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e-Science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e-Science
热度 1 gl6866 2012-12-18 22:21
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今年4月份曾向我约稿,给我寄来了即将刊出的稿子。这是我的文章头一次在科学院的刊物上登出。不过,我对该刊物的英文名称很感兴趣:e-Scien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什么是e-Science?到网上查。我基本网络作为一个非常好用的百科全书。什么信息都差不多能查到。 原来,e-Science是由英国在2000年提出的。2002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指出:“英国是第一个开发全国范围电子科研(e-Science)网格的国家。英国e-Science网格应该使英国科学家对计算能力、科学数据仓库和实验设施的访问像经由web对信息的访问一样容易。”e-Science是为了应对当时各学科研究领域所面临问题的空前复杂化,利用新一代网络技术(Internet)和广域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环境(Grid) 建立的一种全新科学研究模式,即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活动。此后,该理念便席卷世界各科研领域,大家都试图用它来解决本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科学院这份刊物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办的。该刊要开辟一个论坛,科学院、社科院以及每个研究所都有相应的网络信息单位。我只知道,该刊有一位社科院的编委,推荐我为该论坛的第一期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写篇稿子,我就写了一篇“信息哲学的发展脉络”,收到了我稿件后曾修改过改了二遍,今天发来定稿,也许年底年初就要发表了。不过这份刊物目前还是内部的,发行范围为中国科学院内部及相关合作单位、科技主管部门。估计走向正规发行还需要一些日子。
个人分类: 信息哲学|3953 次阅读|1 个评论
乱谈e-Science
newniu 2008-11-3 13:41
最近看到一些人对e-Science的理解,我认为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首先,e-Science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有人问e-SCIENCE离我们还有多远?,问这个问题表明发问者本身对e-SCIENCE有错误理解。e-Science是进行时,不是过去时,也不是未来时。e-Science本身就是正在推进的东西。 现在的科学家也在做e-Science,也在使用信息技术提高科研能力,比如数据处理,视频处理,规模计算,数字检索,Internet等等都是属于e-Science。e-Science 是一个抽像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实物,也不是某个具体过程。 e-Science是穿着衣服改衣服,是旋转上升。在修路或者建设中,建设人员建好后,就会有一个移交的过程。在e-Science中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过程。信息技术在进步,科学也在发展。我们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终点,也不可能说e-Science终于完成了,只能说今天又进步一点点。e-Science是一个干中学,学中干的过程。因此、任何一个具体活动都属于e-Science,但不叫e-Science。 现在政府投入大笔资金建存储中心,建网络,建超级计算环境,这些都属于e-Science。然而e-Science并不仅仅指这些,还有更多的具体活动和需求。这些需要各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3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HP 大中华区CEO到e-Science
newniu 2008-10-28 10:38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十五天后写了九大感言,其中有一感言是关于普通人。他说 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 在e-Science问题上,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学习国外人的心态。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e-Science简称为科研信息化,简单说来就是用信息化武装科研活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不妨看看人类战争。 人类的战争已经延续了不知多少年,连猴子的族群都会发生战争,可以想象人类战争的历史将是多么长远。 纵观人类战争的历史,会发现也是技术前进的历史。战争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有效。从徒手到采用简单工具,又到采用金属冷武器、弓箭等,最后又到热兵器,到核武。从古到今,战争总是新技术的试验场,人们总尽可能在战争中使用新技术。 战争的历史是利用技术提高人类活动能力的历史。除了战争,人类在其它领域同样采用技术武装自己,提高活动能力。 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采用信息技术武装各种活动也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那么进一步细分,则分为武装战争,武装科研,武装生产等等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武装战争,美国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提出信息化战争,全方位提高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从单兵作战的信息设备到指挥系统,天上地下全部用网络联系起来。信息技术的确大大提高了美军的作战效率,伊拉克军队不堪一击。 因此、采用信息技术武装科研也是很自然的选择。 前面提到,采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很自然的活动,似乎人人会做,不需要专门提出科研信息化。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为什么?想想二战就可以了。德国由于采用了机械化,横扫整个欧洲。是不是法国没有这些技术?显然不是,而是他们没有应用这些技术,没有看到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因此、科研信息化需要有一个推进过程,并不能等待着别人使用。 有了以上前提,我们就要考虑如何用信息化武装科研活动?这就需要孙振耀先生的理论了要做平常的人。e-Science是一种思想,指导人们方向的思想,它提供一种方向,一种指导性理论。它不是操作过程,并不是有了e-Science,什么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它只是让你做了正确的事,让你看清方向。随后应该怎么做。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时就要求正确地做事。如何正确地做事?学习做平常的人,脚踏实地,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一步把问题做深入、做好,帮助科技工作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可行的方案,与他们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美伊战争中,冲在前线的是战士,最先踏入伊拉克土地的也是战士。但支持整个战争的并不都是战士,还有很多技术工作者,技术士兵。这些人维持着整个战争机器的运转。那么科研信息化同样如此,我们的IT信息人员要与科学家一起作战。虽然只有科学家们才会踏入真实的专业领域,但是他们同样需要信息技术人员会他们提供支撑和服务。 因此、我们说IT技术人员为科学家服务是一种常态,将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也是将来的方向。如何实现,如何做到?我们认为有必要学习孙振耀的普通人心态,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那么我们信息人员应该处于科研的什么位置?某些网格研究专家说,未来的IT服务就像电和自来水一样,你只要打开水龙头就开始流出来,或者只要按下开关电灯就亮了。那么我们的IT技术人员就是供水专家,水管维护专家。我们要从周围看起,学习水暖工,电工,保卫人员,他们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服务,我们感觉不到他们存在,正说明他们工作十分负责。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十分复杂,并不会真得像水和电一样,不过这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要像他们一样默默工作,认真负责。为科学家们服务,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