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同坡地的水土保持措施
jiangming800403 2017-12-23 21:05
随着坡度增加,坡面填洼的水量减少,径流量相对增加。坡度越大,流速越大,冲刷能力增强,越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缓坡地(如2°-5°)可以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如等高带状耕作、垄沟种植、轮作间作、保护性耕作(覆盖措施)等;增加入渗,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和冲刷。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平地上,还可以控制风蚀和蓄水保墒、抗旱增产。土垄垂直于起沙风向可以起到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扰动,隔绝风对土壤的直接作用。在平地上,作物种在沟里,垄沟可以起到微地形集雨的作用,改善作物根区水分;降水多的地方,作物种在垄上,垄沟种植可以起到排水、降低土壤湿度的作用 随着坡度增大,通过坡式梯田、坡面蓄排水工程(水平沟等)、等高灌草带(灌木篱)等截短坡面,减少汇流和冲刷,防治浅沟的出现加快侵蚀。 浅沟是出现在坡面上的一种侵蚀,无固定流路,可以被农业活动抚平。面蚀是坡面薄层水流带走表层土壤,沟蚀是坡面水流汇流以后形成股流,不仅带走地表土壤,而且下切深入土壤、母质乃至基岩,形成沟壑,侵蚀强度远远超出面蚀。 浅沟进一步加深,形成固定流路和沟头以后,就逐渐发展为切沟,切沟会对农业活动造成影响。 随着坡度增加式梯田地埂、水平沟等、等高灌草带等的间距会逐渐减小。 坡度在进一步增加(如>10°),一般采取梯田工程 >25°,按《水保法》需要退耕还林,营造坡面水保林。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6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
jiangming800403 2017-12-22 12:24
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 一般对于 山丘区 是 三道防线 ,草灌戴帽,林果围腰,梯田护脚。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黄土丘陵区,降雨少,风大,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少,分水岭顶部以草灌为主,山坡配合整地工程,植树造林,在背风向阳,交通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因地制宜建立商品性经济林果基地,山脚下选择坡度较缓、开阔完整,土层较厚,距离村庄道路较近,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兴修梯田等基本农田,南方地区降水多,土壤水分不是限制条件,山顶也可以以植树造林为主,但要选择阳性树种,如马尾松,阴坡和沟道底部不宜种植阳性树种,应以耐阴植物为主,如杉木,毛竹。 台原区 水土保持主要是 四道防线。 开阔完整的 台原面 是当地主要的农业生产场所, 塬面 应以 平整土地、建林农田防护林网,发展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充分拦蓄降水,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塬坡 边缘设立塬边防护体系,结合沟头防护工程,利用天然凹地, 建 立蓄水池,如果上方塬面来水量大,不能全面拦蓄,则建立泄水式沟头防护。沟缘线以上的塬坡上,沿着等高线兴修水平沟,结合密植桥灌木,形成防护带,如果塬坡面积较大,可以修梯田或发展经济林果;沟缘线以下的 沟坡 ,坡度大,一般结合 封禁治理恢复植 被 ; 沟底,打坝淤地,建谷坊群 ,结合沟道 防冲林 ,控制下切侵蚀,起到稳定坡脚的作用。 沟道治理措施 沟道上方的 汇水坡面 ,平整土地修梯田,建立坡面蓄水措施,植树造林,起到减少坡面径流汇集冲刷沟头的作用。 沟头上方 建立防护工程,密植草灌木,利用天然凹地,建立蓄水池,如果上方塬面来水量大,不能全面拦蓄,则建立泄水式沟头防护。 沟坡 封禁和植树种草相结合, 恢复植被 。 沟底 下切侵蚀显著的地方建 谷坊群 ,结合沟道 防冲林 ,实现 阶台化 ,控制下切侵蚀,起到稳定坡脚的作用;冲沟 中下游 ,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方,修建 拦沙坝、淤地坝、小水库 ,冲沟下游,沟底比较开阔,可能有长流水,沟道两侧可能有农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 农田灌溉或者淤灌工程 ,沿着河流种植 护岸林 ,在河流凹岸易发生冲刷的地方,修筑 护岸和治河工程 ,稳定河势。 泥石流沟道治理 在流域上方泥石流的 形成区 ,进行 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平整土地,兴修基本农田和固坡工程,在沟道底部结合防冲林,修谷坊,控制沟道下切,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可以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碎屑物和水源,降低泥石流发生的规模与频率;在中游 输送区 ,修 拦 挡工程(拦沙 坝 ), 下游堆积区 ,主要是排 导工程和停淤场 ,使洪水泥石流远离被保护的对象,并避免泥石流流入河道,增加输沙量 沟蚀的防治措施,除了沟道治理措施外还要要注意浅沟 ,浅沟不是沟壑,发生在坡面上,可以被人的耕作措施抚平,但属于沟蚀,一般采取坡面治理措施:造林种草、修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平沟等),等高带状耕作,农林(草)间作(等高灌草带)等对浅沟侵蚀都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1756.html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5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