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手把手教你喷涂1:48飞机比例模型座舱
huajiachicat 2014-5-20 12:24
原著:David W. Aungst 翻译:huajiachicat (博主本人) 原文发表网址: http://www.hyperscale.com/features/2001/f14cockpitdwa_2.htm 原文题名:Black Box座舱上色 译者按: 座舱的组合和上色是飞机模型制作的灵魂。尤其是现代战斗机和攻击机,外观上趋于简洁,涂装也较为柔和,更因为材料,涂料技术的发展和军队对武器维护保养的重视,使得旧化变得越来越稀少。因此座舱的重要性凸显。作战飞机座舱复杂,仪表开关众多且极为细小,制作飞机模型的座舱也历来属于难点。本文旨在以“长谷川”F-14A和“Black Box”树脂座舱组件为例子,手把手阐述1:48比例飞机模型座舱上色技术 本文为原作者所著F-14雄猫战机第二部分,其余部分分别为:1. Black Box座舱组合,3. 整机总装,4. 海航武器学校(TOP GUN原型)涂装上色。将在日后视时间译出。 前言: 飞机座舱的涂装历来是飞机模型制作者们关注的问题。虽然涂装座舱的文章不计其数,但仍然有人回问我:如何涂装一个飞机的座舱。虽然我平时所做的和那些文章上将的没啥不同,但我觉得有必要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这就是这篇文章写作的原因。 这篇文章是“F-14雄猫战机”模型制作文章第二篇,我使用“长谷川”出品的1:48比例的F-14A模型套件,和“Black Box”公司出品的树脂座舱补品。在第一集中,我介绍了如何打磨,组装座舱。这些完成后,清除打磨屑后,将进入本篇所述上色环节。 虽然本文使用的是F-14和树脂补品,但是座舱上色的方法大同小异。虽然航空技术发展超过100年,座舱布局也日新月异,但无论是“零式”,“雄猫”,“大黄蜂”还是二战时轰炸机“B-25”,座舱上色方法是类似的,唯一不同的是使用的颜色。 本篇仅仅是我个人对于座舱上色的见解,并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之分。我鼓励任何一个模型制作者应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步骤: 以下为我涂装座舱的步骤,我使用Testor公司生产的珐琅漆(Model Master Enamel Paint) 。 我做模型的信条是:但求神似,不求相同( simulate, not duplicate )。有的人喜欢追究到座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开关按钮的位置,大小,形状是否正确。在我看来,完全没必要。没有人能记住每一个开关的细节,甚至对于一位在这架飞机上飞了十几年的老飞行员,如果飞机缺了几个开关他也不一定会发觉。此外,涂装还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艺术化的使用颜色对比来表现座舱模型甚至比准确的复制更加重要。 第一步:组装座舱 是“先组装后上色”还是“先上色后组装”,不同模型制作者有不同的习惯。我认为应当以不影响后续上色环节为宜。我个人倾向于先将座舱单独组装完成然后上色,并且先将操纵杆和油门杆黏贴到位。我也见过一些模型制作者将整个座舱组装完成,并且安在机身上后,从狭窄的开口上色...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定的。 这是上色前组装效果图。座舱大部分细节和操纵杆已经黏贴到位,但弹射座椅和前后仪表板暂不安装。 第二步:喷涂底色 上色的第二步是使用喷笔喷涂座舱底色。我一般直接使用说明书上(也就是真实战机上)使用的颜色,并不添加其他颜色改变色调。原因是其一:添加其他颜色导致混色过程过于繁琐,不利用细小零件笔涂(译者:混色较为适合低浓度喷涂,因为混色时要添加溶剂以保证混色均匀。而笔涂直接使用瓶装浓度的油漆);其二,观众在观察座舱时往往凑近了观看,注意力集中在座舱内部,通常不会和周围环境(机体)色调做比较。 F-14雄猫式战机座舱底色为暗海鸥灰(Dark Gull Gray,FS36231),开稀后直接拿喷笔喷涂。晾干24小时候进入下一步细节涂装的环节。 第三步:涂装主要区域 雄猫战机属于第一种服役的第四代战机,其仪表配置呈现集中化,模块化,但是仍然还有较多的传统仪表。雄猫战机的开关仪表界面为黑色。火控相关开关底板为深灰色,仪表板顶遮光罩也为黑色,此外还有一些管道是深灰色(如飞行员氧气管道)。 对此,我认为相比单一黑色,使用不同的黑灰色能增加座舱的视觉效果。Testor出品过一款“内构黑”(Interior Black),适合这种场景。然而单一使用内构黑虽然准确,但过于单调。因此我选用了其他几种黑/暗灰色,如引擎灰(FS 36076),欧洲I型灰(FS 36081)甚至黑灰色(RLM 66)手涂部分仪表块。要注意的是注意色块之间布局要适当,错落有致而不至于过分杂乱。 这一步由粗细不同的画笔笔涂而成,若漆面不平整,或油漆光洁度不一暂时不必担心。我个人的经验是将深灰色和黑色相邻手涂,油漆未干时,两者颜色类似。最后喷上光油或者消光漆定型后,就能看出浅浅的色差。 第四步:喷光油统一色泽 座舱底色和仪表板黑色底色喷涂完成后,全座舱喷涂光油以统一色泽,固定颜色。我使用Floquil的Crystal Coat(光泽透明漆),并用二甲苯以50/50开稀(亦可使用其他珐琅光油和珐琅漆稀释剂)。光油喷施后晾干24小时。光油干燥后,就可以使用油画颜料进行渍洗(亦可使用水性漆渍洗)。 第五步:渍洗 由于油画颜料稀释剂可以溶解珐琅系漆,因此渍洗必须在等光油全部干透后进行。渍洗颜色不同模型制作者有不同理解,我个人偏向使用棕色系的颜料模拟灰尘。用笔尖从管子里蘸取油画颜料,放入矿物油(一种油画颜料稀释剂)中洗,直至笔尖仅剩淡淡的颜料。将湿笔尖接触座舱边角容易积灰的地方,稀释剂带着油画颜料将通过毛细现象滲入,干后留下类似灰尘的效果。渍洗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直至达到所需效果。 渍洗对于细节丰富的树脂改造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对于细节较少的一些套件(如塑料射出模型自带的塑料座舱),可以省略四,五,六三步,直接进入第七步干扫环节。 第六步: 喷施消光漆 渍洗完成并干透后,全座舱喷施消光漆。我使用Polly Scale出品的消光漆。喷施的结果是将渍洗效果固定住,并进一步统一色泽。步骤三中不同区域颜色之间色差也显示出来了。 第七步:干扫 干扫的原理是将颜料例子抹在凹凸不平表面的突出部位,以增大色差,营造立体感。干扫过程描述如下:首先,取一支干面相笔,蘸一点高浓度颜料(油画颜料,水性,珐琅均可),用干面巾纸反复擦干。当笔在白纸上刷已经无法看到颜料颜色时,就可用于干扫。然后,将干扫画笔在零件突出部位轻轻反复扫动。由于笔尖含颜料极少,故起初几次无法看到任何变化。反复干扫并观察直至细节凸显满足需要。由于干扫无法回覆,故必须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确保笔尖干燥,并且宁缺勿滥。 干扫一般选用较底色浅的颜色,并且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以丰富色差。对于雄猫战机,我使用浅鬼怪灰(FS 36375),该色比座舱中任一颜色都要浅。对于深海鸥会底色部分,干扫带来了少许反差。对于黑色仪表板部分,干扫带来效果及其明显。各种按键都凸显出来了。但座舱干扫要避免使用银色和白色——它们通常造成过于强烈的反差以致十分突兀。 第八步:座舱修饰 上述七步完成后,座舱上色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但若加上一些细节,则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观察博物馆的实机就会发现,座舱中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和按键。用最细的画笔(10/0号画笔,并小心剪平笔尖)手涂。虽然有些模型制作者会根据实机图片来涂这一步,但我也会偶尔自行发挥。我坚守的原则是要避免单调又要避免过意繁杂。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蓝色和绿色。它们通常在指示灯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在模型中十分引人注目。 雄猫和其他一些美制战机有一些零件用黄黑条纹涂装,如弹射座椅启动把手,发动机重启把手等。我的方法是先喷涂黑色底色,干透后涂上黄色,然后不等干燥用针尖刮掉黄漆,露出黑色底色。 另一个区域是真实战机中的“电源系统自检测系统”。该系统有一系列指示灯位于雷达操作手(后座)左侧舱壁上。当飞机在地面通电检测时,若有故障,则对应指示灯会被点亮。我通常会选择几个涂以黄色,以使座舱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最后一步是侧仪表板上显示灯。通常显示为灰色,但我会选择若干个涂以白色以增加视觉效果。 第九步:二次干扫 细节修饰完成后,进行二次干扫以突出一些金属摩擦后光滑效果。我使用银色油漆,步骤如前所述。但需注意的是只在需要表现的部位进行干扫。不可滥用以导致效果失真,并且不要对仪表板上的仪表按钮进行干扫。对于雄猫战机,我只在飞行员和雷达操纵手的底板上部分施用。 第十步:滴加光油 作为座舱上色最后一步,滴加一滴光油至雷达显示屏或者多功能显示器表面以模拟玻璃。此步可有可无,试情况而定,因为现实情况中,这些界面并非光面玻璃,而是毛玻璃。 完成以上10步后,座舱就大功告成了!
个人分类: 模型|18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星空上色
热度 8 xbyang 2013-8-7 16:21
   我们经常欣赏到的星空图片大多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其实,这些都并非是太空望远镜和太空探测器拍摄到星空照片。仪器所拍摄的图片被成为“原始图片”,往往是黑白照片,而且一些细节比较模糊。为了便于更好地研究星空,也为了天文爱好者更好地欣赏星空,天文学家往往会对这些照片在电脑上进行后期处理。   天文学家往往利用太空探测器上的照相机拍摄天体的各种颜色的单色照片。只要把各种不同颜色的天体单色图像的数据输入电脑,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就可以获得一张色彩缤纷的天文照片。这个过程的复杂之处仅仅在于处理软件的编制,而那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编制出一个适合的软件,以后都可以用它来处理原始天文图片。当然,如果对软件不断加以改进,处理出来的图片效果会更好。   我们看到的有些天文照片并非星空真正的颜色,而是伪彩色图像。天文学家往往把天体在射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等非可见光波段的辐射与可见光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伪彩色太空图像。运用这种伪彩色太空图像,天文学家更便于分析天体在不同电磁波段发出的辐射之间的关系。   当然,对于一些天文爱好者来说,他们的主要兴趣点在于欣赏,因此可以直接用天文望远镜和数码相机拍摄到彩色的星空。然而,这种天体的彩色图像很少被天文学家用于他们的研究工作。这首先是因为这种照片上的天体的彩色图像与天体的真实色彩相比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偏差,更重要的是天文学家的研究需要数字化的多色图像,要从这种彩色图像上获得数字化的多色图像,不但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又会带来额外的误差。   尽管太空探索有时不得不面对一堆枯燥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当面对那些美丽的太空图片时,无论是专业的天文学家,还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都不禁要发出一声赞叹:“星空实在是太漂亮了!” M78星云位于猎户座,距离地球约1600光年 NGC3169星系(左)和NGC3166星系(右),距离地球约550万光年 NGC 6729星云位于南冕座,距离地球约424光年 NGC 3621星系,距离地球约2200万光年 NGC 1850是大麦哲伦星系中的一个巨大星团,距离地球约16.6万光年 天线星系是两个星系碰撞后诞生的,距离地球约6800万光年
10835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