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病例 报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狂犬病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吗?
热度 14 yanjx45 2011-9-15 12:16
在怀孕期间如暴露于狂犬病毒也应接种狂犬病疫苗。目前的狂犬病疫苗副作用轻微,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明显危害。 在怀孕期间发生狂犬病是非常罕见的。国际专业杂志二十年前曾报告共 5 个相关病例,其中 除一个非英文发表的病例外,其他病例都明确否定狂犬病毒可经胎盘传播 。国际主流学术界认可的病例都证明,患狂犬病的孕妇也可能分娩健康婴儿,即 狂犬病通常不会经母婴垂直传播 。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狂犬病人在发病前和发病早期,体内的病毒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且胎盘对狂犬病毒有一定的阻扼作用。但对婴儿在围产期可能发生的其他类型的感染,则应通过及时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 以下简介笔者收集到的 3 篇相关病例报告。 第 1 个相关病例报告 于 1977 年用德文发表在专业杂志 Infection ( 1977; 5(1): 49-50 )上,题目是《胎儿在患狂犬病母亲怀孕期间的早期发育》。 该论文的摘要 :“本文报告一个患狂犬病的孕妇在死前自然分娩一早产婴儿的病例。虽然未接种疫苗,但婴儿未患狂犬病。根据其他出版物和本病例的发现, 人类狂犬病经胎盘传播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 第 2 个病例报告 于 1985 年用土耳其文发表在专业杂志 Mikrobiyol Bul. ( 1985 , 19:95-9 )上,题目是《经胎盘传播的人狂犬病》。 该论文的摘要 :“妊娠九个月的孕妇进入安卡拉 Numune 医院传染病病房( 1981 年 5 月 10 日)。 34 天前,她曾被小狗咬伤。入院第二天,一个男婴通过引产出生,并被送往安卡拉 Sami Ulus 儿童医院,正常喂养。 40 小时 30 分钟后,婴儿突然死亡。对母亲和婴儿经尸检、宏观和微观检查都确诊为狂犬病。据我们所知,这是通过胎盘传播人狂犬病的第一个病例报告”。 笔者认为,这是全世界肯定“ 胎盘传播人狂犬病”的第一个病例报告,也是唯一的报告,且不是用英文发表的。将近30年前土耳其在狂犬病研究方面的水平和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应当打一个问号。如果再无其他旁证,此报告的科学意义有限,不应该影响整个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结论。 另一个病例报告 于 1990 年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 Lancet ( 1990, 336(8710): 319 )上,题目是《感染狂犬病毒母亲的新生儿经免疫接种后幸存》,该文也对此前的相关病例进行了小结。 该论文的全文翻译 : “在怀孕期间发生狂犬病是非常罕见的。在泰国曾记录两起案例。患狂犬病母亲的剖腹产婴儿并没有受到垂直感染。与此例相反,曾有来自土耳其的报道:一个足月产的婴儿经胎盘感染了狂犬病。该婴儿在出生后 40 小时死于狂犬病。本文报告一个足月产婴儿的结果,她由一个患有狂犬病的母亲经阴道分娩,出生时用纯化的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进行了免疫。 1987 年 5 月 8 日,一名 20 岁的孕妇,第 2 胎、单胞胎、妊娠足月,被送往泰国孔敬 Srinagarind 医院。入院前一天,她曾有吞咽困难。她在三个月前曾被一只狗咬伤。狗的大脑经尼氏小体检测为阳性,但患者拒绝接种狂犬病疫苗。入院时,她神经高度紧张,情绪不宁,但生命体征平稳。 存在恐水、怕风现象。她入院 18 小时后经阴道分娩一个健康的女婴,没有并发症。母亲分娩后离开医院,两天后在家里死亡。婴儿的出生体重为 2500 克,在 1 分钟和 5 分钟时的阿普加( Apgar )评分分别为 9 和 10 。胎龄按 Dubowitz 方法计算为 40 周。出生时,在婴儿的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1 毫升纯化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另四个剂量的疫苗分别在 3 、 7 、 14 和 30 天接种。 狂犬病抗体测定采用标准的小鼠中和实验( MNT ),在曼谷 Siriraj 医院(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进行。母亲 1987 年 5 月 9 日的血清未检测到抗体。 1987 年 6 月 15 日(第五剂疫苗接种后第 7 天),婴儿的抗体浓度是 2.34 IU / ml 。孩子在 1 岁和 2 岁时的血液样本不幸丢失,但在 2 岁时孩子很健康,生长和发育正常。 在发病初期,狂犬病毒可从唾液、咽部分泌物、脑脊液、泪珠、尿沉淀和内部器官中分离到,但不能从血液、血清和粪便中分离到。从阴道分泌物或母乳中分离狂犬病毒尚未见报道。 因为此病例中的婴儿经阴道出生,阴道分泌液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该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接种狂犬病疫苗,她对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的抗体反应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暴露前预防最低抗体浓度 0.5 IU/ ml 。 在本病例中没有给予狂犬病抗血清接种。”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28436 次阅读|3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