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烦恼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烦恼

相关日志

清除青年教师成长的烦恼(1)从关注别人到积蓄自己
热度 1 ant121 2013-2-15 17:48
一直以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青年教师,在团队中,是起支撑和辅助作用的。从团队带头人到团队中的同学,一个个提出要求说需要这个,那个,文件、技能、帮助等,我们一一从之,本人呢,每一天,也都随着这些需求的推动前进着成长着。可回头想想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现在的发展,是所要的方向吗?如果把关注别人的精力分出一部分来积蓄自己,又会怎么样呢?个人的成长,是坚持这么被动的需求推动呢,还是适当调节,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呢?
个人分类: 生之杂谈|29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怎样才能减少烦恼?
热度 3 cutefay 2013-1-29 11:44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如何才能真正减少烦恼呢? 佛家认为人类的各种烦恼来自“贪嗔痴”,所以要减少烦恼,就要减少“贪嗔痴”,要减少“贪嗔痴”,就让自己的内心清静下来,把很多自己以前很看重的事情“放下”。以前我对这方面理解不多,体会也不多。 后来前一段时间自己尝试着让自己内心清净下来,力求减少私心,力求把很多事情“放下”。尝试了一段时间,果真感觉烦恼少了,看着周围的事物,都觉得比以前美好多了。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感。 而这种美好的轻松感和当你遇到喜事的快乐感是不同的。人遇到喜事时的那种快乐感里面蕴藏着一种患得患失的危机感,如果“好事”没了,人的心情会跌落低谷;而这种“放下”的轻松感,让我觉得内心很踏实。整个人也有精神了,做事情很有动力,懒惰的感觉也减少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032 次阅读|6 个评论
换手机的麻烦
热度 2 fqng1008 2013-1-7 10:34
换手机的麻烦
妻帮忙买了部智能手机,以替换我用了十几年的旧手机,因为字面的油漆都有些脱落 。 结果,手机放了一个月都没有换上。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换手机麻烦。昨天妻强迫我到“中国移动”营业部换了卡,结果不但新机不会用,连老机上面的电话号码还得一个个重新输,真是烦 死人 。 这两天,我还是喜欢旧手机 ......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31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一个淡定的人
热度 23 cutefay 2013-1-4 11:21
平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顺的事情,我一般都不会在意,不会为此而烦恼,所以我之前认为自己还是很淡定的。可是当我非常看重非常在乎的事情有所不顺时,才发现自己会为此心烦意乱、患得患失、有些抓狂,如此不淡定。这才发现,自己离淡定差得远呢! 而似乎人都是这样,在不大在乎的事情的处理上总是很冷静,但事情“关己则乱”,只要非常在乎一件事情,肯定会为了这件事情而烦恼。《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老邪,平时多么风雅,丝毫不受各种礼教所束,而在他女儿黄蓉的婚事上,还是犯了“关己则乱”的错误,他一改常态,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郭靖,认为郭靖这个小子配不上黄蓉。 因此,所谓的做个淡定的人,其实就是力求一种把人生所有事情都看淡的境界,一切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跑也跑不掉,不该是自己的,失去也也不必烦恼。因此,用佛家的那种心态去看待人世间的事物,会淡定很多。《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还说:“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很多事情,太在意会让自己太痛苦,并且自己的痛苦还对改善事情毫无帮助,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自己去条件心态,让自己对结果不必太在意。人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就足以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要过于执着,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自己纠结的时候,看看佛经之类的,确实对内心的淡定挺有帮助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126 次阅读|36 个评论
科研实在是一件奢侈品——玩命的名校教授
热度 42 jlrlmylt 2012-12-31 11:12
寒假来临之前,课程就已经基本结束,自己的精力就整天忙于2013年的NSFC课题申报:没有办法呀,搞不到钱,就无法生活!每年研究生面试,遇到很多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美眉,看到她们立志科研工作的宏伟志向,自己心中就不禁发笑:科研,那是训练魔鬼的行业。前些日子读到一篇关于在美国名校做教授的心情文章,觉得挺有趣的,转给大家欣赏,就算了解一下自己这个教书匠的工作概况的一个侧影吧。 我见了好几个Ivy及名校的faculty , 感觉他们压力很大。现在很多专业削funding, 钱很难弄,不是他们没本事,大家都穷。他们不得不做恶人, 请怀孕或刚生完孩子的女post-doc走人。而且招聘干活的post-doc或Ph.D level 的senior staff时, 还不敢登广告--每周送上门的CV 就一大把,打电话和找上门的也有,工作太累了。 可惜从事实验科学的人,连Associate Prof 也得去做实验, 否则实在养不活自己(funding is insufficient)。 School 还指望他们这种赚钱的地方去养活亏本的department。工资绝对低, 因为名校20%的工资变成了学校的fame。 而且学校在大城市,不怕招不到人。interview的几位faculty都好象缺乏睡眠, 只有30多岁就很疲劳的样子。这些人里没有女子, 估计都吃不消(做某些实验要加班, 而且必须练着几小时站着, 是体力活)走了。 所有45岁以上的faculty 也离开了(除非不做实验的人), 因为每周至少做70 hour,实在顶不住了。有的chairman疯狂工作, 59岁生了cancer也不休息, 据说每周干六天, 显然积劳成疾。真觉得他们在拿健康赌博,而且年轻时倒也罢了, 老了就根本干不动了. 一位是经济系的白人教授的故事,那天我去听讲座《中国的未来与美国的经济联系》,主讲是一位年轻美丽的白人女教授,口才非常好,一头金发,高挑的个头,很有风度!我是跟着这位经济系的室友来奏热闹,演讲完毕后室友前去问问题,我也站在旁边,话题结束后,她又问我室友,认不认识从中国边疆落后地区来的同学,室友马上说我就是来自中国西部。 这位教授又跟我聊了一会儿,原来她是MIT的高才生,老公也是出自同一学校EE的博士,现在都是本校的助教授,两人事业有成,过去他们读博士时生了个儿子,现在经济条件很好,想要女孩子,但她工作很忙,不想也无精力自已生,从报纸电视上很多美国夫妇都从中国俄罗斯领养女孩子。她呢想从中国的贫穷落后地区领养,她说这样她们算是做了善事,还说领养两个孩子不成问题。那天,我真是又吃惊,又感动! 今天,现代科技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已是一日千里,既使你是名校的教授,想做科学做到顶尖,你还真的要继续玩命和努力,这样一来,在名校当教授的人压力还真是不小,许多像我提到的这样的精英,也常常需要付出坚苦的学术努力和承受个人生活上的巨大牺牲才行!特别是在当前美国低迷的经济状况和坚难的科研环境中,以及各大学惨酷的教职竟争和管理体制下,说不定真的会催残掉许多年轻科学精英的健康的。 其实,由于经费短缺,人数众多,科研管理机制极不健全,中国高校的科研竞争的残酷程度远超欧美。很多TOP 985名校教师不到40岁头发花白了,脑门秃了的博士后,副教授一批又一批;50岁的教授看起来如同要退休的人差不多。中科院的很多博士生相互鼓励话语最常用的就是:顶住!不要跳楼自杀!我的在中科院任副研究员的本科同学整天都让SCI论文逼疯了,连同学见面说话都有点神不守舍。我的在南京大学任副教授的研究生同学每天晚上睡觉都寝食不安,连做梦想的都是拿课题、获大奖。我认识一位的南京理工大学的女博导,由于终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务和孩子教育,经常因为家务分工与丈夫爆发“内战”。 自己所在的学校并非名校,但也时常感到工作的压力:科研、课题、报奖,成了每天萦绕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梦魇。奔波的忙碌中,大好的年华匆匆而过,生命的乐趣也湮没在几多无奈中。有时照镜子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头发稀疏、花白,弯腰驼背、目光呆滞,这是20年前曾经活跃在运动场上那个阳光、帅气、健康的大男孩吗?
个人分类: 社会与人生|15828 次阅读|56 个评论
教授的烦恼
热度 5 yuliping 2012-12-22 23:50
教授与研究员,你更喜欢哪个称呼? 教授与研究员,都是正高职称,但是我更喜欢研究员这个称呼。 何谓研究员,顾名思义,搞研究的一分子,显得很普通,很淡定,不显山露水,不需要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多好。 何谓教授?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强调教师的职能。教授不好当,理由有五: 第一,要具备传道授业的能力,首先自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这一点相当不易,很多教授的研究领域其实非常狭窄,这是由专业与研究特点所决定的。何况在人文社科领域,知识并不具有唯一性,一个问题的答案即使截然相反,都有其道理。 第二,教授首先是教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谓为人师表。其实教授跟普通百姓一样,都要过日子,都有喜怒哀乐,都要面临生存压力,不能对此职业提出更多要求。 第三,教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从事研究,甚至很多情况下,教授干的其实就是研究员的事情,比如科研型教授。教授既要教学,又要科研,带研究生,还要为社会服务,事务繁多,考核严格,身心疲惫。 第四,近年来一些把持不好的教授造成太多负面影响,搞得社会上将教授称为“叫兽”、“砖家”,严重损害教授声誉,相反研究员风景一边独好。 第五,国家也好,学校也好,现在对教授的尊重与待遇每况愈下,对比民国与建国初教授的地位与工资,现在真不知差到哪儿了。在宁波,稍微能干一点的硕士生,毕业 3 年收入绝对超过教授。要知道,混到教授职称大多数人要工作 15 年以上。 不说了,要知道还有很多同事在为教授职称奋斗着,他们更辛苦,更不容易............... 2012.12.22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4520 次阅读|5 个评论
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
wangiris 2012-12-11 23:37
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生活,每天都是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工作日,在早饭后,就是一天的文献和实验,除了中午在mensa吃饭的休闲外,一天下来很累。但当晚上回家,一个人做好饭,享受食物的美味,又不禁会感叹,工作结束的夜晚原来是这样的轻松与惬意。 但无论如何,在读文献和做实验的时间总会有感到一丝丝疲倦的时候,这时候,读读书,或者即使不是一本名著,也不是一本畅销书,哪怕是一篇搏客,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感受到,其实,无论在哪,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而不同的评论则代表着评论者那时的心情与想法;事后,看到评论,又不禁感慨,原来道理很简单,自己也都懂,只是那时自己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觉得世界都是灰的。所以说,走过了,就好了。所以,忘却烦恼,努力工作,那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其实,科研又何尝不是这样,你读paper,你思考,你有自己的idea,所以你进行实验,去猜想,去验证,结果或许好,或许坏,但都是要接受的结果,这岂不也是尽人事,听天命吗?但同样,这要你在当下努力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的走下去了,那么结果肯定不差。要相信,这并不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 读喻海良“我的烦恼”有感。
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之九人看完能有所领悟
qinzm1997 2012-11-18 15:29
作者: 一河春柳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1、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3、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2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8、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9、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0、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31、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3、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3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37、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9、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0、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1、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4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43、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45、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4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9、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5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1、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5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5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5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5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5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5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6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6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2、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63、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6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善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66、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67、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68、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69、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良师,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70、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乐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7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72、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73、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74、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75、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6、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7、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78、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7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80、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8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8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83、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8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85、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86、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8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89、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90、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9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9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93、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94、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95、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96、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97、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98、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99、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0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01、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10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03、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04、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105、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06、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107、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108、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109、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110、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111、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112、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113、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14、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115、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16、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117、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18、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19、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20、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21、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个人分类: 思考|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田田的烦恼
热度 7 pingcn 2012-10-22 21:21
田田是个农村来的孩子。 她们村小,又落后,女孩子一般初中上完就出去打工,上高中都认为是上得太高了,没啥用。 她考上大学时,邻居的反应各异。 有的人吹捧他父母说——哎呀,真厉害,你家出了个大学生!以后擎等着享福了。 有人泼冷水说——姑娘家,迟早要嫁人,上那么高的学干啥?赔钱。 她大学的时候,除了好好学习和偶尔做家教,再没干过别的事儿了。 别人谈恋爱时候,她在教室上自习;别人去旅游时候,她在教室上自习…… 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研究生。村里人传说,田田毕业了每个月都能挣好几千。 又过了三年,又考上了博士。村里人传说,田田每个月万把块呢。 每次,田田父母都略带尴尬地解释,没有,还上学呢,没挣工资。 田田每次回家,要带东西,父母都说,不用。 但是,万一哪次没带,她爸爸都会说“难得回来一回,不给我带没事儿,你给你妈、你弟弟、你妹妹带点” 每当有外人去他们家,田田爸都爱拿出田田带回去的东西,眉飞色舞地说“看,我家大姑娘给我带回来的” 田田终于毕业了。进入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村里传说,田田每个月两三万。 父母这边跟乡民解释——她一个月才两三千;这边却问她,你在单位能升不?当了官就挣好多钱了吧? 田田忙于工作,几个月没有回家,田田爸打电话说,你啥时候回来了,给我买个剃须刀吧?听说飞利浦的好。 田田慌不迭地答应,心里暗自愧疚冷落了父亲。 田田向妈妈抱怨说“我又没买过剃须刀,还非让我买,买的不好了,又该批评我不会办事儿了,真会难为人”。 田田妈说“他又不是买不起,只是,如果你买了,他心里觉得自豪、能向人夸你“看,这是我闺女给买的,最好的”” 又说,“几个月前,你爸让你买药,你没给买,当时特别生气”。 田田记得,打了无数个电话,问爸爸药品名称、厂家、大概什么价格,因为是心脑血管的药,不敢乱买。 最后好像因为没有找到爸爸指定的那个厂家的药,未果。居然爸爸因此生她的气了??哎!! 田田舍得给父母花钱,但是,她心里隐隐地觉得很烦恼。 因为发现,爸妈的快乐幸福觉,大部分来自于被人羡慕、被人夸赞,或者是可以向人“显摆”。 羡慕和夸赞,大部分是因为子女的——工作好、工资高、男友有钱、给父母买了什么什么、…… 比如,田田邻居家姑娘的男友给她买了个越野车,田田爸在电话里和她说了很多回,说“看看人家”! 父母这样的攀比心理,尤其是基于孩子的攀比心理,田田开导过无数次、劝过无数次,没效果。 本来工作上的事情已经够多,还要承受来自父母过高的期望的压力。 田田找不到人诉说,只好在微博上写了一句—— 我好烦恼。活着这么多烦恼~~~
104 次阅读|11 个评论
【欧游记】父亲的烦恼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10-12 10:02
  这个暑期带陈热闹出行,我主动选择了自订行程和宾馆,坚决拒绝了可能的旅行社旅游模式。 一   这是因为在她三岁时候我们一次去海南,陈热闹一路上吐的次数达到了四次。   其中的第一次是打车前往机场,临到机场的那一刻,还在出租车里没出来,陈热闹哇得一声,早餐和昨天晚上的晚餐全部倾泻而出,我对司机很不好意思,多给了司机20块还是30块钱(或者竟然是50?有点忘记了),给我们的初次离开北京外出旅行奠定了一个不好的基础。   果然,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因为到了海南之后交通方式就全部是长途大巴,就在大巴上意料之中的来了第二次,此时实际上已经开始吃半片晕车药了,但是,起作用也没有那么快。   我觉得,旅行车里应该弥漫了一股陈热闹呕吐的味道,我顿时觉得对全部的旅客不好意思了,尽管大家都谅解一个仅仅三岁的孩子,但是,俺还是觉得浑身不自在。我妈则对我的选择恨恨不已,一路上一直在假设如果不出来该多好。后来再吐第三次的时候,我妈都恨不得把我痛揍一顿的意思,我也只好沉默不语,尽管内心里还是觉得小孩需要认识世界,哪怕付出代价。   第四次的吐稍微好了点,是下车之后,我们在其中的一站吃了一个椰子,水大半被陈热闹喝掉,我则啃吃了瓜皮内瓤,觉得也挺香。但是,这样的安排效果却是在下车的第一时间,陈热闹的小嘴喷薄而出,还带了些椰香的椰子汁一部分吐在了我们的行李箱上,一部分则到了地上。   之后,一路顺风顺水了,我们一家子的紧张气氛也缓和下来。后来看到有严父在逼迫孩子超过能力地去训练锻炼,我就会想到自己的这次安排——好像也够“虎父”的。 二   从此,我对旅行团就怕了,因为每每都是起早贪黑,休息时间完全无法保障,大人累点也就罢了,对于孩子绝对是折磨。之后带着陈热闹去太原、去成都、去山东老家,都是自己安排行程,没有再用过旅行团这种出行模式。当然,在前往成都的飞机上,还是吐了,但是这次的吐是和飞行过程有突然下沉和减速的影响,我爸爸妈妈都觉得有点点受不了,不算正常状态。而成都回北京的飞机上,陈热闹还一步跑到空姐面前,告诫她们“开得稳些,好吐!”把正迎候旅客们登记的漂亮空姐们给莫名其妙了一把,愣怔后才明白过来。好在返回的航班很稳当,没有出现来时的问题。   这次的出行也一样,看着旅行团紧锣密鼓的安排,我就心里害怕起来,就怕一个不适应,把本来的美好行程给破坏得一塌糊涂。   好在巴塞罗那是我去过的城市,安道尔也事先查过了怎么到达,汽车在哪里坐,总之,提前的工作做了个十足十。   而到了巴塞罗那之后,我们坐地铁,上汽车,都没有任何问题,我就觉得也许陈热闹真的长大了。而上飞机前就没有吃晕机药,瑞安航空公司的廉价航班,为了省油,起飞和下降的速度都贼快,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就没有,可是,在前往安道尔的车上,陈热闹还是吐了。不过和小时候直接无预告地呕吐不同的是,这次是说爸爸我不舒服,然后我找了一个塑料袋才开始了喷薄而出的过程,几口出来,陈热闹自己说:“舒服多了。”   然后,我就发现自己找了一个破了洞的塑料袋,把我郁闷地够呛——一个本来可控的应急事件还是演变出了其他问题。   我就抓紧应急,用了纸、第二个塑料袋、湿纸巾等各种东西,但是还是没有完全控制住呕吐物往地下的滴漏问题,旁边一位不知道是西班牙的还是安道尔的女士又给了我一包湿纸巾,才算是基本解决了地下的问题。俺们千恩万谢地表达了感激之情,女士笑笑,估计内心里也鄙视了这个当爹的人一把。如果她知道俺们居然是做应急管理的,估计笑的时候露出来的牙齿会更多一些。 三   当爸爸的第一次应急做得不合格,第二次就坚决不能再如此狼狈,我在回程的路上贮备了五套防止呕吐以及呕吐后的应急方案,手边随处可以在超过3个地方拿出质量好的塑料袋,纸也随时候着,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在上车的前2个小时,吃下了半片晕车药。   结果俺们发现,应急准备过度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陈热闹一上车很快就在我怀里睡着了,然后,一觉就睡到了巴塞罗那,下车的时候还感慨怎么这么快呢!   俺们长舒了一口气,接下来的事情仅仅是吃饭和在巴塞罗那继续睡觉的问题,这个即便做不好,也没啥大关系了。   于是,就果然没有做好。晚上睡觉的地方倒是不错,但是饭却没打理好,让我自己都觉得很失望。因为我们下午出去玩,中间的时候不断地吃零食,晚上开始的时候不饿,我也就没认真安排晚饭,想着也许就这么对付了也可以。   可是 陈热闹不干,大概在晚上9点半的时候,强烈建议出去吃晚饭,我说这么晚了,要不你别出门,爸爸出去看看能不能饭店里给你买回来饭,我回来的时候和你对暗号,别人叫门一定不能开。   然后我就披挂整齐,出去看饭的情况,结果很失望——首先是下午还开着的一家咖啡馆面包店关了门,其次是附近的超市也没了人影,第三走远点后发现也没啥值得买的东西了,此时灯影瞳瞳,还偶尔闪过几个黑色的人影,再看街对面,一家闪着night club霓虹灯的小店下面站了一个可疑的女孩身影,俺们扫了一眼抓紧扭过头去,然后就这么落荒回了。   满怀希望的陈热闹看到我手里啥都没有,非常失望,说了好几遍,俺们只好调集行李箱里所有能吃的东西,并许诺第二天给她吃非常好吃的西班牙海鲜饭,才算是安抚了那颗受伤的心。 四   这次出行,尽管烦恼的事情很多,但是依然有最让我骄傲的事情,那就是每天都能让陈热闹睡到自然醒,9点半左右去餐厅懒洋洋地吃早餐,内容还算丰富,然后回到房间慢慢收拾,最后轻松地出发去玩,玩累了就随时休息,晚上也总是还算早地返回住处,看会电视或者上上网就入睡,而这样的享受如果没有自己安排,而是跟从旅行团,那是绝对不会有的。而以后我们也打算继续沿用这样的模式,好好把未来的世界之旅进行到底。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410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芬芳的九月,为咱家女孩子们喝彩
热度 2 CHENGJIANLAN 2012-9-28 10:52
这个九月,很忙碌,也很幸福! 往往独自在桂树丛中穿行的时候,嘴角会不自主地因花的甜蜜芬芳而微微上扬,心里没有一丝平日繁杂日子的烦恼,只是感觉温馨甜蜜。 这个九月,也是爸妈公婆喜出望外的日子,人间的喜悦,莫如看到含辛茹苦的长辈舒展着眉头来的令人满怀欣喜! 这个芬芳的九月,我的大侄女大婚,一场盛大的婚礼。 这个甜蜜的九月,我的外甥女走进了著名高校学堂,开始了她长达八年的本硕博医科学习的生涯。 爸妈和公婆因着这两桩抑制不住喜悦的快事而相聚在一起,我下班回到家里,听到耳背担心别人听不到的公公声音都有些嘶哑。我和先生坐在他们身旁,他们说呀说呀,感觉我们俩偷偷溜掉到别处玩他们也未必知道 大侄女的婚礼,经过周密的组织安排,使我们家很难聚齐的老家亲戚们欢聚了一堂。从小在单亲环境下生长在爷爷奶奶温暖怀抱里的的大侄女将自己重新组织家庭后的双亲的家庭及亲友也邀请到了婚礼的华堂。 在孩子健康成长的今天,大家都百感交集,侄女生母一家全部都过来给我们问好,她的大姨更是拉着我的手,亲切的话语从这个领导夫人的口里说出,如蜜一样流入俺的心田。 如同一曲凌乱暗哑的乐曲章,经过指挥的奋力协调、经过每一个乐团成员的倾心努力,终于演奏成了一曲雄浑而气势的交响,侄女生活的小河终于流进了浩瀚的美丽的海洋,喜悦不仅仅来自爱情的甜蜜,还有更深一层人生感悟,也让我的娘家的全体因着她的幸福而舒展开来心扉。 也让俺感叹,人生简单快乐最好的!不要纠结其他,宽容、自然、温暖、体恤,这样,喜悦就会常常来到心头。 大侄女的强干,更让我的父母感到了欣喜和希望。 我感到我的娘家,将由我侄女牵引着,轻快地前行! 外甥女录取的大喜,让从小照顾她的我的公婆一改平日长者的严肃,他们俩不顾身体不便踊跃要前去孩子学校的劲头,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 这是个从小学一年级放学后不做完作业不吃饭的女孩子,终于在努力了这么些年后,走入了著名学府,开始了学者艰苦的终身学习的生涯。 从公婆的喜悦中,仿佛看到生命的根须舒展舒展着,深扎进了希望的土壤。 爸妈公婆因着这两个女孩子的大喜而乐开了花,同时心里也明白,咱家的男孩子们个个都顶瓜瓜。也不知道为什么,咱家的男孩子们个个对长辈孝心,学习刻苦努力。这样的后辈,是多么让人欣慰呀! 芬芳九月的华彩,沉浸在秋的丰收的喜悦中,有着人生美好开端的女孩子们,家人朋友们会一直守候在你们身边,不停地为你们喝彩! 咱家的男孩子们,你们一如既往地努力哦!
个人分类: 悠悠岁月|2690 次阅读|4 个评论
天天写项目报告的烦恼
热度 13 cutefay 2012-9-26 00:03
现在做的项目,例如,给政府部门做规划等,往往是以研究报告或者政策文件等形式来表达科研成果,这就需要用很多时间来写一些东西。当某段时间写东西写得太多的时候,就感觉头大了,有的时候会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去思考。这是我读博士期间所不能体会的一种累,博士期间因为经常要做实验,所以动写结合,会好一些。 天天写报告的累和做其他事情的累是不一样的,天天写报告是累脑袋,而组织会议则是累心,做实验是累身体。累心和累身体的时候,往往晚上睡眠会很好,会很放松地入睡。而如果很多天连续累脑袋,则晚上睡眠容易受到一些影响,并且容易头疼,第二天起来还是会有些头疼。所以,长时间写东西是很煎熬的。 前一阵子从网上看到关于“写作业”的有趣改写诗。我觉得把里面的“作业”换成“报告”,效果也不错,呵呵。 如下: 君子坦荡荡,小人写报告。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报告。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报告。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报告。少壮不努力,老大写报告。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报告。生当作人杰,死亦写报告。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报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报告。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6457 次阅读|20 个评论
成长的烦恼
热度 1 Xinliangzhu 2012-8-30 10:09
提交完这一周的工作报告,总算有点时间写点东西了。 大学毕业,去青岛,回家,出去旅游,回家,离开家来北京,这些是我自大学毕业以后的状态总结。粗略算一下,四十天内行程万余里,途中转了好多站,每天处于奔波和期待下一个奔波中。眼下中航大的同学们又都开学了,好多学弟学妹在网上表达了自己不想离开家回校的想法,这些很正常,我们当时也是这样,家总是很温暖的。但是他们也许不知道另一件事情,他们现在不想回的地方正是我们这帮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梦寐以求而回不去的地方啊!母校,总是在离开后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她其实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啊! 最近我还一直心神不宁的,为了未来,为了目标,为了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因此,我浪费了好多本应美好的时光。在家的时候,我总不应该天天想着来所里的事情,这样让我每天都过得很不安宁。来到了所里,又不宁于没有享受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更是对自己未来还能有多少时间和他们一同度过而感到沮丧。天天想着,是硕士毕业就工作呢,还是硕博,或是出国呢,而且每个选择都会衍生出好多子问题。这些问题都让我工作效率很低下,好在每次和家人,蓝博,郭峥及朋友们聊完后有点释怀,也更知道路该往哪走了。 我觉得,缅怀过去,不想回校,因未来而心神不宁,这三个关于昨天,今天和明天(赵本山小品一语道破,不就是过去,现在和将(讲)来嘛!搞得那么玄乎干嘛!)的问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人因为有记忆,所以会忘不掉过去那些美好或是痛苦的事情;人因为真实存在,所以不得不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问题;人因为有欲望,所以每天都会希冀着可以活得更好。 我曾想着,是不是可以把昨天的美好带到今天的生活?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的,但这得看时间的跨度和事情的影响力。带来了美好固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呢?比如说别人昨天的许诺,在今天的情况下变了,你还会开心吗?比如说昨天自己的设想,今天到了检验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切和想象的不同,你还会保持美好的心情吗? 我记得我来北京之前,一直想象着我的临时宿舍会在自动化大厦后面的中关村南路上,转个弯就到,两人间,很整洁,很宽敞。但是来了那天才发现,我的宿舍不是那样走的,要走好远好远的路,过好多个交通岗。虽是一个人住,但是由于那间屋子好久没人住,堆满了东西,所以霉味很大,空间很窄,卫生根本不用提了!这就是昨天的想象和今天的现实给我的不同体验。那天晚上,我没有很开心,当然也不至于很失落,只是觉得很陌生。不过现在好了,习惯了,也没发现有多不好。类似的情况有好多,因为人能控制的东西很少,尤其是当你要服从别人安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很快的战胜陌生的感觉,做环境的主人,决定了你能否尽快回归现实,进入角色,创造未来! 那适应了环境,是不是就会调动好自己的积极性了呢?我觉得还是不会,现实的问题多的还是足以让你分心,让你不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情。昨天看到王善勇老师的文章 《人的惰性》 ,文中说了他小时候不到deadline不写寒假作业的事情。我觉得这种赶deadline的心态是好多人都会有的。光从写寒假作业的事情来讲,我就更严重了,我是常常不写(记忆中,寒暑假作业好像没怎么做过),老师检查,要么胡乱写一些,要么就是告诉老师忘带了。现实问题还会很让人迷失方向,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让人体味不到美。上周有机会听了一个关于计算机视觉,学习和认知的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ision,Learning and Cognition)的报告,从知识的角度没有多大提升,但是却给我对看待现实问题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我觉得,事物总不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是该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对问题做一个比较能够得到认同的抽象,而不是做到包罗万象。还有,即使你做出再多的努力,也很有可能只是进步了一点点。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个副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她们训练的可以和人互动去学习识别物体的机器人,最后的结果是,这个机器人还是很低级很低级,能做的事情简直让你着急!从我自身角度来说,也天天会遇到这种问题,我总期望着自己可以做点大事,做出点又酷又炫的东西,但是现实是,每天我都在写代码,补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那是不是,我的理想就无望了呢?我觉得不会,也许现实就是,你很想让机器人很智能,结果是你成年累月的工作只是让机器人进步一点点,你很想让自己每天做出的工作看起来很美,很震撼,结果是你每天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写代码,学习存在已久的新知识,不断思考和解决着现实的问题。未来总是立足于各种现实问题之上的,我觉得此时,要学会在现实中看到美。 昨天,因为回不到,我们会感到很美,明天因为还未到,我们会觉得很美。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东西也会让我们感到美。现实,因为在发生,在经历,所以常常不满。这是我认为的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烦恼!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美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引用科学网著名的博主贾伟教授的两篇文章中的两段话,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成功是一种等待》 :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 《单纯是一种美》 :我们的社会太复杂,是源于我们的思想太复杂;也因为我们思想太复杂,我们也越来越不快乐。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和美原来很简单,而我们偏要舍近求远去寻找(那些更为远大和荣耀的东西),于是生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看情形都差不多。我们总说我们要崛起,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倘若结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是什么意义的崛起?而我们个人追求远大理想和光辉的事业,倘若结果不能和自己的妻子相守,让自己和家人安身立命,还有什么远大意义可谈? 这个社会,大家都在追求,追求卓越讲究高尚的人何其多,而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却何其少!
个人分类: 思念&思考|3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烦恼过后的休闲与繁忙时光是这样度过的
tengyi1960 2012-8-24 14:20
聘任结果公示以后的烦恼通过交谈(向一个漂亮的女同事倾诉烦恼)好像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我想聘任上岗的? 级岗位(持续工作了三十年的岗位)居然没有通过!?我想一定是有问题可以提出的。 在IC服务值班中抽空补充了“ 研究生主要工作任务(知识图表) ”部分知识点的参考文献可以作为扩展学习之用。原来的图表以图形显示,虽然直观但比较难以知识扩展么!知识点的参考文献包含的多篇文献今后可以编辑整理,规范成较“证实性”的表述文本供学习和对比使用了。 在LC服务值班的时候,3小时中遇到了5个问题,可以证实目前网络咨询服务中存在弱项: 1、询问电话。与有一些租用单位联系的读者从网络上和内部电话中无法查到,需要另行寻找并区分是否能够公开,方能解答。 2、院馆主页中知识点的参考文献连接障碍,新旧主页连接不明显。目前必须通过口头解答和实地演示。通过交流可以告知读者国家图书馆的cnki的检索学科范围要比院馆强点(可以选择)。 3、北京信息学院读者在检索SCI收录时,运用两位读者交集检索,但由于来源字段拼写不规范(包括截词)而漏检的纠正。顺便告诉他:运用收录号之间的“与”组合检索效率最高,但要选择“全字段”或“收藏号”的检索条件。我们的老师们,也许并不注意这个“字段”数据,有些还会将SCI收录号与Ei收录号相混淆。我想师生将自己文章的收录号作成“检索串”,既可以重复“验证”提取数据方便,也省去了一般检索挑选检出文献列表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收藏号”会“变”——较前发表文章用较后(年限)编号的情况(应该是数据事后维护调整的结果)。 4、有位老先生是做小麦遗传育种的,但可能没有“经费”来源,所以用电脑很费劲(需要协助),我相信他的长期科研积累和经验是有价无视的。在检索字段构成方面:姓名拼写有多种方式(有些是拼音问题,如T J;有些是排列和截词)需要用“OR”连接;刊名拼写除标准的拼法外还需要添加非标注拼法(遇到会议录时需要小心了)。用文章标题检索很有可能漏检,因为编辑和作者可能有所修改呢。另外就是检索(结果)列表以后,浏览数字(如页数)确认是否要效率较高,为什么一定要看片名呢?往后大家都知道该如何做了。:)这里需要图书馆员注意一个小问题:介入和推出咨询和帮助的机会。如:当读者认错时岔开话题;给予读者自己实践和与你交流的时间;在需要时间接帮助(最好事先做好提问准备和预检试验)。最后递交时再留个“好”——方法自己想去。 5、集成检索结果获得部分原文以后,少数不能直接获得所需原文。这是读者文献检索和提供细节的原因。如:集成检索提供的结论建议你作为试检的结果,因为它在追求“快”和“广”时,很难坚固“准”和“全”。有个学生想拿这样的结果向“老板”交帐,我对他说:“你的贡献在那里呢?老板在家里早已经得到这些了;如果不是练习活动,那么这样做你的前途可能就应此毁了。你应该把握这次锻炼和表现的时机”。 当由于检索“前端”限定不可得时,建议你先直接进特定的电子期刊从而回避漏检。或者求助于“原文传递”和国外同学为宜。 工作的价值也许难以得到回报,但如果推委也就落入读者的“藐视”之中了。 学生是未来,现在他们是“弱势”的一方,也是贡献的主力 —— “钱”的没有;但“投入”和“精力”的有 我觉得“精力投入”比“金钱投入”更重要、更宝贵。 (下面的话也许不应该写) 难道上述这些不能产生所谓“效益”的需求,就真的没有“应答”的“价值”了? “为人做嫁衣裳”如果是个贬义词,那“干做人梯”不就是褒义么? 基层的工作者大多数是非常好的 ——  关注基层(实事求是)与完成任务并无太大的矛盾。 不管怎样,能够活着就去祈祷吧。愿明天天更好更蓝:)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美人生——踏踏实实做事,自自在在做人
热度 3 sheep021 2012-7-15 11:54
按:本文系 放飞灵魂,抛却烦恼——鲍鹏山《庄子》讲座听后感 一文之补充,若有所得,是鲍老师讲的,若有不足,那是俺没听明白,或没写清楚,与鲍老师无关。特此说明。 -------------------------------------- 大小之辨是理解逍遥游的核心之一。不懂得大小之辨,不知道大用与小用,大材与小材的区别和联系。是我们精神不自由的根本原因。 何谓大:宇宙为大,自然为大,人为大,“大” 是无限的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也是这个意思。 何谓小:人对自然、宇宙、天、地、人自身的认识为“小”,“小” 是有限的。 人们的可笑之处,不在于其知识的有限,而是在于常常把有限的知识,当成无限宇宙,自以为是,自以为大 。 统观《庄子》一书,其所说的大,从来都是只可想象,不可眼见,不可度量的。如逍遥游中的大鹏,“ 北冥 (míng) 有鱼,其名为鲲 (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 垂天 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xǐ)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庄子为何不说,我家门口有条河,河里有一条鱼,鱼之大, 3 米 多长呢。 庄子所描述的,若从世俗的眼光看,都是虚构的,不可亲眼见到的,北冥、南冥,在哪里?“不知其几千里也”是多大? 都是超越常识的。开篇即这么写,也是对本书读者设的一个门槛。没有想象力、只认“常识”、“死理”的人是不可能读下去的。阅读《庄子》,欲求绝对自由,必须抛弃自身的常识、经验、知识等成见,方能站在生命的高度,俯视芸芸众生。方知所谓人类探索宇宙和人自身所取得的丰富知识,不过是“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如《逍遥游》中,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辨也 。 《庄子》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庄子.秋水》之《河伯与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 野语有之曰: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 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 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不过,千万要注意,并不是说大就好,小就不好。完全不是这回事。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各得其用,各得其所,才是妙用。 述古论今,现在有没有这样目光短浅,把有限当无限的人呢? 估计很多吧。比如,常常有人把不能被科学实验证实的东西说成是不存的,就犯了以偏概全、以有限验证无限的错误。咱不反对科学,毕竟科学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目前所用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还有其他的认识世界方式,否则就是不科学的,可笑的。 鲍 老师特别强调,不要听完我的讲座,无学“无用之用”,都辞职了,啥也不干了。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不可顾此失彼。 曾有人问道,你讲孔子时说孔子好,讲庄子时说庄子好,到底他们二位谁更好呢?我们该向谁学习呢? 鲍 老师说,如果一定让我表态,我只能说:我最尊敬孔子,最喜欢庄子。他们都是伟人,都值得我们学习。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精神,“内圣外王”是其最高目标。整部《论语》讨论的是如何积极入世的问题,对于纯粹的精神领域的问题,则很少涉及,而这正是《庄子》所追求的。所以,《庄子》与《论语》各有侧重,互补性很强。 孔子的“为”,与庄子的“无为”,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不可混为一谈。儒家主要教人如何积累知识,踏踏实实做事,不断积累物质财富。道家则是教人如何突破已有知识的束缚,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彻底的解放和绝对自由。人是生活在物质世界,也生活在精神世界的,缺一不可。只追求物质,忽略精神,人不就成行尸走肉,衣冠禽兽了吗? 只有精神生活,没有物质生活,人还能活下去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像孔子一样,踏踏实实做事。 像庄子一样, 自自在在 做人。 岂不美哉?! 后记: 行文之后,忽然感觉,还是老子牛鼻,不愧是鼻祖,“为,无为,则无不治”,短短七个字,就涵盖了本文的全部内容,也囊括了孔子和庄子学说的精髓。 不过,如果没有 孔子和庄子剑走偏锋,各执一端的话,平凡如我者,的确很难理解 “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的奥妙。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203 次阅读|5 个评论
同一篇“论烦恼”置顶又精选, 烦恼不烦恼?
热度 1 黄安年 2012-7-15 06:08
同一篇 “ 论烦恼 ” 置顶又精选, 烦恼不烦恼?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7 月 15 日 发布 科学网页面真奇怪, 同一篇 “ 论烦恼 ” 博文,编辑部置顶又精选, 你说烦恼不烦恼?值班编辑没有宁停三秒 , 一抢一分,认真核查罢了,其他编辑难道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烦恼?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2687 次阅读|2 个评论
放飞灵魂,抛却烦恼——鲍鹏山《庄子》讲座听后感
热度 2 sheep021 2012-7-14 23:01
今天下午,在 浦东图书馆 1 号报告厅聆听了 鲍鹏山 老师关于《庄子》的讲座, 场内几乎爆满,听众从白发苍苍到老人到小学生都有,可谓男女老幼,一应俱全。鲍老师举重若轻,语言生动活泼,不时赢得阵阵笑声。两个钟头下来, 受益匪浅,对《庄子》中的很多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简述如下: 今天主要讲了:知与不知(这个标题是俺自己加上的,因去晚了几分钟,没看到标题)、有用无用,材与不材,何为逍遥,大小之辩四个话题。以下内容,大部分内容系听完报告凭记忆完成,挂一漏万,且未与录音核对,可能与原报告有出入,特此说明。 人是有精神的。我们生活在的这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精神是人类区别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特征。庄子主要教人如何认知精神世界,而两年一位巨人——孔子,则主要教人如何认知物质世界。两位伟人,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经典的魅力在于她的永恒性,几乎2000年过去了,庄子的话,就像特别写给今天的我们一样,丝丝入扣。 一、 知与不知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 “ 请循其本。子曰 ‘ 汝安知鱼乐 ’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这一段,也是很有名的“子非鱼”。从辩论上看,庄子输了,但是,但是,庄子用了一个狡辩作为结尾,才是最有看头的,也是这个故事能被记录在《庄子》中。即:当惠子问“汝安知鱼乐”这个问题时,已经默认庄子能知“鱼乐”,至于如何知道的,则已经不重要了,庄子说我在“濠上”知道的,至于你能不能重复我的经验,那是你自己的事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惠子的认知方式是逻辑的、经验的和实证的,即:只有鱼本身才知道自己是否快乐,只有一个人才知道他自己是否快乐,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而庄子则代表了感觉的、领悟的、艺术的、想象的认知方式。一条鱼,一个人是否快乐,别人是能通过观察感知的。 显然,这两种都是人类常用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但各有特点。一个适合于认知物质世界,一个适合认知精神世界。实用主义者得最大表现是不承认精神的东西,凡事都要讲究实证,讲究逻辑,忽落了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感觉和领悟能力,所以对世界的认识无疑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世界上不仅有真,还有善和美。真可以认知,但善和美,就要靠感知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自然是开放的人的心灵也是开放的,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可随时感受到自然之美。惠子被世俗的、逻辑的思维方式束缚住了想象的翅膀,所以不能感知“鱼之乐”,不能感知自然之美。 鲍 老师特别提到了科学与中医,认为二者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功不可没。目前,很多中医现象科学不能解释,那是科学还不够发达,或者是自身认知能力缺陷造成的,不是中医的错。如果认为科学不能证实的情况就不存在,就犯了惠子的错误,就是不实事求是。 鲍 老师还说: 河边的柳树是真的,河水中柳树的倒影也是真的 。这句话很给力。 二、 有用无用 原文: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 li )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 xie )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 曰: “ 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 man ),以为柱则蠹( du )。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 ” 匠石归,栎社见( xian )梦曰: “ 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 zha )梨橘柚,果蓏( luo )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 ye )。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 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 《庄子人世间》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庄子 · 外物篇》 惠子所谓的用,是世俗之用。而庄子的用则是超脱世俗之用,直达生命本质——精神。“人生而自由,却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说的就是人的精神本来是自由的,却无时不被物质所累。 对人而言,栎树“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但是,对栎树本身而言,“无用”却是其保身之道,“故能若是之寿”。而对人有用的木材,却不得不“能苦其生者”,并且本人早早砍伐而“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 鲍 老师回忆说,他们大学时有个同学,不会骑自行车,结果每次出门,都让他驮着,后来,谈恋爱了,晚上送女朋友回家,也得让他驮,但又不放心,孤男寡女,只好另借一辆自行车,让另一个同学驮着他,鲍老师驮着他得女朋友,四人一起走。鲍老师气不过,逼着他学骑自行车,结果,他死活不学。后来,鲍老师发现他竟然偷偷读《庄子》,并且在“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一句下面重重地画了一条线。鲍老师终于明白这个家伙为啥死活不学骑自行车了,一气之下,没收了他的书,保存至今。 能者多劳,这个成语中,“劳”是“苦”的意思,即能干者多受苦,就是这个意义。一家之中,洗碗干净的人,总是洗碗,炒菜好吃的人,总是炒菜,就是这个道理。有个人说,结婚后,他为了逃避家务,就假装啥也干不好,结果他老婆就啥也不用他——他也就啥也不用干,彻底解脱了。 三、 材与不材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 “ 无所可用。 ” 庄子曰: “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 “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 主人曰: “ 杀不能鸣。 ”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 庄子笑曰: “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 《庄子 · 山木》 由树及人,人为啥一定要有用?为啥一定要成才?听完有用无用,可能很多人都会想,我也做个无用的人算了。但是,“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雁却以不能鸣而死。看来有用无用,材与不材,都不保险哦。面对弟子的疑惑,庄子说“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才是保命之要诀。不过,鲍老师认为,这句话,是率性直言,几乎没有可操作性,而且后面庄子也说了,即使这样,依然难免世俗之累。真正超脱的话,还是“乘道德而浮游”。这个“道”是共性、规律的意思,“德”是个性,本性的意思。“乘道德而浮游”是既尊重基本规律,又不违背自己本性的意思。此即“ 逍遥 游 ”。 四、 何为逍遥 逍遥游(节选) 北冥 (míng) 有鱼,其名为鲲 (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 垂天 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xǐ)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所描的,从世俗的眼光看,都是虚构的,北冥、南冥,在哪里?“不知其几千里也”是多大? 都是超越常识的。开篇即这么写,也是对本书读者设的一个门槛。没有想象力、只认“常识”、“死理”的人是不可能读下去的。阅读《庄子》,欲求绝对自由,必须抛弃自身的常识、经验、知识等成见,方能站在生命的高度,俯视芸芸众生。 逍遥游,即超越世俗,超越物质所累,达到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这里绝对自由是精神层次的,不是物质层次。 五、 绝对自由 绝对自由,即“无待”,“无恃”,不依靠任何东西。 这与“有恃无恐”这个成语的含义正好相反。有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本来爬高是依靠杆子的,但是,能爬到底饿高度,就必然受到竿子高度的限制,只有不依靠竿子,不依靠任何东西,才能上升到无限的高度。 显然,“有恃无恐”是物质层面的,而无恃的绝对自由属于精神层面的。 庄子的自由,从来都是指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而言。 六、 大小之辨 大小之辨是理解逍遥游的核心之一。 (时间不早了,以后再写) 见: 完美人生——踏踏实实做事,自自在在做人 下次讲座预告: 主 题:庄子 3 主 讲 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 讲座时间: 2012 年 8 月 11 日 14 : 00 讲座地点:浦东图书馆 1 号报告厅 咨询电话: 50179665 主讲人简介: 鲍鹏山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百家讲坛隆重推出的《新说水浒》,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言,犀利辛辣又不乏细腻温情的讲述,在学术界和观众中都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他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为此,浦东图书馆特邀请鲍鹏山开设《读国学经典 品智慧人生——新读诸子百家》大型系列讲座,新解春秋战国时期 , 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百家学说,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各种不同学说流派在我国学术史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的灿烂和多彩。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