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师生杂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招博士,切忌饥不择食
热度 50 zmpenguestc 2013-5-21 22:39
记得 4 年前研究生院组织的一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讨论会上,一位资深博导说过一句话:“刚评上博导的导师,为了过把瘾,初招博士生,切忌饥不择食。”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这话真的是过来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何为“博士”,我的理解是,相比硕士在某个专业领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造诣。毕业后大都会选择从事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工作等。 我以为,博士在读期间,应表现出与硕士不一样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可以协助导师指导硕士生,在实验室中具有较高学术威望,能树立榜样。然而,事情却与我所憧憬的、所想象的相去甚远,甚至经常因为个别博士的一贯表现,怀疑自己的指导能力、管理能力。为此而经常相当苦恼,一筹莫展。 我以为,博士的眼界、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应该在硕士之上。事实却不是这样,甚至远不如硕士生。但没关系,我找理由安慰自己,博士也是硕士来的,基础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努力了就行。至少,可以为硕士树立一面旗帜和标杆。你可以不做课题,不潜心学术,不树立榜样,但至少你应为自己的毕业而为之,也不能起反作用。然而 … 我以为,博士一般年长,总会不自觉的引导那些年轻小硕如何做人,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生存,如何辨别是是非非。然而 ,却不注意场合的公开表明,自己读博士并不是为了科研和学术(为啥不藏在心里,非要说出来)... 我以为,博士带头遵守纪律,协助导师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然而,适得其反 … 我以为,博士可以协助导师指导硕士,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成为硕士们的副导师,然而 … 我以为,博士在每次的学术交流会上,大放异彩,博得众多小硕们的青睐和赞许。然而,却在会上大放厥词,宣扬论文靠“忽悠”,让我不得不从尴尬的笑声中解围。每次的汇报,几乎是上月的重复,也让我不得不做出决定,取消了以往每月进行的进展汇报和集中交流。 我以为,博士每次提交的月报(电子档),可以作为范本,让小硕们效仿。结果是,博士月报的表格中,主要工作及进展一栏往往只填写一句话:“ 3 月:×××论文第一次修改”、“ 4 月:×××论文第二次修改”、“ 5 月:×××论文第三次修改。 ”3 个月的汇报就改一个数字来搪塞导师。我猜想,下月的月报一定是:“6月:×××论文第 4 次修改”。然而,到底写的啥论文,我一次也还没看见。我又在犹豫,是不是也改取消每月的电子档月报表填写了。 我以为,博士能勇挑科研重担。然而,“博士”却主动选择回避科研... 最近,少数“博士”的表现已经让我一筹莫展,平添很多烦恼,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实验室正常管理;或多或少也影响了少数硕士生的上进心、进取心和参与科研的兴趣。 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气,我不欠谁的啊。我好心好意,招你进来,做一件好事,为啥是这样的结局。到毕业还有这么长时间,我等如何维系这份本该纯真的师生感情。 不做科研,不热衷学术,不遵守纪律,不听话(怎么批评都不顶嘴,实际是当着耳边风),不求上进。多次劝告离开实验室,却不乐意。这样的博士招进来,我不是活受罪嘛。 如今,读博士确实不容易,耽误了成家立业,耽误了养家糊口,真不忍心靠逗硬解决问题,不让其毕业更不行(倒希望 TA 能早点毕业,我也能早点解脱)。这些纠结和烦恼,到底是我的能力问题,是我哪里没做好(想知道),还是博士本人的问题。 百思不得其解——我老人家招的不是博士,是个“神人”。
个人分类: 人生百味|37771 次阅读|81 个评论
我是一个失败的导师
热度 213 zmpenguestc 2012-7-26 00:50
标题看起来是否有点吓人,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危言耸听。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很郁闷,感觉就在被一个已经毕业了的学生牵着鼻子走,当了一回孙子。 事情是这样的, 2010 年我实验室的一位在研学生,投稿了一篇实验室承担横向课题相关的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毕业前也拿到了该期刊的正式录用通知,且以该成果申请了奖学金和硕士学位。同时,在涉及项目的结题报告中,我也作为已经录用的论文进行了标注和总结( 课题早已结题,无论文发表要求。 )。然而,该学生在还没见到该文正式刊出就已经毕业和就业了。虽然,我指导的学生不少,但每个同学录用或发表的论文我还是心里有数的。可是,毕业一年后论文还未见正式刊出。我有点着急,间接地叫一个在研的学生追问了一下( 第一次询问 )论文发表的事情,该文到底啥时能够刊出,作者是否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第一次询问无果。可是,两年过去了,至今还是没有见到该文在刊物上正式发表。学生不急,我着急,只好再次 QQ 里留言( 第二次询问 ),即询问 两 年前录用的论文为啥还未见刊?可是,这位已经毕业的同学 QQ 里还是迟迟未见回复,发出的信息石沉大海。近期,偶然发现该学生在 QQ 里的头像变亮了,我急忙抓住机会发出信息,询问( 第三次询问 )文章正式发表的事情。然而,对方语气已经十分冷淡,回答是:“编辑部催了我几次修改图件,但我现在工作非常忙,把这事给忘记了”。言下之意,我已经毕业了,论文是否发表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思前想后,该同学在毕业论文附页“在研期间取得研究成果”中,既然明确标注了该篇已录用论文,那最后该论文必定是要见刊的,而且网络版论文是可查的。我认为,你已经以这篇论文申请拿到了第三学年的奖学金及获得了硕士学位,为啥子毕业了,学位证书到手了,就不管这篇论文是否最终正式刊发呢? 因此,近期我再次在 QQ 留言和发邮件( 第四次询问) 郑重申明: 尽管你已经毕业了,拿到了硕士学位,但你当年申请学位的成果中,仅仅是录用通知,至今未正式发表出来 , 那就等于作假。就算你现在毕业了,学校也可以取消你的硕士学位。同时,你的这篇论文,既不是 SCI 也不是 EI 检索,仅仅是一篇普通的国内核心期刊,我不是在乎你的这篇论文,也不缺你这篇论文,仅仅是为你着想而已 。这些道理,我在 QQ 留言里( 第五次询问 ) ,反复强调了多次 。 但是我的这些留言,真的无济于事。因为我在 QQ 里说 3 句话,对方漫不经心的回复不到 一 句话。大致的回复是:最近看了邮箱,编辑部通知,论文的修改期限可能已经截止了,等于算是自动放弃发表该文了。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周一打电话问问编辑部后,再回复我。 但是,今天已经星期四了,还没见到他的半句回复。(这不是夸大,我有 QQ 记录为证,这里只是不想公布而已) 我真的是彻底失望了。这事本来不是我的事情,我是出于关心及处理他的善后事情( 我也多次说明,如论文修改工作量大,可以交给在研的师弟、师妹完成,且版面费一定是实验室课题来出。 ),可是他却以为我是在乎和求他发表这篇很普通的核心期刊论文。 唉!如今的学生,一旦毕业了,导师要找他问事或办点事,完全不是在校时的态度了。何况,当年这位学生我还是作为校友和学弟情谊招进来的。 说白了,导师算个啥。在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面前,导师有时也要当孙子。 注:我的每一次询问,均没有得到对方的及时和主动回复。直到这篇博文发出,还未收到他的任何回复, 我真的是一个失败的导师...... -------------- ----------------------------------------------------------------------------------------- 补充: 没想到这篇博文发出后,反响这么大。有说我不合格的、情商底的、处事能力差的...权当增加点击率吧(笑)。不过真的感谢那些持批评意见的同学(看得出反对的大部分应是在校生),你们站在学生角度,提出的意见就是对我培养学生最好的建议。但也有必要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学,给一个统一答复。 1 、博文题目若改为: 读研时投稿并录用的论文,毕业工作了是否还得做善后工作 ? 可能就不会引起这么多的误会。本人一贯倡导,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 、关于通讯作者的问题,平时国内一般刊物,没要求填写通讯作者。因此,投稿时也就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了。这样,编辑部的邮件往来一般都发到了第一作者的邮箱。学生一旦毕业离校,导师没法把控论文刊发进展。往后可能每年也还会存在这样的类似问题,我会引以为戒。 3 、该生在研期间,我认为他属于表现不错的那类,且从未闹过矛盾,甚至表扬的时候居多。我对他是充分信任的,且认为一定会处理好本该属于他自己的事情的。其实,我到现在还在等待他询问编辑部后的答复… … 4 、我也并没有以此要挟学生,确实是站在关心他的角度说事。也不是非要他的这篇论文作为我的成果或作为项目结题之用(博文已表达清楚)。 5 、至于说我应该直接电话联系,不能用 QQ 聊天方式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的讨论,不再一一答复。 申明:两天前这位研究生读到了我的这篇该博文后,已经主动给我打电话并表示了歉意,同时说明了原因: 1 )工作后换了常用邮箱,不再经常使用以前投稿的邮箱了,因此,对编辑部的催稿和校稿通知没有及时处理和回应; 2 )自认为当时的那篇论文水平一般,毕业了觉得发不发表无所谓,未引起重视; 3 )确实工作太忙了,公司经常加班,每天很晚才回家休息。 4 )最近他电话询问了编辑部,得到的答复是,对原文中图件进行简单的修改和校稿后,还是可以正式发表。 此事,到此为止。通过这事,感觉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也会好好反省自己,努力做好研究生指导工作。希望以后的工作中,不再发生类似不愉快的事情。 相关博文 : 师生感情越来越淡,谁之过? 如何为人师,越来越迷茫 当一个好导师真的很累
个人分类: 人生百味|57640 次阅读|286 个评论
当一个好导师真的很累
热度 31 zmpenguestc 2012-1-6 23:59
“研究生”一词在儿时心目中是神圣的,它代表高学历,高智商,从事高科技行业的高端人才,是受人尊重的一类高级知识分子人。就像 文双春老师博文 写的,男孩子考上研就是一群能够找到漂亮老婆的男人。研究生导师的形象就更不用说了,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学者群。上世纪 90 年代初,自己也进入研究生行列后,我的硕士导师曾留学加拿大,专业精湛,而且当时 40 多岁的人了,还对计算机编程,英语等十分熟练,在一些国际会议和培训中,可以同声翻译,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尽管导师身怀绝技,可因为性格原因,不善于与人交流,我感觉自己硕士 3 年下来,没有学到他的绝技,自感没学到真本事。论文工作基本是在自己看文献,靠摸索,找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论文答辩和获得学位的。后来有幸读博士,导师是一位石油测井方面的专家,而自己的研究方向却是石油物探。可导师为人和善,慈祥,很少批评人。也就是这个阶段,由于课题的原因,我们经常讨论,交流。让我明白,导师虽在专业上不能给我很深入的指导,可在如何完成一项课题,如何调研文献,如何撰写报告,如何汇报自己的成果,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这个阶段让我真正明白导师的良苦用心,对学生的纯真感情、无私关怀以及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学生未来的成就往往成为导师自豪和炫耀的资本。虽然我的导师不算什么学术大牛,也不是领导,但我们师生感情是深厚的。可以说,他不仅是我科研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也是其他方面影响我一生的人。 后来我也由一名研究生成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总是不自觉的模仿我的导师,想在人格上,作风上,学业上影响自己的学生。初为导师,兴奋、责任并在。总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引导自己的学生,时刻提醒学生避免重蹈自己当年曾经走过的弯路,弥补自己做研究生时不足的很多方面。初为导师时,只要申请调剂到我名下的,我会尽量给其读研的机会,且会亲自想办法争取名额将其招进来;一次机会,也许能改变他(她)一生的命运,因为我当年也是一名调剂生。在培养过程中,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为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为每个学生挑选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为学生修改开题报告、论文中的格式,包括标点符号、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规范性等。为了他(她)们尽量获得奖学金,而精心安排实验室申请专利的挂名、论文排名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汇报能力,组织每月的月报,并进行及时的讲评;为了答辩顺利,前期组织多次的试讲训练等。为了学生间加深友谊,相互交流,想方设法每年组织 2-3 次全体人员参加的聚会和集体活动等。总是想到不要亏待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业的指导上。总想自己的学生能树立远大理想,成就辉煌业绩。总想自己的学生不论在学业上,科研能力上,工作业绩上比别人的学生强。在未来企业界、学术界、政界等成就一番伟业。 然而这种理想化的培养理念,在无情的现实中以及年复一年的交替中,梦想被一一击碎。学生进来后,长见识了,先前表的决心忘记了;强调其反复的文档格式修改,成了啰嗦的象征;组会、月报除了导师一人边听边记,而后进行一一点评外,其它同学认为跟自己研究方向不沾边,就人在心不在,还认为耽误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反倒成了累赘,更不用说提问、讨论和交流了。一些集体活动,人数也很难凑齐,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感觉他们比导师还忙,殊不知导师为了筹备这样的聚会,想了很多的办法和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我相信,你若不想做一件事情,就会找若干个借口;你若想去做,就会想若干个办法,合理分配时间的。严格说,如今研究生科研时间就一年,导师安排课题时,处心积虑,生怕耽误他们找工作和毕业答辩的大事。在论文发表,工作安排上都做了精心考虑。然而学生却从不会为实验室的工作考虑。自己工作落实了,就放松了,心再也回不到科研工作上了,早已经把自己定位于毕业生了,不按时来实验室,不参加实验室汇报成了理所当然的理由。 经过 7-8 年的研究生导师经历,感觉已经很累了。以前的雄心壮志没了,积极性受到了打击,责任心、同情心也在慢慢消磨。总有一种好心被当着驴肝肺的感觉,有一种被踩跳板的感觉。 心血来潮写的,说不定哪天心情好了就删除该文。 相关博文: 高校教师有点累——2-7月份工作流水账
个人分类: 人生百味|33613 次阅读|5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