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德国科学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料补充:两位研究过古植物学的德国科学院院士
livingfossil 2012-6-21 23:03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补充与更正(第 13 次) 资料补充:两位研究过古植物学的德国科学院院士 第 162 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述了德国科学院 (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 的基本情况,并罗列了 360 年以来 该院 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名单。最近,我发现有两名院士被遗漏,补充如下: 1.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81 年 Hermann Engelhardt (1839--1918) 1881 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 学科: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88 年 Johannes Felix (1859--1941) 1888 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 学科: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孙启高 2012 年 6 月 21 日 本期编目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补充与更正(第 13 次) 资料补充:两位研究过古植物学的德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资料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2 期 360 年以来德国科学院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们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62): Members of the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pertaining to the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since 165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75639 2012-5-27 23:26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3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360年以来德国科学院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们
livingfossil 2012-5-27 23:26
360 年以来德国科学院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们 孙启高 2012 年 5 月 17 日完稿, 5 月 27 日晚第 2 次修改 德国古植物学历史悠久,科学积累丰富,人才辈出,在世界古植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古植物学的学术传统、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古植物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28—1931 年,中国古植物学奠基人 -- 斯行健先生( 1901---1964 )曾在柏林跟随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 Walther Gothan ( 1879—1954) 学习。 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试图通过梳理 德国科学院有关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情况,拟定一份 360 年以来德国科学院涉猎古植物学的院士名单,为深入探讨 德国古植物学乃至世界古植物学的基本发展脉络提供重要线索。必须指出的是:在 20 世纪中叶以前,纯粹以化石植物为研究对象的职业古植物学家非常稀少。 19 世纪许多博物学家曾涉猎古植物学研究。 德国科学院 (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 的历史追溯到 1652 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 Leopoldina )科学院(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 ,距今已有 360 年的漫长历史。德国科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一直连续的科学院(或科学社团)之一,但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 20 世纪的冷战时期。所以,德国科学院的历史有些复杂。 20 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 Albert Einstein , 1879---1955) 于 1932 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 1933 年 , 希特勒( Adolf Hitler , 1889---1945 )上台后,当时的德国科学院( Leopoldina )排斥犹太裔院士。爱因斯坦等 70 多位犹太裔院士受到排斥,其中 8 位惨遭杀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一分为二,即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科学院( Leopoldina )所在城市 ---- Halle 属于 民主德国(东德)。蜚声世界的 古植物学家 W. Gothan 于 1949 年当选柏林科学院院士 (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 Berlin ) 。柏林科学院与 德国科学院( Leopoldina )不是一回事。 很遗憾, W. Gothan 并不是 德国科学院( Leopoldina )院士! 德国科学院设有 4 大学部,即: (1) 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部 ; (2) 生命科学部 ; (3) 医学部 和 (4) 人文、社会与行为科学部 。这 4 大学部涵盖 28 个学科 ( Section ),每个学部由若干学科构成(见附件 12 )。目前,德国科学院约有 1,400 名院士,其中 3/4 来 3 个德语国家(即:德国、奥地利和瑞士), 1/4 来自其它国家。 迄今为止,已有多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早在 1935 年,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家翁文灏( Wong Wen-hao , 1889---1971 )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科学家 武忠弼( 1988 年)、路甬祥( 2005 年)、卢柯( 2005 年)、张杰( 2007 年)和来茂德( 2011 年)先后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 360 年以来德国科学院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 36 名院士名单 (按照当选年份先后排序) 1.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697 年 Johann Jakob Scheuchzer (1672----1733) ,瑞士人 学科: Mathematik 2.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18 年 Christian Leopold von Buch (1774---1853) ,德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学科 : Geologie 【另: 1825 年当选为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828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ForMemR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_Leopold_von_Buch 3.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18 年 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 ,德国人 学科 : Medizin 【另 : 1836 年当选为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1837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ForMemR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_Gottfried_Ehrenberg 4.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18 年 Kaspar Maria von Sternberg (1761---1838) ,捷克人(生于布拉格) 学科: Botanik 5.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18 年 Robert Brown ( 1773---1858 ), 英国苏格兰人 , 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家 学科 : Botanik 【另: 1811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FRS) ; 1822 年当选为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Brown_(botanist) 6.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20 年 John Lindley ( 1799---1865 ), 英国古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 学科: Botanik 【另: 1828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FRS) ;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7.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22 年 Karl Eduard von Eichwald (1795----1876) , 德国人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8.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23 年 Ernst Friedrich von Schlotheim (1764---1832) , 德国人 . 学科 : Botanik 9.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24 年 Georg Friedrich von Jger (1785---1867) , 德国人 . 学科: Chemie 10.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30 年 Johann Heinrich Robert Gppert ( 1800---1884 ), 德国人 . 学科 : Botanik 11.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32 年 Hugo von Mohl (1805----1872) ,德国斯图加特人 学科: Botanik 12.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33 年 Franz Joseph Andreas Nicolaus Unger (1800---1870) ,奥地利人 学科 : Botanik 13.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35 年 August Karl Joseph Corda (1809---1849) ,德国人 学科 : Zoologie 14.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37 年 Friedrich Anton Wilhelm Miquel (1811---1871) ,德国人 学科 : Botanik 15.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43 年 Karl Friedrich Wilhelm Braun (1800---1864) , 德国人 . 学科 : Naturgeschichte 16.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44 年 Hanns Bruno Geinitz (1814---1900) , 德国人 . 学科 : Mineralogie, Kristallographie und Petrologie 17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52 年 August Schenk (1815----1891) , 德国人 ( 生于 Hallein ) 学科 : Botanik 18.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56 年 Constantin von Ettingshausen (1826---1897) ,奥地利地质学家和植物学家 学科 : Botanik 19.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58 年 (Johann Xaver) Robert Caspary (1818---1887) ,德国人 . 学科: Botanik 20.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62 年 Wilhelm Philipp Schimper (1808----1880) , 德国人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21.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864 年 Johann Georg Bornemann (1831---1896) , 德国人 .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22.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79 年 Oswald Heer (1809---1883) ,瑞士地质学家和博物学家 学科: Botanik 23.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81 年 Hugo Wilhelm Conwentz (1855---1922) ,德国人 学科: Botanik 24.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82 年 Christian Ernst Weiss (1833---1890) ,德国人 学科: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25.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84 年 Hermann zu Solms-Laubach (1842---1915) ,德国人 学科: Botanik http://de.wikipedia.org/wiki/Hermann_zu_Solms-Laubach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rmann_zu_Solms-Laubach 【另: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02 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ForMemRS) 】 26.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88 年 Ernst Kalkowsky ( 1851---1938 ), 德国人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27.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894 年 Charles David White (1862---1935) , 美国人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另 : 1912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28.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1902 年 Henry Potonié (1857---1913) , 德国柏林人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29.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928 年 Thore Gustaf Halle (1884---1964) ,瑞典古植物学家 学科: Mineralogie, Kristallographie und Petrologie 【另: 1931 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30.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955 年 Wladyslaw Szafer (1886---1970) , 波兰人 学科 : Botanik 31.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957 年 Hermann Weyland ( 1888---1974 ),德国人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32.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957 年 Richard Krusel ( 1890---1966 ) 学科 :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33.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962 年 Sir Harry Godwin ( 1901---1985 ), 英国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 学科: Botanik 【另: 1945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FRS);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Royal Irish Academy(1955); Royal Scientific Society of Uppsala;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1962);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1967);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76) 】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ry_Godwin 34. 当选年份( Year of Election ): 1972 年 Armen Leonovich Takhtajan (1910---2009) , 亚美尼亚人 ( 生于 Schuscha ) 学科 : Organismische und Evolutionre Biologie 【另: 1971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后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芬兰科学院及人文学院院士( member of the Finnish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iterature ) ;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Armenian SSR ) 】 35.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2004 年 Volker Mosbrugger (1953---) , 德国人 学科: Earth Sciences 36. 当选年份 ( Year of Election ): 2004 年 Sir Peter R. Crane (1954---) , 英籍美国古植物学家 学科: Organismic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另: 1998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FRS) ; 2001 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Foreign Associate of the NAS, USA) ; 2002 年当选为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Crane 致谢:作者感谢德国法兰克福森肯伯格自然历史博物馆 Dieter Uhl 博士以及德国 科学院档案馆负责人的热情帮助。 本期编目 古植物学的故事 162 期 360 年以来德国科学院涉及古植物学研究的院士们 ========== 附件 1 德国科学院 28 个学科 No.1. Mathematics No.2. Informatics No.3. Physics No.4. Chemistry No.5. Earth Sciences No.6. Agricultural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 No.7. Ecological Sciences No.8. 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 and Cell Biology No.9.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No.10.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No.11. Anatomy and Anthropology No.12 Pathology and Forensic Medicine No.13.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No.14. Human Genetics and Molecular Medicine No.15.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Toxicology No.16. Internal Medicine and Dermatology No.17. Surgery, Orthopaedics, Anaesthesiology No.18. Gynaecology and Paediatrics No.19. Neurosciences No.20. Ophthalmology, Oto-Rhino-Laryngology ( 耳鼻喉 ) and Stomatology No.21. Radiology (放射医学) No.22. Veterinary Medicine (兽医学) No.23. History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No.24. Epistemology No.25. Economics and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s No.26.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No.27. Engineering Sciences No.28. Cultural Sciences ======== 附件 2 德国科学院 4 大学部及其学科组成 Class I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o.1. Mathematics No.2. Informatics No.3. Physics No.4. Chemistry No.5. Earth Sciences No.27. Engineering Sciences Class II Life Sciences No.6. Agricultural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 No.8. 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 and Cell Biology No.9.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No.10.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No.13.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No.14. Human Genetics and Molecular Medicine No.15.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Toxicology Class III Medical Sciences No.11. Anatomy and Anthropology No.12 Pathology and Forensic Medicine No.16. Internal Medicine and Dermatology No.17. Surgery, Orthopaedics, Anaesthesiology No.18. Gynaecology and Paediatrics No.19. Neurosciences No.20. Ophthalmology,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Stomatology No.21. Radiology No.22. Veterinary Medicine Class IV Humanities, Social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No.23. History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No.24. Epistemology No.25. Economics and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s No.26.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No.28. Cultural Sciences ================ 相关资料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rman_Academy_of_Sciences_Leopoldina The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http://www.leopoldina.org/en/academy.html http://www.leopoldina.org/en/academy/organisation.html Members of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www.leopoldina.org/en/academy/organisation/members.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专辑): 古植物学院士与外籍院士的历史与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694 发表于 2010-12-6 1:29:3 (The End)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