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红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大学专业亮“红牌”要慎重
热度 8 xiaoshidaguan 2016-6-29 13:49
201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出炉。报告发布了以失业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衡量的大学生就业“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其中,前者的就业满意度综合评价较高,后者的就业满意度综合评价则较低。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其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社会人士,都十分看重毕业生就业率,对高校专业亮“绿牌”“黄牌”和“红牌”,成为政府管理及学生报考高等院校的重要风向标。这种专业评价方法体现出高校对接行业企业和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但过于粗略化和功利化,容易影响高等教育的专业布局,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是一种短视行为。   一方面,就业率高不等于专业好,能就业也不表明学生素质高。对高校专业建设的评价,应包括资源投入、过程管理和建设成效评价三方面要素,学生就业率只是建设成效中的一项标准,以学生就业率高低衡量专业建设好坏,是以偏概全。而且,虽说跨专业就业已很常见,但若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发挥专业思维和优势,这样的就业并不一定理想,这样的专业即便就业率高,但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也很难说就是好专业。   另一方面,对整个专业亮“红牌”或“绿牌”,忽视了高校专业建设的差异。专业就业率是以整体来衡量的,但任何两所高校之间都存在差异,专业建设也是如此。因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方式等的不同,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其建设水平也有高有低,有的专业,在一所高校是新建的刚起步专业,在另一所高校则是传统特色专业,如果轻易对某专业亮“红牌”或“绿牌”,不仅是以整体代替局部,而且对高校个体来说并不公平。   再者,专业设置和调整与当下就业率反映的信息存在时间滞后性。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考量就业率,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很难做出预测,更不能说明经济社会真正需要发展什么人才,比如一些数理化基础专业,其培养的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基石,相较于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热门专业,必须得到发展,但它们的就业率不一定高;再比如,生物科学曾是前些年的热门专业,现在却成了“红牌”专业,曾经的农业、林业和国学等冷门专业现在悄悄升温。可见,专业就业率只是当下的判断,不能反映未来市场和社会的真正需要。   有研究表明,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经历了相互分隔、有限联系、主动适应、超前引领四个阶段;当前,其学科专业结构趋稳,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齐头并进,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转型的先导。这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来说是极大的启示。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曾说,“学校越开放,对外部要求就越敏感,从而过于轻率地适应眼前需要而舍弃长远责任的危险就越大”,显然,高校专业建设不仅要适应市场,更要引领社会发展,以就业率来衡量专业建设好坏,轻易给专业亮“红牌”,可能导致高校专业建设有了市场,却失了质量和风骨。(肖纲领) 文章首发《浙江教育报》 详见: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627/n456475586.shtml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696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拯救中国足球之我见
wg657814824 2011-10-12 00:13
今天晚上,2014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20强赛,中国国家队vs伊拉克国家队,苦战90分钟,最终国足以0:1败北。晚上我在上政治课,没能够看直播,只有用手机看文字直播。上半场比赛补时阶段,尤尼斯铲射破门。当时,我就头脑一下子就蒙了,万万没想到国足会先丢球。我还没回过神来,上半场就完了。中场休息,许多球迷还是和我一样,坚定下半场国足能够逆转。下半场比赛很快就开始了,我真想国足赶紧扳平比分。时间一点点流逝,比赛还是很焦灼。第58分钟,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暗示自己:伊拉克不擅长雨战,国足机会来了。但是,小伙子们还是没有取得进球。大概63分钟吧,伊拉克球员阿 巴斯 吃到第2张黄牌被红牌罚下,我心里又在想:他们少一人了,国足应该会利用人数优势拿下比赛吧。但是中国队全力进攻却始终无法打破对手大门,时间不等人,直播吧里的球迷也由刚才的相信国足、支持国足变成了一片抱怨与无赖。全场比赛结束,中国队主场0-1告负,出现基本无望。 就在前一周,我们还在会问10年前的冲进世界杯,而今天,我们又再一次和世界杯说拜拜了(还有理论出现权,但本人认为这一届国足冲击世界杯已结束了)。可以估计,明天的媒体又会出现无边的质疑、责备甚至谩骂。中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也有20年了,提出冲出亚洲的口号就更久了,为啥感觉现在的水平还在退步了?以前只有“恐韩症”、“恐伊症”,现在是“韩、日、双伊、约、澳......”都恐了。20多年职业联赛了,就算是从婴儿抓起,现在也应该是当打之年了,而我们的球员呢?还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中国足球陷入了一个死胡同,一个恶性循环。足球水平迟迟不能提高,国内关注足球的也就越来越少,当然踢球的人少了,看球的人也少了,足球还能发展吗? 10年前,我国足球氛围也是比较好的,周末一起去看一场甲A,是很多球迷双休的必做功课。我们出现了很多金牌球市,一场普普通通的联赛,就有几万人观战,球迷唱这歌,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四川主场的“雄起”之声曾经响遍全国。踢球的人也很多,那是就我们一个县,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比赛,小学就开始打“萌芽杯”。足球是大家最喜欢的运动。一场小学生的“萌芽杯”,也会吸引上千人观看。2001年国足出线了,绝对是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绝对比神五上天更加喜庆。那是足球在中国开花的时期。而现在,随着近几次大赛男女国足的集体沉沦,尤其是08奥运的丢球又丢人的行为,足球在中国已经走到了绝迹的边缘。看看我们现在的联赛,还有几个人在现场观战,看看如今的国足,有几个人是我们所了解的,看看我们周围的年轻人,踢球的还有多少?最恐怖的是我们现在的青少年,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了。你出去对年轻人说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估计没人信 。大家会说,看看吧,打篮球的人好多哦,我们都是10几个人挤着一个篮球框打,很多时候都没场子,而足球场一直是空着的。的确,足球现在在中国普及得很低,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要说篮球,就是打乒乓球、羽毛球的人都比踢球的人多。足球是第一运动这个命题在目前的中国来说是大错特错的。人们都在说,我国10多亿人口,难道选不出11个人?别人巴西才有多少人啊?其实,你们错了!我国13亿人,踢球的估计才5000万,而巴西接近2亿人,踢球的就有1亿人,我们能说我们人口多吗?所以我们选不出人,加之我国足球集结已久的腐败问题,我国足球不进步而倒退就不值得奇怪了。 足球在中国应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个悲哀的现实。除非我们能够再次掀起足球的狂潮,让更多的人看足球、踢足球、爱足球、否则,我国足球将勇无出头之日。单是抓几个腐败分子,送几十个少年到国外学习,是不可能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水平的。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氛围,是全民的热情,是那久久没有吟唱的“铿锵玫瑰”! 我不相信国足,我还是会相信中国足球,一辈子支持你!
1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