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哈勃望远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文(22)一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天上的街市”
kd652 2020-4-30 20:38
哈勃太空望远镜从发射到现在已经三十周年了,联想到科大立项了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许若干年后中国也会有自己的太空望远镜,毕竟在大气层外云层干扰没有了,拍的照片会清晰很多。我想,这期待不会落空。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看到一篇报道,详见: https://mp.weixin.qq.com/s/8vRFfFLdLWSPpTzHjUKegQ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太空全景: 局部放大: 竟然有城市建筑群样的星系照片: 出处,详见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神奇世界: https://haokan.baidu.com/v?vid=6373352335213664127pd=haokan_sharecontext=%7B%22cuid%22%3A%220a2Tilam2a_T8ving8BQa_uKH8_yu2aM0u2Wa08Kvu_uaHiP0i2y8gteQR5NkWula_HmA%22%2C%22tt%22%3A1588287460%2C%22uk%22%3A%222h7p4uY3DkxcUdWtBkq-CA%22%7D 联想到前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著名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终于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找到了? 关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另一视频: https://haokan.baidu.com/v?vid=14252780199228091362pd=haokan_sharecontext=%7B%22cuid%22%3A%220a2Tilam2a_T8ving8BQa_uKH8_yu2aM0u2Wa08Kvu_uaHiP0i2y8gteQR5NkWula_HmA%22%2C%22tt%22%3A1588331303%2C%22uk%22%3A%222h7p4uY3DkxcUdWtBkq-CA%22%7D
个人分类: 天文|1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困惑的引力波------对“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的联想
热度 1 dsm9393 2017-6-7 11:05
困惑的引力波 ------ 对“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 的 联想 都世民 科学世界, 2017 年第五期,发表以下两篇短文: “ 引力波把黑洞踢出星系外 ” 最近,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正在以 750 千米 / 小时的高速 逃逸的 超大质量的黑洞 ,怀疑 引力波把黑洞踢 出了星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发生在 80 亿 光年 以外的 3C186 星系 。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7 年 2 月 23 日 AstronomyAstrophysics 上。研究人员分析,把黑洞踢出 星系外能量, 相当于 1 亿颗超新星同时爆炸 ,这些能量很可能来自于所 产生的引力波 ,如果两个碰撞的黑洞质量相差较大,传播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能量更强,甚至有可能把合并后的黑洞踢出 星系外 。 而这一现象,所以能被观测,都亏了黑洞 “ 贪吃 ” 的本性,在穿越星系逃逸过程当中,黑洞开始吞噬途经的恒星,导致其与周围星系相互比较 更加明亮 。 “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 一般情况下,超大质量的黑洞会因为 吞噬恒星 ,被看成恒星的终结。天文学家坚信,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有终结者转变为助攻手,促使新的星球合成, 2017 年 3 月 27 日,发表在 Nature 上的报告表明,已经有证据显示天文学家的推测。 使用天文学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星系风中有恒星的诞生,超大质量黑洞一般是在星系的中心,一边 吞噬 物质,一边加热周围气体向外喷流,从而产生强劲的星系风。被观测到的黑洞不仅位于星系的中心,还会与另一星系发生激烈碰撞。 观测结果表明,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恒星,比在星系盘中形成的恒星,更加明亮,绝大部分以极快速度远离星系中心。该项目的合作者 Helen Russell 博士说,如果恒星在星系中心形成,很可能渐渐减速而掉了回去,大部分恒星形成在星系风的外侧,终会飞离星系! 笔者思考以下问题: 1. 引力波把并合后的黑洞踢 出了星系的中心。 观测结果表明,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恒星,比在星系盘中形成的恒星 更加明亮 。这光的增强是什么原因? 2. 黑洞并合产生引力波 。 观测结果表明, LIGO 得到的是杂乱的电子信号,以此推算成能量,确认为引力波。笔者在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波和天线阻抗时,得到的图形与 LIGO 得到的是杂乱的电子信号类似时,很难判断是噪音还是电子信号,灵敏度越高越难判断。 3. 是黑洞并合在先,引力波在黑洞并合后。并合后 的 黑洞又被引力波 踢 出了星系的中心。 黑洞并合到底发生了什么?延续的时间是多长? LIGO 得到的时间是 0.1 秒,与天文学的观测能否吻合? 4. 是天文学家的观测正确,还是 LIGO 的测量正确?天文学家观测到是光的明亮变化和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 LIGO 测量得到的是杂乱的电子信号,是太阳质量的换算,谁是直接测量?谁是间接测量?应该是一目了然! 5. LIGO 测量得到的引力波,是黑洞并合的瞬间,还是黑洞被引力波 踢 出星系 的瞬间? 6. 科学世界的编辑,是否有意识安排这样 两篇短文,让读者思考引力波的问题,不得而知。 7. 这两篇短文,告诉了以下几个参数: 1 ) 超大质量的黑洞逃逸的速度 750 千米 / 小时; 2 )并合后 黑洞在 星系的中心; 3 ) 80 亿 光年以外; 4 ) 3C186 星系 ; 5) 黑洞踢出 星系外能量, 相当于 1 亿颗超新星同时爆炸;能量很可能来自于所产生的引力波 ; 6 ) LIGO 三次给出的测试结果,只有 并合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倍数 、测试代码、 探测到的黑洞距离地球多少亿光年、 旋转方向、 还有就是那杂乱的电子信号 ; 引力波 的频率都没有给出来,其他属性更不可言,不知是为什么? 8. 如果两个碰撞的黑洞质量相差较大,传播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能量更强,甚至有可能把并合后的黑洞踢出 星系外 。 这里提出一个新概念! 一般情况下,超大质量的黑洞会因为 吞噬恒星 ,被看成恒星的终结。天文学家坚信,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有终结者转变为助攻手, 促使新的星球合成 , 2017 年 3 月 27 日,发表在 Nature 上的报告表明,已经有证据显示天文学家的推测。 观测结果表明: a )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恒星,比在星系盘中形成的恒星,更加明亮,绝大部分以极快速度远离星系中心。 b )如果恒星在星系中心形成,很可能渐渐减速而掉了回去,大部分恒星形成在星系风的外侧,终会飞离星系! 9. 引力波的测量,应该有天文观测同时进行,这样的测量才是可靠的。 LIGO 的测量是令人怀疑的,是缺少足够的证据。 LIGO (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和 Virgo (室女引力波探测器)科学组织联合,先后公开宣布了 3 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 , 需要不需要其他检测方式,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 ? 是值得探讨的 ! 10. LIGO 第三次探测到引力波新闻发布会,为什么神秘 ? 官方新闻媒体为什么没有报道? 11. 测量引力波现在可能有的几种方式? 太空探测 (中国); 地面探测 (美国 LIGO (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激光干涉仪 ); 地下探测 (日本)。 对于全球的大事件, 需要不需要其他检测方式 ,例如,微波探测、光探测、 天文 探测等多种方式共同验证,是令人关注的!
个人分类: 引力波|238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哈勃望远镜绕地25周年拍摄绝美太空(图)
redtree 2015-3-19 22:31
哈勃望远镜绕地25周年拍摄绝美太空(图) 2015-03-19 15:48:54 来源: 国际在线 (北京)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马头星云。 1990年4月25日,美国航天飞将哈勃望远镜送上太空轨道,“哈勃”望远镜长13.3米,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至今,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环绕地球飞行25年,它捕捉到的照片正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这是位于麒麟座的V838 Mon,距离约2万光年。这团星云本来是不发光的,2002年1月,它内部的恒星发生爆炸,照亮了这片星云。 这个巨大的,年轻的恒星团,被称为R136,只有几百万岁,在大麦哲伦星云一个动荡的区域诞生。 2015年1月17日消息,哈勃望远镜重拍“创生之柱”。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6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金牛座及其原行星盘图片。ALMA拍摄的最清晰影像,展示了450光年以外一颗年龄不超过100万年的恒星周围,行星正在尘埃气体盘中形成的场景。 天文学家拍摄的“蝴蝶”星云。 2014年10月14日报道,欧洲太空总署的天文学家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恒星“死亡”的画面,其颜色十分绚丽,形状酷似一只蝴蝶。 天文学家拍摄的“蝴蝶”星云编号为NGC 6302,距离银河系大约有3800光年。这一星云是类太阳恒星演化晚期的产物,在它的中心有一个气体盘面,盘面的中央有两颗互相绕转的恒星。 “蝴蝶”星云的恒星在即将死亡时向外抛出大量灼热的气体,相比中央而言,两极释放出的气体更多,由此形成了非常对称的、类似蝴蝶翅膀的双极结构。 每颗恒星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中年时期变成红巨星,老年衰退期根据质量的大小可能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据2013年11月1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的图片显示,8月19日,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合作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旋涡星系NGC 6984的图像中,有一颗已经爆发的超新星SN 2012im。 对于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人类的渺小在其探索的过程中被无限放大。2015年2月9日,美国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张由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照片,里面一张完美的“笑脸”,似乎在向人类问好。 据了解,在这张照片中,这张“笑脸”拥有圆圆的脸庞,两只亮闪闪的大眼睛,一个小巧的鼻子,还有上扬的嘴角。而这张“笑脸”,来自SDSS J1038+4849星系团。 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两只橙色大“眼睛”和一个按钮般的白色“鼻子”。照片配发的文字说:“就这张‘笑脸’而言,那两只眼睛其实是非常明亮的星系,而充满笑意的嘴唇实际上是由强‘引力透镜’效应造成的光弧。” 科学家解释说,星系团具有很大质量,其强引力会使周围时空发生扭曲,从而放大和扭曲其背景星系发出的光线,这种效果就像人们用凸透镜看物体一样。照片上充满笑意的嘴唇实际上是“引力透镜”扭曲背景星系光线而造成的光环。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入轨,是观测成果最为丰富的天文仪器之一。该望远镜拍摄了大量照片,这张“笑脸”照片是一个名叫朱迪·施密特的天文爱好者发现的。 (原标题:星河灿烂 哈勃望远镜绕地25周年拍摄绝美太空(高清组图))
个人分类: 休闲|1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探索地球生命:猎户座发现磷元素爆炸式增长
crossludo 2012-8-26 14:42
探索地球生命:猎户座发现磷元素爆炸式增长 哈勃望远镜发现猎户星云中磷元素含量出现爆炸式增长,而地球上的磷化物则大部分来自外太空,磷元素正是DNA或RNA的重要组份。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猎户座星云,其中发现磷元素呈现爆炸式增长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绘制的标准DNA螺旋模型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共同管理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在猎户座星云中恒星呈现爆炸式增长,宇宙的磷元素正在不断增加。尽管磷元素对宇宙智慧生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要了解地球生命如何获取磷元素,就需要科学家建立早期地球化学环境以及空间轨道模型。在一个正常组织细胞中,氢、氧、碳、氮、磷、硫这些元素是最为常见的,其中除了磷元素外都是太阳系中排名前十的丰富元素,而磷元素的排名只有第十七位。 根据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马修·帕塞克(Matthew Pasek)介绍:“磷元素在生物学中至少是一种较丰富的元素。”在地球表面上,磷元素的稀缺性显得较为严重,大多数的磷元素存在于矿产之中,似乎对生命而言较为难以应用,那么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如何依靠这些含量相对较少的元素进行生存和演化的呢?因此,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与进化生物学计划将揭开这个谜团,试图发现在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利用磷元素的可能化学途径。 磷元素通常并不像钙和铁元素那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但磷元素对生物分子而言却是非常必须的。对于大多数生物学初学者而言,都知道磷元素是DNA和RNA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基因片段中一个基本组成单位磷酸分子的骨干。而磷酸被认为是一种“超级胶水”,通过解离氢原子与三个氧原子结合,磷酸根可与许多金属离子生存配合物,并使得DNA或者RNA分子带负电荷。并不是很多分子都能具有磷酸这样的解离和结合能力,但砷酸盐似乎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物质。最近一组研究人员称找到了一种可替代磷、通过使用砷酸盐进行生存的微生物。 DNA分子是由无数个核苷酸重复排列形成的链状聚合物,其骨架是磷酸和其他基团交叉排列,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物质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人体每天都在燃烧着相当重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此外,磷元素在骨骼和牙齿中也有一定的组分,特别是在脊椎动物中。正是由于生物体对磷元素的需求,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必须找到一个磷元素摄入的源头。比如人类和其他动物可以从植物中获得磷元素,而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磷元素的化合物,但大多数的循环都有腐烂的有机物质介入。 三磷酸腺苷 (ATP)是磷元素组成的典型物质,是我们身体中已知的最佳能量携带者之一。由于陆地上的植物不能回收土壤中的所有磷元素,所以流失的磷元素最终会进入海洋中。在那样还存在海洋生物对沉积在海底的磷酸盐物质进行摄取,也有些磷元素进入了沉积物的范畴。一旦磷元素被锁定在不溶或者难溶的矿物中,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进入生物循环,从而返回到植物或者其他生物体重。 事实上,磷元素的循环式较慢的元素周期性循环,但对生物体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磷元素,比如寻找磷矿,或者通过化学途径生产出磷肥,比大自然地质过程释放出的磷元素来快得多。鉴于磷元素在行星演化过程中处于较慢的位置,使得天体生物学家产生了疑虑,这些早期生命从何处摄取它们所需的磷元素呢。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马修·帕塞克认为地球上大多数的磷元素被发现存在于磷酸盐类型的物质中,在地球富氧的环境中,磷酸盐对磷元素而言一直是较低的能量状态。 地球上的磷化物含量较多,但它们都存在于地核之中,深埋在近2000英里深的岩石层下。然而,在地球表面上却有一个最为常见的、天然的磷化物堆积区,那就是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我们虽然不能从地球核心区域获得这些物质,但是分离自小行星核心的陨石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磷化物趋向于在氧气含量较为稀缺而金属物质含量较为丰富的地方,因此处于天体内核区域是部分磷化物形成场所,另外当磷酸盐矿物被闪电和高能释放现象介入时也会形成磷化物。 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马修·帕塞克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地质样本中的磷化物,他们发现地球表面上的磷化物大部分来自于陨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大部分进入磷酸盐之中,因此该小组估计地球上发现的磷酸盐有大约1%-10%的量来自于陨石。因此,通过模拟20亿年前地球的地质演化中磷化物的演变史,有助于揭示地球生命在何时以及如何强烈地依赖此种宇宙生命元素。
个人分类: 天文生物|39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周国际要闻(8月6日—8月12日)
crossludo 2012-8-13 19:05
一周国际要闻 (8月6日—8月12日) 本周焦点 “好奇”号开启火星生涯 美国宇航局(NASA)最先进的“好奇”号核动力火星车,北京时间8月6日在经历了风险极大的“软着陆”后,成功登上红色星球并发回照片。它将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好奇”号火星车耗资甚巨,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过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也彰显了火星探索技术的进步。NASA视其重要性堪与哈勃望远镜比肩,该局署长在6日登陆任务完成后表示,“好奇”号为人类的脚印踏足火星,开辟出一条道路。9日,“好奇”号已开始利用其携带的“辐射评估探测器”测量火星辐射环境,传回数据以帮助设计未来的载人探索火星计划。 一周之“首” 首次对极热致密物质进行受控研究 一个由英、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位于美国斯坦福的直线加速器连贯光源(LCLS),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了受控研究,实验结果推翻了50年来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此模型用于解释致密等离子体内的离子行为及其相互影响。而该结果也将对从研究核聚变作为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运行机制的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 英国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照相机拍摄到量子纠缠的图像,照相机在同一时刻观察到量子光场的全景,研究人员看到了多达2500种不同的纠缠态。所谓“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由于量子加密、量子计算等技术都需依靠量子纠缠的物理特性,该研究成果可称是朝着开发应用迈进了一步。 一周技术刷新 新型整形外科手术材料出现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奇的混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可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作为载荷支架或受伤组织补丁。其既能为细胞提供足够宽松的生长空间,又能指示它们按肌理排列成新组织,比以往的生物材料更灵活而适合人体功能性。实验室利用该技术生长出的半月板组织,几乎能与真正的人体半月板媲美。 离子“跑车”骤起骤停只需几微秒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一种“另类跑车”——速度可以从零迅速提升到每小时161公里,然后在短短几微秒时间内“刹车”的铍离子。这些离子在骤然停顿时可以保持完全静止,而“高速行驶”对它们几乎没有影响。这证明研究人员可以对离子阱中离子的快速加速和突然停止进行精确控制,并且不会影响到离子的电子能级,其对于研制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大有帮助。 真正可制导子弹即将登场 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近些年都在研发人类首颗真正的制导子弹,而今其名为EXACTO(超精确作战武器)的首个演示版已出炉。这是一种 .50口径的子弹,具备前所未有的精度,并能在飞行过程中改变路线,研究成果将在9月份正式交付。而该技术一旦公开,任何人想拥有职业狙击手的射击精准度,将不在话下。 前沿探索 疟疾基因组测序完成 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最新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新出现的基因变异,分析显示一种间日疟原虫拥有超乎人们预料的进化能力。研究指出了今后在根除疟疾之战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绘制出更为清晰详细的疟原虫基因图谱,以确定新药及疫苗开发的基因标靶。 人体细胞与豚鼠受体心肌同步跳动 人体细胞跟不上实验鼠每分钟至少400次的心跳节奏,因此用动物模型评估心脏病细胞疗法的效果一直是个难题。不过,英国《自然》杂志以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被移植入豚鼠受损的心脏后,可成功实现与受体心肌的同步跳动,降低了心率不齐(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项成果为采用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带来了希望。 开发出为细胞重新编程新方法 合成生物学要把基因“零件”组装成“线路”,可靠“零件”当然越多越好。美国数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种给细胞重新编程进而设计基因线路的新方法,其能大大增加基因“零件”的数量,构建更大更复杂的基因网络。该方法不仅大大丰富了合成生物学家的“工具箱”,还能帮人们理解生物行为及其发展演变,发挥多种实际应用价值。 “最”案现场 迄今透明度最高氧化铟锡导电薄膜 触摸显示屏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导电涂层透光性越强越好,一般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薄膜。而今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化学溶液,制造出了迄今透明度最高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只有1460亿分之1米,可使93%的光透过,堪比玻璃。该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弯曲的基底使其在制造柔性显示屏方面具有也具有潜力,有望受到制造商的青睐。 世界最小无人机可放在手掌上 英国研制出一款名为“SQ-4 Recon”的微型无人机,仅7盎司重(约合200克),小到可以置于掌间把玩。其造价2万英镑,借助一台平板电脑就能远程操控,使其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侦察活动。军方认为其能成为打击塔利班的新式侦察机,使士兵执行侦察任务无需冒着死亡或受伤的风险。 奇观轶闻 先打发细菌去火星吧 本周“火星”是个热门词。科学家们正在琢磨:如果在“好奇”号及其前辈后辈火星车的努力探测下,人类终于断定火星上没有任何生命,那放些地球上制造的工程微生物去火星开疆辟土,是否可行呢?美国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目前正在创造一些细菌,希望让它们在严苛的火星环境中生存,并生产建筑材料或食物,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打先锋。尽管实验并不容易,但操控细胞让它们能执行新任务的目标,也能帮助人们拜访其他行星或卫星。
个人分类: 综合科研|1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小小天文学家到哈勃望远镜之母 ─ 南希·罗曼
热度 2 jiangxun 2012-4-23 07:46
作者:蒋迅 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发射。特写本文记念之。 Source: NASA 1925年5月16日,南希·罗曼 ( Nancy Roman ) 出生于美国田那西州。不过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一家人就搬到了俄克拉何荷马州,然后是休斯顿,再又回到了俄克拉何荷马州。她的父亲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所以注定了他们一家经常搬家:她父亲原来任职于一家石油公司。在经济大萧条期间,他失去了工作,因为这方面的科研经费是第一个被消减的。他们不得不再次搬家。父亲在密西根矿业技术学院 (现在的密西根技术大学) 找到了一份工作。上学前班的时候,他的父亲又找了一份政府工,他们家又搬到了新泽西州,后来又在西海岸的雷诺居住了两年。最后他们一家在离华盛顿特区不远的巴尔帝摩安顿下来。罗曼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结婚之后她就开始扮演了相夫教子的角色。尽管她很想继续教书,但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里一般都是男人养家。 小罗曼是家里的唯一孩子。她的母亲特别喜欢孩子。於是就把邻居的孩子们请到家里。他们家有时就像一个幼儿园。 可以说小罗曼从小就是一个小天文家。小罗曼的母亲虽然学音乐的,但是她的知识和兴趣特别广泛。在自家的后院里,她会给小罗曼指点星系和极光。可能是受母亲的影响,她在四岁的时候就把画月亮当作最大的快乐。雷诺是一座山城,那里天气特别晴朗,是观测天空的好地方。正好他们家住在市区的边缘,灯光不多。於是她就把小朋友们组织成一个天文聚乐部。他们每星期聚会,学习星系方面的知识。 猎户座 和 仙后座 都是在那时看到的。那年她11岁。虽然一年后他们又搬离了雷诺,但是她对天文的兴趣从此一直伴随着她。父母看她那么喜欢天文,就为她买了一本叫作《天文》的书。除此之外,她找遍了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里所有的天文科普书籍。她太喜欢天文了,完全不顾许多老师和同学对她的警告:那不是女孩子应该学的东西。不过,这些是她在童年里全部对天文甚至科学的接触。小罗曼从来没有拥有一架望远镜,也没有参加过科学夏令营。 罗曼在巴尔帝摩上的初中和高中。这是决定她事业的关键阶段。班里的同学有三类: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课程进度正合适,三分之一的人觉得他们无论如何也跟不上,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课程进度太慢。罗曼就是最后那群同学中的一名。在她的那个年代里的女性,通常都不会被鼓励走向科学这一条路。 罗曼说 :“我还记得曾经请求高中的辅导老师,同意我选修第二年的代数而不是第五年的拉丁文。她轻蔑的看着我,冷笑地问:‘什么样的女子会选修数学而不修拉丁文?’那就是我当时经常承受到的态度。” 1946年罗曼大学毕业于美国 斯沃斯莫尔学院 ( Swarthmore College )。“那时候,妇女进军天文学可以说是一个挑战。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女校校长就 强烈反对任何女学生向科学和工程学发展 。”但是她被一位物理学教授看好。这位教授说:“我通常不鼓励女生学物理,但我认为你可能会成功。” 1949年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留校继续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 担任的职务有 :研究工作者 (Research Associate),讲师 (Instructor),和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在这期间,她曾经到位於德克萨斯的 麦克唐纳天文台 进行天文观测。这段经历很短,以至她都没有在自己的简历上提到,但就是在这里的一个观测结果使得她出了名并最终被NASA注意到。有一次,她注意到一个恒星与已经公开出版的信息有出入。她把这个结果用简报的形式发表在《 天文物理期刊 》上。这篇简报被一位苏联天文学家看到,於是她和另外两位美国天文学家被邀请参加一个苏联天文台开台仪式并发言。由於冷战的原因,苏美之间的科学交流也不多。他们那次的行程被美国报纸作为头条新闻,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新闻人物。 罗曼喜欢教书,但是在大学里她无法取得终身教授的职位。我们也许应该感谢她在教授生涯上的“失败”,因为我相信她在离开学校后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1955年,她离开芝加哥大学转入位於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从事射电天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中期,天文学家们已经知道了, 恒星发出的电磁辐射的全谱 。这既是好消息和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高能粒子都能在地面上探测到;坏消息是低能粒子不能穿过大气层。所以,在1946年美国天文学家 莱曼·史匹哲 就提出了太空望远镜的概念。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两项优于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解析度(物体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离角度)的极限将只受限於绕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闪骑b、动荡不安的大气所造成的视象度。其次,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可以观测被大气层吸收殆尽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他因此被称为“太空望远镜之父”。但是他的思想显然太超前了,这样的概念当时不具备实现的条件。 Source: 快乐英语网 1959年,罗曼在NASA总部听了化学家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关于月球起源的演讲。NASA科学部的主任数学家牛维尔 (space science director) Homer E. Newell, Jr. 与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当面邀请她建立NASA太空天文学的计划。她意识到,摆在她面前的是一张白纸,她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幅能影响未来50年的绘画。她无法拒绝这个邀请的巨大诱惑。她接受了邀请。 Source: UC Berkeley 罗曼的新工作须要在全国各地旅行,以了解各地天文学家实际需要的是什么。寻访的结果是,当时的天文学家们渴望有办法能在大气层之上来观测宇宙。 罗曼说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一直期望能在大气层之上进行观察。穿过大气层的观察有些像透过一片老旧模糊的玻璃看东西。玻璃本身会有缺陷,透过它看到的形像也会模糊。”对太空里清晰,精确形像的需求,成为她所有追求的动机。其实她在此之前早就有了在轨天文观测的想法,她曾经写过一个研究报告,预言一个在轨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木星大小的行星围绕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但罗曼被刻板的社会形容为颇具贬意的“职业女性”,她的举动被描绘成为了一份“美味的晚餐”在家“揉面”。但她无视那些流言蜚语,她关心的就是遥远的星系。对她而言,那些星系就象是一团团面包中的葡萄乾。 Sour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Portal 罗曼说:“我成立了一个包括全国各地天文学家,以及航空航天局工程师的委员会,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决定我们该怎么做,天文学家希望怎么做,工程师们认为可以怎么做。” 前面说过,史匹哲的太空望远镜的概念在当时条件不具备。但是,当美国把自己的卫星发到了地球轨道上,这个条件终於具备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美国和苏联正处於冷战时期,但美国人毫不犹豫地把卫星技术用于天文上。罗曼花了几年时间主持这项工作,直到他们在可能实现的计划上,做好细节设计为止。这项设计的目标就是哈勃太空望远镜。这项设备可以升空到大气层之上,围绕著地球轨道,将宇宙里的目标物清晰地捕捉下来,传回地球。不过在一开始,这个计划有些天真。比如有人建议让宇航员跟太空望远镜一起到地球轨道上,在那里进行天文观测。罗曼最终说服了这些人,因为即使是在地面上人们也不是直接这样观测的;而且,人在那里摆动会导致望远镜不稳。再比如天文学家希望这个望远镜越大越好,但她说服大家,直径2.4米才是确实可行的。 Source: Wikipedia 哈勃太空望远镜取得了具大的成功,也为罗曼赢得了“哈伯望远镜之母”的光荣称号。从史匹哲1946年提出太空望远镜的概念到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NASA经历的是一段漫长的和艰巨的努力。我个人认为哈伯望远镜是NASA最不被看好后最成功的项目。关于哈伯望远镜,请阅读我的博文“ 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上) 下 ”。 除了哈勃太空望远镜之外,罗曼还有不少值得她骄傲的成绩:三次 轨道太阳天文台 ,四次大地测量卫星,两次小型天文卫星, 国际紫外探测器 , 红外天文卫星 ,高能天文台等等。 祝罗曼博士长寿! Source: NASA 1979年退休之后,罗曼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咨询,教学,和在全国各地的讲学上。在她以全部的热情,作为一名科学的促进者。罗曼说,她最喜欢的工作,是教育和鼓舞年轻的女孩们怀抱远大的梦想。 罗曼说 :“我喜欢在学校工作的原因之一,是我能够让女性们相信,她们能成为科学家,同时,科学会充满著乐趣。” 祝罗曼博士长寿! 这是笔者【NASA人的故事】系列中的一篇。请到 这里 继续阅读
个人分类: 航天人|84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那些年我们闯过的祸
miran 2012-3-25 18:28
[转载]那些年我们闯过的祸
那些年我们闯过的祸 【转自果壳】 多少年过去了,作为科学分子,自己干的坏事、闯过的祸和难以忘怀的。。。 后来,就有了很多高亮的回复—— Trisky:太给力了。这不就是现实版Howard的太空马桶~ 冰箱大叔: 对不起老板,我们把哈勃望远镜的镜片装反了。 nirvana_cmb:话说意大利佬儿没有接好光缆啥的也不算什么嘛 新发地小白猫:@CMPL_MISSION_RTB 我想起您说的那个把实验仪器锁在铁塔上然后半夜被 雷劈了的笑话。。。瞬间抑郁就好了一半 飞蠓围脖:我国为建造2.16米大反射镜特意浇筑了两块2.2米直径的光学玻璃镜坯,一块吊 装时砸碎了,很不幸,另一块后来也砸碎了。 白鸟: 说起来,当年我们前院长在评估专家来视察的时候,得意洋洋的拎起夹在抽滤瓶上 的夹子挥斥方遒,然后,抽滤瓶就飞出去了...脸色由红转白之后,他还指点江山:“这东 西设计的太不科学了” 松鼠--咩咩:@白鸟 你们院长这个事本人就曾经遇到过 某次做实验 跟老师回报情况 然后 得意洋洋 然后抽滤瓶飞到了地上 只能脸色由红变白 尴尬笑着 我们老师说了一句“ 这设 计的太不合理了 应该做好防止你把瓶子甩出去的准备 ”我的脸继续白着 你是我心中不为人知的美好秘密:话说,我一次我们院有人来参观,院长带着他们参观中试 实验室,当我们院长介绍到震荡水浴锅时,很自豪的把手放了上去,殊不知,那个震荡水 浴锅刚刚用完,95℃的高温呀。。。。。。 喵小粒:当年做PVC热压模型,炉温也就两百多度,软化的pvc板子如同乳白色的雀巢炼乳 一样,隔壁组的同学兴奋起来赤手一把按在板子上面……吱……的事情我会乱说么 gunlinlao:我记得有个同学给乙醇脱水没做好就往里面放金属钠,然后实验室就被他烧了 鸟窝里的猫妖 :嗯。。想起了N年前有筒子木有拧上离心机的盖子就按了开关。。。盘芯 像UFO一样飞出来了有木有。。幸好只是小型离心机有木有,幸好爷闪得快不然就爆头了有 木有。。 ArayS: 所以当年我把学校实验室数控车床的钻头弄断飞出把监视窗玻璃砸裂其实没什么. . 赵冠鹏-Steven :1.高中实验,几个大哥用硫酸+盐酸+硝酸放试管里加热,结果就炸了; 2.也是高中实验,切了一小块金属钠拿纸包着想带走,结果着了; 3.本科毕设接近尾声, 把一台几十万的喷雾干燥器的喷嘴给顶歪了,最后还是师姐帮忙了的,太感谢她了。 4.研 究生时做实验,油浴加热,接口没弄严,结果油喷了,130度的。 广龙-木木: 看来我当初手一抖 弄撒了6000英镑250mg的化合物。。。也还好嘛。。。。 黄瓜鱼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TECNAI F30才三百多万,也就给我搞掉两次真空,没啥嘛~ 美絮美絮:我有个同学,读研究生时把实验室40年来野外持续监测的数据弄丢了。 卷起尾巴过冬:=。=只搞丢过2年野外气象数据的表示太欣慰的...后来老板花了500大洋买 到了.. 乔不死来着:看来前辈用浓盐酸歼灭南极科考带回来的样品也还好嘛#天然呆伤不起# 三俗熊-或跃在渊: 当年实验室一个小姑娘把俺们从全国各地取的袋装气体样本全都放了, 把袋子捋平叠好。俺还骂过她一顿,现在看来真不该啊。 某D求眷顾:以前俺手一抖,delete了一句sql没加where条件,公司一年数据木有了,马达 马达呢 洛水沉烟:我当年手一抖,把公司价值几十万的机密资料给格式化了。 EG-Tails :手一抖把某T开头的著名卫浴公司的数据库给删了,而且他们还没有备份…… 涛涛琴科:建议@啸狼达科夫 老师将其抄送给当年覆盖掉整个实验室基因测序数据的师弟 ……ps:在这方面我真是愧疚啊,除了烧了几块板子干焊接短路弄坏了实验室电闸之外, 完全没有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 笨啦拿 :听说有人把导师培养了十多年刚发芽的珍贵花苗当野草拔了 phyllis_ye:当年,我隔壁的隔壁实验室的学妹,无意间把实验室培育转基因种子给烤焦 了,两年的成果没了!老板揪着向他报告此事的某学长的衣领说:把我的种子还给我! 熊猫mo:有一届师兄师姐打扫岩石标本室的时候, 有眼不识泰山地把恐龙蛋化石都给扔了 , 然后就再也找不着了. 发芽的麦芽糖:看着所有的右边,想着搞丢的那一大袋亲本,我释怀了~ 星期六的肘子: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在毕业前半个月,把装有所有计算数据和论文稿件的硬 盘摔烂,并无法修复。我现在也不明白后来我做了什么搞定了学位。你这么一说,我又陷 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 hbchendl:俺作大学毕业论文的实验时,一次没开冷却水就把仪器打开了,那时候的仪器 简单,没水也照样开,只是描出来的曲线少了半边-- 一半的电路被烧掉了,另一半等一会 也会挂掉。好在及时关机了。修仪器花了三百块钱。是老师的三个月工资呀。 Melanie_妮:想起当年张小熊和他师弟合力烧了一台CCD,花了十几二十万才修好,他老板 轻轻叹了口气说,唉,我又得多写两个基金了。。 CoCo爱上轻松熊:2007年1月15日,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在评选“十大宝物”刚刚登场 之际,一面曾被陈逸飞等出价100万美元的战国青铜镜,在礼仪小姐展示时不慎摔落在地. .. allenlily:想起了故宫打烂盘子的那位 樵爷笑了笑搂过小凤仙:突然想起来把俺爹珍藏的化石顺手递爷爷磨刮胡刀的事儿了…… 小Wendy_CC:做DGGE快一年好不容易做到一张还可以的,割胶测序后发现,图上条带标号 没标上,测序后的数据对应不上图,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破破的桥: 我要忏悔,当年熬夜加班把管脚名字看错了,结果重做了一个10万人民币的板 子 F沸腾水煮鱼T:我上次一不小心把一根成型的高纯单晶硅棒弄裂了,直接废了…四十多万 啊…罪过啊… 吴穹StockWoo :我没仔细看图,多打了一块顶板...结果连剔再补花了40w,外加工期滞后 1个月.. 雷霆圣殿骑士:- -这么说来我让16.5吨的磁体不小心侧翻摔地板上似乎不是什么严重的事 情——毕竟没有损坏没有报废不需要维修——顺带我后来才知道那笔单子400万(抖……) Angela五月鸣蜩: 这。。。理工宅们的生活果然危机四伏啊~偶绝对不会告诉你们偶这次 给公司做340亿人民币的增资时给其中某个公司的投资金额算错1个小数点这种小事 天然呆的世界 :人家CCAV放炮点了个楼呢~~ 落日六号领航员KR:野外实习的时候听老师讲学长们摔坏百来万的重力仪,这么一比也没啥 么 pldong_frank :讲个化险为夷的吧,当年不小心把五百多镑的裸片RF探针搞弯了,乖乖向 老板承认了错误... 第二周商量报修事宜,结果发现师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加班蹂躏了探 针一整个周末,居然被他捋直了…… 我当时跟他说你怎么用坏针,他茫然道“不 是好的么”,显微镜下一看,真的好了。 不靠谱的YK: 我朋友当大夫的亲戚在饭桌上嗤笑一声:“你们的工作能有什么压力?做错 了会死人咩?” 沈玮一 :终于发现了一堆严重影响人类发展的人了。。。 托帕兹:你们是为了毁灭世界才学理工科的么!! 程毅12:老妈:小时候,我打碎了一块玻璃,被你打屁股了。现在才知道,你这是不对的。 雪代叔是哈姆雷特:老妈扔掉了我花了一个月挖出来的披毛犀化石。。。看着这些前辈突然 觉得给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打个背伸位石膏也没那么糟糕?突然觉得我老板踹我踹的好冤 ? anaomoneky:那我去年计算错误导致的0.5million的烘箱全面改造应该不算大啰 Arsenal柒柒 :9000人民币的地毯果然不算啥...= = 王小博GBD:我浪费的300块钱0.5ml的抗体简直太给老板面子了!瞬间愧疚感全无~ aRlo脖儿: 96年刚工作那会,把公司300多万刚拍好的广告母带落在出租车上了。幸好出租 车回来找到原地傻愣的我。 kuramalu:当年把客户给的空白支票随手放而后天翻地覆的找也不算啥了 猫神在上:听培训老师说空客A380制作样机的时候德法两组工程师挪一根电线的时候没表达 清楚往哪挪,结果两边往相反的地方各挪了10cm,组装的时候就……所以后来A380交货就 延迟了 咖啡豆死活不想起床:做生物实验把洋葱汁滴到了目镜上,老师后过来看得时候悲剧了… casple:我一个朋友他读研究的时候,他同学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知道搞错了什么配比还 是怎么了,然后实验室的二层小楼被夷为平地。他同学和导师貌似都挂了。我估计是研究 炸药来着。 靠谱女郎何受受:老板看到这些会迅速爱上我的。 二马百万:应该给我的学生看呢还是不看呢。 玉辉彩名:我:老师您听说过NOAA19的事么。。。老板:嗯,怎么了。。。我:我刚打翻 了3千块钱的标样。。。老板:。。。。。。 http://www.guokr.com/post/123395/ 推荐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裸-官”报告出炉,“太-子奶”全面爆发 大败局:提振、猫腻、公子、剥削、官二代、昏庸、腐败 新疆摄影作品之二 : 图片集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5do=blogid=543973 《魅力新疆》摄影展入选作品之一 : 图片集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5do=blogid=540334 集体世袭的中国高层:藉助权力赚取财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5do=blogid=541235 看不懂的农村 :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 电影鉴赏系列: 电影鉴赏 : 《危险方法》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之精神分析学 电影鉴赏《卑鄙的我》:萝莉与大坏蛋奶爸的故事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 电影鉴赏 : 《开往春天的地铁》影片赏析 发条橙子 : 传说中的暴力亡命 “ 哥 ” 几则 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诗歌】人行天桥 本博客主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宇宙中的两个龙状星云
jiangxun 2010-7-3 23:20
Abell 370星系团中的龙状星云 第一个是上面位於Abell 370星系团中的龙状星云,距离太阳系大约有50亿光年。龙状星云其实有一点欺骗人类的眼睛。Abell 370星系团(菊黄色椭圆的那些) 产生了引力透镜效应,由於恒星的巨大引力而使光线弯曲,於是放大了背景中的星系。龙头 (红色的,其中有蓝色的恒星) 就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在龙头的上面有三或四个星系,它们实际上是龙头星系的镜像。 我想介绍的第二个龙状星云是一个由红色和绿色的宇宙烟尘装饰而成的,它的编号是NGC 5189。那些彩色的“烟雾”是一颗恒星正在死亡的标志。对这个星云科学家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因为它和一般的即将结束寿命的恒星有所不同。垂死恒星所产生的恒星羽状物几乎是圆形的,就像巨大的肥皂泡或者巨大的行星一样。但这个行星状星云看起来像一个奇怪的“S”形状。中心位置有一横杠,极有可能是由这个恒星的气体放电形成的内环投射而成的。从一个简单的球形恒星转变为一个如此复杂的对称物。 广阔无垠的宇宙真的是很奇妙。还有多少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个人分类: 航天|4418 次阅读|3 个评论
梵高《星月夜》及太空版《星月夜》
热度 1 zdwang 2009-8-5 07:49
个人分类: 科海拾贝|16648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妙的涡旋星系
热度 1 zdwang 2009-7-25 13:04
美妙的涡旋星系
王 振 东 哈勃空间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 )是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著地球的望远镜,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共同管理。其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所以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很高,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 哈勃空间望远镜于 1990 年发射之后,已经成为天文上最重要的仪器,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问题,对天文物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了许多很美妙的涡旋星系照片,让我们认识到在宇宙中还存在那么多姿多态的星系。现将笔者收集的一些涡旋星系照片,列出来供大家欣赏。哈勃望远镜所拍摄到的每张远处的太空图像,实际上是 x x x x 光年前的,现在应又该有变化了,但是这些涡旋星系图像己说明涡旋状态是星系存在的常态之一。 注: Vortex 过去曾译为“旋涡”,现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力学名词》,译为“涡旋”。
个人分类: 力学趣谈|8223 次阅读|6 个评论
修复哈勃宇航员回望地球
zdwang 2009-7-14 17:25
修复哈勃宇航员回望地球
王 振 东 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于 1990 年,重约 2 ﹒ 45 万磅 ( 约 11 ﹒ 11 吨 ) ,长约 13 ﹒ 3 米,其主镜面直径约为 2 ﹒ 4 米。隶属于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服役 19 年来对太空中的 2 ﹒ 5 万个天体拍摄了 50 多万张照片。科学家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撰写了 7000 多篇科学论文,这使哈勃太空望远镜成为人类制造的最高产的科学仪器之一。服役期间,哈勃还帮助测定了宇宙年龄,证实了主要星系中央都存在黑洞,发现了年轻恒星周围孕育行星的尘埃盘,提供了宇宙正加速膨胀的证据以及帮助确认了宇宙中存在暗能量。哈勃望远镜拍摄过许多著名宇宙图片,如蟹状星云、鹰状星云、哈勃深空等,因此,它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望远镜。 如今,哈勃太空望远镜已到了“晚年”。它的某些技术已日显老旧,比如仍然在使用 INTEL486 计算机处理器。它在太空的十几年中,经历 5 次大修,分别为 1993 年、 1997 年、 1999 年、 2001 年,以及今年 5 月份的最后一次维修。美国正与欧洲以及加拿大联合开发下一代太空望远镜 —— 詹姆斯 · 韦布望远镜,后者有望于 2013 年发射升空代替哈勃。 2009 年 5 月 19 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完成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护工作后,将其“释放”回工作岗位,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修。 修复哈勃望远镜的宇航员回望地球,拍摄了一些照片,特别是在他们拍摄的地球大气云层的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在云层里有许多涡旋。这也又一次说明,涡旋在流体中是普遍存在的,是流体运动的肌腱。
个人分类: 科海拾贝|57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哈勃望远镜坏了,不过快修好了
shareworld 2008-10-24 19:27
本周星期四,美国宇航局发言人说,哈勃望远镜将会尝试重新启动。 哈勃望远镜在九月底被迫关闭,关闭的原因是电磁信号不能成功返回地面接收站。上个星期,哈勃的管理人员使用一个18年来从未使用过的信号频率, 成功调试了一台路由器。但是一对反常信号,又将哈勃望远镜送回安全模式。 如果一切顺利,星期六的时候哈勃就能往地球发回照片。 以上翻译为概率,更多细节,在下面: NASA is once again trying to reboot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gency officials said Thursday. The telescopes instruments have been shut down since the end of September, when a router that formats science data for transmission to the ground suffered an electrical failure. Last week, the telescopes managers succeeded in turning the router back on, using a backup electrical and data channel that had not been used in the 18-year life of the telescope. A pair of electrical anomalies, however, sent the telescope back into safe mode. One of the anomalies, an incorrect voltage in Hubbles 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 was the result of a timing problem between a pair of software routines in the camera and has been corrected, said Art Whipple, an engineer at the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in Greenbelt, Md. The second anomaly was apparently a temporary short circuit or some other ghost electrical signal that caused the telescopes payload computer and the router to reset themselves. The payload computer handles Hubbles scientific data and commands the instruments. There was apparently no lasting harm and no fuses were blown. Events like this are not uncommon in electrical circuits that have been turned off for a long time, said Mr. Whipple, adding that we might see more. If all goes well, Hubbles main camera, the wide-field planetary camera 2, should begin sending pictures back to Earth on Saturday. Meanwhile, at Goddard, engineers are testing a spare router in the hopes that astronauts can take it to Hubble and replace the damaged unit as part of the next and last maintenance mission, which has been postponed until at least February. 上一篇博客: 今天,做了一次不成功的枪手。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467 下一篇博客:钱永健领奖,真正的奠基人正忙着开货车。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484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