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耐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耐寒与健身 续
热度 1 zhouia 2017-2-23 21:43
耐寒与健身 王中平 (七) 肝的功能概述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主筋、主升发。 在人体的比喻中,肝是将军之官。将军就是指挥打仗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指挥官。对指挥官做什么事情而产生的不平心情伤肝。将军常跟敌人、跟士兵、跟君主发生联系,如果产生不平心理就会存信号,也伤肝。 谋虑出焉,谋虑的时候首先要对事实的真实情况进行分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肝的功能取象比类为分辨有益、有害。如果对国家、单位、个人、家庭有害的事、物如,吃的、穿的以及社会现象(如吸毒)等有害的事,产生着急,担心的不平心理依然伤肝。 耐寒中肝的心理调节 1 、肝是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取象比类,肝是滤毒的。对事物中是益还是害,是敌还是友进行分析而心不平的,伤肝。将军是辨敌我,辨厉害,他对我伤害多大,我对他伤害多大,自己对自己的伤害等。你认为什么有害,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认为有害;以及环境污染、假冒产品、药品的害等都在肝上。酒精肝:是你认为酒精是有害还得喝,就会成为酒精肝。如果换定位,认为酒可变营养,身体就会按照你的程序去合成,由害变利。 2 、肝藏血:指血液流量的多少、快慢、怎么停,怎么走归肝管。肝有藏血和调节全身血量的功能,肝是人体血液的金库,是按照身体需量要进行分配的。 跟血有关的,首先是心,给血力量的大小是“心主血”;按照什么方向运行是“脾统血”;血液流量的多少,快慢,什么停,什么走是肝藏血。 根据取象比类,血液是“需要”。如果需要没有、需要不足(肝血虚)或需要停,不需要的进来了(肝淤)。对应心理,对某些事物分辨不清不知道那好那坏,那对那错或者分辨清楚不让表达发挥,可出现迷糊、头晕的虚症或两胁胀痛的实症。 需要(血)动不了、不动,是你认为动不了的。如需要长工资,结果工资不动了;房子想动动不了,你需要人才、东西等却不用;别人需要也不用;或者有人不让你用等的停留。都可影响肝的藏血功能。另一个是你怕动,虽然需要,但是你现在不让动。如:买东西需要钱,但是不能动存款,别人动,你着急、生气这类概念也是肝淤。 不需要的(如生病)来了不走、不动、不想接受的,同时连着胃。认为病该走的不走,变化太慢,有艰难的感觉,就会引起湿邪侵入,有酸的感觉。对得病没招、没有选择又可影响肾的功能。需要的不动影响肝动脉血;各种倒霉、不幸不走停在那,不需要的动不了影响肝静脉血。要反参自己与上述有关的心理,并调整为正合适、正常,自己的肝动脉和肝静脉才正常。 3 、肝主生发:季节是春,种子发芽小苗上长的时节,即事物开始往上起的阶段,这时遇上挫折,对开始的不平心伤肝。 心理病因是:很多事想得挺好,自己觉得有能力能发展起来,结果给压下了、憋住了没能表现、没能发挥,影响肝的升发功能,肝出病。 如:有的人觉得这辈子都没发挥出来,没生发起来的心不平而导致肝得病,这类肝病不疼。还包括跟单位,家庭,社会等由于什么原因,不能正常的发挥、发展。有些人认为国家的什么事物,没能发挥发展,如国家的足球事业该起来却总也起不来;某个行业应该发挥作用,却没能发挥。如果跟别人产生对立情绪,就可能出现炎症。参解在残酷环境中什么地方有压抑,想发挥没能发挥的心理。想到没有发挥、发展正合适。因为任何事物的生长都有其特定的规律,都受自然力的制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肝主生发与头相连。如什么人你惹不起他,自己被压抑了被卡住想上上不去,想达达不到哪个高度为虚症。达不到连着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后果如何,就出现脑供血不足引起迷糊,晕。如果你跟他对着顶着干,对着的劲上头顶出瘀证。 压抑心理可以和身体各部位相连。压抑你不能说连着嘴;压抑你不能看连着眼;压抑你不能去连着腿;压抑本身就连着接受不了,有形接受不了连着脾胃出现肝脾不合(无形),肝胃不合(有形)。无形接受不了连着肺,木火行金。 受到压抑怎么呢?你就把观点,想法,作法“藏起来”,因为这时正是冬天,你非要生长就冻死了,待到春暖花开时自然就生长了。什么是好坏;什么是对错,就看你怎么定位,大粪臭种庄稼好,放在饭桌就不行。把事物给想正常身体就正常。 4 、怒伤肝。“怒”字上下分开是“奴心”,指奴心伤肝。你不敢说,不敢骂,不敢闹,憋着心情伤肝。你的权力、能力小于君主,你办事又说了不算,受压抑才会出现窝囊、委屈、冤枉心情。把自己一生中的窝囊、委屈、冤枉的事物想开,对肝是一个治疗作用。怒伤肝跟社会上的发火是不一样的,如果人真能发火发怒,是泄肝气,对压抑窝囊的心理有调解作用。 5 、肝开窍于目。被压抑上不来心理是肝,因压抑而影响看连着是眼,眼是肝的外在表现。希望盼望看到想象的好,想象的前途,目标而没看见的不平心影响眼。包括爱看的,不爱看的,想看看不着,不想看看到了。 “目”还跟无形有关的“寻找”相连。无形的东西存信号在肝和眼,如东西找不着,生气,从有形到无形(既有眼睛看,也有找)产生的心理不平在肝叶上有反应。无形的找在整个肝上都可存信号外表现是眼,如:办事时找不着门路,对自己的、别人的前途找不着出路,找不着方向,找不着办法等都伤肝;别人给你找办法,找门路你不接受而生气;想找找不着,怕别人找等所存的信息也在肝眼上有反应。 6 、肝主筋,管连接。“筋”的心理定位是控制的概念。你控制别人、别人控制你,运动不了的不平心影响筋。对残酷环境以及对不良事物,想控制又控制不了的想法影响筋。其表现为哆嗦、抽筋等。把当年因控制较的劲松下来,对好事,坏事因控制不了产生的不平心理想开,遇冷哆嗦、抽筋就可缓解。 冷影响肝脏的心情是变化。如:好事变坏、好的环境变化成残酷环境的紧张心理,当一个环境由好变坏,人们的心理开始留下阴影,适应不了,接受不了这种残酷的环境,想躲开。强化肝功能,才能达到耐寒的目的。筋还起连接作用。 7 、肝功能:包括胰腺部分功能和脾的部分功能。胰腺的功能是分“好坏”等。与肝的联系是“益害”,有益就好,没益就坏。 8 、从解剖角度看肝 ( 1 )肝膜作用:是协调摩擦。如对什么事物没有协调好出现了摩擦从而产生窝囊,委屈,冤枉心理影响肝膜。肝膜的病变是往里放射。摩擦有正面、侧面、后面、中间,因此放射的位置不同。 ( 2 )肝曲结肠:反映的位置是肝。从程序上窝囊,委屈,冤枉心理在肝,“根在结肠”。结肠对应心理是窝囊,委屈,冤枉的“钱”自己花的别人花的。 ( 3 )肝管:对应心理“要求”。为了达到目标你要求别人或别人要求你的不平心理。如别人无理要求自己做什么,自己对别人提出了无理要求,以及别人对别人提出的无理要求等,无论是否达到了要求,只要心理不平跟着着急、生气、担心、害怕等,均可导致肝管受到伤害。把要求高度降下来,看成做到正常做不到也正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中医说的肝和西医说的肝有什么不同?西医说的肝是解剖概念,中医说的肝是肝系统的概念包括物质的肝(空间)和精神的肝即肝气(场),肝气可运行于人体左右两侧。 9 、肝与肺的关系:肝迎春气主生为事物初始阶段,肺主秋为事物下降收敛阶段,脾主长夏为化是事物发展的顶峰阶段主停,心主火为事物兴旺阶段,肾主藏为事物收藏阶段。 祖先们早在两千多年前照实写下事物的循环规律,今天我们通过实际验证发现:好事和坏事的升,升不上去或升着费劲,其病变部位在人体左边,对升的不平心在左边。好事和坏事的降在人体右边,对降的不平心在右边。好事坏事的停在人体的头顶,升降的交接点在头顶。如:怕有些慢性病治不好,在那不动影响是头,以血为主。还有家里人发火吵架,盼着赶紧停赶紧下来的心理,也影响头以气为主,是头的气下不来。 (八) 肾的功能概述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肾的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生长、发育、生殖,主纳气,五行属水。 肾为作强之官,它的取象比类与支撑、支柱、要强的不平心理有关;肾主技巧,与生活中的灵活、技术、巧妙等心理和行为相比类。肾主骨,在耐寒中骨是最后一道屏障,寒入骨,病较重。强化肾的功能,在耐寒中是极其重要的。 耐寒中肾的心理调节规律 1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与“支撑、技巧”不平心理相比类。 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有人主意多,经常出一些巧妙的办法,得到好处和实惠。有人对此看不惯,认为这样的人耍小聪明,或者沾奸取巧不实在。还有人遇到困难总是束手无策,没招、无奈,被别人瞧不起。所以,与技术、主意、灵活等存了不平心理伤的是肾的功能。如:在残酷环境和不好的事物面前,你想改变时,是否有巧妙的办法,有没有主意等,这样的不平心理伤肾,引起腰两边疼。 生活中办事灵活、主意多、办法多的人他的肾气就盛。有人问:这不是大脑的作用吗!这不矛盾,因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气盛自然对脑有补的益处。如果你遇事没主意、没办法的,除了影响肾的功能外,也可引起头部不舒服。人们面对残酷环境以及处理不好的事物时,总想找最佳方案,最好的办法,而最佳的方案没用上,产生的后悔心也在肾和头部有反映。 作强之官,取象比类为“支撑”,还含有要强的心理定位。另外与顶梁、支柱、努劲、坚持等存的不平心理也影响肾。肾和脊柱相连,肾主骨生髓,肾管骨骼,骨髓越充盈,脊柱越强健,人的支撑力就越强。所以,要强、怕被人看不起,影响脊柱,影响肾;觉得自己活得窝囊,直不起腰来,影响肾和腰。 某学员弯腰扫地后,腰直不起来,而且酸痛。经查是当年她爱人因为有外遇,与她的关系紧张,自己觉得当时太难了,活得太窝囊,在外人面前直不起腰来,有气、恨、伤感的心理。这里有要强、支撑、艰难、腰直不起来的心理定位。所以腰即直不起来,又酸痛。有什么样的心理定位,身体就有什么样的反映。 在残酷环境下的坚持、硬挺、支撑的不平心理也影响腰。 如:某学员,冷时腰发硬,弯腰费劲,同时腿发沉,迈不开步。是当年下乡时,环境特别艰苦,多次想回城离开这里,只因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好,走后门又没有钱,觉得很难达到,没办法,只好硬挺。硬挺导致腰发硬、弯腰费劲,想走走不了定位“很难”是湿症,导致腿沉,迈不开步。 有人会问:在困难面前坚持,挺着,为什么得病?这里涉及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在残酷和困难面前,你定位是毁灭还是锻炼,认为是毁灭就没有招,只能支撑,伤肾;认为是锻炼,就会积极主动去做。这时人就有信心、想办法、有主意,可以坦然面对,“心平”造就了自己;如果是被动支撑,不愿意、没有能力也得去做,我没有选择,只好硬挺,坚持,盼望磨难赶快过去,是无奈的表现,心不平就存信号,就得病。对待疾病和磨难要有积极的心态,认识到任何磨难,都是自己存信息造成的,暂时找不着信息,心态坦然,也能消信息,身体也一样好转。 2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藏着、掖着相比类。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为先天之精:其心理与因为什么影响、带来以后的结果等想比类。如:因为孩子不听话,我才气出病来。这里的原因就属先天(开始),就归肾主管,没有那个原因就没有后天(结果),因为…不能…;因为…必须…;对原因的分辨影响肾的功能,把因为孩子不听话调整为正合适,就没有后面的结果;或者对后面造成不好结果的支撑、无奈换成锻炼就可强化肾的功能。如:因为什么导致了损失,就可出现尿蛋白、尿血等。如果有人定位因为某些人的不文明,影响了社会的环境,前面的“因”涉及肾的功能;后面的“影响”概念就在肺血管出反应,引起肩胛缝疼。因为什么好,带来的结果不好也影响肾,也怕冷。 a 、肾主生殖 ,因男女之间的事害怕、藏着、掖着存的信息也影响肾;后天之精,是水谷之精气,由脾胃化生,在背后偷吃、偷喝等藏着、掖着的事也影响肾。干什么都藏着、掖着是因为“怕”,“怕”就没有骨气,就会导致骨质疏松,西医叫缺钙。怎样才能补钙?就是要光明正大的做人、做事。 人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要藏着、掖着?一是自己对所作的事怕被人知道,怕丢面子;二是好东西怕被人发现,怕失掉,不想让别人知道,只好背后交易。藏着、掖着跟“怕”连着。首先,要找到自己“怕”什么,然后编通、想开。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同时存在,假如你作的事,有较大的利益,相反,就有较大的危险。对危险的结果,你能不能认可,如果不能认可,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承受力就别作;否则干了就不怕别人知道。 另外,对别人办事不光明正大,藏着、掖着产生反感的心理。如有些单位的领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暗地里办了违反群众利益、国家政策的事我们看着生气、怨恨,想不开,也影响肾。对此,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较劲,从平衡的角度讲,任何事情都有其必然性,别人藏着也正常,做坏事也正常,自然力是最公平的,他们所作的事也受自然力的平衡,这些人也有完成历史使命的一天。想开就能变害为营养,可以强化肾的功能。 恐伤肾,保护不了而产生无奈的恐惧,伤的是肾,人在受到惊吓时,常表现为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处理问题没办法。通过冷可以把自己曾经受到的惊吓、恫吓进行反参达到心平。这类事根据耐寒温度的不同,需要反复参解才行。 b 、肾主选择 。从一件事情的发展而言,事物的筹划阶段,为以后的事担忧、害怕伤“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自己能控制和管理的,心不平伤“脾”;不能控制和管理的变化伤“肝”,面对的事物盼望好,怕不好伤“心”;事物发展的结果在肾,对事物的结果没有选择,越想越怕,来回琢磨没办法、没招伤“肾”。 如果别人选择完了,影响自己没有选择余地;或者自己没有选择好造成损失,而后悔也影响肾表现为腰酸等。如有一人下岗后想办养鸡场,资金投入后,却发现自己经验、能力都不行,啥都不会结果赔了,无奈、后悔造成腰酸,经心理调整及反参后腰病缓解。 尿毒症。西医叫肾病综合症。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换肾,治疗中还会有排斥反映,治疗效果不能保证;即使当时效果不错,但关键是你对肾的这些信号没消,这些信号产生的力照样损坏你的肾。所以得了肾病医生说先保养,不行就透息,(意思告诉你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能够根除)因此越治越重,心理越来越无奈、没招。 导致肾得病的心理是“没招”,如遇到倒霉的事,你认为这事没办法了、是自己没选择好,才出的问题,对此产生的心不平,影响肾的选择功能。没招的原发心理(病因)与继发心理(得病后对病的没招)统一,最后钱也花了,人也没了。如能绕开这个弯,认为这件事对你是造就、是锻炼,正好是个选择机会,肾的功能就可以恢复,这个病就可以康复。所以遇到任何事和病不要怨别人,要找自己的心理内因,想准、想对、想开就可祛病健身。 c 、肾主水 ,与膀胱相表里。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体内的津液进行输布和排泄,分辨有用和无用。有用的升血输送到全身,无用的则化为汗液、尿液排出体外。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肾气不足可发生小便代谢障碍形成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尿的排泄症状与人们说话的心理状态相比类。 3 、主先天 在有形世界失去以后,归属于先天。对那些和死了、完了、没了、毁了等等概念的不好心情。还有对于不好的事情,我们不让发生,它在哪里呢?也是肾的先天。不好的心情转成了肾的寒症。 对于我们认为好的事情,我们就会拔苗助长,使其先天不足。对于已经发生的好事,我们不让结束,使肾的先天不足,是肾的虚证。 肾虚的人耐寒能力差,最怕冷,心肺功能差的人一遇到冷,心里就哆嗦、咳嗽、感冒、发烧,血液循环量较大的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耐寒学习,调整心理后,能使原来体弱的身体达到健康,同时对腰腿病、关节炎、风湿、感冒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耐寒能力随之增强。 心理病因:坏事或者残酷环境出现后自己选择不了,又不想说出去的心理不平可导致小便不利,在相应部位形成水肿。假如你遇到不好的事,或者上当、受骗后怕别人笑话不能说;受到阻力想说没说出来,是有尿尿不出来;不能再让别人造成损失,得赶紧告诉别人,就是尿频;在冬季,天一冷有的人经常上厕所,就是这个心理原因。肾还有分辨行、不行的功能。认为自己、别人办事能力行的、不行的等都与肾有关。从以上这些概念去调整自己,转换理念可强化肾脏功能。 五脏的肝、心、脾、肺、肾代表一个冷的过程,宏观上的变化归肝管,往下延续四脏,如果能在每个循环环节把不平心情也就是人们不自然的思维观念换成良性心理,把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看做是锻炼和造就自己,转换理念,身体能量就有变化。对肝的“变化”,心的“需要”,脾的“努劲”,肺的“保护”,肾的“无奈”,都可起到好的调节作用,坚持反思下去,就能保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九) 头部 头为元神之俯,诸阳之会。是全身的重要部位,至高点,又是身体机能活动系统的指挥中心,领导者。所以与各种高度达到达不到和领导、长辈、高处东西,及各种头等有关的不平心理可在头部患病。 1 、与社会上的各种头头(黑社会的头头)、领导、指挥者有关的心理不平,包括国家的、单位、及世界上各国首领等产生的心理不平有关。 如:单位分房,你认为领导分得不公平,自己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而生气、着急,在冷天就容易把信息调出来,引起头痛。因为,高处的物体与头有关,对领导产生的不平心理,领导也在头上,没得到你又认为不是好事,所以天冷就容易犯病。只要运用心平的理论和调治方法想开就可以康复。与想不想出头、愿不愿意出头有关的想法也在头上。 2 、与长辈有关,平辈中比你大的人(哥、姐),你惹不起的人(流氓、强盗),崇拜的人(影星、科学家、历史人物等),或者你认为重要的人(儿孙),可怕的动物狼、虎、鳄鱼,宠物等产生不平心理。 3 、与各种高处的东西有关的:如云雾、高山、楼房、房顶,自己、别人设定的高度等。 4 、与无形的目标、事物:如国家政策、规定,理想、前途、命运、信仰,及与“上”有关的心理不平。如:对自己和别人的命运不满,想达到的高度没有达到,而产生的伤感,在努力改变的过程中又觉得艰难,可导致头怕风、酸痛等。 5 、与头功能有关的:如思维、幻想、学习储备知识、想不出办法、控制不了、不听指挥、判断等,有关的不平心理。如:办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会导致头晕;认为什么人头脑不清醒,不明白;就容易引起头部迷糊。 所谓有关,只是自己的定位,如:你瞧不起的领导就不在头上,而被你降到颈椎;你认为的高度也可能是窗户、立柜上面等。 与上述有关的心理不平,都可导致头部的感觉。如:在残酷环境中,有气、恨、怕的想法就会头疼;想达到却达不到的高度可引起头部供血不足,产生头晕;怕泄漏的想法也可以形成头部水肿。 在参解头部过程中,一个想法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如:长辈有病你盼望快点好,长辈在头会引起头部的反应;盼望心是对未来的想法伤肺;有病快点好,涉及肝、脾的功能,经过治疗病好了,能控制的变化在脾;经过努力病情没有好转,不能控制的变化,有遗憾心在肝,治疗过程中花的冤枉钱,在肝区结肠;对治疗的结果在肾,如果是无奈的选择,就会全身无力、没劲。可以针对一件事,把几个角度都想到,然后把对应心理有关的其他事,展开去想就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6 、头动脉和头静脉 头动脉症状,与目标高度达不到、上不去的不平心理有关。怕出事想控制也连着头。(包括,国家、单位、指标、理想、爱好等。) 病例,主述:头麻胀有气堵在上边。 对应事物为:我在考中央美院的时候,觉得自己画特好,但没考上,别人画的不好却考上了,自己不服气。还有自己想复读母亲觉得麻烦不同意。后来去了一个不理想学校。 心理分析: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没达到心理目标影响头;对母亲不同意复读,觉得麻烦也影响头,自己对此产生了不平心理,所以有头部麻胀的感觉。 心理治疗:把不平的心理调整一下,换个角度思考,考的好不一定学校好;学校好不一定工作好;工作好不一定幸福,事物都是相对的,把埋怨心去掉,要以平静心面对。病痛得到缓解。 头静脉症状,与回不来、回来受阻或不愿回来、怕回来等心理有关。如:有病盼着它好而不好;努力了而得到不好结果,影响头静脉。 7 、头顶 头顶正上方:来至上面的压力、顶着、顶撞。 头顶正前方:撞、对着干、对立。 其心理规律是:在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中与领导、长辈、对着干、顶着干的不平心理所导致。此处在耐寒中出现过疼痛、麻等症状,其对应心理是:跟领导、长辈由于对立产生气、恨的想法,并由此带来麻烦。这样的人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私心较重的人,因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就要跟领导顶着干,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几个角度看问题,你不可能永远占到便宜,吃到免费的午餐。 第二类,原则性很强的人,这类人在工作中是好人,但是比较固执。许多事都按照国家政策和原则去做,灵活性较差。对领导不按照原则、政策办事的做法非常反感,提出异议时,往往不被采纳,并强迫你去执行;出现问题时,有的领导又不负责任,造成双方对立,对领导的意见不管是否执行,心里都有顶着干的心理,所以头顶两侧有感觉。这类人是比较亢奋的,觉得自己有理,往往事后产生气、恨、委屈的心理,影响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类人的工作态度是好的,认真执行国家政策、规章制度也是对的,但是,他不懂得领导的做法,是社会的需要;是平衡社会的某些事务,或者某个时期的事务,是平衡的需要。既有人执行政策;也有人破坏政策,即有阳、也有阴,即有好、也有坏,这才是社会,才是客观存在,否则,政策和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去要求自己,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可以提出意见,不能较劲,否则就会得病了。 一、耳朵 为听觉器官,主管“听”与各种声音“爱听、不爱听”的不平心理可在耳部患病。 1、耳边 认为别人说的没边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可在此处有反应。对上级领导、长辈的话,因为听或者不听,而造成不良事物和残酷环境的不平心理;在不良事物和残酷环境中的听与不听产生的不平心情,都可在耳边两侧有感觉。如因为晚辈、下级等对自己说的话听或者不听;自己对别人说的话听与不听,而导致的不良结果产生不平的心情,都可在此部位有不同的反应。 2、耳尖 在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中,对听外面的闲话、或者耳边风产生不平心理,可导致耳朵尖有感觉。如果觉得因为什么人听了别人的闲话,而造成损失和破坏,就会导致遇冷耳朵尖形成冻伤。如果看到有人听了家人的耳边风,做错事造成残酷事物时,产生着急、生气、自卑的心理耳朵尖就会怕冷,或者一冷就疼。 3、耳前:提前听。 4、耳上方头部:对说上句的各种话不爱听。认为说的不对而产生的对力情绪。 5、耳后头部:放在耳后、忘在耳后、不想听。 二、脸部 在不良事物和残酷环境中与面子有关的不平心理。 如:一冻脸色发白,是因为什么事物,该露脸时没有露脸,该得到的面子没有得到。 脸色青紫:在残酷环境中付出以后,得到不好结果。觉得面子不好看。 1、前额:没尊严、不争气、不被重视使。 2、太阳穴:装着看不见、不让看见。 3、鼻子:为呼吸的通道。气主管无形的需求。 沟通、理解有关不平心理。如自己与他人或他人与自己不能沟通理解。 无形的需求没得到或得到不好。如在某种情况下自己需要家人理解没得到。 出头、往前表现的不平心理。 4、嘴:对各种说“大话、气话、假话”的不平心理。如怕他人说自己不好,他还是说自己又控制不了嘴哆嗦。 5、牙:接受事物的外部把关,对内在事物的出去把关。对各种硬话、吃、咬、嚼的不平心理。话说的没根在牙根。话没说出来卡住了在嗓子里。 三、颈椎 在不良事物和残酷环境中对人、事、物所产生的较劲、不服、左右不了、犟、不认可、拿住、砍头、卡脖子等不平心理所致。对人、动物和物品的脖子部位受伤害的怜悯和保护心情也在此。 1、颈部前面:与卡脖子、缩脖、怕露馅的心理有关。如办事中被人卡脖子、或者想卡别人没卡了,对别人总卡人来气等都在此处有反应。 2、颈部后面:与不服、不认的心理有关。如对领导、长辈等不服、较劲、犟等的心理都在这里,对砍头行为存信号也可在这里有反应。部位加上各种心情,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恨的心情可导致颈椎疼痛;艰难、沉重的心情可导致酸沉。 3、左右两侧:与人有关、与转动、摇动、与扳过来、左右不了等有关的心理。如想把谁改变过来;或者谁想把你或者他人改变过来却没有做到,别人不灵活转不过弯来,你为此着急、生气、较劲等的心情导致颈部两侧有病。另外,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时左右不了,包括左右不了别人,别人左右不了你,以及与此有关的说、想、做等。 4、颈椎与四肢的关系 颈椎病的特点是卡着、拿着、掐着的心理所致。如果因为什么卡着你往前往下发展不了影响大腿前侧;因为什么卡着使你往前闯不了影响小腿前侧;因为什么卡着往后拽你影响腿肚子;因为什么卡着使你走不了影响脚。因为什么卡着使你抵抗不了,扒拉不了影响手背及小臂外侧;因为什么卡着使你干不了影响手;因为什么卡着使你关怀不了他人影响胳膊。因为卡着还可引起“高血压、头晕、吐”等疾病。
个人分类: 中医与健康|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耐寒与健身
热度 1 zhouia 2017-2-4 17:40
耐寒与健身 王中平 (一) 第一节 心平健康学与用心耐寒法概述 一、什么是心平健康学 心平健康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通过心理定向调节祛除疾病,达到身心健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现代医学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通过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找出人们致病的心理病因、病机和调治的方法。 心平健康学和中医、心理学有很多相同性,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主要内容,在对《黄帝内经》所阐述的情志相胜论潜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医 “ 百病皆由心生 ” 的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研究百病怎麽由心生,如何用心解,研究出了独到的调治病症的方法。心平健康学的治病方法通俗的讲,就是针对不同病症感觉和症状,找到致病的心理病因规律,再针对病因进行心理调整,缓解或祛除病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详细了解请参考《心灵的潜能》一书) 心平健康学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心合于自然则平,人则平安健康;心悖于自然则乱,人则受到自然的反平衡,引发疾病。心平健康学是对中医内治理论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对传统中医辩证施治理论的继承、发掘,对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等学说的借鉴,揭示出人的心理、生理、病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精神因素心理活动所致;用平衡论、心平法重建观念,调整心态,转变观点,就能使生理、病理发生逆转,达到心平祛病,获得身心健康。 二、什麽是用心耐寒法 用心耐寒法是心平健康学理论在耐寒领域的应用。它是研究外界寒冷与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样外部环境下,为什麽人对寒冷的感觉和反应程度不同,研究怎样通过心理调整,治疗诸多因寒冷引起的疾病,并找出规律。 从 1992 年开始,我就已经将心平健康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人体耐寒锻炼。利用外界的寒冷环境,让身体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再根据不同的感觉和症状,进行心理调整,找到导致寒冷的心理规律,通过心理调整消除身体上的不适和病症,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耐寒健身方法 ——— 用心耐寒法。 第二节 用心耐寒法的特点及适宜人群 一、用心耐寒法的特点 人体耐寒,是指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体的耐受能力。当温度超出人体的耐受极限时,身体就要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对身体有所伤害,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于是人们为了能够正常生活,开始采用各种各样抵御寒冷的方法,其中主要是借助其他条件,如衣服、空调和服用药物等,这些虽然能使人身处寒冷而不觉,但因为是把冷挡在外面,不仅没有令人体自身耐寒能力增强,甚至被减弱了,一旦信息存满就会自然发病。 现代研究表明人体代谢速率越低,人衰老越慢。通常人们用挺着、抗着的方法练耐寒,主要是通过外在寒冷的刺激,让大脑皮层自发的加强对体温的调节,促使人体骨骼肌产生出更多的热量,加快体内新陈代谢,从而时人体产热总量扩大,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能力。我经过多年的努力,寻找出引起人体寒冷的心理原因及规律,通过自身心理调节,祛除病痛,自主降低体能的消耗量,减缓体能的消耗速度,提高抗寒能力,达到耐寒及延缓衰老之目的,这就是用心耐寒法。 经过用心耐寒法训练的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一般会比常人低 2 - 5 ℃ ,对冷热的感觉也比常人低,并具有更强的耐寒能力。当人们没有凉热的感觉时,人体代谢速率是最低的,从而可以达到康复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最终目的。 二、哪些人群适宜耐寒锻炼 耐寒运动本身是为了增强体质、祛病强身,耐寒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好处,其中有一些人尤其需要耐寒锻炼。 1 、身体虚弱,易患感冒的人 因为耐寒锻炼的本身是一种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耐寒锻炼可以大大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感冒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不仅对身体无害,反而对身体有益。 2 、有风湿、风寒和关节炎的人 一般有风湿、风寒和关节炎的人比较怕冷,于是就用外保护的方法抵御寒冷。用心耐寒法是针对不同病症进行心理调节,使之逐渐适应寒冷,并对病症本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 、心肺功能较弱的人 良好的心肺功能是提高耐寒能力的基础,耐寒锻炼的过程就是提高心肺功能的过程,练耐寒对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4 、年龄较大、腿脚不灵活的人 年龄较大的人大多腿脚不灵活,再穿上棉衣,活动就更加不便。耐寒以后可少穿衣服,给生活带来方便,同时还有利于腰腿功能的提高。 5 、经常出差的人 各地区间气候差异较大,经常奔波,需要较强的气候适应能力。同时,减轻行李负担,增加工作效率,行动更加方便。 6 、外勤工作人员 耐寒锻炼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因使用防寒物品过多给身体带来的不便,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运动员,尤其是登山队员更为重要。 第三节 耐寒锻炼的意义 一、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耐寒能力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潜能,只是长期被不自然的心理制约了。据有关资料记载,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远古时代的澳洲土著人以及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如捞珍珠的妇女等,均能长期处于低温下工作和生活,而现代的生活习惯使人们的生理耐寒本能退化了,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越来越差,并因此引发了很多疾病。 社会对耐寒有很大的误解,认为人一冻就难受,有的人因为冻而得病,无法理解耐寒健身的可靠性。他们不知道身体不是冻坏的,而是原本就有病,因为没有合适的环境,暂时不发病。耐寒是用冷来发现自己身体的薄弱环节(即人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用心理、生理对应的调整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再用冷环境验证调整的效果,所以耐寒不是目的,耐寒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像冬天不怕寒冷那么简单,它同时可以祛除体内因寒冷而导致的疾病,并且在耐寒锻炼的同时,增强了人体免疫和防疫能力。 不仅如此,在耐寒的同时人的体温会降低,一个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人的体温一般在 32 ℃ 左右。体温的降低可以减少人体的能量消耗;减缓细胞分裂速度;这有助于慢性病的治疗以及生命的延长。用心耐寒是主动面对困难、是调整心理的过程,把导致怕冷的心理因素转变过来,不仅耐寒能力增强了,自身免疫力提高了,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之目的。 二、调治因寒冷而导致的疾病,达到身体健康 寒冷,在人们抵抗力不足时侵蚀体内,可以使人致病。社会上人们为了避免因寒冷得病,往往从外因入手采取保护措施,不断更新耐寒衣物如裘皮大衣、羽绒服等。我们不否定衣服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环境发生变化而不能及时更换,人们将经受不起寒冷考验,就会引发疾病。因此,这种保护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而用心耐寒法是研究人怕冷的内因,同时进行心理调整,使其身体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活得更轻松。 有的人因为有病而更怕寒冷,如风湿病人等不用 “ 冻 ” 已经有病,因此,应首先找到病因,即在残酷环境中,对什么变化认为艰难沉重的心理,引起 “ 生理 ” 发生变化,最后导致病理变化而得病。要先进行调整治疗,然后再耐寒,检验治疗效果。达到从病态~常态~超常态的效果。耐寒是身体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尤其对肺、心脏、肾脏几大脏器功能的增强有很大帮助。 首先是肺脏,在寒冷的环境里空气吸入要通过肺部加温,肺部功能的提高是必须的,肺主皮毛,寒冷环境接触面积最大的是皮肤,皮肤抗寒能力高低直接取决于肺脏功能的好坏,所以,练耐寒必然使肺脏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是心脏,心脏被肺脏包围,当肺脏温度降低后,必然导致心脏温度降低,这对心脏承受低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医讲 “ 心主血 ” ,寒冷使体表皮肤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血管遇冷收缩,导致外层血液循环减慢,因此对心脏压血和泵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体表皮肤的毛细血管机小动脉血管这寒冷环境里的伸缩能力有赖于心主血脉能力的提高。所以练耐寒,心脏功能的提高是必然的。 再次是肾脏和肝脏。中医讲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肾主精,气血互化,主纳气肾脏和肝脏是人体血液循环必须大量经过的器官,寒冷使血液循环减慢,相同时间里流经肝脏肾脏的血液减少,这就对肝藏血中肝的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流经肾脏的血液减少,必然对肾脏精、气、血互化的功能发出挑战;寒冷的空气经肺吸入后,下达于肾,对肾的纳气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寒冷空气和体内之气的顺利交换,有赖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的提高。所以耐寒的过程也是肾脏、肝脏功能提高的过程。 同时,耐寒对关节炎、腰腿病、风湿、感冒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康复作用。从 92 年研究耐寒起,我们找出许多对应的心理规律,特别是对 “ 五脏 ” 和身体气血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调整,开发出了身体耐寒的潜能,随着耐寒运动的发展,将进一步研究并完善耐寒的理论和方法为人类服务。 三、磨练意志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仍很难摆脱自然界的约束和生理的限制。夏天穿薄,冬天保暖、增厚衣服已成为看似无法改变的规律,耐寒恰恰使人体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这也是人类进一步适应自然的表现。穿单衣过冬不仅仅证明有强健的体魄,严冬能使人做到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锻炼耐寒能力的同时可增加自信心、磨炼意志、提高自己的胆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面对残酷环境或不良事物时,有一个客观辨证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耐寒可以改变人的自卑、胆小怕事、自信心不足及承受力低等弱点,在今后的事业、生活中都会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用心耐寒法是一种科学、实用、易学和有效的心身保健方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耐寒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冬天不怕寒冷那么简单,通过学习用心耐寒法和耐寒锻炼,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让我们始终保持平衡的心理、平静的心态,顺境中不亢奋,逆境中不气馁,坦然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 (二) 寒冷,这个极其正常的自然现象,给大自然的各种生灵带来了灾难,尤其是对这个地球的主宰者 —— 人类更是如此。很多人随着年龄增长、体质下降而越来越惧怕寒冷,偶感风寒便会感冒、发烧,甚至引发大病,卧床不起。于是, “ 寒冷 ” 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总是残酷而又难以抗拒的,产生惧怕心理,这是人体感觉寒冷的一个角度,也是对自然界的不适应而导致寒冷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人们在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定位和心情,是导致惧怕寒冷的真正原因。我们在耐寒中发现,人们对外环境及不好事物的接受程度,是外寒的原因。不愿意接受天气变冷,是事物和外环境逐渐变坏、不好,在变化中你不平的心情和表现所导致。如职工下岗,本来就定位为坏事,此时希望得到家人的安慰和温暖,结果被亲人讽刺挖苦一番,说你没有本事,这种失望的心理就可在冬季或寒冷时身体出现冷的感觉。有人说南方人不怕冷,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环境(冬季没有暖气),实际上是他们有承受各种环境变化的能力。 寒冷和残酷可以毁灭人,同样也可以造就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寒冷修复身体,增进健康。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人体耐寒,可以将其调整内容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一、什么是内因 对内在的、自己的、内部的、里面相关的、认为不好的人事和心理称为内因。 内因分两大类,内虚寒和内实寒。 内虚寒:是因为内虚导致寒冷。因为内在的、自己的、内部的里面的没有、不足、缺少等等事情带来的不好心情,产生的就是跟冷有关的感觉,通过寒冷能够诱发的这种感觉。就是内虚寒的感觉。 内实寒:是因为内实导致的寒冷。通过寒冷能够诱发的,内在的、自己的、内部的、里面的。定位不愿意接受的,多余的、超出的、不要的等物质和事情而产生的感觉。就是内实寒。 内因的心理特点:有的不用外面的寒冷条件,在其它类似这种环境、条件对应的情况下,也可以让里面冷的感觉出来。 二、什么是外因 对外在的、别人的、外部的、外面相关的、认为不好的人事和心理称为外因。外因分两大类,外虚寒和外实寒。 外虚寒:以外在的、环境的、别人的、外部的、外面有关的人物或事情的没有、缺少、不足等导致有些事物不能发展,不能实现,跟自己想的、要求的、定位的不一致。 外实寒:以外在的、环境的、多余的、别人的人物或事情不好,跟自己想的、要求的、定位的不一致。 三、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寒冷的条件,也就是外因,引发出我们的感觉内因。如果不能调整,产生了新的不平心情,又形成了新的内因,使身体在同样的条件下更加不适,进入了不良循环。 如果我们利用寒冷的条件,发现引发感觉的内因,进行相应调整,使内因发生变化,产生对应的抵抗力,就能够提高身体的素质,进入良性循环。 对内因改变是无限的,在改变不了外在环境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抵抗力提高了,就能适应不同的外在环境。如:有个学员一到冬天脚特别怕冷,别人没反应,她就冷的不行了,根据这一感觉,她调整了小时候到那去玩,父母不让去而生气或想上那去不敢去的心理后,脚的症状明显好转,这就是内因改变后适应了外在环境。而且,这种适应能力是一步一步的,它会随着你内因的逐步调整,增强对外在环境的这种适应性。随着调整,它可以是无限的,而且是自主可以操作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因的无限性和自主性。 四、用外因寻找内因进行身体调整的可行性 现在我们学习用心耐寒,就是用外在的、寒冷的环境引发自身内在的不适感觉和症状,找到自身的不平衡点,进行心理调整。对外因的调整,如果内因不产生变化,对外环境要求改变则对内因的影响不大。如果说从内因上调整,会随着内因的变化,对外在的环境要求性就会越来越小,适应性就会越来越强。 用外因寻找内因,用冷使身体产生感觉,再通过身体感觉查找对应心理原因即内因。如大家都熟悉的感冒,身体有发热怕冷,咳嗽,身痛;就发热来说,心理特点是盼望和保护心情,这就是通过身体感觉查找心理原因即内因。再有,发热可以因风引起、因寒引起、因湿引起,这也是通过身体感觉查找引发原因即外因。就是说内因和外因都可以用环境来发现,发现自己外在的,内在的各种感觉。 假如遇冷,和环境变化直接接触的手就会有感觉,我们就是用它发现当年对外在环境的各种不平想法。因为冷主要就是定位不好的事情,是身体的冷,就是外在环境不好的这些不平,用外在环境发现疾病,通过疾病再查找是和自己的还是和外在环境存有的不平心情,等于就是用外因发现症状,再通过这些症状寻找是内因还是外因。 如有人遇到冷手就发凉,查其原因是因为别人卡着干不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别人卡着是外因,自己干不了是内因)这个就是用外因能寻找内因,同时也寻找外因,但是它的特点是用外因发现,如果没有凉的感觉,你就找不到它为什么凉。这就等于用这个外在的环境,发现了问题的结症,再看它是属于哪一类的,什么性质的,然后进行对症的调整。 内外因之间互相影响,环境不良导致自己出现不足,出现某些不好的事情,从外因可以转变成内因,这两个可以同时出现症状,内因也可以影响外因,因为自己的某些不足,对环境就产生了不良看法,不良感受,内因也可以影响外因。 这种调整方法还有一个优点,如果说疾病是敌人的话,并不是把重点放在消灭敌人上或者放在那里,而是用某种手段某种方法,让敌人出来化敌为友,增加自己的抵抗力战斗力。就是说对不良环境原来是一种排斥,抵触的,如果能够从中找到它对人的正作用,积极一面,辨证分析,可以化敌为友,它就不单是打敌人,因为打敌人还要消耗自己,双双都在损失,如果能够进行这种转变的话,增加自己抵抗力和化敌为友,节省自己,而且对疾病的调整换成自己的抵抗力。而不象有些方法,假如吃这药对这菌有杀伤作用,但它同时也消耗自己的一部分能量和能力。 优点之二,由自己做主提供方便。它可以随时调整,不需要到特定环境,刚开始随着用冷环境发现,身体出现各种反应,逐渐可以对这种感觉调整。实际上从调整心理平衡对应范围是很宽的,从中医的六淫来说,重点是风寒湿,冬天易发季节,但实际上象风湿,它可以有风热,湿热,它本身不仅仅局限于冬季。中医寒证四季都有,象夏天里有些人不能开空调,不能吹电扇,从心理角度来说,他也是一种病,也是有前因的,有不平心理才导致出这个症状,通过心理调整,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吹空调可以,不吹空调也舒服的自然状态。 (三) 有史以来人类就一直以各种方式与寒冷进行着抗争。在物质文明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今天,人类想尽了各种防寒的措施,采用各种器械、棉衣等防寒用品,来抵御这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 寒冷可以给身体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使人害怕寒冷?怎样做才能达到耐寒的目的?我通过耐寒训练的大量事例和根据心平健康学的定向理论,对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反复研究和验证,总结出寒冷与心理的对应规律,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耐寒锻炼的理论和方法。 人们感觉到冷,往往认为是外界气候寒冷造成的,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比较一下:入冬时节,我国南方在降温时的温度,虽然没有同一时间东北的温度低,但是人们确实感觉很冷;而到了春天,我国东北在升温时,远远没有到达同一时间南方的温度,感觉却暖和了。为什么人有这种感受,原来人适应不了的并不是当时的温度,而是气机的升降变化。有一次我在深圳讲课,寒流南下,气温从原来的 10 ℃ 下降到 0 ℃ ,当时人们都冻得受不了。在气机下降时,人的适应能力为什么那么差,这主要是人们受不了在人生中的由好变坏的心理所致。当人从好的环境里,突然转入残酷环境,能坦然面对的能有几个?一般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外界的气候不是最主要的,人的心理因素才是产生冷的感觉的最根本的原因。 人的心理因素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天凉了只是外界的条件,但在同样冷的环境里,为什么有的人穿很多的衣服还觉得冷?而有的人穿着很薄、很少的衣服还会觉得很暖和呢?在夏季有个别人还觉得膝盖冷需要带护膝,人的感觉有这样大的差异,除了年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和不运动的原因以外,就是人与人的心理因素不同。不同的心理因素,会使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气温条件产生不同的感觉。 能量代谢与人体耐寒 人的生长是完成一个能量代谢的过程,一个是合成代谢,一个是分解代谢。当人体吸收了营养以后,人的各个器官、细胞,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人体的某些细胞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分解、代谢并释放出来,完成人体的一个代谢过程,即更新换代的过程。 人一生当中进行代谢的总数是近似的,这个规律与长寿和耐寒是有联系的。为什么真正耐寒的人能长寿?这与人体细胞的合成释放过程有关。其实每个人随着温度的变化,代谢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在单位时间里的代谢能力叫代谢率,温度越低在单位时间里代谢速度越慢。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同样的年龄段在不同的环境里代谢率不同,而代谢率的变化联系着人的生老病死。现代生理学研究认为:人体正常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在 11 岁到 15 岁时是最高的。男孩可达 194.4KJ/h·m2 ,女孩可达 172.4KJ/h·m2 ,这个年龄段是人体发育逐渐成熟的代谢过程。 14 岁以前发生明显变化 , 到了 50 岁以后则有所下降 , 基础代谢率是 149KJ/h·m2 。较长的平缓时间是从 30 岁至 50 岁, 50 岁以后人体衰老速度加快,包括形象和技能,代谢率越高,人的变化越大。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与耐寒如何联系呢?我们在耐寒万里行活动中做过全过程体温测试,在骑自行车(平均日行 300 余里)后做口温和腋温测试,体温多在 32 ℃ ~34 ℃ 。人的耐寒能力,就其本能,即人体原来的功能而言,是不怕温度低而怕温度高。在医学上表明人体标准体温是 36 ℃ ~37 ℃ ,人体的体温每增高 1 ℃ ,基础代谢率就增高 13% ,也就是说人在发烧的状态下,细胞合成分解的速度要加快。从 37 ℃ 算起体温每升 1 ℃ ,等于缩短生命 13% 。但是到了 40 ℃ 以上时将发生变化, 40 ℃ ~41 ℃ 会发生神昏、谵语等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42 ℃ 以上时将导致死亡,人体的内脏功能会由于变化速度的加快而崩溃。相反,人的体温下降到 22 ℃ ~23 ℃ 时,代谢过程将极度缓慢,生命亦有危险。当体温降到 25 ℃ 时,人的基础代谢就会特别慢,就像动物的冬眠状态。一般认为体温降到 23 ℃ 就有可能冻死,但对耐寒有研究探索的人而言,当体温降到 22 ℃ 以下就是冬眠,而不存在冻死的问题。 通常认为冷会导致很多疾病,实际上冻死的人是死于因冷而引发的疾病,而不是死于寒冷本身。如果在耐寒中,把这些疾病祛除了,以后就可以在温度极低的环境里保持常态。 医学研究认为:当你没有凉、热感觉时,代谢率是最低的。因为当你感到冷时,是你的能量不够用,有时会出现哆嗦症状,哆嗦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用来维持你的需要。冷的时候,有的器官、部位对能量的需要增加,需要能量就要产生能量。练耐寒的基点,就是把你的耗能降低,耗能过程减慢。因为你有耗能的地方,身体就要产生能量,产生的时候如果外界温度低,自己免疫系统的调节就要出现战栗的反映,用来补充能量。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衰老速度差异很大,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人体机能代谢快慢有关,如把当年需要的心理,需要的观点调整过来,减少需要感。人体机能代谢就会变慢。人们认为体温只在 36 ℃ ~37 ℃ 时才是正常,触觉也好。真正的耐寒是把体温降下来,从而减少消耗。想一想体温每升高 1 ℃ ,代谢率就增加 13% ,人体的消耗会增加百分之多少呢?就不仅仅是 13% 了。在进行自行车耐寒健身万里行时队员体温多在 32 ℃ ~34 ℃ ,比正常体温下降 3 ℃ ~5 ℃ ,想一想体内会减少多少能量?所以,练耐寒要练降低体温。通过对退烧的研究发现,发烧症状的出现,是因保护心重,能量释放不出来,还有担心、盼望心、着急和害怕等心理,这些心理都会导致发烧。这时身体里面的症状是热,保护心强了,导致能量释放不出来,热出不去,就出现发烧,这是一种能量耗损。还有一种就是对流和蒸发,不同的人在耐寒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对于学习耐寒的人来说,遇到冷把体内的潜在疾病调出来,首先需要把身体调整到正常,然后再把代谢率降低。不同阶段、不同的层次,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当体温从 37 ℃ 降到 22 ℃ 时,所需能量也大幅度降低,呼吸、心跳达到最低水平,甚至基本停止,进入冬眠状态。 耐寒运动对人体的脏器产生的作用,以对心肺功能的调整最强,因为外界温度低时,吸到肺里的凉气较多,肺要给这些凉气加温就要耗损能量,从而调整肺功能。通过对心功能的调整,把整体温度降下来,因为人的体表比内脏温度低,如直肠比口腔温度低 0.3 ℃ ,而腋下比直肠温度又低 0.4 ℃ 。调整时,要注意几个大的脏器的情况,如大脑的重量在人体中所占比例是 2.5% ,但它的耗能量是人体的 16% ;肌肉占人体的比例是 56% ,但它的耗损是人体的 18% ,这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而言。但在运动状态下,肌肉的耗氧量将明显增加,因人体的内脏温度比体表高,所以如把内脏的温度降下来,则将减少损耗,使代谢率减慢,对长寿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 练耐寒重要的是心平、静心,你越紧张耐寒能力越低,使耐寒难度加大。现代医学在临床手术时,先给手术部位降温,就会减少对该脏器的影响。当人体温高时,发生血管堵塞,对人生命危险很大;但在体温低时,因耗损少,对人生命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总体功能损害也小。当然现代医学所说的降温,与我们所说的耐寒不是一个意思,它是统计学上的概念,或是动物实验,但人是有心情、有思维的,所以拿动物做的试验,到人这里不一定能成功。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调整心情,会比动物的耐寒能力要强得多。 耐寒锻炼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规律就是需求感,需求感跟体温有联系,需求感越强,需要产生大量能量来满足产热。在人生中你所需求的心理定位,跟你需要的能量成正比。在耐寒训练中应调整到一个不需求能量的状态,因为需求、盼望、着急的心理是需要能量的,你没有需求心,觉得这些能量是多余的,这种心理所表现出的是体温低。你遇到认为心凉、寒心、心冷的事,当你转换观点后,心凉的感觉就会变暖。如果有的做法你不需要,不想在这里付出,不愿意在这里注入能量,也会体温低。 从能量代谢率来说,体温低全身的能量代谢率就低,但是如果是体温不均衡的低实际上也是病变,所以要把体温高的地方调低了,同时要把个别体温低的地方调到正常,如果体温低于正常的只是某一个局部,说明那一个部位所对应的心理定位是不愿意付出能量。如:你不愿意去的地方越多脚也越凉;不愿干不能干的事越多手也越凉;身体凉度与你不愿付出的心情成正比。 耐寒论证与实践 我从 1992 年开始研究人体耐寒这一理论,在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给学员调治怕冷的病症时,使我受到启发,发现了与冷有关的心理规律。即:怕冷的心理原因是自己不好、不足的心理和表现如:自卑、担心、怕等等,以及存留在我们身体里的面对残酷环境、不好的事物自己处理不了、无能为力等消极信息所致。我在 1992 年 11 月开始进行耐寒课题的研究,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达到了在 -18 ℃ 的温度下,身穿单衣的能力。通过心理调整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耐寒能力,不仅身心均得到锻炼,生命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为了证实这一理论的普遍性和可用性。我对部分学员进行了耐寒培训,其中大多数人都曾是疾病患者,通过心理调整,达到身体健康后,经过进一步调整,达到了不同程度的耐寒水平。 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再次强调心理对人的生理包括抵抗能力的重大影响,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开发出建立在中医、现代医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整套耐寒的理论和方法。用心耐寒的方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通过心理调整,有的病人由病态变成常态,又达到超常态。 2000 年 8 月 “ 心理调整与人体耐寒 ” 一文在 “ 全国临床医药学与心理卫生学术会 ” 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获得美国中华医学会,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的杰出成就奖、特殊贡献奖。事实充分表明:耐寒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通过耐寒实践提高人体健康质量,从而可以达到人们心身双重健康的目的。 (四) 寒冷对五脏的影响及调整 中医的外因理论是我们致病的条件,内因则是我们耐寒和治病的根本。人体内的正气是由人的心情来决定的。所以中医认为;得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 内伤七情 ” (喜、怒、哀、思、悲、恐、惊)。内伤七情伤的是脏腑,如:喜伤心,惊伤胆,恐伤肾,悲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脏腑受伤必然影响其功能的正常活动,降低了对自然的适应和防疫能力,在外感 “ 风寒暑湿燥火 ” 六淫时才会得病。如何调节心理,也就成为了我们耐寒锻炼的突破口。 在人体耐寒过程中发现,由于人们当年经历的残酷打击、不良事物等,使自己的心理不平衡,存了信息,这些信息存留在体内,形成了病因。一旦遇到适当时机,这些信息,就像电视发射台一样,发射到身体的某个部位,破坏我们的肌体,影响我们身体内脏功能,并且产生冷的感觉。而通过消除导致寒冷的心理病因后,身体就能恢复正常,同时对内脏也进行了系统的调节和治疗。 经过二十几年对耐寒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寒邪侵犯人体的规律,即从皮(肺)开始,肉(脾)、血(心)、筋(肝)、骨(肾)。而且,我们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 五体: 皮 肉 血 筋 骨 五脏: 肺 脾 心 肝 肾 五行: 金 土 火 木 水 五行相生即 —— 水、木、火、土、金是自然规律,是顺五行;然而耐寒却不同,我们用的是反生的关系,即逆五行。所以在残酷环境中,我们要想保持身体平衡,就要在残酷环境中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才能不怕冷。下面分别介绍耐寒中对五脏的心理调节规律。 肺与耐寒 一、肺的功能概述 《黄帝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它与体表组织的关系是:肺开窍与鼻,外合皮毛。 肺取象是相辅,相当于一个国的宰相、丞相,治节有辅佐、管理之意。什么样的心情波动导致肺的病呢?与保护、辅佐、支持、关心、帮助和管理这一类情感有关的心情,都可以对肺产生影响。从肺在人体的位置看:肺包裹着心脏,对心脏起着保护作用。所以对重要、重大的人、事、物、动物等的保护也在肺。对以后的忧虑、悲伤、分辨有用无用的心理,也可以导致肺得病。与中医讲的 “ 悲伤肺,悲则气消 ” 是一致的。 二、耐寒当中肺的调节规律 1 、肺主气 如果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肺气不足,就会产生气短、气喘等等。肺气不足的心理定位是:需要不足。这里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需要,包括地位、能力、面子、尊严等。在残酷环境中,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关怀,来改变环境而得不到;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不足;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得不到等,这些都会使肺气不足,将上述的心理,心平的想开肺气不足就会改变,耐寒能力就会增强。 需求不足,只是人的心理定位,并不是客观事实。比如:这里有半杯水,有的说:我已经有半杯水了(满足);有的人却说:我只有半杯水(嫌少、不足)。同样的半杯水,因为人的需要和心理定位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对任何事物的定位,都会影响相应的脏腑,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怎样的定位,身体就有怎样的反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就是降低需求。往往前者不容易当时就能解决,最好的办法是暂时降低需求。如:国家公务员、企业高级蓝领的工作,需要大学文化水平。在自己没有能力达到时,我可以降低条件,作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不论什么工作,都是社会分工不同,俗话说, 360 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为之心平的努力,必然有属于我们的天地。 还有家长对孩子的事,望子成龙是人的普遍想法,无可非议。但有的人不考虑孩子的条件,盲目追求时髦、高标准,给孩子施加压力,盼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学钢琴、上大学。造成孩子厌学、生病,或者沉溺网络而不能自拔。如,某女士托人,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以为孩子能努力学习,没想到,孩子却以不学来抗争,这是对家长盼望心太过的一种平衡。每个孩子的素质、爱好、理想不一样,他们以后的前途也不一样,家长又何必强求。该女士存了信息,造成上下楼膝盖疼,想开后已有好转。 2 、肺开窍与鼻,外合皮毛。 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可引起鼻塞、流涕等。皮毛,指皮肤。它位于体表,有保护人体抗御外邪的卫外功能,并能随着外界气温及身体温度的变化起调节作用,肺气虚弱,则外卫功能不足身体怕冷。鼻子是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主呼吸与无形沟通心理有关。把有形事物概括后的无形概念,进入鼻子。经过一个事物你感觉很残酷,对残酷的接受情况,就进入鼻子,到达肺脏。其它事物的概括也是如此。如不幸、不好、失落、倒霉等等。 遇冷感冒主要是肺系统功能失调反映点在鼻子及皮毛。人常出现鼻塞流涕,嗅觉不灵。反思接受与不能接受、沟通与不能沟通的事情。人们需要的关心、爱护、沟通都是无形。沟通是对事物的认识,感冒就是对这类无形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产生的保护心而没能得到保护,才产生怕冷流鼻涕的症状。 如:当人们面对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认为是倒霉、灾难时,就会产生保护心、担心、自卑等等。 A 、保护心。 这个程序从小的时候开始输入,小孩看电影不知道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当家长告诉小孩以后,就开始为好人操心,当好人被坏人追到时候,心里着急,盼好人快跑;当好人抓坏人的时候,希望快抓到,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分辨心、保护心已经开始形成。这些保护心反应到日常生活中,演变成冷时需要加衣服、戴帽子等。保护这个概念是我们耐寒当中需要反思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要想到保护的对应点才起作用。如果你的定位点是 “ 这事不可能保护了 ” ,这种心理导致的冷,用加衣服、戴帽子等不能缓解。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定位点是保护不了。假如你认为 “ 能保护一下就好了 ” ,那么,披上个纱巾也觉得暖和了很多,不是纱巾的作用,而是心理定位所起的作用,是对心理的一种安慰,这点安慰即可演变成我们身体的感觉。 人的保护心是多方面的,如:经济不足、环境恶劣时,怎样使自己生存下来;遇到外来侵害,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损伤;还有对孩子的保护心,孩子生病时,到处寻医问药,希望早日康复;天气变冷时,怕孩子冻着,为穿没穿着急、担心等,都会产生保护心。 经济、社会、工作等环境变坏时的保护心。如:非典时期,谈虎色变的保护心以外,对新生事物的保护;对娇嫩的保护等等,这些都可影响肺的功能,而产生冷的感觉。人的保护心,是源于对自己脏腑功能的不了解,对人得病及冷的原因认识不清形成的。天冷多加衣服,顺理成章,并没有认识到,通过调整心态,增强体质,完全可以抵御和适应严寒。 残酷环境可以毁灭人,这个观点,使人们拒绝到残酷环境去,不愿意经受失败、挫折而生成保护心。心平健康学的病因理论告诉我们,人不平的思维活动和心情波动,对人体内气血的影响,是致病、致冷的决定因素。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所以,我们不要惧怕不良环境,不害怕挫折和失败。 从自然力平衡的角度以及客观、辩证的角度去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利,又有害。只看到 “ 残酷环境毁灭人 ” 的一面;看不到残酷环境,同样可以使人坚强、成熟,是成功起点的另一面,人活得就很累。所以对很多残酷的事物,我们可以反过来想, “ 残酷环境造就人,未来更美好 ” 。这也是我们耐寒中对残酷环境,不良事物的重新定位。去掉保护心,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耐寒时必须把以上的保护心逐一反思,才能增强耐寒能力。 B 、与保护心相连的其他心情。 辅佐、帮助、支持这些心情都与保护心相连,由保护心派生出的还有忧虑、悲伤、自卑等。人们在残酷环境和经受挫折时,极易产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理解,或者帮助支持别人的想法。但能不能帮,帮了帮不了,太过、不及等产生的忧虑、孤独、失落的想法也影响肺的功能,使身体怕冷。 如:当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国有企业破产、转制,大批工人下岗,对此人们所产生的忧伤、担心等心理随之而来。怕以后有病没钱医治,老了没有生活保障,孩子毕业后没有工作等等,所以近几年肺结核病(悲忧伤肺)在不断增加,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从自然力平衡的角度看,这是历史的必然。当初,国企工人认为自己是铁饭碗,有看不起集体企业的工人和个体业者的亢奋心理,那么,多年后让你下岗,没有铁饭碗就是一种平衡的需要。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可以把眼光看远一些,就像两个人下棋,输的一方技术不好,因为走棋时就看到一步,而技术好的一方,能看见要走的很多步。因下岗想不开,为以后担心的人,就如同下棋只看到面前的一步一样,实际下岗后,有很多路可走,如果您想到有多条路可走,还会担忧吗?没有担忧,肺的功能增强,还能怕冷吗! C 、自卑心。 轻视自己,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把某些事物看得过好,有盼望达到但没有达到的心理。不能面对自身条件,只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自身的工作、相貌、学识等都可以成为自卑的理由;对别人的羡慕心理,是潜意识的自卑。把盼望心调整下来,坦然面对自己的条件,找到自己的优势,重新安排自己。 3 、肺主宣发、肃降,从自然整体观讲指事物的发展和下落;从生理功能讲指人的表现行为即想表现表现不了或不敢表现,憋在那里,可反映代谢失调如少汗、虚汗、多汗、咳谈、胸闷、气喘、胸水等。 如:我们在调治胸积水的病人时,发现心理原因是什么事物憋在心里不能泄露。 根据以上的规律对肺进行调整,就打开了耐寒的第一条通道。 (五) 脾的功能概述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仓有仓库之意,廪为承受、生成、储藏的意思。也可以认为是接受、容纳的概念。五味是指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都得从这里经过,你都得接受。五味出焉,因受纳、储存的不平心理影响脾。 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统血,主肌肉与四肢。思伤脾,甘入脾。』 主运化是消化和运输之意,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即脾有消化、吸收、运送水谷精微的功能,将消化的水谷精微及上输于肺,注入心脉,输布到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等并化生气血。由于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都来自脾胃的化生,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另一方面,脾位于中焦,能运化全身水湿之气,促进水液的环流和排泄以维持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耐寒中脾胃的调节规律 1 、脾主运化。 包括两方面,即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为长夏之气。长夏是事物的发展和壮大阶段,如果该生不生、该长不长,或生长太过的心理,会影响脾胃。 从生理功能讲,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影响脾主运化的心理病因是:自己的需要、别人的需要,愿意不愿意接受,需要的没有,不需要的存在那了。如需要钱不足或没有,影响自己正常生活,不需要病却进来了对此不能接受、不想接受,消化不了又运化不出去,觉得无奈艰难无法摆脱的不平心理导致脾虚,出现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如果加上艰难、慢的心情就出现水湿停聚,头重如裹、四肢肿胀沉重、形成水肿。与变化相连就会形成风湿。如一女士,家庭经济发生变化,对此接受不了,又改变不了,认为一家人生活很艰难,而不敢泄漏,心里不平导致得了风湿病。 2 、脾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之意。脾统血,即管制需要的如需要的钱、东西、需要人、需要知识等。血的取象比类是“有形需要和无形需要”,计划、管理、分配各种需要,控制事物的变化的心理都属“脾统血”的范畴。 与各种需要有关的计划、分配、管理等产生不平心理,都可影响脾统血的功能。如自己、别人有能力、有经验、有办法,需要把事情办好,因没计划好而造成损失;孩子毕业后需要工作,该分配的却没有分配等,不该安排的安排了;不该分配的分配了;不让进的进了,对单位、社会的工资、福利待遇、人员分配等各种分配的接受不了的不平心理。 该不该输送、分配,往哪里输送等,是脾的统血功能;能不能分配、输送到位,即输送力量的大小,是心的主血功能。思伤脾,就是算计不到、计划不了才伤脾。如果某些事物的变化,计划不好、没算计到造成损失,如想买房子,由于没有算计好,吃了亏,除了脾的部位有信号外,还可在脾区结肠有反映。 在残酷环境中,自己和别人有需要,又达不到,觉得自己亏欠别人,或者别人亏欠自己,别人亏欠别人等心理定位,包括钱、物、照顾、关怀等都影响脾统血的功能。 3 、脾主肌肉,主四肢。 在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中,想干干不了,想帮帮不了;想去去不了,需要能不能达到是肌肉四肢的功能,如想换一个好的环境,到某地去,能不能去上就是脚、腿功能,脾运送需要不到位(气血不足)达不到的是虚症,遇冷时脚凉、冷。人们付出后得不到的是手凉、冷。在残酷环境中因运化不到而努劲、挺着的心情影响脾(四肢)。 所以,寒冷影响脾脏的心情是储备、存放、停留、攒着。脾在五行属土,方位为中央,主运化,遇到残酷环境时,储备不足、存放不对、停留太长、过关难度太大。从屋里出去感到冷得受不了,适应一会儿就好些,这时对应的心理是因需要供应不上而心感寒冷。环境残酷,需要而储备不足,必须努劲地撑着想缓解一下。胃主纳,进行耐寒锻炼时,在冷的环境中,需要感增强,人们的进食量增加,用食物补充需要不足的部分,得到温暖,得到满足。如果面对残酷环境心情调整不过来,又产生新的不良想法,将使身体产生恶性循环。 (六) 心的功能概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藏神,主神明。与体表组织器官的关系是: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为君主之官。“君主”,取象比类可视为一国之君。一国,这里可喻为一个群体或整体,人体是一个特殊的整体,而心脏在这个整体中,即为一国之君。在家庭中家长可视为君主;在单位里,领导也可视为君主。对他们产生的种种心情波动,易在心脏部位患病。君主是某一群体的重要人物,统领一国,所以与重要的、重大的有关的人、事、物存的不平心理都可在心脏部位患病。 耐寒中“心”的调节规律 1 、心主血脉。 “主”,有主宰、主管的意思。心主血脉,就是指心有推动血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血的取象是“有形需要”,因此心脏与血液的关系是:心属火,给血液以动力。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发动机,运送血的力量大小归心脏管。心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可出现心悸。其对应心理是需要的不足、达不到等为虚症。如,贫困年代因为没有钱,该办的事情不能办,自己想改变残酷环境,但因能力不足又使不上劲,包括事业、生活、房子、吃穿等。需要别人帮忙,别人不帮或帮不上忙等产生的不平心理,影响心肌,遇冷后身体会出现气短、凉、冷的感觉。 遇寒产生心血淤阻,可出现心痛等。其对应心理是觉得多余、不需要的为实症。如出现大的损失、大的伤害,人生面临重大磨难;亲人卧病在床或离你而去,所产生的气、恨、心疼等不平心理所致。如重大、重要的、不好的事物因为没有参与而避免了损失,事后的害怕可在心脏部位有反映,表现为遇冷后背疼。 对一件事情而言,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盼望好,却达不到,又不能面对的不平心理影响心脏。面对不了病人,有压力是心紧;面对不了好事之中的坏结果;坏事中的好消息可导致心房显颤。 2 、心主神明。 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微观之意。微观即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可以通过宏观的行为表现出来,对这些微观的事物存有不平衡心理,易在心脏患病。如:政策、决定等是无形(微观)的,但它却控制着有形(宏观)事物的发展。再如:理想、前途、幻想、心中偶像、历史上的人物、供奉的神灵等均属神明范畴。 喜伤心,伤的是什么?心主神明,伤的是神明。你过于高兴的心情,神明就受到伤害,供血受影响,神不足,这时你就会出现神疲困倦的感觉。 3 、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开窍”,是指内脏与体表的特定联系。心与舌在经络上有脉络相通,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舌上反映出来,所以《灵枢 . 脉度篇》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其华在面”,『华』是润泽光亮的意思。心脏有病,可从面部反映出来,如耐寒时脸色不好发暗、发紫反映出心脏静脉血回流不好。其心理病因是:自己或者别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结果不符。如:家长对孩子付出很多,目的是让孩子成才,结果孩子不听话,整天上网不好好学习,为此存的不平心理就可导致心脏有病,脸色不好,也与孩子没给家长争光等有关。 在耐寒中影响心脏的心情是需要、不足、无力。人遇冷后血液流速变慢,是人们身处残酷环境或者重大的、不好的事,想改变却能力不足、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心情所致,包括国家大事、单位大事、家庭的大事等。如:亲人或者自己有病;亲人去世,国家领导人、名人等去世;大的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对此产生的不足、着急、用不上力、达不到等心理都影响心脏的功能。如:一生中理想、前途没有达到,就可在头部产生供血不足,导致头晕。走的路没有达到,可出现脚凉,这里包括自己、别人,该达到的没有达到(虚症),不该达到的却达到了(实症)的不平心理。雾天,心脏来信号,是因为对某事模糊、不清楚而有劲不敢使,使不上劲,如人们对有些病不清楚是什么病、不知道去那里治疗、怎么治等存的不平心理,影响心肌。在这些事面前控制不了的心理可导致遇冷哆嗦。把原来的各种需求却达不到的心理改变过来,上述情况就可缓解。 遇冷后血液流速慢,是心脏对运送需要产生了压力。不愿去做的工作,只有慢下来做,对应的是你因残酷和不良环境而不愿干、不愿去等,这个心情影响心脏,最终影响血液流速。在逆境中要想保持好的心情,必须有良好的心态,迎着困难上,把怕残酷的程序改过来,把困难当成造就锻炼的机会,放弃过高的奢望、欲望,以积极、真心、平静的追求和坦然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血的流量、质量才能改进,心脏的功能才能提高。如果心态不变,不能改变对残酷环境的不平心理,心情继续下沉,心脏的血液流动会更慢。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中医与健康|29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简论“夏不耐热,冬不耐寒”
dropwater 2016-9-11 11:01
天地一大宇宙,人生一小宇宙。天地相和,天人相和,万物和顺。人生于天南地北,体质禀赋各有不同。从南到北,人的身高逐渐升高。 各地气候不一,而人对气候的适应性不一。有人喜欢春天,有人喜欢秋天,有人喜欢夏天,有人喜欢冬天。其喜欢亦和其体质相关。其中或有一些人,既难耐受夏天的炎热,也难受冬天的寒冷。或于夏日,不开空调觉热,既开空调又觉得冷。实是左右为难,倍受煎熬。此理在何处?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此些人群,多为气虚体质。 中医对物质世界的分析,取决于中华民族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自然观,是源于气一元论。中医认为物质世界的组成的基本单位是“气”,气的生成、输布及其运动的升降出入,是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生命的生长壮老已,也是和气息息相关的。人对冷热刺激的应对也是和气的盛衰和运动相关的。 中医认为人体对冷热刺激的应对,是依靠腠理,即皮肤及皮下组织,起到抵御的作用,而腠理功能的依赖”卫气“的充盛。”卫气“有“ 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的作用。“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本脏》) 也就是说卫气运行于脉外及全身,具有抵御外邪,温养肌肤,主司汗孔开合的作用。 卫气亏虚,则腠理功能失职,不耐寒热。热则烦躁,冷则倦缩。其机理在于卫气虚,则不能自主,气候热甚随热蒸腾于上于外不能内守,烘躁不安;气候冷,则随寒潜降过甚不能温养肢体,畏寒肢冷。 那么卫气既虚,如何补充?(1)卫气和肺有关。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肺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卫气要靠肺的宣发才能布散于皮毛周身,发挥其正常的抗御外邪、调节汗孔开合及排出汗液之功能。 (2)卫气的生成和脾胃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卫气的来源。卫气来源于水谷精气中之厚浊部分,其性慓悍,流动迅速。《灵枢·营卫生会》:“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卫气的盛衰。 因此对于单纯的肺卫不固,甚至于感冒,采用“玉屏风散”来充实卫气;对于因于脾胃气虚,乏力懒言,肢倦无力,多用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脾气达到补充卫气的作用。
个人分类: 养生随笔|6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蒙古利亚人种是最耐寒的民族
jiangming800403 2015-2-25 16:14
蒙古利亚人种的一些体质人类学特征是符合生态学上阿伦定律的抗寒性原则的。如相对于躯干较为粗短的四肢,扁平的面部等。极地地区的土著民族如北欧的萨米人、科米人,西伯利亚土著民族,以及北美洲的因纽特人,也基本都有蒙古利亚人种的血统。 实际上高加索人在体制上是违反阿伦定律的 (但符合贝格曼定律),与中低纬度地区的居民相比,高纬地区民族四肢更加修长,鼻子更高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10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