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细节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细节

相关日志

沉默
pingguo 2020-11-1 16:12
一 深秋,所有的色彩趋于极致, 红黄蓝紫, 万物的自言自语, 成熟的语句。 二 不曾感知到万物的细节, 如何在语言中呈现。 三 不经过思考的话不值得说, 经过思考的话不必说。 四 自然的极致,不是重口味的东西, 一眼看去它简单明了, 红黄蓝紫, 可是望不到边际。 2020-11-01
个人分类: 诗歌|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波讲述---与历史照片对话
热度 1 xuxfyuwp 2019-10-3 17:06
陈小波是新华社的高级编辑,在新华社庞大的历史图片库中挖掘着尘封的信息,触摸其中的脉络,揭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记忆,使她对国家的发展进程有了更真实的理解。她和她的团队让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示出特定时空构图,传播出历史深处久远的回声,尽管有些微弱,但沉甸甸的故事足以触动人心。 小波的讲述简洁平实,表达着质朴的情感,传递出真切的细节,仿佛在沉闷的宣教语境中吹进了一缕清风,令人心怡气爽。 1952 年全军运动会田径场起跑线上,比赛开始后,运动员没有立即冲出起跑线,而是在纸板上写着什么,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恐怕难以想象出这是在做什么。他们必须写完规定的几个字,才能起跑,这是利用运动会的机会,在配合部队的扫盲活动,那时的战士多数是文盲,部队在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文化普及。 部队的状况,是国家的缩影,小波还展示了多幅照片,呈现各行各业在那个时期的扫盲方式,文盲占当时中国人口的 80% ,体现了那个年代国家发展的起跑线。 50 年过后,至 2000 年,中国的文盲率下降至 6.72% ,这显然还不是终点,但巨大的跨越实实在在改变着亿万人的命运。 小波制作这期节目恰逢国际扫盲日刚过,国家教师节的前夕,也算是恰逢其时了。 “川藏公路”号称“天路”,在那里开车的许多司机都有一个习惯,不时点燃一颗烟,抛向窗外。这个动作是向那些长眠在路边的筑路英雄表达敬意。 川藏线上的怒江上,旧大桥已拆除,建起了新桥,新桥的建设者刻意规避了一个旧桥墩,保留在了原址。这个桥墩是一座纪念碑,其中凝固着一个筑路者的血肉之躯。 1953 年,一支部队在这里建桥,一个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战友们想尽办法,未能将他救出来,眼睁睁看着他被吞没在泥浆中,只能含泪将他筑进了桥墩。 修这条长达 2255 公里的公路,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当时只有铁锤钢钎这样的原始工具,要穿过 14 座海拔 4000 多米的高山,跨越 14 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横穿八条地质断裂带,筑路者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只有在特定年代才能发生的奇迹。在修路的过程中,长眠了 3000 多名烈士,每修筑一公里,都会有超过一名以上的人倒下,后来这里被称为“世界公路灾害的百科全书”。 修路过程中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小波每期六分钟的节目显然也只能触摸其中的点滴。抛烟头的细节,不是仅通过照片可以印证的,需要讲述者从更多维度去探究、还原真实的场景。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持续产生广泛影响,最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在气温不断升高背景下冰川融化问题。然而,在小波的记述中,中国科学家与冰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竟是想让冰川加速融化。 1958 年中国科考队在祁连山发现了第一条冰川,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向冰川雪海要水要粮”,怀着这样的信念,新中国第一支冰川研究队挺进祁连山,队员们把一袋袋煤粉洒在洁白的冰面上,希望冰川加速融化。那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年代,连绵的冰川在人们眼里不过是一桶水,好在,这样的举动很快就停止了。 秦大河万里走南极的传奇故事在华夏大地已广为人知,在小波的叙述中并没有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而进一步聚焦某些惊险细节,而是着重挖掘了其中的科学价值。 1989 年,秦大河与 5 名国际科考队员一起,徒步横穿南极大陆,他每隔 55 公里,就要挖一个 1 米多深的大坑,取出雪样,放进塑料瓶,三个多月的时间,用坏了三把铁锹,将 800 多瓶雪样完好地带到中国南极长城站,成为唯一一份南极雪盖 1 米以下的完整雪样,中国南极冰川研究的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显著提升。 撒煤粉化冰川的年代已经远去,探寻和保护成为冰川科学新的主题词, 2002 年至 2014 年,中国就有 635 条冰川融化消失,冰川的总面积减少了近五分之一,对于冰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知道了多少,探索、解答、应对,路仍漫长。 在内蒙古镶黄旗草原上,有一块独特的墓碑,蒙古族没有立碑的习惯,这块碑是六个汉族孩子为一个蒙古族母亲而立。这六个以兄妹相称的孩子并没有血缘关系,都来自上海孤儿院。 那是发生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事情,上海孤儿院爆满,而孩子的口粮就成了问题,中央负责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向内蒙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求助,希望调拨一批奶粉解决孩子的口粮问题。乌兰夫回答说送奶粉没有问题,但这样做又能维持多久,不如将孩子送到草原来,交给牧民抚养。这个意见被国务院采纳,三千孤儿院的孩子被送往内蒙草原。 这些“国家的孩子”在内蒙草原被接收到牧民家或福利院,以上提到的六个孤儿当时被安排在镶黄旗哈音哈尔公社福利院,最大的 7 岁,最小的 3 岁,表现有点另类,常以逃跑和捣蛋方式反抗收养,直到一位“红脸阿姨”张凤仙的出现,才将他们降服。张凤仙最终将六个孩子一起领回了家,一下多了六张嗷嗷待哺的小嘴,张凤仙日夜操劳,为他们的成长辛勤付出。在孩子们记忆中,曾被妈妈打过一次,是因为四个男孩用水槽做船,划到湖里游玩忘了时间,把张凤仙快急疯了,到处寻找,找到后,含着泪将几个孩子打了一顿,边打边喊,“你们淹死了怎么办?你们淹死了怎么办?”母亲用爱哺育他们长大,当兵、上学、走上工作岗位,那块墓碑是在张凤仙去世后,六个孩子为母亲立的。 3000 孤儿在草原被当作“国家的孩子”,牧民们为他们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付出了更深沉的爱。他们在草原的成长,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宽广的胸怀。 在比利时一座已走过 400 多年的古堡里,女主人发现了一块锈迹斑斑的铁轨部件,标签上写着“京汉铁路,路易”,建于 100 多年前的京汉铁路是中国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铁轨零件为什么会出现在比利时的古堡里?路易又是谁?小波带着疑问闻讯赶去,在一本古老的相册中找到了答案。 1900 年,路易前往中国,任比利时驻汉口副领事。在他的镜头里记录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百态,也包括与那件铁轨有关的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大事。清朝末年,中国被西方列强砸开了国门,在洋务派的力主下,清政府准备修建一条汉口至北京的铁路。 国库亏空,修铁路只能向外国借钱,经过百般思量,负责修建铁路的张之洞选择了比利时,作为建路回报,清政府让出了 30 年的铁路管理权。 路易通过镜头记录了修建京汉铁路的全过程,铁路总工程师让 . 沙多频繁出现在他的镜头中。在让 . 沙多后人保留的相册里,也记录了修路的许多画面,而在让 . 沙多给夫人的信中,还可看到许多修路的细节。 路修到河南,要在黄河上架桥,黄河水流湍急,河床上的细沙层很深,架桥遇到困难。经过 18 个月想方设法,数千民工肩挑背扛,终于架起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跨河铁桥,全长三公里。 1906 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在黄河大桥的通车典礼上,让 . 沙多忧心忡忡,反复强调因技术所限,这座桥的使用期限仅有 15 年。他没想到,这座桥后来经修修补补,用了 50 年。 1958 年,黄河发大水,一位巡道工发现黄河大桥的一处钢管桩松动,而此时不远处一列载有数千名旅客的列车正要通过铁桥。这名巡道员赶快将情况报告了部队,阻止了那列火车。车刚停稳,大桥就坍塌了,联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断了。而此时,在铁桥下游不远处,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大桥正在加紧施工,两年后, 1960 年新桥建成通车。 100 多年来,中国的铁路越修越长,火车越跑越快,从欧洲的铁路技术来到中国,到中国的高铁开向世界,见证了世纪的变迁。 小波的讲述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真实动人的细节,以及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她以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启迪人们将目光转向历史深处,从中获取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疑惑和思考。
个人分类: 文章|4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细节决定成败”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wusaite 2019-2-23 07:2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用“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或身边人,细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时候要把握好细节,关键时刻绝不能差这一口气。 但与此相对的还有另一句话,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以此来警示人们办事要以大局为重,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尚可略去。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呢? 同样一件事物,在某一确定的参照体系下,绝不可能既“高”又“矮”,既“胖”又“瘦”,既“长”又“短”。换言之,出现矛盾的属性时,必然是分布于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上,方可使之成立。 那么是否应该把握细节呢?其实关键并不在于其是否是细节亦或具体如何细微,而是该细节自身是否重要。重要的细节对全局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则自然应时刻把控,避免出现疏漏;而不那么重要的细节,无足轻重,自然也可视情略去。 综上所述,对这两句话较为严谨的表述应为:(至关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者不拘泥于(无关紧要的)小节。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比万物都更加微细
pingguo 2018-11-19 21:35
蓉城的初冬, 忽然有了寒意, 如果只凭眼睛看, 并不能确定已经是冬天。 光照在树叶上, 照在水面上, 照在飞行中的鸽子的羽毛。 树叶发出反光, 水发出反光, 鸽子的羽毛发出反光。 我在这万里晴空的光里, 若无其事地想起你, 感觉到耀眼, 感觉到迁移, 感觉到时间的细节—— 一种有几分陌生的记忆。 光线也有这样的细节, 刻画或呈现。 光比万物都更加微细。 2018-11-17
个人分类: 诗歌|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续“两个发人深省的算式”
热度 1 lvnaiji 2018-11-13 08:40
吕乃基 https://mp.weixin.qq.com/s/V2MKHxNthpg0yR7KZ-nWUw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0844do=blogid=1145472 拙文上传后,多数网友的评论顺着这两个算式的思路。在此方向上,最简明扼要的评论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总体而言,评论顺理成章,乃题中应有之义。 其实,笔者最后发问的意图,希望网友议论文中的第四点。 365次!其前提是,维持第一次运算时的外部条件保持不变,以及没有其他“算式”或“杠杆”和权力的干扰 。 与此有关的评论并不多: 1 才是永恒不变的。大于1 和小于1 都没有好下场。 大于1和小于1要看如何定义。 问题是条件参数一直在变。 放在社会中,何为“大于1”或“小于1”,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何为“正能量”,何为“负能量”?在一方看来,“批判”是正能量,是爱之深;而在另一方看来,则是“抹黑”。同样的话语,有关部门写在墙上,与个人写下举在手上,情况又不一样。 何况,昨日为正,今日就可能为负。扶摔倒的老人,千年来一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做人的美德;不料,彭宇案后变负。更发展出千奇百怪的碰瓷技艺。如此,每走一步,均需看看周遭,看看天上人间,对正负的定义是否有变。 当年就有言,不能光低头拉车,而且要抬头看路。 否则,很可能迈出的第一步,不是1.01,而是0.99,已经输在起跑线;或者自以为沿着正能量一路上行,不知不觉之时,已经步入邪路。 较之“抬头看路”来说,埋头1.01的“365”者,显然low了。看看那些光鲜的“锦鲤”,还有精致的个人主义…… 至于各色杠杆,往“正”的方向说,叫做,在风口上,猪也能吹上天;往中间“1”说,叫做“资本运作”,眼下也变负了,叫做“脱实向虚”。尽管如此,众人依然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说明未必真的“负”。 更大的杠杆是权钱勾结,当然风险也大。因为权与钱并非抽象的概念,其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个人,需要洞悉人性,不能看错人,打错耳光。 于是就有了“1”的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看。 其一,正因为情况如此复杂,有人往正的方向走几步,吃不准,生怕走错,赶紧又回过来走几步;一些人往东走,一些人往西走,合起来似乎便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阴阳之说似乎也有关联。 其二,正因为情况如此复杂,需要时时回首原初的出发点。于是,“1”,便是“初心”。 此外,1.01的若干次方一旦超过某个数字,例如10,肯定树为典型,蔚然成风。一旦大家都这么做,走向均衡,那多出来的“0.1”被削平,熵增,1.01慢慢就成了1。反过来0.99的若干次方一旦低于某个数字,例如0.1,难道还由得他在负能量的一路下去?先是组织帮扶,要是突破底线,那就是牢狱之灾了。 这两个算式貌似非线性,实则“线性”,没有大局意识和发展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这么说,并非否定分清正负,在正方向持之以恒;而是说: 大局比细节重要,一连串的细节决定的只是个人之成败;而整体层面并具有延续性的制度——虽时过境迁却阴魂不散,改变(提升或 扭曲、腐蚀 )的是十几亿人的人性。
个人分类: 杂谈|26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解析韩春雨新版实验方法,其中增加了什么?另附重复性调查
flysky97 2016-8-10 09:41
(新版实验方法原文见后附文) 解析韩春雨新版实验方法,其中增加了什么内容? 2016-08-09 科研圈 收藏,稍后阅读 已收藏 2016年8月8日,韩春雨向非盈利性质粒共享信息库 Addgene 提交了其 NgAgo 技术的新版详细实验方法。同时,一项已有近200名科研人员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目前有 9 人声称在实验中观察到 NgAgo 的基因编辑效果。科研圈对比分析了韩春雨新公开的实验细节,并对相关事件进行简要解读。 整理 赵维杰 张帅琰 吴兰 三个月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 NgAgo 酶对哺乳动物进行基因编辑的论文(F. Gao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 34, 768–773; 2016)。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方法,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研究的可重复性问题为韩春雨团队招致诸多质疑。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宣布将按照既定流程对研究进行调查。8月8日,韩春雨向质粒共享信息库 Addgene 提交新版的详细实验方法,其中补充了数项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新版实验方法全文,可至 https://www.addgene.org/static/data/plasmids/78/78253/78253-attachment_OG34WIqLRecj.docx 下载) 见后附文 。 新版实验方法具体分为细胞培养、质粒/gDNA 共转染,以及基因组提取三个部分。对比《自然-生物技术》上 NgAgo 论文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中描述的 methods(详见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34/n7/full/nbt.3547.html#supplementary-information ),新实验步骤有几处改变: 1 血清品牌由 Hyclone 变更为 Gibco 。 2 增加了关于“293T 细胞贴壁不牢,换液时要小心操作”的小提示。 3 建议在质粒/gDNA共转染的8小时、12小时或24小时后,补转一次 gDNA;旧版方法中只提及了“24小时”。 4 旧版方法中,溶解和稀释质粒及 gDNA 的缓冲液为含有 EDTA 的0.5xTE(5 mM Tris-HCl, 0.5 mM EDTA, pH 8.0),而新方法中则变更为水(pH 8.0)。 最后一处缓冲液配方的改变尤其引人注意——在韩春雨补充在实验步骤之后的四条注意事项中, EDTA 再次出现: 其中一条注意事项专门提到,应该避免向 NgAgo/gDNA 系统中加入 EDTA。这四条注意事项分别是: 1 NgAgo/gDNA 系统对细胞中胞内菌和支原体感染敏感,在实验前要仔细确认所使用的细胞株未被污染或污染已被彻底清除。 2 由于 NgAgo/gDNA 系统需要镁离子,在细胞消化和培养过程中要避免使用金属离子螯合剂 EDTA。也可以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 5 mM或其他浓度的镁离子。 3 转染试剂 Lipofectamine 3000会阻碍 gDNA 进入细胞,不能用于转染。可以使用转染试剂 Lipofectamine 2000。其他转染试剂是否可用还有待验证。 4 建议使用 T4 PNK (Biolab) 对 gDNA 进行5’端磷酸化处理,处理体系如下:(体系略)处理后的 gDNA 无需再次纯化,直接用水(pH 8.0)稀释至300 μl,终浓度10 nM。 据 Nature 报道,韩春雨近来每天都会收到很多骚扰电话和短信,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问题。 Nature 将喜爱茶叶、古琴,并且从未出国的韩春雨称为“隐士”,而今这位隐士不得不走上风口浪尖,直面质疑。 据新华网消息,河北科技大学将要求韩春雨在一个月内重复实验,并邀第三方证实。 为什么 NgAgo 会“不好使”? NgAgo 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其作为基因编辑工具显现出的一些令人激动的新特性,赋予了其可观的应用潜力。例如,NgAgo 系统没有 PAM 序列依赖性,与 CRISPR 系统只能识别附近有 PAM 序列的靶点相比,NgAgo 理论上可切割的序列更多。其次,NgAgo 系统用以识别靶基因的先导物为 DNA(gDNA),与 CRISPR 使用的 gRNA 相比,易用性更强,成本更低。另外,NgAgo 系统可以作用于很难被 CRISPR 切割的 GC 富集区域。 与此同时,NgAgo 系统也表现出一些劣势。NgAgo 系统使用 5’ 端磷酸化 gDNA ,这种先导物无法从质粒里表达获得,不能在靶细胞里产生,只能在细胞外合成后输入细胞内;研究者在执行基因编辑时,可能还需要持续向细胞内补充 gDNA。并且,gDNA 只能与新生的未成熟 NgAgo 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爱丁堡大学 MRC 再生医学中心的博士后 Pooran Dewari 专门研究基因编辑系统的优化,他表示,NgAgo 系统的目前的可重复性难题,无疑说明了这一系统的优化工作非常困难;他同时认为,NgAgo 系统难以优化的原因,可能就包括 s' 端磷酸化后的 gDNA 在哺乳细胞中不能稳定持续存在,以及 NgAgo 蛋白无法在成熟状态下与 gDNA 形成复合物。 已有9人声称 NgAgo 有效 自韩春雨2016年3月在线发表论文后,来自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共发出将近400次获取 NgAgo 质粒的请求。Pooran Dewari 面向正在重复 NgAgo 的科研人员发起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截至2016年8月8日,193名被调者中,各有9人声称在应用 NgAgo 系统后观察到了基因剪切或插入迹象(indels and knock-in),100人声称无法观察到剪切,47人声称无法观察到基因插入。 (调查全部内容见链接 : http://blog.addgene.org/google-forums-round-up-first-impressions-of-ngago ,不过需要翻墙; 后台回复 NgAgo ,可获取调查最新结果完整截图 ) 然而,调查还显示,大部分被调者仍未对 NgAgo 丧失耐心,其中66%的被调者表示会等待他人对这一系统的优化结果,10%的被调者表示会自己优化 NgAgo,24%的人表示将继续使用 CRISPR。 附:NgAgo 可重复性问题事件节点 · 2016年6月,网络上逐步有传言称,国内外有多家实验室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引起部分科学家的质疑。韩春雨在回复中表示,新系统刚出来都会“不好使”,他也认同目前 NgAgo 系统不够稳定,等2.0版本出来会找专门机构免费发放。 · 7月2日,方舟子公开质疑该实验的可重复性,NgAgo 研究可重复性问题自此规模化发酵,韩春雨也立刻进行了实验方法上的回应,称实验重复失败可能是由于支原体污染、试剂保存等问题。 · 7月28日,先前声称 NgAgo 有效的澳大利亚遗传学家 Gaetan Burgio 在 Twitter 上表示,经进一步检测,该技术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他表示,NgAgo 也许会奏效,但鉴于其不稳定性,它并没有 CRISPR 实用。 · 7月29日,西班牙遗传学家 Lluís Montoliu 向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 (ISTT) 的同僚群发邮件,建议“放弃所有NgAgo相关项目”。与此同时,之前声称 NgAgo 有效的印度分子生物学家 Debojyoti Chakraborty 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遗传学博士生 Jan Winter 也都表示先前结论有误;Jan Winter 同时表示,自己并不认可韩春雨此前做出的回应。 · 截至8月8日,爱丁堡大学 MRC 再生医学中心的博士后 Pooran Dewari 发起的一项针对 NgAgo 研究可重复性的线上调研已经收到近 200 位研究者的回复,其中各有9人声称在应用 NgAgo 系统后观察到了基因剪切或插入迹象(indels and knock-in),100人声称无法观察到剪切,47人声称无法观察到基因插入。 · 据新华网消息,河北科技大学将要求韩春雨在一个月内重复实验,并邀第三方证实。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 长按二维码 关注。 附后:韩春雨新版实验方法 Ageneral protocol of NgAgo/gDNA-mediated genome editing 1. Cell culture 293T cells are maintained in high-glucose DMEM (Gibco) supplemented with10% FBS (Gibco) and p enicilli n/streptomycin at 37°Cwith 5% CO 2 incubation. When cells reach their ≈ 60% confluence, perform transfection. Before transfection, cells are changed tomedium containing 2% FBS ( heatinactivated ) . Since 293T cells are not firmly attached, begentle and do not disturb cells when changing medium. 2. Transfection 2-1 NLS-NgAgo expressing plasmid is extracted with Wizard Plus SVMinipreps DNA Purification System (Promega), and is adjusted to 100 ng/μl inwater ( pH8.0 , alkalization by NaOH). 2-2 5’ phosphorylatedssDNA guides are dissolved to 100 ng/μl in water (PH 8.0) For each well of a 24-well plate, 200-250 ngNLS-NgAgo expression plasmid and 100-300 ng guides are diluted in 50 μlOpti-MEM (Gibco); 1.25 μl Lipofectamine 2000 is diluted in 50 μlOpti-MEM. Incubate the DNA mix andlipofectamine mix for 5 min. 2-3 Combine the DNA mix and lipofectamine mix with gentle pipetting andincubate for 20 min. The DNA/lipomixture is then added into each well of cells. *Since NgAgo follows “one-guide faithful” rule, i.e. guides can only beloaded when NgAgo protein is in the process of expression, to improve theefficiency of gDNA loading to NgAgo, sometimes multiple transfection of gDNAhelps ( e.g. depending on thedifferent kinetics of NgAgo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cells, a secondtransfection of gDNA can be performed 8, 12 or 24 hours after the primarytransfection) *As stated below, cells will be harvested 48-60 hours aftertransfection. 90% confluence of thecells on harvesting is ideal. Celloverplating significantly weakens the efficacy of genome editing. Taking HDR as an example, it occurs onlyduring S and G2 phases. 3. Genomic DNA extraction 3-1 48-60 hours after transfection, cells are harvested by trypsindigestion. Four wells of cells arecombined into a 1.5 ml EP tube. 3-2 For genomic DNA extraction, 500 μl of cell lysate buffer (50 mM Tris , 100 mM EDTA , 0.5% SDS , pH 8) and 10 μl proteinase K (10 mg/ml ) are added into each tube and mixed gently and sufficiently. Bathe the tubes at 55 ℃ for 2 hours. 3-3 200 μl Tris-Phenol and 200 ul trichloromethane are added into eachtube and mixed gently and sufficiently. After incubation for 5 min, samples are spun at 12,000 rpm for 15 min toseparate aqueous phase from Phenol phase. 3-4 Carefully collect the aqueous phase into a clean EP tube. 3-5 Repeat the Steps 3-3 and 3-4 once and pool the aqueous phase. 3-6 Add 500 μl trichloromethane into the collected aqueous phase, mixgently and sufficiently, stay for 5 min, and then spin the sample at 12,000 rpmfor 15 min to separate aqueous phase from Phenol phase. Carefully remove theaqueous phase into a clean EP tube. 3-7 Repeat the Steps 3-6 once. 3-8 Add 900 μl EtOH to the collected aqueous phase and incubate at -20°C for 30 min. 3-9 Centrifuge the sample at 12,000 rpm for 10 min, and then the DNAsediment is washed with 500 μl 75% EtOH thrice. 3-10 Air-dry the DNA sediment, add 50 μl 0.5 x TE and then adjust thegenome DNA to 100 ng/μl for later use. Note: 1. NgAgo/gDNA system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contamination ofintracellular bacteria (including mycoplasma) which are widespread and leave novisible signs of presence. Carefully excluding the presence of intracellularbacteria before performing experiments. 2. Because Agos need magnesium, avoid EDTA when detaching and seeding cellsinto the plates for transfection. Alternatively,supplementing Mg 2+ to 5 mM(may need optimization to your cell type). 3. Avoid using Lipofectamine 3000 since thesupplement P3000 interferes with ssDNA transfection. Lipofectamine 2000 is agood choice. Other transfection methods such as electroporation are yet to betested. 4. Ideally, 5' phosporylation ofssDNA guide by using T4 PNK (Biolab): T4 PNK 2 μl T4 ligase buffer (containing ATP): 12 μl 1OD ssDNA (about 33 μg) in H 2 O: 100 μl (alternatively) additional ATP (25 mM) 2μl Add H 2 O to a final volume of 120 μl Incubate at 37 ℃ overnight After 5' phosphorylation, the resultant ssDNA needs no purification,dilute by water (PH8) to 300 μl with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0 nM or 100ng/μl)
个人分类: 科技|2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全生产月动员讲话
dingsir 2016-6-9 18:22
安全生产月动员讲话 (本人时任安全总监,故有此发言) 一.为什么抓安全 化工企业存在比较多的危险因素,每天我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牵连到的就是我们自身,人身受到伤害,就是最大的损害,企业要赔偿,安抚,善后,加上设备、原料的损失,企业自然也同样受害。因此,最简单的道理,安全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个员工的安全,是我们自身的要求,是我们安定生活发展进步等一切的基础的基础。安全需求,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是人的最底层且必不可少的要求,与吃饭在同一个级别。安全做好了,我们才好进一步谈其它的,否则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流沙上建大厦。 我以前经历过一次化工厂事故,因为化工物料聚合引发的爆炸,一瞬间厂房炸塌,死亡 3 人,老板损失惨重,价值相当于 100 多公斤的百元大钞的财富,眨眼就没有了,钱财损失不说,人还被判刑,几年内人身不得自由,更别提当年亡故的员工家破人亡的悲惨了。前几天开发区化工厂的中毒窒息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海四达的电池老化车间爆炸导致多人伤亡事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更提醒我们,安全与事故之间,近在咫尺,一定要认真对待。 再说一遍,安全是关乎每个人自己的事关重大的紧要事,是我们自己要安全,而不是别人要我们安全或给我们安全。 二.怎么抓安全 怎么抓安全,我认为要点在于八个字 “ 制度推进,细节保证 ” 。 “ 制度推进 ” 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八大特种作业的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等等,建立制度之后就需要培训和教育,让员工知道,并以方便获得的方式供员工查阅或再学习。这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做 PDCA 循环,不断完善,做好合规合法,不多讲。 “ 细节保证 ” 是指通过对现场状况和作业细节的认真检查、判断来提前或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抓好细节我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抓现场 。管理人员或监火人员一定要仔细检查现场,用动态的眼光来进行检查观察和分析,除了看到的问题,还要想象下极端情况下可能带入哪些异常情况或不安定的因素,会产生哪些问题,哪些需要预防,哪些要应对。这种动态的思维对于发现安全隐患很有好处,平时可以多多训练这个方面的能力。比如电动葫芦高悬,要能想到万一固定失效掉下来会怎么样,应该怎么预防。临时用电拉线,导线破损会怎么样 ? 可能导致金属件接触破损处,人接触金属件触电,破损处接触金属罐体导致大量设备带电,还可能引发火花等等。这样就能找出真因,从源头消除隐患。 其二。借助专业力量 。很多事故的发生,就与涉事人员不懂得相关知识有关,在能力上缺乏,无法预料事故会发生,有时给人以 “ 无知者无畏 ” 这种现象。这种情况下就特别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利用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我们。公司设立专门的安全人员岗位,也就在于此,要善于向他们学习,请他们出马。当然了,不是说有了他们,你就不用费心安全的事,那就错了。 其三。不断学习。 你对工作的环境、设备、工艺、物料懂得越多,就越能懂得怎么实现安全,这是显然易见的道理。因此,在岗位上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对提高个人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十分必要。 三.最大的障碍 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我认为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件问题。有三种心态是最大的障碍。 第一种是 侥幸心理 ,明知自己的操作有一定的风险,但又觉得风险不大,不会发生事故。这种心态最容易导致事故。我们老家有几句谷话是这么说的 “ 走多了夜路总要碰到鬼 ” , “ 常在河边走,哪些不湿鞋 ” ,说的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工程上的海恩法则说的也是这个, “ 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大约有 30 起小的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 ” ,小的风险积累多了,就会出现大的事故,甚至是看似非常不可能的事故,多个小概率的事件同时发生,往往就是一宗大事故。看似是巧合,实质就是一定概率下的必然。 在此我把自己以前体会的几句话给大家: 1. 事故总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发生。 2. 事故发生不管你是什么人,一视同仁。 3. 事故的后果与你的心理预期毫无关系,只按它自身的规律来。 4. 最大的隐患是,我们总喜欢假定这样的事故不会发生的 --- 真发生时,又难以接受。 这几句话其实是挺严酷的,大家可以好好体会下。 第二种心态是 “ 专家 ” 心态 ,认为以前这么干没事,所以以后这么干也没事。这种认识在有点像数学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并不可靠。 2014 年南通如皋双马化工的爆炸事故,就在于当时涉事员工的这种心态,他们认为硬脂酸不易燃,他们的粉末不会爆炸,结果竟然爆炸了。其实,只要能够燃烧的东西,比表面积够大时,遇空气到一定比例都可能会爆炸,木屑、煤粉、血粉、不锈钢粉都是确认有这种风险的。克服专家心态比较困难,需要开放的心态和不断学习,同时要靠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来保证。 第三种心态是 “ 怕麻烦 ” 。这个与第一种心态有一定类似,明知可能有风险,但怕麻烦不愿多做一些预防与防范工作,这样也可能将自己经常置于风险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比较欣赏品保部门的一句口号 “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 ,如果一次事故能让你后悔终生, “ 一失万无 ” ,你就该为此先做点什么了。 针对这几种心态,我有一句貌似废话的实话送给大家: “ 安全的关键,还是自己内心真正希望自己安全 ” 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想应该制定这样的原则,即 “ 安全优于质量,质量优于效率 ” ,真正贯彻落实这样的原则,在判断标准模糊不清的时候,以此为准则,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贯彻原则,有助于业务的长远发展,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其它兴趣|2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只蜗牛的初相识
热度 2 pingguo 2015-10-30 16:56
连绵的细雨过后,阳光 突然冲出云层深处的跑道。 一只蜗牛与另一只蜗牛, 不可说地在靠近, 地上的两条湿痕在消失也在延伸。 我们的初相识, 发生在缓慢的瞬间。 我准备好了,才去读你, 你的眼睛,容颜, 你随身携带的自然的名片, 不错过一字,一符号, 缪斯为我一人抒写。 我的耳识趋于成熟, 闻见晨曦中的你,月色中的你。 光影在树叶上移动, 一面刻画着它。 我随时可以死去,为你 我已实现存在, 我会像水一样活着,柔而无碍。 我端起一只无色的空酒杯, 品时间的味道。 2015-10-30
个人分类: 诗歌|2414 次阅读|4 个评论
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论文作者需要注意的细节
jlpemail 2014-12-26 10:12
近年来现代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关论文数量也不断增长。在论文撰写和完善中,需要注意的 细节如下 : 1 标题 中英文,简练(不超过 20 个汉字)、可用短语,最好是偏正结构的。 英文标题实词首字母大写。 2 摘要 中文摘要以 150~250 字为宜,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尽量不要出现公式、英文缩写词、数值等。建议采用“针对……问题,进行了研究” 、“报告了……现状”、“进行了……的调查”等。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结论。要求作者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之处。切忌对自己的成果作过高自我评价,如:“为 XXX 奠定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等。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句子中,不用“ We ”,“I” 等第一人称作主语。 3 关键词 中英文关键词 4~8 个,可以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4 正文 4. 1 章节标题 章节标题要 简练、可用短语。 论文 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式如 1 、 2 、 3 排序;二级标题形式为 1.1 、 1.2 、 2.1 、 2.2 …;三级标题形式为 1.1.1 、 1.1.2 、 2.1.1 、 2.1.2 …。 论文开头要有引言(以 1 序号开始),结尾要求有结束语。 4. 2 插图 要有图序、图题,图要随文序号出现,应精选、清晰,有自明性。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部分论文的插图绘制得漂亮,可惜坐标轴的名称忘记标注了,数值的单位也忘记标明了。 还有,别忘了分图也要有简短的名字。 先出现插图的说明,再出现插图。次序不可颠倒。 不要把两张图绘制在一起。 4.3 表 格 随文出现并标注表序、表题,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 。 黑白印刷的期刊,图、表请去除底色,对图进行说明时注意不可出现红色、蓝色、绿色等颜色说明。 4.4 正体外文 4.4.1所有的计量单位符号及 SI 词头和量纲符号 a)计量单位符号。例如 :m( 米 ) , g( 克 ) , s( 秒 ) , V( 伏 ) , J( 焦 ) ,Pa(帕 ) , m 2 /s(二次方米每 秒 ) , kg · m/s (千克米每秒 ) ,……,等等 ; b) 构成十进倍数的SI词头 (16 个 ) 。例如 :G( 吉,E0 9 ), k( 千,E0 3 ), μ (微,E -6 ),……, 等 ; c) 基本量的量纲。即 :L( 长度 ) , M( 质量 ) , T( 时间 ) , I( 电流 ) , Θ (热力学温度 ) , N( 物质的量 ) 和 J( 发光强度 ) 等 7 个。 4.4.2 数学公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 a)运算符号。例如 :d( 微分号 ) , ∑ (连加号 ) , ∏ (连乘号 ) ,△ ( 有限增量 ) ,T(矩阵转置号),……,等等 ; b)缩写号。例如 :max( 最大 ) ,lim(极限 ) , sup (上确界),det(行列式 ) ,……,等等 ; c)常数。例如 : π( 圆周率 ) , c(光速),e (自然对数的底 ) ,……,等等; d)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符号。例如 :ex p(指数函数 ) ,ln(自然对数 ) ,sin(正弦 ) , cos( 余弦 ) ,sinh(双曲正弦 ) ,……,等等 ; e) 某些特殊函数。例如 :H n (x)(厄米特多项式 ) , Γ (x) (伽马函数 ) ,……,等等; f) 5个特殊的集符号。 N (非负整数集 ) , Z (整数集 ) , Q (有理数集 ) , R (实数集 ) , C (复数集 ) 。 4.4.3 英文缩写词 在正文中可以使用缩写词,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按以下顺序书写:中文(英文,英文缩写词),例如: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unscented Kalman particle filter,UPF)。 4.5 斜体外文 4.5.1全部物理量符号和代表物理量及顺序符号的下角标 ( 数字除外 ) 例如 : V (体积、容积 ) , I (电流 ) , T (周期 ) , λ ( 波长 ) , p (压力、压强 ) , c (电容 ) , E i ( i 代表变动数字,可为 1 、 2 、 3 ,……,即 E 1 、 E 2 、 E 3 )。 对于下角标的字体标示,应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按有关国标准确地标示正、斜体和大、小写。 4.5.2 数学中字母表示的未定量、几何量、标量、算符、一般函数及矩阵例如 : X 、 Y 、 Z , a 、 b 、 c , x 、 y 、 z ,△ ABC , A (矩阵 A ),……,等等。 4.5.3无量纲参数符号 例如 : Re (雷诺数 ) , Fr (弗劳德数 ) , Ma (马赫数 ) ,……,等等。 4.5.4矢量、张量及向量 这三种量按规定要排黑斜体。例如 : 矢量 a ,张量 T ,向量 B 。 5 参考文献 凡论及他人工作和观点时均应标注引用文献。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制,请按正文引用顺序排序。非正式出版物文献资料在文中加括号标注,不列入文后参考文献。 一般不少于 10 条,不超过 25 条。只著录最必要的、最新的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直接引用并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全部参考文献序号在正文出现处,要以右角上标的方式从 开始按顺序一一标注出来 ( 中、英文刊物均照此执行;中文文献不用译成英文 ) 。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进行著录。常见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著者 . 书名 . 版本(第 1 版不注明)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 霍夫曼 - 韦伦霍夫 B, 利希特内格尔 H, 瓦斯勒 E.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PS, GLONASS, Galileo 及其它系统 . 程鹏飞 , 蔡艳辉 , 文汉江 , 等 , 译 . 北京:测绘出版社 , 2009 : 88-107. 期刊: 作者. 题名 .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宁津生,姚宜斌,张小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 .导航定位学报,2013,1(1): 3-8. 论文集: 作者 . 题名 // 编者 . 文集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 杨元喜.多种抗差滤波模型的理论基础及比较 // 陈俊勇.大地测量学论文专集:祝贺陈永龄院士90寿辰.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9:51-57. 学位论文:作者 . 题名 .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 例如: 赵莹.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1:30-40.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 .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 编 号 . 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 例如: 施浒立,吕子平,邓中亮,等.由通信广播卫星信号辅助的地面移动通信网定位方法:中国,201010143009.2 .2011-10-12. 报纸:作者 . 题名 . 报纸名,年 - 月 - 日(版次). 例如: 刘基余.关于 GNSS 的译名 . 中国测绘报,2007-11-27(3) . 标准: 颁布单位 (任选) . 标准编号 , 标准名称 . 出版地(任选) :出版者 (任选) ,页码 (任选). 例如: 国家测绘局.CH/T2008-2005,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北京:测绘出版社,1-5. 例如(简化形式): CH/T2008-2005,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 电子文献:作者 . 题名 . (刊登或修改日期) . 访问路径 . 例如: PANOZZOA T , BORNB G H, BERNELLI-ZAZZERAA F. Kalman Filtering of Accelerometric Data for Aerobraking Navigation .( .http://naca.central.cranfield.ac.uk/dcsss/2004/C03_24_PanozzoEDITfinal2.pdf. 著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 ( 外国人名亦如此 ) 。如著者不多于 3 人,则全部著录,如为 4 人以上者,只著录前 3 人,后面中文加“,等”,外文加“, et al ”,著者间加“,”,最后两者之间一律不加“和”、“ and ”等连词。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起讫序号间用“ - ”连接。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括号“ ”外著录引文页码。 特别提示: 1 有的论文在著录作者时出现了 “某某某等”的写法。这也许来源于书籍的封面,这也是不规范的。作者数量不多于三个时,都应该著录上。 2 有的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漏了会议文献的出版地和会议名称;或者缺少了英文参考文献(期刊)的页码,原因可能一是可能疏忽乐,二是可能压根就没有看到原文,只在网络上看到了部分信息。这样的参考文献即使著录上了,也不会为论文加分的,不如舍去它们。
个人分类: 北斗导航|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芽的红薯
热度 3 pingguo 2014-4-27 10:29
几天前买的红薯,其中一颗, 发出紫色的芽。如此近距离, 好多年也没见过这发芽的细节啦, 那叫一个谨慎、灵敏与好奇。 刚开始我不知拿它怎么办。 沟通是件困难的事,何况言语不通。 很快我想到一个基本的技巧, 可以笼统地比喻为“向自然学习”: 它怎么看我,我便怎么看它, 它发出什么声音,我只管模仿, 好比音乐是无需翻译的东西。 即是说,我响应它就恰到好处啦。 我想到给它安个家:在阳台上 放一个碟子,盛些水和阳光。 早晨和傍晚,芽的长短不同, 形态与颜色也略有不同。 我意识到这全然是些无用的细节, 就像你手上的小纸扇,到我身边, 一会儿扇的飞快,一会儿一动不动, 我删除不掉的记忆里的瞬息。 2014-04-24
个人分类: 诗歌|261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李镇西:台湾的细节
热度 2 fqng1008 2014-4-5 07:23
我这是第二次去台湾了,感觉和上次一样。 无论台北,还是高雄,或是台南等其他地方,台湾各地的城市都没有太浓的都市气息。台北的城市建筑比成都差远了,高楼大厦不多。他们的街道都比较陈旧,建筑比较古朴。但几乎凡是去过台湾的大陆游客,都说台湾好。我当然也不例外。 好在什么地方? 这里我说说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台湾遇到的几个细节—— 一、乘坐出租车,师傅总是彬彬有礼,“你好”“谢谢”不绝于耳,并主动下车帮助搬运行李。当问清楚我们去哪里之后,师傅总要说:“好的。放心 !” 二、一次乘坐出租车到了目的地,女儿按表上的 150 元付钱,但师傅退了 5 元,说:刚才转弯靠边停的时候,表又跳了一下,多出了五元,这五元不能收。后来再乘出租车,每次快停车之前调表都不收钱 。 三、在高雄,我们刚出了地铁,便看见捷运站(台湾叫地铁为“捷运”)门口一个摆摊卖红肠的大爷,不停地给刚出捷运站的人们指路:“转公交往哪边走!对,那边!别走错了!”因为人比较多,他便不停地对一批又一批刚出捷运的人重复他的话:“那边走,别走错了!”在台湾,这样的爱管闲事的热心人很多 。 四、公共厕所干干净净,而且你别担心没带手纸,我去过的“化妆间”(台湾叫“洗手间”为“化妆间”)均有卫生纸。 五、乘坐地铁,车厢里的博爱座往往是空着的,无论多么拥挤,年轻人和健壮的乘客都不会去坐的。 六、大街上垃圾桶很少,我每次扔垃圾都要走很远很远,好不容易才能找到一个垃圾桶。但所有大街小巷地面都干干净净。 七、在捷运站,候车的人们总是在月台上划定的线里排队,每一趟地铁到了,排队的人总是在地铁门口的两边,让下车的人从中间下来之后,再进去。 八、机场、捷运站电动扶梯上,无论多么拥挤,人们总是靠右站,而把左边留给步行的人。 九、大街上,人们遇到红灯总是停下来等待,过斑马线的车也开得很慢。 十、在捷运站,一位清洁女工牵着一位盲人小心翼翼地乘电梯,然后送出站口。 十一、在高雄旗津码头,因为是春节期间游人特多,但乘船的人无一例外都排着队,队伍折来折去,有好几百米长 。 十二、我到过的城市中,没有看到一户人家的阳台上安装防盗窗的 。 ……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这些温馨细节中的普通台湾人,比如那个退我们五元钱的出租车司机,那个在捷运站门口义务指路的摊贩,那个搀扶盲人的清洁女工,若是在大陆,多半会被媒体报道为“最美新闻人”,或被冠以“退钱哥”“指路哥”之类的称号在微博“疯传”,甚至“感动中国”。而在台湾,这些都很寻常。 台湾也遇到过不那么有修养的人,比如那天我爱人就差点儿被一个粗鲁的行人撞着。但总的说来,台湾人的素质就是高。“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这些我们大陆人往往只在书上看到的词,在台湾就写在许多普通人的脸上。所以,我多次说,论山水,论市容,台湾都远不及大陆,但是在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 回到大陆,我们在双流机场打的,上车我们就习惯性地给师傅说“你好”,然后给他说我们去哪里,他看也不看我们,鼻子里好像“嗯”了一声;到了家楼下,我特别对师傅说:“谢谢!祝你春节快乐!”他却形同木偶毫无表情,没有半点反应。从上车,到下车,师傅是一言不发,根本不理我们。我爱人感慨万千,说“对比太鲜明了”。他其实既没骂我们,更没打我们,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我们的事,但我们却觉得一下子从春天回到了冬天,而且是掉进了冰窟窿 。 1 2 3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1867 次阅读|4 个评论
龙应台的细节
热度 2 zxj368 2014-2-26 10:19
2014年读完的第三本书,是龙应台的《目送》。 《目送》,是龙应台送给她的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的书,里面多数是“家长里短”的细节,体现了一个女儿、一个母亲对家庭的责任与关照! 当然,《目送》的三个单元,中间一个是写给世界的,她从女人的细心,关注到了埋藏于地下的“地雷”,在“和平”的年代里,让很多人为之而死亡;关注到了动物的生活状态;关注到了植物的生活状态;......... 总之是关注到了世界的细节,世界上那些让人心痛、让工警醒的事!
个人分类: 诗歌散文|30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忘记给你洗芹菜了
热度 1 zxj368 2014-2-26 09:53
这是我家先生周日离开家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在感动着我! 上周五不上心,我切着了小手指头肚,流血不少。先生回来,难免对他撒一下娇。于是,他干活更不指望我了,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 但他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 周日离开时,他出门前的这句话——忘记给您洗芹菜了,比多少甜言蜜语都让我心动。不为别的,只为他体贴你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那怕只是让你少洗一次菜,怎么能不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动呢。 爱,不在于口头,而在于细节呀! 我家先生,平时很不善于表达,也很“愚”,笨手笨脚的,但他对我,绝对是一心一意地好,那份体贴,让我觉着身为女人是很幸福的事! 在此晒一下生活小事,和朋友们分享人生的幸福!
个人分类: 诗歌散文|2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于细微处见精神(女儿的微距新作)
热度 12 张海霞 2013-6-12 12:14
上次李学宽老师留言说:快给孩子配个三脚架,把微距照出细节来!于是立马订购了一个三脚架,昨天女儿和爸爸拿着新工具到圆明园去操练了一把,没想到,果真用微距照出了不敢想象的细节,这神奇的大自然,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啊!在此再次感谢李大师的指点!期待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1、执著 2、未来的化石 3、隐形的翅膀(飞翔的心) 4、争艳 5、花心之一 6、花心之二 7、花粉之一 8、花粉之二 9、花粉之三 10、刺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66 次阅读|14 个评论
诺贝尔有价吗?
热度 1 tjhuang 2013-5-9 18:21
诺贝尔有价吗?那得看礼送多大,这事儿Power Media说了算! 北大燕南园餐厅二楼就餐区墙壁上挂了十多幅诺贝尔获奖者宣传板,大标题是“百年诺贝尔奖”,看来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但是底图上的英文却背道而驰,写成了“Nobel Price - The Gift For The World”。 诺贝尔奖(Nobel Prize)变成了“诺贝尔价格(Nobel Price)”,配上“送给世界的礼物”,意思倒也连贯:诺贝尔的价格 - 给全世界送礼,国人心知肚明,可以会心一笑,不知道经常到此就餐的外国留学生怎么看? 宣传板没忘记注明出品单位:动力传媒,英文名:Power Media。好在工商局不核英文名字,否则这么强势的名字可不容易批下来。
个人分类: 晴耕雨读|2918 次阅读|1 个评论
细 节
热度 30 lixuekuan 2013-2-18 09:45
细  节
春节期间没有更新博客,想认认真真地与亲人和同学过年。 昨天去看了一个花展,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怎么看也不顺眼,拍出来也不满意。 这几张花的细节照片,送给各位,给博友拜个晚年,毕竟没有过十五都算年。 祝各位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 2 3 4 5 6 7 8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455 次阅读|78 个评论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札记(15)——过程、结果、汉字、诗情
热度 1 pww1380 2013-1-19 22:21
鲍海飞诗文佳作阅读与鉴赏札记 ( 15 ) ——过程、结果、汉字、诗情、师道、博客与信息文明建设 杨文祥 1 .( 124 .) 博主在这里不仅仅提出并在理论上解决了一个十分严肃的思辨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当下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结果的浮躁病态的社会心理和功利心态进行了一次精细的学术解剖、理论拷问与社会矫正。 如用这一严肃科学的思辨方法来严格考察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史,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如下这一令人震惊的历史事实 : 在近二百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华文明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一再走弯路,反复地付出无比惨重的社会成本和历史代价,其病根和造成这种民族灾难和历史悲剧的元凶就是这种“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结果”的浮躁病态的社会心理和功利心态 。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这一理性认识和科学结论: 只有 追问细节 ,才有可能 掌控过程 ;只有 掌控过程 ,才有可能 把握结果 和 相应的客观规律 。 而通过追问细节,掌控过程,不仅是把握客观规律的科学之路,同时也是 张扬科学精神 ,医治和矫正上述这一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灾难的 浮躁病态的社会心理 和 功利心态 的有效途径。 ——鲍海飞博文佳作《 过程与结果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53997 2 .( 123 .) 如有兴趣,把简化字与繁体字作一比较研究和对照诠释,也会有很多发现。 ——鲍海飞博文佳作《 动静相间 ---- 汉字的灵魂笔画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9463 3 .( 122 .) 汉字不仅仅是书写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 鲍海飞《 规范 ------ 中正而又神秘的汉字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16602 4 .( 121 .) 中华古典文明之哲理,寓于一“气”之中。 —— 鲍海飞《 中气、骨气与大气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15036 5 .( 120 .) 摘下一秋叶,拾得半夏花; ——四时流易与诗人情怀的浪漫交响,流动的是无语的秋叶与流连忘返的夏花演绎的无声乐章。 —— 鲍海飞《 秋花满地又金黄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17817 6 .( 119 .)“ 林浅山光淡,花低草色新 ” 这两句对仗严整的佳句写出了我记忆中的江南秋色。 ——鲍海飞博文佳作《 秋日探青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30095 7 .( 118 .) 只有哲人与诗人素质兼具的译者,才有可能成就如此嘉译。 —— 鲍海飞诗歌译作《 杂草的哲学 》欣赏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16274 8 .( 117 .) 为人师者,贵在“心有清露”。 在当下世风日下之际,为师者实在有必要如同生长在污泥浊水中的莲花那样,生于污泥,长于浊水,心有清露,吐懿流芳。 —— 鲍海飞《 燕清赞 --- 心有清露 》阅读札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14340 9 .( 116 .) 师徒关系、父子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国家与公民关系、国际关系,这些形形色色的伦理关系,构建了人类社会的伦理纲常结构,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网络环境。 总论这些关系的,可称之为伦理学,而分论人类社会中每一种具体的人际关系的系统思考,也都是一门不可小觑的大学问,而且往往是一门门在书本上和课堂里所学不到的大学问。 —— 鲍海飞博文佳作《 师与徒 --- 学烧一道菜历时十五载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6315 10 .( 115 . ) 博客空间,是个人的空间,更是每个人的空间,是一个个不拘一格自由思想和灵魂歌唱的空间。让点滴之思想汇聚成江河。 —————————— 这些点滴的思想汇成江河,无数条江河便汇成源自不同人类个体的信息与思想相互激荡的海洋。 这就是网络环境与信息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 这就是各位网友在写博客的同时,对信息交流和沟通所作出的贡献,对推进信息时代的文明进步所发挥的实质性的功能和作用。 —— 鲍海飞博文佳作《 你说,你想要什么? 》阅读札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62569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28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细节!细节!!
liuhuiyingcn 2013-1-14 15:22
一直都觉得,细节是很重要的。把事情做仔细,不是费事儿,是省事儿!今天由于粗心导致扫描仪卡纸想到了,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 今天,处理一些表格问题。为了方便,把一些琐碎文档贴在一张 A4 纸上,便于工作人员查看。贴第一张的时候犯懒,只在票据两端抹了胶,直接附到纸上去了。从第二张开始,自己状态恢复,每一张都仔仔细细贴了。贴完想到扫描一下做个备份。几张贴满票据的A4纸,放到扫描仪上,想自动过去了。结果,问题就出在第一张票据上面了。前面的都过去了,到这里,卡住了。结果花了好几分钟才把它弄出来。图一时省事儿,结果花了好几分钟搞善后! 论文。虽然经常抱怨 reviewer 不够仔细,很多时候都没看懂甚至没看完自己的论文,但是多数 reviewer 都是火眼金睛的。 如果论文中存在纰漏,被 reviewer 指出来。那么1)需要花费时间去修改;2)耽误一个审稿周期导致论文延期发表;3)在 response 的时候自己就处于被动位置了。另外,题外一句,有一次抱怨reviewer 之后忽然意识到:投的会议或者期刊级别越低,遇到没水准的 reviewer 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有抱怨 reviewer 的时间,把自己工作做好,投个牛会或者牛期刊更实在。 代码。一时偷懒不写注释的话,以后再用到这些的代码的时候,要花费写注释几倍的时间去搞清楚自己当时到底咋想的。或者如果给别人了,那就等着别人一遍遍来问啥子情况,就一遍遍的花时间解释吧。另外,如果写代码的时候偷懒,不去处理异常情况及多种情况的话,那以后一遍遍改代码的悲剧的种子也就埋下了。改代码也就罢了,盼星星盼月亮的盼到程序 run 完了结果错了,那就欲哭无泪了。 给别人看的说明文档。如同代码的注释,如果写不清楚不细致的话,就只能等着看的人一个一个的来问,然后自己一遍一遍不善其烦的解释了。 ------------------------------ 今天有感而发,至于大牛通过细节而有重大发现之类的高谈阔论就不去说了。
2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细节 Details
waterlilyqd 2012-12-19 15:34
细节 Details
(注: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要注重细节,有时细节决定着一件事情的成败。 最近在修改文章时发现有一篇文章的作者把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弄得很不像样,有的参考文献的期刊刊名不对,有的年份不对,有的卷期不对,有的作者姓名不对,看到这里,我马上开始对这篇文章的数据表示怀疑, 也一定会对他今后的投稿加倍细心审查。 无独有偶,今天一位研究人员的英文稿件投到国外期刊被拒了。据说是因为Cover Letter中写的是投XXX刊,而不是他现在所投的那个期刊的名字,"连投稿的刊名都搞错了,表明作者做事不认真"。有人会说这么一点小事就得出如此不一般的结论,未免太过偏颇。但我倒觉得,编辑人员从这样一个细节中窥见了作者对自己的论文的一种态度。 我在审稿时也会先从参考文献入手,看一个作者是否认真负责.有些作者在抄袭他人的文章时,很有可能连别人的错误也一道抄袭了. 很多错误的参考文献就是这样来的。 关注细节是一种工作态度。 我会用是否注重细节去考量编辑人员。例如,在编辑人员给作者写修改信时,是否对每个图、每个表、每段文字,甚至每一条文献都认真地审查,并给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注意每个细节会花很多的工夫, 细节往往也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体现。如果不能从一篇文章中看出具体的问题,不能给作者提出具体而详细的修改意见,说明编辑人员可能没有花工夫,也可能因为能力所限不能提出更为详细具体的意见,从而只能给出大概的意见,这样的修改意见会让作者无所适从。
个人分类: 科技杂谈|2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就在于细节(实例)
热度 2 Greg66 2012-8-16 22:19
今天,一个宾馆院内的工地,挖掘机在隆隆作响地工作。工地外围没有围栏也没有标识牌,完全是一个开放的工地。外围周边的车辆照样行驶,很危险(问题是该工地属于当地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管辖范围,而当时监督站正在该宾馆举行有关会议!)。 过去曾经听说,一名儿童掉进了一个开放建筑工地内的勘探钻孔,施工方挖掘了好几个小时才将儿童救出。 还听说,一名工人由于安全帽的帽带没有系好,结果该工人在高处坠落下去时,安全先帽飞了,人被安全网接住,但是头却碰在安全网的边缘铁栏杆上致死。平时工人基本都带了安全帽,但是帽带未必都能系好。 还听说两个高支模坍塌的实例,原因都是在搭模具时没有预先制定方案,模具搭好后也没有验收,结果在浇注混凝土时,高支模坍塌,造成多名工人牺牲。 这些都是疏忽细节,其实预防这样的事故并不难。细节决定成败(米卢蒂诺维奇) 。
4806 次阅读|4 个评论
祖国的花朵
热度 7 liuxuxia126 2012-7-20 10:54
有一年的315晚会上,正好看到这样一个节目:一个母亲,因为女儿在水边玩耍不慎失足落水,难以忍受这样的痛。为了不让更多的家庭忍受同样的不幸,就向有关的主管部门提出要求:请加密护拦,拆掉悬空的伸入深水的台阶。这个要求被三次拒绝,有关机关的理由是,不拆并不违法。这个执着的母亲开始了调查,究竟有多少孩子在这里失足落水? 因为这个危险的台阶和护拦?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最近几年来,调查得到的数据是:25个幼小的生命是因为跨过这个护拦,踏上悬空的湿滑的台阶失去的! 作为315晚会的案例,选择这个案子似乎不契合主题:所有这些幼小生命的死亡全是意外事件,没有一例是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但这样的事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尤其是很多母亲的重要的感情寄托。而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和关爱,很多时候是停留在口头上。多少时候,我们在戕害他们。其实也是在扼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2007年2-3月,我曾在澳洲短暂停留。在很多细节上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是从硬件措施,还是软件环境的营造,都尽量使孩子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 首先从 游客设施 上,虽然在国内许多大城市也在有所改观,但整个受益的面相比中国的少年儿童数量来说,还是少得可怜。澳洲几乎不分什么乡村和城市。在城市,如果不是被称做“CITY”的闹市区,感觉他们生活的环境就象小镇一样。所以真正到了乡村小镇,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城乡差别。很多公共的绿地,被称作“PARK”的地方随处可见,而这样的公园内,往往就有孩子玩耍的游乐设施,滑梯,攀爬设备,适合幼儿玩耍的小型玩具,甚至有利用大树的树根树枝建造的玩耍设备,秋千架等等。即使不在幼儿园和学校,小孩子们也很容易在这些公共的游乐设施处找到同伴。 游泳池 :我去的多是海边城市。在海边有许多公共的游泳池。只要愿意,孩子们就可以游泳。当然,水的深度是依次递进的,初学者可在浅水区,游得好的获得资格后就可以到深水区了。即使是1、2岁的幼儿。也可以找到很浅的有安全措施的水池。不过一定要老师和家长看护。 对孩子有许多优惠 。4岁以下的孩子在很多地方是免费的,即使是在收费可以参观访问的项目。学生可以半价 优惠。不看身高只问年龄。孩子上学坐火车免费(一般只能在有空位时才能坐在座位上,多数时候他们很自觉地站着)很多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很多学校把生物课,自然课,绘画课,历史课等转移到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上,馆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真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孩子获取更直接的知识。 处处考虑孩子的 安全和成长环境 。对孩子危险的地方,有明显的标示,是禁止靠近的区域。澳大利亚人很喜欢海,有许多运动项目和海有关。比如,冲浪,滑水,游泳。很多有名的沙滩如布里斯班的黄金海岸,悉尼的邦帝海滩,既是海内外游人喜欢的旅游景点,也是澳大利亚当地人喜欢去的地方。走在那里,你可以看见甚至只有1、2岁的孩子在那里玩耍、戏水。怎么保证安全呢?既有直升飞机一直巡逻,也有地面巡警一直观察动态,更有海滩工作人员根据海浪的大小和天气状况,不断以插各种颜色的旗帜的方式提示游人只在安全海域活动。也有不少志愿者随时待命,发现险情,及时救助。细心细致,让人感动。 国内旅游时从来没人关心孩子和谁住在一起,可能会接触些什么人。比如不少网吧,一直以各种游戏吸引未成年的孩子。我在澳洲没有看见网吧,却亲历了两次和孩子有关的住宿提示。在悉尼住宿时,因为我们事先预定的旅馆下面是一个酒吧, 酒吧 里有供赌博的 老虎机 。当然,是经政府批准的。但这样的地方是 绝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的。如果有,绝对要严厉惩处。老板也会很自觉的遵守。我们那天到达悉尼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旅馆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委托酒吧的小伙子代管旅馆事务。他确信我们预定了房间后,就给了我们2把钥匙,让我们住进了2间房(我们一家住一间,另外2位老师住一间)。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要我们一家换旅馆,理由是我们有未成年的孩子,不允许住这样的房间。经过交涉,答应他们 坚决不让孩子从酒吧内通过 ,我们所有人只从旅馆的侧门通过,才算有惊无险,免去了换一家旅馆的麻烦。又一次在凯恩斯,我们一行6人。因为没有预定到家庭房,也为了其他同伴节约一些费用。我和另外3个女伴住一个4人间,老公和儿子和别人合住一间4人间。但在登记时,出示护照时显示儿子未成年,旅馆工作人员以 未成年人不合适和陌生人在一起同住 为由,为儿子和老公另外安排了一个2人间,价格相当。 有几次在路上遇到放学的孩子,他们下课的时间一般是下午3点半,早早就可以回家。也背大包小包的, 可背的包里 不象国内的孩子是装满了沉甸甸的教科书和辅导材料, 多是一些玩具,吃的零食,还有课外书 。他们也唧唧喳喳象小鸟一样,但脸上是真正的灿烂和轻松。 生活在澳洲的鸟儿都幸福!这句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更何况孩子?澳洲人口少,资源丰富,所以孩子们不会象中国的孩子一样担心就业问题,更不会在儿童少年时就为了获得好的竞争地位而参加各样的培优班。虽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家教,多数是因为孩子自己的爱好而已。孩子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发展,并且无论将来的学历地位如何都可以生活得快乐,应该是在象澳洲这样地多人少的国家才可能实现。应该和制度没有关系。
个人分类: 走走看看|47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Go into Detail -- 宏观思维与深入细节
热度 1 jingpeng 2012-6-20 22:36
Go into Detail -- 宏观思维与深入细节
最近整理结果和文章思路,感觉很多东西自己理解得不够深入,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一直以来,自己的思维偏向宏观,爱思考一些大的东西,也是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虽然说宏思维是自顶向下,可以产生持久的动力,而且对宏观全局的把握很好,适合战略设计。 但目前,宏观的思维容易浮于表面,在层次较低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要做具体工作,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这就需要深入细节,深入理解概念,而且需要非常明确。每一个结果的对比,都需要详细地列出来,形成文字。 这样,才能算完成一个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完成,形成成果,就还是0 细节决定成败 分享一个研究生技能训练的文章: Parker R. Skill Development in Graduate Education . Molecular Cell, 2012, 46(4): 377–381. PIIS1097276512003863.pdf 参考资料: 【1】金冬雁的科学网博客, 研究生要学习和掌握什么技能?
个人分类: 技术-方法|3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活的细节
热度 1 liuxuxia126 2012-5-26 08:08
一根根的头发看起来不起眼,一年一年地积累,也能最终堵住下水的粗管道呢?对自己每天掉的头发一定要小心,一定不要轻易放在什么水管啊,厕所里的。 我今天就吃了水管被堵的亏,又花了十块疏通。捅一回十块,没涨价,不过上次堵的是厨房的洗菜盆,这次是洗面盆。      我若是领导,决不轻易发表讲话。或者即使非讲不可,也不提倡大家组织起来学习我的讲话。我只是在官场应酬,说些官话而已,至于是不是真的好听,你们千万别听我说的,要看法律修改了没有,钱拨到位了没有。不然,我随便说说,你们都当圣旨一样领了去,大单位小单位,一层一层地学习,总结,交流,浪费了你们的时间不说,还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纸张,多少杂志报纸的页面,都是资源啊!      能力再强的人,若没有真正学会做人,是难以真正获得成功的.做人要先于做事.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虽然自己也很重要.没有同情心和爱心,也难以得到别人的爱和同情,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难道不希望别人来拉一把扶一程么?      钦佩那些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的人。不一定是为了什么理想,信念,哪怕只为最朴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人是需要真情的。今天,我很感动,因为同事的真情。虽然不是帮助我,但我比自己受到了帮助还要幸福。 这世间,真情依然,就让人希望依旧。
个人分类: 读读写写|28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药物说明书的疑虑
热度 1 zyzhai 2012-4-4 21:48
对药物说明书的疑虑 翟自洋 不知不觉,口腔又溃疡,这次吞咽也变得困难。于是去医院,拿回一些国产药。 药有两种,均与之前不同。于是看说明书,都是小小一张纸的一面: 其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其二,“一次……挤喷药液 适量 ”(“适量”是多少量?一头雾水。门诊医生只管开药,药房医生只管取药——再跑医院一趟,问个明白?只是,医生真说得清么?厂家自己又明白么?),“小儿 酌减 ” (“酌减”怎么个减法?想起一则报道,大意是,在农村里进行赠药公益活动,因发药人未言明大人小孩用量有别,导致一儿童死亡),“【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有效期】 暂定 XX个月”。 就我长期用口腔溃疡国产药的经历看,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三项齐备的,倒是难得一见。 此前服用过一种药丸(同样用于口腔溃疡),“每40丸3g,每次3-6g”——究竟是40丸,41丸,……,还是79丸,抑或80丸?小小的药丸,都从大瓶子里倒出,假如年老眼花,或数学不好,数清数目恐非易事。为何不做成小包装呢?随之还有困惑——一次吞5丸呢?10丸呢?还是全部吞下?溃疡没治好,脑筋伤了! 对于医药,我完全外行,只从一个求医者的角度提问:这样的说明书,放在国外,行得通么? 又是什么让厂家可以无视患者体会,含糊其辞,随心所欲呢? 患者无法直接面对药品生产厂家,他们对说明书的不爽,是否会转而发泄到一线医生身上呢? ==================================== 不由得联系近期的热点事件。王浩同学的不幸逝世让人痛心。一位有理想爱钻研待人和善的热血青年,就这样倒在了辛勤工作的第一线,含恨告别尚未来得及展开的博士生涯和捶胸顿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双亲,却让参与调查的网民纷纷表示“高兴”。如果说行凶者人格偏执,事件本身有偶然性,参与调查的 超半数 网民的冷漠,却足以让人震惊! 一线医生的繁忙艰辛和巨大精神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而患者拖着病躯忍受挂号、看病、取药一而再再而三排队的痛苦也是实实在在的,医药费昂贵更是不争的事实。 医患的身份并非泾渭分明,医生也会生病,病人的亲朋里或许就有医生。医患的尖锐对立,将使所有社会成员沦为弱势群体。简单虽道理,只是不少人似乎并不明白,或者假装不明白。 医患双方,自说自话,于事无补。痛定思痛,直面现实,找出症结,化解矛盾,方为正道。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回归到尊重人性的本位,从就医者和一线医生的感受入手,解决问题。 向在困境中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的一线医生们致敬。也希望你们在坚持职业精神的同时,理直气壮地要求身边的人一道坚持,包括要求药品厂家提供严谨、规范的说明书。 推荐阅读: 邹振东:《 重建医患关系,请从细节做起 》——我所看到的谈王浩事件文章中,最喜欢的一篇。读后感:媒体传播应基于善意;制度在细节中,细节需要人来考虑和执行(其他行业同样适用!);最终或应归因于全民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教育的缺位 吴云鹏:《 对于国内医患血案的再思考 》——医生也是普通人,宣传愈高愈神圣,排斥愈重。专业体制背后,是人文和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 唐闻佳:《 忧人才危机 盼医患和谐 》——有理想愿担当的医生逃离了,有志于救死扶伤的青年学子对医疗行业望而却步了,表示“高兴”的人们还高兴得起来么?
3959 次阅读|3 个评论
细节
热度 24 cwufp 2012-3-31 10:07
细节
关于摄影的细节,就像科研中的细节一样,说大是很大,说小也真的是很小,这得看想表达的是什么。 对于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而言,追求细节的表现只是个人的癖好或者就是一种自娱自乐,这与科研中细节的追求是不同的,因为科研中有的细节其实蕴藏着真理和谬误,也体现了研究者对事物理解的视角和深度。 专注于一些排名之类的扯蛋事情是比业余爱好者谈论细节和质感更为扯蛋的事情,这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关注的,如果一个科研人整天只关注排名,不管是多么大的领导还是一般的教授,俺只能抱歉的对你说:对不起,您实在是扯蛋。 科研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所以无需排名,更不需要什么世界领先或者世界先进的评价。 要达到世界第一,不是排名可以排出来的,也不是创新创出来的,只能是在不断思索和追求中在不经意间达到了顶峰。所谓的世界第一或者说有价值的科研只能是结果,创新也只是回头看总结出来的,而不是现提出来的。只要提得出来,就没有创新,这时的创新还在臆想或者胡说的阶段。 每当看到所谓的科研工作者谈论这些事情,我总是忍不住要发表言论,这也算是人格缺陷或者是陈安博士说的书读得太少,浅薄! 当我们在谈论各类排名或者沾沾自喜于某种排名时,或许更多的应该思考一下,我为了这个排名付出了什么代价,又得到了什么。这种扯蛋和俺这种业余爱好者谈论照片的细节的价值似乎是相当的。 在奢谈细节的时候,让自己的身体往后仰着倾斜一下,而不是向前,视角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带给人的很可能是震撼。 请看一看以下几张片子的细节: 1、一个孩子,请看细节:眼神 2、请看主角的表情 3、这个细节就不用我说了 4.这张照片的细节谁都能看懂 以上图片来自蜂鸟网站:作者是乡土守望者, http://wo.fengniao.com/370/article_369617.html
4575 次阅读|71 个评论
标书修改到最后不可忘记的几个细节
热度 1 lxchencn 2012-3-6 21:46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已经到了国自交标书的最后时刻,但不可忙里出错,有几个小而重要的问题要相当注意,不可大意失荆州: 1.再琢磨一下题目:反复修改后在立题、假说、目标、内容、创新等方面变动较大,回头再看看题目是否还是非常吻合,如果不够完美,再改一下; 2.关键词:是否确实是关键,最关键的词放最前面; 3.摘要:再推敲一下,是否可以表达得更精准?英文摘要不要有错的单词和引起歧义的语句; 4.立题依据:再查一下pubmed,有没有刚刚发表的新文献要加入立题依据? 5.科学假说:再问一次自己,科学假说有还是没有? 6.参考文献:是epub的文献再查一下,也许刚刚出来页码; 7.目标、内容:核对一下是否与立题阐述、假说的重点一致,没有偏离原来的初衷; 8.技术路线:实验方案能够准确回答假说吗? 9.创新:说出创新具体的点是什么?还不清楚,赶快挖掘; 10.小标题:顺序是否有误?多了?少了?叉开了?漏了? 11.申请者介绍:没有页码的文章把接收函附上去;投稿没有正式接收的撤下来,不管第几次修回; 12.年度计划:仔细核对年度,面上4年,青年3年,。。。。 13.成员:查到超限的成员替换其他人员,核对不同职称总数; 14.既往项目:结题项目要附结题报告,在研项目不要漏了; 15.联系方式:e-mail是不能够错的; 16.推荐信:青年基金要2份推荐信,在职研究生还加一份导师同意书,即使导师是推荐专家也要同意书; 17.关注年龄:计算到今年元旦前你还符合青年基金的年龄要求,即使你交标书前已经超过年限还是可以报青年基金的,不要错过好时机; 18.签字:一定要签好你名字; 19.金额:不要太多,也不要写少了,花不完的钱只好去买国债了,帮忙花吧。 20.祝大家高中!
47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日本人的论文
热度 48 wangzhe 2012-3-5 22:10
读日本人的论文
真是高兴,这是我的首篇精选博文,感觉就像 Paper 被录用一样,谢谢博友的推荐! 这两年论文看了不少,渐渐从盲目中品出些味道来。 美国佬不断的抛出概念,工作往往直达高端,但是说实话更迷信技术,理论水平大多不过尔尔。 欧洲人的理论水平大多不错,常能把问题刻画更深刻更一般,给人的启发较大。 华人里有牛人,但不少人有水论文的毛病,值一篇论文的 idea 非得衍生出相似的 N 篇,不榨干不腻味绝不罢休。 其他亚非拉朋友常常还不如我们,不论是水平还是口碑。 我就见过一群伊朗人, 无休无止的用一个本不严格的初等数学工具攒文章, 每次稍稍改变一点假设,跟做家庭作业似的,后来我一看到他们的名字就犯恶心啊。 谈谈日本研究者,说实话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领域,日本的确不如欧美, 但比我们略好,尽管他们也爱水文章,比如 IECIETran 系列多是对 IEEETran 的改进工作,不读也罢。 不过,在我读过的有限日本研究者文章里,很少发现过低级错误,而阿三哥们的论文有些会让人非常抓狂。。。 再就是日本人的论文细节工作常常做的很好,比如图表常常很漂亮。 这张图是一篇 IEEE/ACMToN论文 上的,说实话因为这张图片我就很想好好看看它的文字,猜想审稿人也会有同感吧。 与之相比,我们的论文常常粗枝大叶,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的论文上还常会看到宋体格式的数字和单词,都不想着改成罗马字体。 有时候差距体现在财力上,谁让我们不是超级大国; 有时候差距体现在理论积淀上,谁让近代科学源于欧洲; 但有时候差距常常体现在细节上,而这本是可以弥补的, 这就是我的一点感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299 次阅读|53 个评论
小细节,大问题。
yiboliu 2012-2-14 22:28
今天又被Word中的“结构视图”给“害”了。 由于为了便于查看文章,使用word喜欢以“结构视图”显示。 今天插入特殊符号,无论如何插入不进去,最终关闭“结构视图”才解决。 想起原来在同一个word分开显示时也是因为“结构视图”而不能实现。 想起这几天看的东西,更感到小细节决定大问题, 所以在抓大放小的同时,也要注意细节。
3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微方能知著——谈实验的观察与记录
热度 24 xinyumri 2012-2-12 07:04
见微方能知著——谈实验的观察与记录
每年的春季,轮到我开“生物医学成像”这门课,第一节课总不免先讲讲生物医学成像的历史。 公认的标志着医学成像开端的事件,是那张著名的伦琴夫人带着结婚戒指的手的 X 光片,该片摄于 1895 年 12 月 22 日,伦琴也因此成为 19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这也是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奖。伦琴生前任教于德国的维尔茨堡大学,那里的物理系至今还陈列着他的发明。有趣的是,当年伦琴为了赴斯德哥尔摩领奖,必须先得到校方的批准,才能去申请签证,如今,这封申请信也成了永久陈列的一部分。有次维尔茨堡大学的同行来讲学,专门把伦琴写的申请信做了一张幻灯片给我们看,伦琴的语气谦恭之至,似乎在极力说服校方: It is a very prestigious award. 伦琴和伦琴夫人的手 我每次讲完伦琴的故事,还会把历史再往前推 200 多年,讲讲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列文虎克自幼丧父,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他有一大爱好,就是磨透镜,而且手艺一流,无人能与之比肩。他用自己磨出来的透镜做了一台显微镜,这台单镜头的显微镜用现在的标准看简直太简陋了,但放大倍数却有 200 倍之多。有了这台显微镜后,列文虎克可有事儿干了,他把能搜集到的各种标本,从动植物到矿石污水,挨着个儿放在显微镜底下给看了个遍。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没有电脑的年代里,他一笔一笔地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仔仔细细地画了出来,寄给伦敦的皇家学会。显微镜为列文虎克打开了看自然的新窗口,他也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了“微生物学之父”。然而当荣誉降临的时候,这位手艺人却说: . . . my work, which I've done for a long time, was not pursued in order to gain the praise I now enjoy, but chiefly from a craving after knowledge, which I notice resides in me more than in most other men. And therewithal, whenever I found out anything remarkable, I have thought it my duty to put down my discovery on paper, so that all ingenious people might be informed thereof.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觉得这位能耐着性子磨出剔透的镜头、然后又拿着它看东看西的列文虎克老师太可爱了!再看他的观察记录,笔触之精美,细节之丰富,简直就像是件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列文虎克——列氏显微镜——列老师手绘白腊树剖面图 无独有偶,到了现代,一位英国的科学家—— 2002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 约翰 •萨 尔斯顿 , 在显微镜下面详细跟踪了线虫从胚胎到成虫的全部发育过程,不厌其烦地记录下了线虫的每一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从而确定了 细胞 凋亡在生物 正常 发育中的重要地位。萨 尔斯顿 在他的 The Common Thread: A Story of Science, Politics, Ethics and the Human Genome 一书中详细讲述了他发现细胞凋亡的整个过程,其间充满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发现的乐趣。 萨尔斯顿——萨老师的书——他的观察记录 生物学家如此,物理学家也如是。 记得大学时学电磁学,主讲老师姓孙,我们背地里管他叫孙悟空,因为他总是像变戏法似地在黑板上推那些无比繁复的电磁学公式。那些公式我基本上已经一个不拉地还给孙老师了,但他给我们讲的法拉第的故事我却一直记着。他说法拉第总是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所有的实验现象,往往还在一天之末写上一句总结性的话,于是法拉第的实验簿上就经常出现这样的话: 今天——没有结果! 今天——没有结果! …… 今天—— Eureka !!! 法拉第和他的实验室 实验物理学家如此,那么对物理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给人类带来了“上帝之光”的牛顿呢? 我有一位学物理的学长,曾经揣着三封介绍信跑到纽约的公立图书馆,带着一幅白手套翻阅了收藏在那里的牛顿手稿。他后来告诉我们说,牛顿的手稿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实验,记录也是无比的详细,而且字迹非常工整。 牛顿和牛顿手稿 我不知道西方这种观察与记录的传统的源头在哪里,但似乎从出身于农庄的达芬奇,修道院里的孟德尔,美国开国的国父们,到至今仍坚守着彻夜灯火通明的实验室的人们,一代复一代,总有那么一批人在认认真真地观察,不厌其详地记录。这些观察和记录如一滴滴的小水珠,汇成了人类探索认识自然的大江大河。许多人的工作在这大江大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人一辈子既无名也无利。然而有那么几个长了天眼的人,从水珠折射的阳光中看到了自然的美与律,于是便有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简洁、对称、典雅的理论,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技术与发明,它们那样深刻地改变甚至颠覆了我们的生活。 相比之下,当科学被我们当作济世救国的良方请进来的时候,我们似乎更看重它结出的果实而忽视了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本身了。我们从中学的基础课程到大学的精英教育,都有着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而且,在考试这根指挥棒下,题海无边,连理论的学习也越来越变成对钻牛角尖式的解题技巧的掌握了。 我并不反对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看到一些美国学生因为数学基础薄弱而无法入门时。然而,如果对理论的重视是以轻视实验为代价的话,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遗憾的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身上可以看到这种对实验的轻视,表征之一是认为重复性的实验枯燥,技术含量低,应该由技术员来做,他们只需负责分析数据就行了。殊不知,许多实验你如果不亲自去做的话,便失去了在第一线观察原始数据和细节的机会。这种对实验的偏见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实验记录的马虎与潦草。因为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做实验就是一个“等”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加上如今又有了互联网,等的过程也可以不那么枯燥了。如此,每次实验下来,实验记录空空如也便也不足为奇了。 希腊神话里有这么个故事:建造了克利特岛迷宫的能工 巧匠狄德勒斯, 和儿子 伊卡洛斯 一起 被囚禁在 了 孤岛上。狄德勒斯利用岛上的蜡烛,制作了两副精巧的羽翅, 想 藉此逃离囚禁的命运。 然而当 伊卡洛斯 尝到了飞翔的快乐,越飞越高,向太阳飞去时,太阳的温度把翅膀给融化了。 我觉得,扎实的数理基础能给人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助一个人飞得更高更远。只是不要忘了,所有这些令人痴迷的美妙理论,都是由前人从繁复的自然现象中抽丝剥茧般地萃取提炼出来的。忘掉了这一点而轻视实验,理论的翅膀也就如同腊制一般了。 去年我曾介绍过“科学”杂志上一篇名为“发现的算法”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这样看待实验的: Time spent refining methods and design is almost always rewarded. Rigorous attention to such details helps to avert the premature rejection or acceptance of hypotheses. Sometimes, in the process of perfecting one's approach, unexpected discoveries can be made. …… Meticulous testing is a key to generating the kind of reliable information that can lead to new breakthroughs. 的确,见微方能知著,细节中蕴藏着发现的契机。 科学如此,艺术又何尝不是这样。远的不说,单说科学网上的李学宽、吴飞鹏、苏德辰、陈湘明等大腕儿(出处:张玉秀老师,“ 哇,这儿,这儿太美了吧? ”,我再加上一个——孟津老师),他们那些看了让人心动的摄影作品,许多都是因为捕捉到了常人视而不见的细节。再看他们论及专业与科研的文章,也往往因其新颖独到的视角,或引人深思,或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察别人所未察,思他人所不思,是这几位老师们的共同特点。 所以说,关注细节,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这句话,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英语中有句谚语: T 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 依我看,还应该再加上半句, so is the beauty . 而关注细节的第一步,就是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丝不苟地记录。 相关文章: 发现的算法
个人分类: 教学与科研|13174 次阅读|61 个评论
从细节做起-也谈建设一流大学
热度 5 minnongda 2011-12-23 05:3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永远都是热门的话题。笔者在此不谈诸如师资,大楼等大问题,仅就几个细节做一些探讨。 第一个细节就要从不起眼的邮箱说起,据我观察,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省属高校到目前还没有配发学校的专业邮箱。看一些科研论文的时候,也经常看到联系人的邮箱是126,163等商业邮箱,让我感觉十分的不专业。其实,学校邮箱和学校电脑的网络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和途径。我认为,不管是学校的职员还是学生,都应该统一配置邮箱账号,工作和学习邮件应该通过此类邮箱进行沟通。尤其是和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的时候,整齐一致的邮箱后缀会提升一个大学的整体感和自豪感。可是遗憾的是,很多国内大学没有这样的学校邮箱,还有很多就是有但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和顺手。 第二个细节就要谈一下学校的公文和课件。在许多国内大学的lecture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中,经常发现来自一所大学甚至一个院系的教授或者研究生PPT的模版千奇百怪,什么样子的都有。但是,反观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高校老师的PPT,一般都有统一的模版。上面一般都有大学的logo和标识,让人感觉十分的专业,更重要的是体现的一所大学的自豪感和整体感。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明确了作者单位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尤其在国际重要会议上,一个好的大学模版体现了大学的文化,也很好的宣传了大学。我的荷兰导师每次在检查我的presentation的时候,总是念念不忘的把大学的logo贴上去,我有一次忘记了,甚至他还说:I am very pround of that (指大学的logo), do you think so? 第三个细节就是大学的开放日。在欧美的很多大学,每年都会有几个日子固定。开放给pubilic,让周围的孩子和家长任意参观校园,聆听每个院系导师的介绍。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其他不必多言,最起码省去了很多国内学生转专业的烦恼。在上大学之前先看看自己心仪学校的校园,自己心仪专业的介绍和实验室,是多么有必要啊,这省去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折腾。 其实,上面说的几个细节,我们都不难做到,但是做好,做精细不容易。其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细节决定成败。撇去好高骛远,扎扎实实的干活,即使我们基础不好,但一样可以迎头赶上。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2849 次阅读|5 个评论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也来浅谈论文写作中不应被忽略的细节
热度 18 BlueAdagio 2011-11-6 08:28
科学网上有不少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讨论,比如前几天黄秀清老师的博文。 细节可谓无处不在,除了在科研创新中要注意细节,在论文写作中重不重视细节也能对投稿发表的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常见的一些不应被忽视但时常被忽略的细节有哪些呢? 1 )相关文献 (references) 和重要文献的更新 论文怎么引用文献,引用什么文献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细节。比如投稿之前最好先搜索一下 Scopus, Pubmed 等数据库,以确保没有遗漏最近发表的和论文非常密切相关的文献。论文遗漏了密切相关的文献对审稿过程可能造成的比较严重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后果是相关文献可能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新颖性 (novelty) 和重要性 (significance) 。有没有足够的新颖性和重要性是不少杂志特别是影响力大的杂志对论文的关键要求之一,这个关不把好就容易造成投错杂志,从而影响了论文发表的效率。另一种情况是其实相关的文献和论文的结论并没有太大的正面冲突或者从深度到数据质量都比论文差多了,但这也最好先和编辑甚至审稿人等解释清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如果故意不提或忽略了便白白错过了这样一个解释的机会。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明显的overlap可能不能只在 cover letter 里解释,因为如果送审的话审稿人往往是看不到 cover letter 的,这种情况下有时候甚至在论文的 Discussion 里直接提及,然后看看审稿人和编辑同不同意你的看法,发表以后也可以看看读者是否同意你的看法。 有些文章没有漏掉新发表的文章,却漏掉了和课题直接相关的一些重要文献。这种遗漏不能算是文章的硬伤之一,但有时能给审稿人等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比如作者对领域不够熟悉,脉搏把握得不够到位等等。 2 )实验细节的交代 在论文里找不到关键的细节可能是最令编辑和审稿人头疼和沮丧的事情之一。有时候打开一篇文章,从结果( Results )到实验步骤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etc) 到附图及附图说明(Figures, Figure Legends )甚至到补充材料 (Supplemental Materials) ,就愣是找不到关于一个具体的实验到底是怎么做的说明,比如用的是什么细胞呢,什么样的溶液呢,用的药品是什么浓度呢,如果是小鼠实验又到底用了几只老鼠呢,试验重复了几次呢, p 值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如果是涉及到病人的样品这些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史又是什么呢,等等等等。这些细节至关紧要,而不是可有可无,因为没有了这些细节有时候无论是一般读者还是审稿人都可能无法阐释实验结果或者确定它的真伪,结果就是把大家的时间都浪费了,自然也把审稿机会给浪费了。把必要的细节交代清楚还直接影响到实验的可重复性,论文发表了但全世界没有哪个实验室能够重复的多半不是件好事情。 那么怎样交待这些细节呢?最关键的细节我觉得需要放在文章的主体里(附图或附表及说明,实验步骤等),而不应该放在补充材料里或者只列个参考文献完事。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细节是附图说明的写作。不少论文的附图说明似乎只是在重复实验结论或者对细节轻描淡写地带过,完全不足以让读者包括审稿人弄明白图表或者搞清楚实验的思路,参照等等,这又怎么能让审稿人写个好的评语呢。 很多科研人员可能都碰到过写作疲劳的情况,论文到最后有时真的不想多看一眼了,呵呵。这个可以理解,但不能作为马马虎虎的理由。特别是文章一旦发表就和你的名字绑在一块儿了,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松懈。如果觉得可能自己对论文已经太熟悉而不容易发现问题了,同事或同学之间不妨在这个时候发挥一下互助精神,请别人从一般读者或审稿人的角度把文章读一遍,看看文章有没有破绽或错误,读不读得明白等等。 3 )图表的次序安排 一篇一流的文章,除了实验结果漂亮,图表的次序往往也特别合理,逻辑性很强,一环扣一环,看了第一个图想到的问题接着在第二个图就能找到答案,好像大家心有灵犀似的。读这种文章是一种享受。写作的过程中多想想怎么安排次序可能更合理,更能表达文章的重点和新颖点,更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是另一个我认为不应该被忽略的细节。 4 )投稿之前的最后复查 见过不少投稿以后的论文,里面还有不少写作进行时的痕迹,比如引用文献时写 “(Smith et al., ???)”, 引用附图时写 “As shown in Figure XX”, 或者附图和说明张冠李戴,或者实验结果里描述完第一张图就跳到第四张去了,然后又跑回来第二幅图,或者有 5 个 panel 的图在实验结果里就只描述 4 个,那第五个放在那里干嘛呢?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细节上的马虎,很多时候会有形无形地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稿的效率,甚至能降低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有些审稿人还会因此产生疑问:作者连写文章都写得这么粗枝大叶,我怎么能有信心他的结果不会是错的? 总而言之,在论文写作上细节也可以决定成败。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and it is usually all in the details. 相关博文: 黄秀清:细节决定成败: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504150cid=1311419 ) 王守业:细节决定成败:由失巢凋亡(anoikis)的发现史所想到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3591do=blogid=442795)
个人分类: 职业生涯|12516 次阅读|38 个评论
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已补充)
热度 24 lingfeng 2011-7-25 05:36
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 实验的成功率很重要,而要提高成功率,就必须注意细节。以下是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 一, 记录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可能记住做过的每一步。例如实验记录如果不及时写,第二天就会忘记很多,一周之后就完全忘记了。所以做实验一定要做好实验记录。 记录一要及时, 否则就会忘记,最好是随时记录。 二要详细, 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就是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如果没有记下这个细节,实验出问题了就难以找到原因。例如,做实验用的试剂是哪一瓶,什么时候配的(尤其是容易失效的试剂),如果是用 PBST 配的 5%BSA ,加了 0.02% 的 Sodium Azide 抑制微生物生长,就应该记录为 5%BSA.PBST.N3Na ,而不是 5%BSA 。 三要整洁, 如果过于潦草,看起来很不方便,需要找相关信息的时候就难以找到。配好的试剂做好标签也是一种记录,标签一定要详细:包括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置者及其它必要信息。在配试剂的时候,为了防止忘记贴标签的情况,应该先贴标签,再加试剂。电子记录有易于检索的优点,对于某些重要信息,可以记录到电子文档(例如 word 文档)里面。 二, 核查 很多时候,我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仔细核查,例如没有核查果蝇的表型,没有仔细检查试剂的标签,没有核查离心机的转速,没有检查 heat block 的温度等等。每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一定要养成仔细核查的习惯。具体来说,在加试剂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查标签(包括试剂名称、配置日期),是否有沉淀,颜色是否改变等;使用仪器的时候,要核查设置,例如温度、转速、时间设置等;电泳的时候,要核查是否有气泡冒出;使用实验动物的时候,要核查表型等。 三, 分装 谚语说: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同样,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时也不要把所有试剂都放到同一个容器里。分装有很多好处。 第一,保险。 可以防止因为污染、变质等原因损失全部试剂或者样品。 第二,容易混匀。 结冰的试剂需要全部溶解然后 vortex 才可以混匀,如果很大体积,有时会等不及全部溶解就开始加样,会导致浓度不均。一般溶液都是先溶解溶质浓度高的,就像是结冰的汽水一边融化一边喝,一开始很甜,最后几乎没有甜味了,是因为糖份的存在会降低熔点,含糖量高的先溶解了。分装后,每一管溶液量小,解冻时容易全部溶解。注意在分装的时候一定要全部溶解并充分混匀。 第三,延长保质期。 很多试剂都要低温保存。如果不分装,每次使用的时候都全部受热一次,变质就会很快。分装之后,每次使用只有少量试剂受热,其它的还可以继续保持于低温,可以延长使用寿命。抗体、体积较大的酶、热不稳定的其它试剂等最好分装保存于 -20 度或者更低的温度。 四, 混匀 实验对很多试剂的用量都有明确要求。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可重复性,必须保证试剂用量一致。用量等于体积乘以浓度,如果溶液不混匀的话,浓度就会不同,即使加样体积一样,实际的量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保证试剂是充分混匀。结冰的试剂,必须完全溶解才可以使用。容易沉淀的试剂,使用之前必须充分 vortex 后再快速离心一下才能使用。 五, 备份 在《 At the bench 》一书里,作者说如果实验室发生起火等危急情况,首先应该抢救的不是试剂,而是实验记录。因为有了实验记录才可以完成论文。其实,为了防止实验记录丢失的情况,可以把实验记录扫描为 PDF 文档以备份。同时,对于重要的研究数据,最好整理成电子文档例如 excel 或 word 文档,并且养成对自己的电脑文件定期备份的习惯。此外,质粒、转化后的细菌也需要备份。最好备份两份以降低丢失的概率。 六,顺序 有时候需要给很多试管加不同的试剂。这么多试管和试剂,一不小心,就会忘记哪一管或者哪一样试剂加了没有。即使是只有两三个试管,我有时候加了一个样品,忽然就忘记是加了哪一管了。如果是按字母或者数字顺序加样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清楚是加了哪一管。 具体来说,给试管加样的时候,按照试管的字母顺序,数字顺序排列。例如做同一个质粒的酶切,用了四种酶,分别是XbaI,KpnI,BamHI,BsteII,就按照从左至右分别为BamHI,BsteII,KpnI, XbaI的顺序排列。把要加的试剂写在纸上,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加样。对于同一个试剂,加一管,就把试管往左、右或者上、下移动一格。电泳时,不同的泳道顺序为marker、control、实验组。如果有多个marker或者control,也按照字母或者顺序排列。收集样品时,按照先时间顺序,后字母、数字顺序排列样品。
个人分类: 实验室是我家|21758 次阅读|46 个评论
击毙本•拉登细节
热度 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5-3 10:22
击毙本·拉登细节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简短的声明: 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城市, Abbottabad ,的一个别墅被击毙。 美军不仅有本·拉登的尸体,并对尸体做了 DNA 测试,证明死者就是本·拉登。 拉登的尸体被美国特种部队在海上以伊斯兰教的传统方式“安葬”; 与拉登同时被打死的还有他的一个儿子、一个通讯员和一位妇女; 有报道说,那位妇女是拉登用来做“人肉挡箭牌”的; 从 2001 年 911 之后至今,美国的“反恐战争”几近 10 年,本·拉登一直生死不明。 本·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尽管基地分子不会立即作鸟兽散,击毙本·拉登依然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NBC 住白宫记者 Chuck Todd 说,无论怎么看,击毙本·拉登都是奥巴马总统任内最为辉煌的成就。 虽然接近午夜,白宫外面聚集了很多民众,庆祝本·拉登的被击毙。 听说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纽约市的警车在街头巡逻时开始闪灯。 从奥巴马的声明和美国媒体的报道,可见击毙本·拉登的一些 细节 :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 自 2001 年 3 月被入侵美军从阿富汗的 Tora Tora 山地赶走之后,本·拉登的去向一直不明。 美国情报机关认为,直到今天被击毙,拉登一直参与基地分子的策略运筹和制定; 他一共送出了各种指示或声明 30 多次,对美国和西方极尽挖苦和揶揄之能事。 拉登的“别墅”所在位置据巴基斯坦一所军事学院很近,占地也在军事禁区之内,很难想象巴基斯坦军方不知道拉登的去向。也有报道指出,巴基斯坦的军队是独立王国,军队知道的事政府并不一定知道。 本·拉登藏身 Abbottabad 的消息是去年 8 月由巴基斯坦提供给美方的; 也有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就是通过跟踪这位通讯员的行踪找到本·拉登的; 也有报道说,拉登在 Abbottabad 占地几十亩,但是没有电话和互联网;美军情报机构是从此入手查获拉登的驻地; 从策划到今天奥巴马下令击毙本·拉登,整个行动耗时 8 个月; 美国特种部队进入第三国击毙自己的敌人,并在事后宣布,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 参加这次行动的是美国特种部队里最为精锐的海军海豹部队成员( SEALS ); 美国军方一位发言人说美国事先没有通报巴基斯坦政府抓捕本·拉登的行动; 美国一些媒体质问,如果美国没有事先通报巴基斯坦政府,很难想象美国特种部队的直升飞机可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这么近的地方飞入飞出而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巴基斯坦军方参与了今天击毙本·拉登的行动;据报,巴方的一架直升机坠毁; 美国特种部队未能活捉本·拉登;在他藏身之地发生了枪战; 本·拉登头部中弹一发; 不清楚是拉登自己开枪,还是他的保镖与美国特种部队成员交火; 虽然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近期因为一名中情局特工人员开枪射杀巴基斯坦人而变得十分紧张,美巴的合作一直没有中断; 奥巴马在声明中感谢了参与这次行动的美方和巴方人员 ;
个人分类: 其它|195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某些令人震撼的历史残片
热度 5 sivaxin 2011-2-27 15:15
历史有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正的历史往往不在当局的教材中,而在无数点滴的细节中,当然也在每个平凡的你我的记忆中。推荐一篇有关历史细节的文章: 某些令人震撼的历史残片,虽然和课本里教的正好相反,但足以清洁人的心灵。 1)军歌:袁世凯小站练兵,徐世昌帮写了《大帅练兵歌》,用的是德皇威廉练兵曲。歌成,被两湖总督张之洞抄走,歌名不变。张作霖不知什么时候听到了,也不改歌名,抄走。又被冯玉祥听到了,抄走,改名为《练兵歌》。现在我们还经常能听到这支曲子,只不过歌词改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周恩来的学历问题:考清华,南方省籍的分数线高于北方,拒之门外,操蛋分数线的受害者之一;读南开,是中学而不是大学;在日本,被三所大学拒收;回南开,入学但因参加学运被开除。所以周恩来这辈子都是中学生。但是,周恩来是中国政府时间最长的总理。 3)爱国: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建国时两人滞留于香港,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文革时,红卫兵将俞大絪教授上衣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4个月后曾昭抡也被折磨死,兴盛百年的曾氏传承,至此不复见于神州故国。 4)抗日:西南联大有两个孩子要去延安抗日,钱穆说,“去那里干嘛?你们好好上学得了。打仗不是你们的事,再说,延安不是前线是后方啊!” 5)报应:秦城监狱始建于1958年,乃苏联秘密援建项目。领导筹建工作的人是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文革期间,他的夫人郝治平刚好被关进了这座监狱。无独有偶,负责修建工作的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冯基平,也享受了同样“待遇”,并且是同批犯人中最后一个被释放者。更杯具的是后来他在狱中还挨饿,老后悔没把监狱的待遇调高一点。 6)辫子:民国成立之初,民众对剪辨抵触情绪极重。冯玉祥部下士兵,拒绝剪辨,于是冯亲自提枪监视。士兵们嚎淘大哭,终于剪掉了辨子。未过多久,冯玉祥招兵买马,最关键的条件是:剪了辨子的,一概不要。原来冯玉祥发现,只有拒绝剪辨之人,才是奴性入骨,唯命是从的人,才是最适合于打造暴力机器的。 7)背叛:“爱国将军”冯玉祥一生最细化背叛。叛变过多少次已无可考,但至少有文史记载最主要的8次:滦州起义时“叛”清;护国运动时“叛”袁;护法运动时“叛”段(在武穴通电主“和”,后改投直系);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叛”曹、吴;1925年“叛”张,导致国奉战争爆发;1926年北伐时,彻底叛卖北洋团体,联蒋北伐;1930年蒋冯阎大战(即中原大战)时“叛”蒋,不久失败,他的西北军被分化瓦解,此后一蹶不振。最后,投靠了毛泽东。 8)北洋军阀:大陆人最熟悉的北洋军阀莫过于吴佩孚。但吴佩孚为人的信条是:“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北伐战争之后,由于拒绝接受日本的诱降条件,拒绝做汉奸,拔牙的时候被日本人割喉致死。其次是北洋军阀段祺瑞。3.18八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了枪,死伤多人,其次是北洋军阀段祺瑞。3.18八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了枪,死伤多人,后因鲁迅纪念学生刘和珍,此案而妇孺皆知。历史真相是,段祺瑞不仅没下令对学生开枪,作为一国总理,他对着死难学生长跪不起,向天下人谢罪。他让人立即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优抚,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大辈子“不动摇”,直到临终。 9)汉奸:梅思平是五四运动领头学生之一,火烧赵家楼第一把火就是他放的。倭国侵华后,“汉奸”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宁死不接受正式伪职。倒是当年最爱国的者梅思平摇身一变,成为汪精卫投敌策划人,铁杆正牌汉奸。高喊爱国者,往往最容易变成汉奸。 10)道士与“卫道士”:王圆箓,世称王道士,一个被“含泪劝灾民”的“卫道士”余秋雨在《道士塔》里丑化的伟人。身为道士,却成为佛教圣地莫高窟的保护神,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为保护莫高窟,他向各级官员求助,甚至冒死向慈禧上书。他把文物卖给斯坦因等人,所得钱财全部用于保护洞窟。即使是卖出的文物,也在各国博物馆得到了妥善保存。余大师,却因为“卫道”而成为了亿万富翁。 11)党说你不是你就不是: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极尽风光,列宁逝世了,她受尽羞辱欺凌。但她还想出来说话,斯大林对她说:“你再乱说话,我们就宣布你不是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说:“可是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知道,我就是列宁的妻子。”斯大林说:“党说你不是你就不是。” 12)宏伟的建筑:阿道夫·希特勒说,“宏伟的建筑是消除我们民族自卑感的一剂良药。任何人都不能只靠空话来领导一个民族走出自卑。他必须能建造一些能让民众感到自豪的东西,那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这并不是在炫耀,而是给一个国家以自信。我们的敌人和朋友一定要认识到这些建筑巩固了我们的政权。”难怪如今党国的办公楼越来越宏伟。 13)变异:在1939年的纳粹德国,有1/3的报纸还是私人拥有的,鉴于德国最大的伏斯日报于1934前被迫停刊,第二,三名的柏林日报和法兰克福日报股东被清洗,那些在纳粹淫威中幸存下来的报纸,他们为纳粹党服务的忠心程度,比纳粹党人办的报纸还过之而无不及,媒体彻底成了权力的婢女——私有并不意味着自由。 14)统治术:“不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明星、刺激的音乐、流行的服饰,以及竞争意识就行了。剥夺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指导者命令的服从心。让他们对批判国家、社会和领袖抱着一种憎恶。让他们深信那是少数派和异端者的罪恶。让他们认为想法和大家不同的就是公敌。”阿道夫·希特勒说。 15)软实力:马英九说,“我们邦交国只有23个,可是却有一百多个国家地区愿给免签证,它背后代表的是,这些国家对我国的形象、人民的素质投下信任票。”——这才是国家软实力,软实力不是靠开几个会、放几个烟花、做几个广告就能搞出来的。 16)真英雄:“当我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上百的记者们以为我会哭泣。我没有哭,因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噎达到,对于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来说,其目的不是保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是推进国家的进步和民主。”戈尔巴乔夫说。 17)原创:最早提出论持久战的是谁?毛泽东?蒋介石?白崇禧?是堪称文武全才的蒋百里将军。钱学森先生是他的女婿,蒋纬国是他的副官。因为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将留学生和日本士官生分开评定成绩。他和徐庭瑶将军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装甲部队。他编写的美学教材至今仍是美院必学。连他的妻子蒋左梅女士都是一位奇女子。 18)检讨:毛泽东表弟文强,上黄埔时是林彪的班长,两人动枪打过架。周恩来是他的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朱德是他的老上级,还有个老乡叫刘少奇。南昌起义后脱党,加入国民党,淮海大战时出任徐州参谋,结果被俘,让他写检查,他说:“不写,你们这么多共产党大官都没带好我,要写也是你们写……”。结果被关26年。 19)泪水: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之际,湖南省在杨开慧和毛岸英的家乡板仓举行纪念活动。参加活动的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毛新宇说,前不久央视播出电视剧《毛岸英》时,“每看一集都会流泪”,“想起伯父吃过那么多的苦,想起他英年早逝”,都会悲从中来。据说,有一种动物凭白无故都流泪,名字叫鳄鱼。 20)日寇:日本强占胶济铁路,康有为的女婿罗昌时任外交交涉员,他只身站在铁轨间,对日本军官说,“除非从我身上碾过,否则休想前进一步!”日军行进竟因此受阻。想想浙江乐清发生的事,无语……。 21)中共亚洲总书记:奥巴马新闻发布会,请韩国记者提问,中国记者芮成钢斜刺杀出,强烈要求代表韩国,代表亚洲,成功弄晕奥巴马。在此过程中,韩国记者一声不吭。对一个明智的国家来说,国内民生事务,比国际上的鸡毛蒜皮更值得关注。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自我心灵的改善,远比瞎掰胡扯更有意义。 22)别担心中国: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世纪说过一句话,“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她的这句话让中国的思想家们非常不舒服。但从她说过这话到现在,中国的确没有出现大的思想家。 23)违宪:1984年,美国男子约翰逊,当众焚烧美国国旗,却无法律可以追究。美国人怒,遂出台国旗保护法。不料法律出台之日,美国妇人埃里奇悍然以身试法,烧掉国旗,于是法庭判罪,埃里奇大闹,闹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曰:国旗保护法与自由宗旨相背,属于违宪,宣布无效,你们谁爱烧国旗快去烧,谁也管不着……。这种国,如何能让人不爱?! 24)公款招待:1983年11月26日,胡耀邦在东京发表演讲时,公开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来华访问。从1984年9月24日起,3000名日本青年分批抵达中国,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杭州、武汉,并参加了国庆35周年庆典。他们在各地受到热情接待,访问的全部费用由中方承担。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就是现任首相菅直人。可惜,菅直人现在对中国公款招待他的那些人,比以往日相更凶。可见,酒肉并不能成为朋友。 25)物有所值:1960年,国内大饥荒,青壮年每天定量3两米(150克),不足,人相食。茅台酒厂无米酿酒,相国周恩来闻讯,特批2200吨粮食给茅台酒厂酿酒!而据悉,此期间,中国大陆有数千万人饿死。但茅台酒厂1959年到61年的产量并没有减少,且更有收藏价值!1958年土陶瓶茅台酒145.6万元创国内最高价。
个人分类: 读书阅史感悟|1673 次阅读|6 个评论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的诸多细节
adamliu800 2010-11-28 21:58
光阴荏苒,转眼间师兄师姐们迎来了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参加答辩的师兄师姐们选题颇新,但问题也不少,值得我们每一位在读研究生深思和注意。 (1)摘要问题 摘要是全文观点的浓缩和集中展现,宜精不宜多,答辩师兄师姐们的论文在此方面多存在篇幅过长的问题。同时,摘要中需反映文章所研究问题的结论。并且应该通过表述顺承得出结论,而不是突兀地罗列。无论是大论文还是小论文,摘要都是极难把握的部分,它是文章的开头,它的质量直接影响阅读者对全文的评价。 (2)翻译问题 此问题本不该出现在硕士论文答辩的现场,但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翻译工具的兴起,一些以讹传讹的翻译层出不穷,反而误导了不少年轻学子。特别是对于较少接触英文翻译的学生更是如此。一些原本属于常识性的翻译也出现了谬误。 (3)创新点问题 如今的硕士论文动辄3、5个创新点,似乎两年半整出来个惊人大作,事实怎样呢?几乎全是低度创新,甚至很难谈得上创新。所以,近年答辩中不成文的规定是:硕士论文的创新点控制在1-2个,博士论文的创新点控制在3个(部分突出的可增加1-2个)。如今研究生教育的水分也可从此处管中窥豹了。 (4)文献综述问题 文献综述是对作者所研究问题现实性与必要性的佐证,通过对同行研究的梳理发现问题,才有了后面的研究内容,所以文献综述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研究内容的质量。而今的硕士论文在这一部分相对偏弱,特别是对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尤为薄弱。突出体现在国外文献不新,观点总结不全面,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与自身研究问题联系不紧密等诸多问题。国内文献的综述也相对缺乏层次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观点群,多以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为主,给人的感觉是只见观点,不见体系。 (5)参考文献问题 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规范格式都有业内统一标准格式规范,对照排定可以杜绝低级错误,但在参考文献的选用方面就有另一番讲究。比如:追根溯源找原典,我们在引用文献时受外文阅读能力的限制,很难找到引文的原始出处,多为二次引用甚至是多次引用。如此一来降低了作者学术研究的深度和严谨性。此外,引用文献的品级也很关键,它直接决定了作者的研究是否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最后是文献新旧程度的合理把握,既要有学科领域内最经典文献的支撑,又要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这样才能做到博古通今,起到把握研究动态的效果。 (6)致谢问题 致谢看似只有一页纸,其实里面大有文章,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少。首先,导师的职称必须写清楚,在现行职称体系中教授(副教授)与研究员(副研究员)还是很有区别的。其次,致谢的范围须界定清楚,对于致谢对象的姓名务必保证准确无误。最后还要注意行文的个人特点,切不可千篇一律,竞相模仿,自己的致谢与别人的致谢仅差几个名字,那将给自己留下不小的遗憾。 (7)图表问题 论文中的图表是为文章增光添彩的必要因素,但处理不当反而拖了文章的后腿。比如在文档中的图片或表格尽量使用矢量图,而非相位图,否则,出现马赛克的情况会使阅读者很不舒服。一些涉及版权的图片则应注明出处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慎用截图工具,一旦留下了致命的失误当贻笑大方。图表的格式在国家标准的学术规范中也有规定,应该在检查文档时仔细核对确保无误。 (8)排版问题 这属于基本功,但也是老大难问题。本科刚毕业时,我几乎不知何为标准排版,前几日清理当时的电子文档,看到了本科时的排版结果,哭笑不得。字号不统一,行距不统一,没有固定的段落格式,文档结构图混乱,更可怕的是漏字错字的情况层出不穷。到了硕士毕业论文确实应该精益求精,争取排版方面零错误。 答辩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言简意赅,把握好时间;演讲时保证思路清晰,语音洪亮,用词得体;讲解后虚心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和提问,不要急于反驳,稍事准备后在统一作答;回答完毕后还须对答辩委员会老师进行简短适度的致谢;答辩后还有一系列后续工作,须针对老师们所提的意见尽快修改论文并提交终稿。论文答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者、参与者的精心安排与积极配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答辩人提交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明年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个人分类: 研究生活|73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想到实验室读研究生的同学,请进
xiegming 2010-7-31 00:25
陆续有不少同学在博客留言或邮件提问, 主要是关于实验室招研究生的问题. 我这里统一说几句: 1. 鼓励同学和老师直接email联系,这样效率更高.在这个事情上不要有顾虑,要主动.每个老师的邮箱很容易查到,你通过联系更能相互了解,也更及时. 2.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我所在的招生专业,不知道啥时候能够改名)有6个老师可以招生, 而2010年只有4个名额, 这四个名额要由本科直博\硕士毕业考博\硕士转博三类学生瓜分,你说紧张不紧张! 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只有硕士点,所以只能招硕士,目前是5个名额,老师还是6个. 所以,所有老师都倾向用这些硕士名额招一般力学专业的硕博连读生. 4. 在同一个专业下,每个老师的具体研究方向是有差异的.这也是建议同学直接联系导师的原因. 不同方向做的具体项目不同,受到的训练也不同. 5. 强军计划是不占这5个名额的,也就是说和普通的学生没有任何关系,大家就不用关心这个事情了. 6. 我2010年9月份入学4个学生,包括1个博士生,3个硕士生,具体为一个一般力学专业硕博连读的保送生, 一个由硕士生转为博士生, 这两个都是归属正常的招生名额; 还有两个考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考试生,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按照一般力学专业录取为硕士生(这样他们的日常补助和博士生一样),他们可以选择继续读博,或者硕士毕业, 这两个是按照调剂名额进来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交钱(好多钱啊)! 7. 按照往年的经验, 保送的学生基本上会把所有硕士名额占满.到时候(保送一般在9,10月份出结果)我会即时发布具体情况. 当然也会有录取了不来的,或者其他意外. 这些消息我也会即时发布. 8. 这次夏令营,我们没有招任何学生.所有保送事宜都放在下个学期操作.没有参加夏令营,几乎没有影响. 9.其他未尽事宜,还是给我邮件联系吧.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4955 次阅读|1 个评论
2.18--读《细节决定成败》
秋天的布鲁斯 2010-6-18 17:55
《细节决定成败》一出版就火了,等我2007年春节恶补管理学方面的新书时,买到的已经是第41次出版的版本。 该书把细节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足以决定成败。这一点我倒不敢苟同,细节和成败不能说是充分必要条件,或者说,要有一定前提条件前提下,做足细节才能保障成功。 不过2.18分理论却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想到这本书,就会想到2.18这个数字。2.18是这么算出来的: 人的智商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大部分,从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来分,智力因素占40%的权重;在智力因素中知识和技能的对比中,我们认为知识占40%的权重;知识又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书本知识占40%的权重;书本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又占40%的权重。假设我们同意以上的权重的分配,那么,总平均85分的在校学生获得的总智商分数是:140%40%40%40%852.18(分)。 平均85分,几乎是全优生的分数。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中,并不是每年都能有一个人达到这样的成绩。而对成功来说,只相当于2.18分。夸张有一点儿,不过我觉得有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多维的,书本知识只是一小部分。另外,毕业不能停止学习,还需要不断充电。继续教育市场在中国远没有开发出来。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细节
tianfei906 2010-6-4 18:16
科研人员的大多数成果都是靠论文来反应,因此,科技论文对科研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科技论文即可为科研人员带来利益,也会成为毁灭科研人员的隐形杀手。暂其不说抄袭、造假等非常规手段发表论文获得的好处,今后可能要用血债还,即使正规的发表论文,不注意写作细节,也可能对今后职业生涯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当您因学术获得的利益或地位越高,没有注意细节而发表的论文对您的职业潜在的危害越大。 由于自己在科研上还嫩了点,也没有发表多少文章,要说如何注意写作中的细节,感觉是力不从心,但近来阅读文献,听报告等越来越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细节的重要性。写在这里时刻提醒自己在论文写作中要注意细节,对长远的发展来说细节决定成败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如何注意细节呢? 就我目前感触较深的说两点,这也可能是大多数作者不太注意的公式、插图问题。 第一、公式方面的问题 现在提倡创新,可是老实说,每天估计成千上万篇文章面世,哪有那么多文章是创新的?大多是重复前人的研究,或者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改进,或者将前人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中,这其中就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中大多数要以公式的形成为核心,核心公式是文章的灵魂,特别是目前中国科技论文八股文的写作格式和限制版面的情况下,一篇论文中大多只有核心公式,很多作者的写作的时候都是二次文献引用,没有看最初的原始文献,这样引来引去,公式都可能被弄得不正确了。这就要求 我们写作者要认真核对公式,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推导一遍公式,一是可以加深理解,其次也是避免出错。 第二、插图描述的问题 插图也是大多数科技论文中必不可少的,有些图片可能一目了然,也不需要过多言语去描述。而有些插图可能要结合理论分析,才能够说清楚图表的真正涵义,可是我们在看论文的时候,常常发现作者的眼睛具有火眼金睛的功能,对图的表述直接采用从图上可以看出:XX随XX增大或减小或从图上可以直接得出:XX结论等等这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描述,您这是在考读者吗?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其理论根据,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参考价值了,那您的论文也没有发表的意义。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尽可能的结合理论分析将图说得清楚明了,这也是体现自己学识的真功夫和为读者负责的态度。   科技论文是科研人员的一面镜子,它即可以照亮您光鲜的一面,也可能将您的缺点无限的扩大,要谨慎而为之。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水平及论文质量。同时,我们要时刻记住: 科技论文的写作中要特别、特别的注重细节 。
个人分类: 科研感想|88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术会议的组织程序及筹备细节
fqng1008 2010-5-17 16:54
我从 1998 年参与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和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至今已十年有余,对于会议的会前准备、会场组织及会后安排等有一些体会,在此简要介绍以方便于后来者 。 一、会前准备 1. 拟定会议计划:①拟定会议主题、名称、地点、规模等(常常由总会在前一年 11 月份前后征求各分会意见确定),确定特邀嘉宾(含专题讲座专家)和赞助商;②确定会议日期、日程及议程及预备会议内容(如委员会议、换届选举会议等);③排出会议作息时间及注意事项;④做出会议经费预算和筹资方案;⑤成立会务组,明确会务分工。 2. 发出会议通知:①会议征稿 ( 各委员、委员单位、杂志社 ) ;②第一轮通知(告知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学术委员会名单、演讲专家及讲题等);③正式通知及回执(包括会址、交通、报道和接站时间、回执时间、住宿要求、返程票预订、是否大会发言、会议壁报准备等等)。 3. 准备会议材料:①会议审稿,确定大会发言名单;②编辑出版论文集(包括投稿论文、讲座论文、会议日程、赞助商致谢、广告等;③确定开幕式议程、开幕词或致词稿代拟稿;④编印会议指南(包括会议日程、代表须知等);⑤准备会议纪要和通讯录。 4. 准备会议标识:①代表证;②会场背景幕布、会标(宾馆门口)、指引标志(会议和就餐)、海报、会议日程(报到处)等;③参展商的展览布置(宣传标语、广告牌、充气拱门等);④壁报。 5. 安排会议生活:①预定交通工具;②预订宾馆,安排住宿、餐饮、会场;③联系安排参观、访问、旅游活动;④确定财务、接待、保卫人员;⑤安排茶歇和娱乐活动。 6. 选定布置会场:①排定会议座次;②布置环境;③检查并配置电化设备;④展台安排。 二、会议接待 1. 会议报到:①接站;②填写报到单;③分发会议材料,安排住宿;④收取代表费用;⑤通知有关事项。 2. 会场组织:①检查会议设备;②接待嘉宾;③保证会议主持人、发言人到位;④调动与会者提问和讨论;⑤会议记录;⑥评选优秀论文或优秀壁报。 3. 会议生活服务:①及时定购代表回程票;②印刷并分发会议代表通讯录;③检查住房设施;④征求膳食意见;⑤保证参观、访问及娱乐活动顺利进行。 三、会后安排 1. 整理会议文件:①整理会议记录;②形成会议决定(简报、纪要);③写总结向上级汇报情况或发布;④将会议材料分类、立卷、归档;⑤向总会和情报信息单位提交论文集。 2. 送别会议代表:①分发回程票;②结清会议费用;③根据返程时间安排车辆;④发放会议学分、照片和通讯录。 3. 会后工作:①结算会议开支费用;②归还会议所借物品。 召开学术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是征集论文,这是学术会议水平和质量的基本保障。学术论文的征集通知应至少在开会前 6 个月或更早一些时间发出。国际会议一般要在 12 个月之前发送通知。通知中要写清楚学术会议的目的意义、会议主题、论文议题、论文选录标准、论文报送时间、论文格式体例,以及开会时间、地点等内容,以便投稿和确定参会否。同时还要根据会议需要,选定一些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学术会议的主体是与会代表,组织好代表是开好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的会议一般规范较小(因为会议频繁),参会代表并不仅仅局限在入选论文的作者,也可通过厂家或公司特邀一些专业人员参会,尽量保证会场人员。特别是会议选择在风景区,往往开幕式人数不少,闭幕式则寥寥无几,成为典型的虎头蛇尾。 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往往取决于一些必不可少细节方面的充分准备。如会议地点应尽量选择环境较好,交通便利,接待能力较强或与会议研讨内容相关的地区,最好在当地有依托单位。会场的布置,包括主席台的设置、横幅标语、背景幕布、桌签的摆放、投影设备的安装使用、茶水服务、位置安排等,一定要安排周到。另外,经过充分准备的学术会议,一定要按期召开。会议期间应当就讨论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学术会议要安排紧凑,紧扣主题,对会上所作的大会报告和宣读的主要论文,要围绕重点议题认真组织评议,通过讨论力求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贯彻 双百 方针,倡导学术民主,提倡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对与会者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学术自由、平等的气氛。要注意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深专家要注意发现优秀的青年人才,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荐,使优秀人才更好地成长。学术会议期间,除进行学术讨论外,还要根据情况,组织专家针对科学发展问题(如诊疗规范、共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会议的形式上,也要力求多样化,要灵活采用大会报告、墙报、辩论会、学术沙龙、设问和答辩、自由发言、圆桌座谈、冷餐会、成果展示等多种学术会议形式,营造学术会议的宽松氛围,提高交流成效。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博会照片-图片的说明在这里
thermophysic 2010-4-26 12:17
图1. 美丽的女兵正在巡逻 图 20 美丽而又青春的志愿者妹妹 图2.安检排队的人群 图 3. 漂亮的利比亚馆 图 4 您愿意等那么长时间吗? 图 5 非洲主题餐厅,里面据说有乐队表演 图 6 从浦西看卢浦大桥 图 7 通用汽车馆( Drive to 2030 ),里面有未来汽车展望,环绕电影 图 8.9 云南馆跳舞的小宋佳 图 10 云南馆的恐龙化石 图 11 四川馆表演功夫茶的娃子 图 12/13 广西馆笑的最甜的妹妹 图 14 记者正在采访问讯处的服务人员(红花还要绿叶配,美女这边看!) 图 15 世博轴上水中倒影 图 16 美食街的服务小妹 图 17 太平洋岛国的大胖子 图 18 太平洋岛国的猛男 图 19 汤加国王和我 图 21 黄昏时的浦西企业馆 图 22 黄昏时的浦西航空馆-蚕宝宝要睡觉了 图 23 华灯初上,分外安静! 晚安!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世博会试运行游览总结
thermophysic 2010-4-26 12:02
从世博会的试运行,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当然,也能找到一些节约时间的细节。下面的一些要点,是给首次去世博会的朋友们的,相信能够为您的游览提供帮助! 1.到底从哪里入园最快? 客流分为散客和团客,团客人很多的,作为散客尽量避开就好。团客在哪里下车?8、7、5、1号口是主要的停车点,也是团客的主要进入点。而散客的主要进入点是6号和2号,6号是地铁13号线,2号是4号线。因此,剩下的就3号和4号,还有一个13号东昌路水门。因此,这3个门是最佳进入点。这是一般性的啊,还跟自身交通方便相关。 2.到底什么时间进去最好? 从试运行看,我们9点到8号门,排队到进入1个半小时。有点累,主要全是站着的,还要不断的慢慢挪动,还要有点挤。到时候主要看团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团客是7点起,8点到9点半会到门口。普通散客差不多。因此,如果我们8点之前不能到门口排队,就不要去了,回家睡觉,吃饱饭再来。 3.到底我应该带什么? 有人说水不能带,确实不能带进去。但是在排队安检的时候要喝的。建议带味全的那种小瓶子,喝完还可以带进去灌水。里面的水是向上喷的那种,有点浪费,容易呛到。再有,一定要做好排队的打算,千万不要看到排队就不看了。因此,折叠凳或者钓鱼凳强烈建议带。相机一定要长焦,排队的时候随时拍美女,一定要备用电池。吃的要带嘛?零食点心一定要带,万一饿到就不好了,建议高能食品。衣服一定要带,上海的天气很难说的,建议防雨带头帽的风衣。当然,钱是一定要带的。 4.到底进园之后首先干什么? 千万不要犹豫,首先冲到最近的预约点进行预约。具体预约哪个馆,要看个人喜好了。中国馆、日本馆、沙特馆、德国馆、西班牙馆、比利时馆、以色列馆、意大利馆、丹麦馆。。。哎呀,太多了。好好看看介绍吧。预约完,时间好的话可以去看开园仪式。 5.到底预约完后如何设计参观路线? 预约完后,可以去问讯处拿一张免费的导览图,还要一定要拿演出活动的资料安排。里面的服务员都是美女,一定要合影。根据预约后的空余时间安排,然后挑一个没有预约到的最近的场馆,赶快去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就可以想想怎么安排空余的时间了。千万不要拿着地图在那研究半天,安排好了,那里人都排满了。安排主要是根据预约的场馆之间的时间,来安排怎么走。安排的时候要考虑吃饭的地方和吃饭完后休息去看演出的地方和时间。 6.到底园内什么交通最方便? 当然,在一个区,比如A区内,主要的交通是步行,参观完中国馆,走到旁边参观省市联合馆,一个区不大的。但是,如果预约的时间很近的两个馆在A区和C区,或者从浦东赶到浦西,就要乘坐园内公交了。导览图上红色线是浦东或者浦西区的公交,蓝色线是从浦东到浦西的公交,一般,浦东内的公交全程10分钟,浦东到浦西中间15分钟,坐轮渡也是时间差不多,也很方便。 7.到底哪里吃饭最快? 如果您有钱,浦西美食街的点菜的馆最方便了,人少。建议到各个馆开的各个国家的馆子去吃,稍贵,可是值得,很地道,也很方便。如果一般的快餐,去浦西吃最快了。安排线路的时候,就可以把吃饭的时间安排进去。 8.到底浦西有什么值得参观的? 浦西主要是城市实践区,企业馆,两个主题馆,说实话,企业馆比主题馆好看。因此,建议主要参观日本和韩国企业馆和民营企业馆,还有通用和航空馆。 9.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参观呢? 如果有体力,天气还好,那最好可以看闭园仪式。晚上的风光,不是一般的好!晚上拍照片,一定要有三脚架,不然容易糊的,晚上人累了。 总结:大家在网上看了些游览的攻略,这个也好,想参观,那个也好,也想参观。如果您是一个人,随便玩,如果是一家人,时间就不能太紧张了,这个度很重要。不要到晚上累的都不想动。另外,有不明白的,随时问志愿者! 试运行人太多,随便看了看,附录一些随拍照片,新买的Nikon单反,祝愿大家玩的开心! 图1.美丽的女兵正在巡逻 图2.安检排队的人群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工作中的细节与小节关注是个大问题
huanglu 2010-4-25 11:38
I: 细节篇 在影响成功的诸多因素中,被提及的多是性格、机遇、智力等要素,而有一点却被忽略太久,那便是对细节的注重。《道德经》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虽然细节决定成败有些绝对,但从中足以看出细节对成就大事的重要性。把握细节,细中求精,将会清除我们追求完美道路上的障碍,将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 什么是细节呢?余世维先生说, 细节是追求完美 的意思。就我个人理解,细节实在有太多表象,存在于我们科研工作中的角角落落,无处不在。因此对于细节的把握,给我们提出同样的要求 约束自我 ,对每个细节认真负责。对于细节的追求,可以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可以是严于律己的习惯,既是追根溯源的智慧,也是求真务实的观念,更是精益求精的执着。 20 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概括自己成功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 魔鬼在细节 。 他反复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把握不到位, 则不能称其为 一件好作品。由此可以看出, 关注细节可以成就一件伟大作品,而疏忽则会毁坏一个宏伟规划。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对细节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因忽视细节造成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美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灾难的发生举世震惊,据事后调查结果显示,导致灾难发生的原因,仅仅是一片脱落的隔热瓦,而后果却是几亿美元的损失和七名最优秀宇航员的丧生,这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训。在日常生活中,一次志在必得的职位竞争,由于时间意识上的淡薄而迟到,最终让所有准备失去意义;一个不合礼仪的举动,顷刻让你积攒下的好印象不复存在; 一个随意的玩笑 ,在不经意间已经触及别人隐痛。凡此种种,因为不用心,不注重细节,太多人已经错过太多成功机遇。 正如张瑞敏先生所说: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的作风,努力体现自身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伟大才会不期而至。 II:小节篇 对此,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商务印书馆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在这里有两个词尤其需要注意:拘和小节。首先,拘在这里是拘泥的意思,形容被束缚其中。显而易见,不拘泥并不等于不注重,不遵守。不束缚于小节,让我们做事的眼界更宽阔、更灵活。其次,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当称不拘小节! 虽然细节疏忽往往会影响事物的成败,但过多关注细节则可能对事物的发展于事无补。 因为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对事件的发展和方向并不起决定作用。细节决定成败是对细节作用的过分夸大,对细节过分追求将会导致舍本逐末。诸葛亮正是由于事必躬亲,处理太多琐事,过于操劳,英年早逝。试想,如果他将精力花在统一大业上,或许中国的历史将会因此而改写!每当读到史料中记载诸葛亮军中罚二十以上必亲览,我们不禁惋惜人力资源浪费竟然如此巨大。 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 24 小时。成大事者与一般人相比,有着更卓越的思想和更超群的能力,他们应集中精力做一般人不能做成或无能力做成的大事,而不该拘泥于琐碎小事。就全社会而言, 成大事者是稀缺资源,这些稀缺资源只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否则意味着重大损失和浪费。 如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职位职责与范围更加明确。所谓 各司其职,不是一个领导对下属工作不闻不问,而是不能越界过多干涉下属具体工作。 否则不但因为琐碎之事模糊整体考虑问题的视野,舍本逐末,做不好本职工作;而且还会引起信任危机,挫伤下属工作积极性。 在公司中尚是如此,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如何把握好细节与小节,使生活更加井井有条呢?是注重细节,还是不拘小节,抑或两者兼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246 次阅读|9 个评论
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pinjianlu 2009-11-3 15:16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1.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3.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4.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5.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沪宁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李素丽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5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需要全国总动员
zls111 2009-10-16 18:23
在查文献的时候,发现 Plant Physiology 有 PowerPoint Slide for Teaching 这种功能(下图),感到很惊讶,这个对于杂志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杂志想到这点是难得可贵的,他们这样做表示着他们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发文章,也在关心教育。 前段时间从网上看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为保持美国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领导地位,提高国家的创新、经济竞争能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队伍,设立了一系列资助人才的项目,通过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对人才的支持。 这个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他们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教育,而我们国家呢?好像很少就有这种想法,而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都不能保证,就拿我自己来说,到现在家里还补贴,这话真的不想说出口。不是我自己挣不到钱,只不过花那些时间做那些事情没有什么意思。每个人都不能一直高雅,到了某种程度我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育是兴邦之本,振兴经济计划 3 万亿却是那么点投资教育。大的方向都这么做,细节就更难有了。传统对于教育太重要了,而这些传统就要靠我们在每个细节上的努力和积累,快速的培养那就是产品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大话西游》的相关解读
tianwaiyin 2009-5-17 14:10
一、滑稽 / 幽默 从区分上看,幽默与滑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幽默显示了主体以精神俯瞰人世的优越感,而滑稽则是主体行为低于现实行为规范所产生的对精神嘲弄的,不难看出,区分它们的是精神与行为的对比,精神高于现实行为的是幽默,低于现实行为的则是滑稽。电影是以镜头作为焦点的叙事,虽然跟戏剧的直接呈现不同,但是毕竟也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呈现性,在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中,人物行为在很大成分上是在镜头中直接呈示出来的,镜头的叙述成分、事件以外的声音很少,因而很少表现出创作者附加的意义,同是一个行为可以被观众视为滑稽,也可以被欣赏为幽默。从欣赏活动的意义生成机制来看,此影片呈现给视听的只是人为的生活境遇和人物行为,至于人物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不可能直接呈现。从欣赏角度看,观赏者只能以移情的身份进入图像的世界中,因而意义生成在很大成分上取决于观赏者的定向,观赏者自身对世界的经验累计,以及对人物甚至对自身的态度,参与了欣赏中的意义生成,鉴于此,从原则上对于影片中的人物行为,被定位为滑稽还是幽默,实难区分,但是从美学角度看,这两者的界限不清更增添了电影文本的美学效果。 对一个行为的性质定位可以从不同的参照标准做出各种厘定,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则是不可偏离自身的,相对于主观的判断,这个行为则是可以被实在框定的客观。因而可以暂且放置对其性质的判断,直视行为本身,对其自身的特性加以分析,从而为更进一步的美学分析打下基础。《大话西游》中人物的滑稽 \ 幽默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除却这儿的区分,可以把他们统称为幽滑言行,将充斥于影片中的各色的幽滑言行纵向排列在一块,会发现它们的在构成上的明显的特称:一个部分是在正常情景中的按日常人类行为规范应当的言行,另一个部分是人物的实际言行却是一个反常的行为。影片中幽滑言行,从不同情境的组接到人物的机智或者愚蠢的言行,都体现出这一生成机制,即期待中的正常的行为的设定和实际行为的相悖。这次背离,产生的是笑,不只是开心,更多的是精神的优越感,而这正是影片的独特的美学效果。 从滑稽的角度看,按人类正常的理性规则,在一定的场景中,必须要做出特定的言行,这样才能使交往和行事得以正常进行,如果人物以反常的言行显示出对这个公共默认的行为规则的无知,那么对于一个期待着正常行为观看者来说,他们就是一个愚蠢的他者,无论是自作聪明的自以为是的沾沾自喜,还是津津有味的自我陶醉,都在一个观看者的眼里的低劣行为,从而发出它们的人物也被定位为一个在地位身份上低于观看者的他者,这样从低层次上看是迎合了观看者的精神优越感,进而肯定了观看者自我的人格。从一个高的层次上看,是通过精神对于理性规则的认同认同自身,所谓的理性的动物、智慧的花朵,这样更直接的是认同自身产生的美感。从幽默的角度看,人物幽滑言行对正常行为规则的背离的事实,在色彩上可以被置换成对于理性规则的破坏,但是这个从表面上看是对精神理性诉求否定的破坏是怎样成为对精神优越感的肯定呢?柏拉图在其《国家篇》中,从观念上对以严格以理性规则建立起来的国度描述完之后,却不无自嘲的说,这个国度也许根本不可能在世界上存在。①为什么根源于人类理性的东西在成为现实存在物之后,却又时时背离着人的理性本身,这儿的根源也许在于精神与现实性的若即若离的根本性关系上,精神只能以非精神存在,现实性的情境既然是对精神本身的背叛,那么精神矜持自身的途径就是在对现实性存在的破坏,机智风趣的言谈、乖张诙谐的行为都是对现实性本身的否定,对权威,对理性的嘲弄本身就是对精神自身的抚慰。 二、情节 在本文的语境中,情节不只是行为片段的连接形成的序列,也是不同场景的连接体现在线型上的顺序。《大话西游》的情节特征不能用传统叙事学的顺序、倒叙、插叙来框定,如果一定要从这个角度框定,那么它的情节是彻头彻尾的顺序,虽然其更明显的是插叙和倒叙的特征。对于这部影片来说,事件进行的一直是单线历史的行迹,时态中的现在进行时,一直是正在发生的一切,一直是向将来单向定向的进程。但是事件的场景以及时间却是不可否认的倒叙式的回溯,五百年前的重温是回忆式的倒叙,而五岳山下对于前后的情节关联又无疑是一个插叙,这样一个从表面上看时间顺序繁杂,场景组接成共时倾向的情节模式既增加了欣赏的难度,又从视觉和感知上给观看者以震撼,但其更深层次的美学意蕴却在于,通过这样一种图像叙述,表达出的是对时间进而是对人生的深层思辨。 庸常的对时间的感知把时间视为一个客观的单行流程,人只不过是这个流程上的永恒的逝者,经过的成为过去,正在进行的是现在,即将经历的是将来,对于人来说,在客观的时间流程里,人生也只是一个线形,在回忆中拥有过去,在此刻中拥有现在,在畅望中拥有将来。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根本没有纯客观的时间流程,时间只属于人生命的展开,这儿更形象的是时间的空间化,已经展开的是过去,蔓延的边界,一边明亮的是现在,另一边黑暗的是将来,将来对于人的此刻来说,虽然是黑暗,但是却是已经先行拥有,早已如是,只不过需要一个时差而已。因而对于人的生来说,时间不是一个单向直线,虽然回忆和畅望也给时间的线性以弯曲回环,更为真切的说,时间是一个交融绵延的整体。过去、现在、将来只不过是这个整体空间的形式划分而已,而这个区分的参照只不过是人此刻的位置,对于它们自身来说,它们在任何一刻都是混沌的不可分。从这个角度看,不只是过去在时时刻刻的纠缠着此刻,甚至连将来也一直在纠缠着此刻的现在,任何的一刻都是现在过去将来的交织。这便是影片的时空穿梭的情节的深意。呈现出的情节是至尊宝先遇到白晶晶,后遇到紫霞,然而在至尊宝的心中,他同时爱着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将来,一个是过去,过去和将来时刻在纠缠着此一刻,这便是人生的本来面貌,而这个穿梭其实是通过图像组接呈现,将那个浑然的时间交融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在观看的同时,也在观看人生的情味。对于在时间中的阅历来说,已经迹化的时间,在沦为现实性存在物的同时,就成为永远的凝滞,你的过去永远成为过去,永远无法改变,带着你抹不去的痕迹,因而至尊宝在亲历五百年前孙悟空和观音斗法的那个场景时,永远无法抓住那个月光宝盒。这是对人生和历史的另一个角度的观感,虽然任何一刻都是一个无限的可能,但是最终成为现实性的发生只有一个,此刻你无法改变你的将来正如你无法改变你的过去一样,是宿命,也是对精神现实性的冷静面对。 三 细节 电影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其流动的图像和声音的结合的特征被定位大众文化,以其通俗的内容、广泛的传播、便易的欣赏方式赢得了在通俗文化中的显赫地位。观者在声音和图片的世界里认识和感知,体悟关于世界、人生、社会的千姿百态,鉴于其图像叙事和指向广泛传播的特征,来自传统的偏见一般不把深度展现给与电影,但实际情况是,即便只是镜头加工过的声音图片连续体,它们作为形象性的展现,也能反映出关于人生世态的厚重的内蕴。影片《大话西游》除了在人物言行的滑稽幽默、情节的时空穿梭的特征外,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体现在细节上的深度意蕴表现,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一句话都以自身的形象蕴涵了丰富的生命的情韵。下面的是对选取的三个细节的赏析。 《仙侣奇缘》中,至尊宝在死去之后的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我是用肉眼看这个世界,死去的那一刻我是用心看世界,一切都看得那样清楚。不经意的也许会被视为故作深沉的一句台词,其实包含着相当深度的哲理。对于物来说,它们呈现给人的只是感官接收的现象,所谓的日出日落,春华秋实,然而真正背后整合支配这些现象的那些隐在的天体运行、物质能量的巡回规律则必须要超出肉眼为代表的感官,用理智的感官心去看,才能看得清楚;对于与他人的世界,尘世中的爱恨情仇,根结在心魂沦为身体的现实存在的幽闭,被幽闭在肉体中的心魂,把另外的幽闭心魂视为他者,以自我的利害为标尺,在与他人的纠葛中,萌生出焦躁不安的爱恨情仇,这是肉眼的观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从摆脱肉体的心魂看,以同情的眼光看自己的在世,看他者的在世,一切只不过是心魂的展现,就会获得一种空前清明的世界,这就是用心观感世界的大爱。生以何悲,死亦何哀。 紫霞在进入至尊宝的心内,在直面其良心的时候,流下的是一滴眼泪。眼泪与良心的寻常的组接,产生的效果却是憾颤。一个人的最真的、最透明的永远没有谎言的就是他的良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是死亡让人回到本真的自我,②回到自己的良心。人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是这个世界的爱和柔媚的温床。对于眼泪来说,不只是女人的眼泪,包括男性的泪,都是情感进而是人心的流溢,因而眼泪其实就是心本身,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感动只是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只有灵魂才能打动灵魂,只有同类才能相互感应。当镜头把这两样东西组接在一块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却道尽了时间的无限温柔,整个在世的所有旖旎。爱是对美的趋近,而美无非是自我在世间的形象化,这滴眼泪饱含的是在世间自我相望的那份颤动,因而至尊宝自己也没有清楚,自己内心真爱的竟然是紫霞。 在《仙侣奇缘》将近结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小片段:至尊宝拼命的抓着紫霞的手,想阻止紫霞的逝去,但是他头上的金箍,同时在勒紧。由此让人想到《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章节,取经为什么不能跟情爱兼容,事业和自我的在世的唯一的依归为什么是这样地水火不容?那些拆离着爱情的权威和势力在佛这个符号下,显示的更深层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活着,灵魂的存活,在本体论上的荒诞之处是,它就是如此没有道理,活着就得在世,就得将灵魂成为现实性的存在物,这样的后果是必须承受这个现实性世界的秩序,所有的条件关联的网,在这个网上,没有主体,一切都是以这张无边的网为目的,寓居于人的灵魂只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是这张网实现自身的一个工具,这就是在世所强加给灵魂的权威秩序势力,就是所谓的以取经为象征的人的在世。然而作为灵魂,它执拗的自持要求它自身成为目的,成为这个世界的意义枢纽,爱情作为情之大者,显示的正是这种自我执守。由此看来,那个折麽至尊宝的痛苦,在世与自我回归的、目的与工具的冲突,根源在于灵魂在世的本体情态中,即不得不是其所不是,又不愿是其所不是。③ ①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06 页。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 1999 年,第 213 页 ③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三联书店 1997 年 7 月第 109 页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大话西游》的相关解读
tianwaiyin 2009-5-17 14:07
一、滑稽 / 幽默 从区分上看,幽默与滑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幽默显示了主体以精神俯瞰人世的优越感,而滑稽则是主体行为低于现实行为规范所产生的对精神嘲弄的,不难看出,区分它们的是精神与行为的对比,精神高于现实行为的是幽默,低于现实行为的则是滑稽。电影是以镜头作为焦点的叙事,虽然跟戏剧的直接呈现不同,但是毕竟也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呈现性,在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中,人物行为在很大成分上是在镜头中直接呈示出来的,镜头的叙述成分、事件以外的声音很少,因而很少表现出创作者附加的意义,同是一个行为可以被观众视为滑稽,也可以被欣赏为幽默。从欣赏活动的意义生成机制来看,此影片呈现给视听的只是人为的生活境遇和人物行为,至于人物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不可能直接呈现。从欣赏角度看,观赏者只能以移情的身份进入图像的世界中,因而意义生成在很大成分上取决于观赏者的定向,观赏者自身对世界的经验累计,以及对人物甚至对自身的态度,参与了欣赏中的意义生成,鉴于此,从原则上对于影片中的人物行为,被定位为滑稽还是幽默,实难区分,但是从美学角度看,这两者的界限不清更增添了电影文本的美学效果。 对一个行为的性质定位可以从不同的参照标准做出各种厘定,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则是不可偏离自身的,相对于主观的判断,这个行为则是可以被实在框定的客观。因而可以暂且放置对其性质的判断,直视行为本身,对其自身的特性加以分析,从而为更进一步的美学分析打下基础。《大话西游》中人物的滑稽 \ 幽默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除却这儿的区分,可以把他们统称为幽滑言行,将充斥于影片中的各色的幽滑言行纵向排列在一块,会发现它们的在构成上的明显的特称:一个部分是在正常情景中的按日常人类行为规范应当的言行,另一个部分是人物的实际言行却是一个反常的行为。影片中幽滑言行,从不同情境的组接到人物的机智或者愚蠢的言行,都体现出这一生成机制,即期待中的正常的行为的设定和实际行为的相悖。这次背离,产生的是笑,不只是开心,更多的是精神的优越感,而这正是影片的独特的美学效果。 从滑稽的角度看,按人类正常的理性规则,在一定的场景中,必须要做出特定的言行,这样才能使交往和行事得以正常进行,如果人物以反常的言行显示出对这个公共默认的行为规则的无知,那么对于一个期待着正常行为观看者来说,他们就是一个愚蠢的他者,无论是自作聪明的自以为是的沾沾自喜,还是津津有味的自我陶醉,都在一个观看者的眼里的低劣行为,从而发出它们的人物也被定位为一个在地位身份上低于观看者的他者,这样从低层次上看是迎合了观看者的精神优越感,进而肯定了观看者自我的人格。从一个高的层次上看,是通过精神对于理性规则的认同认同自身,所谓的理性的动物、智慧的花朵,这样更直接的是认同自身产生的美感。从幽默的角度看,人物幽滑言行对正常行为规则的背离的事实,在色彩上可以被置换成对于理性规则的破坏,但是这个从表面上看是对精神理性诉求否定的破坏是怎样成为对精神优越感的肯定呢?柏拉图在其《国家篇》中,从观念上对以严格以理性规则建立起来的国度描述完之后,却不无自嘲的说,这个国度也许根本不可能在世界上存在。①为什么根源于人类理性的东西在成为现实存在物之后,却又时时背离着人的理性本身,这儿的根源也许在于精神与现实性的若即若离的根本性关系上,精神只能以非精神存在,现实性的情境既然是对精神本身的背叛,那么精神矜持自身的途径就是在对现实性存在的破坏,机智风趣的言谈、乖张诙谐的行为都是对现实性本身的否定,对权威,对理性的嘲弄本身就是对精神自身的抚慰。 二、情节 在本文的语境中,情节不只是行为片段的连接形成的序列,也是不同场景的连接体现在线型上的顺序。《大话西游》的情节特征不能用传统叙事学的顺序、倒叙、插叙来框定,如果一定要从这个角度框定,那么它的情节是彻头彻尾的顺序,虽然其更明显的是插叙和倒叙的特征。对于这部影片来说,事件进行的一直是单线历史的行迹,时态中的现在进行时,一直是正在发生的一切,一直是向将来单向定向的进程。但是事件的场景以及时间却是不可否认的倒叙式的回溯,五百年前的重温是回忆式的倒叙,而五岳山下对于前后的情节关联又无疑是一个插叙,这样一个从表面上看时间顺序繁杂,场景组接成共时倾向的情节模式既增加了欣赏的难度,又从视觉和感知上给观看者以震撼,但其更深层次的美学意蕴却在于,通过这样一种图像叙述,表达出的是对时间进而是对人生的深层思辨。 庸常的对时间的感知把时间视为一个客观的单行流程,人只不过是这个流程上的永恒的逝者,经过的成为过去,正在进行的是现在,即将经历的是将来,对于人来说,在客观的时间流程里,人生也只是一个线形,在回忆中拥有过去,在此刻中拥有现在,在畅望中拥有将来。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根本没有纯客观的时间流程,时间只属于人生命的展开,这儿更形象的是时间的空间化,已经展开的是过去,蔓延的边界,一边明亮的是现在,另一边黑暗的是将来,将来对于人的此刻来说,虽然是黑暗,但是却是已经先行拥有,早已如是,只不过需要一个时差而已。因而对于人的生来说,时间不是一个单向直线,虽然回忆和畅望也给时间的线性以弯曲回环,更为真切的说,时间是一个交融绵延的整体。过去、现在、将来只不过是这个整体空间的形式划分而已,而这个区分的参照只不过是人此刻的位置,对于它们自身来说,它们在任何一刻都是混沌的不可分。从这个角度看,不只是过去在时时刻刻的纠缠着此刻,甚至连将来也一直在纠缠着此刻的现在,任何的一刻都是现在过去将来的交织。这便是影片的时空穿梭的情节的深意。呈现出的情节是至尊宝先遇到白晶晶,后遇到紫霞,然而在至尊宝的心中,他同时爱着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将来,一个是过去,过去和将来时刻在纠缠着此一刻,这便是人生的本来面貌,而这个穿梭其实是通过图像组接呈现,将那个浑然的时间交融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在观看的同时,也在观看人生的情味。对于在时间中的阅历来说,已经迹化的时间,在沦为现实性存在物的同时,就成为永远的凝滞,你的过去永远成为过去,永远无法改变,带着你抹不去的痕迹,因而至尊宝在亲历五百年前孙悟空和观音斗法的那个场景时,永远无法抓住那个月光宝盒。这是对人生和历史的另一个角度的观感,虽然任何一刻都是一个无限的可能,但是最终成为现实性的发生只有一个,此刻你无法改变你的将来正如你无法改变你的过去一样,是宿命,也是对精神现实性的冷静面对。 三 细节 电影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其流动的图像和声音的结合的特征被定位大众文化,以其通俗的内容、广泛的传播、便易的欣赏方式赢得了在通俗文化中的显赫地位。观者在声音和图片的世界里认识和感知,体悟关于世界、人生、社会的千姿百态,鉴于其图像叙事和指向广泛传播的特征,来自传统的偏见一般不把深度展现给与电影,但实际情况是,即便只是镜头加工过的声音图片连续体,它们作为形象性的展现,也能反映出关于人生世态的厚重的内蕴。影片《大话西游》除了在人物言行的滑稽幽默、情节的时空穿梭的特征外,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体现在细节上的深度意蕴表现,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一句话都以自身的形象蕴涵了丰富的生命的情韵。下面的是对选取的三个细节的赏析。 《仙侣奇缘》中,至尊宝在死去之后的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我是用肉眼看这个世界,死去的那一刻我是用心看世界,一切都看得那样清楚。不经意的也许会被视为故作深沉的一句台词,其实包含着相当深度的哲理。对于物来说,它们呈现给人的只是感官接收的现象,所谓的日出日落,春华秋实,然而真正背后整合支配这些现象的那些隐在的天体运行、物质能量的巡回规律则必须要超出肉眼为代表的感官,用理智的感官心去看,才能看得清楚;对于与他人的世界,尘世中的爱恨情仇,根结在心魂沦为身体的现实存在的幽闭,被幽闭在肉体中的心魂,把另外的幽闭心魂视为他者,以自我的利害为标尺,在与他人的纠葛中,萌生出焦躁不安的爱恨情仇,这是肉眼的观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从摆脱肉体的心魂看,以同情的眼光看自己的在世,看他者的在世,一切只不过是心魂的展现,就会获得一种空前清明的世界,这就是用心观感世界的大爱。生以何悲,死亦何哀。 紫霞在进入至尊宝的心内,在直面其良心的时候,流下的是一滴眼泪。眼泪与良心的寻常的组接,产生的效果却是憾颤。一个人的最真的、最透明的永远没有谎言的就是他的良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是死亡让人回到本真的自我,②回到自己的良心。人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是这个世界的爱和柔媚的温床。对于眼泪来说,不只是女人的眼泪,包括男性的泪,都是情感进而是人心的流溢,因而眼泪其实就是心本身,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感动只是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只有灵魂才能打动灵魂,只有同类才能相互感应。当镜头把这两样东西组接在一块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却道尽了时间的无限温柔,整个在世的所有旖旎。爱是对美的趋近,而美无非是自我在世间的形象化,这滴眼泪饱含的是在世间自我相望的那份颤动,因而至尊宝自己也没有清楚,自己内心真爱的竟然是紫霞。 在《仙侣奇缘》将近结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小片段:至尊宝拼命的抓着紫霞的手,想阻止紫霞的逝去,但是他头上的金箍,同时在勒紧。由此让人想到《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章节,取经为什么不能跟情爱兼容,事业和自我的在世的唯一的依归为什么是这样地水火不容?那些拆离着爱情的权威和势力在佛这个符号下,显示的更深层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活着,灵魂的存活,在本体论上的荒诞之处是,它就是如此没有道理,活着就得在世,就得将灵魂成为现实性的存在物,这样的后果是必须承受这个现实性世界的秩序,所有的条件关联的网,在这个网上,没有主体,一切都是以这张无边的网为目的,寓居于人的灵魂只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是这张网实现自身的一个工具,这就是在世所强加给灵魂的权威秩序势力,就是所谓的以取经为象征的人的在世。然而作为灵魂,它执拗的自持要求它自身成为目的,成为这个世界的意义枢纽,爱情作为情之大者,显示的正是这种自我执守。由此看来,那个折麽至尊宝的痛苦,在世与自我回归的、目的与工具的冲突,根源在于灵魂在世的本体情态中,即不得不是其所不是,又不愿是其所不是。③ ①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06 页。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 1999 年,第 213 页 ③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三联书店 1997 年 7 月第 109 页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轻轻一扬手,头顶烈日一周
malidan 2009-5-15 22:32
去年10底空调叫人来加空调的冰种,后来却发现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记|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入学面试的细节
pony911 2009-3-30 23:33
昨天参加了本系的2009年研究生入学面试。作为督察员,一言未发,也不用琢磨问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在旁边冷眼旁观。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其中,很多同学不太关注细节,虽然急于展示自己,却失去了很多机会。 进门:不敲门。 进门后:不打招呼。 与老师交流:不采用您作为第二人称代词。直呼你。 不准备数量足够,简练(一页A4),但能体现本科阶段个人特点的简历。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全部尽可能多的传递给各位老师。 不携带各种奖励和资质证书的原件,不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交流时,声音太小,或发音含糊,或不看老师。让人感觉缺乏自信。 英语简介背的不错,英语交流,不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听力不好。死记硬背。基本上开头和结尾大家都一样。 虽说学生阶段经济条件有限,但是整洁的仪表还是很重要的。不一定是西服革履,但是应该反映出自己阳光的一面。毕竟都是年轻人。 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现场思考,效果较差。比如自己参加过的竞赛,应该仔细回顾,并补充些知识。 离开时,不和老师告别,不随手关门。 都是小事,不足挂齿。
个人分类: 交流|3358 次阅读|5 个评论
五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男人欣赏的女人
sxzx 2008-11-2 21:54
五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男人欣赏的女人 作者:三峡在线 不久前,三峡在线曾经写过一个 《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女人欣赏的男人》 ,文章在我的新浪博客发布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有很多男人,也有N多的女人。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你为何不写一个关于教你做一个男人欣赏的女人呢? 是呀,为什么不呢?于是今天完成这个心愿吧,也算是给那些期待与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们一个交待吧。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加上一些查阅的相关资料,感觉10个太少,50个吧。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细节是对生活的一种滋润,是我们内在情感的外在体现,由于女人生性腼腆、敏感、多思、所以女人更需要细节。在这个讲究品位、追求品位的年代里,一个女人到底能活出多少品位,很多的细节同样能让人一目了然。做一个精致有魅力的女人,做一个备受男人欣赏的女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三峡在线来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与大家分享。 1、说话稳重,谈吐不俗,说话可以出口成章,但绝对不要在人前讲无聊的笑话与荤段子。 2、吃饭、喝汤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这样才不会引来异样的眼光让你尴尬不已。 3、不要穿太短的短裙,多穿那种带小花和小圆点的淑女裙吧,另外,鞋跟一定要注意要不高不低不粗不细。 4、电话号码不要随便留给别人,特别是在酒吧、舞厅这样特殊场合里认识的男子。 5、一定要爱你的工作,但不要爱上你已婚的上司。三峡在线特别提示你。 6、千万不要给人做情妇。想的时候,想想再说。不想的时候,说不。 7、很私人的朋友最好私人化吧,不要让他(她)常到你的办公场所找你。 8、定期做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了自己的健康,更为了家人的幸福。 9、随便两个字不要轻易说。要知道任何人长期被自己关爱的人这样随便地对待,最后不心灰意冷才怪。 10、多运动吧,保持一个好的身材,三峡在线提醒你:在男人心目中的分量,和浴室磅秤上的永远是成反比的。呵呵。 11、女人的微笑最动人。始终要记住一点:微笑是写在女人脸上的名片,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 12、别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名牌衣服上,永远记住一个真理:人穿衣,而非衣穿人。 13、永远别逼男人撒谎,这样他会恨你。也别把他的话全部当真,这样你会恨他。 14、无论在什么场合,也不管你讲的是普通话、外语、还是方言,吐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 15、男人从不开口向人请教如何才能让婚姻和事业两全其美。在这一点上,多学习一下男人的做法吧。 16、开车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目不斜视,不要随手将杂物从车窗里扔出来。这是一种习惯。 17、替自己的男人准备一个精致的酒杯,一个烟灰缸,一双拖鞋吧。三峡在线觉得这是生活中的一种气质。 18、记住:衣服要讲究服装的面料。柔和、温润的羊绒、丝质面料能将女人独有的温柔韵味展现出来。 19、和上司谈话时,关掉你的手机,和客户通电话时,不要先挂掉电话。 20、白天穿正装,体现专业性;晚上多加一些修饰,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21、餐馆用餐时,如需要自己移劝坐椅时,避免发出刮地板的声音。用餐时,不要弄响餐具,或对菜品的口味指指点点。 22、小孩,就算你再怎么不喜欢,但一定不要说出来。至于为什么,三峡在线就不多说了。 23、干净是秀发时尚前提。长发也好,短发也好,不张扬,不媚俗才是女人选择发型的方向。 24、千万另走这样的两个极端:要么死心塌地的相信男人,要么把男人怀疑得一塌糊涂。 25、经常回家看看老人吧,多多孝敬父母吧,尤其是自己的公公与婆婆! 26、不是不可以喝点酒,但女人在酒精的作用下,不要失去了常态。 27、俗女人才喜欢那些是是非非。远离吧!三峡在线真诚地建议你,尤其是在单位。 28、善良是人最原始的天性。多做善事,保持善良的天性吧,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世界,用理智的头脑来思索人生。 29、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好管闲事是一个女人致命的缺点。 30、三峡在线特别提示:与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拍欢爱镜头。当然也包括自己的老公,爱永远保存在心里与记忆之中就行了。 31、无论是站还是坐,都要给人以精神的感觉。相信在任何时候都会给你带来帮助的,当然,很多是潜在的。 32、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也许你的一句赞美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33、用一个有品味的钱包。这一点与男人一样同样重要。 34、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丝巾、腰带、挂件等富有线条的配饰,这样才富有飘逸浪漫的女人风情。要么就什么也不用吧。 35、不要嫉妒别人。三峡在线觉得:用很多精力去嫉妒别人,还不如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如何转危为安,如何反败为胜更为实在一些。 36、千万别装嫩、装妖。自然一些,让别人对你看上去多大其实就多大。 37、有时间可以种点花草,除了可以美化生活空间以外,花花草草,点缀生活,让人生更富诗意,让你的性情更美好。 38、有些事情并不是男人的才会做的,修修马桶、装一个杀毒软件别都等着男人,万一他出差了呢? 39、快乐处处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寻找。多为自己找些快乐的理由吧,三峡在线一直认为:如果你能找个理由悲伤,也一定能找个理由快乐。 40、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男人与女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41、唇膏是为了赋予口唇的色彩,唇膏色彩要清秀、淡雅,质地轻盈、薄若无物。 42、喜欢偶像可以,但别走火入魔。要是这样,还不如多爱一些睡在自己身边的那个男人。 43、隆胸这样的手术是没有必要的,一个真爱你的男人是不会在意你胸的大小的。 44、指甲和手部清洁才是最重要的,长并不代表美,适中的长度才是最适合你的。 45、不必过份好奇别人对你的评价。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其它的交给别人吧。 46、学做几个好菜,做好一个家庭主角,设计一个充满情调的家,让家有家的感觉。 47、为了一辈子的舒服,床上用品一定要品质好的。记住:男人也是一种床上用品。嘿嘿 48、偶尔,还是应该按响邻居家的门铃,别忘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 49、女人有时候适当的装装傻,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围城里的女人。三峡在线认为装傻并不是忍气吞声,也许是为了更好地防守。 50、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吧,有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失去了我们才能体会到它存在的珍贵。 细节虽小,却构成了人生的全部,关注细节就是关注人生,讲究细节就是讲究人生的质量与品位。三峡在线一直觉得,对于女性来说,对于细节的把握更是体现了一种气质、一种智慧。读了三峡在线的这篇文章,但愿你能真正成为一个备受男人欣赏的女人。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女人欣赏的男人
sxzx 2008-11-2 21:49
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女人欣赏的男人 作者:三峡在线 细节成就品位。在这个讲究品位、追求品位的年代里,一个男人到底能活出多少品位,很多的细节能让人一目了然。做一个精致男人,做一个备受女人欣赏的男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生活中的细节呢?下面,三峡在线来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与大家分享。 1、不留长指甲。 男人应该有一双干净的手,更应该有修剪整齐的指甲。三峡在线觉得这可能是很多男人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一个男人,像女人一样留一手长指甲,总让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再说研究者发现,高出指尖三毫米以上的指甲与短指甲相比,其指甲下会携带更多有害的细菌和酵母菌哟。 2、手腕上的名牌手表扬得飞扬跋扈。 对于一些收入颇丰的白领人士及商人来说,拥有一块可以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名表,是绝对必要的。一只名牌手表就象征着身份或者所谓的有形。但三峡在线认为,手表再名贵,但绝对不能把手腕扬得飞扬跋扈。飞扬跋扈原指意气举动,超越常规,不受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不尊法度。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也就明白我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吧? 3、腰间别悬挂物品。 三峡在线曾经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满大街的男男女女,腰间的皮带上都挂上了一串串钥匙,叮叮碎响,似乎诉说着生活的日益富裕。前些年,手机也在一夜之间成了男女老少腰间最灿烂的风景。但我觉得腰间挂满钥匙给人感觉像个管家或者仓库管理员样的,总让人感觉不雅。手机嘛,别在那里也让人感觉有些不爽。另外,从医学角度来看也不要将手机挂在腰间,因为手机在收到来电铃响时,那一煞那,讯号最强,电磁与幅射会引起腰及肾病变;手机的位置在骨盆附近,也会引起病变。钥匙、手机等虽然是自己的随身物品,但最好别挂在腰间的皮带上,这是一个细节,不管从形象还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考虑,你都需要注意一下哟。 4、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 小时候吃饭时若在桌上发出声音,就有筷子敲过来。吃饭时,咀嚼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声音,要不然给我感觉象动物吃东西。喝汤的时候也不可以吸出很大的声音,这样很不礼貌。就像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放了一个响屁一样,这样的感觉你自己去体会一下吧。三峡在线建议你还是把所有的声音都调成震动吧,嘿嘿 5、频繁使用礼貌用语。 谢谢你、对不起和请是常用的礼貌用语,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你身边的女人也会对你的印象发生很大的改变,但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把握好度,要是频繁到了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程度,那就适得其反了。 6、随身携带的打火机不要是一次性的那种塑料打火机。 对于抽烟的男人,打火机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要是一次性的那种塑料打火机,会改变一个女人对你的印象。三峡在线建议:省省几包烟钱吧,搞一个Zippo吧。因为在很多男人眼中,打火机就是Zippo。呵呵 7、用一个有品味的钱包。 钱包往往是男人忽视的一个体现品位的细节,尽管有人声称男士的品味不是看钱包的形式,而是里面的内容,但是毫无疑问,钱包是否精致将会直接影响到男人大方买单时的光辉形象。所以,三峡在线认为:买一只高档钱包的钱是怎么都不能省的。钱包是男人的致命武器,因为你经常有机会当着众人的面掏出钱包,并且打开钱包。品质如何既是身份的体现,也是博得他人好感的印象之一。试想,如果你替别人付了账,别人却因为你的钱包太土而小瞧了你,那不是世界上最冤的人吗? 8、有品味的手链与领带。 一个男人想显示自己的时尚、自然的个性,没有比手链与领带更合适的了,一条简单的手链就能无声地表述你与众不同的品味和个性。领带也是一样的,三峡在线提醒你记住一点:永恒的时尚搭配是白色或浅蓝色衬衫配单色或有明亮图案的领带。这是永不过时的搭配,而且适合任何场合。 9、送女人回家,看着她上楼,房间灯亮后再转身离开。 无论她是女孩子还是女同事,你既然在送她回家,至少说明关系还不错。记住做到这一点,说明你很细心,不管她知道还是不知道,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至于为什么,自己想想吧,三峡在线给你留点想象的空间吧 10、等待对方先挂电话。 对于自己的恋人或者爱人,你最好做到这一点。也许刺耳的嘟嘟声刺伤的不仅仅是她的耳膜,而是她的心。当然,那些骚扰电话除外,嘿嘿 总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细节同样可以改变命运,男人可以通过一些有品味的细节来塑造自己的魅力。读了三峡在线的这篇文章,但愿你能真正成为一个备受女人欣赏的男人。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