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传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石墨烯的传奇: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
热度 9 fouyang 2011-3-17 07:53
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在英国的两位物理学家盖姆(Andre Geim)和诺奥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表彰他们对石墨烯(graphene)研究的贡献。今年的物理奖,有好几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首先,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碳的物理奖。我们从中学就知道,碳有两种晶体形态,一个是金刚石,用在最贵重的首饰上,另一个是石墨,用在最普通的铅笔里。我们也知道金刚石是最坚硬的天然材料。而石墨却是非常“脆弱”的。石墨的晶体结构是层状的。每一层内的碳原子结成稳固的六角形结构,而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却弱得多。所以石墨很容易沿着层的方向分裂。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碳的“两面性”可说是独一无二的了。 可是故事还才开始呢。1985年,人们发现碳还有其他的形式:60个碳原子(C60)能组成一个球,如图一所示。C60的结构模型类似一个足球,所以又叫足球烯。C60的发现在1996年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人们又发现了所谓的“碳纳米管”,即由碳原子组成的管状结构,其直径在1 纳米左右,却可以有几厘米长。而这次得奖的石墨烯则是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膜,也就是石墨中的一层。尽管碳是我们最熟悉的元素和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也是物理学多年的研究对象,但关于碳结构的工作却是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图一:碳60“足球”(引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1/C60a.png) 图二:碳纳米管 (引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4/Carbon_nanotube_zigzag_povray_cropped.PNG) 2010年物理奖还是第一个在21世纪做出的得奖工作(2004年)。而得奖者之一诺奥肖洛夫是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奖得主。通常,诺贝尔科学奖都有点“考古”性质,只有极少数工作会很快得奖。而石墨烯的工作问世以来,其重要性很快得到了广泛承认。就拿物理学中最权威的期刊“物理评论通信(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来说吧,在盖姆等的得奖工作发表以前,只有过21篇关于石墨烯的文章。而到2010年10月诺贝尔奖宣布时,有关文章已有1476篇,即使在诺奖宣布前,诺奥肖洛夫论文的引用率已经在整个物理界名列前茅了。可见这个工作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而且迅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所以说这个石墨烯工作被诺奖“青眼有加”,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石墨烯“声名鹊起”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的确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材料。从理论上说,二维的电子系统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其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已得过两个诺贝尔奖。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为二维电子系统寻找合适的实验平台。而石墨烯是第一个真正的二维系统。它的晶格非常规则,所以是良好的实验材料,甚至在常温下就能显示许多有趣的量子现象。石墨烯研究中发展的制作技术,也让我们得到了其他的二维晶格材料。 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独特的能带结构,石墨烯中的电子的等效质量是零。这意味着,这些电子(严格说是等效载流子)像光子一样遵从相对论规律,虽然其运动速度只有光速的几百分之一。例如,它们有着类似“偏振”的物理参数。所以石墨烯还是个观察和验证量子相对论的平台。 从应用上来说,石墨烯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电子材料。由于它只有一层原子,它的电子密度和导电性很容易被外加电压控制。而且它的晶格近乎完美,所以电子运动速度极快。目前石墨烯做成的三极管已经接近了一万亿赫兹的频率,比目前普通计算机的时钟频率高出几百倍。这个频率已经与远红外接轨,消除了电子频率与光学频率间的鸿沟。石墨烯也具备独特的光学性能,可能为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带来新的技术选项。 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预言半导体器件的尺寸会越来越小。但当器件尺寸小到几百,几十个原子的尺度时,其材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晶体了,其电子性能也不再相同。所以,人们通常预言,摩尔定律将面临终结。然而,石墨烯的原子结构非常稳定,即使只有一个六边形也能保持稳定。所以石墨烯有希望做成真正的纳米元件,甚至单电子的三极管。缩小元件尺寸意味着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制造更多元件,从而增加芯片的复杂度和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元件尺寸还能提高工作速度和降低功耗。所以石墨烯很可能在未来的电子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化学上,超薄的石墨烯有着无以伦比的表面积,所以活性很高。它可以取代目前石墨的一些应用,提供更卓越的性能。它还有希望作为储存氢气的材料而在未来的能源技术中大展身手呢。石墨烯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也非常惊人,比钢铁强得多。所以用它做成的复合材料也很有前途。 除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外,2010年物理奖还是第一次颁奖给一个“搞笑诺贝尔奖 (Ig Nobel Prize)”的得奖者。原来,盖姆实验室有个“星期五晚间项目”的传统,就是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做些有趣但不一定有结果,或结果不一定重要的工作。有一次他把青蛙放在强磁场里悬浮起来,演示抗磁效应。这个好玩的实验不仅为他赢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而且还被别人用作课堂演示呢。而石墨烯的工作,不仅出自同一个人,甚至也出自“星期五晚间项目”这个科研形式! 说起来,石墨烯的发明还很有偶然性。也许出于于心血来潮,他们请一个研究生去试试能否用机械方式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原子膜,结果失败了。碰巧,组里有个人知道用胶带清理石墨表面的方法:胶带能在石墨上粘走薄薄一层材料。于是他们想,如果用胶带反复分离这层材料,不是能越来越薄,最后得到只有一层原子吗?当然,这是个随机的操作,其结果肯定是一堆厚薄不等的碎片,而单层的石墨烯就藏身其中。 然而问题来了:怎样找到这单层的产物呢?在这样的尺度,唯一测量厚度的方法是原子力显微镜(AFM)。这种显微镜用一个具有原子尺度尖端的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而与样品保持恒定的微小距离。这样探针的移动就描绘出了材料的厚度曲线。但是因为是精密的机械扫描,这种成像方法既慢,视野也小。要“大海捞针”式地寻找石墨烯,它是不能胜任的。这就需要其它显微技术来配合。首先,他们使用光学显微镜。极薄的石墨碎片是透明的,普通情况下看不见。但是把碎片放在覆有一层二氧化硅的硅片衬底上时,那些薄膜会影响光的干涉而改变像的颜色。所以光学显微镜就能观察到这些薄膜。当然,这个方法只能观察到较厚的薄膜,非常薄的,只有一层或几层原子的还是看不到。这就需要另一种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这种电镜能看到各种厚度的薄膜,但不能精确测量薄膜的厚度。将这两种显微镜的影像相互印证,凡是光学显微镜看不到而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的,就是非常薄的膜。再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这些区域,就能找到单层的石墨烯了。可见,这个寻找过程需要三种显微镜的“联合作业”。而这个研究室恰恰具备了这个联合作业的条件。更幸运的是,事后才知道,他们使用的硅衬底恰巧有着厚度合适的二氧化硅。如果厚度改变一点,就看不到那些石墨碎片了。 但是要得诺贝尔奖,光靠运气还不够。做出了石墨烯,要引起科学界的兴趣也很不容易,因为这本来不是个热门课题。果然,他们的原始论文曾两次被《自然》杂志退稿。但是作者们没有放弃。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们发表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石墨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研究领域。这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物理学家放下手头的课题转来研究石墨烯,带来了这个领域的飞速成长。 我们常说,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对于石墨烯的发现来说,“天时”是很不利的。虽然人们早在理论上预言了石墨烯的存在和种种性质,但一直没有人成功制成石墨烯。甚至还有热力学理论预言,二维的晶体结构是不稳定的。所以当时世界上只有个别的研究小组在关注这个课题。假如盖姆小组为石墨烯研究申请经费,几乎肯定会被驳回。而他们的成功来自“地利”:他们实验室恰巧具备了制作和检测的设备和技术。而更重要的是“人和”:他们的研究者有着开放的头脑和执着的热情!这个例子也证明,好的研究不一定需要大笔经费和庞大的团队。“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模式即使在成熟的物理科学领域也没有过时。在企业界,有一种80-20的研发模式,允许员工用20%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项目。最著名的成功例子就是谷歌了。盖姆实验室的“星期五晚上”传统也是类似的思路。 所以,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不仅表彰了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而且表彰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科研方式。我相信,这个奖会在诺贝尔的历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有关文章 吴国胜:石墨烯:好运气剥出一个单分子层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346do=blogid=370157 卢昌海:“石墨烯——从象牙塔到未来世界” 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physics/nobel2010.php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35409 次阅读|18 个评论
拷问1
yanhuasanman 2011-2-28 18:32
爱情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间 已经轰轰烈烈 有我时对你神往 可我竟浑然不知 第一次何时出现 已是天方夜谭 想偶然却成定然 不是传奇而是回忆 长大后我还是长不了你 牛郎织女 千方流传青冢纸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 注定成为悲剧
个人分类: 写给她|1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历史上打仗最凶猛的文弱书生----陈庆之
pcabaqus 2011-2-26 21:11
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居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凶猛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   与明末袁崇焕一样,他也是武官出生,本身并无万夫莫敌之勇,但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   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期间的南梁将军陈庆之。他终身身经数百战,没有一场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相对的优势中大胜敌军。Chairman Mao在多次阅读《梁书——陈庆之列传》后,不由感叹:“再读此传,为之向往。”   引 子   南北朝期间,洛阳街头传播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如许精锐的部队,或许如许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都要攻无不克,避之生怕不迭。何为白袍?为什么可能领有如此的威名和震慑力呢?   童谣中的白袍是南朝梁的一支劲旅,由于他们都身着白袍而得名。这支白袍神兵只要区区七千人,那么南朝如此小规模的部队怎样可能给远在北魏腹地的都城洛阳老百姓留下这么威风的印象呢?由于这支白袍神兵领有一位充满传奇色调的指导者——陈庆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率领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5个月光阴,摧毁北魏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路纵横驰骋大战47场,每战皆胜,连拔城池32座,直至最后攻陷北魏首都洛阳。   如此的战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着实无人能出其右。翻阅史籍,在陈庆之的戎马生存中,这次奔袭洛阳只是他泛滥辉煌战绩中的一笔,在《梁书——陈庆之列传》所记载的他终身有数次主要战斗中,没有一场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相对的优势中大胜敌军,真乃神人也。   (一)   豪杰莫问出处。出生庶族豪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萧衍,过后萧衍还没有起兵反齐,陈庆之在萧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萧衍热爱下棋,棋瘾一下去堪称游手好闲,常常彻夜达旦的和人对弈。他的那些棋友们即便有心谄谀萧衍,无法心无余而力不从,陪到本人精疲力竭,也不能让萧衍尽兴。唯独陈庆之,肉体特别发达,只有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公元502年,萧衍登上了南梁皇帝的宝座。过后年仅18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主书这个官职是晋朝设立的,附属于中书省,最初由文官负责,南朝宋时改为文职。所以在萧衍登基的时分,是把陈庆之作为文人对待的。而据《梁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解释他在勇力方面虽然不至于无缚鸡之力,然而也绝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这也是他和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将最大的差别。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地利”。负责主书后的陈庆之,镇静地视察时局政事,期盼着有一天可能为朝廷效能。在他41岁时,时机终于来了。   (二)   公元525年,北魏产生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元法僧失败后困守徐州。因为发觉到大势已去,所以元法僧投诚南梁,并将徐州拱手送给萧衍。于是,萧衍任命陈庆之为英武将军,带兵去接应元法僧。这次接应口头并没有遇到太大阻力,恐怕这也是萧衍给这个年过四十的今日棋友一次体现的时机。总之陈庆之很顺利地把元法僧接应回来后,即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可是徐州此时还并没有真正落到南梁手中,事不宜迟是尽快接管徐州的统治权。所以萧衍马上派本人的儿子豫章王萧综前去接收徐州,并且派陈庆之率领两千人马随萧综大军入徐州。   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割据南北一方的梁魏均有主要的战略意义。北魏当然不容许徐州落入南梁之手,立刻调集元延明、元彧带领两万人马阻截萧综。元延明差遣手下别将丘大千修筑堡垒阻挠梁军后退,梁军堕入非常不利的场面之中。但是陈庆之以硬碰硬的手段用两千人马硬撼敌阵。战役一末尾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场面,倒下的并非处于优势的梁军,而是占有劣势兵力和地形的魏军。《梁书》中用“进薄其垒,一鼓便溃”这八个字记叙了陈庆之以摧枯拉朽的攻势撕破敌人的防线。虽然首战告捷,然而此时却产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变故。成绩出在南梁大军主帅萧综身上,他竟然在一天夜里,扔下整个大军,只身一人投诚了魏军。因此梁军产生凌乱,魏军趁乱攻打,梁军损失惨重。只要陈庆之带领本部人马解围。虽然这次战役最后收场得很窝囊,然而陈庆之却显显露过人的军事才能。   过后,正是北魏的多事之秋。北魏公元526年,北魏因为胡太后专权,引发了一系列内部动乱。这关于南梁来说正是百年不遇的好时机,南梁派安西将军元树进攻寿春,由陈庆之伴随并担任军事上的指挥。此战南梁大获全胜,取得寿阳等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为了表彰陈庆之在寿春战斗中的出色体现,萧衍赐封他为关中侯。通过这次战斗,陈庆之已经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三)   公元527年,入地再次垂青南梁。此时北魏境内的葛荣带领起义军攻陷信都,围攻邺城。另一方面萧宝寅在长安兵变称帝,其余大小叛乱此起彼伏。南梁刚刚在前一年拿下寿春,乘胜进攻广陵和涡阳。担任进攻涡阳的南梁方面指挥是曹仲宗,陈庆之过后也在这支部队中负责假节(皇帝的代表)。   北魏为解涡阳之围,派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带领十五万人马声援涡阳。魏援军的先头部队行进到距涡阳四十里的驼涧,陈庆之据理力争提议自动出击,他亲身率领部下几百人,突然对敌人发起进攻,打败敌军。这一仗给魏军的士气形成很大打击,以致魏军的声援并没能改变涡阳战场的场面,单方进入对峙阶段。   涡阳之战前后持续了大半年光阴,其间大小战役数百次,单方部队都已靠近强弩之末。此时魏军又派来了声援部队,并且在梁军的后方末尾修筑工事。曹仲宗惧怕堕入四面楚歌的场面,而且此时梁军已无斗志,于是预备撤军。陈庆之据说这个音讯后,拿着皇帝赐予的节杖站在营门口大方陈词道:“咱们这次收兵,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光阴,耗费了国度巨额的钱粮,经历了有数战役。如今,你们居然不思考如何获胜,而想着撤军,你们这哪里是想着为国度犯罪,不过是借行军之名,停止抢掠罢了。我据说过置之死地然后生的情理,如今假如你们执意要撤离,我只好拿出皇帝赐给我的密诏,按照密诏中的批示行事了。”通过这次营门陈词,陈庆之取得了梁军的实际指挥权。   过后魏军在梁军四周已经筑起了十三座堡垒,互成掎角之势。于是陈庆之筛选军中的精锐,趁夜衔枚而出,一夜就攻陷了敌军的四座堡垒。涡阳守军经历了大半年的耗费后,此时也已靠近解体。涡阳守将王纬开城投诚。魏军剩下的九座堡垒兵力依然雄厚,陈庆之乘胜出击,将斩获敌人的头颅悬挂在阵前,击鼓呼吁剧烈攻打敌阵。魏军被这种气势吓破了胆,加上涡阳已经陷落,所以剩下的九座堡垒霎时瓦解,魏军大规模溃败。此战魏军简直全军覆没,尸体和抛弃的武器车马竟将淮河的一段河道阻塞。   涡阳一战使陈庆之闻名大江南北,萧衍关于他这次的果决口头给予了高度的赞叹,亲身下诏表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波,以致于此。可沉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明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四)   公元528年,北魏宫廷再次产生政变,胡太后毒死了十九岁的亲生儿子孝明帝,另立三岁的元钊为帝。尔朱荣打着替孝明帝报仇的旗帜,起兵进入洛阳,在洛阳外河阴,屠杀了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内的两千多名皇亲重臣,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一光阴北魏朝野人人自危,纷繁投诚南梁,其中包括北海王元颢。元颢投诚后,申请萧衍支持本人成为北魏的皇帝。萧衍很爽快地许可了他的申请,并且立刻派陈庆之带领七千人护送元颢北上。看来萧衍对元颢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派七千人护送他深刻北魏简直等于送羊入虎口。当然最后的终局出乎一切人的意料,这所有都由于领军的人是陈庆之。   大军行至睢阳南,元颢迫不迭待地称帝,并且赐封陈庆之一大串高官显爵。可见这个朝不保夕的逃亡“皇帝”对陈庆之何等依赖。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丘大千,就是那个陈庆之出道时以两千人马击破他的堡垒的魏将,此时领有七万重兵把手睢阳。他这次不敢再鄙弃陈庆之,在睢阳城外连筑九道连营,希图阻挠陈庆之的北进。这是一场七千远征军对七万枕戈待旦守军的战役,可这场战役从末尾到完结只用了不到一天的光阴。陈庆之早上末尾动员进攻,在下午四点左右,攻克了九座连营中的三座,丘大千带领剩下的人马投诚。   为了阻挡 陈庆之持续北上,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带领羽林军两万,驻守考城(今河南民权西南)。考城的地势非常非凡,环城四面被水包围。元晖业自认为凭仗天险,量陈庆之区区七千人马如何攻克考城。没想到陈庆之在水上筑起浮垒,没费吹灰之力就攻克考城,并且生擒元晖业。这一战梁军缉获了丰盛的战利品,仅战车就俘获了七千八百辆。攻克考城后,大军持续向西进发,一路上魏军守将望风而降。   此时的北魏国际场面产生了转变,尔朱荣在邺城以七千精锐骑兵歼灭了葛荣几十万起义军,又打败了割据长安的萧宝寅,其余叛乱也纷繁被反抗,北魏临时可以集结强大的兵力来凑合陈庆之了。这时,陈庆之的远征军被北魏左仆射杨昱带领的七万羽林军,挡在了荥阳。而元天穆奉尔朱荣之命,正带领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荥阳。另一支由尔朱世隆带领的一万人马进驻虎牢关,截断了陈庆之的进路。驻守荥阳的七万羽林军配备优良,凭仗荥阳城高池深,守得固若金汤。而元天穆带来的更是久经沙场的北魏精锐骑兵。北魏这次动员了国际最精锐的军事力气,誓把陈庆之歼灭于荥阳城下。   当元天穆的援军出如今陈庆之背后的时分,荥阳依然没有攻克。梁军看到己方堕入四面楚歌的地步时,军心末尾动摇。此时,陈庆之命令人马稍作劳动,他对手下兵将说:“咱们这一路打过来,攻城略地,杀死人家的父兄,抢掠人家的子女,都不计其数。所以元天穆手下的人马和咱们不共戴天。如今咱们只要七千人,而敌人靠近三十万,今天我们只能抱定决死一战的信念了。元天穆带来的都是骑兵,假如在平原交兵,咱们必败无疑,如今只要趁元天穆没有进攻之前攻下荥阳。大家再犹疑的话,那咱们只要等人屠宰的份了。”听了陈庆之的话,众将士情感激昂,跃跃欲试。陈庆之立刻命令动员攻打,手下壮士前赴后继,终于在元天穆造成包围之前攻克荥阳,并且生擒杨昱。   随后,陈庆之趁元天穆大军刚到,阵脚未稳的机会,率领三千骑兵反扑敌军。魏军没想到刚刚浴血奋战疲惫不堪的梁军,竟然敢废除固守荥阳的无利条件,自动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动员进攻。兴许是过于措手不迭,总之这场战役的后果是几万魏军全线溃败,元天穆只身率领几十骑仓皇北逃。陈庆之乘胜飞驰虎牢关,虎牢关的尔朱世隆此时已经被陈庆之吓破了胆,七万守军的荥阳都不堪一击,更何况区区一万人马。尔朱世隆连犹疑一下都没有,马上废除虎牢关逃跑了。   此时,在魏将的心目中,陈庆之有如神助是不可战败的。北魏孝庄帝仓皇逃往河内(今河南沁阳),留在洛阳的魏臣很知趣的迎接元颢进入洛阳。于是元颢大模大样地坐在了龙椅上,过起了皇帝瘾。   雄关漫道真如铁。从大通二年十月,经历了大概140天的短途奔袭,陈庆之带领着他手下七千身披白袍的壮士,一路乘风破浪,攻城拔寨,从安徽一路北上最终到达洛阳。粉碎了数次敌人大规模的围歼,剿灭了以骑兵著称的鲜卑精锐,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只惋惜此时的萧衍正在同泰寺热衷于佛教,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痛失了一致南北的绝佳时机。   (五)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元颢登上宝座后,不只贪图吃苦,而且眼光短浅不识时务。在南方场面凌乱,尔朱荣重兵环伺的时分,他竟然不是尽力联结南梁抗击劲敌,而是思考如何摆脱南梁的解放。   此时陈庆之已经感到到元颢并非是一个能成器的君主。然而他深知本人此次的工作就是保护元颢,在没有接到南梁方面的最新批示前,仍要尽力为元颢支撑着个烂摊子。陈庆之向元颢提出建议:“如今南方没有臣服的中央尚多,咱们的兵力太少,敌人如今还不晓得咱们的真假,可一旦他们晓得,恐怕就会疯狂反扑。所以事不宜迟是尽快请皇上(萧衍)派来援军,波动南方的场面。”元颢原本没什么主见,听了陈庆之的建议也觉得惧怕,原本想按照行事,可是此时元延明又进谗言说:“如今陈庆之手上只要几千人,咱们已经不能控制他了,再给他更多人马,咱们大魏的社稷不就要落入外人之手了?”元颢听信谗言,为了避免陈庆之绕过本人向萧衍申请援军,擅自给萧衍递交了密奏,谎称南方场面已经波动,为了避免中央上产生恐慌情感,恳请南梁临时不要差遣大军北上。萧衍失去元颢的奏折后,于是命令本来打算北上的援军停在边境线上待命。至此,实际上南梁又损失了一次一致南北的绝佳机会。   而此时,尔朱荣已经在北面集结了三十万左右的大军,乘机反扑洛阳。就在元颢入主洛阳六十五天后,尔朱荣带着从洛阳逃走的孝庄帝,挥师洛阳。此次北魏大军由尔朱荣亲身指挥,这个曾经在北魏不可一世的军事奇才终于要和陈庆之这个后起之秀对决疆场。据说尔朱荣的大军南下,那些前期投诚元颢的中央又纷繁倒戈投向了尔朱荣,场面关于元颢一方非常不利。陈庆之为了争取战略上的自动,率领本人的七千人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在中郎城下,和北魏大军展开酣战。从人数上说,陈庆之处于相对的优势,而且北魏此次的总司令是曾经以七千军破葛荣几十万起义军的尔朱荣。按理说此次陈庆之齐全没有胜算。但是陈庆之再一次创造了军事奇迹,在中郎城阻截了尔朱荣三天,这三天里战役异常强烈,最终由于尔朱荣损失惨重而被迫撤兵。   面对强敌,尔朱荣为了波动军心,用上了从古至今屡试不爽的手段。他支使一个号称善观天象叫刘助的人站进去说,依据天象的显示,不出十日,河南就可以平定。不得不承认这个手段还是相当无效的,尔朱荣的大军临时波动了军心,没有形成溃败,也由此可见陈庆之对尔朱荣大军的打击是非常重大的。尔朱荣不敢再和陈庆之正面攻战,偷偷渡过黄河,绕过陈庆之驻守的中郎城,间接攻打洛阳。元颢当然是不堪一击的,他的人马一触即溃,至此临颍长久的政权也死于非命。   元颢政权玩完了,陈庆之只好率领手下的人马末尾向南梁撤离。尔朱荣亲身率领大军追击陈庆之部队。陈庆之的人马在蒿高遇到了山洪暴发,正在渡河的部队被洪水吞没,幸亏陈庆之自己幸免于难。得到部队的陈庆之只好化装为一个僧人躲过尔朱荣大军的搜捕,逃到豫州,在豫州失去当地人的协助,才辗转前往南梁。回到南梁,萧衍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六)   不久,陈庆之又被任命为北兖州刺史,后为都督。担任淮河流域的军事防务。尔后,他始终以本人出色的军事才能,保证了南梁北部的场面波动。   其间,曾出现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战事。首先是僧强、蔡伯龙的叛乱。僧强号称会妖法,又擅长煽动听心,短光阴内聚集三万人马,攻陷了北徐州。济阴太守弃城而逃,钟离太守遇害。此时陈庆之发兵征伐,没费吹灰之力便歼灭了这次叛乱。尔后,陈庆之又率兵进攻北魏领地悬瓠,在溱水一带大败北魏的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史云宝,又在楚城击败了前来声援的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这几仗打上去,大梁北部边境获得了临时的波动。于是陈庆之采取疗养生息的政策,开展边境城市的消费,仅用两年的光阴,就做到了府库短缺。   公元539年十月,陈庆之因病去世,享年56岁。身后也备享哀荣,他被追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侯。这位威震宇内的一代雄才就这样走入了尘封的历史。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传奇商人史玉柱
metanb 2011-2-13 05:45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gwMzY0NzY=.html
个人分类: Today's selection|1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诺贝尔奖家族族谱
热度 1 孙学军 2011-2-3 19:34
本文将在《百科知识》发表,请勿再转 在诺贝尔奖100多年历史上,好像没有那个发现像伦琴射线那样具有传奇色彩,首先伦琴因为发现这个射线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许上天把这个第一给了伦琴是预先安排,这好像是预示了百年传奇的开始,此后的100多年,这个技术从物理到化学在到生理医学领域,一次次不停地获得大奖,不断地创造奇迹。 因为发现 x 射线,伦琴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892 年,雷纳尔德博士( 1905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一种可以透过薄铝膜的阴极放射线。这种射线肉眼看不到,但可以使涂有荧光物质的荧光屏上发出荧光。 1895 年 9 月 8 日 ,伦琴在做阴极射线实验中偶然发现了 x 射线,经过几周的紧张工作,他发现了下例事实。 x 射线除了能引起氰亚铂酸钡发荧光外,还能引起许多其它化学制品发荧光。 x 射线能穿透许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质;特别是能直接穿过肌肉但却不能透过骨胳,伦琴把手放在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之间,就能在荧光屏上看到他的手骨。 x 射线沿直线运行,与带电粒子不同, x 射线不会因磁场的作用而发生偏移。因为发现 x 射线的重要贡献,伦琴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大概伦琴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伟大发现成就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伦琴 x 射线的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1896 年发现了铀射线。这一现象引起了青年居里夫妇的极大兴趣,他们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并最终导致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他们因此分享了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7 年,英国的汤姆逊在关于气体导电性研究中,借助 x 射线最终发现了电子,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原子的可分性,由此,汤姆逊荣获了 190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证明 x 射线属于电磁波,劳厄获得 191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有许多人希望证明 x 射线属于电磁波,他们采用传统的光栅技术,但都无果而终。劳厄认为,如果 x 射线也属于电磁波,应该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传统的光栅因缝隙过大无法产生干涉现象,应该使用更加精细的光栅,他推测有规则原子三维排列的晶体可能具有这样的作用。劳厄根据这个判断推测,只要 x 射线的波长和晶体中原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那么当用 x 射线照射晶体时就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显然,劳厄只是利用晶体这种材料来证明 x 射线属于电磁波观点。经过很短时间的试验,劳厄的设想就被证实了,一举解决了 x 射线的本性问题,意外的收获是,这种方法给研究分析晶体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从而揭开更多诺贝尔级研究的序幕。随后从光的三维衍射理论出发 , 劳厄根据几何学理论迅速完成了 x 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结果。劳厄的这项工作为在实验上证实电子的波动性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此后的物理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爱因斯坦曾称劳厄的实验为“物理学最美的实验”。 利用晶体衍射现象测定了晶体的结构,小布拉格获得 191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利用劳厄发现的 x 射线通过晶体可发生衍射现象,英国学者布拉格父子对晶体结构的深入研究。小布拉格提出,晶体对 x 射线的衍射在形式上可视为晶体中原子面对 x 射线的反射﹐利用其父老布拉格发明的电离室, 1913 年小布拉格证实了这一观点﹐并导出了 x 射线反射存在条件的方程﹐即著名的布拉格公式。 1914 年﹐布拉格父子俩率先测定出了 NaCl ﹑ KCl 和金刚石等晶体的结构。利用 x 射线衍射的结果,他们能够分析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离子团结构、原子大小及核间距等。根据对晶体密度的研究,他们精确测定了阿佛加德罗常数,并因此获得了 191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 年德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中 x 射线晶体制备技术是获奖的部分原因。 1916 年,彼得德拜和谢乐一起发展了劳厄用 x 射线研究晶体结构的方法,采用粉末状晶体代替较难制备的大块晶体。经 x 射线照射后,粉末状晶体样品在照相底片上可得到同心圆环衍射图样,该技术可用来鉴定样品的成分,并可决定晶胞大小。 利用 x 射线衍射技术,布拉格的学生霍金奇测定出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获得 1964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布拉格刚开始只是用 x 射线确定了简单晶体的结构,而他的学生霍金奇则成功采用老师建立的技术确定了胰岛素和胃蛋白酶的结构,成为第一个用 x 射线结晶学成功解析生物化学结构的学者,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玻尔、薛定谔和布拉格(简直就是郭靖,三个牛人培养一个超牛人)的得意门生鲍林( 1954 年化学奖, 1962 年和平奖),也利用了 x 射线衍射作用,研究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的分子结构而获得了 1954 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个也是一个大人物,在化学领域绝对是超级牛人。 布拉格博士的另一位高徒佩鲁茨改进了 x 射线分辨率,运用重原子技术发现了血红蛋白的结构,从而获得了 1962 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个人可是同年因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的沃森和克里克的大老板,其实 DNA 双螺旋结构主要是依据采用 x 射线衍射技术获得的 DNA相对准确的空间 结构提出的。 米歇尔和胡伯尔同样是利用 x 射线结晶分析法测定出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也就是细菌的光合作用中心之蛋白质复合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共享了 198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9 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柯麦科和豪恩斯弗尔德分享,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计算机 x 线断层摄影术 (CT) 。因为在核磁共振成像领域的成就,美国科学家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曼斯菲尔德获得 2003 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实质上,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思路正是来自 x 线断层摄影术。 一个基本物理现象的发现,导致了几十次的诺贝尔奖,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老伦琴如果天上有知,这个不愿意为自己的发现申请专利,只希望自己的发现能为全人类造福的科学巨人,真应该是心满意足了。也许伦琴大师根本看不上这些,其巨大贡献根本就不是十几次诺贝尔奖能栓释的。 更多内容可参考: http://hi.baidu.com/xray1895/blog/item/ccaeae824aad6fdd9023d91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尿蛋飘香,腰杆儿壮
热度 1 sheep021 2010-9-17 16:19
再说清尿蛋 炖清尿蛋是诸暨某些农村地区的一种风俗,尤以东白湖附近为盛,堪称东白湖第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在农历二月到清明节前这段时间进行。清尿就是童子尿,清尿蛋就是用童子尿炖的蛋。 几位资深炖蛋人士抱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总结多年经验得出结论,一般比例是每500克尿5个蛋。 清尿蛋 每人凑份子买来十几斤鸭蛋(据中医上说鸡蛋性温,鸭蛋性凉),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收集了二大桶童子尿(据说童子的年龄最好不超过八岁),向食堂借了一只大炖锅,在学校锅炉房里架起煤炉就煮起来。 青幽幽的炉火旺起来,炖锅里的蒸气开始袅袅上升,但随着这蒸气弥漫鼻间的却全是那股刺鼻的尿骚味。这臭味浓浓湿湿,飘飘荡荡,在锅炉间周围盘旋不去,使我这样的路人不得不屏息快逃远离这片空气才算得以解脱。而这几位同事却一下课就跑去那里看添煤、添尿,敲蛋壳,忙得不亦乐乎。 这清尿蛋在锅里就这样煮着,从第一天的早晨一直煮到第二天的下午,才熄了火,降了温。然后他们每人分得一袋拎到办公室里开始品尝。 香!他们说;好吃!他们说。他们吃蛋还不过瘾,甚至还把蛋壳里的汤都一滴不剩地喝掉(天,那应该是尿才对吧),看得我这个外来人目瞪口呆。 又到尿蛋飘香时    文 / 叶芽儿 春季煮童尿蛋是我家乡一个奇异的传统习俗。童尿蛋,顾名思义就是用童尿煮的鸡蛋。你可别恶心,这蛋可真是祛弱强身的滋补品,吃起来香喷喷的。 煮这童尿蛋讲究得很呢。阳春三月是煮蛋的最好时机,十岁以下的儿童撒的尿为最佳原料。每逢春季开学,全校六十多位教师都要跟低段教师打好招呼,以便安排接尿。于是从开学到四月,一至三年级每个教室门口都会放置一个脸盆,下课时总有人吆喝着男生去小便。这是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小学一道有趣独特的风景线。这时的低段教师是全校最吃香的了,因为还常有家长打着笑脸央求让他们分点小便。 至于童尿蛋的具体功效,原谅我知识浅薄,说不出个道道来。 只是我的腰酸病的确是从吃童尿蛋开始消失的。 我煮童尿蛋满打满算已有十三个年头。从19岁参加工作起,每年春季都要煮上两三锅鸡蛋送人。刚开始时仅送我至亲的人,因为喜欢吃的人多,渐渐地推及到了亲朋好友,甚至邻居。到现在,我每年不煮上五六百只鸡蛋无法下台了。 煮童尿蛋的确是件费心劳力的差使。早早地要预约接童尿的时间,轮到接的那天,就没有片刻的空闲了。下课时要及时保管小便,不然可能要被外来人员偷走。接了童尿送回家去,生煤球炉,把蛋洗净放入童尿中,开始煮。烧开了,要把蛋轻轻敲破,翻个底,继续烧,烧干了再充童尿。等到第二轮也烧干,往往需要12个小时。其间要经常看顾着,甭提多累了。所以每次煮了蛋后,我跟先生都下决心再也不煮了,可是第二年又早早安排煮蛋的日子。有什么法子呢?我妈妈、姐妹,他父母、妹妹还有几位长辈、朋友都喜欢吃着呢!这童尿可是我这个做小学教师的人最方便拿的东西啊。于是送童尿蛋就成了我家的保留节目了。 后记: 听同事说,以前村里如果有人劳累过度,出现腰酸腰疼症状时,家里老人就会煮一些尿蛋,吃上几次症状就会消失。但这个风俗目前已经逐渐消失了。留给大家的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了,看病就医也方便了,补品也多了。估计已经不再需要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了吧。呵呵。 现在玩的是科学啊。 观《本草新编》,似乎以秋石代替童便更佳。 --- 《本草新编》 童便 附秋石 童便,气凉,无毒。彻清者良。祛痨热咳嗽,止鼻红吐衄,治跌扑伤损,疗产后败血攻心。难产胎衣不下,毒蛇、痰犬咬伤,俱可治之。 秋石,人童便而煎熬法炼者也。无分男女,皆可有益也。滋肾水,返本还元,养丹田,归根复命,安和五脏,润泽三焦,消咳逆稠痰,退骨蒸邪热。积块较坚堪用,膨胀代盐可尝。 明目清心,延年益寿。 此二种。治病实佳,所谓臭腐出神奇也。 但 秋石可以多用,而童便不宜多吞也 。 或问:童便,治吐血甚神,不识可长服否?曰:童便可暂饮,而不可久服也。虽日服寒凉,百不一生,服童便,百不一死, 然童便气凉,多服未免损胃 。 或问:童便而煎熬秋石,毕竟何者为佳?夫秋石阴阳之炼不同,以阴炼者为第一。但阴炼气臭,不若阳炼之无气臭也。然而阴炼得法,实不臭也。我有一法传世,取童便,十五岁以下者俱可用。每一桶,用水二桶合之,盛于缸内,上用净布铺在缸上,下用竹架之,不使布之沉底,露一宿,取布晒于烈日之下,布上即结成霜。以鹅翎扫之,即成秋石矣。但布须浮于童便水上,不可使其竟沉,要布湿而又不干为妙。一桶童便,可取秋石二两。盖童便得水,其性反浮,又得水则尽化去其臭气。非异人之传,安得此异法哉。凡童便,积旬日皆可用,惟一合井水,必须一日即取其霜,久则无用也。 或问:人有服自己之小便者,名目反元汤,亦有益乎?夫吐血之症,其气必逆,用反元汤,以逆而平其逆也,服之有功。倘未尝失血,其气原无逆症,服之反致动逆,与童便之功,实有不同耳。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915 次阅读|5 个评论
漂亮女子传奇2—一个大学同学
cutefay 2010-8-28 21:28
这篇博文中要描述的传奇漂亮女子是我大学中和我一级的其他院系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第一眼给我的感觉远不如我那个远房表妹漂亮。我那个远房表妹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人感觉惊人的漂亮,而这位女子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似乎不是很漂亮,但是特别耐看,有种朴实的邻家女孩的味道。具体描述一下她的相貌: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气质中有一种徐静蕾似的朴实的感觉,但比徐静蕾漂亮,一双大眼睛很媚人,就像周海媚的眼睛似的。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大一时有一个周末晚上和她一起去参加学校俱乐部的舞会。当时是我和她都认识同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和她一个系,于是我们就认识了,刚好我们俩也是同一个楼层,所以见面也比较亲切。我们俩当时都不怎么会跳舞,在旁边看的多,跳得少。当时她去舞会的时候穿了一件很朴素的衬衫,当时我也没有觉得她有多么漂亮。 后来那位男生告诉我说,他正在追她,让我多帮帮忙。听他这么一说,我就重新好好端详了一下她,的确是很有气质,让人有种很亲切的感觉。但其实她的性格是一种比较冷的类型的人,和她外表的气质有些不同。当时那个男生跟我说,追她的男生能有一个排,可见她的魅力有多大。 当时我们几个人每周都会去舞会,除了他们俩之外,还有他们系的另外两个男生,当时是舞会新人,老人们不会和我们跳舞,所以我们就自己组成一个小团体自娱自乐。于是,每次舞会上我们都想办法给他们俩创造多跳舞的机会。舞会上还有其他男生想请她跳舞,我们几个死党就想办法别让其他人多请她跳舞。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行为还挺幼稚的。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有追的上她,尽管他的舞跳得很好,这方面很有才华,但是我觉得一个女孩在选择男朋友的时候是不会看这种业余的才华的。追她的男生太多了,其实他在所有男生中论能力、相貌和才华等并不起眼。 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后面又有一件很传奇的事情 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在他们院一次200多人上的大课上,课间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男生拿起老师的话筒,对着这200多人宣布他喜欢她,并且还拿出一枚戒指,说是他妈妈让他交给他未来的媳妇的,说要送给她。结果她气得跑回宿舍,没来上第二堂课。该男生身材矮小,相貌一般,是班级里平时最不起眼最不爱说话的一个人,突然之间勇敢地作出这样的举动,让人惊讶。我想,他一定是从一开始就一直爱慕她,由于性格内向,一直不敢于追求,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大学毕业之后,我再也没用见到她,不知道她现在结婚了没有,过得是否幸福。我觉得,像她这样很乖巧没有太多竞争心的女孩,应该会找到一个非常爱她的好老公,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5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乳房的科学与文化(10)咪咪的传奇
fs007 2010-7-29 08:50
前面讲咪咪之累,不免让长着咪咪,尤其是大咪咪的女性读者产生些许不安,这里要补救一番,显示咪咪的神奇。 菲律宾,面临日本入侵在即,夏漫(Matt Sherman)船长试图把美国潜艇海狮号修好带到澳大利亚,遗憾的是,美国对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进攻准备不足,船上连卫生纸都不够用,用于漆染潜艇的油漆要么红色,要么白色,可惜都不足量,于是夏漫等人把红白漆混在一起,把海狮号涂成了性感的粉红色,这是影射真实现实喜剧的《性感潜艇》(Operation Petticoat)的情节。 海狮号上有一群从菲律宾转移的护士,男女搭配,开潜艇不累,于是破破烂烂的性感潜艇驶出港奔向前程未卜的大海。海狮号途中遇到了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巡洋舰指挥官误以为它是日本潜艇,对无逃逸能力的它发起了进攻。夏漫船长覆灭在即,急中生智,命令船员收缴艇中女性的内衣胸罩,从鱼雷发射架中射出,向巡洋舰指挥官发出了强烈抗议。巡洋舰指挥官捞起一个大号胸罩,马上明白了他们攻击的是友军,因为只有美国人才有那么大的咪咪,于是乎避免了一场灾难。美国人对自己女人的咪咪的自信由此可见一般。 《性感潜艇》的很多内容有根据,不过,用女人的内衣胸罩传递重要军情而救命,不是真的。但那不意味着咪咪的信号作用就不存在。2008年6月,美国姑娘Jessica Bruinsma在德国马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登山,不小心掉下去,落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受困70多小时,当地派出5架飞机及80多个救援人员寻找未能找到,都准备放弃的时候,她把她的胸罩奋力扔进了一个向山顶运动的揽车,为人们发现,再循着揽车沿途找到了她。有人说她的咪咪是E级的,但亲戚出面否认,不过估计不小。 要是男人如此受困,即使敢把内裤脱下扔进揽车(脱衣服裤子风险就太大了,高山上是要冻死人的),工人拾到男人脏兮兮的内裤是什么感觉?变态,然后扔进垃圾堆!工人是女的,恐怕更是要跑进洗手间洗手,直骂晦气。 咪咪救命这不是唯一的一个,2009年4月,在底特律一个强盗入室行窃,邻居Faustina Green探身查看,被强盗一枪击中,但她安然无事,她不是女武士, 胸戴护甲,只不过是戴了乳罩而已,无非是厚实一点,内衬薄薄的金属片,在适当的金属片抗张力与咪咪的巨大弹性双重保护下,她逃过一劫。她戴的是衬形胸罩(Underwire Bra),就是常见的下半罩杯内衬塑料或者钢圈的那种,内衬钢圈在飞机场安检或者配有探测器的便利店门中会诱发警报,不过,中国不少城市中的女性还是建议配带它,多一层护甲,还产生令男人神魂巅倒的形状,一举数得,才能有图画中侠女的豪气与英姿。 救命的场景毕竟不多,不过,还有其它时候你会为有咪咪而高兴。两年前日本东京,比基尼模特儿Serena Kozakura抓住男友与人偷情,怒火中烧,据说她踢破男友家的门,从破损处钻进去,砸坏了男友的家俱,被告上法庭,判有罪,要服14个月的刑期。在上述法院里,她的律师向法官展示了其房门破口大小,而她向法官展示了自己咪咪的大小,质问道,这么大的咪咪,哪能挤进那么小的破洞?主审法官Kunio Harada用寻正教的目测方法一看,马上同意了她的说法,当庭宣判无罪。有道是,咪咪无声作强证,栽赃陷害终不成。 (寻正咪咪系列的结业考题:请目测Kozakura咪咪大小,估算胸之大小,她的带宽为36) 这咪咪作证的作用,只有女人才得天独厚的,男人亦模仿不来的。比如说,Kozakura的男朋友抓住她偷情,把她的门踢开一洞,然后进去破坏一番,法庭上,其律师举牌示意洞之大小,这男人说,唉呀法官大人,你看我后有屁股,前有老二,挺着这么大的老二,如何能过得去?Kozakura的待遇,嘿嘿,她男朋友就享受不到,轻则被斥为变态,重则罪加一等,藐视法庭! 咪咪是上帝对女性的厚爱,哪象男人,种上两颗纽扣,只能算作为哺乳动物的记号,此外就是假打。
个人分类: 趣侃乱弹|7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忙里偷闲,品味“月琴”
ljlscience 2010-7-4 20:10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谣 走不尽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两声不成调 老歌手琴音犹在 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落山风 向海洋 感伤 会消逝 接续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谣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谣 走不尽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两声不成调 老歌手琴音犹在 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落山风 向海洋 感伤 会消逝 接续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谣 再唱一段思想起 再唱一段思想起 Over... 【转】 一把残旧的老月琴,一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孤独身影,一生都在为民俗歌谣默默奉献的歌者,陈达的岁月就在谈唱之中悄悄滑过。陈达的出现点燃了很多人延续民俗歌谣的火花,但这瞬间燃烧的光华并未替陈达留下些什么,他依然是孤独落寞地唱着思想起走完他的一生。陈达对民俗歌谣的固执,依如他对歌曲终生不悔的坚持,也正如他在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你爱听什么歌,我唱给你听。 但是,赖西安却这样说到《月琴》:创作这首歌并不是直接指涉陈达这个人,而是籍陈达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民间曲艺是否应该受到重视,尤其是陈达所代表的民间艺人身上具有的勇猛与创意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还能否流传下来?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赖西安的话题不轻松,郑怡的歌唱得尤其沉重。 《月琴》这首歌是台湾天水乐集工作室制作的经典歌曲。苏来向赖西安要到歌词后,很快就为它谱好了曲。有一天,郑怡到苏来家玩,苏来一时手痒,就对郑怡说:小妹,我写了一首歌,你听听看。郑怡听过这首歌之后,不动声色,她问:你这首歌给谁?苏来说:要给小复(李建复)唱。郑怡说:这歌我唱比较合欸!苏来心存疑问地问:会吗?于是郑怡就唱给苏来听。听过之后,苏来很意外郑怡居然能够唱出歌中背负的某种责任和使命的感觉,这份意外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到了录音的时候,郑怡又提了一个建议:应该先唱副歌,即把这首歌的最后一句再唱一段思想起调到前面来当第一句唱,这样的话歌曲会有更强的震撼力。郑怡的建议被大家采纳了。于是,我们现在听《月琴》时,首先就听到了郑怡那清亮的高音。 这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原来写给李建复的歌,却被郑怡'强行霸占'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就郑怡而言,《月琴》对她的演艺生涯有着最强烈的影响,是一个因缘机会,它使人们听到了一个可以负荷人文反省的声音,而这个声音成就了一曲惊世之作。 李潼,本名赖西安,小说家,也是民歌时代几首重要经典的歌词作者。民歌时代的巅峰作品「月琴」便是他的词,此外,「散场电影」、「庙会」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台湾民谣界的瑰宝陈达 清苇怀旧 罗大佑曾经在他的著作《昨日遗书》中这样评价过一个人:他是真正的传奇。    那首在民歌时代非常经典的月琴,赖西安和苏来的词曲其实就是写给这个人的。   林清玄也曾说过:听过他唱歌并能听懂他随时创作的歌词的人,很难不为他横溢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佩服,他不仅是个民族乐手,甚至是个人群和大地的写实诗人。    台湾民谣学者简尚仁评价过:他天生注定是个悲观人物,甚至过世也是被车撞死的。   这个人就是台湾民谣歌手陈达,他惯用的乐器是月琴。    陈达,1905年出生于恒春,由于家庭环境的艰难,他没有上过学,出于对音乐的喜爱,他从哥哥那里偷偷的学会了月琴,在街头巷口学会了流传已久的恒春调。陈达的祖母是个番婆,因此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拥有着山地人高亢独特的嗓音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陈达的大哥也是村里的民歌好手。十六岁时,他便能哼唱出四季春思想起牛尾伴五孔小调在恒春一带破富盛名。    39岁那年,他生过一场大病之后,穷困僚倒,妻离子散,除了月琴外一无所有。直到1967年他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重新拾起了月琴,在音乐家史惟亮许常德的发掘下,透过媒体走红民间,和现代民歌的大学生一起,在稻草人餐厅唱歌。只可惜那个时候人们好奇的是他的人,并不是他的歌。人们把他当作一个歌星来看,媒体吹捧他,并为他出版了《民族乐手陈达和他的歌》的唱片和书籍,而他也只能在这种无奈中带着对音乐的喜爱,每天赶场,导致患了精神妄想的病症,那年他已经70岁了。    1981/4/11 ,他在故乡恒春被一辆游览车撞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享年76岁。林清玄曾这么形容过:在碰撞的那一刹那,台湾民谣界的瑰宝被撞碎,陈达优美的月琴弦歌声成为绝响,陈达永永远远地逝去了,像一阵风飘去,只留下满地的凉意。   我恐怕很难描述我对这位老人的敬意。一把残旧的老月琴,一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孤独身影,一生都在为民俗歌谣默默奉献的歌者,陈达的岁月就在谈唱之中悄悄滑过,点燃了很多人延续民俗歌谣的火花,像创作歌手陈明章,林生详,都曾受到过他音乐理念的启发,他不识字,不识乐谱,他的音乐没有师承,然而这位歌手带着对民谣的固执,以及终生不悔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在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你爱听什么歌,我唱给你听。    陈达的说唱是以传统的曲牌用的最多,为其说唱乐的主干。他用乐琴伴奏自弹自唱,常常就能根据现场的环境背景,即兴编写出一段歌词来(民谣所用的曲调都是相仿的),所以人们称呼他为未经人工改造的游吟诗人。    罗大佑曾这样刻画过陈达给他的印象,他的照片还是看得到的,脸上的所有的皱纹是他历经整个世纪,在这个岛上他完完全全的家乡所渡过的,风月的刻痕。如此平凡的人物。他来自没有麦克风,没有喧嚣呼声掌声的年代。在饭后,几把长凳,几个摇着扇子的乡人的围拢之下,一把走天涯的月琴,就这么就唱了,大概还不必讲究琴的调音的。几乎没有什么太深奥的技术可言,没有什么讨好的嗓子,干涩的声音冷冷的飙出来,划破半个世纪以后依然的月空。那个想字后面的啊字渗杂了浓厚的鼻音,全世界除了这块土地以外不会有其他任何地方有这样的,乡土的鼻音的唱法。枝字这一声是个尾音,延长了好久。它在夜晚的空气中划出了一道几乎是看不到那弯曲的弧线。随着音的延长,这弧线竟变得越来越锋利,甚至,凄厉。然后,它毫不留情的,像毫无任何阻力一般的,轻易的切割人你的心灵的肌肉。也不见血,但像把极精细的外科手术刀般,你知道它已深深切入,传来那种很薄很薄的,深深的刺痛。到那个弧线已抛远到连尾音的回声都听不到时,似乎有内部的某种冷冷的液体已开始慢慢滚动了,而且热了起来。    我是无法以罗大佑这样的文笔来描写出我对思想起这首歌的喜爱程度,他是恒春民谣的代表,恒春民谣来源复杂,除闽南传统外,还融入了客家,排湾,平埔等民族的元素,充分反应多元纷呈的文化特色。思想起原作思想枝其调式及歌词并不固定,或为思乡怀旧之作,或为歌詠情爱之词,全凭演唱者自行发挥。而陈达就是让思想起声名远播的重要功臣,树立了思想起传奇形象,成为了恒春三怪之一。    唱一段思乡曲/唱一段唐山谣/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老歌手琴音尤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落山风想海洋/感伤会消逝/接续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唐山谣/再唱一段思乡起。    这其实不只是陈达的一个粗略的简介,在陈达过世几十年后,我们陆续失去了许多民间艺人艺术,只是你不曾听过他们的名罢了。而陈达所代表的民间艺人身上具有的勇猛与创意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还能否流传下来?这可能不只是赖西安感到悲哀的地方了,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伤痛。 http://player.ku6.com/refer/7mHsezkXQ2na5MB6/v.swf 很难想象,竟然有这么多大师铭记这位民谣传奇人物,音乐,聆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毁去凡目不见障,心眼一开万物现——师父传奇
热度 2 sheep021 2010-5-14 16:45
缘由:有人问龚博士学习中医的因缘,龚博士就跟我们谈起了她的师承师父。她 14 岁开始接触中医,至今拜过二十几位师父,而前几位师父,说来有点传奇。 有一天,我见路边一个破烂的老头,那时候很少见讨饭的,虽然前面没有摆碗,我还是主动冲上去,强硬给了他包里所有的钱,大概一毛多一点,然后他非常郁闷的说,我是游方郎中,不是要饭的,你搞错了,后来我就看见他拿出块塑料布,开始摆药材来,因为他老在我家门口附近摆摊,我就经常去找他玩,那时候我觉得似乎没有城管管这个事情,我家门口一条街,全是这种卖药的,有真有假,我很羡慕他,可以到处走来走去,还能摆弄好玩的草草和骨头,后来他就走啦。不过教我一些药和几个方子,我从来没想着要学中医的,都是这些人强迫我学,或者诱骗我学。我高中的理想是考人大,我想当律师。而且我学的是文科,还想学考古,还想学考古,森林旅游,是我妈觉得家里没个学医的多不好啊,就把志愿表抢过去,强行把我的提前录取志愿给填了成都中医药。还挺民主的说,剩下的留给你,结果。。。俺不争气,就提前录取了。后面的志愿全白费了。我至今都还记得我填了 2 个考古,一个哲学。还有森林旅游,珠宝鉴定等等。 我第二个师父很传奇。他真是可以拍系列电视剧的人物,他是个瞎子,是自己把眼珠子抠出来的。当年他去拜师学艺,师父不要他,被求烦了,就说,除非瞎子才能学我这个手艺,他当时就把眼珠子抠出来,师父就教他。 我遇到他是因为我小时候有个恶习,一看见算命的就扑上去要求算,对未知的未来充满好奇,于是我去庙里玩,见他在那里很像个算命的,就要求算命。他说算命有什么好玩的,我教你能定别人的命,你想学吗?然后我说想学,他就教我了,他教的全是中医,他希望能培养个在别人危机时候,可以扭转悲惨命运的传人,这位老师教的,别人学不会,他教的全是符箓,咒语治病,后来他到不丹去了,因为不丹出产一种特殊药材。他们都要找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老师非常传奇,但是他很“反动”,他搞的那套全是神神鬼鬼,而且他从来不解释原因,晚上走夜路的时候,他告诉我前面有个坑,而且他能知道站在前面的人脸上生疮,皮肤白不白,他确实是瞎子,但是他开了心眼。当年他挖掉眼睛去学,师父后来就告诉他, 毁去凡目不见障,心眼一开万物现 。五官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好事,见到的假想多了,虚假信息多了,真心就被掩盖住,世界的真相就不得而知。所以,他黑夜行路,宛如白昼,我初中那个时候住校,还晚上翻墙出去跟他挖药。 但是世上瞎子多了,都没有练成。不是瞎子就一定能开心眼,不瞎的人就不能。 我主要是学开心眼,另外学了一堆符箓治病。 他年轻时候应该长的英俊非凡,不过一直是独身。他不喜欢女人。我遇见他的时候,他都 79 了。。。更加不会讨论这种无聊的问题。我从来不敢用符箓,我怕被人揭发搞封建迷信,我学那个,是顺便,他是很神奇。老师,他教你中医,系统吗?不系统,我俩主要我俩主要是在一起玩 , 我帮他打打杂 . 后来我和唐师讲他,唐师每次都听的入迷赞叹,心生羡慕 , 以致强烈的要求结识他 , 后来他俩经过我的牵线,就认识了 , 他们是一起去的不丹 . 唐师很是夸赞他 , 因为他是个不可思议人 , 他特别豪爽 . 而且行事特立独行 . 有次,刚刚揣了点帮人看风水解煞的钱出门 , 说是请朋友吃肉 , 结果路遇一棵树,树枝把衣服钩了一下 . 他哈哈大笑,说树兄亦贫,就把那些钱全穿在树枝上,空手去找朋友,让朋友请他和我吃肉了 , 他喝酒吃肉,没有什么不吃的 , 毛驴肉,猫肉,狗肉,都吃 , 他还特别热爱吃黄狗。。。唐师的阿黄 , 他数次想吃掉 , 师母不让 . 他能喜好把肥黄狗炖的稀烂,然后手撕扯吃,吃完汤汁就画符,不拘什么地方,倒头便呼呼,但是他身上一直很干净,而且我注意观察过他,他所有露在外面的肌肤一点瑕疵皱纹都没,和白玉一样,身体上一点气味都没有,靠很近也闻不到任何味道。 而且他有读心术,可以看破别人想什么。 他确实太传奇了,他是喜欢豪爽直道之人。只是人家不肯做他的徒弟,因为他老是鼓捣些乱七八糟,匪夷所思的事情。我 14 时,他 79 ,我现在 31 ,算算他老人家今年该有 96 岁了。 至于能否拜他为师,你要能看的见他,他就收你。一般人看不见他的真实样子。 他新买了手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我,说弄了个手机,然后一天打了十几次给我,随后一个月内,天天半夜两点,打电话给我去,约我去抓鬼。。。都是他在前面抓,我在旁边吃零食,我对这个事情不爱好,我热衷的是他说的狐狸精,还以为会变美女美男,结果毛茸茸,臭烘烘。。我再就不热爱了。 不是随便一个狐狸都能成精,能成精的狐狸,修十几年也是精,不能成的,活到死也不能。和人一样。(狐狸精)害人,他去吸我同学妈妈的精气,搞的她疯疯癫癫,总之,狐狸精不好玩,一点不美。呵呵,这个师父说我前世就是一只狐狸精,而且是火狐狸精,但是天劫没度过去,转生的,但是我不相信,因为我觉得火狐狸多漂亮啊,为什么我那么丑呢,这个师父一般说话都是疯疯癫癫的,因为他后来又说我是金星下凡,。。还说我是蚂蚁变得。。。总之,看他高兴,不过他太传奇了,像那些精神病,他去乱搞一通,马上就好了,而且他说谁家死人,谁家就是死人。 (此处删除一千字) 后记:本文内容,仅作传奇看亦可。写成很久了,一直没“敢”发到科学网上。今日从“ 讲科学 ”哪里得知“ 赫拉克利特這廝晚年把雙眼刺瞎,因為他覺得感官會欺騙人的靈魂,不如理性來得可靠。” 始知,东西古今皆有此理。方敢呈上此文,以飨博友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32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交大硕博之窗:以“韧”克刚,用“心”回报,让“梦”引航
yyxflyinger 2010-3-30 10:38
看得我好感动啊,在此转载一下,以此来激励一下那些曾经自暴自弃的年轻人。 ------------------------------------------------------ 初一就抛开文化课一心进行着专业体育训练破了省标枪记录,如今被清华大学微电子系破格录取,你能想象这期间他要进行多么纠结的抉择么?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几年回到高中居然没有学校肯录取,如今却在交大连年保持专业第一轻松摘得校优秀学习标兵的桂冠,你能想象这期间他要经历多少无眠的攻读么? 离校多年后凭自学参加中考英语成绩才32分,如今却代表赴美国加州大学参加CSST科研的九十余名中国学生致辞,你能想象这期间他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么? 全文请看: http://grad.xjtu.edu.cn/person/read.asp?id=7712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liwei999 2010-3-17 17:50
《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29, 2007 06:47PM 立委按:阿梅实际上是一个少数民族族长的女儿。族长因为善于打猎,保护本族,极受拥戴和女性青睐:可以想见漂亮的阿梅,其母一定很漂亮。这篇现代童话极富传奇色彩,有点类似于Disney 经典片 POCAHONTAS,那个白人殖民小伙子,爱上土著酋长女儿的故事。有情人终成眷属,阿梅跟随她的王子出了云南边寨,携手走上人生旅途。他们先回北京,后定居澳大利亚,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少数民族族长的故事见: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Posted by: amelie Date: February 19, 2007 08:03AM (注:匆匆写就,就贴在这里,下星期在来拣错别字吧) 最后一位布东族猎人。 引子。 布东族,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式被承认的少数民族,他们称自己为布东族,分布在云南和老挝的邻近地区,他们以前靠打猎,捕鱼为生,现在已经完全放弃打猎捕鱼的生活,以种植旱稻,玉米为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中国仅存几十人,他们原来很少外族通婚,但现在已经完全与别的民族婚嫁了,(在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纯血统的布东族今年34岁。 我在那里考察的时候,见到了布东族最后一个猎人,一个有传奇式经历,而又不幸的老人。 老人年轻时候,是一个部落的头领,这个部落他们自己称为布东,生活于中国和老挝交界的原始森林中,男人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女人在家照顾孩子。解放后,他们生活的地方一部分被划为中国,一部分被划为老挝。老人的部落里的人也一部分成了中国人,另一部分称了老挝人。老人带领的大约60人成了中国人,而他兄弟带领另外一部分成了老挝人。即使现在,这两拨人还经常来往,他们的脚下没有国界。 老人带着他的人住在一个山谷,过着渔猎的生活。那时山里野兽很多,大到老虎,大象,豹子,熊,野牛,小到麂子,马鹿,松鼠,河里的鱼也很多,几十斤重的团鱼也很常见。老人那时年轻,浑身是力气,能空手追到马鹿。带领寨子里的年轻人,上山打猎,下河捞鱼,女人在家种一点苞谷,到山里找些野菜。老人打猎不用枪,用弩,百发百中,从大象,到老虎,到黑熊,野牛,野猪都是他的猎物,他唯一没有猎到的猎物是传说中的独角兽,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好几次看见一个头上长着一只角的,象牛一样大的野兽,每次都在他的弩射程之外就跑掉了,我怀疑那可能是犀牛。猎到野兽以后,只要比猴子大的,他会分成若干份,寨子里的每家都有份。小的野兽和鸟,就送一些给家里没人能打猎的家庭。老人还知道很多草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寨子里的人有什么小病,全靠他的草药。老人给我看过一种最神奇稀少的草药:猴结。 大约60年代初,一场瘟疫侵袭了他们寨子,寨子里的人死了一半多,老人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只好迁到另一个山谷。寨子里的一些家庭,男人死了,或主要劳力死了,老人就照顾起所有的残缺家庭,经常晚上出去打猎,捕鱼,给那些家庭送去。 到了70年代,他所在的地区开始引入旱稻,推广种植橡胶,再加上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始保护野生动物,打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他带领寨子里面的人砍林种稻,种橡胶。在初期,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野兽,后来,慢慢地,生产队有旱稻了,橡胶也可以割胶了,各家不再依靠山里的野兽了,特别是80年代后,一些人从内地迁到他们的寨子,他也慢慢地在寨子里变得不重要了。大约1980年的时候,政府开始宣布保护野生动物,不提倡打猎的时候,老人有了他的第一杆枪,不在用弩,他枪下的猎物还是当时寨子里面人的主要肉食。 后来,寨子里的人开始自己耕耘自己的旱稻田和橡胶林,开始养猪,养鸡,不再依靠老人的猎物,老人也老了。 老人最后一次打猎是1991年。一头野猪来到寨子附近糟蹋玉米地。老人决心打掉这头野猪。他爬在野猪可能要经过的地方的一片草丛中等待野猪的出现。半夜,野猪来了,他站起来,举枪就射。谁知在他开枪的同时,从对面草丛中也冒出一串火光。最后,他打死了野猪,而对面来的火光击中了他的右腿。原来村子里一个小伙子也来打野猪,两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野猪出现后,那小伙子没射中野猪,却打中了老人的腿。老人的右腿膝盖骨被打碎,胫骨被铅子打穿,后来由于耽误医治,从大腿处截肢。 一次和老人闲谈时,老人给我看了一个他爱之如命的宝贝:一顶竹篾编的草帽,上面拴着很多彩色的细线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彩绳。老人的女儿对我说,这个草帽是她爸爸年轻时候编的,每一根细绳代表一个爱过他的女人,女人在他的草帽上拴一个彩线,就表示爱他,拴一根用很多细彩线编成的彩绳就表示要嫁给他。老人说,他死后,这个草帽要挂在他的坟头。 ~~~~~~~~~~~~~~~~~~~~~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走出边寨漂流世界的王子与公主的平实生活花絮 谁有过田园梦?(从下面搬上来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虹桥科教论坛 送交者: 飞鹰 于 October 12, 2004 11:10:26: 其实生活中的精彩很多,即使鹿摘走了你的玫瑰,玫瑰虽可以饱你的眼福,但对于鹿来说,也许你的玫瑰让他免受一夜的蓟饿。 在北京住鸽子笼的时候,经常和家里的领导一起做梦说,要是能有一个大院子,在院里种些蔬菜,挖个小池塘养几条鱼,过过那种都市里的田园,那多好啊。 来到大海的另一边后,终于有了一个有很大的院子的房子,虽然还是租住的,多交20刀一个星期的房租后,房东大方的说,只要你们不把我的房子搬走了,你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装饰院子,条件是搬走时必需恢复原样。 搬进去后,在领导的亲自带领与指挥下,每个周末就在院子里开始田园梦,领导说,在这里种几棵辣椒,在那里种几棵茄子,还有葱,大蒜,黄瓜。最大的工程是挖了个小鱼池,因为考虑到以后还要填平,挖出来得沙土还用带子装好,好好放在储存室里。经过几个周末的汗水,嗯,院子象个田园了,有菜园,菜园里有新种的蔬菜苗,鱼池里有新放的小鱼(本来想放几条小鲤鱼,找了几个地方,发现只有长得象鲤鱼的,以为是鲤鱼,18刀一条,买了5条。后来清邻居老太太来欣赏我们的田园,她对我们的田园没有什么评价,只是建议我们把鱼养到鱼缸里,因为这种鱼很名贵,叫什么koi,才知道是日本锦鲤)。 田园做好了,我们也开始做梦了,嗯,等茄子揭茄子了,等辣椒结辣椒了,等鲤鱼长大了(我们可不管他是不是锦鲤),我们就不用上超市买菜了,还有鱼吃了。于是我们就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这田园了,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可是田园里的小蔬菜苗似乎不领情,茄子苗辣椒苗西红柿苗等从来就没绿起来,象营养不良的孩子,越来越黄,越来越黄,最后变得没有了。萝卜籽倒发了芽,可是每天早上起来一看,总是有一些被什么连根咬断,经过晚上的观察,原来是蜗牛干的,因为不愿意用杀虫药,晚上12点了,领导还带着我做蜗牛(一点也没想起和领导谈恋爱时,晚上去捉萤火虫)。可是蜗牛还是与我们作对,每天晚上还是要破坏几根萝卜苗。有几天没有数我们的鱼了一天下班回来,领导杏眼圆睁:你煮了一条鱼吃了?不老实交待,今晚罚你捉蜗牛到晚上12点!天啦,那小鱼,才两寸长,我又不是猫!可是这鱼,数来数去,只剩四条了,活不见鱼。死不见鱼尸。神秘的消失一条了。邻居家又没有会潜水的猫。过了几天,我们的鱼只有三条了,领导说,嗯,肯定是鱼自相残吃了。正考虑怎么让他们分居。我却在鱼池边发现有几个小鱼鳞!肯定是有飞贼!守候两个周末后,终于发现飞贼是海鸥!代价是我们的鱼只剩一条了,为了保存这个独苗,我们买了个鱼缸,孤身寡影,最后一条锦鲤在搬进鱼缸三个星期后,郁郁而终。 由于没有什么好照看的了,我们很少去后院了,偶尔去看一眼,越来越绿,我们浇了很多肥,杂草喜欢啊。又过了很久,踏着过膝深的杂草,领导去巡视过去的田园,惊喜地发现,鱼池旁有两棵萝卜!拔出来一看,萝卜比超市里卖的还大,而且还没有花心!领导骄傲地宣布,今晚我们吃牛肉炖萝卜,自家种的萝卜. 又是一个周末,看着绿油油的后院,领导对我说,这草可以养活两只羊,我说养活两只兔子绝对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周末去逛宠物市场,买两只小兔子扔进去。第二天下班回来一看,杂草没有了,只剩根了,原来是邻居抱怨,杂草结子后,会飞到他家后院,打电话去房东那里抱怨,房东派人来把草剪了。正在唏嘘之中,遗憾不能养兔子了,房东来电话了,责令我们马上把后院里的坑填平!原来白天剪草时,剪草工人与剪草机一起掉到我们的鱼池了! 看着光秃的后院,我问领导,我们以后种什么?领导说,我们什么也不种了,搬家!
个人分类: 立委推荐|2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liwei999 2010-3-17 17:45
《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27, 2007 02:44AM 立委按:飞鹰是星湖和虹桥的老网友了,文笔优美,人缘极佳。飞鹰今春离网时所引起的震撼和挽留,在两岸三地,如潮水一样。飞鹰的这篇封笔之作月亮出来亮汪汪是爱情故事的极品,有如童话。有网友建议好莱坞以此题材拍成电影,让动人的爱情故事永远流传。我倒觉得,对于以如此婉约的文笔写就的真实人生故事,阅读的愉悦是电影不能替代的。 鹰在旅途(最后一集):月亮出来亮汪汪 (7007 bytes) Posted by: 飞鹰 Date: February 12, 2007 08:22PM 鹰在旅途:月亮出来亮汪汪 引子 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哥,山下小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攸攸,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这是我最喜欢听一首歌,我不敢轻易听,一听就会陷入一种回不来的回忆之中。只有这个回忆,如果有某个细节想不起来,身边会有人提醒我。 两天三夜的火车,一天两夜的汽车,深夜12点,我和我的导师才到达这个距离边境才几公里的小镇。明天还有16公里的山路,才到达我们的研究地点,导师告诉我,那个寨子门口有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上面开满了红红的木棉花。 我计划要在这里呆三个月,而导师带我熟悉研究位置以后就要回北京。我们住在一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研究站,吃饭在一个哈尼族老乡家。我们的研究地点位于热带雨林, 刚把行李放下,安顿下来,保护管理站的一个小伙子过来给我们打招呼,小伙子是白族,盛情邀请和我和他们一起去采水木耳(一种长在小河里石头上的一种类似木耳的菌子)。来到河边,除了他,还有三个姑娘,笑眯眯地盯着我,小伙子向她们囔到:北京来的研究生!我不敢看她们,赶忙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是我出行前我妈妈塞到我包里的咖啡糖,一人几颗。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河中小鱼很多。他们从水里捞着水木耳,我就四周看着这小河,小河旁边的森林,听着林子里的鸟叫声,和旁边姑娘们唧唧喳喳的笑声和说话声(他们说的是一些民族语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心里想的却还是要做的项目。突然,姑娘们一阵大笑,小伙子对我说,这三个姑娘,都很漂亮,你喜欢哪一个,就可以带她回北京。我是从脸红到耳根,只好尴尬地笑笑。一会儿后,小伙子说,阿梅,你唱个歌给北京来的研究生听吧。那个叫阿梅的,转过身来,盯着我说,喂,你喜欢听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你就唱个民歌吧。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亮汪汪这首《小河淌水》我原来听过几次,感觉旋律非常优美。阿梅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悠扬甜美,我有点惊讶,边听边看她,个子很高,腿很修长,眼睛很大,皮肤很黑。。。。。。, 等她唱完后,另外一个姑娘说,阿梅,今天是你唱得最好的一次。阿梅走过来,喂,还能给我一颗咖啡糖吗? 第二天,导师,我,还有一个向导,我们察看了我们的研究调查地点,穿过密密的雨林,一边走,向导一边介绍在原始森林里要注意的一些危险,这里常有野猪,豹子,老虎,甚至大象等危险动物,还有蟒蛇。很毒的蚂蟥,昆虫等。给我介绍各种可能性和措施等。三天后,导师回北京了,我呢,每天早早起来,由向导陪同,走大约5公里,去研究地点工作,到天黑回来。工作进展还算顺利,除了被蚂蟥叮以外,只有一些有惊无险的遭遇。向导介绍说,野兽往往更还害怕人,听到响声,他们早就跑到雨林深处去了。 有一天早上,我和向导去研究地点,居然遇到阿梅和一群孩子。阿梅原来是当地小学的老师,教一个年级,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还有勤工俭学。她带孩子们在山里找一种中药,卖到钱以后,可以给孩子们买一个教育器材。(我在以前的系列中介绍了一位小学老师,就是阿梅)。 过了几天,我想写封信回北京,向导师汇报一下工作进展。写好后,没信封。想起来,阿梅那里肯定有。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阿梅那里,阿梅打开门,惊奇地看着我,我说明来意。阿梅给了几个信封给我,说,在我这里坐一会吧。她把孩子们打发回家(那是个星期天),把孩子们给她拿来的东西拿进去,拿来一把凳子,让我坐下,告诉我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孩子们给她拿来了很多生日礼物,有野花,有甘蔗,柚子,芒果等,还有糯米饭,腊肉,鱼等。阿梅说,她前年从职业高中毕业以后,来这里当代课老师。坐在她对面,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她,她真的很漂亮,一种山里女孩的青纯。我们说了一个上午,我给她介绍我的课题等等,中午吃了孩子拿来的食物,算是给她过生日。她虽然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里,但她的思想却很清晰,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很独特,很令我佩服。后来,每到周末,我就到她那里起坐一会,聊一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快两个月了,我的项目进展很顺利,有一天,向导告诉我,他不能陪我去了,因为农忙,家里就他一个劳力,他不能丢下。我很理解,为了陪我,他家里的活,基本上都让他妻子做了。另外,我的经费也很紧张了,如果还要付向导的钱,只怕等不到项目完成,我的钱会用光了,导师说过,经费很紧张,希望节约使用。这样,我就决定一个人去研究地点。平时都是两个人,当我一个去的时候,阴暗的林子,真是感觉一种毛骨悚然,任何一种声响,都会让我害怕,可我又不得不去,其实危险可能并不多。 那个周末,我又去阿梅那里,不经意说了一下,我现在一个人去深山里。她很惊讶,坚决不赞成我一个人,说是非常危险,特别是我这样对森林不太熟悉的人。我说,没事,我能对付。她想了一会,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刀来交给我,我拿过来一看,刀不长,很沉,很锋利。我非常喜欢,我平时拿的是向导家砍猪草的一把刀。她对我说,明天你去,带上我这把刀。过两天,我就放假了,放了假,我陪你去。 拿着刀在手,心里还是很害怕,不过还好,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两天后,阿梅放假了,她家就住在附近寨子,她真的来了,每天早上,她拿者一些糯米饭,里面有干鱼或肉干等,戴着一顶自编的草帽,山里的姑娘,漂亮的山里姑娘!一路上,阿梅给我介绍,怎么在山里生存,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怎么防蚂蟥,虱子,等等。当我工作时,阿梅给我做纪录,她很聪明,很快就知道我做的是什么,提了两个建议,我很惊奇,我自己怎么没意识到呢。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两个星期,我的课题就可能收集数据,完成这个季节的工作。阿梅每天来,和我一起去研究地点。一天早上,阿梅唱歌,我听,一起去研究地点,突然,我突然觉得脚上一阵刺痛,然后看到一条绿色的小蛇嗖地钻到旁边草丛里,我感到一阵紧张,知道自己被蛇咬了,阿梅一听,问我看见的是什么蛇,我告诉她是一种绿色的小蛇,她一听,也很紧张,说那种蛇很毒,但安慰我,让我别急,她爸爸知道怎么治疗(她爸爸的故事,我也写过:最后一个布东猎人)。简单地把伤口用溪水洗了一下,我们就往回走。虽然才走2公里,我却感到脚步很沉,头也开始发痛,发晕,我知道可能是蛇毒开始发作。阿梅扶着我,我还是越走越慢,还有两公里。阿梅说,来,我背你。她把我的包挂在前面,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到她家,我的眼睛开始花了。她爸爸刚好在家,一看伤口,有点发黑发肿了,他爹一看我的脚,叫阿梅给他找一把刀,阿梅从我的包里翻出她的那把刀来,他爸很快在伤口上划了一刀,然后从嘴吸出很多血来,我基本上没什么感觉了。半昏半醒的,很快,他爸给伤口上上了一些药,出去叫来村里唯一的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拉到乡里的卫生院,洗伤口,打针,吃药。到晚上,我才感觉脚伤口处刺痛。阿梅说,当你感觉痛的时候,就说明没什么大事了。晚上,阿梅坐在床边坐了一晚上。早上醒来,我才想起我的试验,当时正是收集最后数据的时候,如果错过了,这个季节的工作全浪费了,必须等到第二年,那我的论文就没法按时完成。我着急起来,想挣扎着起床。但脚上还是刺痛,无法走路。阿梅一下子扶住我,问我要做什么。我把我的焦虑告诉她。她说,我去给你收集数据,我知道怎么做。你在交代一下,肯定没问题。我一想,也就只能这样了。晚上,阿梅到医院来,带来一些吃的,和她当天收集到的数据,我看了一下,基本上还行。 就这样,我医院住了两天,回去后,又过了两天,才感觉可以走路。这期间,都是阿梅一个人为我去收集收据。到第五天,我可以一颠一颠慢慢走,阿梅扶着我,我才能去研究地点,完成了最后一个星期的工作。工作完成了,我也要回北京了。 要回去的前一个晚上,我去阿梅那里道别,我说,阿梅,明天我就要回去了,没有你的帮助,我根本不能完成工作。阿梅说,我再为你唱一个《小河淌水》吧。月亮从东边的山上爬上来,月光下,我看见阿梅眼里的泪光。我把她的刀拿出来还给她,她说,这到就送给你吧,希望你以后还能记起我。 第二天,当汽车经过阿梅的学校时,我看见阿梅站在窗前。阿梅送我的刀,陪着我走了很多地方,最后遗失在云南的原始森林里。第二年的同一个时候,我再一次来到阿梅那里,阿梅从教室里走出来,泪光涟涟:阿哥,你终于回来了。 后来,阿梅到了北京,到了澳大利亚。 (这是飞鹰的封笔故事。飞鹰就此别过所有朋友。不知冰儿是否记得,我曾说过,等飞鹰江郎才尽的时候,就会写这个最后一集。另请把此故事转给小沫)。 ~~~~~~~~~~~~~~~~~~~~~~~~~~~~~~~ 鹰在旅途(最后一集):月亮出来亮汪汪 (7007 bytes) 137 飞鹰 2007-02-12, 08:22PM 知道你不会回答我,但还是要问 (461 bytes) new 75 bing2 2007-02-13, 04:00PM 你绝对不能走! (0 bytes) new 76 Alicia 2007-02-13, 09:35AM 有情人终成眷属. (31 bytes) new 68 阿福 2007-02-13, 07:04AM 为什么要封笔呢? (72 bytes) new 73 testtest 2007-02-12, 10:31PM 为什么突然告别?祝过年好! (0 bytes) new 69 carmen 2007-02-12, 09:22PM dont stop. (14 bytes) new 67 Charles 2007-02-12, 09:18PM 飞鹰在封笔前曾光顾立委博客,并有留言,多缪爱之词,惺惺相惜,立委诚惶诚恐。『鹰在旅途』飞鹰专辑就在立委星湖博客的隔壁,请移步欣赏飞鹰优美的文笔和传奇:
个人分类: 立委推荐|2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传奇在哪里
wph326 2010-2-25 00:41
因为小虎队的重组,一直没有心思看其他的春晚节目。听说 传奇 口碑不错。今天听了一下,真是惊为天籁之音,童话般意境,沁人心脾,勾人魂魄,更是引人深思。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 想你时你在天边 想你时你在眼前 想你时你在脑海 想你时你在心田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 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 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 我一直在你身边 从未走远 梦幻般的理想,童话式的爱情,你好久没有敢奢望了吧?或许你也相信用理智,用实力,用有段征服世界吧。看这歌词,我真觉得自己是个浊物,就像宝玉看到众MM的感觉。我活在庸俗中,我活在泥泞中,我食着糟粕,睡着烂泥,看着众小丑滑稽的表演叫生活的话剧。如今的世界还有几颗纯净的心灵? 连曾经的我已如此这般。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 我现在依然不奢求自己可以拥有纯净的空间,但从今天我要努力,努力洗涤自己污浊的灵魂来给别人营造一个传奇般的世界。如果有人能活在这样的世界,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幸福。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扪心自问,自己会想念吗,自己懂爱吗,自己知道什么叫缘分吗,自己知道如何去珍惜吗?浊物的世界怎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品尝到甘甜的雨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爸 - 人生记忆:风雨几春秋》
liwei999 2009-12-25 02:48
人生记忆:风雨几春秋 作者:立委父 我的经历,“荒诞”传奇,今人看来,如天方夜谭。如烟往事,如水流年,斗转星移,恍如隔世,追忆沧桑,感慨万千。苦难童年,早年“成名”(64年28岁,就是显赫一方的“一把刀”),中年挣扎在“人斗”的硝烟中。摸爬滚打,50年外科生涯,拯救病人,数以万千。95年获国家 “外科主任医师”职称 。晚年尽享家庭和社会双重福祉,退休后又为社会超期服务十年。迄今,退而未休,青春不减,宝刀不老,手术、开车、上网、写回忆,还有下棋对弈,乐此不疲。此间,恰逢盛世,中国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历经天灾人祸,如今迎来“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人类科技和文明,亦空前“腾飞”:地球之“村”,天涯比邻,上九天揽月,日行八万里,一代人时光,越过以往千年、万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书香门第 我1936年出生于长江之滨山青水秀的皖南山村:芜湖市繁昌县磕山冲操家村李家大院。这虽是穷乡僻壤,而我们家却是书香门第、教育世家。自曾祖父李香斋(岁贡生)起,世代办学。家办私塾,名曰“崇实学校”,名噪一时,众多学子,趋之若鹜。办学以孔孟儒家学说为主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塑就儒家道德理念。国文课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大学、中庸、论语、古文观止等,同时开有数、理、化、史、地、英(日)语及音、体、美课程。男女兼收,也总有几个“千金小姐”在读(这在当时是新潮流)。家有书房、风琴、钢琴、洋鼓、洋号......琅琅读书声、欢乐鼓乐声,洋溢于院内宅外。分班(甲、乙、丙)教学,两代人同时授课。老师及其弟子们著有《李老夫子遗墨》,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昭示后人。出此人才,乃社会栋梁。学校和家庭靠“束修”维持,尚殷实,鼎盛时期, 也曾有几百亩田产。上个世纪初,这个学校兼家,在曾祖父手中建成。 故居回眸 : 深宅大院,古色古香,依山面溪,坐东朝西。大门上“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对联经年常在。正房是前后各五大间,中间一排由三个天井和两边二个厢房组成。这样前后三排,上下两层,构成一体。楼上形成环状贯通的走马楼,左边有两间“新屋”,右边及后面是一排裙屋。前面院子,有大小院门,院内七个花台,松柏相衬,花簇绵秀,果实飘香。花有梅、菊、桂、及玫瑰、蔷薇、天竹;果有柿、桃、杏、李、枣等。所有大门均有石鼓、石狮,天井是大理石铺成。建房的砖瓦是自家建窑特制,质量堪称上乘;木材取自江西,放排顺江而下,更是一流,足见主事者之匠心。正屋楼上是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楼下和“新屋”是家人生活区,脚屋是酿酒作坊和厨房、柴库。 时空转到1973年,这个“大家”除了大伯家二姐一家留守外,实、勤、毅、杰四兄弟已“四海”为家,分别在合肥、芜湖、繁城。其时文革遗毒,法制淡化,私房产权受刁民挑战。经常是人家使用,我们修缮;一合计,消除它。于是由我来办。凭借同学当政的权和法,“贱卖”之,建材移去扩建镇中学,也算既为产权正名,又做了一件公益事业,聊以慰祖。我家得款900元,给哥500,我留400,这是我们惟一的财产继承。就此,四代人的故居,完成使命而退出家史舞台。时代铸就我背负“败家子”名,是一个“大家”的终结。 百年家史 : 曾祖父李香斋以上是赤贫农民,住在旧县镇下江高安圩乡,连年水灾,是中国极苦阶层,衣食住均无着。据传,曾祖父聪慧过人,他的故事传奇:少年时在野外拾粪时,偶尔靠在私塾学堂窗外听老师授课,他竟然比堂内学生背书还熟、还快,得老师赏识,免费入学。就此,改变了我家历史,成了儒家门徒,学成后职业教书、办私塾学堂。至祖父李咸升(世秀、学香,恩贡生)继承父业,执教于自家学堂,俩代单传。父辈兄弟三人,伯父李应文、叔父李应会,日本明治大学毕业;父亲李应期,经理家务,只读了高小。但他们三人也都继承祖业,通力合办“崇实学校”,成为全县乃至全省著名学堂,桃李满天下,多成社稷栋粱。 实勤毅杰四兄弟相扶相持一生 我们这一代辈“名”,祖父赐名:朴、实、勤、毅、俊、杰、(英、豪),兄长们依次递幼一岁,而我是小不点,和兄长们差10岁左右。三叔家大哥54年为国殉难(时年29岁,作为革命烈士长眠于南京雨花台)。五哥16岁时死于骨髓炎(无治疗条件)。其余弟兄相扶相持一生。这是一个大家,直到祖父仙逝(时值我出生年)后才分成三家,但都仍住在一个院宅、大门之内。这一豪门衰落于父辈中有两人自费留日,加上后来的战乱,生活逐渐陷入极度贫困。分家后,我家唯一财产是四亩田和一小片柴山(这令我家甩掉地主帽子,解放后划为“小土地出租”家庭成分),或出租或自耕(妈妈主持,雇半个工帮忙),所收难以糊口,只是祖上遗下的“家”强过左邻右舍,但同样赤贫,衣食不保。 二、苦难童年 我的童年历经战乱、饥荒,国军、日军和新四军交叉混战,加上连年水旱灾害,人们挣扎在水火和恐怖之中,餐餐为饱腹而愁。恩母常为借一顿粮而进左邻出右舍,也常挑一点野菜充饥。隔三差五“跑反”,躲避乱军土匪,诚惶诚恐。抗日战乱时期,全家随父执教私塾,客居各地,聊保温饱。间遇“失业”,就生活无着,颠沛流离。加之父亲是“现代超前消费”的先版,借贷和负债则成为我家生活主体。父亲虽只读了高小,但他教小学,游刃有余,而且,书法公正,笛、箫、琴和歌咏均上挡次。我儿时在夏夜乘凉时,常听他吹箫和唱“苏武牧羊”,幽静而富情趣。他为人是绝对的好人,人们雅称他为“好好先生”。他执教一生,做过完小教导主任,历授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体、美诸科,是一个全能的称职的教师。他亦是我小学阶段的唯一启蒙老师。 我没有正式上过一天学,而是“半工半读”算完成小学阶段。1949年4月20日上午,家乡“解放”了。社会变故,家里私塾不办,父兄都去公办小学任教。我辍学在家,跟妈妈上田下地种菜园,练就一手好农活,栽秧、割稻、锄地、砍柴等样样通行,光脚走山路,不怕竹剌和石子,脚底赛过鞋底.....一妇一幼,相依为命。为挑抬重活,就雇了半个工,大部分轻活就我们母子俩完成。妈妈过世后,我一人在家劳动,一次我独自从大磕山砍柴68斤,赤脚挑三、四里路回家,大嫂惊异赞赏,确也不易!也曾将一桶烧熟的山芋挑到横山街叫卖,赚回几个小钱。 母亲骆一秀(1902-1950),是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出身于绅士之家,中沟乡后骆村,18岁嫁来李家,门当户对。由于传统因素致其小脚、文盲。她贤淑、聪慧、勤劳、手巧,誉满娘婆两家。除缝补烧洗家务外,还独自种地、下田、兴菜园,也会纺纱织布、舂米砻稻 .....使家庭洁净温馨。为了生计,也跑过“单邦”:从芜湖批发一包棉纱,绑在身上,坐小轮回旧县街卖。一个小脚女人单身跑这小本生意,还要闯过日伪哨卡,委实不易。这种闯荡江湖的果敢和胆识,令众男人叹服。帮工在大伯家为学生烧饭,还挤空带当时七岁的我,下麦收后旷地拾残麦穗,以增收几斤小麦。她对家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万难不辞,鞠躬尽瘁。我对恩妈的情感是绝世无双,我竟然吮奶到七岁,可创“吉尼斯”记录。加上我从未离家上过小学,日夜跟随她,足见我对恩妈的依恋之情!可她却在我14岁时就离我而去,是我首次饱受天崩地塌、锥心刻骨的感伤。(1950年4月24死于大咯血,可能是肺脓疡或肺癌,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回天无术。) 我象无舵孤舟,漂向何处?家里没人领我种田,我迷茫彷徨,无人点拨。也曾见过一亲戚早我一年上中学过我家门前,因是同龄人,倒有所触动,但以为与我无缘。后来还是三妈指点迷津,故事是这样的:当时军人堂兄从南京捎信回来,让他妹妹报考繁昌中学。她除了家境比我更困难外,也因为是女的,在家受教育远比我少,所以在她决定报考时,三妈对我发话:“你也去报名考学去,你比她总更有希望些......”。就这样我与姐一道带上干粮,步行30里,到县城中学报名。然而,考学啥样、咋考我根本无知。正赶上哥哥暑期小教集训在县城,见我前来考学,他意外而惊喜,遂利用考前几个傍晚,与我一道在城外田埂上散步,为我备考,教我自然、史地、政治、语文等,果然出了成果。比如,自然题:“火的燃烧需哪三个条件?-燃料、火种、氧”;政治题:“中国人民伟大领袖?解放军总司令?-毛泽东、朱德。我国尚待解放两地?- 西藏、台湾。”(我能考过,亦得益于家庭熏陶,我们家订有《大公报》,也常听自家几个“老师”高谈阔论时事)。三天考下来,第二天就张榜公布,全县98人考,录取50,外加备取5人,共取55人。已经辍学一年多的我,被取在28名位上(当时全县这个唯一中学是:三年级14人,二年级43人,我这一年级55人)。 三、早年轶事 卖柴买米奉养病母 :   50年春荒(我们家乡几乎年年如此,叫“青黄不接”),全家大麦糊度命,面临断炊绝粮,而恩妈病入膏肓,却无粒米下肚。14岁的我,1米3、4的个子,从家里挑55斤柴,到附近的镇子泥埠桥去卖。在半途草山头徐家湾时就挑不动了,于是贱卖换来一斤四两大米,回家磨成米粉,打糊给妈吃,在当时是极大的抚慰。 为妈请医 :   50年4月,恩妈肺病后期,发热咯血,我去10里外的旧县镇请一个姓杜的诊所医生(国民党退役军医)来家出诊,他给静脉打了一针葡萄糖和肌注一针青霉素,再由我挑了40斤大麦作为医药及出诊费,并护送杜回程。返回时已经天黑下来了,弱小身躯,孤行夜路,心急母病,忐忑无耐,天地无助,身心交瘁。这次请医,对病情是杯水车薪,但却是我们家的“奢侈”之举。这之前,祖祖辈辈,生老病亡,概无从医从药先例(当然也可能有中医草药问津),一切任其自然法则,听凭上苍和命运。所以弟兄姐妹们夭折过半。我们家也是肺结 核、高血压“世家”,叔应会30英年病故于“肺病”,大伯、父、哥、三哥、姐等也“承袭”下来而罹此病,名实哥为此于70年代初在沪做过切肺手术,并大伯、父亲也都因“中风”而病故于家中。 迄求棺木 :   恩妈病逝后,一家深陷无奈,只得“为五斗米而折腰”,我与哥哥去向在洲上教书的大伯迄求棺木,双双下跪,好在这次大伯慷慨解囊,这才完成安葬大事。 幼年三病 :   从小就常闹头痛、肚子痛、生疮,每夏秋蚊子风行时,“摆子”就来了,冷热颤抖伴剧烈头痛,一闹就是10天半月,除了一些土法治疗如锅灰涂肚眼、黎明前跑野外躲邪外,也知道买“唐拾义”药丸内服,一服就好,这是金鸡纳霜(奎宁)。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肠道寄生虫尤其是蛔虫,常成捆屙出,所以肚子痛是常来的困扰。除了喝楝树根水之外,也会买宝塔糖吃,它里面是“山道年”药,打虫很有效。再就是冬天生疮夏天生疖,全身都有,化脓流水,内衣粘上,脱衣好像揭锅粑,这都是不卫生造成的。没有洗澡条件,一周难得进一次澡堂,那澡堂也是染病源头。这三病就是疟疾、蛔虫病、和脓疱疮,如今几乎与小孩无缘。另一次是10岁时,我得了麻疹,高热声嘶,一周多饮食不进,压根就没有就医的概念,恩妈给菩萨许愿,求其保佑,听天由命,终于死里逃生。 “鸡毛信”:   这是1946年夏我们家的一个“革命”故事。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鼎盛时期,我的四个长兄在抗日期间,或直接或间接都已参加了共产党在皖南的新四军。除三哥已随大军北上,二哥、四哥因为是在红区教书,未能走成,赋闲在家。而大哥在大军北撤时,他的脚底被剌伤化脓,不得已滞留在家(国统区)。时至翌年夏,他决意追赶部队。 一个晚上,几个在家的哥哥,聚在门前长坝桥头,共商出走事宜。我虽比他们年幼10岁,他们的这种政治机密并不瞒我,并决定第二天让我来送“鸡毛信”,当时我10岁,不惹人注意。我将他们给我的“信”藏在鞋袜缝里,午后出发,先走15里地,在横山桥西郊父亲的学校,等待黄昏(父也不知内情,除了“保密”外,也怕他阻止子侄们的这一“冒险”),再前进15里去三山的一个乡公所。 只身行进,天黑下来了,莫名的害怕,全身冷汗......当到三山街头之前,路在两山夹缝中走,昏沉沉,空荡荡,四周空无一人。壮着胆子往前赶,追上一个扛布的中年男子,默默地紧跟他壮胆。但在就要进街之前,他突然岔向北边山头去......我顿感紧张,怕是“拐子”(人贩),于是,我蹬下躲起来,等他走远了,我再孤身前进。终于上街了,找到在此打工的哥哥,此时是晚饭后了。他给我用猪油、酱油泡锅巴,外加一个咸鸭蛋,吃饱了。他陪我向街东郊去“散步”,我把“信”掏出,然后找了一个远房表亲,在三山乡公所私下盖到公章,取到“通行证”。这份“密件”,我第二天回家交给大哥,这才完成了他北上归队夙愿,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行前他为了筹措盘缠,卖了“青棵田”,扮成大后方凯旋归来“接收大员”,富贵高雅(这之前他特地在旧县街学了三个月英语,可以对话),好蒙混“关卡”......一直到解放后重逢时,他告诉我们:当年的这一天衣无缝的设计,虽然途中也被关审几天,但终因“无缝”而如愿。我当年的“鸡毛信”,功不可殁。 四、求学生活 那是建国初期,人们普遍贫困,然我是贫中之最。父失业在家,哥小教收入微薄,难支他那三口小家。母已病逝,小妹才五岁,生活无着,被迫去当“童养媳”,全家衣食难保。我在校拿乙等助学金(至少不是孤儿),每月五元。当时生活费是六元,我每月得交一元伙食费,就这,也成了大难题。衣、被也是不济,一床薄被五斤,没有被面,又垫又盖,冬天通宵不暖(那年月也特冷!)。三年中没有袜子,也未有雨鞋,空荡荡的一件旧棉袄过冬。衣服补补纳纳又一年。一年一双布鞋是月娥嫂给手缝的,管了春秋冬夏、教室、操场,理发去天主堂请神父义务行善可省得八分钱。在学校吃的倒比家里好,精神上更是富有和充实,感到青春向上,前途有望。到了三年级,军人大哥从姐处得知我的窘境,从南京邮寄一套棉衣料来,再由姐为我操办做成外袄,还把衣里子腾下来加做外套,这才有了一个学生样,享受了基本温饱。最后一个学期,我那一元伙食费无着,还好,又一“老革命”三哥伸出援手,每月让在县委组织部当干事的三嫂送来二元。这不,还有一元理发、洗澡、笔墨等零花钱哩!就 这样,完成了初中学业,哥嫂恩重泰山!上一年级时,有一个插曲:50年,抗美援朝兴起,国家号召学生参干参军,同村同学操世卓等五位选中上南京军校,令众人羡慕。我的家境自然使我更加向往,一体检:1米41的个子,40多公斤体重,远不合格,望洋兴叹。 53年夏我终于以全班第四名成绩初中毕业,接下来如何抉择?虽然这时就可工作去,但求知欲令我欲罢不能。尽管养家已是燃眉之急,然父兄却支持升学。本想争得大伯的支援,我与哥哥去洲上“请教”大伯,也许出于“自我”考虑,被拒,空手而归。拆卖家里那“新屋”(分家后我家的厨房和堂屋),给我置了一床新被,又买了一只箱子,开始了升学之路。报考医校,无需学费,还给伙食吃。哥哥和一个旁叔说:医生好,任何年月任何时局都派上用场。这一真知灼见锁定了我一生职业,直至今日我无怨无悔,虽然“医生”的辛苦和风险是众行业之首。于是报卫校(林校、银行学校摆在二、三志愿),一考就中,卫校医土专业,二年半制。 来芜考学也很传奇、浪漫,我是一个人从家步行来的(70里),这也是首次来芜湖。中间站在三山小洲四嫂娘家宿夜。亲娘老人家厚待了我,翌晨给我蛋炒饭。再走,到了中沟,还有40里,实在走不动了。江边一个船夫吆喝:二角钱到芜湖,我毅然上了小木船(当时从旧县乘小轮来就是五角钱,硬是不舍得),一船头十号人,漂漂荡荡到芜湖河南江岸下船。哎呀!芜湖真大!这“河南”(如今的马塘)比繁昌县城是大多了。走啊,走啊,爬上一个高坡,来到了中山桥,见到那硕大的中山路,嗬!天外有天,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霓红灯闪烁......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外面的世界真奇妙!我一个初中毕业生,没有坐过汽车,没有见过电灯(三年初中晚自习是靠汽油灯,宿舍用马灯),考试中出现什么“停车惯性”、电灯泡上W、V等考题,我无此经历和感悟,硬是想不出来而丢分!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下了中山桥,径直去位于桥头下二街的省银行学校,找上一届同乡同学胡清纯,一切听他的。我拿从家带来的席被,晚上从江边工校被蛟子赶到金马门商校顶楼。漂啊荡啊,根本没有面临升学大考感觉,胡里胡涂,好象没有想及可否录取?也许缘自我的原本成绩,无忧无戒。我的考场在市五中,就是鸡毛山一初中,考八门:语、政、英、数、理、化、史、地,历时三天。全省统考统取,按分按志愿。考后无人操心,也无从过问,那时社会风气基本没有后来盛行的“人为”因素掺和,大家心态怡然地静等命运的驶向。 回程是大队人马,全班男女同学一道,仍然步行,沿着公路嘻戏前进。70华里走了10多个小时,各自回家待“命”。全县就我们一个毕业班42人(就是当时一年一度全县人才苗子),除五人落榜外,都升学了。我顺利地进入“芜湖卫校医士班”,中专不交学费还包吃,也发点零用钱,加上带了新被子,日子好过多了。所以大都假期也不回家,学习是认真的,无忧无虑。学期中间哥偶然也给我寄点钱,一次由平信里夹寄五角钱,不知是否“非法”,竟丢了。他来芜看我,二毛五一客冰琪淋,五毛钱一碗蟹面,一顶护耳帽,尽显手足情。三哥探亲过芜也看我,在他住的新芜路一家旅社里,用八毛钱一斤饼干招待我,“奢侈”享受,还首次偕他头生女合影。 54年暑,芜湖百年不遇大水,从北门到江边一片汪洋,宛如一口大池塘。我们留校防汛,全校师生总出动,坐船到小官山“挖山不止”(真的挖了半边山),装袋送江边堵水。杯水车薪也救急,闹了整个暑期,手上尽是血泡,也晒脱一层皮。但食堂全天有稀饭,中午一角钱面饼,倒也乐在其中,总为社会做了一件公益事,乐得其所。 五、艰难创业 55年下半年马钢医院实习,我终于成为我们家族中第一个“医生”。一纸中专毕业证书,我成了我们家、我们这一代中最高学历拥有者(战乱、贫穷使弟兄们都无缘升学)。56年3月11日加入北京医疗队赴宁国县宁墩血防组,开展全国性血防运动。工作伊始,活力澎勃。血吸虫病人的治疗是医学上一个“大”课题,好在有队长许永昶(北京积水潭医院内科大夫,南京医学院上届毕业生)在上,三位医生(另一是我的同学章寄生)、四个护士、一位化验员组成八人医疗队,在农舍独开病房,三个月治疗上百病人。三价锑剂(3日、20日疗程),对全身、对局部都是剧毒,在任何大医院,也需要审慎、严谨;我初出茅庐,胆战心惊。静脉注射技术是大家第一个公共课,漏一点就会坏死,病人又都是地铺,打针者也得俯趴下操作,难度更加一层。一二周下来,我居然鹤立鸡群,小孩和妇女的静脉注射大都由我来进行,出道初捷。 接着,还是在毛主席的“送瘟神”号召下,我们被统分到南陵县一行九人全去血防站。由于灾后断了公路,遂绕道宣城、泾县,我领队。累了,又没有蚊帐,一觉醒来,蚊子咬遍全身,密集红疹像“麻疹”一样,可怕!几天后我一人被分去这个县最偏远的何湾血防组,要走70里山路,是一个古老祠堂,七、八个人,也是锑剂治疗。这样的工作条件,对于“初生牛犊”也是太刻薄了。 头半年月薪29元,要分出一半供养父妹,不作任何个人添置,本来也居无定所,维持学生式温饱就行。第七个月起就改为42元,一下去就是17年不动。男子汉要顶户养家呀,62年后就是六口之家了,63年才升至46元(加耀桂43元是89元),就这样直至支撑两个儿子读完大学,持续人生中“上养老下养小”全程,清贫一生。 流动全县或乡野查螺、粪检,或借农舍作病房收治病人,搞血防三年。第一年下来,我得了全县唯一的“一等先进工作者”,表彰我独立治疗100个病人无事故,这在当时的确也不易。那期间,工作单调,又在乡间,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毫不浪费地用在自学数、理、化上(原本我对此有兴趣,也盲目地为可能的未来升造做准备),每每过午夜。灯油,我毫不吝啬,是每月除伙食费之外主要开支。夏天防蚊,我穿长褂裤把全身封闭起来,或将两腿放进凉水桶里降温,挑灯夜战,如火如荼。这样,我做完了大学二年级的所有数理作业一大跺,还都能做得对。有滋有味,自赏自慰,自鸣得意。三年的“单调无聊”生活,我过得充实自信。 59年我被卫生局长看中,借调到县血防办公室,和卫生局合伙办公。干一行成一行,那一年内“两办”所有文字材料都出自我手,什么简报、总结、指示、报告、通知等,受到局长的青睐和器重。也从此有了正常的家庭生活,那已是四口之家了。 六、悲惨世界 6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所谓“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风调雨顺,广种不收,饿蜉遍野,此情此景,空前绝后。我们家竟有三人就此殉荒(两边父及小妹)。那是“三面红旗”在作祟,浮夸、吹牛、蛮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农业上“深耕密植”,工业上全民办钢铁,漫山遍野小高炉,砸锅炼铁,劳民伤财,国贫民荒。目睹一幕:地耕深两米(一人深),撒种无隙甚至迭加,出苗像头毛,所收不及所种,“揠苗助长”,无出其右。 一切吃的都极为匮乏,难求饱腹,为了度命和生存,只得将每月国家配给成人的22斤半“粮”,以数学的方式,分到每人每餐,无论大人小孩,都按自己的定量,用碗从食堂打来,尽锅不尽肚,吃完了事。只有一岁多的儿子例外,他每月配粮8斤,但他要一日三顿稀饭,一顿一碗(油炒盐拌进去就有味了),也要半斤,这样每月要15斤,只得从大人那里“平调”补齐,才得以保命。 荒唐的“大跃进”,要求“一天等于20年”,“大干快上”,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到夜12点后。耀桂也是下了医生班,丢下老小在家,也要去砸矿石(全民办钢铁),精疲力竭!再有,那空空的肚子如何抵挡得住?她常常在屋后菜地里摘几片菜叶来家熬点汤(有盐无油),给我骗骗肚子,她自己却不舍得吃。我们有时利用职务之便,找找当官的使点权,批张条子,才买些“米糠”,炒熟,拌进“一吹三尺浪”的稀饭里,也真管用,好了不少。 60年春,我在县血防办公室工作,一次与管农业的县长、区长几个人,去池州开省血防会议10天。那时外面一片荒,吃的、穿的、用的“全荒”,“省会”内部却米饭、富强面、猪肉包供应,外加每天配购半斤饼干、半斤酒、一包烟,十天下来,我增了5斤体重。烟酒我没要,拿回五斤饼干,一片也不少,儿子独享。 60年,我被选中去学X光,开创这一新科目,来到芜湖地区医院放射科进修半年。那还是全社会饥荒延续期,满目凄凉,“吃”成了人们不厌其烦的话题,所有的人都是“祥林嫂”。“基本生存”这第一需求不能满足,哪顾第二、第三......社会停滞了,人们呆板了,成天处在“无奈”的求生状态下。光天化日的大街上就有从你咀上抢吃的,是当时特有的风景线。大环境下的我,当然不能幸免,我也曾为找一块大麦饼而拿着碗跑满街。政府号召“瓜菜代”,草根树皮也成了人们青睐的对象。一次耀桂抱着喂奶的老二来看我,从家里带来一斤多米,从地上找点树叉,拈几块砖头支个小灶烧一锅饭,算是一家人难得的聚餐。 人苦极了也想办法,61年我以医生这一特有身份,找县园艺场头批张条,买了一猪崽,又找粮局头批条买些糠,和徐师傅合伙饲养,五个月下来,长到100斤。一天晚上在他家宰了,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全部回家腌上,自产自消。从喂到宰到吃,全部在“绝密”下进行。我们俩家人的这点“优待”,就是七品官也望尘莫及。当时国家配给产妇的“标准营养”,是二斤“肉”。老二60年出生,我去食品公司买那配给的两斤肉,是浸盐透水的半边猪。半条猪呀,放在如今,绝对是不合格“食品”,焉能上餐?可见,我的这一智举,给俩家带来的何止口福,饥肠辘辘,救命清泉,民以食为天,至理名言! 59年春荒时节,父妹在家断粮断炊。无奈之下,父自己烧开水,昏倒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终年59岁。人的生命就这样脆弱,无病也能告终。那个时段类此事件,比比皆是,有资料说全国殉荒者达几千万。安徽是这场大跃进“人祸”的重灾区。家乡既无水、旱又无虫害,种粮的农村硬是饿死人。我们那个村子,那一春就死了好几十口。同住家里的有大伯、二姐一家,自身不保。哥在泥埠小学任教,家口带在身边,我在南陵医院工作,当时父妹主要由我赡养,几斤粮就能救老爷子命,却终成千古恨!(当时信息、交通也十分不 灵。) 说到妹妹,更是往事辛酸。妹妹名楠出生在45年,难产,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奶水不够)。五岁时痛失恩妈,一个生存弱者,是我第一个牵挂的人,我也是她唯一依恋的人。她也命大,竟然捱到60年大荒!父亲走了,她跟谁?只有我,还好,耀桂识大局,顾大情,在食不果腹的艰难时期接纳了她,把她户口移入我家,并上了南师附小。但她的生活自立和学习跟班都差一层,我对她不胜呵护、照料,她对我倚赖有加。后因我来芜湖进修,不在她身边,又处在那个特殊荒年,困难尽显,她竟盲目出走,只身来芜寻我(她心目中的唯一救星)。身无分文,一个瘦弱女孩,在那个“人抢人食”的年景,乞讨无门。140里路程,多半会饿死途中。她居然一周后来到芜湖,昏倒在车站。我得知后接回,注射葡萄糖抢救,低血糖休克(饥饿、濒死)。休养几天后,我进修客居也困难,只得乘车送回南陵家中,继续原先的生活。然家已有一老二小靠耀桂一人支撑,何况那时,工作上“少活20年干革命”,生活上糊口度命也难,如何摆平?过不久,小妹故伎重演(当然她也是无奈之举),这次再没回来了!我骑着自行车,沿着南、繁、芜公路往返搜寻,音讯杳无,就这样,兄妹间无别而终,永恒遗憾!小妹苦难的15年短暂人生,留给我心灵的伤痕,无法抚平。 七、名震四方 芜湖进修,我半年内完成学业,回院新建放射科。从此,正式进了县医院。还好,干的不错,30毫安小机子,胸透、拍片、胃肠造影,样样都行,为该院开创新纪元。也为我日后外科临床,提供了有益的相关知识。 干了不到一年,调外科帮忙,守门人万光前独掌门庭。那时光人才短缺,我虽是新手,却是第二位进入外科的人物,总还是先行者。仍兼职放射科,但重点转移了,这是我从医道路上艰难的起步。临床,是引人入胜的工作,它,“立竿见影”。我称心如意,如鱼得水,全身心投入。生活也安定多了,人们安居乐业,百废待兴。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坎”。正当我在外科征途上如火如荼,对临床工作悉心呵护、视若珍宝之际,出来一个“程咬金”,一个无能而昏庸的县官,分管文卫的副书记。因为歧见,出于报复心理,他已经将两位高年资医生下放到两个区医院(黄墓 、何湾),是当时盛行的处罚人的手段“流放”。这还不解恨,接下来要斩草除根,殃及于我。他赤膊上阵,来医院宣布:调我去弋江院,大言不惭地说是“革命需要”。他的这一举措导致县医院伤筋动骨,不得不关闭五官科、骨科和放射科三科,同时再让外科重回孤丁看门,荒谬之极!这一棒,打在我事业的“七寸”。官逼民反,揭竿而起,与耀桂一商量,勇气上来了。揭露丑恶,抗拒不义。找管他的人去摆理(找了两个他的上司),一摊牌,果然有“包青天”,我才躲过此劫。坦平了前程,这才有后来我的外科飞跃。另外,我厚人薄己,惠人为乐,所以人缘特好,左右逢缘,助者自来,连“大院”里理发员、通讯员也为我通风报信、出谋献计,是我成功过坎的又一因素。攸攸岁月,弱肉强食,险哉! 此后,我更珍惜这一得天独厚的岗位,悉心学习临床的、书本的知识,工作忙,看书忙。很快就动手开刀,从下腹部起,两年下来,63年我在外科就跻身前茅,开始独立做上腹部手术。渐渐地手术遍及普外(胃、脾、胆、肠)、骨科、妇产科、泌尿、五官、麻醉等领域,高难度的如巨脾、脾肾静脉分流、颈清术、颈动脉瘤切除、肝切除、盆腔清扫、全胸食道切除、肺切除、纵膈肿瘤、横膈疝、脊柱结核、椎管肿瘤、腰椎间盘摘除、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手术......成为小有名气的“一把刀”。由于文革的历史延误,74年升医师,82年晋主治(全国文革后第一批,国家发给优待证,政府每逢年节上门慰问,颇受社会尊重),南陵县医院,24年临床(61年始,85年调离),让我练就过硬的外科功底,是我外科生涯的黄金时期。本市同行及前辈们都认同我的业绩。特定的环境,造就特定的人才。 65年夏被指派带领10人去弋江医院,接管挂牌,开办“县医院弋江分院”。我行政、业务一肩挑,那30病床的医院,一、二周下来,就住上35病人。并作了胃、胆、肠、子宫、膀胱以及阑尾、疝、痔等手术,在当地发生“轰动”效应。是我“三十而立”的第一展示。两个月后离开,接上“百日巡回医疗”下一驿站。 那是1965年冬季,下乡烟墩,巡回医疗100天。这时我还是外科新手,就像一个新车手一样,嗜爱、沉溺,加之肩负的使命是送医于民,我几乎成了工作狂。仅手术,就有610多例,其中开腹的121例。我一天做过17例,一个下午作三例阴式全子宫切除。再有就是胃、胆、肠、乃及牙科、眼科、五官科和骨科等,而且效果均好,难有类此,近乎神话。我这个队长带着七人医疗队,还要培训七批卫生员,建一个卫生村。为改进饮水,亲自动手,带领大家挖了两口水井,让这里的人们告别了世代吃用泥塘水,可谓德政工程。这样狂热的工作精神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地区表彰。 60、70年代,我的外科事业,如日中天。虽还不是什么主任、主治的,但权威、名气,已雷贯一方。工作再忙,手术再多,那一月46元半的工薪,雷打不动,只够用来养家糊口。医技来自前人总结,“老师”就是医书。做医生的我想出绝招,卖血买书,自鸣得意。 行医数十年,出诊多少次,手术几多台,救了多少人,数也不清,记也不完。早在60、70年代,医疗条件特别简陋,遇上急出诊,单枪匹马,就地手术,只得“因陋就简”:地上洒上水,台顶拉上布,点上汽油灯,加把手电筒,“戏”就唱起来了。那是在执行毛主席 “6.26” 指示,医疗面向农村,在当时既时髦又光荣,以自己技术换来病人康复,精神上也很满足。随手拈几个花絮,追溯当年情景。 68年出诊何湾作肝修补救回了一个“王一千”: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从牛背上坠下悬崖,肝中央破裂,需要开胸修补,要血、要麻醉机,这是必须的“苛刻”条件。无奈,让救护车返城取,70里羊肠山路又遇大雾,往返得四、五个小时,腹内在大出血,时间不等人,时间就是生命。我急中生智,首创腹血回输(肝血回输当时医学上尚极少论及,因有胆汁污染,10年后,文献认可了)。那一夜,我立病人身旁,“车水战术”,从腹内抽出来,过滤后再静脉输 入,共回输1700毫升,赢得了时间。手术,就在汽油灯下,完成了开胸肝修补,初战告捷。然当术后第11天拟出院时,并发胆道大出血,阵发性腹痛伴休克,再转回县院,三天保守观察,再二次进腹作肝固有动脉结扎,终愈。救回这命,花了1000元经费,故戏称“王一千”。这,在那个时代,那样条件,那种技术,是一奇迹。 另有一次是出诊东河乡,一位脾破裂,腹内大出血,病人不能搬动,也不可能有任何外援,只得就地就条件办。腹内血抽出来,无需抗凝(已去纤维蛋白,不凝,况且当地没有抗凝剂),就在临时“手术室”,完成了脾切除救人。我这生,这种模式,力救人命,从不推诿、退缩。 八、文革十年 巡回医疗后马不停蹄地来何湾,再创“备战医院”,工作热情依旧,如火如荼。把已学到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手术做了,房子盖了,兴旺一时,誉满一方。这是66年,赶上文革风暴,我就在那“避风港”呆着,难得一个“世外桃园”,真的也就躲过一劫,保了平安。我历经“人斗”硝烟,肃反、反右、四清、文革......接踵袭来,尤其我这非无产家庭出身,更是矛靶。一出校,就有同学被打成“右派”,成为“阶下囚”十几年。我在乡野游弋血防,躲过这一劫。文革暴风骤雨,我在何湾,“造反派”本拟对我抄家,消息走漏,我把所有“字迹”(日记、文稿),包括祖传《李老夫子遗墨》统统放进洗衣桶里,上面放上湿衣,趁晚黑捎到塘边,将其和泥揉成团,扔入池塘,“消尸灭迹”,终于逃过文字狱。我于社会,无争无求,却也如履薄冰,所幸大智若愚,终成“漏网之鱼”。 1967年夏秋,著名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个年头。武斗割据,无端格杀,交通中断,完全是无政府状态。县医院“扫黑线”造反派也去全国大串联,关门停诊,守“家”的另一派“批联部”就让卫生局将我从何湾医院调回主持外科开诊。社会俨然成了战场,战就有死伤,死者已矣,伤者要救,我,一个“名”外科大夫,遂成了两派网拢要员,是两派都保护的少有的人物。格斗乱伤,子弹、炸药更是不长眼的,管你医学上什么科、什么系,所以脑 外、胸外、普外、骨科、血管外科、妇产科......都得涉足。子弹穿肺的,穿肝的,穿血管的......无法转院,也不得会诊,生死在我。当然是认真的,救死扶伤是天职,唯一老师是书本,多次“破冰之旅”,练就“多面手”,取得好疗效,令声誉雀起,是外科征途中坚实的一步。记得武斗正酣时,出诊在人家大桌上作一剖腹产,也救了两命。 68年我任外科负责人,过劳和透支尤为明显。除了白天上班外,晚上睡前总要去病房看一下,班外急诊是家常便饭。就是那一年冬天,一连17个晚上10点以后起来急诊并手术通宵,往往一夜要连做胃、脾、胆三台手术。直到来芜前我一直维持在55公斤体重,好在没闹出大毛病来,但耀桂却为此(亦常夜以继日地伫立在手术台上)英年早逝,付出了沉重代价!报端呼吁:中国中年知识份子共同面临健康危机!而我是幸运的例外。 76年7月28凌晨,唐山大地震(里氏7.8或8.2级),官方统计死24万,伤者多倍于此,古今中外罕见。在毛“自立更生”狭隘民族主义指导下,断然拒绝一切外援。实际上中国当时是“一穷二白”,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全国动员,“政治任务”,赈灾抗震。8月2日,我被召来芜,受命第一批赴唐山,抗震医疗。我挟着席帐衣巾,重现当年(53年)来芜考学时“风采”。全市三人,义无反顾,往震区去。这对我,似乎回到73年:援外医疗队,赴南也门。当年官方训话:无私援助第三世界,是国际主义义务,责无旁贷,荣光器重。现在是全国性政治任务,当然亦无话可说,虽然不但劳苦,而且危险。我正值中年,“名”贯市县,极易靶中,以当时的“政治”头脑,确也自认荣耀。就在出发的当晚午夜,来电:中央决定,伤员南下,医生就地待命。接下来我被委任为抗震医疗队长,重组25人医疗骨干,落点峨桥,繁昌再配25人后勤和保安,任务是接收地震伤员100人。这个队,除我外,还有副队长三人,指导员、副指导员各一人,市、县直接领导。将这个镇的学校和旅社全部腾出来,开病房和 住宿。几天后我带三人去南京车站,上卫生专列,选定我队伤员。车至峨桥站,50米一台拖拉机发动当路灯,几百民工,担架抬下来,送入“病房”,进入医疗阶段。一切吃、住、医由政府包下来。我将几位年长医生和女同胞安排进仅有的几所旅社,我及若干年轻人,都是“打游击”,那仍是“艰苦创业”年代。经过努力,园满完成任务,2、3月后伤员康复,逐一送返原籍。这旷世大地震,有我一份奉献。 九、家庭亲情 58年,头生子出生在南陵县黄塘乡古吁一间社屋里,五斤四两,早产。当时我们还真怕这“先天不足”带来后果,还好,后来生长,证明无碍。那年代,没有产前休息,我们在搞血防粪检,住在一个闲置的社屋,空荡荡的,无任何生活设施,安张铺,就是“家”。由于成天流动劳累,导致早产,届时,来不及了。我去奎湖街,找来一个接生员帮忙,好在我自己还可“把舵”。然后抬母子回黄暮血防组的“家”做月子。此前有准备,外婆已接来,安顿好,我还得“出征”上岗。产假后回县医院,开始安定。 在我和耀桂成家最初二十几年,虽然我们俩人都是响亮医生职业,而且主持外科、妇产科工作,然而每月收入就是89元(我46,耀桂43),维持三个孩子加岳母六口人生活,也仅糊口而已。直至供两个儿子同时上大学时还是如此,这时学生伙食标准是每月15元,我的46元工资也就三一三十一,每人15元(他俩在校还有点助学金)。一代人的时光过去了,他们俩还同样是我当年上学时供给饭费为标准!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改了老三穿,破了再补。老二上初中还穿妈妈的女式大襟衣。直到他在京读研还穿补丁裤和旧棉纱背心,好在培养了他们一生勤俭美德。我第一次有皮鞋是在工作10年后,第一次带手表是64年91元买的(相当于我两个月工资全额)。直到80年代孩子们都上大学了,家里才有一台黑白电视(450元)和一台五羊电风扇(135元):这两样就是我一年多的工资收入,算是步入“现代化”了。早在63年以25元买过一台旧的多波段交流收音机,可收短波外台,暗自迷恋,常听到深夜,茅塞顿开。这段人生养家主要时段(上养老下养小),一个夫妻都是主治大夫的家 庭,竟然拮据如此!这是毛时代长期经济短缺的印证。 缅怀岳母:三个孩子都是外婆一手捧大的,时值三个小人全要大人呵护时,父母要“拼命干革命”,经济又拮据,外婆的功绩,不可磨灭。岳母徐天青是一位和霭慈祥的老辈,58年起直至73年过世,全程管了这个家,付出了全部心血。 84年4月30日,耀桂胃癌病故,是我人生一个大“坎”。人去楼空,触景生情,满目凄凉,如何应对,百无良法!三子女皆已工作、深造在外,一合计,走为上。先调女儿来芜,我经努力,85年9月调来芜湖长航医院(一个主治医生调出,要县常委、市人事局批准才行,也不易),如愿以偿,终于达到移居这一从小就仰慕的芜市,也方便了孩子们来家探亲,对全家人是件大事。再在孩子们的规劝下,闰月坦顺地走进了我家,为我分忧,为家解难,对孩子们也表达了关爱。小儿子更是聪慧懂理,重组新家,没费事劳神,顺理成章。没过一年,经原南陵书记热心帮助和疏导,闰月也顺利从南陵妇联调来长航公司。86年底公司又分给我家一套三室一厅79平米房子。公司有规定:分房对象需具五年企业工龄,而我还不到一年,又是网开一面,缘自我的工作业绩。(“一把手”出面说:“破例”责任,本人承担)。一分钱不花(也无钱可花,两个人工作近30年的家底就是2000元!)住进了红梅新村,再次安居乐业,闯过人生又一坎。 96年趁孙女出生之机,我远涉重洋,从上海直飞温哥华探望老二一家。飞行也就八小时,倒是进关办手续花了五小时,那时也没手机,内外不通,害得儿子在机场出口处目不转晴地盯着,怕我走失。随后的两个多月里,三个大人“管”一个小人。除了儿子有时开车带我出去观光,我也常独自游览,带上零钱、地图、相机、字典,上公交或空铁(Skytrain),从始至终,纵贯东南西北,各边各角,还去维多利亚岛世界植物园,饱览异域风光。 我唯一的胞兄名实,2001年12月6日上午9时不辞而别。如今信息交通便捷,一小时的车程,却未能谋面告别,痛失最后伺奉机会,终身惋惜!但也是福,走得利索,少了临终痛苦。享年75岁,终于心肌梗塞。手足分离,情伤难惴。从我四岁记事起,脑子里就一直有哥哥影子,挥弗不去。兄弟俩相扶一生,一切人生轨迹,都有哥哥点拨......我也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大嫂常说:“你哥哥要你头你都会给他”,寓意我什么都会随他意的。哥哥后来安居在一中和侄儿立足于地区医院,有我不灭功绩。和父亲一样,哥哥没有上过任何外校,没交过一元学费,也跟小学阶段的我一样“半工半读”,在自家学堂自成人才。44年18岁就在三山小洲江坝红区(当时有日、国、共三方拉锯占领,五里外三山街就是日军的,而江坝是新四军的)小学任教 ,后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56年他30岁时出任平铺中心学区校长,晚近20年居然进了县最高学府-繁昌一中,任地理和语文中级老师,也有他传奇而耀眼的篇章,还留有大量文史资料和杂文。他年轻时英俊、洒脱,乐器遍涉,歌喉亦十分动听,水性特好......但病魔长期缠身,钩虫病、肺结核使他耗失10年多黄金时光,还经历各场“人斗”折腾,所幸躲过来了,过着清贫“先生”生活,但胆战心惊一生。 十、养儿育女 从我家里出来的小孩,不但没受过打骂,连委屈也不给,我从来就不信“棍棒出孝子”、打骂出人才。即便是不懂事的小孩,打骂无异于“弱肉强食”,他无力反抗,心理上种下“逆反”阴影,有害无益。我的这个观念符合西方文明国家规范(在西方,打骂孩子是犯法的),在国内却难能可贵:我们所见,包括左邻右舍,打骂孩子乃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大人在外生活压力大,回家拿孩子撒气。 养儿育女确实辛苦。60-70年代,暑夏特热,入夜,斗室闷燥(24平米),蚊虫成堆,上床入帐,似蒸笼、像桑拿。热、蚊逼人出室纳凉,不过午夜不能进屋。苦在做父母的,要不停地以笆蕉扇,给三个孩子驱热赶蚊,真是精疲力竭,困极了自己迷迷糊糊的,也还在做那机械动作。尽管如此,下半夜仍然人多长汗多长,痱子长满身,甚至疖子也来光顾,这样光景,令今人如何想及! 66年全家去河湾,一年级的老大,幼儿中班的老二,一起进何湾小学一年级。这是第二学期,老二一进去,茫然无措,上课云里雾里,回家作业也不会做。帮帮忙,还好一个月下来,跟上了,期终,老师居然让他升级。如此,他们弟兄俩就此同级上学。小女五岁,也因没有幼儿园,只得也上一年级,他们仨各差两岁,老大、老二上二年级,老三上一年级,一路优等生(有时叫“五好战士”,“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等)。 在那宣扬“长大要当工农兵、书越读多越反动”的时代,劳动最光荣,三兄妹都去当过征粮“协助员”、马路工,这还因我在社会上有点“地位”,才能挤上。76年暑假,老大老二已“完成”中学学业,闲在家感到无聊,吵着要打工。我发挥社会“能量”,安排老二去峨岭、老大去丫山,做征粮员。大热天,闹地震,一个人在乡下生活,吃的,睡的,还有蚊子,可以想见,是一场意志磨炼。两个月下来,老大拿到40元工薪,第一次啊,也接近我的一月工资了,回城返家,走15里地到何湾上车。几个同行吃顿饭,出于义气,显得大方,“我请了”,掏出工资买单,其余的裤袋一塞,上车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也因前一晚“抗震”没睡好。好了,一下车,钱全没了,两个月全部“劳动价值”,水漂了,他是多么懊恼。我们家长倒是没有丝毫埋怨,接下来,为了散心,独自来到繁昌,先在堂兄钢铁厂里干了半天抬石小工,受不了,再到峨桥我的抗震医疗队,我是队长,无暇顾他,安抚一场,打发回家。 那个年头,无论大人小孩,前途何在,一片茫然!随波逐流,随风漂荡。正值中国文革后期,以学工、学农、学军为时尚,大学停办关门,唯一出路是下放农村,到“广阔天地”,当新式农民。老二年龄不够,可以缓一年,但也“吵”着要走,到更艰苦的地方去,接受再教育,练一颗“红心”。于是由我来谋划,找来一山一圩、一南一北两位区委书记,周密安排,一烟墩,一东塘。知青送行那天,全县集中,敲锣打鼓,披红戴绿,专车欢送。老二小,自立差,不放心,由父母护送,打扫清点,安个“新家”(三个同学一起组成新家)。第二天再去东塘看老大,他已上工了,在给队长当小工砌砖,一身泥,满身汗,苦、累,经得起。后来,他放牛、栽秧、割稻、锄地。他吃的是“派饭”,东家总当“客人”待,从春耕到秋收,干了一个农业周期,极少回家。几周后再去看老二,他全身就是一件小裤衩,光脚、赤膊,也不戴帽,晒的一身黑。他白天上工锄地,晚上听英语广播(从家里带来一个交流电收音机),单词写在胳膊上,工余时可背背,说明“心”还在读书。一天挣来的工分,难保一天伙食,吃,是三人小家自己轮值烧。盐水汤就是菜,赤脚可在山上挑水,那脚底扳可赶上当年的我。也做了一个农业周期,从不离队,是当时教育的“功劳”和“大环境”使然。 按《参考消息》透风,我敏感地意识到,高考可能到来。三秋以后,新学期开始之初,我找来两边“监护人”(区书记),一商量,决定让他俩去公社中学当“代课教师”,目的是能给一个备考的环境:他们在中学时,当时的时势,高三已经取消,两年制高中一多半在“学工”、“学农”、“学军”,文化课训练薄弱。果然,这设计是“英明”的,一边教书,一边复习,还有近水楼台的老教师在侧,大量收集高考资料,背水一战,全力以赴。一学期下来,这年春季,开始了文革10年来首次高考,不管如何,我们是有备而来。相比之下,略处优势,加之平时学习功底,结果,在积压十年的高考大军中,两人居然双双中榜。可惜,老二发挥不好,也缺乏考场经验,一场语文是一篇作文,两个任选题,他花了一半时间,成了,再做另一篇也行,可徒劳,审题、切题也欠准,结果得了50分(他的语文实力本可放心的),把总分拉下去了。加上因加试英语而“吃亏”,取在师大一个教学点,他本人和家里都为此而惘然若失。但总归俩人一道中榜,而且都是本科,他们那届四个班200人也就取了四人!我们家就是两个,成为南陵号外新闻。可老二委屈伤心,挥泪不止。内外氛围显得那么不协调,连老大取在第一志愿也不敢“得意”,怕触伤老二。我劝老二:总是本科,上学去,不耽误时间。老大如意进了南航自动控制系。他是独自上学的,有点“闯”的精神。在南京中华门下车,背着挎包,直奔学校,新生接待处派一辆车给他,去车站拉回行李。他办的利索,也是第一次独立出门啊!而老二则有点“胧”,我只有全程护送,安排到位,一看他那班30人,也都不凡,彼此彼此,由此稍安。果然他们这帮人,“低着头进来,昂着头出去”,后来事实证明了他们的誓言,大多读研或在大学任教,有的还进了“顶级”大学或研究所。老二毕业后,留校未成,一时受挫。一年后进京读研,计算语言学专业,是前沿学科,考时跨三个专业,要文科的语政、理科的数学及两门外语,当时很少人能适应。这是他人生一个“大步”!三年后他留社科院,得心顺手,如日中天。91年赶上出国末班车,取得“中英友好奖学金”,在英、加攻读学位,博士阶段以后来美艰苦创业,不到八年,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取得骄人成就,发表论文数十篇,赢得18项美国政府研究项目,涉及经费千万美元,开创一片新天地。踩过荆棘、踏平坎坷,功到自成。 女儿高考落榜,物理竟考23分,要是添上10分,也就取了,而她高中物理竞赛曾是第三名呀。也许是压力太大,或者是逆反心理,一边高考一边床下放着小说书不松手,心不在焉。还好,81年银行招干,全县切高考录取后四人,她入围,一决策,让她去。以干部身份就职于工行。现实证明,这是不错的选择。后来她发奋,在职学了两个大专,按本科学历立足于社会。如今,是会计师,一直在银行办公室工作。这是我们家高考中唯一的一个意外,歪打正着,也走出一条路来。正好,幸亏留下她一人在我身边,晚年有个指靠,有个随叫随到的人,心里踏实多了。 小儿小学三年级转学来芜,一路顺风。94年师大附中高考状元,617+5分(市三好学生5分),科大主动上门:“任选专业,保证录取”。没费事,上了科大计算机系,5年制。上海工作一年多,去英国曼大读硕士、博士5年,游弋于世界计算机论坛,继老二之后又一个全球性科技人才。他,除了机灵聪慧,为人也温顺知理,充满亲情孝心。 十一、宝刀不老 来芜湖长航医院,对我是只得“吃老本”了,凭藉老本,应付裕如。用院长的话说:“你给我院挑大梁”。虽然也有两位年长医生,但还是我统揽了“手术台”。三个月下来,这年底被全院候选“人大代表”,本院及本公司职工、家属纷纷慕名找我手术。88年经交通部高评委评审晋副主任医师,95年经省卫生厅批升“主任医师”这一顶级职称。同时,我是本系统高、中、初三级职称评委,借此,以高评委身份,我南下广州(深圳),北上秦皇岛(锦州、山海关、北戴河、北京),以及万县(长江三峡)、桂林等地,履行“高知”职责,亦饱览祖国风光。 来芜20年,虽主要是吃老本,因为交流机会多了,博取众家之长,见多识广,获益亦丰。这段时期,科技飞进,技术、术式和器具、材料快速翻新,如吻合器、疝补片、骨科人工关节等,我们这代人大都没能跟上,然我却未掉队落伍,与时俱进。凭着“老本”和声誉,手术遍及几十家医院,或兼其顾问,给予辅导和支持,院外手术远逾院内总和。借着频频出诊,让我有机会开车过万公里,手术、开车成了我的“享受”,为此,我宁愿“劳累”,施益于病人及医院。不过,近年来,我国医疗环境不佳,医患纠纷频发,我主动“收紧”和“慎待”,然仍对真心求援或手术台上求助,还是应诊,深夜几十里外出诊,也在所不辞。台上救人,功德千秋! 我的从医征途上,不可忘却的两位老师是许竟斌和闵梅先。许是全国著名的骨科前辈,53年《外科学报》编辑,后来的骨科杂志编委。73年骨科进修班跟他一年,让我在全省骨科界成为一员,参与他们的历届学术活动,基本做遍骨科各类手术。他的艰苦创业和任劳任怨服务精神,是我永恒的榜样。闵是我普外、胸外开导老师,他的学术风范和领导艺术以及手术风采,令我闭目不忘。尤其在我调动来芜时,他出于“惜才”及同情,诚留我去他的医院,皖医二院。他当时恳切的肺腑之言和赤诚之意,我没齿难忘。他说:“听说你去长航医院?职工医院不是干事的地方(指行医、手术),你来这,现在是省院,后去前景光明。这边院部、人事局、卫生局都由我来办,你放心好了”。良师益友,心存感激! 电脑,这个现代文明精华,让我赶上了末班车。在我们这辈人中,用上它的,寥寥无几。我好在处于“电脑之家”,三个儿子及儿媳,都游弋于机算机浪涛中,并且都是有头有眼的人物。我在他们的“陶熏”下,走进这个“世界”。尤其是小儿上科大二时(计算机系),就给我配置了一台电脑,386,硬盘0.85G,从DOS用起,现在这台是奔腾,80G,Windows XP。英文我通一点,可读可写“初级”,用五笔、拼音可打中文。用它写论文、通讯、看新闻、搜索资料、打游戏、看图片和录像(CD、VCD),受益匪浅。使人生多了一个“消闲”有趣的去处,更让我与远在天涯海角的子女们随意“见面”,自乐陶陶。 最新消息:外孙中考,668+3分(满分720丢52分),进市重点学校。大孙女亦取省示范高中。小孙女在美读小学,全班第一,升四年级。孙儿辈健康成长,捷报频传,足另人欣慰。 《长江航运报》2001-2-20第四版“人物春秋”有对我的专访“晚霞在燃烧”,记述我其人其事。说我“15年前,从南陵县医院调来长航医院时,已是闻名遐迩的外科‘一把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人不老,仍执着。顶着头衔和光环,视实惠而不见,退休后一干又是5年,李名杰用手术刀挽救了一个个生命,至今宝刀不老,献余热于人民。他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 2005年仲夏 附录 李咸升、李应文、李应会等:《李老夫子遗墨》 老爸:【人生记忆:立委母传略(兼家史掠影)】 老爸:【晋升主任医师述职报告:我的外科生涯】 立委:【朝华午拾:《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 立委:【 朝华午拾:父亲的行医生涯 】 立委:【朝华午拾:我的考研经历 】 《长江航运报》2001-2-20第四版“人物春秋”:【晚霞在燃烧】
个人分类: 风雨春秋|4979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网传奇(第二集)— 血溅狮子楼
zhangshufeng 2009-12-5 00:09
上回书说道, 吴 天师一条狼牙棒正舞得虎虎生风,不料,傻帮智障者一声呼叫,观望者皆迷瞪瞪四散开去。天师大怒,定睛一看,方才大呼之智障者正是江湖人称歪眼赖的郑迷迷,郑迷迷生就一双迷迷眼,终日游手好闲,以走街串巷打探家常里短之八卦琐事为乐,原打算混进斧头帮,然斧头帮嫌其口眼歪斜,仍出的斧头严重威胁帮主的项上人头而屡屡拒之,眼瞅衣食无着,郑迷迷翻出量子秘籍,苦练扔不准大法得斧头帮推荐而混进傻帮,那日以傻帮第四十七寨智障寨寨主之位,随众人观看吴天师表演,郑迷迷为表现超人的聪明才智,方才脱口大喊了一句,这一句不打紧,徒然惹恼了吴天师,行走江湖十数载,何曾受此奇耻大辱,话说吴天师一个狸猫跃步,刹那间赶上了跑不了直线的郑迷迷,毕竟吴天师不想与傻帮结下血债,收起狼牙棒,照准郑迷迷屁股一大脚,这一脚:鬼哭狼嚎只等闲、飞沙走石未敢前、休言中华国脚臭、天师一脚全玩完!就此一脚,郑迷迷自此生活不能自理,若不是其死党总无事因整日无事前来照料,恐郑迷迷一命呜呼矣!日后郑迷迷与总无事找吴天师复仇按下不表。 再说怒火未消的吴天师,踢残了郑迷迷仍郁闷难当,原想叫上韩教头质问,岂料韩教头一看大事不妙,早在郑迷迷之前撒鸭子而去,韩教头不时回头看看郑迷迷的惨状,只恨自己少生两条腿啊, 那吴天师,来时跨下黄骠马早被昆仑三怪乘乱掠走,只好孤身一人怒冲冲直奔天州城狮子楼而去。此时日上三杆,狮子楼外人头涌动,赶集的卖艺的占位开工,狮子楼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天师面色铁青来到二楼寻一空位落坐,叫了二近牛肉一壶烧酒边吃边饮,突然间对面有人浪声大笑,一抬头,十尺开外坐一人,此人年近四旬,面似黑锅底,青衣襟短打扮,桌上赫然一对流星锤占据半边桌角,天师阅人无数,自然认得此人正是白痴门舵主尤铭铭,话说尤舵主:虽与真才不沾边、痴人说梦每争先、本是民科浑不顾、更比民科矮一圈。此人五短身材,一双金鱼眼、两行八字眉,曾因班门弄斧卖弄量子玄学而遭天师同门鬼王扬辉暴打,此后退出江湖隐姓埋名数载,成就一身十八罗汉横练厚颜无耻神功,近日重出江湖,原本去找扬辉报仇,不料在狮子楼遇上仇人同门,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脆拿你这斯开练,也试试洒家身手如何。天师酒饮未半,哪料此突发事件,好在天师曾自学应急管理大法,方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那边尤舵主二话不说,一只流星锤飞将过来,直取天师命门,天师眼疾手快,垫步宁腰使了一个倒栽葱躲将过去,旋即一个鹞子翻身径直踢出一招超导终结无影脚,将桌子连酒带肉踢将过去,那尤舵主不料天师有如此功力,躲闪不及,遭一块牛肉打了个满脸花,因奔跑了一日腹中碌碌,忍不住舔一口,正宗卤牛肉,不待舵主反应,天师又使出学自中土移动门派的隔空移形大法,电光火石间串至尤舵主面前,手中狼牙棒来个泰山压顶直奔头顶而去,尤舵主毕竟精通无耻神功,未待狼牙棒落,早已缩到桌下,天师一棒打空,面前人影不见,着实惊出一身冷汗,这等功力除无颜天尊的奇门遁甲脱逃术,江湖尚无他人有此登峰造极。那舵主,瞬间发力使了一个古树盘根,扫断两条桌腿后剩余能仍然如一股巨大冲击波将天师掀出一丈开外,未等天师立稳,又一只流星锤打将过来,此时酒楼乱作一团,食客纷纷外逃,一阵鸡飞狗跳之后楼上只剩打斗二人。话说天师略一定神,让过流星锤,一伸手、砰,抓住锁链往怀中一带又一松,尤舵主脚下失稳,天师抡起狼牙棒旋即脱手,一个撒手狼牙棒带着一阵金风打将过去,尤舵主再想躲闪已不及,狼牙棒顶正中左腮,狼牙棒布满钉钉,这一击,顿时打得尤舵主牙齿飞出血流满面,不待天师再出手,尤舵主当即跪地求饶,使出浑身解术终极无耻逃逸神功。吴天师此时已耗尽气力,动了妇人之仁,抄起狼牙棒转身离开狮子楼,未曾想又留下后患无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玉佛之约
热度 36 liangjin 2009-8-25 01:00
刚出国时,没有多少钱。我就采取一种穷旅游的方式。即,周末背一个旅游包,带着帐篷、睡袋、地图、干粮和水。到车站去碰免费车。碰上了就随便让车把我带到那里,然后徒步随意走。走到晚上,就找个地方搭个帐蓬睡一觉,第二天接着走。最后,再找便车,找不到就坐公交车回家。用这种方法,我花很少钱,跑了很多地方,也不乏奇遇。其中一段经历在我心里迤逦碾磨了近20年。 那一次,便车把我带到了葡萄牙中部的海边。葡萄牙国家不大,海岸线却很长,气候宜人,海滩的质量是一流的。有几个地方,一直是欧洲游客的休假热点。然而,那次我到的地方却很偏僻。季节也不对,人烟稀少。我沿着海边,踩着细细的沙,踏过海浪声,走了很远很远。还不时停下来坐在岩石上,痴痴地望着大海深处,任凭思维自由驰骋。天渐渐晚了,晚霞和乱云把海边的天空染得五彩缤纷。我被海景感动了,决定在海边过夜。我看了下地形,算了下涨潮时间,找了一处安全的地方支起我的小帐篷。然后换了游泳衣,跳进海里,在暮色晚霞下,畅游了好长时间。晚上,钻进帐篷,带着各种奇思幻想,在略带咸味的湿润空气里和漫天星光下沉沉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惊醒,我腾地坐起来睁开眼透过帐篷一看,原来是一只狗影正围着我的帐篷转圈。我不由笑了,拉开睡袋,整了整衣服,从帐篷里钻了出来。那只唤醒我的狗是只花狗,个头很大。我正纳闷,这见不到人的地方哪来的狗?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Hallo!我这才注意到狗的后面还站着一个披着一个大大披肩的瘦小老太太,哦,大概是一大早到海边来蹓狗的吧。老人显然没有想到从帐篷里钻出个女孩,眼光充满疑惑和吃惊。我赶紧回到:Hallo!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Speak English,Frenchor Portuguese?我赶紧回到:Better English。老人笑了:Excellent!接着,老人又说,Are you fromChina? 这回轮到我吃惊了。因为当时,出国的人不多,葡萄牙的中国人更少。我一再被当地人当成日本人,害得我总要不停地解释。这个偏僻地方的老太太怎么一口就说准了呢?看见我没有否认,老太太接着别别扭扭地说了一句更让我吃惊的中文:你好!顿时,我对老太太的兴趣大增,这个老人一定有来历,她的英语很地道,在葡萄牙,会说英语的老人并不多。我接着问:您知道中国?老太太的眼神慢慢变得迷惘,幽幽地转向了大海深处,轻轻叹了声: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好一会,老太太回过神来:你不介意到我的小屋里坐一会?我欣然应邀。那只花狗顿时兴奋起来,甩起尾巴,围着我打着转转,还不时直立起来,向我示好。接着欢天喜地地直冲到前面站住,回过头来等着我们。我收拾起睡袋和帐篷,跟着老人,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沙滩,攀上岸崖。 老人的小屋很简陋,简直比临时棚好不了多少,面向大海,却被各种攀着、爬着、绕着和铺着的蔬果花木所包围。在葡萄架下,老人让我坐下,进屋捣鼓了一会,拿出了几片烤面包,一瓶果酱和一杯热腾腾的很特别的茶。她笑盈盈地说,快吃点东西吧,这面包是我自己烤的,果酱是我自己做的,有好几种水果呢,这茶呀是用英国红茶和中国红茶混制的,你们中国人吃饭时不喜欢喝凉的饮料。天啦,她到底知道多少中国的东西?老人接着又抛出了句更不凡的话:50年了,你是第一个来我小屋的中国人。50年!我诧异不已,您在这儿住了半个世纪?她没有搭理我的问题,而是反问到,你是从中国那个地方来的?我说,我从北京出国的,不过我出生在上海。老人的眼里闪出阵阵惊喜:上海?我50多年前就在上海!你知道有人姓Wong 吗?我说这姓好像是旧译,应该是王或是汪,不过我妈就是姓王的。老太更来劲了,太巧了!你知道Wong Point 吗?我摇摇头,王姓在中国是个大姓,我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人。而且,Point,怎么这么怪的名字。老太太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即拿出了一块玉佛,鹌鹑蛋大小,玉的成色一般,玉被雕成了一个手持佛珠的弥勒佛。胖胖的肚子,哈哈的笑容,令人忍俊不禁。弥勒佛身后的佛光上系着淡绿色的编织起来的麻绳,绳上散结着几个小玉珠。但挂绳有些磨损、退色。老太太说,这就是Point 留给我的玉佛,原来的挂绳断了,现在的绳是后来重新编的。老太太抚摸着玉佛,眼光变得悠远,慢慢地用英语并夹杂着一些的中文和零星的上海话给我讲起了下面的故事。 我叫Jewel,出生在苏格兰一个中产的家庭,因父亲在政府工作,全家搬到了伦敦。50多年前,二战爆发。我从学校辍学。 我父亲因工作调动,要去香港履薪,我就想着和父母一起去香港。 由于父亲还有些 手头的事不能马上成行,我决定先去上海找父亲的一位朋友Andrew,先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学点中文,等父亲在香港安顿好了再去香港。 坐了很长时间的船,到了上海后,没有等到Andrew来接我,想来他另有事耽搁了,新奇而茫然的我等了很长时间,开始有些不安。 想来想去,决定自己先找一家旅馆住下,然后第二天按照地址去找Andrew。不过,我很快发现麻烦了,因为问了几个人,都听不懂我的话。 正在着急,忽然听到一句英语:Lady, May I help you?我回头一看,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国小伙子正在对我笑。他的眼睛 清澈自信,是很容易让人信赖的那种。但我还是迟疑地说:我想找家听得懂英语的旅馆。小伙子似乎读出了我的戒备,指了指前方: 你去那儿随便叫一辆 黄包车,我让车夫把你拉到这样的旅馆,好吗?我同意了,找来辆车,小伙子跟车夫说了几句话,然后帮我把行李放到车上,对我说, 车夫会把你拉到一家旅馆,到了 那儿,你付他两个铜板,没有的话,Penny(便士)也行。我还有些别的事,再见了。 我就这样顺利找到了旅馆。我安顿好后,休息了一回,就出来闲逛,看到不远处一家书店就走了进去,想买一张上海地图。 没想到书店接待我的伙计竟然是刚才帮我找旅馆的小伙子。小伙子也很惊喜:没想到我们我们那么快就再见了!我刚提货回来,连水也没来得及喝一口呢。 怎么样,旅馆还满意吧?这回我能帮你什么? 小伙子听说我要地图,爬上爬下拿出好几种版本的地图,详细介绍各版特点。最后当我走出书店 时,我已捧了一大堆各种版本的地图:上海地图,香港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第二天早上,早饭时,我带着那张上海地图 坐在餐厅里,要了一杯 咖啡,一杯果汁,几片烤面包加牛油。一边吃一边研究着地图,琢磨着怎么找到Andrew家。忽然,桌子对面走来了一个人,低声说,Lady,帮我一个 忙!我抬头大吃一惊,原来是那书店的伙计,24小时内,我们邂逅3次。不过这回他穿戴着风衣礼帽。他也不管我同不同意, 迅速脱下风衣和帽子塞进一个包里, 又掏出一付眼镜戴上,然后不由分说, 将包塞给我,说了一句帮我拿着,接着又拿过桌上的果汁杯喝了一半放到自己面前,还拿了一片面包,抹上牛油。一切动作迅速利落。 等我回过神来,他已在优雅 地一边看地图,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和闲闲地和我聊着:去大世界吧!哪儿很好玩的。我正来气,有这么无礼的吗?刚要发作,这时, 餐厅里猛地闯进几个拿着枪的人, 进来后恶狠狠地挨个看了一遍又出去了。我忽然明白了,这几个人是冲我对面的这位穿着西装现在看起来象是位绅士的伙计来的,难道他是个危险分子? 我疑惑地打量着他。小伙子还在 那儿指着地图自说自话:要不然去城隍庙,那儿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卖!我说行了,别演戏了,人都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哦,不小心 撩惹了几条日本疯狗。还真谢谢你帮我的忙。我说,谢什么?我又没有答应帮你。他说,但你做了!我说,你怎么肯定我不会出卖你? 他狡黠地笑笑指了指地图,我先看到地图,后看到你,你是我的顾客,当然会帮我!我把他的衣服包扔还给他:臭烘烘的,熏了我半天。 他一脸的无辜和委屈:这可是刚刚洗过的衣服呀!接着他又说,你看我付给你点受熏费是不是可以让你消气?反正我今天不用去书店做生意, 你看来要去上海什么地方,我可以给你当向导,我可是个上海通啊。有人帮忙,我当然乐意。不过我还是问了一句,那你现在还有危险吗? 他眨眨眼,做了个鬼脸:有你这个 保护神,我没有危险!我递给他Andrew的地址,他看了看说,你还真找对人了,那些黄包车夫不会认识你这些洋字码的。 又等了一会,小伙子陪我去旅馆结了帐,就出去叫了一辆黄包车,和车夫说了几句,然后带着行李和我一起坐车去Andrew家。 到了Andrew家,小伙子帮我背着行李,我敲了半天门没人开,倒是一个邻居从隔壁探出头来,说Andrew走了,他前两天急急地去了香港。 他问我是不是叫Jewel,然后让我去邮局取Andrew留给我的一封信。小伙子带着我找到了邮局,用我的证件取到了一封信,中间还夹着张支票。 那封信却是噩耗,说我全家在希特勒对英国伦敦的轰炸中全部身亡,我们家也炸烂了,我因先行离英而逃过一难。Andrew要我接到信后尽快去香港找他,他 会帮我的。那封信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砸瘫了。我脑子一片空白,恍恍惚惚地走出来,忘了那伙计。小伙子急忙跟上:Lady,你的行李!我看到了 他,孤立无援的我好像见到救命稻草,顿时嚎啕大哭。小伙子扶住了我,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说别哭!我们先找个地方安顿一下。 我说带我回旅馆吧,小伙子说旅馆太贵了, 你们家出了这样的事,经济前景不明,去香港也不是马上就能走成,钱还是悠着点花。这样吧,你先到对面的那家咖啡馆坐一会,我一会回来。 他扶我走进那家咖啡馆,又帮我叫了一杯咖啡。再三说,别走啊,等我回来!难得他这么冷静。其实,我当时的状况是哪儿也去不了, 只是不停地流泪。过了一会, 小伙子回来了,说帮我在租界找到了一处住房,离霞飞路不远,是间亭子间,主房的租客是对法国夫妇,不过最近不在。那租金还可以,地点也算幽静,安全, 先租了一个月。然后,他就送我到了这个新住处。他陪了我半天,一直 在安慰我,说会尽快帮我买到去香港的船票,又给我买来了晚餐才离开。 伤心过度加上水土不服,晚上,我就开始发烧。第二天一早,小伙子就来 看我,见我病倒,又张罗给我请医生看病。开始时,我每天傻躺着,不言不语,厌吃厌喝。他天天抽空来为我忙这忙那,千方百计照顾我,宽慰我。 想方设法逗我开心,还常带一支白玉兰花给我,很香。他劝慰我:在战争中,我们活得很艰难,但没有理由放弃。他也挺惨, 他的家乡被日本人扫荡过,家里的房子都被烧了,死了很多人,他的亲人都没有了音信。他要我坚强起来。 我身体终于慢慢地康复,情绪也慢慢地从悲伤中走出来。 也有力气和他聊天了。我说谢谢你 为我做的一切,我真好运碰到你这个好人。他说,每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在这里,你碰上别的中国人也会帮你的。这时我才知道他姓Wong。他说他的中文名字的英文 意思是Point,就让我叫他Point。我问他是不是在干危险的事,他说他在干中国人应该做的事。他说日本人在中国干了很多坏事,我父母的悲剧,中国 每天都在发生。见我身体好了,他又开始忙着去弄票。说实话, 这时,我反而有些不舍。但在上海,我确实没有理由再呆下去了。那天,他兴冲冲地来,说已帮我买到了票,明天就可以拿到票送给我,让我把 行李整理一下。晚上,他买了很多菜,说明天有事,只能抽时间来给我送票,就今天做一顿正宗的中国餐为我饯行。我们在一起聊呀聊, 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时,他笑笑说,到了香港,想买什么书买不到的话,来封信寄到书店,他会帮我找,找到后会寄给我。 第二天下着雨,他一直没来,我在家坐立不安。到了深夜,敲门声响起,我兴奋地跑去开门,门一开,Point就倒进来。我大吃一惊,一看,他 穿着中式的短打衣裤,浑身湿透, 胸前一片血,已经 神情恍惚。我赶紧把他扶上床。他挣扎着指了指胸口口袋里,断断续续地说,明天——票,赶紧——走吧,不要——送——医院,送—— 送到—— 没说完他就昏过去了。我从他口袋里掏出了一张船票,已经湿了,还染着血,另外还有一把枪。解开他的衣服,看到他肩胸处负了枪伤。 我还看到他胸前挂着一块玉,就是这尊佛像。 我哭了,握住他的手说:我不会丢下你不管,你的伤不好,我就不会去香港的。因为战争,我在英国 学过创伤护理,所以给他紧急处理下伤口。然后漏夜出去在租界找了一个英国大夫给他医治。大夫说,这个小伙子真坚强,负了那么重的伤,留了那么多血, 还跑了那么远的路,因为租界那一天好像没有枪战。他的伤应该不是在租界负的。 Point 就这样留在了我的住处。我一下子就好像长大了,从一个不谙人事的小姑娘成了一个要单独承担大事的人。我知道,他是一个地下抗日分子。 坏人一定在到处抓他。他现在羸弱无力,需要保护。我把他留在家里是可能有麻烦的。但我知道,他是对的,他正在努力阻止像我父母亲的那样的悲剧再发生。 我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保护他,更何况他还给过我那么多帮助!这是我有生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Point 昏迷了好多天。我天天悉心照顾他。终于有一天,他醒了,他的眼光轻轻地扫过了房间,然后落到我的脸上。嘴在嚅动着。我赶紧说,别说话。 而他的眼光却不肯离开我的脸,我注意到,他的眼角湿润了。清醒后他问起他的玉佛和枪。我说都安全地收好了。 随后,他的情况越来越好,他也慢慢地恢复了他诙谐、 开朗的天性。他说,都是我害得你 没去成香港,你是不是挺恨我的呀?我说,等你伤好了我再恨吧。他又说,瞧瞧,本想让你欠我一份人情,现在变得我欠你的了。我说算我还你的, 我们两不相欠。他说,那我岂不是占便宜了?他就是这样,重伤之下,还忘不了开玩笑。他清醒后就不愿意让我为他擦身,说他有只手可以动,这事 可以自己干。我说,行了,别当圣人了,你人事不省的时候,这事都是我做的,你的身体对我还有秘密?你就当我是护士(nurse)好了。 他说,可我一直把你当个被护士(nursling)呀,我昏迷时你看到什么是不算数的,因为我不知道。我说你什么意思, 难道是我偷看你的秘密?他慌了,说,当然不能算你偷看呀,最多只能算我糊里糊涂主动泄密的。 我本来不大会做饭,但为了避免引起别人怀疑, 在Point 可以吃饭后, 我就学着自己做,开始时, 总是弄得屋里乌烟瘴气、油雾弥漫,Point 就会一本正经地说:Jewel,我觉得你们英国学校的课程有问题呀, 你应该向他们建议一下,加一个消防课!或者在那儿怪叫:Jewel,快来看看,我有没有变成北京烤鸭?弄得我又好气又好笑:就这点烟,就想 当烤鸭(roast duck)?算了吧,还北京烤鸭呢!最多也就是熏鱼(smoked fish),苏格兰熏鱼。他可怜兮兮地说:苏格兰熏鱼?我可没见过。 要不你先变一个我学学?---不过学也来不及了, 我躺了这么多天不能动,早成了酱菜(salted pickles)了, 上海酱菜!他说还是他来延拓我的课程吧。他在床上遥控教我做中国饭,我进步很快,不久就可以做出像样的饭菜来了。 他就说,他出去后,一定要把我推荐到老正兴(当时上海一家著名餐馆)去当厨娘。他很喜欢喝茶,告诉我喝茶就象生活一样,先苦后甜。有次, 我象调鸡尾酒那样, 把英国红茶和中国红茶混起来, 弄出一种特别的茶香,他喝了,大加赞赏,还给茶起了个名字“Jewel 红”。 有空时,他就教我学中文,说中国话,我也给他背许多英文诗,他最喜欢的一首是 ElizabethBarret Browning 的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I: I thought once how Theocritus had sung Of the sweet years, the dear and wished-for years, Who each one in a gracious hand appears To bear a gift for mortals, old or young: And, as I mused it in his antique tongue, saw, in gradual vision through my tears, The sweet, sad years, the melancholy years, Those of my own life, who by turns had flung A shadow across me. Straightway I was 'ware, So weeping, how a mystic Shape did move Behind me, and drew me backward by the hair; And a voice said in mastery, while I strove, - Guess now who holds thee!" -"Death," I said, But, there, The silver answer rang, "Not death, but Love." (“我想起昔年那位希腊的诗人, 唱着流年的歌儿-可爱的流年, 渴望中的流年,一个个的宛然 都手执着颁送给世人的礼品 我沉吟着诗人的古调, 我不禁 泪眼发花了,于是我渐渐看见 拿温柔凄切的流年,酸苦的流年, 我自己的流年,轮流掷着暗影, 掠过我的身边。我马上哭起来, 我明知道有一个神秘的模样, 从背后楸着我的头发往后掇, 正在挣扎的当儿,我听见好象 一个厉声:“谁掇着你,猜猜!” “死,”我说。“不是死,是爱,”他讲。 --- 闻一多译) 他反反复复求我朗诵这首诗,听了一遍又一遍。他也教我中国诗,记得他给我念过一首诗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问那是情诗吗?他说不是,是勇士诗。他说,现在的上海,就象塞外的孤城,长江也象黄河那样延绵不息,他就象 守关的勇士心里吹着羌笛呼唤期盼着再绿江南岸的春风。 这段日子,是我人生最精彩的日子,天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他真的很坚强,我给他换药从不喊痛,我 能感到他喜欢我的手不经意地碰触他的身体。终于有一天,他那只没受伤的手握住了我换药的手,轻轻地放到自己的脸上,说,让我看看你这只魔手,就是她 让我的伤口好得这么快!我心里怦怦地跳,还是缩回了手说:别动!你伤还没好呢,当心崩开来。随着Point 伤口逐渐愈合,我的心思也忽上忽下, 开始时,我希望他快快好起来, 后来我又怕他好得快,因为我知道,他一旦 伤愈,他就会离开我。这天到来还是越来越快,慢慢地,他可以坐起来了,他可以站起来了,他可以下地了···有一个问题,却越来越大地横在我们俩 之间,谁也不敢先提起:这就是他什么时候走。开始我们俩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问题,我也感觉到了他内心的矛盾。然而,这一天还是不可避免地 到来了。 那天,他起身自己在屋里走了两个来回,停了下来,迟疑地望着我。我说,别太勉强,赶紧躺下歇歇。他摇摇头,示意我过来。我走过来扶他 坐到沙发上。他说,你瞧,真不好意思让你睡了那么多天沙发。我说,我喜欢睡沙发。他说,得了吧,今天晚上,我把床还给你。我说,不用呀。 他说,Jewel,我真的该走了,你也走吧,还是我帮你去弄票。日本人一天不滚回家,我就一天没有家。我崩溃了,靠着他的肩膀痛心抽泣,你好不容易好了, 出去又要挨枪子。他轻轻地搂着 我说,没这么严重,我命大,还有你这个保护神,快把玉和枪还给我吧。我喊道:不!不!他更紧地抱住我:Jewel,我知道你的心思,你的眼睛告诉了我一切,我也舍不得 离开你。 但现在正在战争,我的父老姐妹同胞正在到处遇难遭罪,我的战友同志兄弟正在前线流血牺牲,我没有理由闲着谈情说爱。 不然的话,我一定是你的极品情人(superb lover)。我哭了:我不要你当什么极品情人,我 只要和你在一起。他捧起我的脸,轻轻地帮我擦着眼泪:瞧瞧,宝石(Jewel)成水晶(crystal)了。你是知道的,我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人。我如果不能给 你明天,那么你就忘了今天吧。我说,你说了这是战争,我父母昨天就没了,战争中的人不敢奢望明天。我不想我们的明天带着遗憾离去。 但我们有今天。我就要你的今天,今天! 我们之间的障碍就这样轰然崩塌了。我们紧紧相拥,深深互吻,再也不愿意分开,不知时间过了多久。最后,我们达成妥协,他明天走,我不走,随时为他开门。 当天晚上我确实回到了我的床上,但是他没有还床。 第二天,我把玉佛和枪还给了他。他掂了掂玉佛系到了我的脖子上说,这是我妈在我来上海求学时给我的。其实我的名字合起来就是玉,而你的名字Jewel也有玉的意思, 这是不是巧合?我们有缘呀!这块玉你先留着吧。说完吻了我一下,拿起枪就义务反顾地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定时得回来,有时吃饭,有时过夜,有时坐回就走。 原来的书店,他是不能回去了,对外,他又找了一份工作,在一个报社当记者。而我就这样天天提心吊胆地盼着他来。我也几次 提出要加入他们的行动。他说,那些事很危险,不熟悉上海的情况,没法做。不过在某些合适的场合,他会让我做掩护。后来, 我也常陪他去百乐门跳舞,到过国泰大戏院看电影,不过我从不问他实际上去干什么,但肯定不是去白相(玩)。但我也知道,他会想尽办法让我远离危险。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虽然紧张,我却很甜蜜,很幸福。然而,这种幸福在有一天毫无征兆地嘎然而止。 那天晚上,我和他从外滩回来,临近我的住处,他突然拉我停下来并拔出枪来说万一有事赶紧先跑不要管他,然后自己悄悄先进去前前后后地探了一遍,才让我开门。 其实,门已经被撞开了,我的房间被翻得乱七八糟。主房那法国人的家也没幸免。我这里所有的书,纸都被泡在水里,大概是想以此读出点别的 什么。最心疼的是Point 卖 给我的那些地图,也没有逃过厄运。我捞出那些东西,都成了纸糊糊。只有一小块地图还可以辨认。Point 皱着眉头,紧张地思索着。他给我分析 说,可能他已经暴露。没有人知道我这个地址的,日伪特务可能是跟踪来的,他最近也老要甩尾巴。可能他们也只是怀疑,来秘密搜了一通, 没有搜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后发现是个外国人的住处, 怕惹起国际麻烦,就撤了。但这个地方是肯定不能住了。他让我赶紧收拾能收拾的东西,连夜搬家。走时,我没忘了带上对我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小片 地图。 我们彻夜仓皇出走,我说去旅馆吧,他说不行,那里日伪特务太多。Point带我七拐八拐,跑进了他叫下只角的贫民区,进了一个很简陋的铺着稻草 的小工棚。他说这是他的一个 秘密过夜点,没人知道。让我们就在这儿将就过一夜。没想到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夜。在那里我们依偎着一夜没睡。他说,他一定已经暴露,明天日伪特务 会拿着他的画像在大街 小巷找他。今天要不是和我一起出去,他已经被捕了。他笑笑说,你果然是我的保护神,又救了我一次。他又说,上海他是呆不下去了,他只有去 抗日前线了。我说我跟你一起去。他说,别开玩笑了,这次他要去的是前线,真刀实枪和日本人正面交锋,那里不要女的。他说我可能也有麻烦, 还是明天赶紧去英国领事馆,再想办法离开上海。我说,既然你已经暴露,还不如明天你就和我一起去英国领事馆,在那里结婚,然后一起去香港找Andrew? 他摇摇头,说战争还没有结束,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他不能出国。Point 抱紧我,流露出难得的伤感:这回,我们可真得要分别了,他求我千万别哭,要分别也 笑着分别。我肝肠寸断,神情黯然, 泪水还是不听话地滚落,心里千般万般地不舍:我能再见到你吗?他说,能!等战争结束了, 他一定会去找我。我说,你去哪儿找我? 你我都不知道我们下一站是哪儿?他沉吟了一会说,你还有地图?拿出来看看。我说只剩下了一小块。拿出了那块地图,他打起手电一看,笑起来了。 原来这块剩下的地图标出了葡萄牙中部的一块。他说,好了,这是老天给我们的指引。葡萄牙是中立国家,没有卷进二战。你看这片地图的中央是 葡萄牙 中部的海岸,他估计了一下经纬度,说你就到那儿等我。我等战争结束,就去哪儿找你。我说你这个经纬度准确吗?他说八九不离十。他又坏坏地笑了 起来,我有那么笨吗?我只要知道你在那儿,我就是拿着探雷器,也要沿着葡萄牙海岸把你找出来!我说你当我是谁,是雷呀?他说,不错,是个大傻雷。 要不怎么会缠上我这个危险分子?我说,那我早就被你引爆了。他又说,那个玉佛你带着吗?我说正挂在脖子上呢。他拿起来亲了一下,说你带好了, 就让它如我一直笑着陪你吧。我也摘下了耳坠,说让耳坠替我继续保护你吧。 他说我耳又没洞,怎么带你的耳坠?我说这好办,就摸索着找了一根细绳,打着手电,穿起耳坠,挂到了Point 的脖子上。Point 又乐了, 我拿一玉佛换了两耳坠, 你说我赚还是赔呀?我说,当然是我赚,因为你的玉佛是无价的。他说,他更赚,因为我的一对耳坠是两个无价。 他就是这么个人,任何时候都能找点笑话。我们约定,在我们再见时,我们再换回玉佛和耳坠。 后来我们就手握着手一起轻轻哼唱着当时上海滩风靡一时,而我从小就会唱的Robert Burns写的我家乡的民歌 “旧日的时光” (也叫“友谊地久天长”),迎来了曙光。 天亮后,他化了装,变成了一个要饭的穷老头,说不能送我去领事馆了,要我多保重。然后,我们就分手了。 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我的世界里,如果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那就是你Jewel! 辗转反复,一年后终于到了葡萄牙。沿着海岸线,找到了这个地方,搭起了小屋,等着Point,等了50年,直到今天, 来了你这个Point的家乡人。 Jewel 的故事讲完了,我也成了个泪人。那只花狗,一动不动地趴在哪儿似乎也在听故事,目光充满哀伤。沉默了好长时间,我不甘心地说,难道50年来,你就没有得到Point的任何消息?Jewel缓慢地摇了摇头,没有。临走时,我将Andrew地址写在那块地图的后面给他,可是到香港后发现Andrew已经搬家。后来我曾两次在香港连登寻人启事,一次是抗战胜利后,一次是大陆政权交替后,但都没有回音。50年来,我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去城里也最多半天,生怕错过了他来的时间。他爱喝Jewel红,所以,我这里常备着英国和中国两样茶,从来不缺。我常常在这里望着海,幻想着他,乘着一叶小舟,从海上飘过来,脖子上挂着我的耳坠,笑容灿烂,向我挥手。 Jewel叹了口气接着说,这些年来,我也慢慢地接受了Point不会再来的事实。今天,你来了,这大概是上帝的安排。让我了结这件事,让我回家。她看了看手中的玉佛,拉过了我的手,把玉佛放到了我的手中说:离开上海后,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几个月后在香港生下个女孩。可惜这孩子没有活,夭折了。她姓Wong,如果她活下来,她的孩子也应该像你这么大了吧。你叫Jin,我们的Initial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这块玉佛留给你。我大惶:Jewel,我承受不起,这玉佛太沉重了。我只是误打误撞才坐到这里的。老太太慈祥地笑了:你不觉得,你的误打误撞有冥冥中的安排吗?我看到你很亲切。你完全懂了我,我非常欣慰。拿着吧,把玉佛带回中国,带回Point 的家乡。我无法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而Point 一定在那里等着我。 就这样,我接过了玉佛,也接过一个沉甸甸的往事,带着无穷感慨告别老人回到里斯本。几个月后,我离开葡萄牙。走之前,我再去找老人。海边小屋已人去楼空。大概老人已回英国了。后来我也到了英国。我又试图在英国寻找老人,一直无果。但却在那儿听到这样一个传说,说在苏格兰有一位老人去世后,老人的狗一直拌陪在老人墓前不肯离去,直到气绝身亡。 关于Jewel 的抗日情人Point,我一直在试图用拼图的方法勾勒出他的形象: 1。Point姓Wong,现在的拼法是Wang,他的名字合起来是玉,又说英文的意思是Point。那么他肯定姓王,最有可能叫王点。当然,也有可能是王一点,王加点,王和点,王小点, ... 或着王滴。但这些名字不一定是他的真名,做地下工作化名是常事。当然,更可能的是,给Jewel的是真名,而在社会上用的是别的化名; 2。Jewel在上海的年代应该是1938-1941年间,她当时应该20岁左右,Point应该比她大几岁。也就是说,如果Point还活到今天应该近百岁了; 3。Point 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可能在上海的教会学校念过书,这可以从他流利的英语,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熟悉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出; 4。从他母亲给他的玉佛并不很名贵可以推断Point并不出身大富人家,但应该是一个小殷人家; 5。他心细体贴,做事认真,精明能干,还会做饭,这都显示出江南男子的特性;由于提到他是离家来上海求学,那么最有可能是江浙一带的人,也可能就是上海郊区的人。他和Jewel一直说英语,所以无法从语言特点上找到家乡线索。但他会说上海话应该是自然的; 6。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从他的背景来看,最有可能是做情报工作,也有可能做破坏日伪上海核心机构的工作。但所有信息都无法确定他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Jewel 可能根本就搞不清楚旧上海滩的复杂,但从他离去准备上前线的说法来看,他只能是这两党之一。 7。他是个开朗幽默,感情丰富,敬业干练,责任感强的男子汉。在他喜欢的勃朗宁夫人的诗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内心对爱的渴望、痛苦和挣扎。从他念给Jewel王之涣的凉州词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悲怆豪情。这位奇男子,当情人绝对是极品情人,当丈夫也一定是个好丈夫。然而,民族危亡之际,他选择了使命,选择了牺牲,他更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关于Point离开Jewel后,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爽约,我们无从知道,成了永久之谜。简单的推断,有下面几种可能: 1。他去前线的交通站已被破坏,因此,他被捕入狱,死在日伪的监狱里; 2。找到了部队,但战死沙场; 3。在战斗中迎来了日本投降,但又身不由主地被卷进内战而死于内战; 4。活到了内战结束,或留在大陆,或去了台湾,但都没有了机会出国,只好孤独一生或另外成家。当开放后,年纪太大,不能成行。 痛心无奈地是,从分析来看,Point是凶多吉少,但即便他侥幸活下来,也很少有机会去葡萄牙去找Jewel。我曾试着查询有关资料、文献,想去找到Point,然而没有任何收获,想来也是,从Jewel 那儿得到的信息太少。而Point 从事的是秘密工作,应该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听了Jewel的故事,我对“牺牲”有了更深的理解。牺牲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而更深地还意味着割舍自己心中至深至真的珍爱。我一再想,Point在暴露后,是有机会逃脱的,他只要和Jewel 一起去英国领事馆,就可以得到保护,也可以出国远离战争和他心爱的人在一起过两人世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大义当前,毅然奔赴前线,出生入死,慷慨捐躯。Jewel多次说到,Point是她的英雄,其实他也是我们的英雄!Jewel 也是一个不凡的女子。她为我们民族的抗日战争作过贡献,她饱受了各种苦难,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段真情,在异乡僻土忠贞地坚守了大半生。历史的尘沙,淹没了多少这样的往事。我不经意拂开了一个角,获得了一块珍贵的玉佛,而这珍玉竟深嵌着这么一个永恒的约定,隐藏着这么一段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故事。 由于Point 的身份不明,我过去不方便说出这个故事。近来海峡之间的坚冰正慢慢消融,我也有了越来越强的冲动,不管Point背景如何,他矢志抗日,他就值得让人们记念他。我至今清楚地记得Jewel 的措辞,她的神情,她的语调。我忘不了她谈到Point时眼睛流露出的柔情。我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感情!真切,弥久,什么样的形容词都显得贫乏。而我又顽固地相信,他们一定会重见!如果今生今世错过了,是不是还有来世?如果人间俗地走散了?是不是还有天上?这份真情难道不能感动仙鹊们为他们搭起鹊桥?随着时间流失,我越来越觉得它像是一个传说,只有当我抚摸那块玉佛时,真实感才能回来。 我是一个学理科的,从没有写过任何小说、传记,只会写严谨冷峻的数学论文。我一直不敢动笔,生怕写不好,失彩了英雄和美人。但我也知道,只有我才能完成这件事,我不可推辞,因为是我直接而完整地听到了当事人的叙述。我不熟悉文科类文章的发布渠道。科学网开博后得到大家很多鼓励,今天就借科学网这个平台宝地,乘七夕之际,鼓起勇气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再则,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就要到了。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 周年,向在那场战争中为我们苦难的民族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个人分类: 忆海拾珍|12444 次阅读|79 个评论
(转)一位数学家的41年传奇
liangjin 2009-4-12 16:09
应用数学浅观贴出后,有不少人读后希望看几个应用数学的实际例子。我知道有许多很成功的应用数学家学贯几个学科,将数学应用地淋漓尽致,但敬佩有加,动笔欠勇。我写东西很谨慎,要写这样的东西,得花大力气准备。现在太忙了,等以后有空再试试。不过读到王丹红4月9日在科学时报上写的一位数学家的41年传奇后,倍感兴奋。石根华的经历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就偷个懒,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位数学家的41年传奇 作者:王丹红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4-9 23:55:32 20世纪70年代,石根华在甘肃的碧口山里参加白龙江水电工程建设。 今天是2009年2月18日,我是在1968年2月18日早晨8点离开北京大学的,现在正好41年,一天不差。我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在甘肃的碧口山里参加白龙江水电工程建设,一呆就是10年。一个学数学和拓扑的人直接参与到工程中去,当然有许多背景。 2月18日,应数学家林群院士邀请,石根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作演讲,并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林群说: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这是一位数学家41年的工程师经历。 我相信数学是有用的 石根华在中学时代就喜欢数学,但并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 1963年,他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考入该系研究生。在学校的分配下,他师从江泽涵教授,主攻代数拓扑学和不动点理论,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了《最少不动点和尼尔生数》与《恒同映射类的最少不动点数》论文,被国际同行称为石氏类型空间和石根华条件。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美国《数学评论》就介绍了姜(伯驹)石学派,在当时的中国数学界引起轰动。 读研究生时,江泽涵曾希望他能留校任助教。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了课,并提倡应用。石根华参与了海边寻找淡水项目中的数学计算,这激起了他对数学应用的兴趣。研究生毕业时,他被分配到水电部。当时,水电部人事工作的负责人告诉他,他可以到水电部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去作研究,但石根华表示自己很想作应用,并自愿申请到工地。 1968年5月,石根华从水电部西北设计院来到了甘肃省白龙江,参加碧口水电站工程的建设。谈到当初的选择,他说:这是因为文革时期,如果不做工程,我就只有上山下乡了。在北大时,我就接触了很多工程方面的研究。所以,还是做工程好一点,因为我相信数学是有用的。 当他穿着工作服、帮一位工程师挑着扁担来到工地时,大家以为他是搬运工。他说:当时我不认识周围的人,地方也是完全陌生的在深山里,两边陡壁夹着山沟,山上开着油菜花,连工作也完全不熟悉。但我感到,到了工地好轻松啊,北大的竞争压力太大了。所以,虽然我的工作是打眼放炮,背着那么重的炸药过吊桥,但我并不觉得可怕,反而觉得北大的那种竞争是可怕的,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下决心重新开始。 石根华说,当年,建造白龙江水电站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原子弹研究提供最可靠的电源。电站不大,但很重要,无论地理地质条件如何,都必须在这里建。那里的岩石软到什么程度呢?拿手一抓,岩石会像饼干一样碎掉了。队伍进去了,大家说,算了,这种岩石,我们谁也回不去了。 让当初的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碧口电站一干就是10年,并在这里成为岩石力学专家。 数学理论给出的结果 是对生命的保证 在山里建水电站,首先要挖隧道,塌方问题是开挖隧道前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在碧口这种地质条件下,这个工程是否可行呢?当时,白龙江水电工程召集了各方面最好的专家,也请来了身经百战、最有经验的隧道工人,包括从煤矿上请来的8级安全工。 专家开始比较小心,没有论证,他们不能说任何话。石根华说,于是,工人们上。工人们怎么说呢?就这么破的岩石,我拿电铲一铲就铲出来了,开什么隧道啊?这是最有经验的隧道工人说的话。这就没法挖隧道了。但是,从其他角度看,还是应该挖这个隧道的。那么,可行性到底由谁来做呢? 一位来自上海的勘探队隧道工长想了一个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白龙江工程建设的序幕就此拉开了。 这位工长是我的朋友,现在我闭上眼睛还能想起他的形象。我对他非常崇拜,我觉得这种人能真正解决问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是靠思考和实践。在实践面前,不是谁受的教育最多、学位最高就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老老实实根据实践来做。 刚到白龙江水电工程之初,石根华从打眼放炮的工作开始干起,我自己动手或者是带领工人开炮打洞都很成功,因为开炮打洞等实际上都是几何问题,我有数学知识,算得很准、布置得很准、打得也很准,所以很快就当了工长。 除此之外,他在白龙江工程中还做了地下厂房的计算。在厂房的计算中,他接触到了结构力学。我从头学起,作为一名数学家,学习方法就是与别人交换。我周围都是清华大学学工科的人,我给他们做计算,他们教我工程他们必须把工程给我讲懂,我才能把计算做好,所以,大家都用最简洁的方法教我工程,我很快就学得很好,然后就开始做计算,有时一个下午要做3个计算。 他最初在工地上做的都是弹性力学,没有想到做岩石力学,一件意外的悲剧改变了他。我有个朋友,当时大学生到碧口工地上锻炼的就我们两人。我是学拓扑学的,知道岩石的分类。但我不肯作岩石力学的研究。当时,我想,世界没有岩石力学,做它干什么?然而,一天早晨,我和这位朋友推着小车,结果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被岩石砸到,死在我面前,而我活下来了。回来以后,我感觉这样不行,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我才下决心作岩石块体研究。 他介绍,岩石块体分为两类:关键块体和一般块体。关键块体就是不用其他块体阻碍,自己能塌下来、掉下来的块体,这是最危险的块体,第一批岩石掉下来后,其他岩石就会一批批地掉下来。数学上可以证明,这种塌方是可以利用计算算出关键块体的。这就不是几何问题,而是拓扑学的问题,而且还有许多统计学在里面。 在白龙江水电工程中,一个难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地下工程开挖需要在岩石中挖一个80米深的高压井,这个高压井会不会塌方?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与设计人员之间出现了激烈的争论。那位领导说:完了,设计人员给我们画的这个东西我们开不出来。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石根华。 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被调来做调压井。做的时候用数学解决了一个问题。开始时,将房子切成块体。块体是什么?就是一个平面一刀切下去,是一个不等方程,另一刀切下去,也是这个方程,一个块体就是几个不等式方程的解,再将不等式方程转化为球面几何,这样就开始进入了正统的数学。你必须证明并找出每个关键块体。 他用拓扑学理论计算出了工程中的关键块体,找准了调压井的开挖部位,调压井成功了,没有出现伤亡。我利用现代数学有限元的方法,将无限个关键块体分为有限类,同一类中有可加性,其中有一个最大,我在数学上把最大的求出来,就可以了。但做这个东西时,真是感到惊心动魄。这时的数学理论给出的结果是对生命的保证,越严格越有保证;不严格,错了,就是生命的丧失! 在白龙江水电工程中,石根华首创了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和块本分析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1978年,他在《中国科学》的中英文版上分别发表了《岩体稳定性分析的赤平投影方法》和《非连续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几何方法》。 2007年7月,国际岩石力学会50年会议在葡萄牙召开,会议的图标就是石根华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的图。石根华说:现在,关键块体是国际岩石力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这是从白龙江水电工程开始的。 调压井的成功让石根华成为英雄式的人物。1979年,他被水电部调回北京水科院水利水电科学院。他借用朋友的诗句表达心情:十年一电站,毕生能几何? 学习是一种进步 1980年4月,石根华公派出国,参加美国数学会年会。在这个会上,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虽然我在国内工程学界很活跃,但在国际学术界,我发现自己没有地位;再回去后我不会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于是,我想在美国干5年。谁知最后一干就是20年。他承受了出国不归的内疚和压力。 当时,许多美国的数学教授鼓励石根华重新做数学,但他还是愿意做工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了一段时间工程师后,他师从世界岩石力学鼻祖Goodman教授。1988年,他获得了岩石力学岩石工程的博士学位。他说:我低下头,放下专家的身份,重新成为学生。工程师需要谦虚,需要向别人学习。学习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享受。 在伯克利分校的土木系和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他进行了岩石力学数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先后创立了块体理论(Block Theory)和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用模拟岩体非连续变形行为的全新数值方法,抓住了岩体变形的非连续和大变形这两个物理本质。随后,他提出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数值流形概念及其可行性,完成了被誉为21世纪的新一代方法的数值流形方法系统研究。 但是,这个理论的建立却经历了太多的磨炼。 在研究中,他们逐步形成了Goodman学派。我们是岩石力学的工程立体学派,完全按地质的东西来进行计算。Goodman学派驰骋国际学术界。石根华应邀到日本、瑞典、南美洲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地演讲或合作。我们当时太跋扈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到我们这里讲学,也怕我问问题。我一提问就可能让他下不来台,因为数学在我手里已经成为了武器。他首先要将我吹捧一通,然后才能上课。后来,由于我们没有自知自明,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开放,这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在关键块体的研究中,他们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所谓的开闭叠代的收敛。他说:在数学上这是非线性规划的问题,怎么解这么大的非线性规划?Goodman教授从1968年就开始解这个问题,他的几批法国学生都解不了。我去时,他已经放弃了。后来,别的教授对我说,你做有限元吧,你的功夫太好了,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 然而,石根华在这个开闭叠代问题上做了6年也不行:我知道这是不连续的大门,我敲不开这扇大门。 从1983年到1989年,他的自信心跌到了零,因为我觉得我的数学水平、我的资历是做不出这个问题的我干了6年,到最后,没办法了,我用一台惠普计算机来算。出去玩了3天后,回来看这个叠代计算还在进行,我就知道不行了。我的经费是美国能源部支持的,我得老老实实告诉大家,我没有做出来。做叠代是不行了,我又回过头来再做块体理论。 但在隐隐约约的情况下,他感觉自己不属于一个数学家,而是一名工程师,从一名工程师的角度看,为什么计算不稳定而实际是稳定的呢?这个凳子放在这里,你撞它一下,它是稳定的?我在整个计算中把什么东西忽略掉了?是摩擦力吗?摩擦力不是问题,那是什么?是惯性!如果没有惯性,每个人都会撞到其他人。我们的计算就是没有惯性! 惯性控制不是石根华首先发现的,是计算大师Desi发现的,但石根华发现这个计算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一个积分上。他将程序写出来,重新在计算机上算,终于发现,在这些方程中,每一块的叠代都过去了,直至600块、2000块。然而,他无法证明这个理论。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个活动方程,如果只有一个开闭叠代点的话,肯定是收敛的,如果是两个的话,短时间内是独立的。 用了十多年时间,石根华终于算出开闭叠代是收敛的,却给他们的学派带来了灾难:不连续的大门打开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竞争时代,他们的学派影响了别的学派的利益。于是,Goodman教授不到退休年龄被强迫退休,我们的学派被解散了。 Goodman教授对他说:我走了,你也走吧! 东山再起时 他们几个人进山隐居了。 石根华说:Goodman教授到北加州一个海岸,那是一个画家与音乐家集中的地方,我搬到了内华达沙漠边缘的草原上,这是北美最大的高山草原。从此以后,学派消失了,我们无影无踪了。 然而,在消失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消失。 石根华在山里买了80英亩地,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开始在数学上证明开闭叠代的理论,并作三维的开闭叠代研究。 几年后,他对美国坝基用基本程序进行了修改,将最现代化的概念整合进去,让这个程序非常好用。美国内务部垦务局用这个程序对西部开发局的主要坝基稳定情况进行了检查,但检查后感到不保险,找到Goodman教授做顾问审查,但没有告诉他程序是谁写的。 我们彼此一直没有联系,后来Goodman教授一直追问这个程序,凭感觉认为这一定是我做的。他估计我的三维开闭叠代研究已经很厉害了,他知道我是不会停的。石根华说,多年以后,他开了8个小时车,从海边来到沙漠,找到我家。我给他看了我的东西,他吃惊地看到,现在我们走了这么远。他知道我们的学派不仅存在,而且要赢了。 老朋友会面让石根华十分高兴,他为这次会面写下诗句:风雪夜,故人惊喜,希尔纳东山再起。他说,希尔纳在旧金山的东面,是东山。东山再起时,我们都是满脸憔悴。我们老了,穿着农民的衣服,当年的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持才自傲的态度没有了,但我们有力量。我们从此希望与别的学派和好,从此希望给社会做一些好东西。 石根华在美国作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却错过国内水电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1999年,他回到北京,见到了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2002年,长江科学研究院成立国内首家非连续变形实验室,聘请石根华为首席科学家。从此,他每年都回国讲学,对水电工程滑坡灾害的评价、预测及防治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用DDA方法进行滑坡启动到停止的运动全过程的数据模拟,验证了其动力学计算精度。 2004年,石根华来到位于甘肃省青海的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工地。他很高兴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炼,我又回到了工程。我爬上海拔2200多米的高山,在开始的1个小时里,我第一次感到脚软,1个小时后,我逐渐恢复了本能,脚不软了,可以行动自如了。这么多年的深山生活没有将我拉得太远。我在业务上、精神上和身体上都追上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工程。 2005年11月,总投资约240亿元的锦屏一级水电站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境正式开工建设,这里将建成年均发电量166.2亿千瓦时、305米高的拱坝,为世界第一高坝。 石根华说:中国的水电工程都是惊天动地的。在最典型、最危险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工程中,锦屏算一个。这个工程比我当年参与的工程大得多。石根华参与了锦屏工程的岩石力学计算。 回顾自己41年的工程师经历,石根华感慨万千:在这个世界上,主要是靠解决问题的力量,职务、学位、经历等都不太管用。在出现问题时,能解决问题就成功了;失败一次,可能就是永远的失败。成功靠什么来保证?就是数学,在逻辑上靠数学,靠思维的严密,所有的东西,能够用上的,要武装到牙齿。 做一个真正的工程师,该有胆量时就要有胆量,甚至把自己的生命赌进去。但赌博不是工程师的性格,工程师是要求绝对可靠的,工程师不是赌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所有的东西做好。 他对中科院计算数学所的研究生们说:从采矿、水库大坝到地下隧道工程等,世界各国的工程师面临太多的危险。在这些方面,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周围的人都需要数学。我希望下一代的数学家们,特别是你们,站在计算数学与工程之间,最重要的是用发明出的一些数学方法和工具,写出很好的教科书,把数学交给工程师,追上这个时代。 《科学时报》 (2009-4-10 A1 要闻)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6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非常漂亮的远房妹妹的传奇故事
cutefay 2008-10-30 00:27
说是远房妹妹,其实她比我大几个月,因为我年级比她高,所以她第一次见我就叫我姐姐,我也就认了这个妹妹^_^她是我一表姐另一边的堂妹,和我并没有直接的亲戚关系,因为我这表姐,所以我们认识了。之所以会写写她是因为这次回家听我这表姐说起了她的一些传奇故事,我就写了下来。 这妹妹长得非常漂亮,我觉得那些明星们也没几个能比我这妹妹漂亮的。高挑的身材,白嫩的皮肤,一双大眼睛,美丽动人,既端庄秀丽,又有一种妩媚,还有一种让人忧怜的感觉。总之就是很漂亮。她高中时学习成绩很不好,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她到山大读了一年的自考,那时候我也在山大读书,所以经常有联系。后来因为她家里比较困难,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此后我再也没见到她。 虽然她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情商却很高,很会说话,并且有一种大胆的闯劲。有了这样的美貌,有了这样的胆识,就少不了传奇故事。她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她辍学之后 生活中离不开巧合,传奇故事就发生在众多巧合之中。一次她从济南坐火车到北京一个朋友那里去,但是买不到火车票。恰好这时候她遇到的有个演出团想要退掉两张软卧的票,于是她就买了其中的一张,就这样,坐在了那趟火车的票价最贵的软卧上了,这是火车上最容易碰到能人的地方。火车上她翻起了一本科技杂志看(平时她根本不看这类书),这时候被旁边的一个男的看到了,他觉得一个年轻漂亮穿着时尚的女孩坐软卧看科技书,应该是家境很不错,并且很有文化。于是他们就聊起天来,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火车到站后,她朋友来接她,因为她朋友自己的汽车被别人接走了,于是他借了他表妹家的一辆400多万的凯迪拉克车来接她。车上的那个人看到一辆四百多万的明车来接我这个妹妹,就以为我这妹妹是个高官并且很有钱的人家的孩子。他正想出钱投资个项目,想找个人经营,第二天就联系了我这妹妹,而我这妹妹又想让别人投资做点事情,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很快这个男的联系了有五个人每人投资20万来建了一个公司,让我这表妹当总经理来经营。 于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的没什么学历的女儿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家经营高科技产品的公司的总经理,手下的员工越来越多。妹妹自从当经理之后,觉得书到用时方狠少,开始自学了很多东西,很用心的经营这家公司,也赚了不少钱,给家里的人争了不少气。我很佩服她的这种闯劲,如果换成我遇到和她同样的经历,可能还是老样子过着,不会因此而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变化。这算是她的传奇故事之一吧! 去年春节回家,又听我表姐说起了她后来的事情 一次坐的轿车被另一辆轿车刮了一下,那辆轿车逃逸了。她气不过,于是就让司机开车追那辆轿车。结果因为车速过快,车从一座桥上摔下去了。还好她命大,只是腿骨折了,养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这种一般只有电视上才会出现的情节也发生在我这妹妹身上了,也算是一个传奇故事。 她应该还有很多传奇故事,但我听来的就这么多。我想,以后她的人生应该还是不平凡的。希望她能够一切顺利。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35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