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尔代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失落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热度 6 liangguanghe1 2017-3-24 14:11
“ 失落的天堂 ” 是怎样形成的 ? 梁光河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lgh@mail.iggcas.ac.cn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特邀撰写,发表在《百科知识》2017年第3期 在印度洋宽广的蓝色海域中,呈南北向展布着一个岛链,有一串如同被白沙环绕的绿色岛屿,它就是马尔代夫群岛。白沙多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域,是珊瑚贝类等破碎化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等,因此呈现出白色(图1)。 除了清澈的海水、 白沙滩、热带天气,马尔代夫丰富的植被为游客提供了返璞归真的自然体验。很多游客在领略过马尔代夫的蓝、白、绿三色后,都认为它是地球上最后的乐园。有人形容马尔代夫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也有人形容这里是一片碎玉,这两种形容都很贴切,白色沙滩环抱的海岛就像一粒粒珍珠,而珍珠旁的海水就像是一片片的美玉,西方人因此喜欢称呼马尔代夫为“失落的天堂”。 这个美丽的群岛是怎样形成的呢? 图1 马尔代夫美丽的海景(据百度图片)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尔代夫群岛的基本情况。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南方650千米的海域,由北向南经过赤道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礁岛群带。它由26组环礁组成,这些环礁包括1192个珊瑚礁岛,其中199个岛屿有人居住,991个为荒岛。这些岛屿都是因为古代海底火山爆发而成,有的中央突起成为沙丘,有的中央下陷成环状珊瑚礁圈。 印度洋中北部有两个明显的海岭,东侧的叫九十度东海岭(Ninety East Ridge),中间的叫查戈斯拉克代夫海岭(Chagos Laccadive Ridge),马尔代夫群岛只是该海岭北部的一小段。 马尔代夫群岛总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约298平方千米。群岛南北长约820千米,东西宽约130千米,岛屿平均面积为一两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由于位于赤道附近,马尔代夫因而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 年降水量 2143毫米,年平均气温28℃。 大洋中的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冲积岛、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马尔代夫群岛是在火山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珊瑚岛。这些火山岛为什么会有规律地呈线性排列,又为何会从地下深处喷发出来,一直是一个谜。 图2 马尔代夫岛链和印度洋(据美国NOAA地形地貌图修编) 前人这样说 关于马尔代夫的成因机制,在地球科学领域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前人对马尔代夫群岛的成因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幔柱成因,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一条古洋中脊。 地幔柱假说认为,地下深处存在一个 类似燃烧着的火炉,它在地球深部烘烤着大洋板块,使其发生熔融,为火山喷发提供岩浆来源。这个热点是不会移动的,随着印度洋板块的不断漂移运动,在印度洋底产生一系列线性分布的火山岛。这些火山岛的形成年龄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线性变化。但这个观点对于马尔代夫的形成原因上却说不通,一是在马尔代夫岛链上的岩石测年数据大多分布在40Ma-60Ma (Ma百万年) 之间,而且没有严格的时间-空间线性变化特征;二是很难解释这个地方深处为何一直存在一个热点,这个热点为什么会一直呆在原地不动。 古洋中脊的观点(古洋中脊是指已经死掉或者不活动的洋中脊)也难以成立,一是洋中脊上应该存在所谓的转换断层(转换断层通常应该垂直于洋中脊分布),但在马尔代夫岛链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转换断层;二是印度洋的地质演化历史并不支持该区域存在这个古洋中脊。 既然这个两种成因假说都不成立,那么马尔代夫群岛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成因机制新认识 要弄清楚马尔代夫的成因,需要先了解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两个地球科学中的基本假说。 大陆板块存在大规模水平漂移是地球上的普遍现象,而且当前还在运动,现代精确GPS测量和古生物古地磁都有确凿证据说明大陆板块会漂移,但其漂移的源动力是什么?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00年前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大陆板块自己会漂移,动力主要包括两个,一是因地球自转存在一个指向赤道的离极力;二是因地球自转产生向西的力。 其后,地球物理学家经过计算发现这两个力非常小,不足以推动巨大的板块克服阻力发生漂移,更不符合逻辑的是这两个力都是系统作用力,也就是说他们针对地球上的所有大陆板块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实中应该发生大陆板块统一向赤道漂移或向西漂移的情况,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现象。魏格纳提出的漂移动力因而被业界否定。 魏格纳后来也承认,大陆运动的起因这一难题的真正答案仍有待寻找,大陆漂移理论中的 牛顿 还没有出现。 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美国科学家赫斯于1961年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假说认为,由于洋中脊不断喷发的玄武岩造成了海底扩张,像传送带一样拖动大陆板块发生漂移。基于泛大陆的裂解(泛大陆或者叫超级大陆,是指侏罗纪末期的那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陆,当时全球的主要大陆板块都拼合在一起,这些大陆包括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后来发生了裂解漂移形成了当前的地形地貌),其结论是现代海洋中的洋壳板块都是160Ma以后的,洋中脊附近因为都是新生成的岩石,其年龄应该是0。事实果真如此吗? 著名地学院士任纪舜等人于2015年在《地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寻找消失的大陆”,通过全球深海钻探、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表明全球大洋中存在大量的古大陆残片。按照海底扩张假说,洋中脊上岩石年龄应该接近于0,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的,在赤道大西洋洋中脊附近发现大量古老的大陆岩石分布,这些岩石年龄少则300Ma-330Ma,多则1600Ma-1850Ma。这与传统的海底扩张假说完全不符。大洋中的古大陆残片的发现否定了海底扩张假说。 赫斯等人是基于太平洋东北角和大西洋北部局部的磁异常带与洋中脊平行提出海底扩张假说的,那么全球所有的磁异常条带都与洋中脊平行吗? 2007年,法国地质局编绘了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磁异常图,遗憾的是该图否定了条带状磁异常与洋中脊平行的这种所谓普遍规律。众所周知,红海是一个新生代才裂开的新海洋。按照海底扩张假说,磁异常条带必定和洋中脊呈现条带状平行分布,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红海西部,磁异常条带几乎与洋中脊垂直,而在红海东部磁异常也并不呈条带状,而是呈现团块状沿着洋中脊分布,没有平行分布的特征。也许有人说,红海是一个还没有被完全扩张开的海洋,所以磁异常条带与洋中脊不平行。不过,邻近红海的印度洋是一个成熟的大洋,那里的洋中脊按照假说应该与磁异常带平行。可二者之间并没有平行关系。事实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全球区域,大多数地区的磁异常条带并不平行于洋中脊。 既然海底扩张不存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陆板块发生了大规模的水平漂移? 从地热学我们知道大陆上平均地温梯度是每百米增温3℃,超深钻探也验证了这个地温梯度的正确性。这就意味着地表之下40千米处的温度可达1200℃,大洋地温梯度远高于大陆,在1200℃的高温下绝大部分岩石会变成熔融状态的岩浆。 新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板块是飘浮在大洋板块上的,其主体部分沉入大洋板块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岩石逐渐由弹性变为软塑性(图3),导致大陆板块底部飘浮在大洋深处的岩浆上。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大陆漂移比喻成“平底热锅里会自己跑的黄油”。这个运动过程是基于大陆板块首先发生裂解,产生了一个裂缝,使得大洋深处的岩浆上涌。在初始阶段,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一致,但洋中脊喷出的岩浆很快被温度较低的海水熄灭,因此海底扩张不能持续,但大陆板块漂移后在其后面持续不断地涌出岩浆并不断被海水熄灭,这个热力推动过程才能持续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其基本逻辑很简单:大陆板块运动中其前方处于挤压环境,地下深处的岩浆无法外泄,其后面处于开放环境,地下深处的岩浆持续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运动。 图3 新大陆漂移模型,A是漂移前的状态,B是漂移后的状态(梁光河,2013) 根据这个模型,大陆板块漂移后会留下尾迹,也可能会留下火山岛链、大陆碎片遗撒物。据此我们可以很容易通地过大陆板块漂移过后的尾迹来追踪其来源及漂移方向。这与刑侦活动中对足迹的分析类似,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嫌疑人的去向。 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众所周知,印度大陆板块(主要包括当前的印度陆地)是从南往北正快速移动的一个较大板块,印度大陆板块从印度洋中部漂移到当前位置,并与欧亚板块碰撞拼合,前端形成了著名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它漂移后在印度洋上留下了深切割的海沟,使得这些区域的洋壳变薄,引起印度洋深处的岩浆沿着这条薄弱的深切割海沟喷(涌)出,产生了这些岛链。从图4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中在尾部遗留下来一个明显的刮痕,形成了马尔代夫火山岛链。 图4 新大陆漂移模型与印度板块漂移状态吻合 新大陆漂移模型能合理解释大洋中存在的诸多地形地貌特征,也能合理解释太平洋中那些线状火山岛的成因机制,推测出它们曾经是大陆板块漂移后留下的轨迹和薄弱地带。 大陆板块漂移后会在大洋中留下类似车辙的深沟,这些深沟是大洋板块的薄弱地带。在大陆板块漂移过后,大洋板块深部的岩浆可能会涌(喷)出。按照这个推论,大陆板块漂移后应该在洋壳上留下切割深度差不多的海沟,喷发出连续的火山岛。为什么马尔代夫岛链上不是连续喷发的火山岛,而是隔一段一个火山岛而且不均匀分布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由于地球演化的历史上温度不断变化,造成了全球海平面的持续性非稳定周期变化,有时候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在这个期间大陆板块浮力就大,其漂移过程中切割洋壳深度就浅一些;当全球海平面下降时,这个期间大陆板块的浮力相应减小,其漂移过程中切割洋壳的深度就大一些。因此,最终在洋壳深部受压的情况下,岩浆会在切割深的区域喷出。 为什么在马尔代夫岛链的最北部会出现一个扫尾特征,这个岛链并没有指向印度板块的最尾端,而是出现一个大转弯呢?这是由于印度板块在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逆时针旋转,古地磁和现代GPS测量表明,印度大陆板块在北漂过程中的确伴随着逆时针旋转。在这种强劲的旋转漂移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衡使得斯里兰卡板块裂解脱离了印度大陆板块,同时也使印度板块尾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扫尾特征。 现代地质已经证实,印度板块在北漂过程中,其前方(北面)存在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板块,他们被印度板块推着在新生代向北漂移(图5)。印支板块(主要包括泰国、老挝和柬埔寨)是一个克拉通板块(克拉通是大陆地壳上的古老而稳定的部分),推测其处于印度板块的东侧,在印度板块前面独自漂移,由于克拉通板块切割较深,在印度洋海底留下明显的尾迹,据此可以推测出处于马尔代夫东部的九十度海岭是印支板块在北漂中留下的尾迹。印支板块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又被挤出形成了现今的地形地貌特征。 图5印度板块北漂及小陆块汇聚过程示意图(据Scotese 2004和刘成林,2015修编)。 被证实的假设 既然新大陆板块漂移模式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它是否能得到地质学家的认可呢? 图6给出了美国一个石油勘探公司在印度洋孟加拉湾所做的一条人工反射地震勘探剖面。从该剖面我们可以看出,其勘探深度可达40千米,如果考虑到地下深处的温度变化规律,就会发现,该剖面正好位于新大陆漂移模型的尾部,完全吻合新的大陆漂移模型。地质学家已经证明,印度板块是白垩纪开始从遥远的南极洲分离出来并漂移到当前位置的。 该模型不但合理地解释了马尔代夫岛链的成因机制,也能合理地解释其附近发现的大陆板块残片,它们应该是印度板块漂移过程中遗撒的大陆残片。同时该模型也能合理解释新西兰、冰岛、日本、台湾陆块的成因及西北太平洋岛弧成因。 图6 印度洋孟加拉湾高分辨率人工地震勘探揭示的深部结构与新大陆漂移模型吻合 本文给出的证据说明其成因机制是大陆漂移,它源于印度大陆板块从印度洋中部漂移到当前位置,并与欧亚板块碰撞拼合,前端形成了著名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大陆板块漂移后在印度洋上留下了深切割的海沟,使得这些区域洋壳变薄,引起印度洋深处的岩浆沿着这条薄弱的深切割海沟喷(涌)出,产生了这些火山岛链。
个人分类: 大陆漂移|10841 次阅读|7 个评论
万一在南沙填出一个马尔代夫怎么办?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6-7-13 16:58
赵建民 2016-7-1314:14 只管填,管他叫啥呢,总之不参与,不支持,不承认 ----------------------------------------------------------------------------------- 博主回复(2016-7-1314:12):万一兔子在南沙填出个马尔代夫,国际仲裁法庭咋办? .---------------------------------------------------------------------------------------- 博主回复(2016-7-1314:41) : 没人告状,它乐得清闲。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661 次阅读|4 个评论
相信民间的眼睛,还是官方的雷达
热度 3 lvnaiji 2014-3-19 17:38
据马尔代夫《哈沃鲁日报》报道,马尔代夫库达胡瓦杜岛多名居民称, 3月8日早上6时15分左右看见一架大型客机从北部向东南方飞去,飞行高度很低 。 据当地居民称,“甚至能看到飞机舱门”,机身白底红条纹,与马航失联客机相近 。该报道还援引当地航空专家称,那个时间其它航班飞过的可能性非常低。针对这一消息,马尔代夫国防部19日表示,该国的雷达系统并未获取任何疑似失联航班的数据。 http://news.mydrivers.com/1/297/297226.htm 我们是相信民间的眼睛,还是官方的雷达? 虽说眼见未必为实,难道雷达(卫星、科技……)一定为实? 民间未必可靠,官方一定权威?
个人分类: 科技|2753 次阅读|6 个评论
茫茫印度洋中能起降大型客机的只有马尔代夫和查戈斯群岛
jiangming800403 2014-3-17 15:16
从马六甲海峡西口到非洲,茫茫印度洋中能起降大型客机的只有马尔代夫和查戈斯群岛了,再往西就是非洲东海岸的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了。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8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夏威夷和马尔代夫成因之谜
热度 1 liangguanghe1 2013-9-28 10:52
夏威夷和马尔代夫成因之谜 (本文为2013年 第六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部分内容) 梁光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Email: lgh@mail.iggcas.ac.cn 夏威夷-帝王岛链是太平洋上最长的岛链,她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本文给出的证据说明其成因机制是大陆漂移,她源于一个叫科里亚克的大陆板块从太平洋中部漂移到西伯利亚,并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她漂移后在太平洋板块上留下了深切割的海沟,使得这些区域洋壳变薄,成为薄弱带,后期由于受到太平洋四周大陆板块的挤压,使得太平洋深处的岩浆沿着薄弱的深切割海沟喷(涌)出,产生了这些岛链。 The genetic model of Hawaii, Maldives island arc Liang Guangh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Email: lgh@mail.iggcas.ac.cn Hawaii- Emperor is the longest island chain in the Pacific, how she formed in the end? The evidence presented here shows that the causal mechanism is the continental drift, which originated from a continental plate called Coriak drifting from the central Pacific to Siberia and colliding with the Siberian plate. After she drifted on the Pacific plate left a deep cut trench, making these areas of the oceanic crust thinning, become weak belt, late due to the continental plates around Pacific squeeze, making the depths of the Pacific magma along the weak deep cut trench spray out, resulting in the island chain. 1 引言 凡去过夏威夷的人,都会被它那旖旎的风光所倾倒,这里是太平洋怀抱中的群岛。我们传统上所说的夏威夷群岛实际上是一个巨长的火山岛链的很小一段。她包括著名的大夏威夷岛、檀香山、可爱岛等等。 这条横穿太平洋北半部的火山岛链全名叫夏威夷-帝王(Hawaiian-Emperor)火山岛链,她长约6000多公里,夏威夷群岛位于该岛链的东南端。它们呈现线状分布,但中间存在一个大拐弯,南半部分叫夏威夷海岭,北半部分叫帝王海底山。 这些火山岛是在7000万年以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至少有129座火山岛,每个火山岛一般由一座或几座火山组成,这些火山从海底的第一次喷发起,随着几十万年间的无数次喷发,最终升出海面形成岛屿。目前正在活动的是最南部的夏威夷群岛,不时有火山喷发。 位于大夏威夷岛上的莫纳克亚山(Mauna Kea)是一座死火山,约6000米的山体处于海平面以下,总高度约10203米,是世界上总高度最高的山。它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高出4206米。但是如果从海底量到山顶的话,它就高达约10203米,比 珠穆朗玛峰 还高一千多米。 当前对夏威夷火山岛链的成因的普遍认识是地幔柱假说。地幔柱假说认为,地下深处存在一个 类似燃烧着的火炉从地球深部烘烤着大洋板块,使其发生熔融,为火山喷发提供岩浆来源。这个热点不动,随着太平洋板块的不断漂移运动,在太平洋底产生一系列线性分布的火山岛。 虽然地幔柱假说在1972年由摩根提出,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直到2000年一篇重量级文章的出现才使得地幔柱假说广为流传。该假说的关键依据是,科学家发现该火山岛链的玄武岩测年数据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线性变化,但事实上,能够形成如此精准的年龄线性变化的原因是:部分科学家将原始数据中不一致的年龄数据去掉的缘故,实际数据表明没有严格的时间-空间线性变化规律。 例如作者分析本哈德等人(Bernhard et al)1998年文章中测年数据就发现(图1-2),在夏威夷岛链上并没有按照严格的线性分布(即0Ma-1.03Ma-2.6Ma-7.2Ma-10.3Ma-27.7Ma-38.7Ma)。它们中间出现了19.9Ma-26.6Ma-20.6Ma和39.9Ma-42.4Ma-38.7Ma这样的年龄分布特征。难道地幔柱会倒退吗?或者太平洋板块超一个方向移动时候会来回短距离往返运动吗?理论上显然解释不通。这种为了引导他人信奉其假说所搞的数据筛选,在科研中是一种造假行为。 图1 经数据筛选后广为引用的测年结果-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 图2 原始测年数据并没有绝对线性关系 事实上,夏威夷岛链的火山岩测年数据存在逻辑错误,例如位于大夏威夷群岛的莫纳克亚山(Mauna Kea)火山,从海底算起该火山岛的总高度近10203米,这超过10公里厚的玄武岩不可能是一次喷发形成,而是历史上多次喷发形成的,从上到下喷发应该是从新到老,而当前的测年数据主要取自浅表部。由此得出该火山形成的年龄是接近0年,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我们知道,一个火山的爆发往往是多个期次的,有的火山今天爆发了又很快平息了。然后若干年后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又再次爆发,地质历史上往往要爆发多次。如果测年过程中不考虑这种多期次性,测年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科学的测年方法应是针对每个火山点都要在不同深度的不同期次喷发的岩体上取样测年,这样才有意义和说服力。推测大夏威夷群岛的莫纳克亚火山在早白垩就开始间断喷发,直到现在。 地球化学也不支持该假说,如果夏威夷的玄武岩是地幔柱成因,那么它应该出现代表地幔高温的苦橄岩或科马提岩,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现。这说明他们不是地幔深处所产生的岩浆。 贝彻特(Bilchert-Toft)等人展示的铪(Hf)同位素资料显示夏威夷熔岩中存在古深海沉积物。美国实施的夏威夷科学钻探项目(Hawaii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简称HSDP)。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Mauna Kea)火山实施的钻探中,在2019米深度以下打出了海相火山岩和沉积岩,这是地幔柱假说难以解释的。 国外科学家也并不都支持地幔住假说,杰弗瑞(Geoffrey F.)等人2005年的研究表明:①夏威夷火山活动至少持续了75 Ma,这是皇帝岛上当前测得的最古老的年龄(夏威夷地幔柱的起源时间并不清楚) ②如果地幔柱物质具有3.0T/m 3 的密度,那么夏威夷地幔柱的体积补给量约为7.5 km 3 /a ③要维持该年流量, 75Ma需要源区的体积相当于直经约1000公里的球体。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内核的体积,那么多岩浆从一个固定热点喷出地球是不符合逻辑的。 地球物理探测也没有发现确凿证据,证明存在这种地幔热点。沿着夏威夷岛链方向的地震接受函数剖面显示,夏威夷岛链没有上地幔异常,100公里以下地震波十分平滑均匀,没有地幔柱和大断裂的特征。 地幔柱假说无法合理解释夏威夷-帝王火山岛链中间的那个大拐弯,拐弯处的火山岩测年大约为43Ma,没有证据表明43Ma年地球上存在大的地质构造运动,能够将巨大的太平洋板块转向。这在力学机制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1977 年 7 月 “格济 玛 · 挑战者 ”号在杰勒 · 杰克逊领导 下,进行 了深海钻探 , 得知 除夏威夷 山链上的库勒 (Kure) 岛 外,这些 岛链上的死火山已全部沉入水 下,山链 下的 太平洋板块地层,其 年龄 为 70Ma 或者 更 老 140Ma 。后续的研究再次搞了数据筛选,舍去了古老 140Ma 而保留了 70Ma 。 2 夏威夷群岛成因的新认识 夏威夷群岛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她是地幔柱成因,但诸多新证据发现地幔柱成因根本解释不了 夏威夷-帝王火山岛链的特征。 既然地幔柱难以解释夏威夷群岛的成因,那么她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首先了解一点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知识,那就是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大陆板块存在大规模水平漂移是地球上的普遍现象,而且当前还在运动,现代精确GPS测量和古生物古地磁都有确凿证据说明大陆板块会漂移,但其漂移的源动力是什么?魏格纳100年前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大陆板块自己会漂移,动力主要包括两个,其一是因地球自转存在一个指 向赤道的离极力;其二是因地球自转产生向西的力。后来地球物理学家经过计算得到的这两个力非常小,不足以推动巨大的板块克服阻力发生漂移。更不符合逻辑的是这两个力都是系统作用力,也就是说他们针对地球上的所有大陆板块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实中应该发生大陆板块统一都向赤道漂移或向西漂移,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现象。因此魏格纳提出的动力被否定。 魏格纳后来也承认,大陆运动的起因这一难题的真正答案仍有待继续寻找,大陆漂移理论中的 牛顿 还没有出现。 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赫斯(Hess)1961年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假说认为,由于洋中脊不断喷发的玄武岩造成了海底扩张,像传送带一样拖动大陆板块发生漂移。基于泛大陆的裂解,其结论是现代海洋中的洋壳板块都是160Ma(Ma百万年)以后的,洋中脊附近因为都是新生成的岩石,其年龄应该是0。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著名地学院士任纪舜等人(2015)在地质论评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寻找消失的大陆”,通过全球ODP(深海钻探)、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表明全球大洋中存在大量古大陆残片。按照海底扩张假说,洋中脊上岩石年龄应该接近于0,而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的,在赤道大西洋洋中脊附近发现大量古老的大陆岩石分布,这些岩石年龄少则300Ma-330Ma,多则1600Ma-1850Ma。这与传统的海底扩张假说完全不符。大洋中的古大陆残片否定了海底扩张假说。 赫斯等人是基于太平洋东北角和大西洋北部局部的磁异常带与洋中脊平行提出海底扩张假说的,全球所有的磁异常条带都与洋中脊平行吗?2007年法国地质局编绘了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磁异常图,遗憾的是该图否定了条带状磁异常与洋中脊平行的这种所谓普遍规律。众所周知,红海是一个新生代才裂开的新海洋,按照海底扩张假说,磁异常条带必定和洋中脊呈现条带状平行分布,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红海西部,磁异常条带几乎与洋中脊垂直,而在红海东部磁异常也并不呈条带状,而是呈现团块状沿着洋中脊分布,没有平行分布的特征。也许有人说,红海是一个还没有被完全扩张开的海洋,所以磁异常条带与洋中脊不平行。其邻近的印度洋是一个成熟的大洋,那里的洋中脊与磁异常条带也没有平行关系。事实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全球区域,大多数地区磁异常条带并不平行洋中脊。 既然海底扩张不存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陆板块发生了大规模水平漂移? 从地热学我们知道大陆上平均地温梯度是每百米增温3℃,超深钻也验证了这个地温梯度的正确性。这就意味着40公里之下的温度可达1200℃,大洋地温梯度远高于大陆,在1200℃度下绝大部分岩石会变成熔融状态的岩浆。 新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板块是飘浮在大洋板块上的,其主体部分沉入大洋板块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岩石逐渐由弹性变为软塑性(图3),大陆板块底部飘浮在大洋深处的岩浆上。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大陆漂移比喻成“平底热锅里的黄油会自己跑”。这个运动过程是基于大陆板块首先发生裂解,产生了一个裂缝和大洋深处的岩浆上涌,在初始阶段,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一致,但洋中脊喷出的岩浆很快会被海水熄灭,因此海底扩张不能持续,但大陆板块漂移后在其后面持续不断地涌出岩浆并不断被海水熄灭,这个热力推动过程才能持续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其基本逻辑很简单:大陆板块运动中其前面处于挤压环境,地下深处的岩浆无法外泄,其后面处于开放环境,地下深处的岩浆持续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运动。 图3新大陆漂移模型,A是漂移前的状态,B是漂移后的状态(梁光河,2013) 根据这个模型,大陆板块漂移后会留下尾迹,也可能会留下火山岛链、大陆碎片遗撒物。据此我们可以很容易通过大陆板块漂移过后的尾迹来追踪其来源及漂移方向。这与刑事侦探对足迹的分析类似,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嫌疑人的去向。 追溯夏威夷岛链的轨迹我们可以推测其起源(图4),图中清晰地显示了一个小板块的运移轨迹,如图中红色虚线箭头所指方向。该小板块外形像一个蝙蝠鱼,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漂移后留下了一条划痕,该小板块目前已到与西伯利亚板块拼接在一起,名字叫科里亚克板块。这个小板块在其正南的尾部仍然存在一条明显的水下海岭,北部(前部)是山脉,与新大陆漂移模型完全吻合。 这个小板块会漂移数千公里吗?实际上,地质学家已经证明,印度板块从是从南极洲分离并开始向北漂移,在约140Ma的历史时期,漂移了超过8000公里的距离到达现在的位置。也就是说大陆板块漂移数千公里并不稀奇。 图4 科里亚克板块漂移后产生了 夏威夷-帝王(Hawaiian-Emperor)火山岛链 这个新大陆漂移模型不但能解释夏威夷群岛的成因,也能合理解释太平洋中其他线状火山岛的成因机制。推测它们曾经是大陆板块漂移后留下的轨迹和薄弱地带。 在泛大陆裂解后,因欧亚大陆向东北漂移,美洲板块向西漂移,同时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因此太平洋洋壳深部总体呈现一种受压环境(图5),特别是夏威夷群岛附近当前正处于挤压的中心地带。这些板块前端深处的高压岩浆在那些薄弱地带被挤出,形成一系列线性火山岛。 大陆板块漂移后会在大洋中留下类似车辙的深沟,这些深沟是大洋板块的薄弱地带,一旦遇到压力,大洋板块深部的岩浆就会涌(喷)出。按照这个推论,大陆板块漂移后应该在洋壳上留下切割深度差不多的海沟,应该喷发出连续的火山岛。为什么夏威夷岛链上不是连续喷发的火山岛,而是隔一段距离一个火山岛而且不均匀分布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由于地球演化历史上温度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全球海平面的持续非稳定的周期变化,有时候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在这个期间大陆板块浮力就大,其漂移过程中切割洋壳深度就浅一些。当全球海平面下降时,这个期间大陆板块的浮力相应减小,其漂移过程中切割洋壳的深度就大一些。因此最终在洋壳深部受压的情况下,岩浆会在切割深的区域喷出。 为什么这个岛链在中间会产生一个大转弯呢?推测这个科里亚克板块随着大西洋的裂解在早白垩就开始向北漂移,在漂移过程中遇到一次造成全球恐龙灭绝的陨石撞击事件,该事件发生于65Ma年,该陨石撞击点虽然在现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但该事件使得地球瞬时产生了巨大震动,从而使科里亚克板块运动方向发生了转向,在该转弯处的火山活动可能从65Ma就开始喷发,一直间断喷发,这个过程持续到约43Ma才结束。 图5 太平洋周边大陆板块当前运动方向说明太平洋板块深部处于挤压状态。 这个科里亚克大陆板块漂移模式是否能得到地质学上的认可?从图6的地质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科里亚克板块主要出露地层属第三纪到白垩纪。而其周边是一套白垩纪火山岩和白垩纪地层。该地块的地质特征显示它是一个外来板块拼合到西伯利亚板块上。这种拼合是否存在?传统上两个板块的拼合就是板块的碰撞,在它们之间会形成造山带和山脉。图7也显示的确存在一个弧形山脉,推测这个山脉就是两个板块的拼合带。事实上,地球历史上大陆板块的汇聚和拼合是一种常见现象,历史上曾发生多次超大陆汇聚和裂解。 这个漂移过程是否能够得到古地磁的支持?俄罗斯科学家作了很多工作,结论是: Olyutor岛弧碎片(即 科 里亚克板块) 晚白垩世 -古 近纪 位于距欧亚大陆边缘很远的地方(大约2000公里)(Kovalenko,D.V,1996;Pecherskii,D.M,1996)。 图6 东西伯利亚区域地质图显示科里亚克板块是一个外来拼合体(据亚洲地质图修编)。 图7 科里亚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带山脉走向(据Google-earth地图修编) 新的大陆板块漂移模式是否能够解释北太平洋上更多岛弧成因?从图8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大陆小板块发生了漂移和拼合,其中科里亚克板块漂移产生了夏威夷-帝王山火山岛链,秋林板块的漂移产生了阿留申群岛,而堪察加板块的漂移产生了千岛-堪察加岛链。板块运动的尾迹和地形吻合很好(图8),这种板块运动模式是否能得到地质学上的认可?从世界地质图我们发现各个陆块在当前位置与相邻的地层都呈现出不和谐状态(图9),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外来的。而如果把这些陆块恢复到其原始位置,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基本上都能与原始位置相邻的地层吻合(和谐)。其中漂移到美国阿拉斯加西南部的那个陆块,就是著名的秋林地体(Chulitna terrane),这个外来的地体也是地体学说的发源地,已得到美国学术界普遍认可。地体的概念等同于大陆板块的概念,它们都是外来的大陆板块,具有独立的地质和构造演化历史,都存在大规模水平漂移和块体拼合。 图8 科里亚克、秋林、堪察加板块的运动轨迹及板块的漂移拼合(据美国NOAA地形地貌图修编) 图9 科里亚克、秋林、堪察加板块的运动轨迹及板块的漂移拼合(据世界地质图修编) 以上证据说明在北太平洋岛弧区域,大陆板块运动的轨迹、地形地貌、地质层位都能吻合很好,难道这些都是巧合吗?仔细观察阿留申群岛的西部的特征(图10),我们发现即便是轨迹1和轨迹2交叉部位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先后顺序,轨迹2切割了轨迹1,也就是说在该交叉点,科里亚克板块首先漂移过去,然后秋林板块才漂移过去,并切割了帝王海底火山岛链。 Pechersky等(1997)的古地磁研究成果表明,堪察加(Kamchatka)地体在65-61Ma时期位于38.1°±4.1°N,46-43 Ma时期位于47.0°±6.4°N,正好吻合了本文的推断,38°N大致相当于日本海目前的位置。 图10 科里亚克、秋林、堪察加板块的运动轨迹放大图(据美国NOAA地形地貌图修编) 在阿留申群岛岛弧中,我们会发现在其中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旋窝(图11),这是怎么形成的呢?传统的海底扩张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但大陆漂移很容易解释其成因,推断她是小的大陆板块漂移的轨迹。从尾迹上判断它应该是 基斯卡岛(Kiska )板块漂移(伴随右旋)后留下的尾迹。 图11 阿留申群岛岛弧,图中显示一个奇怪的旋窝(异常体),推断她应该是基斯卡岛(Kiska)旋转着漂移(右旋)后留下的尾迹(据Google-earth地图修编 ) 事实上,如果海底扩张不存在,那么地幔柱假说的理论基础就坍塌了。因为地幔柱假说必须要求大洋板块会移动,如果大洋板块没有移动,而是大陆板块漂移了,那么地幔柱假说就不需要证明了,这些火山岛链肯定另有成因。实际上,这种年龄成近似线性变化的火山链的形成与地幔柱无关,而是大洋板块断裂(cracks)和引力释放导致的地幔物质发生减压熔融的结果。 3 马尔代夫成因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南方650千米的海域,由北向南经过赤道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礁岛群带。它由26组环礁组成,这些环礁包括1192个珊瑚礁岛,其中199个岛屿有人居住,991个为荒岛。这些岛屿都是因为古代海底火山爆发而成,有的中央突起成为沙丘,有的中央下陷成环状珊瑚礁圈。 印度洋中北部有两个明显的海岭,东侧的叫九十度东海岭(Ninety East Ridge),中间的叫查戈斯拉克代夫海岭(Chagos Laccadive Ridge),马尔代夫群岛只是该海岭北部的一小段。 马尔代夫群岛总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约298平方千米。群岛南北长约820千米,东西宽约130千米,岛屿平均面积为一两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由于位于赤道附近,马尔代夫因而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 年降水量 2143毫米,年平均气温28℃。 大洋中的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冲积岛、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马尔代夫群岛是在火山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珊瑚岛。这些火山岛为什么会有规律地呈线性排列,又为何会从地下深处喷发出来,一直是一个谜。 关于马尔代夫的成因机制,在地球科学领域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前人对马尔代夫群岛的成因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幔柱成因,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一条古洋中脊。 地幔柱假说的观点对于马尔代夫的形成原因上却说不通,一是在马尔代夫岛链上的岩石测年数据大多分布在40Ma-60Ma 之间,而且没有严格的时间-空间线性变化特征;二是很难解释这个地方深处为何一直存在一个热点,这个热点为什么会一直呆在原地不动。 古洋中脊的观点(古洋中脊是指已经死掉或者不活动的洋中脊)也难以成立,一是洋中脊上应该存在所谓的转换断层(转换断层通常应该垂直于洋中脊分布),但在马尔代夫岛链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转换断层;二是印度洋的地质演化历史并不支持该区域存在这个古洋中脊。 既然这个两种成因假说都不成立,那么马尔代夫群岛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与夏威夷成因同样的道理, 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是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后留下的西侧边界的轨迹(近南北向)形成了马尔代夫火山岛链。特别注意印度大陆板块在北漂中逆时针旋转,从而形成了当前的地形地貌特征。 图12 马尔代夫群岛是印度大陆板块漂移后留下的火山岛 4 结论 本文给出的证据说明夏威夷群岛的成因机制是大陆漂移,并不是地幔柱或者海底扩张。她源于一个叫科里亚克的大陆板块从太平洋中部出发一路漂移到西伯利亚,并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她漂移后在太平洋板块上留下了深切割的海沟,使得这些区域洋壳变薄,成为薄弱带,后期由于受到太平洋四周大陆板块的挤压,使得太平洋深处的岩浆沿着薄弱的深切割海沟喷(涌)出,产生了这些岛链。 马尔代夫群岛是印度大陆板块漂移后留下的火山岛。 参考文献: 1. 万延森,刘昌荣,夏威夷群岛的地貌特征,黄渤海海洋,1991,vol.9,No.2,46-53 2. 朱炳泉,崔学军,板块构造学说面临的挑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No.3,Vol30,265-274 3. 苏德辰, 杨经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ICDP)进展,地质学报,2010, Vol.84 No.6,873-886 4. 王振峰,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学报,2012,Vol.30,No.4,646-656 5. 潘桂棠,王立全,李荣社,尹福光,朱弟成,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Vol.32, No.3,1-20 6. 陈国俊,琼东南盆地上新世中央峡谷的形成与演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年会,2013 7. 刘锡清,刘洪滨,关于海洋岛屿成因分类的新意见 地理研究,2008,Vol 27,No.1,119-127 8. Bernhard Steinberger and RichardJ. O‘Connell,Advection of plumes inmantle £ow: implications for hotspot motion,mantleviscosity and plume distribution,Geophys. J. Int. 1998,Vol.132, 412—434 9. Shepard F.P.,The underlying causesof submarine cany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36,22(8):496-502 10.Dosta I J, Cousens B and Dupuy C.The incompatible element characte ristics of an ancient subducted sedimentary componentin ocean island basa lts from French Polynesia. J Petrol, 1998.39: 937- 952. 11.Frey F A, CoffinM F, Wallace P Jet al.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 submarine large igneous province: the KerguelenPlateau and Broken Ridge, southern Indian Ocean. Earth Planet SciLett, 2000.28:73- 89. 12.Lassiter J C, B lichert Toft J,Hauri E H at al.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variations in lava from Raivavae andRa-pa,Cook-Austral islands: Constraint on the nature of HIMU and EM-mantle andthe origin of midplate volcanism in French Polynesia. Chem Geol, 2003.202:115-138. 13.Shepard,F.P.,Geological Oceanography,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St.Lucia,1977,50-54 14.Bogdanov,N.A., Vishnevskaya,V.S., Kepezhinskas,P.K., etal., Geologiya yuga Koryakskogo nagor’ya(The Geology of the Southern Koryak Highlands), Moscow: Nauka,1987. 15.Kovalenko,D.V.,Geotektonika,1996,no. 3, pp. 82–96. 16.Pecherskii,D.M. and Shapiro, M.N.,Fiz.Zemli,1996,no.2, pp. 31–55. 17.Solov’ev,A.V., inGeologicheskieissledovaniyalitosfery(GeologicalStudies of the Lithosphere), Moscow, 1996,pp. 57–61. 18.Solov’ev,A.V.,Cand.Sci. (Geol.–Min.) Dissertation,Moscow:Inst. Lithosphere, RAS, 1997. 19.Utkin,V.P.,Sdvigovyedislokatsiiimetodikaikhizucheniya(Strike-Slip Dislocations and the Methods of Their Study), Moscow: Nauka,1980. 20.Faure, G.,Principlesof Isotope Geology,New York:Wiley,1986. Translated under the title Osnovyizotopnoigeologii,Moscow: Mir, 1989. 21.Chekhovich,V.D.,Tektonikaigeodinamikaskladchatogoobramleniyamalykhokeanicheskikhbasseinov(TheTectonics and Geodynamics of the Folded Framing of Small Oceanic Basins),Moscow: Nauka,1993. 22 A. V. Soloviev , etal. Collision ofthe OlyutorIsland Arc with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Kinematic and Age AspectsJune 1998.Doklady EarthSciences 361(5):632-634 23 Pechersky, D M., N M. Levashova, M.N. Shapiro,M.L Bazhenov, and Z V. Sharonova, Paleomagnetismof Paleogene volcanic series of the Kamchatsky Mys Peninsula, east Kamchatka: The absolute motion of an ancient subduction zone, Tectonophysics,2~3, 219-237, 1997
个人分类: 夏威夷|16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的马尔代夫
热度 32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3-2-16 16:53
美丽的马尔代夫
美丽的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一个由 1200 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 202 个岛屿有人居住)、海洋面积近 12 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近 300 平方公里、亚洲最小的国家,由于其环境惊人之美,被世人誉为“ 上帝不小心洒落在人间的项链 ”、“ 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 ”。 由于全球变暖,其海平面正以每年两厘米上升。这个平均海拔仅为 1.2 米 的“人间最后的乐园”,很可能在 50 年之后消失!成为后人们在记忆中追忆缅怀的“ 失落的天堂 ”。。。 马尔代夫历史悠久,自从公元前 5 世纪【雅利安人】来此定居之后,于公元 1116 年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苏丹国,除了 16 世纪被葡萄牙短暂占领之外,它一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目前,马尔代夫实行的是总统制的共和国,信仰伊斯兰教,种族称为马尔代夫族。 第一次提到马尔代夫是在二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里兰卡西面 1378 个小岛的地方,指的就是马尔代夫。 明朝时,中国人就非常熟悉这些岛屿,称这里为 “ 溜山国 ” 或 “ 溜洋国 ” ( “ 伏在水下的山脉 ” )。在明朝永乐十年 (1412 年 ) 和宣德五年 (1430 年 ) ,郑和率领商船队两度到过马尔代夫。明朝永乐十四年后,马尔代夫国王优素福三次派遣使节来中国。郑和的随行人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和费信所著《星槎胜览》中,对马尔代夫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风俗民情等,都有详实的记载。 2012 年初,由于时任总统纳希德下令逮捕一名法官而引发社会不满,马尔代夫首都马累 2012 年 1 月以来接连爆发抗议活动。军方 2 月 7 日奉命驱散抗议民众,引发冲突。随后军队倒戈,支持示威者。马尔代夫军方和警察临时接管政府。 2012 年 2 月 7 日 马尔代夫前总统穆罕默德 · 纳希德辞职,纳希德当天在电视讲话中说: 为了国家利益和结束马尔代夫 现在的混乱局面,他愿意辞去总统职务 。副总统哈桑于 2 月 7 日 下午宣誓就任总统,他将在 2013 年 11 月前承担起总统职责。 为了向纳希德和马尔代夫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二傻决定亲自赴马尔代夫,为其 目前的GDP和未来的生存之道, 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1】首都马累 --- 马尔代夫唯一的国际机场 。 【2】乘快艇到达某个小岛 。 【3】一个小岛就一个酒店!这是酒店大堂一角 。 【4】到小岛周边去看海! 。 【5】环岛沙滩上,随处有躺椅让您休息、观光 。 【6】这样的枯树风景倒是不多见 。 【7】水上屋? 。 【8】真的是水上屋! 。 【9】安静、祥和、美丽、自然! 。 【10】各式套房之小别墅 。 【11】各式套房之大别墅! 。 【12】各式套房之联排别墅? 。 【13】各式套房之经济别墅? 。 【14】岛上有多种休闲活动 。 【15】更有多种海上极限运动 。 【16】可惜,二傻最喜欢的运动,还是闭目养神! 。 【17】当地居民自住的小岛 。 【18】菠萝蜜?菠萝菠萝蜜? 。 【19】天狼星遗骸? 。 【20】好大的鱼头! 。 【21】真的是雅利安人?怎么这么黑啊? 。 【22】不过看这个小孩,深颧高鼻,确实是从乌拉尔山脉下来的。。。 。 【23】看得出来,他们是信伊斯兰教的 。 【24】美丽的马尔代夫! 。 【25】美丽的天堂岛! 。 【26】我还会回来的! 。。。 。。 。
个人分类: 行走天下|7006 次阅读|93 个评论
环球同此凉热
suliantuo 2009-12-16 15:28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已经开了很多天了,看起来达成协议比较困难,估计最后只会出一个意向性的东西,没有多少约束力。形势是财大气粗的谁也管不了,新兴力量展示着谁也不怕的豪情,而可怜巴巴的弱国的声音在吵闹声中谁也听不见。可怜的马尔代夫总统,在CCTV的镜头前像个等待面试的打工仔般诚惶诚恐,口中喃喃念叨着气候如何如何、科学说了如何如何、我们的岛礁将如何如何等等。 民主了,旧式的伟人不再出了,伟人们的话也渐渐为人所遗忘了。毛泽东在的话,一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估计喧闹的哥本哈根全城当下立马恢复秩序,静默三日,然后各国元首们打道回府,组织各自政要一起学习来自东方的最新指示。放屁排出的气体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应属温室气体,是减排的首要目标。大街小巷中志愿者们举着标语牌奔走相告,标语写着减排从我做起不可随地放屁!、少放一屁,环保一分!、Stop Pii-ing Now! We need a COOL world!之类。原来减排也可以这么简单啊!世界的目光转向东方,古老的东方智慧重新带给人类新的希望,中国人民从此站得更直了! 科技的发达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以前五湖四海就是世界的年代,随便怎么排放气体都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现在都地球村了,村子东头放一屁,西头就能闻响,北边立马提抗议。科技越发达,感觉这个地球屋就越小,排放的气体多了,屋子里就越觉得憋气。于是就有现在的场景,大哥小弟君子流氓坐在哥本哈根,一起聊聊排放配额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有的国家是经济问题,对另外的国家可能是政治问题,而还有相当一些国家,这个问题是性命攸关的问题。问题的定位不一样,谈判桌上的态度就不一样。有的国家不断拨弄着自己的算盘,有的国家总觉得另外一些国家在对自己搞阴谋。政治家们只习惯于讨价还价,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相对于他们的职务任期而言,基本上近似等于无穷大,他们追求的是减排责任的最小化和减排政治声望的最大化,因此目前的哥本哈根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菜市场。其实气候恶化的最终恶果对谁都是一样的,洪水、地震和瘴气是不认国界的,如同《2012》片中所展示的场面,最终人人都得面对,有差别的只是时间顺序上的先后差别。 马尔代夫平均海拔只有1.5米,照目前温度上升的趋势,100年后这串镶嵌在印度洋上的珍珠项链就将消失在海平面以下了。肯尼亚有些地区已经几年滴雨没下了,长颈鹿倒毙路边。我们近几年遇到的干旱、洪水、高温、低温等等天气,报道中总可见百年一遇、五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字眼,已经在彰示我们的气候渐趋极端了。 肯尼亚部分地区数年滴雨未下,照片中长颈鹿因干渴而倒毙 有些无知的观点常见于报端,说什么发达国家通过碳的高排放实现富裕,凭什么我们就不能搞高碳排放?我也认为发达国家在碳的减排上要肩负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还有未来的。但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也必须过一把高碳排放的瘾才算扯平。就算我们过了一把高碳排放的瘾,致富了,有朝一日我们的非洲兄弟们也崛起了,要高排放了,那个时候他们一定会高喊我们要平等的排放权!、非洲在碳排放上要占有一席之地!、非洲的二氧化碳是非洲人民的二氧化碳!等等,我们是赞同呢还是不作声呢?真到了那一天,可以肯定的是马尔代夫已经消失了、长颈鹿等一大批物种消失了、各类怪病毒肆虐、各国财政收入的80%要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 环球同此凉热!我又想起毛泽东的一句话。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应该把这句话印在主席台后面的大幅会幕上,用中文写,凸现中国的决心和愿意承担责任的勇气。当然还应配上英文的翻译One world, one feeling. Feeling是我喜欢的一首歌,Feeling, nothing more than feeling, trying to forget me feelings of love......,可它的第二段的开头是Teardrops, rolling down on my face......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难道真的将会是我们的眼泪吗?
个人分类: 看法|42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红猪]人间天堂从此消失?
eloa 2009-6-12 20:20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6-11 4:04 译者:Jalain,另一篇译作在 此 ,如今仍然是即将毕业理工生一名。本文的 原文 。 被2004年印度洋海啸淹没的旅游胜地Kuda Huraa的旅馆 导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正加快它吞噬大陆的脚步,马尔代夫这片全球海拔最低的人间天堂正面临着被它吞噬的噩运。为了不让这片天堂从此永远的消失,马尔代夫做了各种努力,然而结果有好有坏,混凝土筑起的防护墙扰乱了岛屿附近的洋流,反而是海洋侵蚀岛屿的脚步加快。马尔代夫人该如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呢,他们又如何解决岛屿被不断侵蚀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延迟这片人间天堂从地球消失的进程呢? 马尔代夫群岛注定要消失在波涛汹涌之中吗?人类最后的努力能否阻止海洋吞噬大陆的脚步?Gaia Vince 给我们答案。 两年前,马尔代夫在第二人生(译注:Second Life 网络虚拟社区,流行的网络游戏,2003年7月由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室Linden Research 公司发行,网友可以在游戏中指定一个虚拟人物,使他听从自己的意志创造自己的生活,在虚拟的社区中经商、工作、旅游等,游戏中的虚拟货币可以与美元兑换,以此连接网络和虚拟世界。)虚拟的一个岛屿中开设了大使馆,成为第一个在虚拟世界设立大使馆的国家。这一看似玩笑的小动作在未来的十年中很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整个马尔代夫可能都会因为国土面积的缩小而搬进虚拟的世界中而成为一个虚拟国家。全球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将马尔代夫居民的未来交给了一片汪洋:由于全球变暖,海洋的面积逐渐扩张,海平面的上升已经足以使一些岛屿被定期淹没(译注:我的理解是由于海水的潮汐现象使海平面定期的上升下降,导致某些岛屿定期的被淹没或浮出海平面),冰川的融化无疑只能使这种状况雪上加霜。 根据主流思想所建立的模型预言,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到2070或2050,甚至早在2030年这片岛屿就会不再适宜居住,然而,马尔代夫人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作为回应,他们雄心勃勃的制定了一套岛屿复兴的程序。可是马尔代夫人的努力足以挡住海洋的脚步吗?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对马尔代夫群岛做了一次访问。 马尔代夫的岛屿 组成马尔代夫的各个岛屿总是时隐时现。根据Charles Darwin 在1842年提出的岛屿形成理论的描述,岛屿起初是一连串的火山,它们的边缘被珊瑚礁所覆盖。在上个冰河世纪的末期,由于火山的下沉和海平面的升高,被珊瑚礁覆盖的火山渐渐的地被海洋淹没,最后只留下些礁石还露在海面。珊瑚礁为了能够留在温暖的可以被阳光照射的海水中,开始向上生长。渐渐地形成了圆形暗礁、环形暗礁或环形的浅礁湖。随着时间的推移,珊瑚遗骸和沙粒聚集起来在暗礁周围形成了地势低洼的岛屿。如今,有26个这样的环礁环绕着马尔代夫的1196个岛屿。其中有200个岛屿是适宜居住的。 这众多岛屿中,有许多仅仅是随洋流的起伏而忽隐忽现的沙洲。事实上,当地人把他们的村庄叫做Woden adhi Girun ,大致译为时隐时现的国家。 然而,在过去的15年中,海岸线的侵蚀和海平面的上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岛屿从此将永久性地消失。珊瑚生长的速度减缓,海水温度升高引起的漂白效应(译注:珊瑚虫体内的共生海藻不耐高温,一旦海水温度超过夏季正常温度1.5℃~2℃,并维持两个月以上,海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珊瑚虫就会把共生海藻排出体外。这些海藻是珊瑚虫颜色的主要来源,失去海藻的珊瑚虫便会失去好看的颜色。更要命的是,没有共生海藻提供养料,珊瑚虫就会被饿死,留下白色的碳酸钙外壳,科学家把这一现象叫做珊瑚漂白(Coral Bleaching)。)又让它们大量死亡。这些因素与海平面的升高一起使暗礁对岛屿的庇护作用越来越弱。结果使海浪和暴风快速地侵蚀了岛屿的海岸线。 有人赞成建立一系列的人工岛屿,以供马尔代夫人民重新安家。 这些变化已经对当地居民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海水冲毁了道路和房屋,就连椰子树也未幸免于难。在一些岛屿中地下水严重地被海水污染,以至于不能作为饮用水来喝。那些作为度假胜地的岛屿曾经可以为国家带来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而如今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度假村里面很多房屋因为不断的洪水泛滥而被渐渐遗弃,而我们曾经可以躺着那里晒日光浴的海滩现在也已经完全消失。来自英国巴斯(Bath)的Sue Gregory说,他从1999年开始就每年来马尔代夫群岛度假。 迄今为止,在200个适宜居住的岛屿中已经有20个被遗弃。在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它们中的一部分让当地居民知道了对一个岛屿来说更高的水位意味着什么。在所有受灾严重的岛屿中,Kandholhudhoo作为其中之一经历了这样的一幕。虽然海啸中最高的海浪只有2.5米,然而在这一巨浪退去的一分钟的时间里,有三人丧生,岛上没有剩下一所可供居住的房屋,岛上的居民不得不离开小岛去寻找更好的去处。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越来越频繁的暴风袭击的报告,也许将来并不需要一次海啸,就可能造成像Kandholhudhoo小岛曾有的那种损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早期为解决马尔代夫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却将小岛的状况搞得更糟。20世纪90年代的总统Maumoon Gayoom 曾经着手于在一些岛屿的暗礁上建立防海浪的人工墙,以此作为障碍来抵挡上升浪潮和暴风的袭击。这些防护墙在许多地方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地抵挡住暴风的袭击。而且由于防护墙的存在,马尔代夫首都Male在大海啸的袭击中幸免于难。然而与此同时,它们的存在也减少了礁堡附近的洋流。珊瑚虫的成长需要每秒十米以上洋流的冲击,在礁堡附近,没有了这种冲击,珊瑚虫就会死去,这样,岛屿海岸线上防止侵蚀的天然屏障就逐渐消失了。Gayoom执政时期所建设的十几个新海港也对礁堡产生了类似的影响。因为在建设海港时他们需要的泥沙都来自于对礁堡的挖掘。 2008年12月选举继任的现任总统Mohamed Nasheed提出了应对岛屿侵蚀的其它方案。他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恢复岛屿的自然防护墙上,通过对礁堡的重建和对海岸线上植被的种植来减轻海浪和风暴对岛屿的影响。然而如今这样做是否做得太少,或为时太晚了呢? (尽管珊瑚的生长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有许多迹象表明,珊瑚还是能够生存下来的,至少全球变暖的影响不足以使它们灭绝。工作于菩提树度假村的海洋生物学家Robert Tomasetti的一项实验表明,将耐热珊瑚嫁接在混凝土外壳或可以刺激它生长的充有低电压的带电外壳上以后,它们就可以暂时更好地应对温暖环境并且在其它珊瑚被漂白时存活下来。如果这一实验方法被大规模地运用,就可以使足够大量的珊瑚存活,进而巩固礁堡,减缓海浪对岛屿的侵蚀,并且给岛上居民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应对海浪侵蚀的问题。 马尔代夫群岛的沙洲曾经忽隐忽现,如今它们将会永远的消失 然而,至今为止所取得的进展仍然令人失望地慢。我希望能够确定,我们是否可以将耐热珊瑚植入暗礁中相对暴露在外的部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建设混凝土防护墙。Tomasetti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够胜任此级别工作的设备,所以我们现在真正所做的,只是在为游客们种植更加漂亮的珊瑚礁而已。 资源稀缺并不是唯一的问题。Bruce Hatcher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悉尼市凯普布赖顿大学(Cape Breton University in Sydney, Nova Scotia, Canada)的海洋生态学家。他对马尔代夫群岛的暗礁所做的研究表明,大规模的重新植入珊瑚并不可行。现行的技术还不能允许我们重新种植形成上千吨的暗礁,如果想以此来减轻海平面上升给马尔代夫带来的影响的话,能够达到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他说。 然而,恢复海岸线上的植被所造成的影响不止一项。在印度洋大海啸中Kandholhudhoo损失惨重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建筑材料挖掘了大量的暗礁,不仅如此,为了获得木材他们砍伐红树林形成的湿地,从而将海岸线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中。没有植物根须的固定,表层土壤就被海水冲刷带走。只要对红树林园区进行适当的处理,这一天然的屏障就会被修复,由于一些红树的品种在5到10年间就可成材,这些处理同时也可以迅速为当地居民带来直接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对这种修复并不抱乐观态度。他们觉得这些修复并不足以拯救马尔代夫群岛。当地的非政府组织Bluepeace认为,政府在拯救岛屿方面要做的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极其地多。他们强调说,当地居民需要的是分布在群岛周围的一些人工岛屿。他们还建议说,也许国际性的团体可以通过捐赠七座人工岛屿的方式来补偿它们所导致的全球变暖。而这些岛屿足以使整个马尔代夫群岛上的居民应对海平面的不断上升。 这并不是难以企及的想法。在马尔代夫首都的西北部已经建起了一座叫做Hulhumale的人工岛。这座岛屿已于2004年正式开放。由于最初的设计想要将它主要用于商业港口,并通过它的建设缓解首都的人口压力,它高出海平面3米。至少以保守派的估计来算,这足以保证他在一个世纪内不会下沉。 尽管如此,Nasheed政府并没有打算建设更多的像Hulhumale这样的岛屿。他们说,建设这种人工岛要花费巨大。并且,由于Hulhumale的建设扰乱了自然的洋流,事实上它加速了临近岛屿被海洋侵蚀的速度。不过,政府承认海平面迟早会上升得足够高,海水的起伏也将足够频繁,从而使人们不再适合在海岛上居住(参看《留给他们的时间还有多长》,反对的意见)。为了应对这种结果,Nasheed承诺,政府会将大部分的旅游年收入作为主权基金。当小岛沉没那天到来的时候,这一基金可以让本国在世界的其它地区为马尔代夫人民购买他们的新家园。这种想法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但Nasheed相信这是避免他的人民由于气候的变化而成为流亡者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无论最后如何解决岛屿被淹没的问题,马尔代夫群岛的命运掌握在世界上其它地区人们的手中。我们是否出台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我们决定去哪消费我们辛苦赚得的钱,将会成就或毁灭这个世界上海拔最低,同时也许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国度。 原注:Gaia Vince 科学作者,曾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周游世界。 搬到更高的地方去 未来,用立柱支撑的社交中心将为岛上居民提供避难所 在重建岛屿的自然防护系统的同时,马尔代夫政府重新安置了正遭受海浪袭击威胁的居民。他们被安置在了那些从前不适宜居住的岛屿上,政府在那里为他们建立了适宜居住的房屋。第一个这种改建岛屿,位于Raa Atoll 的Dhuvaafaru岛在今年的三月开始对外开放。这里从前是一片森林,经过改造后森林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点一点建起的村庄。Kandholhudhoo岛上经历了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4000多名幸存者将从那座不再适应居住的岛屿中搬到这里。 在村庄里建设了新的大规模的房屋的同时,岛上还兴建了用立柱支撑的社交中心。这里足够容纳岛上的所有居民,他们可以在这里躲避大潮、暴风和未来海啸的袭击(如下图)。 马尔代夫现任总统Mohamed Nasheed准备建立更多的这样的交流社区。我们需要将更多的分立的村庄搬到21世纪,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当前的挑战。他说。 留给他们的时间还有多长 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群岛中有80%海拔不足1米,最高点也只高出海平面2.3米。 显然,即使海平面微小的上升对这样的低海拔地区来说也是极坏的消息。然而据此就预测这片岛屿很快就会不适宜居住似乎太过武断了。 渐渐消逝的岛屿 这些低海拔的岛屿和地区尤其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在过去的15年中,海平面平均上升了52毫米。大部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水的受热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子更加活跃并且彼此之间分离的距离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我们确信这确实在发生,因为海平面的上升迄今为止直接成比例地反映了全球变暖的进程。然而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冰川的融化将会取代海水的热胀冷缩,而成为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现在我们一点也不清楚,这些因素将在一个世纪内如何影响区域海平面的上升,监视海平面上升的来自博尔德科罗拉多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Boulder)的Steve Nerem说。 在我们还在等待结论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系列不同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分别估计了上升的海平面最终淹没马尔代夫群岛的时间。在气候变化政府互助组织(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最新的评估中,他们预测到2100年末,海平面将上升59厘米这之中还不包含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影响。而计算了冰川融化的模型中,隶属于美国宇航局戈达德(NASA Goddard)小组的James Hansen研究小组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5米。此外他们还预测,海平面升高的反馈机制将会加速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川的融化。一些没有包含这种反馈机制的保守派的预测模型也预测说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1.4米,支持这种说法的包括德国波茨坦研究中心(the Potsdam Institute in Germany)的Stefan Rahmstorf小组。 这些预测中没有一项是可以令马尔代夫人欢欣鼓舞的。即使1米的海平面上升对马尔代夫群岛来说都是毁灭性的。Nerem说。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鹏列岛:有这样一个天堂
carrielu 2008-10-23 17:08
在雅虎关系上找到一位师兄的推荐,称这里为中国的马尔代夫。原文配到精美的图片,很让人感慨广东竟也掖藏这么美丽的地方! 广东阳江南鹏列岛,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南鹏列岛包括大镬、二镬、南鹏三岛构成,最大岛屿是南鹏岛,东狭西宽。面积1-63平方公里。环岛悬崖峭壁林立,遍山葱郁,海滨曲线优美,勾勒出东望欲飞的大鹏,北面码头湾和大湾毗连,这一侧全是山,基本上严丝合缝地遮住了全部陆地,给游人开辟了一块探险胜地。 如何去:广东阳江市东平镇,可以在码头租条大飞船,可以坐5-6人,包接来回,价格大概是600块。...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没有居民,没有旅馆,需要自带粮食和帐篷 ... 去旅行,无非是想找一块净土,好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最高的享受,远离喧嚣的城市。 这里并不需要高消费,并不要你花上一笔不菲的银子去国外,或者去旅游开发区。只要你有 300 块钱,一切都搞定! ... 带上你的朋友,带上你的心情,虽然这里没有丽江的小资,没有西藏的危途,但是,这里有一份宁静,还有两片蓝,海水蓝,天蓝! ... 这里是摄影的天堂,无论是日落还是日出,无论是白天和晚上,都有你不曾见过的景色 ... 这里有国耻,让你痛恨小日本,因为这里曾经是日本人驻扎的军事基地! ... 有奇异的水果,只知道它生长在海边,像菠萝,我一直叫它:海菠萝 ... 这就是日本人当年的炮台,这里曾经出产一种军事战略铁矿:钨 ... 这里有沙滩,属于你一个人的沙滩,没有人来干扰你,没有兜售旅行物品的人,没有色情服务。 ... 没有脚印,没有污染,没有噪音。 ... 这里的天,敢和西藏的天比,这里的空气,没有地方能相比。 ... 这里的水,是透明的,这里的海鲜,花上 2 个小时,自己亲手抓,能让你满载而归(记得带手套,别给螃蟹夹伤) ... 在天黑前,支好自己的帐篷,好让睡在帐篷外面看流星 ... 气候这里很温暖,游水这里是最安全的,背面沙滩走出 200 米才没顶,南面水深适合探险。至于有旅馆,你找其它地方去,这里是一块净土,并不需要人来开发它。我说的是帐篷露营,没有,你可以去租,或者混! ... 早上,日出前。 ... 这里 一切都是那么美!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