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保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升学就业事关学生基本权益,需要就事论事——简评一置顶博文
JYH64J98Y99H 2013-11-30 23:30
孟津先生很多文章很精彩,置顶也是实至名归。尽管他的博文写作成就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恨”,让人感到编辑MM因为光晕效应而近乎偏袒,但我觉得《最基本的规则是法律》这篇博文没有打中要害!方先生刚刚的评论我很同意。严格地讲,我们就理所应当给优秀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没有选择诱惑的学生还不够优秀,没有绯闻的明星还不够出名。不是大家法律意识薄弱,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最迫切的,我以为,就是改革教育体制机制。像定下指标还要确定人选,事无巨细,连替补都不认可的教育主管部门也该换换脑筋了。这样一桩小事情,之所以引发大争论,首先需要改正的恰恰是教育管理部门。相比而言,还是《把选择命运的权利还给学生》那篇文章观点好。 无论是有人谈及的诚信问题,还是重视法律的问题,无疑,基本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个案没有严重到涉及几十万元赔偿的协议问题,况且如方先生所言,协议本身也有合法、非法的问题。我设想的路径恰是保研与就业在一段时间内,任由学生选择;补足足够的备选名额。选择也就选了,放弃也就放弃了,减少人为约束,反倒增加了优秀学子保研的积极性,也让奖赏性的机会,达到了奖赏的目的。一场演出,人家预定过票了,还有更重要的演出等着人家出席,把先前的票转让给另外一个幸运学生而已。在领导人出席的活动中,这样的安排几近常态。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 政府的归政府,高校的归高校,这个案列虽然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已经折射了高校改革刻不容缓的信号。教育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缺位,研究生教育的品牌竞争力不够,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僵化,既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又匮乏中国特色的灵活变通,这些都凸显了问题的严峻,出路唯有改革,更何况改革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旋律。一个优秀学生把自己应当享用的资源无偿挪出来供他人使用,一般学生千恩万谢都还来不及,哪有什么所谓的违约责任、档案扣留?! 一场5人上场的篮球比赛,正选队员就有10人;一场11上场的正规足球比赛,需要22名正选队员组队!另外的问题则涉及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值不值得年轻人三年奋斗?研究生的就业保障问题,有没有更多更大更好的就业机会。还有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包容问题。换句话,如果协议过于追究违反协议的责任,学生无力承担,甚至会导致其他难以预测的管理后患,同样可能涉及违法问题,管理者不可不察。还是请那位委屈的女同学站出来说话吧,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诚信做人是好事,法律约束也是好事,但这个个案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章子怡可以选择分手,但别骂她水性杨花。默多克可以再次离异,但别骂他用情不专。法律固然有刚性的规则,但它不是繁琐哲学,生活需要丰富多彩。升学就业需要因人而异,容许他人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强人所难。如果那个可怜的小姑娘知道保研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相信打死也不干了。让人感叹饮鸩止渴,让人感慨作茧自缚,让人感到望而生畏,让人家把肠子都悔青了,这还是大学吗。 当然,不折腾一下普通学生与教师,不消耗一下年轻人旺盛的精力,不开几次将学者分成三六九等对待的会议,不细分教授的档次,不把学术虚胖的主儿供奉到到主席台上,不遵循官大学问多的高校生存逻辑,不制造点信访事件,不发生几起匿名信风波,不逼几个教授分道扬镳、寻死觅活,一句话, 不掀起波澜乃至 兴风作浪,那也就太不像中国大学了。 相关评论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745556.html 相关评论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745729.html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28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研究生的严格与包容
热度 6 chrujun 2013-11-30 13:02
最近,关于研究生或保研学生面对人生的多重选择引发的管理问题讨论也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干脆不吐不快,也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我认为对研究生在学习上进行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也很有必要。 但对于学生放弃保研、中途换导师、放弃直博等行为,则要根据情况多包容。 学生不想读研、肯定有苦衷,说实在话对导师和学院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 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人生选择上的重大问题。这个时候应该多为学生着想,而不是考虑个人和小团体微不足道的利益。 我刚开始带研究生的时候,就碰到了一个难题。我招的第一个研究生突然对我说要换导师,希望我批准。 这位学生带了一年多了,学习上也很用功,科研上也有了一些起色。 我首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表示了肯定,同时表达了挽留之意。 但学生说对我定的科研方向实在是没有兴趣了,新导师也联系好了。 我马上同意了。 之后学院领导还亲自给我打电话,说这是你招的第一个研究生,放走了不好吧。 我说没有关系的,学生对这个方向不感兴趣了,强留着也没有意义,也耽误了学生。 于是学院领导也批准了学生换导师的申请。 现在回想起来,走了一个学生虽然对我本人的科研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大。和这位学生也经常联系,学生还邀请我到其工作单位看看。 我今年在研究生招生上也碰到一件事,如果上升到道德高度也可以说是诚信问题。有一位学生在保研前给我发信息说想读我的研究生,对我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 我很高兴地同意了,给他一些资料让他学习。 保研前夕该研究生突然找我说家人希望他保研到上海高校,这样离家近一些,可以照顾家人。 该生在我办公室多次对我说对不起,辜负了老师的期望。看着学生诚惶诚恐的样子,我能感受到学生内心的不安和挣扎。 我马上安慰他说没有关系的,只要你好好学习我就放心了。 我说我有一个学生就在上海读的研究生,现在在美国搞得不错。希望你也像他那样,为我们中南大学争光。 读研、选导师、换导师是涉及到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问题。导师可以给建议或表达挽留,但最终决定权还在学生身上。一旦学生作出了最终决定,我认为作为导师应该尽量支持和配合。学生的选择将影响到学生一辈子,我能体会到他们面临艰难选择时内心的不安和挣扎。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设置障碍,而不是成人之美,学生肯定会怨恨老师。 我把我的第一个研究生放走了,企业博士后期间也连续2年没招研究生,对我的科研也没有什么影响。 并且,目前想选找我当导师的学生越来越多,很早就被学生提前锁定。 因此我体会到,只要导师真正为学生着想,在学习和科研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在其他方面对他们多包容,是可以收获更多的。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6547 次阅读|7 个评论
最基本的规则是法律
热度 44 jinsblog 2013-11-30 03:44
科学网这几天讨论一个就业、保研的个案时,涉及到了好些现代社会中的问题:诚信,道德,规则,合约,弱势群体、等等。总的感觉,大部分讨论多少有些空泛和迷茫。最基本的一点,是没有把法律当作基本规则来考虑。可能因为有红线,有些东西不能说得太直白,所以有点讲不清。 我在前一篇博文中,是这样开的头:“一个宪法保障下的公民社会,人应该有选择自己命运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中,一个人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时候,一个人的选择,会给自己身边的人、事带来一些麻烦,但后者是次要问题,不能凌驾于人的基本权利之上。对于个人选择可能给别人带来的问题,社会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去适应和规范它,而不是相反,让人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去适应社会的机制。用压着别人的档案不放之类的手段,强迫让人放弃命运选择的社会机制,是不合理的机制。” 我在那篇博文后,补充了下面一个假设例子:“比如对于保送这个问 题,举个例子,协议可以写:1)本校保送读研是对优秀学生的认可和方便,你不需要再参加考试;2)你不是唯一可以被保送的学生,但学校给你这个机会,希望你能珍惜;3)学校认可你有到其它机构工作、学习的选择权利,本校也不是你唯一要选择的机构;4)鉴于第三点,同时考虑到学校利益,如果你答应保送就读本校,但在签署本协议后、学校招生截止日期前,不按协议留校而选择到其它机构工作,你的行为影响到了学校利益,增加了学校增选学生工作量,你必须赔偿学校损 失10万人民币;5)如果你在学校招生截止后不履行协议,你的行为影响了学校的工作外,也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利益,你必须再赔偿学校50万人民 币,共计人民币60万元。 有了这样的协议,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真有想要离开的想法,会在一开始,就选择不签保送协议,而是走考研的路,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活动空间。一旦签了这样的协议,他离开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因为那个罚会让人肉痛。但在签了这样的协议后,学生仍然选择离开,你就不能说他欺骗,也和诚信与否、和道德无关。这样的合同避免了把诚信这样的东西搅和进来。在这样白纸黑字的明文协议下,他的离开,是一种人生选择,而且是艰难的选择。他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因此受到了合适的惩罚。但他选择离开的权利,不应该被学校压着档案的做法而被剥夺。” 我为什么会加那段开头,并在假设的例子中有条件(3)?因为在一个契约社会中,涉及两方签署的协议(这里就以保研为例),是用来规范双方的行为;但这个协议的建立,首先要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规则,那就是法律。就眼下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法律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有:“ 劳动 者享有平等就 业 和 选择职业 的 权 利、取得 劳动报 酬的 权 利、休息休假的 权 利、 获 得 劳动 安全 卫 生保 护 的 权 利、接受 职业 技能培 训 的 权 利、享受社会保 险 和福利的 权 利、提 请劳动 争 议处 理的 权 利以及法律 规 定的其他 劳动权 利。” 择业 自由是法律保障的公民权利。一个学生,作 为 自身 劳动 力的所有者,他有 权使用自己的知识、 身体能力去 获 得 经济 利益。工作与否、为谁工作、想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工作、放弃已有的工作另选更好的工作,等等,都是他的权利。 他消耗的脑力和体 力,是属于他自己的自然生命内容,受自己意志的支配。 择业 自由 获得 的 劳动权利, 是他生存的基 础。 妨碍他人使用选择职业的权利,如果不是违法,也是对法律的蔑视。 如果法律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都得不到遵守,其它的规则就没有了根据。更甚者,有权者容易弄出利己规则,让他们用自己定下的规则,来指责别人的不诚信、不道德、不守规则,尽管他们自己首先蔑视了社会最基本的规则。 保研协议不是卖身契,协议中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是要尊重和认可法律赋予学生的 择业 自由这个公民权利,比如我上面提到的(3)。如果没有这个内容,那个协议本身就没有诚信可言。在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规则上,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保研协议规则。协议中可以“把丑话说在前面,白纸黑字写在书面上,你要愿意,就来受罪,否则你走你的阳光道,把独木桥留给别人,完全用不着把诚信之类的东西搅和进来。”在签了合同后,签约者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一旦出现毁约,按协议中的丑话来处罚即可,但没有人有权以任何方式妨碍他人行使自由 择业的 权利。 当法律这个最基本的规则都得不到遵守和维护时,社会根本就没有建立秩序和诚信的基础。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3248 次阅读|84 个评论
保研怪胎:备胎与保胎
热度 28 xqhuang 2013-11-28 10:10
保研怪胎:备胎与保胎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同门一师弟,姓王,四川人,可以说,王师弟集理工男与四川男的优点于一身,他专注踏实、勤奋上进。那年,王师弟从相对落后封闭的四川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读研,毕业时,恰逢总设计师南巡,心想着一定要留在广东发展。然而,一纸指令打碎了他的梦想,他被教育部计划分配回四川老家,那一刻,他就像体内的辣椒被点燃一样:老子砸了教育部! 当天,王师弟就给教育部写了一封信:【。。。谁决定把我分配回四川,我诅咒他断子绝孙!。。。】。这还了得!教育部立即给学校研究生院发函:【你们是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王××不仅要强行分配回四川,而且要分配到最基层去锻炼,接受再教育!】。 “你的档案已经发回四川,请速回去报道!”,研究生院通知了王师弟。在天朝,档案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当被教育者跨进小学的那一刻起,教育者就利用它吓唬他们:“你如果犯错误,这个处分就会放进你的档案袋,成为你一辈子的污点!”。有多少人?因一个小小的纸袋而断送前程、乃至生命?(文革时,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却因得罪领导而被开除公职,几十年后才知道,档案材料中增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父亲一直想为自己平反,曾找过时任市领导的习总,...)。 难道就这样被发配回四川?不服命运安排的王师弟,毅然选择继续留在广东,很快他就被某地的人才办相中,当王师弟告知档案之事,负责人笑了:【中央有政策,我们有对策,我们的方针是:绿灯快冲、黄灯急抢、红灯高飞!档案算什么,你如果下决心来,我们帮你重新建立档案!我们的人才公寓刚刚建好,研究生属于我们重点引进的高级人才,不管是否结婚,一人一套120平米。。。】,从此,王师弟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 学生不讲诚信,我拿她咋办 ?曹大侠一石激起千层浪。毫无疑问,对不守信用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要让她付出代价,但是,本博不赞同利用档案吓唬人的教育方式。曹教授曾经是四川死档案政策的受害者、广东活档案政策的受益者,现在却用自己厌恶的四川死档案政策惩罚犯错误的学生,令人费解。 六十多年的新中国教育,除了生产怪胎,还有什么?大学毕业生保送攻读硕士学位,本来就是一个畸形怪胎,它逐渐成为某些学生【备胎】的选择,成为某些教授【保胎】的手段。 曾几何时,我保研了!我硕博连读了!是件很光荣、很值得炫耀的喜事。如今,这些所谓的优惠政策已形同鸡肋了,现实很残酷,一流学校的一流学生跑到美国去投胎了,二流学校的一流学生跑到一流学校去投胎了,...。结局,保研成为二流学生的【备胎】:没有找到合适接收单位,先读,找到就退!保研成为教授的【保胎】:再招不到学生,再不抓住这个“精子”(精英分子),教授、博导位置都不保了!下面请欣赏【备胎】学生与【保胎】教授的对话。 【保胎】教授 :在茫茫人海中,我选择了你! 【备胎】学生 :我很感动! 【保胎】教授 :可你欺骗了我,却一笑而过。 【备胎】学生 :说实话,你只是我的备胎。 【保胎】教授 :人生能有几回孕?教授我如此高龄,想找个优质“精子”生孩子,容易吗! 【备胎】学生 :真不容易! 【 保胎】教授 :那为什么还要抛弃我? 【备胎】学生 :我现在还算“精子”,还有人要。被你培养三年后,还是“精子”吗?还有人愿意接盘吗? 【保胎】教授 :这!!!!!!!!! 【备胎】学生 :请不要为难我,其实我也是情非得已。 。。。。。。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8154 次阅读|47 个评论
我的做与思----关于学生不读研究生
热度 33 lin602 2013-11-28 07:50
昨天曹广福先生一篇置顶博文引起轩然大波,什么评论都有。忍不住来参预参预。 我带研究生也好几十个了,当系主任期间,也组织过多年的‘化学工艺’专业的研究生保送、面试、指标分配、录取工作,所以还是有点感想的。 我觉得研究生退学、保送后不读研究生这事,有二个基本立足点: 1 绝大多数学生是诚信的,不诚信的学生是少数。 2 学生的就业与工作、家庭困难及其他特殊原因应该优先。 我带了几十个研究生,有二个研究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是保送生,保研确定后第一时间与我说好选我做导师,我说OK。读研前,她父亲突然去世,母亲身体不好,她说不读了,家庭困难,我说同意,你就工作吧。后来他思想斗争,在读与不读之间又反复了好几次,我都‘尊重她的意见’,没有一个‘不’字。最后她还是不读了,跟我说抱歉也表示感谢。那一年我少招了一个研究生。 第二个研究生已经入学一年,他一直想做生意,做实验不用心,在开题时因为不太理想,不少老师提出批评,第二天他提出退学,到俄罗斯去跟亲戚一起做生意,我立刻在他申请表上签字同意。这一届我也少了一个研究生。 我的思想,他们的前途他们肯定考虑比我重,我们只是少一个指标与研究助手,但他们是为一生前途做的选择,不是小事。这二者的权重不是可比的。对我们的利与损失如果是1,对他们这些学生可能是100。不管对不对,我就是这样做了,尊重他们的选择。我相信他们是慎重的。 目前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如何处理研究生‘失约’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说说我的想法,不展开说了。 1 保送生已经保送后,原则上是不允许再保送其他学校与专业,也不能考其他学校,否则就全乱了。考研的学生被正式录取后,不能再让其他学校与专业录取,在正式录取之前,你可以选择学校与专业,一旦定下后,就不能再动了。这是基本的录取秩序。而且高校之间有个互相约定与默契。当然学校也无权不让录取的学生们的入学。 2 如果保送生与录取生想就业,我认为应该放行。这是学生们的一个重要选择,是人生的一大关键点,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在这是非面前,一般学生也不会让步的,即使有损失。但是,我认为应该有个小损失,在当今情况下,损失二、三千元(数字随便说的)。这有个好处,不要让学生们太随意,无所谓。就象买东西交个订金似的,学生要交钱,他会考虑不要太不负责任。我们跟企业做项目也是这样,不交订金坚决不做,我们也吃过不少亏,订金也是一种承诺。如果学生们就业,这点钱也交得起,不会伤筋动骨。 3 其实现在录取的程序上有严重问题,全国一个节点,没有一点点灵活性。如果录取了放弃,指标就废了。我们国家应该建立‘补缺录取’的制度,让符合条件但没有录取的考生,在前面考生放弃指标后可以补录进来。同时也可以让一部分不愿意上不满意的学校与专业的考生,有点‘等盼头’的准备。有个第二次机会。 4 应该有个高校之间的约定,大家可以商量一个规则,既给学生、学校一定的选择权与灵活性,又要对于正式录取的考生遵守承诺。正式录取后,不要有‘第三者’,不要‘脚踏二只船’,更不能‘顶下别人自己上位’,也不能让导师与学校太随意,对已经录取的学生有个保证。 5 不要让不读研究生背上‘不诚信’的名声,学生做出这样选择也是不容易的,也要‘痛下决心’,甚至几天睡不好觉,有时候会‘失魂落魄’似的。这个社会就业与机会经常是不确定的,如果有个机会,就‘成全他们’,祝他们‘好运’。有时候一个机会,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比起学生来,我们毕竟负担小,没有大的关系与利益,损失也不算太大。同时反正身边还有学生,大家一起做也会补上的。如果补录制度实施,这个损失就会很小很小。 给教育部的一封建议信---征意见与合签人
9533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北京大学工学院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预通知
xiegming 2013-4-28 00:04
转发通知: 北京大学工学院拟定于2013年7月8日——10日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并将以本次夏令营作为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主要方式,请有意申请我院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同学(包括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其它学院的本科生)积极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 相关安排将近期在工学院网站上通知,请关注工学院网站( http://www.coe.pku.edu.cn )。 北京大学工学院 2013年4月19日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2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考状元及保研学生性别比暗示着什么?
热度 15 lin602 2012-6-25 22:36
江苏省今年高考文、理状元,都是女生。在今天报纸封面上江苏省各市的高考状元中,有11个女生,4个男生。 看看我们学校保研的同学,女同学比男同学绝对多得多,男同学甚至可能只占20%,说不定还要少。前几年我参加我院保研学生面试,一看大部分都是‘金花’。 说明女同学学习比较刻苦,男同学可能玩心重一点。 但也不一定全是呀,在高考及考研的时候,男、女生都挺刻苦的。 我们在高中读书的时期,总分第一名往往是女生,学习成绩好的男生数、理、化绝对占优势,特别是解难题的能力比女生强得多,但语文、政治、历史、英语就不怎么高分了,总分加成来还是女生高,男生经常自叹莫如。如果谈我们那时候的高中状元,那非女生莫属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的现象:诺贝尔奖中只有数得过来的几个女科学家,其他都是男性科学家。我国院士中,男的比女的也要多得多。我校七七级以后的教师提教授,男教授有了二、三十位后才有女教授出现。我校的二级教授中一个女教授都没有,全是男教授(是不是非常特别?)。 我举这些例子说明,高考状元与保研中的女生占绝对优势,是不是在我们高考考核成绩录取的时候标准或考试方法出了问题,在保研的时候,完全按所有分数来进行选拔,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江苏省的高考三门课:语文、数学、英语。这总分中对数理化成绩好但语文、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对没有多少优势,对历史地理特别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有竞争力。 我上面用我校的例子不一定与其他学校完全吻合,只说明一个现象吧。 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的教育部门与学者们好好考察一下。 女教师及女研究生们别生气哟,许多‘聪明人’更不要愤怒,我只是提一下这个疑问, 。
4804 次阅读|32 个评论
推免面试杂记
ilovelynn 2011-9-19 23:33
前些天已经知道,有5名学生在网上报名时放弃参加保研复试。出乎意料的是,其中居然有2名曾与我联系的学生。他们与我面谈了不止一次,如果复试后能被录取,我可以考虑招收。我没有在理科组的面试名单看到他们,还以为他们填报了工科呢。今天在实验楼里看到工科组的面试名单,才知道他们放弃了。 还有一名学生,面试的表现还可以。如果笔试发挥正常,应该能被录取。但是,我在面试后得知,他不止联系一个导师。如果这名学生最终选择了别的导师,今年我将招收不到推免研究生。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一句李刚案件保研之事
陈众 2010-11-22 05:42
河北大学撞人事件之后,网络流传该寝室女生集体保研,后河北大学辟谣,说这么严肃的事情怎么可能呢。 是啊,这么严肃的事情,为什么老百姓不动动脑筋想想: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让封口就许诺她们全部保研呢? 问题就在这里:现在中国无奇不有,大家觉得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慢慢也就学会了不用常规逻辑来思考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学校也是“国营单位”了,以前都说是最后一块净土,现在根本保不住了。学校里面的怪事和社会上一样多。 目前,Government的公信力太低了。什么都将人治而不是法制,没道理的事情太多太多。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一位大三学生的来信
wucg 2010-11-16 19:01
,你好 首先,谢谢你真诚地谈了这么多内心的方法。 很庆幸,你能在刚刚快大二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那时候都大四了才醒悟,才知道本应该如何度过大学的四年时光。但是,今日不再晨,时光不再复。对吧? 因此,大家没有必要为逝去的时光扼腕叹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所以,真的为你很庆幸,你能在刚刚快大二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你提到的大家都为了保研,或者考研 ,都一门心思,不相关的事情,或者课程都不用在乎,甚至考试成绩比学习点知识更重要了。按道理来说,这不是一个最佳的态度。如果有余力,还是应该尽力更高效的多吸收一些新鲜的知识,以丰富见闻。广识博闻,厚积薄发吧。但是,由于诸多的现状,大家只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些权衡。 最后,我觉得你现在应该最是有理由、有资本无忧无虑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打拼的时候。 第一,你处在外保的边缘,不进则退。因此,你更应该斗志昂扬地坚持到底。有些时候,不是在拼智力,而是在比毅力。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有成为冠军的可能,中途退场的绝不在次列。第二,你有内保作为基础,没有后顾之忧,或者选择自己认为更理想知识殿堂继续深造,或者参加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些都是绝好的选择。我不认为,只有读研一条通往成功的路。道路很多,关键是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无怨无悔的路吧。 BTW, 你的文笔很有条理,继续加强写作上的锻炼吧。有时候,把话写清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祝一切顺利 友:吴春国 ------------------ 吴老师:您好! 很高兴看到您发来的邮件。昨晚细细读了几遍,刚准备给您回复,我们寝室就停电了。我记得我们上高三的时候,老师在一本杂志上给我们读了那二十条图书馆里面的训言,记忆依然很清楚。那时候的我记得,那样的生活和我们想象当中,或者大学以前的老师讲给我们的大学生活一点也不一样。过久了高中太紧张的生活,所以那时候都渴望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对大学里的一切充满向往,可能最重要的还是想着享受曾经眼里的大学生活。所以刚来大学的时候,现实和理想中的落差,加之那个时候,没有老师或者师哥师姐们的指引,凭自己的感觉,混混沌沌的就过完了,半年,乃至一年。我刚开始是学地质专业的,因为那边据说工作好找,总体大家都不太紧张的学习,所以总乐于参加很多活动。第二学期的时候,我决定转专业了,差不多第二学期中间的时候,我来到我们学院。重新开始大学生活,当时学习和生活上开始也觉得很难,不过幸运后来认识一些好的同学,师哥师姐们,他们对我引导很大,其中一位师哥是我们06级的师哥,他现在已经去了美国。也就是快大二的时候,自己才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现在常常遗憾自己那时候的无知,有的时候想想,不知道是我们自己的全部责任,还是也有我们现在的教育的责任,从高中老师给我们那种自由生活的憧憬,到大学来,太过自由,由于学生太多,老师无法兼顾的原因,大学里很多宝贵时间都不知不觉见过去了。我们这个年龄,对未来充满向往,却时常很矛盾。就拿现在有的时候的事情,现在我周围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大家都为了保研,或者考研 ,都一门心思,不相关的事情,或者课程都不用在乎,甚至考试成绩比学习点知识更重要了。同时成绩的公平性,也让大家有时候,无奈自己的努力。 吴老师,我们三个,一直很感激您一直以来无私的指导。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给您倾诉了这么多。也希望得到您各方面的指导。还有就是,我们三个,成绩最好,他能报外,基本很确定。我的差一点,现在看来,之多够得上保外的边缘,可是自己又打算去北京或者南方点的地方去。所以,也在同时准备考研。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 原始邮件 ------------------ 主题: 在校内BBS看到的一则帖子 http://bbs.jlu.edu.cn/cgi-bin/bbscon?board=Teachers_Forumfile=M.1288920790.Anum=-1 发信人: dandanflying (dandan), 信区: Teachers_Forum 标 题: 中国高校与哈佛的差距 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 (Fri Nov 5 09:33:10 2010) 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 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图片配文这样写道:为什么在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 的才情,人的理想,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 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 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 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 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 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 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 ,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到 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 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 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 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 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 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 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 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 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 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谢娟说,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 ,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 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 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 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 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 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 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 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 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 课堂讨论之中。 谢娟说,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 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 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 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 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 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 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我们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 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 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 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 。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 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谢娟说,我也有同感,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 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谢娟非常感慨地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 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有两点感触,一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 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 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 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 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 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 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 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 ,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 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哈佛的食堂 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的时候,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身为中 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 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旅美教师吕老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 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 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 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 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 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 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 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 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 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 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 ,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 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 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 氖焙蚨系盗恕U饩妥⒍?耍?颐堑拇笱??凰迷嚼丛皆丁 很多学者用金字塔来形容中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在于,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正金字 塔,年纪越大学习的空间越小。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倒金字塔,他们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 能力。中国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大学的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都让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无 比轻松的一件事情。从自身到外在都没有敦促他们学习的力量,于是,放松成为一种普遍 的状态,都在讨回他们前12年被克扣的休闲时间,尽情地休闲。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 ,到大学休闲。美国学生是休闲12年,大学开始刻苦学习,玩命的学。这是走向社会 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这4年,他们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 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 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 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 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 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 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而我们的大学生,正在品尝这种痛苦,我们民族也在为此付出 代价。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很多学生的家长, 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 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给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先有哈佛的给予还是先有给予 哈佛,这个问题或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说不清。或者只有让哈佛告诉你。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 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 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有人称史华慈 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 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 而成的。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 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 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 士顿。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 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 哈佛告诉你。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 究竟是什么使哈佛成为精英的摇篮?哈佛学子接受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这些问题吸引 着成千上万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短短数语,引发深思,给人启迪。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 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 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 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 都用来打瞌睡。   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 ? 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 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 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在纽约 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做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 。   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 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同样,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利用业余时间作出成就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 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 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 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闻名于世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创始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被英国国王册 封为爵士的威廉。奥斯勒在年轻时,也曾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他在读书时看到 了一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句话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 手边清楚的事。   对此,哈佛提醒学生说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明天再美 好,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   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发明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次接到一个年轻人的 求教电话,并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当年轻人如约而至时,本杰明的房门大敞着 ,而眼前的房子里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年轻人很是意外。   没等他开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 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然后本杰明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本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年轻人让进客厅。这时,年轻 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倒好的红酒 ,在淡淡的香气里漾着微波。   年轻人在诧异中,还没有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本杰明讲出来,本杰 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手持酒杯的年轻人一下子愣住了,带着一丝尴尬和遗憾说: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本杰明一边微笑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说,你进来又 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 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 种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并列举如下事例: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 小时来研究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 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在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 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 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   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 总要花一小时时间来攻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一个念头跃入他的脑海 。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 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做试验,又再经改进,这台 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尼古拉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 实验室工作。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 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 面了,现在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我们说要珍惜时间,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打拼,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一味地拼 命,也要有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对此,哈佛有个很贴切的说法,叫做狗一样地学,绅士 一样地玩。话虽略显粗俗,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   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 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 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 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   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 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活跃学生的 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 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工 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的确,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努力,更要 学会放松。   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了另一结局。正像哈佛所提醒的 那样: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   我的邻居查尔斯曾经在哈佛度过4年的大学时光,他现在就职于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 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九九读书人。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 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的新总裁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 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不管是多高职位的人,我们都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 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   散会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 查尔斯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毕竟,哈佛的 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轻而易举地找到另一份不错的工作。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没有希望的人却考 了最高分。原来,查尔斯在毕业后来到这家公司后,他在工作中发现与法国人打交道的机 会特别多,不会法语会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很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 他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每天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获。   在哈佛,你从来看不到学生在偷懒,在消磨时间。当若干年后回想起曾经的梦想时, 希望带给你的是无尽的欣慰笑容,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泪水。   作为世界知名的学府,哈佛十分强调要有长远眼光,为未来投资。要投资未来,就要 定好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就是要及早地设定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到发展,更谈不 上成功。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 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 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岁月,他们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 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 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 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 ,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 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当然,也抱怨自己。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 的是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个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 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百之草园|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保)研选择什么样实验室
pony911 2010-9-25 12:49
又是一年保研季,在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一个现象。现在有一部分同学,或者说一小部分吧。在选择研究生学习环境的时候,倾向于相对比较轻松的实验室。其目的往往有两种:一,有出国计划,想更多地把握好考试、申请等环节,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方面,而非当下的学习和研究锻炼;二,觉得研究生阶段怎么学,怎么做,最后找工作等等,也都差别不大,何必那么辛苦呢,做很多并不一定对自己当下或未来现实利益有帮助的事情。 了解到这些时,自己感觉,年轻时,多努力一些不好么?即使要出国,一边准备,一边努力打好研究基础或知识基础,不也能够为申请好学校添砖加瓦么?将来不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么?古话说:技多不压身。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多历练一番呢? 真的可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现在自己觉得学都不够,也不够时间来学。可是居然有同学觉得学的太多,太辛苦,不必要。不理解啊。 想想,时代变了,也不要反对吧。彼此尊重。这样也好保持社会的多样性。 更加珍惜,选择了和自己一起遭罪的学生吧。尽可能让他们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成长的味道。 参考博文: 考(保)研:选好导师和实验室是走好科研之路的关键一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6527
个人分类: 交流|3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保)研:选好导师和实验室是走好科研之路的关键一步
wangdh 2010-9-24 21:40
选好导师和实验室是做好科研的第一步 (王德华) 又到了保研和准备考研的季节了。有大学生咨询考研和保研的事情。这里再老话重提一次。 确切说,选一个好导师和一个好实验室,是自己走向科研生涯的很关键一步,这一步对自己的将来会有重大影响,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 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追求和对未来的设想。考研不考研,是很多大学生在思考的问题。考研,也是很多学生已经决定了的一种人生选择。当然,一定要考虑清楚:考研干什么?正确回答:做学问,当科学家。 如果你真的喜欢科研,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学者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走好第一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一个好导师,选一个好实验室。 什么样的导师是好导师呢?标准不一,问问毕业的研究生们,应该会有些一般的答案。一般说来,认真负责的导师,对学生的培养尽心的导师,学生能学到本领的导师,学生能受到科研基本训练的导师,等等。 什么样的实验室是好实验室呢?也是有很多答案。一般说有良好的学风和文化,学生们能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真诚相待,没有隔阂,没有戒心。有较好的学术积累 (这可以看看这个实验室的发表论文记录),有培养优秀学生的经历(看看或咨询一下这个实验室的毕业学生的去向和发表论文记录就能够知道一些信息)。这样的实验室应该属于好实验室。 除了导师和实验室之外,还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 待遇重要吗?想做学问的话,这不重要。再说了,好导师不见得是抠门的导师。好消息是从2010年9月开始,研究生待遇大幅度提高了。 2. 课题重要吗?做实验研究的话,这很重要。即使自己有一个创新的想法,如果没有经费,要实现自己的设想是难上加难。同样的道理,一个良性发展的实验室,经费应该是能够保证基本科研工作的。 3. 考科学院好还是考高校好?还是选好导师和选好实验室,这是最重要的。 4. 严格的导师好吗?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学问和技能增长的,严格点有好处。你喜欢放羊的导师吗? 5. 年轻的导师好还是老导师好?这很难说,各有利弊。年轻导师,对学科发展的嗅觉更灵敏一些,有闯劲,敢于创新,精力足。年龄大一点的导师,经验多,喜欢平稳,逼学生和监督学生的时候相对少。 6. 研究方向(领域)重要吗?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考虑到当今国内的教育现状,本科阶段很少有专业方向的培训,也很少有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树立自己的专业爱好。所以,除了小部分同学有比较强的专业爱好和思想外,大部分同学还是先上船再买票,在实践中树立自己的专业爱好。干一行爱一行,也是很实际的。当然,尽管自己没有明显的专业爱好,但如果自己有明显的专业禁忌,如怕昆虫、怕老鼠等心理因素,对有些化学药品过敏等身体因素,等等,还是要避免的,即使自己喜欢也很为难。如果是自己从心底里厌恶某个专业方向,那就更要留意了。 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存在很多问题是不容置疑的,有体制的问题,有导师的问题,也有学生自己的问题。但是,选择权在学生手里,所以很多时候学生是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现在很多的牢骚和不和谐,与学生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思想也是很有关系的。从事科学研究,无疑需要悟性和灵气,悟性和灵气有些时候是可以培养的。做学问,是一个苦差事。只有喜欢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只有热爱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做学问,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也是需要专心和毅力的,更是需要流汗的。 (王德华 2010.9.24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876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的保研经历
zhouli08 2009-10-30 21:44
工作 or 读研 大学很快就要毕业了。之后应该干嘛?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认真考虑的话事情还真的很复杂。自己喜欢干吗?自己适合干吗?自己有什么条件?这些似乎都是职业规划的内容。也有些同学是没有办法,或者是选择的路少一条,工作或者考研。保研的同学似乎是过得最舒服的。但只能说是表象吧。读研之后,依旧面临是否工作或者深造的选择。所以同学一直都要努力呀。保研与考研的同学的优势在于,早几个月可以准备。如果不准备了话,那的确就不会有什么优势了。 校内 and 校外 我自己分析:自己喜欢做有点挑战性的工作,不太擅长协调人际,办事能力需要加强,而且的确对很多生物实验感兴趣。那就选择继续深造了。感觉学校都差不多,中科院应该更为专业,有更高的要求。进入中科院一般而言应该会得到更好的训练。 考研保研 如果过去呢?自己的平时成绩实在不怎么行。基本只能做考研准备了。但如果有保研机会不到最后也绝不放弃,谁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到了暑假前夕,本来想到 NIBS 做个暑期实习,再考那的。后来又联系了 ION 和上海巴斯德所。得知北大和 ION 有夏令营及推免报名,就报名了。最终的结果是去北大参加夏令营,再到 ION 参加保研面试,再回校实习。机会总要自己去争取,而且和几个人一同相互交流一起准备,能很大提高效率和成功率。选北大的原因是可能它的直博生可以占用它自己的名额,选 ION 则如果不能保送考研的话就相对容易一些。 北大 or 神经所 先去参加北大的夏令营。听了两三天报告,对北大的研究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也参观了几个实验室。由于对它的招生的信息理解不充分,只是简单的找了几个老师谈谈,并没有确定去北大,相当于是去北大玩了几天了。看得出老师们大多都很努力的。再去 ION ,经过了比较规范的面试,很幸运的通过了。师兄也提示我们,中科院也是个活泼的地方。 备考 + 复试 回来学校做完实习,就开始了考研备考。开学后九月底学校组织复试,确定最终入围名单。幸亏大三的成绩不错,不过似乎我们学院今年有些反常:只要进也复试名单的基本想保外都没问题。这让一些放弃学校复试一心考外校的同学有些后悔。觉得有机会就不能放弃,不到最后不能放弃。 感谢 其实要感谢的人很多。自己的个人简历主要是在三个老师指导下的实验经历,有了它们我才有了今天的选择和机会。还有 ION 的学长,给我面试时很多指导。还有一起准备材料,同行的许多人,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各地的老同学的支持,当然还有家庭亲友的支持。也感谢那些默默关心支持我的人。还有给我提供各种服务的人。
个人分类: 研究生路|4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保研后的生活
热度 1 zhouli08 2009-10-13 16:25
得知可以保研了总体而言对于刚开始的想法还是比较意外的,因为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考研。顺便的进入中科院,马上就要结束大学生的生活,进入研究生生涯。 保研之后的生活如何?我不想像猪一样活着呵呵。得知保研其实总体而言比较迷惘。去学车,做志愿者,考个证,学弹吉他,想法都很多,很混乱。 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执行、反馈。我看来是缺少执行力。自己的经历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做实验的确有很兴趣,看来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挖掘,多看多想多做比较,更好的发现自己,调整自己。 怎么做?我的目标比较明确。做一个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慢慢独立起来,相当于进入社会吧,学会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是成长必经之路。 科研的基本功:查文献,看文章,提问思考,实验修正,做论文。英语水平当然越高越好,信息时代要学会使用图书馆网络等,学会基本生物信息技术。 加强交流表达,与人打好交道。大学时光就要过去。多加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吧。
个人分类: 研究生路|46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研还是保研
dongkell 2009-3-14 20:26
考研还是保研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 你首先要回答自己的是就业和读研选那个!这是问题的第一步,不容回避。为什么呢?读研,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你将步入学术圈,本硕之后接着是硕博。 之后才是考研还是保研的问题。你说:我是想做科研,很好!我补充一下:想做科研与致力于科研不是一个层次,前者是兴趣所驱动,后者已成为你的事业。 基于你做科研的假设,我再多说两句,仅个人观点: 对于像我这种从二流甚至不入流的高校毕业学生来说,我个人一直主张考研跳出那个烂圈子。我主要是基于视野、学术思想、软硬件设施和外界环境考虑的。但事物也不是绝对的,特别对于一流的学校来说,考研和保研是各有利弊的。 首先是年限。本硕之后是硕博,这样下来8年,而正常考试博士毕业得10年。其次同一学校本硕博连续读下来,先不说免去了对新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是你做课题的连续性的保证。十年磨一剑,深入课题做几年,只要肯做,若没有大的专业瓶颈,定出大成果。而考入外校,不仅要适应环境、进行磨合,还要学习专业课,没多少时间放在实验上了!这时要出成果,必须有百倍的努力,可这也是对自己极限的挑战,有一定好处。而万一考到一个比华农实验室条件还差的学校,自己就走了下坡路。 其次保研与考研的相互比较。研究兴趣要考虑。通过搜索打算报考实验室近几年发表的文章,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兴趣一致。当然,最直接的就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外保出去是可以的。我知道动科院有保送到中科院遗传所去的,但最好不要保除了生科院以外的其他各院,可能这就走了下坡路。所以保研,也别只盯华农生科,也可以考虑能否报送到外校。这需要提前联系投靠的导师,否则外保没戏,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实力。关于考研,我说它可以激励你去学习,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又是错的,为什么?因为考研,你就的抽大量时间去备考。而考试就考那几门,还有无聊的政治。虽说基础课学扎实了,但专业课被荒废了,此乃一大弊病。你也没有时间像其他人那样有时间进实验室,尽管有人说是苦力。而学校不是最重要的,导师才是决定你以后的发展的,这是很对的。 现在国家有个公派出国留学,主要针对博一。你学习上够努力,有希望出国交流的。而你硕士考到这个学校,博士考到另个学校,有时会失去很多机会的。但换了环境,的确可以丰富人的学术思想。到底如何选择,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上,其他人的意见都是参考。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考研上我曾不经意的一句话,对我一个师弟产生了负面效应,挺内疚的。最后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希望对你有所启示,路要越走越宽,千万不要选错了,走了下坡路;二是不管你什么选择,祝你成功! 例1:这是我实验室一师兄在复旦读博士在QQ上的几句留言:(1)上海的夜生活太爽了,物欲横流啊!(2)5分以上的文章一般都1万起的10分2万(这里分指的是SCI的影响因子);这待遇好但压力大,如果你有每天阅读nature、cell的习惯欢喜报考;你要有广泛的阅读,专业课考试一般6-10个题,不同的方向,你要是有2个以上的方向一片空白那就危险了。 例2:这是中科院郭雷院士的一段话:我的导师是陈翰馥院士,他 一直活跃 在 国际学术前沿 ,与 国际著名同行 展开 合作 、 交流 与 竞争 ,这使我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 较高的起点 。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老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博士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邀请我去做博士后研究,在 国际 系统控制领域的一个 著名的 研究中心 工作,先后与几位 国际著名专家 进行合作, 进一步开阔了 学术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dongkell(写于090117)
个人分类: 胡评乱评|1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波三折的保研路..
fayuyu 2008-10-22 01:21
好,终于尘埃落定了,过了几天猪一样的生活后,我才意识到应该把这可能决定我未来3年命运的大事给记录下来。。 我承认我是有点没心没肺的,特别是经过珠海两年梦幻的后高中生生活后,整个人就天真得象一发不可收拾,什么前途什么险恶世道。。统统以为那是小说里的东西,还以为我就会一直在那汨水旁看夕阳看红毛草一直看下去。 回到广州后,才发现现实里真的是有现实两个字的。大家该干吗的都干吗去了,我发了一段时间呆后,终于也找了个实验室呆了下来。感谢几个星期的实验让我明白了我忍受不了分子实验的真相,也感谢师姐每天的警戒让我对化学物质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和排斥。 广州的天气还是持续不断地灰蒙着,雨水也越来越酸,以至大家的眉头越来越深锁了。我却也慢慢爱上康乐园里参天的白千层,柠檬桉,大叶榕,还有那一池繁茂的荷,是隐湖怎么也比不上的。 这年的冬天史无前例地冷,每天的雨水让我有理由躲在某个人的臂弯里走很远的路陪他去上托福。在我还没回过神来考托福干吗的时候我就已经过了春节过了元宵过了生日然后在妇女节把它给考了,然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一赌气就开始读GRE班。其实后来想想我真的就是一时冲动,当班上老师问你们出国是为了什么的时候,身边都是杀红了眼死都要出的同志们,我坐在下面心虚地不敢出声。于是就也不敢去上课了,人各有志,我还是趁早醒悟的好。 后来在小Y你到底要的是什么的逼问下,我认认真真地回想了一下当初报生态的动机,发现那时不过是为了招生介绍上可以保护大熊猫这句话。想明白这一点后兴奋异常,觉得人嘛,有梦想就一定要坚持,所以当即下定决定要保到北大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去。其实说真的我很喜欢那里,联系到的老师和师姐们都非常的热情和蔼,觉得会保护濒危动物的人都是有爱心热爱生活的人,这很适合我。 正当我喜滋滋写好推荐信一切完美进行的时候,爸爸的一盆冷水就泼了过来。他说:我养了你二十几年,你居然要去养熊猫?!。。。爸爸向来尊重我的意见,希望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得他反对一次,我自然不敢忤逆。其实我也明白,他是不忍心看自己的女儿餐风宿露,喂喂大熊猫扫扫粪便什么的。从小宠我宠惯了,竟然是连说我要去北京都担心我气候饮食不适应。 胳膊拧不过大腿,其实自己明明知道我硬要去爸爸也会勉强同意的,但就是不愿意让他们担心失望。后来想想兴趣不一定要当作职业,保护不了大熊猫,改为保护他们生境也是不错的。于是就开始联系中科院生态所的老师。当时已经很迟了,难得有老师还有名额,爸爸也答应了,谁知道小Y又不同意了。难得说服了小Y跟我一起去生态所,也找到导师了,学院又不同意了。难得我们都同意留在学校,政策又变了,小Y保不上了。。。所以说,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不明就理的我们就只好乖乖做鱼肉,成为保研大战里的炮灰。 体检完了,表也填完了,也算进入研究僧前体状态了吧,只是还有点茫然。每天陪着小Y复习公务员网申听宣讲会,偶尔也会想想之前那些美好的一起在康乐园内看多几年阳光发多几年呆的计划怎么那么容易就被全盘否定了呢? 我的生活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很难想象。希望会象照片上那样,有纯粹的阳光和蓝天,我们真的会在辛苦的爬涉之后站在山顶指点江山。 这里还是要感谢很多人,强大的余老板,非常好人的束老师,给我很多支持的杨老师,让我顿悟一些东西的动物所的张老师,陪在我身边的小Y,还有一起经历了这场保研风波的战友们。一个人总是想不明白问题,有时候就是需要你们的一句提醒,一点鼓励。 最近发现大三的那些师弟师妹也都如我们刚到康乐园时那般急噪,不用担心,路总是会慢慢走出来的,几点忠告: 1。关键是你最想要什么,不是什么是最好的。 2。越早做准备,给自己越多的机会。 3。永远不要放弃,这个世界没什么不可能的。 4。要相信自己,不要总以为不可能,你不去尝试,机会不会自己来找你。 恩,大概就这样吧。
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