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柏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公路的空气镜面/水面:卡片机傻拍2016(15)
热度 6 zlyang 2016-3-11 14:27
公路的空气镜面/水面 : 卡片机傻拍 2016(15)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照片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 今天 中午12点许,气温不到10℃。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新校区东门的615公共汽车站等车,望见公路上远处出现 的“水面”。 特进行“科技资料”拍摄。感谢您指导提 高摄影技术! (1) 向北望去,柏油公路上的“水面”。 (2) 向北望去,柏油公路上的“水面”。 (3)公 路“水面”。 (4) 公路“水面”反射出的汽车和人。 (5)向南 望去,柏油公路上的“水面”。 (6) 向南 望去,柏油公路上的“水面”。 “水面” 反射出的汽车。 相关链接: 酷 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常有人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而且当观察者 靠近时,“水面”会后退,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应是(  ) C. 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空气温度升高,折射率变小,发生全反射 http://www.leleketang.com/lib/4700604.shtml 夏日晴朗的午后远处柏油路面为什么出现水面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EqGCwSi4aUtlsuJIj8JflPwEVhq-kqFflcrtLU9JOxv6s9hhinkbMX9vZ2DhzlHlJzYsdQAV8mtEi1TnPKadgq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建议《科学网》编辑部给本文加精!貌似接近教材级别的科技资料。
个人分类: 1 科学资料摄影|6882 次阅读|12 个评论
何谓“百优”?
热度 7 boxcar 2011-8-6 21:30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最近 几天 ,科学网的众博主们为了新鲜出炉的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争论不休,俺也趁着这个话题的热乎劲儿写过一篇 “ “ 全国百篇优博 ” 、 “ 非诚勿扰 ” 及 “ 创新 ” ” 【 1 】 。刚才黄秀清兄写了篇 内容相当给力的“‘百优’之忧”【 2 】,因为用了点儿撷英,立刻就有挥动着小手儿的 zhangcz07 网友评论说“黄兄抢了吕兄的饭碗”。俺当即扬言,要写一篇关于“百优”的撷英博文出来,以证明俺的“撷英”饭碗还没被黄兄抢走(其实抢走了也无妨,有饭大家吃,有字大家拆,有音大家撷嘛!很正常的)。以上就是本篇博文的来历。 何谓“百优”?明知故问!当然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简称啦!但是且慢,仔细想想,恐怕这俩字的背后还有很多您想不到的意味。且听我一一道来: 百优,确实如黄秀清兄所言,这个“优”很多时候是一种“忧”,这一点我十分赞同,至于够不够一百,倒也很难说。在我看来,“百优”有的时候可能会“白优”,这是因为“百”字上面的“帽子”一旦没了,“优”的体现可能会比较困难,具体的例子,和“百优”很有缘分的黄兄举了 N 个,自不用我多言了。要想让“百优”不“白优”, 戴稳当头上的博士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把“优”字真正地做实处,不但在博士论文阶段体现出自己的优秀,还要让这种优秀能持久地保持下去。 “百优”评选一路走到今天,也像其他很多事物一样逐渐被异化了,因而时下在国内的各个大学和研究所已经出现了一股“拜优”的风气。具体地说,就是把“百优”看得非常重,无论是在忙着“顶层设计”的单位领导,还是在“基层”具体干活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都在盘算着何时、采用何种办法,能整出一个或 N 个“百优”出来。为此,想方设法培养或者包装潜在的“百优”人选,为此采取的诸多具体举措,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能摆上桌面的还是只能做而不好意思说的,在此前各篇关于“百优”的博文中以及博文下面的评论中已经有非常多的阐述,也不用我多说了。 所以出现崇拜“百优”的所谓“拜优”现象,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是不同的单位最近几年已经在“掰优”了。也就是不同的单位和课题组目前在像“掰手腕”一样,比拼谁的“百优”多、为啥多等等。“掰优”其实是相关单位在“摆优”,也就是以“百优”数目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借着 PK “百优”的机会,显摆一下自己的优胜之处。 其实如果俺们去相信某些匿名评论中描述的故事,以一种不太“阳光”的阴暗心理去看待“百优”,只相信运作和包装,不相信凭论文本身成就“裸评”一样可以成功的那些故事,没准会把它和“柏油”联系起来。从颜色上看就是“黑”;从质地上去感觉,就是在冷处理、不见阳光的时候似乎还很“硬”,阳光一晒、热度一高可能会变得很“软”。 其实,俺和很多科教界的朋友都 希望“百优”像“白釉”一样,外观上洁白无瑕,无可挑剔,在经过了高温灼烧以后,质地已经变得坚硬,微结构上更是严整无比,滴水不漏。 参考: 【 1 】吕喆: “ 全国百篇优博 ” 、 “ 非诚勿扰 ” 及 “ 创新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71116from=space 【 2 】黄秀清: “ 百优 ” 之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72544
个人分类: 教育|5077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