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胡应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青蒿素的成就应该给相关研究者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热度 26 hongfei 2011-10-3 03:15
青蒿素的成就应该给相关研究者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青蒿素的成就应该给相关研究者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2011.10.03 青蒿素的发现以及最后成为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是一件重要的成就。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面,论功行赏,这一成就是应该给不少参与者带来更多的荣誉和实际利益。 事实上,过去三十年里面,国家对这一成就并不是没有给予奖励和荣誉,这些荣誉事实上也给参与研究的人带来了不少的利益和发展的机会。 那么,关于青蒿素的那些荣誉纷争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我在《屠呦呦、青蒿素、腊斯克奖、周维善,以及中国学术界的劣根性》博文中,引用了《庄子·大宗师》的这句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然后简要地评论说: 近几十年中国学术界这个不大的池塘,按照无产阶级为人民服务的办法,水没放多少,鱼倒是放得很多。能够做到所谓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最多是表面上看起来像,下面还不知道怎么咬来咬去,鱼吃鱼呢。 这才是所谓劣根性的根源。 《屠呦呦、青蒿素、腊斯克奖、周维善,以及中国学术界的劣根性》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487882 记得十几年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时候,参加过Roy and Diana Vagelos Laboratories大楼的落成仪式。这栋楼的一部分主要资金是Vagelos夫妇捐赠的,因此以他们夫妇的名字命名。他们这笔捐赠的数目1500万美元,相当于五十个腊斯克奖,或者十五个独得的诺贝尔奖奖金的数目。2010年,他们夫妇还给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捐赠了5000万美元。 Roy and Diana Vagelos Laboratories (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网页) 《院士总裁:科学家、企业家和一代完人P. Roy Vagelos博士》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2566 记得2008年在北京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友聚会上,碰到校友胡应洲医生。他跟Vagelos先生应该也很熟,因为他们都是哥大医学院的校友,一个是哥大的校董,一个是校长特别顾问。另外,胡先生也曾经给哥大医学院捐款1000万美元。 哥大北京校友聚会(时间:2008年3月16日。地点:北京中国会) 由左至右:我,梅燕女士(星空集团),胡应洲医生,李开复博士 (图片来源:www.novaphoto.cn) 维基百科胡应洲介绍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6%87%89%E6%B4%B2 对比之下,屠呦呦以及其他研究青蒿素的科技战士们,如果是在美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话,恐怕也得有那么几个是跟Vagelos或者胡应洲先生一样应该是给大学或者慈善机构捐款千万的人士了。结果现在却还会因为他们有没有得奖,或者当没当院士之类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得个不亦乐乎,想来才是真正的悲哀。 中国这个地方,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即使得到了荣誉和奖励,也值不了些什么实在的东西;而为了得到那一点点荣誉和奖励,还有不少人要去虚报、造假,蝇营狗苟。科学家和教授,本来是值得年轻人追求的职业和效仿的榜样,而现实中他们的生活和遭遇却是那样地狼狈不堪。没有多少利益,却只有一堆虚名,大概也是不少老科学家非要老骥伏枥,不给更有潜力的年轻人让路的原因。 做出了成就,也不能给相关的研究者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应该说这绝不仅仅是什么科研评价体制的问题,而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界在社会里面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结果。任何一项为人类有贡献的事业,如果不能为从事这些事业的人带来实际的好处,所处的江湖一定会越来越小,从而对这样的事业长期有害。 至于咱们是怎样走上这条路的,说来就话长了。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16152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