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黄曲霉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普洱茶中到底有没有致癌物黄曲霉素?
热度 21 weijia2009 2018-2-15 09:56
普洱茶中到底有没有致癌物黄曲霉素? 贾伟 我喜欢喝茶,尤其爱喝普洱茶。前段时间读到方舟子的一篇科普文章《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其中说到了普洱茶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文章引用了前几年的两篇科技论文:2010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了广州市场上的70份普洱茶样品,发现全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2012年南昌大学一名学生从南昌市场采集了60份普洱茶,全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其中7份超标。一口气读完老方的这篇文章,不禁心中有点发毛,转身泡了杯普洱茶,给自己压压惊! 捧着茶杯,我开始思考,普洱茶如果真的像那两篇科技论文所说的含有多种真菌毒素且浓度大大超标的话,以黄曲霉素尤其是B1的毒性之大,喝茶这么一个生活方式足可以改写中国癌症的流行病学结果了。流行病学知识告诉我,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率的高低与地区的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而我国各省份中肝癌死亡率最低的是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从普洱茶-肝癌相关性上看,似乎不支持普洱茶致癌的假说。 老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还是很重要的,值得认真研究一番。除这两篇论文外,迄今已经发表的关于检测普洱茶真菌毒素的文章有很多,但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的说没有,有的说微量,有的说很多。从这些结果上推测,普洱茶中的黄曲霉菌可能来自于运输、储存中的污染,而不太会是发酵工艺中的必然产物,因为后者的污染将使检测结果趋于一致。如果不是发酵中带来的污染,理论上无论黑茶、红茶、甚至是绿茶、咖啡都有可能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我快速上网查了下其他茶叶产品的情况,很快查到不同的茶叶产品以及咖啡中都检测出真菌毒素。其中有一篇文章(Emilia Ferrer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ycotoxin in commercial coffee, Food Control 2015 , 57 :282-292)报道:研究人员通过使用质谱法对西班牙超市中售卖的100种咖啡样本进行分析,测到多种真菌毒素,包括伏马菌素、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和新兴真菌毒素(浓度范围为0.10 - 3.570μg /kg)。他们还发现有5个咖啡样本中赭曲霉毒素A超过当前的最大允许含量。 我做了几个假设,让实验室通过独立分析一批茶叶来给予证明。第一,普洱茶的制备工艺不产生黄曲霉素和其他真菌毒素,茶叶中含有的这几类真菌来自于后续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污染,所以我们同步检测普洱茶和其他如绿茶、红茶产品,应该会得到相类似的结果。有人做过普洱茶的渥堆模拟试验,将三组云南大叶种毛茶接种Aspergillusflavus,结果很有意思,对照组花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于第20天达最高峰(12,173μg/kg),接种A. flavus的毛茶中灭过菌的A组检出微量的黄曲霉毒素(1.05μg/kg),含量低于卫生标准,而未灭菌的B组及未接菌种的 C 组未检出黄曲霉毒素。这个实验可能需要进一步重复,它的结果是否提示黄曲霉菌 并不适合 在普洱茶发酵的微生态中生长?第二,实验室污染问题,这可能是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茶叶中有微量真菌,那么为什么实验室中就不会有呢?常见寄生霉菌广泛存在于温度为25-40℃的温暖地区,因此位于热带地区或者常温条件下的实验室容易受到污染,现在的实验室采用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这些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会因为实验设备、材料、试剂等微量真菌污染而产生假阳性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实验室在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开始茶叶检测前的空白试验,都发现有真菌毒素,系统清洗并更换试剂后才去除这个因素。第三 ,检测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我们是用开水泡茶,饮用的是茶汤,与玉米、花生等粮食相比在食用方法和用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但微溶于水,它溶解进入热水和有机溶剂的比例不一样, 采用沸水提取法来模拟实际的饮茶方法(单次冲泡和多次冲泡茶叶取样),应该能更准确地检测茶叶中进入茶汤的霉菌毒素,而有机溶剂萃取法更适合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毒素的含量。 我们购买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日本等地的20种市售茶叶,分别为:中国产普洱茶(帝泊洱、贡霖祥、糯香普洱、中茶普洱、LUPICIA PUER TEA、2009年普洱熟茶、2016年普洱生茶);中国产青茶(铁观音知福、铁观音私房茶、台湾东方美人);中国产红茶金骏眉;中国产绿茶(千丈白毫、西湖龙井);印度产红茶(LUPICIA MUSCAT、LUPICIA NILGIRI FOP、LUPICIA earl grey、English black tea);南非产红茶Vanilla bourbon tea;日本产绿茶(伊藤园绿茶、LUPICIA HOUJICHA)。采用有机溶剂(乙腈-2%甲酸水(1/1,V/V))以及80℃热水两种方法提取20种茶叶中的真菌毒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进行分析测定及方法学考察,检测各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伏马霉素(FB1、FB2、FB3)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绝对含量。 我们发现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的检测方法,包括普洱茶、红茶、绿茶在内的多种茶叶产品都不同程度检测到极微量的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2在6种茶叶产品中被检测到,黄曲霉毒素G1在4种茶叶中被检测到,伏马霉素FB1在3种茶叶中被检测到,伏马霉素FB2在一种茶叶中被检测到。其中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B1并未检测到。而80℃热水提取样本中,除在一种糯香普洱产品中检出微量的(0.15-3.33  μg /kg)伏马霉素B1和B2以外,其余所测样本中8种真菌毒素均未检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中国国家标准GB276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食品、玉米、玉米制品、花生、花生制品中的黄曲霉素限量标准为20μ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玉米、玉米面、大麦、小麦中的限量为1,000μg /kg;伏马菌素欧盟限定标准为玉米和玉米制品中不得超过1,000μg/kg。我们实验室采用的两种提取方法检出的茶叶真菌毒素含量在0.15-7.41 μg /kg 之间,均未超过国际食品安全规定的真菌毒素限量。 总结一下,我们通过随机采样对20种市售茶叶的检测结果来看,有几个普洱茶产品含有包括黄曲霉毒素在内的真菌毒素,但 低于限量标准 ,普洱茶产品 所含的真菌毒素 并不显著高于其他茶叶(红茶、绿茶等)产品。用热水法提取检测,在茶叶中所含的微量真菌毒素进入茶汤的量更少。 因为样本量的限制, 这 个检测结果 并不能覆盖市场上其他的普洱茶产品。各种 茶类饮品(因为农药、重金属、真菌代谢产物等潜在的毒素所构成)的安全性问题永远 是一个大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需要 我们 针对这些产品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卫生标准。有兴趣阅读我们的具体检测方法和结果的可以在网上下载文献【1】,如文章中所说,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为今后茶叶产品制定包括真菌毒素指标在内的卫生标准提供一些前期的研究和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普洱茶、红茶、绿茶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 中国中药杂志,2017, 42(24), 4801-480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GB2761. 2011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401/2006 of 23 February 2006 laying down the methods of sapling and analysis for the official control of the levels of mycotoxins in foodstuff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L70/12. 2006. Emilia Ferrer 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ycotoxin in commercial coffee Food Control, 2015, 57 :282-292.
33691 次阅读|31 个评论
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超过国家标准的食用油放心吃
热度 2 bioxncai 2014-6-28 21:19
谈论食品安全要有数量概念,离开了数量概念就无法说清楚。很多人一听到食品中有某种农药、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残留就大惊失色,其实这时需要冷静分析,要分析其残留是否超过国家的限量标准,如果没有超过就可以放心了。 前几天与网友谈论起转基因大豆中有草甘膦残留的问题,有人说草甘膦是有毒的、甚至还能致癌,这还了得!于是呼吁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其实只要头脑中有数量概念,就不必惊慌,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呼吁也属多余。中国每年进口6000万吨转基因大豆,都要经过海关和出口国的严格检测。草甘膦残留量必须低于限量标准,否则将面临退货处理。 我也举过食用油的例子,例如与下面这位博主的对话。 本人 2014-6-28 14:32 本人 2014-6-28 14:05 你应该有数量概念,农药或多或少有点毒性,使用时只要残留量不超过限量标准,就是合格的。食用油中含有的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但是不超过限量标准,就是合格的,就可以放心吃。 博主回复(2014-6-28 14:26):你爱吃你吃,别拉我吃 ———————————————————————————————————————————————— 你不吃油了?希望你说话算数。 博主回复(2014-6-28 14:35) : 我吃鲁花一级压榨花生油。虚构狂***,我这里不欢迎你,别在这里回复了。 这位博主说:“我吃鲁花一级压榨花生油”,言下之意,他吃的这种油没有黄曲霉素残留。其实他有所不知,食用油酯或多或少都有 黄曲霉素残留,只要不超过国家标准,就可以放心吃。如果这位博主坚持认为只要有致癌物黄曲霉素残留的油都不能吃,他就没有油可以吃了。试想,没有食用油的日子他将怎么过?于是,我便惊讶地问(实际上也是再次启发)他:“你不吃油了?”还有,花生油特别容易残留黄曲霉素,所以国家标准放得宽一些,也就是说花生油残留黄曲霉素会更多,吃花生油的致癌风险比其它食用油大。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规定,花生油、玉米胚油中的黄曲霉素残留不能大于20微克/公斤,其它食用油 中的黄曲霉素残留不能大于10微克/公斤。 下面这张表格更详细了。 表1 食用植物油的 理化指标 GB2716-2005 项目 指标 植物原油 食用植物油 酸价 * ( KOH ) / ( mg/g ) ≤ 4 3 过氧化值 */ ( g/100 g ) ≤ 0.25 0.25 浸出油溶剂残留 / ( mg/kg ) ≤ 100 50 游离棉酚 / ( % ) 棉籽油 ≤ -- 0.02 总砷(以 As 计) / ( mg/kg ) ≤ 0.1 0.1 铅( Pb ) / ( mg/kg ) ≤ 0.1 0.1 黄曲霉毒素 B 1 / ( μg/kg ) 花生油、玉米胚油 ≤ 其他油 ≤ 20 10 20 10 苯并( a )芘 / ( μg/kg ) ≤ 10 10 农药残留 按 GB2763 的规定执行 * 栏内项目如具体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已作规定,按已规定的指标执行。 说到这里应该明白了: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超过国家标准的食用油可以放心吃。
6878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沟油检测法
热度 1 king500 2012-7-2 10:27
把你家里的油放到冰箱里2个小时,如果出现白色的泡沫一样,那就是地沟油. 一位中医告诉,要检测是否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是: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头(蒜子),蒜子对于黄曲霉素最敏感。如果蒜子变红色,就是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食油良好的话,蒜子是白色的。
2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王小山:声明:《蒙牛,你赢了》暨#蒙牛悲视频广告创意比赛#结果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6-15 08:48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05d8601011k9p.html 声明:《蒙牛,你赢了》暨#蒙牛悲视频广告创意比赛#结果 声明:蒙牛,你赢了 5月31日,听到有人要“跨省”将本人带到内蒙的消息后,急飞香港,6月6日到了 澳门。以前,“跑路”这两个字只在香港电影里出现,没想到发生在我身上。 恐惧、焦虑、烦躁,还有哭笑不得,种种情绪交织着,搅拌着,每日不得安生。不 由叹息,其实心理承受能力远比自己想象中小,而且小得多。 承蒙在香港的朋友们轮番接待,帮助舒缓心情,排解压力,非常感谢。你们可能只 是出于对远方来客的例行照料,但你们不知道,这对我有多重要。祝福你们,一切 都好。 2011年12月27日以来,因为几天前的蒙牛“黄曲霉素”事件,本人发起抵制蒙牛的 活动,至今已近半年(打赌我坚持不了三个月的那位,你输了,哈哈),所作所为 ,看到的都看到了,看不到就看不到,问心无愧地说,在这件事上,我尽力了—— 花费10000元有余,办了几次网络活动,还促成了一个抵制蒙牛视频在网络以外的 地方播放。能力就这么大,期待能力更强的朋友继续。 感谢诸多网友的支持,其中包括我的很多朋友,尤其在深圳东门文化广场LED屏上 播放抵制蒙牛视频的朋友,给你和你的家人、你的公司带来太大的麻烦,鞠躬。 但是,赢的是蒙牛。 蒙牛,你赢了,随随便便就能吓破我的胆,轻轻松松就威胁到深圳朋友公司的生存 ,而且可以说,我的抵制行动,对蒙牛的影响几乎是零。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有你们的“贡献”——不,不,不,别客气,就不要谦虚了。 你们赢就赢吧,不过本人决定:不躲了。 没法再躲了,1、本人还有工作,再不回去,上对不起老板,下对不起员工;2、一 人做事一人当,免得家人朋友为我担惊受怕(感谢出发前为我凑跑路费的六个哥们 );3、银行账上本不足20000元,跑也跑不了几天,罢了。 近日就回北京,回京之前,会公布日期、时间、航班号或者火车车次,随时恭候。 先说清楚, 1、本人没有赴内蒙计划,如果近期出现在内蒙,绝非本人意愿; 2、本人热爱国家,热爱亲人朋友,热爱生命,绝无自杀可能; 3、本人过马路从来小心,有过街天桥绝不走人行横道,如果出现车祸(或其他巧 合),绝非意外; 4、本人甚少私敌,有也到不了私仇的地步,如果被人殴打、绑架、抄家等等,均 非个人间矛盾所致。 5、本人已经聘任斯伟江、浦志强两位为代理律师,一切相关法律事宜请和他们联 系。 6、本人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均有微博,如果24小时内,在上述四家微博均 未见到本人发帖,可视为“被失踪”。因为有的微博会不定期删号、禁言,故以四 家任意一家为准。 就说这么多,谢谢。 王小山 2012年6月7日 ============================================= 以下为#蒙牛悲视频广告创意比赛#结果 说明:按约定,#蒙牛悲视频广告创意比赛#设一等奖一个,奖金500元,并世界冠 军@叶钊颖美眉提供的羽毛球拍一只;二等奖两个,奖金各500元。以上奖金由王 小山个人提供。 一等奖获得者:@南海南岸http://weibo.com/1849741640/yhJfNBgEg 清晨,美丽的妈妈对可爱的小女儿说:"宝贝,喝杯蒙牛吧!"孩子摇了摇头,说 :"我不喝蒙牛!我班里的小伙伴越来越少了......他们以前就喝蒙牛。" 二等奖获得者:@锦龙Leehttp://weibo.com/2649684171/yhlPnz2DM,@人称管叔 http://weibo.com/1885118643/yk3KGda7f 特请@南海南岸@锦龙Lee@人称管叔三位私信银行账号(用户名,开户行,精确到 支行,以及账号)给我以便奉寄奖金,还请@南海海岸私信详细地址、姓名、电话 ,以便快递@叶钊颖美眉提供的羽毛球拍,多谢。 其他优秀作品展播(排名不分先后): @危小生http://weibo.com/1044354535/yiQym02EL @流氓船工_等待奇迹http://weibo.com/1896732202/yhrRPuDUY @黑名单里来的人http://weibo.com/2393138325/yhsRhhlpi @青岛六月http://weibo.com/73252960/yhEqk2rln @南海南岸http://weibo.com/1849741640/yhKKHBFrL @杨睿江http://weibo.com/2026061105/yhlP97tPH @今日上海热点http://weibo.com/2290043120/yinkq7cJo @Kratos_Joehttp://weibo.com/2384660290/ykkhh4SrG 附: 原比赛启事地址链接:http://weibo.com/1497390470/yhkwDC68u
个人分类: 精彩轉帖|5060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明天,你还敢喝奶么?
zlhua 2012-2-27 18:52
罗云波 蒙牛奶一批尚未出厂的 250 毫升装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素事件超标事件,已经是沸沸扬扬间人心惶惶。顶着被拍砖,被狂骂的危险,我还是想在全网上下,微博内外的喧嚣之间,发出一点个人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仅只希望事情过去三天了,大家能够按捺愤怒,看完之后再骂不迟。 牛奶可能的黄曲霉素贡献率很低 黄曲霉素的污染目前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所以目前,制定技术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毒素限量是必要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采取行动减少污染。在我国平均消费人群中,大米、玉米这两种主食对我国人群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中提供的贡献率合计高于 90% ,明显可见,牛奶的贡献率最大也不能超过 10% 。此次事件最大意义在于让整个社会上上下下对黄曲霉毒素的认识加强加深了,防霉防病的意识提高了,但是在这科普之中,也就应该知道黄曲霉毒素最大的来源在哪里,为了减少暴露,不能放小,更要抓大;目前我国的黄曲霉素平均摄入水平远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但是已经远低于我国八十年代的水平,食品安全是在进步,但是还是要进一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暴露水平,科技进步和政府投入都不要轻视贮藏技术。 ( 2 )倘若长时间喝了很多超标牛奶有多可怕呢 黄曲霉毒素是可能导致人类肝癌的强致癌物、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力叠加效应,应将膳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来尽可能减少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危害。最大限量 0.05 微克每千克和 0.5 微克每千克之间的黄曲霉素造成肝癌危险性增高的幅度很小,如果以欧洲和美国乙肝发病率为 1% 为例,如果奶中黄曲霉毒素 M1 含量达到 0.5 微克每千克,那么每年每 10 亿人口肝癌发病率仅只会增加 29 例。现在我们假设我国民众消费的牛奶和消费的大米一样多,而且,牛奶中黄曲霉素限量从现在的 0.5 微克每千克,提高到大米的标准限量 10 微克每千克,黄曲霉毒素大约每年能使我国每 1000 万平均暴露水平的人群发生肝癌的病例数大约为 7 例。大家算算,再想想,就算每天大家都在喝也就是 1 斤黄曲霉素超标 20 倍的奶,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也就是被雷击的风险而已。不是诅咒,这是科学的风险评估,每个正常人被雷击的风险大约是二百万分之一。如果是乙肝患者,这个风险将提高 30 倍到 60 倍,也就是二百万分之三十到六十。但是对于这被不幸击中的人而言,风险是百分之百,所以,食品企业以及消费者自身要尽一切可能来降低黄曲霉素暴露。 ( 3 )在食品风险评估的概念科普中走出焦虑 我们在从食物中摄入某种可能危害,考虑这种危害能否对我们的健康带来风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不要陷入无谓的焦虑之中。首先要考虑我们把这种摄食这种危害的可能性,比如这次蒙牛奶声称还未出厂,那么我们摄入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然后再分析,如果这些危害确实已经从我们的口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进入我们体内了,那么需要掂量一下这种危害对我们的机体可能导致哪些不利影响,这种不利程度有多严重。所谓风险,就是虽然意味着危害已经存在,还不可忽略隐含另一层面的意思,即从摄入该危害对健康可能构成的影响和影响的严重程度,考虑该危害在个别人士身上发生或在人群中集体爆发的机会或机率。这段话很枯燥,大家买股票的时候都愿意以为自己买的是一定要涨的,哪怕所有人都在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还是前仆后继地蜂拥而上,那就是把风险都想在别人身上了。咱们在遭遇一些被媒体放大了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这种心态。过度焦虑对机体的危害,风险可能会大于多半是臆想的食品安全危害。 ( 4 )科学的理性态度规避风险 前段时间网上喧嚣一时的一场波澜,就是质疑大米里加双乙酸钠,首先双乙酸钠很安全,再则,不就是为了防止霉变么?也就是防止我们膳食结构中最大暴露贡献率的大米在贮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黄曲霉素。 一旦奶牛食用了霉变后的饲料,黄曲霉毒素就有可能进入奶牛体内的代谢循环,其中黄曲霉毒素在奶牛体内的残留可维持 2 到 4 天后代谢完,在此期间,奶牛分泌的牛奶中就会含有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对人是有毒的,对奶牛而言也是一样的,有人怀疑奶牛长期都是黄曲霉素超标的,对于某一养殖场的某一群奶牛而言,是不太可能的。饲喂被黄曲霉素污染饲料的奶牛不仅生产能力降低和体质下降,泌乳性能也会降低或停止。我们害怕自己吃了黄曲霉素会致癌,奶牛这样持久地产毒奶,自身也该难保吧。这些道理都是讲讲就明白的,多想想就释然的。 黄曲霉素污染是世界性难题,最终还需依靠科技的力量来解决,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获得拮抗黄曲霉素滋生的优良农作物品种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方向。 ( 5 )消费者自己可以做到的 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都表明,多吃绿叶蔬菜有益于降低黄曲霉素的致癌风险。膳食结构中就要尽量多选择抗氧化活性强的新鲜蔬菜水果。平时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不要偷懒,起身去吐掉再清水漱漱口的时间总是有的,好些时候我们会懒得动弹,直接囫囵着就吞下去了,这样吃下去的黄曲霉毒素比喝一杯据说还没有出厂的超标蒙牛奶多得不止 140% 了,而且是比牛奶中的黄曲霉素 M1 致癌强度大很多的黄曲霉素 B1 。怀疑花生油黄曲霉素超标,可以热锅到油微冒烟,加点盐爆炒,基本可以消除。怀疑表面附着黄曲霉毒素的大米玉米,又不舍得扔掉,就用温水揉搓着认真洗几遍也能去除很多。如果哺乳母亲不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暴露途径。 ( 6 )给奶业的话 消除消费者恐慌,不是为企业开脱,恰如陈君石院士反复强调的那样,确乎在 食品安全方面是不可能存在零风险的。但是对于企业,尤其像蒙牛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无论如何都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追求万无一失,尽管此次事件没有酿成伤害性后果,但也是蒙牛的一个严重错误,暴露了品质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同时伤害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其他企业也要引以为鉴,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某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定要按照良好生产规范( GMP ) 要求来全程监控,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 体系,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知易行难,切切要自律慎独,不可心存任何一丁点侥幸。 最后,如果有人问我,明天还敢喝奶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蒙牛:一头不死“毒牛”的传奇
zhao1198 2012-1-1 08:38
2011年12月24日,蒙牛被抽查出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不符合标准的规定。超标的产品为蒙牛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和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一个批次的长富纯牛奶。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 1.2微克/公斤,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微克/公斤,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M1为B1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肝脏,致癌性很强。我国乳及乳制品规定中M1限量为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蒙牛—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这是蒙牛官方网站的标语,如今听起来却分外刺耳。   一度被赞誉为民族品牌骄傲的蒙牛,宣称“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蒙牛,再一次伤透了公众的心。从在西安造成大量学生中毒,到黄曲霉素致癌,为何蒙牛屡屡出状况,而又屡次逍遥于市场?质检、工商部门都成了摆设?当年日本的百年老品牌“雪印牛奶”,因中毒事件走向破产;而中国的蒙牛,质量安全问题屡屡曝光,却屹立不倒,甚至两度成为“央视标王”。     媒体的各种袒护让民众的质疑无处发声,在这里,让我来八一八这头不死毒牛的皮!让我来揭穿媒体试图携手为蒙牛“渡过难关”的阴谋!      一、一个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      只有一个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才会一次次无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看看蒙牛罪状:    2010年4月,陕西周至县马召镇18名学生在饮用蒙牛牌核桃奶后发生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症状。     2011年4月底,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是国内乳业最大一起群体性中毒。     2011年8月28日,长沙消费者购买的蒙牛高钙低脂牛奶未开封却发酸发绿,倒出来的满是绿水。     2011年9月12日,马鞍山消费者发现仍在保质期的蒙牛牛奶已经变质,并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2011年9月23日,成都消费者发现蒙牛酸奶中有绿色霉斑。     2011年11月7日,在广东省工商局抽查雪糕质量中,蒙牛“随变榛子巧克力雪糕”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个重要微生物指标中超标,成为唯一出问题的知名品牌。     2011年12月,蒙牛产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M1为已知致癌物,具有致癌性。       一连串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地挑战民众食品安全的底线。讽刺的是,9月份蒙牛还获得了“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11月份还被颁发“中国食品安全年度自律先锋品牌”!    09年之后入主蒙牛的宁高宁不止一次的宣称“食品企业应该把食品安全作为道德底线”,而现实表现让是失望透顶。        二、试图瞒天过海的“公关”忽悠     在蒙牛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是蒙牛的错。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解释。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中,蒙牛居然说孩子们是得了一种病,叫癔症    看看这次蒙牛的公关忽悠:   1、移花接木:问题奶是样品,没有流向市场   蒙牛称出事的产品是样品,并且表示已经封存销毁该批次产品;避孕套高管称未销售,不涉及召回;蒙牛称抽检的问题产品尚未出厂。蒙牛副总裁卢建军居然不要脸的声称“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蒙牛有效的管理水平”!话音未落,立马有网友爆料自己买到了18号眉山产的蒙牛奶。谎言被揭穿之后,蒙牛又解释,18日会生产很多批次的产品,而产生问题的产品只有一个批次。     2、推脱责任:都是饲料惹的祸   没有“临时工”,这次轮到“草”倒霉。   蒙牛表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在于当地奶牛饲料因为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造成了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3、媒体公关:用公关费让媒体封口   到昨晚为止,“特仑苏 蒙牛早餐奶 蒙牛酸酸乳 蒙牛真果粒 冠益乳酸奶”等蒙牛诸多产品的广告仍然在央视各个频道和各地方卫视滚动播出。      4、专家唱戏:建议公众不必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院士:对于此次事件,公众没有必要惊慌,因为大家不会天天吃到含黄曲霉素的食品。     出一次问题,原谅了;屡次出问题,忍了。然而这种公关忽悠消费者的心态,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令人愤怒!   三、毒牛为何不死?   蒙牛为啥这么牛呢?除了用钱搞定媒体和公关之外,蒙牛的背景也值得重视。查一查蒙牛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2009年,中粮集团入股蒙牛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港元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蒙牛现在第一大股东是中粮集团,后者长沙公墓是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它的背景后台不言而喻。在利益捆绑下,有关部门,有关方面不敢不至于下狠手处罚。   关于这一点,咱就不深说了,要不然被河蟹了。。。      有人说蒙牛是民族企业,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   事实上呢?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体制上的缺陷屡屡被利用的情况下,蒙牛的自我救赎只是民众一厢情愿的憧憬!   一次又一次的安全问题足以说明,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是难以从自身出发改善的。只有外力的刺激和市场的检验,才能真正造就一个强大的企业。   此外,以民众的健康为代价来培养一个所谓民族品牌的企业,太沉重!不值得!即使养大了,这也是一头毒牛,一头巨大的毒牛!   忍耐培养不出一个创新的“苹果”,只会宠来一只贻害无穷的毒牛。      再说说中国的乳品企业   大家还记得乳品新国标吗?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乳液新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然而,新国标从标准正式发布到实施,引发无数争论。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广州公墓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业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乳品新国标竟然是由这些乳品企业起草拟定杜蕾斯价格的:“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这些乳品企业绑架民众健康,降低乳品新国标已经令人唏嘘,竟然在低标准上接二连三曝出质量安全问题。试想,这样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吗?竞争力从何而来?      一个戏剧性的插曲,蒙牛官方网站昨晚遭黑客入侵,被描述为“民族的耻辱”,网民纷纷调侃:ZF部门没动静,黑客倒是负责任的操起心来了。      幸而市场表现说明了真实:受问题奶影响,昨天蒙牛股价重挫23.95%。一天之内,市值蒸发111亿港元。   不过各大超市里,蒙牛相关产品并未下架。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华丽的口号,悲凉的现实。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能致癌”!   蒙牛不倒,蒙人不断!
1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13种消化酶 可分解致癌物
热度 1 xuxiaxx 2011-12-24 15:38
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13种消化酶,不仅有抗氧化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这些酶可以分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美国科学家做过实验,将口水加入亚硝基化合物、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以及烟油、肉类烧焦物、焦谷氨酸钠等可疑致癌物中,其细胞的变异原性在30秒内完全丧失。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口水的致癌物在30秒内才完全降解,如果进餐时狼吞虎咽,食物刺激时间短,口水的分泌量少,抗癌功效会打折扣;如果进餐时细嚼慢咽,口水就分泌得多,抗癌功效自然会增强。细嚼慢咽才能发挥口水的抗癌功效,符合养生之道。 来源:新华网
1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检测地沟油的简单方法(别人发的,我看到的,不知道是不是可行)
zhufanglong 2011-11-14 10:43
检测地沟油的简单方法: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头(蒜子),蒜子对于黄曲霉素最敏感。如蒜子变红色,就是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食油良好的话,蒜子是白色的。把家里的油放到冰箱2小时,如出现白色泡沫一样,那就是地沟油.
1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肝癌高发区 江苏启东
isme 2011-7-29 23:02
每年死亡肝癌病例500,占因癌症死亡总数的1/3 全世界每年有50万人死于肝癌,中国占30万 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原因: 1.食用发霉的粮食,其中含有黄曲霉素 2.饮用水水质不好:宅沟和明沟的水受农药等物质污染 3.乙肝患者及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发人群 肝癌的自然病程有24个月:临床前期10+临床早期8+出现病状4+出现腹水,转移2 2011-07-29 23:00
8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