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江健三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寻找“诗”(文摘三则)(2013-09-17)
xuxfyuwp 2014-7-15 11:13
日前,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在上海进行了一场诗歌分享会。 他是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曲的作词;他为荒木经惟写真集配诗;在日本,他家喻户晓,诗集累计销量近百万,是少数靠诗集版税就能过上优裕生活的当代诗人;他让大江健三郎说出“那时,我想当个诗人,但读了他的诗以后我放弃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写不出他那么好的诗”…… 可是看看他被问到的问题——“你是如何保持长寿的”、“你现在能拿多少稿酬”、“谈谈你的三次婚姻”——触目所在,俗之已极。当然这些不是不能问,只是太实、太偏、太不“诗”。 由此联想到平日里的采访:举凡推出新作,并不问创作理念,只关心首印量和版税;举凡文学论争,并不问思想差异,只关心个人恩怨。推延至创作者的结婚离婚、生老病死、打人被打,都是远超乎其文本本身解读的宣传噱头。美其名曰“我们只是替大众提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却根本不想想传媒报道对读者到底该是迎合还是引领。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还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涂在很多文学研讨会上的——不少与会名家学者发言主旨,已俨然有套路可循:“我虽然还没来得及仔细看这本书,但我认为XXX一定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我简单翻了下XXX写的序,觉得这样诚恳的写作在当下已经十分少见。”业内同行闲谈说起,假模假式模仿此情此景,实在憨态可掬令人捧腹。无怪文学已成圈,而且竟然成了娱乐圈的子集。 约了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的专访,一年多前,他在凭借长篇巨制《你在高原》获奖不久,我有机会与他见面长聊,言谈中,他多次提及“诗性”,这一次,他又进一步诠释所谓“诗性”——作家应该进行“诗性写作”,有较高文学修养的读者,阅读“诗性作品”也会是一个必然,“诗性作品不仅指诗歌,而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所有的雅文学,是以诗性为其核心的所有文字。 ” 当下,我们活得无疑已经太不“诗”,钢筋水泥丛生,金钱数字为王,我们实实在在地把“诗”给扼杀了,泯灭了,失落了。 寻找一点“诗”、寻找一点“雅”,有时候是我们在急急匆匆行进时的一次歇脚,有时候是我们汲汲营营生活中的几分尊严。 (2013-09-03)新闻晚报 谢正宜 自信者不疑人 《 生命时报 》( 2013年09月03日 第 23 版)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百分之百的话,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百分之百。   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就如文中所说的一样。虽然我们深知猜疑这东西最伤感情,可还是会不断地、忍不住地猜。   “疑心”是对他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彼此的折磨,对感情的亵渎,这是一个“心魔”。世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因和果。当我们付诸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静静地等待,所有的一切都会吸引而来。   古语说:“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朋友,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诚心,对待一切人和事,坦坦荡荡地活在真实的世间,然后睡个安稳觉吧。 读不懂的“量词” 2013-08-07 广州日报 朱止民   专家建言:“为了您的健康,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好,咱听你的。可这杯应该是多大容量的?我家的杯子可谓多矣!小的酒杯,容量不足半两;而大的杯子,可盛两斤多水,你让我用哪种好呢?   药品广告:“服用本药品,至少需要两个疗程。”好,咱听你的。可据我知,不同的药品一个疗程的时间也不相同。有十天,十五天,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一个疗程的。那么你的疗程是多少天呢?   某家电厂家称:“我们的产品极省电,一晚只需一度电!”好,可是这一晚是多长时间?两小时,四小时,还是八小时?不明白! “糖浆一次服一勺。”那大小不等的四个勺子,让服用糖浆的老头直搔头,不知该用哪个才好!我说,老头,就根据你肚子的大小来决定吧!反正糖浆一般不会要人命的,你只管服吧!“不服不行”!
个人分类: 文摘|2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赴东瀛(4)---东京大学
xuxfyuwp 2014-4-22 13:30
东京大学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建校于1877年,已有133年的历史了,在日本也算最老的大学了。据介绍世界大学排名稳定在第10到第20位,2009年排名第11。我问他们是如何排名的,回答是按论文引用率。东大的地位在日本有点像中国的北大、清华,是年轻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有人称其为人才的摇篮,已培养出多位诺奖得主,如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江崎玲于奈、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小柴昌俊、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南部阳一郎,凭这些杰出人物的涌现,东大排名亚洲第一应无疑问。也有人说东大是日本官僚的温床,许多日本议员、内阁成员,也包括首相大臣都毕业于东大,如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宫泽喜一等。 东大校园独具特色,建筑谈不上漂亮,第一印象会觉得有些陈旧,但又能从中感受到厚重的底蕴。与这些建筑相伴的是许多古老的树木。特别是那些排列在道路两边的高大银杏树令人印象深刻,据说到了秋天,满树都是黄叶,落在地上也没人扫,一片金黄色,构成一道十分独特的景观。 进出东大校园是通过那个著名的红门。这个门虽不是学校正门,但很有名,日语叫“赤门”。在日本,说去红门和去东大是一回事,如果说是从红门毕业的,也能明白是咋回事。红门不算大,也没有任何标记,连东大的牌子也见不到,若不知其背景,真想不到这里就是著名的东大。红门是江户时代藩主迎接家眷的地方,东大建校后一直保留了下来。 看不到正门,总有些不甘心,便沿着院墙去寻找。院墙很矮,由砖垛与铁栅栏相间构成,透明度很高,若想翻越应不费事。在离红门不远处,发现了正门,竟然也没有校牌。还好,在门旁边的墙上发现了一个标明开门闭门时间的牌子上,能看到东京大学字样。不挂校牌,这在中国较少见,不知是否表现了东大的独特霸气,这是瞎猜了。 东大也招收了不少中国学生,在校园里不难见到,还能看到有关中日学生交流活动的海报。操场上有不少学生活动,有的打棒球,有的打橄榄球,还有踢足球的,脚法很不错。在校园的花园里可以看到一些人散布、遛狗,有点像北京的小区。 (原文写于2010-05-27 23:18:23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3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是莫言?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0-12 13:17
诺贝尔文学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莫言获日本人大江健三郎提名 每年9月,征求提名次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邀请发往世界各地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提名的个人。提名莫言的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很有分量。从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5位,瑞典文学院18位院士花3个月读完所有作品后投票表决。 【山东高密整理“莫言旧居”,打造“红高粱文化”景点】莫言生在红高粱之乡,靠红高粱成名,红高粱之乡也靠他出名。高密市文联主席张家骥说,“当地的旅游单位也在整理莫言旧居,想作为红高粱文化品牌的一个景点挖掘出来。”图为1912年建成的高密市平安村的莫言家的老宅。 关于诺奖的两大疑问 诺贝尔文学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从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5位决选名额,18位院士花三个月读完所有作品 首先,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每年9月,征求提名次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邀请发往世界各地,近年来仅文学奖评委会每年就发出600多份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提名的个人。而这次提名莫言的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很有分量。 评奖机构瑞典文学院由18名终身任职的院士组成,他们精通英、法、德多门语言,都是著名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历史学家及专业语言学家。曾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戏称,“我们这个俱乐部,18个人都是学养深厚、才智卓绝的大家,但也都是极其固执的老家伙,你以为其中一两位可以主导整个局面?不,他们绝对做不到!” 据谢尔介绍:“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初评委员会由院士中的5位组成,他们工作量巨大,要看很多作家的书,眼睛都快读伤了。自2月至5月,先从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二十来人,5月底再筛选出5个决选名额,通常这5名作家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大洲。” 6月起,院士们开始放假,“看这5名作家的全部作品,成了18位院士整个夏天的‘暑假作业’,这5个名字,只有这18位读者知道,我们必须小心地守住秘密。当9月开会再聚时,所有院士都已看过作品了,经过3周激烈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决定今年的获奖者。”谢尔说。(据南方人物周刊) 什么样的“喜好”左右着诺奖评委 近十年里描写二战或是种族主义的作品占了一半,关注理想主义倾向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找一找诺奖的获奖规律。 语言是首要因素 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怪现象让读者很难忽略,自1895年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获奖作家多来自欧洲和北美,亚洲仅有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的阿格农获奖。难道是亚洲作品真的在艺术价值上低于欧美作品?答案是否定的,回顾这100多年来的亚洲文学,好作品数不胜数。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亚洲作品难以在诺奖中站稳脚跟?语言,就成为了首要因素。 亚洲作品很少以全英文书写,评审学识再丰富也不可能了解世界各地的特有文化。于是,翻译就成为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作品自然翻译得越好,反之,必然会降低原有作品的艺术价值。 群体记忆的描写 从近十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描写二战或是种族主义的作品就占了一半。2007年的获奖作品《呼吸秋千》与2009年的《金色笔记》就是典型。《呼吸秋千》讲述了“二战”结束时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到的非人待遇;而《金色笔记》,其中的一部分则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 群体记忆是一个群体对自己特定文化经历的记忆。有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对亚洲文学的不公。其实,这样判断有失偏颇,就像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影响一样,对于欧美来说,二战、种族主义都是他们社会和个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描写以群体记忆事件的作品,自然就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也获得了诺奖的青睐。 理想主义的亮色 诺贝尔的最后遗嘱中,提到诺贝尔文学奖对于“理想倾向”的重视。 我们如何去理解“理想主义倾向”?陕西青年学者陈仓认为,“就作品本身来说,诺贝尔文学奖的指向是作品的‘理想倾向’,很在意是否关注人类精神困境,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要么是作品中主人公对真、善、美有强烈的追求,要么,是作家在作品中要肯定、倡导一种符合人性发展、人道主义的生存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错失的23位大师】有心人整理出文学奖错过的20位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契诃夫、卡夫卡、乔伊斯、昆德拉、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庞德、普鲁斯特、里尔克、高尔基、格里耶、左拉、瓦雷里、劳伦斯、曼杰什坦姆、伍尔夫。似还应加上中国的鲁迅(婉拒)、老舍(突然辞世)、沈从文(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等。 ◇×
个人分类: 诺贝尔奖|3101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说日本已经是现代国家,大江健三郎
热度 2 yue 2012-9-29 10:44
日本多位知名人士发表呼吁书称与中韩领土争端源于日本贪婪 2012年09月29日 来源:参考消息3版 【韩联社东京9月28日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前长崎市长本岛等及其他日本著名人士和市民团体28日在日本国会发表一份呼吁书,表示领土纷争可归因于日本的贪婪。 他们在呼吁书中指出,日本曾经在韩国和中国的力量最为薄弱、不能提出任何外交要求时将独岛(日本称竹岛———本报注)和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据为己有。日本人必须认识到,对韩国国民来说,独岛是遭到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第一个对象,也是一种象征。 他们还表示,应该纠正“(在尖阁诸岛上)不存在领土争端”的错误认识,需要进行对话,并且不要以与邻国矛盾为借口通过部署美军运输机等方式加重冲绳负担。 他们敦促有关各方共同开发和利用岛屿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但没有透露该岛屿是独岛还是尖阁诸岛。 评论: 购买钓鱼岛引起的中日争议中,日本多次出现非主流的声音,说明日本已经完全是一个现代的国家。相反,在主流媒体上,中国好像还没有这样,因此中国在政治上,仍然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中,即已经具备某些现代化的因素,但是仍然保留某些非现代化的,即传统的政治制度(因素)。 当然,中国也有进步,虽然没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声音已经差异化。不然,我在这里说话,岂不是自打嘴巴?说明中国也一定程度上是现代国家。 真理不是对立。但是真理必然是对立中运动的,发展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通过意见的对立,而做出决策和判断,不论是什么问题,恐怕很难接近真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尤其不会超脱,历史证明,谁都会犯同样非常严重的错误。 当然,如果日本能够妥善解决历史问题,就完全进入了现代国家。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2107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说残障人士
热度 4 xcfcn 2011-10-2 11:15
也说残障人士 从事特殊教育的陈小润老师在国庆的大喜日子,却公开宣布自己“ 不愿意结婚生小孩 ”!让我的心一阵阵隐痛! 我自己虽然是“五短身材”(老婆语),属于“五级残废”!但是体形和智力基本上还算是正常的。但是我的两个哥哥却有一点智障,一个据说是小时候发烧太严重的后遗症。一个大概是后天教育的缘故,有点孤僻。这让我深深受惠于他俩(他俩支撑起我上学的费用),也让我从小饱受困扰!所以,对于残障人士,虽不敢说有着切身体会,但也至少感同身受! 前几年老婆生孩子时,我一面担心剖腹产手术的问题,但更担心小孩的身心健康的问题,感谢上帝,孩子一切正常,除了哭声是整栋楼最大,连黄疸都没有。 我们知道日本 1994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 第一个儿子就是一个弱智儿 (名为 Light ),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大江健三郎的一生,也为他的写作注入了生命的底色! 前一段时间看北大科学哲学家吴国盛的 博文 (也就是老蒋露点的那篇博文),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有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叫邰丽华的聋哑人舞蹈家。这位漂亮的舞蹈家湖北人,年纪看起来不大,领舞了据说在春节晚会颇受欢迎的“千手观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而是她说的一句话,大意是“ 残疾人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 ”。这段话,令我无比震惊。她用本真生活经验体悟到的,正是我们今天“人的哲学”的出发点。就人作为一种先天缺失者而言,残疾人的缺失的确只是人类多元化的缺失之一。 是啊,残障人为我们人类的多元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是我们的社会却为他们做得很不够!几乎一切设计都根据我们正常人的标准来考虑的,一个残障人士在出行和生活方面要面临多大的挑战,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死路一条,看不到半点阳光! 除此之外,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谓正常人组成的群体)内心深处的对他们的歧视才是更可怕的,这种歧视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它其实已经内化 / 固化为一种社会体制。太多的大门为他 / 她们关闭着而不是打开着。这一点不需要我举例,后现代鼻祖 福柯 在《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狂史》和《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对此已经有了深刻的揭示!是我们正常人制定的游戏规则让残障人士边缘化的!甚至残障直接就等同于死亡 / 淘汰! 我们知道我们有残联,此前邓朴方和现在的张海迪出任主席,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做的还远远不够,关注的眼神还不能到达普通的残障人士。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正常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更要向台湾政府部门学习,给他们尽可能的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站起来”并自食其力。 谨此向陈小润老师这样为残障人士服务的人士致敬。
个人分类: 杂论|7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