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技术革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超越国家的变革——技术替代劳动及其后果
热度 3 jiasf 2017-2-22 03:15
几年前的法国学生骚乱、各国大学生失业风潮还记忆犹新,希腊国家破产、西班牙等国的经济危机、恐袭蔓延又接踵而至,但最让人震惊的还是超乎大部分人想象的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这个世界有点乱套了! 已经有人明智地指出这些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那就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 全球化无疑是进步的、应该大力推行的。因为全球化可以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可以使每种生产都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可以促使每个地方都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使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的效率更高。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明的。一方面,因为全球化的推广,原本有竞争力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就丧失了原先的优势,可能就面临转行的压力,如果转行不成功,就会发生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在一个国家内部或地区,全球化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掌握资本和技术的人,可以更容易参与全球化运作,而大量的蓝领工人可能就面临失业的困境。虽然从整体上一个国家从全球化中得到了好处,但这种好处可能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反而受到了损失。这应该就是近些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动荡、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的背后的普遍的原因。 但比起全球化,更深远的因素应该是技术革命。 当阿尔法狗大胜李世石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被人工智能的威力震惊了。后来阿尔法狗还连胜了60位世界各国的围棋高手。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在记忆、计算、逻辑推理几方面超过了人脑。 智能汽车已经实际成功行驶了几千公里,智能飞机可以完成自动侦察、定位、瞄准、投弹等各种任务,各种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在各种特定复杂环境下的复杂任务。据报道实验还表明机器人可以比人更准确地表现出各种情境下应有的情感态度!需要试问一下,未来有什么人类的活动是智能机器人所不能替代的呢? 不论是全球化还是技术革命,都将使很多人失去工作。 失去工作是不是很可怕?是! 但反过来想想:该做的工作都已经有机器做了,人失去工作不就是共产主义追求的理想吗?不就是人类的最终解放吗? 对于今日的富裕国家而言,应该说国家的财富完全可以供养自己的国民,哪怕很多人没有工作。问题出在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或许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不是保证每个人一份工作,而是实行马克思说的“按需分配”,即使不拥有一份传统的工作,也能衣食无忧。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迟早要代替人的大部分工作。 若如此,需要彻底改变的恐怕是现金的分配制度。 但吃大锅饭的制度估计永远都是不行的,仍然需要激励人劳动、创造的制度。哪里是个平衡点呢? 机器与人的矛盾、全球化与财富分配的矛盾、新的适应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制度的创立,不光是对英国、美国的挑战,所有国家最后都会面对。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08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技与产业革命历程
benlion 2016-1-27 21:20
一叶知秋,这是全息概念,没有2片一样的树叶,则是系统概念。 系统医学和工业4·0,都是导向个体化,即个体化诊断与治疗、个体化设计与定制等。 中庸之道新解,就是文化进步的关键是学术中立或科学的客观精神。 学术或科学上的李森科主义,这是有害于文化和社会的正常发展。无论西方或东方,现代或古代,只有客观的求证精神,才是导致社会文明化的力量,如,欧洲宗教改革的政教分离,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独立,而到美国的孔子 - 爱默生的自立精神。 把学术或把科学,当成为政治立场或为商业利益的工具主义或功利主义,则是有害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实用主义不是功利主义,这是2个不同概念,如,美国的科学和工业,就是建立在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上,这是不同于当前社会的功利主义。 欧洲近现代科学,也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从而,也不同于古代希腊的形而上学,尤其不同于中世纪的针尖上能站几个灵魂的所谓彼岸世界的空洞学术。神的国度降临和大同世界,才是此岸世界的理想社会,如,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和北欧的福利社会主义。 从柏拉图神学向亚里士多德神学的转换,对于基督教来说就是一个关键点。清教主义节制消费,从英国的清教徒乘坐5月号来到美国,这是建立美国开拓精神的又一个关键点。 柏拉图,就是探索彼岸世界,他的学生亚理士多德是经验主义,但形式逻辑仍然是3段论的形而上学。直到2个培根阐述实验方法,才奠基了近现代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根基。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史实,如何解释科学概念则属于科学哲学的范畴 - 即,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包含哪些方面,如,实验室的技术和仪器等。 把近现代4次科学和4次技术,而后4次工业革命统一,也可以划分为: 1 )蒸汽机、内燃机;2)电动机、发电机;3)通讯器、计算机和正在或将要发生的4)反应器、传感器等4次工业革命。 并将导致,1)神经元内分子网络与细胞通讯网络的系统生物工程技术;2)药物分子筛选与工程生物制药技术等发展。 - (01/27/2016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国际化社会|1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小学生讲的人类发展史
leiyian 2015-11-16 17:39
给小学高年级讲的人类发展史,时间三十分钟。 题目《从历史到未来》 PowerPoint格式的PDF版本: 从历史到未来.pdf
个人分类: 科普|3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划分技术革命?
wangql 2015-4-17 20:48
常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我觉得用技术革命来表述技术的进步应该更合理。 那么如何划分技术革命的阶段呢?用什么做标准呢?这里提出一种用技术替代人的功能的标准。 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是蒸汽机的出现。蒸汽机的出现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的体力。这是一次动力的革命。电动机的出现是这一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电子通讯技术代替了利用自然方式的信息传送(如声音、视觉等)。是信息交换的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代替了人脑的信息存储功能。是信息存储和检索技术的革命。 那么第三次+或第四次技术革命是什么呢? 应该是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代替人脑的智力。 这样的划分体现了技术替代人的自然功能的不断层次。 代替力(手脚)是第一次革命,代替信息交互(口耳眼)是第二次革命,代替思维(大脑)是第三次革命。 如果是这样,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研究将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和技术革命的突破口。
2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中科院与清华联合研制出世界首台自主运动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
ssglwu 2015-3-26 07:23
吴国林 自主变形液态金属机器 , 这完全说明了技术自主性。即是技术能够自主的发展,有自身演化的逻辑。 或许我们可以说, 下一次技术革命是从技术的被动性到技术的自主性,使得技术具有 “ 生命 ” ,可以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非生命与生命的边界。 附: http://news.ifeng.com/a/20150325/43415702_0.shtml 原标题:中科院与清华联合研制出世界首台自主运动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 中国科学家造出了世界首台液态金属机器,这一成就被外媒形容为制造出 “ 终结者 ” 。自驱动液态金属机器的问世引申出了全新的可变形机器概念,将显著提速柔性智能机器的研制进程。 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在内含电解液的容器或各种槽道中的自主运动情形 自主型液态金属机器所展示的人工软体动物、实物马达及其驱动流体情形 据中科院理化所网站, 3 月 3 日 ,由刘静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在 Advanced 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 “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2015) 的研究论文,迅速被 New Scientist 、 Nature 研究亮点、 Science 新闻等数十个知名科学杂志或专业网站专题报道, 在国际上引起重要反响和热议。 此项研究于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异常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 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这是该小组继首次发现电控可变形液态金属基本现象 (Sheng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2014, 封面文章; Zhang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之后的又一突破性发现。 这种液态金属机器完全摆脱了庞杂的外部电力系统,从而向研制自主独立的柔性机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文章被选为期刊内前封面故事, Altmetric 计量学数据显示其指数已达 71.0 ,远高于期刊平均值 6.7 ,在同时期论文中则排名 No.1 。 研究揭示,置于电解液中的镓基液态合金可通过 “ 摄入 ” 铝作为食物或燃料提供能量,实现高速、高效的长时运转,一小片铝即可驱动直径约 5 mm 的液态金属球实现长达 1 个多小时的持续运动,速度高达 125px /s 。这种柔性机器既可在自由空间运动,又能于各种结构槽道中蜿蜒前行;令人惊讶的是,它还可随沿程槽道的宽窄自行作出变形调整,遇到拐弯时则有所停顿,好似略作思索后继续行进,整个过程仿佛科幻电影中的终结者机器人现身一般。 应该说,液态金属机器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习性已相当接近一些自然界简单的软体生物,比如:能 “ 吃 ” 食物(燃料),自主运动,可变形,具备一定代谢功能(化学反应),因此作者们将其命名为液态金属软体动物。这一人工机器的发明同时也引申出 “ 如何定义生命 ” 的问题。 目前,实验室根据上述原理已能制成不同大小的液态金属机器,尺度从数十微米到数厘米,且可在不同电解液环境如碱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运动。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此种自主型液态金属机器的动力机制来自两方面:一是发生在液态合金、金属燃料及电解液间的 Galvanic 电池效应会形成内生电场,从而诱发液态金属表面的高表面张力发生不对称响应,继而对易于变形的液态金属机器造成强大推力;与此同时,上述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也进一步提升了推力。正是这种双重作用产生了超常的液态金属马达行为,这种能量转换机制对于发展特殊形态的能源动力系统也具重要启示意义。 在迄今所发展的各种柔性机器中,自主型液态金属机器所表现出的变形能力、运转速度与寿命水平等均较为罕见,这为其平添了诸多重要用途。作为具体应用器件之一,论文还特别展示了首个无需外界电力的液态金属泵,通过将其限定于阀座内,可达到自行旋转并泵送流体的目的,据此可快速制造出大量微泵,满足诸如药液、阵列式微流体的输运等,成本极低;若将此类柔型泵用作降温,还可实现高度集成化的微芯片冷却器;进一步的应用可发展成血管或腔道机器人甚至是可自我组装的液态金属智能机器等。 刊载上述首创性发现的文章在线发表后,短时间内即引起世界范围内众多科学杂志、专业网站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 New Scientist 在第一时间以文章和精心制作的视频进行了报道: “ 液态金属朝可变形机器人迈进一步 (Liquid metal brings shape-shifting robot a step closer)” 指出其 “ 将成为今后电影中人工生命的种子 (Such liquid robots will be a seed of artificial life seen in some movies)” ; Nature 杂志在其研究亮点栏目以 “ 液态金属马达靠自身运动 (Liquid metal motor moves by itself)” 为题进行了报道; Science 网站发布观察文章和视频: “ 可变形金属马达拥有一系列用途 (Shape-shifting metal motor has a variety of uses)” ;路透社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众多报道此项工作的科学杂志或专业网站还有,物理学家组织网站: “ 可在液体中自行驱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 (Shape shifting liquid metal able to propel itself through liquids)” ;化学和工程新闻 CEN : “ 旋转的液态金属马达 (Rolling Out Liquid-Metal Motors)” ; Uncover California : “ 世界首个液态金属机器人 (World's First Liquid Metal Robot)” ; Siliconrepublic : “ 首个终结者型液态马达问世,具无限潜力 (First Terminator-1000-like liquid motor developed with unlimited potential)” ;镜报 mirror : “ 真实的终结者 1000 液态金属马达 (real-life-t-1000-liquid-metal-motor)” ; Popular Science : “ 终结者智能液态金属或为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第一步 (Terminator-Like ‘Smart Liquid Metal'May Be The First Step In A New Arms Race)” ; Space Daily 等: “ 液态金属机器人几乎已在这儿,并且他们由中国制造 (Liquid Metal Robots Are Almost Here and They Are Made in China)” ; Popular Mechanics : “ 终结者 1000 机器人或许就由这种自主行走的液态金属制成 (The T-1000 Is Probably Made of This Liquid Metal That Moves Itself)” ;更多网站则纷纷展望了这一开创性技术在机器人、药物递送、血管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认为 “ 机器人工业正迈向不可思议的突破 (The Robotics Industry Is on the Verge of an Incredible Breakthrough)” , “ 显然是巨大的第一步 (certainly a huge first step)” , “ 这是许多潜在商业用途的源泉,对于世界各国的工业界和政府会有巨大的兴趣 (That’s where the potential commercial uses come in, which should be of huge interest to industry and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 大家都看过《终结者2》, 里头的大反派T-1000 液态金属机器人那几乎不死的能力让人不寒而栗 据初步统计,文章发表两周左右即已有数百个科学或专业网站对此进行了评介和转载,说明了本项研究工作的影响。 自驱动液态金属机器的问世引申出了全新的可变形机器概念,将显著提速柔性智能机器的研制进程 。当前,全球围绕先进机器人的研发活动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若能充分发挥液态金属所展示出的各种巨大潜力,并结合相关技术,将引发诸多超越传统的机器变革。刘静小组关于液态金属自驱动效应和相应机器形态的发现,为今后发展高级的柔性智能机器人技术开辟了全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个人分类: 核心技术|1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为什么近代落后于西方?
热度 9 lin602 2013-11-28 22:31
这个问题各人各说法。刚刚看到一博文谈到这问题。 我认为: 中国,是一只被关了二千年的老虎!已经没有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老虎的目光已经呆滞,肌肉已经萎缩,牙齿已经老化,爪子已经不利,对事情已经反映不敏捷,更重要的是没有竞争意识。 自从春秋战国结束以来,中国大一统,缺少外部的威胁。这是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只允许一个皇帝,一个思想,一个秩序。任何冒险、任何新思想都是不允许的。 直到清朝,发达国家用利炮洋枪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笼中的老虎才发现,在野老虎面前,自己是只纸老虎。 大家记得春秋战国吧,每个小国家都有可能被吃掉,国王有可能被杀甚至灭族,因此就不断有新思想、新武器、人才出现。不用人才,思想僵化,马上见效果。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就是出于那个时期。残酷战争时期,用的是真人才,和平时期得势的经常是太监。 看看欧洲,到希特勒时代也没有统一过,现在还没有统一,欧洲的历史基本上充满着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所以新思想、新武器、真正人才层出不穷。他们是放在山上的野老虎,有竞争力。 欧洲的雕塑大多是民族英雄。 这种竞争,充满着活力,新技术革命在欧洲产生是自然的产物。
44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技术瓶颈在哪里?
benlion 2013-2-28 00:28
技术瓶颈在哪里?
人类发现知识和创造财富,不仅从物质、能源和生物,也从文化和资讯中挖掘资源。 当我们过度批评古代中国文化和体制时,建立新的文化范式、社会体制和经济模式的西方,更能及时发觉或识别东方传统中蕴藏的宝库,比如,系统生物学,采用图论、网络拓扑学等模型方法。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存在接续和叠加现象,比如,第 2 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不仅是数控机床的信息化,并且,包括,通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拓展。 而,生物技术,比如,基因信息,尤其系统生物技术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发展,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科学革命,导致整个科学体系的研究方法、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变革,比如,实验室建制,在以往的生物技术员之外,增加软件工程师,不同学科、系乃至机构之间,比如,基础与临床转化医学,电子学、计算机工程系与医学、生物学系等合作。 (结构论图案,解说:系统生物学 – 外圆,为方法 – 数学、计算、纳米、化学与合成生物学等,曲线 - 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三角 - 系统遗传学、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工程,为机理与应用。) 生物制造 - 制造方式的革命是新工业革命, 3D 打印也好、雕刻也好、互联网信息也好 – 仍然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 - 必须是 新的制造方式,比如,生物制造,包括,细胞工厂、生物石油、生物计算机、纳米机器人等产业 - 生物工业, 30 年内将可能发生。 软件 - 起源于纺织业的提花机原理,在生物细胞内为基因编程 - 这是细胞计算机的原理,而,真正的革命意义在于人工设计的细胞作为运算机器(自动化细胞)和制造工厂(在体生物反应器) - 带来的将是整个产业链 - 农业、工业、能源和医疗的变革,工业革命必须具备一个影响到几乎所有经济领域才可称之。 也就是 - 软件设计是技术和工程,但不是制造方式,比如,建筑设计和施工不是工业制造, 3D 打印也许可谈得上是制造方式 - 比如,打印出整个建筑物。 生物工业革命,意味彻底变革现有模式的生物产业和经济,而且,将体现在建筑设计、工业生态和制造工业的生物技术化和生物系统设计原理等,人工设计的生物体作为一种制造机器和运算机器等而参与到工业体系中。 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科学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前提。 将到来的产业革命,将带来的可能,不仅是工业制造、医疗工程,而且,也可能是实验室革命,比如,知识发现与技术开发的工厂流程化、效率化与规模化。 - 后记见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665808.html 。
个人分类: 2013|2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计算机与超级细菌
热度 1 benlion 2012-8-14 10:44
场( field )是现代物理学概念,也是心理学中系统思维的起源,在生物学中是形态发生场的观点,实验胚胎学是经典遗传学的起点,化学胚胎学、发育分子生物学发展,导向“基因型与表型型”复杂生物系统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调控和代谢链等的系统科学与工程,成为生物计算机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等发展方向。 最初是医学遗传学、行为遗传学的思考,然后是转基因动物的转基因在基因组的稳定、适应等问题,以及基因组的结构与自组织进化、遗传程序化表达的功能等探讨;因而,提出系统论方法的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研究,当时,分子生物技术已经与生物信息技术结合,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同源检索等。 然而,分子遗传学是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单基因研究,以及一个点突变一个基因的分析方法。我的一个动脉硬化分子生物学研究课题,要求采取一次突变方法筛选到抗高浓度药物的细胞系,找到孟德尔遗传模式的基因,但在许多次实验中发现这不可能,最后,我采用一次突变后再次突变的方法,却一下筛选到抗高浓度的突变细胞株 – 基因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抗药机理。国际上 2005 年第一篇系统遗传学论文也是有关动脉硬化的研究。 计算机的科学与工程,源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控制论等,从行为学、生理学到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系统科学进入到神经元、基因调控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层面 - 细胞内分子系统模块和细胞通讯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工程研究。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科学等结合,即,现代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信息技术最早的发明是书写工具,比如,泥板、石刻等,其次是中国的造纸、印刷等技术发明,现代电讯和互联网等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约 90 年代国内出版过“第 6 代计算机”的书,在德国时,我与提出 DNA 纳米技术的美国 Seeman 很多来回 email 通信探讨 - 关于生物分子计算和 DNA 分子计算机,但他说未知“第 6 代”说法。 1999 年我绘制了基因组编程( genomic intelligence )、转基因技术与微电子学原理结合的细胞内分子电路和细胞通讯的细胞计算机概念图。 生物计算机、生物分子计算机、细胞计算机等词汇 80 年代国际上已经提出,但基本属于以生物分子 – 如,蛋白质分子做元件和细胞的分子系统原理设计的计算机, 1994 年 Adleman 首次用 DNA 分子在试管里进行了一种运算。 2000 年 Knight 和 Weiss 的细胞计算机研究是最早的基因工程方法, 2001 年 Shapiro 创建了一个可实现有限状态的 DNA 模型计算机,之后,生物计算机的研究走向了细胞内分子线路设计与合成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附,评论 - “ 美国现代化和科学技术革命 ”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7636 ) 可见,体制先行是非常重要,专利法及其有效率的法律实质性保障。 另外,一个案例是美国从德国引进研究型大学模式,都是体制先行。 科技、经济体制,包括人才体制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 朝阳科技与产业的人才引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筛选、升迁的开放竞争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39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复杂经济系统
benlion 2012-7-30 17:17
- 权力经济学 资本主义:信仰 - 学问(科技等) - 经济 - 权力,市场机制,技术 - 经济;官本主义:人情 - 权力 - 资金 - 数据(论文等),科举制度,知识 - 权力。中国社会,大学、科学院、银行、基金会、期刊、出版业等国营,高档次技术型企业为外企,服务型、加工型和贸易型等民营企业占比例不大;但是,经济学上,企业发展的规律新兴产业往往总是在大量新创企业的发展中诞生,老牌企业有自身的结构局限,第 4 型经济的企业才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对于第 4 型经济的创业者来说,需要尽力排除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因素,尤其在国内的国企、外企和民企 3 种经济形态的复杂环境。第 4 型本来属于第 3 型民企的一个新成份,但也可能由于政府的投资而在上市之前属于类同国企,比如,尚德得到的市政府 600 万美金投资在上市之后以股权退出,也可能直接得到外商投资而成为外企,只有那类依然靠自身资金或民营公司投资的仍然属于民企 – 可称之第 4 型第 3 类企业;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复杂经济结构中的企业投资与运行机制各异。 企业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工业革命是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变革的关键,谁能和如何拥有制动未来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机会和机制呢?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自何处?第 4 型企业基本只有第 3 类企业才会将精力和刀刃放在核心技术的开发,其余类型,比如,尚德等模式,目标都基本是已经成型技术的产业规模化化而尽快走向上市。 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科院,那时中国的生物科技企业刚起步不久,大多为外企在华建立办公室和示范实验室开拓销售市场,中科院微生物所购置许多贝克曼和 ABI 公司的仪器,开始了国内最早的基因合成、测序和差异显示分析等技术和研发的商业服务,包括做大量 PCR 引物设计。同时,筹建中国转基因动物学会时,核心领导层也考虑产业化问题,但只有上海的杰隆做成了实业公司。华大基因起家于中科院遗传所的基因组测序,这种模式是工厂化的数据生产与技术服务 - 即所谓研发外包( CRO )服务。中山大学达安基因何蕴韶跟我谈到的是另外一种商业模式 - 设计 PCR 引物做成临床检测标准报批,代理仪器和进行医院检验科的技术培训相结合;但是,依然以政府的资金为引导或属于成熟技术的领域等。 第 4 型第 3 类是美国硅谷中典型的企业发展模式,在中国如何创业、孵化、加速和成长呢?谁能和将在何处引发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呢? - 《创业,海的故事》 (6)
个人分类: 2012|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技术革命
benlion 2012-6-14 23:34
印刷术是社会的教育普及率提高,使许多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工艺、制造、政治、军事等书籍能够广泛流传,并且能够传播到西方、欧洲和世界,如果没有印刷术发明这些书籍的流传到现代和传播到欧洲的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吗?印刷术本身的传播是如何发生的呢?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使圣经普及到社会上的基督徒,不只是如中世纪那样神父才能阅读,圣经内容到底是什么只能由神父、教皇来讲解,印刷术使欧洲产生了知识分子和读书阶层,中国的印刷术何不照样是使知识阶层能够形成吗?欧洲中世纪非常黑暗,有了知识分子和读书阶层,才有了后来的所有一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比如卢梭等教育思想的传播等。 现代的 IT 技术和计算机办公设备的革命和印刷术、造纸术一样属于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革命,其中也包括了邮政系统或邮寄和信件等,还有就是货币和金融革命,纸币好像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哦。 另外,如同中国人喜欢用“古人云”,西方人也喜欢用”希腊曰”,就是说从古代寻找渊源,喜欢从古代寻找词汇或者用希腊造词法造词;但是,往往此之“科学”、“民主”与古代彼之“科学”、“民主“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同,在具体的内容和规范、模式等都不同,如果说按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范式观点,古代如果有“科学”、“民主”无论是西方或是东方,其范式不同或模式不同,比如,经验科学、实验科学、系统科学的范式就不同,希腊长于逻辑思维和理论辩论,中国长于社会伦理和实践应用,近代实验科学却是逻辑思辨与实验技术的结合,再比如,在政治学上,中国长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文官系统,在欧洲长于宪政国家的法律与司法系统,近代民主体制是两者的结合。 而且,新的范式被接受并非容易 * ,例如,系统遗传学概念和词汇是 1994 年 11 月在中国发表(中科院), 1996 年在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北京)和 2003 年在国际遗传学大会(墨尔本)阐述;但是,一直存在激励的辩论,一点也不像现在看的那样轻易诞生和迅速得到学术界接纳,当时的权威观点或传统观点持非常坚定和强烈的反对意见。 ( 14 日在科学网即兴评论) 注 * :可以说是非常艰辛的过程, 1992 年提出系统医药学时,记得只有一个在会上表示赞成,但也未见之后开展。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论说, 1991 年 -1995 年是国内时期, 1995 年 -2000 年是国际化时期;但是, 1999 年 -2000 年国际上才开始形成一种趋势。
19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
benlion 2012-4-13 03:52
国际上称已经发生过4次科学革命和正在发生第4次技术革命和将会发生第3次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完全不同的3个概念。 第4次科学革命在国内外业界内都说到系统生物学,第4次技术革命涉及系统生物技术或工程的发展或技术突破,第3次产业革命在国际上共识的重要特征是生物工业或生物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发展或“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偶合将导致第3次产业革命”(引文 - 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Kitney于2007年6月)。 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关键特征 - 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微电子科学、纳米科学、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和技术等交叉与综合研究“生物系统”与开发“人工生物系统” - 包括湿的活体的人工设计与合成细胞机器、生物反应器和干的分子元件建造的仿生纳米机器、生物传感器等 - 也包括计算机网络或机器软件包等虚拟现实世界的生命、器官、机器等设计体系等。
2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崛起之路在技术与产业革命
benlion 2012-2-13 13:0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创新型和谐社会 -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 1 )政治 - 建立一部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 2 )社会 - 将儒家伦理学纳入从小学到大学的常规教育, 3 )经济 - 市场经济规范和反垄断监督机制建立, 4 )文化 - 研究经费管理的申请和评审公平竞争体制,目标为 21 世纪知识和制造经济的国际竞争实力奠立基础。 科技创新发展知识经济 - 国产期刊、软件、数据库,产业创新发展制造经济 - 实验研究类仪器设备等、工业制造设备和医疗器械等产品。 欧洲文艺复兴是实际是对希腊学术权威主义的反抗 - 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天文学科学革命、哈维的血液循环对盖伦医学理论的推翻、经验论和实验与观察对柏拉图唯理念论的经院哲学反叛,归纳和演绎逻辑对亚理士多德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的批判等,文学和艺术反抗中世纪禁欲主义的人性解放等。 大学之道在于文化建设,德国科学和产业成于康德的批判哲学精神和精确时间管理行为模式,尤其是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建立,美国曾经派遣考察团去德国而建立了后来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 权威主义崇拜是窒息创造力的根源,无论是远在爱因斯坦的思想或是近在李政道的讲演中都讲的是这个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建立,法国工业发展得益于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德国的工业发展得益于研究型和工业教育体制。伦理精神是法制建设,也是社会诚信建立的重要基础,因而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效率提高有待儒家新的伦理学发展,国际化影响有待对基督教的儒学诠释。 发现是已经有的看到了和知道了,发明是没有的设计了和制造了,发明的创造力高于发现;然而,发现需要发明方法和发明工具,仪器的设计和制造,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概念、思想、观念和方法的发明就是创造力之源。 科学知识是通过工程技术而转化成经济价值,宗教信仰是通过文化艺术而转化成社会价值,哲学思维通过行为管理而转化成文化形态;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期刊、出版、网络、数据库、影视等直接成为了知识经济和媒体经济,管理模式直接成为了企业文化等。 -- 微博 --
2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科技与产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benlion 2011-8-16 15:07
2007 年,英国医学科学院和工程院出台长篇报告 - 阐述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全球迅速发展和未来趋势的前景,提出了面临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必须进行教育、科技与产业体制改革。 对于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在科技决定未来的全球化社会,我们的教育、科技与产业体制,我赞成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已经失去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是历史机遇的原因;但是,当今时代我们拥有主动权和参与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机遇。 如果中国要抓住未来 30 年世界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机遇的话 - 这是大事情,关系到海内外中华民族在全球社会的命运! - 我想说几句话 - 海外做助理教授或讲师是独立思考设计课题和做博士生导师的科研关键起点 - 我赞成这种以启动经费开始,然后再选拔人才的用人模式。 用人才一定要给人人一个机会和检验人才的时间 - 是不是真的海归为国家做点事情,是不是一心一意努力做事情,是不是具备真才实学,这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考验。 博导就是美国的助理教授或英国的讲师,实际操作中也是美国的助理教授或英国的讲师回国直接做博导(但国内称为博导级教授)。 - 国内加上各类工程、各类学者等称号的等级制度金字塔太过于庞大,不太适合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谐原理,必须进行国际化接轨的改革。 期望或建议:一、取消“国内创新”的创新说法或评估,还以“创新”为实质内涵;二、取消各类行政等级的“重点”、“职务”的特殊经费申请通道,给予唯才是举,唯创新的实质内容评估的客观公平、机遇平等的科研体制。 面对国际形势,必须尽快将我们的教育、科技与产业提升到国际水平,这样才能抓住这未来 30 年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新的机遇和前景 – 这是决定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社会未来的关键的 30 年,我们不能失去这个机遇,也输不起失去这个机遇。 - 读“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一文有感及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75384 )-
个人分类: 2011|2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