脚步,跟我详细聊了一下他的科研情况和专著规划。听完他的规划,我的内心直接崩溃了。已经有国外知名出版社向他约稿,出版计划安排到了后年。 随着我国在学术科研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来越多,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外国出版社喜欢向中国学者约稿,将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 直接 在外国出版社出版。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将学术科研成果在外国出版社出版。 原因很显然。 在国外出版社出版,似乎比在国内出版社更好、更高端,不会被诟病为了出书而出书,同时,国外出版社由于英文出版的天然优势,有利于宣传学者的成果,提高学者的国际声誉。 但是,有没有不好的问题呢? 当然有。 一旦学术成果在国外出版,国内大部分读者就无缘一读了,因为并不是每一本国外的图书国内出版社都会引进,国内读者想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非常困难。就算国内出版社引进,最终版权也是属于 外国出版社 ,这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而言,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损失。 这种现象对于我国学术著作出版而言,更是非常不利,近乎雪上加霜。我国学术出版要走向世界,有好的学术图书支持是关键。没有好的学术图书支持,中国学术出版水平无法提高,更不能与世界出版巨头竞争。 而对于国内学术著作出版,很多作者态度非常不严谨,出版社为了效益饥不择食,恶性循环如滚雪球一样,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久而久之,国内学术出版就变成了评职称、项目交差、学校宣传的工具,是“万通筋骨片”,痛痛痛贴贴贴,哪贴哪轻松,变成狗皮膏药,也成为了出版社提高经济效益的砝码,面目扭曲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似乎这就是学术著作出版的功能,给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 敲门砖、遮羞布、虎皮旗和摇钱树,这是学术著作应有的功能吗? 答案显然是:错,非常错! 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术著作。 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讨论了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和学术专著的概念(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 叶教授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期刊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省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省高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期刊会主任,可以说是图书情报学的大专家,因此我就直接搬用,不班门弄斧了。 在叶教授的文章里,这些名称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学术图书( Academic/Scholarly Book) 是指内容涉及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专业学习、研究具有价值的图书,通常在书中有文献注释或参考文献,书后有索引。它包括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汇编/论文集、会 议录、大学及以上程度的教材/教科书和参考书 ( 专业参考书: 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学科、主题 的知识、资料、事实,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供学科专业人员检索查考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 、某学科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学术随笔等。 其“著作方式”,多数是“著”“撰”,少数是“编”(编著是一种著作方式,汇集其他多个作者、 多种作品的思想、观点和内容资料,但有作者自己独特见解的陈述和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极少是“编”。但是中专科及以下层次的教材、通俗读物、时事读 物、一般的字典、词典等不包括在内。 学术著作( Academic/Scholarly Writing, Works) 是指以问题或专题为中心,具有创新性和逻辑性,能自圆其说的学术图书。它包括学术专著、学术进展评论、著作性研究指南、手册等。其“著作方式”,多数是“著”“撰”,少数是 “编著”,一般没有“编”。 学术专著( Academic/Scholarly Monograph) 是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或某一专题进行较为集中、系统、全面、 深入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有独到见解,且大多“自成体系”的单著或二三人合著的学术著作。它包括单本专著、 多卷集专著、专著丛书等。 与学术著作相比,学术专著的创新层次较高,一般具有原创性,而学术著作中有许多著作 是集成创新或应用创新。学术专著的“著作方式”都是“著”“撰”,没有“编”或“编著”。 按照叶教授的划分,学术著作出版应该主要指学术图书出版,既包括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也包括技术应用的新体系、新观点或新方法。 不管是哪种定义,显然,学术著作的功能绝不是被功利性的目的利用,而是总结整理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实验创新性成果或者生产实践中的创新性观点、方法等,该著作的出版应该对于学科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或者有较强的社会价值,能够指导读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学习。 学术著作的真正功能是学术传承、技术创新,绝不是一件好看的外衣,它最终的价值体现在给读者以启迪,要么给他们思考的钥匙,要么给他们思考的标靶。 学术繁荣不能只体现在做了多少钱的项目,评了多少个教授,创造了多少个新名词,发表了多少国际论文,还应该体现在国内学术著作有多少本能够给后学者以阶梯。 学术图书不能也不应成为学者和出版商的工具,而应该是思想创新、科技发展、经济进步的传播者,这才是学术著作应该承担的功能。 学术著作出版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 未来我们希望建设一个科技强国、文化强国 ,加强规范学术著作出版刻不容缓。 让学术著作出版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使明珠不蒙尘,是每一个与学术著作出版有关的人员的责任。读者要监督支持,作者要自律坚守,出版方要严守职业道德,三方共同努力,为打造真正的学术强国努力。
510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和合文化的现实解读 一、和合的主体及主体的分化
热度 1 lvnaiji 2016-1-5 08:56
吕乃基 摘要: 本文试图以和合文化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和希腊债务违约的若干环节,由此提出和合文化的主体及其分化、和合的空间层次与时间尺度,以及和合的底线、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标志和合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和合文化提出之后在各界得到好评和广泛应用。相对而言,和合文化的源泉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重在实践。本文试图以和合文化扫描若干现实事例,冀望由此增添和合文化的现实因素,以及丰富和发展和合文化的理论内涵。 一、 和合的主体及主体的分化 和合文化中的“和合”一词,主要指的是功能上的和与合,例如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及其协调。经济提供财政收入、税收和就业机会,在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构建并形成相应的组织,以及控制、投入产出比和功能价格比等价值判断。政治规定经济制度,如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抑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如计划经济年代的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以来由破“两个凡是”一直到“四个全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论证现行的经济与政治的合理性,不足之处和改善的途径,以各项或健康或存疑的娱乐活动供百姓参与,以及提出如和合文化。1949年后,国人由上到下一直以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解读中国,试图以调整这三者的关系来推进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的关系至今在相当程度上依然被奉为圭臬,希望在统一领导下,这三大功能既“和”,也能“合”于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 遗憾的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以大跃进促经济,以人民公社进行政治试验,以反右终结百花齐放,以文革直达灵魂深处,凡此种种,遍历经济、政治和文化,均以失败收场。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同样屡屡失调。先是80年代的思想解放突破原本的政治和文化框架,继而转向市场经济后,政治或者与经济关系暧昧,或者不再拥有对经济的绝对支配权,2015年的股市风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一再发生以维权为主的群体性事件,以及在更大范围的诚信缺失和集体的冷漠,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三大功能之和合的失调。 所有的事实表明,和合,有必要从功能追溯到执行和发挥功能的主体,先要有主体间的和合,才会有功能上的和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功能的背后,实际上分别站立着政府、公司(资本)和社会,三者的功能虽有交叉渗透,但分别主要发挥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公司在市场上调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商品和服务满足需求,完成资本的保值增值。社会以就业和消费参与经济活动,更以人的尊严,以独立的思考和反省批判政府,限制其权力逾越法的边界,批判公司,限制资本的肆意扩张。对于政府来说,多少年来至高无上位于三大功能之首的政治(按唯物主义,应经济在先;按唯心主义,文化居首)功能已经光环不再,要做的首先是依法治国,划定政府权力的边界,制定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完善市场经济,以看得见的手调控看不见的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的自组织,以及协调资本与社会的关系。三大主体,各就其位,各尽其职。 计划经济年代,经由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收编了公司及其经济功能,以阶级斗争为纲,经由反右等“月月讲天天讲”的运动泯灭社会及其文化功能,三大功能同属一个主体:无所不能的政府。事实已经证明,政府(更遑论公司和社会)不可能独自执行和发挥这三大功能并实现它们之间的和合关系。全能型政府,最终必然是“全不能”。这就提示,和合的一个前提是,主体的分化,由包揽一切的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责任的政府,将大部分经济和文化功能交给公司和社会。分,是和与合的基础,在分的基础上才可能走向“内部有差别的一”(黑格尔)。 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就是从全能政府中分化出公司和社会。80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意味着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的独立,遗憾的是,政府与社会双方都未曾对此做好准备而走向彼此对垒,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尚未确立,无所谓独立的公司,社会因此而缺乏经济基础。1992年转向市场经济,公司成长,资本羽翼渐丰,社会在此基础上再度萌生。政府与公司双方同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权钱交易“蔚然成风”,利益集团渐成气候,无视甚至侵占社会的权益,社会则以群体性事件、忍让、失信和冷漠应对。和,先要有各个主体间不容侵犯的界限,然后才可能彼此间在功能的协调中相互渗透。界限不是终点,而是和合的前提,是走向和合的起点。 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就在于厘清政府与公司和社会的边界,政府的减法,换来公司和社会的加法乃至乘法,以充分发挥三大主体各自的功能,营造三者,进而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功能之间的和与合,构建国家治理体系。
个人分类: 人文|3428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的手机用来干什么
热度 3 nyj 2015-12-4 14:4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低头族队伍日益壮大,还有许多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俺大体盘点了一下本人平常用的手机功能有以下几点。 1. 表。主要用来看时间,偶尔也设定使用一下闹钟。 2. 电话机。接打电话、收发短信。 3. 传呼机。家人来电,一般用座机回复;同事来电,可以去办公室当面交流。 4. 照相机。虽然俺的手机拍照功能不强,但由于随身携带,平常看到感兴趣的事也拍一下,偶尔也使用录像功能。需要抄录的纸质资料拍照更是方便。 5. 上网。主要是登录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在外面查个信息、收个邮件啥的。 6. 电子书阅读器。主要是利用上下班坐班车时间看点儿下载的电子书。 7. 玩具。供孩子玩耍。 8. 手电筒。楼房单元里的邻居都有 勤俭节约的 美德,晚上回家经常用这个。 下面是不太常用的功能。 9. 字典。随着手写字机会越来越少,经常提笔忘字,只好用拼音输入法来查看某个字怎样写。 10. 英语词典。俺原先用的手机有这个功能,可以查某个英语单词,现在用的手机没有这个功能了。 11. 录音机。这个功能被很多人忽视了,其实平常一闪即逝的想法、需要及时记录的东西挺多,毕竟很少时候随身携带纸、笔,一般倒是随身带手机。 12. 导航仪。对俺这样的无车族来说,一般用不着,偶尔出差用一下。有时在外面登录谷歌地球或地图网站查看一下线路。 13. 游戏机。偶尔斗个地主啥的。 14. 计算器。上了年纪,脑子越来越不灵光了,稍大些的数就算不过来了,赶紧掏手机吧。 15.PDF 转换器。俺的电脑没有安装 PDF 转换器,一般通过扫描仪扫描为 PDF 文件。现在发现手机安装的 WPS 可以将 word 格式转变为 PDF 格式,以后进行 PDF 转换就方便了。 16. 音乐视频播放器。俺只偶尔通过网上在线播放一下,基本没下载播放过。 17. 手机支付。现在的年轻人都通过手机来进行支付、理财、炒股等金融操作,俺是大大地 out 了,没有开通网银,手机也没绑定银行卡, 只是用过移动宽带返还的电子券进行过支付。 18. 镜子。利用自拍模式,还是照相机功能。 19.U 盘。利用手机内存和外置 SD 卡存储文件,利用读卡器、蓝牙等传输文件。 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了,不知各位使用的手机功能有哪些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01 次阅读|9 个评论
城市功能系统的生物学分析
lulingkxw 2015-10-11 23:40
城市功能系统的生物学分析 陆 玲 提要: 本文采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的方法,根据“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生物统一性”原理,探讨城市有机体的功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对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的辨析,笔者认为城市具有生物有机体类似功能系统,例如:城市中的“政府”属“城市有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市场”属“城市有机体的消化系统”;前者主导城市有机体及其主体与环境关系的整体协调、后者需要通过发挥自己的能量转化作用,满足有机体各系统主要的能量需求。此外,“政府”和“市场”同属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均不能独立存在,互相之间也并非单线互动。它们须与城市有机体其他系统依照严格的秩序协同运动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它们均需在促进有机体各系统协调发展即健康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健康与发展。 为了促进广州市功能系统的健全和健康,需要加强城市功能系统的建设,而以多个理论角度及方法辨析这些系统,是把握其复杂关系及发展规律的一个基本前提。 关键词: 城市有机体 功能系统 关系 引言: 三百多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分工的需要,人们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范畴。科学理论研究的严格分工,在某方面促进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却也导致了相应的问题。这种理论系统分割的社会思维惯性延续至今,使人们把人类活动超脱于自然生物活动,甚至把社会功能系统层层分解;与此相应,在社会实践的领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分离,把社会功能系统条块分割而治,使其功能难以协同作用而受到抑制…… 社会的思维引导着社会的行为,这种偏于系统分割的思维方式,难以把握人类社会各系统及其与环境之间复杂的有机体关系。这也是目前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持续激化,人类社会内部各系统运动不协调的思想根源。 为此,本文试采用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的理论方法 ,对城市功能系统进行生物学分析,期望可以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为把握广州市城市功能系统的特点及促进其关系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正文: 一、城市功能系统的生物学分析 (一)城市有机体的自然生物生态系统属性 社会是人类生物种群以较高级的组织形态、机能和智能的适应性,在与环境相互协调的过程中,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物生态系统。城市是社会生物生态系统的分支系统,它又可称为“城市有机体”。   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智能进化程度的差异性,社会甚至人类社会的活动都表现了较高级的智能发展水平。高级的智能活动,包括人脑高级条件反射的心理活动: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道德和理想等等,都是在较低级的生物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物智能进化水平的差异并不能改变社会和人类社会生物生态系统的本质。 (二)城市有机体的生物功能系统 在自然界,生物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组建层次,城市有机体与之相似,从个体(社会细胞)、种群(社会同类细胞聚集,如行业等)到群落(各社会种群聚集,如工业区、城市、城市带、城市群等等)的演进,是社会细胞能量增殖的必然结果。 自然界高级动物有机体拥有 9 个主要生理功能系统,如: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根据“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生物统一性的原理”,通过有机体系统功能辨析其器官形态的方法,可发现城市有机体每个组建层次也都具有相似的功能系统。 (三) 生物有机体与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对应性 人类和其他高级生物具有的 9 个主要生理功能系统,由特定的器官构成,它们构成了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形态。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有机体,人类城市作为社会一个有机体,它也是由特定的“社会器官”构成,并综合构成了城市有机体的基本形态。生物有机体与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的对应关系可参见以下(附表 3-1 ) 。 附表3-1:生物有机体与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的对应关系 系统 以个体人为主体的自然 生物有机体的器官及功能 以人群为主体的社会(国家、城市) 生物有机体的器官和功能 1 神经系统 器官:神经系统是由 脑 、 脊髓 、 脑神经 、 脊神经 和 植物性神经 ,以及各种 神经节 组成。 功能:起主导作用的系统。能协调有机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 周围神经 传递到脑和 脊髓 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器官: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包括社会总体思维、制定行为规则和调控的系统及其子系统等。 联系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各职能部门。它们根据社会各个功能系统组合一起形成对应的社会器官,同时也是这些器官的组成部分,如各类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科研、统计和媒体也属于神经系统的器官。 功能: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城市有机体的各种信息,由调研、统计、媒体等“感受器”接受后,通过 周围神经 传递到社会的大脑科学部门等中枢进行分析整合,再经决策和调控系统控制和调节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简言之:综合感应、思考、决策和调控。 2 骨骼 系统 器官:运动系统由骨、 骨连结 和骨骼肌等 器官 组成。 功能:全身各骨骼由关节相连形成骨骼系统,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 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骼改变位置,产生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 器官:社会的基本组织系统。各类为支持、保护社会生产、受神经系统主导“非生产系统”和人的群体。它们也兼备生产系统的替代和资源储备器官功能。如:民族、氏族、宗亲组织、家庭、社团组织、保教机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社区居民群体等。 功能:支持、保护社会神经系统、呼吸、消化等各功能系统的正常生产、运作、维持社会基本的形态。 3 呼吸系统 器官:呼吸系统包括 呼吸道 (鼻腔、咽、喉、 气管 、支气管)和 肺 。 功能: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人体呼吸由三个环节协同完成: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呼吸等。 器官:社会对大气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系统。大气资源产业和公众个体共享系统,大气监测、气象预测、监测和大气环境保护系统等。 功能:吸收和利用良好的空气保障人的生存与健康,保障社会用气、活动环境空气良好,排泄和净化人体代谢和城市有机体等系统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气体等。 4 循环系统 器官: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 细胞外液 (包括血浆、 淋巴 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循环系统分心脏和 血管 两大部分,统称 心血管系统 。 功能:它将 消化道 和呼吸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气体 / 氧输送 到各组织 器官 并将它们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 血液 ,经肺、肾排出。它还输送热量,激素到身体各处及 靶器官 以调节其功能。 器官:为社会各业持续发展提供能量沟通管道。 如人才交流、物资流动、资金流动、信息传播等系统等。还有交通运输和通邮、通讯系统等。 功能:保障城市有机体发展的可持续,把各系统需要的资源或直接或转化为资金更有效地输送到它们需要的地方,并把它们无用的资源、废物和有害物等置换、迁移或转化。 5 泌尿系统 器官: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 二氧化碳 和一定量的水;从皮肤排出,主要是由 汗腺 分泌排出体外,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 尿素 等以尿的形式从 肾脏 排出。 功能:排泄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过量液体等。 器官:社会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系统。水资源社会产业、公众个体的共享系统,国土资源、水务和环境保护系统等。 功能: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水资源,而城市有机体的发展也需要“好水”维持其发展。 排泄和净化社会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水、过量的水等。 6 消化系统 器官:人体内有关摄食消化的器官包括: 口腔 、 咽 、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 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功能: 消化系统 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人们获得 糖类 、 脂肪 、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并把多余的食物废渣排泄体外。 器官:城市有机体的物质资源需求、生产、交换、供给的主要系统。公众和各系统需求,企业行业组织、各类产业系统,商业系统、消费者服务、废旧物质回收处理系统,等等。 功能:向社会个体和各系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物资资源。社会的 消化系统 大体由生产和消费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通过市场实现交换。 并把它们无用的产出、资源和废物和有害物等置换、迁移或转化。 简言之:按需生产、交换和满足消费。 7 生殖系统 器官: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人体生殖系统 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 生殖器 所在部位,又分为 内生殖器 和 外生殖器 两部分。 功能: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保障生物本体系统的世代繁衍、持续发展。 器官:社会为保障人类自身繁殖而设的系统。计划生育、产妇保护和儿童保教等系统。 也包括为实施国家城乡升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换代、企业孵化器、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等系统。 功能:保障人类自身繁殖的可持续。产生新个体,对旧的社会系统更新换代。其功能是保障有机体各系统的世代交替,可持续发展。 8 内分泌系统 器官: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被称激素。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 甲状腺 、 甲状旁腺 、 肾上腺 、 垂体 、 松果体 、 胰岛 、胸腺和性腺等。 功能: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 器官:社工服务、物价、中介、调解、救济系统等。 功能:对社会各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新陈代谢等起着调节作用。 9 免疫系统 器官:免疫器官( 骨髓 、 脾脏 、淋巴结、扁桃体、 小肠 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以及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功能: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还具有安全保障功能。 器官:公安、安全部门、纪检、军队、“三防”、消防、抢险救灾、健康保健系统、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 功能:它是城市有机体抵御外来侵犯和伤害的重要的保卫系统等,还具有安全保障功能。 说明: 根据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生物统一性的原理,本表各系统分类仍是初步探索类比,还有待完善。 (四)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关系 通过比照生物有机体辨析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可以发现城市有机体功能和结构与生物有机系统存在着符合自然逻辑的对应性。类比生物有机体的系统关系,可推理城市有机体功能系统关系并非为孤立、静态地发挥作用。其每一个系统都是与有机体其他功能系统必然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分析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例。 根据表3-1的城市有机体功能分析,初步认为:“政府”属“城市有机体神经中枢系统,承担着神经系统的关键功能。主导整体系统协调,通过 综合感应、思考、决策和调控,保障城市有机体的安全与健康运行 。 “市场”概念:为满足社会需求而组织社会生产和交换消费的系统。根据上表的社会功能分析,初步认为:“市场”属“社会消化系统”,它由生产和消费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通过“市场”实现转换。宏观而论,“市场”应包括生产和消费以及它们的中间转换环节。狭义的“市场”正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是反映着社会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量物质(产品和服务等)交换平台。其功能是把各种系统所产的能量物质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供应所需之处,并换取各自所需。 可见:“政府”与“市场”分别在城市有机体多个系统中分别承担了两个关键系统的重要功能。 1 、政府主导城市有机体整体调控、包括市场调控 根据社会神经系统“政府”在城市有机体中的主导地位,并主导着主体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而“市场”属有机体多个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推理“政府”主导着消化系统“市场”。 2 、政府需求优先和市场服务优先 社会行为取决于社会的思维,由于神经系统在城市有机体中的主导地位,它自己需要优先发展才能更好地主导整体。因而,在消化系统为有机体各个系统供给能量时,需优先满足神经系统的需求。 3 、 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神经系统因为要主导 整体 ,不仅需要调控有机体内部多个系统,还要积极处理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需要依靠神经系统整个网络联动有机体各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多个系统依序协调运动的目标。同样道理,有机体消化系统不仅为神经系统提供服务,也要面向其他所有系统,它们本身功能的发挥也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因此,“政府”与“市场”自身均不能独立作为,也并非单线联系,须与有机体其他系统协同运动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在为整体服务的过程中,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五)政府和市场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 、随有机体不同发展阶段发生变化 城市有机体和其他自然生物有机体一样,表现了从诞生、发育、成熟、衰退到死亡的生命过程。在不同阶段,其形态和生理功能均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从人的外观看,人头与身体规格的比例从婴幼儿期到成人期呈现持续变小的趋势。这一趋势显示了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功能在不断完善,它可以更完善地调控规模与自身系统比例更大的有机体,而本系统在有机体中的能量消耗比例却在减少。反观现实,假如这可类比“大政府”向“小政府”演变的现象,“小政府”则是城市有机体发育趋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不同的阶段,社会行为也不一样。例如: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的调控,在幼年期需要加强管理,细心培育,待消化系统功能健全、自身调适能力提高,发展稳定趋势良好之后,则可以逐步减弱调控和照顾。 在有机体发展的初级阶段,神经系统自身功能也表现为从幼稚到比较成熟的过程。它在有机体面临新环境和生存条件时,就更需要多学习、积极探索、依序调整,让有机体各系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再逐步提高要求。 在不同的阶段,城市有机体的“需求”也不一样。它在初级阶段从比较单一的只求生存本能(低级智能)需求向综合的追求生活高素质(高级智能)发展。有机体在创造社会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将更注重发展精神文明——优秀的社会文化。政府需要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社会需求提前预测,并组织各系统配合,加以合理满足。 2 、必须遵循有机体系统发展的秩序 和生物有机体一样,城市有机体各功能系统的发育并非平行同步进行,而是遵循着一切生物系统发育严格而规则的秩序,即神经系统优先建立,最后才到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居于它们之间;退化阶段则次序相反:保障系统首先崩溃,最后才到神经系统。系统发育如果次序颠倒,会导致发育不良或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因而,对待新生的城市有机体,要像对待婴儿那样,首先要健全神经系统,并按阶段、按秩序地促进各系统的发育;对待进入成熟期的城市有机体,则要强化保障系统的机能,使之免于外来的侵扰,保持身体的健康。 为了保障有机体的健康,要强化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更全面地把握自然规律,更有效地协调社会行为。消化系统也需要健全功能,以更有效地为有机体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能量物质。 3 、在促进 有机体整体健康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健康 根据生物解剖学的观察,生物器官均不能脱离有机体而独立生存。城市有机体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系统,也不可能脱离城市有机体独立生存,它们必燃在为机体健康发展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才能获取自己所需;在与其他系统协同运动,即在促进整体系统协调运动的健康状态中,获得自身的健康。 有机体系统运动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这好比防病治病,需要辨证医治。社会各功能系统相互紧密联系,表面上是循环系统的问题,病根可能在神经系统,并与其它系统关联。例如,市场上,某类产品积压过多,看起来是消化系统 “ 消化不良 ” ,其实还可能是 “ 神经系统机能紊乱 ” 等导致的,因为神经系统给出的“指令”与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或与其他系统的需求不符 合;而指令出错,也可能与神经系统的“感应器”失灵或信息传导线路的“短路”有关。弄清问题后,首先采取自我修复的方法标本兼治,或必要时借助外力的协助。   社会平衡机制是指城市有机体各相互作用面有一种自动协调的机制。任何功能系统的健康受损,均需要通过有机体的功能代偿机制而获得替代,以使其整体功能完整和协调。但如果局部系统的问题过于严重,可能威胁到其他系统的健康,或可引致整个系统病变。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运动的规律,控制系统才能使社会有机体形成统一的。。。协同运动, 城市有机体是一个相当年幼、复杂和不平衡,需要不断协调的系统。在系统进化发展的阶段,生态对策则从低级的“滞后协调”向高级的“超前协调”发展。“滞后协调”从消化系统的末端发现问题;“超前协调”可从前端预防问题的出现。“滞后协调”仅仅是市场经济的低级智能发展阶段,它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到高级智能发展阶段实施“超前协调”,人们将可采用高级智能技术手段,对社会各功能系统,遵循自然规律协调资源、生产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将会大大促进城市有机体的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倘若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挥,采用高智能的技术工具,甚至违反自然规律,对城市有机体进行盲目的 “ 协调 ” ,与“滞后协调”相比,其危害性和破坏性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在城市有机体中,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是有机体系统健康的一个基本前提。 城市有机体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一脉相承、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人类城市有机体的形态和发展机制与自然生态系统规律是统一的。某个区域经济系统,如城市只是城市有机体的分支系统,它与其他有机体的功能系统也是一致的。 为了促进广州市功能健全和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功能系统的建设。而以多个理论角度及方法辨析这些系统,是把握这些系统复杂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 参考文献: 王伯荪,植物群落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王存臻、 严春友, 宇宙全息统一论,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陆 玲, 试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生物统一性——社会生物生态学原理探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7.p.614-617 陆 玲, 企业生态学原理探讨 深圳特区报 1995.2.28 第10版 百度百科等。
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器晚成
热度 1 smallland 2014-8-13 09:31
生物学中的早成( precocial )和晚成( altricial )常常用极端的例子(在数学中用极端的例子也很有好处,能够一目了然说明问题,对小学生尤其如此)。 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只说说人类社会中个体的早成和晚成,也会用到极端的例子。 和别的动物比,和别的类人猿比,人类是典型的晚成了,比如,有的人 60 岁了还要拿“我爸爸”说事 ---- 夸张? not at all ,看看某老虎吧,出事后就跑去爸爸的基地。 智慧越发达,社会越复杂,就越需要晚成。早成了,没好处啊。想想,如果一个孩子出生一周就突然对母亲说,别喂奶了,我自己出去找点吃的,能行?能竞争过别人?父母对他还能有感情?人类的感情其实和动物差不多,也是亲代付出和投入积累起来的。所以,就会听老人说,孩子出牙早了不是好事。为什么不是好事?出牙就说明要开始脱离母亲的怀抱了。 孩子要依赖亲代,就要看起来是幼体。如果过早成熟,和父母斗心眼,和周围的成人斗心眼,也没多少好处。这样的孩子,心眼多,想的多,上学就不一定好成绩。客观来讲,就不一定有多少出息 ---- 当然,这类早熟的许多是很有出息的。 与生殖有关的活动,早了更危险。比如,如果小男孩 5 岁就性成熟,那么周围的成年雄性再也不会说童言无忌了,要时刻提防他,甚至想捏死他。所以,早成早晚,从进化过程来讲,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功能问题。一年长到 150 斤 180 厘米?从技术上讲一点问题也没有,关键是,一个傻大个,能成什么事呢? 在“旧社会”生活困难,常常有父母说孩子啊,你快快长大啊。但,如果孩子一夜之间成熟了,父母也会愁死。 漫长的童年,或者说,类似童年的状态,是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生存和繁殖能力与策略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物种的特征有关,与环境有关。人比猴子晚成,中国人比美国人晚成,都是有道理的。 这是一个深刻的生物学问题,三言两语或许没法让您理解什么。
3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夹竹桃:争议中的绿化树种
热度 3 gardening 2014-7-12 12:32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 属夹竹桃科 ,常绿大 灌木 或小乔木。 红(白)花碧叶, 似竹而非竹 , 似桃而非桃 ,既有 竹叶清雅之姿态 ,又有 桃花拂面之妖娆 ,兼 具桃竹之形,故而得名 。 原产伊朗、印度、阿富汗,作为 景观绿化与环境修复的优良树种,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泛栽植。 耐污染性强 夹竹桃喜温暖湿润,耐寒力不强,白花品种比红花品种耐寒力稍强,花叶品种耐寒力弱。喜光,耐半阴,能耐一定的大气干旱,忌水涝, 耐盐碱 , 也是盐碱地绿化的先锋树种之一 。 生命力强,耐修剪,萌发力强 。 夹竹桃 叶表面蜡质层厚,抗粉尘、烟尘、油污、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 ,如 在大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16 ~ 0.61微克/克的环境下生长,即在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倍多的条件下仍能生长, 甚至叶片表面覆盖粉尘和油污也能 正常生长 , 是污染区绿化的首选树种 。 抗核辐射强 1945 年8月6日 ,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高强度 的放射性污染,爆炸中心 高达三四千度的温度, 广岛 顿时 化为焦土 。 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广岛札记》一书中写道:“在原子弹爆炸的土地上,七十五年间将寸草不生。”可令人欣慰的是,翌年春天,距爆炸中心1公里的广岛著名景点--缩景园内的夹竹桃率先默默萌发新枝、展叶、吐蕾,给绝望的市民带来生的慰藉和希望。后来,许多市民甚至建议将夹竹桃破例升格为广岛市第二市花。而长崎遭原子弹爆炸后,第二年春天夹竹桃也在瓦砾中钻出地面,绽开美丽的花朵,被称为“ 原爆之花 ”。 夹竹桃所创造的生命价值和蕴涵的科学信息 ,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被作为 防火、防辐射、抗性强的优良树种 广为种植。 环境修复能力强 夹竹桃净化大气污染能力强 ,在污染环境中叶片每克含硫量2.5 ~ 7.2毫克、含氯量 3.1~4.7 毫克、含氟量2.48毫克,并能吸收汞蒸汽,叶片含汞量可达96纳克。 夹竹桃 对重金属也具有富集作用 ,如李江等(2008)在江西莲花县冶铅区调查发现,夹竹桃 叶、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富铅能力分别为每千克 15.0 毫克、156.95毫克、349.17毫克和28.92毫克。 利用优选植物抑制钉螺,已经成为灭螺和控制血吸虫病发生的新途径。张敏等(2010)研究表明,利用夹竹桃每升100毫克水浸液处理钉螺48小时,钉螺死亡率达到86.7%,而处理质量浓度增加到每升1000毫克时,死亡率则达到100%, 灭螺效果高于其它树种 。另外,夹竹桃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不仅能改善环境质量,也 有望开发新型抑菌剂 。 经济价值高: 夹竹桃的 种子含油量达58.5%,可榨制润滑油 。夹竹桃茎皮是 优良纤维,被称为“ 夹竹桃麻 ”,纤维构造类似亚麻,强度超过棉花,耐腐蚀性强,常用于绳索、织网、造纸等,更是高级的混纺材料。 夹竹桃叶、 根 及 树皮 含有 夹竹桃甙、糖甙和 酞 类 等物质,花含 洋地黄甙、甙元、桃甙 等成分,具有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属于 慢性强心甙类药物 ,可用于 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 等症。 观赏效果佳: 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绿影凝翠,四季常青;花冠粉红至深红,人工培育的还有白色和黄色品种,并产生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长江流域从夏初开到秋末 , 是 花期最长的木本花卉之一 ,故有“ 半年花 ”之美称。正如郑逸梅先生在《花果小品》所咏:“ 竹之萧疏,桃之冶妍,在花木中各见其胜,惟夹竹桃得兼而有之 。”更令人惊奇的是,夹竹桃是 罕见的集耐污染、抗污染、花量大且花期长的优良生态型观赏树种 。 植株含毒性: 当然,夹竹桃 茎 、 叶 、 花朵 均有毒 ,分泌的 乳白色汁液含有有毒物质夹竹桃 苷 , 误食会中毒 ,应注意防范。 长风公园夹竹桃(红花、白花) 夹竹桃(红花) 夹竹桃(白花) 花叶夹竹桃 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和图书馆边的夹竹桃: 校园代表性景观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976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软件教程】【Foobar2000转换高质量AAC全攻略】
lcj2212916 2014-5-23 19:04
【名稱】:Foobar2000转换高质量AAC全攻略 【作者】:--- 【大小】:1.23M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Foobar2000是播放音频最好的工具之一,一直深受音乐发烧友们的推宠.它的功能很多,特别在 转换音乐这个方面,做的犹为突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Foobar2000用命令参数转换FAAC编码 的AAC全教程.(推荐用无损音乐转换AAC)下面有试听音乐哦!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5145863
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谎报军情的“科学网”
sheep021 2014-4-18 11:12
很长一段时间了,科学网上的“提醒”功能,总是在虚报误报模式运行。 比如,我有一个评论,他“提醒(1)”,我打开网页去看那条评论,他立马变成“提醒(2)”,貌似我又多了一条评论,其实神马都没有。 也不知道其他博主有没有这个困扰? 这也不算啥大问题,但终归让人不舒服,能解决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助你恢复健康活力
qiang897 2013-12-21 19:4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
2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谷歌11项鲜为人知的功能
热度 1 dabing 2013-11-18 13:59
1、探索火星!(可以访问http://www.google.com/mars/,一探火星的究竟) 2、定期更改你的电子邮箱地址,作为字符谷歌无法识别它们(可以保障电子邮箱的安全)。 3、搜索“askew”(歪)这一单词,你会发现搜索结果的页面变得倾斜。 4、搜索“Google Sphere(谷歌圈)”,然后点击“手气不错”,你会看到谷歌主页所有元素都围绕谷歌LOGO和搜索框舞动。 5、谷歌计算器什么都知道,只要搜索一下“the loneliest number(最孤单的数字)”,你就会知道了。 6、谷歌搜索有各种语言版本,但你知不知道谷歌特别为星舰迷(Trekkies)准备了“克林贡 (Klingon)语”版搜索?(译者注:“克林贡语”是上世纪末美国科幻电影和电视剧《星际迷航》中一种外星人使用的语言) 7、如果你的学校或公司禁止你登录某些网站,你只需在谷歌的搜索框中键入“cache:网站名.com”,就可以绕过屏蔽。 8、谷歌可以帮助你追踪包裹!美国用户在谷歌搜索中输入快递单号,就会显示其包裹到达何处,而不需再登录美国邮政(USPS)或联邦快递(FedEx)的网站。 9、在YouTube上玩游戏!在YouTube上观看任何视频时,只需在搜索框中键入“1980”,便可以与进攻者战斗。 10、起飞!访问谷歌地球,然后按CTRL + Option + A 键,谷歌地球就会带你体验飞行的感觉。 11、让谷歌表演口技!在谷歌翻译中输入图中你看到的字母,选择德语版,然后点击“收听”。 转载出处: http://tech.163.com/photoview/5FVH0009/4567.html#p=9DIVOP685FVH0009 2013-11-18 于BNU
个人分类: 图片|3790 次阅读|4 个评论
p450基因命名 鳞翅目昆虫特有基因亚家族 抗药性家族
liujd 2013-10-19 16:27
个人分类: 生物学|2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快速浏览R语言程序包中的功能集合
Bearjazz 2013-4-20 17:08
熊荣川 xiong rongchuan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R语言强大的功能集合是它的优点。得益于其开源性,全世界的R编程爱好者让这些功能模块每天都在快速的增长。然而,要记住所有的这些函数,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们常常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醒我们。例如,使用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 其实R强大的帮助系统也是我们常常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手段。 例如我们如果忘记以个函数怎么用了,不知道里面的参数怎么设定,只知道它大概有什么功能,这个时候就可直接使用help()函数 在括号内输入函数即可。 如果我们连函数名都拿不准怎么办?那就用两个问号加上一些关键词,例如 ??plot 有时候好友或者论坛上说某个程序包很强大,安装了之后,不知道这个包里都有什么养的函数及相应的功能,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类似library(help = ape)这样的语句来简单列出该程序包(如ape)的所有函数和相应功能。 当然,这只是一个清单而已,详细的用法可能还得查询程序包的使用说明书咯。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5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人工草地结构与功能研究起始记-在中科院南方草地站的日子
duzhanchi 2013-4-14 09: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当时,以森林为对象的研究较多,草地的较少。后者,对北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有所报道,关于人工草地的研究,大都为应用研究,诸如: 人工草地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与产草量,牧草栽培及其品种选育,放牧、刈割、施肥、灌溉等利用管理措施,牧草元素含量,施肥和微量元素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等。1992~1995年,中科院综考会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现属重庆市),结合“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以红三叶和鸭茅群落为对象,开始了我国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工作。 红池坝地区虽然地处北亚热带,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多,湿度大,所以属于山地温带湿润气候。其垂直地带性植被虽为落叶阔叶林,但目前有着大片天然草本植物群落,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天然草地通常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特别是在枯草季节,饲草难以满足家畜的需要。所以,建立生育期长的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是促进该地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最佳途经。 “七五”期间(1985~1990年),在课题负责人-中科院综考会廖国藩、刘玉红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万多亩人工草地,筛选出了11种优良牧草,进行了畜禽引种、刈割、放牧、施肥试验,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的任务。 研究和实践表明,红三叶和鸭茅等优良牧草很适合在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大量种植。在降水较多、日照时数较少的此类地区,如何保持系统的营养平衡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是能否持续高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该地区研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既是生态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1991 年,国家决定“八五”期间继续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深入开展工作,专题为《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四川)》,负责人为中科院综考会的黄文秀、刘玉红及四川省农牧厅的张家盛。此间,红池坝试验区被纳入了中国生态系研究统网络,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 “八五”期间,除了继续深入研究“七五”课题之外,新增加了一些新的课题,其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以及营养元素循环与光能利用”是其中之一,参加人员有:杜占池、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等。 这项课题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目的是为 对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以及提高初级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植物群落接收太阳辐射,同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质元素,制造有机物质, 以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能量转化与元素循环的研究,是探讨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 野外实验工作从1992年开始。这一年四月初,我们全体出动,建植了赖以开展研究的基地-实验用的人工草地。9~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测定,采集了分析样品,布置了凋落物分解试验。 1993 年,是关键的一年。按照研究计划,需要在生长季节测定9次。为了确保研究资料的完整,我与李继由、徐六康,于3月初离京前往红池坝。在去红池坝的崎岖山路上,积雪较厚,路滑难行,汽车开到2100m时,遭遇山体崩塌,无法继续前进。我们几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把阻路山石搬开。幸好县畜牧局的李兆芳到附近找到一户人家,用拖拉机铲除了石头和积雪。此时已感筋疲力尽,准备继续前进,突然被眼前的奇景所吸引,远观“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近看冰凌满枝,千姿百态。顿时,精神倍增,疲惫全消。 冬末春初,红池坝的最低气温常常在零度以下。我们的宿舍是破旧透风的二层木制小楼;既无暖气,也无火炉,室内阴冷,被窝冰凉;翌日清晨,脸盆之水屡屡结冰,湿寒之甚,可见一斑。这里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经常淫雨连绵。就在这一年3月,有一段时间连续下雨12天,我们只能在降雨间歇或雨小之时抓紧进行。此地异常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4%,雨季湿度更大。衣服洗过之后,往往一周不干;即使已觉晾干,穿在身上仍感潮湿异常,很不自在。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雨天又无法登山散步。除了工作,就是看书,无聊至极。好在住所的二楼,有一个可供活动的走廊。我们有时久久站在此处眺望,静观群山峻岭,峰丛漫舞,云缠雾绕,似梦似幻,如诗如画,犹在仙境。我们有时谈笑、戏耍,有时歌唱、呼叫;阵阵风鸣、雷响,忽紧忽慢的雨声,恰似音乐伴奏,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 在这项研究中,最为费力、费时、费事、 费心的是挖根、洗根、分根和挑根。尤其是在初春、秋末,洗根用的山水,冰冷刺骨,使人刻骨铭心。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1993年的生长季节,共洗根360袋,圆满完成了原定计划。工作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经常停电,特别是在白天。有时,为了不影响进程,只得昼夜颠倒,晚上粉碎样品,直到深夜,白天补充睡眠。几年之中,大致如此。 夏日,红池坝是避暑胜地。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仅17.7℃。当巫溪县城气温高达40℃以上时,红池坝地区却超不过27℃。其间,我们踏遍了红池坝周边的天子城、银厂坪、西流溪、三根树等地的山山水水。在进行测定、采样和访问的同时,饱览了该地绚丽多彩的风光,奇峰、怪石、险崖、幽谷、幻云、迷雾、秀池、丽溪、溶洞、夏冰、碧草、瀚林、飞鸟、羊群,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这真是莫大的享受,有一种集工作与旅游于一身的快感。此景此情,至今萦绕于心,梦寐难忘。 野外测定工作 项目包括:(1)生长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群落内部的光辐射变化,降水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其容重;(2) 植物群落的盖度、密度和高度;(3)地上部生物量(按茎、叶、花序和立枯分类),共测定8次,依次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初期、中期、末期和枯萎期;(4)地下部生物量(按根颈或分蘖节、不同深度的根系分类),共测定9次,即比地上部多测定1次返青期;(5)叶面积;(6)生物固氮量;(7)群落凋落物收集及其分解。凋落物每10~15天收集一次;分解过程中每月取样1次;(8)植物群落内部光辐射的分布;(9)各种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 实验室测定项目包括:绿色植物、凋落物、土壤、雨水、群落淋溶水、岩石、肥料(过磷酸钙、复合肥、尿素)等各类样品的化学分析。其中,植物样品的分析内容最多,包括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灰分,以及28种矿质元素,即植物营养元素12种N、P、K、Ca、Mg、Fe、Mn、Cu、Zn、B、Mo、S,有益元素5种:Na、V、Sr、Ni、Co,其他元素11种:Pb 、 Al 、Cr、Ba、Nb、Ti、Li、Ce、La、Y、Se。 研究内容包括:(1)包括地上部、地下部和凋落物在内的第一性生产力;(2)群落的生物量、叶面积、营养元素、有机营养物质,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富集特征;(3)植物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分配、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动态;(4)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包括吸收量、存留量、输出量、自然和人为归还量及归还率;(5)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包含外貌、物种及其各组分的结构,地上部光合器官和非光合器官及地下部的干物质结构,热能和营养物质结构,不同刈割利用对物种和干物质结构的影响。(6)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元素释放动态;(7)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吸收系数;(8)不同肥料种类、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刈割利用时期对植物群落元素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9)群落叶面积的时空结构;(10)群落的光辐射、热量和降水量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光辐射在群落中的分布及其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11)探讨了氮、磷、钾、钙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研究结果为提高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确定红三叶人工草地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最佳割草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方案。(见附录1) 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研究了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无机环境、生产者与分解者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依据计划,准备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草地植物群落-消费者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但由于 种种说不清的原因,“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未能在红池坝地区继续实施,这项研究就此中断 。因此,确切地说,上述工作只是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开始。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在我国至今进展不大,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牧草 元素含量及人为生态因子对其元素含量的影响,就连单项研究,如:光能利用、元素积累、元素循环和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等,也为数不多。(见附录2) 附录1:(中科院综考会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 钟华平,1994,川东高海拔地区红三叶、红三叶鸭茅和红三叶-黑麦草人工群落生物量的 比较研究。自然资源学报,9(2)。 钟华平、杜占池,1995,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草地学报,3(2)。 钟华平、杜占池,1995,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人工测定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草地学报,3(3)。 杜占池、李继由、钟华平,1996,不同利用期对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草地学报,4(4)。 钟华平、孙庆国、杜占池,1996,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刈割演替研究。自然资源,5期。 钟华平、杜占池,1997,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中国草地,6期。 杜占池、钟华平,1998,红三叶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植物生态学报,22(2):149~156。 杜占池、钟华平,1998,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2(4)。 杜占池、钟华平,2001,施肥对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四川草原,第4期。 杜占池、钟华平,2002,施肥对红三叶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草地,24(1): 28~31 。 杜占池、钟华平,2002,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的营养价值动态特征。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增刊。 杜占池、钟华平,2002,红三叶人工草地群落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科学,19(6)。 杜占池、杜菁昀,2003,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第1期。 杜占池、钟华平,2003,红三叶种群叶片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科学。 钟华平、杜占池、樊江文,2003,红三叶人工草地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学报,12(5)。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4,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动态的研究。中国草地25(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4,红三叶种群光合器官的动态特征。草业学报,13 (1)。 樊江文、杜占池、钟华平,2004,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时空结构特征。草地学报, 12(3) 。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5,红三叶和鸭茅叶片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变化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5,红三叶和鸭茅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草业 学报,14(6)。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李继由,2006,不同利用期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量的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14(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 2007 ,红三叶和鸭茅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 草业科学,24(3)。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 2008 ,红三叶和鸭茅化学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研究。 草业学报, 17(2) 。 DuZ C, Fan J W, and Zhong H P..2008.Biologicalabsorbing capacity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some temperate tame grasses.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Volume 1. (Edited by OrganizingCommittee of 2008 IGC/ IRC Conference ).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1 ) - 红 三叶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外貌结构特征。 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2 ) -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初级产物的积累量结构。 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3 ) -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同化器官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4 ) -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中气候因子及其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3,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3,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附录2:(我国有关单位在期刊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 (1)光能利用 罗富成,胡自治. 红豆草 人工草地地上部分植物量和光能转化率的研究.草业学报.1993(3). 陈功,张自和,胡自治.高寒地区 一年生 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草业学报,2003(1). 欧阳克蕙,王堃.南方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和旱作农田能量物质利用率.草地学报,2007,(1). (2)元素循环 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 黑麦草、白三叶 草地土壤—牧草—家畜中微量元素循环规律.草地学报,1995(03). 胡自治,文奋武,卢泰安.滩羊土-草-畜系统中的微量元素及其意义.草业学报,1999,(2). 蒋建生,蒋文兰,任继周. 南方人工草地 放牧系统元素循环与培肥技术研究.四川草原,2002(02). (3)元素积累量 陈刚,孙国荣,彭永臻,等.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人工草地氮素积累对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演替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5). 王百群,姜峻,都全胜,曹庆玉.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有机碳与 养分特征.水土保持研究,2010(06). 张国良,樊明寿,陈刚,等.Si在燕麦籽粒中的富集及其与其它8种元素的关系.生态学报,2009,(12). (4)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 辛国荣,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Ⅶ 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学报,2004(3) (5)元素含量及其动态 陈俊学.不同生长期对牧草的矿质元素和其它养分含量的影响.热带作物译丛,1984,(6). 周维经,周维书.无芒雀麦的化学分析Ⅰ.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中国草原1985,(4). 马先雨,黄英,周省善.苜蓿的大量元素营养.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1). 陈宝书,温随良,温尚文,等.红豆草各生育期营养元素的动态规律.中国草原,1988,(3). 孙卫国,王志本,宝音.人工羊草草地群落演替中锌、铁、锰动态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 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土壤-牧草中微量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规律.草地学报,1995,(4). 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三叶草草地牧草与群落中几种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草地学报,1996(1). 李晶,孙国荣,阎秀峰.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草地学报,2001,(3). 李晶,阎秀峰,孙国荣.星星草地上部四种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草地学报,2002,(4). 于卓.小麦族10种禾草叶片可消化性及矿物质含量的差异.草地学报2002,(1). 向东山,郑小江,张应坤,等. 恩施州主要冬季牧草及饲料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赵海珍,李文华,马爱进.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原与鸭茅栽培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比较. 草业科学,2008(5). 李凤玲,郭长华,兰尊海.聚合草根矿质元素的测定与评价. 饲料研究,2008(11). 周汉林,王东劲,李琼,等. 海南省不同地区几种热带牧草微量元素含量. 家畜生态学报,2008,(2). 王彦龙.黑土滩人工草地植物量及营养成分季节动态研究.青海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高玲,罗瑛,刘壮,等.热带绿肥酸模的矿质元素含量及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09,(5). 常新耀,林紫玉,谢红兵,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新乡野生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光谱实验室,2009,(4). 周郭军,杜士杰,孙艳红,等.燕麦微量元素的测定.河北农业科学,2009,(4). 方勇,徐苏凌,邢承华.南方紫花苜蓿植株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1). 孙小松,夏先林,顾明,等.几种多年生牧草冬春季节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贵州农业科学,2011,(6). 孙小松,夏先林,顾明,等.几 种多年生牧草冬春季节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 . 贵州农业科学,2011,(6). 陆云华,汤洪波,邹怀波,等.周伟华.台湾甜象草、红象草和皇竹草营养成分和无机元素的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11,(2). 赵艳清 . 不 同放牧制度对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和绵羊营养消化的影响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硕学位士 论文,2011年. 赵彦光,洪琼花,谢萍,等.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营养价值评价研究.草业学报,42012,(1). 司鹏,乔宪生,黄显淦.18种果园常用豆科绿肥作物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2,(4). 赵彦光,谢萍,陈官平,等.云南永善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营养价值评价研究。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2012年. (6)人为生态因子对元素含量的影响 车敦仁,郎百宁,王大明,等.施氮水平对无芒雀麦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Ⅰ).中国草业科学,1987,(3). 杜道灯.砷、钼和硒的双联作用对苜蓿产量和元素含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与发展.1990,(4). 张洪荣 , 周志宇 . 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的效应.草业科学,1990,(2). 石应福,常淑平.碱茅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分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3). 王云山,康黎芳,李立新.草坪草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及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山西农业科学,1992,(1).1 贾恒义,程浦海,穆兴民,等.紫花苜蓿、沙打旺对施入营养元素效应的初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994,(3). 娜依•热衣木江,李卫军,安沙舟,等.Na_2SO_4胁迫下两种抗盐性不同的禾草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分布规律.草食家畜,1996,(S1). 曹亦芬,封兴民,许应琮,等.五种不同刈割期牧草草粉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1). 吴燕玉,王新,梁仁禄,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Ⅱ 对作物、苜蓿、树木吸收元素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7,(5). 冯固,杨茂秋,白灯莎.胁迫下VA菌根真菌对无芒雀麦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草业学报,1998,(3). 周志宇,付华,张洪荣.不同供铁水平下垂穗披碱草铁吸收特性及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草业学报,1999,(2). 白可喻,王培,韩建国,等.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氮素在牧草与土壤中的分配和动态的影响.草地学报,1999,(1). 周志宇,张洪荣,付华,等.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1,(3). 付华,周志宇,张洪荣,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2,(3). 傅华,王玉梅,周志宇,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草业学报,2003,(2). 侯振安,李品芳,朱继正,等.土壤脱湿过程中NaCl胁迫对羊草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草业学报,2003,(2). 刘贵河,韩建国,王堃.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草地学报,2004,(4). 刘贵河,屈振华,王堃,等.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 陈秀华,赵斌.接种AM真菌对Cu污染土壤中紫云英吸收NPK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3). 汪建飞,邢素芝,杨久峰.施用N,P,K肥对杂交苏丹草吸收Cu、Zn、Mn的影响.草业科学,2005,(6).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几种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6,(12). 张丽娟,张永亮,赵海新,等.施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氮、磷、钾含量的效应.草原与草坪,2007,(1). 黄宝美,姚程炜,黄英满,等.污泥上培植的黑麦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科学学报,2007,(1). 彭致功,杨培岭,任树梅,等.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植株体内氮磷钾及氯元素分配规律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介晓磊,马闯,刘世亮,等.喷施硫酸钴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安徽农业 科学,2007,(35)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喷施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效果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007,(6).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草业学报,2008,(1). 胡华锋,马闯,介晓磊,等.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矿质元素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8,(5).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6). 张俊忠,王齐,朱建兰.黑斑病对红豆草营养成分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 刘世亮,张炳运,介晓磊,等.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中国草地 学报,2008,(2). 顾崟飞 . 锶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刘世亮,马闯,化党领,等.硫酸锰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9,(5). 杨秋云,介晓磊,化党领,等.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9,(5). 化党领,杨秋云,刘世亮,等.锰与硼喷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5). 赵华,龚萍,马玲,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0). 张炳运,介晓磊,刘芳,等.微量元素配施对土壤及紫花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土壤通报,2009,(1). 刘高军,韩建国,魏臻武,等.施氮对1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中硝态氮动态及氮素分配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0,(5). 胡华锋,杨建平,介晓磊,等.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 胡华锋,介晓磊,郭孝,等.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与有机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 杨跃霞,刘大林,韩建国,等.外源ABA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矿质元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5). 程凤枝,刘一明,朱燕华,等.Pb对多年生黑麦草中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15). 吴雪俊,肖家欣,杨安娜,等.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百喜草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英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胡培全,刘大林.土壤镉对高粱属牧草微量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2,(2). 张娜,曹社会,宋晓芳,等.5种牧草中铅、铬、锌、铜、铁、锰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家畜生态学报,2012,(4). (参加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
个人分类: 回忆录|5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功能,技能和技术(121224)
热度 13 ymin 2012-12-24 09:01
功能,技能和技术(121224)
功能,技能和技术( 121224 ) 闵应骅 这题目其实只有四个字,如右图所示。除起始和终端节点之外,一个节点有两个入度,一个节点有两个出度。四个字,构成三个词,可功能、技能和技术还是很不相同的。 今年年初,孙女从美国给我带回来一个 iPad 。儿子很热情地给我和他妈妈解释这东西该怎么用。我知道了它那几个开关和插口以后,就走开了。因为,那么多的功能靠他解释给你听,你是接受不了那么多的。靠自己去摸索、去实践。那些东西也没什么复杂的。自己想干什么,现学也来得及。别说是计算机,现在的电子产品,无论是手机,照相机、电子书、平板、收音机,功能都多得很。但是,用户经常用的,不过是很少的几种。就说上网,功能当然多得无法枚举。但是,用户在网上所做的事情,每人也就那么几件,访问的网站也就那么几个。不过,各人有所不同。据说我国有 5 亿人有手机,可以上网。我老弟在农村,他也有手机。但是,他的手机只用来打电话,连收发短信都不会。因为,发短信要中文输入。现在智能手机很热门,我就不知道智能在何处。 iPhone 不过就是一个 iPad 屏幕小了而已。这些功能,千变万化,源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有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有些功能,随手就做了,并不费劲。譬如加计时功能,甚至来个闹钟,不是什么难事。而一个新手,要学会使用这些功能,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真不行。 今年去日本签证要照片。我到照相馆照完以后,一个小姑娘帮我 PS ,把那些老年斑去掉。她说也不能去掉太多,否则就不像了。她那动作,简直只听见噼里啪啦,根本看不出来她用的是什么命令。我也用过 Photoshop ,只会一些简单的功能,而且很慢。因为命令太多,各种修饰照片的办法,非专业人士不可能学得那么全、那么熟练。他们是通过几个月的培训班学出来,再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这就是技能。技能可以作为一个职业,帮你找饭碗、挣工资。 用了一段 iPad 发现它的显示的确非常好,联到数字电视上看电影、电视剧,清晰度就是高。没有任何其他的 PC 机、笔记本,可以显示到 1080p ,只有 iPad 可以。我很好奇, iPad 的屏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儿子是学化学的,他说这屏幕要分成许多块,从材料、涂料、亮度,都需要特殊的考虑。我问一个德国朋友它是怎么设计的、怎么控制的?他说这属于保密范围,肯定不是一家公司完成的。这就是技术。从报上看到说,我国现在是汽车生产大国,飞机也能制造,但是发动机还靠进口。我国自己能造潜水艇,但噪声大。人家的潜水艇靠近了你才能发现,而我们的潜水艇很远就听见噪声。我们的加工精度上不去。不是每一个工件精度都不行,而是精度不能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时好时坏。这就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技术。不提高我们的核心技术,就不能成为技术强国。 一个电子设备,功能可以很多,单个用户用的并不多。用它是容易的。但是,用得很熟练,就是一种技能。社会需要一大批这样熟练的技师。而最难的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我们的战略研究、远景规划,公司的广告,都是功能性的。说一个新产品,又增加了什么功能。这些功能,外行人看来很动人,内行人看来也许是小菜一碟。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难点根本不在这里。难点是核心技术。要不然,为什么说大公司对研究成果的态度是:一流成果要投产;二流成果请专利;三流成果发论文。科学研究要以公司为主导,就必须着重核心技术,少搞那些花里糊艘的表面工夫。我们要求美国放宽技术出口中国的限制。这就说明我们的许多技术不过关。比 SCI 论文数那是虚的,而核心技术才是实实在在的。
个人分类: 杂谈|5543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座子的功能
热度 2 bioysy 2012-12-21 09:34
现在我越来越相信所谓的垃圾DNA其实是有功能的,而最著名的“垃圾DNA”就是转座子了,所以这篇博文想把零零星星的关于转座子功能的报道整理到一起。 1 Developmental relaxa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 silencing in plants: functional or byproduct?(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9526612001136 ) 这篇文章出现一个新名词:the d evelopmental r elaxation of t ransposable element s ilencing (DRTS)。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好像有点扯,所以就不翻译了。意思大概是:在正常发育过程中转座元件表达。有什么功能呢?文章推测:One function may be the produc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 small RNAs.产生小RNA。小RNA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当然在此基础上可以合理的推测:不同的转座子会产生不同的小RNA,用来调控不同的基因表达。如果用已知的小RNA数据库和已知的转座子数据库去进行序列比对,也许能够建立小RNA和具体的转座子间的联系。 2 Epigenetic control of transposon transcription and mobility in Arabidopsis (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9526612001094 ) 结论:The epigenetic interplay between TE and genes thu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TE-host co-evolution.TE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互作在转座子-宿主基因组的共同进化中扮演关键较色。换句话说:转座子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发生作用。 本文亮点: ATE transcription is massively released in Arabidopsis epigenetic mutants and under stress conditions.在拟南芥的表观遗传学突变体和逆境条件下发生大量的TE转录(拟南芥是这样,那么水稻、玉米等估计也8 9不离10)。 B► TE transposition across generations is limited to a few TE families as revealed in Arabidopsis epigenetic mutants after inbreeding. 要理解这点得看下全文 C► TE neo-insertions can attract epigenetic marks to nearby genes thereby modifying the host gene expression.TE的插入为旁侧基因引入表观遗传学标记,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小结1 2:1 是说TE的表达会有功能 2 是说TE的转座会有功能。共同点:影响基因表达调控。 3 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of Transposons by Piwi and Maelstrom and Its Impact on Chromatin State and Gene Expression(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12013037 ).这篇文章研究了转座子沉默的分子机制。所以人家发CELL了。进行转座子的研究可以发CELL,这对中国科学家有积极的意义。根据这篇文章的信息在动物的性腺存在一条转座沉默调控途径:The piRNA pathway。文章结论:Our work illustrates the widespread influence of transposons and the piRNA pathway on chromatin patterns and gene expression.转座子和piRNA途径广泛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由此看,转座子不但有功能,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问题自然就来了,植物组织中是否有类似的调控途径和相似的功能?既然有抑制的途径,那很自然地有促进途径,这个途径是什么?调控的关键节点在哪?如果能人为控制这个开关。。。?当这么重要的东西,曾今被认为是“垃圾DNA”,如果现在还固执的这么认为,那么是不是应该反问下:“我是不是垃圾?”了。在这个具体问题上,我不是垃圾。 4 Transposable Elements: An Abundant and Natural Source of Regulatory Sequences for Host Genes( http://www.annualreviews.org/doi/abs/10.1146/annurev-genet-110711-155621 )这是2012年的一篇关注转座子的重量级文章。摘要如下:The fact that transposable elements (TEs) can influence host gene expression was first recognized more than 50 years ago. However, since that time, TEs have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harmful genetic parasites—selfish elements that are rarely co-opted by the genome to serve a beneficial role. Here, we survey recent findings that relate to TE impact on host genes and remind the reader that TEs, in contrast to other noncoding parts of the genome, are uniquely suited to gene regulatory functions. We review recent studies that demonstrate the role of TEs in establishing and rewiring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and discuss the overall ubiquity of exaptation. We suggest that although individuals within a population can be harmed by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new TE insertions, the presence of TE sequences in a genome is of overall benefit to the population. 5 资源:植物重复序列数据库: http://plantrepeats.plantbiology.msu.edu/downloads.html 今日结语:今天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为了庆祝这个黑暗而伟大的时刻的离去,特发此文,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当然这是扯蛋。除了扯蛋的东西外,这篇短文还是有干货的,当然是不是垃圾得分谁来看。用垃圾的眼光看到的自然都是垃圾。呵呵。
个人分类: 转座子|159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眉毛的功能
热度 6 smallland 2012-9-19 21:30
MIT的一个研究发现,眉毛对面部识别很重要,甚至比眼睛都重要。研究者找了一些名人的脸,如果没有眼睛,识别率可达60%,但如果剃掉眉毛,识别率不到50%。因此,有人就认为,眉毛的主要功能是面部识别,没有了眉毛,脸就像光秃秃的平原了。 一 般人相信科学数据,因为自己不思考。想想看,如果割掉人的头,其身份识别更困难,可能不到1%吧,你能说头部的主要功能是个体识别?显然不对。眉毛对面部 识别很重要,是因为它比较突出,也常常很有个性,这只能说明人的普遍思维,或本能的思维,常常根据眉毛特征判断一张脸。如果人没有眉毛--假设,人类没进 化出眉毛--人就没法识别个体的脸了?显然不会这样。 这 是一个进化论上的思维问题。实际上,应该没有什么器官是为了个体识别而进化出来的,那些被用于个体识别的器官或机构,只是被借用,而不是其原始功能。若干 年前,看科普说眉毛的功能是下雨天分流雨水,大概相当于一个屋檐,不会让雨水直接流进窗户--眼睛。这样的解释,不管是不是进化的事实--很可能不是-- 只少也算是一个功能。如果这个功能很重要,很致命,眉毛就不应该有太多的个体差异。 那 么,眉毛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根据我上一个博客的思路,眉毛也是体毛的一种,毫无疑问,也是攻击性的体现,或者,眉毛的主要功能是“防守”,强烈的防守信 号本身就是攻击性的具体表现。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很长的篇幅,需要很原始的分析,这里先不说了。你想想,那些能让人望而生畏的面孔,能让人产生不怒而威 的面孔,眉毛的配置是很重要的。雄性的眉毛浓密而粗糙,离眼球距离较近,甚至两条眉毛基部相连,是不是想某种攻击性很强的灵长类动物? 不是与生殖功能直接相关而两性差异明显的特征,在雄性常常与攻击性有关,在雌性则常常与年龄和生殖力有关。眉毛的功能,也脱不了这个逻辑,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想想看吧。
5223 次阅读|20 个评论
音乐的原始功能
热度 3 smallland 2012-5-9 11:11
国有国歌,校有校歌,会有会歌,宗教有圣歌,双利临门有红歌......似乎一个群体必须有一首歌才能体现凝聚力。CCTV的同一首歌,不是为了凝聚力,而是献爱心的,可见,音乐与同情心也有关系。对孩子的研究表明,音乐能增强个体间的理解和认同感。 音 乐的功能,其实不算是什么科学发现,许多乡音的故事,四面楚歌的故事,都是差不多的问题。但是音乐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功能,就是一个深刻的进化心理学问 题。动物中没有语言,叫声类似人类的音乐,但也普遍存在“方言”。动物没有人类的先进文化,不可能实现相隔万水千山之间的交流。如果另外的个体能发出属于 自己的方言,自然就会被认为是同一群体的。其实在人类社会,差不多也是这样,一个四川人身处异乡发现有人说标准的四川话,就会立即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远古社会的人类,音乐也不可能实现广泛的传播,都具有地域特色,作曲家(那时自然都是集体的传统的创作)也不可能把不同地域的音乐元素任意合并拼凑。这样,音乐也跟方言一样,具有类似身份识别的功能,共享同一音乐的个体,就会相互默认属于同一群体。 文明对本能的作用,譬如诱导、逆转、压迫、欺骗等,我在前面不同场合多次提到。 现代文明“欺骗”了人的本能--又用到欺骗,这个欺骗仅仅是指本能在“新奇”的环境中会做出的错误判断--不管相隔多远,尽管肤色不同,都可能唱起同一首歌,欣赏同一个乐曲。所以,所以音乐被称为是无国界的。这无国界,正是利用了音乐的原始特征。 大概了解一下音乐的原始意义,就不难理解其各种功能。其实,不同的功能都可归结为群体凝聚力和认同感。这种力量,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能被邪恶所利用,譬如......万人大合丧......
3261 次阅读|8 个评论
新增用户自行填写职称功能
热度 1 科学网编辑部 2012-4-19 11:16
新增用户自行填写职称功能
各位博主: 根据部分博主的建议,科学网新增用户自行填写职称的功能。 此项功能详细说明如下: 用户登陆后,可在个人资料/工作经历/职称选项中,重新切换选择“其他”选项,即出现由用户自行填写职称的空白框,用户可以在空白框中填写自己当前的职称。所填写的职称将会在用户个人博客首页提取显示。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联系blog@stimes.cn 科学网编辑部
9126 次阅读|1 个评论
纯属多余的东西?
热度 2 smallland 2012-4-5 11:08
前 面多次讲过,在原始环境中进化出的心理功能在现代文明的“新奇”环境中常常变得不适应(maladaptive)。身体的“物理”方面,类似的情形自然也 不少,譬如腰椎、颈椎等问题。有的东西与前面的情形不同,似乎只是多余,譬如雄性器官的foreskin。这点东西,在原始的环境中肯定是有用的,如果毫 无作用或是累赘,也不应该普遍存在。在人类发明柔软的内裤之前,经常需要在遍地荆棘中长距离奔跑,自然具有保护作用。 等 到人类发现不需要它的保护功能了,似乎就是显得多余,譬如,不卫生,包的太严实影响主体功能的发挥,等等。如果说雌性的割礼纯属雄性主导的罪恶,雄性的 circumcision(CC)似乎是有好处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许多宗教,CC是必须的--有的是到一定的年龄,有的是出生后不久就割。割掉,可能有 利于经常刺激敏感部位,提高双方的满意度。 对 此,质疑的声音也不少,譬如婴儿CC的安全、潜在的危险(譬如尿道口狭窄)、长远的心理影响(譬如不施麻醉的后果)。有的人不谈利弊,干脆质疑父母是否有 权决定这样做。有关的调查研究也发现,CC会导致更多的雄性orgasm困难和雌性的不适。当然,科学研究嘛,经常是没有结论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CC可能不好,但如果天生没有foreskin,在文明社会中肯定是不错的。
2888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增加一个搜索自己博文的功能
热度 6 cutefay 2012-4-3 21:20
有的时候,我会想查找一下自己写过的某篇博文,然而,当博文写多了的时候,要找到那篇博文,实在不容易,即使是先按照自己博文的分类去找,那样也很费事。因为有的分类里的博文都有二三百篇。我还试图通过站内搜索来查找,而因为自己往往只能记住以前博文中的某个短语,而站内的博文非常多,用站内查找的方式也经常很难找到。 我试图在我自己的管理页面上的一个搜索栏里查找,但是却显示“你所在的用户组( 博主委员会 )无法进行此操作。”如果科学网能够增加一个专门搜索自己博文的功能,那就方便多了。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2953 次阅读|8 个评论
现代文明与原始功能2
热度 2 smallland 2012-4-1 21:40
快 乐原则是动物行为的普遍法则,在自然状态下,这有利于生存和生殖。譬如垃圾食品,其实是食品中的精品,就是因为太精才变成垃圾。Porn和垃圾食品的作用 原理差不多,成瘾的进化原理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垃圾食品是实实在在的口味,实实在在的营养,而porn仅仅是感官刺激。这个刺激却正好击中了原始的快乐 原则的要害。也就是说,最原始的本能依然“认为”能让有关的器官这么快乐的事情一定是能sire baby的。原始的本能凭借原始的逻辑突然发现,这么丰富的资源,不用追求,不用flirt,省去那么多麻烦和风险,何乐而不为? 长此以往,原始的刺激--奖赏通道被改变了,不容易修改,就像戒毒一样--其实原理也是一样的。有人说戒毒的复发时心理问题,不错,但如果没有先前的刺激--奖赏通道,就不会那你容易复发。 没 有实际交配经验的青少年就开始沉溺于porn,危害更大,毒害更深。最个体发育的许多方面,刺激--奖赏通道是有弹性的,在发育的关键时间段,如果刺激异 常,往往导致异常的结果,这就不用举例了。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问题很普遍,因为接触porn的年龄小,戒毒更困难(他们的政府不扫黄,又一次说明了资 本主义的腐朽特征。有的人又会说,连自己的青少年都管不好,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啊)。 Porn在成年人的问题要相对少一些,某些情况下也有好处。对雄性来讲,如果交配资源太丰富,就不容易维持感情,因为雄性的感情本来就是为交配服务的。同样,porn的假象也可能有类似的破坏作用。
3266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代文明与原始功能
smallland 2012-4-1 11:47
现 代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和IT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iPod123...iPhone1234...iPad1234...JOBS死后,乔迷立 即变成iSad,心理学者说,这是一种综合症,可以定义为iDisorder。当然,产生disorder的不只是离不开大拇指或i或u,有比这更严重 的。譬如,原始的交配功能就受到互联网porn的强烈冲击,冲击的结果是,原始的功能变得很诡异--weird,而weird的影响范围主要也是 WEIRD国家--西方的W有教养的E 工业化的I富裕的R民主的D。 在porn刺激下自己masturbation没问题,实际交配就出现erectile dysfunction(谜语--热点人名),这样的问题不会出现在原始的落后民族,多是WEIRD国家。原始的功能被利用,被欺骗,影响了原本就脆弱的 relationship,譬如sexless marriage等等。 说 是被利用被欺骗,是因为人的智慧能区分虚拟和现实,但本能却没学会--在出非洲前没机会学,就没有机会学了,这是简单的常识吧。大概,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有 这几方面,1)porn中的强大影响了雄性的confidence--porn中自然不会选择Micorsoft样品;2)互联网中porn,鼠标一点, 花样无限翻新,关键一点,多是优质的雌性,恶化了对残酷现实的认识;3)持续不断的刺激提高了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上限。其实,这个算是身体方面的“物 理”问题,至于具体的奖赏刺激通道,学生理的可能更清楚一些;4)porn和solo走的生物学路线有差异,大概是互相排斥干扰了,可能是胡说,需要请教 专家了。
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区别在于信息是一种功能性对象
热度 4 hongkunhui 2012-3-14 16:24
1 、功能一词的基本含义 。 质料、形式、属性这三个词汇在抽象的哲学中经常使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就有质料因和形式因的说法。但“属性”一词有时也在日常用语中使用。一般情况下,属性中包含着对象所具有的特定作用。属性指对象与它者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规定性。 要素、结构、功能这些词汇早期是系统科学中的概念。但由于系统科学的普及,功能一词在目前的日常用语中也广泛使用,不再专属于系统科学。按日常用语的理解,所谓对象的功能无非就是指特定对象(不一定只有系统才有功能,其他非系统对象也有功能)对其他对象发挥的作用,可以这样理解:某某对象的功能 = 某某对象发挥的作用。 2 、 信息不是物质、能量只可能是功能性对象 按维纳的理解:所谓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那么除了物质、能量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还可以拿出来区分呢?当然有,这个对象就是物质、能量发挥的“作用”(功能性对象),把这个功能性对象作为认识对象从产生它的物质、能量对象中剥离出来,区别出来,就好理解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区别与联系了。 信息其本质上就是指一种非实体的功能性的对象,或者说是一种能够对信宿发挥特定作用的功能性对象,能够消除所谓不确定的对象,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对象不是功能性对象又是什么呢?不过,这个功能性对象要负载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才能存在,才能发挥作用。 严格讲功能还有对象直接的功能和间接的功能之分,直接功能指某某对象直接发挥的作用,如物质实体通过四种相互作用对其他对象发挥的作用。然而,物质、能量产生的直接的功能性对象绝对也不是信息,直接存在的功能不是信息。 间接功能指某某对象间接发挥的作用。间接发挥的作用当然是需要中介的,信息就是需要中介(载体)才能够存在,才能够发挥作用的功能性对象。所以,信息的存在是需要二个依赖:其一,既依赖于产生它的对象(信源),其二、还依赖于负载或转载它的载体对象(特定媒介)。信息与物质、能量实体的区别就在于,它仅仅是某某对象的间接的功能性对象。 3、广义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通过特定媒介对存在者的存在及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的映射、显示或反映,(内涵)是存在者的可以被转载的、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功能性的存在对象(外延)。 这可能是一个可以兼容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兼容本体论和认识论信息的广义信息定义。 欢迎讨论!!!!!!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14537 次阅读|47 个评论
什么是货币
热度 8 fanxiaoyingz 2012-2-17 21:16
什么是货币 我一直被什么是金钱,金钱是干什么的所困惑。尽管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对于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起源解说得一清二楚,但是我依然在许多时候对货币很迷惑。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已经被说的一清二楚了,但是货币的作用和货币的进一步演化还不清楚,货币在离开马克思以后是怎样变为纸币的还是不够清楚。实际上,货币已经在马克思所描绘的本质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了。 马克思所描述的货币实际上就是黄金和白银,以黄金和白银结算的制度,以黄金和白银为基础发行的纸币制度本质上就是“金本位”货币体系。货币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在金本位体系下运行的。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上多个国家被迫放弃金本位,尤其是在 1930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 英国在 1931 年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国在 1933 年宣布每盎司黄金从 20.67 美元贬值到 35 美元, 1935 年到 1936 年有法国、荷兰、瑞士和意大利等宣布货币贬值,金本位制度彻底崩溃。 到这个时候,其实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也走到了尽头。在新问题面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学说需要跟进。劳动价值论其实是建立在金本位的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从资本论的前面到后面是一贯的,前后逻辑关系是清楚的,一旦金本位理论解体,那么劳动价值论自然就处在了一个新的被挑战的时期。然而就目前看,许多马克思理论家就这个问题没有给出答案。 世界各国为什么选择放弃金本位制度,放弃劳动价值理论,原因就是在这个理论下世界经济运转不够灵活,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金本位制度解体以后世界陷入了混乱,于是 1943 年美国的亨利 · 怀特提出《国际稳定基金计划》,美国的凯恩斯提出《国际清算联盟计划》,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 1942 年 7 月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计划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正式形成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仅仅是金本位货币体系垮台的开始。美元的国际地位确立以后,美元就一直走在贬值的道路上,所以美元多次发生信用危机, 1960 年, 1968 年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人们抛售美元购进黄金。 1968 年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七次经济危机。 1973 年再次出现抢购黄金风潮,同时美元已经从 1942 年每盎司黄金兑换 35 美元下跌到 1973 年每盎司黄金兑换 120 美元。所以在 1971 年 12 月世界十大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盛顿召开汇率会议,重新确定了各国之间的汇率,到此,浮动汇率制度走上历史舞台,固定汇率制走向历史末路。 于此相联系的金本位制度也走向了末路。因此货币是什么这个古老问题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我则一直就不明白许多东西,包括读懂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以后。 实际上,国际货币固定汇率体系解体以后,货币不再和黄金直接挂钩,因此黄金作为货币的作用已经开始被削弱。黄金不再代表货币的大小,因此货币作为一般劳动价值的理论遭到了部分抛弃,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不再体现。货币发展到了 1970 年,他已经纯粹发展成为人们之间赤裸裸的经济关系,而不再是仅仅表示劳动者与劳动成果的关系了,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在这里第一次被解决,人们不再提出什么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在这两个概念之下的“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交换价值随着市场行情变化的交换规律在这以后也被完全统一起来。货币第一次变为纯粹的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信用的保障。 所以,货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发展到了“国家信用货币”的程度,它实际上不再是劳动价值的代表了。 然而国家的信用在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就是靠不住的。以美国为例,每盎司黄金在 1930 年兑换 20 美元,到了 1942 年兑换 35 美元,到了 1973 年兑换 120 美元,到了 2012 年兑换 1560 美元。国家信用货币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之路!!中国的货币在毛主席时代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度,一直坚持劳动价值学说理论,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在 1980 年以前一直很值得人民信赖,其价值一直没有贬值。但是自从 1980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走向了贬值之路,在我的影像中,人民币第一次大幅度贬值是在 1987 年到 1989 年,这个时候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而价格体制改革马上进行,人民在恐慌中产生了抢购风潮,物价飞涨;紧接着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人民币出现了第二次大幅度贬值,时间是 1992 年至 1995 年,这几年存款利息高达 12% ,甚至更多,全国金融一片混乱。到了 1999 年朱镕基宣布给全国的工薪阶层涨工资,涨幅为当时工资的一倍,这次又引起了人民币快速贬值,时间是世纪之交;到了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经济学家预言中国进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必然引起货币贬值,果然在 2010 年到现在货币进一步快速贬值。所以中国的货币自从成为国家信用货币以后在近三十年来,它的信用程度一直被人们所怀疑,人民币一直在贬值。人民币贬值的本质就是剥削,是国家对人民的剥削,是当权派对群众的剥削,是新阶层对劳动者的剥削。 所以,我对货币是什么一直保持怀疑态度,保持研究心态。最终我们发现,货币到了现代已经沦为“经济发动机”的作用,沦为经济刺激试剂的作用,国家不断地超发货币,刺激大家都去追求金钱,如果你不去追求金钱,那么你昨天持有的能够购买全家粮食的货币今天不能购买你自己的粮食了。货币的不断大幅度贬值使得打工者不断打工,劳动者不断劳动,投资者必须投资,经理人必须卖命,否则你就无法挣够你的生活必需品。那么不断劳动,不断创造的财富(使用价值)哪里去了?很显然这是当代困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严重问题。在中国很显然被权贵和他们代表的新兴资本家占有了。 当代货币的本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国家经济信用”,但是“国家经济信用”到底又是什么呢?进一步追究发现,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本身——货币是一种“契约”,货币是一种人与劳动产品的交换“契约”,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是物质交换的合同,是物质和劳动交换的合同。到了这里,货币就彻底地变为一种经济关系,它与他的物质外在表现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货币不论是黄金的,是白银的,是纸质的,还是是电子的没有关系。货币就是一种物质交换、物质与劳动交换、以及劳动与劳动交换、物质与技术交换,物质与信息交换等等的一种交换关系、交换比例。这种交换关系开始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后来是掌握的市场手里的,进一步还是掌握在国家货币发行者手里的。成为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经济活跃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记。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契约,这种契约和一般合同不同之处是他并不是直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同,而是一种“共同合同”,在一定的商品兑换条件下,或者说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的劳动与商品之间的合同。货币契约是在一个社会共同环境之下的大众契约。它的基础是国家经济总量,因此就是一种国家信用。 在货币契约取代了劳动价值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把更多的资源纳入了货币化体系,例如生产资料,例如土地,例如矿产,例如知识产权,例如空间,例如森林等等。它把货币化契约的范围扩大到了几乎各个领域。使得人民劳动显得相形见拙!!但是,反过来它们又用这种货币化的契约交换人民的劳动产品,因此使得劳动产品的价值一再贬低,人民逐渐陷入贫困。而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契约货币替代了商品货币以后,出现了新的功能。过去我们说货币有四大功能:储藏功能,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人类社会第一次一起进入了一个没有商品作为内涵的纯粹信用货币体系时代。所谓信用,其本质就是债务,信用货币体系的要害就是剥离了货币的商品属性,从而使通货所具有的发现商品之间的合理“兑换比率”关系的基本功能紊乱,并最终丧失“财富储藏”的可靠性,使整个货币的四大功能失调。货币的四大功能在信用货币体系时代丧失了基本的储藏功能,代替这个功能的是一个新功能:经济发展动力,发展促进剂。各个国家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避免经济停滞,都采取货币扩张政策,不断发行货币,不断地使人民的财富贬值,从而促使人民不断挣钱劳动。所以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促进了经济不断发展。但是这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它使得处在市场有利位置的资本家不断积累巨量财富,最后拉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了新的更大危机。 纵观历史,经济发展的动力无外乎两个:一个是权力的强制力,这个力量是个人意志力的具体体现,是人们生存压力在群体生活中的一种直接体现;另外一个就是契约的强制力,这个力量的本源还是人们生存的压力,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迫切需求,尽管它是一种比权力强制力弱的作用力,但是它以膨胀人们的欲望和受到生存威胁两种方向的作用力压迫人们,迫使人们开动脑筋,使用体力去挣钱,求生存。而货币贬值正是利用了这种压力。所以现代信用货币的形成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产生了过度生产,浪费生产和非持续生产等新情况,失去了自然界原有的和谐与平衡,也产生了贫富分化严重和严重剥削。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852 次阅读|8 个评论
手机的上网、电视、聊天等功能都不行
热度 1 xupeiyang 2011-7-16 15:23
手机上网、电视、聊天、照相、视频等功能都不行。 手机上网,上不去,看不清。 手机电视,没有几个台,只能北京看,外地看不了。 手机聊天、发微博、发短信也不行。 手机也就是打个电话,发短信更费钱,来回发,不花钱啊,还不如打个电话一次就讲清楚了。 我不爱用手机,年轻人离不开手机,可是辐射很厉害,影响身体健康。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22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单螺杆泵的特点
gozobin 2011-7-13 21:58
将所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真知 单螺杆泵在计量输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1、输送介质时脉动小,流量均匀压力稳定,计量精确;----电机为六级电机,转速低。 2、流量与泵的转速成正比,因而具有良好的变量调节功能;---如果采用普通电机,低速运行时电机会产生过热,可以在电机后面加一个小风扇。还有就是要注意电机在低速运行时不要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3、能输送高粘度介质,根据泵的大小不同可以输送粘度从3700-200000厘泊的介质;---相比同级别的泵,要采用更大的法兰以及内径。 4、允许输送含颗粒或纤维的介质:颗粒直径可达30MM,纤维长度可达350MM. 在单螺杆泵家族中,德国Viscotec与NETZSCH,Seepex等品牌相比,后者历史悠久,产品系列丰富,可覆盖行业广泛,而Viscotec则专注于小流量泵,在小流量计量输送方面 螺杆泵应用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gfjUdNqipI/
个人分类: 工作学习|3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书的愉悦功能
热度 11 Wuyishan 2011-7-9 07:04
科普书的愉悦功能 武夷山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杂志, 2011 年第 6 期 上小学时,我读的第一种科普书是《十万个为什么》,那时才上小学,脑子接近白板,所以这本书在记忆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八本分册分别是什么学科的,包括某些问题是怎么问的,怎么回答的,似乎这些书就在眼前。例如,数学分册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拓扑学的,从莫比乌斯圈说起。 …. ,我之所以要特别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这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是上幼儿园时,我们老师带我们做游戏,叫一个同学沿着一个纸圈的中心线剪下去,结果,纸圈成了两半,而老师却能将自己手头的纸圈剪成两环相扣的 8 字。当时觉得很神奇,想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耐?。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分册,知道了答案,原来老师剪的那个纸圈是莫比乌斯圈,就高兴得要命。我想,这应该算是诱使我日后走上科技这条道路的一个偶然性的因素吧。当然偶然的背后也还是有必然性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而且看得很杂,比如,我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把姐姐的小学高年级《自然》课本早早地看了好几遍,还按照课本的要求做一些简单实验。 对书籍的热爱一直保持着,上大学那会儿,每到一个没去过的地方都要首先去当地的书店逛逛,买些书,这其中有很多都是科普书。。记得有一次去无锡实习,去了无锡的一家书店,并被卡尔·萨跟的《伊甸园的飞龙》深深吸引,当即买下。后来要离开南京到北京读研究生,别的很多图书都留在南京家里,无法带到北京来,但萨根的这本书一定要随身带来。 上了研究生,就不仅仅限于看科普书了,因为一直对外国语言非常感兴趣,我开始尝试着翻译科普文章和科普书。为了练习翻译,我经常把自己学的英语课本(如 Essential English )的课文从头到尾翻译一遍。最早发表的一篇翻译文章是 1983 年在《国外科技动态》杂志上刊登的《致癌基因研究的进展》,那是我们研究生课程日语课(第二外语)的作业,因为翻译得比较好,老师就推荐发表了。 1984 又在科普出版社《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发表了译文《闪电之谜》。再后来开始尝试科普书的翻译,我翻译的第一本科普书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知觉之迷》。看到自己翻译的文章和书籍能发表,能出版,那种兴奋和而喜悦你可想而知,同时这也正好形成了正反馈,越翻译越觉得有意思,就不限于科普文章了,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东西我都试图翻译一下,尤其是当把诗歌的韵律也翻译出来之后,享受诗歌音韵美的那份满足感,真是溢于言表。 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有四年多在驻外使馆科技处工作外,其余时间都一直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作,总之,没有离开过科技行当。多年来,除了翻译发表科普作品外,我还从事国外科普工作状况的调研,向国内同行介绍我认为值得借鉴的东西。这些工作让我的生活更加愉快。而且我相信类似的愉快感,周围的一些前辈或者同行都有。 最近刚看完了一部科普作品,约翰·德比希尔的《素数之恋》,这是一本难得的优秀科普作品,由奇数篇和偶数篇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篇章专写数学的问题,另一部分篇章专写与数学有关的人物,采用这种方式,读者可以跳过不感兴趣的章节,即使没有数学基础的人也可以看看与数学有关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妙趣横生。 就阅读的趣味倾向而言,早年我为了扩充知识,适应科技情报岗位的要求,多以科普阅读为主,现在的业余阅读主要以阅读人文社科著作为主,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没有一定的社科人文素养是做不好科技政策研究与科技情报研究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概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口味越来越刁,写得不好的科普书我根本看不上眼。 科普书在产生愉悦功能的同时,也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很大的作用。我曾做过两期“走近诺贝尔”( CCTV10 套播出)的访谈节目,我在节目中谈到,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自己的传记或回忆录里提到,小时候受到过某本科普书、某一科普杂志、某次科普展览或某部科普电影的影响。我们今天提倡阅读科普,并不是希冀让每个孩子成为科学伟人,这当然也不现实,但至少有助于让孩子觉得,科学是有意思的。 我曾经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又能如何报答父母呢?如果要完全对等的报恩,那只能是在父母生命垂危之时,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们的生命,但这显然不可能。后来我想明白了,提出了我的 “逆向报恩理论”(开玩笑的说法):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再去创造新的生命,这才叫报恩。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现在所热心参与的科普工作,小时候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受到启发,对我人生的轨迹产生了影响,我怎样去报答《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编者?那就只有通过自己做科普,影响下一代,这样才庶几能报答那些曾经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普书作者。 简介: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情报学报》主编;《中国软科学》常务副主编;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科技政策和美国科技问题研究。已发表译著、编著二十余部,发表大小文章 600 余篇。 推荐: 1、 《素数之恋》,约翰 . 德比希尔,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 2、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司马贺,穿越歧路花园,黄军英等译,武夷山校 3、 新星出版社,陈功,信息分析的核心 4、 北京大学出版社,赵鑫珊,哲学是最大的安慰
个人分类: 科普小兵|5446 次阅读|17 个评论
陀螺生活的几多感慨
热度 1 houmin00000 2011-7-4 19:31
自从研二开始跟着二导修学以来,这日子就如陀螺般旋转而从未停歇过,那就索性趁着今天的档儿记录个流水吧~~ 2010年10月份,跟大老板说想学遥感,他二话没说,当面打电话给二导,然后我就开始了一周三节课的遥感生涯,日子也过的那么回事,只是一周多了几节课而已~~ 2010年12月,经过2个多月的考察,也许二导发现,我还是个可以塑造着试试看的胚子,所以有一天下课,他叫住我,说要找我谈话(上课一直坐在第一排,上课从不迟到早退,不过以为他不认识我,更别提名字了),我很是紧张呀,因为对遥感一无所知呀。谈话内容大抵是这样的:遥感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每天听课跟自己抱本书看的效果没什么大的区别,要想学好遥感,还是要到实验室去的。在二导的“怂恿”下,当天下午就进了实验室,开始了陀螺的生活~~~ 最开始的时候,先是了解各种软件的名称和功能,当然了,都只是听说过,用就别说了,打开都没打开过~~~不得不一一开始熟悉,这个过程真的有那么点儿痛苦,毕竟,呵呵,实验室里的同学N多跟我一届的,只是大家的专业不同,他们都牛叉的很多,我就那个汗呀~~~ 同时,二导的课题要结题评审了,因为是跟地方林业上合作的横向课题,所以得捣鼓本子吧,得熟悉新的概念吧,得知道什么是郁闭度,什么是树高,什么是胸径,什么是幼、中、近、成、过的代表意义吧,得知道分类中的地类、林种、权属、森林类别、事权等级吧。。。。这个过程貌似花费了快两周,那个时期貌似睡觉脑子里全是树呀,有木有呀有木有~~~ 一转眼就该过年了,但是因为项目说的是过完年就评审,但是在家里干活二导不放心呀,所以一再的推迟回家的时间,一直到腊月二十六才放走我们。 可是回家也没敢怠慢,依然核对和检查每个县的本子,这一干就直接到了三十晚上的10点多,这年过的,刻骨铭心呀~~虽然春晚是没什么可看的,可是凑个热闹的氛围还是要的吧,老爹叫老妈喊的,愣是没敢离开电脑跟前半步,万一出岔子了,评审的时候丢人现眼的可就不是我自己了~~~~ 都熬到三十了,想着后面的几天可以松口气了吧,结果,组里的一同志落队,那得帮扶呀,唯一6天的假期也打水漂了。。。。寒假就这样没了 还记得赶回学校的那个深夜,下着大学,拎着电脑,直接回的实验室~~~ 然后又开始了实验室陀螺般的生活,一直到现在。肯定会有人问,这么忙碌有什么成果呈现给大家吗?这就是我接下来要罗列下的: 负责1个(克孜勒苏帕米尔高原湿地保护区)公益林的区划,包括从最开始的矢量到最后的成果推出; 参与3个(库车县、疏附县、麦盖提县),因为最后活多人少,所以大家也有过分工,这其中包括修改各县最初矢量以及新增矢量; 所有县评审汇报材料整理及PPT制作,这个是寒假没休息的一大功劳呀; 吐鲁番地区经济林调查,主要负责鄯善县,一样的从最开始的矢量到最后的出图提交成果; 负责GEF给艾比湖项目组的任务大纲的编写,具体负责森林监测、艾比湖桦再生研究以及高山植被研究及报告,先后两次,主要做了负责人; 期间出差吐鲁番鄯善县,为的是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做初步的测量工作,当然了,大头是我一特能干的同学,我只要负责小地类的测量,嘿嘿,他心疼女生,声称这是“怜香惜玉”,呵呵~~~ 中间还有诸多零零碎碎的小事儿,比如给几个县的森林简明经营方案做些补充工作,顺便还被押着做了7个县简明经营方案的评审,虽然被几个。。长的“批斗”(非林业科班出身,呵呵)了下,感觉还是能学到了一些东西,知道了什么是蓄积,什么是小班蓄积,公顷蓄积。。。。 也琢磨了自己的论文,虽然是在看书之后突发的想法,开题时副院长说还不错,建议申请研究生创新基金,呵呵,也算是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肯定吧。。。 2011年7月1日 做的研究生创新基本的答辩,自己犯了个大忌--跟评委顶了句,那个。。。问题,真的,,,哎。。总之是我的不对。。。。 手里还做着大老板给的分类的活儿,不过也马上交工了,呵呵。。。 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今天开会准备过几天出野外的资料和用具,感觉自己没白在实验室混呀。。。 感慨告一段落,后续报道会跟进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94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的科研笔记功能
huangyanxin356 2011-6-28 22:19
从小老师教导的是上课认真听讲,跟上老师的思路。因此,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不记笔记,如果必要,就事后根据记忆和材料重新整理。年轻的时候脑子还比较清楚,基本不太误事。但是近几年发现脑子不那么灵光了,很多东西转眼就忘记,尤其瞬间记忆能力大幅减弱。比如,出门本来已经锁门,但是在锁门的瞬间如果脑子想事儿的话,90%会返回来再检查一下是否真的锁门了,因为,锁门这一动作,由于干扰而在头脑中没有留下记忆。近期发现,“科学网”不仅是向学界达人学习的好地方,还是个记笔记的好地方,科学网博文分类就有一个分类选项:科研笔记。这段时间以来整理的科研笔记,在工作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逐渐地,已经养成了在科学网记笔记的习惯。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特此写博纪念。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培训系列---4.7功能简介
Pauldu 2011-6-21 13:59
ScholarOne Manuscripts 已于 2011 年 6 月 20 日晚升级为 4.7 版本。 本次升级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审稿人指定功能改进 : 2. 嵌套链接的稿件 ID : 3. 稿件信息显示功能更新: 4. 完全支持 Office 2010 文档 5. 修改稿 / 重新提交稿件截止日期功能改进 : 电子表格 (eForms) 功能改进 6. 电子商务 (eCommerce) 功能改进 如查看详细的功能说明请访问下面链接: 英文版本的 升级说明 请点击 这里 ,查看中文版的 升级说明 请点击 这里 。 我们将举办在线的 4.7 功能简介并答疑: 时间 : 2011 年 6 月 29 日 ( 星期三 ) 下午 3:00~4:00 欢迎您参加培训,请访问 这里 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后,您会收到关于如何参加在线培训电子邮件通知。 如果您第一次参加这种在线方式的培训,请在培训前下载并安装在线培训软件的 IE 浏览器插件 ( 根据当地网络情况,大概要 10~30 分钟 ) ,下载网址: http://thomsonscientific.webex.com/client/T27LB/attcie_GB.msi 另外,我们将使用在线语音方式进行培训,如果要与我们进行在线语音交流,请事先准备好电脑耳机麦克风或音箱 ( 用音箱将只能听到培训,交流可通过在线文字聊天方式 ) 。 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杜耀文 电话 : 86-10-5760 1229   Email: paul.du@thomsonreuters.com
个人分类: WebEx在线培训系列|4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团队知识管理研究的可视化
热度 4 yizhenzhong 2011-6-17 11:02
个人分类: 研究笔记|387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新型功能材料:抗菌陶瓷
greenbz 2011-6-10 13:58
抗菌陶瓷是一种环保型功能材料,它是在陶瓷釉料中添加无机抗菌剂制备而成。抗菌陶瓷制品既保持了原有陶瓷制品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消毒、灭菌、除臭等功能。卫生陶瓷如坐便器、浴缸、瓷盆和瓷砖等,经常与人体接触,如果上面滋生病菌,将会传染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使卫生陶瓷具备杀菌功能,有效杀灭危害人体的大肠肝菌和其它有害细菌,既十分必要又非常迫切。另外,开发抗菌、自洁卫生陶瓷制品,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有600多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为1600万m 3 。据调查,城市居民用水的75%左右消耗在卫生间的坐便器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清洗。而抗菌自洁型卫生陶瓷,可使细菌(尿酶)不能繁殖,从而有效抑制尿素分解,达到减少臭味、防止污垢产生,实现节水的目标。 总结国内外抗菌剂的发展及应用,基本上可以把抗菌保健陶瓷分为四种。 ①银系抗菌陶瓷 将含有金属离子的无机物加入到釉料中通过适当的烧成制度制备抗菌釉,从而制成抗菌陶瓷制品。其抗菌机理是因为微量的银离子进入菌体内部,破坏了微生物细胞(细菌、病毒等)的呼吸系统及电子传输系统,引起了活性酶的破坏或氨基酸的坏死。另外,细菌和病毒接触到银离子、铜离子时,这些离子会进入微生物体内,引起它们的蛋白质的沉淀及破坏其内部结构,从而杀死细菌和病毒等。与此同时,银离子的催化作用,可将氧气或水中的溶解氧变成了活性氧,这种活性氧具有抗菌作用。研究表明,银系陶瓷制品的抗菌效果达到90%以上,而且化学稳定性良好,具有长期的抗菌功能。 ②光触媒钛系抗菌保健陶瓷 也称光催化性抗菌陶瓷。指的是在基础釉中加入二氧化钛,或通过在普通卫生陶瓷表面采用高温溶胶—凝胶法被覆Ti02膜制备而成。这种陶瓷具有净化、白洁、杀菌功能。其作用机理是二氧化钛等光触媒剂是一种半导体,在大于其带隙能含有紫外线的光照射条件下,二氧化钛等光触剂不仅能完全降解环境中的有害有机物生成CO2和H2O,而且可除去大气中低浓度的氮氧化物NOX和含硫化合物H2S、SO2等有毒气体。另外,光照下生成的过氧化氢和氢氧团具有杀菌作用。同时,还可以在Ti02中掺杂银系离子以提高其功效。银系离子加入后,一方面可为钛系半导体提供中间能量,使光的量子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可克服钛系触媒剂需要光照才能发挥的局限性,使该类制品在无光的情祝下也能发挥良好的抗菌效果。钛系抗菌陶瓷不仅能杀菌,而且可以分解油污,除去异味,净化环境。 ③稀土激活银系、光触媒系复合抗菌素陶瓷 指的是在银系、光触媒抗菌剂中加入稀土元素原料而制成的抗菌保健陶瓷。其激活抗菌机理是当含有紫外线的光照射到光触媒抗菌剂时,由于其外层价电子带的存在,即产生电子和空穴,产生电子的同时,便伴随产生空穴,稀土元素价电子带会俘获光催化电子,故加入稀土的抗菌剂所产生的电子—空穴浓度远远高于未加入稀土的抗菌剂;与此同时,跳跃到稀土元素价电子带的部分电子也极易被银原子所夺而形成负银离子。由于稀土元素的激活,使抗菌剂的表面活性增大,提高了抗菌、杀菌效果,产生保健、抗菌、净化空气的综合功效。该类产品对各类细菌杀灭率高达95%以上。 ④将远红外材料(锆、锰、铁、钴、镍、铬)及其氧化物加入到光触媒抗菌剂中而制成的抗菌陶瓷 该种产品在常温下能发射出8一18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在医疗保健中能促进人体微循环,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这种材料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保健功能,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加入远红外材料后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二氧化锆的引入会降低杀菌效率,另外,过渡金属离子还会引起釉面不同的着色,故对日用陶瓷不宜引入。但对建筑卫生陶瓷,如内、外墙砖、地面砖可选择适量引入远红外材料。研究表明,含远红外原料的抗菌陶瓷较适用在白色荧光照明下使用。 由于抗菌陶瓷产品既保持了陶瓷制品原有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同时又具备抗菌杀菌、除臭净化、保健等功能,从而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选择不同品种的抗菌陶瓷制品。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公共场所可选择银系、光触媒、稀土激活类抗菌陶瓷产品,它能有效地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杀死各类细菌、病毒;理疗保健室宜使用含有远红外材料的抗菌陶瓷;对于家庭居室如厨房、卫生间等可以使用光触媒钛系或稀土激活钛系的抗菌净化陶瓷,它不仅能杀死室内的各类细菌,防止各种微生物生长,而且能消除污垢、除去异味,净化室内空气等,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奥运村等奥运场馆普遍应用了具有抗菌、防污、防臭、自洁功能的内墙砖和卫生洁具等陶瓷制品,如具有瓷砖抗菌、防污功能的内墙砖借助于光等一些自然能源生成活性氧光触媒而产生分解力,达到亲水性效果。它能活性氧化分解各种有机物,抑制各种细菌滋生,防止污垢黏附,防止恶臭。具有的亲水性使水淋在瓷砖表面,水膜潜入污垢下面,使污垢浮起冲走,所特有的有机分解力对因臭味产生的杂菌等进行分解,对消除臭味及污垢有显著效果。 可以确信,传统的陶瓷和环境功能一体化将是21世纪陶瓷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基础性研究的深入、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及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抗菌陶瓷将逐渐取代常规陶瓷进入千家万户,造福人民。
个人分类: 文献资料|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突变体
jjb8104149 2011-6-2 15:40
突变体是某个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或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生物体材料。在遗传分析中,为了获得某一组分的功能,而将其敲除形成的个体叫做 突变体 。 长期以来,育种学家们一直在尽力地发现和分离一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以增加遗传材料或进行功能基因注释。早期的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们主要是在自然界中筛选和寻找各种突变体,由于自发突变的频率仅为 10 -9 — 10 -10 ,因此仅仅利用自然变异是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利用和研究的需要。所以利用人工手段诱导生物机体遗传物质产生可以稳定遗传的变异是现代遗传学获取突变体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最早开始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开始广泛应用的是 Y 射线、快中子、 MNU(N 一甲基一亚硝基脉 ) 、 EMS( 甲基磺酸乙酸 ) 等理化诱变创建人工突变体。后期,一些针对基因组内部基因进行修饰和改进的技术如 T-DNA 插入、 RNAi 抑制基因表达、转座子标签的出现和发展,大大地加快了突变体的创建步伐。突变体创建技术手段的改进大大的促进了植物基因功能的注释和作物遗传育种改良。 基因诱变 基因诱变技术是在模式动物中研究基因功能最常用的的遗传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破坏动物基因组中内源基因的正常表达,根据所引起的异常表型,推测被突变基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功能。一般可将基因诱变分为定点诱变和随机诱变两大类。 化学诱变 化学诱变(chemicalmutagenesis)是用于哺乳动物的随机诱变方法之一。化学诱变剂乙基亚硝基脉(ethylnitrosourea,ENU)己被用于在小鼠中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突变筛选(Herronetal.,2002:HrabedeAngelisetal.,2000:Nolanetal.,2000)。由于EN的突变效率很高(一般只需筛选1000只左右小鼠即可找到某个特定基因的突变)(Concepeionetal.,2004),因此在ENU筛选中可以方便地破坏基因,从而得到很多不同类型的异常表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ENU造成的突变是单碱基突变,需要通过定位克隆来获得产生某一异常表型的突变的基因,相当费时费力。虽然一些新技术,如高通量且低成本的测序技术(Smitsetal.,2006)可以提高突变基因定位的效率,但要利用该方法大规模获得小鼠基因的功能信息仍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应用的最多且应用最广的有点突变和插入突变: 点突变 (point mutation ) 定义1: DNA分子中单个或几个碱基的变化可以使遗传的结构发生改变。 定义2:基因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增加、缺失或置换所造成的结构改变。 点突变,也称作 单碱基替换 (single base substitution),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   可以分为转换(transitions)和颠换(transversions)两类。   转换:嘌呤和嘌呤之间的替换,或嘧啶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导致点突变的原因 1,DNA复制过程中的自发突变。此类引起突变的频率很低。 2,诱导突变。由于物理、化学原因,导致DNA发生了改变。例如射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等)。 插入突变( insertional mutation;insertion mutation ) 定义1: 由于核苷酸或一段外源性核酸插入到基因中而引起的基因突变。插入可以是自发的(如染色体交换)、感染导致的(如前病毒插入基因组)或人工引起的(如基因工程)。插入引起突变可以是由于改变了基因的编码序列或调控序列所致 定义2: 因外源核苷酸序列插入而引发的突变。
14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构建正则表达式模式的技能
chnfirst 2011-6-2 08:56
http://blog.csdn.net/yishengxiao/archive/2008/07/28/2723312.aspx 磨练 构建正则表达式模式的技能 通过本文的学习,您可以增加一些有用的设计实际正则表达式 (regexp) 的技能。构建正则表达式是任何管理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构造返回所需条件的成功正则表达式,需要学习以模式匹配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这种技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 引言 UNIX 管理员每天都需要构建和使用正则表达式 (regexp) 进行文本模式匹配。大多数语言都支持正则表达式的某种实现。有的应用程序(如 EMACS)具有正则表达式搜索功能,并且您可以通过各种命令行工具使用正则表达式。无论什么应用程序,构建正确的正则表达式的关键之处在于,识别仅满足需要匹配的数据的模式,以便在输入中排除其他不必要的内容。 出于这个目的,本文将逐步介绍几种正则表达式模式构建技巧,并介绍它们如何帮助您完成各种常规任务。 使用正则表达式 (regexp) 除非特别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示例都是扩展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扩展 POSIX)的正则表达式。如果通过命令行(如使用 egrep 实用工具)使用它们,您应该根据需要引用各种正则表达式。请记住,不同的正则表达式实现之间存在一些区别,您可能不得不适应所使用的特定的工具、应用程序或语言中的具体实现。 匹配整行内容 ^ 元字符匹配行首,而 $ 匹配行尾,如果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如 ^$),它们将匹配空行。(这个表达式的镜像,即 $^,是不可能匹配成功的,它将永远 都无法匹配到有效行。)这个基本的正则表达式是许多复杂正则表达式的基础,如果您还不习惯使用这个基本的正则表达式,那么您应该逐步养成使用它的习惯。使用它来构建匹配整行内容 的模式。 在用户字典文件 (/usr/dict/words) 中搜索是一个很好的基本模式。(有些版本的 UNIX 将用户字典放在 /usr/share/dict/words 中。) 例如,假设您忘记了如何拼写单词 fuchsia。其中是否包含 sh 或 cs 呢?您所知道的只是,它以 fu 开头并以 ia 结尾。 尝试使用这个模式进行搜索: $ egrep -i '^fu.*ia$' /usr/dict/words -i 标志表示在搜索过程中不区分大小写。在这个示例中,因为 fuchsia 拼写正确,所以在返回的单词中包括这个单词。 根据长度匹配行 使用大括号元字符 ({ }) 指定前面的正则表达式匹配多少次,如表 1 所示。当您将它们添加到刚才介绍的整行搜索中时,您可以指定行的长度。 表 1. 大括号元字符的含义 示例 描述 {X} 这个字符对前面的正则表达式匹配 X 次。 {X,} 这个字符对前面的正则表达式匹配 X 或更多 次。 {X,Y} 这个字符对前面的正则表达式匹配至少 X 而不超过 Y 次。 并不是所有扩展正则表达式的实现都支持大括号。此外,根据具体的实现,您可能需要先使用反斜杠对其进行转义。 您可以使用这个正则表达式得到字典中以单词长度为顺序的报告。所获得结果的数目取决于本地系统的字典文件中单词的数目,然而,它应该与清单 1 所示类似。在这个示例中,最常见的单词长度是 9 个字母,该字典中有 32,380 个匹配单词。该字典中不包括 25 个字母或更长的单词,并且最长的单词并不是您认为的 21 个字母长的 disestablishmentarian(有 81 个同样长度的单词,包括 superincomprehensible 和 phoneticohieroglyphic),这个 UNIX 字典中最长的单词有 5 个,包括 pathologicopsychological。 清单 1. 计算字典中 X 个字母的单词的个数 $ for i in `seq 1 32` { echo "There are" `egrep '^.{'$i'}$' /usr/dict/words \ | wc -l` "$i-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 There are 52 1-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55 2-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351 3-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5110 4-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9987 5-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7477 6-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23734 7-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29926 8-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32380 9-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30867 10-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26011 11-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20460 12-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4938 13-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9762 14-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5924 15-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3377 16-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813 17-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842 18-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428 19-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98 20-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82 21-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41 22-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17 23-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5 24-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25-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26-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27-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28-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29-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30-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31-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There are 0 32-letter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 匹配单词 围绕字符 \ 和 \ 是非常有用的模式构造器:它们将要匹配的整个单词 括起来,这表示,它们不会匹配带括号的模式,除非该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单词。单词 定义为两侧由非单词字符描述的、任意数目组成单词的字符(数字、字母和下划线字符)。非单词字符包括下面的所有字符: •行首 •空白字符 •标点符号 •行尾 •任何除字母、数字或下划线以外的字符 这些围绕字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它们常常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可能是因为并非所有的正则表达式实现都支持它们。如果您的正则表达式实现支持它们,那么您应该逐步养成使用它们的习惯。 将需要单独匹配的单词括起来,如下所示: \system\ 这个示例中的正则表达式不会匹配单词 ecosystem、systemic 或 system/70,也不会匹配模式 system 出现在行中任意位置的那些行,它将仅仅 匹配 system 作为独立的单词出现的那些行。 围绕字符与圆括号中的分组结合在一起,可以用来匹配部分 单词。 要匹配包含以 pre 开头 的单词的那些行,可以使用: \\(pre\).*\ 前面的示例将匹配包含单词 preface 和 preposterous 的行,但不会匹配 spread 或 Dupre。 匹配重复单词 这里介绍一种使用单词围绕字符匹配重复单词的快速方法,重复单词表示一个单词在空格之后再次出现。您还可以使用逆向引用,这是大多数流行的正则表达式实现中的一种递归特性,它可以匹配模式本身的某一部分。(将模式中需要引用的部分使用圆括号括起来,然后使用反斜杠加上需要进行引用的围绕字符编号来调用逆向引用:1 表示第一个圆括号分组,2 表示第二个圆括号分组,依此类推。) 要查找重复的单词,搜索在任意数目的空格之后再次出现该单词的情况,可以通过对第一个使用圆括号的部分进行逆向引用来实现: (\.*\)( )+\1 这个示例匹配缩写形式和任何类型的单词,但是它不会匹配由标点符号分隔的重复单词,如 It's been a long, long time。 要匹配所有的重复单词,包括由空格和 任意标点符号分隔的重复单词,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达式: (\.*\).?( )+\1 如果需要对这些正则表达式使用 grep,则务必使用 -i 标志,以便在搜索中不区分大小写。 匹配小时 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类常见的问题:时间和日期。这里介绍了一些设计匹配正确模式的正则表达式所需要考虑的事项。 您无法搜索任何两位的数字来匹配分钟和秒,因为它们仅仅是从 0 到 59,要匹配它们,您需要使用方括号将表示十位和个位的范围括起来: •要匹配标准的 12 或 24 小时格式的小时,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达式: (( ? )|( )):( )(: )? •要匹配 12 小时 AM/PM 格式、带或不带秒数的时间,甚至匹配大写或小写、不带后缀 AM 或 PM 标识符的时间,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达式: ( )( ? ){1}(((:( ){1}( ){1}){1,2})|(( )?( M)|( m)))? 如果在上一个示例中没有开始的否定语句,它将匹配不带冒号的时间,这将取决于输入数据,可能会匹配中波广播电台(在美国称为调幅 AM 电台),如 1450 AM。 匹配月份 匹配 12 个月中的任何月份需要一个使用 | 操作符进行分隔的列表,但有时会使用不同的方式对日期进行缩写: •要查找完整拼写或三字母缩写的 12 个月份,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达式(位于一行): Jan(uary)?|Feb(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 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 •您可以加以想象并搜索完整拼写或三字母缩写的变形,即仅当后面紧跟着一个空格或点号的情况,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达式(位于一行): Jan(uary| |\.)|Feb(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 请注意,在上面的这两个示例中,May 是一个特殊的例外。在所有的月份中,它是唯一的完整拼写与三字母缩写相同的月份,所以成功的匹配必须包含这两种变形中的任何一种 作为其缩写,因此像“Mayflower”这样的单词不会导致误报。 当匹配模式前面的字符不是空格或行首时,这些示例还是会失败(返回误报的结果)。这不太可能会出现在英语散文中,但是可能出现在程序源代码中,因为其中可能使用了像 NumOct 这样的变量名。 要修复这些问题,可以执行下面的操作: •使用圆括号将整个正则表达式括起来,并在它的前面加上另一个限定符,用于匹配行首或者空格字符,如下所示(位于一行): (^| )(Jan(uary| |\.)|Feb(uary| |\.)|Mar(ch| |\.)|Apr(il| |\.)|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 •另一种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是,在该正则表达式的前面加上一个限定符,以匹配非文字数字的字符,如下所示(位于一行): ( )(Jan(uary| |\.)|Feb(uary| |\.)|Mar(ch| |\.)|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 但是仍然存在潜在的问题,对于搜索整篇英文散文,这些示例并不可靠,因为它们可能返回错误的匹配结果,如“Janelle”或“Augury”这样的单词。要修复这个问题,您必须使用单词围绕字符将每个月份括起来。 本文开头提到,正确的正则表达式应该仅返回需要匹配的数据,以便在输入中排除其他不必要的内容。这种措词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因为对于构建正则表达式来说,这与上下文有关。对于有些情况,前面的示例非常适合,无需添加额外的单词围绕字符。在其他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相当程度的简化,例如,如果您正在搜索仅包含大写的日期数值数据的日志文件,那么只需要使用像 这样的正则表达式来匹配包含月份名称的行。 匹配日期 您可以结合一些表 1 所示的数量匹配来匹配日期。 要匹配“month, day, years”,可以使用下面的正则表达式(因为撇号字符是该正则表达式的一部分,所以必须使用双引号将它括起来,如下所示): " {3,10}\.? {1,2}, ( {4}|'? {2})" 这个正则表达式匹配 9 种不同的日期格式: 1.MONTH D, YY 2.MONTH D, 'YY 3.MONTH D, YYYY 4.MON. D, YY 5.MON. D, 'YY 6.MON. D, YYYY 7.MON D, YY 8.MON D, 'YY 9.MON D, YYYY 这个正则表达式的误报包括“Order 99, 99”,要消除这些误报,可以将这个正则表达式与用于月份的正则表达式结合起来,如上所述,以便能够仅匹配实际的月份名称。另外,更改数值范围以避免错误的匹配,并且通过使逗号成为可选项,重复了 18 种可能的格式。 这将得到一个很长的正则表达式。尝试下面的表达式: "( )(Jan(uary| |\.)|Feb(uary| |\.)|Mar(ch| |\.)|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 Dec(ember| |\.)) ? {1}(,)? ( {4}|'? {2})" 同样,根据您的需要仔细设计正则表达式。匹配模式通常比较容易,这是因为它存在于特定输入的上下文中,而不是因为它可能独立于数据集而存在。后代人将会发现,前面那个很长的正则表达式中仍然存在 Y10K 错误,因为它能匹配的最大可能的年份为 9999。 匹配整数 正如您在前几个示例中看到的,使用方括号中的范围可以很好地匹配数值。 要匹配任意长度的整数,可以在数值范围后面加上 +;要包括负值,可以在它的前面加上可选的负号(连字号)匹配: -? + 前面的例子可以匹配 0,因为 0 是指定范围中可选的字符。 对于数值匹配,使用圆括号将某些部分括起来也非常有效。要匹配任意的十进制数值,可以使用包含小数点加上一个或多个数值的可选围绕字符,以此对前面的正则表达式进行扩展: -? +(\. +)? 可以使用方括号指定十进制数值的小数位数。例如,要匹配小数位数为 5 或更多小数位数的正数值,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达式: +\.( ){5,} 更多实际的匹配 范围加上使用括号括起来的元字符,在查找符合任何特定格式的数值时非常有用。将前面介绍的一些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构建匹配各种数据的正则表达式: •要匹配美国的电话号码,可以使用: ((\( {2}\))?\ ?| {2}(?:\-?|\ ?)) {2} ? {4} 这个正则表达式可以匹配美国 15 种格式的电话号码: 1.(NPA) PRE-SUFF 2.(NPA) PRE SUFF 3.(NPA) PRESUFF 4.(NPA)PRE-SUFF 5.(NPA)PRE SUFF 6.(NPA)PRESUFF 7.NPA PRE-SUFF 8.NPA PRE SUFF 9.NPA PRESUFF 10.NPAPRE-SUFF 11.NPAPRE SUFF 12.NPAPRESUFF 13.PRE-SUFF 14.PRE SUFF 15.PRESUFF 它还可以匹配美国免费 WATS 号码,尽管 1-800 的“1-”前缀或其他的免费号码不是匹配的一部分,但它本身可以匹配 10 位的数值。对于以 1 或 1+ 开头的美国号码和任意数目的空格,也完全一样,长途电话拨号前缀本身无法匹配,但是只要它后面跟着实际的号码,这个正则表达式就能够将其找出来。 •要匹配两或三位域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尝试下面的表达式: \ +\@ +?\. {2,3} •要匹配如今所有流行的 URL,可以使用下面的正则表达式: (((http(s)?|ftp|telnet|news)://|mailto:) ]+) 这个表达式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匹配 URL 并不像您想象的那么简单。匹配任何可能的 URL 的正则表达式,如 RFC 1738 中的定义,发表在“Regexp for URLs”(请参见参考资料部分)一文中,它非常巨大并且看起来令人生畏。现在应该将它合并为一个 类(如果有用于处理类似数据种类的各种新的类,如 ,那就好了)。 结束语 本文涉及到一些用于编写正则表达式的模式构建技术,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管理员时常碰到的特定类型数据匹配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向您介绍了大量有价值的实际正则表达式,您可以将它们添加到自己的管理工具库中。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yishengxiao/archive/2008/07/28/2723312.aspx
个人分类: 电脑、办公|0 个评论
[转载]【好好】vim 替换功能详解
chnfirst 2011-6-2 08:50
http://www.shocr.com/vim-substitute/ 从 csdn的blog 里找到一篇详细介绍vim替换功能的文档,很长的哦,慢慢看看. 1、替换(substitute) : s/pattern/string/ 5.1 range 指的是范围,1,7 指从第一行至第七行,1,$ 指从第一行至最后一行,也就是整篇文章,也可以 % 代表。还记得吗? % 是目前编辑的文章,# 是前一次编辑的文章。 pattern 就是要被替换掉的字串,可以用 regexp 来表示。 string 将 pattern 由 string 所取代。 c confirm,每次替换前会询问。 e 不显示 error。 g globe,不询问,整行替换。 i ignore 不分大小写。 g 大概都是要加的,否则只会替换每一行的第一个符合字串。可以合起来用,如 cgi,表示不分大小写,整行替换,替换前要询问是否替换。 :%s/Edwin/Edward/g 这样整篇文章的 Edwin 就会替换成 Edward。 更进阶的搜寻、替换的例子在说明 regexp 的时候还会再详述。目前只知道最基本的用法就可以了!其实光这样就非常好用了。:-) 2、替换说明(示例 ) VIM中常用的替换模式总结。 1,简单替换表达式 替换命令可以在全文中用一个单词替换另一个单词: :%s/four/4/g “%” 范围前缀表示在所有行中执行替换。最后的 “g” 标记表示替换行中的所有匹配点。如果仅仅对当前行进行操作,那么只要去掉%即可 如果你有一个象 “thirtyfour” 这样的单词,上面的命令会出错。这种情况下,这个单词会被替换成”thirty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 “\” 来指定匹配单词开头: :%s/\” 来解决这个问题: :%s/\/4/g 如果你在编码,你可能只想替换注释中的 “four”,而保留代码中的。由于这很难指定,可以在替换命令中加一个 “c” 标记,这样,Vim 会在每次替换前提示你: :%s/\/4/gc 2,删除多余的空格 要删除这些每行后面多余的空格,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s/\s\+$// 命令前面指明范围是 “%”,所以这会作用于整个文件。”substitute” 命令的匹配模式是 “\s\+$”。这表示行末($)前的一个或者多个(\+)空格(\s)。替换命令的 “to” 部分是空的:”//”。这样就会删除那些匹配的空白字符。 3,匹配重复性模式 星号项 “*” 规定在它前面的项可以重复任意次。因此: /a* 匹配 “a”,”aa”,”aaa”,等等。但也匹配 “” (空字串),因为零次也包含在内。星号 “*” 仅仅应用于那个紧邻在它前面的项。因此 “ab*” 匹配 “a”,”ab”,”abb”,”abbb”,等等。如要多次重复整个字符串,那么该字符串必须被组成一个项。组成一项的方法就是在它前面加 “\(”,后面加 “\)”。因此这个命令: /\(ab\)* 匹配: “ab”,”abab”,”ababab”,等等。而且也匹配 “”。 要避免匹配空字串,使用 “\+”。这表示前面一项可以被匹配一次或多次。 /ab\+ 匹配 “ab”,”abb”,”abbb”,等等。它不匹配 后面没有跟随 “b” 的 “a”。 要匹配一个可选项,用 “\=”。 例如: /folders\= 匹配 “folder” 和 “folders”。 4,指定重复次数 要匹配某一项的特定次数重复,使用 “\{n,m}” 这样的形式。其中 “n” 和 “m” 都是数字。在它前面的那个项将被重复 “n” 到 “m” 次 (|inclusive| 包含 “n” 和 “m”)。例如: /ab\{3,5} 匹配 “abbb”,”abbbb” 以及 “abbbbb”。 当 “n” 省略时,被默认为零。当 “m” 省略时,被默认为无限大。当 “,m” 省略时,就表示重复正好 “n” 次。例如: 模式 匹配次数 \{,4} 0,1,2,3 或 4 \{3,} 3,4,5,等等 \{0,1} 0 或 1,同 \= \{0,} 0 或 更多,同 * \{1,} 1 或 更多,同 \+ \{3} 3 5,多选一匹配 在一个查找模式中,”或” 运算符是 “\|”。例如: /foo\|bar 这个命令匹配了 “foo” 或 “bar”。更多的抉择可以连在后面: /one\|two\|three 匹配 “one”,”two” 或 “three”。 如要匹配其多次重复,那么整个抉择结构须置于 “\(” 和 “\)” 之间: /\(foo\|bar\)\+ 这个命令匹配 “foo”,”foobar”,”foofoo”,”barfoobar”,等等。 再举个例子: /end\(if\|while\|for\) 这个命令匹配 “endif”,”endwhile” 和 “endfor”。 另外这里列出多种vim替换实例 :s/vivian/sky/ 替换当前行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s/vivian/sky/g 替换当前行所有 vivian 为 sky :n,$s/vivian/sky/ 替换第 n 行开始到最后一行中每一行的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n,$s/vivian/sky/g 替换第 n 行开始到最后一行中每一行所有 vivian 为 sky n 为数字,若 n 为 .,表示从当前行开始到最后一行 :%s/vivian/sky/(等同于 :g/vivian/s//sky/) 替换每一行的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s/vivian/sky/g(等同于 :g/vivian/s//sky/g) 替换每一行中所有 vivian 为 sky 可以使用 # 作为分隔符,此时中间出现的 / 不会作为分隔符 :s#vivian/#sky/# 替换当前行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s+/oradata/apras/+/user01/apras1+ (使用+ 来 替换 / ): /oradata/apras/替换成/user01/apras1/ 1.:s/vivian/sky/ 替换当前行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s/vivian/sky/g 替换当前行所有 vivian 为 sky 2. :n,$s/vivian/sky/ 替换第 n 行开始到最后一行中每一行的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n,$s/vivian/sky/g 替换第 n 行开始到最后一行中每一行所有 vivian 为 sky (n 为数字,若 n 为 .,表示从当前行开始到最后一行) 3. :%s/vivian/sky/(等同于 :g/vivian/s//sky/) 替换每一行的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s/vivian/sky/g(等同于 :g/vivian/s//sky/g) 替换每一行中所有 vivian 为 sky 4. 可以使用 # 作为分隔符,此时中间出现的 / 不会作为分隔符 :s#vivian/#sky/# 替换当前行第一个 vivian/ 为 sky/ 5. 删除文本中的^M 问题描述:对于换行,window下用回车换行(0A0D)来表示,linux下是回车(0A)来表示。这样,将window上的文件拷到unix上用时,总会有个^M.请写个用在unix下的过滤windows文件的换行符(0D)的shell或c程序。 · 使用命令:cat filename1 | tr -d “^V^M” newfile; · 使用命令:sed -e “s/^V^M//” filename outputfilename。需要注意的是在1、2两种方法中,^V和^M指的是Ctrl+V和Ctrl+M。你必须要手工进行输入,而不是粘贴。 · 在vi中处理:首先使用vi打开文件,然后按ESC键,接着输入命令:%s/^V^M//。 · :%s/^M$//g 如果上述方法无用,则正确的解决办法是: · tr -d "\r" src dest · tr -d "\015" dest · strings AB 6. 其它 利用 :s 命令可以实现字符串的替换。具体的用法包括: :s/str1/str2/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行中首次出现的字符串 str1 :s/str1/str2/g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行中所有出现的字符串 str1 :.,$ s/str1/str2/g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正文当前行到末尾所有出现的字符串 str1 :1,$ s/str1/str2/g 用字符串 str2 替换正文中所有出现的字符串 str1 :g/str1/s//str2/g 功能同上 从上述替换命令可以看到:g 放在命令末尾,表示对搜索字符串的每次出现进行替换;不加 g,表示只对搜索 字符串的首次出现进行替换;g 放在命令开头,表示对正文中所有包含搜索字符串的行进行替换操作。
个人分类: 电脑、办公|0 个评论
科学网增加站外分享功能
热度 4 科学网编辑部 2011-6-1 11:15
应用户需求,科学网增加文章站外分享功能以方便用户。用户可在每篇文章下方点击网站图标后,即可分享到相应网站。 点击左侧的“+”按钮,会出现更多可以将博文分享的更多网站。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5217 次阅读|4 个评论
使用PPT、制作PPT、演示PPT知识的显著区别
tengyi1960 2011-5-31 10:53
使用PPT、制作PPT、演示PPT知识的显著区别
首先是我要熟悉它的功能并能够实现它们,即:使用PPT,或我(为)针对软件而工作; 其特点是程序化的操作和技巧学习,可以通过软件的帮助、网络搜索PPT使用(实用)技术、阅读专业图书的获得支持。 如: Powerpoint动画教程( 飞诺网) http://dev.firnow.com/course/5_office/ppt/pptxl/2007214/21921.html PowerPoint2003视频教程 http://www.blue1000.com/bkhtml/2010-12/70183.htm BK网络学院 http://www.blue1000.com/bkhtml/c119/ 我要自学网 http://www.51zxw.net/trans.aspx?id=255 其次是PP软件为我要做什么?即:我应该做什么,怎样能够做的更好些,或软件为我而工作; 其特点是做演讲文稿时,应该遵守什么原则,会有什么失误,应如何避免等,一般是通过长期实践经验而摸索总结出来的,如:PPT 制作的 10 个要素 第三是我通过PPT和演讲来说服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通过我和PP与PPT等的共同力量,完成有效作用于听众的目标。 特点是运用色彩学、创造学、心理学、形式逻辑、写作和演讲基础、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等,经过精心组织和谋划实施的结果。 如:能够促使多数人改变自己形象和鼓动能力的
个人分类: 思想盆|2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DNA是否能有其他功能
热度 2 孙学军 2011-5-29 12:02
DNA 离开染色体会怎么样? 几乎细胞内的所有类型的分子都具有信号调节作用。蛋白就不用多说了,胰岛素是激素的典型代表,细胞内的各类蛋白激酶是信号传导最重要的成员,属于蛋白质。各种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是蛋白质和肽,更不要说众多神经肽。脂质的信号也许多,这方面是前列腺素为典型代表的炎症介质。小分子以几种气体为典型,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硫化氢为代表。各类离子、各类自由基或活性氧。最近发现小 RNA 在细胞内强大的信号作用。物理化学信号,光线、声音、空间位置和震动、摩擦、温度、压迫等等,信号的类型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存在于细胞内外环境的所有信息都有可能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都可能属于信号。 染色体中的 DNA 是负责基因信息储存的,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定职能的信息分子。沃森克里克因为提出 DNA 是遗传物质和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DNA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分子了。 上述背景下,我思考的问题是,既然细胞内所有的分子都可以是信号分子,小 RNA 是重要的信号分子,那么小 DNA 是否也是一种信号分子。什么时候有小 DNA ?我不清楚正常细胞内会不会出现小 DNA 。但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肯定可以出现 DNA 。这种 DNA 是否具有信号作用,肯定可以有。有一些人,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身体内, DNA 是可以作为一种抗原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显然就是一种信号现象,被免疫细胞识别意味着可以被其他细胞识别,被识别就是被信号。在组织细胞受到伤害的时候,细胞核内释放出自身的 DNA 片断,这些小片断会不会对自身或其他细胞产生信号影响,会不会成为身体的致病因子。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促进炎症发生的因素,那么 DNA 片断也有可能具备类似的性质。我认为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甚至也许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证明这个现象,应该可以发表在 CNS 上没有问题。简单的方法是将一些细胞的 DNA 进行纯化和切割,然后注射到动物身体内,看是否能产生一些影响。如果有,那么就可以确定这种影响的细节,也就可以确定这种现象。
个人分类: 科研思路分享|4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肌肉功能
bio 2011-5-29 11:17
肌肉功能
动物的运动通常是复杂和没有规律的。肌肉在动物运动中的关键作用困扰了科学家超过 300 年之久。虽然如此,新兴的技术和方法一直在影响着这个领域。例如,声纳微测量法和超声技术为在体条件下量化肌肉长度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和肌骨模型取得重大进展,这使得我们可以模拟在现实状态下的肌腱动力学,从而增进我们对于运动相关的肌肉功能的了解。尤其在过去的十年内,技术突飞猛进,肌肉功能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另外,目前研究焦点集中的肌肉功能与复杂运动行为相关,而非相对简单和稳定的运动状态相关。 5 月 27 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哲学会刊 B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B),作为“产生和控制运动的肌肉功能集成”专题,探讨与不同运动行为相关的肌肉功能,这些运动包括游、跳、跑、飞等。行走和奔跑的研究与人体运动和体育的临床方面密切相关。这一专题的研究包含从人到昆虫不同物种,另外,还有几篇论文关注于复杂行为下神经肌肉控制和调节的最新进展。最后,这些研究与生物力学建模和动力假肢的最新进展相关。本专题有望为将来的神经肌肉力学和运动领域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366/1570.toc Richard L. Lieberand Samuel R. Ward Skeletal muscle design to meet functional demands Skeletal muscles are length- and velocity-sensitive force producers, constructed of a vast array of sarcomeres. Muscles come in a variety of sizes and shapes to accomplish a wide variety of tasks. How does muscle design match task performance? In this review, we outline muscle's basic properties and strategies that are used to produce movement. Sever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primarily for human muscles, in which skeletal muscle architecture and moment arms are tailored to a particular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In addition, the concept that muscles may have a preferred sarcomere length operating range is also introduced. Taken together, the case is made that muscles can be fine-tuned to perform specific tasks that require actuators with a wide range of properties. Timothy E. Highamand Andrew A. Biewener Functional and architectural complexity within and between muscles: regional variation and intermuscular force transmission Over the past 30 years, studies of single muscles have revealed complex patterns of regional variation in muscle architecture, activation, strain and force. In addition, muscles are often functional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muscles in parallel or in series. Understanding the extent of this complexity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uscles will profoundly influence how we think of muscles in relation to organismal function, and will allow us to address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 benefits (or lack thereof) and dynamics of this complexity under in vivo conditions. This paper has two main objectives. First, we present a cohesive and integrative review of regional variation in function within muscles, and discuss the functional ramifications that can stem from this variation. This involves splitting regional variation into passive and active components. Second, we assess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muscles between different limb segments by presenting new data involving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activation and strain from the medial gastrocnemius, iliotibialis cranialis and iliotibialis lateralis pars preacetabularis of the helmeted guinea fowl ( Numida meleagris ) during level running on a motorized treadmill.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both of these objectives are presented. Thomas J. Roberts, Emily M. Abbott, and Emanuel Azizi The weak link: do muscle properties determine locomotor performance in frogs? Muscles power movement, yet the conceptual link between muscle performance and locomotor performance is poorly developed. Frog jumping provides an ideal system to pro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cle capacity and locomotor performance, because a jump is a single discrete event and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is a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jump distance.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terspecific variation in jump performance could be explained by variability in available muscle power. We used force plate ergometry to measure power produced during jumping in Cuban tree frogs ( Osteopilus septentrionalis ), leopard frogs ( Rana pipiens ) and cane toads ( Bufo marinus ). We also measured peak isotonic power output in isolated plantaris muscles for each species. As expected, jump performance varied widely. Osteopilus septentrionalis developed peak power outputs of 1047.0 ± 119.7 W kg −1 hindlimb muscle mass, about five times that of B. marinus (198.5 ± 54.5 W kg −1 ). Values for R. pipiens were intermediate (543.9 ± 96.2 W kg −1 ). These differences in jump power were not matched by differences in available muscle power, which were 312.7 ± 28.9, 321.8 ± 48.5 and 262.8 ± 23.2 W kg −1 muscle mass for O. septentrionalis , R. pipiens and B. marinus , respectively.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available muscle power and jump power suggests that non-muscular mechanisms (e.g. elastic energy storage) can obscure the link between muscl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locomotor performance. Andrew A. Biewener Muscle function in avian flight: achieving power and control Flapping flight places strenuous requirements on the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n animal. Bird flight muscles, particularly at smaller body sizes, generally contract at high frequencies and do substantial work in order to produce the aerodynamic power needed to support the animal's weight in the air and to overcome drag.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errestrial locomotion, which offers mechanisms for minimizing energy losses associated with body movement combined with elastic energy savings to reduce the skeletal muscles' work requirements. Muscles also produce substantial power during swimming, but this is mainly to overcome body drag rather than to support the animal's weight. Here, I review the function and architecture of key flight muscles related to how these muscles contribute to producing the power required for flapping flight, how the muscles are recruited to control wing motion and how they are used in manoeuvring. An emergent property of the primary flight muscles, consistent with their need to produce considerable work by moving the wings through large excursions during each wing stroke, is that the pectoralis and supracoracoideus muscles shorten over a large fraction of their resting fibre length (33–42%). Both muscles are activated while being lengthened or undergoing nearly isometric force development, enhancing the work they perform during subsequent shortening. Two smaller muscles, the triceps and biceps, operate over a smaller range of contractile strains (12–23%), reflecting their role in controlling wing shape through elbow flexion and extension. Remarkably, pigeons adjust their wing stroke plane mainly via changes in whole-body pitch during take-off and landing, relative to level flight, allowing their wing muscles to operate with little change in activation timing, strain magnitude and pattern. Douglas A. Symeand Robert E. Shadwick Red muscle function in stiff-bodied swimmers: there and almost back again Fishes with internalized and endothermic red muscles (i.e. tunas and lamnid sharks) are known for a stiff-bodied form of undulatory swimming, based on unique muscle–tendon architecture that limits lateral undulation to the tail region even though the red muscle is shifted anteriorly. A strong convergence between lamnid sharks and tunas in these features suggests that thunniform swimming might be evolutionarily tied to this specialization of red muscle, but recent observations on the common thresher shark ( Alopias vulpinus ) do not support this view. Here, we review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he locomotor systems in lamnids and tunas, and present data on in vivo muscle function and swimming mechanics in thresher shark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endothermic and internalized red muscles alone in a fish does not predict or constrain the swimming mode to be thunniform and, indeed, that the benefits of this type of muscle may vary greatly as a consequence of body size. Maarten F. Bobbertand L. J. Richard Casius Spring-like leg behaviour, musculoskeletal mechanics and control in maximum and submaximum height human hopp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how humans regulate their ‘leg stiffness’ in hopping,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is regulation is intended to minimize energy expenditure. ‘Leg stiffness’ is the slo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 reaction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centre of mass (CM). Variations in leg stiffness were achieved in six subjects by having them hop at maximum and submaximum heights at a frequency of 1.7 Hz. Kinematics, ground reaction forces and electromyograms were measured. Leg stiffness decreased with hopping height, from 350 N m −1 kg −1 at 26 cm to 150 N m −1 kg −1 at 14 cm. Subjects reduced hopping height primarily by reducing the amplitude of muscle activ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reproduced with a model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comprising four body segments and nine Hill-type muscles, with muscle stimulation STIM( t ) as only inpu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imulated hops and experimental hops was poor when STIM( t ) was optimized to minimize mechanical energy expenditure, but good when an objective function was used that penalized jerk of CM motion, suggesting that hopping subjects are not minimiz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stead, we speculated, subjects are using a simple control strategy that results in smooth movements and a decrease in leg stiffness with hopping height. Edith M. Arnoldand Scott L. Delp Fibre operating lengths of human lower limb muscles during walking Muscles actuate movement by generating forces. The forces generated by muscl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ir fibre lengths, yet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lengths over which muscle fibres operate during movement. We combine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joint angles and 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walking with a musculoskeletal model that captu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uscle fibre lengths, joint angles and muscle activations for muscles of the lower limb. We used this musculoskeletal model to produce a simulation of muscle–tendon dynamics during walking and calculated fibre operating lengths (i.e. the length of muscle fibres relative to their optimal fibre length) for 17 lower limb muscl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musculotendon compliance is low, the muscle fibre operating length is determined predominantly by the joint angles and muscle moment arms. If musculotendon compliance is high, muscle fibre operating length is more dependent on activation level and force–length–velocity effects. We found that muscles operate on multiple limbs of the force–length curve (i.e. ascending, plateau and descending limbs) during the gait cycle, but are active within a smaller portion of their total operating range. Alan Wilsonand Glen Lichtwark The anatomical arrangement of muscle and tendon enhances limb versatility and locomotor performance The arrangement of muscles and tendons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y anatomists, surgeons and biomechanists for over a century, and the energetics and mechanics of muscle contraction for almost as long. Investigation of how muscles function during locomotion and the relative length change in muscle fibres and the associated elastic tendon has, however, been more challenging. In recent years, novel in vivo measurement methods such as ultrasound and sonomicrometry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the muscle tendon unit during locomotion. Here, we examine both published and new data to explore how muscles are arranged to deliver the wide repertoire of locomotor function and the trade-offs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economy that result. James M. Wakeling, Ollie M. Blake, Iris Wong, Manku Rana, and Sabrina S. M. Lee Movement mechanics as a determinate of muscle structure, recruitment and coordination During muscle contractions, the muscle fascicles may shorten at a rate different from the muscle-tendon unit, and the ratio of these velocities is its gearing. Appropriate gearing allows fascicles to reduce their shortening velocities and allows them to operate at effective shortening velocities across a range of movements. Gearing of the muscle fascicles within the muscle belly is the result of rotations of the fascicles and bulging of the belly. Variable gearing can also occur as a result of tendon length changes that can be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timing of muscle activity for different mechanical tasks. Recruitment patterns of slow and fast fibres are crucial for achieving optimal muscle performance,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muscles is related to whole limb performance. Poor coordination leads to inefficiencies and loss of power, and optimal coordination is required for high power outputs and high mechanical efficiencies from the limb. This paper summarizes key studies in these areas of neuromuscular mechanics and results from studies where we have tested these phenomena on a cycle ergometer are presented to highlight novel insights. The studies show how muscle structure and neural activation interact to generate smooth and effective motion of the body. Jinger S. Gottschalland T. Richard Nichols Neuromuscular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level and hill surfaces during walking Despite continual fluctuations in walking surface properties, humans and animals smoothly transition between terrains in their natural surroundings. Walking transit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dynamic balance in both the anterior–posterior and medial–lateral directions, thereby increasing fall risk and decreasing mobility. The goal of the current manuscript is to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at pertains to the topic of surface slope transitions between level and hill surfaces, as well as report the recent findings of two experiments that focus on the neuromuscular strategies of surface slope transit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nticipation of a change in surface slope, neuromuscular patterns during level walking prior to a hil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patterns during level walking without the future change in surface. Typically, the changes in muscle activity were due to co-contraction of opposing muscle groups and these changes correspond to modifications in head pitch. In addition, furth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neck proprioceptors may be an initial source of feedback for upcoming surface slope transition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in order to safely traverse varying surfaces, transitions strides are functionally distinct from either level walking or hill walking independently. Monica A. Daleyand Andrew A. Biewener Leg muscles that mediate stability: mechanics and control of two distal extensor muscles during obstacle negotiation in the guinea fowl Here, we used an obstacle treadmill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of locomotion in uneven terrain. We measured in vivo function of two distal muscles of the guinea fowl, lateral gastrocnemius (LG) and digital flexor-IV (DF), during level running, and two uneven terrains, with 5 and 7 cm obstacles. Uneven terrain required one step onto an obstacle every four to five strides. We compared both perturbed and unperturbed strides in uneven terrain to level terrain. When the bird stepped onto an obstacle, the leg became crouched, both muscles acted at longer lengths and produced greater work, and body height increased. Muscle activation increased on obstacle strides in the LG, but not the DF, suggesting a greater reflex contribution to LG. In unperturbed strides in uneven terrain, swing pre-activation of DF increased by 5 per cent compared with level terrain, suggesting feed-forward tuning of leg impedance. Across conditions, the neuromechanical factors in work output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muscles, probab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muscle–tendon architecture. LG work depended primarily on fascicle length, whereas DF work depended on both length and velocity during loading. These distal muscles appear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stability by rapidly sensing and responding to altered leg–ground interaction. Simon Sponberg, Andrew J. Spence, Chris H. Mullens, and Robert J. Full A single muscle's multifunctional control potential of body dynamics for postural control and running A neuromechanical approach to control requires understanding how mechanics alters the potential of neural feedback to control body dynamics. Here, we rewrite activation of individual motor units of a behaving animal to mimic the effects of neural feedback without concomitant changes in other muscles. We target a putative control muscle in the cockroach, Blaberus discoidalis (L.), and simultaneously capture limb and body dynamics through high-speed videography and a micro-accelerometer backpack. We test four neuromechanical control hypotheses. We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echanics linearly translates neural feedback into accelerations and rotations during static postural control. However, during running, the same neural feedback produced a nonlinear acceleration control potential restricted to the vertical plane. Using this, we reject the hypothesis from previous work that this muscle acts primarily to absorb energy from the body. The conversion of the control potential is paralleled by nonlinear changes in limb kinematics,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significant mechanical feedback filters the graded neural feedback for running control. Finally, we insert the same neural feedback signal but at different phases in the dynamics. In this context, mechanical feedback enables turning by changing the timing and direction of the accelerations produced by the graded neural feedback. Simon Sponberg, Thomas Libby, Chris H. Mullens, and Robert J. Full Shifts in a single muscle's control potential of body dynamics are determined by mechanical feedback Muscles are multi-functional structures that interface ne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 Muscle work depends on a larg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of stimulus (neural) and strain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 our companion paper, we rewrote activation to individual muscles in intact, behaving cockroaches ( Blaberus discoidalis L.), revealing a specific muscle's potential to control body dynamics in different behaviours. Here, we use those results to provide the biologically relevant parameters for in situ work measurements. We test four hypotheses about how muscle function changes to provide mechanisms for the observed control responses. Under isometric conditions, a graded increase in muscle stress underlies its linear actuation during standing behaviours. Despite typically absorbing energy, this muscle can recruit two separate periods of positive work when controlling running. This functional change arises from mechanical feedback filtering a linear increase in neural activation into nonlinear work output. Changing activation phase again led to positive work recruitment, but at different times, consistent with the muscle's ability to also produce a turn. Changes in muscle work required considering the natural sequence of strides and separating swing and stance contributions of work. Both in vivo control potentials and in situ work loops were necessary to discover the neuromechanical coupling enabling control. Jared Markowitz, Pavitra Krishnaswamy, Michael F. Eilenberg, Ken Endo, Chris Barnhart, and Hugh Herr Speed adaptation in a powered transtibial prosthesis controlled with a neuromuscular model Control schemes for powered ankle–foot prostheses would benefit greatly from a means to make them inherently adaptive to different walking speeds. Towards this goal, one may attempt to emulate the intact human ankle, as it is capable of seamless adaptation. Human locomotion is governed by the interplay among legged dynamics, morphology and neural control including spinal reflexe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reflexes contribute to the changes in ankle joint dynamics that correspond to walking at different speeds. Here, we use a data-driven muscle–tendon model that produces estimates of the activation, force, length and velocity of the major muscles spanning the ankle to derive local feedback loops that may be critical in the control of those muscles during walking. This purely reflexive approach ignores sources of non-reflexive neural drive and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biological control scheme, yet can still closely reproduce the muscle dynamics estimated from biological data. The resulting neuromuscular model was applied to control a powered ankle–foot prosthesis and tested by an amputee walking at three speeds. The controller produced speed-adaptive behaviour; net ankle work increased with walking speed,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of applying neuromuscular principles in the control of adaptive prosthetic limbs.
个人分类: 生物力学|6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个人收藏的资料,企业名称已经去掉
scientister 2011-5-26 16:59
预热塞 产品功能: 起动时提高燃油和空气的混合质量; 后燃性降低发动机噪音和废气排放。 双倍使用寿命,3 年保修期 油嘴 共轨系统喷油器 喷射压力最高可达2000巴,有潜力满足汽车排放欧IV标准; 可实现预喷射,降低发动机燃烧噪声; 采用压电技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响应速度,发动机燃烧更完善; 精确控制喷油量,可降低发动机排放及油耗; 最多可实现5次喷射,发动机性能更佳; 零件加工精度高,喷油器寿命更长。 柱塞 产品功能: 计量与发动机运行工况相匹配的燃油量; 调控喷油起始; 产生喷油所需的压力。 产品特点: 精确的斜槽,终止有效供油冲程,确定供油量; 柱塞和柱塞套之间间隙只有0,2 m, 即使在高压和低转速时密封性能超强; 适当的喷油量; 起动性能好; 理想的动力性和油耗; 可控的排放; 高品质保证最大限度的可靠性。 产品种类: 带泄漏回油槽的柱塞偶件; 柱塞上附加上端和下端的控制槽; 柱塞顶部带起动槽。 产品应用: 各种型号的直列式喷油泵(M,A,MW,P3000, P7100,P8000,P8500…); 部分单柱塞喷油泵PF; 上述直列式和单柱塞喷油泵的应用领域包括轻型商用车 的发动机,建筑,农业和林业用发动机,重型卡车,大 客车和拖拉机用发动机,船用发动机等。 出油阀 产品功能: 分离高压输油管和柱塞; 喷油后将高压输油管和喷油室的压力降低到设定的恒定压力; 压力降低后,喷油嘴快速精确地关闭,防止过量的燃油进入燃烧室 产品种类: 不带回油节流的等容阀; 带回油节流的等容阀; 等压阀 产品应用: 各种型号的直列式喷油泵(M,A,MW,P3000, P7100,P8000,P8500…); 部分单柱塞喷油泵PF; 上述直列式和单柱塞喷油泵的应用领域包括轻型商用车 的发动机,建筑,农业和林业用发动机,重型卡车,大 客车和拖拉机用发动机,船用发动机等 柱塞偶件和出油阀: 典型易损件; 磨损时间完全相同; 整套更换可以省却后续维修和停工时间
个人分类: 研究工作|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图软件QTL IciMapping
热度 3 bioysy 2011-5-24 11:41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我课题组自主开发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集成软件QTLIciMapping新升级版3.1近日推出,软件在连锁图谱构建速度和QTL作图准确度等方面与传统软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国际上首个可以同时完成图谱构建和QTL作图的软件。软件采用最新的编程技术,把不同功能包装在一个工程中,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已经完成的各项操作,浏览已完成操作产生的各种结果,软件界面更加友好、功能更加强大。欢迎广大老师、同学及新老用户登录 www.isbreeding.net 试用,有什么意见、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让我们共同进步。 祝大家工作学习顺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数量遗传课题组 ................... 这个软件我用过,感觉还不错.所以给它做个广告
个人分类: 复杂性状|2117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DNA碱基与肽链之间的氢键作用
starliyan 2011-5-24 10:43
DNA 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和转移的载体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功能实现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 值得注意的是 DNA 所有生物功能的实现 , 例如 DNA 的复制、修复与重组 , 必须依赖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DNA— 蛋白质相互作用 ) 。氢键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作用力因为其一方面在维持 DNA 与蛋白结构稳定方面的作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 氢键可以直接参与控制某些 DNA—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发生。蛋白质与核苷酸之间的氢键在修复氧化嘌呤和断裂的糖苷键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蛋白质 — 核苷酸之间形成的多重氢键被认为是复合物内部的分子识别过程中的直接驱动力。另外 , 氨基酸侧链与 DNA 碱基之间形成的多重氢键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改变核苷酸中碱基的电性 , 这对研究 DNA 和 RNA 突变很有价值。因此对 DNA- 蛋白质之间氢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随着疏水链 C-H 键的增长, C-H 键的疏水性质和氢键之间就会出现协同作用,使得的氨基酸分子向嘌呤分子平面一边偏移的现象。而嘌呤结构最大的变化是可能由氢键作用引起的鸟嘌呤六元环 π 键和氨基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之间相互作用加强导致的 C4-N6 键的缩短。通过分析证实嘌呤的 N8 原子与氨基酸的 N-H 基团之间确实存在弱相互作用 N-H…N_8 。 研究发现 DNA 碱基与肽链之间的氢键作用对碱基的结构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这种影响势必又会影响到 DNA 在生物体内的活动。所以研究 DNA 碱基与肽链之间的氢键作用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转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368do=blogid=447365from=space
2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专家说”
flybirdissas 2011-5-23 22:39
“专家说”功能可能是用来证明某一结论、意见或说法的可信性。如果我预测说下周有寒流,估计没什么人信,但气候专家预测说有,大家可能就会信。但近些年来,“专家说”的价值或可信性贬值得异常厉害,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专家自身,缺少严谨和自律。专家也是普通的人,专家之所之谓专家,就是对某一个具体的研究方面比较专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其它专业,可能远远不如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有些所谓专家,其实应该叫杂家,啥都似乎懂一点,但啥都不专,俗话说半瓶子水,但喜欢贴金成为专家。那些不是专家的专家,我们不好说啥,我所说的缺少严谨与自律不包含这些人。有些搞经济学或社会学研究的以专家的身份大谈转基因的不科学性或危害性,私下发表意义不无不妥,但在公众场合显然需自律,这与你的观点对错无关,而与你的身份和专业有关,不具备生物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却大谈专业性问题,误导的可能性更大。有些专家说的做的倒是本专业的事情,但不够严谨。如去年关于全国大米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调查说有约有中国 20%大米 重金属超标,这一下把老百姓吓得不轻,在宁可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社会大背景下,大专家的结论能不信?!但依据我的专业知识,尽管我没有直接的证据,这种结论打死我也不信。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采样调查,样本的数量小,没有代表性,因此在区域上该限定的要限定,一下子推广至全国就离谱了,因此结论就不严谨甚至错误,由此还可能引出社会问题。据我所知,稻谷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但绝大部分重金属将被阻隔在稻谷颖壳之外,因此大米就比较难污染,大米中重金属含量需要在很高浓度的重金属环境下才会超标。 其次是各种媒体需严谨和自律。每天上班路上我喜欢听南京经典音乐台的一档早间节目,节目主持人通常会讲一些生活和健康的小贴士,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小贴士都是对的或者有道理的,我觉得这倒也没什么,主持人不是什么都懂,听众需要保持一定的鉴别能力。但这个主持人有一个喜好,在表达某个小贴士时经常在前面加一个专家说,比如专家说早晨起床要适当饮水 ….., 我想潜意识里是主持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某一观点、结论或建议的正确性,专家都这么说了,你们能不听?!然而主持人对专家说的随意甚至滥用使得专家说的信用与价值不但贬低。出于对这位主持人喜爱,我给她委婉地提出建议,要么不要随意用专家说,要么就指出是哪一个专家说的,这才是严谨的态度,特别是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主持人不要随便说道;居于主持人(特别是著名主持人)身份和专家说的影响,尽量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缺少科学依据的所谓健康贴士,否则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好像有点作用,随后的几天专家说的字眼好像没了,不过一周过后,恢复从前,呵呵,兴许习惯了,要改变惯性还有点难。有些主持人的科学素质是需加强的,记得有一次看“南京韶韶”节目,老吴高兴说,告诉大家一个冰箱省电的方法,就是将水放入冷冻室,冻成冰后放入冷藏室,然后就可以关掉冰箱但能使冷藏室保鲜,从而达到省电目的。不知道几百万南京市民中对这个小贴士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立马哑然失笑,本能地意识到,这不但不会省电反而会更耗电,幸亏没用专家说,要不然就更贻笑大方了。 不仅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杂志中的“专家说”层出不穷,以致于泛滥成灾,于是“专家”变成“砖家”,“教授”变成“叫兽”也就不足为怪了。在这场信任危机中,有专家的问题也有媒体的问题,但显然媒体是引导者,因为在绝大部分专家言论中,一般不会有专家说这种自述,而通常是作为第三方的媒体加入的。 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有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解脱,但 无论如何, 专家和媒体都需要严谨和自律,否则,人们心中的科学观还会进一步沦落。
2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2010版抗震规范抗7.3.8 条的探讨及地震避难单元的设置
supdesign 2011-5-23 21:19
该论文对2010版抗震规范7.3.8条进行了讨论,对孤立避难间(安全岛)的必要性和对逃生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内容详见附件。 国内很多6 度、7度地震区发生了较大的地震甚至特大地震,部分地区的地震烈度超过设防大震烈度1~4度。砌体 结构是我国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巨震中破坏、倒塌严重。本文通过震害分析和地震逃生分析对2010版抗规7.3.8条进 行了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对于砌体结构,加强地震逃生通道(楼梯间)是有必要的,然而孤立的避难间(安全岛)难 以满足地震逃生的需要,一个完整的地震避难逃生系统才能满足地震逃生的需要;初步给出了住宅和教学楼的地震避难单元 布置建议,并对其他不同功能的房屋给出了避难单元的设置原则。 附件05对抗规7.3.8条的探讨及地震避难单元的设置——ZK4-293修改稿(最终版本).pdf
个人分类: 02地震|3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jiazhaopeng 2011-5-23 21:09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 物理学 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 30 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及生物物理学 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生物 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 水平,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 )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 的普遍规律; 第二, 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着重研究的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脂质体系以及部分多糖 及其复合体系。而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 内的转化则属生物化学的范围; 第三,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即生命现象的本质;而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 的物理、化学现象或变化,则属于生物物理学或生物化学的范畴。 分子生物学在现代有许多的应用,它与人类的自身发展也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基因工程、酶工程上的应用。克隆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重组 DNA 技术的成功,使得现在许多科学家 把高等动物的一些基因引入 单细胞生物 ,用发酵方法生产 干扰素 、多肽激素和 疫苗 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将向着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一些 人类遗传性疾病 提供根本性的解决途径。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 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 做出重要的贡献。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Rice gene discovery:Phr1 gene
jjb8104149 2011-5-19 18:12
研究人员从水稻籼稻品种93-11中克隆并鉴定了控制水稻籼粳分类的基因并将其命名为PHR1。转基因功能互补实验证明PHR1是区分水稻籼粳分类的基因。在水稻中抑制或过量表达PHR1,得到具不同抗病虫害能力的转基因水稻,表明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该基因从而调节植物抗性。 Yanchun Yu,Tian Tang, Qian Qian, YonghongWang,Meixian Yan,Dali Zeng, Bin Han, Chung-IWu,Suhua Shi, and Jiayang Lia,Independent Losses of Function in a Polyphenol Oxidase in Rice: Differentiation in Grain Discoloration between Subspecies and the Role of Positive Selection under Domestication.The Plant Cell, 2008.Vol. 20: 2946–2959, Phenol reaction phenotype(PHR)表现在籼稻中,而在粳稻中缺失,籼稻和粳稻在收获时通常都是金黄色,因此籼稻经过phenol处理会变成褐色或者在储存的过程中会变身;粳稻则不会变色。并且PHR是由单个gene控制,phr1 gene是引起PHR的原因。paper中phr1 gene的clone过程如下: 1、初步定位:应用PHR-positive indica cv MH63 和PHR-negative japonica cv CJ06 构建一个非常大的作图群体,杂交得到5589个F2群体(分离比3:1;PHR-positive4203:PHR-negative 1386)。前期研究phr1定位在4号染色体,应用新的PCR-based marker S100与S115在水稻遗传图谱phr1的两端。然后应用这两个标记扫描所有的PHR-negative 植株。phr1 gene定位到S100和S115之间,遗传距离9.3cM 与8.5cM之间。 2、精细定位:获得66个phr1与S100之间的重组个体以及40个phr1与S115之间的重组个体。
3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QQ的功能,真的方便联系吗?
热度 1 ayshi 2011-5-18 17:54
最近总是上QQ,感觉浪费很多时间。其实联系人,电话短信或者电子邮件方便的多。 个人感觉真的没有必要沉迷于QQ。
26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知识
zhangjinami 2011-5-18 07:06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道偶联的双功能蛋白,是STATs七个家族成员之一。多种肿瘤细胞中STAT3均有异常高表达,STAT3过度激活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障碍,促进肿瘤的形成、发展。STAT3信号通道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作用靶位。针对STAT3的阻断治疗的研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就此作一综述。 1.STAT3简介 1.1.STAT3结构 有关于STAT3结构及各部位相应的功能有国外文献详细介绍 。其中SH2区是STATs结构中最保守的部分。通过识别已激活受体特定的SH2结构域向受体集聚;激活JAK家族;参与STATs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成,在信号转导中起重要功能。与二聚体形成有关的705位关键酪氨酸即位于SH2区附近 。STAT3羧基端转录激活区参与转录复合物的形成,其最大转录活性的发挥受727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的调节 。 1.2.STAT3蛋白功能 STAT3最初是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因子被发现,由IL-6激活。STAT3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STAT3基因缺陷小鼠在胚胎早期即会发生死亡,STAT3缺陷的T细胞失去了IL-6诱导的增殖反应;STAT3无效的乳腺细胞周期性更新的程序化死亡明显延迟;鼠缺乏STAT3的肝实质细胞其IL-6诱导急性期反应基因的能力缺失 。表明STAT3参与了正常细胞的存活、增殖、凋亡等重要活动。 细胞因子等配体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诱发了受体的集聚和二聚化。缺乏内在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如IL-6家族受体等聚集胞浆内的Janus激酶(JAK)家族成员,使其发生自身磷酸化而激活,继而磷酸化受体胞浆区的酪氨酸残基,使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共同形成STAT3识别的SH2结构域,招募胞浆中相应的STATs成员与之结合。在JAK激酶的作用下,结合的STAT3单体705位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并通过SH2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同源或异源的二聚体。激活的二聚体接着从受体上解离并转入细胞核内,识别并结合到靶基因DNA特异的反应元件,诱导了抗凋亡基因Bcl-xL、Mcl-l和细胞周期控制基因c-Myc、cyclins D1和VEGF等基因表达 。 具有内在酪氨酸激酶(TK)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可直接磷酸化STAT3蛋白。Src激酶和Ab1及其它如v-ras、Lck等癌蛋白等其他的TK也能直接磷酸化STAT3蛋白 。STATs成员完成特定的信号传递后,被一种未知的酪氨酸磷酸酶去磷酸化,并重新回到细胞质中 。 2.STAT3异常激活与肿瘤 正常信号转导中STATs的激活快速而短暂。STATs持续性激活与细胞的恶性转化进程密切相关 。STAT3是EGFR、IL-6/JAK、Src等多个致癌性酪氨酸激酶信号通道的汇聚的焦点,在多种肿瘤细胞和组织中都有激活,如乳腺癌、卵巢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脑瘤、非小细胞性肺癌和各种白血病等 - 。 STAT3激活后诱导某些与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凋亡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的异常高表达,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细胞增殖、恶性转化、阻碍细胞凋亡,表现出致癌的作用。组成性激活的STAT3不需要酪氨酸磷酸化而能够使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 。而显性负STAT3的表达则可以终止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以及胃肠基质细胞肿瘤的转化 。JAK2磷酸化抑制剂AG490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中的STAT3激活,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前列腺癌细胞株中STAT3被激活,反义STAT3能够诱发癌细胞凋亡 。由于持续性激活的STAT3能够促使培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能在裸鼠中形成肿瘤,STAT3已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 。 3.STAT3阻断治疗及阻断机制 尽管STAT3参与正常细胞因子信号的调节,但是在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中发现STAT3的持续性高表达,而且有证据证实STAT3参与了肿瘤的形成,表明STAT3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治疗靶位。在正常鼠成纤维细胞及人口腔角化细胞、乳腺细胞中阻断STAT3信号通道并不影响细胞生长,因此,阻断STAT3途径也许不会过多损伤正常细胞的功能 。针对STAT3信号途径各个阶段不同蛋白或核酸序列可以设计不同的方式对该途径进行阻断,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诱导凋亡增加,治疗肿瘤。 3.1 显性负STAT3竞争性抑制 显性负STAT3是指缺失羧基端转录活性区的STAT3突变体蛋白(STAT3β),它能够结合STAT3靶DNA反应元件,但不能促进相应基因的转录,从而与细胞中激活的STAT3竞争结合相应的反应元件,阻断STAT3的信号转导途径。 Guilian Niu在高表达STAT3的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中导入含显性负STAT3的质粒载体,结果诱导了B16细胞的死亡。而在正常鼠成纤维细胞和不表达STAT3的鼠MethA瘤细胞中显性负STAT3对细胞的生长无影响。体内研究也表明显性负STAT3显著的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种抑制增值效应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相关,显性负STAT3下调了抗凋亡基因Bcl-xL的表达 。在人A2058和JW黑色素瘤细胞株中,显性负STAT3也下调了Bcl-xL和Mcl-1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增加 。肿瘤细胞调亡过程中,可能有细胞旁效应的存在 。Burke WM等研究表明显性负STAT3显著的抑制了卵巢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 3.2 STAT3 decay竞争性阻断 STAT3 decoy指一段双链寡核苷酸,它与STAT3靶基因启动子反应元件中STAT3识别的特异性靶DNA序列相一致,在细胞中能够竞争性结合活化的STAT3,减少STAT3与特异性反应元件的结合,从而阻断STAT3信号途径。 Leing PL等针对c-fos启动子中STAT3反应元件,设计了15个碱基的双链STAT3 decoy,用来研究高表达STAT3的头颈部鳞状癌细胞。STAT3 decoy处理的细胞中,STAT3与放射性标记的STAT3结合元件hSIE形成hSIE-STAT3蛋白复合物的能力大大下降,而且这种能力的下降与STAT3的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无关。STAT3 decoy 抑制了头颈部鳞状癌细胞的生长,但对正常口腔角化细胞却没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STAT3 decoy下调了抗凋亡基因Bcl-xL的表达。他们认为decoy作为肿瘤分子治疗一种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1)作用的靶转录因子明确;(2)不需要了解靶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3)decoy 的合成相对比较直接。因此,STAT3 decoy可能成为高表达STAT3肿瘤的一种新的分子治疗策略 。 3.3 反义寡核苷酸阻断 反义寡核苷酸是含12-25个碱基的寡聚核苷酸,能够根据碱基配对原理结合靶mRNA,抑制特异基因的表达,进而研究特定基因生物学功能或者用于治疗相关的疾病。利用反义STAT3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STAT3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细胞,24小时后STAT3蛋白与DNA结合水平显著下降,总STAT3蛋白表达量大量减少,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凋亡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三倍的增加 。反义STAT3处理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A549 和H358,细胞中STAT3的DNA结合能力完全缺失,细胞发生凋亡 。表明反义STAT3可以作为针对高表达STAT3恶性肿瘤的又一分子工具。 3.4 磷酸酪氨酸肽(Phosphotyrosyl Peptides) Turkson J 等针对STAT3的SH2区设计了STAT3 SH2区结合肽,PY*LKTK,其中Y*表示磷酸化的酪氨酸。研究表明该磷酸化的短肽体外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STAT3与DNA结合能力,其同源性的三肽A*YL和PY*L也有类似作用,而非磷酸化的PYLKTK则无此能力。STAT3与短肽形成STAT3YLKTK复合物,从而减少了STAT3:STAT3二聚体激活形式。将PY*LKTK导入细胞,则抑制了细胞中STAT3的激活和转录活性。PY*LKTK也能阻断Src激酶诱导的STAT3依赖性的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他们的研究表明针对STAT3蛋白特殊结构设计的阻滞剂也能够阻断STAT3的信号通道。 3.5间接阻断 针对STAT3信号途径中上游酪氨酸激酶如JAK、Src、EGFR的抑制剂已经研制成功,部分已进入临床各期试验 。AG490是JAK家族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Burke WM 等利用AG490处理卵巢癌细胞株Caov3和MDAH2774,结果发现STAT3的磷酸化水平和Bcl-x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STAT3与DNA特异性的结合能力也下降;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同时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中,用AG490处理也发现相同现象。进一步对正常卵巢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的研究表明,用AG490作用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不受影响。AG490能够抑制何杰金氏瘤中的STAT3激活,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在多形性恶性胶质瘤中AG490抑制了STAT3的激活并减少了Bcl-xL, Bcl-2和Mcl-1的表达,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 。因此,AG490能够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不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有望成为肿瘤分子治疗的新的治疗药物。 AG490及EGFR特异性抑制剂PD158780对黑色素瘤细胞株JW和A2058中STAT3与DNA结合能力没有抑制作用,对细胞也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而另外两种能够抑制Src激酶的抑制剂PD166285 和PD180970则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STAT3的DNA结合活性和瘤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了抗凋亡基因Bcl-xL和Mcl-l的表达,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黑色素瘤细胞中STAT3的激活与Src 激酶相关,与JAK和EGFR关系不大 。因此,Src激酶抑制剂也能够用于黑色素瘤等依赖Src-STAT3途径异常激活的肿瘤治疗。 4.结语与展望 Stat 3信号通道的过度激活破坏了正常细胞的增殖、生存活动,能够诱导出某些转化细胞的特性;过表达的STAT3调节了细胞周期的调控和凋亡,表明STAT3的激活可能与致癌作用有关系,阻断STATs信号通路的也许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肿瘤。目前针对STAT3途径的分子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一步的研究也许能找出其它STAT3调节的基因,进一步揭示STAT3在致癌中的作用,寻找阻断STAT3作用靶位治疗癌症的新的分子途径。另外,对目前各种可选择的阻断STAT3信号通道的各种方法进一步进行评价、筛选、综合,选择最优的阻断方法;将分子治疗与传统的放化疗结合进一步研究挑选出有效、低价易于实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也许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Rho蛋白 百科名片 Rho蛋白属于小G蛋白超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20多个Rho家族成员(图7—1)。根据序列的同源程度和功能,将其分为RhoA、Racl、Cdc42及缺乏GTP酶活性等四大类。   Rho belongs to the Ras super famil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GTPases. Fifteen Rho proteins have already been characterized a n d divided into three sub-families; the first includes Rho (A, B, C), the second, Rnd 1-3 a n d the third which includes Rac 1-3, RhoG, Cdc42Hs, Rho/TTF. TC10 a n d Chp (1-2). Rho acts as a molecular switch which turns on of off various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ACK, PAKs, MEKKs ROCK (3). Rho is active when bound to GTP a n d inactive when bound to GDP (4). It is also known to participat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cell migration, adhesion, cytokinesi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 n d apoptosis a n d to a greater extend cell transformation (5).   Rho蛋白   Rho家族蛋白是Ras超家族中最早被克隆出来的蛋白,它们是一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25kD的三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因此,习惯被称为Rho GTP酶,Rho GTP酶在细胞骨架重组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发现,Rho GTP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和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肿瘤细胞形态改变,细胞与胞外基质粘附以及细胞骨架重组等几个方面,对Rho GTP酶作用于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综述如下。   1 Rho GTP酶   到目前为止,Rho GTP酶超家族已发现约20个成员,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大致分为5个亚家族,包括:(1)Rho亚家族,包括RhoA、RhoB和RhoC,在序列上具有高度同源性,并在多种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参与张力纤维形成和粘着斑复合体(focal adhesion complexs,FACs)组装;(2)Rac亚家族:包括Rac1、Rac2、Rac3和RhoG,促进层状伪足和胞膜皱褶形成;(3)Cdc42亚家族,包括Cdc42、TC10、TCL、Wrch1和chp/Wrch2,其中Cdc42促进丝状伪足形成:(4)Rnd亚家族:包括Rnd1、Rnd3/RhoE和Rnd2,在细胞中组成性激活表达并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可拮抗Rho信号通路;(5)Rho BTB亚家族,包括Rho BTB1和Rho BTB2,具体功能尚不清楚。在所有Rho GTP酶超家族成员中,Cdc42、Rac1和RhoA是目前研究最多的Rho GTP酶。Rho家族各成员在氨基酸序列上有50%~55%的同源性,在靠近催化位点处都有1个能和GTP结合的功能区,与催化GTP水解密切相关。Rho GTP酶同Ras超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羧基端通常具有共同结构域,即由半胱氨酸残基,脂族残基和其他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末端,是翻译后修饰的位点〔2〕。Rho GTP酶的翻译后修饰与其质膜定位有关,只有经翻译后修饰的Rho GTP酶才具有活性并能与细胞膜上适宜的脂质分子结合。在异戊烯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半胱氨酸的巯基和异戊二烯基团间共价形成硫醚键,并在内切酶的作用下水解掉末端其余3个残基,最后异戊二烯基化的半胱氨酸残基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发生甲基化,完成翻译后的修饰。Rho家族蛋白同Ras超家族的所有成员一样在活性型/GTP限制型和失活型/二磷酸鸟苷(guanosine diphosphate,GDP)限制型构象之间循环。调节这个循环过程的3类重要蛋白是:(1)鸟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ing factors,GEFs),催化GDP的释放和GTP的结合,活化Rho GTP酶。不同的Rho GEF在结构上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域,包含1个DH(Dbl homology domain)区和1个PH(pleckstrin homologyv domain)区,前者与Rho GTP酶结合并催化其构象改变,后者通过和细胞膜上特定的脂质作用使GEF在膜上定位;(2)GTP酶活化蛋白(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GAP),作为负向调节因子加速Rho GTP酶的水解,使Rho GTP酶由活性状态变为无活性状态;(3)GDP解离抑制因子(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阻止GDP从Rho GTP酶上分离,抑制Rho GTP酶活性。Rho GTP酶是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分子,作为分子开关在胞内信号转导中发挥桥梁作用。Rho GTP酶可参与对正常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并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中可见Rho GTP酶表达异常,改变细胞内Rho GTP酶的表达水平可以直接影响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   2Rho GTP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肿瘤细胞在基质中的运动由4个循环往复的步骤组成,即头部伪足的形成和延伸,新粘附位点的建立,胞体的收缩以及尾部的退缩,通过不断重复的4个过程向前迁移〔3〕。对这一过程精确调节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在多条信号级连反应通路中,Rho GTP酶尤其是RhoA、Rac1和Cdc42是关键的调控因子,主要参与对细胞形态改变,细胞与基质粘附及细胞骨架重组的调控,调节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4〕。   21 细胞形态改变 伪足形成和细胞形态改变是侵袭转移的起始步骤。Rac可诱导质膜突起形成片状样的层状伪足,而Cdc42诱导指头样突起的丝状伪足形成。在高侵袭和转移性的肿瘤细胞,还可见一种侵袭伪足形成,由于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主要的伪足结构〔5〕。层状伪足与周围基质形成粘附连接,产生细胞向前运动的锚着位点;丝状伪足有助于细胞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及确定细胞迁移的方向。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WASP)是调节细胞迁移的关键分子,包括神经组织来源WASP(neural 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NWASP),WASP家族富含脯氨酸同源蛋白1(WASP family verprolinhomologous protein1,WAVE1),WASP家族富含脯氨酸同源蛋白2(WASP familyverprolinhomologous protein2,WAVE2)等成员,也是Rac和Cdc42下游的重要效应子,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Rac和Cdc42通过活化WASP家族成员诱导伪足形成和基质降解〔6〕。Lorenz等〔7〕首次使用荧光共振能量传感器区分活性状态和失活状态的NWASP构象,并模拟内源性NWASP功能发现,NWASP在迁移的肿瘤细胞头部层状伪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迁移头部高度动态性伪足结构的形成依赖肌动蛋白单体聚合和肌动蛋白纤维的延长,WASP家族不同成员通过不同的结构域与Rac和Cdc42结合而活化,而肌动蛋白相关2/3复合体(actinrelated 2/3 complexs,Arp2/3 complexs)和肌动蛋白单体通过分别结合于活化的WASP家族羧基端共同的结构域,直接调控肌动蛋白单体聚合〔8〕。Arp2/3复合体是肌动蛋白组装的核心,可将肌动蛋白单体从头合成组装为肌动蛋白丝,进而促进丝状伪足和层状伪足的形成〔9〕。Arp2/3复合体与WASP的结合是调控肌动蛋白聚合的重要因素,两者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共表达,对115例肺腺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78例(678%)共表达Arp2/3和WAVE2,并与病人临床生存时间负相关;多变量回归分析揭示,Arp2/3和WAVE2的共表达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0〕。并且NWASP和Arp2/3复合体也是高侵袭和转移性肿瘤细胞侵袭伪足形成的主要调节子,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位〔11〕。肌动蛋白单体的聚合和伪足形成还依赖另一种关键调节子cofilin,cofilin可使肌动蛋白单体从肌动蛋白丝的顶端解离,诱导肌动蛋白丝从头部折断,产生新的末端。Rac和Cdc42可通过活化共同的底物p21激活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分别激活LIM(3种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lin11、isl1和mec3)激酶1(LIM kinase1,LIMK1)和LIM激酶2(LIM kinase2,LIMK2),磷酸化cofilin使其失活而抑制肌动蛋白的解聚,稳定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22 细胞基质粘附 伪足形成启动细胞迁移的过程,但细胞持续的迁移需依赖细胞伪足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稳定粘附,提供细胞向前迁移的牵引支点。迁移的细胞头部与ECM的粘附和尾部与ECM的去粘附的不断交替使得细胞向前迁移,Rho GTP酶对这一过程发挥精确的调节。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与ECM中特异的配体结合,通过整合素聚集成簇而形成FACs,而整合素受体的胞内区与桩蛋白(paxillin),纽蛋白(vinculin)和踝蛋白(talin)等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分子桥,并与细胞骨架相连,提供细胞迁移的锚着位点。活化的Rac可诱导肌动蛋白的聚合和层状伪足的形成,同时也能诱导新的FACs的形成,而FACs的形成又能反过来活化Rac,这一正反馈的失控可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11〕。Jung〔12〕发现,活化的Rac1和Cdc42,可通过激活PAKl磷酸化下游的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活化的FAK作为分子支架招募胞浆中桩蛋白,纽蛋白和踝蛋白等至FACs,促进FACs的形成。p65激活激酶还可通过LIMK间接调节cofilin的活性,cofilin在活性型和失活型间的循环可调节肌动蛋白亚单位从肌动蛋白丝末端的解离和聚合,并对促进肌动蛋白纤维组装时踏车(treadmilling)现象的发生非常必要〔3〕。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与ECM的降解密切相关,Rho GTP酶可直接或间接调节下游效应子促进ECM的降解。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的研究发现,Rac1和Cdc42可通过间接活化LIMKl上调丝氨酸蛋白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增加uPA启动子活性,诱导uPA和uPA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及uPA的分泌,降解ECM胶原等成分,有助于细胞的侵袭转移〔13〕。   23 细胞骨架重组 侵袭和转移的肿瘤细胞的持续运动需依靠张力纤维收缩和肌动蛋白丝的延长提供动力,Rho GTP酶可通过调节细胞骨架的重组,为细胞迁移提供动力。张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一种稳定的、平行排列的微丝结构,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等组成,肌动肌球蛋白相对运动产生的收缩力是细胞迁移动力的主要来源。Rho及其下游的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可提升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肌动-肌球蛋白的收缩力促使细胞在ECM中的迁移。ROCK是Rho下游的重要效应分子,包括Rho激酶和p160ROCK 2个成员。活化的ROCK通过2条通路提升MLC的磷酸化水平,一方面ROCK磷酸化其底物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的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myosinbinding subunit,MBS)而抑制MLCP的磷酸酶活性,减少MLC磷酸基团的水解;另一方面,ROCK可直接磷酸化MLC,增加MLC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增加与肌动蛋白丝交联产生的收缩力。抑制Rho/Rock通路能抑制肿瘤细胞张力纤维的收缩和细胞侵袭,显性激活(dominant active)的p160ROCK的质粒转染的人卵巢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而用p160ROCK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可显著减弱〔4〕。Rho还可作用于下游另一重要效应分子mDia(Mammalian Diaphanousrelated protein)蛋白,活化的mDia蛋白可将肌动蛋白单体参入到肌动蛋白丝的末端,并阻止成帽蛋白的结合,诱导肌动蛋白丝的延长,有助于细胞迁移〔15〕。   3 Rho GTP酶在肿瘤侵袭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由于Rho GTP酶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因此,Rho GTP酶可能成为肿瘤转移的临床诊断指标。对53例胃癌病人和7名胃肿瘤细胞株的Rho超家族7名主要成员RhoA、RhoB、RhoC、Rac1、Rac2、Rac3和Cdc42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发现,RhoA、Rac1和Cdc42在胃癌组织切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切片,Rho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显著正相关并和组织分化程度负相关,RhoA和Rac1在7种胃肿瘤细胞株中的mRNA表达水平,总蛋白量及活性都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株〔16〕。RhoC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特别是在转移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增高〔17〕。在原发胃癌细胞中RhoC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胃癌中RhoC的表达显著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在有多个淋巴结转移的原发胃癌中RhoC的表达也显著高于较少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细胞,穿过浆膜的胃癌细胞比在胃壁中的胃癌细胞具有更高的RhoC表达,表明RhoC的过表达与肿瘤细胞的高度浸润相关,提示RhoC可作为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鉴于Rho GTP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使其可能成为转移性肿瘤临床转移及预后分析的重要指标。由于Rho GTP酶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Rho GTP酶及其下游靶分子可能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重要靶位。特异性的ROCK抑制剂Wf536可在体内抑制小鼠Lewis肺癌转移及肿瘤细胞诱导的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并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在基质胶上的侵袭和迁移〔18〕。由于Rho GTP酶翻译后羧基端的修饰对于其正确的膜定位和活化非常重要,因此多种异戊烯基转移酶抑制剂如Zarnestra,Sarasar,L778等〔2〕,通过阻断Rho GTP酶C端翻译后修饰位点的蛋白质法呢基化,已被证实在肿瘤治疗中有较好疗效,而且针对某一种Rho GTP酶(如RhoA、RhoB、Rac1或Cdc42)的特异性异戊烯基转移酶抑制剂将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9〕。由于针对Rho GTP酶进行的肿瘤治疗能够减少传统抗癌药物的副作用,因此,Rho GTP酶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的新靶位,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3.3 内部结构(功能)
tengyi1960 2011-5-17 10:14
叙述结构 提高文章表达力的叙述结构 发现你的结构 16—— 你可以转向左脑的思维了 创编一个具有说服力演讲的前三个步骤为: 1 、制定包括 B 点在内的框架性结构; 2 、确定听众的 wiify 及其知识水平; 3 、通过脑力激荡找到了讲演可能要涉及的各种概念,并将之提炼成一些概念簇或者说“罗马柱”。现在,你用右脑式的思维已经获得了讲演的焦点。 现在,你可以转向右脑,把你的概念簇发展成演说的内容顺序,构造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流畅结构。 决定哪个“罗马柱”在先,哪个在后,哪个在中段的时候了。 在读者阅读书面文字的时候,可以通过非常随意的方式接触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把一个手指压在当先页上,前后相互参照的看 —— 自我导航。 然而,演讲的听众却不具备这种能力 —— 他们只能用线性方式(一张一张地)接触你的内容。 当你讲到下一页内容的时候,听众很难清除无误地了解这一页和前几页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时: 要么一片茫然;要么要求您给出解释;要么努力寻找缺失的关联,因而无法听你往下讲了。 你的责任现在就是: 成为听众的导航员,把你“故事”各个部分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使他们能够轻松地跟上你的叙述,把他们对局部知识的了解提升到对整体知识的相关联的了解了。 这种把你的所有“罗马柱”都放到一个宏伟的庙宇中去展示的技巧就是: 叙述结构的技巧( Techniques of Flow Structure ) :
个人分类: 我与图书馆|21 次阅读|0 个评论
3.1 强化说服力(功能)
tengyi1960 2011-5-17 09:39
始终牢记目的性 —— 通往 B 点 说服就是从 A 点到 B , 要从对听众有什么好处( What ’ s IN It For You? )开始 说服:把听众从他们在你开始讲演时所持的立场( A 点)带到你的目标( B 点)上去。而这一动态的转移过程就是说服。 我们的目标就是 —— 从 A 点到 B 点 。 就是 从引领或管理( Lead or manage ) —— 有效管理 (Effective Management) 有效的进行内容管理和创造性的思维 考察一下把听众从 A 点带到 B 点上去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吧。 例如 : 说服性演讲目标 1 影响听众信念,促使听众行动 2 持有立场,设法使听众接受、支持 3 寻找理由、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A 点是听众的出发点,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在这个点上,听众: 缺少信息 —— 对你及业务知之甚少。 充满疑虑 —— 怀疑并准备质疑你所说的一切。 充满抵触 —— 处在一个与你目标对立的位置上,并想保持它。 要点:要达到 B 点,你必须使缺少信息的听众在你的讲演中开始“理解”;使充满疑虑的听众开始“信任”;使充满抵触的听众开始“行动”。 事实上,“理解”、“信任”、“行动” 并不是三个各不相关的目标。毕竟,你的听众只有首先“ 理解”你的故事并“相信”故事所转达的信息,才能以你所希望的方式“行动”。 你必须学会讲“故事”,讲对你有什么好处 … 方法: —— 以终为始( Starting with the Objects in Sight ) —— 为听众着想( Audience Advocacy ) —— 把注意力从性能( features )转移到好处( banefits )上来 —— 了解听众的需要 为了克服 MEGO 症 ( “五宗罪” ) 我们除了 把握 Less is more 原则 不断地问 WIIFY 即:把注意力从性能转移到好处上来 以终为始 并且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有效方式来推销自己的观点 同时必须 在讲演准备前充分 “了解听众的需要” 在讲演中不断赢得听众赞同,不断将听众带领到一个高潮,另一个高潮。 让他们欲罢不能。
个人分类: 我与图书馆|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探索多种功能的维生素E
wmren 2011-5-16 17:20
维生素 E 具有多种治疗效果。可以在皮肤上涂抹,也可以吞食,因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特性,可以帮助延缓或防止心脏病的发生,还对某些类型的癌症具有抑制作用,在调节人体某些机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食品中都含有维生素 E 如红花,向日葵,小麦胚芽油,杏仁,榛子和某些绿叶蔬菜。 维生素 E 作为一种 抗氧化剂 对 中风 ,白内障,癌症,心脏病 疾病 的治疗。维生素 E 实际上保护了墙壁 动脉 。它可以防止被氧化,从而防止动脉阻塞坏胆固醇( LDL )。 维生素 E 还可以防止形成血小板聚集在一起,从 血液 凝块。 这可以预防中风或 心脏病 发作。
1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荐四个功能强大的翻译网站(zz)
热度 1 skymoon619 2011-5-16 09:53
http://www.iciba.com/ 很喜欢它的句子翻译 很好用 下面是网友推荐的 1、词都 http://www.dictall.com 特点:会给出很多来自文献的例句。 2、句译 http://www.juyy.net/viewpage.php 特点:翻译的很好,基本可以在它的翻译中找到合适你的 有很多例句来自文献 (总有一款合适你的,咔咔) 3、词博 http://www.cibo.cn 翻译比较杂,可供多种选择。可发音 4、句库 http://www.jukuu.com 翻译的非常好,基本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另可发音,可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听力 最后是虫友推荐的 咔咔 http://translate.google.cn/ (google翻译你们都用的 是吧哈哈) http://dict.cnki.net/ (这个口碑也不错,不过偶都木有用过) http://dict.zhuaniao.com/ www.netat.net (传说这个比较专业) http://dict.yxres.com/ 还有林格斯啦用的人也比较多 如果医药专业的 可以用新医药大辞典 很不错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28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ENVI下的统计分析功能
dongyanqing 2011-5-12 09:15
[转载]ENVI下的统计分析功能
【转自】http://hi.baidu.com/dyqwrp/blog/item/be3b13583effe4c99d8204e0.html ENVI 下的统计分析功能 图像统计是计算表征图像像元值数理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的各种参量。 ENVI 的统计可对整个图像进行 , 也可以对某个感兴趣区或某一类地物分布区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以数字报表或文件形式给出。 1. 图像像素统计 统计单波段影像的最大、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协方差和直方图;多波段之间波段间的统计特征包括协方差矩阵、相关系数矩阵、本征向量和散点分布图等 1) 直接统计 (1) 快速统计 快速统计可以快速的统计图像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和直方图分布。 在 Available Band List 下相应的文件或波段列表上点击右键菜单,点击 Quick Statics 即可弹出统计界面。 基本统计界面见图,可设置不同的绘图显示、统计信息查看等操作。 选择绘图函数 左键的曲线信息查看 中键(滚轮)按下拉框放大 右键弹出图像绘制参数设置功能菜单 可绘制图例、曲线紧凑、恢复原始显示、打开文件、绘图参数和设置绘图函数等功能。 设置绘图显示参数 查看统计报表 - - ,选择文件后弹出统计界面。 统计类型包括 Basic Stats (基本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 Histograms :直方图; Covariance :协方差矩阵、相关系数矩阵和本征向量; Covariance Image :生成协方差、相关系数和本征向量文件; Output to a Statistics File :生成 .sta 文件,可通过主菜单 - - 查看; Output to a Text Report File :统计结果输出为文本文件; Report Precision :设置统计精度(浮点数小数点个数); 2) 去除背景值 很多时候,实际统计只需要统计部分区域, ENVI 可通过感兴趣区或掩膜的方式来实现。 (1) 感兴趣区统计 ENVI 的感兴趣区工具启动点击 image 窗口的 - 。对已有的 ROI 进行统计可直接点击 ROI 工具上的 Statics 按钮。 需要注意,点击 - - 功能选择文件时,若选择 ROI ,则统计的是 ROI 的最小外包矩形范围内的图像。 (2) 掩膜统计 统计时可以通过掩膜的方式将不想统计的区域“掩掉”。 掩膜创建方式: - - ,选择显示窗体后弹出掩膜定义界面。 掩膜创建可选择菜单 下的选项,可以选择数据范围、注记、 ROI 、 ROI 交集、矢量文件等多种创建方式。 点击 - - 功能选择文件时,选择掩膜文件即可。 3) 统计功能扩展补丁 如需要单独忽略特定值的统计,可以使用统计扩展补丁。 http://bbs.esrichina-bj.cn/ESRI/thread-68867-1-1.html 4) 多波段统计 多波段影像的波段间统计可以点击主菜单 - - ,弹出操作界面。 可选择波段间的计算函数,有 Sum (求和)、 Sum^2 (平方和)、 Mean (波段平均值)、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 Variance (方差)、 Skewness (偏斜度)、 Kurtosis (峰度)和 Mean Absolute Deviation (平均绝对偏差)。
个人分类: ENVI|4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开通邀请注册功能,欢迎大家使用
热度 6 科学网编辑部 2011-5-9 16:32
科学网开通邀请注册功能。 所有科学网用户均可通过点击个人中心页面顶部的“ 邀请 ”按钮获得邀请链接。 您可以复制邀请链接,通过QQ、MSN等IM工具,或者发送邮件,将此邀请链接告诉您的同事、同学、朋友,邀请他们加入科学网。(请见图一、图二) 您的朋友如果通过此邀请链接注册成为科学网用户,他的科学网帐号将与您的科学网帐号自动成为科学网社区的好友。 特别提醒: 通过科学网博主发送的邀请链接注册申请“实名博客用户”的网友,可获得开博申请优先审核的权限。 图一 图二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716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30种常见的专利分析产品
热度 1 yizhenzhong 2011-5-8 12:00
30种常见的专利分析产品,个人整理,拒绝转载。 如果您在使用中发现产品功能与本文整理的不一致,请及时告知,我将虚心的接受您的意见。 序号 产品名称 所属国家 功能类型 分析数据源 主要功能 数据监测 数据采集 数据清洗 数据加工 分析方法 结果呈现 智能报表 基本统计 共现 分析 聚类 分析 引证 分析 1 PatentEx 中国 保定大为 专利采集 / 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无 2 HIT_ 恒库 中国 恒河顿 专利采集 / 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有 3 BizSolution 中国 北京彼速 专利采集 / 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无 4 PatentGuider 中国 台湾连颖科技 专利采集 / 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无 5 汉之光华专利情报分析系统 中国 汉之光华 专利采集 / 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无 6 PatentTech 中国 台湾连颖科技 专利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矩阵图 无 7 Matheo Patent 法国 Matheo Software 专利采集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矩阵、柱形图、饼形图、网络图 有 8 BizInt Smart Charts for Patents 美国 BizInt Solutions 专利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 无 表格 有 9 Think Clear 韩国 世界知识产权检索株氏会社 专利加工 / 分析 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无 10 True-Teller 日本 野村研究所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无 无 有 有 无 热力图、网络图 有 11 Vantage-Point 美国 GIT 技术政策与评估中心与智能信息服务公司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聚类图、网络图 有 12 ClearForest 美国 汤姆森 · 路透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无 无 有 有 无 列表、矩阵、聚类图 无 13 OminiViz 英国 Biowis dom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交互式可视化图谱 (Galaxy 图、 CoMet 图、 ThemeMap 和聚类图等 ) 无 14 TEMIS 美国 TEMIS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无 无 有 不详 有 无 列表、聚类图 无 15 RefViz 美国 汤姆森 · 路透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Galaxy 图和矩阵图 无 16 STN AnaVist 美国 化学协会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 专利检索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列表、图表、研究景观图 (research landscape) 无 17 Thomson Data Analyzer 美国 汤姆森 · 路透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列表、图表、矩阵、聚类图、专利报告 有 18 Vxinsight 美国 Sandia 国家实验室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无 无 无 无 误 有 无 聚类图(二维、三维) 无 19 Quosa 美国 Quosa 文本挖掘 / 文献管理 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数据分组和注释 无 20 Aureka 美国 汤姆森 · 路透 专利检索 /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ThemeMap 、引文树、聚类图、专利报告 有 21 东方灵盾中外专利检索及战略分析平台 中国 东方灵盾 专利检索 / 文本挖掘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聚类图 有 22 Wisdomain 美国 Wisdomain 专利检索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列表、图表、系统树、引文图 无 23 Delphion 专利信息平台 美国 汤姆森 · 路透 专利检索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列表、引文树、聚类图 无 24 Innovation 美国 汤姆森 · 路透 专利检索 /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聚类图、引证图、网络图 无 25 Innography 美国 Dialog 专利检索 / 可视化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 ,结构化公司财务、法律诉讼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气泡图、组合图 无 26 TotalPatent 美国 LexisNexis 专利检索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有 统计图 无 27 QUESTEL ORBIT 法国 电信多媒体 专利检索 / 文本挖掘 / 可视化 集成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聚类图、引证图、网络图 无 28 WIPS 韩国 世界知识产权检索株氏会社 专利检索 集成的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 有 列表、趋势图、饼图、柱形图 无 29 Goldfire Innovator 美国 Invention Machine 计算机辅助创新 集成的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 有 分类图、趋势图 无 30 Pro/Innovator 中国 亿维讯 计算机辅助创新 集成的非结构化专利数据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 无 树形图、饼图、矩阵表 无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研究微博|24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功能营销(一)
jsnjjlj 2011-4-6 20:32
功能与功能产品 功能( Function )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功效、效能、效用,是指事物或方法所能够发挥的有利作用,也可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 这当然是一个笼统的解释。作为学术用语的“功能”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其相应的精确内涵。在数学领域,它强调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领域,组成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对整个整体的贡献。在社会学领域,功能是相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有用性而言,“功能就是指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它应承担的角色,因而也是它对维持结构的连续性上所起的作用” 。 在功能营销范畴中,功能一词所包含的涵义是上述意蕴的综合,但还不仅限于此。 在功能营销中,功能是产品的本质,产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功能与产品密不可分。 首先,功能总是相对一定的主体而言的,即我们总是确定了主体之后,才有可能确定相应的功能。换而言之,功能总是存在于一定的主客体关系当中,相对于一定的主体而言的。举例而言,青草对于人类并不具备食物的功能,但它绝对是山羊的上佳食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功能无疑是在反映了一种主客关系,这个关系的具体内容就是功能,而功能的实现方式就是产品。 不过不是所有的主客体关系都必然形成功能营销范畴中的功能概念,只有在那些刚性的主客体关系才可能形成功能营销范畴中的功能概念。这里所说的刚性是指这种关系的有无将直接导致主体的存续的危机性和发展性。如缺少了食物,人的生存发生危机;缺少了杀毒软件,电脑的安全将发生危机;失去了发动机,汽车将不能前行。当一种功能的有无直接造成相应主体存续的危机时,这就构成了功能营销范畴内的功能概念。而发展性则可以看作是这种危急性的远离,指的是功能产品对主体存续的裨益所在,即功能产品更好地促进了主体的存续。如养生类产品,其本身的有无并不直接构成主体的生存危机,但是有了这些产品可以使主体的存续得到更好的保证。需要强调的是,主体存续的发展性和主体的发展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体存续指的是主体的存在与否。因而,主体存续的发展性指的是这种存在的更大保证;而主体的发展性则是指主体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它是建立在主体存续基础上的发展。举例而言,人的存续的发展性更多强调的是作为生命有机体存在的更大保证,如更好的饮食条件,更好的医疗条件等。而人的发展性则是在人作为生命有机体存活的基础上的自身价值的进一步实现,如学习、职业发展等。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功能营销范畴中,功能在本质上是体现在刚性的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自身存续的规制性,即该主体何以能成其为自身。这种规制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如人从存活到健康再到强壮就是一个人自身生命体规制性发展的历程。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主客体关系对应产物的功能产品也同样在发展中。这种主体存续的规制性本质上是主体作为更大主客体关系的客体地位反映,例如,轮胎是相对于公共汽车的客体性功能产品,而公共汽车又是城市公交系统的客体。 公共汽车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客体所蕴含的规制性同时决定了作为公共汽车客体性功能产品——轮胎的内涵与外延。所以,我们不难发现: 功能营销范畴中,功能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其作为特定系统节点的属性。这种节点属性无疑是由系统所赋予的,因而功能产品是一种客体性、客观性规制,它并不涉及任何一个客体作为相对主体时的主观体验 (如人们看电影时会感受到的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涉及到主观体验的产品属于心理产品,关于这个营销概念我们将在心理营销范式中探讨)。 在现实的营销实践中,功能营销涉及的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系统:物质实体系统和虚拟软件系统。而物质实体系统和虚拟软件系统又共同服务于 人(消费者)——物(产品)消费系统 。 在人(消费者)——物(产品)消费系统中,物质实体系统主要指那些以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的产品,如食物、交通工具、住房等;虚拟软件系统则主要指以软件形式为表现形态的产品,如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及各种功能软件等。物质实体系统和虚拟软件系统的终极主体在与人(消费者)。从这一点来说,虚拟软件产品和物质实体产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人(消费者)的逻辑关系的反映。所不同的是在于虚拟软件产品相较于物质实体产品而言并不存在天然的物质形态,在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发生作用之前,它并不能为人所用。就像再好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了计算机作为功能实现载体,其效用也就荡然无存。因而,虚拟软件产品的实现方式,效用发挥与物质实体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同样体现在产品的营销实践中。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382 页 莫里斯·迪违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86 页。
个人分类: 东方营销学|3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大学”能干啥?
热度 22 boxcar 2011-4-1 20:15
最近几天,大家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探讨办一所 “ 科学网大学 ” 的事。先是前天吴超博主 “ 建议科学网筹建一所虚拟大学,把博主们聘成兼职教授 ” 【 1 】,随后马上有李大侠跟进表示赞同,认为 “ 科学网大学不错 ” 【 2 】;紧接着,黄秀清报告大家一个重大 “ 喜讯,科学网大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了 ” 【 3 】(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不但把证书颁发给了陈安,而且捎带着擅自任命曾庆平教授为科学网大学的校长、李小文院士为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 昨天下午,刘洋 “ 严肃的提议成立科学网大学 ” 【 4 】 , 今天上午,刘洋有给出了 “ 科学网大学办学思想基础提议(讨论稿) ” 【 5 】看来 , 博主们对“科学网大学”的热情相当高的。 鄙人也很喜欢跟踪热点话题凑热闹,所以不但推荐了这几篇博文、在群里和几位群友聊了相关话题,而且一时冲动,也想写点儿关于这所虚拟的“科学网大学”东西,不过甚重起见,没敢(赶)在“愚人节”撰写和发布。我评说一下这个“科学网大学”能干啥。现实中的大学能干啥,不用我说,大家都懂的。被构思的这个“网络大学”,当然也可以做好些在现实中的大学能做的事情,例如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知识的传承,就仍然是长期有效的,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现实中的大学不容易做到的那些东西,能否在“科学网大学”(或者其他网络大学)实现?如何实现 ? 在我看来,“科学网大学”至少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一、 提升综合素养。 本来“提升综合素养”(还有素质),是所有大学都希望做并且也在努力去做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地讨论。我们可以期待“科学网大学”在这方面会比实体大学做得更出色,是因为现实中的大学有着比较明确的学科门类划分,有相对固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这么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教学体系比较完整,有标准可依,毕业生的基本质量是有保证的;坏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同,大多数学生在求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比较被动,知识面和视野容易存在局限甚至盲点,综合能力不强。相比之下,“科学网大学”在这方面却要灵活得多。不但资源丰富,而且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学习的进度和次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这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诸多学科门类的东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弥补不足。长期坚持,学贯理工文史哲法已不是什么难事,因而更容易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通才”。 二、 传承知识经验 这看起来又像是一句“废话”,其实不然。不可否认,常规的大学在传承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将来还将继续。“科学网大学”在这方面能比常规大学做得更好么?答案是肯定的。在知识的传承方面,传统大学的教学体系中有大纲、教材和参考书以及教师的口头讲述,基本够用了,这些网络大学也都可以有,而且还可以更多更丰富,质量也更高。例如,学生可以在网络看最好的老师(国家级的教学名师)讲课的视频,其教学效果肯定比我讲得好不知多少倍;至于教科书和各种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的优势更加明显,胜过学校的图书馆自然不在话下。现实的教学环节中,答疑是不大容易做好的,经常是学生正有问题要问的时候找不到老师,老师安排了答疑时间学生却没来问问题。在“网络大学”里,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对话模式随时问问题,老师(可能远不止一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答,共性的问题还可以用文字或者对话录音的形式长期保存,这无疑更便于后来者学习。所以在知识传承方面,“科学网大学”肯定不输于现实中的大学。在经验的传授方面,“科学网大学”还能更胜一筹,大家看看科学网上许多博主谈教学、科研等方面经验的博文就会明白,许多东西在常规大学中是很难(或者说很少有机会)传授的,本来属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那一路,当这些东西写成博文或者聊天文字的时候(会打点儿折扣),便已经跨过了“言传”直达“文传”了,这种“文传”的好处是接受者可以反复揣摩和思考直到融会贯通,这是以往通过“口耳相传”传授经验时所不具备的。 三、 培养创新思维 最近一些年,让咱中国人很在意“创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也一直在被探索,却免不了还处在很纠结的状态。事实上,在表观上已经很完善的主流架构下去搞创新和培养创新思维都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和规格的“约束”总是多于“自由”,经常具有些“离经叛道”色彩的“创新”是不受欢迎的,更难得到实质性的鼓励和支持。网络的优势在于给了每个人比较大的表达自由(但并非毫无禁忌),发表自己对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言论比传统的平面媒体容易得多。同时,在学术交流和讨论中网络可以给几乎所有在线网友以近乎同等的地位,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和一个大牛都可以就一个问题畅所欲言(如果他们自己愿意)。更何况,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人在对一些问题的争论中,更容易碰擦出创新灵感的火花,因此在“科学网大学”这种氛围中更容易培养出创新思维。 四、实现大跨度交流和在线互动 科学网有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优势,那就是大跨度交流和在线互动。在这里,不同年龄、学历和知识状态的人都有机会平等交流,院士回答小学生的问题并不稀奇,文科学者与数学家探讨哲学问题也很寻常,更别说两个博友可以隔着地球争论问题了,新时代的网友还能够争论古老的话题。这种大跨度的交流,可以跨越空间、可以跨越时间,更容易跨越学科知识体系和社会地位,这些在科学网大学很容易看到的场景,在现实的大学里却是难得一见的。对学术问题的交流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类似 QQ 聊天),参与者可以是 2 个人,也可以是一大群人,都不难组织,相比之下,在现实的大学中能够随时发生或看到几十上百人参与的讨论么? ********************* 参考: 【1】 吴超:建议科学网筹建一所虚拟大学,把博主们聘成兼职教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427871from=space 【2】 李侠 : 科学网大学不错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do=blogid=427860 【3】 黄秀清:喜讯,科学网大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27988 【4】 刘洋:严肃的提议成立科学网大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428350from=space 【5】 刘洋: 科学网大学办学思想基础提议(讨论稿)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428641page=2#comment
个人分类: 科学网|5606 次阅读|49 个评论
博客功能
热度 2 circler 2011-3-2 15:12
最近在新浪,搜狐和网易上看了一下他们的博客,感觉功能非常全面,还有他们的微博,尽管新浪做的最大,但是其他两家也在奋力追赶。看了好几天才想起来科学网这里也有博客,就又回到这里来了。 这几个商业化的博客里面高手很多,博客的功能也很完善,有一个功能我非常喜欢,就是博客圈子,就像QQ群一样,可以建立一个圈子,把有相同爱好的人放在一起,互相交流,谁有什么更新也可以及时了解。 但是很多博客圈子你不开通博客就没法看到里面的内容,而为了家一个圈子开通博客,有可能导致不同网站的圈子开通不同的博客,最后高出好多的博客来,实在是有些太多了点。 不知道科学网的博客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些这样的功能,方便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呢?又或者是科学网的管理人员对这样的功能并不看好? 呵呵,胡言乱语几句,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99 次阅读|4 个评论
96-3 信息功能论
tengyi1960 2011-2-21 14:16
96-3 信息功能论 1996.pdf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0 个评论
从信息传输过程中传递了什么看信息到底是什么
热度 4 hongkunhui 2011-2-13 14:32
如果我们从信息是什么角度不太好理解和定义信息对象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即从信息处理角度来揭示信息的本质。在信息处理中如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究竟是哪些东西被传递了?哪些东西没有被传递?究竟哪些东西变化了?哪些东西没有变化? 从逻辑角度的理解 , 其一,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动。一般情况下,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被传递的对象就可以判定为信息对象,而在传递中没有被传递的对象就不是信息对象,没有被传递的对象最多只能算是与信息传递相关的对象或信息产生和传递的条件性对象。其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什么东西没有变化。信息对象可以发生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但也有在信息传递中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的对象。这些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的东西就是应该是信息。显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实体的,质料的对象没有被传递,一部分能量也没有被传递。被传递的有三个对象: ( 1 )一部分能量(可以很小)被传递了,但能量的大小一般不影响信息的语义和语用。 ( 2 )结构(称为形式也可)被传递了, ( 3 )与结构对应的功能被传递了。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没有变化和变化不大的有二个对象: 其一,结构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其二,与结构对应的功能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谁发生了变化,或谁可以变化但基本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呢?只有一个对象,这就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可以由一种载体转移到另一种载体,但不影响信息的语义和语用。所以载体不是信息,当然,信息与载体结合的对象含有信息但也不是纯粹的信息。只有可以从载体中剥离出来可以转载的对象才是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从信息传输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 ( 1 )信息处理之一的信息传输,实际上是传输了存在者(信源)的结构和与结构对应的功能。 ( 2 )信源的结构或功能不是直接传递的,而是通过特定媒介(载体)传递的,载体是个中介,需要强调的是,在中介中转载和传输的还是信源对象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中发生的过程也还是结构的同构或同态的映射,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一旦映射了信源对象的结构,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也就被映射或传递了。 ( 3 )与狭义信息论不同的是广义信息论的数学描述基础不需要基于概率论,基于映射理论就可以了。 广义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存在者的可以被转载的、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功能性的存在方式。 广义信息的内涵:信息是通过特定媒介对存在者的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的映射、显示或反映。 说明一下,以上讨论的主要是针对自然编码的广义信息对象。 欢迎讨论 洪昆辉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5148 次阅读|5 个评论
信息功能论——信息时代的注脚1996年
热度 1 tengyi1960 2011-1-24 12:18
著 名 未 来学家 托 夫 勒 认为, 前工 业社会 ( 即农 业社会 ) 的 财 富 是 土 地 ;工 业 社 会 的 财 富 是 资本 ; 而后 工 业 社 会 (即信 息 社 会 )的 财 富 将 是 信 息 和知 识 。 他 断 言 :“信 息 和 知 识 将 是 最 重要 的 资 源 和 未 来 交 易 的 中 心 。 ” 一、取代功 能 信 息 取 代 土 地 , 劳 动力 和 资 本 , 成 为 现 代 生 产 体 系 中 最 重要 的 投 入 。即 :信 息 减 少 了 对 土 地 、劳 动力 和 资 本 的 需 求 , 也 减 少 了 对 能 源 和原 料 的 需 求 。 1. 信 息 取 代 土 地 。 拖 拉机 代 替 了 马 和 牛, 以 前 用 于 种 植 饲 料 的 土 地 就 节 省 下 来 ;摩 天大楼 建 造 技 术 节 省 了 城 市 中 心 的 土 地 ;水 稻 杂 交 技 术 、农 药 、肥 料 等 技 术 信 息 成 果 提 高 了 粮 食 单 产 , 从 而 节 省 了 土 地 。 因 而 信 息 在 减 少 土 地 需 求 这 一 意 义上 取 代 了 对 土 地 的 占 用 。 2. 信 息 取 代 劳 动力 。 高 速 发 展 的 大 机 器 工 业 、机 器人 和 自 动化 流 水线 等减 少 了 对 劳 动力 的 需 求 。 3. 信 息 取 代 资 本 、能 源 和 材 料 。 信 息 投 入 (科 技 投 入 )加 大 , 使 得 经 济 从 大 量 消 耗 物 质 和 能 源 的 质能经 济 向 信 息 经 济 转 化 。 从 综 合 统 计 数 据 看 , 由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信 息业 和 科 学技术 不 发达 , 其单 位 国 民 总 产值 中 的 物 耗 与 能 耗 远 远 高 于 发 达国家 , 而 信 息 投 入 量 却 非 常 低 。 因 此 , 大 力 增 加 信 息 投 入 , 通 过 信 息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来 减 少 物 耗 、能 耗 和 缓 解 运 力 不 足 (单 位 总 产值 货 物 周 转量 高),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实 现 经 济 腾 飞 的 重 要 途 径 。 因 此 ,江 泽民 总 书记 指 出 :“四 个 现 代化 那 一化 都 离 不开 信 息化 。 ” 二、附 加 功 能 首 先 , 从 人 的 角 度 看 , 信 息 通 过 教 育 附 加 于人 , 使 之 成 为 高 素质 的 劳 动者 。 其 次 , 从 信 息 (科 技 信 息 )附 加 于非 资 源 ,使 之 变 为 人 类 可 利用 资 源 的 角 度 看 , 信 息 可 以 创 造 财 富 。如 : 石油、太 阳能 和 原 子能 的 利 用 ;废 物 回 收 技 术 和 三 次 硅革 命 成果(第 一次 是 科 技 信 息 使石英变 成 可 利用 的 芯 片 ;第 二次 是 石英变成光 电 池 ;第 三 次 使石英 成为 沙 漠 中 可 以 种 植 庄 稼 的 玻璃暖房。 ) 再 次 , 从 机 器 的 角 度 看 , 信 息 通 过 科研附 加 于材 料 ,使 之 成 为 人 类 可 利用 的机 器 和 其 他 工 具 , 从 而 导 致 劳 动生产率 成 百 倍 的 增 长 。 三、秩序 功 能 首 先 , 信 息 的 秩序功 能 促 进 了 市 场 机 制 的 形成和完 备 , 如 :市 场 信 息 的 通畅和完备能促 使 市 场竞争 和 市 场 自我约束得以形 成 , 同 时 也 能 增加决 策 的 相 对 信 息 完备度, 提 高 市 场 效 率 。 其 次 , 信 息 的 秩序功 能 促 进 了 政 府 转 变 职 能 。 如 :在 瞬息万变的 国 际 竞 争 中 , 政 府 在 宏 观调控 方 面 及 时 作 出 正 确 决 策 , 建 立 有 效 的 调 控 手 段 都 有 赖于 一 个 能 够 提 供 更 多 、更 快 、更 完 善 、更 正 确 , 加 工 程 度 更 深 、更大 的信 息 知 识 支持系 统 。 再 次 , 信 息 的 秩序功 能 为 企 业 走 向 市 场 , 提 高 产 品 竞 争力 提 供 支持。 如 : 在生产 和 研 究开发 中 , 企 业 通 过 搜 集 , 获 取 和 吸 收 大 量 的 信 息 来 提 高 产 品质量 , 减 少 能 耗 、物耗, 加 快 新 产品 开 发 速 度 ;在 经 济 管 理 中 , 通 过 采 用 自 动化 信 息处理 技 术 完 善 企 业 内 外 信 息 管 理 体 系 。 四、流 动 增 值 和 综 合 再 生 功 能 信 息 不 同于 其 它 有 形 资 源 , 一 方面 它 具 有 流 动 增值的 特 点 , 另 一方面 还 有 具 有 综 合 再生的 特 点 。 前者是 由 于 信 息 增 值 同 人 们 的 认 识 发 展 规 律 同 步 , 后 者 是 由 于 信 息 本 身 具 有 可重组性 和 可 重 复 利 用 性( 方 便 复 制 和 无损耗消费), 它的 不 断 积 累 和 信 息 要 素 之 间 的 不 同 排 列 组 合 , 往 往 为 新 思 想 的 产 生 和 新 物 质 的 出 现 提 供 了 具 有 诱 发 性 和 创 造性 的 前提。 所 以 , 信 息 、材 料 与 能 源 一 起 构 成 现 代 生 产 体 系 三 大 要 素 的 观 点 , 已 被 人 们 普 遍 接 受 。 特 别是 在 能 源 短 缺 , 材 料 紧 张 , 经 济 增 长率 有 待提 高 的 客 观 环 境 下 , 信息这 种 无 形资产 对 经 济 与 社 会发展 的推 动 作 用 将 越 来越大 。 信 息 的 上述功 能 是 信 息 效 用 产 生 的 根 本 原 因 , 反 过来 看 , 欲要发 挥 信 息 的 效用就 必须 从 强 化 信 息 功 能 入 手 , 也 就是说 必 须 从信息 收集、 储存、加工、传 播 等 一 系列 环 节 入 手 , 加 强 信 息 资 源 储 备 , 加 速 信 息系统 建 设 , 提 高 信 息 利 用率 。 “信 息 高 速公路 ” 、“互 联网络 ”和 “多 媒体 工 作站 ”等 都 是 为 这 一 目 的 应 运而生 的 。 先 进 文 化 的 特 点 就 在于 社 会 拥 有 更 加 有 效的信息 处 理 系 统 。 因 此 , 信 息 产 业 已 成为 先导产 业 , 信 息技术 已 成为 元技 术 , 即 带 动 和 加 速 其 他 一 切 技 术 发 展 的 超 级 技 术 。 信 息 重 要性 的 提 高 和 信息技 术 的 进 步 为 图 书 情 报 工 作 注 入 了 新 的 活 力 , 开拓了 广 阔 的 活 动 空 间 。 图 书馆 是 信 息 高 速公路 上 的 驿站, 是社会信息集 散地 , 其拥 有 的 信 息 资 源 是 任 何 其 他 机 构 无 法 相 比 的 。 而图 书馆 员 则 是 信 息 消 费者 和 信 息 资 源 间的中介, 其 作 用 是 任 何人 无 法 替 代 的 。 信 息 功能论的提出有 助于 图 书馆 员 提 高 对 信 息 本 质的 认 识 , 从 而 认 识 自 身 价 值 , 增 强 职 业 荣 誉感 和 使 命感 , 充 分 发 挥 积 极性 和 创 造性 , 寻 找 更 为 有 效 的 工 作 方 式 , 促 进 信 息 事 业 发 展 , 为 社 会 进 步 和 经 济发展 做 出 自 己 应 有 的 贡 献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8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新版使用心得
热度 2 jumper 2011-1-18 20:24
我没有使用其他博客的经历,所以也不太了解其他博客的版式和功能。自从年前开始使用科学网的博客,经过反复尝试,好不容易才弄清楚怎么发布博文。刚去意大利渡了个假回来,发现科学网的博客旧版已经不能再用了。第一感觉,新版界面清新,简单,挺好看的。昨天费了好半天劲试着发了一篇博客,发现新版还存在不少问题。 1、每次修改博文时,标签就变成自动获取的内容了,每次都要重写,很麻烦。 2、上传图片很不方便,我有一张照片怎么也传不上去,不知道是不是有照片数量限制,还是图片大小限制。这个如果能在上传照片时候注个说明什么的,就方便了。一次一次的尝试,就是传不上去,老是提示“图片上传中,重传”如果能在上传过程中显示进度就好了,而我每次点击“重传”界面直接变成了发布,而且标签又变成自动获取的了。 3、图片上传选择有点晕,若专门有个“上传”选项,大家就更清楚该怎么操作了。 4、“保存发布”如果改成两个单独的选项就好了。这样,如果还没写完了作者可以先保存起来,或者写完了作者也可以预览一下效果。 5、新版界面,仍然没有方便的排版功能,比如,我要开头空两格,我不知道敲几下空格键是好,而且每一段最后敲出来不一定整齐。 不知道我遇到的情况是个例还是大家都遇到这些问题了。
8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阴茎你知道多少?
andrologist 2010-11-4 08:43
虽然我们对阴茎功能的了解程度和身体其他任何的部位一样,但是却从没有听说过有任何器官像阴茎那样会做坏事。 这块血肉长久以来在民间传说和宗教仪式中备受推崇和顶礼膜拜,而且数世纪以来引发了各种社会反应,包括了***、暴露、穿凿附会、热爱和敬畏,等等。 为什么许多人会笃信一些有关它的无聊传说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它并不像女性性器那样隐密在人体内部,而是很明显的,可以外观的,甚至想忽视它都不行。 阴茎的双重面具 阴茎有很多别名,这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尤以英文的Penis这个词趣味最浓,其他的都无法与之相比。Penis是说它是造物主开的一个玩笑,像清教徒一样冷漠无情;它是人类用于繁衍的工具,悬在男人的身上,就像圣诞节次日那些多节的橡皮吹管垂在半死不活的汽球下面一样。 一个器官有双重的功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阴茎却使其成为可能:松软的时候,它可用来排尿;受到性刺激时,里面充满了血液,就像有神奇的力量控制似的,开始膨胀、变硬,可以用来进行交媾,这时,它的排尿功能中断了。持续的勃起,使得阴茎最初的排尿功能大大地被削弱。 勃起的阴茎用直尺从头到尾平量,平均约为6.5英寸。其尺寸大小的变化幅度与某杂志所说的95%的男人都在5.8和7.0英寸之间相比,要小多了。至于公共设施墙壁上的各种夸张描画,您大可置之不理。 独一无二的人类阴茎 阴茎内部由3条长杆状的组织所组成,通常叫做海绵体。其中两根长条圆柱组织,为阴茎海绵体,其间充满间隙,双双并列从阴茎顶部延伸下来;而第3条杆状组织,是尿道海绵体,主要在阴茎的腹侧。它们在常态之下是松软、萎缩的,就像泄气的汽球一样,但是在阴茎勃起时,其间的缝隙及洞孔就会充满血液,当性欲亢奋时,它们注入的血液量甚至相当于平常的8倍。 这3条伸缩自如的海绵状组织由俗称结缔组织的纤维包膜紧紧包围着。为了使勃起的阴茎可以伸直硬起,这层包裹物(也称为阴茎白膜)必须能够承受其舒张而不致破裂。虽然破裂情况很少发生,但是如果真的破裂了,通常通过手术就可修复。 不过有一点很耐人寻味,就是说在所有灵长类中,只有人类的阴茎内不含任何一根骨头。在哺乳类中,包括鼠类、刺猬、鲸鱼和蝙蝠,几乎所有动物都拥有阴茎骨,这些阴茎骨可以提供勃起时的支撑力。 尿道沿着阴茎的走势而分布,它同时容纳了尿液和精液。为了防止排尿和射精的动作同时发生,身体内有一活门结构可以在射精时关闭膀胱颈。 阴茎的前端,即通常称为龟头的部分,是阴茎最最敏感的部位,因为它上面密集地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人刚出生时,龟头上覆有一层薄皮,通常称为包皮,而包皮内侧表皮包含着会分泌皮脂物质的腺体。这层包皮的作用是减少阴茎胀大及萎缩时的摩擦。 不要和身高扯在一起 一个男人若有大鼻子、大手足,那么他也就会同时拥有大尺寸的阴茎,这几乎是许多文明风俗中公认的。但事实上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马斯特和琼森博士在对312位男子的身体和阴茎的尺寸比例进行比较之后发现,这两者几乎可以说毫不相关。他们评论说:与人类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比较而言,阴茎的大小和身体的生理发展并无恒久不变的特别关系。在其研究调查中发现,拥有最小的阴茎尺寸的男人身高足有5尺11寸,重178磅;而拥有最惊人的阴茎尺寸的身高也不过5尺7寸,体重仅152磅。 加长的林肯不一定好转弯 男人的性器越大,就越能使女人满足,这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想法,世界各地的人们差不多都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是怎么样的呢? 金赛性学中心的主任蕾妮斯博士表示,他们根据研究中心的男性问卷调查发现,男人们最关心的是阴茎勃起的状况是否能持久,而阴茎的尺寸、形状和外表,相比之下只不过排行第2位。 从某些角度来看,阴茎大小和性生活美满与否几乎无关。一是因为,从耻骨开始量起,平常男性的阴茎萎缩时长度约是2.8~5.6英寸,而勃起的阴茎尺寸与此相比却相差不多。勃起时,尺寸小的性器膨胀的比率反而较大。马斯特和琼森博士发现,有一男性案例在阴茎萎缩时只有3.3英寸,但是勃起时却几乎是原来的两倍增长了3.5英寸;相反地,尺寸大的男性在勃起时,增加的长度就微乎其微了。一般而言,勃起时的长度约是5~7寸。 谈到使女人满足,更重要的一点是,就算是阴茎再长,也不见得就特别好用。女人最敏感的部位是包括了阴蒂和大小阴唇在内的阴道口湿粘的那一块区域;越往内部,其神经末梢分布就越不足,所以感觉也就越不敏锐。以硕大的性器来进入阴道其实并不代表什么。此外,阴道又具有包容性器官的特性,它可以通过扩张或者收缩来适应任何大小尺寸的性器。 那最后结论是什么呢?根据众多统计资料显示,大多数的女人对阴茎尺寸大小的问题似乎无关痛痒,虽然有许多男人一直深受此问题所困扰。提起她们欣赏其爱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比起阴茎尺寸大小来,她们反而更注重肤色的光滑、牙齿的洁白和臀部的韵美。 不要白费力,大小长短天注定 不过,既然有那么多人对于尺寸大的阴茎有所偏爱,我们不禁要问:是否有任何方法可以使小尺寸的阴茎变得硕大? 回答是:没有。由于阴茎的部分并没有肌肉分布,所以无论做多大的努力,无论怎样锻炼也无法将它的大小改变。 但是有一点让人听了很兴奋:当男人勃起时,其阴茎底部有几块肌肉可以通过意识来控制它的伸缩,并且可增加阴茎勃起时的硬度虽然这种增加是暂时性的。据《生物能力成功的性指南》一书的作者群之一、华盛顿大学泌尿科教授齐伯格医师所说的,在射精之后这几块肌肉会不由自主地收缩,因为它们其实同时兼具自主性和不自主性的特质虽然看起来是有些怪异。 不过,最后的结论仍是不变的:即使锻炼也不能对它的尺寸大小有任何帮助。 蕾妮斯博士扼要总结如下:不论是利用运动锻炼、服用药物、乳脂剂、维他命、催眠、注射或者按杂志背后广告直接邮购产品等几百种方法,都无法使成年男子性器的尺寸有所增加。 不过,她也安慰了人们几句:有些男人以为自己的性器比其他同辈短小,其实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要知道,从上往下看自己的性器,一定比从侧面观看要更显短小。你不妨在盥洗室的镜子里瞥一下自己的性器,并与从上往下看的结果进行一下比较。 阴茎的隐患 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阴茎本身也承受着自身的一些隐忧: 阴茎弯曲:根据许多男性所列出的资料表明,他们的阴茎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其实,只要不会疼痛也不会影响到***的话,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有些男性因为尿道短于阴茎长度,会发生阴茎痛性勃起,更严重的话则会造成痛性的阴茎扭曲。阴茎痛性勃起也可通过手术治愈。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在40岁后易有另一种勃起弯曲发生,而这通常是由佩罗尼氏症(Peyronie's disease,阴茎硬结症)所引起的。 阴茎折断:阴茎还会折断吗?不管你信还是不信,阴茎真的有可能折断,虽然这很不容易发生。这种情形只可能发生在阴茎卡在女性骨盆内出不来而又射精的时候,这时你会听见一声令你终生难忘的断裂声,而且还会痛苦不堪。 据专家称,海绵体或白膜结缔组织受创,或者二者皆受损,是发生这种可怕现象的原因所在,这时你可千万别再顾及什么面子了,要立刻去看医生,一般情况下,只要经过外科手术就可矫治。否则一旦延误,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永难修复。 【参考文献】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height, penile length, and foot size Height and Penis Size
个人分类: 科学奇观|28910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必要谈谈包皮的功能
andrologist 2010-9-21 00:54
记得几年前,我在接受新浪网的专访时,曾就包皮环切的问题做了一期访谈。其中对包皮的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访谈内容详见 http://www.dxyer.cn/andrologist/article/i30527.htm )。近来又有不少患者在门诊向我咨询这个话题,看来大家对于包皮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因此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专门列个题目详细谈谈,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博文: 包皮是上帝赠给灵长类,尤其人类最特殊而且珍贵的礼物,此礼物据信已在灵长类身体上保留了一亿年以上,既没有退化也没有进化。足见其功能与结构的确历经了千锤百炼,却始终屹立不摇。然而,在某些种族或宗教的文化里,为了顺应他们的社会传承或宗教仪式,在孩提时期或在行成人礼时,却将这个珍贵的礼物切掉作为祭品了。这个上帝的礼物就是包皮!当代,大多数医师尽管承认包皮是经过千万年进化史而被完整保留下来的东西,属于阴茎上的正常结构,但却仍认为包皮容易藏污纳菌、滋生感染,而且分泌的包皮垢易助长子宫颈癌的发生,所以他们多数建议尽早割除包皮。 果真像上面所讲的,包皮一无是处吗?或者因为只能当作某种仪式的图腾,而在功能簿上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吗?又或者说它仅仅是人类进化史中尚未来得及彻底消亡的无用结构吗? 其实不然!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仍不是人体可有可无的痕迹器官(一为阑尾,一为第三臼齿),足见它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只是我们以前把它给忽略了。因此,我想有必要为包皮作一些医学上的平反昭雪才对。 以下我们列举包皮的17项功能,并依其重要性按次序进行排列。 A:性生活 一、 增加性愉悦。系带处的感觉特别敏锐。 二、 在性交或自慰时,包皮内外板皮肤处于滑动状态,有着令人舒服的滚动感(rolling bearing)。 三、 因包皮内外板自身有滑动,减轻了对阴道壁的摩擦力,可避免性交疼痛。 四、 富裕的包皮可刺激伴侣生殖器,获得畅快。 五、 勃起时,提供因阴茎伸长所需的皮肤,避免束缚感。 六、 包皮可以储存费洛蒙(pheromone),且在性唤起时释出,充分调动伴侣的情欲。 七、 包皮可储存自然的润滑液(射精前液),在性兴奋时释出,性生活时起到润滑作用。 八、 性唤起时使龟头成为视觉刺激焦点。 九、 为精液提供一个暂时的容器,以减少在阴道壁上的耗损。 B:保护 十、 保护龟头,避免龟头皮肤过度角质化,保持松软湿润。 十一、保护薄皮的龟头(thin-skinned glans),使其免于受伤。 十二、保护龟头的神经,避免勃起功能受损。 十三、在孩童时,保护尿道口,免于污染或尿道感染。 十四、包皮分泌物中本来就有抗菌的成分,其中比较明确的就有溶菌酶,可发挥杀灭抑制病菌的作用。 十五、保护无色素的龟头,以免晒伤。 十六、保护血流供应本就不足的龟头,以免冻伤。(还记得Sir Ranulph Fiennes跨越北极区时龟头被冻伤的事情吗?) C:其它 十七、提供皮肤,供重建矫形手术使用。(如尿道下裂,眼睑烧伤) 由上述可知,包皮在人类是一种特殊的性感组织(erogenous tissue),如果千古名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对的话,那保留包皮势必有如羽化而登仙的效果。因此,在性功能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学科之时,我们是否也应该还给包皮一个应有的地位,不要动不动就找理由把包皮给割了! 何况男性接受割包皮后,也常常丧失了珍贵的系带及其它功能,且疤痕处也可能形成神经瘤(Neuroma)。所以,除非万不得已,拙见认为应把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指证设定的更严格点,只有在内科治疗无效时,才可考虑。而当要行包皮环切术时,也须带着包皮美容的观念,尽量保留球状感觉接受体,Dartos肌肉、包皮粘膜等,并尽量避免龟头暴露,以免局部皮肤过度角化。 在众多的医学观点里,如澳州小儿外科学会、加拿大小儿医学会及小儿泌尿教科书中,都认为新生儿的龟头及包皮粘膜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还未发育成熟,更应谨慎是否行包皮环切术;在青少年期,最好也能清楚的告知男孩本人,最好等他们能明白割包皮的利弊得失后才可施行。碰到一些影响到小孩健康的包皮疾病,非开不行时,也须尽量保存包皮的结构及功能。如果医疗质量够高,所有切割下来的包皮都应该送病理检查,确定包皮环切术的适应症是不是抓对了! 当然不只医师要了解包皮的角色及功能,孩子的父母或成年患者本人也须提升对包皮的认知,唯有双管齐下,才能让无辜的包皮遭遇明镜本非台,何事惹尘埃之叹! 【附】包皮环切前后阴茎疲软和勃起状态比较 In order to appreciate the sexual functions of the foreskin, refer to Figures 15, which clarify what the foreskin is and how it works. Figures1 and2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ircumcised and an uncircumcised penis in the relaxed or flaccid state. Note that the foreskin serves to cover the glans or head of the penis. Figure3 shows this diagrammatically. Figure 4 shows the circumcised penis in the erect state. The shaft skin is taut. Figure5 shows the uncircumcised peni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rection. Note that the inner foreskin layer becomes exposed and the entire foreskin moves to loosely cover the penile shaft. Fig.1 包皮环切后处于疲软状态的的阴茎(Circumcised Penis in the Relaxed State) Fig.2 尚未环切的处于疲软状态的阴茎(Uncircumcised Penis in the Relaxed State) Fig3 包皮内板和外板的关系(Inner and Outer Foreskin Layers) Fig.4 环切后处于勃起状态的阴茎(Erectile Process in the Circumcised Penis) Fig.5 未环切阴茎的勃起过程(Erectile Process in the Uncircumcised Penis)
个人分类: 男性|6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市场经济的塔形结构
fanxiaoyingz 2010-7-6 03:42
市场经济的塔形结构 市场经济派学者总是鼓吹说市场具有自动的、合理地配置资源的作用,有促使交换公平合理的作用,然而我却发现,市场经济和其它许多事物一样具有层次性,具有塔形结构,而这种塔形结构对于资源配置,对于商品流通,对于市场自发垄断势力的产生有决定性影响。 首先,市场不是坦途一片,不是一个资源公平流动体,而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层次结构。处在这个层次底部的首先是农业,农业为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政治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基础,没有长久繁荣的农业,没有长久稳定的收成,以上事业都不会持久,所以农业处在市场经济的最底层。处在最底层的另一个门类是环境事业,环境事业是一个基础行业,目前基本没有利润可言,而且技术难度极大,谁也不愿意去做,所以政府包揽了。处在这个金字塔底部的还有采矿业,没有工业原料,一切都是白谈。所以处在市场金字塔底部的就是农业、环境业和采矿业。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第二层是工业,其中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业之上的第三层是通讯业、物流业和商业,在通讯业、物流业和商业之上的第四层是服务业,在服务业之上的第五层是金融业,保险业。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研究机构,然而最上层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欺骗性、虚假性和虚拟性、主观性成份越大。从而越容易被人或者财团所左右。这一点宋鸿兵同志已经在他的《货币战争》中讲的很清楚。 所以,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五层金字塔。这个金字塔有以下特点: 第一,随着层次的增加虚拟经济的成分越多。 越到高处经济单元所拥有的资金量就越巨大,呼风唤雨的能力就越巨大,其所设立的游戏规则就越有利于虚拟经济发展。在高层所谓的资产重组,投资,并购,参股,溢价发行等活动越活跃。 第二,随着层次的增加层次间行业利润的距离越大。也就是说金融保险业的利润大于服务业,服务业的利润大于通讯业、物流业和商业,而通讯业、物流业和商业的利润大于工业,而工业的利润大于农业、环境业和采矿业。尤其是现代社会,基本上把农业和环境业的利润挤压得成为负值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用补贴的办法维持。 在这个金字塔中,上面的总是设法挤压底层行业的利润,努力使底层行业的利润减少,最后被击垮。比如工业也是这样,工业企业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曾经利润多么大,最后都被银行收买了,被证券公司收买了。高层的吸干底层的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总的趋势。随着这种吸干的深入进行,实体经济逐渐被虚拟经济代替,实体经济之所以会被吸收,也是因为虚拟经济的数字游戏法则是包容实体经济的。 有的专家已经发现,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虚拟经济成份已经占市场经济总量的 90% ,这个时候经济被金融绑架了。而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只占经济总量的 60% , 40% 已经被虚拟经济侵占了。虚拟经济替代实体经济使得经济本身成为空中楼阁,虚拟经济使得经济本身含有很多很大的泡沫。所以西方世界要渡过这次金融危机所爆发的经济危机是难上加难。 第三,资源的合理配置只在本层次内部比较合理,流动也比较顺畅,但是在层次之间的配置很不合理,也无法达到高效。 在市场经济的高层,经济主体往往对底层有制约作用,要么是在垄断着交易市场,要么是有更加巨额的财力,所以上层经济体的呼风唤雨往往引起下层经济体的重病。 所以,市场经济学者,尤其是吴敬琏等人所鼓吹的市场可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只是一个谬论。我们看到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自发力量作用下,大量资源被大户和超大机构,或者机构联盟所垄断,最后形成囤积居奇的效果。而吴敬琏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没有完全市场化的结果,这本身就是一个谬论。我们看到,在市场强大的垄断势力控制下,钢铁矿石价格被国际巨头垄断,在国内,最近绿豆、生姜、蒜等农资被几个最近几年形成的超级大户所垄断,价格几乎半年翻了几番。所以,吴敬琏的结论和现象是颠倒的,错误的。 资源的配置之所以在层次之间不合理,是因为层次之间总是存在压迫,不压迫是不可能的。 市场经济中各个竞争主体因为塔形结构而处在相对不公平的地位上。处在底层的个人和单位天然的处在竞争的劣势,而处在高层的天然地处在竞争的优势。所以,往往会发生处在高层的兼并吸收和管理底层行业企业的现象,使得底层行业处在被压迫的地位。而且高层压迫底层往往把底层的利润压迫到最低程度,使得这些行业处在微利、无利或者亏损状态。纵观我国的现状,农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处在行业尽亏损状态,迫使中央不得不从新世纪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而我国工业中目前纺织业、电器业、电视业、农机业等逐渐成为尽亏损行业。 资源总是向利润最大的地方流动,而不是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动。所以,阿拉伯国家尽管不需要资源和资金,却拥有很多财富,广大发展中国家很需要建设资金,却丝毫没有。 过去人们认为行业亏损是因为过渡竞争的结果。而实际上是因为市场饱和后上层行业压迫的结果。 第四,在本层次内部的自发势力总是在不断生长,总是存在大鱼吃小鱼的事情,而这种自发势力的产生在不断地产生垄断,从而阻止市场资源的合理流动。它们只向利润最大的地方流动,而不是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流动,换句话说,资源只向有更多资本的富裕户流动,而从来不向苦难的劳苦大众流动,因为很简单劳苦大众总是想以低廉的价格购买资源和商品,而这引起利润的最低化,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富裕户会以高价收购资源,在形成资源垄断和市场垄断以后,太高价钱获得更大利润。这样,小麦的价值为 1 元,穷人希望以 0.9 元购买,所以购买不到,而富人以 1.1 元购买,全部收购,收购后形成资源垄断,他却以 1.5 元的价格卖出,因为需求是刚性的,所以垄断利润是必然的。其它许多行业也是如此吹泡泡的。以低价格收购原材料,以高价格销售商品导致许许多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了国际欠债大户。 第五,市场经济的市场有欲罢不能的扩张能力。如果市场不扩张,市场就会死亡。这在以上的举例中就可以看出。如果不在价值基础上增加价格,那么这个市场的流通性将不复存在,市场也就不会存在。这种现象在许多行业看得清清楚楚,比如房地产业,自从 90 年代市场化以后,房产价格就一直在上涨,因为如果它不上涨,房产的流通性和房产资金的流通性就会失去,房地产业也就会死亡。又不如,美国次贷危机,如果美国人不搞出金融产品的新花样,那么金融业内在的流通性就会失去,资本的流动性就会失去,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和商品的流通性就会大大降低,经济就会衰退。所以市场强迫金融专家吹泡泡。这是市场的悲哀。因为如果没有利润,就没有市场资源和商品的流通性,而没有流通性就没有产品的销售,没有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利润就象市场经济这个大机器的燃油一样,一旦没有了燃油,机器就会立即停止。所以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利润催化起来的运转体系,为了市场的正常运转,没有利润的行业也必须人为制造利润。所以品牌价值、虚拟经济等概念应用起来。 第六,市场经济企图包容一切对市场有利的东西,而排斥一切对市场不利的东西。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它企图侵入权力中心,寻找权力寻租,所以凡事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腐败是根深蒂固地难于根治。因为市场企图侵入政府事务,寻找权力价值和权力利润。这只能表明,在政府权利中,权力还是有价值的,只要全力有价值腐败就不会停止。市场经济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分异政府,把政府中对市场有利的东西推到市场中,从而不断弱化政府职能,弱化政府权力。可以看出,凡事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多党制,竞争制,实际上是市场势力寻租政治势力的结果。对劳动人民和国家综合国力影响不大,甚至在有汉奸的情况下有衰弱的趋势(例如俄罗斯)。市场经济不但产生腐败,产生不同市场势力的政治派别,还形成汉奸和里通外国的间谍。这些都是利润和金钱诱惑的结果。但是,对于没有利润的事物,市场经济一律排斥,最为典型的就是垃圾处理。各个国家都无人问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加困难。原因就是垃圾是利润负产品,所有垃圾都是已经产生过利润的产品使用物,可能垃圾本身还有使用价值,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剩余价值,所以他们成为垃圾。所以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垃圾中可能就有好电视,电脑,沙发,家具等,因为他们没有价值所以就没有利用。在封建社会不存在的垃圾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成为大问题。 第七,市场经济产生大量的利润毒瘤。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妓女是无法消除的,性工作者是公开的;例如,毒品制造和贩卖是无法根治的,各种各样的毒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流通;又如,黑恶势力、黑帮势力总是无法根除的,在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总是存在大大小小的黑帮,他们控制着偷渡、额舞厅、妓院、娱乐业、博彩业等行业。 第八,市场经济的系统风险越来越大。这一点,从以上的描述就已经很清楚地看出了。过去,市场经济国家每隔 20 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已经爆发过一百余次经济危机。为了化解经济危机,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创了一系列理论。这样做的结果似乎使得经济危机不再爆发,或者很少爆发了,于是许多人都欢呼说市场经济是永恒的。然而,人们忽略了,这只不过表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危机在经济领域是减小了,但是这种随机危机已经转化系统危机和系统风险,当这种风险释放,危机爆发的时候,危机是毁灭性的,全面的,持久的,系统的。所以,次贷危机仅仅是个导火索,它可能导致市场的利润金字塔倒塌。而且迟早要倒塌,因为利润在向零无限趋近。 系统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中上层的利润大,下层的利润小,上层利润在不断地压缩着下层的利润,导致下层的破产,而下层的破产导致对下层有强烈依赖的上层很不稳定,当这个利润的倒金字塔不堪重负的时候就必然会倒塌。经济领域将重新洗牌,重新建立。第二个来自于市场经济不断地膨胀性和自然界的和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以利润为原动力,而把各个行业的利润总加起来他们的总和必然远远大于零,就是说,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都是盈利的,这样必然产生一个矛盾,就是市场总是处在膨胀状态,市场中货币的供应总是在增加。但是消费市场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没有范围限制,也不可能是无限扩张的。所以当市场达到饱和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经济主体的无利状态。这个时候市场经济的组织原则和目前建立的结构会受到毁灭性挑战。第三,市场经济的成就总是以人为自然来代替自然界的一切(因为人为的东西才有利润),所以,人类在挑战自然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的严重制约和无情报复,人类破坏自然破坏家园的现象已经达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了。 第九,市场经济有强迫人们消费的趋势和压力。在市场经济下,人们为了追求利润总是设法增加消费量,或者把消费品做得很精致。前者导致超前消费、贷款消费、高消费等现象的出现,后者则出现奢侈消费和高消费等。这些消费基本上都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所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浪费现象。浪费资源、浪费物质、污染环境。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无效生产和无效消费。这些消费品似乎只有价值,而不存在使用价值,所以市场经济出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异现象。例如高级包装就是典型的有价值无使用价值的现象,又例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用品等,它们的使用价值都接近于零。尤其是对能源的浪费更是十分惊人,在市场经济下人员流动和物品流动的速度十分巨大,而这些流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流动,或者是非必要流动。例如人人都有了小汽车,如果人从甲地走到乙地要消耗 1000 焦耳,但是如果用小汽车就得 5000 焦耳,这 4000 焦耳的能量实际上就白白浪费了。所以市场经济导致了严重的,甚至在人类历史上不可饶恕的浪费现象。而这种浪费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 第十,处在市场经济底层的经济体客观真理性越强,对科学技术要求越高,对于环境的依耐性越强,而科学技术进步对它的贡献越大。处在市场经济高层的经济体主观规则性越大,客观真理性越差,资金越活跃,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投机性越强。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没有博文一键恢复功能?
famingkuang 2010-5-30 10:11
之前将部分博文隐藏起来了,现在想将它们恢复,但要一篇一篇的恢复太麻烦,向大虾们讨教:有没有一键恢复功能?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2697 次阅读|3 个评论
QUOSA的功能与应用
fatmoon599 2010-5-24 09:49
遥远的QUOSA,自从早前做了这个课件,一直没有更新,但是很多基础的功能使用还是一样的,把2008年做的课件拿上来和大家共享讨论。 具体内容: 一、文献检索及全文下载 二、文献追踪 三、PDF文献信息的自动识别 四、文献信息分析 五、和endnote的相互导入 QUOSA课件下载
个人分类: 课件|9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endnote的简介
fatmoon599 2010-1-27 11:15
1. endnote进行文献组织管理的功能 可以 建立个人文献库实现文献的统一管理 可以将 文献题录、摘要、全文、图片等材料都关联起来实现全面管理 可以直接利用endnote工具进行 在线下载文摘、全文(权限内) 可以对文献库内的文献进行 查重、检索、分组等 可以通过网络版endnote和压缩文献库的功能和他人 实现文献的共建、共享等协作 2. endnote进行文献阅读和写作的功能 可以 阅读文献摘要、全文等做学习笔记 利用工具菜单功能(Subject bibliography)和关联外部软件(refviz)分析文献 可以 利用已有的文献编排格式(output style)产生文中的引用格式和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 可以 利用现成的期刊模版撰写文章 3. endnote窗口介绍 4. endnote的工作流程
个人分类: endnote问题|4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endnote X3找全文
fatmoon599 2010-1-22 10:17
Endnote自从x2版本实现了可以直接找到全文的功能,很受大家欢迎,但也很多人反馈为什么很多全文明明有权限看却不能够找到全文? Endnote 找全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 ISI web of knowledge和全文数据库做的链接(ISI上面的数据是文摘, 全文 字样是因为和全文数据库做了链接,可以直接通过链接到全文数据库下载全文) endnote web服务 DOI Pubmed的linkout链接 open url 因此最大化endnote找全文功能请: 关注是否有使用权限的全文数据库都和ISI做了链接 注册endnote web可以增加找全文的可能性 关注DOI号是否在DOI这个字段下,如果不在想办法归位 不要关闭IE的cookie保存 ps. 以前都在鸿波网开设博客,最近鸿波上不去了,转战到此,希望有老朋友惠顾!
个人分类: endnote问题|85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体穴位功能详图!--珍藏
icstu1 2009-12-25 16:35
人体穴位功能详图!--珍藏
个人分类: E 请教专家看法和学习的访谈|1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的高级功能—IC培训
icstu1 2009-12-21 10:16
endnote的高级功能
个人分类: F 描述场景与回溯某个实例|121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map绘图功能 2
icstu1 2009-11-26 10:56
arcmap绘图功能 2 arcmap绘图功能 2
个人分类: F 描述场景与回溯某个实例|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map绘图功能 1
icstu1 2009-11-26 10:55
arcmap绘图功能 1 arcmap绘图功能 1
个人分类: F 描述场景与回溯某个实例|1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大发现(1):头发之鲜为人知的功能
热度 1 wangxh 2009-11-15 19:47
从猿猴演变到人类后,只有头上留下了大面积的毛发,根据动物皮毛的功能,人类的毛发主要功能应该是御寒。 进入中年,皮带渐宽毛发稀,逐渐成为前途无量,后发制人的典型知识分子发型(实际上许多学位高深的学者仍然拥有一头浓黑的秀发)。由于不太习惯,额头经常被撞,女儿心疼地说“老爸,你怎么就是跟你的脑门儿过不去呀?”“唉,老爸也不愿意挨撞呀!”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鄙人想:额头被撞,本来无上恼火,也没有什么发现,但被撞次数多了,就形成了理论——原来 头发 还 有触觉功能 和被撞时的缓冲功能。一般头发厚度应该在2cm以上,通过头发的触觉功能传递给头皮,皮下神经应该能够反应过来,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被撞的。如果没有了头发的前哨站,等到头皮接触的煞那间,一切都来不及啦! 咣,咣,咣!Duang,Duang,Duang!哎呦,哎呦,哎呦!
个人分类: 科研|4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回乡印象(八)浅论教育的功能
qlms 2009-10-31 19:36
前面谈了读书有什么用,接下来浅论一下教育的功能。虽然我是师范大学出身,当年教育学还考了很高的分数,好像接近满分,但是书本上给与我的教育学知识,差不多都忘掉了。没办法,当年的教育学考试,基本就是靠死记硬背,出的题目也就是让你去了解、去记住一些得到公认的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教育理念,很少有让你去论证或者阐述自己观点的题目。唯一记得非常清楚的是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理论,也许这是当年的教育学留给我的唯一的可圈可点之处。因此,在这里谈教育的功能,是出于我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观点自然朴素,错误也许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教育的功能我想至少有三个层面,第一就是传承知识,第二就是培养人才,第三就是探索未来。 对于第一个层面来说,传承知识就是要培养一些人,来掌握人类已经认识的规律性的知识,并了解如何应用。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专业,比如物理,历史,哲学等,这样的人才是需要的,但是不应该太多,太多了,就是一种浪费了,一方面学这些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从传承知识的角度看,多一个人少一个人真的无关紧要。所以,就目前的形势看,国内物理专业的学生减招一半的话,对国家的发展,影响不大。 对于第二个层次来说,培养人才,这个地方的人才,主要是指生产领域的人才。我们这方面做的好像还不是很够,很多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就说明问题。这也和我上篇文中里面提高的体制改革相吻合。实际上,国外的教育结构,基本还是面向需求的,比如计算机,电子专业的学院,就会大一些,物理、哲学之类的,就会小一些。而我们国家,大学的专业设置,则基本和需求无关,大学是封闭且独立的象牙塔。 第三个层次,就是探索未来,就是指科研方面,也就是说教育可以通过科研的方式,来寻找未知的规律,来为未来的生产生活服务。现在我们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不好之处在于现在把科研和教育基本隔离了。本科生好像就是要受教育的,研究生好像就是要做科研的。这样的话,发展下去,可能就造成科研和教育的隔阂越来越深,不利于人才培养。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225 次阅读|5 个评论
神经细胞内质网功能机理研究新进展
xupeiyang 2009-9-11 14:17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241.shtm 神经细胞内质网功能机理揭晓 50年谜题得解 瑞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9月7日发布新闻公告称,该所科学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确定神经管微观网络内质网(ER)调节神经细胞间连接强度的功能机理。这一发现解答了困扰科学家长达50年的谜题,使人类对大脑学习和记忆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网络版上。 突触可塑性,即神经细胞间连接强度可调节的特性,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神经细胞上的所有突触是否都具有相同的表达长期可塑性的能力,目前并不是很清楚。突触组织会影响局部信号级联的功能,进而对单个突触的可塑性进行差异性调控。这导致了大脑中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的两种类型:一种连接会不断地形成、增强或减弱;另一些连接会则保持稳定状态,而正是这种状态使我们能够保持某种记忆很多年。 但突触组织的功能机理是怎样的?学界对此认识一直模糊不清。 瑞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托马斯奥特内尔带领一小组对CA1锥形神经细胞树突棘中的内质网是如何影响突触后信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终于阐明了这种神经管微观网络的作用:正是神经细胞树突棘中内质网的存在决定了突触连接的稳定与否。这也是自1959年爱德华乔治格雷首次描述神经管微观网络内质网以来,科学家第一次阐明该结构的功能机理。 研究表明,在神经细胞树突棘中,内质网会有目标地选择含有强壮突触的大棘。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含有内质网的棘会释放大量的钙,从而引发突触功能的变化。对这些树突棘的低频刺激,会导致突触效力被长期抑制。相反,在缺乏内质网的棘中就没有这种功能的改变。因此,在同一个神经细胞中,两种类型的突触连接能够并存,并被单独控制。 公告称,奥特内尔的研究小组将下一步目标转到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研究上。作为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认知障碍,该种病症患者会出现智力下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奥特内尔指出,该病症患者的神经树突棘会出现异常。他们怀疑,是含内质网的树突棘应激产生的信号级联在患者体内遭到过度刺激,才导致某些症状的出现。 http://www.pnas.org/content/106/35/15055.abstract?sid=da377557-7ade-4062-86a8-1985fc2cfa52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controls metabotropic signaling and plasticity at hippocampal synapses Niklaus Holbro , sa Grunditz and Thomas G. Oertner , 1 + Author Affiliations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Maulbeerstrasse 66, CH-4058 Basel, Switzerland Edited by Roger A. Nico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 and approved July 22, 2009 (received for review May 8, 2009) Abstract Synaptic plasticity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for learning and storage of new memories. Whether all synapses on a given neuron have the same ability to express long-term plasticity is not well understood. Synaptic microanatomy could affect the function of local signaling cascades and thu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 potential for plasticity at individual synapses. Here, we investigate how the presence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in dendritic spines of CA1 pyramidal neurons affects postsynaptic signaling. We show that the ER is targeted selectively to large spines containing strong synapses. In ER-containing spines, we frequently observed synaptically triggered calcium release events of very large amplitudes.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these spines induced a permanent depression of synaptic potency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NMDA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specific to the stimulated synapses. In contrast, no functional changes were induced in the majority of spines lacking ER. Both calcium release events and long-term depression depended on the activation of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and inositol trisphosphate receptors. In summary, spine microanatomy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for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signaling cascades that govern plasticity on a micrometer scale. long-term depression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etaplasticity spine apparatus dendritic spines Footnotes 1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thomas.oertner@fmi.ch Author contributions: N.H. and T.G.O. designed research; N.H. and .G. performed research; N.H. analyzed data; and N.H. and T.G.O. wrote the paper.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This article is a PNAS Direct Submission. This article contains supporting information online at 信息分析平台: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b6tqs2ai913gIgI1I00d000j10040001rl 检索策略: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Nerve Cells and Synapses and Calcium and CA1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4 Switzerland 1 France 1 Belgium 1 Russia 1 Germany 1 Czech Republic 1 Italy 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Basel 1 Boston 1 North Chicago 1 Gif-sur-Yvette 1 Lawrence 1 Mons 1 Moscow 1 Bethesda 1 Homburg 1 Hradec Krlov 1 Milan 1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Neurosci 2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 Nature 1 Pflug Arch Eur J Phy 1 Mol Brain Res 1 J Biol Chem 1 Biofizika+ 1 Neuroscience 1 J Physiol-london 1 Eur J Neurosci 1 1 2 3 ... 1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Endoplasmic Reticulum 11 endoplasmic reticulum 11 Synapses 10 Neurons 10 Hippocampus 10 Animals 10 Calcium 9 Dendrites 6 dendrite 6 Rats 6 pyramidal neuron development 5 pyramidal neuron differentiation 5 pyramidal neuron migration 5 intracellular 5 Pyramidal Cells 5 Plastics 4 Ryanodine Receptor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4 ryanodine-sensitive calcium-release channel activity 4 Thapsigargin 4 Ryanodine 4 1 2 3 ... 13 1 2 3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Shen J 1 Zhang C 1 Wu B 1 Beglopoulos V 1 Wines-Samuelson M 1 Zhang D 1 Dragatsis I 1 Sdhof T 1 Stutzmann G 1 Chakroborty S 1 Goussakov I 1 Miller M 1 Chameau P 1 Van de Vrede Y 1 Fossier P 1 Baux G 1 Jols M 1 Wang J 1 Kelly P 1 Mackinnon R 1 1 2 3 相关研究报道: Title: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controls metabotropic signaling and plasticity at hippocampal synapses . PMID: 19706463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Holbro, N , Grunditz, A , Oertner, T G Journ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 2009 Abstract: Synaptic plasticity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for learning and storage of new memories. Whether all synapses on a given neuron have the same ability to express long-term plasticity is not well understood. Synaptic microanatomy could affect the function of local signaling cascades and thu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 potential for plasticity at individual synapses . Here, we investigate how the presence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 ) in dendritic spines of CA1 pyramidal neurons affects postsynaptic signaling. We show that the ER is targeted selectively to large spines containing strong synapses . In ER-containing spines, we frequently observed synaptically triggered calcium release events of very large amplitudes.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these spines induced a permanent depression of synaptic potency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NMDA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specific to the stimulated synapses . In contrast, no functional changes were induced in the majority of spines lacking ER. Both calcium release events and long-term depression depended on the activation of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and inositol trisphosphate receptors. In summary, spine microanatomy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for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signaling cascades that govern plasticity on a micrometer scale. Affiliation: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Maulbeerstrasse 66, CH-4058 Basel , Switzerland . Wikipedia: Calcium , Calcium metabolism , Dendrite , Dendritic spine , Depression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Glutamate receptor , Government , Inositol , Inositol metabolism ,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 N-methyl-D-aspartate , N-methylaspartate , NMDA , Nerve cell , Neuron , Plastic , Receptors, glutamate , Receptors, metabotropic glutamate , Receptors, n-methyl-d-aspartate , Synapse Title: Presenilins are essential for regulating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PMID: 19641596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Zhang, C , Wu, B , Beglopoulos, V , Wines-Samuelson, M , Zhang, D , Dragatsis, I , Sdhof, T C , Shen, J Journal: Nature , Vol. 460 (7255): 632-6 , 2009 Abstract: Mutations in the presenilin genes are the main cause of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Loss of presenilin activity and/or accumulation of amyloid-beta peptid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mediate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impairing synaptic function. However, the precise site and nature of the synaptic dysfunction remain unknown. Here we use a genetic approach to inactivate presenilins conditionally in either presynaptic (CA3) or postsynaptic ( CA1 ) neurons of the hippocampal Schaeffer-collateral pathway. We show that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duced by theta-burst stimulation is decreased after presynaptic but not postsynaptic deletion of presenilin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presynaptic but not postsynaptic inactivation of presenilins alters short-term plasticity and synaptic facilitation. The probability of evoked glutamate release, measured with the open-channel NMDA ( N-methyl-D-aspartate ) receptor antagonist MK-801, is reduced by presynaptic inactivation of presenilins. Notably, deple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stores by thapsigargin, or blockade of Ca(2+) release from these stores by ryanodine receptor inhibitors, mimics and occludes the effects of presynaptic presenilin inactivation. Coll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selective role for presenilins in the activity-dependent regul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and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duction by mod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2+) release in presynaptic terminals, and further suggest that presynaptic dysfunction might be an early pathogenic event leading to dementia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ffiliation: Center for Neurologic Diseases, Brigham Women's Hospital, Program in Neuroscienc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 Massachusetts 02115, USA . Pubmed MeSH: Animals , Calcium , Cells, Cultured ,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 Glutamic Acid , Hippocampus , Mice , Mice, Inbred C57BL , Mice, Knockout , Mice, Transgenic Wikipedia: Alzheimer's Disease , Alzheimer disease , Axon terminal , Cistron , Dementia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 Gene , Genetic material , Long-term potentiation , Long term potentiation , Mutation , N-methyl-D-aspartate , N-methylaspartate , NMDA , Nature , Nerve cell , Neurohormones , Neuromodulator , Neuron , Neurotransmitter , Neurotransmitter agents , Pathogenicity , Peptides , Plastic , Polypeptides , Presenile dementia , Presenilin , Presynaptic terminal , Probabilities , Probability , Receptors, n-methyl-d-aspartate , RyR1 , RyR2 , RyR3 , Ryanodine , Ryanodine receptor , Ryanodine receptor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 Semantic Dementia , Senile Dementia , Synaptic bouton , Synaptic terminal , Thapsigargin , Virulence Title: Deviant ryanodine receptor -mediated calcium release resets synaptic homeostasis in presymptomatic 3xTg-AD mice. PMID: 19641109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Chakroborty, S , Goussakov, I , Miller, M B , Stutzmann, G E Journal: J Neurosci , Vol. 29 (30): 9458-70 , 2009 Abstract: Presenilin mutations result in exagger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 ) calcium release in cellular and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dysregulated ER calcium release in young 3xTg-AD neurons alters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plasticity mechanisms before the onset of histo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ficits. Us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and two-photon calcium imaging in young (6-8 weeks old) 3xTg-AD and non-transgenic (NonTg) hippocampal slices, we show a marked increase in ryanodine receptor ( RyR )-evoked calcium release within synapse-dense regions of CA1 pyramidal neurons . In addition, we uncovered a deviant contribution of presynaptic and postsynaptic ryanodine receptor -sensitive calcium stores to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plasticity in 3xTg-AD mice that is not present in NonTg mice. As a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RyR2 isoform was found to be selectively increased more than fivefold in the hippocampus of 3xTg-AD mice relative to the NonTg controls. These nove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3xTg-AD CA1 neurons at presymptomatic ages operate under an aberrant, yet seemingly functional, calcium signaling and synaptic transmission system long before AD histopathology onset. These early signaling alterations may underlie the later synaptic breakdown and cognitive deficits characteristic of later stage AD.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Neuroscience, Rosalind Franklin University, The Chicago Medical School, North Chicago , Illinois 60064, USA . Pubmed MeSH: Disease Models, Animal , Humans , Mice, Transgenic , Neuronal Plasticity , Pyramidal Cells , RNA, Messenger , Receptor, Adenosine A1 , Synapses Wikipedia: Alzheimer's Disease , Alzheimer disease , Ammon's horn , Animal , Animal model , Animalia , Autoregulation , Calcium , Calcium metabolism , Cornu ammonis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Hippocampal formation , Hippocampus , Homeostasis , House Mouse , House mice , Isoforms , Laboratory mice , Laboratory mouse , Mice , Models, animal , Mouse , Mus , Mus domesticus , Mus musculus , Mus musculus domesticus , Mutation , Nerve cell , Neuron , Plastic , Presenile dementia , Presenilin , Protein isoforms , RyR1 , RyR2 , RyR3 , Ryanodine , Ryanodine receptor , Ryanodine receptor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 Senile Dementia , Subiculum , Synaptic Transmission Title: Control of IsAHP in mouse hippocampus CA1 pyramidal neurons by RyR3 -mediated calcium -induced calcium release. PMID: 17562071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Van de Vrede, Y , Fossier, P , Baux, G , Jols, M , Chameau, P Journal: Pflugers Arch , Vol. 455 (2): 297-308 , 2007 Abstract: In several neuronal preparations, the ryanodine-sensitive calcium store was repor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generation of slow afterhyperpolarization currents (IsAHP) involved in spike frequency adaptation. We show that calcium release from the ryanodine-sensitive calcium store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triggering of IsAHP in mouse CA1 pyramidal neurons . Whole-cell patch clamp recordings in hippocampus slices show that the intracellular calcium stores depletion using an inhibitor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 (5 microM cyclopiazonic acid),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blockade of ryanodine receptors (100 microM ryanodine ) both reduced the IsAHP by about 70%. Immunohistology, using an anti- RyR3 specific antibody, indicates that RyR3 expression is particularly enriched in the CA1 apical dendrite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ite for sAHP generation). We show that our anti- RyR3 antibody acts as a functional RyR3 antagonist and induced a reduction in IsAHP by about 70%. The additional ryanodine application (100 micro M) did not further affect IsAHP, thus excluding RyR2 in IsAHP activation. Our results argue in favor of a specialized function of RyR3 in CA1 pyramidal cells in triggering IsAHP due to their localization in the apical dendrite. Affiliation: Laboratoire de Neurobiologie Cellulaire et Molculaire, CNRS, Avenue de la Terrasse, 91198 Gif sur Yvette , France . Pubmed MeSH: Action Potentials , Amino Acid Sequence , Animals , Calcium Channels , Electrophysiology , Neuronal Plasticity , Patch-Clamp Techniques , Protein Isoforms , Synapses Wikipedia: Ammon's horn , Antibodies , Antibody , B cell receptor , Calcium , Calcium-induced calcium release , Calcium metabolism , Constriction , Cornu ammonis , Dendrite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Hippocampal formation , Hippocampus , House Mouse , House mice , Immunoglobulin , Intracellular , Laboratory mice , Laboratory mouse , Localization , Mice , Mouse , Mus , Mus domesticus , Mus musculus , Mus musculus domesticus , Nerve cell , Neuron , Opsonin , Protoplasm , Pyramidal cell , RyR1 , RyR2 , RyR3 , Ryanodine , Ryanodine receptor , Ryanodine receptor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 Subiculum Title: Postsynaptic IP3 receptor -mediated Ca2+ release modulates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hippocampal neurons . PMID: 15857686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Kelly, P T , Mackinnon, R L , Dietz, R V , Maher, B J , Wang, J Journal: Brain Res Mol Brain Res , Vol. 135 (1-2): 232-48 , 2005 Abstract: Ca(2+)-dependent mechanisms are important in regulating synaptic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herein indicate that whole-cell perfusion of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IP(3)R) agonists greatly enhanc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EPSC) amplitudes in postsynaptic hippocampal CA1 neurons . IP(3)R agonist-mediated increases in synaptic transmission changed during development and paralleled age-dependent increases in hippocampal type-1 IP(3)Rs. IP(3)R agonist-mediated increases in EPSC amplitudes were inhibited by postsynaptic perfusion of inhibitors of Ca(2+)/calmodulin, PKC and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Postsynaptic perfusion of inhibitors of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Ca(2+)-ATPases, which deplete intracellular Ca(2+) stores, also enhanced EPSC amplitudes. Postsynaptic perfusion of the IP(3)R agonist adenophostin ( AdA ) during subthreshold stimulation appeared to convert silent to active synapses ; synaptic transmission at these active synapses was completely blocked by 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one (CNQX). Postsynaptic IP(3)R-mediated Ca(2+) release also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pontaneous EPSC frequenc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2+) release from intracellular store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postsynaptic AMPARs.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sciences,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 KS 66045-2106, USA . ptkelly@ku.edu Pubmed MeSH: 2-Amino-5-phosphonovalerate , Adenosine , Age Factors , Animals , Animals, Newborn , Bicuculline , Blotting, Western , Calcium , Calcium Channel Agonists , Calcium Channels , Drug Interactions , Electric Stimulation , Enzyme Inhibitors , Excitatory Amino Acid Antagonists ,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 , GABA Antagonists ,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Developmental , Hippocampus , Indoles , Patch-Clamp Techniques , Picrotoxin , Rats , Receptors,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 Thapsigargin , Time Factors Wikipedia: Agranular endoplasmic reticulum , CNQX , Calmodulin kinase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ndoplasmic reticulum, smooth , Ergastoplasm , IP3 receptor , Inositol , 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 Inositol metabolism , Inositol triphosphate receptor , Kinase , Nerve cell , Neuron , Perfusion , Phosphotransferases , Protein Kinase , Protein kinases , Proteins ,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Synapse , Synaptic Transmission Title: Capacitative calcium entry induces hippocampal long 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absence of presenilin-1 . PMID: 12902342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Ris, L , Dewachter, I , Reverse, D , Godaux, E , Van Leuven, F Journal: J Biol Chem , Vol. 278 (45): 44393-9 , 2003 Abstract: Presenilins, whose mutant forms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early 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are involved in two very distinct processes: (i) proteolytic activity as gamma-secretase acting on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to produce amyloid peptides and (ii) storage of Ca2+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In particular, absence of presenilin-1 ( PS1 ) was claimed to potentiate capacitative calcium entry (CCE), i.e. the mechanism of replenishment of ER Ca2+ stores. However, until now, evidence in favor of the latter role has been obtained only in isolated or cultured cells and not on neurons in situ. Here, we studied the strength of the synapses between Schaffer's collaterals and CA1 neurons in hippocampal slices when they were submitted first to Ca(2+)-free medium containing thapsigargin and subsequently to normal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 procedure known to trigger CCE. We demonstrate that Ca2+ influx via the CCE mechanism is sufficient to trigger robust long term potentiation of the synapses in hippocampal slices from transgenic mice with a postnatal, neuron-specific ablation of PS1 , but remarkably not from wild-type mice. Our data establish for the first time in neurons confined in normal neuronal networks that PS1 acts on the refilling mechanism of ER Ca2+ stores. Affiliation: Laboratory of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Mons - Hainaut , B-7000 Mons, Belgium . Pubmed MeSH: Animals , Hippocampus , Long-Term Potentiation , Membrane Proteins Wikipedia: Alpha-secretase , Alpha secretase , Alzheimer's Disease , Alzheimer disease , Amyloid , Beta-secretase , Beta secretase , Calcium , Calcium metabolism , Cells, cultured , Cerebrospinal Fluid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Gamma-Secretase , Gamma secretase , House Mouse , House mice , Laboratory mice , Laboratory mouse , Methods , Mice , Mouse , Mus , Mus domesticus , Mus musculus , Mus musculus domesticus , Nerve cell , Neuron , Peptides , Polypeptides , Presenile dementia , Presenilin , Procedure , Proteins , Secretase , Senile Dementia , Synapse , Thapsigargin , Transgene Title: PMID: 12723356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Popov, V I , Medvedev, N I , Rogachevskii, V V , Ignat'ev, D A , Stewart, M G , Fesenko, E E Journal: Biofizika , Vol. 48 (2): 289-308 , 2003 Mar-Apr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our own data on the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remodeling of synaptic organell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reviewed. Modern techniques of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serial thin sectioning for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of dendritic spine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efficacy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are discussed using, in particular, a model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dendritic spines and postsynaptic densitie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filopodia in spine genesis were analyz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method of serial ultrathin sections i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unbiased quantitative stereological analysis and 3D reconstructions. By using the refined method of serial ultrathin sections with subsequen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the presence of giant mitochondria in hippocampal neuronal dendrites was demonstrated. It was shown that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forms a unified continuum with the outer membrane of the mitochondrial envelope within dendrit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is continuum provides calcium tunneling, which makes possible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during synaptic transmission. Evidence is presented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gap junctions ( electrical synapses ) in the synapses of mammalian brain, as well as between glial processes, and between glial cells and neurons . Our data and the data of other authors show that glial cell processes form a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glial network, which modulates the functioning of the neuronal network. The connection of dendritic spines with the glial network is shown on 3D reconstructions by analyzing the neuropil volume in CA1 hippocampal area of ground squirrels in three functional states: normothermia, provoked arousal, and hibernation when brain temperature falls below 6 degrees C. The own data of the authors are discussed 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of more than five presynaptic boutons (multiple synapses ) on both CA1 mushroom-like dendritic spines and CA3 thorny excrescenc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new idea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synapses were suggested.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Cell Biophysic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ushchino, Moscow Region, 142290 Russia . popvi@mail.ru Pubmed MeSH: Animals , Gerbillinae , Hibernation , Rats , Species Specificity Wikipedia: Agranular endoplasmic reticulum , Ammon's horn , Anxiety , Astrocyte , Astroglia , Calcium , Calcium metabolism , Confocal Microscopy ,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 Cornu ammonis , Dendrite , Dendritic spine , Electrical synapse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ndoplasmic reticulum, smooth , Ergastoplasm , Filopodia , Gap junction , Glia , Glial Cells , Glial cell , Hippocampal formation , Hippocampus , Lamellipodia , Laser , Lobopodia , Long-term potentiation , Long term potentiation , Maser , Membrane , Microscopy , Microscopy, confocal , Microtomy , Mitochondria , Mitochondrion , Nerve cell , Nervousness , Neuroglia , Neuron , Neuropil , Organelle , Plastic , Pseudopodia , Pseudopodium , Pulsed laser , Q-switched laser ,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Subiculum , Synapse , Synaptic Transmission , Temperature , Ultramicrotomy , Underweight Title: Calcium /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clusters in adult rat hippocampal slices. PMID: 12421609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Tao-Cheng, J H , Vinad, L , Pozzo Miller, L D , Reese, T S , Dosemeci, A Journal: Neuroscience , Vol. 115 (2): 435-40 , 2002 Abstract: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 CaMKII ) clusters approximately 110 nm in diameter in hippocampal neurons in culture and in the intact adult brain, under conditions that simulate ischemic stress and increase (i) .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ischemia-like conditions that prevail during the dissection of brain tiss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ppocampal slices could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aMKII clusters. We now show by pre-embedding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that, indeed, CaMKII clusters are present in the CA1 pyramidal neurons in hippocampal slices from adult rats fixed immediately after dissection, and that the number of CaMKII clusters increases with the delay time between decapitation and fixation. Moreover, CaMKII clusters are typically localized near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 When acute slices are allowed to recover in oxygenated medium for 2 h, CaMKII clusters mostly disappear, indicating that clustering is reversible. Also, the postsynaptic density, another site for CaMKII accumulation under excitatory conditions, becomes thinner upon recovery. Treatment of recovered slices with high potassium for 90 s causes the re-appearance of CaMKII clusters in nearly all CA1 pyramidal cells examined. On the other hand, when dissociated hippocampal neurons in primary culture are exposed to the same depolarizing conditions, only approximately 25% of neurons exhibit CaMKII clusters, indicating a difference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neurons in culture and in acute slices to excitatory stimuli. Altogether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CaMKII cluster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nterpre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hippocampal slices. Affiliation: Laboratory of Neurobiology, NINDS, NIH, Building 36, Room 2A21, Bethesda , MD 20892, USA . chengs@ninds.nih.gov Pubmed MeSH: Age Factors , Animals , Cells, Cultured , Culture Media , Hippocampus , Microscopy, Electron , Organ Culture Techniques , Rats , Rats, Sprague-Dawley , Synapses Wikipedia: Adult , CaMKII , CaM KII , CaM Kinase II , Calmodulin kinase , Cluster Analysis , Cluster analyses , Clustering , Decapitation , Dioxygen , Dissection , Dissociation , Dissociative Disorders , Dissociative disorder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Fugue , Kinase , Microscopy , Nerve cell , Neuron , Neuroscience , Oxygen , Oxygen metabolism , Oxygenator , Phosphotransferases , Potassium , Potassium Metabolism , Protein Kinase , Protein kinases , Proteins , Pyramidal cell , Tissue Title: Release and sequestration of calcium by ryanodine-sensitive stores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es. PMID: 9234194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Garaschuk, O V , Yaari, Y , Konnerth, A Journal: J Physiol , Vol. 502 ( Pt 1) , 1997 Abstract: 1. The properties of ryanodine-sensitive Ca2+ stores in CA1 pyramidal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in rat hippocampal slices by using whole-cell patch-clamp recordings combined with fura-2-based fluorometric digital imaging of cytoplasmic Ca2+ concentration ( i). 2. Brief pressure applications of caffeine onto the somata of pyramidal cells caused large transient increases in i (Ca2+ transients) of 50-600 nM above baseline. 3. The Ca2+ transients evoked by caffeine at -60 mV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ward current, persisted after blocking voltage-activated Ca2+ currents and were completely blocked by bath-applied ryanodine. Similar transients were also evoked at +60 mV. Thus, these transients reflect Ca2+ release from intracellular ryanodine-sensitive Ca2+ stores. 4. The Ca2+ transients evoked by closely spaced caffeine pulses rapidly decreased in amplitude, indicating progressive depletion of the Ca2+ stores. The amplitude of the Ca2+ transients recovered spontaneously with an exponential time constant of 59 s. Recovery was accelerated by depolarization-induced elevations in i and blocked by cyclopiazonic acid (CPA) and thapsigargin, indicating that store refilling is mediated by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 5. Even without prior store depletion the caffeine-induced Ca2+ transients disappeared after 6 min exposure to CPA, suggesting that ryanodine-sensitive Ca2+ stores are maintained at rest by continuous Ca2+ sequestration. 6. Caffeine-depleted Ca2+ stores did not refill in Ca(2+)-free saline, suggesting that the refilling of the stores depends upon Ca2+ influx through a 'capacitative-like' transmembrane influx pathway operating at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The refilling of the stores was also blocked by Ni2 + and gallopamil (D600). 7. Elevations of basal i produced by bath-applied KCl markedly potentiated (up to 6-fold) the caffeine-induced Ca2+ transients. The degree of potenti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basal i. The Ca2+ transients remained potentiated up to 9 min after reversing the KCl-induced i increase. Thus, the ryanodine-sensitive Ca2+ stores can 'overcharge' when challenged with an increase in i and slowly discharge excess Ca2+ after basal i returns to its resting level. 8. Pressure applications of caffeine onto pyramidal cell dendrites evoked local Ca2+ transients similar to those separately evoked in the respective somata. Thus, dendritic ryanodine-sensitive Ca2+ stores are also loaded at rest and can function as independent compartments. 9. In conclusion, the ryanodine-sensitive Ca2+ stores in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es contain a releasable pool of Ca2+ that is maintained by a Ca2+ entry pathway active at sub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s. Ca2+ entry through voltage-gated Ca2+ channels transiently overcharges the stores. Thus, by acting as powerful buffers at rest and as regulated sources during activity, Ca2+ stores may control the waveform of physiological Ca2+ signals in CA1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es. Affiliation: I Physiologisches Institut, Universitt des Saarlandes, Homburg , Germany . Pubmed MeSH: Animals , Calcium Channels , 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s ,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imulants , Enzyme Inhibitors , Hippocampus , Indoles , Muscle Proteins , Potassium , Rats , Rats, Wistar , Ryanodine Receptor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 Synapses Wikipedia: 1,3,7-trimethylxanthine , Acceleration , Caffeine , Calcium , Calcium metabolism , Cytoplasm , D600 , Dendrite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Membrane , Membrane potential , Nerve cell , Neuron , Patch-clamp technique , Pressure , Protoplasm , Pulse , Pyramidal cell ,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 Resting potential , Ryanodine , Salinity , Thapsigargin ,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difference , Vivarin Title: Three-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of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 hippocampal CA1 dendrites and dendritic spines of the immature and mature rat. PMID: 8987748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Spacek, J , Harris, K M Journal: J Neurosci , Vol. 17 (1): 190-203 , 1997 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high levels of calcium in activated dendritic spines, where the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is likely to be important for regulating calcium . Here, the dimensions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SER in hippocampal spines and dendrites were measured through seri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SER of some form was found in 58% of the immature spines and in 48% of the adult spines. Less than 50% of the small spines at either age contained SER, suggesting that other mechanisms, such as cytoplasmic buffers, regulate ion fluxes within their small volumes. In contrast, 80% of the large mushroom spines of the adult had a spine apparatus, an organelle containing stacks of SER and dense-staining plates. Reconstructed SER occupied 0.001-0.022 microm3, which was only 2-3.5% of the total spine volume; however, the convoluted SER membranes had surface areas of 0.12-2.19 microm2, which were 12 to 40% of the spine surface area. Coated vesicles and multivesicular bodies occurred in some spines, suggesting local endocytotic activity. Smooth vesicles and tubules of SER were found in continuity with the spine plasma membrane and margins of the postsynaptic density (PSD),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a role for the SER in the addition and recycling of spine membranes and synapses . The amount of SER in the parent dendrite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spines and synapses originating along their lengths. These measuremen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ER regulates the ionic and structural milieu of some, but not all, hippocampal dendritic spines.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harles University Medical Faculty Hospital, CZ-500 05 Hradec Kralove , Czech Republic . Pubmed MeSH: Aging , Animals , Endocytosis , Exocytosis , Hippocampus , Humans , Rats , Rats, Inbred Strains Wikipedia: Adult , Agranular endoplasmic reticulum , Calcium , Calcium metabolism , Cell Membrane , Cell membranes , Cytoplasm , Cytoplasmic membrane , Dendrite , Dendritic spine , Electron , Electron Microscopy , Electronic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ndoplasmic reticulum, smooth , Ergastoplasm , Ions , Membrane , Microscopy , Microscopy, electron , Negatron , Parent , Plasma membrane , Positron , Protoplasm ,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Step-parent , Stepparent , Synapse Page 1 2 Title: Cytosolic Ca2+ binding proteins during rat brain ageing: loss of calbindin and calretinin in the hippocampus, with no change in the cerebellum. PMID: 8000572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Villa, A , Podini, P , Panzeri, M C , Racchetti, G , Meldolesi, J Journal: Eur J Neurosci , Vol. 6 (9): 1491-9 , 1994 Abstract: The expression of two cytosolic, high affinity Ca(2+)-binding proteins, calbindin-28 and calretin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cerebellum and hippocampus of young and old rats (from 12 days to 30 months) by combining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Three markers, calreticulin (the major Ca2+ binding protein within the lumen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 MAP-2 (a microtubule binding protein concentrated in neuronal dendrites ) and synaptophysin (an integral protein of synaptic vesicles), were studied in parallel. In the cerebellar cortex a rise from 12 to 60 days was observed with calbindin-28 and, especially, calretinin, concentrated in the Purkinje and granule neurons ,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the two proteins subsequently remained high and the distribution was unchanged, even in the cerebellum of old animal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the hippocampus. Here calretinin, present especially in fibres and interneurons, was abundant in the young, decreased in the adult and reached low values in the old rats. Calbindin-28 accumulated during growth, especially in a subpopulation of CA1 pyramidal cells and in the mossy fibres of CA3, then declined, although irregularly, during ageing. These changes of the two proteins were more marked in the dorsal and central parts than in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hippocampus. In the same brain areas the levels of expression of the three additional marker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ithin neurons and synapses were unchanged by ageing.(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CNR Cytopharmacology, Milan , Italy . Pubmed MeSH: Aging , Brain , Calcium-Binding Protein, Vitamin D-Dependent , Calcium-Binding Proteins , Immunohistochemistry , Rats , Rats, Sprague-Dawley Wikipedia: Adult , Ammon's horn , Animal , Animalia , Binding protein , Blotting, western , Calreticulin , Carrier proteins , Cellular senescence , Cerebellar cortex , Cerebellum , Cornu ammonis , Cytosol , Dendrite , 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gastoplasm ,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 Hippocampal formation , Hippocampus , Immunofluorescence , Interneuron , Microtubule , Nerve cell , Neuron , Proteins , Pyramidal cell , Subiculum , Synapse , Synaptic vesicle , Synaptophysin , Western Blot , Western blotting Page 1 2 对100篇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53 United Kingdom 8 Japan 7 Germany 7 Canada 7 France 4 Sweden 3 Italy 2 New Zealand 2 Spain 2 Netherlands 1 Switzerland 1 Taiwan 1 China 1 Argentina 1 1 2 3 4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New York 6 Boston 6 Bethesda 5 Montreal 4 Valhalla 3 London 3 Birmingham, USA 3 Aurora 2 Yamagata 2 New Haven 2 San Francisco 2 Paris 2 Dallas 2 Albuquerque 2 Gothenburg 2 Madrid 2 Oxford 2 Utrecht 1 Munich 1 Milan 1 1 2 3 4 1 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Neurosci 37 J Neurophysiol 9 Neuron 6 Eur J Neurosci 5 J Physiol-london 5 Neuroscience 3 Hippocampus 3 Nature 2 Prog Neurobiol 2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 P Natl Acad Sci Usa 2 J Physiol 2 Mol Cell Neurosci 2 Learn Memory 2 Eur J Cell Biol 1 Neuropharmacology 1 Crit Rev Neurobiol 1 Cell 1 Neurosci Lett 1 Can J Physiol Pharm 1 1 2 1 2 3 ... 17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Lacaille J 6 McBain C 3 Topolnik L 3 Congar P 3 Horne E 3 Svoboda K 3 Sabatini B 3 Pelkey K 2 Gomez L 2 Dell'Acqua M 2 Matsumoto M 2 Fujii S 2 Kato H 2 Konnerth A 2 Stanton P 2 Crepel F 2 Siegelbaum S 2 Fine A 2 Emptage N 2 Otani S 2 1 2 3 ... 17 研究主题分布: 1 2 3 ... 5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Animals 98 Synapses 87 Plastics 79 Neurons 70 Rats 70 Hippocampus 69 Dendrites 63 dendrite 62 Glutamates 55 Synaptic Transmission 52 Calcium 52 N-Methylaspartate 51 Receptors, Glutamate 48 Pyramidal Cells 47 N-methyl-D-aspartate selective glutamate receptor activity 47 Depression 46 Receptors, N-Methyl-D-Aspartate 46 Neuronal Plasticity 46 Dendritic Spines 45 Long-Term Potentiation 44 1 2 3 ... 5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long-term synaptic potentiation 42 dendritic spine membrane 42 dendritic spine 41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 40 Patch-Clamp Techniques 35 Receptors, Metabotropic Glutamate 35 Electric Stimulation 34 pyramidal neuron development 31 pyramidal neuron differentiation 30 pyramidal neuron migration 30 receptor activity 30 synaptic transmission 30 Rats, Sprague-Dawley 30 signal transduction 29 long term synaptic depression 28 Receptors, AMPA 27 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selective glutamate receptor complex 27 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27 Proteins 26 Excitatory Amino Acid Antagonists 26 1 2 3 4 ... 5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Action Potentials 25 hippocampus development 25 Calcium Signaling 24 nmda receptor 24 intracellular 23 ampa 22 Long-Term Synaptic Depression 22 learning 19 Mice 19 Membranes 17 membrane 17 Signal Transduction 17 Phosphotransferases 16 synapse 16 Cells, Cultured 16 positiv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plasticity 15 Rats, Wistar 15 Protein Kinases 14 Calcium Channels 14 learning or memory 13 1 2 3 4 5 ... 5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6 13 2007 12 2005 11 2009 10 2008 9 2004 6 2001 6 2002 6 2000 6 1999 5 2003 3 1992 3 1996 3 1998 3 1988 1 1997 1 1993 1 1995 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postsynaptic density 13 glutamate receptor activity 13 Organ Culture Techniques 13 mglur 13 regulation of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membrane potential 12 Interneurons 12 regul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in neuron 12 regul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12 positive regul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12 negative regul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12 Microscopy 12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 11 PLC activating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activity 11 Membrane Potentials 11 Inositol 10 Calcium Channels, L-Type 10 Glutamic Acid 10 Time Factors 10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0 regulation of synaptic plasticity 9 1 2 3 4 5 6 ... 5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Glycine 9 Fluorescence 9 positive regulation of dendrite morphogenesis 9 Neural Inhibition 9 Probability 9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8 nmdar 8 Humans 8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activity 8 Electrophysiology 8 Actins 7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ctivity 7 pka 7 actin 7 Mice, Knockout 7 nr2b 7 Ryanodine 7 Endoplasmic Reticulum 7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 7 endoplasmic reticulum 7 1 2 3 4 5 6 7 ... 5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extracellular region 7 Transfection 7 Receptors, Neurotransmitter 7 Adult 7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2 7 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one 7 positiv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7 Presynaptic Terminals 7 glutamate receptor 7 Electrons 7 Electronics 7 Axons 7 axon 7 Mossy Fibers, Hippocampal 6 Cyclic 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6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complex 6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binding 6 regulation of neuronal synaptic plasticity 6 Carrier Proteins 6 negativ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plasticity 6 1 2 3 ... 5 6 7 8 ... 5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3 2003 2 1997 2 2007 1 2005 1 2002 1 1994 1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4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zhj71626 2008-9-9 21:55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张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 ) 张笑波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 摘 要:根据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证看做内环境自稳态失衡紊乱,并且提出证侯学对应于病理生理学。并从临床数据类型扩展,增加计算机使用的角度对比了证候回归方法。以新的藏象层次与结构对比了西医的证与中医的功能,从西医脏器功能的临床数据表达方法细化了中医证的量化方法,认为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也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所谓中医研究,即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 主题词 : 证候 量化 定性 西医的证 临床数据回归 脏器功能 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证候是中医学术的关键点。也是 NSFC 和 973 计划支持的重中之重。 笔者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把证看做内环境自稳态失衡紊乱,并且提出证侯学对应于病理生理学。并列表如下。 (陈斌有大体相同的看法, 证在本质上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诊断。 ) 西医 中医 生理 结构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 中医解剖学? 功能 生理学 藏象学 病理 结构 病理解剖学 病理解剖学? 中医病理解剖学? 功能 病理生理学 证侯学 表 1. 中西医结构功能生理病理 - 学科 - 对照表 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探讨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定性的方法学。 1. 从临床数据角度看证候回归方法的变迁 今天,我们所指的临床数据有四类,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回归分析是证候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能够分析某种证候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表中也也提到了他们大概的权重。 回归目标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工具 传统中医 证候 重要 重要 人脑 西化中医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融合中医 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人脑、电脑 西医 疾病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表 2. 临床数据证候回归分析变迁对照表 西化中医指中西医没有能够有效融合时的中医,融合中医指中西医能够有效融合时的中医。 做数据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用电脑提高效率和准确率,西医把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疾病诊断 ,中医也用人工神经网络于证候诊断的 ,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国内搞易经研究的有不少人主张,电脑和易经二进制有关系,(争论还在进行),但是,汉字电脑输入全面超越西文输入的实际效果告诉我们,中医全面深入的应用电脑,可能会全面超越西医。 2. 西医的证与中医的证 中医眼中的功能与西医眼中的功能 中医的话语中,证是功能,以此为基础,我们对比下中医眼中的功能与西医眼中的功能,换个说法就是比较西医的证与中医的证。 五体 脏器 奇恒 解剖 皮肉筋脉骨 内脏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经络 十二正经 ? 奇经八脉 藏象 躯体象 脏器象 奇恒之府象 证 躯体证 脏器证 奇恒之府证 表 3. 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表 笔者在《涵盖奇恒之府象、 NEI 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文中提到的内容归结为上表。 据此,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西医的脏器功能中医的脏器象,所以,用西医的脏器功能不能代替中医的藏象,而且用西医的脏器功能在五行分属上也不同于中医的藏象,比如解剖心脏的功能有一部分属于 肺藏象,解剖肝脏的功能有一部分属于 脾藏象。 3. 从西医脏器功能的表达方法看中医证的量化 由于西医是个发展迅速的学科,所以,有许多内容上的不完备,比如,脏器功能上,提到比较多的是心肺肝肾功能,我们就以这四个功能为例分析。参考西医诊断学。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心 重要指标 重要指标 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 肺 肺容量 , 肺通气功能 , 血气分析 , 通气血流比值 , 肺内分流,弥散功能, 肝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 肾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肾小管分泌、重吸收、浓缩、稀释以及酸碱平衡功能的检查:肾血流量的检查。 表 4. 西医脏器功能相关临床数据表 中医证的量化,可以细分为功能的量化和功能相关临床数据的量化。西医脏器功能的量化一般有心功能的分级 1 、 2 、 3 、 4 级,肝、肺、肾功能分级是根据各项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来分别病情严重程度的,这些分级也是个大概的划分,或者说模糊的划分。与中医五藏气血阴阳的划分,模糊类似。 中医一直认为西医客观的原因是,西医的脏器功能相关临床数据是更数字化数量化的。一直笼统的说量化,导致研究者不清楚对自己手中的数据如何处理。 功能的量化中西医近似,功能相关临床数据的量化,西医做的细致,中医完全可以吸纳来为我所用。 4. 临床数据的定性方法 中医理论方法的特点是对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病因,病位,病性,病理过程,体征,症状,统统进行了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分类。近年来研究中体现这个思想方法的有,岳凤先西药中药化研究 ,赵洪钧 西医要接受八纲学说的研究 , 微观辨证和 辨证微观化的研究 ,笔者的血液指纹图谱脏腑分属暨血液成分五行分类的研究。 在临床数据上的体现,就是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也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所谓中医研究,用中医的方法处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的数据,建立基于生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的数据的中医模型。或者说用这些数据填充中医模型。 参考文献: 林宇春 . 赵宏杰 . 张学斌. 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 08 赵宏杰 . 对本体论证候认识论论证候的诊断内容及疾病分类学解读 宋烨 , 杨本付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6,5(3):275 ~ 278. 孙贵香 . 袁肇凯 .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 07 : 1450-1452 李富仁.林宇春.张学斌. 涵盖奇恒之府象、 NEI 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陈文彬 . 诊断学 -( 第 6 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北京 . 2005-7-1 . 山东中压学院学报编辑部 . 振兴中医药学的大举措 - 西药中药化 . 山东中压学院学报 ,1996,20(5): 封 3. 赵洪钧 . 回眸与反思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 安徽科技出版社 . 合肥 . 2007-1-1 任小巧 , 卢跃卿 , 李建生 ; 微观辨证整体化之浅议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2 年 04 期 ; 7-8 本文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论著,吸收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如李同宪的证态概念张有和的状态医学概念。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2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髋关节置换改进的思考
lingfeng 2007-7-24 20:17
今天和骨科的张主任上了一台左髋关节全髋置换手术,由于是第一次做这种手术,觉得比较新奇,也很有兴趣。 现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很成熟的一种手术了,手术过程也就一两个小时而已。可是,换完关节后还是不能达到正常人的关节功能,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且关节的寿命也是一定的,一般是三十年左右吧。原因一是由于人工关节设计的髋臼和天然的不同,天然的髋臼是包围了股骨头的大部分,所以不容易脱位,而人工髋臼只包围了股骨头的一半或更少,所以容易活动时脱位。为什么不设计能够包围大部分的人工髋臼呢?因为这样一是使得活动范围变小,二是由于活动受限,当活动范围比较大时髋臼与股骨头之间有一个杠杆的力量,容易使人工关节受损。原因二是由于磨损。 有没有办法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呢?我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做到:一是在人工产髋臼和股骨头之间加上一个软的密闭的人工关节囊,还要有弹性。这样,一可以加固关节,防止脱位,二由于是软的,也不会对活动范围产生大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向里面注入润滑剂来减少摩擦力,进而延缓关节的磨损。因为,正常的关节之间是有滑液来润滑的。方法二,是想办法降低磨损。为什么正常的关节不会磨损呢?因为正常的关节面具有自动更新的功能,当它受损后,由于自动的修复功能,可以使之恢复正常。当人进入老年之后,修复功能减退,因而容易性退变,关节容易患病。降低磨损的途径有二,一是开发出特别耐磨损的材料,来代替目前所用的聚乙烯和金属股骨头。二是模仿自然的关节,使之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例如,每一年向关节囊里面注入一种物质即能修复磨损的表面。事实上,新的人工关节面是比较光滑的,因而不易磨损,而当它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所以磨损会加速。至于注入什么物质,利用什么材料来做人工关节与这种物质反应可以使之变得光滑,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当然,自我修复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其它的办法,只能能修复就可以了。前面所提到的加上一个密闭的关节囊并注入润滑济也有助于降低磨损。
个人分类: 科研设想|541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