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罗汉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自然志02】罗汉果也是葫芦
fuleiucas 2017-1-23 09:32
2009 年,我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工作。初到桂林,新同事就送给我一个罗汉果,说是可以泡水喝,还专门叮嘱我,泡出来水很甜,最好不要把整个罗汉果都泡下去。我就把那个圆圆的果实敲开了,掰了一块泡到开水里,清水变成了红褐色,品一口果然甘甜,只是似乎混着一股中药味。可是我却喜欢上了这种饮品! 图 1 烘干的罗汉果及其内部 罗汉果究竟是如何得名的,恐怕很难考证了。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一位叫做罗汉的医生最早将这种植物的果实用于为人治病,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将这种果实命名为罗汉果的。广西是罗汉果的故乡,也是栽培罗汉果最多的地区,广东、湖南等地也有栽培。 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罗汉果跟常见的水果离得很远,它属于被子植物中的葫芦科,跟南瓜、冬瓜等比较近。只是南瓜、冬瓜的果实可以当蔬菜食用,而罗汉果是不可以的。 图 2 挂在藤蔓上的罗汉果 刚才说到泡水的罗汉果是掰了其中一块,这是什么意思呢?与其他的果不同,罗汉果是一种多年生攀援类植物,地下的块茎比较肥大,就像萝卜一样。夏秋时节开花结果,果实是球形的,内部也是充实饱满的。但随着生长的进行,果实内的干物质含量迅速增加,水分含量迅速减少。果实采收后要晾干,然后进行烘烤,这样罗汉果就变成非常轻的 “干果”了。这时的“干果”壳很薄,轻轻碰一下就破了,里面的瓤就可以掰开来泡水了。 罗汉果含糖量很高,尤其是其中含有一种叫做三萜化合物的,其甜度更是达到蔗糖的 300 倍,因此泡水以后特别甜。罗汉果泡水也不只是当做糖水喝的,它还是很好的药材,能够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加工过的罗汉果干果可以直接泡水,人们又将其加工成为茶饮品、果汁和药物,用途十分广泛。 秋天以后,农贸市场和各个店铺就摆满了罗汉果。当地人给我传授了挑选罗汉果的经验:果实要个大、质轻,表面没有开裂,拿起来摇一下,里面没有晃动的才是好果。那些破裂的,以及摇起来像里面有东西在滚动的,就不是太好的了。 注:本文删减版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科学周末》2017-1-20(4);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366484.shtm
个人分类: 自然志|3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于呼吸系统的凉茶主要有
Alluvion 2012-4-27 16:47
利于呼吸系统的凉茶主要有王老吉,霸王凉茶等 利于呼吸系统的主要中草药有:罗汉果、苦丁、金银花和桑菊茶等,其中罗汉果在全球享有盛誉。 霸王凉茶的主要成分有:罗汉果、仙草、甘草、金银花、夏枯草、菊花、白茅根。成分 功效 罗汉果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滑肠通便 仙草 清热除烦,消暑清热,凉血解毒。 甘草 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脾胃。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除痈疮。 菊花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夏枯草 清热肝火、散结消瘰 王老吉: 由10味中药组成:以岗梅、淡竹叶、五指柑清心火、解热毒;配以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利湿通淋,除肠胃之火;再以金钱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这些中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夏桑菊茶: 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 邓老凉茶: 包括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霜桑叶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板蓝根: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板蓝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水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连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贺志氏及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和A刑脑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咽喉肿痛等病的良药。 清开灵: 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功能。对各种病毒(热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金银花茶: 主要成份为金银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风热感冒、热血毒痢、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功效。 五花茶: 主要成份为金银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选用纯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湿、健胃消滞等作用。
个人分类: 生活信息|0 个评论
罗汉果,秋季的好东西
xupeiyang 2011-10-11 13:55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能清热止咳、利咽喉、润肠燥。 肺热咳嗽、百日咳、咽喉痛、失音,可单用罗汉果,或与柿饼配合,煎水服。 肠道燥热、大便秘结,除了单用本品外,还可与胖大海配合,煎水服。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