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验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能否放慢些?自我调整经验谈
热度 25 何裕民 2015-3-11 15:57
本人曾经也是个工作狂, 26 岁考研究生时,就被查出一过性高血压;热爱事业,成了 “ 拼命三郎 ” ;大学工作考评,一度本人年年领先,工作业绩是平均值的几倍;故二级跳,副教授、教授都是破格; 30 多岁成了市劳模。结果, 1992 年劳模体检,那年我正好 40 岁,一查,全身健康问题一大堆,不少还比较严重。拿到检查结果,我当时就懵了!开始自我反思:自己是搞医学,促进健康的,这样下去,自己还能长命吗?自己都无法健康长寿,怎么去干预别人的健康,别人凭什么听一个病恹恹的医生的建议?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变自我,从放慢节奏做起,兼顾饮食调整,掌握时间调度,真正学会生活! 22 年过去了,自己现在至少活得很轻松,工作效率不降反升。因此,自我经验提示: “ 要健康,要学会管好自己的命,可以从安顿好心,放慢点节奏开始。” 说实在的,中国太多的人,不会生活,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 中国近代幽默大师林语堂曾说过:“地球上只有人拼命工作,其他的动物都是在生活。动物只有在肚子饿了才出去寻找食物,吃饱了就休息。人吃饱了之后又埋头工作。动物囤积东西是为了过冬,人囤积东西则是为了自己的贪欲,这是违反自然的现象。”既然连普通的动物都知道吃饱了要休息一下,享受着生活的乐趣,那么,作为职场上的男男女女,就更应该明白这道理了。故别总把工作看成是你的唯一,别总把工作认定为是满足你欲望的载体,适时地把工作放一放,抽出点时间,享受慢生活情趣,休闲休闲,运动运动,或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更有利于享受生活的乐趣,也许,还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至少,我是从拿到体检报告单那时候起,开始思考,并逐渐领悟到这点的。 就在前几天,一张大报整版介绍了一位我廿多年前的老朋友兼老病人,也是同届劳模,他在国营大企业干得很好,成就斐然;而且,一心为公!故作为正面典型被宣传了。但报纸放了三张他的大照片,我只能依稀认出他,太苍老了!然后,我让旁边人猜猜看,此人多大岁数!他们认真看了,一致认为应该在85岁上下!其实,他比我还小,刚刚 60 岁!我敬佩他的拼命和成就,却不解他为什么如此玩命!没有青山,还有什么?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战争年代了! 一个更耐人寻味的故事:我的一位老朋友,名牌大学高材生。母亲是乳腺癌患者,她是个能人,事业早就非常成功了。国内不算,还去加拿大发展了,定居该国。结果, 50 多岁时也患了乳腺癌。痛定思痛,放下事业,委托他人,自己则天天与加拿大女性混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短信给我说:我才发现,我以前根本不会生活…,以前都是为了别人,为了生活之外的事,拼命奔波,从来没有为自己好好活着……!她的话,令人感慨万千!的确,中国人怎么好好活,是需要重新普及教育的! 首先,我们必须慢下来!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能不能慢下来? 很多人说秉性难改!真的吗? 其实,以自己为例,20多年前,意识到问题所在,努力开始慢了下来。20多年的经历,觉得还可以吧,身体还算可以!指标有所好转,体力不错,至少比同龄人不差,且效率并没有降低! 因此,现身说法,完全可以适当慢下来!适度享受慢生活,能够做得到! 这里,自认为有几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第一,其实今人所谓的“快”,是因为外界诱惑太多!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但你毕竟是个普通人!所以,只能挤干了时间,快步走,拼命抓住所有的!故诱惑太多,你选择的目标迷散而众多,是导致太快的一个重要原因。鉴此,想奉劝大家:有一个“二八定律”,身边各种东西都很好!但你要选择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努力去抓取;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可以有所放弃!哪些是根本没意义的,坚决放弃!很多人这也想抓,那也想要,另外的也不放弃,结果,只能是踮起脚尖, 24 小时拼命跑!弄到最后,代价往往令他惊愕万分的!甚至是生命的付出……。 所以,面对外界诱惑太多,首先理清哪些是重要的,有所聚焦。套一句俗话,要学会“舍得”。减慢节奏的第一要义,是要意识到减慢节奏重要性!不仅要获得你确切需要的,而且要增加自我生活情趣,并考虑要拥有健康生活与身体。 正确的作法是有所放弃,聚焦于你最有兴趣的!适当参与一些你较有兴趣的!对一些你没太大兴趣,或者暂时不急迫的,则有所丢弃。 第二,别越界,不要超过边界。我有个学生,年龄比我年轻得多了,看起来已老态龙钟,又是肥胖,又是高血压。他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在陪着我从机场到公司的路上,两只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难道真的有那么多事情吗?我问他,那些琐碎的事情,少管一点,行不行?他说不行,我不管他们就做不了。其实,这就是越界了,超越你的边界了。就像诸葛亮“事必躬亲”,所以50岁多一点就死了,壮志未酬!像他这样高智商的, 50 多岁死,只能说是巨大的遗憾! 什么都想管,那就是越界了!超越边界后,不仅被管的人不舒服,你自己也很疲惫,而且绝对是低效率的。这时候,我们能不能分一分,该谁的事情扔给谁,该撒手时就撒手。你也轻松,他又高兴,效率也高!何乐不为呢!就像前面说的那一位学生,放手让员工管一些事,员工就会成长起来! 犹太人有个经典的比喻,手捏一把米,手捏得越紧,米从指缝里掉出来的就越多;松松的,恰到好处地握着,也许一粒也不掉。这是同样道理。 临床观察表明:我们今天很多六七十岁的家庭主妇为什么会生癌症?就是劳碌命,什么都想管,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要去干预,…。结果是大家烦你,事情也不见得管好,最后自己落下一身的病,这都是越界之故! 所以,要学会别越界!要学会分权,要学会分享,我在北京卫视养生堂里还讲到,要学会从容、包容、宽容。 第三,合理安排时间。很多人确实很忙,就像本人,也涉及很多方面,既有强度和数量都超越常规的临床门诊工作量,又研究课题,写书写论文,还要带博士硕士,开会会诊,还要上课,并兼管不少的事!所以,首先要意识到:慢,不是懒!而只是适当放松一点!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工作要讲究节奏与效率。 慢,更不是不做事情。慢,只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就像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一样。因此,前面讲“舍得”,是讲放弃一部分。这里,讲究要学会适当调配和安排。比如,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可做一些大事情;相对短的时间,则可见缝插针地看些悠闲的书;需先对自己的时间做个安排。然后,一定要学会过段时间让自己轻松轻松。包括有空散散步,喝杯清茶,看些闲书。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闲暇时,看看书!让脑子放松放松,一则效率会提高!第二,生活情趣会增加!第三,也达到了慢生活的要求。 还有些人会说,我工作很忙,实在不行!有简单一招:现在人们都离不开电脑,电脑用了二三十分钟后,一定站起来,走一走!伸伸懒腰。在家里写作时,写二三个小时后,一定出去散散步,看似浪费了二三十分钟,但换来的却是头脑清醒,身体松弛,效率更高。 我规劝很多生病重新恢复岗位的人,建议他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自我放松一下,不要做过于激烈的活动,只悠闲地走走看看,也是种慢下来的好方法。 第四,“慢”有技巧。本人原来性子很急,争强好胜。经常会跟人因为一些学术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什么事都讲求效率。在70~80年代时,我自己敦促自己,平均一周工作84个小时,还不包括路上时间,但也没觉得效率很好。后来感到应该有张有弛。比如,经常坐飞机,这时一定会带本书。飞机晚点是家常便饭。这时,别人常焦虑地去问,我则优哉游哉地躲在角落里看书,既是欣赏,又是充电,同时还是心灵放松。因此,须认识到,在今天越来越快的节奏中,要抓紧机会,让自己慢下来!这不仅是心身康宁的需要,且是效率更高的标准,也是生活情趣的体现。 如从这四方面争取放慢节奏的话,也许不再是件可望不可及的难事了!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288 次阅读|25 个评论
能否放慢些?自我调整经验谈
热度 26 何裕民 2014-12-31 15:31
本人曾经也是个工作狂,26岁考研究生时,就被查出一过性高血压;热爱事业,成了“拼命三郎”;大学工作考评,一度本人年年领先,工作业绩是平均值的几倍;故二级跳,副教授、教授都是破格;30多岁成了市劳模……。结果,1992年劳模体检,那年我正好40岁,一查,全身健康问题一大堆,不少还比较严重。拿到检查结果,我当时就懵了!开始自我反思:自己是搞医学,促进健康的,这样下去,自己还能长命吗…?自己都无法健康长寿,怎么去干预别人的健康,别人凭什么听一个病恹恹的医生的建议…?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变自我,从放慢节奏做起,兼顾饮食调整,掌握时间调度,真正学会生活!22年过去了,自己现在至少活得很轻松,工作效率不降反升。因此,自我经验提示:“要健康,要学会管好自己的命,可以从安顿好心,放慢点节奏开始……。” 说实在的,中国太多的人,不会生活,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 中国近代幽默大师林语堂曾说过:“地球上只有人拼命工作,其他的动物都是在生活。动物只有在肚子饿了才出去寻找食物,吃饱了就休息。人吃饱了之后又埋头工作。动物囤积东西是为了过冬,人囤积东西则是为了自己的贪欲,这是违反自然的现象。”既然连普通的动物都知道吃饱了要休息一下,享受着生活的乐趣,那么,作为职场上的男男女女,就更应该明白这道理了。故别总把工作看成是你的唯一,别总把工作认定为是满足你欲望的载体,适时地把工作放一放,抽出点时间,享受慢生活情趣,休闲休闲,运动运动,或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更有利于享受生活的乐趣,也许,还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至少,我是从拿到体检报告单那时候起,开始思考,并逐渐领悟到这点的。 就在前几天,一张大报整版介绍了一位我廿多年前的老朋友兼老病人,也是同届劳模,他在国营大企业干得很好,成就斐然;而且,一心为公!故作为正面典型被宣传了。但报纸放了三张他的大照片,我只能依稀认出他,太苍老了!然后,我让旁边人猜猜看,此人多大岁数!他们认真看了,一致认为应该在85岁上下!其实,他比我还小,刚刚60岁!我敬佩他的拼命和成就,却不解他为什么如此玩命!没有青山,还有什么?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战争年代了! 一个更耐人寻味的故事:我的一位老朋友,名牌大学高材生。母亲是乳腺癌患者,她是个能人,事业早就非常成功了。国内不算,还去加拿大发展了,定居该国。结果,50多岁时也患了乳腺癌。痛定思痛,放下事业,委托他人,自己则天天与加拿大女性混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短信给我说:我才发现,我以前根本不会生活…,以前都是为了别人,为了生活之外的事,拼命奔波,从来没有为自己好好活着……!她的话,令人感慨万千!的确,中国人怎么好好活,是需要重新普及教育的! 首先,我们必须慢下来!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能不能慢下来? 很多人说秉性难改!真的吗? 其实,以自己为例,20多年前,意识到问题所在,努力开始慢了下来。20多年的经历,觉得还可以吧,身体还算可以!指标有所好转,体力不错,至少比同龄人不差,且效率并没有降低! 因此,现身说法,完全可以适当慢下来!适度享受慢生活,能够做得到! 这里,自认为有几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第一,其实今人所谓的“快”,是因为外界诱惑太多!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但你毕竟是个普通人!所以,只能挤干了时间,快步走,拼命抓住所有的!故诱惑太多,你选择的目标迷散而众多,是导致太快的一个重要原因。鉴此,想奉劝大家:有一个“二八定律”,身边各种东西都很好!但你要选择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努力去抓取;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可以有所放弃!哪些是根本没意义的,坚决放弃!很多人这也想抓,那也想要,另外的也不放弃,结果,只能是踮起脚尖,24小时拼命跑!弄到最后,代价往往令他惊愕万分的!甚至是生命的付出……。 所以,面对外界诱惑太多,首先理清哪些是重要的,有所聚焦。套一句俗话,要学会“舍得”。减慢节奏的第一要义,是要意识到减慢节奏重要性!不仅要获得你确切需要的,而且要增加自我生活情趣,并考虑要拥有健康生活与身体。 正确的作法是有所放弃,聚焦于你最有兴趣的!适当参与一些你较有兴趣的!对一些你没太大兴趣,或者暂时不急迫的,则有所丢弃。 第二,别越界,不要超过边界。我有个学生,年龄比我年轻得多了,看起来已老态龙钟,又是肥胖,又是高血压。他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在陪着我从机场到公司的路上,两只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难道真的有那么多事情吗?我问他,那些琐碎的事情,少管一点,行不行?他说不行,我不管他们就做不了。其实,这就是越界了,超越你的边界了。就像诸葛亮“事必躬亲”,所以50岁多一点就死了,壮志未酬!像他这样高智商的,50多岁死,只能说是巨大的遗憾! 什么都想管,那就是越界了!超越边界后,不仅被管的人不舒服,你自己也很疲惫,而且绝对是低效率的。这时候,我们能不能分一分,该谁的事情扔给谁,该撒手时就撒手。你也轻松,他又高兴,效率也高!何乐不为呢!就像前面说的那一位学生,放手让员工管一些事,员工就会成长起来! 犹太人有个经典的比喻,手捏一把米,手捏得越紧,米从指缝里掉出来的就越多;松松的,恰到好处地握着,也许一粒也不掉。这是同样道理。 临床观察表明:我们今天很多六七十岁的家庭主妇为什么会生癌症?就是劳碌命,什么都想管,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要去干预,…。结果是大家烦你,事情也不见得管好,最后自己落下一身的病,这都是越界之故! 所以,要学会别越界!要学会分权,要学会分享,我在北京卫视养生堂里还讲到,要学会从容、包容、宽容。 第三,合理安排时间。很多人确实很忙,就像本人,也涉及很多方面,既有强度和数量都超越常规的临床门诊工作量,又研究课题,写书写论文,还要带博士硕士,开会会诊,还要上课,并兼管不少的事!所以,首先要意识到:慢,不是懒!而只是适当放松一点!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工作要讲究节奏与效率。 慢,更不是不做事情。慢,只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就像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一样。因此,前面讲“舍得”,是讲放弃一部分。这里,讲究要学会适当调配和安排。比如,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可做一些大事情;相对短的时间,则可见缝插针地看些悠闲的书;需先对自己的时间做个安排。然后,一定要学会过段时间让自己轻松轻松。包括有空散散步,喝杯清茶,看些闲书。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闲暇时,看看书!让脑子放松放松,一则效率会提高!第二,生活情趣会增加!第三,也达到了慢生活的要求。 还有些人会说,我工作很忙,实在不行!有简单一招:现在人们都离不开电脑,电脑用了二三十分钟后,一定站起来,走一走!伸伸懒腰。在家里写作时,写二三个小时后,一定出去散散步,看似浪费了二三十分钟,但换来的却是头脑清醒,身体松弛,效率更高。 我规劝很多生病重新恢复岗位的人,建议他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自我放松一下,不要做过于激烈的活动,只悠闲地走走看看,也是种慢下来的好方法。 第四,“慢”有技巧。本人原来性子很急,争强好胜。经常会跟人因为一些学术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什么事都讲求效率。在70~80年代时,我自己敦促自己,平均一周工作84个小时,还不包括路上时间,但也没觉得效率很好。后来感到应该有张有弛。比如,经常坐飞机,这时一定会带本书。飞机晚点是家常便饭。这时,别人常焦虑地去问,我则优哉游哉地躲在角落里看书,既是欣赏,又是充电,同时还是心灵放松。因此,须认识到,在今天越来越快的节奏中,要抓紧机会,让自己慢下来!这不仅是心身康宁的需要,且是效率更高的标准,也是生活情趣的体现。 如从这四方面争取放慢节奏的话,也许不再是件可望不可及的难事了!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二维码:
2607 次阅读|26 个评论
洪堡学者申请成功经验谈
热度 3 sum0309 2014-3-19 17:09
洪堡学者申请成功经验谈 The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Selection Committee has considered yourapplication and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application has beenapproved. Theaward letter from 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as well as theguidelines for the fellowship and further important documents will be sent toyou by mail by the “Sponsorship and Network” Department within the next fourweeks. Therefore please inform us immediately about any changes in youraddress. We would like to ask you to be patient and to wait with furtherquestions until you have received the documents. 2014 年 3 月 18 日下午四点左右收到来自洪堡基金会的邮件,正式批准了我的洪堡申请。那一刻,非常激动,这是我第一次申请,其实我早已经做好了不中的准备。上天的眷顾,给了我这次机会。 现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有很多想说的话,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借鉴。这里不做一般性的评论,仅仅是说一下自己的申请故事,希望能引起读者心中的某种共鸣,那么就达到了这篇文章的初衷。 谈起洪堡学者这个词,第一次接触是在博士四年级,那一年有个很优秀的师兄申请了洪堡学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面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洪堡学者是一个很高很好的研究平台,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又能给洪堡提供很好的科研条件,在这个平台上或许能出一些很好的成果。由于自己在博士期间曾经拿过 CSC 国家留学基金,留校之后,基本只能靠国外的奖学金出国留学了,一定程度上也迫使我关注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奖学金项目。 JSPS 、洪堡和居里是我经过慎重比较之后挑选出来的,希望能够拿到其中的一种,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之所以选择洪堡,主要是因为课题方向的原因,德国一个导师和我想做的方向十分贴近,还有就是考虑到民族感情的原因 - 中日关系这两年特别紧张,最终决定申请洪堡。 申请的时候,基本没什么信心,连提交材料及申请日期都不知道,也是查阅了很多前人的经验,总觉得自己的水平达不到洪堡的要求,而且工科实在录取率太低。在初始阶段,我就习惯看一些关于洪堡的消息,对于一些关于提交什么材料,一年申报几次,我觉得这些简单的问题完全可以从互联网找到答案。填写研究计划及个人简历的时候,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信心。尤其是研究计划的撰写过程,从头到尾都是自己认真写的,这个研究方向的确是自己非常想做的,期间参考了优秀师兄的模板,借鉴了网络上一些资料,这些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我没有照猫画虎,因为我觉得科研,不同的研究方向逻辑思路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来写。借鉴别人的模板,也是在看,怎么把自己想做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尤其是迫切性和重要性方面。我能写好洪堡的研究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基金的培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关键的相似点在于如何把自己的创新性写的清楚、简洁和引人入胜。每每翻阅自己的研究计划,我觉得自己用了心血,即使这个本子不中,我以后也要将这个方向做下去。个人研究背景很重要,文章方面,我申请的时候有 7 篇 SCI ,其中两篇 SCI 一区的文章,均是第一作者,这个其实可以和德国 HOST 谈,一般他们是知道什么水平可以申请一下洪堡的。还有,最好之前有过出国经历,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博士期间联陪经历对我来讲应该是一个加分项。 提交材料的时候,尤其关于推荐信,除了导师以外还需要两封推荐信,我查阅了前人的申请经验。概括起来有两点:其一,找牛一点的人写推荐信;其二,找洪堡背景的人写推荐信。开始我的确想这么做,但发现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不一定了解你本人以及你的研究方向。针对这个问题,我还请教了德国的 HOST ,他对我说:“最好找了解你的人来写,不必非是特别厉害的”。我的两个推荐人,一个是本校的一位教授,一个是美国联陪单位的导师(副教授),他们在国际上不一定名声显赫,也没有洪堡的任何背景,但是却非常了解我及我的个人方向。德国人比较务实,推荐信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高度而找无关的人来写,实事求是即可。 现在看来,洪堡申请的过程,我自己认为三个方面特别重要,其一是研究计划,一定要认真的来写,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做这个方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二是个人的研究背景,也是就要有能证明自己实力的前期基础,主要体现在文章及研究经历方面;其三是德国的 Host 教授,我在美国的时候也发现,国外普遍重视导师,而不太看重学校排名,德国似乎也是一样的。因此,选择一个本领域优秀的导师应该是洪堡申请的第一要务,不必刻意追求学校的排名。我联系的学校在德国排在第九的位置,并不是那么强,但我联系的导师是德国材料学会的主席,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造诣,他的实验室能够保证洪堡学者具有优秀的研究平台。 归根结底,一句话:脚踏实地的,不务虚,一点一滴,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准备整个申请的过程。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就用若干字英文字母在申请材料中写下来,向别人展示真实的你,去和全世界同龄人竞争。 备注:请最近已获得洪堡资助的,加入群: 273418416 ,大家一起交流赴德计划,便于在德国彼此有个照应,共同进步。
24884 次阅读|4 个评论
行车安全经验谈之四:荒野病车驾驶
热度 1 tang64 2013-1-5 23:33
雨夜,携病车,孤驾500里 三伏暮色,送交大同行教授夫妇从五台山景区安全抵达大同宾馆,独驾准备返回太原,车突然趴窝 当地4s救援,初判电瓶无电,随跨线着车 师傅曰,不停车,可回 上高速,故障报警逐渐增多,照明渐暗,但也无法回头 车一会无动力(离合器分离),一会无方向助力(好歹自己学的车是大卡,没有惊慌) 随关大灯,停空调音响 随稍感紧张,但也没有害怕,困意皆无 一路,手自一体3-5档行车(如用D档,电力消耗大,半路肯定趴下) 最后刚入小区,彻底歇菜趴窝,自推车100米入位 翌日,本地4s再次救援,老师傅本事超外地,当即诊断为发电机故障,输出6伏 更换之,各类故障,报警全无 也许自己运气好,安全回来了,毕竟车随时有可能雨夜路上趴窝 一路瓢泼,一路大货,想来有点后怕,凶险无比 20万公里行车经历中之最危险历程,谨供大家引以为戒: 车有故障征兆,一定要检查维修,不要冒险行车!!!即使有问题,一定不要惊慌。 先期征兆:偶着车无法进挡,档位报警,重启,故障消失 DSG 2.0T,供车友参考 变速箱故障,也许不是箱子本事的事,检查一下是否电瓶输出电压正常或发动机有故障
22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行车安全经验谈之三:高速公路行车
热度 1 tang64 2013-1-5 23:19
高速公路行车最危险: 按照限速行驶,尤其是隧道,其实少休息2次,已经足够快了 变道,记得打转向灯 内道超车,最好也打左转向灯,大灯闪2-3下提醒前车注意,另外一定要加速通过,不要和大车长时间并行(并行时间越长越危险!防人家爆胎) 不要被2大车前后夹击,后方有大车更加危险,尽量加速脱离(有情况,100多吨的火车皮重车根本刹不住车) 尽量不要长时间超车道行驶,偶见过対向车冲过护栏,自己无时间采取措施(碰见过2次,很恐怖的) 雨雪天,普通小车车速不要超过80公里,有ESP的不要超过100,120极限了 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许多领导,基本就是被甩出去报销的,他们舒服惯了,一般都不系。知道当地有一个副部,3个正厅就这样永远舒服去了) 前方有情况,最好先点下刹车,提示后方司机,然后再大力刹车,否则即使后方全责,自己不是也添堵吗?如后面是重车,后果那是相当的严重 杜绝酒后上路,那是一定的
21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爆炸事件后处理的新--经验谈
daladala 2013-1-4 12:39
转载以记录。。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吕梁山隧道爆炸,当地称8死5伤。伤者不在当地医治,却送几百公里外的河南救治!这让新月想起煤矿处理死伤的“经验”: 分散送外地,让重伤者拖死,一次性了结 ; 让记者不能凑堆儿采访,无法准确统计伤亡数 ; 方便事故方瞒报数字,对死者家属各个击破 。
个人分类: 中国纪实|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车安全经验谈之二:如何对付远光灯
tang64 2012-12-31 02:01
如何对付城市路况晚上爱开远光灯行车的无良司机? 经验之谈: 戴上偏光眼镜,也开远光(自己是氙灯,效果更佳)对射,他就尿了。 自己车里就备着2个,一个有色(白天用),一个无色(晚上用)。钓鱼用的眼镜也是这玩意,所谓的美国“鹰眼”。 要学会如何先保护好自己,再消灭“敌人”。 “使坏”,也要也要使出点技术,是吧? 晚上无聊,切磋一招。 为什么? 他开远光,你不开,你能够看见全面路面吗?绝对不能! 他/她开,视情况,你(没有眼镜)必须快闪远光灯提示之或也开启远光,保持好车道(让速,不让道!!!),同时缓慢降速。继续快速行车或突然刹车,自己肯定倒霉。你突然刹车,自己可能被追尾;继续快速行车,可能碰到前面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障碍物。如自己戴着偏光镜,随便了。 当然,如自己无比善良仁慈,停下,等他老人家过去,再走。让泥头车的老油条去教训他/她吧,人家的远光灯才叫个猛。 开车一定要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即使不得已发生事故,也要对方全责。 当然他关,你也关就是了。
3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车安全经验谈之一:车膜
热度 2 tang64 2012-12-31 01:47
2006年冬季,爬山西雁门关 登顶 喝水,小解,抽烟 开始下山,上山下山2-3挡行车,快不了 2010年8月中旬,一家子开始远征黄山,千岛湖,苏州,湖州,上海,往返6400公里。全家3口,外带孩子行李,全程油耗6.2。 回程,早8:10离开同济大学干训楼,晚23:50回到太原。非常难忘的一次旅行。 从此,告别职业车夫角色,自由了,也失落了。上图,为黄山宏村附近短停。 车膜不好,或贴不好车膜,可能引发的后果: 1,晚上,后车经常有开远光灯的混蛋,前档星光闪烁,比较怕人(头部车曾经贴过浅色全车膜,跑2晚上就撕了前档,以后的2T就根本没有动过贴前后挡的念头。此外,原车已经不是一般的白玻璃。何苦化冤枉钱?怕自己嫩白的小胳膊被晒黑,贴个浅色的侧面,也算一个选择) 2,前后挡贴深了,后车无法透过本车玻璃,及时判断自己前方车的情况,自己容易被菊爆(自己看见前车贴深膜,一般要躲开,或倍加小心,但不能保证后车司机都如此小心。城市快速路,行车间距一般也就10米左右,大力跺脚刹车,后车几乎100%追你的尾,爆你的菊花) 3,如发生极端意外情况,想出来,门框变形或车锁故障,一时无法打开车门。如果你全车贴膜,恭喜你!离上帝又了进一步。什么破碎器,锤子,简直就是摆设 追求舒适,无可厚非,但不要牺牲基本安全! 经验之谈,谨供想长期安全行车的同仁参考吧。 嫩白水灵的小胳膊和关键时刻的身家性命,谁轻谁重? 几种人除外,可以蔑视之: 1,视雪白肌肤如生命之人,什么人?自己想象去吧 2,领导,老板,密探,大盗,,,, 3,有泡妞或野战之嗜好 4,极端注意保护隐私的 你我科研小奴才,不用过多顾虑,还是小命重要,呵呵 开车简历(吹牛,虽比不上职业司机,应该好于大多数学人,因为自己象搞科研一样,钻研开车技术----感觉小命比狗屁成果都重要): 2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卡车本(准备失业后,开卡车谋生,或光荣退休后,买个小房车,带老婆周游祖国河山); 大雪封路(2006年冬,当时同事高速被堵14小时,估计饥寒交迫了),曾经独驾爬过雁门关国道,从大同返家,爽极了(山顶喝口水,抽颗烟,撒泡尿,拍几张照片,环顾四周,迷茫雪山,独我一人); 最长间歇(吃饭,卫生)独驾行车时间,21小时; 最远单日单程独驾行车距离,1900公里; 曾经为接送孩子上下学,什么天气都要按时出车; 新车快三年了,没有发生过剐蹭,全车原厂漆; 八年没有出过保险,绝对优质客户; 现迈腾2.0T DSG,高速即使满载全程空调,油耗不会超过6.5,一般情况6个左右; 正常本省高速路况,只在出口处一脚刹车,中间极少使用刹车(头辆高尔夫,14万公里没有更换过刹车片,连4S店朋友都不相信) 开车理念:规则之下,快而不乱,安全节约
278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0月31日
xupeiyang 2012-10-31 10:08
·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研究 (10-31) · Nature:出乎意料的致癌因素 (10-31) · 专家经验谈:活病毒成像指南 (10-31) · Nature:新研究为癌症提供线索 (10-31) · Nature新闻:预测患癌的命运 (10-31) · 日本首次建立癌症干细胞稳定细胞系 (10-31) · 我科学家揭示心力衰竭关键分子机制 (10-31) · 新指标可独立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期 (10-31) · HIV-1病毒内一种多糖分子或阻碍抗体识别 (10-31) · 清华大学教授JBC破解艾滋病奥秘 (10-30) · Nature Genetics揭示子宫癌新基因 (10-30) · Nature子刊:对付癌症和艾滋病的利器 (10-30) · Cell:肥胖症治疗的新方向 (10-30) · PNAS:新测序方法助力癌症研究 (10-30) · 一种戒酒药或可用于治疗脑癌 (10-30)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考研过来人高分经验谈:数学备考四步法
ChinaAbel 2012-4-14 15:40
数学在考研中拿高分其实并不难,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复习教材。最好从暑假7月开始复习,9月结束,考生要对照考试大纲把要考的章节勾出来,然后一章一章复习,每一章都必须仔细看,适当做一下笔记,尤其对需要记忆的部分,比如微积分公式,一些重要的定理等。看完每一章后要做课后习题。不要小看教材和课后习题的复习,这是打好坚实基础的前提。   第二步,综合复习。从9月开始建议先看知识点总结,随后自己做例题,实在做不出再看答案,然后再做课后习题。这一步中要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尤其是线性代数,几乎每一道题都有很多解法,考生在掌握的基础上选一种自己最擅长的解题方法。   第三步,真题攻破。我认为,从11月开始进行真题训练,从历年真题看,每年所考题型及知识点其实差不多,真题要多做几遍,第一遍可以每天做一套真题,限定时间,认真去做,并且估分,第二遍再把真题当作练习题来做一遍,进一步查缺补漏。   第四,从12月底开始到最后考试期间,我不建议考生再做难题、偏题。这时心态要好,不能焦虑,每天只要看以前错题总结和真题就可以了,不要再给自己增加压力。大家也可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做一下模拟题。每天必须保证接触数学,以免在考试时感觉手生。   (王善仙 中科院研究生 2007年研考数学135分)   来源:北京考试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投稿经验谈
热度 1 xiangfasong 2011-12-5 11:21
转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65do=blogid=513465 1. Cover Letter:这绝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文件,它只给editor看。在cover letter里面你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写出来,比如“A的model是错的,我们的model是对的”。这种说法一般在论文里是很忌讳的,所以cover letter是你唯一的可以写出那些很重要却又不能在论文里畅所欲言的内容的机会。千万不要把cover letter变成一个简单的abstract的复制版。在cover letter里面可以exclude或suggest reviewers。大多数journal会严肃考虑你的exclusion,但是剔除的不要太多,否则他们就没人可选了,你的list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是,cover letter也不要太长,1-1.5页就好。 2. 一定要好好写figure legend。不要写main text累得半死才去写figure legend。其实editor第一关就看cover letter和figure / figure legend。 3. 不是reviewer的每一个point我们都得老老实实地听话,editor有时也会根据reviewer的意见、你的实际情况权衡一下。Ines举了一个例子。某一篇文章,reviewer要求author做virus侵染实验,但是author回复说:因为这个病毒的危害,全美国只有两个实验室可以做这一类实验。于是,editor就放了他们一马,接受文章了。(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遇到一个特BT的reviewer,提的意见驴唇不对马嘴。于是我给editor写信。editor回复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也认为这个reviewer的意见ABCD你都不用理会,但是E你最好做一下。遇到懂行的editor,是我们的幸运) 4. 要学会appeal。即使收到的是完完全全的拒绝信,如果你对自己的paper真的很有信心,也不要放弃最后一次机会:appeal!据Ines讲,在她们手里,通过appeal又救回来的论文有20%(哭死,我过去有3篇文章,其实都不是很差的comment,只不过一看到reject,我二话不说,当天就submit到其他journal了)。 5. 看到不好的reviewer's comments or decision,稍微耐心一点点,不要当天就回复。让自己沉静两天,也给editor足够的时间对你的文章换个思维(是啊是啊)
个人分类: 博文转载|24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才是艺术:风景及拍画经验谈
热度 26 lixuekuan 2011-12-4 17:50
这才是艺术:风景及拍画经验谈
喜欢上摄影后,就喜欢上了美术馆、艺术馆。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摄影作品的构图和光线的使用。 国内的美术馆或者艺术馆一般不让拍照,但能近距离欣赏到大家的作品总是让人兴奋的。 实际上我很少关心美术馆里作品的作者,因为能被著名艺术馆、美术馆收藏、展览的作品都应该是精品,任何一幅作品都值得仔细欣赏。 国外的艺术馆、美术馆的油画作品一般都允许拍照,怎样能把油画很好地变成照片?俺总结了一些,不一定都对,以下的经验也许对你拍画有点帮助。 1、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使用闪光灯拍画出来的照片色彩与实际色彩有差别。 2、一般美术馆里光线比较暗,不使用闪光灯照片容易拍虚怎么办?可以使用最大光圈,把ISO提高,直至快门速度达到1/60″甚至更快。 3、不要使用广角焦段,否则画面变形。 4、机位尽量与画作等高。如果做不到,可以适当离画作稍远,减少仰视的夹角,减少画作变形。 您如果有拍画的妙招,请留言与博友分享。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373 次阅读|6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