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钱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生的关键在哪里?
热度 2 yolandahongmei 2012-4-8 12:07
人生的关键在哪里?
人生的关键在哪里? ——钱煦院士与钱旭红院士对话有感 4月5日,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有幸参加了第52期“文汇讲堂”之《科学与人生的七颗“心”》。整个讲座由三部分组成:主讲嘉宾一个小时的演讲;主讲嘉宾和对话嘉宾45分钟的交流;45分钟的观众提问。 主讲嘉宾:钱煦 1931年生,祖籍杭州。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总校教授,加州大学系统(十校联合)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长。2011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章”。集“六院士”于一身: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暨自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外籍),台湾“中央研究院”。 对话嘉宾:钱旭红 1962年生于江苏宝应。2011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7月至今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整个讲座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尽管和自己的期望值还是有差距的(因为报告主题是科学与人生的七颗心,但讲座中只是作为一个总结性的说明)。钱煦教授现年81岁,但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约一个小时的演讲主要讲叙了自己80年的人生经历。字字句句娓娓道来,给人很亲切的感觉。最后他用“7心(7C)”理论来总结其人生感悟:compassion(全心热爱);commitment(决心投入);comprehension(潜心了解);creativity(精心创新);cooperation(用心合作);communication(推心沟通);consummation(尽心完成)。 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而这三点我认为对他一生的成功至关重要: 1) 兴趣所在与科研方向 从小时候的挑食与偏科,我们就清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属于自己的喜好(往大了说就是兴趣爱好)。但很少有人能将将来的职业走向和兴趣爱好完美的结合起来,毕竟这个世界上有比尔盖茨或乔布斯魄力的人还是少数。当自己的兴趣和科研方向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钱煦院士一直非常喜欢数学,可他考大学的时候刚好只能选择医学,否则就要重考。但他想如果重考下次说不定就考不上了,所以他还是去读了,但在其后来的专业取向时他转向了需要有较好数学功力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他认为这是让他的兴趣和研究相吻合的最佳方式。这就告诉我们,当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不用刻意追求两者的一致,但可以努力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他说:“人生本就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分叉,可是我想就是我走任何不同的分叉,我还是会做好。因为人改变环境难,控制别人也做不到,但是把握自己,应该做得到。”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和珍惜自己所拥有/面临的每个机会和机遇,刻意追求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此,钱老举了两个很通俗易懂的例子:他当高尔夫球的时候,最放松的一次却超长发挥获得了其最好的成绩;他刚开始独立科研的时候,同时投了三篇文章到Nature上,竟然都中了,但从那以后就从来没有尝试过,也没有那个勇气了。 2) 人际关系与合作机遇 从身边朋友来看,比较成功的人士总是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他认为:“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待人,宁可人负我,也不让人吃亏,只有这样才会逐渐赢得信任,而做学问的根本还是做人。”一个只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好处的人是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钱教授认为,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多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是开拓自己人际网络的极为重要的渠道。他的很多朋友及合作伙伴,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其中几个合作伙伴的合作都超过三十年了,从开始对彼此的研究领域互不知晓到相互学习,再到后来的相互合作,从而也就顺其自然的推进了彼此的深厚友谊。而且,随着现在交叉学科的兴起,通过相近甚或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人永远不要害怕接触或接受新鲜事务,只有尝试过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3) 家庭环境与人的一生 在嘉宾对话环节,钱旭红院士的头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家庭环境的,而钱煦院士在其演讲环节就特别强调了其家庭对他的影响极其重大。当问及一生中谁对他的影响最大时,钱煦教授说:“很多人对我都有影响,但影响最深刻的可能还是来自父母。从父母那里,我们潜移默化的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方法,也培养了严谨的作风。” 钱煦教授自己有两个女儿,他说在她们小时候,如果女儿需要他的时候,不管自己有多忙,他都会抽空陪她们。因为他认为:“那时候的五分钟是以后五个小时都补不回来的。”而他的这个做法也顺其自然的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她们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而以上三点中,我感悟最深的是第三点。钱煦的父亲钱思亮是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曾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钱煦在家排行老二,兄长钱纯曾任台湾“财政部长”;弟弟钱复曾任台湾“外交部长”。这也就是说,兄弟三人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这是一个家庭多大的自豪与骄傲啊!在听众提问环节,当有人问他兄弟三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为关键的因素时,他毫不思索的回答是家庭影响,甚至都没有提及个人努力。他的回答让我坚信: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没能生长在一个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就应该努力为自己的儿女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并不是说物质上有多富裕,而是言传身教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能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嘉宾对话时,很随意很亲切 聊的正开心 关于此活动的媒体报道连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2-04-06/061024228216.shtml 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2_04/06/13702407_0.shtml 另外,提前给大家预告一个消息。文汇讲堂第54期(六月二号)邀请到的嘉宾将是科学网上的知名博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我相信这也将会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如有兴趣的博友欢迎到时和我一起参加。 饶毅教授以前曾参加过世纪大讲堂: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culture/201109/75df0e0d-fdbf-4aae-acc2-c6693441a21e.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4449 次阅读|7 个评论
听钱煦教授谈科学人生
热度 8 SomeoneLikeYou 2011-11-21 15:36
听钱煦教授谈科学人生
今天下午,圣地亚哥北大校友会搞了一个活动,庆祝他们的校友我老人家的同事钱煦教授,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活动的主持人是我的一个合作者,计算机系的高通讲座教授周源源。看了他们的活动安排,得知钱老要给一个演讲,题目是“科学人生:万事存乎一心”。 我老人家跟钱老不熟,只见过一面,但对他景仰已久,特别是对他的做学问和做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次看见这么一个有趣的题目,当然不想错过。于是,在这个周日的下午,冒雨来到学校,混进北大的校友里面,聆听了钱老的演讲。 钱老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演讲,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让我老人家收获良多,感觉不虚此行。 演讲的最后一张slide,是钱老的一个归纳总结,被我老人家用iPhone照了下来,抄在这里: Direction - Adaptability (要有眼光,选准方向,然后坚持下去,但必要时候也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Learning all the time - Breadth and depth (要有勇气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方向) Pursuit of Excellence - Do the best we can (要追求卓越,尽最大努力做得最好) Aim at success - Accept failure and learn from it (瞄准成功,但要能接受失败,并从中学到东西)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 Optimism (接受挑战,抓住机遇,时刻保持乐观) Collaboration, People - Give and take (要善于跟人合作,在付出和收获之间做好平衡) Service - Big self, Small self (服务。。。。) Time management - Optimization and balance (要善于管理时间) Passion, Love - 爱, 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工作要有激情) 感觉钱老比一般的科研大牛要高出一筹。他不光是人聪明,科研做得好,做人也非常的成功,非常的有智慧。比方说,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的谦虚和低调,但是呢,我发现,在谦虚和低调的同时,他也非常的善于推销自己。又比方说,他很善于跟人合作,一合作就是几十年,关系非常的好。他的经验是,付出六份,只要求四份的回报,这样的话,别人都愿意跟你合作,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他的智慧,也表现的对工作和家庭的处理上。跟大多数的科学狂人不一样,虽然他很勤奋,但他不拼命,不以牺牲家庭为代价。比方说,不管再忙,他都坚持每天七点回家吃饭。他的成功,得益于对时间的善于利用。一个例子是,周末的时候,他也陪太太和女儿逛街,但在她们试衣服的时候,他会坐在那里看文章和改文章。 还有很多的东西,一下子也说不完,说不清楚,需要我老人家去慢慢的消化和体悟。 在这里,作为一名八卦爱好者,忍不住讲一个今天听到的最大八卦,那就是,钱煦得叫同在本校工作的钱永健爷爷!因为,他们都是吴越王钱 镠 的后人,钱煦是第56代孙,钱永健是54代。作为钱永健的堂叔,钱学森应该是53代。 这家人里做学问出名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三强钱伟长等等,-这家人是不是太牛了? 当然,也有例外。 钱煦的父亲叫钱思亮,前台湾大学校长,中研院院长。由此我老人家联想到,前段时间告学生那个北大教授,钱三强的儿子钱思进,是不是应该是钱煦的叔叔辈? 这个叔叔近期的作为,估计钱煦是不大好意思提起的。 (2011年11月20日于圣地亚哥)
6329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