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禅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阅藏杂谈58:有了禅定功夫再来阅藏更好?
jiangjinsong 2016-4-13 20:54
最近有许多佛友,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有了禅定功夫再来阅藏,效果会更好 ,甚至有人说应该开悟了之后再来阅藏 。言下之意,应该先修禅定然后再来阅藏读经。 对此我的回应是:在同等情况下,有了禅定功夫之后阅藏效果肯定更好。问题是:对于既缺乏禅定功夫,又对经典缺乏闻熏的佛子,他们应该先修禅定还是先读佛经?当然,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肯定会有某些众生应先修禅定,然后再来读诵佛经,但是,对于大多数佛子而言,先读佛经后修禅定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道理很简单,在修行路上,知见正确是第一要紧之事。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多如牛毛,善知识寥若晨星,不读佛经祖论,如何不走错路?没有正确的知见,如何避免盲修瞎练?在修行禅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境况,缺乏正见,又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先别说怎么在禅定上有所进步了,单单是避免误入歧途,就必须要广读经论!而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择师的眼光也高明了许多,然后再修禅定,此时应该会是事半功倍的。 至于开悟了再来阅藏,那当然好,可是现在又有几个佛子是真开悟的? 不仅如此,以恭敬心放下万缘一心读诵佛经,本身就是在修行禅定,本身就是在实修。许多佛子狭隘地理解实修,往往误以为只有念佛打坐磕大头才是实修,把经典诵读看成是着文字相,这种观念才是执着外相的思路,不了解修行根本在于修心。 更何况,佛法与外道的本质区别并不在禅定上,而在于知见上,只有禅定,不闻熏佛法,是无法解脱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读诵佛经如理思维是定慧双修的法门,岂可轻视!从古至今,许多祖师大德都是在阅藏过程中开悟的,难道不是很好的示范吗?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修道就是修心,学道就是学做人
sheep021 2012-12-10 10:47
按:本文题目是本博所拟。原文回答了关于修道的一些关键问题,足以解初学道者心中疑惑。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原文很长,摘要如下: 修道能不能成,首先要看根基 。根基深的人,贪心、私心、嗔恨心很少,很多道理不学也能够明白,很容易看破红尘,放下富贵、恩爱,所以很容易入静入定。有句话说,聪明学不来,根基夺不走。其次要顺其自然,到了一定时候,各种缘分就会自然而然遇到,师徒缘分也不是巧合。第三,环境也很重要。 修道就是修的这颗心 ,只有把心中的所有垃圾都清扫干净了,才能真正入定。任何事情都要拿得起、放得下,知足常乐,不能有一点虚伪心、嫉妒心、嗔恨心、贪财心、贪色心,不能有一点私心杂念。 修道就是修大智慧 ,为百姓造福,修个什么都不管、不闻不问,有啥用? 什么是道?道在哪里? 忠于国家、忠于职责,孝敬父母,常怀慈悲心待人,就是修道,就是合道 。为人类谋福利,为世界谋和平,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就是大忠大孝。只有达到大忠大孝标准,才能达到无人无我境界,才能去实践结丹。 无人,就是平等对待富贵人和贫贱人,不因人富贵而想巴结他,不因人贫贱而看不起他,对任何人没有牵挂,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太多的情,对伤害过自己的人没有记仇,以慈悲心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无我,就是看到人有困难能够舍弃自己去帮助他,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达不到无人无我,入定后种种幻觉都来了,亲人来了,仇人也来了,没有不动心的,看到亲人就产生欢喜心,看到仇人就产生仇恨心,看到金钱、美女更容易动心,一动心就要出问题,甚至走火入魔。所以,做不到无人无我,是不行的。 丹是什么?老道长说, 丹就是神 。我记得任法融大师在《周易参同契释义》中也说,“关于丹之命名,壬、神丹,丹熟脱胎之后,聚而成形,散而成气,相似婴儿一样,四肢五脏筋骨俱全,入水不溺,人火不焚,能沉能浮,上能透入九霄,下能潜入地内,通晓往昔之夙因,能知未来之起伏,神通广大,故曰神丹。” 入定是什么?老道长说, 入定基本上就是神游 。古代的高僧高道为什么潜入山林,闭关修定,如果不能神游十方八极,怎么耐得住寂寞和清苦?达摩祖师面避十年是在干什么,也很好理解了。老道长说,入定太久也不行,对身体不好,要经常出定,他认为达摩祖师面避十年不是十年不吃不喝不动,肯定要经常出定活动活动身体。 怎样入定?老道长说, 没有烦恼,无人无我,自然就能入定神游,很简单,并不神秘 。我相信他的话,西方人不懂丹道,也有人能够自我训练灵魂出体。广钦老和尚没人教他,他自己就能入定神游。 社会上传仙学、丹道的大师、高人,有几个能入定?有几个结丹了?正如张三丰祖师所言,余足迹半天下,闻见多矣,多记丹经,腾其口说,强不知以为知,虚装道貌。或曰,我是邱祖第几派嫡嗣。或曰,我得某真人秘传口诀。夸耀求售,摇唇鼓舌,使耳食之夫,惊喜若狂。深中其毒,牢不可破。 老道长谈了一些将来道教的发展情况,据他说,将来道教会振兴的,但是要在好几年后,特别是 2008 年以后几年,要经过道教内部的大变革才行。 未来道教的振兴,不是靠住庙的道人,而要依靠社会上的青年好道之士的大力扶助才行 。我过去也曾经听一老修行说,他在定中所知,未来道教的振兴,不是靠住庙的道人,而要依靠社会上的青年好道之士的大力扶助才行。 原文地址: 混元整体 一位深山隐修的老道长谈‘‘大道’’ 作者: 混元整 体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色尿与三色呕吐
king500 2012-3-12 18:58
真修禅定,则身体生理方面是真有变化的,如在南怀瑾先生的《答青壮年参禅者》中,南老和出家僧人探讨了禅定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那位僧人小便出现很多颜色,有的红色,蓝色,黄色,各种各样颜色。这只是在书本中从过来人口中得知的间接经验与理论。下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位修行净土法门的王老居士的闭关现象。 这位王老居士,由于已经退休年龄也大了,精进念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以求命终后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中。 大连瓦房店观海寺,经常会有小型短期的闭关活动,这位王老居士是护持观海寺的老居士,自然会参加这种闭关。前不久,他就闭关 10 天,闭关开始时,他就发愿要精进念佛,当他第一天吃中午饭时,刚端过饭,就要呕吐,于是便趴到卫生间呕吐,第一波是黄色的,第 2 波是绿色的,第 3 波是红色的,这时候,他由于理论经验学习的不够充足,他害怕了,内心升起了强烈的恐惧感,这呕吐也就随之终止。我个人认为,如果他此时能生死等同观,得失等同观的话,他还会继续呕吐其他颜色的赃物(本人个人观点,正确性有待于考证)。只有身体彻底的干净了,气脉才会彻底开解。往生才会自在自主! 其实,禅定不仅可以通过禅宗的方法得到,通过念佛的方法也是可以得到的。只要方法正确,努力精进,人人都可以得到!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所说的:纵使你相信了佛法,但不按照佛陀告诉的方法去努力也是无法获得佛法所阐述的种种境界,更何况当今的人们只是姑且信之,难以实信、智信! 附件是《答青壮年参禅者》的全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阅读学习。 南怀瑾_答参禅者.doc
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玄关】的一个新理解
seawan 2011-9-26 20:14
在网上看到一篇kapigu的文章,说到【玄关】,是这样说的: 『 。。。体内的真气流动和真气升腾的现象虽然非常明显,但是入静之后意识却超脱了具体的感受。就好比在看书的时候走神一样,书上的文字虽然历历在+目,但是心有它属,游于书本之外。我记得一本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真实的故事,当代的一个高僧,是弘一还是巨赞我就记不住了,念了很多年楞严之后,突+然有一天晚上,仿佛看见楞严义脉出现在眼前。同样的道理,在修炼纯熟之后,仿佛看电影一样体内的循环在眼前显现,注意,不是体内的感觉,而是像出现在眼前+的电影一样不停流动。此时候,意识往往会集中在这个显现的某一个位置,它是不固定的,也因人而异,好像是另一个身体,虽然意守上或者下丹田,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这个显现的意识集中可以影响体内的意守,所以,渐渐会以这种意识的集中来取代身体内的意守,意识所集中的部位就是玄关。它仿佛是身体外的全息身体脉+络影像,可以用来做许多事,比如用来影响真气流动,用来意守。久而久之,已经忘记了去意守什么部分,只守住了那一个虚无的一点。而且,会养成一入静就去守的习惯。 』 突然有个启发:原来看到的说法都是:玄关不可捉摸,不到火候万万不可胡思乱想,不在内不在外,无法形容等等。 看到kapigu的说法,突然意识到: 【玄关】可能是定境,是一种已经修成的“所缘境”,如《清净道论》所讲的“取相”乃至“似相”。由于定境不能事先确立,所以说“玄”。与“取相”和“似相”不同的,这个玄关是自动生起的,而取相等是“定向”修出来。但实际上“取相”也可以生起,例如听经后生起的“经相”等。 这样对玄关的一些说法就可以没有矛盾了:(下面取自百度百科) “ 不属于有,不属于无;不离于身,不在于身,以身体任何部位为玄关都是错的 ”; 1、 “空洞无涯”为玄关者,《性命圭旨》在论玄关时说:“……修丹之士不明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大丹不结。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若何可也,受师诀曰: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功夫,常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此 老子 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    2、 以意识之“中”即“守中”为玄关者,有以下诸说:…… 玄关一窍 名为玄牝。此窍非凡窍,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真气与天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或“此窍实居中,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直上与天通”〉。“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 丹经 之玄关一窍也”。“允执厥中”〈允者,适当;执者,保持;厥,其也〉。“四维不著,玄关可得”。“黄庭一室须要精,精在中间一点灵,切莫糊涂为隐秘,黄庭便是真玄关”。〈按:对黄庭一辞亦有两说,一指身中部位;一指意识境界。此指意识之中〉。    3、 “念头动处为玄牝”,“玄关一窍最难明,不得心传莫妄行,若识念从何处起,方知道在个中生,阴阳未判原无象,日月相交岂有情,君要更知端的意,中天日午正三更”。实际此说与前二说并无二致,盖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即念头动处是也。 至于“ 炁穴为玄关、 炁动为玄关 ”等说法,已经多有批评,不论了。 【另】 查到两个网页,很有启发的: http://zhangminglin.blog.hexun.com.tw/37090455_d.html 关于定中闻声的考证。 http://heavenchou.buddhason.org/node/185 关于小空经。
个人分类: 佛道学习|554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