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命意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命的“奇迹”
liancong 2021-4-25 00:59
我们想法天马行空,但存在即合理! 一岁一枯荣!四季——春夏秋冬。季节作为被人赋予生命周期定义的代名词。 今天,我想在这里阐述的是——周期未至,生生不止! 在此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的认知中,树木花草有没有生命”?大家都好好围绕四季想想,生命的绽放,再到生命的枯荣,这个过程的诠释还用我多说吗? 没错!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自然界中,只要是能够迎合四季转变而转变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但这些不是我今天想要诠释的,这些都是没有价值的。 我曾想着,如果把春夏秋冬看成一种状态,生命一直处于夏天的状态中,岂不是就可以绿意盎然而得“永生”?你可能会质问我起赤道轨的生命来,听我下一步推理论证。 经过我们的实验和考察,发现这一设想并不能实现,似乎生命自身便有这不可逆的生长周期规律,在同一稳定的状态(这里指的是季节),生命并不能处于同一状态一直生长,依旧会开花、结果。我们想做的就是打断它的这种生长不可逆,给予它所需要的养分,在同一稳定的状态下一直生长。(听懂的请给自己点掌声)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称谓“永生状态”,但生命本身的不可逆性让我们的设想由此破灭。 但我们也由此了解到:“生命都是有周期性的,同时生命也是有周期的”。生至死这个过程根本就不可以逃脱自然规律!(这里周期性指的是生命迎合四季而转变的这一过程,而周期指的是同一物种的生命周期,周期性一年就能看到,而自然界不同生命物种的周期规律有太多人类至今都无法考证。) 难道就没有别的永生状态了么? 我们团队模拟植物的茎叶栽培法,提出设想,既然植物可以进行茎叶分化,这种做法能否附加于更高级生命的形式。例如,一片叶瓣,那时我们团队是没敢往动物这种生命层次去想,那不得了的!想都不敢想,一块皮肤、一块肉怎么培育出本体的生命状态。 我们团队本着从植物分化交度出发,但这注定了是一条不归路。 我们从迎合所需要的养分交度出发,看能否让植物枝叶有机会成为为本体一般,并不是平常简单的茎叶栽培法。我们发现,少部分周期性的植物能够有效的利用茎叶培养而获得新生,而那些拥有生命周期规律的植物在培养时并不容易,它们索取养分的方式更加复杂,如同人体的血管一般,并不是如同部分周期性茎叶一般有一张嘴,你给它它就吃。也许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没有那种能让它张开嘴的物质,就算是再多再好的养分它也无法聂入为自己生长所用。 生命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团队通过推理,是可以推理出植物通过这一方法而实现生长复制,但这需要一种能让它主动张开嘴的物质,如同花瓣一般,未授粉空空如也,只有授粉了才能结出果实,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并非是这种物质的结论。我们从未放弃追寻这种神奇的物质,我们研究植物幼苗,在胚芽初期时胚芽受损时,看能否体现出某种养分的波动更为活跃。我们设想这种物质是否在幼苗期更加饱和,从而使受损的胚芽枝叶更生… 我们尝试着更加高级的枝叶复制,但并没有成功,期待着这种变相的复制,但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高级的枝叶层次更加繁琐。 我曾致力于研究,想让自己找到“答案” !而我当下只是明白了而已。 当你理解了生命、理解了生命迎合四季改变而改变、理解了生命的周期;明白了生命的多样性、明白了适者生存的法则、明白了生至死的过程。 而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才是生命的“奇迹”? 我曾期待着利用这种物质让植物枝叶片起死回生,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动物细胞得以运用相似的过程。能够培育脾脏,让坏掉的部分得以更换!能够培育出新的躯体,让残疾的躯体能够重新生长!因为植物本身的生命状态与动物的生命状态有太多的相同之处,只是动物的本身更加更加复杂。因此我们在数据对比之下产生了这些对未来生命永生的理解。 我明白自己是疯狂的,因为通过植物研究表明,新生同样是富有生命!我们不能利用新生生命的生命而去挽救本体,这注定了是一个悲剧。 生命探索永无止境!无数科学家投身其中,追求生命生长复制的状态,这是当前全人类解决疾病的的一种有效措施。 而生命“永生”状态,更为科学的方针,便是找到生命体所需要的这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促使细胞去吸收养分而进行分裂。我知道每个国度都有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细胞不单单需要养分,它还需要一张“嘴”!植物细胞所需要的物质与动物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是不同的,这是绝对的,只是这种状态上有太多的可借鉴之处! 固有的思想容易让人局限,但天马行空的思想在未被证明前容易让人笑掉大牙!自然界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人类可以保护好家园、保护好生命、保护好自己! 我奔赴于科学夜以继日,可现实却背弃了我。没有舞台终究只能夹缝中生存,我累了,在这个夜晚,再见了。这番话说出来舒服多了,憋太久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思想碰撞的火花。
1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乐死,生命的意义
热度 4 qyu111 2015-7-4 15:52
今天比利时的同学发来一条微信,说比利时的一个 24 岁姑娘 Laura 将在今年夏天的某一天在注射死亡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喜欢喝咖啡并乐于在剧院里消磨闲暇时光。但由于抑郁症,长期抱有自杀倾向,她申请了安乐死并得到了批准。 于是大家便在微信群里讨论起了安乐死,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J :我很感动。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世界上反对安乐死的人都是冷酷的伪君子。他人没有权利阻止任何人对生和死的选择权。 F : J ,我同意你的观点。一个人不想在这世界上活了,心里该有多痛苦、多脆弱(心里看不到任何亮光)。可要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只是安乐死后一切就结束了吗?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我们这些正在经历自然死的人不都是在被动接受慢性安乐死的行尸走肉吗?! Y :终于谈到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我个人认为:生命就是 DNA 复制,因此生命的根本意义就是复制 DNA 。每一个生命个体把自己的 DNA 复制了、传下去了,就完成了一半生命的任务。生命的另一半任务就是帮助群体 DNA 的复制和繁衍。人类所有活动的意义就是保证人类 DNA 的复制和繁衍。当一个人自己不能复制 DNA 也不能帮助别人复制 DNA 时,他、她的生命就不再有意义。 Z : Y ,太简单化了吧?如果这样,我们还挑、谈什么男女朋友啊? Y :生命就是这么简单。挑婚姻对象是为了更好地复制 DNA 。 F :复制 DNA 才多大的事,那用得着战争和苦难吗? Y :战争就是为了更好复制自己和自己种族的 DNA ,因为战争是生存矛盾到了你死我活的境界。不从肉体上消灭你,我的 DNA 就得不到复制。苦难是为了存活,存活是为了复制 DNA 。 Z :生物学的 好 与芸芸众生的 个人所好 没什么关系吧? Y :当然有关系。每一个思维和行为上的“好”都和 DNA 复制相关,都是为了更好地复制 DNA 。 J : Y ,说的不错,但是并没有回答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承担这个生命延续或者 DNA 复制的任务?我们并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 Y :生命的出现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产生了生命,生命的发展和进化成为今天的你和我也是自然的造就,不是你我能选择的。今天在地球上活着的所有生命都有要复制 DNA 的欲望。没有复制 DNA 欲望的个体和群体就被自然选择淘汰了。自杀也是一种淘汰的机制,安乐死是文明自杀。而人这种动物是有意志的,这种意志就是抵抗自然的力量。 Z :自杀是个体上的 apoptosis (程序化死亡) , 战争是群体上的 apoptosis, 是诱导型的。这两种都是 program 的,只是人们不知道 , 或者是不原意承认罢了。 Y :人这种动物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有了理智,能够逐步认识自然规律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反自然规律而行。 Z :人定胜天嘛 Y :人不一定能胜天,但至少是可以做一些努力。如果只是被动地顺从自然规律,人类最后就是走向灭亡。努力了可能会避免或减缓灭亡。自杀和安乐死也是这样,是 apoptosis ,是自然规律,但在人的努力下,可以避免或减缓。
个人分类: 生活|10095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类微史
热度 6 qyu111 2015-2-8 10:33
太阳下、地球上站着一群人,不知何去何从。 军事家说:你们跟我去打仗。仗打赢了,分给你们地,当个官。 政治家说:你们跟我去革命。革命成功了,分给你们权,做个主。 资本家说:你们跟我去赚钱。经济发展了,你们都有好房好车、钞票多多。 宗教家说:你们跟我走吧。我带你们去见上帝,上帝会带领你们离开这尘世,天堂里有幸福在等着你们。 科学家说:我们一起去探索世界。探索自然、探索自己、探索生命、探索灵魂,让我们生活的明白、健康、和谐、长久。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3144 次阅读|6 个评论
感悟与哲思:人生意义 (随笔 旧作整理稿)
热度 1 pww1380 2014-5-13 20:18
感悟与哲思: 人生意义 (随笔 旧作整理稿) 篱风 ( 杨文祥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姚远博士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有意义。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免扪心自问却又常常不得其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历代思想者都无法回避,任何时代也都无法穷尽的问题。本文试作刍议如下: 意义即价值,这是一个建立在一种相对关系 —— 价值关系基础之上的相对概念。 人生的意义即指人的生命意义。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形成到消亡,由生到死的完整的生命历程。 人生的意义即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 具体说来,这一意义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实践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之中,即 “ 天人之际 ” ,也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和作用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前者是人类整体的人生意义,后者是人类个体的人生意义。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必然相互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形成或好或坏的后果(结果)。 这一影响和结果(后果) 以及对这一影响和后果的预期 就是意义。 因此,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完整历程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生命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不但人类整体的文明历史进程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意义并非这一生命主体本身的自觉意识,除非把这一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专门问题作一严肃认真的理论思考。 总之,生命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具体过程结构而成的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进行互动的能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贯穿在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 没有没有意义的生命,也没有没有生命的意义。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游记随笔集|28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40)
罗非 2013-2-27 21:02
歌颂打字的猴子 如果想把纯粹的随机性用在生命起源的解释上的话,除非这个世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排除任何因果性场的影响,那样的话才会有意义。说起这一点,想一想杂乱地散落在白纸上的铁屑和处于不可见的磁场影响之下的那种模式化分布的铁屑之间的差别吧。是否有可能,某种类似的具有影响力的场在背后参与,把大量的单细胞有机体塑造成优雅而浑然一体的形态,比如大树,小狗,还有我们?是谁或者什么东西告诉这些细胞,要怎样做才能完成那项工程? 正如我们已经了解的,物理学承认,其实非物质的场才是主宰物质的唯一力量。这里所说的物质当然也包括了细胞和人。那么,究竟又是什么,或者可能的话,是谁,在主宰这些场呢?或许,事实正如量子物理学中那些最伟大的头脑历史性地评述的那样。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宇宙像笛卡尔一样也在思考,所以它存在。或许我们会逐渐意识到,思想——而不仅仅是遗传的特性——真的会显现为我们的现实。 然而,对于那些认为自己不是创世论者的人来说,关于生命和生物圈的起源问题,必须断言成某种随机宇宙的动态结果,我们人类只不过纯粹出于随机性从中获得了目前的形态。不幸的是,武断地崇拜无意义之神和固执地信仰控制一切的神一样,都会让我们变得无力。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把自己的力量缴械给了完全在我们之外的某种东西。 在一个从随机性和无意义性之中产生的宇宙中,自私的基因肯定会繁荣。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内置于充满爱与和谐的宇宙之中的那种道德权威会消失。其次,如果一切都毫无意义,那么把你自己创造成头号人物,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其它一切人和一切东西都当成第二位来对待,这种做法也就不碍什么事儿了。 一旦采纳了这种极端的现实,即我们的宇宙是一架毫无人情味儿的机器,而我们则是随机攒出来的东西之后,就无怪乎当机器命令我们竞争、消费、安静和顺从时,我们人类显得有多么驯服了。我们在心底里或者大声地告诉自己,生命是毫无意义的,这样我们就容许机器意识把我们个人提升的欲望转化成了某种天真的理想主义。在过去的属于后现代的两代人中,冷漠和愤世嫉俗已经成了时尚。这些态度已经压制了我们变得更好的追求,阻止我们醒悟到自己在这颗行星的共同进化之中所处的正面角色,也遮障了我们识别那唯一能帮助我们繁荣起来的范式的眼光。
个人分类: 科普|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海泛舟寻幽境 波光摇处是仙乡——博文阅读笔记 3(门外谈艺篇
pww1380 2012-8-13 10:54
网海泛舟寻幽境 波光摇处是仙乡 ——博文阅读笔记 ( 3 ) 杨文祥 1 .( 21 ) 珍贵的天象摄影记录,美丽的宇宙自然奇观。 ———拜读苏德辰老师《 美轮美奂的日食 — 北京的红太阳( 2012.5.21 ) 》手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17do=blogid=573233 2 .( 22 ) 佳作。 一首七律,佳句迭出。 ———拜读黎夏教授《《七律 . 陌上花》 - 张玉秀《野花:在河边静静开放》的诗解 》手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3049do=blogid=573397 3 .( 23 ) 生命的意义就在,也只能——在生活中去追寻。 因为,生命的意义蕴含在对生命的执著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才华是一切成功焰火的助燃剂。 预祝朋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获得生活,获得生命的意义。 ———阅读王涛《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手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01do=blogid=568618 4 .( 24 ) 有朋友认为,“ (不针对任何人) 事实上,现象表明,烈士壮年 暮心不已,才更符合现状。 ” 而我的答复则是,青壮之年便暮气沉沉,这样的 “ 现状 ” 恐怕与烈士无关。 ——参见《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杨学祥教授博文佳作阅读心得手记( 3 ) 》正文与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70547cid=1793493goto=new 5 .( 25 ) 正所谓,网海泛舟处,迎得故乡人。 是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人生易老,青山常在。 ——参见《 七绝三首 —— 四弟昆祥古体诗词作品集锦第九辑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557431.html 6 .( 26 ) Touching Poem and Moving Feeling How touching the lines of the poem, What a story it told so moving . I'll remember it for ever, For it's caught me by my deep feeling. Sting, a Wordplay Sting, sting, What is your the very meaning? Are the sharp pains you’ve given me? Or is the trap you want someone to fall in? Sting, sting, What is your the very meaning? ———阅读王春艳《 《沧浪之水(二)》 --- 力荐: STING 》手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659do=blogid=571049 7 .( 27 ) 绿或逊红些许艳 花却输果几分痴 ——佳句迭出。 关于古体诗词的创作,我的意见是, 在语义与音韵相冲突而不得两全之时,宁舍音韵不舍语义 。因此,我是赞同你的取舍的。 ——孙彧《 红香绿玉 ---- 题张玉秀老师摄影作品之印度樱桃 》评论手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939do=blogid=571151 8 .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伯通”, 这应该是武侠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具体何指,我不太清楚。不过我认为上乘的武侠小说,在引人入胜的打斗表象之下,应该隐含乃至揭示某些历史真相与人生哲理。 不过,以字面观之, 当今世界,大体亦可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视之。我中华文明当以中正通和之功,成寰球整合之业。 即,乘全球化之世界潮流和历史趋势,中华民族当 “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休养生息,统筹谋划,在完成中华文明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基础上,继而成就整合世界文化实现全球大同的历史使命。 ——参见杨文祥《 新春秋战国时代的 “ 华山论剑 ”——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是中华民族 复兴的最后机遇 》正文与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69551 9 . “ 中华古国,神州福地,随需左摇右摆,徐徐而行,但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赞同并坚信这一点。 古国神州,前途光明。既不怕左摇右摆,也不怕一路坎坷缓缓前行。但须保持三个方面的警惕性: 其一是民族文化传统精华的流失以及与此相应的民族自信心的丧失; 其二是以极左面貌出现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回潮从而导致改革方向的逆转与历史的倒退。尽管极左思潮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但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极左思潮当道,不仅仅在一定的时期内阻滞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且无不伴随着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全面的社会灾难; 其三是由于两极分化和腐败趋向得不到有效遏制而引发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失控,从而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安定局面的丧失。 ——参见同上 10 . 有朋友认为,“ 中西合璧,古为今用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唯一的钥匙。每个人向善向好的心是保证钥匙通向天堂的开光法力。 ” 我的答复是:是这样。中华文明的功力即在于此。 在现代文明的历史条件下,在有效吸收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发扬中华古典文明的文化精华,既是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任务,也是世界文化统合与人类文明实现历史形态转型——走向信息文明的客观前提。 ——参见杨文祥《 新春秋战国时代的 “ 华山论剑 ”——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是中华民族 复兴的最后机遇 》正文与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69551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96942-574588.html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门外谈艺集|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悟与哲思:为自己喝彩 走向人生的成功——生命意义浅探
pww1380 2011-8-22 19:47
感悟与哲思:为自己喝彩 走向人生的成功——生命意义浅探 杨文祥 人生成功的前提是赢得自己。而赢得自己就意味着对自我的超越。 如果对自我的超越仅限于表象层次,那么,这种超越就会伴随相应的社会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还必然产生或大或小的这样那样的“社会反响”。于是,称赞、羡慕、嘲讽、嫉妒等毁誉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因误解而愤懑,由于无意间挡了别人的路而横遭暗算等始料不及的状况也会不期而至。 倘若对自我的超越已经深化为内在素养的升华,那么,对自我超越的这一境界的感知便静静地潜伏在你今日之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一种在无人喝彩的沉默中,经过你称之为“自我”的潜意识的自组织过程而完成的昨日之我的蜕变、精神的净化与灵魂的跃迁 。 人生,只有不断实现这种自我超越的生命过程,才是一种在自我面前实现了精神自由的人生。也唯独这种具有生命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意义的人生,才因其闪烁着人文的价值之光而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人生。 于是,当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是在羡慕甚至是仰慕的目光里,还是在猜忌的阴云中,无论是面对赞美的鲜花,还是面对谴责的怒涛,无论是在喝彩声中,还是在无人喝彩甚至是众口铄金的窘况下,你都能够平静地在内心中为自己实现自我超越而高声喝彩的时候,你便踏上了超越自己,赢得人生,步入自由境界,走向成功人生的起点。 而我们一旦超越了自己,赢得了自己,便赢得了人生,于是也就赢得了世界——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所谓成功的人生,就寓于这一个超越和三个赢得之中。 参考文献: 1 . pww1380 (杨文祥). 为云中鹤祝福 为云中鹤欢呼 .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5995885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3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悟与哲思(1):“人生意义”刍议
pww1380 2010-11-18 19:58
“感悟与哲思(1):“人生意义”刍议 作者 杨文祥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姚远博士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有意义。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免扪心自问却又常常不得其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历代思想者都无法回避,任何时代也都无法穷尽的问题。本文试作刍议如下: 意义即价值,这是一个建立在一种相对关系 —— 价值关系基础之上的相对概念。 人生的意义即指人的生命意义。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形成到消亡,由生到死的完整的生命历程。 人生的意义即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 具体说来,这一意义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实践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之中,即 “ 天人之际 ” ,也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和作用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前者是人类整体的人生意义,后者是人类个体的人生意义。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必然相互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形成或好或坏的后果(结果)。 这一影响和结果(后果) 以及对这一影响和后果的预期 就是意义。 因此,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完整历程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生命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不但人类整体的文明历史进程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意义并非这一生命主体本身的自觉意识,除非把这一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专门问题作一严肃认真的理论思考。 总之,生命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具体过程结构而成的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进行互动的能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贯穿在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 没有没有意义的生命,也没有没有生命的意义。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4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探寻生命的意义
houyang 2010-9-23 19:03
昨晚参加中文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秋晚会,也就顺便参观了香港九龙湾的人间佛光道场。在闹市之中,高楼之上竟有这样一个肃穆宁静的地方。大厅、禅房、讲堂、图书馆、艺术馆、斋房 每一个地方都让人肃穆却又非常舒适安逸。窗外就是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和万家灯火。你会把这样的地方和常常隐于山上的寺庙里佛教联系起来吗?主持说这便是为什么叫人间佛光。它的使命便是把佛生活化,更好的普渡众生。建在这闹市之中方便更多疲惫的、迷失的人前来参禅修养。我想这便是大隐隐于市吧。人间佛光将佛教经文翻译成白话,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将之用于生活。大师们的著作也与生活紧密相连。很多佛光歌曲也是既教人做人又朗朗上口、优美动听。 据介绍人间佛光的根基地在台湾佛光山,全世界已有 500 个人间佛光道场。他们用现代化的传教方式宣扬佛理。其中一项活动是生命教育研讨会。今年的生民教育研讨会召集了全球 50 个国家的 2000 名大学生在佛光山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一活动的社会背景是当今社会很多人精神的迷失,尤其是青年人。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生命教育研讨会。还有最近接触到的基督教活动。然后还有我正在看的书《寻找内心的宝藏》( NLP 技术)以及正在听的积极心理学讲座。他们有着极大的共同点便是引领人们探寻生命的意义。一种意识在我脑海里浮现,那就是我们人类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这个社会的物质生活已经到了让多数人不再为生存发愁的时候。当这种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而新的追求还没有清晰的时候,人们便处于暂时迷失的状态。所以有那么多人生活的平静而又无聊,不知道自己真正期望什么,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日复一日。并且这种期望的迷失又会让人们转向于去抓住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钱。当你实在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点什么的时候,你是不就想那就去挣点钱吧?现在的中学生被问到人生目标时十之八九会说赚很多钱,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生命意义迷失的普遍性。 我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宗教的发展将如春天的野草。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将在这个方向上大有发展。然而今天主流心理学在引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上所做的远不如宗教。心理学从哲学诞生以来,一直努力地走上科学的道路。这就像一个叛逆的儿子努力不去走老子的路,最好离得越远越好。我在想这个儿子是不是该回家看看了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一种文化,我们至多是能影响它?――留给朋友们的遗嘱
moxj 2008-10-23 22:04
(图片来源 http://hi.baidu.com/heidujaun/album/item/2e14eeef6d26542eadafd564.html ) 一种新兴的文化就像一颗被头盖骨罩起来的种子.不管你给它的成长带来多大的波折,然而它最终会将阻挡它的一切腐朽势力摧毁,迎来太阳的光芒. 这是我在即将成年的时候写给自己一段话中的一句.里面的详细描写大概不能找到了,但这个想法在我的大脑中一直没有断过.当时我写这样的话是出于自己对农村坟葬习俗的不满,而自己又是一个不愿意让长辈生气,一直追求孝道的人,所以一般连作业也不做的我才满心矛盾的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了这些话. 那时的我也和现在一样思考人的生老病死,思考人存在的意义.很长时间我都考虑到死后被扔到燃烧的大火中是件快乐的事情.十多年来这样的想法也许会有一点改变,但是基本的方向还是一样的.我想即使我能活很久,几十年后的想法依然不会有本质的改变,所以我给这篇闲暇时的遐想加了个副标题-留给朋友们的遗嘱. 即使不了解关于生物新陈代谢和物质循环方面的太多知识,看到那些家属为死去的亲人悲伤和忙碌的影子都让还是个孩子时的我心里异常矛盾和伤感.大概还只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就为死人下葬的烦琐程序和不必要的耗费十分疑惑了.以至于觉得后来的火葬和仪式也是对将会死去的自己的一种嘲弄和奸尸.当然很多事情如果太过于坚持个人的想法而不给朋友悲伤的机会也是一种很龌龊的行为.所以我想如果 我去世了,可以用把我的财物变卖点钱让朋友们借送我的时机在海边开一个派对,那样把我扔进海里喂鱼既是一个便捷的仪式,也能让我大家一起享受片刻海水的浸泡.游泳是我很喜欢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呢?如果大家喜欢骑马到草原上奔跑,那也是让我觉得很刺激的一件事情,当然了,对于去世的我来说更有兴趣的是让那些食腐动物来争先恐后的啄食我. 我在天山工作的时候看到几只 秃鹫片刻就把刚死去的马啄食到所剩无几,那实在是自然的一种美丽啊.不管怎样,我最大的希望是:我走之后,我那仅有的几个朋友只把悲伤留在一个小的角落里,如果要有两个人去送我,那我们就一起狂欢吧.只要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污染环境,不要到处乱扔我们那些幼稚的标志. 当然了,即使种子可以长到头盖骨外面去,它也难免要在骨盖里蜗缩很长时间,而且可能有不少时候头是朝下长的.今天虽然定了文化这个题目,但它是限定在我遗嘱范围内的,所以还是得找几个死人来举例才算不跑题.如果我要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那无疑只能在广大的共产党员中找了.因为不只在日常生活的宣传中,即使在被逼无奈的学习中也只有在共产党的理论中才有我所乐见的陋习.这里先提下大概谁都不会不承认人是一种群居动物这个说法.然而这么多年在学校和工作的时间里,我可能是仅有的几个没有写过加入共产党这个组织宣言的落后分子.那到不是我有别的信仰.如果有,无疑当前只能提这种主义了.别的这里不能再多扯了,只解释下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党员们离开大家后是怎么下葬自己的.其实这个是没有必要描述的,即使在八宝山边长大的你也不能说你看到的党员是以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样子离开你们的.更不用提我这样一个从艰苦的农村长的孩子看到的是什么了.由于担心会影响到我们领导处理公务的心情,杞人忧天的孩子在这里就此打住了.但那些什么党组织是时刻要提醒自己不能靠近的. 我的理想可以先蜗缩在骨盖下面,但我的尸体一定要出来见阳光.理想在下面不见光只是暂时的.共产党的理想被骨盖阻挡了一下,他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只要这个理想是一颗健康的种子,它迟早会见光的. 我们只能影响一种文化,那只是目光短浅的人在危言耸听,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们一定可以改变一种文化.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2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