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葷素搭配——中國最為流行的營養學“符咒”!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5-19 21:09
許多人提到營養,會像念符咒一樣,開口就來:“葷素搭配”,似乎是不證自明的營養學真理。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追問這句話的來歷和根據,估計他說不出什麽科學依據來。 這不過是一種流行的俗見,大家都那麼說,他也就跟著說而已。 儘管如此,他還會以此“符咒”來指責你提倡素食太偏激,認為你違反了營養學常識。 這就是流行觀念的力量所在。 這就是簡單有力的口號的作用。 人們鏗將有力地一念,就覺得真理在握,信心滿滿,絕不會再思考了。 也和許多人將“中庸之道”庸俗化理解有關,他的思路大概是這樣的:反正我葷素都吃了,兩頭下注應該沒錯吧。 其實:《中國健康調查報告》說得很清楚:動物蛋白吃得越少越好,最好一點都不吃。 http://www.5joys.com/cnews/2008/bet20081017234500166.htm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3765 次阅读|33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22,完全素食不能保证健康吗?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2-22 10:01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222 ,完全素食不能保证健康吗? 中国健康调查的研究显示,动物性食物占食物总摄入量的比例越低,对身体的好处越明显,哪怕是将动物性食物占总热量摄入的比例从 10% 降低到 0% ,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将动物性食物占总热量摄入的比例降低到零给身体带来的益处最大,这样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对于那些容易患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是这样的。 我个人的建议是将动物性食物从您的膳食中完全剔除掉,但是,你也不用做得过分。如果蔬菜汤中有那么一点鸡精,或是全麦面包中带有一点鸡蛋的话,你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么小的量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更重要的是,当你在膳食中发现有极少量动物性食物时,能够放松下来,这样使就餐更轻松些。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你在外面餐馆吃饭或是购买熟食的时候。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CollinCampbellThomasM.CampbellIII 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 245-247 页。 关于这本书,鄙人写过一篇书评: 为何真相竟如此难得? 蒋劲松 http://www.gmw.cn 2007-01-07 来源: 博览群书    老实说,作为一位素食者,本书的基本立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对我来说并非什么“石破天惊”的新观念,不过是一些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常识而已。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素食者的营养知识和意识都要比肉食者明显 高出许多。这再次印证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桑德拉・哈丁“立场认识论”的观点:边缘人群往往比主流群体更有反思批判能力,看问题更加全面,因而观点往往也更加客观。然而,我仍然惊讶地发现,甚至连大多数素食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的许多理念,仍然是没有科学依据,仅仅体现了食品工业利益的迷思(myth)。   从1983到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权威机构精诚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荣获我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纽约时报》称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然而它在国内的影响却并不很大。反而是在国外,不仅发表了几十篇广为引证的研究论文,而且还为许多国家的电视和平面媒体作为专题广泛报道。   该项研究的主要领导者T.柯林・坎贝尔教授,发表过350篇论文,荣获包括199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内的无数奖励,是世界营养学界的最重要权威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就是他积一生营养学研究心得精心打造的科普杰作,出版之后好评如潮。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C・理查森教授称赞本书在营养学图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创始人及所长迪安・奥尼什教授称之为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营养学专著。   多少年来,动物蛋白意味着健康、强壮、进步乃至文明和希望,这一“迷思”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成为不言自明、天经地义的常识。甚至有许多人将近代以来中国国势不振、文化衰退,全都归罪于中国人的饮食传统。基于大量确凿的科学事实,经过严谨的论证,本书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动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地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病、白内障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几率。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反而是更加“科学”,更加有利健康的。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在当代中国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的形势下,这一颠覆性的结论无疑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   震惊之余,我们不禁要问:长期以来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饮食观念,多少人信誓旦旦地以科学的名义向我们灌输的那些信条,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错误的理念,疾病的祸首?“科学”的食谱怎么会如此不科学?难道过去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吗?为什么在十几年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健康如此关系重大,我们自己却都不知道?究竟是谁或者什么机制在阻碍我们获得正确的信息?   坎贝尔在书中讲述了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碍才将这些珍贵的真理向大众传播的。他指出:“整个社会体系,政府、科学界、医疗界、工业界、媒体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会非常默契地合作,试图将真相隐藏起来。我们不能对学界过分相信,因为今天世界各国艳称的产学研一体化,往往导致共谋分赃。“经过无数艰难的考验,我对学界内部有这样的阻力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科学家得到的这些资助都是由像米德・约翰逊营养学实验室、LEDERLE实验室、BIOSERVE生物工程公司以及以前的宝洁公司,还有达能营养中心提供的。这些都是食品工业和药物工业的衍生机构,他们代表的是科学界和产业界的一种畸形的联姻。你能相信这些所谓‘科学界的朋友’,真正致力于追求科学的真相,而不管结论对他们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吗?”   医学教育与药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狼狈为奸。医学院的学生、住院医生长期受到药品行业和医药代表的影响,对药物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了必要。年轻的医生学到的理念是对于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合适的药物。医生越来越习惯于从制药企业接受各种礼物和帮助,而制药工业则利用这样的小恩小惠来影响医生们的继续医学教育。整个医学学术界心甘情愿地沦为了工业界的前沿阵地,将研究重点放在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上。相比之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研究,很难得到资助。正是这一原因,像基因工程、心脏移植手术这样引起轰动而又花费巨大的治疗手段,工业界因有利可图就会大力支持,而营养学很难得到公平、公正的关注。无怪乎,像约翰・麦肯道格尔、埃塞尔斯汀这样通过教给病人正确的生活方式,控制膳食,不用手术就能成功地治疗心脏病的大夫,会受到医学界的排挤。   因此,我们对于医生的建议也要分析,不能迷信。“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比你的邻居或同事有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更多。现实情况是,医生并没有接受多少营养学培训,他们向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多摄入牛奶或是含糖的奶昔作为正餐替代品。也正是这些医生,向那些想减轻体重的患者建议摄入高比例的肉制品和奶制品。也正是这样的医生,向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摄入更多牛奶。医生对营养学的无知给病人带来的恶果实际上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至于工业界,他们为了商业利益,将营养的“科学”变成了商业营销的业务。他们不仅不顾公众的健康,而过度夸大宣传其产品的营养价值,掩盖其副作用,甚至于会派间谍密切监视相关科学研究人员的一举一动,针对任何不利于其产品营销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组织对抗性的宣传。他们毫无顾忌地收买科学家,以学术争论的形式掩盖其商业推销真面目,破坏科学界的诚信原则。   近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高速发展,不仅在社会运作层次上和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极端产业化紧密相联,而且在自然观层次上表现为对自然的全面征服和控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还原论的大行其道。而《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真相,不仅因推崇简朴自然的消费观念而受到鼓励消费的资本主义产业的封锁,而且因提倡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而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因而受到打压。   在有关蛋白质的问题上,存在着太多的文化偏见和神秘观点。人们往往将蛋白质等同于肉食,等同于健康、强壮、甚至是先进文明。近代文明中将自然界的食物链与人类社会中的权势、地位与健康简单等同起来,所以植物蛋白往往被认为是低等的。但是,“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在营养学的问题上,还原论的思路是错误认识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公众对膳食与营养缺乏清晰的认识,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某些科学家仅仅强调细节,而不谈整体。科学家总是花大量时间去分析某个单独的营养素的作用,例如维生素A是否能预防癌症,或者维生素E是否能够预防心脏病,因此他们总是通过高度抽象化或简单化的分析总结出结论。这种做法实际上低估了自然本身的复杂性。我们总是研究食物中极小的生物化学部分,试图从中得到广泛适用的结论,这就导致了研究结果的自相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导致科学家和决策者无所适从,并进而导致了公众的困惑、不安和无所适从。”   长期以来,现代科学与历史进步的观念把臂而行。人们总是相信,科学在进步,现代的观念意味着更加准确、真理和理性的发展,古老的信念意味着迷信、教条和可悲的谬误。然而,坎贝尔教授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惊讶地发现,在有关膳食与健康关系的观念上,历史更像是轮回而非进步,许多情况下历史是在退步的。当代耗费1亿美元的“护士健康调查”项目,最后被证明对于预防乳腺癌没有任何帮助;而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塞涅卡早就在批评肉食的危害,其主要思路与今天的认识并无二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膳食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一方面癌症等现代富贵病肆虐流行,另一方面大批关于膳食与癌症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著作却尘封在图书馆中,无人问津。新潮的思想未必比得上传统的智慧。   如此看来,《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不仅仅传播了医学和营养学的新知识,它还警示我们,只有挣脱当代社会流行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只有始终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与工业以及其他当代社会的统治势力的共谋,只有我们真正以理性来尊重一切传统智慧,以毫无偏见的精神来对待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真相才不会被以科学的名义所蒙蔽。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美〕T.柯林・坎贝尔、托马斯・M・坎贝尔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9月版,39.80元)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292 次阅读|40 个评论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另一面
热度 1 songshuhui 2011-8-15 22:39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7-02 12:47 从观点和文字的角度来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它的核心观点是“肉类蛋白和奶制品是现代病的根源,而素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疾病”。主要作者柯林·坎贝尔本身是位很有名的营养学家,书里所说的“中国健康调查”更是阵容强大,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政府合作进行。这本书的观点与中国社会对于“西方化”和“现代病”的忧虑,以及对中国传统的推崇不谋而合,自然也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赞扬。该书是在美国出版的,在美国同样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 与在中国一边倒的“推崇”不同,在美国还有不少对此书的批评反对之声。这里无意去“质疑”或者“批评”这本书,而旨在介绍一些不同的声音,以及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虽然柯林·坎贝尔是相当有名的科学家,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学术著作,他也无意去介绍营养学界的各种观点。他用了一章的篇幅来介绍“中国健康调查”这个项目,全书的其它部分都是引用其他研究结果来支持他的核心观点。许多对此书的批评也是针对这种引用文献时“选择性失明”的做法——单看这本书的话,作者的观点有着许多研究文献的支持;但是如果考虑到动物性食物和奶制品对人体作用的整个研究领域,那么作者其实只选取了符合自己观点的一小部分研究,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实验结果。在书中,他不止一次地把那些研究结论归结为利益影响的结果。 也有批评者指出该书在论述上并不严谨,在某些地方甚至曲解了所引用的文献。一位叫Harriet Hall的退休医生(现在是一个医学群博客的博主之一)指出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第一章中,作者写到“……心脏病可以通过良好的膳食得到预防,甚至得到逆转”。这个论述给人的感觉是只需要保持良好的膳食,心脏病就能得到预防甚至好转。这里引用了两篇论文来支持这个说法,但实际上这两篇论文都不能证明这个观点。在第一篇论文中,低脂素食组的病人同时还进行了戒烟、减压训练和适度运动。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上诉处理。结果低脂膳食组的病人病情要轻一些,但这是低脂素食、戒烟、心理压力减轻和适度运动的综合结果。第二篇论文实际上是病例报告,甚至没有对照组,要说明的观点是“通过低脂饮食和降胆固醇药物的配合,可以把胆固醇浓度降到150mg/dL以下,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症状”。在这两项研究中,低脂饮食都只是“治疗”的一个方面,完全不能证明“心脏病可以通过良好的膳食得到预防,甚至得到逆转”。而且,文章中的样本量都很小,第一项研究的实验和对照组分别只有28和20人,而第二项研究开始有22个病人而且还有5个人提前退出了。这在科学上只能算是非常“初步”的研究,只能用来引导“进一步的研究”,而不能用来得出结论。而指出这个问题的医生更进一步指出,第二项研究发表十多年之后,也一直没有被重复。不清楚这是该书中的个别例子,还是尚有类似的问题没有被指出——但是这至少说明,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遵循科学家应有的严谨。 这本书是在2005年出版的,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但是并没有在学术界、工业界和主管机构带来相应的影响。学术界还有很多至少跟该书作者一样有名的科学家在从事着肉类蛋白和奶制品对于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而他们的结果依然认为这些食物会为人体带来更多有益的作用。权威机构象美国FDA、NIH以及USDA(美国农业部)等也没有把肉类以及奶制品打入冷宫。经营植物性食物的公司,也没有用这本书的观点来进行推销。即使是柯林·坎贝尔曾任高级科学顾问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ICR),也并并没有认同“奶制品致癌”这样的观点。在他们所推荐的合理膳食中,只是推荐“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来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类”。USDA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依然包括脱脂或者低脂奶制品、瘦肉、禽类以及鱼类等优质蛋白。 作为一种观点,这本书是有意义的。推荐植物性食物,不管是从健康角度还是解决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的粮食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对健康来说,一般认为植物性食物对于控制体重以及减少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许多规模更大的调查或者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是辅助性的,不会代替常规的医疗手段。推荐多吃植物性食物是有益的,但是夸大植物性食物的好处和动物性食物的坏处,不见得就是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如果真的有人相信只要吃素就可以“治疗”癌症、心脏病之类的顽疾而拒绝合理的医疗手段,那可能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了。
个人分类: 健康|104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