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农家果园—杨梅
热度 1 huailu49 2014-6-14 05:53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8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家菜园—花生花
热度 3 huailu49 2014-6-13 10:53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6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家菜园—豆角花
huailu49 2014-6-13 05:25
平凡的小花,静悄悄地开......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家菜园—西瓜
热度 1 huailu49 2014-6-12 10:17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7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家菜园—南瓜
热度 1 huailu49 2014-6-12 05:35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2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家菜园—长豆角
huailu49 2014-6-11 20:18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家菜园—辣椒
huailu49 2014-6-11 09:57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家菜园—茄子
热度 2 huailu49 2014-6-11 05:28
瞧这些茄子,没一个正形......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4151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家菜园—四季豆
热度 1 huailu49 2014-6-10 06:51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8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家菜园—黄瓜
热度 2 huailu49 2014-6-9 15:21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079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家院里的嫩芽——香椿树芽
热度 6 windychen56 2013-5-25 19: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361 次阅读|15 个评论
农家院里的嫩芽——花椒树芽
热度 5 windychen56 2013-5-25 19:14
上次拍照杏花的农家院里,还有许多其它品种的树木,它们发出的嫩芽尽管非常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嫩芽非常漂亮。去年曾经拍了一些,今年又拍了一些。现在先把今年4月13日到5月3日之间拍摄的花椒树嫩芽挂出来,其中后面的几张是含苞待放的花椒花。
48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农家菜园
huailu49 2012-10-18 07:10
农家菜园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皖南农家
热度 3 huailu49 2011-12-10 12:04
皖南农家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819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家小院
热度 3 flly 2011-10-15 22:20
农家小院
岳父的劳动成果,很喜人的吧
个人分类: 杂感|1994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家之乐(一)
flly 2010-10-23 20:32
国庆和老婆一起回了丈母娘家。典型的农家小院,岳父喜欢花花草草,小院很有意思。拍了一些,陆续贴出。 丰收的玉米金黄鲜艳,这是一部分,今年的年成没有去年的好,玉米粒没有长到头,去年每个穗子都是饱饱的。
个人分类: 旅游|30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山里人家
ywang69 2010-7-22 23:25
我们决定就在这户农家吃饭 正宗的农家乐 楚瑜如斯走在前面 爬山涉水 圈养的小鸭子 山里的孩子 山泉洗桃 爬山途中小憩 大快朵颐
个人分类: 游山玩水|3876 次阅读|5 个评论
子午道与豆角村
zhaodl 2009-9-12 21:25
西安人大多都知道,城南有一条通往环山公路的子午大道,可不一定都知道其源于秦代开辟的子午古道。子午道是一条历史古道,全长约420公里,自长安向南,经子午镇南、北豆角村西边进入子午峪,经洋县城关镇到达汉中市,向南穿过巴山直抵四川涪陵。刘邦赴鸿门宴后,被迫带人马离开长安时就是从子午道前往汉中;唐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进贡的荔枝,就是经子午道运往临潼,所以又叫荔枝道;直到明、清和民国时期,子午道仍为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自从沣峪口修建了西万公路后,子午道上挑夫的身影才慢慢地消失了。如今西汉高速的开通,更是跨越了秦岭千年的阻隔,使汉中到西安车程只有三个小时。这条历经千年风雨的子午古道也因此而日渐哀落。但是,因为它的人文价值已经载入史册,虽没了挑夫的身影,却迎来了休闲锻炼的人潮,如今已经成一条休闲、探险的之路。 豆角村就位于子午大道的南端、环山公路的南侧,是子午道出子午峪后的第一个村落。据宋《长安志》记载,豆角镇离长安县城(今长安区)南45里,原来分为东豆角村和西豆角村。宋景佑2年(公元1035年)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将东豆角村并入子午镇内。后来因山洪暴发,西豆角村被山洪冲没,村民被迫北移,始建今日的南、北豆角村。北豆角村紧邻环山公路,交通便利,因而村中很少留下什么历史遗迹。相反,南豆角村却有幸保留下南北两座城门和一株百年古柏。虽然是如全国各地的农村一样,在村子的周围盖起了新房,老屋因长期无人居住而倒塌,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但许多人与我一样,在游山玩水之余,还是愿意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来到南豆角村内凭吊。 我驱车沿着雨后的子午古道进子午峪。由于体力和车技的原因,只在山口边转悠,没有往里走的太多。秋雨后的山间,空气凉爽湿润,且时阴时雨。山顶的云雾静静地与山融为一体,朦朦胧胧地天地一色,只有近处挂满果实的柿子树,迎接着我的到来。尽管是雨天,还是有三三两两的登山客背着背囊、拎着拐杖进山去。 我只转了一个多小时,就决定到峪口外边的农家乐解决午饭。每到周末,进山的人越来越多,步行、有自驾车,也有团队前来,所以峪口外边的农家乐也是一家挨着一家。因为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南豆角村残留下的遗迹,因此我决定到南豆角村村头找一家落脚,以便在午饭后到南豆角村里转转。 怡鑫园,一个简单的木牌楼里边一片杏林,杏林后边拾阶而上是一个被樱桃树环绕的鱼塘,被樱桃树树荫的后边是一排农舍。农舍是四栋围在一起的关中时下典型的红砖平房,中间是一个天井。我来到怡鑫园,走进农舍,看见天井里的人们正在忙碌着对收获的柿子进行分拣、装箱。从北边的平房出去,就是南豆角村的街道。这非常符合我的要求,于是我就决定在此停住脚步。 当我来到鱼池边的樱桃树下,坐下以后发现:这家农家乐,除了后接街道便于进村以外,在此欣赏山景更是有独到之处院子座西,斜对南山,眼前空旷的果园后边就是影印在云雾中的山脉。在此看山,不远不近远了,看不清楚,感受不到山的气息;近了,山高障目,使人感觉到一种压抑。坐在这里看山景,远离公路,静静的,悠然而自得。 据男主人介绍:他媳妇做酸菜鱼比较拿手。我决定要自己钓一条鱼来做这道菜。在这样的环境中钓鱼,既赏山景,又可以解决中午的一道主菜,应该是一件既美又实惠的差事。也许是我今天的运气好,鱼都极力配合我一会的功夫一条两斤六两的大草鱼就上钩了。女老板的酸菜鱼做的也的确不错,咸淡适中,鲜味纯清,没有一点异味,鱼的鲜味和自家腌制的酸菜搭配在一起,感觉是那么地不同而又那么地协调。 赏山景、品美味之后,当然还要去凭吊一下历史遗存的古迹。我走进那残破的街道,心里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我童年的村庄。可惜,我家的老房子已经兑给了村委会,村委会为了扩宽街道而拆除了,否则也许会像这里的老房子一样,在风雨的侵袭之下而塌陷。在南豆角村的老街道上,还有人居住的房舍显然已经翻修过了,而没有翻修过的土垒的半边房(关中一大怪,房子半边盖),不是坍塌,就是空置。也许我们应该感激落后,否则南豆角村仅存的两座城楼,也不会在此向我们诉说它的历史。尽管是有些破旧,尽管是有些孤零,尽管是被卸掉了门板,可是它能够屹立在那里我们就应该感到庆幸和满足了。当地居民也感受到历史遗迹的重要,正在施工,对村南头的古柏树进行保护。正如古树旁一位卖柿子的大妈所说的:人家来不看古树,看什么?谁会来看我们社员。 山水加文化,才能使我们品出山野菜肴的滋味。我相信,南豆角村文化遗存会让那村边的土路不再泥泞,会让延续和保存历史的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现在都想成为南豆角村的村民,生活在这山清水秀之间,沉思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620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