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吃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13届欧洲进化生物学大会值得记忆的瞬间
热度 3 liuyangbnu 2011-8-26 06:51
当“进化之光”再次光临欧洲的时候...怎么是再次呢?进化之光本来就发源于欧洲,并发扬光大于欧洲。 当在迈尔的祖国召开了第13届欧洲进化生物学大会。也许他老人家在天有灵,从那边投过来一个光束到这里。当然不要忘了招呼那边的一群老哥们,这之中有乌普 萨拉的林耐,剑桥的达尔文,还有同来自大不列颠的华莱士,赫胥黎,还有费舍,赖特,霍尔丹,梅纳德史密斯,也别忘了那些欧洲以外的同事们,比如杜布赞斯 基,乔治威廉,木村兹生...众位大神们的目光一体聚焦图宾根,那一刻,我的感觉就是黄金圣斗士们的光芒照亮了叹息之墙。 大会最让我牢记的八个瞬间; 1.当哲学家Michael Ruse抑扬顿挫地给1000+进化生物学家分析《物种起源》的时候把我给逗乐了。我觉得这书就好像红楼梦一样,里面充满着秘密和神奇;里面的每句话似乎都蕴藏着无限的玄机,并被后来的人们用复杂的实验验证着,但是达尔文其实并不懂数学和遗传... 2.当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的子民,谁来关注进化生物学呢?谁研究那些看起来很无聊的问题,或者其他奇奇怪怪的生物呢。也许吃饭和健康是更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那么多人研究进化呢?纯属就是吃饱了撑着了。进化确实是一个十分奢侈的职业。不要忘了,我们的“教主”就是个纨绔子弟,吃喝不愁。 3.当一个会议上,你硕士的导师,博士的导师,博士答辩的主席,未来博后的导师,当然还有所投杂志的主编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什么感受?鸭梨大的瞬 间。。。欧洲确实很小,科学圈子很小,小到坐在吃饭的一桌人虽然之前不认识,但是提起一些人,一段工作经历,就能把彼此用线穿进复杂的关系网中。 4.当一个时刻,你左边坐着TREE的主编,右边是Science的主编,你又是什么感觉?只能傻傻地说,你们杂志办得真好,我经常看。不过这次大会把Wiley旗下的几个进化杂志的主编们都聚集在了一起,给代表们将投稿技巧,是个非常美妙的时刻; 5.当进入一个会场,你发现坐在附近的都是你之前和现在的同学的时候,当你从摘要集里找出以前同学的名字,去看他们的海报,听他们的报告,也许和你做的内 容并不相关。但是就是为了去寒暄几句,问问他们现在还好吗?我们确实曾在乌普萨拉的屋檐下一起上课,吃午饭,还有讨论问题,这是一个很欣慰的时刻。还有那 个我只听说过名字,把我从瑞典挤到瑞士的人,彼时相遇只有相逢一笑,相识在这样的一个江湖。 6.当中国研究进化的人们越来越多的时候, 世界也听见了我们的声音。我以前说过,中国大陆在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上并没有很好的传统,这主要是受到政治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相比生物学的其他分支,比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来讲,我们在世界上的学术定位不算高。特别是相比日韩还有台湾,他们都能拥有世界级的大师。近些年来有公派留学生的资助项目,使得一大批人走出来,在欧洲和美国学习和研究进化生物学。从这次会议和其他途径了解到,在芬兰,瑞典,丹麦,德国,瑞士,英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有我们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研究的领域涉及到种群遗传,系统生物学,理论生态学,生活史进化,行为学等方向,研究的对象包括植物,昆虫,鱼类,两爬,鸟类和兽类。这些都是中国在这个学科上强大的希望。 7.当听到那些牛人们作报告的时候,我觉得有的时候科学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的,有几个实验室能把表型-基因性和适应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系统选择很重要,搜 艘看这个会议上有多少人是研究果蝇、大肠杆菌、老鼠、鱼的,又有几个是研究鸟的?尽管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非模式物种的研究还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不 过也许未来的5-10年会有革命性的突破。 8.当这次大会的主席把机会留给下次ESEB举办地葡萄牙里斯本的代表时,也许是因为老先生紧张,东拉西扯地说了一通,忘了关键词:葡萄牙美食和美酒确实 要比德国强不少。最后的闭幕报告是爱丁堡的Charlesworth讲种群基因组学。旁边的一个人说,据说他讲课很boring。果然,在接下来的45分 钟里,他以一种训诂式的语调,讲着枯燥的理论和实验,连号称搞种群遗传的人们都纷纷玩起了手机。 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进化生物学是一种演义和猜想。如今,它成为一个学科,一种思想。特别是在进化之光的照耀下,新达尔文主义者们把这个学科提纲挈 领似地上升到可以执掌生物学方向的学科。但是相比其他自然科学,进化生物学还是存在于那些支离破碎的实践研究上,缺少其他自然科学那种完整和严谨的学科体 系。也许我们需要再进行一次大综合,发展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好比我们有更多基因-表型-适合度的范例,我们可以让生物学变得更加系统化,好比最近TREE 上,Barton就是试图将统计物理的思想引入到进化生物学中,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当达尔文的信徒们需要加倍努力,因为大神们在天上都看着我们呢。
个人分类: 学术记录|4176 次阅读|3 个评论
扬州当地人真好!!!
热度 3 wangxh 2011-8-15 12:37
白天太热太忙,没工夫出来逛逛。到了晚上,一方面热度下去了,一方面也消化消化食儿,第三是体悟一下当地民俗。昨晚与同事去老城区——东关街遛遛。 总得感觉扬州人的生活节奏挺慢,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悠哉悠哉! 一路上至少问过10多次路,单这方面扬州人的热情是俺始料未及的,虽然他们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也明白了,但还是有4、5次“追着”我们继续指路,生怕我们走错了。当然,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嘛,其中一位老妇人就有些那个,希望我们“乘坐”她旁边等客的人力车。还说,“挺远的,要绕个大弯儿才能到”......可没想到,竟然就是十几米宽的马路对面!“这位真不地道,这不丢扬州人的脸嘛......”说说笑笑进入只有三四米宽的古街道。 游逛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在北方城市少有的现象:餐馆里吃饭的人中,四五个、五六个妇女(没有男的)一起吃饭喝茶喝酒挺多的。还有,街道两旁的烧烤摊位上,三四个、四五个的女孩在吃烧烤,也没有男人或男孩儿。他们好像不爱喝酒,只是喝茶、聊天,不像北方城市的男孩子对着瓶子吹啤酒。当然,也可能俺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偏概全。
个人分类: 社会|3164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暑假傻拍(10):苹果树、吃饭与干活
热度 2 zlyang 2011-8-3 23:16
2011暑假傻拍(10):苹果树、吃饭与干活
2011暑假傻拍(10):苹果树、吃饭与干活 可惜俺的相机和拍摄水平都 。 科图南面并排的三颗苹果树,不一样的状态。 东面的这颗:吃得少,干得多。 去年“ 坚守岗位的苹果 ”是它最后一对成果。 今年没有再发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385835 中间这颗,今年长势一直喜人。 可是,吃的少、干得多,重复了它东面邻居的去年。 最后再一瞥。生活就是这样。 明年还会重复吗? ——————— 还是牛顿苹果树聪明 —————— 牛顿苹果树 铭文 俺没有负担了,谢谢摘苹果的人! 真的没有负担了。 相关链接 : 《 苹果树在天津大学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385835 《摄影:牛顿牌苹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60094 《 牛顿牌苹果,你们去了哪里?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60248 《牛顿苹果花:2013傻拍(1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685087
9982 次阅读|5 个评论
“干活看吃饭”——指导学生的另类体会
热度 8 wangxh 2011-8-2 16:04
许多导师经常带领学生吃饭,一方面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增进师生、师兄弟之间情谊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当然俺也不例外。 不过,过去俺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很清苦,一起吃顿饭也算给学生改善生活、增加营养了。但现在看来,也就是到了真正的80后阶段——85年、86年出生的孩子,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多学生已经不需要导师领着改善生活而增加营养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太经济拮据了,最起码表面上至少如此。如 抽烟、喝酒等“奢侈行为” 的出现。今年俺就发现一例(是俺教过的学生,但不是俺的弟子),樱桃刚刚上市,俺都没敢问过,估计至少得三四十块钱一斤。俺都没舍得买上10元20元的“溜须拍马”一下狮子吼,人家就开始尝鲜了,在校门口遇到时还非得让俺尝一尝——俺哪能尝呢? 其实,吃饭还有很多功用,至少对俺这样的导师如此。 记得有一年适逢元旦,博导他老人家请大家聚一聚、吃个饭。老先生说了几句话,差点把俺倔人的眼泪弄下来:现在请人吃饭是很难的事情,比如说这顿饭吧,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请自己的学生吃饭,有的学生竟然推脱有事而不来......从那时起,无论手上的活有多么重要、多么着急,只要老先生一声令下,俺立马执行,包括去吃饭!有时俺也这样想,老师请吃饭,学生都故意回避的话,你还敢指望其他的吗?(这里不是指回报师恩之类很俗的事情)此其一也。其二呢,中国人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习俗与情怀。所以每逢过年过节与学生一起吃顿饭,方便的时候还可以带上师母或师父,更有其乐融融的样子,这样学生也会感觉真的像在家里过节一样。 与学生一起吃饭,能够规范学生的某些行为。做导师的,不仅仅要指导业务,同时也要兼顾品行与行为规范的疏导。朝夕相处好几年,导师的许多东西都会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如何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有什么样的导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定会出自什么样的导师——跟“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一样。如果导师做人方面存在问题,估计学生在这方面不会有很大提高,不学坏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也就是说,不能为了“吃饭”而吃饭,通过吃饭能够收到更多的功效。因为毕竟与老师、师兄弟一起吃饭不同于与家人、与同学,有时候是过年过节,有时候是某位毕业的师哥师姐造访,有时候是为毕业生庆祝、饯行等等。这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礼数,而且有时候“主角”还不尽相同。如此这般,久而久之,餐桌上的规矩与礼仪基本就差不多可以达到毕业水准喽。 吃饭就这些功用吗?当然不是,如果Only This,这篇文章就没有必要出世喽! 通过吃饭,导师可以发现每位学生身上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自不必多说,如果是缺点——注意,俺这里强调的是缺点,并非个性——就一定要注意喽。因为有些缺点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未来与论文的成功!人们不说常说“酒后吐真言”嘛,如果假以小酒,数杯过后,有人可能就拿捏不住了,开始显露“英雄本色”了,这更有助于导师“察言观色”、“明察秋毫”。当然如果碰上“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高徒,也不必灰心,多吃饭几次饭一定会被“突破防线”的。一顿不行三顿,三顿不行七顿,七顿不行十顿,十顿不行是不可能的......可是,有一点,俺这里说的可是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用“计谋”,如果您要藏奸耍滑可不要用俺的招数,否则您的学生就恨死倔人喽。 俺们倔县有一句俗话,叫“ 干活看吃饭 ”。讲得是如果一个人吃饭又多又快,那么干活肯定有劲、是把麻利手。如果吃饭磨磨唧唧,那么您做导师的一定要注意,对这样的学生恐怕要多费心。没办法,十根指头还不一样长短嘛,甭说背景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了。另外,由于我们现在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其中还有“文化”、“习俗”、“修养”、“素质”等诸多因素。所以“干活看吃饭”就携带了更多的含义。 几年前,俺带十几个学生去郊游回来,本打算大家围坐一大圆桌美餐一顿。找了几家不合适后,俺突然有了一个奇想,到一个自选餐厅自己买自己的(不是自助餐,当然俺付账),除了酒自己爱选什么选什么,全凭自己的口味——有一点必须注意: 吃不了兜着走 。看,热闹故事上演了:一位女生,看来想吃的东西挺多,用了最长的时间买了三种东西,她肯定吃不完的,因为她也只有一个胃啊!另一位,也是女生(看来女生真是事儿多,玩笑话,女生不要生气),也买多了,但这个很鬼头,等着时机(其实一开始我们没看出来)。买得多,吃得还慢,一会儿工夫其他人都吃完了,只剩下这两位还处于进行时状态。 我们都停下来了,默默地、静静地等待着她俩。刚才提及第二位很鬼头,也马上停下来,说了声“今天不在状态,吃不了了。正好带回去,晚饭也解决了。”立马让服务员打包,做出带回去晚上食用状。其实俺已经发现,她要的也不是很可心,不太喜欢吃,所以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了。第一位呢,此刻明显已经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压力”。师兄弟们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老师说了“ 吃不了兜着走 ”,甚至说“师姐呀,要给师弟们做个榜样哦”(当然是善意的)......她呢,脸红红的,很囧很窘,似乎在等待着俺说“算了吧,吃不了、也不爱吃就剩下吧”。俺是谁呀?倔人啊,对学生来讲俺就是倔老师!平时教育学生恐怕找不到机会呢,当大好机会终于降临的时候俺能轻易让其溜走吗?不能,绝对不能!嘿嘿,俺就是这么一个坏老师!这位,做论文也很费劲,俺的好几篇博文提及过她。 导师们,如果有时间、方便的时候多带学生吃饭吧,吃饭会让导师和学生有另类的收获!
个人分类: 教之道|635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在科学网上有这么多朋友,是不是意味着到哪个城市都有饭吃了?
热度 13 陈安博士 2011-2-12 02:16
  旭日阳刚要全国挣钱去了,俺们也学习他们,庸俗一把。   他们去名利场追逐,俺们能不能在中华各地美食方面有所追求呢?   上次去山西就没来得及蹭上老李的过油肉,已经后悔得我不行了,下次来碗莜面鱼鱼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老李,另外俺们也从科学网上交来这么多朋友(已经超过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了),到时候去了你们所在的城市去的话,给顿饭吃不?嘿嘿      那边朋友又说了,是朋友们去北京多还是你到外地多?   坏了,如此一算,好像收益为负值耶!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3765 次阅读|30 个评论
留美札记-吃的问题:中餐还是西餐
lxchencn 2010-12-26 09:53
第十一篇 吃的问题 : 中餐西餐 一地一吃世界大不同,中餐西餐特色鲜明,出国前只从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了解一点西餐,后来吃过麦当劳 、 肯德基,知道了炸薯条 、 汉堡包 、 可口可乐,原以为美国的西餐应该比在中国的更好吃,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第一次参加学术报告有免费的午餐,拿了一个三明治,咬了一口再没有吃下去,又不敢丢只好带了回来,口味真是大不同,说的不好听就是难吃,时间久了,汉堡包三明治比萨都还能吃一点,薯条鸡块可乐还可以,我不知道正儿八经的西餐到底如何,去过系主任 Mark 家吃饭,吃过美国的自助餐,参加过野餐会,吃过学术会议年度庆祝会的招待餐,感觉主食有牛排 、 鸡块 、 汉堡包,还有面包 、 糕点 、 蔬菜沙拉,再有水果 、 饮料,拿个盘子,吃什么拿什么,不浪费,整个感觉就是快餐,没有煮的概念,没有油腻,种类变化不大,从没有见过用香烟待客的,喝白酒的公共场合也没有碰到过,猜拳行令更未见,感觉吃是一种交流方式而已,并不在于吃本身,更不追求吃的排场,后来也吃过韩国餐 、 日本餐 、 印度餐,各具特色,吃来吃去,最喜欢吃的还是中餐,所谓吃在中国是一点不错的了,色香味俱全,在家做中餐,出外吃旅游吃还是想吃中餐,美国的中餐馆是数不胜数,自助点菜都有,家家红火,美国人吃得是如痴如醉,名为湖南菜馆四川菜馆的,与国内正宗湘川菜真是有天壤之别,当然店家是要赚美国人的钱,饭菜也必须有美国特色了,可以理解了,尽管如此,出去还是喜欢吃尽管美国化了的中餐,油腻也好,多放了味精也好,还是要吃,特别是想起国内的家乡菜可是口水直流了,有一次在文学城网站看到一篇文章说到各地的早餐还有照片,可把人馋死了,实验室的人一起出去吃饭,十有八九想去吃中餐,华人后代也多喜欢吃中餐。不过,有点不解,中餐一直未有如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的巨型连锁,美国人喜欢吃但还是不喜欢炒菜,甚至是邻居炒菜。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猜这些年升值贬值最快的是什么?
热度 1 dilingjun 2010-12-4 21:11
昨晚我请几个朋友吃饭,一顿饭几个很平常的菜,竟吃了三千多!要是在去年,顶多也就是壹千多块。看来这物价上的可够快的。触景生情,边吃边侃着当前的物价以及通货膨胀等话题。忽然,一个哥们出了道题让大家猜,:大家说说,改革开放这30年,什么东西升值最快?什么东西贬值最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了半天,说什么的都有。最后总结统计了一下,却让我吓了一跳!改革开放以来,原来升值最快的是:住房,墓地,乌纱帽,月饼,处女膜;贬值最快的是职称,文凭,道德,诚信,人民币。君不信?就自己算算看。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92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与实验室秘书大姐的一次谈话
tianyizhang6 2010-9-7 04:50
上周末离开 SUNY Upstate ,太太陪我一起开车到了芝加哥。虽然决定离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到了离开的时候,导师还是打起精神,举办了一场 Bye-bye Party 。实验室的人都去了,除了实验室的秘书大姐。她和她的男朋友开车到 New York city 去看纽约洋基队的比赛。她的男朋友是洋基队的铁杆球迷,有些比赛,譬如与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是必看的。 秘书大姐年龄约 50 多岁,是导师到了 SUNY Upstate 以后与另两个老板共同雇佣的。她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一些与人事、基金、论文润色等有关的杂务。她整天笑眯眯的,大家都很喜欢她。 因为她没能参加我的欢送会,她跟我说抱歉。我说没关系,洋基队赢了就好,我请你吃午饭(当然是 AA 制那种)。她欣然接受邀请(她还挺给我面子的)。 她虽然来实验室大半年了,但都是各干各的事情,基本没有聊过工作以外的事情。与她吃一顿饭,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认识。她在来我们实验室工作以前,失业了半年。之前为纽约州政府工作了 12 年,主要做与各种选举有关的工作。由于经济危机,纽约州政府与工会谈判,给两个选择:员工集体降工资,或者裁员 130 多人。工会选择了后者,而秘书大姐不幸在其中之列。 在州政府工作以前,她当了 12 年家庭主妇。儿子在罗彻斯特大学上学,学的是政治学。她和她的前夫每年去看他两三次。她儿子同时还是学校的橄榄球队队员。他打算毕业后从军,到阿富汗战场。她说心里很反对他的这个决定,因为她是经历越战的一代,但又不能干涉他的决定,只能一切顺其自然了。 我们还聊了别的,包括美国的经济、中东战争、奥巴马、美国汽车、她的现任男朋友,当然,还有我的事情。她最后总结了一下:人总是要作很多决定,但很多情况下,是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是错的。 虽然来美国有不少时间了,但常常接触的美国人都是与自己年龄相仿或更年轻的人。这次与秘书大姐的谈话,感觉有些不一样。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她那个年龄段的某些美国女性的平凡和独立。
个人分类: 杂感|66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老师,我们要吃饭呀!
wangxh 2010-7-17 12:04
如果要问高校周围什么生意最好做?学生们马上回答第一是小吃摊,第二是日租房,第三是网吧。第三项涉及到GDP,第二项属社会丑陋,那么第一项呢? 原来只能供应三四千学生用餐的学生食堂现在要面对一万名饥肠辘辘的学生,能应付过来吗?有的学生说,在食堂吃一顿午饭有时要用一个小时。(可不要认为学生都有钱去吃奢侈的大餐哟!只是简单到 一个塑料袋装着一些米饭与菜的混合物而已 )下午第一节上课有学生犯困时我问为什么中午不休息一下呢?学生就这样回答我,哪有时间休息?...... 这样学校周围街头小食摊事业蓬勃生起,一派繁荣景象。中午12点一下课,学生们浩浩荡荡走出校门,冲向各类小饭馆、小食摊,蔚为壮观(那天补上一个照片)...... 我说街头小食摊不能吃呀!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要吃饭呀! 看到这里,您心里酸吗?您有孩子在上大学吗?目前中国有几个大学不是这样?这件事儿如果也推到大学校长们身上恐怕不是很负责任、很公平吧? 醒来吧!醒来吧!教育衙门、管理教育的衙门,你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了?大学承载着教育未来国家、社会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重任啊!学生们不会尽想吃山珍海味,但让他们吃饱、吃干净应该不是太大的难题吧?尤其是我们中国有无与伦比的GDP的时候! 借用科学网名博 杨玲 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个人分类: 社会|4780 次阅读|19 个评论
科研和吃饭的关系
tonybean 2010-7-14 00:24
今天无聊时发现,科研和吃饭的过程很相似。 要吃饭,首先要买菜,就像是寻找研究问题的过程。买菜,可以去肉菜市场,那是人家提供给你的货物,如同去申请课题;也可以自己去采集一些野菜和打猎,你不用钱去买,但是需要努力去寻找,就像自己想着想着就想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然后去做研究。买了菜或者采猎回来之后,要好好去挑选哪些部分是好的哪些是坏的,然后把好的作前处理,比如洗菜、切片。这个过程就如同有了研究方向,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 菜都准备好了,当然是做饭了。科研也一样,文献读完了,知识储备够了,需要开始提炼出研究的具体目标。做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试味,才知道合不合口味。提炼研究目标的时候,也要不断地论证有否研究的需要和可实施性,不然就做不出来。 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吃了。目标有了,科研就真正开始了。科研和吃饭是主体过程。东西吃进去,里面的营养成分就会被人体吸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别人无论如何都拿不到。把科研问题认认真真做了,那么成果就是自己的,别人想剽窃也是妄想。当然,吃饭要有主食,那是无论吃什么菜都要有的。科研也一样,无论做什么课题,总有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吃晚饭要洗碗,收拾桌子。研究进入尾声了,就要总结,写文章。 经过了一天的消化过程,食物里的营养被吸收完了,剩下的废物排出体外。经过了若干个月的钻研,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成果逐渐发表出来了。当然,吃饭的同时需要喝水,才能使新陈代谢得以进行。科研的同时需要休息和娱乐,才能劳逸结合,做出更好的成果。 好了,以上的比喻基本全了,下面就以吃饭代表科研,每一句话都可以对上科研的~ 我们作为研究生,应该怎么吃饭呢?导师可能会告诉你去哪个菜场买菜,或者让你自己去选菜场,甚至让你去采猎。这个过程应该是学生做的,因为自己喜欢吃什么就要自己买,而且导师很忙,还有其他的饭局,而且买菜确实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这是从无到有。买菜千万不能买假冒伪劣产品(造假),不然的话吃了也会吐出来,没有吸收进去,而且伤害身体(坏了名声)。 有菜了,可以拿给导师看看。导师通常不会一个人做好菜然后给你吃,而是会和你一起做菜,甚至是给你一本烹饪书,让你自己去煮。这个过程也是应该由学生亲自参与。买菜和做菜的过程,对于以后靠吃饭来吃饭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学会的,因为以后要经常自己买菜和做菜。 菜做好了,当然不能一个人吃,要和导师一起吃,因为你是他的学生嘛。吃饭时不能只吃一种主食,要吃多种主食,比如习惯吃米饭的可以吃点粗粮,这样会使营养搭配更全面,吸收更好,身体更健康。吃饭最好不要挑食,一顿饭里要每样菜都吃,当然你最喜欢吃的要多吃点。 我们有时候可以尝试做点新的菜式,把不同类型(学科)的材料做出来的菜,或者伴着不同的主食,说不定更好吃。导师不可能每款菜都会做,需要你自己发挥聪明才智搞搞新花样。有时候可以一次买很多菜,然后分成几顿饭。有时候导师会让你自己独自享受自己做出来的菜。有时候,我们会和其他朋友聚会,一起去买菜做饭,然后大吃一顿(合作研究),吃完了大家都很满足。无论吃什么菜,家里总得常备主食,不管是大米还是小麦,没有主食就没有能量,几顿不吃主食就连买菜的力气都没了。 科研和吃饭还不只这么简单的关系。买菜和做菜的过程,时间花费是差不多的,都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科研中寻找问题和阅读文献、订立目标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都需要至少一两个月。不细致去买菜,就做不出真正自己喜欢的菜;不认真去做菜,做出的菜会不好吃。从食物吃进去到废物排出来,需要至少24小时;而整个科研过程从着手研究到成果发表,也至少需要24个月。其中洗碗只需要半小时,工作都做好了再写文章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整个消化过程少于24小时的,就有点像拉肚子了,不正常;科研工作少于那个时间的,工作也不是特别好(这个比喻不一定好)。 呵呵,我们都要吃饭的,但让我们都先来学会挑菜和做菜吧~
个人分类: 闲暇随想|9506 次阅读|5 个评论
澳洲生活之二:挣扎在半饥饿边缘
hep 2010-4-23 18:40
这个题目显得我挺可怜的哦。不过这是去年刚来的时候写的。现在手艺有所提高,而且和同学搭伙做饭,至少饭菜质量有所保证了,生活顿时充实起来。 ---------------------------------------------- 在国内嘛,每天吃食堂,一天三顿有保障,也没觉得什么。到这边之后,没有食堂,饭要自己做,中午带饭在学校吃。不论是新来的学生,还是资深的教授,都是拿着个饭盒,跑去微波炉热热,然后西里呼噜边吃边聊。 这样一来,就得每天做饭。你像我们孔同学,出国之前手艺就非常好。有一次大家一起包饺子,他揉面揉得那叫一个娴熟,看着就是一种享受。没想到这个有点孩子气,大大咧咧的小伙子手艺这么好。到了美国之后,他又蒸馒头,又炖肉,周围七八个中国学生都来吃。毕竟在国外,吃到正宗的中国手艺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要么就多花钱,而且舍得花工夫去找哪家比较好;要么就要自己手艺好,而且舍得花功夫做。赶上这么一个手艺好而且热心的同学其实不太容易。 我出国之前基本上什么都不会,煮面条都不会。唯一一个的本事是会擀饺子皮,但不会拌馅。暑假突击学了几天,到了国外就得自己做。从炒鸡蛋、焖米饭开始,逐步就把东西切好拌好,一起往锅里面扔。虽然好吃谈不上,但是也不算难吃。我爷爷手艺很好,我爸爸手艺也很棒,就我一点都不会做。到这里一试,作为初学者已经凑合了。难道做饭也遗传? 话是这么说,白天大老远往学校跑,晚上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回来,又累又饿,实在懒得买菜做饭。不过人是饭铁是钢啊不对人是铁饭是钢,饭是一定要做的。 上周和孔同学视频,被他严肃批评:不好好做饭,不好好吃饭,气色这么差。又给我讲了一通大道理,身体要紧,该花钱就要花钱。去中国店买各种调料,拣着最好的买;然后去大超市,买菜买肉买水果,营养一定要跟上。不然学习这么辛苦,再吃不好,很快身体就垮了。 我连忙点头称是。话说当年我们俩一个宿舍的时候,他丢三落四,经常要我提醒。现在居然开始提醒我了,而且如此细致,看来已婚男人就是不一样啊,套用一句郭德纲的台词:我很欣慰啊。欣慰之余,我说:要是咱们俩在一个地方就好了。他说:是啊,有我在你就不用做饭了。 可惜这只是闲聊,该做饭还是要做饭。听俺大师哥说,在美国,好多中国学生炖排骨一炖俩星期的。澳大利亚也差不多。不论老师同学,大家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模式:下班之后买菜,晚上回家做饭。多做一些,第二天早晨起来热热作为早饭,装到饭盒带到单位作为午饭。像我这么二把刀的水平,做饭的时候不出差错已经是很难得了,哪里敢做太多啊。所以第二天的早中两顿饭也比较没准,有时候就是面包花生酱。 今天早晨吃的是昨晚的蛋炒饭,味道倒是不错,不过剩下的不多,又带了两片面包,三块小点心。小点心太小了,比硬币直径大不多少。中午11点就开始饿了,到了11点40就忍不住,先去吃饭。我吃完了别人才陆陆续续过来吃。 饭后跑了一趟银行存钱,然后推公式。等到下午四点,又开始饿了。忍到五点半去坐公交,又去超市考察市场情况。饿得狠了,买了一块巧克力吃了,然后又去考察Dickson的中国店。回来之后饥肠辘辘,本来还思考胡萝卜怎么做才好呢,结果没耐心了,直接把买来的鸡肉派放到微波炉热热,煮了点牛奶,就当晚饭了。按说饭后要吃水果补充维生素,这几乎是我这两天的唯一途径了。鉴于昨天吃猕猴桃涩到了,今天晚上舌头跟还隐隐作痛,兹决定明天再说。 当然这边还有饭店。本周才第一次去餐馆,系里的几个老师同学去的,IORI,日本餐馆,进去之后要脱鞋坐到垫子上,还好不是跪坐,不然吃完饭腿就没知觉了。服务员是白人,厨师是日本人。隔着小窗户口往里看,正在做饭的厨师穿的是日本古代服饰吧:灰色的袍子,奇形怪状的帽子,还留着大胡子。他们点的贵一些,17澳元左右的居多,只有那个俄国兄弟点的是25的,东西多一些。我点了最便宜的,12澳元。不是不想点贵的,实在是没太多零钱了,这边不找零。我的就不像他们的那样有生鱼片什么的,就是一碗米饭,上面是鸡肉和洋葱。洋葱你倒是做熟一些啊,弄得半生不熟,辣得舌头生疼。不过附带的两盘咸菜不错,海带和萝卜丝,可惜盘子太小,没几下就吃完了。汤呢,就和食堂里面拿剩油条做的汤差不多,味道诡异。 昨天中午去union court的commonwealth激活银行卡,顺便到旁边的快餐店吃饭。进去排队才发现又是日本店!柜台里面的服务员一看就是日本姑娘,戴着黑框大眼镜,英语很流利。端盘子擦桌子的服务员倒像是中国姑娘,很辛苦。我一看,要不来饺子吧,dumplings,boiled。然后交钱,领了一个号牌坐下等。一会儿上来,一大碗,大海碗,里面10个也不是9个小饺子,在里面的香菜缝隙里自由自在地畅游。9.9澳元哪同志们,我快把碗底都给吃下去了,还是不饱。本来想给小费呢,一看周围的人似乎都没有这个动作,旁边那位大妈尽着吃不完,好容易吃完了还拿出镜子来补妆。我一看表,下午有老师的报告,抓紧回去吧!花了这么多钱才吃半饱,小费也不给了。再见了sizzle cafe,再见再也不想见你们了。 回想起国内来,吃的东西琳琅满目,比这边好吃多了。这边的倒是也不少,中国饭馆也有。等周末去Dickson找个中国饭馆吃吧。反正,吃饭的钱是不能省的,而且一定要吃好。老在半饥饿状态下挣扎,回国的时候就变成非洲难民了。 好怀念国内啊!
个人分类: 澳洲生活|38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饭没法吃了
zhangshufeng 2009-11-24 10:24
早上去吃早餐,到新开的一家面馆,叫了一个拉面,服务员来收费,我问服务员几元钱,她说大份的还是小份的?一听就有点恶心,也不好说什么。吃的时候旁边有个人在摧:小姐,我的拉面怎么还没来?,服务员小姐说:正在拉、正在拉、就快拉出来了!,*¥%*%*%#,剩下的不吃了,走。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3 次阅读|7 个评论
孩子老婆第一,学术第二
大毛忽洞 2009-11-18 12:01
孩子老婆第一,学术第二 如果网友没有孩子老婆(女的反之亦然), 不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以后想要孩子, 看看我的观点大有好处。 看到留美博士(后)露宿街头, 很可怜, 真正可怜的是他的两个孩子。 如果没有老婆, 也没有孩子, 学术第一也好, 学术不第一也好, 自己 100 %可以全权处理。 以前住单身楼的时候, 我给年轻的同事们宣扬我的理论: 吃饭是给自己吃, 穿衣是给别人穿, 娶老婆是给孩子娶(娘) (女的反之亦然) 。 这三条原理可实践性很强, 可追溯性也很强, 都可以追溯到(德国)马克思那里。 在发达国家, 无论是百万大富翁, 还是无家可归者, 也基本上都遵循这三条原理。 这又说明这三条原理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原理。 以前我每月工资 56 元, 吃饭要用掉 30 元。 排骨 4 毛一份,别人吃不了, 我不够吃,要外加一个 1 毛的白菜。 毫不含糊, 11 点开饭, 10 点 30 就去排队, 为了排骨, 为了吃饭, 为了我的第一原理: 吃饭是给自己吃! 穿衣服吗,我毫无兴趣。 只要不违反规定不露肉就可以了。 在乡下的时候, 我喜欢光脚丫, 一年有 5 个月不穿鞋。 乡下人,光脚丫是一种自豪, 当然还可以省钱。 穿衣服,管它什么名牌, 管它什么冒牌。 如果真的假的搞不清楚, 还是假的好,假的便宜。 为避免在(美国)海关被脱了去, 在冒牌的商标(如,耐克)上, 在耐克的勾上加一个捺, 这就和耐克没有什么关系了。 总而言之, 穿衣服是给别人(规章制度)穿的, 敷衍了事了即可。 第三条原理, 实践起来需要高瞻远瞩。 因为谈对象的时候, 孩子还没有出生, 如何让孩子帮你投 1 票, 难度不亚于一个科研问题。 对于有孩子老婆的人, 还是孩子老婆第一, 学术第二。 如果能把三条原理用在一个家庭, 比用在一个人更好!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4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楼断断 贾君鹏 公路跨 登月假 公安局开饭馆
冯用军 2009-8-9 01:44
留此存照 登月造假: http://tv.sohu.com/20090722/n265399974.shtml 安徽合肥公路塌陷: http://news.163.com/09/0808/15/5G72T76B0001124J.html 安徽合肥楼断断: http://tv.sohu.com/20090807/n265795518.shtml 公安局开饭店: 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48041673.html 贾君鹏: http://tv.sohu.com/20090804/n265696864.shtml
个人分类: Economic Review|2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舟舟的新气象
woodenson 2009-8-8 18:08
小舟舟的新气象 来自老婆的博客,关于舟舟 作者: 娜边美景 http://user.qzone.qq.com/26500068/blog/1248920510 document.write( drawClassName("2_26500068") ); 近一个多月小舟明显比先前进步许多,像今天教他看小书,他主动指指画册上的小南瓜,配合着自己的语言,然后我叫他发音南瓜、南瓜,小家伙却突然走开,向头顶上方指指,我一看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南瓜灯吗,呵呵,舟舟能将书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啦,这真是大大的进步啊!可能是小男孩的顽皮已经凸显出来了,做到饭桌上的舟舟已经不能老老实实的呆着了,大人拿的工具他都想要,以前一把小勺可能能满足他,现在不行了,除了勺子还得同时配上小锅小碗之类,他要自己舀着吃,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吃饭了。吃吃玩玩,桌面上总能看到他挥舞着工具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不满足就哭闹。。。这两天更厉害,又迷上了外公的红酒,必须尝一小下才肯吃下一口饭!或者腻着外公非要外公抱一会才肯吃。有时候觉得舟舟真神奇,大人还需要转个弯才能明白的道理,怎么他就能反映那么快,昨晚舟舟又耍赖非要正吃着饭的外公抱,在一旁的外婆就催促外公快吃饭,别总是惯着孩子,难道是听懂了外婆的话?舟舟转过脸就恶狠狠地打了外婆几下,真是连大人都招架不住啊! 自从学会独自走路,现在舟舟的步行速度加快了不少,快速间就能穿越几间屋子,上下楼梯已经不用四脚爬了,能用手独自把着扶手上下,我们不敢有一点马虎,稍有不慎危险就会出现。这两天发现舟舟的小手能够到门把手了,原本他就会开动门把,现在危险信号出现了,大人必须寸步不离。 就像心情里写到,最近有一件事很让自己感动,舟舟在三楼楼梯口冲着楼下的我不停地喊妈妈妈 ~ , 而我在楼下应声答道哎,妈妈在这儿,一遍一遍的重复着,乐此不疲!直到我跨上层层台阶走到他的跟前,猛力地抱住他,大口大口的亲他!嘿嘿,真是美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0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大约要吃多少东西?——大学物理学基础上的简单讨论
热度 1 jwwu 2009-6-26 11:15
人一天最基本需要多少能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却并不好回答。最近我看了航天员服装制作的电视节目,才知道一个人向外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瓦的灯泡。于是乎,我就对我们人的最基本需求有了一个大概的估算。(这里,还要感谢赵凯华老师的那本《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这个过程大致如此:生物过程都是比较高效率的,所以我们假设每一步的转换效率都是80%。 1. 按照400瓦,每天向外辐射的热量是0.4243600=34560焦耳 2. 以馒头为参考:100克大约含930卡,即约为3900焦耳。 3. 我们将人体消化过程简化为大致几个过程:胃内化学分解;小肠吸收;血液运转;供给人体热量。这样,我们对食物的利用率就是0.8^4=0.41。 4. 一个人什么都不做,需要的能量大约为345600.41=84292焦耳,需要馒头842923900*100=2161克 5.如果消化效率提高到95%,那么经过上面的计算:需要馒头1088克;如果消化效率提高到100%,仍然需要馒头886克。 讨论: I. 小时候没有肉吃,怪不得我能吃的不得了,每顿饭4两馒头要2个; II. 100克瘦猪肉热量600千焦耳,这些热量需要二两多肉就解决了。所以老年人养生,不能吃太多的肉,否则消耗不完。素菜是养生的。 III. 如果需要减肥,还是吃素最好;可是要拼命挣钱的人,还是吃肉吧,否则,拿什么去挣钱啊? 最后说明:对于 人的生理问题、医学问题,本人一窍不通。这里仅仅讨论了物理问题。只是本人觉得一时有趣,所以就做了这样的估算。请大家轻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6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会吃饭和会睡觉,绝对是一种境界
大毛忽洞 2009-5-7 00:02
会吃饭和会睡觉,绝对是一种境界 以前当(大学生)班主任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 我问学生:你们会吃饭吗? 学生哄堂大笑(可能心里还嘀咕,老师你别逗了)。 我接着说,我承认你们会吃饭, 但是能不能吃出一种境界来,就很难说了。 谁来说说吃饭的奥妙,我让学生举手回答。 有学生回答说: 吃饭之后就不饿了。 还有的说: 好吃的吃得多,不好吃的吃得少。 还有一些学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对学生说: 我非常善于吃饭,我也很会吃饭, 我会吃饭是出了名的,而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我接着讲我自己真实的故事。 1978 年 3 月到 1982 年 1 月在长春念大学时,我们寝室住 7 个人,都喜欢回寝室吃午饭,我们都围坐在两张并摆的桌子旁。我每天都吃高粱米,他们(特别是三个饭量小的)几乎每天都吃大米饭。当时食堂做的是大锅饭,一锅高粱米,一锅大米饭,菜的花样也不多。由于我解决不了全国粮票问题,家里有粮(内蒙粮票)也没办法吃。 吃饭是头等大事,因此,我必须进行思考和想出办法。 经过观察,我选择过点去买饭,即等开饭 20 分钟后再去买饭,不但高粱米给得多( 4 两饭票至少给 6 两,有时能给 8 两),菜也给得多(做饭的人讨厌剩饭剩菜)。 我满心欢喜地端着我的饭菜回到寝室,还要和他们吃大米饭(菜也不错)的凑合在一张桌子上,我把高粱米吃得一点也不剩,还要加点水喝个汤,他们多数人顶多吃 4 两米饭,如果碰上考试,他们最多吃 2 两,但是,我仍然能够吃 6 两高粱米。 本来是吃高粱米的应该羡慕吃大米饭的,然而事实却相反,是吃大米饭的非常羡慕吃高粱米的。 不仅如此,到了晚上,吃大米饭的几位同学要数到 500 个数才能入睡,而吃高粱米的用不着数一个数就进入梦乡了。 故事讲到这里,反问学生道:难道吃饭不是一门艺术吗? 接着我总结道: 吃饭需要一个好心态,上学也需要一个好心态,做学问更需要一个好心态。 后记: 在 2 年级的时候,我们寝室家在本市的和本市有亲戚的同学,回家或者去亲戚家过节日时,就把餐票给我了,结果让我吃了双份的节日餐,那是真正的过瘾啊!那餐票是谁给的,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那节日餐票是最宝贵的礼物,非常的香啊!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371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生最大的乐趣
dewyeyed 2008-11-29 13:28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吃的下,睡的着。 不是通常意义的一天有三餐,晚上能躺下,而是真正沉浸于吃饭与睡眠中的乐趣。 因为不需要做实验,于是把所有的热情和细致都用在了做菜上;因为有朋友们捧场,所以努力自我提高与提高别人。 于是,两个月以来,我的火候+搭配与小梅花的刀工+清洁技术一起日臻完美。 于是,整个楼道与小组成员,都渐渐发现并欣赏我的菜谱搭配天份。 于是,小梅花的清洁技术帮了实验很大的忙,也帮了自信心很大的忙。 周末的时候,做菜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件,从早到晚的忙碌只为齐齐坐下来的争先恐后。 平常的时候,做菜是生活中最精彩的调剂,手忙脚乱的紧张更添凡常上班之后的悠闲。 而关于睡眠呢。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中午睡,晚上睡,早上清醒的起来,很是潇洒。 可是,随着报告的紧赶细修,随着小说的惊心动魄,曾几何时,入睡成了一种奢望。 那段时间,翻来覆去的听深夜广播节目和手机上储存的音乐,循环往复地思考明天的午餐。 那个时候,搜索了心里所有的小角落,希望发现没有解开的结或者怨念,希望找到唯一的原因。 可是,总是找不到,总是睡不着,总是越困越累却越清醒越郁闷。 不禁地想,是不是寿命将要结束了,这才格外地清醒与宁静? 被师姐嘲笑,小小年纪,企图看穿生死,是一种年少轻狂。 被同学安慰,常常失眠,一定是有什么解决不了,是一种坚定。 被自己劝解,曾经如此,得到意外收获,一定还是能好的吧。 现在,经过一整个晚上的恬然睡眠,与中午的但愿长睡不复醒,觉得生命的花瓣终于舒展,心里的皱褶终于抚平。 好菜好饭好睡眠,这就是我所珍惜的人生最大乐趣。 吃的下,睡得着,夫复何求?
个人分类: 晴窗朝露心奉茶|4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流水帐流水账
qqyang 2008-11-1 20:53
昨天vivi和儿子过来吃饭,男带酒女带花,真的一副回娘家的感觉,咳咳。现在满屋子的百合香气,其实以前会觉得百合的味道太招摇,现在却很喜欢这种香气,很直接。 吃饭,聊天,聊到最后忘记了锅里还有鱼,于是蒸鱼蒸到锅干,冒了满屋子的烟本来很想做vivi一直很耿耿于怀的油爆大虾,无奈周围菜场都没买到,于是换上了这道清蒸糊鱼,咳咳。好在他们都很给面子,饭菜基本都消灭干净。下午,他们去逛街,我去学校小店取昨天送去洗的照片,回来做手工。一直都想折腾下屋子不够白又太空的墙,却一直懒,唉。趁着心情好,赶紧动手弄吧。几块硬纸板,粘粘贴贴。电脑里放着许巍的新专辑,温柔得一塌糊涂,我不禁yy,许巍老大爷难道谈恋爱了,怎么首首歌都唱得这么甜腻腻的做手工的时候突然想到欣慰一词,院长总是在评价我终于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说欣慰。看着墙上的笑容闻着花香,感觉到的就是欣慰。不说想念之类的,太黏稠的感情太招人眼泪,没必要没必要,把想念转换为欣慰这种积极点的感情,多好。我现在转头看着微笑着的你们,感觉就是很欣慰。别整什么寂寞颓废,各自好好生活,让对方想到自己的时候能够开心地笑,不好么? 给你们看满墙的微笑吧,其实,我们还挺好看的_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