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家庭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家庭

相关日志

家庭教育与学生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rongqiaohe 2020-5-31 16:13
孩子的创造性发展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哪些因素对孩子的创造性的影响最为相关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施建农研究员及其合作者,2004年报道了“儿童实用创造力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一文(如下表所示)。在此,让我现在回顾他们的工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家庭教育最大的“正能量”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我在科学网上讨论过孩子“做家务事”的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868do=blogid=1233576 ) ,其目的就是强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要 重视对生存能力的培养 ,因为 人类在求生存的过程中,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 。华为被卡脖子,如果不搞创造,你还能干什么? 2、培养孩子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态度,也是“正能量”。无论在创新的流畅性、变通性,还是新颖性方面,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然而,对于知识性培养来说,也就是在少儿时代,无论孩子是否喜欢,都灌输许多知识。虽然能够促进孩子的创新态度,但是, 对于 新颖性创新,是负相关,也就是“负能量” 。学习的死知识越多,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反而越下降。 4、管制性教育,处处管着孩子,在培养孩子对创新的兴趣和态度方面都是显著的“负能量”,并且在新颖性创造方面,对孩子来说也是“负能量”。 5、娱乐性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孩子创新的态度,但是,却在创新能力方面,有可能培养出“眼高手低”的孩子。因为,创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施建农及其团队的工作给予了儿童创造性 培养 方面的启示。当然,表中显示的儿童创造性培养及其相关因素,尚需更大样本量,更长时间的 观察和分析 来进一步证明。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儿童实用创造力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心理学报. 2004, 36 ( 06 ): 732-737. ( 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volumn/volumn_126.shtml)
个人分类: 浅谈|2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张海霞 2020-4-14 12:39
昨天写了《擦黑板-想妈妈》,让我回想起那些跟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以及我 做妈妈以后的变化和人生感悟 : 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 生孩子前后,我经历了一次180度的人生转折,陪着孩子长大的这个过程,也是我自己快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我深刻地理解父母和他们和解和谐共处的过程。 因为我是家里的大孩子,聪明、身体不好,所以习惯了大家的宠爱和迁就,从小就活得很自我,也很逆反,加上口来齿伶俐,说话从来不饶人,当然也包括对自己的家长,爸爸脾气好,爸爸就常常被我“训”,那句话不顺我就直接一通“机关枪”(参见博文“优秀员工”),妈妈脾气不好,和妈妈的争吵更是家常便饭。生孩子之前,一看到别的女同事在一起议论孩子,我立马就走人,还会扔下一句:“婆婆妈妈的,烦不烦!” 可是,20年前我怀孕了,已经30岁的我面临选择,要孩子是全家的共识,加上那时候的我处在人生过渡阶段,不像以前一样忙,于是就忍了,当然日子还是很轻松,每天在食堂吃饭,在校园里散步,在办公室上班,没有其他异常现象,也不紧张,什么事情也不耽误,感觉很好,所以就这么坚持着,爸爸妈妈会常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一切都好,当然是一切都好,我才不希望他们来“检查工作”呢!坚持到5月中旬(女儿的生日是6月4日,先生那段时间在美国),中间折腾着搬进新家,我在校园里的房子就没人接电话了(那时候手机还不象今天一样普及),忙完了我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奶奶接的电话:“海霞,你妈妈打电话找不到你,以为你去医院了,他们着急,已经去北京找你了!”妈呀!那时候他们根本没来过我在北京的家,只知道我在清华,根本就不知道我在哪里住!还没有手机和BP机,这可怎么办?我也急了,立即骑车到清华的几个门口跟门卫留电话和地址,见到类似的立即通知我!就这样爸爸妈妈第一次来到了我的家,看到我的那一瞬间,他们两个都哭了:原来你好好的呀!我还责怪他们:怎么也不说一声就来啦,我能有什么事?!就这样,妈妈爸爸赶在我生孩子前来照顾我了,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说着一口河南话,开始了艰难的“北漂生活”。 孩子的预产期是6月下旬,没想到6月3日晚上我就破水住进了北医三院,人太多,只好躺在三院产科外面的待诊室里,一直躺到4日下午五点,才决定做刨腹产手术,做手术要签的那个字太吓人了,把从国外及时赶回来的先生吓得不行,最后还是闭眼睛签了,因为要保住孩子!手术很顺利,不到五分钟孩子就出来了,护士说:“这孩子丢不了了。”我很清醒也很镇定,说:“你抱给我看看吧,缺胳膊少腿我都不怕,我有思想准备。”她就拎着孩子的腿给我看:哈哈,原来是肚脐眼旁边有一块胎记!太好了,这是个好记号!这就是我和女儿的第一面,除了那个胎记,其他的都不记得了! 半小时后我被推进了病房,孩子在其他地方,我一夜都在打吊针,虽然带着镇疼泵还是很疼,病房里其他家孩子哭闹,一夜 几乎 无眠。第二天早上,刚清醒,麻醉药效过去了,很疼,妈妈守在我旁边,也是一夜未眠,这时护士进来大喊:“谁是张海霞?”“我是”“你的孩子有问题!......如果能保住也很有可能变傻!”妈呀!我当时就要昏过去了!这个我才看过一眼我的娃,她就......不能想象的打击,那一刹那我的内心立马角色的切换: 我是一个母亲了! 我镇定自若地对护士说:“ 孩子重要,你马上抱去治疗,怎么都行! ”可是护士斩钉截铁地说:“ 你得先去交了钱,我才能抱去儿科治疗! ”天哪!没有回旋的余地,马上就去找钱!......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 孩子就是我的命,如果她没了,我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当然,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它深深地刺激了我,从此我知道: 有一个人,我会为了她不惜一切,那就是我的女儿!回头看看那个自始至终拉着我手的我的妈妈,我霎那间也理解了她:我亲爱的妈妈,你也是这样对待我的呀,无论我怎样的不懂事、怎样的说你、训你,你都始终在那里,默默地为我奉献着你所能做的一切! 在孩子出生后住院治疗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较为严重的溶血治疗),妈妈始终陪着我,我痛哭,我难过,可是她从不当我的面落泪,她鼓励我坚强,孩子不会有事的,一定不会有事的!正是妈妈的这份坚强和鼓励,帮我们熬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医院通知去接孩子的那一天,也是妈妈陪我去的,我们从北医三院抱着孩子的那一刻,我泪水奔涌,再也不让我的孩子离开我!这是我心里发的誓言,也是我努力的目标和信条!抱着孩子打车到半路的时候,我突然沉默了,是我的孩子吗?自从出生时见的那一眼,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她,我现在抱着的这个小小的可爱的人儿,是我朝思慕想的宝贝儿吗? 停车!停车!我必须查看一下,这个可爱的小人儿是不是我的心肝宝贝儿! 小心翼翼打开小包被的那一刻,我的呼吸一定是暂停的,因为太紧张,我不知道答案,妈妈帮着我打开一层,打开另外一层,再打开孩子的小衣服,小小的她安祥地睡着,似乎有一点的笑意,肚脐眼,胎记!那个明显的胎记赫然进入我的眼脸!我再一次泪如滂沱!小心地包裹好亲爱的孩子, 上路,回家! 从此以后,开始了我们一家四世同堂的美好生活,我全心地爱我的小美女,妈妈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我和我的一切--她的心肝宝贝,奶奶安祥地看着大家--这个缘自她的血脉的快乐的一家! 做了妈妈之后,我也终于理解了我的父母和奶奶,为什么会这样无怨无悔地支持我和照顾我;我也理解了我的女同事们和朋友们,为什么会一谈到孩子就这样婆婆妈妈;我也终于理解了我的师长们,为什么会全心全意地对对待学生们......世界在我的眼里开始变得充满了慈爱和温暖,我对待这个世界也开始充满了爱心和温情,这就是我做妈妈以后的别样人生,我感谢这个世界,它赋予我做妈妈的机会,它赋予我人生的意义,我骄傲,我是一个妈妈! 再次致敬老妈,致敬天下所有的妈妈,祝愿天下所有家庭都幸福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的理想
sstone2009 2020-2-28 17:05
人们习惯谈个人的理想。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们通过布置作文的形式,开始培育学生思考理想,学生们在类似“我的理想”的作文中,表达各种各种的理想,有科学家、医生、解放军、工人……我已经记不清楚儿时曾经的理想是什么,但一定有的。逐渐长大,我的理想渐渐明晰起来,高中的时候,我的理想便是当一个医生。遗憾的是,即使我当了医生,理想还是发生了变化,现在,我甚至有点搞不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了,或者理想很含糊、有点圆滑。 这让我觉得,个人的理想已经没有什么考虑头了,倒是应该想想家庭的理想。年近五十,我是第一次思考所谓的家庭的理想。著名作家老舍好像写过一篇《我的理想家庭》的小文章,但那不是家庭的理想,实际上只是他个人的理想,且不过是他希望的家的样子或模式,比起小学生的理想来,显得小资、世俗。我想谈的家庭的理想,是由个人的理想拓展至家庭的范畴,个人是针对一个人,家庭自然是针对一家子。那么,如何理解家庭的理想呢? 我认为家庭就像人一样,也应该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家庭要发展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便能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地推进家庭建设。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家庭家庭都有理想,比如生活如何改善、培养孩子成为大学生……家庭的理想被一个个具体而琐碎的生活目标所掩盖、淹没,让我们无法辨识。但,我们应该有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家庭的理想,不能含糊。 我认为建立家庭的理想有益无害,不会损害家庭的声誉、不会打击家庭成员的信心,相反,每个家庭成员清楚自己家庭的理想,从此自己努力奋斗有了新的标杆,那是为了家庭的奉献,这有助于树立每个家庭成员的使命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助于树立家庭集体观念,原来,自己不是孤立地奋斗。家庭的理想,或许对孩子的培养也有好处,能够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长寄托着家庭发展未来的希望。 家庭的理想,可长可短。长则数十、数百年,甚至可以托举起整个家族的发展信念,这就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渊源流长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短则几年、十数年,以生活品质进步、家庭荣誉光耀等为主线,勤于日常耕作、辛劳。有一种家庭的理想,是递进社会阶层,欧洲有传统看中由中产阶级转而成为贵族,达尔文被父亲期待成为医生据说就有此意。 家庭的理想让我突然有一丝豁然开朗的兴奋,那么,我也该拥有一个家庭的理想了,然后,每一个成员各就各位,努力为实现家庭理想而奋斗!
个人分类: 随笔|3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女博士嫁给谁?
热度 11 张海霞 2019-10-10 09:52
2019-10-09 最近给青年教师做培训,接触到不少女教师或者后备女教师,私下里聊天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人生问题:恋爱、结婚、生娃、养娃、职业规划,特别是婚恋问题直接关系着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职业规划,女博士嫁给谁?这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想到了在南极科考船上结识的女孩凯西。 去南极的这个科考团在智利最南端的小城搭乘飞机飞到很靠近南极的某个岛,主要是给各国家科考站使用的一个简陋的机场,所以下飞机以后大家走到码头坐船要经过各个国家的科考站,五颜六色的简易房,但是飘扬着各国的国旗,让团队里不同国家的同志都很兴奋(很遗憾,中国科考站在岛的另外一边,过不去),路过俄罗斯科考站的时候只听队里面一阵欢呼:原来是有一个俄罗斯女孩在科考站的国旗下拿大顶(玩倒立)!尽管我离得远看不清具体是谁,但是这个帅气的动作确实让大家竖起大拇指--太给力啦! 登船以后,船员很负责任地把船上几十号人的情况都贴出来了,竟然来自十多个国家:中国、德国、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瑞典、南非、菲律宾等等,诧异的是竟没有看到有俄罗斯国籍的,那个拿大顶的女孩是谁?到底来自哪个国家?为什么会在俄罗斯科考站前这麽做?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但是也就一闪而过,眼前的美景很快就把所有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第一天晚上在船上精心安排的科普讲座环节之后,船上的十几个科考队员一起上来跟大家认识、还精心准备了见面礼物,场面很热烈,这时候一个个子高挑的女孩子走到话筒前,大大方方拿起话筒代表全体客人给船员们致谢!什么情况?!要知道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此时还不认识,就算是我们这些一起来的中国人我都还认不全呢,怎么突然出来一位同志这么自告奋勇代表我们去做了这件非常该做的事?大家和我的反应一样,先是有些诧异,继而是热烈的掌声!这事做得太好太得体了!科考队员们也都鼓起掌来!我们一下子都记住了这个落落大方、风趣幽默的女孩子—凯西! 结束后,女儿比我们晚一点儿回到船舱,带来了一个十分意外的消息:妈,我刚才跟凯西聊了几句,她就是前面那个在俄罗斯科考站拿大顶的姐姐,不过她好像是一个人来的…… 不对呀,她讲得是标准的美式英语啊!不过,凯西姐姐真棒,今天的做法太得体太给力了!你以后也要学学,要勇敢地站出来做该做的事! 当然这就是我们跟凯西的初相识,真心喜欢这个可爱的女孩子。 接下来真的没想到我会在这一周的行程里多次与凯西相遇: 第二天早上我们两个就在健身房不期而遇了,我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有个人推门进来,竟然是凯西!她练瑜伽,虽然差别很大,但是船很小,大家只能在一个健身房里锻炼了,看着舷窗外的美景,打个招呼,大家各自锻炼。 第二天晚上我们中国团的同志们在船上的科普活动之后,选在图书馆分享摄影作品和经验,结束以后我一个人留下来看书,才发现在图书馆的另外一个角落里坐着凯西,也在那里看书不是上网(因为船上没有网络),依然是笑着打个招呼各自看书。 随后的几天里各种活动里都能看到高光的凯西:跳下海游泳的时候,她的姿态堪称完美,划船的队伍里她真的是非常专业,穿着雪鞋登荒原的时候她也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但她确实是一个人来的,拍照都需要找人帮忙,当然这个人很多时候是我们一家。别看她在台上讲话这么潇洒,在下面凯西却是很沉默、甚至是孤独,常常看到她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沉思。但我真的是欣赏和佩服她一个人来南极的勇气。 倒数第二天的晚宴,有个意外的惊喜:说来真巧,菲律宾游客的儿子和凯西竟然是同一天生日,船员们为船上他俩准备了巨大的生日蛋糕,两个同志都乐坏了!凯西当时正跟一个老年女子团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蛋糕来的时候,一阵的欢呼!我们大家都过去给他们庆祝,美好的照片就在这个瞬间拍下,我们美丽的凯西泪流满面! 在这天晚上的告别Party上,我的女儿代表中国团做了热情洋溢、风趣幽默的致谢词,给船员们赠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赢得了全体人民的喝彩。至此,我们这次南极之行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那天晚上大家都入睡以后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就一个人来到后舱的图书馆,没想到这么晚了图书馆的灯竟然还亮着,也许是船员忘了关灯了。于是拿了一本书准备靠近舷窗的沙发前坐下,没想到走过来正好看到凯西正坐在她第一天晚上坐的那个位置默默流泪。 我亲爱的凯西,你怎么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啊! 经过这一周的接触,我和凯西已经不陌生,甚至还有些惺惺相惜。 Alice ,我……我…… 真的没想到凯西竟然大哭起来。 我只能给她递纸巾,这个坚强的女孩子真的不容易。过了一会儿,凯西的清晰逐渐平静下来。 今天是我30岁的生日,这是第一次跟这么多人一起吃生日蛋糕,竟然有生日蛋糕,我真的是太惊喜了,你知道,我一直一个人…… 凯西,真的看不出来啊,你看上去像是20岁,怎么会只有一个人呢?你这么棒,你的爸爸妈妈一定很为你骄傲! Alice ,说起来你不相信,我真的是个孤儿,我的父母都是俄罗斯的,他们都是当时大学里的尖子生,可是苏联解体了,他们移民到了南非,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开始打拼新生活,我的出生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所以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我跟着妈妈,可是我12岁的时候妈妈再婚她狠狠地把我踢出了门,我只能一个人,后来我17岁来美国读书上大学读研究生,我学的是统计学,你要知道那时候班上优秀的都是中国人,我必须要比他们更优秀才有机会!当然我做到了,我在纽约工作,飞到全世界出差,上台做报告的那个人总是我…… 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你会在俄罗斯大使馆拿大顶、为什么船上会有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南非人、为什么你的英语是纯正的美式英语没有俄罗斯和南非口音…… Alice ,你知道这些天我看到你们带着Lily在一起拍照有多羡慕吗?我真希望我的爸爸妈妈也这样带着我、跟我在一起…… 凯西,不想过去了,这一切都过去了。你的爸爸妈妈一定是爱你的,他们当时的处境可能很无奈,现在他们看到你这么优秀,一定为你感到骄傲。我是妈妈,我了解这种心情。你这么漂亮能干,一定有很多小伙子追你吧? 本来是想转移话题,没想到这次凯西哭得更厉害了: Alice ,我……我…… 亲爱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你一个人来南极是因为感情问题? Alice ,是的,一直有不少男孩子在我周围,可是那时候我真的什么也顾不上他们,我要自己养活自己,我要有好工作,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个没家的孩子,所以每一段感情我都不敢投入,直到这一次,一个男孩子真的很爱我,我们在一起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我们工作在完全不同的领域,我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人,而他是学艺术的,既不光鲜也不亮丽更看不出有什么前途,我真的很犹豫,所以来之前我跟他分手了!这就是为什么全团就我是一个人来的,我真的很想躲开他,可是上船以后,我却是越来越想他,想他对我的种种好,这么多年了,只有他真的是无怨无悔地这样对我好……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时的凯西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我默默给她递着纸巾,听她诉说,我可怜的孩子啊,真的怎么办?优秀要强的女孩子,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是否要选择一段貌似平庸的感情?接纳一个不光鲜亮丽但是默默爱你的人?这大概是每个优秀要强的女孩子在30岁时面临的最艰难选择。 我说:凯西,我来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吧。这些天你也看到了我们一家三口,我和lily都是那种外向性的,爸爸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我们的恋爱经过也是非常的平庸:要读博士的时候家人给我开的条件是必须把自己嫁出去,于是我就嫁给了貌不出众也不善言辞的他—我的师兄,因为他的一句话:张海霞,我以后负责洗衣服。因为我比较懒,不愿意做家务,所以他这句很贴心的话打动了我。结婚以后,也没有人看好我们,毕竟两个人性格差别太大了:一个是赤道的火焰一个是南极的冰雪,一个总是站在聚光灯下谈理想、谈抱负、风光无限,一个默默无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螺丝钉,看不到伟大也看不到光荣,可是就这样两个人却是坚持到了现在,拥有了别人看起来幸福无比的家,为什么? 因为他爱我、欣赏我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的真心英雄》,讲得就是他的故事,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雄心壮志,可是他每时每刻为我着想、为了建设这个小家做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全家的支柱……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长时间,第二天下船飞回智利小城告别的时候,凯西过来跟我拥抱告别: Alice ,我现在要去秘鲁,已经跟我的爱人约好在那里一起度假,跟他一起再过一个 30 岁生日,谢谢你! 祝福你,凯西,祝你幸福!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我和凯西的南极秘密,这也是我希望跟每一位 优秀要强的女孩子说的话: 优秀的女孩子,一定要嫁给那个爱你欣赏你的人! 附: 我的真心英雄 2009 年 2 月 19 日 大雪,一场盼望已久的大雪,京城银装素裹,连日劳顿极度疲惫的我被这场大雪挡在家里,继续不吃不喝地在电脑前奋战,今年我真的是多个战场作战,太累了,透过窗户看着白雪皑皑覆盖下的小区,更是多了一份辛酸,这么好的风景,这么美的家园,我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一下片刻的宁静,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机会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我真得太累了,这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这个被工作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春天,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我只知道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我继续呆在这个小小的电脑前,不停地敲打着键盘,我的生活,我的日子,没有白天和黑夜 …… 快中午的时候给妈妈打了电话,一会儿到家里吃饭,棉衣、棉裤、还有雪地靴,我把自己全副武装好,准备出发,打开门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我的车,竟然是干干净净的!这一夜的大雪竟然没有留下痕迹,玻璃、车窗、后车窗都是干干净净的,零零散散的落雪给她蒙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我知道是他——我亲爱的老公今天早上上班时帮我把车擦好了! 13 年来,他的爱,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又无处不在,我的任性、我的无赖、我的疯狂、我的无情他都忍受了,家里的一切家务他都做了,养家糊口的事情他都做了,我在这个家里就是一个形式,不做饭、不做家务、不挣钱、不接送孩子,我只是形式上需要这个家,回来休息(现在很多时候回来也不休息)!哈哈,这个清冷的早晨,让我感觉到我的欠缺和无聊,我该好好照顾这个家、这个爱我胜过一切的人、这个为我付出了一切的男人,他是多么地需要一个温柔的女人、一个真正关心体贴他的女人,而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做到,我总是有太多的宏伟理想,我总是有太多不能推卸的责任和工作,我总是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我总是顾及了所有的外人而忽略了最爱我的人,还在无聊的时候抱怨他不够浪漫和温馨!想起来真是愧疚,我哭的时候他在旁边为我递纸巾,我笑的时候他在旁边默默开心,我无聊的时候取笑他,我无情的时候伤害他,我疯狂的时候他在旁边守候,我醉酒的时候他开车去接我,我愤怒的时候他默默忍受了我的拳头 ! 是呀,我亲爱的他,和我朝夕相处的人,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地想过他,一个拿着比我高几十倍工资却默默地站在我背后的男人,你的爱、你的宽容、你的支持、你的奉献、你的理解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精神支柱,你不但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还照顾好了自己的家和爱人,你才是了不起的英雄,与你相比,我需要反思自己,我是一个多么稚嫩的灵魂,我需要像你一样沉稳,一样温存,一样关心和挚爱生命中的人! 这个漫天飞雪的初春,这个寂寞无人的早晨,一个人默默地为我扫雪的人,你的心彻底温暖了我的心,嫁给你这一生,我真的好幸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01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地球上又多了一种医学病名:Game disorder---“游戏病”或“游戏障碍”
rongqiaohe 2019-5-28 09:00
在 2019 年 5 月 25 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 )会议上,正式将 “ 游戏障碍( Game Disorder ) ” 定为疾病,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ICD-11 ) “ 游戏障碍 ” 被定义为: “ 一种行为模式,其特征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对游戏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活动,以至于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以及即使出现了负面后果,仍将游戏继续下去并不断升级。 ” 诊断 “ 游戏障碍 ” 的行为模式需要足够严重,足以导致其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损害,而且通常至少在 12 个月时间里存在明显症状。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es ‘gaming disorder’ as an illness. DEAN TAKAHASHI @DEANTAK MAY 25, 2019 12:15 PM
个人分类: 日记|3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76)
jiangjiping 2019-4-20 07:13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76) (七十六)婚姻就是夫妻开的合资公司 蒋继平 2019年4月20日 避开现代社会的畸形怪胎同性恋婚姻, 异性婚姻就是夫妻开的合资公司。 不管你是因为爱情而结婚, 还是从小青梅足马, 或者经人介绍结的婚, 婚姻是由双方共同组成的一个最基本单元, 夫妻就是这个单元的法定责任人。这个单元就是家庭。现代社会的家庭有几种形式。 只有夫妻双方, 没有孩子, 父母已经不在。 这是创业阶段的合资公司。 父母在,但是自己还没有孩子。 这是子公司。 有孩子, 但是父母已经不在。这是母公司带有分公司。 和外国人构成的婚姻家庭。这相当于中外合资企业。 不管那种婚姻家庭形式, 一个家庭的婚姻状态是夫妻双方经营这个公司的业绩的具体表现。 婚姻稳定, 家庭和睦,孩子表现正常或者出色, 与长辈的关系不错。 那么这对夫妻就是这个合资公司的成功经营者。 离婚的家庭就是宣布公司破产。 那么就是说明这对夫妻不善于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 孩子教育出了问题, 那么就是证明对子公司管理不到位, 也是这个合资公司的一大败笔。 对长辈不孝顺, 那么就有分裂总公司的意图和行为, 很可能造成对这个合资公司的不利下场。 夫妻在婚后双方都出现了婚外情, 但是没有造成离婚的结局, 那么这个合资公司就是等于上市公司了。 丈夫在外面养情人, 包二奶, 那么这个婚姻合资公司的甲方单独在社会上做无偿奉献了。 妻子有明显的婚外情, 以至红杏出墙,那么这个合资公司的业务有点服务行业的味道了。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1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55)
jiangjiping 2019-3-30 07:11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55) (五十五) 为朋友的育子成就感到高兴 蒋继平 2019年3月30日 今天我的一位好友在微信圈中公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他的小儿子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了。 看到这个消息, 想到他的大女儿读的是耶鲁大学, 二女儿读的是MIT(麻省理工学院), 现在的小儿子读的是普林斯顿, 一家三个孩子全部进了美国的顶尖名校。 平心而论, 对于这样的结果, 他的家庭教育是非常出色的。 我的这位朋友是我在杭州中国水稻所的同事, 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当长, 在国内时, 我们经常一起参加英语培训和托福考试。 到了美国后, 我们两家也有几次互访。 除了这家朋友外, 我们水稻所在美国的同事们的孩子都表现不错,大多数都进了排名靠前的名校, 有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 有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 反正不是名校的话, 也是顶尖专业的学生。 我由衷地为我的朋友感到高兴, 对他的成功的育子经验表示敬佩!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48)
jiangjiping 2019-3-23 07:41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48) (四十八)“对不起” 三个字是解决矛盾的最佳良方 蒋继平 2019年3月23日 在人生的经历中, 我深切体悟到两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个是即使最亲密的亲人之间, 也经常会出现矛盾。 这些矛盾会引发亲人间的争论甚至争吵。 另一个是有些矛盾不是故意造成的, 而是因为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不一样造成的, 或者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 或者因为不小心犯的错。 世界上真正没有矛盾的家庭是很少见的, 大多数家庭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矛盾。 夫妻之间一辈子没有争吵的家庭是很难得的。吵得很厉害的可能导致离婚的结局, 但是, 大多数家庭都会在争吵中挺过去。 除了家庭外, 我们在工作场合也会经常出现矛盾。 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 我觉得在出现矛盾和争论时, 先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 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当。 要是在冷静地分析思考后觉得自己的某些言行有些失当, 但是, 那不是故意为了伤害别人而如此做的, 而是不经意的行为。 不过, 即使是不经意的行为也导致了别人的不满或者损害, 那么, 我认为应该真心诚意地对被伤害或者误解的人赔个礼。 这个赔礼的方式用“对不起” 三个字可能最有效和最简单。所以, 我认为“对不起” 三个字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最佳良方。 在自己做错了事的时候, 真心地说声对不起, 于心于礼都是个适当的交代和做法。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40)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3-13 07:23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40) (四十)房子不在大小, 家庭温馨就好 蒋继平 2019年3月13日 房子是生活的一个必需品, 但是, 并不是越大越好, 尤其在房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我始终认为人生的幸福度取决于良好的心态。 要是为了买大房子而搞得家庭经济很紧张, 为了月供等费用经常闹得家庭不愉快, 那住在这样的大房子中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当然, 一套舒适的居所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因子。 我个人的观点是, 在经济容许的情况下, 根据自身的处境决定购置最适合的房子。 我的标准是: 空巢老人只需要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面积在60-90平米之间。这样的房子既容易打扫, 又可以有一个房间供客人来访住宿。年轻夫妇应该有一套三室二卫的房子, 面积在90-150平米之间。这样的房子可以为新生儿和来客各提供一个房间。 中年夫妇要根据孩子的数量和家庭收入来选择住房的大小, 一般来讲, 要是夫妇收入比较好, 有两个孩子, 那么应该买一套四室三卫的房子, 面积在180-240平米之间。 要是只有一个孩子, 家庭收入一般, 那么只要有一套三室二卫的房子就行了。 不是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反正我的认知是, 房子是家庭的避风港, 是温柔乡, 是给生活带来舒适和愉快的地方, 而不应该是一个生活的负担。 住在大房子中的人经常吵吵闹闹, 还不如住在小房子中相亲相爱的人生活得幸福, 是不是?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1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27)
jiangjiping 2019-2-28 07:46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27) (二十七)家庭是人生的最重要事业 蒋继平 2019年2月28日 有人说, 家庭和事业两者不能兼顾。很明显, 有这种说法的人把家庭和事业分开来看待了。在草中笋看来, 家庭本身就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事业。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 但是, 家庭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 是决定人生幸福度的关键因素。 家庭实际上是一个经营亲情关系的单位。家长就是这个单位的领导管理者。 因而, 家庭关系处理得好不好体现了每个人的领导管理能力, 也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幸福程度。 一个人终生没有结婚成家, 那么就等于没有涉足人生最重要的事业领域。 一个人到年纪很大才结婚成家, 那么, 这个人的人生最重要事业起步很晚。 一对夫妻一辈子没有生育, 那么, 等于经营不善, 最后事业无以为继。 一个离婚的家庭, 就是等于经营破产。 一个夫妻感情不和, 经常吵架的家庭, 就是经营集团内部的矛盾, 事业不会有大的起色, 所以, 这样的家庭没有幸福可言。 一个夫妻和睦相爱, 子女孝顺的家庭就是事业经营得很有成效的典范。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1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7)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2-18 08:11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7) (十七)完美主义者是家庭矛盾的制造者 蒋继平 2019年2月18日 世界上有些人属于完美主义者, 他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完美, 总是希望把世界上所有优秀的, 具有特性的,被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结合在一起。他们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就认为是最好的, 经常唠叨不休地要想获得。 记得我博士毕业刚到一个公司上班不久, 我顶头上司问及我的家庭生活问题, 我如实地跟他谈到了我的另一半以及儿子的事, 他听了后立即总结说, 我的另一半属于完美主义者。我立即问他为什么会得出如此的结论, 他说她的另一半也是这样的人。 所以, 他有切身感受。 他告许我, 因为他的另一半属于完美主义者, 凡事非常挑刺, 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要做到称心如意的地步, 搞得他神经紧张, 得了高血压。 那时候我的血压是115/75. 顶头上司看到我的体检报告真是羡慕不已, 拉着我的手要我介绍经验。 想不到, 20年后我自己也得了高血压的病。 我觉得我的高血压的一半功劳应该属于我的另一半, 是她的完美主义生活方式给我增加了本来不应该有的生活压力。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家庭居室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 每个房子都有其独特的设计方案和架构模型, 每个架构模型都有其特色。 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方式不一样, 有的人喜欢这种模型, 另一些人喜欢另一种模型, 这是很正常的事。 正因为如此, 建造商绞尽脑汁设计出多种不同风格的模型供大家选择。 在选择模型时, 所有的购房者都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套模型。 但是, 即使自己最喜欢, 从完美的立场来看,也肯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或者说, 这个模型与另一个模型比较, 虽然很对自己的胃口, 但是, 还是有某个方面不如另一个模型。完美主义者们就会不停地唠叨这个不如人意的地方, 搞得家庭很不和谐。 所以, 我认为完美主义者们是家庭矛盾的制造者。 在我个人的感觉中, 完美主义者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要高出一些。 细细想来, 完美主义者是一群不懂辩证法的人, 是走极端的一类人。 她们不懂得世界是多样的, 是对应的道理。 比如说, 做了女人就不能是男人,所以, 当了妈妈就不能成为爸爸,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换一种活法也许是改善家庭关系的最佳方式
jiangjiping 2019-1-15 07:24
换一种活法也许是改善家庭关系的最佳方式 蒋继平 2019年1月15日 大文豪托尔斯坦有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这句话可以得到这样的感觉, 那就是世界上大多数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些矛盾轻则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 重则导致家庭分离破例, 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幸。 从各种各样的信息中, 我发现造成家庭不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家庭中其他成员与自己的想法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 要其他家庭成员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丈夫要妻子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致, 而妻子要丈夫与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一致。 要是一对夫妻在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上相差很大, 但是, 夫妻又固执己见,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 那么, 必然导致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在遍览人间家庭悲剧的过程中, 在总体上来说,我发现越是文化程度低的人, 越是固执己见, 越是不愿意改变自己。 比如说, 在中国的农村, 一些没有文化的男人, 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一定要妻子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要是妻子不服, 稍有反抗, 就会遭到家暴的不幸。我的这种感觉主要是我年轻的时候生活在农村, 当时整个村庄都是这种风气。 即使现在, 从各种信息获得的感觉仍然是许多家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家庭矛盾。 这些矛盾主要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生活方式,习惯和担负的责任不同而造成的。 我觉得像生活方式和习惯这样的问题, 因为不是原则问题,改变一下应该不是大问题, 也应该不难做到的。 所谓改变生活方式, 也可以用换一种活法来表述。 这个首先需要在心灵意识上来个大转弯, 主动放弃自己原来的习惯, 尽量去适应配偶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这个尤其在对方确实比自己显得更文明得体的情况下应该做的。 我拿自己作为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这一点。 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养成了一个很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根本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从外面回家也从来不先洗手就拿东西吃。 我夫人是城里人, 她特别爱干净和讲卫生, 所以, 看到我的这种行为, 总是在一旁指责。 刚开始的时候, 我听到她的指责和抱怨总是感到不舒服, 有的时候很生气。 我们之间因为这个不同的习惯经常发生矛盾。 不过, 经过一段时间, 在夫人的严格把关下, 我原来因为不讲卫生经常肠胃不舒服的毛病有所改善。从此, 我体验到夫人对我的严格要求是为了我好。 因而, 我尽量设法改变自己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照着夫人的要求换一种活法。 这样一来, 我不但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而且消除了一个家庭矛盾。 我的意思是, 在不是大是大非的方面, 在家庭中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生活细节而固执己见, 换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可以调和家庭气氛, 避免造成家庭的不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温暖的腊八粥
热度 2 张海霞 2019-1-13 09:33
以前小的时候在河南一到腊月就开始念叨:腊八祭灶(腊月二十三),春节来到。腊八是春节这个重大节日的序曲,这一天是要喝腊八粥的,据说是至少要八种粮食混在一起煮的,那时候年纪小,就眼巴巴地盼着春节快来:学校放假可以尽情玩耍不说,更重要的是家里会给做新衣服,大人会给压岁钱,还有各种好吃好玩的会不停地冒出来……总之,这是最快乐的一个月的开始。 如今,离开河南已经三十年,那种过年的感觉早就没有了,因为物质极大丰富,再也不用盼着过年才能有好吃好玩和新衣服穿啦,所以这年味儿就少了很多,最盼望的就是那一周的假期,真正的假期,因为其他假期放不了假,而除夕到初五这一周是真正的假期,啥也干不了,所有人都要过春节,加班都需要提前预约,因为楼管物业也要回家过年呀! 今天这腊八也不例外,虽然是周末却不是一个真正的休息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从昨天起我就开始盼着这一天,说起来没出息, 我盼的竟然是腊八粥! 最近姑姑从兰州来北京,这也是这几年的常规动作,每年冬天她都会来住上1-2个月照顾奶奶,我们全家的伙食质量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为姑姑是美食家!不仅会做河南老家的美食,还带来了诱人的西北风味,每天不重样,奶奶乐开花不说,我们也是跟着沾光,搞得我这个每天都在办公室很晚回去的人,最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早回家饱口福! 今天要过腊八,那更是热闹,几天前就开始准备熬制秘方腊八粥的原材料啦,搞得我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心心念念地期盼这碗腊八粥!想着一家人围在餐桌前热热闹闹地喝着冒热气的腊八粥、拉着家常,然后再陪老奶奶打打麻将,这将是怎样快乐的一天啊! 这样温暖的腊八,多过几次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可怜天下儿女心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8-12-26 08:22
可怜天下儿女心 蒋继平 2018年12月26日 中国有一句非常流行的俗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说的意思是, 天下的父母都为了自己的孩子们操心费神, 从吃饭穿衣,身体成绩, 到找工作,找对象, 结婚, 关怀照顾孙辈等等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 在我的印象中, 很少有人谈论子女们为了照顾到父母的亲情而付出的努力。 今天看到儿子和女儿的行为使我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人际之间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是亲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儿子和女儿已经独立在外工作, 都在美国的西海岸, 也就是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湾区, 我和夫人生活在美国佛州半岛的西南角。 我们和儿女的距离在五千公里左右, 就好像中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和海南岛的海口一样。 他们都是电脑工程师, 平时工作任务很重,时间都是安排得紧紧的。 今年儿子已经用了他的规定假期, 一次到欧洲度假, 一次到纽约领奖。 女儿也已经用了她的规定假期, 一次到日本度假, 一次到中国探亲访友, 一次到加拿大游玩。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本来没有时间在年底节假日和我们欢聚一堂。但是,考虑到我们两个空巢老人的孤独处境, 还是决定用加班来换取几天假日, 回家来看望我们, 共度佳节。 因为年底大家都要回家团聚, 所以, 航空交通非常繁忙, 飞机票既贵又一票难求。 尽管这样, 儿子和女儿还是不惜花钱, 也不顾旅途的艰辛,订好机票回家和我们团聚。 他们的机票在平时比从旧金山到上海的回程机票还要贵, 所以, 他们的母亲听了后有点心痛地说, 你们来一趟的机票花费可以让我回中国两次了。 不但机票贵的出奇, 而且在路上花的时间也很长, 从出发到家一共20多个小时, 这个比从纽约到北京还要长。 尽管这样, 他们还是毫无怨言, 情愿作出这样的牺牲, 为的是照顾到父母的感受。 鉴于此, 我想天下人要是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就能增加理解, 增强感情, 家庭和睦相处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只要大家心里清楚, 父母有父母的难处, 儿女有儿女的困境,就会互相体谅, 互相宽容, 互敬互爱, 家庭温馨,其乐融融。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3085 次阅读|8 个评论
家庭的意义
热度 1 自我源于思考 2018-12-6 17:19
现代法律,把夫妻、父母、子女视为家庭的基本构成。赡老育幼,生活、繁衍、成长,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和权利。 这种理解,与我们古代的家庭有一定区别。古代家庭与家族区分不是太明显,不过,均是以血缘、婚姻为纽带所结成的社会单位。而西方的family原意指共同居住的人,甚至包括居所、财产、仆人。 在城市文化盛行的当下,社会生活越来越城市化、网络化、虚拟化。家乡情结会越来越淡,但家庭不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也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在农业社会中,家庭还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这些我们不做过多讨论,当我们把视野拓展开后,就能发现,家庭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来源,家庭也是社会权力关系的一个特殊类别。并且,家庭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创新系统的基本单位。 一、家庭与自我意识的形成 人的知识结构与情感经历,构筑了意识化的“自我”。而家庭是个体“自我”觉醒、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来源。 人们从家庭中获得亲情,又因为爱情而组建新的家庭,产生新的亲情。家庭始终是个体亲密感的重要来源。个体知识的获得,能力的习得,首先来源于家庭。个体的知识结构首先形成于家庭,人的生活习性与思维方式同样也首先形成于家庭。虽然学校和社会会改变人的知识结构,但很难改变人的生活习性与思维方式。许多幼年形成的生活习性和思维方式,会跟随人一辈子。 二、家庭是社会权力关系的特类 在权力系统内部,家庭关系被权力异化是必然的。爱情,简单看是两人之间的事情,但还涉及到两个家庭(家族),政治婚姻还会影响历史。王权时代,皇室、贵族家庭内的权力关系、继承关系、相关礼节,都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或者保守的传统规范。 而在王权时代,社会底层的家庭关系,往往隶属于家族关系,即受到宗法权的制约。鉴于古代交通、通讯技术落后,统治者依赖于乡绅(宗法权的执掌者)稳定社会底层,所以古时的法律也规定,家族拥有对其成员的宗法处置权。这种处置主要是对于道德清规的违反。 不过,宗法权需要遵守社会的法律,并不与当时朝代的法令相冲突。但二者界限并不清晰。如宋代法律规定女子出嫁后也享受母家的财产继承权。不过,这一法令经常受到家族宗法权的挑战。 除了受到公共权力(王权)、宗法权的制约,家庭关系内部也有权力的分配。因为在农业社会,家庭是经济、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资源的配置、经营活动,必然涉及到权力。但这种权力,一般是约定成俗,我国古代则把道德上升到法律,刻意贬底女性的地位,剥夺了女性对家庭资源的支配权力。 现代社会当中,男女平等,也使得每个家庭财务决策、生活决策模式出现多样化的特征,甚至为了不妨碍个体自由,财产AA的婚姻也不少见。 三、家庭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创新系统的基本单位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科学家族,如柏努利家族、达尔文家族、居里家族。随着社会对科技、教育的认识度不断提高,家族科学家、工程师会有越来越多。 从社会创新系统的未来看,在个人创新层面未来家庭实验室、家庭型工厂、家族型企业、举家创业会越来越多。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732 次阅读|1 个评论
《找到你》:那撕心裂肺的一刻钟
张海霞 2018-10-11 23:29
晚上跟先生去看了风评很好的《找到你》,一个破碎的家庭寻找丢失孩子的跌宕起伏的 48 小时,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三个女人:成功的职场女性(姚晨饰演),失业在家的专职妈妈(陶昕然饰演)和饱受家庭暴力和不幸的保姆(马伊琍饰演),都经历了不幸的婚姻,都在拼着命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女人 - 婚姻 - 孩子 - 职业 - 家庭 - 命运,交织在一起,雨水泪水交织在一起,最后在船上姚晨跪下磕着响头求保姆把孩子还给她的那一幕,真的是哭得天昏地暗、撕心裂肺 ……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情绪还是不能平静,没想到一般从来都不入戏的先生竟然也被打动,平时都嘲笑我看电影会哭,这一次竟然不但没有嘲笑我哭哭啼啼,还主动给我递纸巾。从感觉窒息的商场出来,正好是之前的中关村广场,他说:你还记不记得咱家娃小的时候也在这里丢过一次?!当然记得,怎么会忘记?!就是这个地方,现在圈起来准备盖新商场,当时是一个郊野公园,有几个小山包,我们周末在北清路上练车,总带孩子来玩,那时候人比较少,先生去停车,我自己带着孩子往公园里走,孩子刚刚会走路,就就让她自己走、锻炼,没想到一不留神,孩子就不见了,我开始还算镇定,喊着孩子的名字找,可是左看不到、右看不到,就开始着急了,这时候先生也过来,两个人一起顺着小路找,还是找不到,也听不到孩子回应,声音就开始变了,然后就开始哭着喊着找,周围的人也都围过来帮我们找,最后在小山包另外一边的草丛里找到蹒跚学步的她,孩子太小了,在草丛里根本看不到啊!整个过程大概不到 15 分钟,可是那真的是哭得撕心裂肺的 15 分钟啊!事情已经过去 17 年了,可是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心痛的感觉还在,真的是啥都能丢,就是孩子不能丢啊!哪怕是一刻钟,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也是终生磨灭不掉的记忆,这还是两个人带娃,如果是一个人带呢?如果是给陌生人带呢?真的是不敢想象 …… 孩子是千万不能丢的!丢了就是一辈子赎不回来的罪! 可是,剧中的三个家庭都“丢失”了自己的孩子:保姆的孩子病死了,专职妈妈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跳楼未死,职场白领的孩子被保姆抱走了!为什么会这样?三个家庭的问题都出在破裂的婚姻上,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 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爱情和婚姻都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合适或者不合适,尤其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离开谁都可以活,可是孩子 -- 这个身不由己来到人世的两个人婚姻中的共同财产,该怎么办?!孩子没有选择出生不出生的权利,也没有选择跟着谁的权利,妈妈是爱孩子的,娃是娘的心头肉啊,就是一无所有也绝对不会放弃(剧中三个妈妈都一样)!难道爸爸就不爱孩子吗?不,爸爸一样是无法放弃孩子(剧中除了保姆那个赌徒丈夫以外,另外两个也都是誓死都要争夺抚养权的)。 因为对父母来讲,孩子只要是自己的,那就是一辈子的牵挂,这是人之常情啊! 孩子呢?孩子怎么想?我们大多数都认为孩子会跟那个带 TA 的人亲近而不喜欢另外一个,其实不是的,就像电影结尾的那个镜头:孩子哭着喊着“爸爸妈妈”扑过来,因为 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一样重要啊!这也是人之常情! 看完《找到你》,真的是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可是到底想说啥或者说啥好呢?!我想还是那句最古老的谚语: 家和万事兴,结婚以后好好过,有娃以后,千万不要离婚! 那些过不下去想离婚的爸爸妈妈们,先去看看《找到你》吧! \0 \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的长久幸福就是做什么爱什么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8-31 09:33
人生的长久幸福就是做什么爱什么 蒋继平 2018年8月31日 追求幸福几乎是每个人的共同人生目标, 可是,世界上真正享受长久幸福生活的人恐怕不多。中国有句俗语叫做: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可见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人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有时空的制约, 有自然环境的变化, 有人文环境的影响。但是, 归根到底, 人生的过程不外乎家庭和事业这两条主线。家庭是亲情的纽带和生活的驻点, 事业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收获名利的场所。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家庭和事业单位。 道理很明显, 要是想获得人生长久的幸福, 一个人必须既要有一个幸福美满家庭, 也要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事业。 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一个人就必须爱护家庭的所有成员, 构建一个互相关爱的家庭环境。具体地来说, 就是属于下辈身份的时候, 关爱和尊重长辈,属于长辈身份的时候, 爱护自己的子女, 尽到做父母的责任。配偶之间互相关怀, 互相体谅, 相互尊重。总之, 爱父母, 爱子女, 爱配偶, 用爱心构筑一个温馨可爱的家, 那么,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一定会觉得生活很幸福。要不然, 终然你权大身贵,名声显赫, 但是不顾家庭, 疏忽子女教育, 乱搞婚外情, 造成家庭不和, 子女表现不佳, 你一定不会感到幸福的。 同样的道理, 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事业上, 要是你对自己从事的事业不满意, 认为选错了行业, 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而不是自己的喜好, 那么, 你的人生一定不会有长久的幸福。所以, 很明显, 人生要获得长久的幸福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是不用多做解释的道理。 鉴于此, 我的人生感悟是, 不管在什么时空条件下,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 只要自己选择了的事, 就一定要用爱心去面对, 反正同样的事, 欢乐地去做, 跟悲观地去做是一回事, 为何不使自己欢乐地享受人生的有限时间呢。所以, 我做任何事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2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博记语(388)-微型学校
热度 1 zjzhaokeqin 2018-8-29 09:29
读博记语( 388)-微型学校 赵克勤 读科学网 薛泉宏 博文《 “家庭教师”决定孩子的命运 》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94740-1129984.html    ) 记语与评论如下: “ 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微型学校”。 尽管这所学校没有黑板,没有讲台,没有整齐的课桌,没有上课、下课铃声,没有 “起立、坐下”的口令,没有“老师好!”、“同学们好”的问候,但这所学校时时刻刻都在上课,父母在这所学校不同“教室”(院落,客厅,厨房等)的一切活动,实际上相当于给孩子们演示如何生活,如何做家务,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孩子们在这里学习说话,学习待人接物,学习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料理家务,学习处理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等。只要孩子一睁开眼睛,这些 “教学活动”就在一刻不停地进行。” 评:家庭是一所不用加引号的学校,就如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9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秋日思乡 【原创】
热度 1 胡伟 2018-8-24 08:59
秋日思乡 关外求学近十载 江南逐梦又九年 花开花落秋几度 人间美景谁流连 金光戏波水愈清 清风梳枝叶还乱 梦里山水今何在 雁鸣声催游子还 * 上大学起离乡求学打拼,而今已是一十八年。人生近半,就像歌曲随机播放,不知下一首是啥,但是回放时又都是确定的了。曾竭尽所能,想不留遗憾,但人生又岂有完满?!暑假之中也终日碌碌,回乡打算一直未能实现。恰逢中元节将近,父亲已离开近三年,近日又接到母亲电话,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终挤得二日之闲,得以归乡。一声妈,促膝长谈汇报星星点点,问一问母亲柴米油盐与劳损的腰肩。熟悉的山,亲切的水,明月难掩繁星,微风送来虫鸣。省乡一游,颇觉心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我岳父母的处境看独生子女家庭的困境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8-8-23 08:28
从我岳父母的处境看独生子女家庭的困境 蒋继平 2018年8月23日 我夫人是独生女儿。 她在1988年来美陪读, 从此就和我一直生活在美国, 留下两位老人真正地成为空巢老人。他们生活在杭州的一个居民区, 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元。 这个楼房没有电梯,80多岁的他们每天买菜都要上下六层楼。 我每次回国, 总是尽量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 那仅仅只是一两天时间。我岳父生病期间, 我夫人请长假回国照料, 也由此失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岳父离世后, 剩下岳母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 岳母得了老年痴呆, 生活不能自理, 我们试着把她接来美国一起生活, 夫人全职在家照料老妈, 可是, 岳母又得了中晚期胃癌。 她在美国没有医保, 也不懂英语, 无法与美国的医生交流, 我们又不得不将她送回中国, 让她在养老院度日。夫人在养老院陪在床边几个月,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美国的家中。 我也已经60多岁, 又要上班, 又要自己操持所有的家务, 长期过着繁忙而又孤独的生活。 在这种处境下, 最受折磨的是我夫人, 她一个人不能分身, 照顾了老妈, 就必然顾不得我。 这是独生子女必然面临的困境. 我母亲比我岳母大两岁, 已经快90岁了。她有六个子女, 除了我在美国外, 其他的五位都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生活, 所以, 身边总是子孙不断, 热闹非凡, 有病没病, 总是有人在关照着。 所以, 我只要在经济上保证使她过上温饱的日子就行了。正因为如此, 我妈来美后, 虽然她说各方面条件比中国好得多,我们对她是世界上最好的, 可是, 还是觉得没有在中国开心快乐, 因为觉得很孤独, 语言不通, 没有朋友, 没有孙辈们在身边转悠, 住了两个多月就坚持要回老家去。 从我母亲和岳父母的处境中, 我可以感到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很难应对的难题, 就是在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 往往缺乏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一个选择。多子女家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 独生子女虽然在年轻时享受了优越的生活待遇, 但是, 当他们的父母进入晚年时, 他们身上的担子就相当沉重。 这也许就是有利必有弊的正解吧。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5283 次阅读|18 个评论
试论离婚救济制度的完善(一):厘清离婚救济制度的定义
soupain 2018-8-16 21:33
2016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并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目前正在进行全面整合民事法律的第二步工作,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常委会审议,经常委会分阶段审议, 争取于2020年将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基于稳定性的要求,一部法律一旦颁布,再进行调整必须慎之又慎。每一次微调都必须考虑到对以往案例的影响,和与其他法律的相互作用。而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是对各部民法进行阶段性整理和修缮的好时机。对于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传承,对于在实践中难于推行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随着社会生态的演变落伍的部分进行废弃和更新,对各部民法进行整体性的统一协调和调整,将数十年来的法律实际运行经验集中反馈在集大成之民法典中。 离婚救济制度自2001年随着修订后的婚姻法实行以来,对保护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因为部分标准难以界定、举证困难、社会基础缺失以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适用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实践当中遇到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一个契机,为离婚救济制度进行一次总结性的整理和修缮。 一、离婚救济制度的概念 厘清离婚救济制度概念的意义在于,牢牢把握离婚救济制度的本质含义,在对具体条款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不断的追本溯源,使法条体现立法的本来用意。 (一)现有的几种定义方式 关于离婚救济制度的概念,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定义方式。 1,离婚救济制度是法律从公平正义的立场出发,为离婚过程中夫妻受损害或者处于弱势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方式或者法律救助手段。 2,离婚救济制度是指为在离婚过程中权利处于不圆满状态的一方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救济措施的总和。 3,离婚救济制度,主要是指对因离婚而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婚姻当事人一方所提供的各种法律救济方式或方法的总称。 4,离婚救济制度是指在离婚过程中对权利受到侵害或利益遭受损失的当事人予以救济的法律制度。 5,对离婚救济制度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如果把离婚救济看作是,对离婚过程中婚姻关系当事人所受损害权利的救济,那么离婚救济制度是指,为消除离婚过程中存在于婚姻关系当事人间之权利缺损状态而依法可以采行的全部补偿性、救助性措施的总和;而如果把离婚救济本身认定为一种权利,则离婚救济制度就应该是指,确定婚姻关系当事人在离婚阶段一系列补偿性权利的享有和行使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现有定义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这些定义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义,而不是劫富济贫 ,故因为一方“弱势”而提供救济的定义方法是不准确的。正确逻辑是,因为有不公平情况的存在,所以才要用法律救济的手段来使之公平。 2,“权利处于不圆满状态”“权利缺损状态”等语言描述过于模糊,意指范围过大。 3,伤害、损失或损害并不是因为离婚造成的,而是因为有伤害、损失或损害才要离婚。离婚是一种止损方式或者摆脱方式。两者的因果关系不应颠倒。 4,损害,侵害和损失并不是在离婚过程中发生的,而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发生、离婚阶段要解决的。离婚后所遭受的伤害、损失或损害是婚姻存续期间所遭受的伤害、损失或损害的延续。在定义中应注意正确的时间关系。 5,对于第五种定义方法,按照概念所意图发挥的作用而言,“把离婚救济本身认定为一种权利”的定义方式是无法表现其真正目的的。 (三)本文提出的定义方式 “ 救济(remedy) ”在《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被定义为“ 纠正、矫正或改正己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不当行为。 ”相对应的,离婚救济是用法律手段纠正、矫正或改正在婚姻存续期间己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不当行为。根据离婚救济的自身特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首先有“不当行为”,然后才需要“法律纠正”,体现的是公平正义的原则; 2,“法律纠正”在离婚救济中具体表现为对“造成的损失、损害、伤害”采取“补偿性、救助性措施”; 3,婚姻存续期间发生的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可能会延续到离婚以后。 4,离婚救济的确定依靠法院的判决,主要发生在离婚过程中,个别发生在离婚后的一定时间内(目前规定是一年),可以统称为“离婚阶段”。 综合以上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合适的定义为: 离婚救济制度是指在离婚阶段,法律从公平正义的立场出发,对婚姻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已经遭受的损失、损害、伤害和可能遭受的损失、损害、伤害,所提供的各种法律救助手段的总称。 李跃利,李佳,安紫阳.论我国的离婚救济制度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 张艳波.离婚救济制度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曹刚.论中国现有离婚救济制度之缺陷及其完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1). 龙登师.中国离婚救济制度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李俊.离婚救济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个人分类: 民商法|1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解读贫穷对人的影响
张海霞 2018-8-8 13:02
【题记】由于王心仪的《感谢贫穷》一文引起社会热议“贫穷”对人的影响,这几天上演的《小偷家族》又是有关贫穷 - 家庭 - 爱和人生,偶然看到中国数字科技馆发的这篇《从小偷家族聊聊贫穷的影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日出先生的大作,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解读贫穷对人的心理影响,包括大脑发育、决策应对、幸福感等多个方面,是一篇十分及时的上乘科普佳作,绝对值得一读。 《小偷家族》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获得了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 —— 金棕榈奖。电影讲述的是一家人的故事,从电影题目上,就知道这家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 “ 好人 ” 。一家三代五口人,全靠着年迈的奶奶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而当钱不够,几个人也会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来 “ 补贴家用 ” 。但就是这个手脚不干净的家族,却做出了收养孤儿的纯善之举,但也因为这个行为引来更多麻烦。 撇开电影本身,无可争议的事实是,社会底层犯罪率远高于社会的其他阶层。这当然不是说贫穷是元凶,但贫穷的确可能对个人、家庭造成一系列影响。个人的贫穷可能由于自己一系列不好的决定所导致,比如违纪、辍学、吸毒、过早发生性行为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不良的生长环境、家庭关系,使得他们没办法发展出那些能让自己摆脱贫穷的品质,比如良好的工作纪律、个人责任感等等。这次我们要聊的, 就是贫穷对人的心理影响 。 1 、贫穷与大脑发育 贫穷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学校表现,还会增加罹患精神疾病、反社会行为的可能。贫穷会大大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种影响不单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贫穷会对认知功能、神经及大脑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记忆的影响更大。一项对美国 145 名 6-12 岁儿童进行的跟踪研究显示,从小生活在贫穷环境中的儿童,其脑白质和皮层灰质的体积都更小,海马体和杏仁核的体积也更小。皮层灰质和脑白质与大脑中的信号传递和加工有关,而海马体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有关,杏仁核也与记忆和情绪有关,而这些区域的体积减小也意味着认知功能可能有所损伤。其他研究也发现,五岁前生活在贫困之中,对于儿童的大脑及神经发育影响更具巨大。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美国 10 个地区的、来自不同阶层的 1099 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结构进行了脑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均与儿童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相关。家庭年收入低于 2.5 万美元的儿童的大脑皮层表面积比超过 15 万美元的儿童小 6% 。这种相关性广泛存在于大脑的众多区域,并尤为明显地体现在一些负责语言加工、冲动抑制及其他自我调节的脑区中,而此前的研究已经反复证实,这些能力受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贫穷还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发育速度。在生命早期,神经细胞发育处于峰值,每秒钟有 700 - 1000 个 新 的 神 经 连 接 形 成 ; 在 3-6 岁的大脑皮层发育关键期,大脑的重量将达到成人大脑重量的 90% 。随着时间推移,变化趋势逐渐减缓,而当既定的神经回路模式形成之后,要将其改变十分困难。由于发育中的大脑可塑性强,其受到正面和负面塑造的可能性都很高。然而,实施最佳干预的窗口期是短暂的。突触的数量大约在 6 岁时达到峰值,其后十年间不断减少。研究表明,家庭的经济地位会对这一变化趋势造成影响。在贫困家庭,儿童的大脑皮层厚度在早期往往急剧减小,进入青春期后下降趋势变缓 ; 而在富裕的家庭,一直到青春期后期,皮层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趋势都更加平缓。也就是说逆境可以加速脑的成熟,使幼儿的大脑更快速地成长。穷人家孩子的大脑皮层厚度快速减小,这表明他们的大脑缺乏 “ 可塑性 ” ,这种能力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可塑性高的大脑更容易适应学习工作变化和生活环境。 针对贫穷对于儿童大脑及认知发展的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年提出了 “ 认知资本 ” 的概念。认知资本是指当神经增殖和大脑结构发育处于峰值时投资于儿童的新兴范式和组织框架。正因为发育中的大脑具有可塑性,神经连接具有复杂性,在积极刺激作用下,认知资本的经济回报十分显著。投资于大脑发育将带来健康、教育、潜能、就业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而相反,负面刺激则会导致认知资本贬值、身心健康受损、教育成效降低以及人生机会减少。因而对于逆境儿童进行全方面的早期干预,能事半功倍地促进儿童的大脑发展,提高认知能力,进而对社会经济增长产生长远的影响,也就是让孩子更聪明,经济更健康。 2 、贫穷与风险决策 社会新闻里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了更大的利益,有时候,正是因为贫穷导致了鼠目寸光、铤而走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总体而言,不回避风险的确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财富。 “ 人穷志短 ” 也在实验中得到过验证。由于穷人更需要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 “ 省钱 ” 上耗费的认知资源,也会影响其他的认知表现。在实验中,被试者被随机分到 “ 贫穷 ”( 经费少 ) 和 “ 富裕 ”( 经费多 ) 情境中,在进行完一些买东西的任务后再完成一些需要意志力和控制力的认知任务,贫穷组的人在后续任务上的表现明显更差。由于贫穷削弱了意志,这也妨碍了穷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风险决策中,我们常会面对这样的选择:是现在获得较低收益、还是未来获得较高收益。人们的选择会随着 “ 未来 ” 的远近,和收益增加的程度而改变: “ 未来 ” 越远,就得有更高的收益。这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对收益的满意度折损的现象,叫做时间折扣。每个人都会进行这样的折扣比较,折扣率也因人而异,这取决于对于未来风险的评估。在心理学中会使用未来折扣率来研究冒险精神。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害怕冒险的人,对未来收益的折扣率就大,更加不愿意为未来投资,在实验中表现为更愿意选择较小但较快获取的物质奖励。而愿意冒险的人,则更可能受到大收益的诱惑而冒险,未来收益折扣率低,在实验中表现为更愿意选择较大但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的物质奖励。穷人,尤其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更加回避风险、表现出较高的未来折扣率,比方说收入越低的越南人,越愿意选择小而快的收益。更有意思的结果还在于,在实验条件下,控制绝对收入相同,那些曾经经历了收入突然减少的人,会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回避行为,但收入的突然增加并不会影响后续的风险行为。也就是突然致贫的人,会更不愿意冒险而失去脱贫机会,更难摆脱贫穷。 穷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会影响折扣率和冒险行为。比方说,在现实中穷人借钱可能因为缺少抵押和信用度,而不得不从非正式的渠道借债,而这些渠道往往利息更高、风险也更高,能够借的钱也不会很多。因而在实验中,穷人可能出于长期形成的 “ 本能 ” 而选择当下的收益。实际上,只要手头紧张,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更看重眼前收益。有研究曾比较了人们在发薪日前和发薪日后的风险行为偏好,结果发现人们在发薪日前可用现金更少、花钱也更少,在实验中也表现为更高的未来折扣率和风险回避。 3 、贫穷与幸福感 实用主义认为:一个行为正确与否仅仅取决于是否比其他选择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沿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延伸到这个命题:穷人的快乐与富人的快乐来源是否相同 ? 全球幸福报告 (World Happiness Report) 定期会对超过一百个国家的居民和移民进行了调查,从 2012 年起每年发布世界幸福报告。根据报告,各国幸福指数的确跟该国的人均 GDP 有一定的关系 —— 最富裕的国家,比如丹麦、瑞士等国的人民幸福指数更高,而生活在非洲中部这些最为贫穷的国家的人,幸福指数则最低。但是并不是所有富裕国家的人民都更加幸福。比如日本在 2016 年的排名中排在 53 位,远差于它在经济发展上的世界地位。 全球幸福报告除了让受访者对自己的幸福程度进行 0-10 分的打分,还曾让受访者估计其他受访者中认为自己 “ 很幸福 ” 或者 “ 相当 ” 幸福的人,能占多大比例。几乎所有国家,对周围 “ 幸福的人 ” 的估计远低于实际情况。对于个人感知和他人感知的差异,有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可以解释,比如自我服务偏向,也就是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实际情况。 但即便多数人存在我自服务偏向,也不能解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在对周围人最为乐观估计的加大拿和挪威,受访者认为除自己以外能感到幸福的人不过 60% ,但在受访者之外的统计数据中显示,这两个国家感到自己很幸福的人超过所有受访者的 85% 。而在香港、韩国对整体人群的估计偏差更为离谱: 90% 左右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幸福,但只有 25% 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其他受访者感到幸福。有一种可能是社会赞许性导致在更重 “ 面子 ” 的东亚国家,受访者更希望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但也有学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解释,认为自我报告和对估计之间的巨大差异,表现了对个人乐观、对社会悲观的社会态度。 钱也并不会买来快乐。没钱的时候,人们认为只要有了金钱就能让生活更快乐,但真的挣到了原来的目标,却不一定那么快乐。这是因为我们会逐渐适应收入的改变:因为 “ 满意的生活 ” 的要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我们也在变化中逐渐适应了现有的生活,而出现了新的目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收入逐渐降低,人们却难以适应。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并没有证实财富和金钱之间的线性关系,对美国超过 5000 个家庭、 18000 万人的一项始于 1968 年的研究发现,收入增加会减少消极情绪 ( 比如紧张、悲伤、绝望等 ) ,换句话说:有钱不会让富人更开心,但是贫穷会让穷人更悲伤。但也不是钱越多越好,越有钱的家庭,这种收入带来的情绪增益越少, “ 有钱更快乐 ” 在家庭或个人年收入超过一定数量后便消失了 ( 根据两项独立样本的美国研究, “ 临界点 ” 分别发生在家庭年收入 20 万美元以及个人年收入 8 万美元 ) 。 中国古人所说的人生四大喜事 “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看起来是能带给所有人快乐的事情,但细细想来又不全是这样。比如原本特别骄傲自信的人在他乡落魄潦倒,这时候可能最不想见到熟人 ( 参见 “ 秦琼卖马 ”) ,而如果心有所属却被迫跟别人结婚,花烛夜可能比刑场还痛苦。同样的事情带给人的喜悦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同样的久旱甘霖,给盼望雨水的农民所带来的喜悦,远大于每天坐办公室的人。即便是同样的事情,带来的喜悦也与个人所处环境、个人情况和需求等等因素所决定。人们可以怨天尤人,但也可以 “ 身处地狱、仰望天堂 ”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缓解家庭矛盾最有效的一句话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8-6 09:05
缓解家庭矛盾最有效的一句话 蒋继平 2018年8月6日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 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程度, 也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 家庭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场所, 所有的家庭事务都需要夫妻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家庭事务涉及到孩子的教育, 孝敬父母,投资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般情况下, 在孩子的教育上, 夫妻因为个性的不同, 认知的差异, 往往会发生矛盾, 比如说, 妻子对孩子比较心软, 丈夫对孩子要求严格, 这就会造成夫妻之间在孩子教育上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 要是妻子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会懂得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为了孩子的光明前程, 所以, 应该支持丈夫的做法。这时候, 在谈论孩子的教育安排时, 妻子应该说的一句话是:我听您的。 同样的道理, 在投资问题上, 一般来说, 在投资方面研究做得比较多的一方更有发言权, 所以, 在作投资决定时, 在投资上缺乏知识经验的一方应该说的一句话是: 我听您的。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方面,一般来说, 妻子更有发言权。中国有句俗语, 叫做: 男主外, 女主内。 意思就是家庭中的琐事都应该由女主人做主。男人们应该静下心来在社会上打拼自己的事业, 家庭中的日常事务就放心地让女主人操心。 我本人在这方面的认知是, 既然妻子愿意和我一起组建一个家, 为我生儿育女, 为我烧饭洗衣, 那么她一定时时处处都在为这个家操心, 因而,她的所有想法和观点都是为了这个家, 尽管有时候可能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出现视角上的差异,造成两个人的观点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 我年轻时一般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去考虑夫人的感受, 所以, 会导致矛盾。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 感情的磨合, 个性的成熟, 懂得了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所以, 现在我遇到同样的境况, 一般会说;我听您的。 我听您的, 短短的四个字, 需要相当的勇气才能说出口。我发现, 凡是我对夫人说出这四个字, 她总是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日子, 家里的事情更加安排的井井有条, 对我的关照更是无微不至, 那种回报真是几何级数。 其实, 细细想来, 在家中, 夫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孩子是两个人爱的结晶, 金钱财富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果实,因而,不用多说, 夫妻应该是平等的, 虽然可能每个人花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同的地方, 但是, 夫妻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而非要争个谁对谁错,只要尽力使这个家生活得更加幸福和谐一些就行了。 综上所述, 在家庭中, 夫妻没有必要为了小事争论不休, 在适当的时候, 给对方一些面子, 作出一些主动的让步, 而这样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短短四个字的一句话: 我听您的。 我发现, 这句话在缓解家庭矛盾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3690 次阅读|2 个评论
钱是世界上最令人烦心的东西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8-6-17 08:55
钱是世界上最令人烦心的东西 蒋继平 2018年6月17日 我在2013年7月13日在本网发表了【钱是世界上最脏的东西】一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07891.html。 那篇文章谈论了我为什么认为钱是世界上最脏的东西的原因。今天我再来说说钱这个话题。 我认为钱不但是世界上最脏的东西, 而且是世界上最令人烦心的东西。 首先,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从懂事开始就在为钱的事操心。穷人为了养家糊口, 维持生计, 千方百计地想着多挣一些钱, 富人一天到晚费尽心机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 因为世界上只有穷人和富人这两类人, 所以, 全世界的人都在为挣钱而烦心。 其次,钱在穷人手里的数量是很有限的, 除了支付必须的生活费用外,每逢亲朋好友的婚丧喜庆, 节日宴请时,总是思忖着要花多少钱的礼品。 天下几乎所有的穷人都有这个心理负担。钱在富人手里因为数量巨大,担心树大招风, 会引来偷盗, 抢窃和绑票的风险,所以,也是一个心理负担。 最后,穷人没有多少积储,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再去挣钱,因而担心没有钱而无法养老终身, 更害怕连累子孙。 所以,更是对钱特别的操心。富人因为很有钱, 自己花不完,为了享受生活和确保安全, 找保镖和保姆。 有可能身体素质很好的保镖与女主人发生暧昧关系, 或者姿色不错,年纪轻轻的女保姆与男主人发生不正常的关系, 结果导致家庭关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使男女主人都心事重重。 还有, 富人家庭一般都会有一笔财产, 在家庭中如何公平地分配这笔财产也是令富人们非常伤透脑筋的事,在家庭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得到这笔财产都在费尽心机地谋划。 综上所述, 钱是人人喜爱的东西, 也是使每个人最烦心的东西。穷人因为钱不够用而烦心,富人因为钱多了引来的麻烦而烦心。所以, 我的感悟是:要使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一些, 不为钱的事而烦心, 最好的办法是在经济上保持一定的水平,争取做到确保家庭成员的衣食无忧就行了。具体地来说, 在美国, 就是保证每年的收入在8万美元以上就行了。 当然, 这个要看在什么区域, 要是在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 这个标准还要高一些, 可能至少需要10万美元以上。人生千万不能太穷, 这是因为钱虽然不是万能, 但是,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不过, 钱太多了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可能引来许多生活上更大的麻烦和风险, 而且, 钱多了放在那里不用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浪费是一种犯罪行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努力奋斗的成效不仅仅是你自己受益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6-16 07:37
努力奋斗的成效不仅仅是你自己受益 蒋继平 2018年6月16日 人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努力为自己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从幼儿园到大学, 终日苦读; 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奋力拼搏, 为的是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可是, 由于每个人的天资不一样,付出的努力不一样,人生的价值观不一样, 所以,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就会不一样, 获得成就就更不一样了。 有的人生来就有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过着今日有酒今日醉的生活。 这种人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努力, 怕苦怕累, 认为生活就是享受, 何必受苦受累地活着。 这种人的想法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也是非常自私的行为。 他们考虑的只是自身的感受,没有把生命和生活与社会整体一起联系起来考虑。我们活在世界上并不是孤独的一个个体,而是社会整体中的一员。我们生活的最小单元是家庭。在家庭中,有配偶, 有孩子, 有父母。 这些人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 是互相影响的, 因而, 你的表现如何, 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家庭成员的生活状态。 我的人生感悟是: 一个人的努力成效受益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还关系到他的后代和长辈。说得更明确一点,你今天的努力不仅是为你的明天打下的基石, 同时也是为了你孩子的前途架好的阶梯。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 “光宗耀祖”,说的就是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后为家族扬名。其实这个成语把个人努力的效应说偏了。经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后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自己,其次是自己的孩子, 接下来才是长辈和其他亲朋好友。 一个人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这个人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也跟着获得了社会地位的提升。这里的社会地位是指生活水平。比如说, 一个人通过努力奋斗,大大地提升了经济条件,买了一套高级别墅, 他的子女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个别墅的成员, 终日可以享受这个房子的优越条件。 其实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懂, 用不着我多说, 不过, 有些人虽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就是不愿意去努力奋斗。这是因为努力奋斗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不但成功的概率很小,而且即使成功后,其成果一般不能独享, 要惠及身边的亲朋好友, 还要回馈社会。 所以,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而成功的人,一般是付出的多,享受的少, 要不然,会被社会舆论指责的。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女性的高学历效益较低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8-6-13 08:22
女性的高学历效益较低 蒋继平 2018年6月13日 科学网上曾经有段时间热议女博士就业难的话题。女博士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 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不管你是否承认, 它是一个摆在那里的事实。 导致女博士就业难的原因也许多种多样, 但是, 归根结底还是女性生理上的原因。 这个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女性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分工的不同。 由于女性生来就注定要承担主要的家庭责任, 所以, 其社会职能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结果。 我不是歧视女性, 实际上我非常同情女性的处境。 因而,在子女教育导向上,我极力主张儿子尽量争取高学历, 女儿有个大学文凭就可以了。我有这样的想法, 主要是从社会现象得到的人生感悟。我从许多方面了解到, 女性的高学历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率远远不如同等学历的男性。 我的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 拥有高学历的女性一般找的对象至少具有同等学历。 结婚成家后,两个具有高学历的人要在同一个单位或者同一个城市找到各自理想的工作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情, 成功的概率往往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女性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 迁就地找一份与自己学历不相称的低档次工作。 其次,高学历女性找的对象一般具有高学历,较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所以,即使丈夫一个人工作,也可以承担得起整个家庭的经济开销。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高学历女性就不用上班,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而, 高学历文凭在这些女性手中就是一张废纸。 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女性的学历越高,越难找工作, 也比较难找对象。 女博士的单身比例可能是各种群体中最高的一类。 女博士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理想职业的概率也要比男博士低一些。 当然, 我指的是一个群体,女博士中也有许多幸运者,既有好的工作,也有好的家庭。但是, 就整体而言,女博士的利用率要低于男博士。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2581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二故乡杭州是我家庭和事业的起点
jiangjiping 2018-6-11 08:56
第二故乡杭州是我家庭和事业的起点 蒋继平 2018年6月11日 我人生的起点在江苏溧阳, 那里是我的第一故乡。1982年一月,我从江苏溧阳以文革后第一届正规大学毕业生的身份, 只身来到浙江杭州, 在武林门的中国水稻所报到, 成为中国水稻所的第一位正式注册员工,也成为几百万杭州居民的成员之一。 到1985年年底,我离开杭州奔赴北京办理出国手续,我在杭州一共生活了五年, 所以, 我把杭州称为第二故乡。 在杭州五年期间,我在1984-1985年度期间到北京林学院出国人员英语培训中心学习英语一年多时间。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公事出差,有一次到湖南的长沙参加学术会议,有几次到水稻所在外设立的实验基地做科研,其中有福建的厦门, 浙江的温州和金华等地。 在这五年期间,在浙江除了杭州外,我还到过临安, 湖州,温州,金华, 富阳, 丽水和嘉兴7个城市。 1984年10月2日,我在杭州与一位杭州姑娘结婚成家,85年10月喜得儿子,从而使我在杭州真正建立起了我自己的家。 在这五年期间,我一直在农业领域做科研。 1985年9月份,我接到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病理系的录取通知书,获得出国攻读硕士的机会。这是我事业的起点。 这个起点决定了我一辈子都必须奋斗在农业领域的宿命。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2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谐温馨的家庭是建立在“五贵”基础上的
jiangjiping 2018-5-22 08:44
和谐温馨的家庭是建立在“五贵”基础上的 蒋继平 2018年5月22日 我在【手造房子心造家】的博文中说:【家是温柔乡, 家是避风港, 家是心灵的寄托处。】这里我还要给家一些其他的称谓。家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 家是我们人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家是承上启下的纽带, 家是哺育后代的窝。 家, 这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单字,也是我们心灵牵挂最多的实体。 人从生下来到死,都与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关系一方面是情感上的, 另一方面是法律上的, 还有一方面是道义上的。所以,家这个单位对于人生来说, 于情, 于理, 于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人生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家中度过的。 因而, 人生是否幸福快乐,家庭环境是一个决定因素。 我在【手造房子心造家】一文中说:【用房子, 车子和票子捆绑起来的家是没有生机的,是不牢固的, 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用善良正直,相互尊重,凡事感恩,谦让包容,体贴关爱心态构建的家才会和谐温馨。】 我以上的说法比较抽象, 现在我把如何构建一个和谐温馨家庭的一些细节简述如下, 与大家分享。 家是夫妻一起生活的场所, 夫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气氛。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首先需要夫妻相亲相爱, 互相包容。要做到这点,夫妻之间必须学会互相适应。 要适应对方, 必须先了解对方的思想行为, 用包容谦让的心态接受对方的行为习惯。 我把这种关系称为互相适应型。这个贵在适应, 是有一定难度的。 除了夫妻外, 孩子也是家庭的主要成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气氛。要建立一个正常亲切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好的方式是引导。 正常的引导是以身作则,不溺爱, 不娇宠,多用积极鼓励的方式, 少用惩罚, 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爱体贴, 思想上给予严格的要求和督导,建立一个互相尊重的关系。这个关系贵在引导。 家也离不开与父母的关系。 中国的婆媳关系是有目共睹的社会一景。公公婆婆, 岳父岳母或多或少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些负担和影响。 如何处理与长辈们的关系也是能否构建一个和谐温馨家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个人的经验是,采用平等的原则对待双方的长辈, 尽量尊重他们,凡事首先从感恩的角度出发,尽一切可能, 利用机会报恩。这个首先要有知恩图报的心态。 这个关系贵在感恩。 再来说兄弟姐妹的关系。 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自然避不开这个关系。兄弟姐妹是同胞骨肉, 理应互相关怀和体贴。 因为经常生活在一起, 难免会有不同看法, 或者误会的时候。 在这种时候, 需要互相谅解, 宽厚相待。 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贵在相互体谅。 体谅是体贴和谅解的意思。 家庭的生活状态也经常会受到亲族的影响或者干扰。中国人的亲族名单通常是一个长表, 我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来了。处理好与亲族们的关系也是保持和谐温馨家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这个主要应该采用真诚善良, 平等相处, 互相尊重的待人原则来与亲族们打交道。 这个关系贵在互相尊重。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特别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1. 夫妻互相适应,2. 对子女正确引导,3。对长辈怀感恩之心。4.兄弟姐妹互相体谅,5. 对所有亲族平等尊重。因为这些方面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所以我用一个贵字来表达这层意思。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2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来无事聊幸福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4-26 07:27
闲来无事聊幸福 蒋继平 2018年4月26日 最近看到清华大学副校长, 西湖大学代校长施一公教授的高调言论:人生为了一件大事而来。他说他的人生大事就是办好西湖大学。我不知道他的父母生他的时候是不是为了让他领导西湖大学而决定怀孕的。我跟施校长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差异。 他是大松树, 我是一棵小草。我到世界上来是偶然事件, 或者说是随机事件。我的父母让我到这个世界上来, 肯定不会为了一件大事而生我, 而是希望我生活的幸福快乐。 所以, 假如人生为了一件大事而来, 那么一定是为了幸福快乐而来。我想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并不想当大学校长, 但是,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鉴于这样的认知, 我现在来闲聊一下幸福的话题。 首先来说一下幸福的定义。幸福在新华词典上的定义是:生活,境遇愉快美满。在多数人心里就是生活满足和满意的一种感觉。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没有具体的标准, 每个人有自己幸福的标准。幸福与物质财富和权贵地位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 这是因为幸福是心态的满足。 而心态的满足与欲望的大小成负相关。所以,欲望越大的人越难获得幸福,即使有人富甲天下, 可是欲望很大, 心态永远得不到满足, 哪有幸福可言。 其次来说幸福的几个具体表现:我们可以把激动, 兴奋,开心,快乐和满足作为幸福的几个具体内容。其中激动, 兴奋, 开心和快乐都是短时间的一种幸福感。 再来说决定幸福的几个因子。我认为下列六个因子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 健康。 要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健康是第一位的, 没有健康,人生是很艰难痛苦的。 家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家庭中度过,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人生的幸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事业。人生的成就会给人一种满足感, 因而, 可以大大地提高幸福指数。 友情。人是社会动物,有很多社交活动,不但办事需要朋友的合作, 而且情感上也需要朋友的交往来驱赶寂寞。有几个知己朋友的人一定会觉得比较幸福快乐。 信任。信任也可以看成是受人尊重。在事业上, 受到下级真诚的崇拜, 受到上级真心的信赖的赞美, 在家里,受到亲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这样的人一定会觉得很幸福。 自由。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充分自由地做自己的事, 说自己想说的话。没有这样的自由, 幸福就被关进了笼子。 最后来说幸福的类型。幸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1.肉体感官上的幸福,2. 精神意识上的幸福, 3. 灵魂感应上的幸福。 肉体感官上的幸福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是衣食住行上的满足。这种幸福是人体器官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比如说: 性爱, 喝酒,温饱和游山玩水等。 这种幸福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幸福是短暂的, 可以随时被另一种新类型的幸福所取代。 因而, 这种幸福类型是最低层次的。 精神意识上的幸福是建立在思想意识上,是心情的满足。 这种类型的幸福是精神意识对外界的反应。 比如说, 通过琴棋书画展示才能, 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获得优胜。在显露才能后获得的奖励可以给人一种满足感,所以, 会觉得很幸福。 这种幸福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这种幸福类型比肉体感官上的幸福高一个层次。 灵魂感应的幸福是心灵深处的幸福。 这种幸福类型通过心灵的修养, 领悟真理, 乐于助人, 乐于奉献等无私的行为才能获得。这种幸福一旦获得, 属于永久性的。 这种幸福类型属于最高层次的幸福。但是, 在社会现实中, 能够达到这个幸福层次的人的比例不是很高。 总之, 幸福是一种心态, 与欲望成负相关。 物质上的幸福是最低层次的幸福, 但是, 它是其他两个层次幸福的基础。 没有物质上的保障作为坚实的基础, 人生很难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在物质基础已经满足的环境下,经常进行心灵的操练,多做善事, 乐于奉献, 那么就可以获得最高层次的幸福。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社会是男人的世界,家庭是女人的天下
jiangjiping 2018-3-31 09:07
社会是男人的世界,家庭是女人的天下 蒋继平 2018年3月30日 纵观人类发展史,无论中外, 无论肤色种族,就整体而言, 站在领导地位的绝大多数是男人。 在当今世界,假如给360行做一个全面的统计, 估计在各行各业领导岗位的比例, 男人会远远高于女人, 因而,当今社会是属于男人的世界。男人们担负着绝大多数重大的责任。 不过,男人们虽然在事业上可以一展身手, 统领一方, 在家里却有可能被遗忘或者是一个陪忖的角色。 我的理据是: 首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母亲的影响力要比父亲大。 孩子们更愿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在离婚的案例中, 要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跟父母的一方生活, 我估计愿意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比例要高一些。 其次,家庭的日常生活事务一般是女主人的强项,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多数是女主人购买, 她们当然首先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各位读者, 要是你们对我的说法有怀疑, 可以立即采取一个简单的验证, 到你们自己家的卫生间, 衣柜和鞋柜中做个观察调查, 看看是男主人还是女主人的物品多。我自己家的卫生间, 太太的化妆品几乎占领了80%的比例, 同样, 在衣柜中,一个将近6平米的大型衣柜,全部是我和太太的衣服,我占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鞋柜也不例外,在四比一左右。 再者, 在厨房, 那也是女主人的领地。我从各种媒体得到的信息是:女主人在厨房花的时间要比男主人多一些。 因而, 一个家庭饭桌上的食品几乎是女人的作品。 而饭桌上的食品是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 我想造成这样的差异,一定有其适当的理由。 我首先想到的是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 男人身强力壮, 更适合应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挑战, 因而, 可以担负重任。 但是, 男人没有乳液, 不能用自己的乳液喂养孩子, 而女人就可以。 孩子们吃了母亲的乳液, 自然就会产生不同寻常的感情。 男人们在社会上创业, 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花在事业上, 相对来讲就很难顾到家庭琐事, 越是事业成功的男人, 越是顾不上家庭琐事, 很可能造成对夫人和孩子们的冷落。 所以, 中国的先哲们说: 男主外, 女主内。 我觉得很有道理。 总之, 要是男性读者在家里的卫生间, 衣柜和鞋柜中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你的夫人,那是很正常的事, 不要有看法, 更不能因为这个跟你的夫人闹矛盾。
个人分类: 现象分析|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太舒适引发的一些问题
jiangjiping 2018-3-26 09:02
生活太舒适引发的一些问题 蒋继平 2018年3月25日 这篇文章主要是根据本人的人生经历总结出来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如有雷同者, 属于巧合。 也许我的人生起点实在太低, 虽然我现在的生活条件跟真正的富裕人群相比还有跟大的差异, 但是, 我已经觉得生活得非常舒适。 这是因为我原来的生活很穷苦,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小时候和青年时代不知道好多少。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是: 上班时间几乎就是给花草浇水施肥, 给员工布置一些日常工作, 给各种账单签字, 给员工工资单签字。工作上几乎没有任何压力, 而收入足以保证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所需。 工作环境优美。 试验站建在果园, 苗圃和绿地草坪中间, 左边果实垒垒, 右边鲜花飘香,前后草坪如毯。从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 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和绿色的世界。 家居环境也很优美和舒适。 生活的小区一共有648户家庭, 都是单间独户的家居房(Single Family house)。 小区以一个大型人工湖为中心,房子沿湖而建。小区内以一条环湖主车道为主要交通要道,配以双向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小型公园和绿茵带随机分布在多处。我自己的居所看起来几乎和杭州的柳浪闻莺的环境很相似。小区的娱乐中心很利于健康养生。 健身房, 游泳池, 温泉浴池, 舞厅, 按摩室, 宴会厅,各种球场和高级餐厅一应俱全。 孩子们已经独立在外, 夫人全职在家主理家政。 这样的生活条件, 虽然称不上亿万富翁, 但是确实很舒适。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给我的人生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产生一种贪生怕死的念头。因为活得很舒服, 就希望多活一段时间。 因而,身体一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 就会想到去医院检查, 非常害怕生病。 这在很久以前的艰难岁月, 这些不舒服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那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去医院检查,忍一忍就过去了。 失去继续努力奋斗的精神意志和动力。在艰难岁月, 我整天想的是如何高效地利用好时间, 多做些研究发明; 现在几乎是混日子,整天想的是如何在娱乐中心健身锻炼, 休闲养生。 舒适的生活带来的健康问题。 由于吃得好,睡得好(没有生活压力),身体很会发胖, 因而出现体重超标。为了控制体重过分超标, 就得不断地进行健身运动。这样的健身运动必须一直保持下去, 要是停下来, 体重马上会回升。 所以, 这几乎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 鉴于以上的经历, 我的感悟是: 生活不能太过舒适。太过舒服的生活也会给人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就是有利必有弊的哲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2018年情人节给太太的一封情书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2-14 08:06
草中笋2018年情人节给太太的一封情书 蒋继平 2018年2月14日 自从您在2017年11月30号带着病重的母亲匆匆离开美国后, 虽然儿子和女儿在圣诞节前不远万里来和我一起度过了圣诞节和元旦, 但是, 家中缺少了您的音容笑貌, 我总觉得好像少了一点应有的欢乐气氛。 时间过的如此之快, 您离开后已经两个半月, 在此期间,我终日在孤独寂寞中期拜着妈妈身体迅速康复, 您可以早日归来。但是, 后天就是春节了, 您的归期好像还是遥遥无期, 看来我要一个人来静度这个佳节了。 在这段时间内, 我除了正常上班外,坚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早晨在6点左右起床, 晚上在10点左右入睡。一日三餐都是我自己动手准备, 采用科学的知识, 结合现代养生的学问,身体感觉还是不错。幸亏有一个比较不错的身体,才能一个人对付如此繁重的生活和工作任务。 您知道除了8小时上班外,还要照顾好两套别墅, 每套200多平米, 还有花园泳池,那是一个什么工作量。 我曾经是个军人, 对生活标准要求极其严格, 所以, 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床铺整理得平整如画。除此以外, 周末的时间几乎全部花在洗衣洗被,洗汽车,拖地板, 吸地毯, 购买日常用品等日常家务上。 虽然觉得有点紧张和累, 但是日子过得很充实,正好帮我度过孤独寂寞的时光。 我们虽然可以利用现代智能通讯工具进行每天至少两次的交流,视屏面对面的对话,微信和短信随时可以留言,但是, 那毕竟是远隔重洋的问候和关怀,同样的话语, 没有近身的情感,所以, 感觉仍然不一样。 今天利用这每年一度的情人节,我借科学网的交流平台向您倾吐心中的话。我们虽然是夫妻, 但是我觉得更像一对在恋爱中的情人。我希望我们的爱情花朵经历了35年的风雨洗礼, 显得更加艳丽动人。 下面是我在2012年情人节写给您的一首歌。六年后重温此歌, 别有一番感受。不知您的感受如何? 夫妻情人歌 一十八支玫瑰花, 今日献给孩子妈, 希望您心中最在意的他, 就是您面前孩子们的爸。 不顺心时您随便骂, 心花怒放也可以打, 这话听起来不高雅, 却是男人的心里话。 哈哈哈! 因为我经常要出差, 孩子们靠您拉扯大, 人生充满坑坑洼洼, 您总是我的好护驾。 我不算是个权贵富贾, 也不能让您尽享荣华, 却能保证不让您担惊受怕, 还能使您开着心爱的宝马。 啦啦啦! 几十年的共同挣扎, 建起一个幸福之家, 房子已经足够的宽大, 孩子们总是位列三甲。 今日借此一束花, 图个吉利一十八, 愿您天天精神焕发, 青春永居美丽如画! 见信如见面,此信带着我久经风雨的爱,给您一个炙热的吻和一个贴心的拥抱。巧克力和葡萄酒为您储存在柜子里,玫瑰花开在院子里, 等您归来的那一天享用吧!
个人分类: 节日感言|2619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生命运与从天而降的一滴水很相似
jiangjiping 2018-2-12 07:42
人生命运与从天而降的一滴水很相似 蒋继平 2018年2月11日 每个人降生在世界上不同的家庭, 这些家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纬度和经度, 这些不同的经纬度有着不同的地貌环境气候,这些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家庭生活在西北利亚, 有的在赤道附近, 有的家庭很富有, 有的很穷,有的是权贵,如此等等, 真是千差万别, 不可详分。 一滴从天而降的水可以降落在世界上某一个地方,每滴水可能降落在世界上不同的经纬度, 这些经纬度有着既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有的是两极,有的是大洋, 有的是高山峻岭, 有的是平原草地,也是千姿百态, 难以形容。 现在我把生在富贵家庭的人比做落在花园里的一滴水, 把生在权贵家庭的人当成高山顶峰的一滴水, 把生在贫穷家庭的人看成是落在沙漠中的一滴水,把生在不幸家庭的人(父母有黑社会背景或者是罪犯)当成是落在阴沟里的一滴水。如此匹配, 几乎完全可以对应起来。 所以, 很容易看出, 人在出生的那一刻, 就相当于一滴从天而降的水的命运,生在什么家庭, 与水落在什么地方有着同样的命运。 人在后天成长过程中的命运也与从天而降的一滴水有着同样的境遇。 落在地上的一滴水,不管落在什么地方,它将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与红色颜料在一起就变成红色, 装在圆形器皿里就是圆柱形,遇到零下温度就变成固体, 从而坚硬冰冷, 遇到阳光和热能就蒸发升腾, 成为气体飘飘然。在大洋中随风起浪, 有高峰, 也有低谷, 但是, 总是一浪一浪地往前走。 人从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 然后进入社会。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家庭, 学校和工作单位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知识学问的好坏和多少。 进入社会的人,就像融于大洋的一滴水,随着风向和潮汐的作用,形成一波一波的浪潮,有时落入谷底, 有时处于浪峰,但是, 不管在什么样的境况下, 都是义无反顾地一浪一浪地往前赶。 人生的命运生来就如水, 这是因为人体大部分是水组成的。 水是一种看起来简单, 但是非常善于变化的东西,人也是一样, 说简单, 是简单, 说复杂, 很复杂。有的人的人生很简单,有的人的人生变化很大, 主要是因为后天所处的环境条件不一样造成的差异。 我和我的几个兄弟的命运生来是一样的, 可是, 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这主要是遇到同样机遇的时候,我们采用的不同人生态度而出现的差异。他们四个人不要说出过国门, 有两个县级市也没走出过, 而我几乎游走三大洲的许多国家。除了最小的弟弟, 另外三个连汽车也不会开, 而我几乎开过世界大多数型号的车型, 有一段时期, 我身上有八辆汽车的钥匙, 四辆私车, 四辆公车。 又要吹牛啦, 就此打住!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两类家庭把孩子送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8-2-6 07:24
只有两类家庭把孩子送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 蒋继平 2018年2月5日 据说目前中国社会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潮下,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 或者干脆请家教来家里为孩子辅导。由此, 中国社会现在到处都是各种类型的课外辅导班, 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家教也成了老师们挣外快的一条途径。 我最近因为独处一偶,非常清静。 清静便于思考。我对中国社会孩子教育的情况非常关注。 这是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完全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寄托希望的年轻一代人。所以, 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是, 教育好孩子一定需要送孩子进课外辅导班吗, 或者需要请家教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个要看具体的家庭情况。在我看来, 只有两类家庭会把孩子送课外辅导班, 或者请家教。 第一类是富有家庭, 很有钱, 但是由于平时工作责任重, 经常出差在外, 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所以,只能通过花钱把孩子送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来弥补这个缺失。 第二类是父母都是文化程度很低, 但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家庭。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化素养,但是经济上还承担得起, 所以, 就把孩子送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来弥补自己不能教育督导孩子的缺失。 其它类型的家庭不会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去的, 更不会请家教来家辅导孩子。比如说, 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的穷人家, 根本送不起也请不起。还有, 父母本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很高,自己完全有能力来教育和督导孩子的功课作业。 我有两个孩子, 一男一女。 他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 从来没有进课外辅导班, 也没有任何家教来家辅导。他们都是我自己带大的。 我没有送孩子进课外辅导班是因为两个原因, 就是上面说的, 一是因为穷, 送不起; 二是因为没有必要。 这是因为我自己具有足够的文化知识素养来教育督导好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就是最好的家教, 而且一周七天, 一天24小时都可以尽到责任。 世界上像我这样的家教还真的不多,具有农村人的忠厚纯朴, 军人的仪表风范, 学者的文化素养, 博士的博学多识。哈哈, 牛皮吹到天上去了。 不过, 吹牛虽然容易, 但是, 还需要一点底气的, 没有底气的人, 可能连一个气球也吹不起来, 哪能把一条牛吹上天? 回到文章的开头, 社会上流传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这是因为您需要把孩子送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来家辅导孩子, 那已经证明您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因为您的起点很低,您的孩子跟着您站在人生很低的位子。 所以, 决定花血本让自己的儿女接受额外的辅导,借此加速提升他们的地位, 好让他们的子女将来与社会上的同龄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而,送子女进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实际上是为了不让孙辈输在起跑线上。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354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大家可以推算一下城管抽梯事件中的家庭人口规模
wya 2018-1-31 03:29
很好奇,统计局等机构进行的人口调查中河南的生育率是多少?实际值是多少?这些数据差异是怎么产生? 人口普查和调查显示的TFR=1.0、1.2、1.5、1.8...哪个可信??? 谁还说中国是一胎化政策?还需要去鼓励生育? http://news.sina.com.cn/c/nd/2018-01-29/doc-ifyqzcxi0707411.shtml   杨生数还说,欧某今年30岁出头,至今未婚。他是当地的贫困户,父亲早年患癌症,治疗多年,于2012年去世,母亲体弱多病。 兄弟4人中 ,大哥身患残疾,二哥体弱多病,家中只有三哥及小弟欧某外出打工,“遇上这个事,家里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D9BK9MDD05148UNS.html 据介绍,涉事文印店在事发后便没有再继续营业。文印店老板妻子欧燕告诉每日人物, 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 ,两个女儿,最大的四岁半,一个儿子,四个多月大。1月27日,欧燕将四个月大的儿子送到亲戚家帮忙照顾。并发朋友圈称“宝贝,对不起,妈妈被迫只能把这么小的你丢在他家寄养,妈妈要带着俩个姐姐去派出所陪爸爸过年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1711do=blogid=442971 不止二孩需要政策扶持,生养一孩同样艰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492-951742.html 2013 年 5 月份结婚,结婚后自己还是住在学校旁的教师宿舍,自己所在高校只是在前两年一共给了 2 万元的租房补贴,这个宿舍是租其他学校老师的,她还要赚房租差价;老婆也在她所在的初中附近租房住,为了省钱,她同别人合租,房间非常狭小。就这样,我的孩子在 2014 年 2 月底终于怀上了,没想到 2014 年 6 月份,老婆的房东要求老婆在 6 月 30 日搬走,说 7 月 1 号装修队来修房子( 80 年代的老房子,漏水严重)。老婆是个很节俭的人,她考虑她的预产期是 11 月底,如果继续在她们学校附近租房子,房租太贵( 3500 元以上),在下沙租房子,也不合算,因为产假休完,还要在她的学校附近租房子,所以她搬到了我租的教师宿舍住。这里面放了我们两个人的行李,每天老婆搭同事的车上班下班,同事教政治,不像老婆这么忙,经常需要下班开会,碰到这种情况,老婆就要自己坐公交车回来。 10 月 28 日,这天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一个美国教授来我们这边做报告,报告结束后,我还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了几句课题方面的事情,谁知道老婆一个电话过来,说去医院检查,胎动太弱,要求马上住院(当时老婆去医院检查,没有排上号子,一个做卫生的阿姨帮老婆要了个号子)。第二天下午,孩子剖腹产出生了,当时自己真的非常紧张,因为医生说了各种可能的严重情况,老婆的舅舅和舅妈跑前跑后,多亏了他们。孩子出生后,老婆回了娘家休产假,这期间正好小舅子考事业单位,在家准备考试和面试,他其实起了我这个父亲的作用。 2015 年 2 月 16 日,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老爸在过年前,被一辆公交车撞了,断了三根肋骨,裂了两根,有个器官有积液,还有食道被划了个小口子,但是坚强的老妈没有告诉我。 2015 年 3 月初,老婆和岳母回到了杭州,因为产假只有 3 个半月,我提前几天在老婆学校附近租好了房子,那边的房租真的好贵,岳母和我们一直住到老婆放暑假,现在想想真的非常感谢老婆一家。 9 月份开学,老妈回来帮我们继续带孩子,她只带了两个多月,整个人瘦了好多,颧骨都突了出来,经常抱孩子的胳膊,又红又肿,我给她买膏药贴,没作用,买内服的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稍微有点效果。这个学期,老婆带初三,整个人真是有点忙得晕头转向,出卷子,批卷子,改作业,天天要忙到 11-12 点钟,刚才她还抱怨我,说别人家是老婆老公一起批卷子。 2016 年一月份,老婆胃不好,以为得了胃炎,吃了几种胃药,不见好转,后来一查,她怀孕了。我是真的希望孩子出生的,但是问题来了,孩子不能自己长大,谁来带孩子?我没准备生二胎,但是一不留神,二胎真的来了,为了这个事情,家里已经紧张了一个礼拜了。老婆还有弟弟,虽然还没结婚,但是岳父岳母将来还要照顾他们弟弟的孩子。老爸老妈一来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给我添麻烦已经是对我的帮助了,二来也有点不愿来我们这边,担心生活不习惯,万一生病添麻烦,毕竟他们的医保不在我们这边。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18574995705168135/?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18909243322532104iid=25471166758tt_from=mobile_qqutm_source=mobile_qqutm_medium=topic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18年1月24日,今年25岁的杜美珍毕业于河南大学会计专业,曾经在北京实习工作。农村出身的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渴望到大城市闯一闯,在北京发展。然而就在她满心欢喜地准备留在北京工作时,弟弟突患重病。为了照顾弟弟,她回到郑州打工。因为想法不一,男友也渐渐不理她了。杜美珍2017年6月从河南大学毕业,此前一直在北京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工作,单位对她非常满意,准备将她留在北京。2017年6月,美珍的二弟凯文被检查出白血病。作为家里的长女, 美珍有两个弟弟,大弟刚上高中,二弟也才9岁 ,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她到底是该留在北京给弟弟挣医药费呢还是回到郑州边打工边照顾弟弟?一番思忖之后,她决定回到郑州。 既然目前国情下生养一个孩子这么艰难,为何还要鼓励群众生二胎?难道只是为了凸显响应政策的成效?为了改善国家的人口结构?为了中华民族人丁兴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瞧这一家子
热度 1 huailu49 2018-1-28 11:17
20180126,辰山植物园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293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教授
热度 6 张海霞 2018-1-22 03:42
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教授 上午在葛教授的追思会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所有人回忆葛教授的时候都感觉到幸福和开心,讲到很多细节的时候那种幸福和开心的表情溢于言表:你感觉到葛教授是个幸福的教授,当然也是他奋斗的一生,但他带给大家的帮助和教诲都是幸福美好而不是苦大仇深。其实,这也是我从第一次见到葛先生就感觉到的。 2002 年的六月,在厦门大学举行 APCOT (亚洲固态传感技术大会),这是我工作以后参加的第一个国际会议,也是我第一次到美丽的厦门,会议是葛先生发起组织的,来了很多世界知名的教授,那时候看过文章的那些大名鼎鼎的教授,几乎都来了,国内外学术界济济一堂,会议很成功,葛教授做为大会召集人和主席,自然是风光无限、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是这不是我对葛教授最深刻的印象,让我永远记住的时刻是:开会期间的一天早上,我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跑步,对面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满面春风,抱着一束娇艳的鲜花,快步如飞地迎面走来, 那时候,真的以为是看错人了: 葛先生,您这大早上去干吗? 送给 Christina 去! 我才知道 Christina 是他的老伴,跟他一起来开会,葛先生一大早出去买了鲜花送给她! 啊!这简直太出乎意料了!我见过和听过说的大名鼎鼎的人物都不是这样的,他们基本都没有谈到过家、绝对不会带着夫人出差、更不可能给她买鲜花!!! 这一个刹那,我几乎是错愕的、惊诧的:教授竟然可以这样?! 后来,跟葛先生和葛太太熟悉了,特别是住在克利夫兰的那一年,大家有更多时间接触也有更多家庭的活动和交流,我才发现,这世界上原来还有一种活法:那就是可以幸福地做个世界知名的教授! 葛先生长期在学术界的贡献有目共睹,葛太太在后面的帮助也是不可磨灭:葛先生的 NIH meeting 的 reception 和 Dinner 可以是葛太太一手操办,葛先生组织成立的 Transducers Foundation 葛太太也是第一个志愿者,葛先生的学生和工作伙伴在得到葛先生学术指教的同时几乎都是葛太太的宝贝,在生活和家庭方面给予无私的照顾和无尽的帮助! 葛家的四个孩子都很成功,根本不存在教授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家庭教育的问题,他们把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幸福永远放在第一位!三女儿还深情地回忆起她毕业前准备结婚时亲自赶到波士顿的葛太太多他们说的话,后来远嫁英国的她收获了一生的幸福。 热爱生活的葛先生和葛太太,他们不仅仅是把孩子教育好,更是把家经营得充满了温馨、甚至是奇迹:四季开满鲜花的花园(一次开 20 几朵的昙花、常年不衰的蝴蝶兰),充满墨香的书房,宝物多多的地下室,精致的家具和精心的摆设,令来客啧啧称奇、赞叹不绝,可以说,他们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充满了浪漫温馨和诗意。 每次出外开会,葛先生都会带着葛太太,葛先生开会,葛太太忙着组织各种 party ,跟所有与会的人交朋友,记得那年在泰国曼谷开会,葛太太带着几个女学生去逛跳蚤市场,在三亚的会议上她高歌一曲、技惊四座;在 Transducers11 期间她跟朋友到郊区去玩,竟然还爬树给我的女儿 Lily 摘了特别好吃的果子回来 …… 每一次见到他们,总是感觉到幸福满满,这边给葛先生汇报工作、听取指点,那边葛太太就在忙着准备精美的食物和礼品。前年忘记在哪里开会,我们没有机会见面,葛太太竟然托人给我带了一盒她亲自做的点心,还特别叮嘱带礼物的朋友 “ 告诉 Alice 一定在三天内吃完 ” ,当我拿着点心跟大家分享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 88 岁的老人竟然这样的细心和能干!其实,这真的不是第一次,而是每次,只要葛太太知道我在哪里,她一定会带给我她亲手烘培的美味点心和编织的礼物:帽子、围巾、手机套 …… 还不仅是为我一人准备,还有我的家人,说起这些都感到温馨。 这就是葛先生和葛太太的真实故事,他们相濡以沫 60 年的感情,他们相亲相爱一辈子的深情,他们相敬如宾的一生,特别在葛先生生病之后这几年的日子里,我去看过他们两次,葛太太和葛先生那份互相照顾和帮扶的感情真的是感到情比金坚、爱比海深。每每想起他们,眼前总是葛先生捧着那束鲜花急匆匆去送给葛太太和葛太太精心烹饪美味的场景,充满了爱和温馨。 与葛先生和葛太太的相处让我知道: 原来教授的生活应该这样幸福! 而在中国的过去和当下,我们却长期不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习惯了雷锋为社会奉献一切而完全无我的思维 我们听多了教授为工作全心投入而不顾家庭的煽情 我们忽视了雷锋英雄事迹背后的失落和家庭的不幸 我们无视了教授光荣奖牌幕后的伤感和家人的哭声 是人就应该有正常的生活,无论 TA 是教授还是雷锋 是人就应该有正常的家庭,无论 TA 是教授还是雷锋 其实,只顾奉献不顾家的雷锋精神真不值得万众赞扬 而且,只顾工作不回家的工作狂人更不应该过度吹捧 回到正常人的状态:人生中家庭和工作都同样不可或缺 回到正常人的思维:一辈子家人和事业都一样值得珍重 从今天起 做个幸福的教授 认真工作 珍视家庭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Yes,I CAN !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1080 次阅读|5 个评论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8-1-16 23:11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蒋继平 2018年1月16日 刚才看到葛素红老师 的一篇热门文章, 题目是: 。其中涉及到婚姻和爱情的话题, 我乘热闹也来谈谈对这个话题 看法。 下面是我2009年已经发表在草中笋生命论坛和中新网博客论坛文化园地的一篇旧文。 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古老和普遍的话题。在人的一生中,当人已经在生理上成熟,并且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人们都必须面对爱情和婚姻这个现实问题。可是,尽管婚姻是一个具体的东西,爱情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是随人们的意念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定义的。 从古至今,有关爱情和婚姻的故事和讨论真是多如牛毛。比如说,从事婚姻法研究的巫昌祯教授把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定义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归宿。 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研究员则把现代婚姻简单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金钱的婚姻,另一种则是真正的爱情的婚姻。 而女子学院的副院长李明舜教授对此的研究更为深入和详细。李明舜教授认为,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四种对应关系:第一,爱情是权利,婚姻是责任。你有权利爱这个,爱那个;但是,一旦结婚,你就必须负起你的责任。第二,爱情是电流,婚姻是账单。爱会产生火花,是非常美妙的事,而婚姻是一种约束,是要按时缴费的。第三,爱情是失重,婚姻是平衡。人们在谈对象时,尤其是年轻人,总是晕乎乎的,不知所措,通常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一旦结婚,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第四,爱情是感觉,婚姻是事业。两人之间的爱情有多深,那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感觉而已,别人无法真正知道,也更无法体会到。但是,他们的婚姻如何,却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的。一对结婚不久就闹离婚的夫妇,就是在婚姻上不善于经营的典型例子。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照着老师的说话去做!结果,他什么也没有摘到就回来啦!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 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见到一些又大又金黄的,因为想到前面可能会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如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就错过了;于是,我便什么也摘不到! 老师说: 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中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选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照着老师的话去砍树了!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样一颗一般的树回来,他说: 有了上一次经验, 当我走到一大半的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不算太差,便砍了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 这就是婚姻! 从柏拉图和他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爱情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特别挑剔,婚姻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定程度上要牺牲自己过于美好的感觉,差不多就行! 以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专家,学者,和哲学家对爱情和婚姻关系的理解。不可否定,这些解释是很有见地和学问的。 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专家学者的观点也仅仅只代表他们个人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看同一种现象,因而,我们的结论就会不一样。 就拿杨政宁和翁帆的婚姻来说,你说他们是真正的爱情也行,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也行,关键是看你的感觉。真正的关系只有杨政宁和翁帆自己心里知道。 这也不能光凭他们两人嘴上说的来判断。 我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关系的理解是: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的好奇心,好感,羡慕,和尊重;而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组成的一个家。因而,爱情和婚姻是两个没有多大关联成分的东西。具体地说,爱情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婚姻是一种缘分。真正的爱情是永恒的,而婚姻是可以变动的。爱情是一个人的私事,他 / 她可以在内心爱上一个人,他 / 她没有必要告许其他人有关的他 / 她的真爱;而婚姻是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之间的公事,结婚要登记,离婚要裁判,还涉及到家庭其他人员的感情,财产,尤其是子女问题。 世界上许多名人都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我的观点与此成鲜明的不同。我从古今中外的各种爱情和家庭的喜剧和悲剧中看到的普遍现象是:真正的爱情最终能成为美满婚姻的实在难得。真正稳定的婚姻主要靠的是责任心。中国人中,大多数人,尤其是我们的上一代人,他们在结婚前连面也没有见过,哪有什麽爱情可言,可是,他们的离婚率最低。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在结婚前爱得死去活来的人,结婚不久就分道扬镳了。 所以,在我看来, 爱情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外国语,不懂。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婚姻是缘分,是一种责任,是生理上的相互需要,是传宗接代的使命,是承上启下的天职。 我可以相当自信地说,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爱的是一个人,但是与其结婚的是另一个人, 或者说,结婚后,又爱上了另一个人。所以,要是你爱的是这个人,最后结婚的也是这个人,结婚后也一直爱着这个人,那么你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23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幸福生活就是心里始终充满了爱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8-1-13 19:23
幸福生活就是心里始终充满了爱 蒋继平 2018年1月13日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不如意的事经常发生, 有的使我们悲伤, 有的使我们失望, 有的使我们后悔。这些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困境和挫折,要是不能正确地和及时地得到解决, 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苦恼和不幸, 要想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无法实现。 其实, 生活说难是难, 说容易也就容易一些, 这主要处决于人的心态。所以,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心态,心态好的就生活得幸福快乐。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 不过,什么样的心态称为好的心态呢?这个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 我本人的理解是好的心态就是心里始终充满了爱。 首先爱自己。时时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确立一个信仰, 这个信仰要能够为自己提供正能量。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量洁身自好。比如说,衣着不必富贵讲究, 但是, 必须整齐清洁, 大小得体。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一个人的身体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身体是一切生活的根本依靠。 没有健康的身体, 生活会有很多麻烦和痛苦。所以, 要勤锻炼,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克制欲望, 远离酒色。 其次爱家庭。人的一生在家庭度过的时间最长, 因而, 家庭生活对人生幸福的影响最大。建立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是拥有一个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假如你的夫人含着热泪真情地对你说:我下辈子一定还要做你的老婆,你是否觉得很幸福?爱家庭应该做到上敬长辈, 下爱孩子, 与配偶同甘苦。 在家庭里事事以身作则。这个需要宽容,慈爱,不计得失, 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不求回报的大爱精神。具体的做法是:把方便让给家里的其他人, 把好的东西首先给家里其他人。比如说: 家中有四辆车:奔驰,宝马, 佳美和花冠, 我首先选花冠, 那是最差的一辆。 夫人去中国接她的婆婆来美国,她自己来回都是经济舱, 而给婆婆买了商务舱。 所以, 我妈回国后对所有见到她的人说:“这个世界上继平和他的老婆对我最好”。 再者爱事业。一个人除了在家的时间外, 绝大多数时间都会用在事业上。 不管是自己创业, 还是受聘上班,必须有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 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一切。 只有这样, 才能在工作事业上获得幸福快乐。要有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 应该与工作岗位的所有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做到这点, 就是服从上级, 关爱同事和下级, 互相尊重, 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一个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 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良好的情绪会提高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我的工作环境的人際关系很好, 所以上班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快乐, 而不是一种负担。 也可以说, 我上班工作不仅是为了拿工资养家, 更是为了应用我的知识经验为世界做点有意义的事, 从而展示我的人生价值, 从中获得一份成就感。 最后爱社会。不管在哪里, 都要展示自己的素养, 遵守公共秩序, 热心公益事业, 欣赏自然, 爱护环境。 只要心中充满了爱, 人间处处有美景。 总之,爱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可以化解一切冤仇。用爱构筑的生命, 长出来的一定是幸福的花朵。所以, 让您的心充满了爱, 就会觉得生活无比幸福美好。这种幸福感,具体地来说, 可以用无酒自醉来形容。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887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奶奶:从民国到新时代
热度 2 xiyuniaoguo 2018-1-3 12:56
我的奶奶今年九十有六,身子硬朗,吐字清晰,生活自立,基本上不需他人照料。就是十几年前,股骨头坏死,换了新的,腿脚有些不变,耳朵也背了。 奶奶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人,年青的时候是位大美女,皮肤白净,身材高挑,干净利索。虽不是大户人家的闺秀,家境还算殷实,有薄田十余顷。然而奶奶命途多舛,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了,由母亲一个人拉扯长大。由于家有余田,日子还过得去。她十几岁就开始经营田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虽然战争在滕县县城打得激烈,他们所在的山区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后来奶奶嫁给了爷爷,上个世纪,家庭观念比较封建,而我们地区受孔老二影响比较大,男尊女卑极为严格,妇女在家中根本没有地位。而我奶奶却是个例外,在那个时期,她是一家之主,爷爷反而没有多少话语权。要知道我爷爷可不是好脾气的人,能在那个时代取得家庭的领导权,可以算得上我们村里的唯一。 爷爷家世代务农,勤劳节俭,将剩下的钱财,置办土地,虽然算不上富裕,也有薄田数亩,房屋数间,温饱不愁,略有结余。解放战争时期,华野的部队攻打济南城,有一支部队就住在我家。奶奶把堂屋让给部队首长住,自己一家搬进偏房。奶奶依稀记得当时队伍喊的口号:“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建国后,不知何故,我家被划为地主,成了村里的坏分子。开始奶奶并没有感到问题多严重,没做过坏事,问心无愧。后来,爷爷的五叔被枪毙了。具体原因不详,据说爷爷的五叔是还乡团的头头,在当时名望比较高,滕县这边的人称其为赵五爷。之前问过当地的老人,五爷在本地的口碑并不差,办过学校,救国灾民,并没有人命案。当时有人通知他让其逃出,五爷反而比较淡定,说自己没有人命案,不需要逃走。结果就被拉到村子东头枪毙了。五爷临走的时候冷冷清清,五婶托人给他送双布鞋,没人敢去,奶奶自告奋勇,递给给了五爷,五爷得以穿着鞋上路。相比之下,我奶奶的四舅比较幸运了,他当年是国军特务营的营长,一次抓住一个八路,上级让活埋。八路的家人托关系,恳求能留个全尸。奶奶的四舅夜里偷偷地把人放了。解放后,奶奶的四舅被抓住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活不了了。没曾想,他曾经救过的那个八路当了官,为了报恩,将其偷偷释放。后来奶奶的四舅逃到台湾,没敢再回来,据说在那里又有了家庭。 后来,我爷爷连同他几个兄弟被拉出去批斗了几次,幸好村里人还比较善良,只是象征性的游街,没有造成身体的伤害。然而,地主的帽子对于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我爸爸自小成绩非常好,升中学的时候,实行推荐制度,当时同学们都推荐他上,可是由于成分问题,被剥夺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就这样,带着地主的帽子,我奶奶拉扯五个孩子生活,一个大伯,一个叔叔,两个姑姑,加上我父亲。在生存队里,受到各种白眼。最困难的日子是58年大跃进时期。那个时候,我父亲饿得前胸贴后背,他是老二,吃饭的时候,抢不过我大伯,站在门口,哇哇大哭,骂我大伯“坏金山(我大伯名字叫金山),坏金山,不喝七碗喝八碗”。临近年关,家里几个孩子还穿着单衣,奶奶带着父亲,冒着大雪走了十几公里,到集市上兑换了些布头,连夜给孩子们做了棉衣,而她却是单衣过冬。当时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了,我爷爷打算把我小叔卖掉,来换取一筐地瓜干。我奶奶死活不同意,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部卖掉了,连同我爷爷的一张打鱼网,就这样咬牙挺过去了。后来,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可以到生产队干活,争取工分了,日子慢慢好起来。 那个时期,我爸爸在附近干建筑队,大伯在村子里当电工,大姑嫁到城里,日子有了奔头。改革开放之后,在政策的响应下,我叔叔参军了,家里也由此摘掉了地主的帽子。不久后,越战爆发了。奶奶得知我叔叔所在的部队可能被派上战场,她通过各方关系,给我叔叔写了好几封信,催促其退伍。我叔叔也由此结束了军旅生涯。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奶奶迎来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尤其在我二姑相亲的事情上,奶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果敢。当时,别人给本家一个姑姑介绍对象,是一个中学老师,离异了,家在城里。那个姑姑向我奶奶打听对方的情况。于是,我奶奶立即让我二姑带她进城。到了城里后,奶奶看对方比较靠谱,又有文化,就果断地将二姑许配给人家了,也就是现在的姑父。那个时期,农业和非农业的界限非常森严。能到城里生活,是我们农村人一辈子的梦想。如果放在现在的时代,可能还好些。那个年代,姑父是离婚人士,比我二姑大许多,不仅面临外人议论,就连我大伯和父亲,也是死活不同意。最终,我奶奶顶着压力,乾纲独断,促成这么婚事。从现来看二姑家的生活,还是幸福美满的。 后来,我叔叔从部队退伍回来,在一个镇上给镇长开车。在城区找了个对象,奶奶集中力量,在城市帮叔叔盖了房子,奶奶由此也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叔叔也成了我们家庭的骄傲。上世纪80-90年代,城里人是一种特殊的荣耀,从农村到城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跨越。 世事无常,正当家庭蒸蒸日上的时候,我大伯在一次整修电路的时候,从线杆上掉下,不幸遇难。那年是1988年,当时镇上赔了五千元。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奶奶打击很大,可是慢慢挺了过来。同一年,我和我叔家的哥哥出生。奶奶在城里照看我哥哥,爷爷一半在家里住,一般在城里住。可是好景不长,五年之后,我叔叔的婚姻开始出现裂变。 当我叔叔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和我婶子离婚了。离婚之后,我叔叔境遇急转直下,房子和女儿判给对方了,我哥哥归他,工作也因此丢了。奶奶在城市的落脚点也没了。可是她依旧坚强,带着我哥哥,在城市租房,照看他上学。奶奶的付出坚守,让哥哥有了温暖的依靠,尽最大限度减轻了家庭破裂带来的伤害。当然,哥哥也很争气,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直到哥哥上了初中,住校了,她搬回老家住。我不知道她从城里搬回农村,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后来,我叔叔又找了一个老婆,生了一个孩子,我奶奶对新老婆也不满意。我叔叔一直躲在外面,直到我小弟弟三岁的时候,奶奶才让其进门。之后,叔叔也从城市里回来了,因为家里地基的问题,和我父亲产生了隔阂。 2009 年的时候,爷爷病重,卧床不起,都是奶奶一个人照料。爷爷临走之前,奶奶早就给他准备好了临终的衣服,长袍马褂,绣上漂亮的花纹,那是爷爷一辈子穿过得最好的衣服。8月份的,我爷爷去世了,那年88岁。我父亲赌气,不回家奔丧,我奶奶反复念叨。我那个时候真切的感觉到,她已经老了,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刚烈。 前段时日,回家的时候。奶奶在为了办理低保的事情奔波。至今,她在家里无论大事小事都操心。从我哥哥找对象,结婚,装修房子,生子,她都操着心。我的叔叔姑姑们,包括我哥哥,对其依旧言听计从,也有争吵,最后还是拧不过她老人家。最近,我哥哥家里来了个男孩,看着她抱着重孙子,眼里充满了慈祥。而我是家里的一个例外,我从小就不听话,和奶奶多次争吵。可是她从来没有烦过我,反而最后顺着我。我能感受得到,他对我还是放心的,当然我也没有令她失望。 奶奶是小脚,三寸金莲,她从民国走到新时代,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路程,还在继续前行,哭过,笑过,如今,希望她能安享晚年。
个人分类: 生活|61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近情决定每个人的生活的质量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7-9-27 20:20
近情决定每个人的生活的质量 蒋继平 2017 年 9 月 27 日 我这里说的近情不是指最近发生的事情, 而是指每个人与身边最近的人的感情。因而, 这个近情包含家庭亲人,室友,同事,邻里,朋友,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因为我们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度过的, 所以, 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同事之间的相处关系是决定我们人生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用多说, 不管一个人多么富有, 权力多大,要是与家庭主要成员的感情关系很糟糕,与配偶合不来, 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或者与子女和长辈的关系很僵,整个家庭整天在一种互相抱怨或者争执之中, 这样的家庭一定不会有任何幸福快乐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 一个人在工作单位,要是和上级, 同事或者下级的关系很僵,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前途,还会造成心理上和情绪上的阴影和不愉快。 说到底, 人生的质量主要处决于心态, 或者说心情。 所谓的幸福, 其实是一种心态和心情的感受。 所以, 我们要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近情环境。 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不管你在这个家庭中处于什么地位, 都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的做人原则,凡事多商量,给亲人们一些个人的空间,容许不同的意见,多一些宽容和关爱, 少一些计较。 俗语云: 家和万事兴。 一个和睦的家庭必然给所有的亲人们一种舒愉的心情, 有了愉快的心情就会觉得生活很幸福快乐。 在工作场所,也应该像在家中一样,把上级当成长辈来尊重, 把下级当成子女来关爱,把同事当成兄弟姐妹来相处, 养成一种相互尊重,关爱和互相帮助的友好气氛。因为我们人生的最主要活动是在工作场所, 所以, 工作场所的人情关系对我们的人生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现代社会, 由于家庭规模很小, 通常只有配偶双方生活在一起, 子女们和长辈们都不在身边, 有时连配偶也远在他方, 所以,遇到生病住院或者其他重要的事情时,只有工作单位的同事才是能够给于帮助照料的人。 当然, 在还没有成家的青年人中, 室友的关系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 总而言之, 我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概念, 那就是近情。这个近情就是每个人与身边的人的感情关系。 这个近情关系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质量。 一个人要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不在于这个人的财富地位, 而在于这个人的近情的好坏。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118 次阅读|5 个评论
你才是你自己人生戏剧的导演和主角
jiangjiping 2017-9-23 20:37
你才是你自己人生戏剧的导演和主角 蒋继平 2017年9月23日 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戏剧, 或者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的剧情惊险无比, 有的人的剧情平淡无味,有的人的剧情一开始是喜剧, 后来以悲剧告终, 有的人的剧情以悲剧开场, 却以喜剧收场。 出现这样的场景, 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家庭出生, 二是个人后天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戏剧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舞台背景, 二是演员。家庭出生可以看成是舞台背景, 个人努力就是演员。 家庭背景是生来的, 不是每个人可以自己选择的。但是, 要是你能够把自己当成自己人生戏剧的导演, 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这个舞台背景来演好人生戏剧的角色。 事实上,世界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就是将自己作为导演和主角来表演人生的。 他们自编自导自己的人生, 他们能够根据舞台背景来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艺术界, 美国好莱坞的几个大牌明星就是这样的典型。 具体的例子是: Clint Eastwood Michael Sylvester Gardenzio Stallone 当然, 他们是真正的影视演员, 我们普通大众不能跟他们比。 不过,在我看来, 每一部影视剧, 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就是人民大众的故事。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在为自己编导和演出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人生戏剧。不过, 每个人的舞台背景不一样,一部分人的舞台背景是农村, 一部分人的舞台背景是城镇, 还有一部分人的舞台背景是大都市。一部分人的舞台背景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少数人的舞台背景是权贵富豪的上层社会家庭,大多数人的舞台背景是市镇居民家庭。 不同的舞台背景存托着不同的角色。比如说,农村的舞台背景只能由农民来担任主角。 知道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舞台背景来导演自己的人生戏剧。不管你是属于哪个舞台背景, 你首先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戏剧的主角。 一部戏剧最感动人的不是这个戏剧的场景,也不是这个戏剧的服装和道具, 而是这个戏剧中的人物所展示的真善美, 和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屈不饶地付出的努力。 因而, 你要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感动人心的故事,你从懂事起就应该给自己立下以善良为根基,诚实做人,嵩尚美好,维护公平正义的人生准则。 作为自己人生戏剧的导演和主角, 你应该为实现这个人生准则而创造各种条件。 首先要使自己尽量处于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多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与良师益友相处, 在青少年时期为自己打下坚实的身心健康和知识技能的基础。假如你生在农村的社会底层家庭,因为物质条件, 你不能如愿地读书交友, 但是, 你仍然可以从小事做起, 养成洁身自好的习惯, 先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弄得整洁有序,培养助人为乐, 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 其次要把人生戏剧分成四个连续剧。人生戏剧(一)是青少年时期的故事。这个剧系主要是生下来到22岁这个时段的成长经历。这个时期的舞台背景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你自己始终是主角。这个背景下的你主要是学习和身体的成长变化。这个时期是为今后的剧情发展打基础的时期。要使自己的人生顺利一些, 那么读好书和练好身体是这个剧系的主旋律。 人生戏剧(二)是从23岁到44岁的人生故事, 这是人生的青壮年时期。 这个剧系主要是成家立业的故事。主角从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 因而。 这个剧系的舞台背景多数是社会环境,尤其是工作环境。找工作, 找配偶,上班, 成家, 生孩子。这个剧系是故事最多最丰富的。这个剧系中主角的身份有变化,从孩子成为家长。这个剧系是人生戏剧发展的关键。人生戏剧的两个关键音符, 家庭和事业就是在这个剧系定音。你必须编导好这个剧系, 给自己找一个合得来的配偶和一份合适的工作。 人生戏剧(三)是从45岁到66岁的故事, 这是人生的中年期。这个剧系主要是演凑好家庭和事业的两个音符。保持家庭和事业相互平衡是这个剧系的主旋律。这个剧系的舞台背景是家庭和工作单位。 你只要演好一个负责任家长和一个称职的员工的角色就可以使这个剧系充满感人的情节了。 人生戏剧(四)是66岁以后到死的故事。这个剧系主要是退休以后的生活情节。这个剧系主角的身份也可能有变化, 大多数人在这个剧系已经成为祖辈。 因而,你应该根据身份的变化来演好角色。这个剧系的主旋律应该是身体的保养和与子孙们的关系。 这个剧系的舞台背景主要是家庭。 我要说的是,你的人生你做主, 你编导, 你表演。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在大数据时代, 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是巨大的。要是被这些诱惑和干扰影响, 那么你的人生戏剧就被别人导演了。 我很少去听别人的成功经验演讲报告。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舞台背景不一样, 别人的戏剧情节是在不同的舞台背景下展示出来的。你把同样的情节放到其他的舞台背景下可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对自己最了解, 所以, 你自己才应该是你人生戏剧的导演和主角。
个人分类: 万花镜|2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91)
罗非 2017-8-29 10:31
  家庭和社群的崩溃   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的密切社群。 大多数人在家族企业工作(例如家族的农场,或是家族经营的工作坊),或者也可能在邻居的家族企业工作。这时的家庭除了家庭功能,还要兼顾福利制度、卫生体系、教育系统、建筑产业、劳工工会、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广播、电视、报纸、银行,甚至警察功能。   有人病了,由家庭来照顾。有人老了,由家庭来赡养,而子女就是最好的退休基金。有人过世,孤儿就由大家庭其他成员照顾。有人想盖小屋,大家庭提供人力。有人想开公司,大家庭提供资金。有人想结婚,家庭里也会选择或至少审核一下这未来的对象。如果和邻居发生冲突,要吵架也有家人助阵。然而,如果病情太严重,光是家庭或家族还无法处理,或是新公司需要的资金太庞大,或是邻里争吵已经到了要变成暴力斗争的地步,当地社群就会介入。   当地社群介入时,依据的是当地的传统以及有来有往的互助原则,常常会和自由市场的供需法则有相当大的差异。像是在传统的中世纪社会,如果邻居需要我帮忙盖屋子或是放羊,我并不会认为他应该付钱,而是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再还我这份人情就好。同时,当地的领主可能会叫我们全村的人去帮他盖城堡,但他也是一分不付,而是在出现盗贼或野蛮人的时候提供保护。虽然在这些村庄里有许许多多的交易,但多半都不是金钱往来。当时市场机制已经存在,但十分有限。人们也可以购买罕见的香料、布匹和工具,或是聘请律师和医生提供服务,但一般而言,常用产品和服务会出现在市场上的不到一成,多数还是由家庭和社群提供。   另外,王国和帝国会负责某些重要功能,像是发动战争、修建道路、建筑城堡。而为了这些目的,国王会征税,偶尔也会招募士兵和工人。但除了少数例外,王国或帝国通常并不会干涉家庭和社群内的事务。而且,就算真想干涉,成效也十分有限。因为从传统来说,传统的农业经济很少有多余的食物能养活政府官员、警察、社会工作者、教师和医生等等。因此,大多数政权并不会发展出大规模的福利、医疗或教育系统。这些事情都还是留给家庭和社群处理。就算在极少数情况下,统治者试图干预农民的日常生活(像是秦帝国的连坐法),靠的也是以家中的户主或社群里的长者作为政权代理人。   甚至有些时候,因为地处偏远的社群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许多王国干脆直接将税收和暴力惩戒这些王室基本特权都下放给当地。举例来说,奥斯曼帝国就并未维持大批帝国警力,而是允许地方家族彼此私刑伺候。如果我的表哥杀了人,受害人的哥哥可能就会杀了我作为报复。而只要暴力行径不要过度扩大,不论是伊斯坦布尔的苏丹,甚至各省的帕夏(pasha,相当于省长)都会睁一眼闭一眼。   至于在中国的明朝(1368~1644),这个帝国实行“里甲”制度。10户为“甲”,110户为“里”。里甲制设有里长、甲首,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分配徭役、按丁纳税,而无须由帝国直接管理。从帝国的角度来看,这种里甲制度十分有利,帝国不需要自己养着成千上万的官员税吏,而是交给地方长者来监督各个家庭的情形。里长甲首不但了解地方情形,常常也能让税务运作顺畅,而无须国家军队介入。   很多时候,王国和帝国就像是收着保护费的黑道集团。国王就是黑道大哥,收了保护费就得罩着自己的人民,不受附近其他黑道集团或当地小混混骚扰。除此之外,其实也没什么功用。   然而,生活在家庭和社群的怀抱里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甚至差得远了。家庭和社群对成员的压迫绝不下于现代国家和市场,这些家庭和社群内部常常充满紧张和暴力,而且成员别无选择。在1750年左右,如果一个人失去家庭和社群的保护,几乎必死无疑,不仅没有工作、没有教育,生病痛苦时也得不到任何支持。没有人会借他钱,出了问题也没人保护。毕竟,当时没有警察、没有社工,也没有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为了求生,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形,当时的人就得尽快寻找替代家庭或社群。离开原生家庭的男孩女孩,最好的情况大概就是找到新的家庭做帮佣;而最糟的情况,就是被迫从军或沦入风尘。   * * *   但过去两世纪间可说是风云变色。工业革命让市场取得强大的新力量,让国家有了新的通讯和交通工具,更让政府有了一大批办事人员、教师、警察和社工可供差遣。从这时开始,市场和国家发现传统的家庭和社群就像路上的绊脚石,强烈抗拒外来的干预。父母和社群里的长者并不愿意放手让年轻一辈接受国民教育的洗脑,也不希望他们受征召从军,更不想让年轻人变成一个没有根的都市无产阶级。   随着时间过去,国家和市场的权力不断扩大,也不断削弱家庭和社群过去对成员的紧密连接。国家开始派出警察,制止家族里的私刑,改用法院判决取代。市场也派出小贩和商人,让各地悠久的传统逐渐消失,只剩下不断汰换的流行商业文化。但光是这样还不够。为了真正打破家庭和社群的力量,他们还需要找到内应、从内部击破。   于是,国家与市场找上家庭和社群的各个成员,开出了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他们说:“做自己吧!想娶想嫁都随你的意,别管父母准不准。想挑什么工作都可以,别担心什么大家长说的话。想住哪就住哪,就算没办法每周和家人吃上一次饭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不用再依赖家庭或社群了。我们,也就是国家和市场,让我们来照顾你吧。我们会给你食物、住房、教育、保健、福利和就业机会。我们也会给你退休金、保险和保障。”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里,常常讲得似乎人都在辛苦对抗着国家和市场。但事实却刚好完完全全相反。国家和市场简直可说是个人的衣食父母,个人能够生存都得感谢它们才是。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保险和退休金。如果想学专业,可以去上公立学校。如果想做生意,可以向银行贷款。如果想盖房子,可以找建设公司来盖,找银行办房贷,而且有些时候还能得到政府补贴或保险。如果碰上暴力事件,可以找警察保护。如果生病得休养几天,可以有医疗保险照顾。如果病得严重,得休息几个月,就换成社会福利制度来帮忙。如果需要全天有人协助,我们可以到市场上请专职看护;虽然这些人与我们素不相识,却可以为我们提供现在连子女都很难提供的全心照料。只要先存点钱,我们就能到养老院安度最后这段黄金岁月。国税局把我们每个人都看作个人,不会要求我们付邻居的税。法院也把我们每个人看作个人,不会要我们为亲戚犯的错负责。   而且,现在能得到认定为“个人”的不只有成年男子,就连女性和儿童也同样纳入。历史上,女性多半被视为家庭或社群的财产。但现代国家却将女性视为个人,不论其家庭或社群出身,都能享有独立的经济和法律权利。女性开始能够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自己决定想嫁的对象,甚至要离婚或自立门户都行。   然而,要解放个人是有代价的。现在许多人都悲叹着家庭和社群功能不再、觉得疏离,而且感觉冷漠的国家和市场对我们造成许多威胁。   如果组成国家和市场的是一个又一个孤单的个人,而不是关系紧密的家庭或社群,要干预个人生活也就容易得多。现代高楼公寓,所有人各自锁在自己家里,连每户该付多少清洁费都无法达成共识,又怎么可能一起站出来抵抗国家机器?   家庭/社群 vs. 国家/市场   国家、市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并不容易。国家和市场对于权利义务的划分意见不同,个人又抱怨这两者要得太多,又给得太少。很多时候,个人遭到市场的剥削,而国家不但不保护个人,反而还用军队、警察和官僚施加迫害。没人想得到,这种互动本身就有不少问题,更公然抵触过去世世代代的社会运作方式,竟然还是能够成功。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人类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都预设自己属于社群。但仅仅过了两个世纪,我们就成了互相疏远的个人。这可以说是文化力量的最佳证明。   * * *   到了现代,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虽然被政府和市场取代了大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一般来说,人们还是认为现代家庭可以满足人类最亲密的需求,这是国家和市场(到目前为止)无法提供的。然而,就算在这一块,家庭也开始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干预。市场在人类恋爱和婚姻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则交给市场帮忙,先定下我们对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再把这些生活提供给我们——而且当然要收费。在过去,男女约会是在家庭的客厅,有金钱往来的话,是由一方的父亲交到另一方父亲手中。但到了现在,约会是在酒吧或咖啡馆,金钱则是从这对恋人手上交给服务生。而且,为了这场约会,甚至还有更多钱是直接转账,转给服装设计师、健身房老板、营养师、美容师和整形外科医生,早在我们抵达咖啡馆之前,这些人就会想尽办法让我们无限逼近市场对美的理想。   国家同样也越来越介入家庭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现在,父母有义务送孩子接受国家教育。如果父母特别爱辱骂孩子或对他们暴力相向,这样的父母就可能被国家限制权利。如有必要,国家甚至可以把父母关起来,将孩子送到寄养家庭。一直到不久前,如果有人说家长不得殴打或侮辱小孩,否则国家应该介入,都还会被当成笑话,认为这万不可行。在过去大多数社会中,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尊亲敬长可说是最高法则,父母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就算是要冷血弑婴、贩子/女为奴,或是把女儿嫁给年纪大她们两倍的男人,人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但到了现在,父母的权威可说大不如前。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听从长辈的意见,而一旦孩子的人生出了任何问题,似乎看来总是可以怪在父母头上。
个人分类: 科普|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90)
罗非 2017-8-28 10:24
  摩登的现代   虽然智人已经越来越不受自然的摆布,但却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和政府的支配。工业革命带来许多社会改造的实验性做法,而各种改变人类日常生活和心理的事件更是多不胜数。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将过去传统农业社会的时间节奏替换成工业社会一致而且精确的时间概念。   传统农业看的是自然的时间周期、有机的生长情况。当时多数社会都无法准确测量时间,而且对这件事实在也没多大兴趣。毕竟,当时没有时钟、没有时刻表,重要的是太阳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周期。当时没有人人统一的工作日,而且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惯也有极大不同。农业社会的人知道太阳该在天上哪个位置,会焦急地等着雨季和收获季的征兆,但是小时的概念就不在他们心里,而年份的概念更是于他们如浮云。如果有人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的村庄,问当地人“今年是哪一年”,当地人除了会觉得这个人衣着古怪,可能还觉得会问这个问题应该是脑筋有点问题。   与中世纪农民和鞋匠相比,现代工业对太阳或季节可说是完全不在乎,更重视的是要追求精确和一致。举例来说,在中世纪的鞋店里,每个鞋匠都是从鞋底到鞋扣一手包办。如果某个鞋匠上班迟到,完全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但如果是在现代的制鞋生产线,每个工人面对的机器都只负责鞋子的一小部分,完成后再交给下一台机器。假设其中某台机器的工人睡过头,整条生产线就得停摆。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发生,每个人都得严格遵守确切、共同的时间表。每个工人在完全相同的时间开始上班。不管饿了没,都要在同样的时间午休吃饭。等到换班哨音一响,所有人都得下班回家,不管手上的事情做完了没。   工业革命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时刻表和生产线的概念,更将这些概念推广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当中。就在工厂用时刻表规范劳工行为之后不久,学校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套,接着医院、政府机关,甚至杂货店也行礼如仪。就算那些没有生产线和机器的地方,时刻表也成了王道。毕竟,假设工厂是下午5点下班放人,当地的酒吧难道不是应该5:02开门营业最为恰当?   这套时刻表系统的推广,公共运输是个关键。如果工人得在8:00准时开工,火车或公交车就一定得在7:55分抵达工厂大门。晚了几分钟,就可能使产量减少,甚至让那些不幸迟到的人遭到裁员。在1784年,英国首次出现公布时刻表的马车载运服务,只列了几点出发,而没有几点抵达。在当时,英国每个大城小镇都有不同的时间,与伦敦时间可能有半小时之差。伦敦正午12:00的时候,可能在利物浦是12:20,而在坎特伯里还只是11:50。因为当时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也没有快速的火车,所以没人知道这些时间不同。而且,又何必在意呢?105   英国的第一条商业铁路在1830年正式启用,连接利物浦和曼彻斯特。10年后,终于首次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的速度比传统马车快上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47年,英国各家火车业者齐聚一堂,研拟同意统一协调所有火车时刻表,一概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准,而不再遵循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或任何其他城市的当地时间。在火车业者开了头之后,越来越多机构跟进这股风潮。最后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人工的时钟来过生活,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有所调整。   从这个小小的出发点,后来发展出全球性的时刻表网络,全球同步的误差不到一秒。而在广播媒体上场之后(先是电台,后来则是电视),一方面人类进入了时刻表的世界,一方面广播媒体更成了主要的执行者和传播者。电台广播最早的内容之一就是报时用的讯号,通过哔声让偏远地区的居民或海上的船舶都能据以调整时钟。后来,电台也发展出每小时播报新闻的习惯。直到现在,新闻广播开头的第一条仍然是现在时间,就算战争爆发也得放在后面再报。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播送到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地区,而每段新闻广播的开头就是大本钟报时钟声的现场直播,可以说正是自由的钟声。甚至还有些天才的德国物理学家,居然找出一套方法,只要靠着钟声在广播中的微小差异,就能判断伦敦当时的天气。对德国空军来说,这可是珍贵无比的战事情报。等到英国私密情报局也发现了这一点,就不再采用现场直播,而用一组录音来取代。   为了让时刻表这套网络能够运作顺畅,人们开始四处都能见到价格便宜但运行精准的携带式时钟。当时如果是在中东或南美,顶多可能只有几个日晷。而在欧洲中世纪的城镇里,通常是全城共享一个时钟:在城镇的中央广场建起一座高塔,上面就有个巨大的时钟。这些塔钟几乎从来没有准过,但既然城里也没有其他的钟,似乎也就没什么关系。而到了现在,任何一个有钱人家的家里,计时装置的数量很可能就远远超过某个中世纪国家全国上下的数量。现在想知道时间,可以看一下腕上的手表,瞄一眼你的手机,瞧一下床边的闹钟,盯一下厨房的挂钟,瞟一眼微波炉上的时间,瞥一下你的电视机或DVD机,甚至计算机上的任务栏都会告诉你现在几点。想要不知道现在几点,还真是得刻意花上一点功夫才行。   一般人每天会看上几十次时间,原因就在于现代似乎一切都得按时完成。闹钟早上7点把我们叫醒,我们用不多不少的50秒加热冷冻贝果,刷牙刷个3分钟,直到电动牙刷发出哔声,我们要赶7:40的火车上班,在健身房的跑步机跑到哔声告诉我们过了半小时,晚上7点坐在电视前看最喜欢的节目,中间还在特定时间被每秒好几万元的广告打断,就算精神崩溃去找心理医师,他听你发牢骚的诊疗时间也是一节标准50分钟。   * * *   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起了数十种重大的变化,采用工业化的时间概念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著名的项目还包括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权社会的解体。   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社会革命: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据我们目前所知,人类在100多万年前生活在小型、亲密的社群之中,社群成员大多数都是亲戚。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并没有改变这一点。这两项革命让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部落、城市、王国和帝国,但家庭和社群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但后来,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世纪左右,就将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
个人分类: 科普|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妈在身边更有家的味道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7-7-15 20:56
有妈在身边更有家的味道 蒋继平 2017年7月15日 最近科学网对发表博文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又重新颁布了三条红线,不能谈论政治, 对一些喜欢谈论政治的博主进行了封闭其博客账号的行动。高山博主就是最近受到此种惩罚的一员。 看到国内对舆论的管理模式, 我每天写博文都提着一颗心, 恐怕无意中犯了那条红线。 既然不能谈论政治和国事,那么我就来谈谈家事。 自从31年前到达美国,虽然在此期间也经常利用回国出差的机会探望母亲, 但是, 真正地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因而,为了解决这个思念之情, 而且为了尽到做子女的孝道, 我最近把母亲接到美国的家中一起生活。 母亲已经88岁高龄,对她能不能经得起这个长途跋涉, 我心中忧心重重的。为了确保她的旅途顺利一点, 我让太太专门回国接她老人家一起来美, 而且全程都是商务舱。 据太太说, 美联航在机场对我妈给与非常人性化的服务。在转机过程中全部提供免费的轮椅接送任务。 这个服务大大地减轻了我妈的行走任务。 妈妈来了后,我总觉得自己仍然是小孩子一样。同时感到, 有妈在身边更有家的味道。 妈妈来到我家, 她高兴得不得了,不断地对我说, 她已经在世界上生活了88年,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优美的生活环境。 目前她的主要问题是时差反应, 有的时候会把晚上当早晨, 白天睡得多, 晚上睡不好。不过, 她的精神状态很好, 整天乐哈哈的。 作为儿子, 我看到她这个样子, 心里也就很踏实了。 现在我的唯一愿望是希望她能够尽快度过时差反应的困难期, 与我们一起享受蓝天白云, 清静优雅的社区文化生活。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3414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黄克智院士夫妇的家庭教育
cgh 2017-5-31 08:43
黄克智院士夫妇的家庭教育 http://www.jxgzyz.org/cn/menu_59/252.htm 2015年4月12日上午黄克智院士及夫人陈佩英与赣州一中部分师生进行座谈。座谈会上陈佩英教授重点介绍家庭教育,她说,我是杭州人,江西是我的婆家。所以我也关心江西的发展。我明白今天你们要我来和大家谈谈。主要是听说我家培养了三个出色的孩子。要我来介绍培养孩子的方法或者说经验。盛情难却,我只能谈点体会。 人的一生,生下来就在接受教育。我认为总结一下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而这三个方面我又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它是教你做人的教育。也是为后2个教育打好基础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两方面,即“德和才”。 家庭教育的重任在于培养孩子,重德,培养孩子一个好的性格,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很相信这句名言。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这里没有模式,没有规律可谈,今天我只能讲点点滴滴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供大家参考。 我家有三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老大在清华毕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老二在北京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老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本科到博士。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拿到美国的全奖出国留学的。更欣慰的他们不仅学得好,而且还是十分孝顺我们的博士。我们有一个非常团结和谐的家庭。孩子们对父母不仅孝顺,而且亲切。姐弟之间不仅团结,而且相互之间十分支持。在我们家里从没有闹矛盾,不合作,也没有遇到过大家常说的逆反心理,父母无法管教,非常苦恼的情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总结三点: 1、教育孩子必须从幼小做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步一步引着他们健康地成长。父母都是爱孩子,但千万不要宠惯孩子,因为孩子较小,分不清是和非,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引导他们,有时明知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为了博得孩子的高兴,一味迁就,这样的家长是极不负责的家长。甚至于有时会成为一个帮助孩子犯罪的家长,我认为为人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既有深厚感情,又必须具备有清醒的头脑。 2、我们为人父母,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我们2个大人都是把时间抓得非常紧的。每天下班回家,没有时间闲聊或打牌。吃过晚饭以后,还要继续工作,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回家也先把每天的功课复习和预习完成。他们在上小学时就知道如果晚上有一场球赛,必须提前把功课做完,才能看电视。所以我们从来都不需要逼迫孩子做功课。我们鼓励孩子们每一点细小的进步,追求上进。有个别家长,好像也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嘴里不停叫着孩子们要念书,要做功课,而自己恰在麻将桌上,跳舞场上不肯下来,这样的父母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在孩子们面前也不可能有威信的。 3、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两个字“勤与情”。别人总说我家孩子聪明,其实不是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们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勤奋。我家老二黄永刚在高考前一年,就不看任何电视。自己找了许许多多经典的数学题来练习,每天晚饭后他要做几十道课外代数题,由于他自己的努力,所以他能轻轻松松地以力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大。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直到现在他可以说已很有成就,还是时间抓的非常紧,(他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冠名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他已经培养了许多国内国外的研究生,出了许多好文章,是一个高产的教授。每年要来清华六七次,从没有受时差的影响,到了家就干活,又譬如我们的小儿子黄永强,在小学4年级开始就跟着电视广播电视课程(陈琳主讲)从26个字母开始学英语,一跟就是四年,他爸爸认为自己的英语虽然不错,但发音不够标准,他怕影响孩子将来的英语不够纯正,自己不敢教,但整整四年,每天下午陪着孩子听广播,每天早晨上学前只要还有5分钟的多余时间(因为他计算好从家到小学是8分钟),就必须先背诵几个英语单词,所以我小儿子的英语特别好,发音没有杂音,高中时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在北大考场,在诸多同考的研究生中,他名列第一,几乎是满分,所以他高中还没有毕业就被美国的多个中学选拔走了。17岁的孩子只身到美国,那是一个没有一个中国老师和学生的学校。离开亲人的寂寞,离开祖国的陌生生活,他硬是咬着牙挺过来了。而且在高中毕业时他成绩是全校第一名。让许多美国老师,同学刮目相看。当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哈佛,斯坦福,和MIT三个美国最顶级的学校都给予全奖。我还是这句话,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而是他比同龄的孩子付出更多。这也体现了“勤奋才能多产,耕耘才有收获”的真理。我对孩子的教育始终贯彻亲近和严厉相结合的原则。平时生活中我们相互之间平等,大家聚在一起时说说笑笑,甚至孩子可以给大人开没大没小的玩笑,但如果遇到重大问题,有决策性的问题。孩子必须首先听取大人的意见,譬如孩子考哪个大学,念什么专业,选谁做导师,都要全家来商量,尊重大人的意见。直到现在,他们身居国外,自己的孩子有的上大学,有的上中学,一遇到问题都要打电话来和我们商量。我几乎每天清晨起来先和孩子聊天,把双方的情况互相通报。所以我们虽在天南海北。仍能做到几乎每天的活动大家都知道。 我们的家庭教育自始至终贯彻一个“情”字。有了情才能有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我们家的人都把这个家看作一个团体,只要家中某一个人遇到难题,大家都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来关心,来处理,这方面我也来讲几个故事: a、30年前,计算机在国内刚刚起步,现在都被大家淘汰了的台式机,还十分稀罕,只有单位可能有配置,个人是绝对买不起的,当时我的小儿子在清华附小念6年级(姐姐是清华研究生,哥哥是北大大学生),那年北京市要举办一次小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竞赛。黄永强此前从未摸过计算机,但他自己很想去,我们也鼓励他去报名,从报名到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全家就总动员。妈妈通过熟人找到热能系的机房,他们有一台早年的台式机,请他们帮忙在早6点到7点,还没有上班以前借给我们上机,因为时间紧迫,上课内容很多,孩子当场消化不了,爸爸出面向讲课老师借来笔记,帮他复习,每天清晨6点由姐姐和哥哥轮流去现场辅导操作,同时妈妈准时在7点以前把早饭送到现场,全家辛苦一个月,成绩是巨大的,不仅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全市第一名,而且奠定了他终身投入计算机的工作,自那以后他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他是斯坦福大学从大学到博士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学校期间,无论他在班上或是在学院里年年得奖,成绩总是第一。大学毕业那年1996年我在美国参加了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会上突然宣布黄永强全工学院第一名,当场由福特汽车公司发奖5000美金。我的儿子立刻转身把支票给我,并说了一声:“感谢妈妈”。你们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目前他在美国google总部工作。 b、在那段动荡的年代,我女儿在清华附中毕业,教授的子女是被歧视的,同班7个同学出自清华教授家庭,分配工作不是理发的,卖肉的,就是卖粮的。幸亏赶上一个政策,因为我工作常出差,家中有一个小弟弟要照顾,大姐姐可以留在北京,分配到清河毛纺厂做挡车工。每天要在纺织机前来回行走70里,每天回家耳也聋,腿也肿,还要经常上夜班,半夜三更有2个女孩结伴从清河骑车回来。一年以后他爸爸就提出要她全面复习功课,准备迎接将来高考。在当时考大学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但他爸爸就坚持认为:掌握科学知识永远是有用的,机会一旦来了就不会等人。只有自己准备好了等待机会,于是他帮着孩子一门一门课复习,有时上夜班回家已过半夜,他就等着女儿回来,我帮她做好吃的,然后开始念书,这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孩子只有十七、八岁,白天强负荷劳动,回家来脑袋都炸了,还要坚持念书,而大人辛苦到半夜,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功课已复习完,就剩化学和电学(这两门黄克智自己十分外行)。不久恢复高考的喜讯传来了。为了高考确有把握,他找不到合适的人来辅导这2门课,硬是自己先学习一遍化学和电学,再来辅导孩子,就这样父女二人抢在时间前头,女儿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C、不要对孩子过分要求考第一,得满分。应该要求他们学到真本事,才是目的。有不少孩子在中学时代,念书年年考第一。到进了某大学,全国的精英集中了。难免有不少同学会超过自己。于是有的学生不考第一就受不了啦,跳楼的,卧轨的,几乎每年都有发生。这个我就认为是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打好基础。我家老二学习非常优秀,但中学没有选择清华附中,为的是怕受到岐视。他去了附近的101中学。那里有不少同学是农民子弟。他的成绩在班上当然是名列前茅。但当他数学考试成绩得了100,洋洋得意的回家告诉我时,我的反应是平静的。我对他说,你有这样好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里又不需要你干活,你不考100,谁考100?你的农民子弟同学,能上学就不容易,回家还要帮着干农活,还要带弟弟。你没有理由自豪。你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才对。我再讲一个故事:大孩子是从棉纺厂直接报考大学的,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考不上,也许一辈子就只能当女工。她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清华,第一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外语,当她交了数学考卷,出考场和同学们对题时,发现考卷背面还有一道题没有看见,没有做。于是她情绪一下子低落,哭着回家,心里特别害怕,我们会对她发火。但当我了解情况以后,我显得十分平静,并安慰她说:“事情已经过去了,暂时不必想它了,不必太沮丧,也许你少做一道题,还有别人少做2道题的呢,好好休息准备下午的考试吧!孩子放下心里负担,在以后几天的考试中特别小心,考出好的成绩,结果是以力学专业班上前三名录取清华的。这里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意外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谅解,是安慰。这时,大人一定要冷静,要设法帮助他们。这样大人在孩子心理才有亲切感,才有安全感。自然也就会有威信。 前面讲的都是关于学习的问题,我再来讲几个生活中故事:生活中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小的必须听大的,大的必须爱护小的。我常对他们讲,一家人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如果万一父母不在了,姐姐哥哥有责任把弟弟抚养成人。所以平时姐姐哥哥就代表父母。小的必须听大的。我在小的面前替大的树立威信。所以他们之间十分融洽,从不闹矛盾,我们做父母也很省心。 a、我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良好规则,不管谁丢了东西,其他的家庭成员就会主动凑钱赔给她,这是我老家传下来的规矩。我从小到老丢的钱包不计其数,小时候丢了钱包,我爸赔我,长大以后丢了包,哥哥赔我,当了妈妈以后丢了包,儿子赔我。因为这虽然是一起并不起眼的行动,它产生的效果是不一般的,丢包的人,当时心里会非常难受,大家如果设法赔她,这种雪中送炭的感觉会让人永记不忘。而赔的人虽然出了钱,因为这钱不是丢的,而是用于帮助自己人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心情也就不会太难过。那年我女儿一只结婚的小表在西单商场被偷,当晚回家气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全家人凑钱买一只送她,她接受了表,含着眼泪对我说:“妈妈我所得到的不是一只表,而是一份深深的感情,我会永远记住的。”从这样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集体的力量。 b、另外有件事也值得一提,我家两个大孩子80年代中期相继出国,当时条件是非常差的,学费全部是靠奖学金,生活费要靠自己想办法,国际机票都是朋友借钱代买的,我们父母当时都出不起一张国际机票的钱,他们刚去时都住过地下室,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因此姐弟2人十年没有回过国,可是当小弟弟出去的那年,姐姐哥哥同时在MIT和哈佛拿到博士学位,并找到了工作。当年美国在力学专业的工作名额全国只有七名,我家就占了三名,儿子、女儿、女婿。每年夏天哥哥出路费让弟弟回国探亲,那时候已是90年代初期,国内情况也大有改善。我也退休常跟着老先生世界各地参观旅游,这时候哥哥总是出钱让弟弟陪着我们同往,而他自己却从没享受过这一切,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父母年纪大了,出远门有弟弟照顾更放心,另外,我现在有能力了,我要让弟弟过得更好。现在黄永刚的条件很好了,一年总要回来好几次,每年七八月份他必然回来,因为七八月份是他老爸老妈的生日,他是一定要回来的,赶不上两个生日就赶一个,然后安排好另一个生日的日程。每年年初儿子们都要把全家人的生日记在日历上,到时候谁也不会忘记互相祝贺的,我的邻居非常羡慕说:我的儿子在北京也不来给我过生日,你们儿子在美国还赶来祝贺,真让人羡慕。现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有了孙子,我也以同样的心情和媳妇孙子们相处,我每天清晨通过网络和他们谈话,各自了解和汇报一天的生活内容,所以虽是我们远隔重洋,我们就和生活在一起一样并不寂寞。有了这样的孩子,有了这样的家,我既自傲又幸福,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热度 3 张海霞 2017-5-20 15:51
【题记】关于女性的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的讨论其实很值得深思,一个女性到底是要事业还是要家庭,还是二者得兼?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看法,人生也有不同的选择和走向,其实很多时候都源于我们早期的教育,到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博文里有一个成功父亲的教育理念: “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人生也只有一种成功,也是成为自己。”因为: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他不仅这样做了,还坚持用这样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女 ,让女儿们从小便有自信,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在男人面前的自信,在那个时代,她们就仿佛莲花,当别的女人还活在重男轻女的泥淖里时,她们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开始绽放了。 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父亲教育女儿的理念,今天看这段话依然感慨万千:经济发展了,社会形态改变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可是女性的自信和平等依然是漫漫长路啊!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一次记者会上,记者问法国作家大仲马:“在您所有的作品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大仲马想起了前不久凭着《茶花女》名噪一时的小仲马,温情地说: “ 我最满意的作品不是我的成就,是我的儿子,小仲马才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成功之处一定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对于孩子的培养。 如果拿这个问题问宋耀如,他一定也会是一样的答案。 看看宋耀如的子女: 宋子文 ——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 宋美龄 ——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在政府内也多有兼职; 宋庆龄 —— 中华民国“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再看女婿: 孔祥熙 ——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 孙中山 —— 中华民国缔造者,大总统; 蒋介石 —— 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老大。 用今天的话讲, 三个子女,正国级(宋美龄相当于正国级);三个女婿,正国级;其余的也是非富即贵。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在电影《宋家王朝》里面有一个片段,当宋耀如得知自己的女儿宋庆龄要和孙中山结婚的时候,怒不可遏:“我的女儿居然跟我的朋友谈起恋爱来了?!不可以!” 宋庆龄迎着宋耀如鼻尖回呛:“为什么不可以?!” 宋耀如:“什么为什么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这根本不是什么爱情,这仅仅只是偶像崇拜,知道吗?” 宋庆龄气得喷火:“我不跟你谈了,我明天回日本,叫逸仙(孙中山)来跟你谈。” 宋耀如:“我不跟他谈,也不准你去日本!” 宋庆龄:“我一定要回去,他在等我!” 宋耀如气得毛须发颤:“不准!我不准你去!” 宋耀如把宋庆龄锁在房间,让她不能自由活动,晚上,趁着月夜,宋庆龄居然从二楼阳台顺着水管爬了下来,私奔到日本,同孙中山结了婚。 气得宋耀如半死。 宋美龄写信给宋庆龄:“二姐,我完全支持你的行动,即使家人都反对,我也支持你的行动;私奔,多浪漫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国,自己创造也好,人家送的也好。” 事实上,宋氏三姐妹,没有一个是善茬,温柔漂亮,刚毅独立,敢想敢干,旁若无人。自己认准的事情,全宇宙都要让道。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宋耀如坚决反对,宋庆龄就敢和孙中山私奔;后来,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爱情,宋庆龄宋子文都一力反对,宋美龄不管不顾,硬是嫁给了蒋介石。 “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人生也只有一种成功,也是成为自己。” 而成为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宋庆龄成了中华民国的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国家主席;宋美龄是威名赫赫的“第一夫人”。 宋氏姐妹如此刚烈坚毅的作风,也是源自宋耀如的影响。 教育学家孙晓云说:“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自己的人生。 ” 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 宋耀如原名韩教准,1863年出生于海南文昌。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人,19世纪的文昌,穷乡僻壤,当地很多人都出海去谋生,往美国、欧洲、东南亚走,韩教准一早就跟着舅舅到美国去了,东闯西荡,最后在波士顿的一个茶叶店当学徒。 有一天店里来了两个中国留学生,韩教准便和他们攀谈起来,一来二去,聊得很熟。两个留学生发现,韩教准虽然没有怎么念过书,但脑瓜子灵活,视野格局皆在上品。 于是他们怂恿韩教准去念书。 “ 去念书吧,不要在这里当什么学徒了,没出息;念了书,你以后一定能成功立业扬名万世!” 韩教准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心动了。 “ 谁甘心一辈子在这里当个小学徒啊!” 他决定去念书。跟舅舅讲。舅舅一听,恼了:“念什么书啊?念书有出息吗?不许去,就在这里当个学徒!以后继承我的家业。” 那个时候,韩教准已经过继给他舅舅当儿子了,取名宋耀如。 “ 可是我想去。”韩教准说。 “ 不许去!”舅舅斩钉截铁。 要么听舅舅的话,安心在这里当个学徒;要么不管不顾,听从自己的内心,一定去读书。 怎么选? 十四五岁的韩教准一筹莫展,这是在美国,他举目无亲,身无分文。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要去读书,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 人要有主宰自己命运的勇气,这种勇气是你唯一武器。” 于是,在某一个夜晚,韩教准消失了,离家出走。 仿佛日后为了爱情离家出走的宋庆龄。 后来,他遇到查理 · 琼斯和卡尔将军,这两位都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也正是这一次离家出走,成就了韩教准打造宋家王朝的基础。 顾城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 这条路,就是归心之路,成就自己的道路。 韩教准未必知道离家出走会遇到这些贵人,但他明白,留下来,就注定只是一个学徒。 所以他走了。 “ 认真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无须在乎别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成为你自己。” 这是韩教准给他子女们最成功的教育资源。 气质来源于你的才情,而不是外表 宋氏三姐妹,出类拔萃,当然有看脸的一面,但能长期活跃在中国政界商界顶层圈子里,更重要的,是才情。 宋蔼龄是宋氏三姐妹中最低调的一个,但她其实是宋美龄心目中最有“才干”的人,宋美龄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着宋蔼龄。 “ 我姐姐比我更独立,更敏锐,她是一位真正杰出的女性,善于交际,一直都是社交领袖。她是我们家里人中最有才干的,非常机智、快活、富有活力。” 宋蔼龄早在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时,就展示了自己非凡的社交能力,本来,校长格里还担心这位来自中国小姑娘能否融入陌生的美国环境,为此,学校不仅安排她作为预科生注册,还让她第一年住在了校长家里。 结果,宋蔼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在用餐礼仪、衣着上完全融入了美国环境,与此同时,她也保持着看中文书籍的习惯。 于是,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宋蔼龄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给美国同学讲述古老的中国故事,——她不仅英文极佳,对中国历史文化也了然于心。 每一个有文化积淀的人,都有着非凡的魅力。 近代百年,中国羸弱,来上海的外国人个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非常嚣张,经常对中国人骂脏话,更甚者拳打脚踢,清朝政府无力管辖,这帮人就更是得寸进尺。 导致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怕外国人,站在一起,还没开口,心理上、气势上先矮了半截。 但宋氏三姐妹没有。 同时,传统“重男轻女”的理念尚未开化,女子地位天然低一桩,在男人面前低声下气, 宋氏三姐妹一样没有,今天提到宋家王朝,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宋氏姐妹,而并非宋子文。这几个姑娘,远比宋子文出色。 这也是宋耀如教育的结果。 宋耀如把房子建在上海郊区,除了想给孩子们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想让孩子们看到上海的乱象,接触到那些地痞流氓,尤其是洋人气焰嚣张,和中国人自卑自愧的氛围。 宋耀如早年在美国漂泊时,他就没少受美国人的欺负,故深知,培养子女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有多么重要。 他刻意隔开孩子们和外国人的距离,营造平等而自由的童年环境,后来,当宋蔼龄看到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时,并没有觉得习以为常,而是惊呼:“中国人怎么可以这样唯唯诺诺。” 自信之气场当下立现。 男女方面,宋耀如坚持男女平等,妻子倪桂珍也很支持。 “ 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公民。” 后来,宋耀如把宋蔼龄送出国留学,可谓是破天荒之举。当时富贵人家送孩子出国的人不少,但把女孩子送出去,却是闻所未闻。 “ 有那个闲钱,还不如留着置办嫁妆。” 但宋耀如不这么看:“让女儿学女红不是为了将来能嫁人,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心灵手巧的能力。出国去看看这个世界,对女孩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于是年仅14岁的宋蔼龄,便成了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日后宋美龄出国读书时,更是不到10岁。 “ 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是为了将你们造就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宋耀如心中,不平凡不分男女。 始终如一的平等教育,让宋氏三姐妹从小便有自信,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在男人面前的自信,在那个时代,她们就仿佛莲花,当别的女人还活在重男轻女的泥淖里时,她们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开始绽放了。 宋耀如也尤为重视价值教育,能鼓励的绝不忽略,能认真的绝不敷衍。 倪桂珍经常会让孩子们创作,每一份创作宋耀如都会认真看,一一点评,很少敷衍了事,有一次,宋庆龄写了一幅书法,给宋耀如看,宋耀如看得极为认真,从笔锋、布局各方面进行点评,最后说了一句:“他日,郗璿亦可逮。” 郗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妻子,精于笔法,人称“女中笔仙”。 宋庆龄听到这个评价,高兴坏了,“从此,我决定坚持练习书法,笔耕不辍。” 宋耀如还在客厅专门开辟了一堵墙,把女儿们的毛笔字、英语作文和画作张贴出来,客人来了,便让孩子们自己介绍作品,发表演讲。 兴致来了,还在家里举办辩论会和演讲会。故而宋氏三姐妹,再加上宋子文,无一例外,都是演讲高手,口才了得。 宋美龄刚上初中不久,就已经会用双语演讲,毫不怯场。 幼时,有些口吃的宋子文,上学时,也是口若悬河。 1898 年,宋耀如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笔力,办了一份《上海儿童报》,是一份英文的打字小报,所有的文章都有孩子们完成,找人打字,然后印刷出来,后来连打字也由他们自己完成。 “ 价值教育”便成了宋耀如教育理念的一大特色,技能、才干对于孩子们当然重要,但让他们明白,无论你们做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一定都会有价值,这更重要。 多数人的迷茫,是因为价值迷失,不知道自己活在世上,所作所为有何价值, 宋耀如从小便肯定孩子们所作所为的价值,明白无误地传递一种挂念: “ 孩子,你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你的价值,举世无双。” 不能说宋耀如的教育没有目的性,他的目的是为了救国救命。 “ 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要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害怕不能得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风云飘摇,从结果来看,宋氏三姐妹和宋子文虽然人生走向不尽然相同,但都取得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自信独立,追求理想与信仰,气质超凡脱俗,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也是宋耀如教育的基石。 当然你可以说,宋耀如是一方巨富,自然能给到孩子常人所不能给到的资源。 但抛开背景资源不谈, 让孩子成为自己,给孩子尽可能自然、包容、充满艺术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重视孩子创造的价值,坚信男女平等,这是大部分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也是宋耀如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转自微信:中国史上最强虎爸:两个子女正国级,三个女婿正国级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283 次阅读|3 个评论
庄小威: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重要
热度 9 张海霞 2017-5-20 06:44
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巾帼英雄系列之三 庄小威: “ 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 【题记】有网友说了“童话骗人,女人事业家庭不能兼顾”,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看看庄小威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是的回答:“ 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 我 2012 年 8 月 22 日写的《邻家才女:庄小威》。童话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它是人类心目中对真善美的真实向往,就如同现实中励志的故事也永远都真实存在,相不相信,愿不愿意去努力,那是个人的事,你的成就可能不想这些人一样轰轰烈烈,但是拥有一份愿意投入的职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矛盾,只要你努力去做,可以有!在现实粗粝的砂纸面前选择放弃其中一方也是你的自由选择,只是午夜梦回:是否愿意面对自己那个不甘的心?! 邻家才女:庄小威 2014年8月20日 昨天下午 2:30 ,庄小威在北大生科院的邓祐才报告厅做《科学人生》的讲座,预计人会很多,所以带着孩子 1:30 就到了会场,没想到,报告厅里已经坐了 1/3 的人!到两点钟,偌大的一个报告厅里已经没有空位了,讲座快开始的时候已经连走廊和过道都坐满了人,还有很多挤在门口的,这场面真是火爆! 也难怪主持人饶毅教授一上来就自嘲:“这个场面让我感觉很失败,因为上次庄小威讲座很火爆,我以为是我博客的功劳,因为我提前专门写了篇博客,可是,这次我没写博客,来的人更多!哈哈,看来,我的博客 …… ”哈哈,也算是见识了饶毅的幽默! 其实,真的不用过多介绍,庄小威老师的魅力有多大,看看台下来的嘉宾吧:庄教授的父母,还有谢晓亮教授一家,而且他也是带着孩子来的!当然还很多象我这样的外专业的老师!更不要说学生了,不仅是北大的,还有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因为我旁边的那两位就明显来自其他学校! 我是第一次听她讲座,很意外,站在台上的这位那个传说中的天才女学者竟像是邻家女孩一样亲切可爱! 庄教授的讲座主题是科学与人生,题目:从物理到生物,内容是由她读书和工作过程的小故事串成的,开始讲的就是她为什么会喜欢物理?大学选择物理专业?是一个爸爸鼓励女儿的故事,作为大学教授的爸爸在小威很小的时候,一句话“小威有物理天赋”给了小威很大信心,也促成小威对物理和做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她说她是“ Single-mindedness ”,认准了自己就要做一个科学工作者,所以在学习上永不放弃,也心无旁骛,以至于在大学的时候四大力学竟然都考了 100 分!这确实是个奇迹!她从这个故事里讲了专注和信心的重要性! 随后,她讲了读博士的故事,她说:“在国内学习的时候都是接受:接受所有书本的内容、接受所有教授的观点,而不怀疑也不质疑!”而她的博士指导教授 UC Berkeley 的 Prof. Shen ,教会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质疑,不要轻易相信,不惧权威、不迷信论文,一切要经过自己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证,勇于接受挑战,“ You See it , then you believe! ” 这就是她选择光学的理由,也是她今后工作的基础! 其实下面她接着讲的这个故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是博士毕业后找教职,斯坦福几乎就给她了助理教授的职位,可是最后一刻改了:“ YOU NOT READY! 我们给你一个很好的博士后 FELLOWSHIP ,让你在 2-3 内可以跟任何教授合作,证明自己!”这不折不扣是个打击!小威说她哭了很久,但是决定接受这个 fellowship 而拒绝其他学校的教职 offer !最难得是,她意识到自己的伤心难过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太浮躁!她坦然地讲着自己的这一段心路历程,很平淡,其实有多么不平凡!试想:有几个人能够这样坦然地面对自己和剖析自己,而且能够勇敢地在大众面前说出来?!而小威娓娓道来,还很感谢这个失败:因为她从内心里发现自己确实没有 READY !她需要沉下心来做几年博士后! 当然,很幸运,她遇到了博士后导师 Steven Chu ,她给的那张照片很好:朱棣文和施瓦辛格在一起“咬耳朵”,她说这是 steve 在跟“终结者”面授机宜!并且用十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描述了 steve 对她科研选题的影响:要做有重要影响的课题( big impact ),不能盲目跟风!所以她选择了生物!用物理的方法去解决生物的问题,从一无所知到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不知道哭过多少次(小威说:女生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放开了哭!),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选题获得了 steve 的“扬眉毛”的鼓励、她的论文发表在了 Science 上!当然也推开了一扇门:用她擅长的光学去“看”浩瀚的生物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逐渐 READY 去做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去发现重要的问题、解决重要的问题! 当然,工作成绩这么出色,教职是不需要自己去找了,因为一大堆 offer 纷至沓来:选谁?!这时候,小威又一次讲到了她的父母,帮她在人生路上做重要决定:去哈佛!尽管那里有很大的挑战,但是也是最大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当然还有她的好同事:谢晓亮教授对她的鼓励和支持!这里要提的是,小威在讲座过程中多次提到帮助她的人,非常真诚,她说:“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及时学习!”这就是可爱的小威:她不傲慢,她坦诚虚心,而且很会表扬别人,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包括我! 独立工作以后的庄小威的成绩大家都看到了, 刻苦的庄小威大家也都知道了,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家,而且,她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先生和女儿!她讲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洋溢的那张幸福和开心,真的就如她回答问题时说的那样: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只有院士这个头衔最无关紧要! 庄小威最后给她的科学人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Single-Mindedness :专注,心无旁骛一心做科学 Vision(far-reaching ) :要有远见和想象力,这个需要一定的训练 Fearless :不拣便宜的做,要敢于迎难而上 Persistence :坚持,执着地做一件事,不轻言放弃 +someluck :也要有点小运气,这当然来自好的性格和品德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学生问题很踊跃,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 “你的成就有目共睹,你还这么年轻,你今后的规划是什么?是不是要得诺贝尔奖?” 小威回答得很快:“不,做好科研工作,解决更多有趣的问题,诺贝尔奖不是我的目的!” “你在科大读本科,出去读博士,你认为科大最需要改的地方是什么?” 小威很 Sharp 地回答:“怎么只有科大要改?北大就不需要改吗?我觉得科大挺好的,少年班的优点是前三年不选专业,你随便选课,所以那时候选了很多有兴趣的课,觉得很好!去美国以后发现,很多大学都是这样的。” “你是一个成功的女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性别歧视?” 小威很爽直地回答:“在哪里都是工作成绩说话, you get good results ,不论男女,也不论国籍!” 当然,还有最无聊的问题:“你象谁?史湘云?” 小威很困惑:“为什么一定要像谁,我是我自己!” …… 两个小时的讲座就这样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庄小威,这位原本很遥远的名字,确如我隔壁的邻家才女,可爱、可敬也可亲!真的要努力呀,期待象庄小威、谢晓亮这样的邻家“才女俊男”教授在我们周围早日多多出现!那时候的北大一定是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005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也说事业家庭兼顾的女人
热度 34 mdzhao 2017-5-19 16:21
这几天科学网从女博士的就职烦恼演变为一场女性是否遭受歧视的大讨论,喜欢凑热闹的我没去搅和,因为我自己从心里认为自己算个准女权主义者,对女性遇到的不公更愿意站出来说几句,但在女博士的问题上,说实在的,我却觉得正如现在有许多剩女是一个道理,主要还是如何选择的问题,与歧视关系不大。说到男女平等,学校应该是做得最到位的,分数面前一律平等。学校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女生早就超过男生在分数上占尽优势了,而近年来高校的研究生也成了女生的天下,无论硕士还是博士,女生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样子,以至于有些工科导师竟要去抢男生,是不是导师也歧视女生呢?恐怕主要是因为导师更需要男生。不过高校中有分数的硬杠子,即便导师更想招男生,但往往因为男生分数不如女生而被淘汰,最多是在男女生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得到一点倾斜。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已经不是唯分数论了,高学历的女硕士、女博士便不见得有了优势,这很正常。便如我们单位要招人,初试合格10人中如果招5人,男的或许只有1人,最后录用的结果男生的比例是100%,女生则50%的比例都不到,这其中多大程度是因为歧视女性造成的?许多单位或许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好吧,前面这其实都是题外话,我今天想说话是因为看到这两天又有博友祭出女儿当自强的大旗,说是女人完全可以做到事业家庭兼顾,这我是要站出来反驳一下的。为什么?我就曾经被评为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这个先进是我获得的极少的荣誉之一,却是我一直认为最名不副实的荣誉。那时单位希望我承担一个我不太愿意承担的工作,为什么不愿意呢?因为我知道这工作要增加很大的压力,并因此可能影响到自己对女儿的照顾,而我因为先生在国外,家里也没有老人帮忙,女儿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带。但最后没有推脱,尽管一开始我就声明,这个岗位有许多出差的事情,我是不能去的,女儿小离不开人。但到了这岗位却是身不由己,一个月不到就有一个自己认为不去实在说不过去的出差,咬牙把女儿一个人扔在家里,好在有一个邻居兼同事的朋友,女儿就在他们家吃晚饭,早饭女儿自己吃面包牛奶,午饭学校吃,但二个晚上都是女儿一个人睡。此后类似的出差有多次,因为工作忙,对女儿的关心和照顾也明显比以前少了。当然,这一阶段倒是锻炼了女儿的独立性,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是对女儿有亏欠的。 这年单位评什么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就说要把我评上去,开始还给了我一张表让我填,包括自己的所谓先进事迹,我一看就拒绝了,我说让我自己写自己的事迹这种事情我是不干的,况且我一点没觉得我做到了事业和家庭兼顾,没担任现在这个工作的时候,自己家庭顾得多了些,不过也没影响工作,那时你评我个事业家庭兼顾的先进我或许会欣然接受,而承担了现在的工作,却明显没照顾好家庭了,有什么先进的,一点也不先进,我也不想当这个先进!没想后来单位还是找别人写了材料把我报上去了。最后自己很难得的当了回先进。那次领奖我也没去,是别人代领的证书奖状之类的,还有一把鲜花。但这个先进当得并没有什么高兴的感觉,说到底,评你个先进,还不是希望你继续少照顾家庭,多干些工作! 其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必然就减少了对家庭的照顾,多照顾点家庭,事业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什么往往男同胞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更多成绩来?那是因为照顾家庭的事情由妻子承担了,不是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吗?当然,我们现在也不乏女强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但多数情况下,这个女人身后的男人要更多照顾家庭和孩子,或者就是有老人帮着在照顾家庭。如果都没有,那就只能找保姆或把孩子托付到什么地方,那其实是牺牲掉许多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的时间,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亏欠呢!所以说,鼓吹事业家庭可以兼顾,其实是说一个童话故事呢!谁也不是三头六臂,还真能指望什么兼顾?所谓兼顾无非是寻求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或许只是意味着没放弃事业,也没放弃家庭,但两头都要受到一定的削弱,事业干得不如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家庭照顾得不如全职太太那么周到。如果有点偏向的话,则一定是此消彼长的结果。就如一首歌唱的那样,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对女同胞来说,一定要懂得取舍,真的什么都想要,或者是愿望落空,或者是把自己先拖垮了。当然,你如果有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的老公,或者有身体健康而且愿意帮你的公婆或父母,那是例外。
个人分类: 其他|15537 次阅读|44 个评论
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巾帼英雄系列之二:才女Evelyn
热度 4 张海霞 2017-5-19 00:12
【题记】关于女性就业歧视的话题掀起波澜,很多人说女性很难做好家庭事业兼顾,可是我们身边却又很多这样的例子,我把认识的这样的朋友写出来,给姐妹们加加油,只要努力,我们家庭事业两不误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 第二篇是 MIT 的才女教授 Evelyn Wang ,她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所有家长梦寐以求的优秀儿女成长成才的故事。 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巾帼英雄系列之二: 才女Evelyn 我具体已经记不得是怎么认识的,好像从学生时代就认识她一样,因为 Evelyn 在斯坦福读博士的时候是做 MEMS 的而且那个组很有名,毕业后她去 BELL 实验室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去 MIT 机械系做助理教授,我第一次去 MIT 访问的时候正是她刚刚去做助理教授的时候,身高奖金 4250px 的她,长发飘飘,年青漂亮,乍一看还以为是学生,可是她已经是 MIT 千挑万选的 Tenure Track AssistantProfessor 了,开始做微纳结构用于传热和能源方面的研究,那时候刚刚开始有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很有意思,我们也很聊得来,于是就常来常往了。 具体是哪一年我记不得了,暑假邀请她来北大做个讲座,还在老楼的时候( 2011 年我们搬的新楼),那时候她的工作已经很出色了,我记得是老楼三楼的会议室,光线不好,又挤满了老师和学生 我也来不及看都来了些什么人,就介绍 Evelyn 开讲,她真的是个 Super Speaker 啊,概念明细、逻辑清晰,大家很容易跟得上,所以提问很多也很热烈,临到最后结束,坐在后面的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师站起来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一看,天哪,这不是学界大牛, Kang Wang 吗?他怎么来了?我怎么不知道啊!结束了,马上过来握手,才知道, Prof. Wang 今天是陪女儿 Evelyn 来的,真是虎父无犬女啊!大家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很多故事,才知道 Evelyn 当年升大学的时候,很是纠结:因为她已经是专业的小提琴手到很多国家演出过了,到底是做个职业的音乐家还是做个科学家?让我们美丽的 Evelyn 着实犯了一段时间的难,最终她还是选择去 MIT 开始挑战自己,没想到,对她来说学习根本就不是事儿,一路成绩优异不说,博士毕业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从事科研的道路,竟然又回到母校 MIT 做助理教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挑战啊?! 因为 MIT 是出了名的折磨:一个未来 Tenure 教授的位置基本上会招进来 3-5 个助理教授(每一个应聘者也都是业内不可一世的青年才俊),而他们要在未来的 6-9 年里死磕,大家的办公室都在一起,实验室也紧邻,而且大家都知道,几年以后最多只有一个人可以留下,或者是都留不下,因为只要还有别人做的比你好, MIT 就会去把那个人挖来,残酷无情的竞争从一开始就是摆明了的,所以你不仅仅是要选对方向、还要玩命地努力,才有在这里生存下来的机会。 Evelyn 来讲座的这一次,正好是她职业生涯的初期,不再是爸爸妈妈膝下的那个美丽小孩,而是一个那个玩命努力的青年女科学家,爸爸也从旁鞭策,那提问也是毫不含糊地犀利,爱女心切啊! 我之后去 MIT 访问, Evelyn 接待的我,她刚刚经历过第一次残酷的 review ,不错,她顺利通过了,而她的隔壁实验室已经人去楼空了,记得她带我参观的时候说:这位老师已经搬到某某大学去了,下学期可能我们新的实验设备就可以放到这里了,因为她的实验室实在是太挤了,当然她的工作也实在是太出色了!她的办公室隔壁的老师出来跟我打招呼的时候,我都不敢问情况,生怕说错了话,大家尴尬。当然,那次也拜访了刚刚从 UIUC 被挖过来的 Nick Fang ,他很年轻以做超材料著称( 2015 年还上了 MIT 的年度十大进展),真的是残酷无情啊,短短的三年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从这里离开,有更优秀的从外面被请来,看似枯燥古板的学院生涯里,却是激流汹涌。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美国 Tenure Track 的残酷无情和巨大压力,当然也能够感到这种巨大压力下爆发的动力和被激发出来的潜力,无论男女真的是每个人都要很拼很投入,否则,下一个走的就是你。 后面几年,总是看到 Evelyn 的各种文章,各种报道,去年或者是前年,终于听到她拿到 Tenure 的消息,大家都说:助理教授在 MIT 能够活下来, Evelyn 真的是不容易啊!当然,也有朋友在旁边悄悄问: Evelyn 有男朋友吗?这个问题真的不好问啊,之前每次见面,都看到她快步如飞、对实验室如数家珍,作报告时快人快语、激情投入,欣赏还不够,讨论还感觉时间不够,哪里会问这样的话题呢?!更何况, MIT 助理教授的离婚率是出了名的高,怎么能问呢?! 去年暑假 7 月份,在北京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我被临时拉去做大会主持(确实没准备参会),提前一天拿到会议手册,看到我主持的这个 Session 有 Evelyn 做报告,大大地庆幸了一番,总算不会白去。第二天一早到了会场,第一个 Session 已经开始了,我是主持第二个 Session ,所以没着急找个位置就坐下了,一会儿有人从后面跟我打招呼,一看正是红衣美女 Evelyn 在冲我乐呢! Alice ,真好,终于见到你了,昨天我还在想今天是不是能见到你呢! 可不是嘛?我今天就是冲你的报告才答应来做主持的,太好了! 第一个半场结束,茶歇时间,我们热络地聊起来: Alice ,我有个巨大的惊喜给你,我去年结婚了,刚刚在新加坡生了 Appolo ( MIT 在新加坡有很好的研究合作),这天赐的礼物,他已经四个月了!你看他俩在会场后面呢! 顺着手指看过去,一个帅哥正抱着孩子冲我们招手呢! 真的?!这太出乎意料了, Evelyn ,真好! 我禁不住又拥抱了她,要知道虽然很多年都没有问过她的个人问题,但是我真的很关心她啊! 那一天 Evelyn 的报告简直可以用帅到爆来形容!内容一流、口才一流、回答问题超一流!全场都被她的精彩报告打动啦,搞得她后面那位做报告的男教授(自己还提问了 Evelyn )半天才回过神来语无伦次地讲自己的报告! 晚上跟他们全家一起吃饭,跟她的先生聊起来(他们是 MIT 本科时的同学)家庭、事业和孩子,看到他对 Evelyn 和孩子关怀备至,真的是由衷地为 Evelyn 感到高兴,不仅仅是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最残酷的职业竞争中拿下锦标,更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还有了可爱的宝宝,家庭事业两不误,完美人生莫过如此!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693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陪孤独症孩子—2017
zr0118 2017-4-7 22:09
4 月 6 日第一次的早起鸟志愿活动,也是本学期第一次与孤独症孩子相伴,心中有一些感受想要记录与分享。 这个机构我是第一次来,与去年参加的那个以“艺术疗愈”系列课程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堂来对不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进行分班上课,当然也包括一些个人心理疏导。机构位于一个不是很大的几间房组成的楼里,不太宽敞不过还是比较温馨。老师们都很亲切,也十分友好,可以感觉到他们应该也是非常有爱心的。我参加到了一个名叫 “西瓜班”的上午两节课堂中,数学与写字,孩子们年龄大都在 7 岁左右的,快入小学的年纪,但是由于孤独症所以面临着入学难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康复,可能很难进到正常的小学中学习。 看到那些孩子,并没有和我想象中有太大差异,可能是因为自己之前接触过类似孩子的原因,反而会更加多出一份怜爱和心疼。与一般孩子明显不同,很多时候他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行为和语言。 “不讲规则和不安静”成了课堂的主旋律,他们还很难完全集中注意力,所以需要老师和志愿者对他们多一份的耐心和爱。第一节课上,我身边坐着一位小男孩,他有着十分清澈的眼神,也乐于与人接触,课堂上好几次与我拥抱,但是十分不喜欢说话。他特别喜欢脱去鞋子又穿上这个动作,我很好奇这与他什么的心理状况相连?而且很喜欢跟我说“单鞋”这个词,又是为何?是否与他的某些生活经历有关?与别的小孩桌上有书本不同,他还很排斥打开书包,不过不肯说原因。很可惜与他接触的时间很短,第二节课他就离开了。课上,老师们也会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做不同的要求,但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很不同,有些孩子可能一整节课下来还不能真正懂得老师在说什么,因此我有时会思考,这样通过教给他们数字和认字能力是否真的能真正的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除了遗传性等先天性因素,孤独症也许很多时候可能与家庭有着很大关系,不够和睦,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会极大影响着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许孩子们在这样的机构中得到了很多关爱,但一回到家里,面对父母的训呵,他们的心理又会遭受大的伤害。在课堂中,我也看到有些孤独症孩子的家人对他们是“比较急躁的”,这虽是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确实比一般的家庭要承受更多。但是,要让孩子真正像一般小孩一样正常生活是需要美好的家庭氛围和关爱来帮助他们实现的,如果孩子们一直面对冷漠、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他们的身心又如何能美好、健全?我甚至想,其实不仅仅是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需要救助与心理辅导,他们的家长才是更需要辅导的人。告诉他们如何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如何用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的孩子,这样才能让小孩在学校和家庭一致的安全氛围中得以慢慢恢复。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很多父母只负责生下了这个孩子,却从未学习过怎么好好爱护、教育他们。 如何通过社会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携手,一起促进孤独症孩子的恢复与成长也许是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赵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7.4.7
个人分类: 志愿者日记|3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个让家庭升华的女人
热度 6 张海霞 2017-3-8 15:00
做个让家庭升华的女人 今天是 三八妇女节,早上她本营的子涵和她的小伙伴过来谈她们做的一个女性创业大赛合作的事,没想到大家竟然聊了整整一个上午,讨论中就不免说起女性创业与孩子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处理,她们两个都是刚刚结婚生娃的职场女性,都很有感触,我也跟她们分享了作为职业女性和做母亲的关系:做一个让家庭升华的女人,这里写下来,就做为三八妇女节送给大家的礼物吧。 首先来谈谈职业女性与孩子的教育,这似乎是最纠结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这么问:张老师你这么忙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教育你管吗?我非常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我管,我当然管,我必须管,而且我要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任,从小就是,不管多么忙,孩子的教育都是我的头等大事,只有管好孩子的教育才有后面的一切。但是我不是那种悉心照顾吃喝拉撒睡等琐事的妈妈,也不是那种对孩子的作业、考试、交友等大小事务都管且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妈妈,更不是那种牺牲所有时间为孩子准备材料、报各种课外班的妈妈,这些都不是我说的妈妈必须要管的孩子教育,我要管的孩子教育是:规矩的确立、兴趣的培养还有正确的三观的引导,举几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首先是养孩子的规矩:坚决不能娇惯、关键的事情上不能让步,这事大家都在说:孩子不能娇气,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甚至每每举国外的很多例子来佐证,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基本做不到,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就是舍不得放手锻炼。女儿三岁的时候,学游泳,开始是我教,教了一段时间不怕水了,就给她找了教练,每周去练。开始都很好,学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个周末到了要去游泳的时间,她怎么都不想去,开始说不想去,看不行,就说不舒服,再看不行,就开始哭,被我强行拉上车以后开始呕吐,就这样哭着闹着不想去,可是我很执着:“啥事没有,今天必须去游泳,今天说什么都必须去游泳,因为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孩子爸爸已经跟我怒目相向,我妈也在旁边不知所措,貌似我也太狠心,不行,今天游泳必须去!就这样闹到游泳池,见到教练,还在哭哭啼啼,我跟教练说:今天她必须下水练,如果真吐在游泳池里,我赔钱清洁。撂下这句话,撂下孩子就走了。回家继续是两个人的战争:孩子爸爸说你简直不是孩子的亲妈!可是我也死不让步,今天她没有任何问题,必须游泳,不能让她养成不想去就不去的坏习惯。就这样坚持到一个小时以后去接她:没想到,孩子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就扑过来了:“妈妈妈妈,今天太棒了,我学会换气了!” 原来如此!不仅仅是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更是让我们知道:每个孩子成长路上都有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键点,坚决不娇惯、在关键的事情上不能让步、让TA去坚持才能突破,而这种成就感和成长的快感才是孩子内在真正的成长,任何的娇惯、借口和逃避就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甜蜜毒药”。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一重大规矩的养成,只有妈妈可以立(当然如果没有妈妈,爸爸也必须要这么做),其他人都是执行者,一个不能确立规矩并坚决执行的妈妈,是把孩子带坏的罪魁祸首。比如在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里的我和我的先生还有我的妈妈,角色可以互换吗? 如果我先生是那个狠心的“我”会怎样?战争,一场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的家庭战争,而且在目前的中国没有几个先生是真的会这样去带孩子的! 另外,我妈妈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是那个狠心的“我”吗?不能,当然更不能,如果不是我下狠心要这样严苛地要求孩子的话,我妈如果这么做那就是一场更加激烈的家庭战争,不仅是我还是孩子的爸爸都会认为她太过分了、太不近人情、根本不适合带孩子。 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妈妈才是那个能够在家里建立并且贯彻养孩子的规矩的人,其他人都是执行者和帮忙者,都是看妈妈脸色行事的,包括公公婆婆。一个懂规矩、立规矩并不妥协的妈妈,才会有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那些抱怨老人把孩子带坏的妈妈们,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她们的责任和重要性,更加可怕的是她们还会以爱的名义绑架自己和家庭,从而亲手毁掉一个又一个好孩子,这些所谓的“慈母”正是那些貌似温柔善良、其实骨子里根本不懂得孩子教育和立规矩重要性的妈妈,又盲目推卸自己该负担的教育责任,才造成了孩子教育初期规矩的缺失和家庭的矛盾,这样的例子太多,而且这样的妈妈太多,正在每天抱怨带孩子累的妈妈们都可以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我刚才说的这样的正在以无原则的“慈母”心态在毁掉你的孩子……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42 次阅读|8 个评论
家庭与不确定性
xuxiujiang 2017-2-17 16:02
生活的不确定性,既可能使人依赖家庭,也可能使人远离家庭。在农业社会,家庭可以有效降低生活成本。减少不确定性,提高生存概率。人们趋向于组成为大家庭。抱团取暖。城市化兴起后。城市生存条件的不确定性激增,组建家庭的成本过大。建立家庭的难度越来越大。家庭的稳定性却越来越差。家庭降低生存不确定性的收益却没有相应提高。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家庭。
1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38)
热度 9 jiangjiping 2017-2-5 21:22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38) 三十八 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的垃圾收购站 蒋继平 2017年2月5日 美国社会70%以上的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 这些房子的绝大多数具有120-30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 这些住房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室内具有多个大型衣柜,屋外有双车库。 走进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家,你在他们的衣柜中可以发现都是装得满满的衣服鞋帽和玩具。 拿我们家来说,家中一共有六个大型衣柜, 那是跟房子一起造好的, 还有木制家具衣柜, 那是后来购置的。我发现, 这些柜子都是装得满满的衣服鞋帽, 被子床单和玩具等日常穿戴睡和玩的用品。儿子和女儿各占两个衣柜,即使他们已经独立在外,他们的衣柜中都是他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我们夫妇占用两个衣柜。 大型的厨房中更是物品丰富, 各种各样的餐具都很齐全。 我们家的这些东西跟真正的美国家庭比还有一定差异。 这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对花钱很在意, 被夫人称为小气鬼。我平时对夫人经常去商场购物很反感, 总是说她又去帮商场老板推销垃圾了。在我看来, 这些物品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垃圾,有的放在那里已经好多年了, 从来不用。要是用的话, 估计三辈子也用不完。 事实上, 大多数美国家庭比我们家的东西多得多, 他们自己家里装不下, 就在外面租房子存放。 所以, 美国现在有一个很吃香的产业, 就是自动储存室(Self storage garage)。 美国人的车库也是物品满满, 花样多多。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商品丰富, 已经到了生产过剩的地步,而且价格低廉。 经济上承受得起, 加上物欲和攀比心态。 赶时髦。对新产品具有好奇心, 用了一次不称心就闲置一旁。 美国的大多数生产商都在国外建厂制造这种日常用品,由于人工费用较低, 货品的价格也就低,大量的廉价物品就涌进美国超市。这样的供应实际上大大地超越了美国人的实际需求。商品卖不出去, 厂家就采用抛售的手段, 将大量的垃圾商品借机倾销。 这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来。 在我看来, 美国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了世界的垃圾收购站。从一些国家进口的日常用品大多数是不需要的。说句实话, 除了食品饮料外, 我们家的日常用品在10年内也用不完, 换句话说, 也就是10年不买任何日常用品也可以过的很好。 我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能够从我的博文中读出话外音, 审时度势,在国际舞台的博弈中掌握好分寸。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467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厦门旅行回来后的一体会
predators 2017-1-18 08:58
我阿姨和她朋友一起去福建自由行,出门前我把以前去过的感觉还不错的景点和餐馆以及路边摊整理好发给了她。 途中,她发和我妈聊天说,厦门的天很蓝,空气很好,北方视若珍宝养的花草在那里遍地都是,厦门大学很漂亮,如果早点带着小时候的我和表姐去看看,是不是我和表姐也会有机会去那里读书,以后她还要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感觉之前自己的生活太片面了。她说她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一个人出去旅行了。 每次旅行结束,我都会习惯把玩过吃过的地方整理出来存在计算机里,算不上攻略,就是觉得做事该有始有终,整理完我的旅行才算真正的结束。 我把这些东西发给我阿姨,不是想告诉她一个地方哪里最好玩,哪里的东西最好吃。是想她知道,有趣的景点不一定人挤人,只是路会难走些,可最美的景致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看到的,好吃的东西也一样,不是非要去几星餐厅才吃得到,菜场尽头的小店有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极致的做好每道菜,只不过是因为资金或者其它问题,让他们没有办法被更多的人知道而已。 当她有机会去看这样的风景,去吃这样的小店,去体会别处人们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生活时,她会明白生活不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差异,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体验后新与旧的区别。 圣诞节的时候,我带我妈出去吃饭,去吃了铁板烧。和我们一张桌对面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旁边是一对情侣外加他们的一个朋友。 我说,你看,这种餐厅是厨师当着你的面做好菜,然后直接装到你盘子里,然后就可以吃了。 她说,哦,现在都有这种餐厅了。 我又说,你看对面那对夫妻,现在就算是上了年纪的人也会偶尔出来体验一下的。 她说,对,是哦。 我妈很认真的看着厨师做菜,边看还边说回家以后自己也可以试一试做新的菜色了。这是她们那一辈人生活的习惯,就算时代再变迁也很难更改,她们关注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是打算回去用到家里面生活中的。 吃过饭离开餐厅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说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出来的,但是来吃一次还有人伺候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我说,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一起来这里吃饭,就是想让你知道吃饭这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换个地方换种方式就会感觉是种享受,每天在家里你照顾我们起居饮食会觉得很辛苦,很难有享乐的感觉,你看到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来这里吃饭,就会发现在外面吃饭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上了年纪的人也可以,生活不只是我们过的样子,还有其他的面貌,只是你还没发现。 我妈说,你说的好像挺有道理的。 太多时候人们都太懒惰,满足现状,习惯安稳无风无浪的生活,一点小小的改变突破都要纠结好久,而纠结的最终结果就是放弃,连去看一眼试一下都不愿意,亦或者看到别人做出改变或者体验新鲜事物的时候抱有质疑态度,怀疑是否会有好结果,所谓的怀疑里面却又不乏一种看好戏的心态,所以,有些人一辈子畏首畏尾只能看别人谁主沉浮,有些人却能够真正的做到乘风破浪。 想去尝试就去尝试,想去体验就去体验,只要你愿意,任何事情都可以试试看,当然,一切要保证在不损害别人也不会为别人带来负担和困扰的前提下。即使失败,最坏结果也不过就是让所有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可如果成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段新的生活。 最坏不过现在,那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
个人分类: 旅行|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28)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7-1-10 08:40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28) 二十八 美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 蒋继平 2017年1月9日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一份报告,美国四口之家的中产阶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7周岁的全国平均费用是$233610。平均每年每个孩子的费用是$12350-14000。 在这个费用中, 房子是第一大支出, 占29%。因为有孩子, 父母必须选择较大的房子,增加卧房和厕所。 食品是第二大支出。 幼儿园和孩子的保姆是第三大开销。 全国平均每个小孩$37378. 养育孩子的费用与家庭收入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养育一个孩子,高收入家庭平均花费 $372210, 低收入家庭是$174690. 以上是根据全国的统计而得到的全国平均数。 不同的地区在养育孩子上的开销也有明显的区别。东北部大城市最高,平均是 $253770, 西部大都市次之,乡村小镇最低, 只有$193020。 以上根据每家两个孩子计算的。 报告还说, 家庭孩子越多, 平均养育费越低。 大家都懂得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比如说,4个孩子的家庭, 很可能让两个孩子共享一个房间,孩子们的玩具和衣服鞋子等可以互用。 这里的数据是平均数, 不是个别家庭的数字。 每个家庭的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平均数显示的是大众的消费水平。是一个总体的概况。 这个数据不包含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大家可以很容易看到,在美国养育两个孩子到17岁,要花费46万多美金。这还是平均花销。 要是想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费用一定还要比这个数字大。 这也许是美国人不很愿意生孩子的一个主要原因。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182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25)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7-1-3 09:05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25) 二十五 美国普通家庭的税务项目 蒋继平 2017年1月2日 2016年已经带着它的历史痕迹消然退去,2017年迎着重重的雾霾昂首迈进,前程在雾霾中隐藏着不可知的因素。虽然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未知的担忧, 但是, 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必须面对的。 新年伊始,电脑邮件中就有几个软件开发公司发来的报税程序软件。这些邮件提醒顾客一年一度的报税就要开始了。 也许大家对美国社会的税务负担很重已经有所耳闻,但是, 我从国内朋友圈中得到的信息, 国内的人对美国普通民众的税务细节还是知道的不多。鉴于这样的原因,为了加深国人对美国社会的了解, 本文就针对美国普通家庭的税务话题进行简述。 总的来说, 美国的个人税务项目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和资产税两大类型。 个人所得税包含但不限制于下列几个项目: 联邦个人所得税 (Federal Income Tax)。 这个是所有工薪阶层必须交的税。一般来说,工资越高的雇员, 这个税的比例越高。 州税 (State Income Tax)。 有的州没有这个税。一些州的税率也不一样。这个税是固定的百分率,不是根据雇员的收入而有不同的比率。 社会安保税(Social Security Tax)。 这个税是所有雇员都必须交的。这个税是一个固定的百分率。是雇员工资的6.2%。当雇员的工资超过10万4千美元时, 超过的部分就不用交社保税了。 老年医保税(Medicare Tax)。这个税也是每个雇员必须交的,是一个固定的比率, 大概在雇员工资的1.5% 左右。 其他的税。各个州不一样, 是比较小的一部分税。 以上这几个税是聘用单位按照雇员入职时填写的税务情况表(W-4)自动从雇员工资中直接括除而上交联邦税务局的。也就说雇员的工资单上都有这些税务项目的具体数字。 资产税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下列项目: 房地产税(Real Estate Tax)。这个税是所有有私人房产的人必须交的。 但是, 每个州和每个城镇的税率有些差异。一般情况下, 这个税率在1-2.5% 之间。在有些地方,第一套房子可以获得一部分的豁免数额, 这个数额大概在一万到三万美元之间。 比如说,某人的第一套房产的市场价格是25万美元,当地政府给予两万美元的豁免, 那么, 房东只要按照23万美元的价格上交房产税。但是, 除了第一套房产, 其他的所有房产必须按照市场价格交税。这个税是每年征收的。 汽车税(Vehicle Registration Tax)。这个税相当于中国的汽车养路费。这个税是按照汽车的价值征收的。这个税是按照年度征收的。 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税 (Bank Interest Income Tax)。这个税是属于联邦个人所得税。 证券交易所得税(Stock Exchange Income Tax). 这个税也是属于联邦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所得税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资本升值(Capital Gain),另一个是股份红利(Divident) . 其他的资产收入税。 比如说,在赌场赢的资金。 综上所述, 美国人的税务项目繁多, 几乎所有的各种收入都要上交联邦个人所得税。总的来说, 收入越高的家庭, 交的税越多。这也是比较公正的一面。 所以, 人们对于税收的负担很少抱怨。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814 次阅读|9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 (3)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6-12-7 08:17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 (3) 三 家庭概况 蒋继平 2016年12月6日 要了解美国社会的真相,首先必须对美国的家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家庭是构成社会和国家的最基本单位,只有了解了这个基本单位,才能对这个国家的政策法令有所理解。 本人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接触了美国各个阶层的人,到访过许多美国人的家庭。我现在把美国人的家庭概况向大家介绍如下。 家庭的整体观念。美国的年轻夫妻一旦正式结婚成立家庭,一般都会尽量生活在一起。美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这是因为一方在别的地方找到理想的工作,其配偶也可随之搬迁过去,不会受到任何户口迁移的麻烦。要是有子女的话,也是随家长迁移,不受户口的限制,在医疗和就学方面没有任何影响。事实上, 美国的政策法律鼓励人们注重家庭价值。我当年受国家公派到美国读硕士,太太和儿子就留在中国。两年后,我获得硕士学位,同时获得洛克菲勒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获得洛克菲勒奖学金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立即安排我夫人和儿子来美的事。基金会不但立即为他们办理来美签证, 还提供来美的机票和生活补助。这是西方世界的人道精神,也是家庭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家庭成员的民主平等观念。美国人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的关系,他们一般不会将自己的子女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美国的法律也对未成年人给予人权的充分保障。因而,家长们不可轻易对孩子们进行体罚。我曾经和一些正宗的美国白人家庭一起吃住玩乐,这些家庭的父亲和他们的子女的关系好像是同学,同事或者朋友一样,根本没有东方家庭那种望父生畏的感觉。 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美国人对儿子和女儿是一样的态度,生儿子和生女儿对他们都是一样的。 空巢家庭比例比较高。这是一种社会趋向,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进入空巢的行列。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异地他乡成家立业,留下父母单独生活。 单亲家庭比例也比较高。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加上经济条件好,一个成人也比较容易养活孩子们,所以,美国的离婚率比较高,高的离婚率产生了许多单亲家庭。 家庭小型化。美国的家庭一般不会三世或者四世同堂。祖父辈很少跟孙辈们生活在一起。子女一旦结婚,一般都会独立在外成家,不会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也是如此。 综而言之,美国社会比较看重家庭的价值,政府为公民提供了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利法律政策,家庭成员之间体现的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互相尊重和关爱是家庭关系的主旋律,在家庭中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也没有父道尊严的规矩,但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空巢家庭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家庭规模正在走向小型化。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38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家庭自制酸奶培养方法
热度 2 hongkuan15 2016-8-17 09:00
准备材料: NS乳酸菌种,纯牛奶(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或豆浆,饮料瓶或其它容器,冰箱等。 制作流程: 将乳酸菌种子倒入小口容器内(一般塑料制的饮料瓶如矿泉水瓶比较适用,培养几十次后可以更换),加入 4 至 5 倍的纯牛奶或豆浆,轻轻颠倒数次,搅拌均匀。确认搅拌均匀后,将待发酵的牛奶置于室温比较稳定的地方。 本乳酸菌适宜培养温度为37 度以下。时间一般在 20 个小时以内即可。有时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需要经常观察,一旦看到粘稠的状态,就应该立即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导致乳酸菌异常活跃并产生气体,甚至在较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家庭培养中环境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通常培养过程尽可能保持在不超过 25 度的环境。如果达到 30 度以上的情况下,应该每两三个小时检测一次,发现有凝集或者比较粘稠,应当立即转入冰箱内保存。这种状态下即可随时饮用。 注意事项: 本菌种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观察,确认为一种比较稳定、适合于家庭培养的驯化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经过 24 小时以上的培养仍然没有明显的粘稠状态出现。要检查的指标是:菌种的质量,培养的温度,牛奶是否为长期保存的产品(抑菌剂超量)。 2. 经过 24 小时内培养,瓶内的发酵乳发生水如分离,下半部分为半透明清液,上半部分为较粘稠的酸奶。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或者培养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解决方法或者预防方法是常检查培养的质量,达到粘稠的程度后立即置入冰箱的冷藏室。 3. 如果在培养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则不能再使用其作为繁殖种子。 4. 如果在培养 过程中气味有明显地不同于最初的发酵乳香味,则不宜再用其发酵。 一般家庭培养卫生条件与实验室条件无法相比,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加大污染物的密度。因此家庭培养最好 60 天内更换一次种子,以保证质量稳定。一般的袋装牛奶由于出厂时已经进行了高温灭菌,因此没有必要再进行加热处理。 特别说明: 活菌发酵乳适合于任何人群的食用。除了简单的饮用之外,皮肤的保养,消化道的清洁,某些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水土不服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非常好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防止糖尿病发生。 正确的饮用方法对于身体保养十分重要。与“食”俱进,则会促进吸收和消化,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而增重;如果饭后 5 个小时以后食用,用量不超过 200 毫升,会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在合理膳食的配合下,体重会逐渐减轻。食用这个菌种之后的身体状况直接改善的特征是消化好,排便通畅,口臭和大便的臭味明显降低。最好的食用方式是晚上睡觉前服用 200 毫升,然后可以喝大约 200 毫升豆浆或者水。 个别人提到,经过一段时间饮用后没有明显的个人身体状况改善。这种情况首先是非常少的,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很多人认为吃了活性的益生菌就万事大吉了,不需要有别的注意的地方了。其实这是个乳酸菌食用误区。喝进去的是活菌,必须由这些菌群所需要的营养物来支持他们在肠道里的增殖和产生好的代谢产物。因此,食用有益于乳酸菌增殖的食物是好的选择。这类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稀饭和大多数主食。过高的蛋白质和油炸的食品对乳酸菌发酵有不好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打算减肥,在适当减少饭量的同时,要在饭后几个小时后服用。 通常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有严重失衡的情况,很多人误以为要想减肥就少吃饭,多吃菜,结果适得其反,这种减肥方式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反之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按照人类的食物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说,应该减少肉类和炒菜,一定要以主食为祝。主食是益生菌的重要食物,同时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特别是大脑的不可缺或的燃料,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费将导致大脑的营养不足! 如何判断你是否缺少有益微生物? 通常体内缺乏有益微生物时,容易有各种明显的表现: 反复发生疱疹病毒感染;口腔溃疡;脸面上对称性皮肤炎症;大便没有规律、形状不好、恶臭;口臭;胃肠疼痛胀气;血压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抑郁;腰背疼痛,肩膀疼痛,四肢末端疼痛;长期疲劳感;比周围同事更易患感冒等等。 您也可以通过下面的肠道健康状况评测二维码进行评测。 本乳酸菌还能做什么? 本乳酸菌是一种特殊菌种驯化培养的菌株,发酵牛奶后可以作为化妆品使用在全身皮肤任意地方使用。由于该菌发酵产品是否细腻,不会在涂抹之处形成斑块。涂抹前如果过于粘稠可以适当加入三分之一的水或甘油,搅拌均匀后涂抹皮肤表面。涂抹之后无需洗掉。 本方法所用乳酸菌为NS乳酸菌,如需尝试制作,请直接联系我们。
8871 次阅读|3 个评论
民族主义的产生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6-25 13:22
“民族主义”的产生,源于“家庭”意志的延伸。 比如, 对于一 个叫喊“非民族化”的 人来说, 只要外来者能够触犯他(她)的家庭利益到一定程度,他(她)立刻就会转变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
个人分类: 浅谈|2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053没爸的孩子不如草
ggjjhh 2016-2-1 05:21
没爸的孩子不如草 高金华 编译 “没妈的孩子象颗草”是一句令人动容的歌词。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没爸的孩子”已经多于“没妈的孩子”。从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间,美国儿童与生父分居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6%,一些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时,将有近50%的美国儿童每天晚上就寝之前不能向父亲道晚安。1980年以来,我国的离婚率也成倍增长。大多数离婚夫妇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离婚妇女又极力争夺独生子女的监护权。可以预言,在中国身边没有父亲的孩子也将有一个数量激增的高峰期。 一个完整的家庭应当包含两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丈夫、妻子和孩子是家庭的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难以称为一个完整的家庭。 一些社会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缺乏父爱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他们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父子或父女分离比早年丧父对孩子的影响更坏。父母离婚后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几乎在各方面都没有早年丧父的孩子成就大。 到九十年代末,在美国缺乏父爱的儿童中,非婚生的孩子将超过父母离婚的孩子。1995年,美国的新生儿有32%是非婚生的,到2000年非婚生儿童将占儿童总数的40%。一些专家认为,对孩子来说,有一个未婚之父比有一个离婚之父更不幸。 目前有不少学者正在深入研究父亲在抚养子女中所充当的特殊角色。父亲对子女成长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他是家里的第二个成年人。抚养孩子往往使人感到精疲力竭,两个成年人可以相互支持和轮流看护,他们既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又可以依赖对方的力量。 父亲还会给子女带来一系列特殊的品质,有些方面是人们所熟悉的。他们是孩子的保护者和性别意识的角色模特。没有父亲的半大小子常常惹是生非。女孩走向成熟相对而言要容易一些,但她们仍然需要从父女关系中学会如何同男人们相处,在这方面母亲往往是爱莫能助的。她们从父女关系中了解异性间的信任、亲情和差异。父亲是她们生活中最特殊的一位男性,父亲使她们珍视自己的女性气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对父亲的热爱和父亲对自己的怜爱,她们懂得自己的可爱。 衡量父母抚育子女的不同作用,有一个十分重要但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尺度就是游戏。从孩子出生一直到青春期,父亲和孩子的游戏要多于对孩子的看护。父亲表演的种类可以说是包括体能上的刺激和精神上的鼓舞。对大孩子来说,和父亲做游戏蕴涵着检验他们善于协作和勇于竞争的体力及智力技巧。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游戏往往存在一种教学关系:注意!看我怎样做。母亲的表演往往停留在儿童的水平上,她们似乎更愿意让孩子们自己做游戏。 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越乐意和爸爸在一起玩。当研究人员让两岁半的孩子决定和谁一起玩时,三分之二的孩子选择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表演的方式对子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情感控制到智力开发,尤其重要的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位专家指出,和父亲一起玩战斗游戏的孩子很快明白拳打脚踢和其他形式的肉体痛苦是不能容忍的,同时他们也懂得了何时“屈服”。 在游戏或其他场合,父亲往往都倾向于强调竞争、挑战、创新、冒险和自主。而作为看护者的母亲往往强调与世无争和身体安全。在运动场上,父亲常常让秋千上的孩子荡得更高一点,与此同时母亲却小心翼翼,害怕出事。 父亲的关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有些研究发现父亲的关注是女孩精通数学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有一项开拓性的研究说明,父亲与女儿一起阅读的时间是女孩词语能力发展的一个强预测因子。对儿子来说,这种结果也同样被发现。不少研究揭示,父亲的抚育和关注与儿子的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 过去人们常常否认父亲在移情教育中的作用。移情是构成有序社会的成年人所不可缺少的性格特征,它要求成年人守法、合作和富有同情心。然而,一个由三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经过26年的探索发现:父亲参与子女的抚育是子女移情发展的最重要的童年因素,尽管人们尚未弄清其中的内在机制。或许仅仅是通过与孩子相处,他们提供了一种同情心的表现形式;或许是他们用自己表演的风格或推理的方式来影响孩子。但在这里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父亲对子女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方面母亲是无法替代的。 表面看来,子女与父亲分离至少有一个积极的方面:家里没有男人,虐待儿童的现象可能减少一半。不幸的是从1976年以来美国冷淡和虐待儿童的报告层出不穷。虐待儿童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正是家庭分裂,特别是生活在一个以女性为户主的单亲家庭。 为什么生活在没有生父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这种危险?有的专家认为,孩子们难以得到家中其他男人的管教和保护。孩子们在感情方面也往往受到剥夺,这就使他们容易受性虐待狂的攻击,儿童受虐待问题专家戴维·芬克尔霍写到,“他们通常采用提供温情、殷勤和友谊来引诱孩子。”在50年代中期,美国18岁以下的姑娘同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仅有27%,到了1988年,这一比率高达56%。缺乏父爱是一个刺激因素。 儿童缺乏父爱也使妇女受到伤害。在美国,有许多妇女常常引用一句名言:“女人没有男人就象鱼儿没有自行车一样能活下去”。现在看来它没有多少积极意义。鱼儿和自行车毫无关系,而女人与男人之间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复杂联系。不容置疑的是,许多妇女没了丈夫也会生活得很好,但如果让一位不适当的男人走进她们的生活将会引起一连串的灾难。 为了孩子应该保持婚姻关系吗?据美国《婚姻和家庭》杂志报导,从1962年到1985年,持否定态度的美国妇女从51%越升到82%。 很多美国妇女本想尝尝离婚的甜头,却饱尝了家庭分裂的苦头。缺乏父爱在虐待儿童现象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也是引起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算术问题。当社会中失去妻子的男人不断增加时,受男人强暴的妇女也会不断增多。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女人需要一个好丈夫,孩子更需要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并非都是孩子的好父亲,但孩子的好父亲往往都是孩子妈妈的好丈夫。 “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母爱最伟大。 “爸爸的深情忘不了!”因为父爱最神圣。 尊敬的女同胞特别是孩子的妈妈,当您审阅了一个孩子的父亲编译的这篇文章之后,不知您是否愿意回答这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孩子应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婚姻关系吗?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7年第2期第65~69页。 原载:《家庭·育儿》1998年第2期第5~6页。(编辑:伯镛)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2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奶奶
热度 4 gaojianguo 2016-1-26 22:18
我的奶奶,一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传统的农村妇女,朴实、勤劳和乐观,虽然她已去世多年,但当看到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老太太依然十分清晰地记起她的音容笑貌。老奶奶很是节俭,记得上大二的那年暑假回家前夕,由于学校调动寝室,加上回家的缘故,很多同学都把“旧的”生活用品当垃圾扔掉,包括床单、脸盘、席子、甚至被褥,看到别人都在丢东西,我也跟风把一个不太旧的蚊帐丢掉。当回到家,看见奶奶竟然在大热的天补一个十分破旧的蚊帐,现在还能记清她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的认真模样。我当时有点触动,顿时被自己铺张浪费的行为感到羞愧。 还有一次,我大堂哥、奶奶和我在捡红薯片子,突然看到一坨干巴巴的牛粪,只见她老人家很坦然地把牛粪拾入筐篓,当时堂哥在一旁一脸错愕地大呼,“为啥要把牛粪放筐里?以后再也不吃你用手做的饭了!”,一连说了好几遍,而奶奶在一旁从容地答道:这有啥来,干净着呢!说起干净,我们当地有讽刺那些“假”干净的人,或不接地气的人的顺口溜:假干净,尿刷锅,驴屎蛋子泡茶喝!很是讽刺,又朗朗上口。 虽然堂哥“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吃奶奶捡牛粪的手做的饭了,你想,这怎么可能呢?有一年冬天,我堂哥与我们家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就都“寄养”在奶奶家吃喝了,奶奶爷爷是那种吃食很是简单的人,每天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粗茶淡饭”,但这些“粗茶淡饭”的味道多年后像烙在味觉 DNA 的基因片段,时不时表达出来“思乡”的冲动。记忆最深刻的是蔓菁死面咸馍,是把蔓菁切成碎条、加上葱花揉进死面片的馍馍,很是好吃,固然食材很简单。 我的奶奶对我学业也是向来很支持的,我当时在初中成绩较好,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对课外习题感兴趣,买了不少的 ABC 卷,每次买 ABC 卷的钱几乎都是奶奶出的。 我的奶奶是 2010 年去世的,她叫王翠平,很遗憾的是,在她去世之后才知道她的名字。
4450 次阅读|8 个评论
026创造一个没有唠叨的家庭
ggjjhh 2016-1-16 09:50
创造一个没有唠叨的家庭 〔美〕戴安娜·黑尔斯 著 高金华 译 自来水龙头滴了三十多天,圣诞节的装饰品一直挂到复活节,鞋子被它们的主人随便放在任何地方。作为一个有自尊心的妻子和母亲,我用一种历史悠久的方式进行反抗:唠叨、再唠叨、不停地唠叨。什么事情也没有改变,倒是我厌恶了自己的嗓门。我不明白,是否有别的办法,能能创造出一个没有唠叨的家庭。 绝对能,我所求教的专家们确认。《积极惩罚》一书作者、教育学家简·纳尔森说,“唠叨张口即来,非常容易。因此有人总是愚弄自己,以为它能创造奇迹,但实际上它无能为力。” 唠叨具有性别特点。圣弗朗西斯科的诊疗专家梅洛迪·洛曼认为,“丈夫的唠叨恰恰和妻子一样多,但方式不同。”妻子们唠叨希望丈夫去做的事情。例如,“该剪草坪了”,随后她们却自己干了起来。丈夫们往往是事后唠叨。他们会说:“你把我的汽车弄得一塌糊涂”或者“你花钱太多了”。 人们为什么要唠叨呢?“无论何时,只要一个人在某方面比另一个人有更高的标准,唠叨就会产生。”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奥尔森说,只有少数人意识到唠叨其实是一种掩饰责备的方法。 唠叨具有消极性。洛曼认为,它“烦扰着亲人的心境”。但这种消极作用未能阻止人们去唠叨。 令人宽慰的是,如果唠叨具有普遍性,那它尚不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这里有些建议可能会使你家成为没有唠叨的乐园。 一、直接了当。我家厨房十英尺高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灯泡烧坏了,我想这是身高六英尺的丈夫该干的活。星期天吃晚饭时我宣布:“厨房水池子上面的灯泡烧坏了。”整整一周我不停地重复“灯坏了”,我甚至要用下巴夹着一个手电筒刷碗。最后,我吼了起来,“你为什么不换灯泡?”结婚18年的“老伴”鲍勃却回答说“你没有告诉我要换灯泡。” “如果她不提出明确要求,男人很难弄清楚女人想要干什么”,洛曼认为。如果先说一句“我有一个问题”,丈夫知道他不会又要挨批。向他说明你为何不安(例如,积雪太多,你怕伤着小孩),你想让他干什么(把人行道铲干净)以及什么时候干(现在--有人受伤之前)。 对自己的孩子也要直接了当。取代这类陈述--“别搞得乱七八糟的”,指出他应该干什么--“把你的上衣挂起来”。与其说“别晚了!”,不如告诉他当时准确的时间。 二、禁止责备。圣弗朗西斯科的一对新婚夫妇共用一个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户头。丈夫是一个认认真真的会计,记下了他的每一笔花销。妻子却很少想起记下开出的支票。每当收到银行透支通知时,他就唠叨。他发誓要更加努力地去做记录,但到时候又忘了。到月末仔细检查帐单时,他们总是要展开一场相互指责的竞赛。 很多人象这对夫妇一样经常陷入没有赢家的争论。这对夫妇必须把注意力从反复述说问题转移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来。一位银行出纳员建议他们改用复写支票簿,它能形成一个副本。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不停的唠叨。 当某个问题困扰着整个家庭时,避免集中责备的方法是把每个人召集在一起,确认引起唠叨的行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假定一位母亲总是抱怨洗澡间太乱,通过讨论可能都会同意把湿毛巾挂起来、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或者大家轮班清理洗澡间。 三、保持焦点。纽约有一位妇女告诉正要出门上班的丈夫:“今天晚上我要烧些好菜,请在七点钟以前回家。”晚上八点钟,他才慢悠悠地走进家门。“你总是晚回来!”她充满责怪。“你老是不停地唠叨!”他针锋相对。 盐湖城的一位诊疗专家乔·安·拉森认为,唠叨导致一种不断产生消极循环的家庭关系。” 更糟糕的是,唠叨转移了人们对根本问题的注意,本身又成为问题。那些未换灯泡或不遵守时间的人往往要抱怨被人唠叨。 拉森建议,“把焦点定在问题上。要说‘这不是唠叨的问题,而是回来晚了的问题,我们怎样做才好呢?’”关键是要进行对话,而不是轮流唱独角戏。 四、相互商量。马里兰州有位妇女,家住市郊。每次把汽车开进车库时,她总要叹气。破玩具和工具堆满了工作台,旧油漆桶和破木板挤靠着一面墙。几个星期以来,她一直唠叨丈夫“干点活儿”。最后,她改变了主意,让丈夫想想应当怎么做。 “我们需要扔掉一些东西,”他回答。 平时他对杂物的态度与她大相径庭,认为任何东西都有用。妻子趁机建议:“你清除油漆桶和木板,我清理工作台好不好?”于是这对夫妻确定了一个时间表。 “唠叨者采取的态度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应该立即发生,”戴维·奥尔森说,“被唠叨者想的却是一星期左右把它完成。他们必须商定一个现实的目标。” 由于丈夫上班太累,这对夫妻决定星期六行动。没用多长时间车库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妻子愉快、丈夫高兴,因为唠叨消失了。 诊疗专家梅洛迪·洛曼认为,“婚姻美满的人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比别人少,但他们懂得如何更有效地解决矛盾。” 五、求得共识。每天早晨,圣路易斯市的一位妇女都要在洗澡间的水池上梳头,脱落的头发掉进水池里。丈夫警告说“你的头发会堵塞排水管。”她回答“我一定弄干净。”匆匆忙忙地帮着孩子准备上学然后自己披上外衣去上班,她经常忘记捡头发。只要水流不下去,愤怒的丈夫就会不停地唠叨。她觉得这种谴责既不公正又伤感情。 这位丈夫所形成的误解具有普遍性。“以为只要告诉别人做什么事情,他就会去干这件事。其实这不并是人类的行为方式。”简·纳尔森说,“我们认为对家人唠叨的事情是重要的,而他们并不这样认为。”要达到目的,必须促使人们分担我们的忧虑,而唠叨只是一种拙劣的推进器。 怎样才能让人们自觉地把水池擦干净或把牙膏盖拧上?拉森认为,“与其强求不如学会提出能改变现状的请求。”取代威胁或让人厌烦的口气,说一声“请”或“谢谢”,避免使用“不能”、“不该”等消极词语。 在重要的事情上求得共识的另一种方法是事先说出后果。例如,要让孩子们知道,如果他们不把盘子送回厨房,以后就不许他们把快餐带回家来吃。 六、尽量少说。那些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的男人往往不会去干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至少不会立即去干。语言学家德博拉·坦嫩在《你恰恰不了解》一书中写到:有些妇女总是重复她所提出的要求,“因为她以为只要丈夫知道她想干什么他就会去干什么。”然而每当她提出要求时,他极少爽快地答应,因为他想避免让人以为自己正在执行命令。 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有一位房地产代理商,每当她唠叨自己十岁的儿子做家务时,他就搪塞。于是她决定给他写一张便条列出需要干的事,然后把它贴在冰箱上。“现在我回到家时,”这位女商人说,“他总是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 七、顺其自然。犹他州的一位母亲,曾经录下了星期六一天她对十岁的女儿说过的每一句话:“你还想睡一天哪!”“你的壁橱里一团糟!”“站直喽!”仅仅是22次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听起来会很熟悉。我们不是唠叨自己孩子的每一个缺点,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使自己气恼的事情上。缺乏反思的问题是:这种行为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的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是他们的过错还是我们的问题? “我们往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延续,”拉森解释说。一位父亲唠叨他的孩子要迟到了,因为他为自己总是准时而自豪。“当他们不按我们的标准生活时,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失败了。”拉森认为,“就我们所爱的人来说,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更不该试图控制。尽管承认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把焦点从家里什么事情是错误的转移到什么事情是正确的。“只要你能说明家人的什么行为是你所喜欢的”,拉森指出,“他们就会更经常地表现出这种行为。”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6年第 9期第21~26页。 原载:《女性研究》1997年第4期第30~31页。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5年
热度 6 Mech 2015-12-18 00:10
10 年前的副教授、博士生现在已经是正教授、博士 ( 导 ) 师了。 四十二岁。全家成为新上海人第六年,住在闸北区新客站 - 不夜城板块的“和泰花园”第五年。女儿满十四周岁, ( 民办 ) 兰生 - 复旦中学初中毕业,参加中考,入南洋中学就读。 上半年全家的中心工作就是与女儿共同准备中考。为了节约路上往返时间,在她就读的初中附近租了个套间,月租金 2200 元,水电等另付,住了八个月。妻子和我轮流住在那边,照顾女儿生活。在当年女儿准备中考和后面的高考过程中,我给自己的定位主要是生活照顾和心里疏导,而不是学习监督。我一直努力做她的良师益友,而且自我感觉,益友做得比良师成功。下面是张抓拍的照片,多少体现了女儿和我关系的“常态”。 教育子女是陶冶心灵的过程,父母的心灵得到陶冶。像我这种比较迟钝的人,只是在夫妻和亲子相处中,才慢慢理解《新约·哥林多前书》中所谓 爱是耐心。爱是善良。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不粗鲁、不自私、不易怒、不念旧恶。爱不在邪恶中欢喜,而只与真理同愉悦。爱总是保护、总是信任、总是希望、总是忍耐。爱是永恒。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面对各种挑战。中考是第一次比较严峻的挑战,尽管她自己未必充分意识到。女儿中考本身不算成功,也不是完全的失败。属于正常发挥范围内最差的情形。阴差阳错,毕竟还是考取了市级重点中学。南洋中学的特点是有个法语班,女儿也因此有机会在高一学点儿法语。现在可能已经忘光了。大学期间出国面试时,考官看她简历,用法语问她会讲法语吗,女儿没有反应过来。考官就说,看来你不会。 国庆前后,父母和岳父母相继来小住。下面的照片是我们全家与四位老人的合影。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决定要购房,改善居住条件。父母和岳父母来访。我们原先还觉得可以的房间明显不够用了。我第一次当然不是最后一次体会了什么叫改善性需求。既然决定要改善居住条件,就要各处去看。限于经济实力,我们决定购买二手房,更倾向于二手新房。看房已经开始,但购房本身,在 2005 年没有完成。 理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精神文明 50 佳”评选,未入选。我自己也觉得确实不佳。 教学 本科生课堂教学的工作量比较少。只有力学专业 2002 级一个班的《振动力学》课, 40 学时,英文讲授。班上 15 个学生,容易照顾到。 研究生名义上的课很多,但有些课学生太少而自学,所以实际也不多。大概真正讲过的有两轮 ( 一般力学 2004 年春和 2005 博士生 ) 《非线性动力学》, 40 学时,还有一般力学 2004 硕士生的《振动力学》, 40 学时。 博士生张宏彬和郑春龙毕业。他们都是在职博士生。第 6 位毕业博士张宏彬回到巢湖学院,曾担任学报主编、科研处长等。第 7 位毕业博士郑春龙只用了一年八个月就拿了博士学位,回到丽水学院,获浙江省教学名师奖。后来去了韶关学院,担任物理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丁虎、丁洁玉、施沈阳入学。丁虎是继杨晓东之后第二位非在职博士生。他的毕业论文我指导的第一篇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也是唯一篇全国优博提名。毕业后留校工作,后来相继入选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硕士生李晓军毕业,他是我毕业的第 3 位硕士。到软件企业工作,先做技术支持,后来似乎跳槽去另外的软件企业,做销售。硕士生陈浩入学,他的毕业论文是我指导的唯一篇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 获上海大学王宽诚育才奖。教学方面还有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写理论力学教材,当然也有些可以称为创意的特点。教材翌年才出版,明年再说。 研究 这一年在研究方面有些自己感觉有意思的工作。一个是关于积分本构的轴向变速运动弦线的横向非线性振动。对由耦合振动模型退化到横向振动模型所用的“准静态假设”有新的诠释。这与其说解决问题,不如说提出了问题,后面几年我们一直关注是否采用该假设的两个模型哪个更接近原来的耦合模型。在建模方面,采用坐标变化的方法,可以整合较为一般的本构关系。在分析方面,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处理积分本构关系,但只局限于核函数为指数函数的情形。后面稳定性判断也有细致的分析。这个工作是我最满意的结果之一,发表于英国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 :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 PRSLA 。但比较遗憾,该论文影响很有限,或许是技术上比较复杂。 另一个是轴向运动黏弹性梁的横向非线性振动。基本是把前述工作思路应用于梁,尤其强调是否采用“准静态假设”的两种横向振动模型得到结果的比较。所采用的微分本构比前面的积分本构更容易处理,但运动梁的派生系统比弦线的复杂,只能用半解析方法。这个工作新的技术难点是数值方法与解析框架的结合,这部分工作是博士生杨晓东的贡献。论文发表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 IJSS 。似乎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除了上述具体研究工作外,有篇写了有一年多的关于轴向运动弦线振动及其控制的综述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上发表, AMR 。该文全面地总结了到发表之时的研究进展,包括甚至有节制地突出了作者自己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该文的发表意味着作者在轴向运动弦线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第二次申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很荣幸地入围答辩,但最终还是没有拿到。当然很失落,但后面还有机会,因此也没有特别沮丧。推测多少甚至主要是由于入围杰青答辩,同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博士后”。该表彰是庆祝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 20 周年,有些被表彰者已经是国内外的院士,在学术界的多数是杰青长江。我混迹其中,深觉惭愧。 博士毕业后继续进行的博士期间工作有个总结,作为刘老师领衔项目的第二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学科二等奖。我指导几个在职博士生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也有个初步总结,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虽然我以分析力学开始自己的科研,但当时主要兴趣已经转移。这些所谓的学生工作的技术方面我不是特别清楚,或者说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弄清楚。但从他们发表论文的期刊和引用判断,他们到我这里后研究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傅景礼和张宏彬在国内分析力学同行中率先在 Physics Letters A,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大概在他们毕业以后的 10 余年,国内分析力学研究获得的国家科学基金明显增加,学科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变。我很高兴地看到自己对早年从事的学科发展多少还是出了些力。 服务 随着年资增加,从事的学术服务工作也日益增加。总体上,我的学会工作比较少。从 1999 年起是 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3 年起担任下设非线性动力学与稳定性专业组副组长。 2004 年起,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对而言,期刊的兼职多一些。 2005 年已经担任 中国力学学会的《力学与实践》《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力学进展》三个期刊的编委。开始担任《应用数学和力学》中文版和英文版的编委。另外还是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编委 休闲 虽然很繁忙,但闲书还是在读,只是不再写读书笔记。因此现在想不起来到底读过什么书了。我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好友王多 ( 明年底回忆 1987 年时应该要写到 ) 曾预言,我结婚后忙起来就顾不上读书了。我想现在已经过了最忙的时候,他的预言没有成立。读书从来没有间断过,间断的只是记读书笔记。其实也不是忙得没有时间,只是忙得没有了情绪。 特别是在女儿学校旁住时,靠近复旦校园。大大小小的书店很多,经常去转转,简直好像回到了十年前在交大读书的时候。买的书主要是散文小说古诗词和人物传记等比较“软”的读物,通常也会随手看看。 这一年不记得有全家外出旅游。我自己利用在金华开会的机会去游览了千岛湖。还去了德国接壤奥地利的山区小镇开小型研讨会。研讨会是邀请参加并限制人数,主办者想到邀请我,可能就是看到了 AMR 上那篇综述,因为会议主席是 AMR 当时的主编。那个会的传统是上午报告,下午爬山,晚上讨论。下面的照片就是爬山到顶时所摄,也有些 一览众山小 的意思。 顺便一提,在那个会上认识了 CW Lim ,开始了我们合作。他邀请我当年年底到香港城市大学工作。后来全家到香港玩,不过那是第二年的事情了,明年年底再说。 2005 年过去虽然只有十年,现在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过去已经写过十篇的链接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6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65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7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75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8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85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9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95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200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2014 年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72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被动单身者:我们都是社会的牺牲品
热度 2 flysky97 2015-12-7 00:27
被动单身者:我们都是社会的牺牲品 文/齐云龙 一、现象 有太多社会问题与家庭有关! 单身户发展迅猛,“丁克家庭”速增,晚婚者增多、“空巢”及单身老人户大增……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 2 亿。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 1990 年的 6 %上升到 2013 年的 14.6 %。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正随着中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而日益显现。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和观念都尚没有因为这个人群的真实存在而有所变化。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在 2014 年 05 月 14 日发布首个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对中国家庭 60 多年来变迁的特点和趋势作出系统分析。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规模缩小的趋势更加显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 年居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为 3.02 人。中国已是平均家庭规模较小的国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 1 人户和 2 人户的微型家庭数量迅速增加。 2000 年至 2010 年, 1 人户数量翻倍, 2 人户数量增加 68 %,到 2010 年这两类家庭户已接近 40 %,共计 1 . 6 亿户。在未来一个时期,微型家庭数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家庭规模将会进一步缩小。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 2 亿,主动选择单身的 单女 明显增多。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 1990 年的 6% 上升为 2013 年的 14.6% ,如今有超过 5800 万人一个人生活。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正随着中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而日益显现。 有媒体报道,早在 2011 年,国家民政局数据就显示,中国内地有 1.8 亿单身男女。而这一趋势也并非中国独有。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 2030 年,日本的终身未婚男性比例将增至 30% ,而女性则增至 23% 。 另外,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30 岁及以上女性人口中,有 2.47% 未婚 ; 而此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仅有 0.92% 未婚。十年间,这一比例增加了近 2 倍。 另讯 据新华社报道称,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 2.12 亿,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现象严重的特征,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挑战。 婚姻家庭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妇联发布《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通过全国 10 余个省区市的数万份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 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 26 岁,男性比女性高 2.3 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 25 至 34 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 30 岁之前结婚。其中,“ 70 后”比其他代际结婚时间更晚,平均结婚年龄在 29.6 岁。调查报告指出,纵观受访者的各年龄阶层,在结婚前有房有车这一点要求,比例仅占 15.3% 。 大城市单身者如今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其中以 剩女 居多。 剩女 是教育部 2007 年公布的 171 个汉语新词之一,官方释义为 : 现代都市女性,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然而,没有婚姻。 二、后果 : 林志炫的成名作《单身情歌》里有这样一句词:“单身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事实上,单身的年轻人,独居的老人……这些“单”、“独”家庭让社会的幸福度降低…… 因为社会的恶性循环,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劳动人口不足,社会养老金不足,结婚年龄推迟,社会老龄化、退休延迟,离婚率、婚外情……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 三、反思 上述重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和重视!我不是人口学家!但是,想必大家都会深有体会! 出现上述现象绝非偶然,也并非只是中国所独有。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要进步,对知识积累的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受教育时间变得几乎超过了适婚期!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的需求,使得人类进入了越来越深的专业领域…… 与之相应的,人类对于社会普适价值的观念变得越来越不统一,人生观,世界观都越来越依据个人的真实体验! 导致家庭微型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初婚年龄的推迟导致青年单人户增加,人口迁移和流动导致 1 人户和 2 人户的增加,老年夫妇家庭的增加导致 2 人户的增加。近年来,由夫妇二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比重大幅提高,占全国家庭的比例提高了 2 倍。这主要是由于中老年夫妇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同住,以及更多的年轻夫妇选择推迟生育甚至不生育等原因。 关注区域化均衡发展任重道远,而关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资源分配,或许应该是一个开始! 更注重社会的均衡,回到以家庭为单元(细胞)的发展关注模式或许是一条出路! 不过,有媒体称,种种迹象都说明,摆在单身者面前的,是一条荆棘密布的艰难之路。而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也不容乐观。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房子,房价的大幅度上升,正是资本家们运作获利的结果……这也成为晚婚现象的推手之一! 据悉,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外省市单身人士买房都会遭遇资格问题。而在不少城市,经济适用房的申请资格也将单身排除在外。 2007 年,广州明确了经济适用房申购对象要以家庭为主,单身人士不能购买经济适用房。据称,这样是为了避免一对夫妻利用离婚购得两套住房。对于 30 岁以上的大龄单身住房困难人士,将通过廉租房制度提供保障。 有人把社会比喻成一个大的有机的系统!也有人把整个社会比喻成一个躯体! 可以预见的是,这具躯体的一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必然导致整体机能的问题! 看看最近的新闻,其实很多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家庭应该是社会的细胞,而非个体! 有时候人类社会现象要到自然科学里去找解释,有时候又可以反过来到人类社会里去寻找自然科学问题的答案,因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生命现象。 社会最急功近利的是,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牺牲其他细胞(人或者家庭)的利益之上,就如同癌细胞,只顾自己的疯狂吸收营养和成长繁殖,却不顾其他机能的细胞死活! 而实际上,正常的细胞有着自己的规则,一些细胞会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 PCD )凋亡的细胞又裂解,一些残片被其他细胞吞噬清理,或者排出体外…… 乡村的凋敝——其实都是社会系统对劳动力的片面引流…… 独户家庭的产生——劳动力的需求…… 学业的迁到、打工者的迁徙…… 社会的不均衡发展,社会财富的严重不均,大量财富拥有者对新产品的需求,导致大量劳动力成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 既得利益者,因为就业的不均衡性,因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不公平性而把自己的亲属、朋友放到更优越的位置,但却并非最佳的人岗匹配模式! “二孩”的政策出台了,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也许,重回以家庭为考虑单元的发展模式会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思路,更接近人类的本质! 链接 一、中国四次单身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 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单身潮的出现; 第三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潮来临; 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特征是,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 二、细胞凋亡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应有所启示) 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发生凋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对于这种生物学观察,借用希腊“Apoptosis”来表示,意思是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可译为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 从严格的词学意义上来说,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细胞凋亡是有很大区别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念是1956 年提出的,PCD 是个功能性概念,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是个体发育中的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例如蝌蚪变成青蛙,其变态过程中尾部的消失伴随大量细胞死亡,高等哺乳类动物指间蹼的消失、颚融合、视网膜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都必须有细胞死亡的参与。这些形形色色的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细胞死亡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散在的、逐个地从正常组织中死亡和消失,机体无炎症反应,而且对整个机体的发育是有利和必须的。因此认为动物发育过程中存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发育学概念,而细胞凋亡则是一个形态学的概念,描述一件有着一整套形态学特征的与坏死完全不同的细胞死亡形式。但是一般认为凋亡和程序性死亡两个概念可以交互使用,具有同等意义。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虽然凋亡与坏死的最终结果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过程与表现却有很大差别。 坏死(necrosis):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 降解不充分,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 凋亡是细胞对环境的生理性病理性刺激信号,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缓和性损伤产生的应答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其细胞及组织的变化与坏死有明显的不同。 促进新陈代谢。 科学家现在想要弄懂的是,细胞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不同的死亡形式呢?细胞是怎么来决定激活哪一种死亡途径呢?这些不同形式的死亡形式又会对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的影响呢? 我们要向为了机体全体细胞的利益而壮烈牺牲的坏死细胞致敬!致敬之后要花大力气来研究细胞坏死的信号、机理和调控以及它们对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影响。反过来,研究细胞坏死的结果也可以被应用到人类社会去发现造成人类“坏死”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但是,我们更希望所有的细胞能相互合作、和谐相处。
个人分类: 人文|4429 次阅读|5 个评论
现在以家庭为主的土地承包和经营模式是适合农业与农村发展需求的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11-29 22:24
2003 年以来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以及 6 亿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反映了现有的以家庭为主的土地承包和农业经营模式是适应农村和农业发展需求的。在此基础上,土地和劳力的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老龄化、兼业化并没有动摇而是增强了我国以粮食为基础的农产品安全综合能力。 中国农业人口比重即使降低到 10% ,按照西方的标准仍然是小农,不可能传造出比西方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问题,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农民离土进程的机会成本太大,从自给半自给的生活模式变为做什么都需要花钱。农民粮是自己种、菜是自己种,鸡鸭鱼肉都能自己生产,水是自己提,烧柴也不用花钱,基本不需什么收入就可以自给自足,而城里人吃喝拉撒都需要钱。 当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足够高度时我国目前的资本积累并不可能为 90% 以上的国民提供城市就业的机会,快速的城市就是制造不稳定因素,只有制造出千万人口级的贫民窟,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反而会制造城市游民的问题。一个城市人口一旦超过 300 万,城市化的成本就太大。我国的城市化不可能是制造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而只能和信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农业和农村服务社会化、农民兼业化、离土不离乡、甚至不离土不离乡的新田园。毕竟按照西方宽泛的标准,我国农村很多大的聚落,也早已称之为“市”了 但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模式不可避免造成了两个主要矛盾——农业经营碎片化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承包地长期不变造成人地分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后一个问题,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可能会演变到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50 年代起的农业集体化,一定意义也是为了解决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为了不误农时,某些农业活动,包括基本建设,往往需要短时期投入大量的人力或机械,这是个体小农所不具有的。因此,大集体经济散伙以来,农民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自发出现了雇工(机械)和帮工(换工)。换工主要是在同族近支、邻里和好友之间,仍或多或少带有合作经济的特色,不过是退回到了互助组阶段以前。而且,由于共同劳动,和大家集体时代比,农村同族近支形成的宗族力量也在增强。 同时,我国有接近 2 亿户小农,户均经营面积一般只在 5-10 亩左右,这一方面使得农田景观非常破碎,而现代农业技术主要适用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造成了农业科技转化率一直极低下。同时,中国农业已经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现代农业转变,亿万农民的分散决策使得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农业生产格局和农村景观不仅非常破碎,而且动态变化也极其显著,这进一步限制了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使千百万小农户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试图在农村确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专业合作社、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等农业社会化生产模式。为了发展规模经营,稳定市场供应,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但是专业大户、租地农场以及合作社虽然规模较大,但也只是市场经济中的沧海一粟,根本不可能具有左右市场的能力。同时,中国农民具有极其高超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任何专业大户、租地农场和合作社都不可能垄断某一个高价值市场。由于地租和雇工成本,在市场低潮期,规模经营的压力更大。而个体小农没有地租压力,甚至可以不要劳动力报酬,耐受力更强。 专业合作社以及“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生产模式为什么一直推广示范的阶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难以具有抵御市场动荡的能力。经济效益好时候固然可以皆大欢喜,但一旦亏损两口子都可能干仗,合作社很可能散伙了事。而且,合作社和公司化经营规模越大其抵御市场动荡能力越高,但同时期内部管理成本也将急遽增加,搭便车行为也可能普遍发生,这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延长土地承包年限可以增强农民对农业的投入,避免短期行为。 20 世纪末,国家出台了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增人不增地这种 “ 摊丁入亩 ” 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从福利供给层面抑制农民的超生冲动。 但是如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这实际上假定农民的职业是固定的、终身的、世袭的,否则必然会带来了有很多的矛盾,经过一两代人时间的累积,农村中人地分离的情况会很严重,必然会造成某些承包地无力耕种,甚至出现新的地主和雇农。随着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农民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将逐渐显现,甚至非常尖锐。由于婚嫁,通过求学、经商、务工等进入城市,农村中有人(劳动力)无地、有地无人(劳动力)的矛盾将逐渐突出。比如我早年一个很好的朋友,她们姊弟四个中只有一个妹妹留在了农村,而且嫁到了十几里远的外村,她们的父母已经接近 60 岁,虽然现在还能经营十几亩承包地,但是总有一天会有心无力的,而且也用不了十几年了。在老家有我的两个近枝家族,曾经有 20 几口人,总的承包地接近 40 亩,但是现在只剩下我弟弟和几个远房堂兄在家乡务农,我和下一辈的侄女们都已经远离了农村。而且堂兄们已经年届五十,未来 10 到 20 年的时间内,他们也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而且我弟他老丈人那边也有一二十亩地。 目前,独女户或双女户以及多女户约占农村总户数中的 1/5 ~ 1/4 。在女到男方落户的大环境下,他们的父母年老去以后,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将成为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嫁到村外的女儿总不能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回来种田吧(实际我弟他们每年有 1/3 的时间在他岳父那边种地)。 同时一部分农业人口通过种种途径城市化,但是他们还在继承了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而与此同时由于土地承包权无法调整,一些家庭由于人口增长,必然会出现有人无地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不满情绪,土地承包期延长后出生的孩子,长大后或许就是真的“失地农民”,这种情况 10 ~ 15 年内就有可能发生。总而言之,这些矛盾只能通过乡村集体经济调节,家庭或家族内部很难协调的。 所以说,土地承包长期不变保护的不是农民利益,更多的倾向我们这种刚刚脱离农村的新市民家庭,当然这也是一种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但是我们不想成为地主,不过我也不可能向我弟收租,我的承包地实际上也转给我的侄女侄子了,但是我想他们也不会留在农村。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夏洛》&《港囧》
热度 12 JRoy 2015-10-11 20:49
国内电影 (票房与数量)过去十年真是成指数发展,现在的一部电影票房能达十多年前半年的全国票房!以前觉得好莱坞上亿 美元 的电影票房不可思议,现在一看中国市场,那都不算事。你看与不看,票房都在那里飘 ~~ 看一场电影(非 VIP)的消费可能还要低于去咖啡馆或者茶馆坐两小个小时。在国内的时候基本每周都和媳妇去电影院,以至于实在没好看的一周武打片动漫片以及烂片也看。这两天媳妇跟闺蜜(好在是个她?!!哈哈)看了一部《夏洛特烦恼》说很不错,而且她和闺蜜一致评价是:男人都应该领着小三去看,看完出来就会分手。强烈推荐我也看。哇哦,还有这等正能量电影?好在Youtube上有个蛮清晰的枪版,让我顺便把《港囧》也一起看了…估摸着两部电影豪夺25-30亿问题不大…… 虽然两部的拍摄成本加起来也就是千万级别…… 两个电影都算是暖片,也适合安排在这个刚刚入冬的季节上映,正如沈腾和徐峥形象上也都是暖男一样,故事都碰巧是家庭 /爱情回归的正能量;不同在于一个男人是做了一场梦(娶了别的女人),另一个男人是和初恋暗约(用小舅子话讲就是约炮;男主角自己说是:了结自己的心结)不成;两个人都在河边走了一圈没“湿身”,否则就不知道是喜剧还是悲剧了。最后以这种方式给人结论:还是媳妇好!怎么说也算是正能量,不过总觉得男人非要这样在河边走一遭才知道媳妇好?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功的“湿鞋不湿身”啊,更何况一个美梦(一个梦而已)一个初恋(好汉不吃回头草)都还算是最为理想和安全的河边走,其他在河边溜达的人可没有这个保障…… 这也许是当前中国家庭社会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不受伤而就能懂得珍惜对方 ? (虽不至于像夏洛那样时时刻刻都抱着媳妇不撒手……) 有传另一个电影枭雄(也是个存爷们,也是个暖男,也是两个字的名字,也创造了票房奇迹,也有点那么狂妄不羁),姜文,写了个什么《狗日的中年》(好像后来说不是他写的,只是有人配了他的图,看来是想代入他的形象),不知道会不会拍个类似的电影?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6017 次阅读|23 个评论
种下茄子,却收获了辣椒
热度 1 entomology 2015-10-5 11:58
种下茄子,却收获了辣椒 满心欢喜地种下,期盼的是乖巧的茄子,没想到长出了火爆的辣椒。人生里,面对意外性情的伴侣、孩子或者朋友,你会怎么看? 满心欢喜地种下,期待的是累累的硕果,没想到是潜伏的土豆。面对不按常规的孩子或者学生,你该怎么办?是想办法让ta长成茄子,还是坦然接受土豆? 满心欢喜地种下,期望的是有用的作物,没想到是野生的龙葵。如果你、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学生的将来有些普通或者平庸,你又会怎么想? 人生四十,父母已经苍老,婚姻已经平淡,孩子半大不大,事业在半山腰。播下的种子,还未挂果,收获未知,前途未卜,有更多人生的大挑战。未知天命的这十年,该怎么过? http://user.qzone.qq.com/9778129/mood/d1339500b1881056bbd10600.1 感谢大学同学Jessica提供紫色辣椒图片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如此一家人[第三季01 - 05]中英文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7-8 22:19
片 名:如此一家人 第二季 又 名:The Fosters 其它译名:寄养一家人 /寄养家庭 导 演:蒂莫西·布斯菲尔德 / Millicent Shelton 编 剧:Brad Bredeweg / 彼得·派格 / Marissa Jo Cerar 主 演:特莉·保罗 / Sherri Saum / 杰克·T·奥斯汀 / Hayden Byerly / David Lambert / 玛雅·米切尔 / 丹尼·努齐 类 型:剧情 / 家庭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年 代:2014 简 介: Stef Foster(Teri Polo)是一个热心、专注的警官,和她同居多年的同性恋伙伴Lena Foster(Sherri Saum)是一个小学副校长,她们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团结、亲密、充满温暖的家庭。Stef和前夫生了一个儿子Brandon(David Lambert),还和Lena共同收养了一对双胞胎Mariana(Cierra Ramirez)和Jesus(Jake T. Austin)。Lena遇到性格叛逆的少女Callie(Maia Mitchell),对她的身世产生了浓厚兴趣——Callie也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孩子,但她总是遭到 免费电影 ,已经在多个收养家庭中反复进出过很多次。Lena和Stef十分同情Callie的遭遇,决定将她接到自己家中生活几周时间——直到给她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 Brandon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心地善良。当Lena安排Callie到自己工作的高中读书时,Brandon不仅主动帮助Callie与同学们打交道,还帮助她应付各种「社交难题」。当Callie决定逃学去见她曾经认识的某人时,Brandon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104982752
1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霸是家庭培养的而状元是学校教育出来的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5-7-5 02:16
学霸是家庭培养的而状元是学校教育出来的 蒋继平 2015年7月4日 为什么说学霸是家庭培养的呢? 我的理由是: 一个学校拥有同样的教育设施和资源, 如图书馆, 教师, 教室。一个高中班几十个学生,用的是同一个教材, 由同一个老师任教某个课程, 这个班的学生几乎受到一模一样的教学内容, 可是, 这个班的同学的成绩会相差很多。这个学校成绩最好的就是学霸。所以,这个学霸不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原因, 而是因为家庭的因素。 那么, 为什么说状元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呢?具体理由是: 每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可能不一样,从师资到教育设施可能相差很大。 一些高中的师资力量明显好于其他学校。所以, 不同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可能相差很大, 那些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学校可能更容易教育出状元。 我这样说, 更是根据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我的儿子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和状元。 儿子高中毕业时的GPA(学分)是 6.08,是名符其实的所在学校的学霸。 这个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有几百位,他们使用的教材,设施和授课的老师几乎差不多。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家庭的影响。 一是遗传基因,天生聪慧, 勤奋好学; 二是家长督导。家长的督导很关键, 尤其在自选课程上的建议, 往往对孩子的选择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当儿子征求我的意见时, 我总是鼓励他独立思考, 选择他自己的优势方面作为优先考虑。我根据他以往的成绩, 觉得他在数理方面比较优秀, 所以建议他在理科方面多下功夫。 他自己也觉得在理科方面比较感兴趣, 所以, 非常乐意采纳我的建议。在读高中时, 我建议他尽量多选择一些大学课程(AP Class),以增加知识面, 并为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 他在高中就选修了很多大学课程, 而 且每门都是满分。 这使他的学分出乎意外地高。 按照一般的说法, 他在高中毕业就相当于大学三年级的水平。 在高三时,他在一次地区的综合知识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这个地区包含13个市县。 这13个市县中有Tampa 这个大城市。 所以, 儿子属于这个地区的状元。当时Florida 州一共产生了6个地区状元。这六个地区状元到州府进行决赛。 他们六位中有两位是中国人(我儿子和另一个中国女孩),一个犹太裔,一个印度人, 一个俄罗斯裔和一个德国裔。在决赛中, 来自Miami 一所高中的犹太裔获得了总冠军。 总决赛除了笔试外, 最主要的是面试, 面试有五位教授现场提问。这个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所以, 无法给儿子提供任何督导。 这个主要靠学校的老师。 Miami 高中的老师见多识广, 所以,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然, 犹太人天生聪明也是一个因素。 为了使我的说法有真凭实据, 我付上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儿子获得地区状元后受到当时州长Jeb Bush 的接见的留影。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贵州计生委太狠了!
热度 2 xcfcn 2015-5-20 00:31
贵州回应“怀孕5月女教师持准生证仍被责令引产” 妈的!结婚了居然不让生孩子!那家庭/婚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XXOO吗?光干活,不结果?!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应该大力欢迎同性恋婚姻啊!(此处没有歧视同性恋的意思)
个人分类: 杂论|288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美髫年时
热度 29 dmi2007 2015-5-17 12:11
《说文》中有 “ 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的说法。小朋友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 “ 龀 ” 。于是古人用 “ 童龇 ” 来指代人的儿童少年时期。还有一种说法:女孩 7 岁称 “ 髫年 ” ,男孩 8 岁又称 “ 龆年 ”。 现代的孩子大概要比古人成熟得早一点,我家二妞今天满 6周岁,而她的乳牙都正在更换过程中。而且从五月开始二妞正式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这都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所以,二妞的髫年可以从六岁算起。 前一段时间,二妞每掉一颗乳牙,都把它洗干净包好,藏在枕头底下。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过小朋友们,枕着换下的小牙睡觉会做幸福的梦,牙仙子有时还会送来小礼物。在老师和二妞的合谋下,我们只好充当了几回牙仙子。 二妞和她的小伙伴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学校离幼儿园本来就不远,早先幼儿园的老师已带着孩子们去过小学好多次,让他们熟悉环境,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即将要上的学校。过去的小朋友也大都还在一起。丹麦的教育理念里特别注重玩伴对孩子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孤僻的孩子,幼儿园和学校都是要特别干预的。二妞有个好朋友米拉,因为要上私立学校,九月份才开学,所以还得在幼儿园呆上几个月。小米拉的妈妈告诉我们,她现在一点都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原来的玩伴都走了。最近几个周末和公假日,米拉强烈要求到我们家和二妞玩。上周日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疯玩了一天。周四公假米拉又央求父母来接二妞一起去动物园玩了一天。 二妞现在比较 “痛苦”的事是每天要完成一页纸的汉字描红,经常嚷嚷太多了。我和领导达成一致,必须在她过多的甜蜜里适当加一点点“辣椒粉”,人生五味,缺哪一味都是憾。 让孩子快乐,应当是所有家长们的心愿。二妞是快乐的,也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快乐! 发几张二妞从去年到今年的小照,以飨长期关心二妞成长的朋友们。 相关博文: 教育从托儿所开始 再为人父 — 牛犊初生 二妞今天三岁 小小吃货贺六一 二妞今天四岁 六一寄语——蒲公英,停不了的爱 准一零后——不独耍帅,还刷琴棋书画 二小姐与二妞 “一五”结题,“二五”规划 人生第一个毕业季 从开博算起,基本上每年这一天,我都会写篇博文,纪念孩子的生日和成长。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也写了些相关的文章。三年多下来,不觉已有十篇之多。 (1) (2) (3) (4) (5) (6)
个人分类: 生活|5809 次阅读|69 个评论
15年5月15日周5:我的一天
dongleon 2015-5-16 09:12
今天又是周五,我的忙碌充实的 一天是这样渡过的: 7:40 出门,迎着朝阳,穿过美丽的校园到达图书馆咖啡吧,刚好8点,服务员还没有到,自己开的灯;上网看看新闻,又给微信的朋友圈点了几个赞。 8:30 服务员来,点了一杯美式咖啡。 8:30-11:30 工作,期间发了或回了几个短信和QQ留言。 11:30-12:30 在学校教工餐厅吃饭,10元的自助餐,含水果和酸奶。 13:00-17:50 回到图书馆继续工作,期间和此前的学生讨论了论文外审反馈的意见,然后在“立昂设计学堂”(我的学生们微信群)统一说了一下论文继续修改事宜。这学期有5个硕士生和2个博士生毕业。 17:50-18:20 回家的途中,晃晃悠悠的,看了看学生打球,又到湖边看着太阳下山。期间,有一个美女,让帮忙拍了几张和落霞一起的背影。 18:20-19:00 和家人一起共进晚餐。回家时饭菜已备好。今天,她还准备了冰的黑啤。哈哈!开心。 19:00-19:30 和孩子们沿湖步行到学校国际会议中心的剧场,期间Allen好奇的看看摸摸湖边的龙舟。 19:30-21:00 看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的艺术实践演出,感觉还是有点水平的。 21:00-22:00 带孩子去学校餐厅吃了点夜宵,然后又穿过校园晃晃悠悠的往回走,期间听Dasiy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思就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喜欢吃鲈鱼,可是打鱼的人浪里来浪里去很辛苦的。走到校门口,Allen又去看看他的大门口睡莲池里的青蛙。 回到住处滨水小区,刚好 22:00 点。 22:00-23:00 ,Daisy和Allen洗完澡,孩子们又看了一会BBC的“64”。平常孩子们是22点睡觉,今天周末可以晚点。期间,她又吩咐我下楼扔了垃圾。我还抽空 写下上面这段话 。 现在 23:00 已经过了,发布了这条记录,我准备去洗澡。晚上睡觉前,还要看一会儿“Emerson”。 这就是我的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又一天。这就是生活
2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第一个毕业季
热度 19 dmi2007 2015-5-1 06:37
老庄我半生毕业过数次,唯独缺少 幼儿园的“文凭”。今天参加二妞的幼儿园毕业PARTY,差点老泪纵横——高兴的呀! 我以遗传手段,完成了心中的夙愿,感到人生从此完整了!(大妞 小时候即将上完幼儿园的时候,户口迁到北京,因此也没赶上幼儿园毕业。) 平时还有点磨蹭的二妞,今天一大早就醒了,吃早饭也特别利索。她昨天回来告诉我们,今天早上阿姨要带他们做一次神秘的旅行,迟到了就会错过。孩子们估计没有不兴奋的,所以一改平时的拖沓作风。我们后来得知,这次神秘旅行是参观丹麦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天享受了神秘与自然的乐趣。 下午五点,孩子们结束旅行回到幼儿园,家长们也来了,带着各自烹制的食物,拼在一起, 共进晚餐, 共叙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孩子。孩子们呢,开心地吃,开心地玩,里里外外跑个不停。 开完PARTY,家长们和孩子们与幼儿园的阿姨们依依告别 。 安娜是二妞这个班(组)的班主任,相处几年,这些孩子就跟她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夕告别真难舍。她一直红着眼圈,淌着泪水,但带着微笑,和每一个孩子轻吻拥抱。看得我都有些鼻子发酸。 二妞 五月四日就要进入小学零年级(相当于学前班),新的一页即将翻开。 (1)聚餐 (2)园长和孩子们 (3) 四千金(二妞最好的几个小朋友,下面两个还经常到我们家来玩,当然,二妞也经常上她们家玩) (4)二妞与安娜(领导手机拍摄)
个人分类: 生活|8917 次阅读|57 个评论
父亲的烟
热度 3 lixiong45 2015-4-24 15:22
父亲烟瘾很重。母亲说,父亲结婚刚时并不抽烟,后来一天抽了第一口,竟和烟“一见钟情”,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短期里升级到“烟鬼”。 父亲抽烟不是以根来计算而用时间来衡量。父亲不爱说话,交际的圈子也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父亲的时间大都贡献给烟草公司,一年烟筒都要换几个。 母亲一次一次劝父亲戒烟,说抽烟花去很多钱,有害身体,父亲也不顽固,也试图戒烟,还曾寻访能快速戒烟的偏方。然而,父亲的性格决定他离不开烟。 家里房子很小,父亲一抽烟满屋子便烟雾缭绕,母亲、姐姐和我轮番指责他。后来,父亲抽烟就常独自蹲到外面去。 家里的经济始终不好,父亲的烟量却有增无减。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父亲选则折中的路子:抽低档烟,有时就抽些自己切割的烟丝。 记不清小学几年级开始,下午放学后我和姐姐都要玩耍着顺路给父亲带回一包烟。那时买的有八毛到一块的“春城”、“古陶”和“五朵金花”等牌子的香烟。 父亲常特别交代:“就买 XX 的 ,别的不要。” 仿佛 XX 才是最好的。 直到上了高中,我都间或地帮父亲跑腿去买烟,每次走上几里路,一开始我倒也很欣然,也并不要一些好处。慢慢的我终于害怕起这件差事,我突然觉得走那么远的路,把店主请出来就买那么一包一块左右的烟太“寒碜”,与我读书人的身份很不符。我便开始避免和父亲独处,有时被他逮到机会, 我常买点其他本不必的物品作掩饰,或把我省下的零钱添进去给他买一包更好一点的,或是多买一两包,从数量上赢得店主义一丝的“好感”,避免他们鄙视我,看不起父亲。想想那时我是多么的聪明。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买烟的钱也没了,他有时会试着问问我身上有没有钱,有的话就先给他垫着买一包烟。那时,我不会也不可能主动为父亲买烟,但有时我会努力在身上省点那仅有的生活费,以防止父亲再有需要帮他垫上。 在学校里,同学比着谁抽的烟好,我总是想到只抽最低档烟的父亲,有时觉得他很“可怜”,也很伟大,眼睛常忍不住朦胧。 我曾很“痛恨”父亲,认为他抽烟又花钱,又害身体,还让家人为他担心;认为父亲没骨气,戒不了烟,或者应该抽不了好的就不抽。现在想起我那时真是太有骨气了 ! 后来,父亲不再让我替他买烟。他从没在烟的问题上教导过我,并不担心我也像他成为烟鬼,而我实际已从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教导。 近些年,父亲谋了些事做,交际也多了,父亲也常备着点稍像样的烟,他自己抽的也有了大的改善,然而仍是比较偏宜的。 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是“烟鬼”,似乎我也极可能会成为烟鬼,实际我差点就是了。小学时,受父亲影响,我对烟很好奇,又很崇拜,然终不敢去碰那神圣之物,后从一同学口中得知:干枯的佛手瓜滕可当烟抽。我便弄了好长一截,点着一头,含在嘴里,模仿父亲使劲的吸。我到现在也理解不来那时在吸什么,为什么吸,只是觉得父亲喜欢,是那么个吸法。 大抵是觉得香烟也就是一股糊焦的烟味,我很快就“戒烟”了。后来渐渐得知吸烟有大害,也明白自己并未尝得香烟之“美味”,但我渐渐发现父亲许多的不好,我便立誓要做一个和父亲相反的人:此生不是万不得以绝不抽烟。到了现在我确实没有过想要抽烟的时刻,我对烟的立场很坚定,虽然也许某一天我也避免不了要用烟来和人客气,但它只能是我衣袋里的过客。 上大学后,一日听闻中国每年因抽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百万,我又一下子特别担心起父亲,特地写了一封家书劝父亲戒烟,也顺便劝他改了其他某些缺点。母亲说父亲对我的话能听进去,许多方面已有了改进,唯独烟戒不了。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戒烟只是为了身体健康,只要父亲身体好就行。 我曾有幸到异地,临走时想给家人带个礼物,对于父亲,三思之后,毅然买了一个小巧的烟筒,感觉那是最适合他的。 如今, 尽管我已有一定能力为父亲买上好一点的烟,但我还是不愿直接把烟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 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父亲和烟的情结与故事我也知道的很少,只希望父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情感交流|287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家庭][罗素的疯狂 Russell Madness (2015)][1080p + 720p][美国
lcj2212916 2015-4-14 20:55
导演: 罗伯特·文斯 编剧: 安娜·麦克罗伯茨 / 罗伯特·文斯 / Aaron Brooks / Kirsten Hansen 主演: 约翰·拉岑贝格 / 梅森·瓦尔·科顿 / 水晶 / 佛莱德·威拉特 / 麦肯娜·格瑞丝 / 更多... 类型: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2-21(美国) IMDb链接: tt4257950 RUSSELL MADNESS tells the story of Russell, an undersized but big-hearted terrier who dreams of having a family of his own. After running away from his pet store, Russell gets taken in by The Ferraros, a family desperate to revive their grandfather's pro wrestling arena. That's when they discover their new pet pooch has incredible wrestling skills. With help from his coach, Hunk, a savvy and hilarious monkey, Russell rockets to the top of the pro wrestling world and becomes a famous sports superstar. But when a dishonest promoter double-crosses the Ferraros, Russell will face his biggest challenge and discover that the strongest tag team is family.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90510646
1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才是决定孩子行为的关键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5-4-13 04:27
家庭才是决定孩子行为的关键 蒋继平 2015 年 4 月 12 日 最近我在科学网看到一些博文谈论中国教育的问题,这些博文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些博文大多数是在教育系统的老师们写的,有的是研究生导师的亲身经历。因为我自从 30 年前就离开了中国, 因而, 对中国目前大中小学的教科书和教育方式手段几乎一无所知, 我对中国现代青年学生的行为知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科学网的许多博文的内容和评论获得的。 虽然我对中国现存的教育内容知之甚少, 但是, 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 尤其注重青年学生的行为。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是我一个最紧要的任务。 我的观念是:孩子是世界的未来, 也是家庭的未来的唯一依靠。 我的这种依靠不是指经济上的支撑, 而是家庭的荣耀。 我在了解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家庭对孩子的行为和人生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得到这样的结论的依据是: 1. 家族的遗传基因。 这个是内因, 是决定因素, 最最重要。 从古至今, 英雄门第出将帅, 或者将帅门第出英雄; 书香门第出秀才。 这确实是“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的天然法则。 2. 家庭的环境使然。 英雄将帅日夜舞刀弄枪, 文人墨士常常写诗作文, 农民终日田间劳作, 商人善于精打细算。这种行为自然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是学校中学不到的。 这是外因。 因而,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既是内因, 也是外因。 内因和外因的完美结合给孩子的心灵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历史和社会现实是不是如此。 先来说说我们科学网的一些博主的情况。 我知道肖传国和吴云鹏两位是医生, 我从他们的博文中得知他们的孩子对医学非常感兴趣, 所以, 都选择了在医学界发展的道路。 我自己一直在私人企业任职, 所以我自己的两个孩子对私人企业特别感兴趣, 都选择到私人企业任职。 我想科学网还有很多的老师和科研人员的孩子们会在学校和科研单位任职的。 再来看看历史, 康熙的孩子们个个都很能干, 现代社会的官二代, 红二代, 富二代们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他们家庭的特性。 要是你不同意我的观点, 那么,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同一所学校, 同一个班级, 同样的老师, 用的是同样的教科书, 其学生的成绩,毕业出来后在社会上的行为, 不论从行为举止和人生成败来看, 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在我看来, 这种差异是因为家庭的因素造成的。 因为我比较早就认识到这个要素, 所以, 我平时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头等大事, 即使工作很忙很累, 也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正确适当的引导。 大家仔细想想, 教育体制是全国一样的, 为什么社会上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 也有一些比较令人担忧的年轻人? 我想这个差异主要是家庭造成的。 鉴于此,恕我直言, 要是你的孩子表现不佳, 你把责任推向教育体制, 或者社会环境, 那么, 你也许从头开始就错了。 再具体地来说, 要是你自己经常坐在牌桌上打牌, 却要你的孩子刻苦读书,认真做作业, 要是你要你的孩子拥有远大抱负, 自己却一天到晚在无聊地八卦, 或者说些低俗的语言, 你想你的孩子会这么想。 他们也许在表面上不敢违抗, 但是在内心中会非常反感。 当然, 很明显, 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方法可能确实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需要变革和改进。 因而, 我的博文的目的不是为当局说话, 而是希望广大的家长们真正地从自己做起, 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公正, 诚实, 善良和理智的榜样。 要是每个家庭,或者大多数家庭都能做到这点, 即使国家没有教育, 照样可以有一个以公正, 诚信, 善良和理智为主流的社会环境, 是不是? 最后,我有些恐惧地说, 现在中国社会极少数年轻人的非常自私和傲慢的行为举止, 与其独生子女的身份地位有一些明显的联系。 他们因为是家庭的唯一希望, 受到特别的关照, 从小的心灵就受到这种特殊优越感的熏陶, 导致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别人都要听他们的。 特别声明,这个群体是极少数受到溺爱的独生子女和青少年, 不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和青少年。 希望独生子女们不要误解。独生子女中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 不是独生子女中也有一些比较自负的。 这些也是家庭的影响造成的。 最后, 我希望青年人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个人分类: 教育|2419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习大国微信公号】重温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三句话
热度 2 xiao 2015-4-7 16:02
传统文化是站稳脚跟的根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指出:“全世界其实只有中国人过节,西方人不过节。”龚教授认为,“西方的那些叫做‘纪念日’,它是纪念某一个日子。我们现在常常把过节跟纪念日混为一谈,其实不是的。”如果将“过节”的“节”特指“二十四节气”,那么,西方确实不过节,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 2006年5月,“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到2005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再到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希望能够从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入手,化导中华儿女重情重义,将中华大地变成巨大的情义磁场,潜移默化地增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凝聚力,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为中国稳立世界打好根基。 重视发扬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习近平极为重视家庭建设,极为重视唤醒国人的“传统家庭美德”。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花了大段的篇幅发表了以上论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切的德性都从孝敬父母涵育,一切的善行都从孝敬父母起步,这就是中国人为何极为重视孝道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孝经》所谓“夫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国史大家钱穆先生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视野下指出:“西方人必须有教堂,教堂为训练人心与上帝接触相通之场所。中国人不必有教堂,而亦必须有一训练人心使其与大群接触相通之场所。此场所便是家庭。中国人乃以家庭培养其良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故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中国人并不以家庭教人自私自利,中国人实求以家庭教人大公无我。” “家庭即教堂”,这是与基督教对比下的说法,与习近平强调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异曲同工。 贵阳孔学堂、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前几天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文章《汲取“忠孝节义”中的正能量》中指出:孝是最基本的爱心,儒家的仁爱不限于爱亲,而是以这种天伦之乐作为生命之爱的最初体验,以此为养育人性之起点,进而推己及人。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孝心是“养育人性之起点”。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世间的纷纷扰扰,我们都可以默默忍受,而无家可归的失魂落魄,想来就忍无可忍。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我们的出发点;落叶飘飘终归根,家是我们的归宿处。不孝之子,如何期待他忠于民族和国家?不孝之子,如何期待他续写历史和文化? 对祖先的祭奠是家文化和孝文化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在清明时节尤其凸显。在杨柳依依、百花争妍的清明时节,一捧泥土、一束鲜花、一柱清香既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对家族的感念。在这个时刻,寻根祭祖、感念祖宗、是寻找归属、认同文化、饮水思源、返璞归真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文化孕育文化自信 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习近平积极引导国人过好传统节日,这是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不久前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文章《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从“仁者自爱”说开去》中指出:在儒家看来,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是自爱、自尊、自立的人,而一个真正自爱、自尊、自立的人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他就会爱人,也容易赢得他人的爱。儒家的这一理念对我们今天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很有启示。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同化,沦为“文化殖民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提倡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坚持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养料,滋润、丰富和繁荣、发展中华文化。 我们并不“妄自尊大”,所以我们开放包容、大胆吸收西方节日;我们也不“妄自菲薄”,所以更要理直气壮地大力弘扬我中华之传统节日。这应当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传统节日方面的具体体现。 来源:萧伟光 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论道·国学|21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生在择业时应该仔细思考的几个问题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5-3-29 03:42
女生在择业时应该仔细思考的几个问题 蒋继平 2015 年 3 月 28 日 昨天接到一位助手的辞职通知。 她说她将在三个星期后离开公司。 她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现在的工作与她的家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她无法兼顾双方的利益。她说她一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是因为她没有意料到会很快成为母亲, 而且, 她的母亲曾经答应她帮助她照顾孩子, 后来, 她的母亲因为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 现在她有一个不到一周岁的女儿 需要照顾, 而她的工作任务就是经常出差,这很不利于对女儿的照顾。 她虽然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但是, 在家庭和事业的两难抉择中, 她不得不牺牲事业来满足家庭的需求。 这个助手是典型的美国白种人, 27 岁, 两年前受聘于我们单位, 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她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田间试验区块的规划, 移栽,采集,记录和负责指导几位技术员。 因为我们的试验地分布在美国的好几个州,出差几乎是三天两头的事。自从她怀孕和生下女儿后, 我发现她的工作效率很低下, 对于一些本来属于她的工作任务也不能执行。 所以, 她辞职是我意料之中的事。 晚上回到家, 在无意中看到太太在看 的连系剧, 剧情正在展示彭飞和安叶之间家庭和事业的矛盾。 结合在办公室遇到女助手辞职的事件, 使我有了写这篇博文的材料和冲动。 我说女生在择业时应该仔细思考, 不是歧视女性, 而是根据事实而说的心里话。 这是因为女生在生理上与男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这种生理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生存能力, 这种不同的生存能力导致了不同的家庭责任。 比如说, 怀孕和哺育,这是女人的天责,是男人不可替代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 我建议女生在择业前认真地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 社会上哪些职业比较适合女性担任? 2. 在事业和家庭出现矛盾时, 我应该选择哪一方? 3. 我的兴趣和才能适合什么职业? 4. 假如因为兴趣爱好选择的职业证明是不适合的, 然后怎么办? (我的这位助手就是因为非常喜欢自然和野外工作, 当时毅然申请这份野外任务很重的职业)。 5. 孩子, 丈夫和个人事业, 哪个对我更重要? 想好了这些问题, 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 要不然, 很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明显的矛盾。 现在许多家庭出现离异的结局, 就是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32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科研、教学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
热度 1 Enago 2015-3-18 11:43
科研、教学和生活是几乎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要面对的三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这三者所占的的比重总是在不断改变的,因此如何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不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都会影响科研与生活的质量。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建议: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在科研、教学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 --- 一、 多参加学术圈外的活动 。一个人宅在家里是最不好的,加入一些非学术界的俱乐部或者小团体,定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但能放松身心,增加见识,对于单身的科研人员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 二、科研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很容易弥散到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这样很容易造成长时间工作的疲倦感。 给自己规定一个明确的工作时间 比如朝九晚五(或任何适合您家庭的日程安排),同时周末至少休息一天,这样有助于减少疲倦感,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兼顾到家庭,不至于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生活。在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效率,不要在灵感枯竭的时候逼自己思考问题。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 这样就可以记录下在“非工作时间”突然出现的一些想法。 三 、做好日程安排并严格执行 。每周做一次日程安排,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具体到哪一天的什么时段做什么事情。这样可以让你专注于做真正重要的事,确保所做的事都是必要的。这样无论是教学准备或研究写作,都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而不是每天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追着跑。 当然,以上这些方法不是万能的,但实际上也的确有用。正因为科研人员的上班时间相对有弹性,因此更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时间表,以确保教学、科研和生活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度。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国际会议口头报告的种类 2. thesis跟dissertation的区别 3. 什么时候找导师交流比较合适? -------------------------------------------------------------------------------------------------------------------------------------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6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家有子初长成
wisune 2015-3-12 14:27
我的哥哥是八八年生人,比我大两岁。现在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我便也是两个孩子的叔叔了。我俩小时候一块玩耍的场景,仿佛犹在不久之前,现在该我们看孩子们玩耍了啊。岁月把人往前推,你不想走都不行的。我们都要成长起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就像当年我们的父母一样。
个人分类: 杂记|1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地位之回归家庭
热度 5 zhangt10 2015-2-21 18:35
这几天因为春晚小品的事儿,朋友圈几乎翻天,大多是关于知乎那篇春晚歧视女性文章引起的讨论。那帮国内的女友们,不是在移民中,就是在计划把孩子打包送出国读书,尤其是有女孩儿的家庭。 国内女性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得想条退路。。 独立自强,实现自我价值,毕竟还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父母对自己独生女儿的殷殷期盼。在婚姻内利益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家庭可不是妇女最安全的回归之处呢。一姐妹损得很,说看起来不仅仅是人口性别不平衡,就业率和养老金的口子都有点儿补不上呢。可是国家养的6000万公务员都吃干饭的吗?“凭什么我的女儿作牺牲?!“ 说起人口男女比例失调这件事儿,在座的都是科学家,给两个数据自己琢磨去吧 1。据新闻报道,2011年中国15岁以上未婚男女比例为135:100 2。最近一段时期中国男女出生比例公开数据在117:100到120:100之间,有些地方可能更加严峻 所以,春晚和妇联的种种舆论实在是不能当作无意识的了。即使是在妇联的剩女”计划下,中国30岁以上大学学历的女性依然有1/3左右未婚。整体社会环境没有改善,政府没有理由期待妇女去听从安排,回归家庭。 周围的女友 ,听说在婚姻结束时一无所得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只有自强自尊自立,才能有能力面对春晚那样的低俗给以白眼。 另外没想到一些嫁入高门一直以为过得很好的朋友,新年里也在那儿私下嘀咕。。 这封网和保守化的倾向,到底是上面的圣意,还是所谓的高级黑?2015年的中国,还会有什么大戏上演?有什么动荡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个羊年春晚透露的种种信号,小民们也在忐忑地看着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2 次阅读|6 个评论
14家庭、家政、生活服务PPT模板
zqb625024295 2015-1-27 19:03
年终总结ppt做不好怎么办?项目答辩ppt做不好怎么办?ppt没素材怎么办?做ppt没思路怎么办?请关注我 阿牛的博客 ,里面将会有海量素材免费送给你。不为别的,只为分享分天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ctaniu。加PPT核心群244380448。2000G PPT内容,免费赠送,只要你要,我就给,干货多多。不为别的,只为定位定江上,分享分天下。加群表明来自科学网。QQ244380448群只服务科学网。里面有上百套经典PPT答辩模板。 个人微信 个人微信订阅号 【科学网PPT交流群组 】
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0.4%家庭占有中国70%的财富吗?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5-1-3 16:55
赵建民 2015-1-3 16:26 2010年,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机遇无限 挑战犹存》报告称:中国0.4%家庭占有70%财富 -------------------------------------------------------------- 难道占99.6%的中国人也就是大约13.5亿人,只占有中国居民储蓄的30%也就是15万亿吗? 实际上95%的以上的储户,其账户余额都在50万元以内,这大体上仍然属于人民的范围。 ---------------------------------------------------------------------------------------------------------- 难道0.4%的家庭拥有了中国70%的房地产吗?如果是这样,他们手里的资产如何变现?现在中国人没有谁睡在大街上。 难道0.4%的家庭拥有了社会全部70%的经营性和非经营资产吗?目前全民所有的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还占社会总资产的50%以上。 实际上如果计算储蓄、住房和其他经营资产,中国居民家庭财产在50-100万的没有一亿户也少不了多少,在10-50万的至少在二亿户。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5309 次阅读|11 个评论
【社交媒体与家庭】最新研究文章
WileyChina 2014-11-17 14:48
Wiley向您推荐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优秀期刊文章! 点击查看期刊文章,了解 社交媒体对家庭的影响 。 文章在 2014年12月10日之前 均可免费获取 ! Editor: Reenee Singh Impact Factor: 1.02 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Ranking: 2013: 21/39 (Family Studies); 75/111 (Psychology Clinical) Online ISSN: 1467-6427 文章推荐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family: friend or foe? Technology in families and the clinical encounter: results of a cross-national survey Video games: support for the evolving family therapist 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pathological gambling (Part I): Five circuits Family therapy for an Internet-addicted young adult with interpersonal problems Thematic review of family therapy journals in 2013 Thank you to reviewers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SSCI收录家庭研究期刊41种目录
wanyuehua 2014-11-5 14:48
SCI 、 SSCI 均收录家庭研究期刊, 2014 年 SSCI 收录家庭研究期刊 41 种,其中 SCI 、 SSCI 共同收录期刊 3 种。 2014 年 SSCI 收录家庭研究期刊 41 种目录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FAMILY STUDIES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41 注: ★ SCI、SSCI共同收录期刊3种 1.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美国家庭疗法杂志》 Bimonthly ISSN: 0192-618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家庭治疗杂志》 Quarterly ISSN: 0814-723X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 CHILD FAMILY BEHAVIOR THERAPY 《儿童与家庭行为疗法》 Quarterly ISSN: 0731-710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 CHILD FAMILY SOCIAL WORK 《儿童与家庭社会服务》 Quarterly ISSN: 1356-7500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5. CHILD ABUSE NEGLECT 《儿童虐待与忽视》 Monthly ISSN: 0145-2134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6. CHILD ABUSE REVIEW 《儿童虐待评论》 Bimonthly ISSN: 0952-9136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7. CHILD MALTREATMENT 《儿童虐待》 Quarterly ISSN: 1077-5595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8. CHILD WELFARE 《儿童福利》 Bimonthly ISSN: 0009-4021 CHILD WELFARELEAGUE AMER INC, 2345 CRYSTAL DR, STE 250, ARLINGTON, USA , VA, 22202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9.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青少年服务评论》 Monthly ISSN: 0190-7409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0. CULTURE HEALTH SEXUALITY 《文化、卫生和性》 Monthly ISSN: 1369-1058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1. FAMILIES IN SOCIETY-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SOCIAL SERVICES 《社会中的家庭》 Quarterly ISSN: 1044-3894 ALLIANCE CHILDREN FAMILIES, 11700 WEST LAKE PARK DRIVE, MILWAUKEE, USA, WI, 5322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2. ★ FAMILIES SYSTEMS HEALTH 《家庭、体系与保健》 Quarterly ISSN: 1091-7527 EDUCATIONALPUBLISHING FOUNDATIO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 750 FIRST ST, NE, WASHINGTON, USA , DC,20002-4242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3. FAMILY COMMUNITY HEALTH 《家庭与社区保健》 Quarterly ISSN: 0160-6379 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 530 WALNUT ST,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3621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4. FAMILY LAW QUARTERLY 《家庭法季刊》 Quarterly ISSN: 0014-729X AMER BAR ASSOC,ADMINISTRATIVE LAW REGULATORY PRACTICE SECTION, 321 N CLARK ST, CHICAGO, USA , IL,6061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5. FAMILY PROCESS 《家庭作用》 Quarterly ISSN: 0014-7370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6. FAMILY RELATIONS 《家庭关系》 Bimonthly ISSN: 0197-6664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7. FUTURE OF CHILDREN 《未来儿童》 Semiannual ISSN: 1054-8289 PRINCETON UNIV,277 WALLACE HALL, PRINCETON, USA , NJ, 0854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8. HISTORY OF THE FAMILY 《家庭历史》 Quarterly ISSN: 1081-602X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POLICY AND THE FAMILY 《国际法律、政策与家庭杂志》 Tri-annual ISSN: 1360-9939 OXFORD UNIV PRESS, GREAT CLARENDON ST, OXFORD, ENGLAND , OX2 6DP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0.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1062-1024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1.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儿童性虐待杂志》 Bimonthly ISSN: 1053-8712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2.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比较家庭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0047-2328 J COMPARATIVEFAMILY STUDIES, UNIV CALGARY-DEPT SOCIOLOGY 2500 UNIVERSITY DRIVE NW, CALGARY, CANADA , AB,T2N 1N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3.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少年期杂志》 Bimonthly ISSN: 0272-4316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4. 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 《家族历史杂志》 Quarterly ISSN: 0363-1990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5.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家庭问题杂志》 Monthly ISSN: 0192-513X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6. ★ 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 《家庭护理杂志》 Quarterly ISSN: 1074-8407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7. ★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保护杂志》 Quarterly ISSN: 1471-1893 BMJ PUBLISHINGGROUP, BRITISH MED ASSOC HOUSE, TAVISTOCK SQUARE, LONDON, ENGLAND , WC1H 9JR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8.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家族心理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0893-3200 AMER PSYCHOLOGICALASSOC, 750 FIRST ST NE, WASHINGTON, USA ,DC, 20002-4242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9. JOURNAL OF FAMILY STUDIES 《家庭研究杂志》 Semiannual ISSN: 1322-9400 ECONTENTMANAGEMENT, PO BOX 1027, MALENY, AUSTRALIA ,QUEENSLAND,4552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0.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家庭治疗杂志》 Quarterly ISSN: 0163-444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1.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家庭暴力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5-7482 SPRINGER/PLENUM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2.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人际暴力杂志》 Semimonthly ISSN: 0886-2605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3.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婚姻与家庭疗法杂志》 Quarterly ISSN: 0194-472X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4.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婚姻与家庭杂志》 Bimonthly ISSN: 0022-244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5.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青春期研究杂志》 Quarterly ISSN: 1050-8392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6. JOURNAL OF SEX MARITAL THERAPY 《性与婚姻疗法杂志》 Bimonthly ISSN: 0092-623X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7. PARENTING-SCIENCE AND PRACTICE 《养育》 Quarterly ISSN: 1529-5192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8. PERSPECTIVES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性与生殖健康展望》 Quarterly ISSN: 1538-6341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9. PSYCHOLOGY OF VIOLENCE 《心理学暴力》 Quarterly ISSN: 2152-0828 EDUCATIONALPUBLISHING FOUNDATIO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 750 FIRST ST, NE, WASHINGTON, USA , DC,20002-4242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0. TRAUMA VIOLENCE ABUSE 《创伤暴力与虐待》 Quarterly ISSN: 1524-8380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1. ZEITSCHRIFT FUR FAMILIENFORSCHUNG 《家庭研究 杂志》 Tri-annual ISSN: 1437-2940 VERLAGBARBARA BUDRICH, STAUFFENBERGSTR 7, LEVERKUSEN, GERMANY, D-51379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SSCI投稿|7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家庭】【夜莺 Le Promeneur d'Oiseau (2013)】【720p】【中国
lcj2212916 2014-10-31 18:50
转载自 豆瓣电影 导演 : 费利普·弥勒 编剧 : 费利普·弥勒 / 宁宁 主演 : 李保田 / 杨心仪 / 李小冉 / 秦昊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法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法语 上映日期: 2014-10-31(中国大陆) / 2014-05-07(法国) 片长: 92分钟(中国大陆) / 100分钟(法国) 又名: The Nightingale IMDb链接: tt2976864 孙女任幸(杨心仪 饰)三岁时在花鸟市场差点走失的那一天起,从农村来到北京工作的爷爷朱志根(李保田 饰)就与儿子崇义(秦昊 饰)再也没有说过话了,儿媳倩影(李小冉 饰)多年试图努力弥合家庭的裂缝而徒劳无功,而因为夫妻多年忙于工作,爱情已经变得枯萎,这个在别人眼里的幸福美满三代同堂的都市家庭,早已濒临解体。   志根始终惦记着一个对去世妻子的承诺,把十八年前妻子送他的夜莺带回村子,让它在妻子的坟墓上飞走。这个在志根心里说了很久的旅行,在启程时发生了变故,因为儿子儿媳出差而没人照看的孙女加入了这场改变他们生活的奇妙旅程。从北京到阳朔,一路田园风景秀丽,但祖孙俩遭遇了迷路、崴脚、露宿山洞种种磨难,远离城市喧嚣融入大自然的孩子渴望着自由,“我就像只小鸟,关我的笼子打开了,我一下子就飞了出去。”……这次重建亲情的契机,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都市里已经迷失脚步的夫妻能否重拾爱情?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7278781
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颐录1
热度 3 Mech 2014-7-26 13:39
女儿炒了两个菜,要传到微博上秀秀,但担心被人鄙视。 夫人说,“碗有点破,像济公他家的。” 女儿的回答体现了中学语文教育的深刻印记: “能表现出我质朴的人物特点,同时交代我们家拮据的经济条件,又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女儿拍摄的图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1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家庭】【皱纹 Arrugas (2011)】【西班牙】
lcj2212916 2014-6-7 20:48
导演 : Ignacio Ferreras 编剧 : ángel de la Cruz / Paco Roca 类型: 剧情 / 动画 / 家庭 官方网站: www.arrugaslapelicula.com/es/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2-01-27(西班牙) 片长: 89分钟 又名: 欢乐皱纹(港) / Wrinkles IMDb链接: tt1407052 故事以Emilio和Miguel,这两位住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的友谊展开。当Emilio入院时,他已经是老年痴呆症早期,在Miguel和其他人的帮助下,他逐渐不再恐惧,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的友谊让冗长乏味的岁月充满了幽默与温暖。虽然生命就要到尽头,但对这两个老人来说生活不过才刚刚开始。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6162366
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儿童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祝您儿童节快乐:)
sciencepress 2014-5-30 08:10
胆大与胆小: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 父母少些控制,多些商量和引导 在自由游戏情境中发现了一种亲子互动类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在拼图游戏情境中也发现了父母控制—儿童顺从这种亲子互动类型,这两种亲子互动类型表明,当母亲或者父母对孩子控制过多,经常干涉孩子的活动,命令孩子,甚至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就会让孩子表现得比较顺从,而本研究还发现,顺从的孩子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时更容易表现出胆小、退缩、紧张、恐惧等行为抑制性特征, 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得比较被动、退缩和拘谨,不敢主动接近和结交朋友。这种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在竞争环境中也缺乏自信。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先天就表现出胆小等行为抑制性的孩子,如果母亲对孩子过分保护,苛刻要求,孩子的焦虑水平就会比较高。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 (Baumrind) 提出,积极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四个方面:控制、要求、教导和关爱。其中控制是指父母对孩子的管束和控制;要求是指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对孩子的行为提出的期望;教导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关爱是指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关心和爱护,在家人团聚时,与孩子共享快乐;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赞赏,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和安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控制、要求、教导和关爱要恰当地进行搭配,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行为抑制性儿童的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更胆小、退缩。应该多鼓励孩子独立,对孩子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和期望,但不要过分干涉和控制孩子的行动,应该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不要命令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要求和意见,多引导孩子,让孩子理解父母提出的要求。当父母与孩子存在争执和分歧时,多跟孩子交流和商量,应给与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会让孩子得到尊重和肯定,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因为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比较敏感,父母在孩子取得进步和成绩时,应多给与表扬和赞赏,而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给与鼓励和安慰,而不是讽刺挖苦和严厉批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也要给与孩子切实的帮助,这样就可以增强行为抑制性孩子的自信心,在取得成功时更有前进的动力,遇到困难时也不会失去信心,而是更加努力。 ‍ ‍ 另外,行为抑制性的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被动、退缩,这可能会阻碍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会使他们感到孤独,而这种缺乏朋友的孤独感到青春期会让孩子更为痛苦。以往有研究者(侯静, 2009 )发现,对于我国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他人是同龄的朋友,到了青少年期,同龄朋友之间可以分享和交流各种信息和兴趣爱好,朋友之间的倾述和倾听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行为抑制性的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多带孩子到一些公共场合与同伴玩耍,鼓励孩子主动加入到同伴的游戏群体,锻炼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能力。 父母应给孩子更多温暖和关爱,给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的场所,父母平时在教育孩子、与孩子互动中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深入到儿童的家庭环境中,观察儿童与父母在日常生活游戏情境中的交往状况,从而考察父母对孩子的行对以及父母的关系孩子行为抑制性这种个性发展的影响。以往研究对母亲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探讨得比较多本研究发现,而本研究同时考察父亲和母亲的行为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 ‍ 本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母越恩爱,父亲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发展出行为非抑制性倾向,也就是说,这样父母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胆大、主动、放松等行为非抑制性的特点。以往也有研究发现,当孩子有消极的情绪时,父母之间的冲突会使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胆小、退缩、敏感等行为抑制性的特征 (Pauli-Pott , Beckmann, 2007) 。并且,还有研究发现,当孩子的行为抑制性比较强时,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方式不一致时,孩子就会表现更高水平的焦虑。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为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借鉴。 ‍ ‍ ‍ ‍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出现分歧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和冲突,父母之间的恩爱和温暖一方面会让儿童更放松、生活得愉快,另一方面父母之间的关系越亲密,让孩子感受到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时,会敢于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更放松更胆大,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也更自信,更主动地表现自己。 其次,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态度和要求要保持一致,不能一个严一个松,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对于胆小、敏感、退缩的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来说,更要温和地提出要求,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立场要保持一致,这样就不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不会感到焦虑,就会更放松、更主动、更自信。 第三,父亲作为孩子的另一个重要他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父亲通常在外打拼事业,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工作很忙碌,但父亲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本研究发现,父亲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如果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也就是说,经常用喜爱的目光注视孩子,对孩子微笑或大笑,拥抱和抚慰孩子,对孩子好的表现拍手表示赞赏等,就会让孩子发展出主动、自信、胆大等行为非抑制性行为。因而,中国的父亲应该改变对待孩子过于严厉的态度,也要改变在孩子面前情感内敛、含蓄的表现,多夸奖和赞赏孩子,多拥抱孩子,父亲这样行为更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 ‍ 教师应该对行为抑制性的儿童多鼓励、多关爱 行为抑制性作为一种个性特征,也是早期表现出的气质特征,主要的表现是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所表现出的脸红、胆小、退缩、拘谨、被动、紧张等特征,以往国内外研究者对儿童的行为抑制性与其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 ‍ 本研究发现,儿童在 2 岁时的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在 7 岁时学习问题越少,学习成绩越好。这与曹睿昕等( 2011 )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还发现,儿童在 4 岁时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 7 岁时在学校里的攻击行为越少,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越强,任务定向能力也较强,也就是说,做事情会比较专注。这些结果表明,我国的行为抑制性儿童在学校适应方面是比较积极的。然而,本研究也发现了我国行为抑制性儿童的社会适应的消极方面:儿童 4 岁时越胆小、退缩, 7 岁时的抑郁问题也越多;女孩 7 岁时的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在与同伴交往时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 7 岁时的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 7 岁时表现得越退缩。丁小利等( 2013 )的研究也发现,儿童 2 岁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其焦虑、抑郁的问题越明显,曹睿昕等( 2011 )的研究表明,男孩 2 岁时行为抑制性水平越高, 11 岁时在学校里更容易受欺辱,更经常表现出害羞焦虑。以往的这些研究结果为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首先,行为抑制性的儿童通常比较敏感、胆怯,自尊心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问题,因此,老师对待胆小、敏感的行为抑制性儿童的态度要温和,当他们成绩不理想,或者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不要过于严厉的批评,以免伤害到这些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学习成绩通常较好,做事比较专注,对于这些优点,教师要多赞赏和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把一些班干部的工作交给他们,锻炼他们与其他同学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社会交往的技能。 ‍ ‍ 第三,行为抑制性儿童在与同学交往时比较被动,缺乏恰当的社会交往技能,因而可能会缺少朋友,这会让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感到了青少年期尤其强烈。教师可以让班级里比较外向、活跃的同学主动与胆小、退缩的行为抑制性儿童交往,主动邀请这些同学加入游戏和交流的群体,跟行为抑制性的儿童成为朋友,这样就会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适应得更好,生活得更愉快开心。 相关博文延伸阅读 《胆大与胆小:儿童的行为抑制性》 (本文摘选自侯静《胆大与胆小: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图片来自于网络) ‍ 一起 阅读 科学 ! 敬请关注 科学出版社 ,搜索 微信ID : sciencepress-cspm 或 “ 科学出版社 ”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3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SSCI收录社会工作期刊41种目录
wanyuehua 2014-5-14 10:46
2014 年 SSCI 收录社会工作期刊 41 种,其中 SCI 、SSCI共同收录期刊1种。 2014 年 SSCI 收录社会工作期刊 41 种目录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OCIALWORK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41 注: ★ 为SCI、SSCI共同收录期刊1种 1.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管理:社会工作》 BimonthlyISSN: 0364-310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FFILIA-JOURNAL OF WOMEN AND SOCIAL WORK 《妇女与社会工作杂志》 Irregular ISSN: 0886-1099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美国社区心理学杂志》 Quarterly ISSN:0091-0562 SPRINGER/PLENUM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 ★ AMERICAN JOURNAL OFORTHOPSYCHIATRY 《美国行为精神病学杂志》 Quarterly ISSN: 0002-9432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5.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亚太地区社会工作杂志》 Semiannual ISSN:0218-5385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6. 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澳大利亚心理咨询与指导杂志》 Semiannual ISSN: 1037-2911 CAMBRIDGE UNIV PRESS, 32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USA ,NY, 10013-247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7. AUSTRALIAN SOCIAL WORK 《澳大利亚社会工作》 Quarterly ISSN: 0312-407X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8.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英国社会工作杂志》 Bimonthly ISSN: 0045-3102 OXFORD UNIV PRESS, GREAT CLARENDON ST, OXFORD, ENGLAND , OX2 6DP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9. CHILD FAMILY SOCIAL WORK 《儿童与家庭社会服务》 Quarterly ISSN: 1356-7500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0. CHILD ABUSE NEGLECT 《儿童虐待与忽视》 Monthly ISSN:0145-2134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1. CHILD ABUSE REVIEW 《儿童虐待评论》 Bimonthly ISSN: 0952-9136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2. CHILD MALTREATMENT 《儿童虐待》 Quarterly ISSN: 1077-5595 SAGE PUBLICATIONS INC,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3. CHILD WELFARE 《儿童福利》 Bimonthly ISSN: 0009-4021 CHILD WELFARELEAGUE AMER INC, 2345 CRYSTAL DR, STE 250, ARLINGTON, USA , VA, 22202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4. CHILDREN SOCIETY 《儿童与社会》 Bimonthly ISSN: 0951-060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5.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青少年服务评论》 Monthly ISSN: 0190-7409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6.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临床社会工作杂志》 Quarterly ISSN: 0091-1674 SPRINGER, 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7.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欧洲社会工作杂志》 Quarterly ISSN:1369-145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8. FAMILIES IN SOCIETY-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SOCIAL SERVICES 《社会中的家庭》 《社会中的家庭》 Quarterly ISSN: 1044-3894 ALLIANCE CHILDREN FAMILIES, 11700 WEST LAKE PARK DRIVE, MILWAUKEE, USA, WI, 5322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9. FAMILY RELATIONS 《家庭关系》 Bimonthly ISSN: 0197-6664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0. HEALTH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社区卫生与社会保健》 Bimonthly ISSN: 0966-0410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1. HEALTH SOCIAL WORK 《保健与社会工作》 Quarterly ISSN:0360-7283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国际社会福利杂志》 QuarterlyISSN: 1369-6866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3.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国际社会工作》 Bimonthly ISSN: 0020-8728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4.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社区心理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0090-4392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5.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社会政策杂志》 Quarterly ISSN: 0047-2794 CAMBRIDGE UNIV PRESS, 32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USA ,NY, 10013-247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6.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社会服务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0148-8376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7. JOURNAL OF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杂志》 Quarterly ISSN: 1468-0173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8.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社会工作教育杂志》 Quarterly ISSN: 1043-779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9.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社会工作实践杂志》 Quarterly ISSN: 0265-0533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0. LJETOPIS SOCIJALNOG RADA 《社会工作杂志》 Tri-annual ISSN: 1846-5412 UNIV ZAGREB FAC LAW DEPT SOCIAL WORK, NAZOROVA 51, ZAGREB, CROATIA ,1000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1. QUALITATIVE SOCIAL WORK 《定性社会工作》 Quarterly ISSN: 1473-3250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2.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Bimonthly ISSN:1049-7315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3. REVISTA DE CERCETARE SI INTERVENTIE SOCIALA 《社会干预与研究评论》 Quarterly ISSN:1583-3410 EDITURA LUMEN, IASI, HOLT ROMANIA FCSSCF FILIALA, IASI STR BISTRITA, NR 7, BL B13,PARTER, AP 3, IASI, ROMANIA , 0000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4. SMITH COLLEGE STUDIES IN SOCIAL WORK 《史密斯学院社会工作研究》 Quarterly ISSN: 0037-731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5. 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 《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 Bimonthly ISSN: 0144-5596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6. SOCIAL SERVICE REVIEW 《社会服务评论》 Quarterly ISSN: 0037-7961 UNIV CHICAGO PRESS, 1427 E 60TH ST, CHICAGO, USA , IL,60637-295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7.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 Quarterly ISSN: 0037-8046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8.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社会保健工作》 Monthly ISSN: 0098-1389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9. SOCIAL WORK IN 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Bimonthly ISSN: 1937-1918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0. SOCIAL WORK RESEARCH 《社会工作研究》 Quarterly ISSN: 1070-5309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1. TRAUMA VIOLENCE ABUSE 《 外伤暴力与虐待》 Quarterly ISSN: 1524-8380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SSCI投稿|12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餐桌上的历史—我家三代人的食物变迁
chinese1man 2014-3-14 19:54
引言:这篇小文本意是给女儿作一篇范文的!此文写于8年前,那时候女儿读小学。文中提到两种食物:窝头和鱼香肉丝是我都最爱。窝头可能是60后与70后儿童时代的常见食物之一!特别怀念,尤其喜欢吃外婆蒸的玉米面鱼儿,甜甜香香的味道是我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鱼香肉丝是北方餐馆极普通的荤菜,到了南方,就很难吃到正宗的了。广东菜五花八门,初到广州时常点这个,后来要么吃闭门羹,要么味道相差甚远。最后就学乖了,只有到北方菜馆才会冒险一试........   小小餐桌也可以映射出大历史。可别说餐桌上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与历史无关,“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任何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它的具体内容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幻。   下面就说说父亲、我及女儿,我们一家三代人童年时代的餐桌吧:   父亲1945年生于冀北山地的一个小山村,那时中国刚刚结束了对日民族战争,又处在内战之中,随后便是百废待兴社会大变革,其后便赶上了惨绝人寰的“四两关”。   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在在饥饿之中度过的。战争与社会巨变,对一个小民来说,其基本影响就是食物没有保障。那时候父亲的主食是本地产的玉米面、小米饭;至于蔬菜,在夏天尚有土豆、白菜之类,到冬天时,就只能吃少量的泡菜了。油和肉类是极少的,过节才舍得买一点儿,农民手头又往往没有钱,需要用有限的米去很奢侈地换。但是就是这些简陋的饮食也不能得到保证,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艰苦的时候,往往连树叶、野菜、树皮都没的吃。那时候许多人因营养不良或饥饿而死掉了,多数是老人与小孩。我的姑姑--父亲的小妹,就是在那时的一次大粮荒中饿死的。   父亲一提起他的苦难的童年时代,满脑子就一个“饿”字。然而到我出生的1971年,社会的巨大变革已基本完成,国家发展已渐趋稳定,我家的餐桌上基本上不会缺少食物了。   我的童年时代是幸福的,食物已可以保证有,不会再有饥饿。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放学回家后香喷喷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饭,以及清甜小米汤、点了油花的土豆煮泡菜,凉拌菠菜等。食物虽然简单,但吃得饱。过春节时,或有红白二事时,更有大块的肉吃,有1元1斤的高梁酒喝:有些时候,还可以喝到甜甜的果酒。如果去有钱的长辈家拜年,更可以得到花生、大枣、糖块、核桃等算得上罕见的零食。   记忆中,我童年的餐桌,虽然简陋却也美丽。   小女生于1997年的一个蓬勃发展中的县城,到她年龄稍长,约4岁时,又随我和妻子迁入了国内经济最发为达的沿海大都市。她的童年是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来临的。   小女的童年时代是幸运的,她童年的大多数时光是在21世纪的大都市中度过的。这时平民的餐桌早已不再单调,五花八门的食物,叫人只恨没长多一个胃。漂亮的餐桌上,各种食物轮番上场,从田野的时蔬野味到营养丰富的海参、螃蟹都可看到,肉类是每餐必有的,高档的酒类,也不稀奇。更有的是各种宴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品尝五湖四海、古今中外的各种菜式。大家绝不会因为一块肉或一只鸡腿推让不已。而常常是互相提醒,可不要吃多了呦!因为一不留神,体重便会又增加了三五斤。   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六十多年岁月沧桑。透过平凡一家三代人童年时代,看小小餐桌上的饮食变迁,既折射出了近代中国大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映照出了人类平凡一份子的美好未来。 后记: 网友精彩点评选:某网友读该文后发出如下感叹,个人觉得很有道理。 饥饿不再成为历史发展或循环的原动力,中国需要培育酝酿新的原动力!   从社会制度讲。过去,对于任何统治者,解决老百姓的肚子问题就是最大的事情。那就是所谓“水能覆舟”的根源,也是老百姓对于统治者的最后力量所在,使其所谓明君不至于太放肆。可是今天,当肚子问题不再存在时,老百姓的力量何在,对统治者的威慑何在,所以才有今天这样肆无忌惮的腐败与权贵交易吧。   有人说,这就需要培养个人的自由意志、天赋人权的意识。到时候,当中国人对自由民主的缺乏感变得像饥饿那样时,老百姓才可能自发行动起来。   个人认同此说法,其实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应从多方面去理解。我想,我们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局限于体制方面。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家灯火.家有小女叫小雨之五.乖巧的小雨
热度 1 chinese1man 2014-3-14 19:38
引言:小雨在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毕竟是个女孩家,乖巧的一面自然天成。虽然有时候,小雨会大声地和妈妈争辩,甚至会和爸爸争辩,但大多数时候小雨是个乖巧的女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感动.......   妈妈不在的日子      有一段时间,妻外出到远方。星期天的下午,送小孩去学校,我不禁心头一丝凉意,因为明天起有一段时间就是一个人孤单的世界了。第二天一清早,我送妻到东方宾馆,去赶早班的机场快线。夜色朦胧中,我送妻上了机场快线大巴........   接下来的日子很紧张,甲流横行的日子,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似乎有所上升,就连肿瘤患者的住院率也大为上升。这个寒冷冬天的十一月是我们肿瘤科开科六年来最为繁忙的日子,突然发病的患者有一些滞留在急症留观室里,无法住到住院部来。星期一值班的我孤单地而繁忙地处理着病房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病房紧急事件。忽而是这个癫痫发作,口歪眼斜,口吐白沫,忽而是那个气促发作,面色紫绀,痰鸣如吼........   入冬以来的气候剧烈变化可能也是肿瘤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一天里不断有临终期死亡的晚期病例。忽而是肺癌脑转移,上消化道出血不止,忽而是大肠癌肺转移高热不退,忽而是鼻咽癌全身转移脑疝形成,忽而是肺癌脑转移突发昏迷,有忽而是肝癌晚期破裂出血........   我呢.......忽而像是一个面对熊熊大火燃烧的大厦在孤军奋战的消防队员,忽而又像是一只疲惫的羚羊在无边的旷野拼命奔跑........   这是一个够邪乎的24小时(我们值一线班的医生是连续工作24-29小时的),繁忙的间隙,我闪入值班房躺在床上休息下,忽然想起了一部人到中年的小说。对于肿瘤姑息病房医生来说,有时候疲惫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灵........或许你永远无法体会,一天的时间里,你亲手确认了6个或更多的不成人样的晚期肿瘤患者死亡,并且亲眼看着他们在你无助的抢救下死亡是啥感觉........   已经是午夜了,我和衣倒在床上准备小寐片刻,忽然手机里传来短信收到的清脆的哔哔声。我熟练地打开短信,一条来自小雨的短信映入眼帘:“爸爸晚安,张老师邮箱明天电话告知,好睡眠。”   小雨不知为啥,这几天突然长大了,学会关心人。小孩子的变化真是惊人,妈妈不在的这几天,一向只和妈妈电话联系的小雨忽然记得给孤单而忙碌的老爸发个短信,猛然间让我感动不已.......   小雨在外婆、外公、姨父、姨妈、爸爸、妈妈等的呵护中长大,一向有点自我中心。如今忽然小小年纪记得对一向马虎生活的爸爸关心下,的确让我感动得不得了........   小雨在市里的某中学寄宿上学,这两天其实每天都是在晚上10点左右发短信过来的。今天忽然晚了,这小家伙肯定又是作业太多晚睡了!   从小懂事的小雨   小雨其实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   记得在北方时候,那时候小雨很小,大约两三岁样子。一次冬天回岳母家看望小雨,小雨看到爸爸妈妈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小雨被外婆打扮得就像个北方的村姑,穿着大红的棉袄棉裤。梳着两个羊角辫,红红的小脸蛋........小雨这一身打扮与一脸的憨态,把我这个新上任没几年的爸爸逗得不禁哈哈大笑........   我躺在这小小但暖和的北方窑洞里,享受着这北方冬日里的无限温暖与温情。窑洞里岳母和妻在忙着做最好吃的饭给一家人吃:灶火里扑腾着红红的柴火,腾腾的雾气在屋子里弥漫着;岳父在地上往火炉里夹着木炭,小雨在火炕上欢快地跑着跳着........   冬日里北方山路的漫漫奔波换来一身的疲惫,我望着憨态可掬的娇儿,沉浸在暖融融的冬日幸福中。那时候正是小雨父亲崇拜刚刚萌芽的时候,我忽然想故意逗小雨玩,我说:小雨,爸爸好困啊,把你的小腿借爸爸枕一枕吧!呵!小家伙居然乖得要命,让那个讨厌的爸爸把他硕大笨重的脑袋放在自己的小腿上。小雨的小腿盘起来柔软而温暖,一向顽皮的小家伙居然一动不动地把自己的小腿给那个讨厌的老爸乖乖地枕了老半天........   初来羊城的日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妻干着一份极为低薪的工作,我在读着硕士课程,勉强养活自己。然而与我们贫瘠的生活相对应的却是大都市富饶而五彩的生活。对于儿童们美丽的童年时代,大城市里多得是好玩的东西........   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寄居在小雨姨妈家楼下一所闲置的房子里。在小区门口一个超市门旁有一种我们戏称为摇啊摇的廉价玩具。小孩骑到一个卡通猫或狗的背上面,投币一元钱,那猫或狗就开始摇啊摇,并唱起欢乐的儿歌来。每次路过这家超市门口,小雨总是用羡慕而欢乐的目光盯上那些会动会唱歌的玩具老半天。或者静静地看着其它小朋友快乐地坐在上面摇啊摇.......   小雨那时候最大的花钱要求就是去享受一下这个摇啊摇的玩具。令我们感动的是,小小年纪的小雨居然能体谅父母的生活艰辛,从来都是每次只玩一元钱。有时候,我们逗她玩,她就说是留着下次玩吧!如果把她逼急了,她居然会学着外婆的口气教训起年轻的父母:一元钱也是一元钱啊!省一块是一块啊!   每当回忆起这个家庭小掌故,我和妻都不禁笑得直不起腰来........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9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万家灯火.家有小女叫小雨之四.上进的小雨
chinese1man 2014-3-14 19:35
引言:小雨在那所省一级重点小学里被老师们宠坏了,有点小小的自负与自傲,她小学毕业时候报考了城里最顶尖在几家名校,不过终究被被全省只招80人的省奥队拒之门外。对于这一家唯一没有能成功的报考,小雨虽然短暂伤心,但仍不能减少小孩子的沾沾自喜。不过话说回来,小雨的总体成绩是不错的,这和她小学阶段的个人上进与努力是分不开的.......   倔强幼儿期   传说幼儿无意识的爱好与幼儿的未来有关,这倒不可尽信,但是似乎有点道理。我在小雨小的时候也在她面前摆过几样东西,有一本是书,或者可能由于封面是红色的原因,比较显眼,小雨毫不犹豫地拿了那本书。那是一本英文辞典,那时候我正忙着复习英语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所以就顺手拿了本英语辞典给她挑选。不过那天选中书作为兴趣物的小雨,最让我喷饭不已的是,小家伙居然倒拿英语辞典,狠狠地研究了半天,不知她是否看出了所以然。然而小学阶段的事实说明小雨喜欢汉语阅读,叶公好龙式地喜欢奥数,却独独不甚喜欢英语.......   小雨小学数学常常可以获得100分倒是不奇怪,因为班里的100分至少有十个,但是居然语文也能考100分,倒是让我这老爸十分奇怪。原来小雨现在的作文进步很快,居然得了满分。想当年,小雨作文很臭,害得妻大发脾气,我赶紧遵命教女,大开讲座:从为啥写作文,到啥是好作文,再到怎样写好作文,极尽发挥我天文地理都略知一二的特点,把小家伙唬得一愣一愣的,恭恭敬敬地听到很晚才睡觉.......这不才多长时间啊,进步神速啊!   数学也是,小雨的学校除了课本外,也开始出一些奥数题目给小孩练习。小学的奥数毕竟对我这个当年也算是优秀的理科生还不算太难,往往在小雨百思不解的时候,因势诱导,会出现豁然洞开的效果。   孺子可教啊,然而令我烦恼不已的是小雨的英语很不理想,连一个一百分也没有拿过.......本来按理说儿童尤其是女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啊,但是小孩说不喜欢英语。虽然我买了不少双语版的童话给她看也无济于事,我的英语是哑巴英语,况且也学得不好,教起来也没有说服力啊!没办法了,示范引导不成就用监督法与激将法:   我开始每天监督小雨的单词拼写与背诵,咱英语说不好,但是发现个拼写错误或者背诵错误还是绰绰有余的吧。我认真地发现小雨的每一个疏忽,一旦发现重写10遍,等过几天再考她,一旦错误,再次进入下轮循环。并且所有错误都得写入专门建立的错误纠正本。再者,针对小雨心高气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我使用了激将法:我说,小雨啊,现在讲究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你就不能考个英语满分给老爸看看。   结果那个学期期末,小雨成了英语作业最好的同学,真的考了100分,并且搞得英语老师对小雨的家长极为佩服,家长会后,握住我的双手那个热烈啊!   争气的小雨     小雨在两所省一级小学上过学,一直都是各式各样的队委或者班委。只是低年级时候,有点上了讲台就拘谨的毛病。最可笑的是,小雨一次作为语文课代表受命在老师生病的时候代课组织同学学习,给调皮的男同学造了反。不过,后来在老师及家长的有意培养下,加上她本来就有点自大的性格,这个毛病居然给她克服得了无痕迹。甚至在入学报读当天,就找到校长侃侃而谈,后来还成为学校的中文播音员。   其中最令我吃惊的,是小雨在初一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的表现。   那天,小雨作为班级语文考试第一名,在众多家长与同学老师面前介绍她的学习经验。好家伙,在主持人“广州小市长”介绍完毕后,小雨老练地走上讲台,开始向大家侃侃而谈,介绍起她自以为是的经验.......   最是令人惊讶的,小雨完全没有讲稿,却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讲的有条有理,家长们听得聚精会神。真不愧是学校播音员啊!虽然小雨的期中成绩不是理想,但我为她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而激动着.......   其实小雨的进步远远不止这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雨这次校运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评为班级的运动之星。而且我教她的擒拿术也有了收获,据小雨讲,她成功地打败了她们班的跆拳道黄带,因此被同学们称为“暴力派”,以和她们班另外一个极具歌唱天赋的男孩的“激情派”相区别.......   不过练武术可以,打架却不可以,我不得不又开始教育小雨练习武术的意义.......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家灯火.家有小女叫小雨之三.自负的小雨
chinese1man 2014-3-14 19:29
引言:小雨在小学一直算得上优秀学生,就是有点太自负、自大。其实她的自负与自大也没啥资本,但小孩子总喜欢沾沾自喜.......   不一样的竞争   虽然小雨以所在小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市里最好的中学入学考试名列第四。但是要知道,这成绩要想保持可不容易呀,而且有很多不相上下的同学完全可以超越你的啊!   这种担忧很快就发生了。这个超大的都市里,在名校读书,竞争对手一般都是身手不凡的。小雨没有选择那所最最著名的中学,而是去了另外一所新近崛起的中学。那所中学有着很好的硬件,生源其实也不错,小雨入学考试考得不是很理想,有不少主客观的原因。   入学后,小雨的学号是班里的第一名,自然更加重了她的自负。而且入学后的奥数测验,拿了第一名,更使她越发不可一世。后来的期中考试见证了小雨的退步,小雨的成绩大踏步地倒退了。原因可能很多,但是不踏实,浮躁可能是最主要的。   我有幸参加了小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有幸了解到那些在精英级别的学校中就读的少年精英们优秀的素质。   小雨虽然有名列前茅,甚至是第一的可能,但是这第一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   我自负的女儿让我惊讶的是她 居然在 校运会长跑中拿了名次,小雨立刻宣布明年准备拿第一。   更令我不意外的事情是小雨面对成绩退步的态度:很淡然,只是说期末考试见..........   我是十分欣赏她的这种大将风度的。   小雨的自负性格其实源于幼儿时代   在小雨的幼儿园小班时代,那时候我还能算得上她心目中的英雄。周末回家时候,每当她用稚嫩的童音呀呀着“英雄”来欢呼爸爸的回来时候,我总是不禁哑然失笑。   小雨的父亲崇拜情结在幼儿园中班时候突然消失,似乎有点早熟。   一次,妻和我带着幼儿的小雨去公园。南方的公园里,竹子是最常见的植物,我指点着绿意葱葱的竹林对小雨说,瞧,多么高大的草啊!竹子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草本植物。   虽料想,年纪小小的小雨听了后非常生气,双手叉腰,怒气冲冲地用她的小嫩手指着我,厉声训斥道:你是啥研究生啊!怎么连树和草都分不清啊!   我和妻相视无言以对,不禁捧腹大笑........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家灯火.家有小女叫小雨之二.爱哭的小雨
chinese1man 2014-3-14 19:24
引言:小雨童年时代有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想起来,令人忍俊不禁。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小雨的哭,虽然有时候幼儿的哭纯粹是一种幼儿无助心理在作怪,但不明就里的成人们总是紧张不已.......   哭可能是属于儿童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小雨的童年也有着许许多多关于哭的故事。   小雨小的时候长得很可爱,分不清是男孩还是女孩,胖乎乎的样子。   小雨一岁的时候,一次妻出去串门,托我带小孩,小孩见妈妈要走了,就要汪汪大哭的样子。幼儿总是喜欢被摇动,喜欢被逗着玩,于是我就仰卧在床上,把小孩放在我的肚皮上摇着玩。这招很管用,小孩果然不哭了,乐呵呵的样子,直朝我憨笑,我越发受到鼓励,可能她觉得这个人马比木马好玩多了。可是我太过用力了,小雨居然一头向我撞来。脸正好碰在我的眼镜上,小家伙受了痛,居然汪汪大哭起来。   我一时间手足无措,忙得一头大汗。小雨似乎察觉是因妈妈不在时候才受到很大委屈的样子,号啕大哭个不停,一时居然不停止,我面红耳赤,尴尬不已。正在这时,妻正好回来了,小雨却似乎越发哭的猛了........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开始极为重视对婴幼儿哭的研究。   研究发现:婴幼儿哭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与防御性两种,生理性的哭有时候简直就是习惯性哭,比如婴儿一生下来第一声哭泣就是生理性的,不哭肺无以张开。据说某著名心理学家一出生居然不哭,其当医生的叔叔,一口雪茄烟气才救回了那位天才的性命。其实有很多时候,幼儿的哭带有生理习惯性,是幼儿的孤独无助对成人具有天然依赖性的求助本能而已,有人据此创立了一种方法以控制幼儿啼哭。这方法我也实验过,的确有些道理。一次小雨不知啥原因,又大哭不止,就连妻也无能为力。我只好拿出我的最新研究成果.......   早在小雨上次哭得起劲得时候,我就给她录了音。这时候,号啕大哭的小雨突然听到另一个自己在哭泣,非常好奇,一时间停止了哭泣,很奇怪地开始左顾右盼,寻找着什么.......   其实之前我也实验过,如果她哭的时候,我也装着大哭,小孩也往往会停止哭泣。  当然幼儿的哭泣也有是防御性的时候,比如受到伤害性刺激,生病或者弄痛了她(他),这时候就要看医生了......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家灯火.家有小女叫小雨之一.出世与漂泊
chinese1man 2014-3-14 18:49
引言:小雨是我家的独女,今年年方十二,小小年纪,是初一的中学生了。挥手过去,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呀呀学语的幼崽俨然已经是小姑娘一个,不禁感慨.......   小雨出生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季节,小雨出生在我人生中最艰苦的时期。   回忆起那段时光,妻常常埋怨,小雨胎里时营养不良,所以儿童时候体弱很多,但倒算不上多病。小雨出生在北方秋季一个阴雨的午后,那时候,我正处在人生的低潮。刚刚成家立业,事业上又不顺,心情就像那个阴雨天。我和妻子,那时在北方一个极其落后的县城工作,新婚伊始,居住在两间漏雨的小房子里。那天,上午还在单位上班的妻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是要生了。   那时候,我在县城一家医院上班。赶紧联系了车子,将妻送到医院。   下午3点或4点的样子,妻经历了难熬的生产阵痛后,迅速地产下了一个女婴。妻的身体那时候似乎很虚弱,当时似乎要到达吸氧的样子。由于我本身也是医生,接生的婴儿不在少数,啥样的难产没见过。相比较起来,妻的生产算很顺利的。但是,对于年轻的妻来说,那可能是她一生最难以忘却的痛........   小雨出生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于是小雨就成了她的小名与大名。   小雨的出生为倍感人生绝望的我带来了欢乐。   一个小生命是我的女儿,我是一个小小生命的父亲了!   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这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之一。   小雨的童年在家庭居住地不断的迁移中度过   小雨的出生给我苍凉的人生带上了一阵紧迫的节奏。   那时候,我在那家医院一个极为不如意的岗位上工作着,一直在做着努力向上的奋斗。   有一个女孩,现在已经在世界的另一端。我曾经对她说过,我迟早会离开这个伤心的偏僻小县。这是我刚毕业分配在乡下某卫生院时候对一个女孩说过的话。   我其实一直在努力与奋斗着....... 小雨的出世给我的奋斗带来的紧迫感是可想而知的,我明白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个人的处境。但是想到我的后代依然和我一样生长在一个落后的地区,我就不能忍受。不能忍受的当然还有,我工作的那个地方那阴暗而潮湿的黑房子。   妻也很不满意我们的生活处境,非常坚决地支持了我的决定。   那时候,我们已经迁移到另外一处房子。妻休产假在娘家,我一个人过着逍遥的生活。作为一个农家子,在当时的我看来,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好像就只有一条,考研究生离开那个偏远的地方。   小雨四周岁的时候,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那个冬天,我和妻子逗着小雨玩,问她:爸爸是否可以考上研究生?小雨则用稚嫩的童音回答说:考上!笑得我和妻子前仰后合。其实那时候,我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参加考试的。   小雨在县城里勉强上了半年幼儿园,就随父母于那年冬天迁移到了沿海的这个大都市。 后记:这个系列写作于五年前。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界的巾帼英雄:Ellis
热度 6 张海霞 2014-3-9 18:45
昨天是我们研究小组的每周例会,两个春节前和我一起去美国访问的学生分别介绍了大学访问和开会的情况,其中一个提到了去南加州大学访问Ellis Meng的感触还展示了一张感人的照片,正好是三八妇女节,也勾起我的一些感想,那就写写这个令人影响深刻的学术界的巾帼英雄吧。 Ellis Meng,和她认识很久了,因为都是比较活跃的MEMS Lady,又都是华人(她是ABC,已经基本不说中文了),但是两个人的英文名字很像(我叫Alice),因此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很年轻,从Caltech毕业后就做了faculty,做的也非常好,这些年成长的很快,已经成为这个行业里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新星。Ellis个子很高,非常地活跃和豪爽,开会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她也不会混淆,当然在会上她很有名,不是因为个子高,而是因为很独特,从几年前开始,她每一次重要国际会议都是一家三口参加(他的先生开着一家MEMS创业公司),最早的时候大概孩子2-3个月大,还拿篮子提着,很醒目,当然开会的时候孩子在外面玩,茶歇的时候就看见他们在一起,Ellis从来不缺席重要的会议和分会,所以就显得更加的突出,当然她学生的学术报告也很精彩,还经常获优秀论文奖也让人记忆深刻,也让人刮目相看。Transducers11在北京开的时候我们几个女教授(还有berkeley的Roya一家)一起在我家里开了个家庭聚会的party,当时Ellis的女儿Jasmine还不会走路,可是他们一家三口不但是参加了party还玩得很开心。从那时候起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不仅是科研还有家庭和孩子,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 春节前我们去洛杉矶,我跟Ellis联系:“这段时间你在LA吗?”认识这么久我还没去Ellis的实验室看过,这次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当然在,欢迎你们来!”Ellis还帮忙联系好了停车位以及其他几个在USC的同行,于是我们就出发了。靠着GPS指路,开车到USC很快,我们也很顺利地于早上9点半找到了Ellis的办公楼和办公室,敲了敲门,开门的情景却是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Ellis挺着大大的肚子开了门!欢迎!拥抱! 妈呀,Ellis,你怎们不早说你怀孕了?什么时候生? 随时都有可能,就最近了! 天呐,临产的孕妇,不在家里养着,还在办公室工作!可是,仔细看看这个早起来上班的Ellis,精神百倍呢! 今天早上咱们的安排是......bulabulabual,Ellis快人快语地跟我们讲解了一遍早上的紧张访问安排:走吧,我带你们去!她已经迈开大步往外走了! 在USC的校园里,Ellis依然是健步如飞,带着我们去不同的实验室,上下楼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快要临产的样子,到了她实验室的时候更是站着给我们讲了几十分钟,每一个仪器设备、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样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个Ellis真是神采飞扬呀!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到他们校园里一个很显眼的餐厅:榕树餐厅,一棵很大的榕树,大家边吃边聊,从学术到家庭到生活经历,开心地不得了,真是忘记了Ellis是一个孕妇,这个坚强的Ellis说:这次她实在不能去SF开会了,代问大家好!明年一定带着两个孩子去!我亲爱的Ellis呀! 跟她拥抱告别出来,我不仅感慨万千,这就是一个青年女教授的真实生活和成长道路,她聪慧过人但是没有娇气也没有骄气,在竞争残酷和异常激烈的学术界,她能够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十年来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更坚韧不拔的的精神,而且她还要有时间来搞好了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更不要说那养儿育女的辛苦!亲爱的Ellis,你真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我们爱你! 几天后,Ellis通过邮件发来了喜讯:“女儿平安降生了!和姐姐一样依然是一个生下来就头发黑黑的健康宝宝。”其实,她们都和妈妈Ellis一样:健康、聪明、坚强、乐观,这样的基因已经在Ellis生活的每一天中润物细无声地遗传下去了! 在这特殊的三八妇女节里,我衷心地祝福Ellis一家,祝福女教授和她们的家庭:幸福平安、科研事业双丰收!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5956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那可爱的小兔子,你长大了吗?】小儿日记
热度 2 ncepuztf 2014-2-22 16:42
孩他妈带儿子去宠物市场,儿子看见两只熊猫兔,喜欢得不行,于是买下(50元),买的时候兔子刚满月。 这是兔子大了点后,儿子和兔子的合照。他的作文素材经常是:我的两只熊猫兔。 儿子很勤快,天天喂兔子。直到有天兔子食量变大,饿极了,咬了他的手指,打疫苗花了1000多。 一只兔子在梳洗打扮,另一只在进餐。 兔子满地拉尿清理不完,顺着地板间隙渗到卧室地板下,味道累年不去。 养着养着笼子里放不下了,只好在卧室围了个区域,供他们活动。 可爱的亲爱的,相依为命的。 这就是当时的围栏,兔子跳高也不错,经常结伴出去捣乱。 拖鞋,衣柜统统咬烂,木棍经常啃断。 后来兔子太大,实在无法喂养起,活动区域也不够。就委托朋友送到他乡下亲戚家去了。 儿子的作文里经常写:怀念那两只熊猫兔,我长大了,不知他们长大没有?
个人分类: 小儿日记|4876 次阅读|4 个评论
春节之怪现状--爸爸去哪儿了?
热度 14 张海霞 2014-2-6 15:58
春节之怪现状--爸爸去哪儿了? --不得不说的高离婚率和单亲家庭 春节假期全家团聚很温馨也很开心,可是女儿早上睡懒觉被先生叫起来出去玩,坐在车上一脸的不高兴,我妈在旁边说:“不就是你爸爸叫你起床少睡会儿懒觉吗?你不知道你有多幸福,现在多少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去哪儿了,就拿最近来咱家拜年的来说吧,你看看有几个是找得着爸爸的?!”犀利而又视角独特的老妈呀,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是吓一跳:可不是嘛?这几年周围亲戚朋友离婚的真是不少啊,无论学历高低、年龄大小、收入高低,甚至跟地域关系也不大,这不,今天早上的手机报上就报道了几个:一个山西的单亲母亲不准回娘家,只好在酒店过除夕;一个湖北的丈夫跟妻子吵架,在高速路上扔下妻子和孩子,他们只好步行回家;电视里热播的是宋丹丹演的花美丽独自带儿子假结婚的故事.....这个世界怎么了?!离婚率持续攀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连这个美好的春节假期都不能让孩子们享受下家庭团圆的快乐:爸爸去哪儿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这个春节祥和假期中不可回避的怪现状! 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离婚已经不再是一件难堪和丢人的事,我第一次记得朋友离婚是若干年前(我孩子很小的时候),那一周我家里前后来了三个我的好朋友,年龄都比我大一些(当时孩子上小学的样子,现在都上大学了),其中两个已经离了:一个是她在国外访学的时候先生有了外遇回来离婚,一个是两人性格不合刚离了婚要去国外访学来告别,第三个是拿着电话通话记录清单一路哭着来的:隐约发现先生出轨,气得要离婚,哭着跟我和我妈诉苦,很幸运,这第三个被我妈妈劝住了,没离成,现在孩子已经上T大了,一家人还在一起。后来身边离婚的故事不断上演,什么情节都有:男的有外遇的、女的嫌弃男的、家长胡乱掺乎搅黄的......总之,不管什么原因离婚,结局都差不多,女的基本都是自己带着孩子过(再婚的比例较低),男的都另起炉灶组建了新家再生娃,所以这些跟着妈妈过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真的是不知道爸爸去哪儿了! 其实无论是跟着爸爸还是妈妈,单亲家庭的成长经历都是不那么美满的,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那稚弱的心灵,尤其在这个千家万户都团圆的春节期间,不圆满的家让人心里总不是滋味儿。想说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婚姻从来都不是儿戏,特别是那些已经为人父母者,更是需要加倍呵护和爱护感情和家庭,不要让你的孩子痛苦地问:爸爸去哪儿了?!而是要让他们真的像电影里一样能够享受到跟爸爸在一起的开心和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07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一个女人的幸福
热度 23 张海霞 2014-1-21 09:19
看到葛素红博主写的《烟火人间的幸福》,心有戚戚,春天的时候我也有一次这样的感动和感悟,当时写了这篇小文放在那里了,现在正好贴出来应和一下:其实幸福很简单,在那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流淌,马年春节即将来临,也借此机会祝福每个家庭也祝福每个知识分子女性都能够享受这样平凡的幸福,同时做个幸福的女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一个女人的幸福 2013-05-25 上周就与女儿约好了:这个周六烛光晚餐!不是她因为得了“手机摄影探花奖”的奖励哟,而是她上周六来游泳的时候,我们无意地在餐桌前停留找东西,女儿看到了蜡烛:“妈妈,我想起来了,我们似乎是用它搞过一次烛光晚餐!”可不是吗?那已经是几年前了, 2009 年的情人节我们三人过了一个烛光情人节,那是这几年我们三个在自己的小家里吃的唯一一顿饭,已经 4 年多过去了!我不禁一阵愧疚,跟女儿保证:下周六,妈妈给你做烛光晚餐! 今天一早,先生就上班去了,我也急急忙忙出了家门去参加一个青少年活动,没想到人太多堵车我这嘉宾竟然没能挤进去,只好又到办公室工作。下午 5 点多,和女儿一起回来,路上两个人策划今晚的菜谱: 三菜一汤吧?买个熟食,炒个青菜,再搞个凉菜就行了。炒豆角怎样? 不行,豆角炒不熟会死人的,还是炒圆白菜吧! 紫菜汤,妈,特简单,咱们直接在超市买紫菜汤包就行! 妈妈,我也做一个菜吧,你说我做什么呢?买块豆腐怎样?我来做小葱拌豆腐! 我说:好,正好你姥爷在花园里种了小葱,你直接去拔几颗就行了! 别忘了买啤酒啊,今天晚上看冠军杯,一定要喝啤酒! 于是,两人直奔超市采购,买单,回家!女儿真是长大了,这些采买的东西她一个人就直接拿上去了! 我换好衣服到厨房开始张罗,这间可爱的厨房啊,装修的时候先生设计的特别好,可惜多年来几乎没有人用,除了我晚上很晚回来煮个速冻水饺,几乎它是没有人涉足的。炒菜,需要油,我打开那个剩了一点儿油的油瓶,倒进锅里,冒黑烟,不行,宝贝儿,这油过期了,你去隔壁阿姨家里借半碗油吧! 这时候先生下班回来了:你们都忙上了,需要我做什么?那我洗碗吧!说着他又下楼修车去了,正好厨房的窗户对这他的车,看到他打开汽车前盖捣鼓什么 ……. 我炒圆白菜、煮大虾、热花卷、紫菜汤,女儿在折腾她的小葱拌豆腐 …... 一会儿,三菜一汤就上桌了,女儿把蜡烛和烛台搞定,先生点火,啤酒和饮料拿上,细心的女儿还拉上了窗帘:这样才有气氛哦!先生打开了家里的音乐,举杯同庆吧,这温馨的烛光晚餐!菜真是香啊,酒也很醇正,孩子的话更是让人开心:妈妈,我好喜欢这烛光晚餐! 我的心里美美的,是呀,这美好的烛光晚餐,尽管 4 年半才一次,可是我们还是做到了,今天我们在一起! 吃完饭,先生说:我来收拾,不过稍等一下,我刚才把钳子掉到车里了,趁这会儿天没全黑先去拿出来,宝贝儿,你来给我打着手电! 那我就先收一下吧!碗筷杯碟都拿到水池子里,打开水龙头冲着,窗外就是先生的车,这时听到先生和女儿在车前的朗朗笑声和对话:“爸爸,你看,你看,就在那里!”“好咧,我终于够着了!”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真好!我为自己钟爱一生的人做着他们爱吃的饭菜,收拾着他们用过的碗筷,看着他们这样开心和快乐,这不就是一个女人的最大的幸福吗?! 那一刻,我忽然间也理解了我妈和苹果网友:原来我一直困惑妈妈为什么在厨房待的时间那么长、还有网友“苹果”为什么那样热衷于做美食,原来她们是在享受这女人的幸福感觉呀! 细细的流水划过我的手背,我轻轻地擦干净每一个碗筷杯碟,想着马上会再用到它们,再盛着满含爱的饭菜给我亲爱的人吃,多美呀!这么多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原来,爱和家应该是这个样子!原来,一个女人应该是这样来生活! 这时候,先生和女儿回来了,满含诧异,因为我一向是个懒人:怎么,你都收拾啦? 我没有让他们看到我眼里的泪水:是呀,擦擦桌子吧! 女儿在厨房门口喊:妈妈,那我们是不是先休息下再去游泳? 我说:当然啦,让爸爸打开客厅的电视,先看会儿再说吧!(要知道,我们家客厅的电视上一次打开是春节的时候,看春晚!) 只听着女儿兴奋地喊道:那现在就是瓜子时间啦! 是呀,瓜子时间!我们是要享受下瓜子时间! 客厅里,立马响起了电视的声音(正好是先生喜欢的羽毛球苏杯比赛)!脱下围裙,洗了手,我也加入了他们两个的战团:嗑瓜子的声音、为羽毛球运动员加油的呐喊、女儿像个快乐的小鸟一般的说笑声,这个家,第一次这样到处弥漫着爱和温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989 次阅读|26 个评论
岁末杂谈之二:冬至北京,浓浓的亲情
热度 3 张海霞 2013-12-29 22:56
上周日是冬至,好不容易赶了回来,爸妈说:咱们冬至包饺子吧,把耳朵安上。这是北方的习惯,到了冬至吃饺子,安耳朵,保护大家一个冬天不会把耳朵冻掉。其实今年的北京这么暖和,哪里会冻掉耳朵! 爸妈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和面,拌馅,不亦乐乎;女儿也加盟,爸爸揉面擀皮,妈妈、我和女儿一起包,先生则负责烧水,爸爸还教我们包不同样式的饺子:花边的、麦穗式的、三角的....其实有些花样他也记不得了,边回忆边教,我和女儿学得起劲,他也教的更有兴致,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开心! 晚上要走的时候,妈妈说:“冬至了,给你们做了床新被拿走吧,是新疆棉的,我特意跑到大红门市场去买的,都说那里的新疆棉特好,比那些卖的鸭绒被好多了!”女儿在旁边随声附和:“可不是,我现在盖得姥姥做的新被,舒服极了!”抱起那一床松松软软的新被往外走,心里更是暖暖的,谢谢亲爱的老妈!不禁想起那首游子吟,虽然我不是即将远行的游子,可是这天下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是千古不变啊! 这个周日依然是大晴天,女儿在学校上课(他们把周一二的课挪到周六日上了),爸爸和老公出去忙活,我去办公室加班,晚上回来却和妈妈因为一件小事吵架了,搞得一晚上家里气氛都紧张,其实想想还是怨我,没事儿跟老人较什么真儿呀,家务事永远都没有对错,也没有是非。临走的时候跟妈妈爸爸说再见,心里默默跟自己说:下不为例!其实我知道下次还是难免会有磕磕绊绊,谁让我们是一家人呢,这365天的日子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有2013年元旦我带着爸妈去听刘欢的音乐会的快乐,有冬至一起包饺子的温馨,也有我们常为历史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也有今天这样和妈妈为了琐事争吵的不快,其实这些都是浓浓的亲情的一部分!新年即将到来,祝福我们的快乐大家庭:大家都身体健康、快快乐乐!也祝愿各位朋友的大家和小家:健康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5 次阅读|3 个评论
开心一刻 (A sweet moment)
bozhang 2013-12-9 11:44
T hree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a shining afternoon of a weekend on Mt Manugaui Beach, are going to buy ice creams and coming back, walking by hand-in-hand or in tandem. Their father, siting several hundred meters away on a hill, watching this scene interestingly and happily, took these photos. Mount Druy Reserve, Mt Maungaui Beach, 2013-11-18.
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美国哪三类人没有银行贷款?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3-11-30 12:29
在美国哪三类人没有银行贷款? 蒋继平 2013 年 11 月 30 日 美国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强国,科技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可是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美国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有一笔银行贷款这个事实,尤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更是不知道这个事实,即使实事求是地告许他们,他们也持怀疑态度。 凭我在美国将近 30 年的生活,与美国人的交谈和本人的观察,我觉得在美国真正没有银行贷款的家庭很少很少。虽然我没有具体的数据, 但是, 在我的印象中,没有贷款的比例不会超过 30% 。 记得去年在 CNN 网站看到一篇报道,说在美国, 只要你的净资产不是负值,你就比 30% 的富有。这说明美国家庭净资产在负值以下的就占 30% 的人口。 至于这 30% 没有银行贷款的家庭是什么阶层的呢?我说出来,您可能不会相信。 但是与事实很接近。他们可能属于三类家庭。当然,这三类人也有例外, 这是一个总体的概念。 事情总是有例外的。 第一类,住出租屋的,包括公寓和单间,同时, 必须是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工作没有上大学的。这类人不要贷款买房子, 也不要贷款交学费。 不过,他们开的汽车很可能有一笔贷款,这笔贷款通常分五年付清,按月偿还。有关汽车的贷款, 这点很难说清楚,主要是这笔贷款可能是汽车经销商的, 也可能是汽车制造商的,还有的是银行贷款。 所以, 很难在银行的信用记录上查到这样的信息。 第二类,年龄在 67 岁以上,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可能没有银行贷款。他们一辈子工作下来, 可能已经付清了买房子的银行贷款 . 这部分人的情况可能复杂一些,不能一刀切。 他们中条件较好的, 可能已经没有贷款,条件差的, 可能还有贷款没有还请。我注意到我们这个城市许多年纪很大的老人仍然在干一些非常辛苦的工作,包括上夜班。 第三类,一些非常富有的家庭。其中可能以艺术界和体育界的大明星们为代表。他们的收入很高,买房子可以用现金支付。 不过,也许为了抵税,他们中的一些很可能仍然贷款。许多商界巨头,其中有的可能也有银行贷款,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巨额资金保证企业的运作。 我上面说的是一个大概的情况,不是精确的情况。 反正我觉得这三类人中的大多数可能没有银行贷款。 在美国,从年龄在 18 岁以上,在上大学的学生, 到 67 岁的工龄阶层,有自己房子的家庭一般都有银行贷款。 第一个贷款是学生贷款,第二个贷款是房子贷款, 要是把汽车贷款也算进去,那么这个贷款的人群数量就更大了。 所以,美国人的命运, 已经牢牢地被资本家们掌握在手中,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得不为他们拼命工作。 这也许就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吧。可是,人类好像是贱骨头,宁可受剥削, 也要想尽办法到美国来被剥削。 我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人类始祖生了两个儿子, 大的叫该隐, 小的叫亚伯,亚伯是牧人,献给上帝的礼物是牛羊, 而该隐是农民,献给上帝的礼物是谷物, 上帝喜欢亚伯。 这引起了该隐对亚伯的妒忌,因而, 该隐杀了亚伯。 上帝虽然免了该隐的死刑,但是, 规定他和他以后的世世代代必须终身辛苦地为富人劳作。 由这个故事,我想我们这些世界上的劳苦大众是不是该隐的后代呢?
个人分类: 社会体制|3990 次阅读|5 个评论
女儿女婿结婚十周年日撰文(写给孩子们)
热度 1 biozhang 2013-8-26 14:13
张星元:女儿女婿结婚十周年日撰文(写给孩子们)       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让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才是真夫妻。   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文学家说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有人认为家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我们认为值得思考。家不是房屋,不是汽车,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时的方便或快感,而真诚的爱情和优良的家庭传统可以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是人类灵魂的永久归宿。   家需要有亲爱的人,家是一种支持生活的力量。家是爱的聚合体,为爱而聚,无爱而散。家是一家人感情的港湾、精神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家是最能让自己放纵的地方。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拥有它时,平凡如油盐柴米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因此,家是一家人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酸甜苦辣的窝。   家庭经营的核心是夫妻。怎样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情有缘成眷属。夫妻就是两个半球,一个半球寸步难行,与另一个半球配合才能自然滚动,主动适应环境,当好社会的一个正常的细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夫妻之间思想沟通至关重要,沟通是理解的基础,在沟通的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宽容,正如握一把沙子,轻轻地握着,只会漏一点点,握得越紧,它漏的就越多。   家是一段时光,家是一种情怀,家是一种文化。家里的琐事往往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是最讲感情和欢愉的乐园。夫妻之间“难得糊涂”,倘若两个人谁都不愿糊涂,就容易走向极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托尔斯泰这样描写家庭的幸福和极端。   即使较差的女人也想找到个优秀的男人,较差的男人也想找到个优秀的女人,更何况时光的推移和交际空间的千变万化,优秀的男人和优秀的女人如云如烟;这样看来,“已婚”似乎是个永恒的遗憾。婚后,即使是最佳的婚配,也不一定拥有最佳的婚姻状态。没有对男人的仰视,没有对女人的欣赏,爱情将无从发生,婚姻将无从缠绵。爱在于“迷”,过分的清醒、盘算和比较,这不是爱情。美满的婚姻,爱情加良心就是一切,婚姻佳境的维持和发展,需要相互奉献。婚姻就象泡茶:第一道茶象恋爱,浓烈馥郁;第二道茶象新婚,清新可人;第三道茶则象刚过蜜月或蜜年的婚姻,平淡如水,用平常心去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真趣:婚姻是烦恼着的舒服,舒服着的烦恼。   “男人是哲学,女人是诗。没有诗的哲学是枯燥的,没有哲学的诗是肤浅的。哲学理性而诗感性,男人要想读懂诗,要先弄明白自己的哲学,女人想要理解哲学,就要先明白自己这首诗,深度的哲学只有配上适当韵味的诗才能共鸣,于是最好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然而,人有千种,世有百态,每个人的性格、品味、素养皆不同。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男女。夫妻生活中最可贵的莫过于真诚、信任和体贴。”   不可否认,婚姻是纯洁的“自私”,爱情是神圣的“贪婪”,但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个人应尊重对方的趣味与爱好。不要指望两个人会可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因为这是不现实的。夫妻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方或控制对方的野蛮做法,真诚地循循善诱,一起成长,家和万事兴。在和睦的家庭里,夫妻好比同一把琴上的彼此独立的弦,凭借家这个共鸣腔,和谐地奏出爱的旋律。为了爱情的继续,婚姻的美满,妻子要取悦丈夫,丈夫也要取悦妻子,当然,凡事适可而止,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妻子贤惠是最宝贵的家庭财富,贤惠的女人首先是明智的,妻子鄙视丈夫有损家庭的光辉,而对丈夫的多疑也许是不够自信的表现;丈夫胸怀坦荡是家庭稳定的基础,刚毅的丈夫需要借助妻子的力量,尊重妻子,维护妻子的自尊和身心健康,是最理智的,欺负妻子只能说明丈夫的无能和自卑。妻子的唠叨是她幸福的渲泄,爱的鼓励;丈夫怕老婆是甜蜜的宽容,是爱的凭证。   当今物欲横流,正如钱锺书所说“家庭是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来,笼子内的鸟想飞出去”, 没有爱情的婚姻已不见怪,即使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往往也岌岌可危。是考验家庭优良传统,考验良心和人格的时候了!   在现实生活中,好男人不一定能娶到好女人,好女人也不一定能嫁得好男人,好女人和好男人在一起生活又不一定幸福。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不是表观的,更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因此,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年轻夫妻吵架往往是爱情的纠葛,然而,妻子不贞丈夫有一半责任,丈夫不贞妻子也有一半责任。如果把对方逼得落荒而逃,责任就更大。合格的妻子(丈夫)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丈夫(妻子)成为社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蛀虫。   最理想的夫妻关系是,亲密而带适当疏离,坦诚中保留部分隐秘,既可夫妻缠绵,又有个人天地。夫妻之间如果能把对方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相处,那么,两个人的心就会贴的很紧。爱一个人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海誓山盟和甜言蜜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或令对方舒适的关怀,更能体现夫妻之间的用情,那才是真爱的3D密码。   总而言之,婚姻就象一桌酒席,爱是主食,沟通、理解、信任、宽容、尊重、关怀、自在、奉献就是八道主菜,幽默、情趣是酒和饮料,欣赏是水果,玩笑是点心,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几个品种的酒席,才算得上完美无缺的酒席。但愿你们在婚姻这桌酒席上,能吃得安逸,吃得泰然,吃得永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背景材料——我十年前撰写的博文: 在女儿女婿结婚典礼的讲话 (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1364-20413.html )
个人分类: 接力棒|4961 次阅读|3 个评论
说“妥协”
热度 3 fdc1947 2013-7-31 07:51
 “妥协”这两个字,大家都认识。妥,就是安,安妥、稳妥、平妥、妥帖、妥当、妥善,都是很好的词。协,就是同力,同心协力、协和、协同、协调、协助、协作、协助、协商,也都是很好的词。这个协字,古人曾经写为“叶”,从十口,十人十口,必须同心同力,才能成事。总之, “妥”、“协”是两个意思很好的字,由这两个字构成的词,全是很好的词,好像应该没有例外。 妥协这个词,原意是妥帖、合适、妥当之意。清·蒋良骥《东华录》卷三十一:“ 朕览高其倬等所奏太平峪吉地 ( 指河北易县雍正泰陵——博主注 ) 事宜,甚属妥协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黛玉、宝玉 ) 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 …… ”《老残游记》第八回:“ 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 。”第九回:“ 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 ’”。 现在意义上的妥协,是两个人(或两个方面)或几个人(或几个方面)为了避免争执甚至冲突,相互让步,达成一致。这个过程或结果,被称为妥协,其对应的英语是 compromise , promise 是允诺,词头 com- 表示共同。与许多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词汇一样,这个词又是由日本人先用起来。我们直接拿来用了。由于是相互让步,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与妥协的原意还是有相通的地方。这个词的意思也是很好的。 可是,在“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几十年里,以及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的心目中,妥协这个词却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妥协与投降总是连在一起,成了投降的同义词。不论在什么场合,“妥协”成了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因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决不妥协,成了惟一的选择。谁妥协,谁丢脸。由于长期不肯妥协,遇事也不会妥协。 其实,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会妥协。在某种意义上说,妥协是最高的境界。小到我们老百姓的家庭生活、大到世界上国家之间的大事,无不需要妥协。整个世界、整个社会,就是各种力量妥协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是要征服别人,消灭别人,更不是与别人同归于尽,而是共处,共赢。 人生活在社会上,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除了自己,要考虑到别人,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中小学生在家里生活,家中父母总是照顾子女、让着孩子,独生子女自不必说,有些人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小学习优秀,其他弟兄姊妹也就谦让着他。这样,这些人往往养成只顾自己的习惯,在中学学习时,在家庭生活,或者周围都是熟悉的伙伴,或者凡事都有教师仲裁,要学会与人妥协的问题还不突出,一到上大学,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学生进到大学,几个人住在一起,经历不同、生活习性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等等,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大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这就有一个学习相互妥协的问题。有些学生就是因为不会相互妥协,搞得矛盾百出,小事变大事,甚至闹出人命官司。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也是如此。本科生基本上是一个人自己学习,而研究生不但要学习基础知识,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而这种研究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导师和学生以及几个学生共同进行的,这几个学生往往可能不是同一届的,是一个学生接着上一届“师兄”继续做,还要把接力棒交给后来的“师弟”。每个人需要从师兄弟那里学习到很多具体的技巧,也需要把自己的体会与别人分享。这种“师兄弟”之间的协作既要相互帮助又有相互竞争的关系。这里,如果关系处理得好,可以是共赢的,但是弄得不好,也可以共输。在许多问题上,研究生们之间需要有妥协、有默契、形成不成文的规矩。 男女青年从交朋友到建立家庭,更要相互妥协。交朋友时爱得昏天黑地,一旦建立家庭,住到一起,问题就多了。两个人原先生活的家庭背景、习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有差别的,在一起住,总得有所改变。只有相互谦让,相互改变,相互妥协,才能长期甚至一辈子和睦相处。有些人一味撒娇,或过分强势,只要求对方听从或服从自己,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一开始爱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在乎,时间长了,什么问题都会出现。被迫忍耐的一方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就可能出现大的婚姻危机。家庭生活的质量是一个人幸福程度最重要的方面,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双方及其父母)之间是否能够妥协、能够互敬互爱,决定了家庭生活的质量。 生活中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职场的问题更加复杂,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雇员和老板之间,有着各种经济的、地位的、荣誉的问题,有各种复杂的矛盾,矛盾的各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还是要和平相处。总而言之,只要是与人相处,就要学会妥协。 所谓妥协,并不是自己主动做一点让步,或者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就能够做到的。需要把自己的诉求、自己的困难、自己的大致目标和对于对方的要求或限制,坦诚地用适当的方法告知对方。在这里,坦诚相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诚才能感动或打动对方,而且要很好地考虑对方的需求,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己所弗欲,勿施于人。如果双方或各方都能够这样做,事情就容易办好了。 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人们的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双方或各方在纷争之中能否达成妥协。这是一门高级的艺术。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68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乔布斯真实的遗言+夫妻相处之道
热度 6 Helmholtz 2013-7-15 11:49
一段乔布斯真实的遗言 (转) 作为一个世界 500 强公司的总裁,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的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到后来,财富于我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的事实,正如我肥胖的身体 —— 都是多余的东西组成。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被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我也在深夜里多次反问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已经失去了价值,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即我一生的金钱和名誉都没能给我的是什么?有没有?黑暗中,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绿的光和吱吱的声响,似乎感到死神温热的呼吸正向我靠拢。 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无休止的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 —— 正如我一生的写照。 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和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己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 【夫妻相处之道】 很多时候,摧毁婚姻的不是那些触犯原则的 “ 大事 ” 。往往一些不注意的细枝末节更具备杀伤力。 ❶ 男人的三大核心需求。   ①被崇拜;   ②温柔; ③被支持、被认同、被理解。 ❷ 女人的三大需求。   ①安全感;   ②浪漫; ③被宠和被哄。 ❸ 夫妻之间离不开的三大问题。   ①经济问题;   ②性的问题; ③沟通的问题。 ❹ 夫妻之间的三多三少。   ①多关心对方的变化;   ②多发现对方的优点;   ③多讲正面的话;   ④少抱怨;   ⑤少指责;   ⑥少误会。 ❺ 夫妻四处。   ①多想对方的好处;   ②欣赏对方的长处;   ③体谅对方的难处; ④包容对方的短处。 ❻ 夫妻相处的四句话。   ①对不起,我错了!   ②我相信你!   ③我以你为荣为傲!   ④我爱你! ❼ 夫妻相处四个共同。   ①共同的人生目标;   ②共同的生活环境;   ③共同的生活话题;   ④共同的生活朋友。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感动! 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知足常乐!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327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家庭第一 事业第二
热度 95 饶毅 2013-7-8 14:22
家庭第一 事业第二 ----2013 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致辞 2008 年,我第一次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致辞:“你们的幸福是母校的自豪” ;2009 年致辞全文六个字:“我想、我试、我乐”。 今年,我给大家致辞的主题是8 个字:“家庭第一 事业第二”。 2013 届本科毕业生与我的家庭有特殊的关系,你们和我女儿上大学的年代相同。我今天只能连线、不能在生科院现场,是因为要与女儿、儿子在他们小时熟悉的家中团聚。同学们今年最大的典礼仪式是北京大学全校的本科生毕业典礼,学院的典礼以前并非常规、现在的重要性也次于学校校长主持的典礼,我是否在场不很重要。而对于我平时居住在地球两半的孩子来说,如果我不在,他们的聚会就缺了半边天。我相信,你们以后,不仅谅解、赞同,而且也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在你们即将走向世界各地、奔赴前程的时候,提倡“家庭第一 事业第二”可能异于寻常的毕业致辞。但是,作为长期建立了家庭结构的人类社会,“家庭第一、事业第二”,有益于个人和家庭。我们的同学现在的家庭主要是父母,需要毕业后忙于事业的你们积极与他们保持感情的交流,他们不仅永远是你最坚定的、无条件的支持者,而且永远会为幸福的你高兴、为沮丧的你打气。以后你们也将为人父母,你们会为子女撑起一篇天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天天盼望见到你们,永远希望你们理解、支持,与他们共情。一家六人次领过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常被中文世界误为事业重于家庭的典范,其实不然。仔细看她的一生,非常明显她重三次恋爱、重自己的孩子。外观上她事业显得很重,一方面是她的才华,一方面是她的恋爱每次都遭遇不同原因的失败。但她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直接教育的时间远超过一般人,她不仅为孩子记笔记,而且为大女儿组织过几年的专门教育。 提倡“家庭第一、事业第二”,也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如果一个社会很多人真的做到“事业第一、家庭第二”,也许这样的社会看上去野狼遍地;如果虚伪地号称“事业第一 家庭第二”,恐怕这样的社会有可能危机四伏。 在不同时期,大学毕业生为了家庭,宜用头脑做事业,少一杯酒、少一次聚会、少一点物质、少一次会、少… ,省下时间尽量多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祝愿同学们以家庭为核心,以事业为支撑,生活幸福。 2013 年7 月8 日
个人分类: 科学|45109 次阅读|92 个评论
健康,家庭和事业是人生交响曲的三大组分
热度 16 jiangjiping 2013-5-30 07:11
健康,家庭和事业是人生交响曲的三大组分 蒋继平 2013 年 5 月 29 日 前几天一位好友给我们家送来了两张戏票。这是本市 最知名的一个大型交响乐团本季度最后的一场演出。因为女儿正好放假在家, 我叫女儿陪她妈妈一起去。女儿 告诉我她已经约好了几位同学来家聚会, 所以不能去。我听力不好, 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参加任何公众场合的活动。但是, 朋友的盛情难却, 而且这种戏票一般价格不菲,有时几百美元一张,不去享受太浪费了。 加上为了照顾太太的情绪,就穿上尘封已久的西装和意大利皮鞋,扎上领带去本市著名的大剧院看戏去了。 我看戏的时候,根本听不清台上乐器演奏出的乐声和演员嘴里唱出的歌词,因而, 我总是用眼睛观察各位演员的表情动作和乐团导演的指挥艺术,同时也经常沉入自己的思考之中。 经过多次的观察分析,我发现大型交响乐团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模式, 那就是由弦乐, 管乐和打击乐三个部分组成, 弦乐队排在最前面,管乐队在中间, 后面是击打乐队, 他们由乐团导演指挥。 听着剧院内令人迷醉的音乐和歌声,看着乐团导演手中不断挥舞的指挥棒, 我联想到了人生。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部交响曲。 它由健康, 家庭和事业三大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 正像乐团中的三个乐队,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首先我想到人的健康对应于弦乐部分,在交响乐团的舞台上占着最显著的位子。 弦乐队由四种乐器组成: 小, 中, 大和低音提琴。 人生也有四个阶段:即青少年, 中年, 老年和晚年。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青少年对应于小提琴, 中年对应于中提琴, 依次类推。小提琴在整个演出中总是起着主旋律的作用,是整个演出的基调。 与此成对应关系的是,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健康也对人生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生成败的基础。 弦乐没有低调提琴是不完美的,人生没有晚年也是不完美的。 家庭应该对应于管乐部分。管乐部分由木管和铜管两部分组成。我们的人生在家庭中身份地位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晚辈和长辈。 对于家庭中的尊长, 我们是晚辈,对于家庭中的小辈或者说晚辈们, 我们是长辈。我们可以把晚辈看成是木器管队。 木器管队由长,短笛,单, 双簧管, 英国管,巴松管, 和低音大管组成。晚辈的身份假如是男性的话,可以是孙子, 儿子, 女婿,外孙,等等。 铜器乐队的组成是:小号, 长号, 法国号, 和大号 。长辈的身份假如是女性的话,可以是奶奶, 外婆, 母亲, 岳母。 人生的事业应该对应于击打乐队。击打乐器的组成是: 定音鼓,小鼓, 大鼓,钢片琴和钢琴等。击打乐器在整个演出中不是经常敲打,而是偶然地击打一下。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强烈的震动作用,它起着调节剧情的功用。人生的事业也是一样,有时起伏很大,有得有失。 对于人生这部交响曲,我们自己就是导演。 这部交响曲的演出成效,全靠我们自己指挥。 从交响乐团的排位来看, 弦乐第一,管乐第二, 击打乐队排在最后。 因而我想在人生的交响曲中,健康是第一, 家庭是第二, 事业是最后。但是它们应该是紧密关联的, 是缺一不可的。 作为交响曲的指挥,我们应该轻重有度, 首尾兼顾。 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管好家庭, 再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这样的话,才能演奏出一部比较美妙动听的人生交响曲。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8980 次阅读|32 个评论
献给母亲节
benlion 2013-5-12 18:43
人类文明发展,包括文化、社会和经济3大体系构成的自组织结构演化历程。 文化范式 - 起于个体生死与灵魂认知,从万物有灵、神话到多神教和艺术,然后是唯一神教和无神的佛,再到个体的身、心、行与“儒释道”的自然、社会、精神哲学与科学体系。 社会体制 - 立法、行政与舆论和司法监督的社会管理、调控体系。 经济模式 - 制造、媒体和虚拟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创意的产业化体系。
个人分类: 社会|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武汉7个家庭试验“桃花源”式教育...
热度 1 metanb 2013-4-20 21:13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1/04/20752665_0.shtml?_from_ralated
个人分类: 转载/链接|12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代家庭的三个标准
热度 1 cg200613158 2013-3-10 15:44
现代家庭的三个标准: 1、解放妇女 2、关心老人 3、教育子女。
个人分类: 2013|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什麽意義上說女人能頂大半邊天?
热度 9 jiangjinsong 2013-3-8 09:53
女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很大,對於孩子的撫育、教育的貢獻遠超男人。 掙錢對一個家庭當然很重要,但是,從長遠看,孩子的教育,其實更重要。 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家庭,雖然現代人的家庭越發脆弱,但是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家庭的基礎性地位還是很難動搖的。 當一個社會不重視女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尊重女人對孩子教育的辛勤勞動,女人無法通過在家裡教育照顧孩子而獲得尊重和尊嚴,只能跑到社會上通過給家裡掙一點錢來獲得其地位的時候,這個社會的教育肯定會有很大的問題。 女人可以有自己的興趣、事業,但是如果其教育照顧孩子這一最重要事業得不到合理的肯定和尊重的話,女人的天性就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她的人權沒有得到足夠尊重。 這個不重視教育的社會,也是一個奇怪、短視而變態的社會。 女人在家中教育子女的勞動沒有得到承認,沒有獲得足夠回報。 既然是一個家庭,對於一個終日在家中辛勤勞動的媽媽,就不應該要求她“經濟獨立”,爸爸就該有責任承擔家庭經濟來源。 現在的做法很惡劣,要求女人也要和男人一樣掙錢,女人承擔了過於沉重的負擔,而女人最該做也最願意做的事——教育照顧孩子,就給耽誤了。 這就是常常自以為理性的時代最不理性的地方。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297 次阅读|16 个评论
妇女节,致敬全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
热度 2 zhaoming159 2013-3-8 02:03
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上学时女生成绩比男生好, 刚刚参加工作时女同事比男同事表现更突出, 而现在开人大、政协两会的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男人, 向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致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54 次阅读|2 个评论
郑风田:家庭农场适合在在什么地区发展?
zft2000 2013-3-2 09:32
郑风田:家庭农场适合在在什么地区发展? 不是什么地区都适合搞家庭农场,也不是什么农户都能搞好家庭农场。只有哪些非农就业机会高、农民市民化速度快、城镇化比率高的地区才有条件搞家庭农场,也只有那些得到高质量培训的职业农民,才能真正搞活、搞好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发展还必须在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与纠纷机制的基础上,否则易引发社会矛盾。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什么是家庭农场呢?按农业部的解释是指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界定比较模糊。虽然目前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都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 , 他们的范围与界定也千差万别。 家庭农场涉及到农民的承包土地,这是农民的最大资产,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因地因时,以下问题需要重视: 其一是什么地区适合搞家庭农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差别很大,大都市上海、北京最高,分别达 59.3% 、 46.3% ;而浙江、重庆、江苏分别是 38.9% 、 36.2% 、 34.2% ,属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湖南, 21.4% ;第四梯队的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分别为: 14.6% 、 14.2% 、 13.76% 、 13.39% ,而第五梯队的山西为 5.77% 。 第一与第二梯队,非农就业多,非农收入高,城镇化比率高,农民务农积极性低,土地流转的比率就大,发展家庭农场就比较容易。而中西部农区,土地流转率20%以下的地区,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少,城镇化率低,农民放弃承包土地的意愿低,这些地区不应强制发展家庭农场。 整体来讲,可以在城镇化比率高、非农就业比例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建设家庭农场,不应全国一刀切都搞家庭农场。 其二是建立完善农民工市民化后的土地退出机制是基础。 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规模扩大的地从哪里来?只能从哪些已有稳定的非农就业,并且户籍已进城的农民租赁。目前我国虽然城镇化比率已 51%, 但有城镇户籍人口只有 35% ,还有 16% 的人口虽然已在城镇有工作,但没有城镇户籍,还不可能把农村的承包土地彻底流转。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这 16% 的人如果获得城镇户籍,可以建立农民变市民的承包地自愿退出机制。对于那些已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也不愿意保留承包地的迁移农民,要给予足额的补偿,不能强制剥夺。而对那些虽然在城市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工作不稳定、无住房等不愿意放弃农村承包地,也不能强制退出。户籍改革不应该与承包地退出挂钩,这是农地流转的底线,因为我国已实行农地长久承包,承包土地已是农民的最大财产,这个财产只能通过租赁售卖,不能无偿剥夺。为了保障退出后的农民能够在城镇稳定下来,退出价格不应太低。我国台湾的经验是,进城工作的农民如果把农村的土地卖掉,不但可以在城市买到住房,而且还有余钱做小买卖,保证他们能够在城镇稳定下来。目前我国城镇居住太高,仅有 1% 的农民工有住房,在这种现状下,如果强制让他们退出家乡的土地,风险太大,农民也会强制反弹。 其三提供完善的培训与社会化服务是家庭农场能否搞活的关键。 家庭农场地位其实很尴尬:与小农户相比,其生产效率并不一定高。因为在从事粮食生产的条件下,规模经营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也难以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与销售价格。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相比,其管理水平、品牌经营又处于下风。近年来农户家庭规模化养殖出现各种安全问题,都是缺技术不规范造成的。 农业类企业,有技术,也有人力资本与品牌意识,经营相对规范。 而单纯的农户一旦从事规模经营,如果管理培训跟不上,容易出现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试点地区的家庭农场最大问题是如何让农民学会经营。家庭农场要想发展好,必须加强各种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培训,让他们能够既懂生产又会经营,同时还应该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 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如果发展好,可以成为对工商资本大规模、长时间占用农地的一种矫正。但如果处置不当,人为强制把农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精心谋划,才能不把好事办成坏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2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势女性往往家庭不幸福
热度 16 fqng1008 2013-2-27 09:27
昨天门诊,一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诉说近期疲乏、烦躁、肝区不适、纳差、失寐,可能是病情有所反复。我让他查了快速“肝功能”和彩超,结果都没有什么异常。我进一步追问,是不是工作压力较大,还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他告诉我,两个人脾气都不好,长期与妻子闹心 。 我分析了他的病情:夫妇关系紧张导致睡眠障碍,睡眠不好就什么症状都来了。于是,给了他电话让他的妻子下次就诊一起来,我给做做工作 。 下午下班的时候,我接到他妻子的电话。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她就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丈夫的不是,自己如何如何通情达理,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我一直耐心地倾听,其实心里早就有些不耐烦,我边听边插话,你们有没有不忠或者第三者的情况?她说那倒没有,都是些鸡毛蒜皮。大约十几分钟后,我打断了她的话说:“从你的表述看,你是个强势女性。”她连忙接腔:“是的是的,他也说我强势。” 我话锋一转:“但是,女性强势往往家庭不幸福。”我接着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不是说对错的场合,家需要温情。一个人如果连家里都不能避风,都要剑拔弩张,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安宁?你的老公是我的患者,我希望他康复,他的康复需要你配合。一个人心情不好,会影响另一个人,形成恶性循环。他最近状况很不好,希望你让他一点,他是个大人会知晓的。当他有感激之情对你,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你觉得呢?”她愣了一会,仿佛有所感 悟。 我接着说:“其实,夫妻感情与心态有关。心态好的时候,念对方的好;心态不好的时候,专门想对方的不是。因为毕竟夫妻一场,大家都有付出,你说是不是?” 她回过神来,连忙表示感激,并谢谢我的耐心 。 “他们会改善吗?”我一直在心里挂着...... 无独有偶,妻昨天也碰到一个女性患者,看到她的丈夫为她缴费、拿药勤快不了。妻夸她好福气,没想到她不屑一顾,“脾气坏的很,还小心眼”,接着讲起来他们家里的故事。他们都是做生意的,因为女方家庭条件好,比较依仗娘家人。今年春节回家,女方同学聚会,她去待了一整天,回来后男方就不停地挑刺。她气愤地说:“二十年没有联系,一天还能出个什么事?”他们孩子都上中学了,家里经常磕磕碰碰,都是些鸡毛蒜皮,但就是不开心。我想,女性强势可能是家庭不幸的根源之一,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还是个父权社会,如果男人不能承担家庭的主要责任就会导致双方的不适应。两者都会脾气大,从而战火频繁,也许还是小鸟依人式的女性有益于家庭和谐。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9093 次阅读|45 个评论
北京市教委减负令: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热度 6 liuli66 2013-2-26 19:47
这个信息来自LP;网上核查信息,如下。 本人的一些杂感,见评论及评论回复。 ——————————————————  本市中小学全面开学。市教委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本市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八项减负措施,对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等进行严格限定。其中,小学只能在每学期期末举行语数外三科统考,初中除毕业考试外,不得举办全区统考。新措施将从3月19日起正式实施。   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介绍,通知从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严格禁止违规补课,严格教辅用书管理,严格各类竞赛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等八大方面进行规定。与以往出台的减负令相比,措施更为具体,更容易实施和操作,并要求各区县制定工作细则,完善监督和检查办法。 针对作业量大问题,减负令要求, 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 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 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 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 来源,及更多,见: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26/031126357399.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66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个体小农就是家庭农场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2-23 20:49
郑风田老师指出“ 家庭农场是现行家庭经营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形式,必须根据当地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民退出愿意渐进发展,防止大拨儿轰、急于求成等倾向,更不能出现垒大户式的‘强制人造家庭农场’ 。”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但是由于漫长的生产周期、沉没成本以及对市场需求反应的天然滞后性,农业天生不适合资本主义经营。在现当前的租金和劳动力水平下,机械化种粮租地农场或许还有些利润。劳动投入大的经济作物都会是亏损,因为高端产品的市场空间毕竟太小。传统的大路货,租地农场肯定竞争不过不用付租金,劳动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个体小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21147.html 而且专业大户、租地农场以及合作社虽然规模较大,但也只是市场经济中的沧海一粟,根本不可能具有左右市场的能力。同时,中国农民具有极其高超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任何专业大户、租地农场和合作社都不可能垄断某一个高价值市场,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小农这些散兵游勇。 社会资本如果被忽悠着下乡经营农业可能不出几年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当然这也是市场经济中挤泡沫的必然过程,因为经济危机本身就是资本反对资本的危机,资本家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农户大约有2亿户,户均经营土地规模只有5-10亩,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就是家庭农场。虽然和北美户均几百公顷、欧洲户均几十公顷的规模比,他们只是“微型农场”,但无法否认的是日韩农民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也只有1公顷左右。我国还有几亿公顷的山林、草地以及内陆与沿海水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继续,只要顺其自然,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也正在向日韩看齐,十分没有拔苗助长的必要。 2003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以及接近6亿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反映了土地和劳力的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老龄化、兼业化并没有动摇而是增强了我国以粮食为基础的农产品安全综合能力。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在目前半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下,粮棉等主要农作物的亩均劳动投入在10-20个工日而且主要集中在少数时期,也就是农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处于农闲状态,而且除了少数时期外,养殖业也并不需要全天劳动。所以,农民专业化其实是对劳动力的浪费。由于大量的农闲时间,农民“兼业化”可能是农村经济的一种常态。日韩农民也仅仅是只有一小部分收入来源于直接的农业经营活动。 在未来 10-15 年的时间内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 土地承包权 70 年不变的内在矛盾。20世纪末,国家出台了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增人不增地这种“摊丁入亩”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从福利供给层面抑制农民的超生冲动。 但是这这如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实际上假定农民的职业是固定的、世袭的、终身的,否则必然会带来了有很多的矛盾,经过一两代人时间的累积,农村中人地分离的情况会很严重,必然会造成某些承包地无力耕种,甚至出现新的地主和雇农。 随着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农民逐渐丧失劳动能力, 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将逐渐显现,甚至非常尖锐。由于婚嫁,通过求学、经商、务工等进入城市,农村中有人(劳动力)无地、有地无人(劳动力)的矛盾将逐渐突出。比如我早年一个很好的朋友,她们姊弟四个中只有一个妹妹留在了农村,而且嫁到了十几里远的外村,她们的父母已经接近60岁,虽然现在还能经营十几亩承包地,但是总有一天会有心无力的,而且也用不了十几年了。我在老家的两个近枝家族,曾经有20几口人,总的承包地接近40亩,但是现在只剩下我弟弟和几个远房堂兄在家乡务农,我和下一辈的侄女们都已经远离了农村。而且堂兄们已经年届五十,未来10到20年的时间内,他们也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而且我弟他老丈人那边也有一二十亩地。 目前,独女户或双女户以及多女户约占农村总户数中的 1/5 ~ 1/4 。在女到男方落户的大环境下,他们的父母年老去以后,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将成为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嫁到村外的女儿总不能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回来种田吧(实际我弟他们每年有1/3的时间在他岳父那边种地)。 同时一部分农业人口通过种种途径城市化,但是他们还在继承了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而与此同时由于土地承包权无法调整,一些家庭由于人口增长,必然会出现有人无地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不满情绪,土地承包期延长后出生的孩子,长大后或许就是真的“ 失地农民” ,这种情况 10 ~ 15 年内就有可能发生。总而言之, 这些矛盾只能通过乡村集体经济调节,家庭或家族内部很难协调的。 所以说,土地承包长期不变保护的不是农民利益,更多的倾向我们这种刚刚脱离农村的新市民家庭,当然这也是一种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但是我们不想成为地主,不过我也不可能向我弟收租,我的承包地实际上也转给我的小侄女了,但是我想她也不会留在农村。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296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在有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是娇生惯养的?
热度 4 cutefay 2013-2-23 20:43
从小就一直认为穷人家的子女会比家庭条件好点的子女要更争气一些,不会娇生惯养、从小就很懂事、肯吃苦,等等。而后来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感受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分两类: 一类是和上述描述的一样,不娇生惯养、很懂事、勤奋肯吃苦,待人友善、懂得关心体贴人、不会乱花钱等等。而另一类则刚好相反,完全是非常娇生惯养的类型,遇到困难就气馁、不肯吃苦、脾气不好、不懂得关心体贴人、一有点钱就喜欢乱花钱、不懂得节约。并且,后者的情况越来越多。 为何会如此?根据我的个别了解发现:很多贫困家庭非常注重读书,认为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于是,都把宝压在子女身上,为了让子女好好读书,不肯让子女做一点家务活,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喜欢什么,即使省吃俭用甚至借钱,也要买给孩子。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将来有出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我读书好,我就是家里的皇帝。结果在家里的这种习气也带到了校园中和工作中。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偏远地区农村家庭非常重男轻女,家里有个男孩,就把他当宝似的,娇生惯养。 每次回家,总会道听途说这样一些贫困家庭孩子不争气不孝顺的情况,听着太令人心寒了,他们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 不仅仅是贫困家庭如此,条件好点的家庭现在也是容易如此娇惯孩子。而到了社会上,没人会愿意伺候一个娇生惯养的人。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562 次阅读|4 个评论
郑风田:家庭农场发展的两大难题
热度 2 zft2000 2013-2-20 12:04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形式,各界都有不少的期待,家庭农场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还有不少争议。 家庭农场作为现行家庭承包制的补充形式,需要平稳发展,不能急躁冒进。在现实发展中有不少困局待解: 其一是地从哪里来? 按一般的理解,家庭农场承包的土地应该比现有农户要多,至少要多出一倍或者数倍。 这个多出的耕地就需要从别的农户租种。虽然目前我国有 2 亿多农民外出打工,但他们家乡的土地大部分并没有闲置,一般都是交给亲戚邻居耕种。在非农就业工作、户籍、社保、住房等都还没有解决之前,他们不会把土地贸然长久流转出去的。一号文件也规定,即不能限制也不能强制农民流转土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农场只能在特定地区发展,比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或者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周边城郊,因为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不少农民也不愿意耕种土地,建立家庭农场相对比较容易。比如目前北京远郊区县的农民可以到城里开出租车,其收入远高于在家种地。所以让这些农民流转出土地比较容易。但对那些远离城市,非农就业很有限,土地流转比较难,家庭农场就很难发展。这些地区的土地既是农民的就业保障,也是农民的社保保障,他们不会轻意地交出承包土地。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非农就业机会与城镇化的速度直接决定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不能够人为地把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去超载城镇化与非农就业速度。城镇化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家庭农场发展速度会快速一些。而在传统的农区,不易强制农民交出土地搞家庭农场。 其二是租金如何消化? 我国目前已授予农民土地长久承包,搞家庭农场当然也不能违反这个规定,只能通过土地流转来搞家庭农场。 目前北京周边一亩地的流转年租金已达 2 千元,而东北不少地区的年租金也近千元。家庭农场从别的农户租种土地,承包费如何消解是个大问题。如果这些家庭农场还继续种植传统粮食,粮食单产不会随着承包面积的扩大有大的提升,而粮食售价则是国家统一定价。 目前农民自种粮食一年一亩能够赚千元已算不错,那些家庭农场还要支付额外的租金,付少了,原来的出租农户不愿意;付多了,家庭农场承担不了。 家庭农场如果继续种粮会面临种不下去的困局。而搞养殖或者种植花果蔬菜,土地面积也不是大的约束。虽然在初期发展期间,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消解一部分承包租金,但毕竟不可能无限补下去。这跟资本下乡类似,社会资本到农村包地,如果单纯种粮食,其产量并不能超过农户自种,加上企业的管理成本及租金支出,这些企业只能选择要么搞有机粮食,要么搞养殖加工。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并不大,不可能因此而降低农资投入成本,机械运营的成本也很高,如果家庭农场继续维持传统的粮食种植,利润就很难支付租金。最后的发展方向只能走高效农业,也就是非粮的经济作物。这样家庭农场如果数量太大则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认为“只讲土地流转,不讲稳定承包关系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是不对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家庭农场才能渐进发展起来,作为现行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补充。
2845 次阅读|4 个评论
郑风田:家庭农场应走“中间道路”
热度 2 zft2000 2013-2-19 09:28
郑风田:家庭农场应走“中间道路” 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 新闻晨报记者 陈抒怡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相关数据显示,自 2007 年率先探索发展种粮家庭农场以来,上海松江的家庭农场已有 1206 户,经营面积 13.66 万亩,覆盖全区 80% 的粮田。这样的家庭农场对上海农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革?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海城市中已经涌现了一批对高附加值农产品有需求的消费群体,因此能够进行多种经营的家庭农场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家庭农场应该和农业大公司和普通农民区分开,走一条“中间道路”。 郑风田分析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制约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我国旧式农业经营管理面临新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它涉及到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和持续性问题。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 2.4 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一项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采取有效措施使部分青年人愿意务农,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确是我国当务之急。让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愿意种地的家庭农场主,可以应对“谁来种地”这个问题。 对于上海郊区正在推广的家庭农场,郑风田认为是个不错的尝试。不过,他也提到,虽然政府目前对家庭农场已有一些补贴措施,但是毕竟机械化运营成本比较高,如果生产一般农产品,规模并不算太大的家庭农场很可能竞争不过农业大公司和普通农民,因此家庭农场应该走“中间道路”,也就是紧紧抓住城市中的多种需求,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大公司规模化生产,养猪成本低,家庭农场是不是能生产质量好、有品牌、价格更高的散养猪?”郑风田说,从这一点来看,家庭农场更需要有经营头脑、有点子的高素质农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也就是鼓励“资本下乡”,不过文件同时也提到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郑风田分析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既有所鼓励又有所限制,标准就是坚持农地农用,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国家必须对此有所管控。”郑风田说,工商资本下乡可以盘活原来分散低效率的农业,满足工业化、城市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资本下乡”也可能导致 出现“挂羊肉卖狗肉”的现象。早几年,有很多城市工商企业去农村发展,钻政策的空子“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建设,比如建别墅、高尔夫球场、开发生态旅游等。如果城市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占用更多的农地而又都不种粮,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过去的乱象完全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造成的,如果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以后这种乱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据郑风田介绍,韩国也是允许工商资本下乡的,但韩国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既在允许他们购买农村耕地时规定必须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能用来干别的。这点值得我国农业部门借鉴。短期来看,这些管控措施可能打击“资本下乡”的积极性,但是长期来看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27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家庭农场与圈地运动
热度 6 dongping2009 2013-2-17 18:25
家庭农场与圈地运动
家庭农场与圈地运动 魏东平 小时候看世界历史书,知道英国历史上有过圈地运动,说的是当时,大概在十四与十五世纪的当儿,英国的城市工业通过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伴随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地日益增加;因而其利益代表者便大力鼓励圈地,他们通过议会立法,使得这场圈地运动迅速地合法化。与此同时,一大批的农民则被迫出卖土地,他们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看样子,这种圈地运动形式的城市化过程,也会在中国重复发生,只不过英国的土地出卖换成了中国的土地流转。只是希望,在人类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通过技术进步与社会文明契约,使得发生于英国历史上的那些暴力与血腥,在中国能够得到绝迹,最起码可以发生得少一些、更少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仰望天空|3977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大地主
热度 1 pliu1056 2013-2-14 17:09
2013年02月14日 10:05 来源:新华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支持发展市场经济。但总得给60多年前的土改一个说法吧?那些财产被剥夺和被杀的地主怎么办?资本家的财产是被“公私合营”,但地主们的财产是被完全剥夺。
19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儿有女的幸福
热度 4 cutefay 2013-2-13 00:33
之前和同事聊天时,她问我:你家是是有儿有女的家庭,当地有没有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找你们这样家庭的人做某个重要人物(我忘记她说的是什么人了)?她还说她家那边有这样的风俗。听她这么一说我一愣,我还真没听说过呢。 回家之后,我问我妈妈是否有人结婚的时候找我们这样的家庭帮点啥忙的。我妈妈说,当然有了。这边传统风俗是结婚前家长们要为儿女缝结婚的新被子,而在缝制的时候,必须要找有儿有女家庭的人来帮忙缝。当初我有两个亲戚的孩子结婚的被子,都是我妈妈帮忙缝的。 因为我家亲戚大多是农村的家庭,所以大多数亲戚都是有2个孩子,还有个年龄很大的亲戚有三个孩子。而这些有两三个孩子的亲戚中,除了有两个舅舅的孩子分别是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之外,其他的有5个亲戚都是有儿有女,并且有2个孩子的家庭中,都是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因此,以后我或弟弟结婚,很容易找到帮忙缝被子的人。 我在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间的延长,再过几十年,我们家这边再找这样有儿有女的家庭可能就很少了,那个时候再找人帮忙缝被子,可能就比较难了。不过,说不定那个时候会有职业缝被子的人出现,就是婚庆机构顾上一些有儿有女的人做兼职,专门帮忙给新人缝被子。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321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华民族家庭观念阻碍公民社会建设
热度 1 duke01361 2013-2-10 17:36
中华民族家庭观念阻碍公民社会建设 看了骑着摩托车返乡过年的农民工和为买车票机票“八仙过海”的报道,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确是很好,但我觉得这可能不利于我们的公民社会建设。我试着对之加以简单分析。 一、中国人为什么过年只想着往家跑? 过分重视家庭可能会延缓中国社会的公民社会转型和建设。 我需要参加一个宴会,过后再补上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主家庭(请您补充)
热度 15 zlyang 2013-1-18 18:34
科学网博主家庭(请您补充)
科学网博主家庭(请您补充) 本文并无泄露博主家庭信息的主观意图。 假如有关人员有异议,请及时告诉我删除! 以下次序偶然形成,无特别含义。 欢迎您的补充!并纠正各种错误! 父女: 郝柏林 http://blog.sciencenet.cn/?1248 郝炘 http://blog.sciencenet.cn/?714 母女: 张玉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 曹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7286 兄弟: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 杨文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 夫妻: 沈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0 王秀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17414 沈海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56 田普提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dentian 王鸿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 王丹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886 赵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15 刘红 ?? 俺收的侄女们: 杨月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0428 陈小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2248 边媛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1399 陆雅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88941 曾泳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950 俺收的外甥女们: 曹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7286 俺收的侄子们: 李天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 还有人愿意给 真傻 当 侄子侄女外甥女 吗? 侄子 太少了。 《 真傻 亲摄天津大学“ 牛顿苹果 ”一张,祝福孩子们!》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quickforward=1id=704358 相关链接: 沈阳 《科学网博客有了母女、也有了夫妇写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90-638434.html 沈瑗杰 和奶爸以及妈妈Francy2008年8月基督城。
7452 次阅读|37 个评论
摆脱学生作风,参与真实社会生活,才能成功对抗骗局
wya 2013-1-15 10:58
近期听到一个故事: 好友早晨刚到办公室就收到待业在家热衷写小说的博士老婆的紧急电话:快帮我付个款! 友问:何故? 妻答:我收到短信说手机号码被央视春晚节目组抽中二等奖了,奖品是十几万奖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说怕被冒领,先付8900元,确认真实身份后从奖金中扣除,你快帮我付款吧。中奖短信已经转发给你了,你看看。 友笑答:哈哈,网络诈骗吧,这种骗局太明显了。我没有收到你转发的短信啊? 妻答:网址我看了,电话也打了,是央视的。我这里网速慢,你快替我付款吧。我再给你转发这个短信。 友说:肯定是骗局。我先去吃早饭了,回来再说。 妻愤怒,答:算了,你不给我付款,我自己弄去了!人家说只有两小时有效期,现在已经过了一好会了,不能再等了! 电话被挂断! 友发现情况危急,急忙回电话:我还是没有收到你转发的短信,你先把网址发来我看看? 妻答: www.cntv5717.com 友说:哈哈,一看5717就知道是假的,正规央视网址是不可能带数字的,这是个人自己申请的网址名称。而且一看网页就不是正规网站,肯定是骗子。你两次转发的短信也没有收到,一定是被移动电话公司屏蔽了吧。 妻这时也觉有问题,答:哦,那就算了吧。 友后来总结: 1、对现实生活要有清醒认识。如今激烈竞争时代,不可能天上掉馅饼。好的东西一定很多人在抢,费劲力气都不一定能挣到,不可能凭空降临到你头上。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想办法费气力去争取才行。 2、对钱财不要太看重。要有正确的财富观,不要眼睛只盯着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待钱财有一颗平常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去换取应得的报酬,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施舍和好运,运气可遇而不可求,唯有自己努力才能有成功的把握。 3、对自己不可太封闭。一些家庭主妇或读死书而不因世事的博士们生活圈子太小,对外事务均由家人代办,甚至出门换乘路线都提前有人找好,对现实社会认识不深。他们习惯于学生时代的被动式做事思路:老师、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没有明确目标和可行的计划,不去主动学习新东西,适应新环境。除了必不可少的家务之外,不会预见性、长远性的提前多做些工作。 4、分不清娱乐和工作生活的关系。过于强调个人兴趣爱好,贪图自己个人享乐。殊不知,只有生活安定、富足才有娱乐的权力。如果一个家庭连整洁、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没有,如何能放心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必定会暂时放弃自己的许多爱好,以家庭发展为重。 现在很多电视台为片面追求收视率,以明星生活和凡人家庭爱情为主题,人为导演一些相亲、选秀、乃至四、五个大男人在台上唧唧歪歪耍酷、搞怪、调侃等低俗节目,吸引了不少涉世不深的少年、少妇的眼球。这些娱乐至死的纯消遣节目对于富二代、n奶来说最好不过,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负担,不需要自己努力打拼,亦不需要为别人负责,他们的时间也有的是。而对于一个有家庭、有事业、有追求的人,这样的节目即使无害,也是浪费时间。有这些时间不如多看点新闻、知识类节目,了解一下社会动向,扩宽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避免上当受骗。别被这些低俗娱乐节目带向片面追求外表亮丽、生活浮夸、精神虚无的虚假世界。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时间。如果时间都被这样百害无一利的娱乐节目和网上娱乐界花边新闻给占据了,获取有益知识和做实用工作的时间必定相对减少。 如果一个人经常去银行交日常生活的水、电、气费,一定会被公安局设置的防网络诈骗语音提示和纸质标语弄得耳朵、眼睛过敏,如何还会轻易被骗? 如果经常去政府办理各种手续,一定清楚别说从政府部门领钱,即便交钱时的手续都一大堆,时间也拖很长,绝对不会高效率的几个小时就把钱主动打到你的卡上。 了解社会,就要深入参与社会。社会不是象牙塔,不是做个听话的乖学生那么简单。 一切果实都要自己努力、勤奋的争取。受骗只能怪自己经受的锻炼和阅历太浅,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才能有更多收获。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阻挡,在日益市场化的竞争时代,不可能再把希望寄托于一张高级文凭。硕士生都开始扫马路了,博士还远吗?放下身价,重新定位,找准目标,勤奋向前。 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3-01-14/1638369027.shtml 落选事业编制环卫工 研究生说"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人民在家庭存钱措施上的区别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3-1-12 08:48
中美人民在家庭存钱措施上的区别 蒋继平 2013 年 1 月 12 日 中美两国相隔在太平洋的两边,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社会体制的不同, 两国人民在家庭经济的计划上有着一些明显的不同。 总的来说, 美国人一般不会想方设法省钱, 更不会把省下来的钱全部存入银行。 他们的家庭经济计划, 也就是存钱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 交社会保险金( Social Security )。 这是国家政策规定, 任何有工作的人都要交这部分钱。 这部分钱等于是存在国家银行, 由国家为你保管, 等到你退休, 你就可以享受社保退休金 . 2. 老年人医疗保险金( Medicare )。 这部分钱也是国家规定, 直接从就职人员的收入中按比例扣除, 到一定年龄时, 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3 ,参与 单位劳保退休计划( 401k ,等等)。 这是自己决定存放多少的一种长期存钱计划, 兼有长期投资的目的。 4 ,购买各种保险 , 如人寿保险,医疗健康保险,房屋保险, 汽车保险, 等等。 5 。 银行的现金存款。一般的美国家庭, 在银行的现金存款比例很低。他们的一大部分钱都在各种保险金上。 因为有各种保险, 所以, 他们生活得比较安心。 这也是美国各个保险公司在推销他们产品时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地方。 他们在产品推销书上说:“您花钱买到的是一份安心( What you bought is the security of your heart )”。 中国家庭一般非常喜欢在银行存现金 , 而不太愿意买各种保险。 我估计中国人家庭的银行现金存款的比例比各种保险金的总和要高一些。 这是中美两国家庭经济结构上的最大区别。 我仔细地分析了造成这种区别的深层原因。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和社会体制的不同。中国长期以来是小农经济和封建统治,朝贡和个体经济的制度决定了人们存钱的思维行为和习惯。 人们朝贡的钱是有去无回, 人们的老年生活得不到政府的保障, 只能依靠儿女的孝敬。 这就迫使人们尽早存钱, 以备将来之用。 美国的法律健全, 政权交替平稳,政策的连续性较好, 政府守信用, 人们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 人们把自己的钱交给政府保管, 就觉得更加保险。 自从十几年前我收到美国社保部的年度个人社保信息和公司的劳保退休计划报告后, 到 2008 年, 我彻底地改变了原来尽量省钱的做法,认为在银行存钱根本没有必要。从那以后,我更加注重在各种保险上的投入。 今年除了交规定的社保金和老年医疗保险金外, 我购买的各种保险一共有 9 种。 它们是: 1 。房屋保险, 2 。 汽车保险, 3 。我和太太的人寿保险, 4 。 一般医疗健康保险(公司规定和负责大部分费用), 5 , 牙科保险, 6 , 视力保险, 7 , 住院保险, 8 。 癌症保险, 9 。 意外伤害保险。有了这些保险, 心里就比较踏实, 因而, 生活中就觉得比较安心。 我经过比较分析两国人民的存钱措施后, 个人觉得美国人的存钱措施较为高明一些, 或者说较为有远见。美国人把钱交由国家, 大财团(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管理, 自己换得个轻松, 生活得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中国人把钱存在银行, 或者把现金藏在家中, 一是遭遇通货膨胀贬值, 二是担心被盗贼偷盗,三是要是碰上大的天灾人祸,没有保险, 靠银行的这点存款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鉴于以上的分析, 我估计今后中国社会的生活保障系统会有很大的改善, 保险业也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个人分类: 万花镜|4220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家庭伦理讲演录
zhouia 2013-1-9 14:01
家庭伦理讲演录 王凤仪 于从云 更多善人资料:请访问博客 blog.sina.com.cn/wonderfo 发现问题反馈:若发现资料有错漏等情况,请反馈到邮箱 wonderhelp@163.com 出版前言   二十一世纪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的复兴,乃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文化的复兴,就是人的复兴,是人的真精神、真生命的觉悟和明白。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自强运动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发展出了较有实力的经济条件;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更提出“以德治国”的主张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推进文化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   人的复兴,就是建设一条人走的路,一条众人走的路;在这条路上,有个体身心的安顿,更有族群生命的自信,是当下全体的澄明,更是历史时空的通透。“道不远人”,我们以生命来学习、体认生命,就会以生命来落实、赢得生命!   人要向人学习,才能够更好的明白人、觉悟人。我们要向现在的人学习,也要向过去的人学习,尤其是历史上公认的圣贤和伟人,因为他们的生命已经完成,已经给出一个真实生命的鲜活证明,足以做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模范和榜样,给予力量,指明方向!   以上即为我们编辑《王凤仪伦理思想文丛》等丛书的初衷和愿望。   王凤仪先生,生于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行世七十四年。直隶省朝阳府人(今辽宁省朝阳市),祖籍河北密云,蒙族。   王凤仪先生,本为一农民,家贫且穷,少牧牛佣工,长扛活力田。后以伦常本分事而悟道,并行道劝世,专门化人,足迹遍东北及华北,影响长远。凡所至,必兴义教开启民智,倡女学纯化人根(据统计前后共计七百余所女子义学),宣讲道德,推重伦理,崇尚简朴,规正风俗,感化者无数。先生一生“托底就下”,务期“天下大同”,世称“王善人”。   可以说,王凤仪先生走出了一条从人出发,并以人的方法而成就人的道路。这为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   第一,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人”,是有关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文化,它不离开人来讲话。这种智能是可以实践的智能,这种学问是可以证明的学问,它的核心就是古圣先贤常说的“日用伦常”。其实,综观人类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流派,但凡传诸久远的,则无论其主张如何的不同,都是在“日用伦常”方面有所涉及或者侧重;人的根本,还是在于人自身。王凤仪先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完全是从具体的个人生活感受出发,并没有脱离人,也没有倚傍人以外的东西,只是“日用伦常”,在自己生命的本分上就完成了真正的人,这实在是做了一个直接的证明!   人以人起,人由人成! -- 这是生命的原力和本色!   人住人位,人生人格! -- 这是生命的丰硕和大美!   人性人心,人在人间! -- 这是生命的天地和情怀!   第二,乡土的语言,是活的语言,它最贴近心灵,给人以家的温暖呵护,让心灵放松舒展,恢复生动活泼的激情和从容的自信,可谓是一剂治疗心灵的妙药;生活化的语言传递、教育、激发生命。生命隐于语言,学术化和规范化的倾向只是为了发现文字背后更为内在、深沉的生命线索,并不是为了“锁住”语言,满足于一种表面上的力量。所以在文化的复兴中,人文领域首先要激活“专业”的语言,恢复其原始的弹性,使其获得生活的形式和生命的内容。王凤仪先生的话语质朴而有力量,比如“找好处,认不是”,“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等等,还有大量的譬喻,很容易让人领会接受,融于生活实践,这是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第三,文化的复兴与文化的普及是紧密不可分的,没有文化的普及就没有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是返本而开新,是要找到我们民族生命的“根本”和“源头”,这是一个全社会和全民族的工作。所以,首先是大家一起走路,以同甘共苦的方式,以心手相连的方式;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众人,也就没有众人的路。文化的普及,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让大众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普遍的觉悟和明白!王凤仪先生不只悟道,还去行道,要“把众人都领在道上”,心怀天下为众生计,乡村市镇各处奔走宣讲,官绅士庶有教无类,尤其重视家庭问题和农民问题,许多思想至今仍具现实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广大的胸襟和超卓的见识,令人赞叹和钦佩。   以上所言是我的一些肤浅理解;相信各位读者在看过《文丛》各卷之后,会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从而达到古为今用取其时宜的作用。   王凤仪先生之曾孙女王元五女士,授权一耽学堂整理、编辑、出版《王凤仪伦理思想文丛》,支持学堂所从事的文化公益事业,赞助长久深远,谨代表学堂全体同仁向王元五女士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周以志、朱元健、王元五三位老师在工作中对我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使我增长不少知识,尤其在人生修养的认识上,获益匪浅。   学堂图书室还将继续整理、编辑此类人文丛书,欢迎社会各界参与、帮助和指导!                       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                       甲申年中秋于镜春园 伦理讲演录   于从云 讲述    伦理   人生若大梦,转眼即成空。   光阴如驶,岁月如流。   此次练习班开课以来,不觉已一月有余了,关于性理问题,已告一结束。但道是体,有体还得有用。性是天理,是天道,伦理是人道问题。古人云:五伦以外无大道。可见大道即在日用伦常之间,在性分中说,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在人身中行出来,就是五伦之德。然五伦之德,确是从天性中流露出来的,不是人生后来才学上的。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语出《孟子·尽心上》)。   说到五伦之德,“孝”字为百行之原,孝就是为人子之道。今首先讲述如下: 一、为人子之道   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也。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然有小孝、大孝、近孝、远孝之分别。小孝孝于庭帷,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要打破人禽关,“孝”字以外无他道。尽孝不在年龄大小,不在贫富,不在识字不识字,是在良心德行流露不流露,发扬不发扬。   王凤仪先生说:“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着性、心、身说。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孝性尤关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五行性,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即是将父母送到天堂上;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就是将父母送到佛国里。   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此处可将《孟子》上三不孝之事作证),那也不算真孝。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作对照。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孙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里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地瞅着,恐怕小孩受屈。儿子长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成耳旁风,说了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胎儿;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以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寿限,和自己的寿限,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使能尽孝,又能尽几年?!   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以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推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使欧美的老人,也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目的呢!   附图:孝亲三界表   孝亲三界表解:   孟子曰:“事亲有道,事亲弗悦,不顺乎亲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看来明善乃是孝子之大本源,故《大学》言修身,必根本于“明明德”,“明明德”而归宿“止于至善”,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可慨也夫! 二、姑娘道   当姑娘的对于家庭,身有补助力,性如棉是意气发动,志为根是志向坚定,心知众人的好处,能提起全家的和乐精神,是结缘的,是成佛的路径。   妇德女道,分三段来研究:是姑娘道、媳妇道、老太太道。女子是世界的源头,姑娘是女子第一步道,所以要想齐家、必明白姑娘道。   昨天讲为人子之道,姑娘道即包括在内。儿女都应当尽孝,然本分却不同,所以尽孝的方法也就不同。因为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为一家之贵星。为姑娘的道,当性如棉、志为根、提满家。   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洁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软,性子不许暴躁;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不要退志,任何事皆可做,没有挑选,没有分别心,这是性如棉的道理。   志为根,就是立志不争不贪。立志孝双亲,敬哥嫂,爱护侄男侄女,家中一切的事务,都帮助工作。志向立住,不为贪心所动摇,这就是志为根的道理。   遇着家中婆媳偶有不和,一面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以解除其怨怒心,一方面在母亲面前说嫂子的好处。因为姑娘是母亲的心,姑娘说话,母亲一定爱听,两面劝解,免得一家生闲气,不和顺。如此在母亲跟前尽了孝道,哥嫂面前尽了悌道,嫂子感激小姑的好处,便相亲相爱。每逢犯了过错,依靠小姑救护她,有意无意中,在丈夫面前夸小姑的好处,哥哥当然也喜欢妹妹;遇着妹妹有需要的物件,哥哥想不到,嫂子必告诉她丈夫说,咱妹妹需要什么给她买点吧。小姑不用要,比要还强得多呢。所以说:不争不贪,福禄无边。   倘嫂子活计多,姑娘要替嫂子做活,把母亲的衣服等活,着嫂子去做。因为亲娘眼里有影碑,见姑娘做活,心里疼爱,姑娘给她娘做了衣裳穿在身上,有人问谁给你做的,便说我的姑娘呢,我不着闺女,我就穿不上啦。若叫媳妇听着这话,能乐意么?其实姑娘不错之中,倒有错了。所以姑娘不争功,不要好,处处替嫂子做活,着嫂子给母亲做活。父母见到儿媳殷勤孝顺,心中欢喜,必夸奖儿媳好。嫂子感念妹妹替我做活,着我落个好名,那能心里不感激呢?如此在亲戚朋友面前,必说她小姑贤慧,传到四乡里,人人都羡慕这个好姑娘,一定找个好婆家。这样姑娘人人爱见,家庭中一定和睦,这便是天堂家庭,真可说是提满家的贵星。   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翁婆,全家喜欢,真正是喜星临门。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   因为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欲当好姑娘,可是必须明白姑娘道。若不明白姑娘道的,在家中好多嘴多舌,遇着嫂子或弟妹有错便跑到父母面前告诉,使嫂子生气,母亲能不生气吗?这等姑娘直接是送毒药丸给她母亲吃,母亲吃了毒药丸不知道,还说多亏姑娘告诉我,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呢?你想,这样婆媳如何能和顺?嫂子受了气,当然恨小姑。姑娘依仗母亲,嫂子则依恃丈夫,往往因着婆媳不和,连累母子也不和,间接连累父子也不和,使父母落个不慈、哥嫂落个不孝的名。一家之中,种下这种恶因,将来不定惹出偌大的祸患。母亲本来偏向姑娘,什么布角线穗啦都愿意给姑娘,这虽是些小事,可是早被嫂子暗中看得明白,口中不说,心里却不愿意,自言自语说: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姑娘,有活可不叫你姑娘做。无形中对婆母孝道上渐渐差迟,起初是心里恨,常了嘴里就说出来啦:“你指着你姑娘养你老吧。”一家不和睦的病根,就起在姑娘身上,这样能提满家吗?简直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及至出阁走了,哥嫂如同去了一块大病,哪能按四时八节去接送呢?!因此婆媳仇恨更深了,闹得一辈子享不着儿媳的福。这样糊涂的姑娘,在家不懂孝道,出阁哪能会尽孝道呢?因此不得翁婆的欢喜,使她母亲添上心病,终日如同在苦海地狱里一般。究竟姑娘何尝愿意她母亲受苦呢?不过因为不明白道的缘故。考其总根,当父母的就根本不明白道,不会教训姑娘,以致自己受苦恼,姑娘也受苦恼,一生不能出苦。还有一种原因,禀性不化,决不会当姑娘;媳妇当不好,婆婆当不好,总之当姑娘的时候就错了。   姑娘为世界的源头,姑娘道讲明白了,是正本清源。所以王老善人才倡明“妇德女道”,首先办义务女学,诚得治世之本也,使天下的姑娘,皆能性如棉、志为根、能提起满家的和乐,为一家之贵星。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必能为贤妻,将来更能为良母,自然能教育子女,成为好国民。现在想要国家太平,世界大同,还得从女子身上好了起头,况现在天时世运,应该女界度世化人。出苦得乐大放光明的道运来到了。女界诸位同人或诸姑姊妹,千万注意才好。 三、媳妇道   当媳妇的,身界要实行,心界要知众人的好处。性如水,是要常乐知足;意为根,是要始终不改其乐,如受屈打屈骂的时候,也必定要说他是为我好,心里没有我那能打骂呢?这样想便能知足常乐了,这便是妇女的真道。当媳妇的侍奉愚笨的婆母,必须侍奉明白了,才算尽孝;譬如照吃饭人数下米,约略相当数目,再去问她,数次后,婆母也就知道了;裁衣服的尺寸,也是约略数目,再去问她,几次后她也晓得了,日久婆母必然感激你佩服你,婆媳还有不和的吗?   从前研究姑娘道,是女子立身的根本。姑娘道明白了,立下一辈子的根基。媳妇是姑娘变的,当媳妇的道,和当姑娘的不一样:在家庭中,要上孝翁姑,中和妯娌,下教子女,还得助夫成德,必须自己守住本分定住位,才能尽道。媳妇当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一家的喜星。   在性子方面由如棉而变为如水。“如水”云者,如水之柔和,不生急躁性;如水之就下,没有高傲的行为;如水之随圆就方,合味合色。丈夫家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先助夫尽孝悌之道,然后按着他的职业,助夫成德:如丈夫是读书人,当助其勤学好问,志在希圣希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丈夫是农人,当助其勤俭治家,早起晚眠,尽力耕田种地,使五谷收成的多,好奉养老人;或丈夫是工人,助其工作精良,以利百家,不要做虚做假,工业方能发达;丈夫是商人,当助其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以义为利,才是商人道德;丈夫是作官的,助其忠于职务,爱护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以厚民生,而恤民命。这就是性如水,随方就圆的道。   意为根者,以乐为主,无论境遇如何困难,命途如何不顺,心中总是快乐,不可面带愁容。丈夫或性情愚鲁,相貌丑陋,或是贫贱残疾,皆要认命,并屈己事人;在翁姑面前,和颜悦色,对妯娌皆和睦,待侄辈以慈爱,此意为根以乐为主的道理。   性既随圆就方,意又以乐为主,再能找一家人的好处,使全家欢喜,一团和气,这样便是托满家的喜星,家道必须兴旺。孝名传之乡里,贤慧传到四方,娘门的父母,也增许多光彩。你看每逢人家娶媳妇,大门屋门,都贴上喜字,亲友族人,都来道喜,因为他家来了喜星。媳妇若不喜欢,便是丢了天命,若是遇见事不随心,便面带怒容,或口出怨言,甚至争贪搅扰,终日吵闹斗嘴,不但当不了喜星,简直当了丧门星了。其实她不是愿意当丧门星,因为不明白道,守不住本分,定不住位的关系。媳妇的位,要定在意界上,心里常存一家人的好处,不抱屈,不怨人,才能乐起来。凡事要认命,要明白因果道理。给人家当媳妇,是有这一份的因缘,当知到婆家去,不是为吃为穿为承受房子地去的,是为行媳妇道去的,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因果去的。藉着婆家老老少少,成我本身的道,了我的缘,还我的伦常债,赎我前生的罪。当媳妇若明白这些道理,无论如何困苦艰难,认为命该如此,认为才能了命,借假才能修真,尽道而不争理,无论如何,总是欢喜,这才真是一家的喜星呢!   歌曰:   媳妇道,媳妇道,   细研究,务要早,   性柔和,勿烦恼;   养亲教子你有责,助夫成德家庭好;   功圆果满有福报,子孝孙贤养你老。 四、老太太道   妇德女道,分为三大部分:一、姑娘道;二、媳妇道;三、老太太道。女子一生,出不了这三条道,由童年、中年到了老年,便称为老太太,这个名称最贵重。回想一生辛苦,费尽心力,现在家业成就,儿孙满堂,这时候就当了老太太了。当老太太,要性如灰,志为根,兜满家为合道。因老太太为一家之福星,知足常乐,闲事莫管,一切无愁,全家托福,过太平日子,所以说是一家之福星。   “性如灰”者,灰是过了火存本性的,温温暖暖,还煊腾腾的,好比老太太气度温和,一点火性也无有,永不会生气,平心静养,把一切家务,交于儿媳管理;交给她还得要放心,若是遇着事老不舍心,絮絮聒聒不住声,不但自己操心,惹得一家人都不耐烦,终日受苦,一辈子也不能出苦,且显得子孙不孝,长儿媳的依赖性,学不出当家的道理,永久不能替你代劳。一旦故去,闪得儿媳无所倚靠,许多困难。当如灰之温暖沉静,千万不要灰中带火,能以烧人,且伤老人养生之道。   什么是志为根呢?人到老年,宜安心静养,当以修道为主,看破红尘,见世事一向皆空,“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儿也空,女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惟有乐道修真好,留下芳名传万冬”。不用挂念儿女,儿女问到的话便告诉他,问不到的,也不多管,无挂无碍,来去自由,自然不烦不燥,火自不生。无火便不动心念,才能定住位,所以说老太太当志为根。虽然心不动,还得要兜满家,兜什么呢?兜住不是。凡家中媳妇孙子等,一切晚辈人,倘有了过错,老太太赶快兜过来。因为老太太是一家之尊,就是儿子当家,老太太把过错揽过去,儿子也就不问了。别看老太太兜过去没有事,着在做错人的身上,可是担不了,准得受气。家中人有了过错,当家人追问时,老太太赶快兜过去,立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在做错的人,免得吃打受气,心里一定感激老人,知恩改过,对于老人,一定格外孝敬。这样能给别人免灾,自己还能享福,不是福星是什么?假设晚辈人做错了事,心里害怕,惊惊惧惧的,这时候老太太自己先定住位,再给别人定住们,便说:“你们不用害怕,全有我呢”,这一句话,他的心中得到安慰;赶到当家人知道了,一进门的时候,老太太笑哈哈地说“由我错的”,一句话,满天大事,便就完了。真是兜满家的老福星。   闲暇的时候,谈话常提祖上的德行,对于儿子常说他父亲的好处,对他的父亲常夸奖他儿子长进,对孙媳夸她婆婆的好处,对她婆母常说孙媳妇的殷勤,领导的全家和睦,彼此感恩,满家道气充足,显得父也慈、子也孝,婆婆也好,媳妇也好,全家和顺,四季平安。语云:老太太炕头坐,一福压百祸。就是说老太太为兜满家的老福星。若天下老太太都能这样,岂不是兜满世界的活佛吗?   若不明白道的老太太,终日操心费力,专为顾念儿女,无论吃的用的东西,瞒着背着,快忙给女儿送去,惹得儿子和媳妇都不愿意;又因着偏爱女儿,便偏爱外孙,媳妇见婆婆偏向,便生烦恼,因此往往婆媳不和,这是老太太的普通病。还有嘴碎的老太太到处告诉儿媳的不是,儿媳听在耳朵里,便恼羞成怒,惹得儿媳不亲近她。又有老太太,吝惜财物,待儿子儿媳,也太薄情,到老只作看财奴,自己白费了心,实际给儿子媳妇存着,还惹得别人不乐意,家政上发生不顺利,何苦呢?自己老迈年残,是好是歹,全由命定,何必老不知足、自寻苦恼呢?所以人到老年,活着当安心修道,以乐天年,自己知足常乐,人人称道这老太太真有福真会享福。活着快乐,就是活佛,家庭就是佛国了。   歌曰:   老年温和性如灰,家务皆宜推;   引导子女入正规,清闲乐庭帏。   养心性,讲道德,莫说是和非;   无忧无虑笑嘻嘻,人称有福气。 五、夫妇道   王老善人说:道是什么?道就是两口子。实在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夫妇为人伦之始。男子为天,女子为地,夫妇是一小天地。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夫妇和就是天清地宁,夫妇不和就是天翻地覆,不但家不能齐,国家亦不能治,天下亦不能平。夫妇道之关系于家国天下,其重大如此。   为丈夫的,必须先把三纲立住,所说的三纲,就是性纲、心纲、身纲。性纲要无脾气,心纲要无私欲,身纲要无嗜好。纲者领也,必须把女人领在道上。现在为丈夫的,约分三等:一是懦夫,二是暴夫,三是丈夫。   何为懦夫呢?就是懦弱无能,自己不能自立,反听从女人的话,遇事自己不好出头,着女人出头说话,日子久了,习染成女夺男权,听妻言乖骨肉,闹得家务不和,兄弟分居,均是犯了这个毛病,此之谓懦夫,于道为不及。   或有一等暴夫,说我不怕女人,不听女人话,不好就打就骂,这又错了。妻者齐也,是平等的意思。女人从幼在她娘门,受父母养育之恩,长大成人,对她父母的恩德尚未能报答,便出阁来到我家,孝敬我的父母,恭敬我的兄弟姐妹,甚至连她的姓都改了,随同我的姓,是为的什么呢?况将来生男育女,继承先人的后代,多大的功劳!我若轻视女人,打骂女人,不但现在国家法律所不许,问问良心安在?!这样又成了暴夫,于道为过了。   怎样才算合道呢?必须从“义”字上立脚,不能一味听妻言,可是当听得不能不听;妻或有过错,要领导她,万不可打骂,若是打骂,就是打三纲、骂三纲,总要抱定一个“义”字。夫死女子当守节,妻死男子亦当守义,这是自然的道理。世俗一般女子本来知识小,须得男子领导,男子能领导女人,才称其为丈夫。   夫妇是一阴一阳,男子要抱定三纲,女子要明白三从,三从是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要助夫成道,助夫成德。现在女子亦分三等:一等是弱妇,在家吃穿赖父母,不愿做活,出阁时总嫌嫁妆不好,恨不能扫地出门,及到了婆家,不知孝悌之道、敬戒之礼,还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倘衣食不如意,终日抱屈,好象应当怨、应当赖、这是一种软弱无能的弱妇,只是累夫造罪。   又有一等女人,虽然精明强干,但性子却甚蛮横,依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轻视丈夫,精神上欺压男人,使男人不痛快;或依仗娘家富,夫家穷,说话傲慢无礼,致丈夫受欺负生气,或外出不回家,或染病早亡,这是性子上克男人,或少年孀居,女人又何尝愿意这样?因为不明道,不能化禀性的关系。此之谓悍妇,因性情强悍故也。此等女人,主克夫,哪能助夫成道?哪能使翁婆欢喜、妯娌和睦?只闹得家务不和,分居另过。你想人伦孝当先,兄弟如手足,人家有个儿子,从小费尽心力,长大成人,便把父母扔开,兄弟离开,叫女人独占了去,多么冤枉呢?!所以王老善人说:“世界哪能不坏!男子无良心,被女人霸去,这就是投降外国了。”总而言之,因为不明白夫妇道。   若女人明白道,一定能当个贤妇。怎样是贤妇呢?女人以顺为主,柔和为本。丈夫无论家道贫穷,或相貌丑陋,这是命里注定,须明白因果道理,恪守妇道,上孝翁姑,中和妯娌,下教子女,能助夫成德,能托满家,使全家欢喜;将家庭的责任,完全担负起来,使男子在外服务社会,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不但治家这样,即在社会工作,能为国尽忠,与男子立于平等互助地位,助夫却不依赖夫,方称为贤德妇女、家庭喜星。夫义妇顺,真可谓夫妇道的模范呢。 六、三纲三从之真理   女子助夫之道,须要考察丈夫所交往的都是哪样人,谈论的是什么话。读书人谈话时没有义气,而心性窄;做官的不讲廉耻,以贪得为心。当女人的,能把丈夫劝化过来,才是真助夫成德呢。夫要不良,而能劝化过来,这就叫做旋乾转坤。这夫妇道题目重大,关系于人类社会之幸福、国家世界之安宁。所以圣人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道是整个的,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夫妇乃是一小天地。男子必须明白三纲,女子必须明白三从,夫妇道乃能完善。三纲者:性纲、心纲、身纲也,全在以身作则。“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纲要立起来,妻若归不到道上,万不可打骂,若打人骂人,身纲先倒,必须用心纲领她,找妻的好处,这叫夫义。纵一时妻或有过,念想她前日好处,必是我领的不对,不可起怨心。心纲不倒,才能领人。女人错了,如同坠落深渊,我再错了,等于掉在井里。心纲倒了,那能领导人呢?要知道妻的心中有何困难,或口里不说出来,先给她解释开,明白她的心,说出话来,她一定心服,这就叫达彼岸。有错是果,先考查其因。或是对家中老人,或其他方面,有不满意处,顺其意而领导之。不然,若用压迫手段制服她,虽不敢不听,口服而心不服,终非根本办法。应先说她的好处,引导她自己说错的原因,等她阴气放出来的时候,财以正义劝告。若不明白她的心理,不让她回言,叫她抱屈在心,又种下错因了。若妻与老人口角,立时责罚她,致老人更生气,也不算孝子。当先容量一步,少以理喻之,使她的阴气沉下去,心里自己回转,便找出路往前走,暗中再用好言劝解。她感激你能容量她,有良心,因其错不是故意,是挤得没法子,说些原谅她的话,她必然有悔过之心,再说正义话领导她,一定能听从。倘一味强迫打骂,她一面恨你,又恨老人,给老人种恨因,非真孝也。面从心不从,非大义也。知其心,顺其心往前领,这就是心纲。人的秉性不同,要知道她是什么性,顺性去度她。若她是阴木性,一定直硬;她是阴火性,一定要好争理;她是阴土性,一定死板不活动;她是阴金性,一定好说,好分辨;她是阴水性,一定愚鲁不达。因她禀性用事,并非良心,男子若性纲立不住,也用禀性对待她,这叫碰性。心性不和,精神上感觉痛苦,恩爱缺欠了,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是儿女缺乏,皆是禀性之害。盖阴阳和而后万物生,阴阳在人身,即是气血,你想气血不调和,那能生男育女?情投义和,才是真夫妇。若女子动禀性,男子也不快乐,就是性纲倒了。若以天性用事,她动性我不动性,还要顺性去度她。若女人犯阴木性,直硬不服人,若直说她直硬的不是,这就是金克木,越说越不服,非闹出事来不可。要用柔和性去生她,柔和是水性,这叫水生木。说柔和话,使她快乐顺心,一定能听你的话,乃能合性。或用阳金大义制化她,找她的好处,说她口快心直,有仁爱人的心,等她阴气慢慢消了,再说你好是好,可是说话直了,对外不免伤人,对内还要伤己,她必悔悟改过,用明礼的话向前领她,这是木能生火。总之自己把性纲立住,绝不动性,用五行性理推转法,随便应用,效力真大。无论怎样奸巧、怎么愚鲁的女人,没有领不到道上的。用性纲领她,夫妇准和睦;用心纲领她,能使她悔过;用身纲领她,自然归在道上。   再说女子的三从。内三从,是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翁姑,中和妯娌,下教子女,助夫成德,替夫做应做的事,不怕苦,不怕难,并不抱屈,这是身从情理的道。怎样是心从道理?道即五伦之道,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一心行道,思想老人全好,应如何报答老人的恩,如何便能得堂上欢心;念想兄弟妯娌都好,应如何和睦妯娌,使兄弟友爱互助,以尽手足之情,对子女应如何教导,使长大成人,增光耀祖,扬名显亲。心内常存着这样心,行出事来,自然处处合道。怎样是性从天理呢?以不动禀性为主,还要把禀性化除,方能圆满天性。如阴木性直硬不服人,阴火性急躁好争贪,阴土性死把把的,阴金性滑稽溜的,阴水性愚鲁不达的。先把自己性子认清,不动禀性,自身三从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譬如夫是农人,帮助他勤俭治家,专心尽力于田亩,使收获丰富以供养老人食用,且有补益于社会国家;若丈夫是读书人,除替夫父母外,助其用功读书,立身行道,扬名显亲,希圣希贤,流芳百世,作天地间第一等人物;若丈夫是工人,要助其制造物品,以利社会,不可惰工减料,有误主顾,如此既有益于社会,自身事业也能成就;若丈夫是商人,当助其流通百货以供人需用,且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义为利,大道生财,完成商业道德;若是丈夫作官,自己是太太分位,当知作官并不容易,当初寒窗苦读,费尽心血,女人遂跟着成了太太,便一味吃喝穿戴阔,添上些习性,浪费金钱,那就不对了。要助夫奉公守法,除暴安良,兴利除弊,为民造福,省刑罚,薄税敛,重农桑,兴教育,领导民众,全归在道上。做县长太太,给一县里的妇女作个榜样,做省长太太,给一省妇女作个榜样,助丈夫,爱国爱民,立功立名。倘丈夫一时迷昧,贪赃枉法,应从旁劝告,往天理上着想,不可欺天害民,羞辱祖宗。迨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名垂青史,这才是助夫的真理与正道。   夫妇是有因缘而结合的。男女双方,无论哪一方面不好,要明白有前世之因,才有今生之果,要认帐,夫义妇顺,了此一生,还清宿债,同归极乐。信真了就是佛;若不信,假了就是魔。男子用三纲领导女人,是男子能成道;女子用三从帮助丈夫,是女子能成道。人道圆满,因果自了,在世即是出世,在尘即能了尘;因果不了,帐码不清,人生在世是为还忠孝饥荒伦常债而来,不能尽人道,如同抗债不还,这笔帐永远不能清,必致种果为因,因又为果,果又成因,迴圈不息,永远不能出数,总是在轮回圈子里。所以人当明白夫妇道,好明道行道、成道了道呢。 七、父母之道   夫妇为人伦之始,到了生男育女,又给儿女当父母,所以进一步讲,就是父母之道。古人云:为人父,止于慈。母亲称为慈母。父母之道,就是一个“慈”字。慈是本乎天性之仁德,性发为情,道一落到情上,往往有偏的地方。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必须教之以道,把儿子领导在道上。教与管不同,管是使禀性制服他,教是用天性领导他;教是率性合道,夸奖他的长处,纠正他的短处,管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找人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动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当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所以教子要有义方,先得以身作则,自己先要性存天理,心存道理。根本教育,在未生儿女以前,先种下善因。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父母的性常存天理,儿女就是天理所生;父母的性质和平,生下子女来,性质一定和平;父母的心常存道理,儿女就是道理所生。因父母的遗传性,关系重大,这就是说的根本教。   若说到胎教,更得平日涵养天性,视听言动,处处要合道,儿在胎中,得到天性的正气,所生的儿女,性子一定纯正。现在人多不明白道,儿子未到成年,父母便为之早婚,妨害身体的发育,所生的子女,往往不长命,或衰弱多病,害及血统,害及民族,为父母的,不得辞其咎。这就是不真慈,就不合道。更有一般人倚仗自己的财产丰富,溺爱子女,任意浪费金钱,习染上不正当的嗜好,造成种种罪业,或因酒色过度,败德丧命;或任其游荡消遥,不能勤劳苦作,养成游民;或溺爱过甚,把自己累死也不肯指使儿女去做。一面是不放心,一面是溺爱不明,总不想一旦身死,撇下儿女,一切事都不懂,成了一个废人,一无所能,不能守祖业;成为流氓,且害及社会。儿子在少年不令学道,壮年便不能行道,老年又哪能成道呢?这就叫爱子如杀子,大大的不慈了。   当父母的道在乎慈,可是慈总不可离了道:第一幼年不使失学,无论家财有万贯,总得教子有一艺之长,能自谋生活,不依赖人,使他一生能以自立,有祖业能守住,纵然无祖业,也能自谋生活。人人能如此,不但能自立,一定能立国呢。 八、教育子女之道   道是行的,不是讲的,换句话说,道是人走的。当父母的,是从幼年儿女道走过来的。到中年有了儿女,就得行父母道。父母之道不外教与养,教养兼全才是道。在未生子女以前,看你种的什么因,生出儿女来那是结的果。欲产生良好子女,全在自己种因上求。在夫妇二人,好比是个开招商店的,你开的是大旅馆,挂大招牌,安寓仕宦长官,所招来的全是作官为宦的。若是开大店挂招牌是安寓客商,所招来的全是买卖客商,提包大氅。若是开寻常店,所招来的,全是推车担担的。你若开小店,所招来的是乞丐穷人,东跑西颠的苦力人。这些穷苦人,断然上不了大旅馆里去。可是那些高官贵客,也绝不能来小店里住。   道是自然之理,人的生育子女,也是这样。你若存天下为公的心,断不能生自私自利的子女。你要存贤孝的心,也不能生忤逆不孝的子女。甚至儿女听说不听说,守本分不守本分,孝顺不孝顺,全在自己种因如何,生出子女是结的果,你还问谁呢?儿在胎中时,当实行胎教,尤其为母亲的,坐必正,行必稳,心平气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心存正念善意,生出子女,必然贤孝。这是说的先天教育。至于后天教育,更须明白,尤其小儿在食乳时期,更有关系。乳汁是大人的气血,大人气质清,化合的乳汁必清,小儿吃了,不但体格能发育,心性中必然清明。假使大人常着急上火,动禀性,怀着恨、怨、恼、怒、烦的五毒气化合的乳汁,也是毒乳,小孩吃了,长禀性,还生疾病,危害身心性命,关系最大。再者,大人若是不明白道,在抱着小孩吃奶时,生气上火,擦眼抹泪,或恨天骂地,小孩一面吃奶,一面眼看,这叫给小孩种恶因,种毒因,不可不知。还有禀性不好的人,抱着孩子和他人打架,指东骂西,比鸡骂狗,打小孩的屁股,羞辱别人的脸面,表面上是打骂孩子,其实就是打翁骂婆,也许辱骂妯娌,是不是给小孩种下毒因呢?不但给小孩种毒因,还给小孩加罪,这是何等的愚痴呢!还有一节,小孩才会说话,教导着他骂人,又教导他打人,拿人家的东西,不制止他学懒学坏,学着不吃亏。当父母的认为是孩子聪明,还很欢喜。要是从小给孩子种下这种因,将来哪有好结果,一定横行无礼,逆伦犯法。这不是送孩子下地狱吗?   若父母明白教养子女之道,实行教养子女,这是根本教育,关系非常重大。现在为什么大道失传,就是因为缺乏根本教育。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都是成年人的教育,是后来的教育。父母之教,乃是教育的根本。先入者为主,根本培养好了,枝叶自然随着好,这是教养兼施之道。当父母的应负的责任,教养二字,是离不开的。但教养要合道,那就是义方教子。为父母者,不可不知也。 九、教与管的区别   爱子不得其道,就是不慈。慈字之误用,在管教二字分不清。    (一)溺爱不明   自从有了小孩,爱之如掌上明珠,对于吃穿,尽迎合小孩的心理,养成骄惯性,好吃懒做,由习惯进而染上嗜好,吃喝嫖赌吸,无所不为,自身又一无所能,成为流氓,丧德败家,妨害社会,触犯国法,成为罪人,受刑亡命。这种恶果,皆由溺爱二字之因所造成,不慈孰甚。    (二)不管不教   有了小孩,只知道养,美衣美食。对于小孩言行动作,任其性之自然,不教也不管,这又错了。小孩天性未离,此时若不好好教导,渐渐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初则放荡于礼法之外,渐至入于下流社会,很是危险。不但品行不端,行为不正,将来招灾惹祸,后患不堪设想。昔有囚犯某到了法场临刑时,要求法官,见他母亲一面,死也放心。法官哀怜他这番孝心,许之。他母亲来到法场见面时,该囚犯要钻他母亲怀里吃一口奶,其母爱子心切,听其子之行为。其子竟将其母之乳头,一口咬下来,其母大痛喊叫,说可要了我的命了,好狠心哪!其子接口说,你的心比我还狠得多呢!想当初我小的时候,偷了人家的东西到家,母亲不管我,还很欢喜我,所以我大了,便做了贼,因犯法定了枪毙的死罪,这是你不管我,养成我的偷盗心,送了我的命。我心狠,哪知母亲送了我的命,比我还狠得多。这段事,当儿子的固然不对,当母亲的算对吗?这是不管,也就是不慈。至说到不教,关系更大。古人教小孩,能食,教以右手吃饭先让老人吃。有食物,老人不分给不要。能言时,教以数与方名。教他见人行礼,恭敬长上,孝敬老人,大了自然能孝能悌。若不教导,便不知礼节,不知尊卑上下,习惯成第二天性,养成逆子,不孝不悌,为父母的,不能辞其咎。所以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这是放任太甚,也是不慈。    (三)管得太严   有了儿女,恨铁不成钢,自己孩子,总得比别人强。儿女稍有差错,非打即骂,毫不留情。原来父子是主恩的,威多恩少,便失慈的真道,使儿女对于父母,初则畏之,渐疏远之,甚则离心离德,这就是管之过严,亦非中正之慈道。以上三种,均不合慈道。真正慈爱儿女的,从小就教养兼施,由胎教、襁褓教、婴儿教等等,处处留心。小孩发育不全的时候,固在善养,但养中须有教。在小儿初学会说话,先教导他明白老人的称呼,叫爸爸、叫妈、叫娘、叫爷爷奶奶、叫伯父叔父、姐姐妹妹、哥哥嫂嫂等,使他知道尊长亲亲,慢慢再添字,问爸爸安,妈妈好等的话。等他会走会行动的时候,教他行礼。有了食物,教他先奉老人,让给哥哥先吃,知道孝悌之道,谦让之礼。少有点好处,必须夸赞他,或用相当的奖励鼓励他,更高兴,能实行。小儿有了过错,不可先打他,更不可骂他。先说明是非,使他知过必改。善言开导,不可体罚,免伤他的自尊心,自然小儿能迁善改过。千万不要骂他,骂则口出恶言损德,老人听着还不愿意。更不可一错便打,把孩子打完了,小孩还不知道为的什么,打得直迷瞪眼,生出毛病来的很多。教小孩说话,先提说祖上的德行,老人的好处,一家人的长处,大家都爱听他的话,小孩无形中生出爱敬老人的心。小孩渐渐长大,教导他洒扫地,接待客,见客行礼、问安等等细事,然后大了,入校求学,养成端正人品,立身行道,扬名显亲,有功于世,有德于人。这才不亏天覆地载,父母所生,为天地的孝子,古今的完人。人人能如此实行,世界哪能不太平呢?然追本溯源,还是归功于父母之教养有方。 十、兄弟道   孝为百行之原,然孝是对父母所行的道,同一父母所生的,就为兄弟。若兄弟间不能相亲相爱,父母一定忧心,孝道仍不能圆满。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也是出于天性之自然。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可见孝悌都是天性所固有的。如人在幼童时期,哥哥弟弟同在一处玩耍,若有人打他哥哥,他一定不愿意,一定护惜他哥哥。你想谁教他护惜哥哥来?那是出于天性。他哥哥被人打哭了,弟弟不能帮助他,也一定帮着他哭,流同情的泪,这是出乎天性之自然,并不用教导。   为何越长大了,多兄弟不睦呢?考查不睦的原因,大约有三种。(一)偏爱妻子,为情欲所牵。(二)为争贪财物,被物欲所迷。(三)为争辩情理,受禀性之害。细想这三种毛病,多半犯着第一、二项。这可怨谁呢?全是怨男子不明白道,没有真主意,女人也跟着落个不贤孝的名字。兄弟本是一母同胞,情同手足。本身的手足,行动相随,一刻不能相离。且手足是互相维护的,譬如手去拿物,脚不用吩咐就走。如脚被碰伤或扎着,手不用脚请它,急速去摸护扶慰它,此是痛痒相关之至情也。兄弟失和的原 ? 因,在未娶妻以前,总还差一点,一娶了妻,渐渐情谊就疏远了。在朝阳县有句俗话说,“院外放火鞭,屋里写过子单”,给谁过继呢?给新媳妇。因为一娶媳妇,把父母的恩情就忘了,兄弟的情也没了。细想方才来一个异姓人,为什么就忘了父母兄弟呢?到底女人有什么好处呢?全是因着男子重情欲,薄恩义,不明白道的缘故。又有一等人,好争好贪,兄弟之间,为争祖宗产业,各不相让,打骂斗殴,闹得兄弟成仇,骨肉乖离,连累得老人生气,无法可使,甚至闹灾生病,罪莫大焉。因兄弟失和,妯娌也就不睦,将家业分开,连老人也轮流奉养,打算合适不合适。此等人真是见利忘义,连父母之恩都忘了。父母养儿防备老,哪知兄弟分居,不但惹老人累心,反把人落个老无所归,轮流吃饭,如同沿门求食一般。这不是悌道不尽,累及孝道吗?还有为家产闹成讼事的,经年累月伤财败德。兄弟乃是一奶同胞,为祖宗遗产之小节,伤手足天伦之至情。   财产是身外之物,用以奉养父母的,乃为家财,有伤天伦。伤天伦,便是逆天,将来定受天罚。即便财产到手,天理有亏,家道也过不好,不是人口生灾长病,便遭横逆之事,或生下不肖之子,倾家荡产,并给老人丢名誉。试看世上害兄害弟的,哪一个得到好结果呢?世上之物,完全是假的,惟独道是真的。人若明白此理,当借假修真,把兄弟道行真了。扩而充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能爱全世界的同胞,便是大同世界。 十一、妯娌道   妯娌本是异姓姐妹,随着自己的缘分,同居度日,真是三生的天缘。起初全是在家当姑娘的,一出阁当了媳妇,为哥哥的内人,就是嫂嫂,为弟弟的内人,就是弟妹。两人本来素不相识,过门以后,定名正分,有嫂嫂,有弟妹,称为妯娌,亲如姐妹,同聚一堂,这个缘分最大。如果各人尽道,多么快乐呀!   可是社会上的人,多半不明白道,眼光太小。在未出阁以前,就先探问婆家有多少地土房产,兄弟几人,翁婆年岁多大,还有生育没有,大姑小姑几人,全家老少同居有几份子,把婆家的家产,早算计得清清楚楚。所以一过门后,唯一的事,就是承受丈夫家的房子地,这心地全用错了。总没想到来到婆家是为还伦常债而来,对上当孝敬翁姑,中间当和睦妯娌,下则慈爱侄男侄女,并应当助夫尽孝,助夫成德,助夫兴家立业而来的。专为丈夫身上着想,孝道或有见不到的地方,家事或有作不到处。   当女人的,处处要补漏子,务求件件事周到圆满,才显出内助的德能来。家中妯娌失和,多半由于存争贪心,对于财物方面,你多我少,你争我夺,一不满意,怀恨在心。起初还不肯破脸面,背地里对丈夫说长道短,怎样吃亏包屈,便调唆分家。初时还不听,日子久了,哪能会不听呢?彼此若各存这样心,兄弟就失和不远了。初则渐渐冷淡,遂后便言语衡突,甚至争吵打闹,情义乖离,就不能合作了,非分家不可。分家的事,父母哪能不忧心?要管管不了,要说没人听,骨肉分离,老人真是伤心。上不孝父母,下不爱兄弟,孝悌之道皆亏,造下莫大的罪。在分家以后,私心上好像自由一点,大体上元气冲散,势力可就单薄了,对内对外,处处多不方便,实在可惜。   推其原因,总是由于不明道。妯娌们如要好,总得明白道,把道与财物,要分得开,看得清,知道本身是为还账尽孝而来,不是为承受家业而来,自然把争贪心止住,一心尽道,把调唆丈夫分家的心,变成助夫成道的心。各人要自立,要自谋生活。祖宗的遗产听老人自由处理,概不过问。俗语说“好儿不要祖遗产,好女不贪嫁时衣”。如此则妯娌永无分争。嫂嫂念弟妇年轻,随时要帮助她。弟妹感激嫂嫂的情谊,互助友爱毫无介意处。你感我恩,我感你德,化贪争心为谦让心。妯娌和睦,兄弟自然无说,老人更是欢喜了。过得家业兴隆,助得丈夫成道,教育得子侄成名,这才是真正托满家,托得全家欢喜。妯娌道的关系,非常重大啊! 十二、姑嫂道   嫂子与小姑,是名分上的关系。起初本素不相识,由名分关系,作情义上的结合。嫂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当姑娘来的。到了婆家,才当了嫂子。现在在家当小姑,不久出了阁,又给小姑当了嫂子,好像是个因果循环一样。在当小姑的,若明白道,在嫂子初进门来,见嫂子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弟妹妹,如同亲人一样,何等令人钦佩。但家中事务,嫂子全不熟悉,应从旁面告诉她,引导她,帮助她,使她不至作错了。唐诗上说:“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就是嫂子入门,初求小姑的情态。小姑于此时,应有补助之精神,尤其在父母面前,常常提嫂子好处。嫂子偶有过错,替嫂子用好话解说。如此嫂子心中能不感激吗?   在嫂子方面,要尽孝道,总得找着婆母的心。婆母心爱的是小姑,对小姑衣食方面,要格外留心。一方面顺婆母的心,一方面助丈夫尽悌道。遇着小姑有应用之物品,或梳妆等物,嫂子早早尽心,在丈夫面前,多方提议,为之买办。这是助夫行悌道,能使小姑欢喜,婆母顺心。想想小姑在家能有几年,为何拿着河水不洗船呢?这样嫂子处处尽道,小姑处处感恩,姑嫂双方之道尽矣。对于已出阁的大姑,年下节下,不等婆母开口,首先张罗。或送礼物,或去看看。对于外甥男、外甥女,要招待周到。如是老人欢天喜地,姐妹满口夸奖,家庭和乐,日子自然兴旺。   要是小姑不明白道,对于初来的嫂子,在父母面前说长道短,两头传闲话,往母亲耳中送毒话,母亲爱听爱信,这叫自己吃毒药丸,存在心里,时时不舒服,种上恶因了。遇着事一不随心,指东说西,净挑毛病,发泄心中的怒气。闹得日子久了,媳妇忍耐不住,不免分辩几句,因此婆媳失和,媳妇从此受气,婆母心中也难受。你想这样是谁种的恶因,不是小姑吗?媳妇受了气,必定告诉男人。丈夫仔细一考查,不免也生气,又转成母子不和了。如是母亲便说儿子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还要告诉他父亲,管教他儿子。父亲一生气,管教儿子,儿子若是不服,又闹成父子不和,一家人全都不合,家道哪能好呢?如此显得儿子媳妇都不孝顺,又连带的父母也不慈爱,这个病根就是从当小姑不明白道得来,姑嫂道关系多大呀!   再说当嫂子也得会当。若嫂子不明白道,倚着丈夫的势力,慢待小姑,对于小姑吃穿使用,处处打算盘,好像过日子俭省,其实是待小姑刻薄。小姑心里不如意,在母亲面前,诉冤流泪,惹得母亲不欢喜,心中生气。这是多么不孝呢!结果姑嫂不和,婆媳必不睦,父子也离心离德。这是嫂子不明白道,落个不孝不悌之名,罪莫大焉。所以小姑嫂子必得都要学道,要知现在的小姑,就是将来的嫂子,因果循环,自然的道理,结冤结缘,很有关系。为何不种下好因,将来得好结果呢?对于侄男侄女,更要处处尽心,不但嫂子感激,老人本来爱孙子,一见这样,心中更加欢喜。一家男女老幼,和和乐乐,显出小姑敬嫂,嫂爱小姑,全家和睦,真是姑娘提满家的贵星,媳妇托满家的喜星呢! 十三、婆媳道   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边来的,在一个家里,如同母女,道在恩义并用。 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的家务不顺。所以婆媳道不能不研究。   当婆婆的命,是从那里来的?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 媳妇的命,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家,便当了媳妇。说起来是一条道;但婆婆是早来的,对家中事务眼经手经,全都知道;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常言说:教子教婴孩,教妇教初来。婆婆总得把媳妇领在道上,待儿媳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领导她,如同黑夜行路,你一指导她,好像暗室明灯,光光明明。媳妇感激婆母的恩,本心上佩服;遇着事指导她,一定听说。   婆婆教导儿媳,依她的个性来教:与人谈话,必领着她的话说,做事须婆婆先着手,教她跟着做,她便不觉为难。日子久了,她准能学会,哪能不感恩呢?见了亲戚朋友,说话常提儿媳的长处,感谢她娘家的教育德行,媳妇听到这话,如何的感激呢?媳妇如有过错,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若在亲友或乡邻面前宣告儿媳短处,羞的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她心里那能过的去?!要不然,就说她娘家无教训,便引起儿媳阴火上升,暗气发生,这就是种恶因,不定那一时,因着事不能忍,便说出口来。婆媳不睦,毛病在此。   若儿媳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起来,儿媳禀性不好,婆婆宽容她,媳妇处处感恩,时时想报恩,才合道呢!至于当媳妇的知道当媳妇,不是为承受房产物业而来,是为行道,为还账而来,媳妇应当听婆婆支配,最要紧的,是先找着婆母的心。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天下的老人,多半是爱小儿小女,媳妇要格外留心,准得能婆母的欢喜心。若是有大姑小姑,出了阁,婆母一提起,当儿媳的,便提倡去接去叫;有了外甥男、外甥女,当老娘的最爱他,要时时照顾;就是婆母所爱的鸡犬,也要替她照管,才能找着婆母的心。能顺老人的心,便是尽孝,再能与婆母性子相和,便是得了道。   媳妇初进门,全仗婆母指教,本来儿媳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揭短处,或以大压小,使脾气来管她,说话尽种恶因,婆媳那能发生好感情?日子久了,那能不驳嘴呢? 这是大大的病源。若婆母明白道,会领导媳妇,媳妇感恩,婆母也享福。   媳妇当想到婆母以前奔波劳碌,受尽千辛万苦,怕后来儿女受饥受寒,今已娶了儿媳,不能再使婆母受累;在初进门时,什么也不懂,仰赖婆母指教,费多少心! 婆母的恩,比生身母还重大。一方面要报恩,一方面要尽孝道,教婆母心满意足,欢欢喜喜,家庭和乐,日子准能发旺,才显出婆母仁慈、儿媳贤孝,如此必能齐家、家道兴隆。 十四、继母道   当母亲的对于子女,一养一教,本不容易。要是为子女的,母亲早去世,父亲再继娶一位来,这就是继母。当继母更是不容易,本来在家是当姑娘的本分,出阁后,就给人当母亲,在名分上,还不能推辞,并且对前房子女,还得格外尽心,稍一差点,旁观的便说闲话。你看无论哪家,若娶个继母来,全家老幼男女,以及三亲六故,没有不注意的。对于前房子女的吃啦、穿啦、往往背着他继母,问到孩子,“你继母娘待你怎样啊?”、“不受屈吗?”……到了自己生了子女,更有了比较,看看待遇上有分别没有,这是一般普通人的心理。   在当继母的,对前房子女,固然有心偏的,然不可一概而论,只要当继母的抱道而行就对了。往往当继母的,有好名的心,在表面上要面子,这就错了。盖伦常大道,重在实行,根本在用良心做事。本分是继母,既然称为继母,当继续前母之志,完成教养子女之事。当继母,总比前房来得晚,两人前后同是一个丈夫,实有姊妹之义,缘分非同小可:不幸她中年故去,因为有这个空缺,我才来此填补,现在我的丈夫,早是人家的丈夫,所有家业,早是人家的家业,我来是享受人家的现成福。知道这个,我们对她遗留的子女,应当继续教养,完成她在世的志向,一点也无二意。对于教导抚养,要处处尽道,这才是当继母的真道呢!倘待遇前房子女有差错,良心上哪能过得去?若再有打骂虐待行为,他亲母在九泉之下,多么心疼啊?况对自己的阴骘上,有绝大关系!想到这里,第一要拿出良心待遇子女,这是本分应尽的责任,偏了是自己的罪过,要与自己亲生子女,一样看待,并教导他知道手足之情,兄友弟恭,使儿女心理上无有隔阂,在衣食财物方面,挨着次序,应有尽有,更不要客气,总要无分别心。若是有心顾表面,内中就有假了。可是该管的也得管,该教的也得教,不过教之得以道:希望他长大成人,品行端正,并有自立的能力,能立身行道,扬名显亲,超拔他先母的灵魂;他母亲在冥府中,也很感激你的。如此方显出当继母的恩德广大,教子有方,还能助夫成家,多么光荣呢!大人无分别心,前房子女,与自己的子女,自然互相亲爱,忘了是同母异母;等到儿子娶了媳妇,待遇上视如同母一样,只要我的心真,儿女断乎不能假,将来必能尽孝道,孝敬你就是孝敬他前母。这才是当体成真,功成名就,到老年子孝孙贤,享受子女的奉养,快乐无穷,福寿无边呢。 十五、孀妇道   孀妇是有两层责任的:男子中途丢父母而死,也是有亏孝道,孀妇要替夫尽孝,才算合道。所以说孀妇有两层责任,岂可自恃而欺人呢?   夫妇同伴到老,是最可庆幸的。男子为天,必须顺着天运走,女子为地,必须顺着地运行,这才能走顺运。按五行行运,男子由木往火上走,再往土金水上走,这是顺运;女子守孀,皆因自己不明白五行性,走了逆运,必是木去生火,女走男运了,这叫女夺男权主克男人,所以落得孀居。即成了孀居本分,命运使然,性子就不用向后退,直接顺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就对了。若丈夫在着的时候,凡事要从夫,以夫为主,现在丈夫故去,自己就得立起主意来,才能行道。丈夫在世,是给老人当儿媳,能尽媳妇道便是孝,今丈夫去世,是担负两层责任,又得当儿媳,又得当儿子:在老人方面,老人丧子,是大不幸;在儿子方面,对老人未能养老送终,孝道未尽圆满,就早早就死去了。此时当孀妇的应替丈夫尽孝,比丈夫在日还要尽心,早上晚上,在旁侍奉老人,如儿子一样,这是替丈夫尽孝,能够全夫妻之义,这才称起孝义双全呢!处处尽性,处处认命,这才找着自己本分,才能尽道。   在不明白道的妇女,不知守孀是由自己姓子走了逆转,还怨命不好,这是不知命、不认命,处处任性,越任性,火性越大。丈夫本在火位,自己火性急烈,占了男人位,把男人克去,还不认命,时刻恨天怨地;对于老人,还不如男人在日侍奉得殷勤,终日擦眼抹泪,老是包屈,闹得老人心中不安,终日忧闷,有心想要说她,又可怜她男人死了,心里又很疼她,从慈悲上发心,不但不说她,还高看她,优待她。这样待遇,还不醒悟,她说对不起她,自己性子,走了逆转,还不知道,命该如此,生生世世,结下的缘,种下的因,欠下伦常债,全不知道;前生的债尚未还清,今生又拉下新债,夫妻道未能尽,孝道也未尽,弄得罪上加罪,罪越加越重,账越拉越多,这种地处,关系是很大的。女人若当了孀妇,这是命该如此。只要知道认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得抱道而行,将前世的因缘,万年的宿债,一世完了,了缘还帐,功行圆满,将罪业化为功德,地狱返回天堂,这才是乐天知命,才算达天时。   当了孀妇,志在守节,立定志向,冰清玉洁,言行动和,处处规规矩矩,还落落大方。孀妇守节,始终要抱定一个“义”字,以冰清玉洁为本心。冰者寒也,清者明也,如明月照在寒水,圆明寂光,身虽居于世上,心性超出凡尘,与世人和光混俗,渐渐了脱凡尘。明白因果,看破红尘,不为情牵,不为物累,在世即是出世,在尘即能了尘,原来世间万般皆空,全是假的: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子也空,女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世事虽然是假,还得借假修真。真是什么呢?真就是道,把道行真了,就是真人。一心尽道,了凡缘,结道缘,修身成道,终日乐道逍遥自在,活着就是人间神仙啊!玉者白也,洁者纯也,心性如白玉,白圭无玷,美玉无瑕,消除一切黑暗,性中大放光明。立志不争不贪,在物质方面,全不叫它累住,一心尽道,尽孝尽悌,更要尽慈,教子成名,继续丈夫的志向,扬名显亲,超拔过去的夫君。人死德不灭,精神永远长在。要能行真道,便能成真人。伦常道尽,功圆果满,节孝德行,万古流芳:这就是孀妇的道,可为千秋节义的模范。   孀妇道诗:   为人容易作人难,须知因果不错偏。   夫妻朋伴阴阳隔,斩断人情道不难。   苦尽自有甜来日,大梦初醒立地天。   良言几句须记住,冰清玉洁万古传。 十六、朋友道   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君子交朋友在道义,小人交朋友为权利。看人与人相交的初步,是为什么去交朋友。知道他的起初,就知道他的末了。圣门有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告诉他过的,才是真朋友。禹闻善言则拜,告给他善言的,才是真朋友。能劝善规过,是为道义之交。   现在人交朋友,多半注重在势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利是害义的,势利之交,断乎不能长久。这是就私人交情上说,还算狭义的。现值大同开幕,交朋友也要取广义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要爱众亲仁,但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今人交友,往往不考查是非善恶,一味滥交,自己先定不住位,近朱则赤,近墨则黑,随波逐流,往往受损友之累,受累不可怨人,是怨自己不明白朋友之道。有道的人,能劝善改过,不但不受朋友之累,还能改正。不但能改正自己,还能用道义把朋友度化过来,那才真是朋友道呢。你看现在朋友场中,今天你请我吃酒,明天我请你看戏,试问花天酒地娱乐场中,是好是坏,扪心自问,未尝不明白。可惜明知故犯,明知是个损友,不能远离他,也知道仁义道德的人是好朋友,而不知亲近。知花天酒地不对,而不能改,是不能自救。朋友迷在花天酒地不能劝,是不能救人。明知道德仁义好而不为,是不能自拔。知道仁义道德人可交,而不与之接近,是不能自度。眼见人迷于邪路而不管,是不能度人。两无补益,交朋友究竟为什么?不能救己,不能救人,口口还谈救民救国,这不是欺人之语吗?所以交朋友,必得明白朋友之道。   在家庭方面,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乃是朋友之道,但责善之中也有道,得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若不知止,则讨厌了要紧地方,在自己先得品行端正,令人信仰,说话才发生效力。不然,自己不正,哪能正人,他人不但不听,反倒讨厌你。“朋友数,斯疏矣”,渐渐地发生意见了。所以说,“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总之,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不但财物方面,看成一个,与朋友共,就是父母也视同自己的老人,不独亲其亲,子女看成自己的一般,“不独子其子”,这样才合乎朋友之道。所以朋友列在五伦以内,因朋友的关系,非常重大,可是得抱道而行,那才是真朋友呢。 十七、妇德女道   女子为国民之母,世界的源头。要想儿女好,家庭好,社会好,国家世界都好,非由妇德女道实行不可。妇女道有个根,本立而道自生。妇女道不讲,好比水的源头不清,老是浑浊的;想浊水变为清流,总得先清水源。妇女到了老年,称为老太太,老太太的根在哪里?是从多年的媳妇熬成的。媳妇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在家当姑娘来的。所以姑娘是世界的源头。要提倡妇德女道,必先讲姑娘道。   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之分位,不要说闲话,恐怕生出是非来。性子要如棉:如棉花之温暖,温厚而和气;如棉花之洁白,清洁而无尘垢;如棉花之绵软,耐久而且长远。还要以志为根,立定志向,不争不贪,学道明道行道,后来好为国民之母,当提满家的贵星。在母亲面前,要提嫂子的好处,父亲面前,常说哥哥好处。一面见得哥嫂的孝顺,一面给父母送顺气丸,使老人欢喜,这叫“两头德”的姑娘。嫂子有时忙不过来,要从旁面帮助她,替她做屋里的生活;外面营生,着嫂子去做,才显出作媳妇的勤劳功苦。老人面前说好话,父母欢喜,哥嫂又愿意,孝道悌道并尽,各方面人情圆到,提起全家的精神,欢欢喜喜,才称起是提满家的贵星呢。在家当姑娘,能明白道,知道父子的关系,婆媳的关系,妯娌姑嫂的关系,这正是作女学媳。当姑娘会当,出阁到了婆家,准会当媳妇。媳妇要性如水,能合万缘,随方就圆,找全家人的好处,还矮在众人以下。要以意为根,终日乐乐和和,知足常乐,做事不存己见,随婆家的意思,只求别人过得去。尽道而不争理,自己还得认不是。甚至别人不对,当媳妇的也要认错。能托满家,托起全家的精神,一家人全和和乐乐过天堂的日子,才称起是托满家的喜星!   上能奉养老人,中能和睦妯娌,恭敬丈夫,小姑小叔,侄男侄女,面面周到,迨后生男育女,儿女长大成人,娶了儿媳,有了孙子,又当了老太太了。在当媳妇的时候,侍奉婆母,已把老太太道学会了。自己当了老太太,性子准能如灰,自在坦然,性中一点气火也没有,永不着急上火,喜气洋洋,此“性如灰”也。老太太要志为根,立志成道了道,把媳妇们全领在道上,给孙子们扎下道根,诸事莫管,一切无愁,领着孙男孙女玩耍,常说他父母的好处,这是念无字孝经,给小孩们种上孝因,长大了知道父母的恩德,不忘报恩,还要继承老人的志向,立身行道,扬名显亲,这就是老太太种下的道根。能结出这样道果来,老太太还得要兜满家,决不可说败兴话,不说晚辈人不对;家中人如有过错,老太太赶快兜过来就完了。一方面露不出晚辈人的过错来,省得全家人不愿意,一方面使晚辈人感恩,向后自然小心改过,把全家的元气团结起来,一点也不撤气,能为全家造福,同时老太太也就享福,真称为兜满家的一个老福星呢。   就此看来,妇女道的根,全在姑娘身上。姑娘是春季学道时期,不会当姑娘,出阁准不会当媳妇;媳妇当错了,准不会当婆婆;婆婆不会当,哪能会当老太太呢?一辈子不会当人,不能出苦,不会享福,老是在苦海里度生活,真令人可叹。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出苦不难,可是得明白道,讲妇德女道,就是想救妇女们出苦,享得人生的幸福。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现在大同开幕,应该女子出来救世界的时候,必须提倡妇德女道,才能救正人心,挽回劫运。妇德女道,是家庭伦理要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救世之大本源也。 十八、家庭五行定位与生克   人人皆有家,要想齐家,必须明白道。按家庭之组织,就是祖、父、母、兄、弟,家庭的五行方位。祖父母居中央戊己土位,为一家的元气;父亲居南方丙丁火位,主掌家政,为一家之元神;母亲居北方壬癸水位,管理内政,为一家之元精;长子居东方甲乙木位,操持家政,贵乎能立,为一家之元性;其余家中弟弟、子侄、妇女等晚辈人,均居西方庚辛金位,要处处圆情,办事而不主事,为一家之元情。   五行能定住位,各尽各道,自然相生而不相克。若定不住位,不能守本分,尽伦常,准是犯克。设若当祖父母的,年老好管闲事,不知道修养,终日乱说乱管,净挑一家人的错,令一家人心中不安。且老太太找媳妇的错更厉害,弄得主妇左右为难,不说不行,说了又不能为主,便起厌烦心,上受老人的压迫,底下人说了不算,领不起来,日子久了,家中内政杂乱无章,误事太多,这是老太太不能居土位,兜不住元气,为土克水的家庭;水一受克,母亲性中起火,凡事不能海涵,心里发烦,不但家务不顺,遇机会便对着男人说说;男人本是常在外的,一听家中不顺,要管吧,上边是老人,不管又恐怕误事,心中着急,着急就上火,便成了水克火的家庭;家长受克了,父居南方火位,火主元神,元神一受克,一家人心就散了,凡事不高兴,常生怒气,无处出气,对儿子、姑娘、媳妇及小孩等无故打骂交加。晚辈人受克了,不但家事不顺利,钱财上还受损失,口里还怨晚辈人不听话、不顺手,家运准不旺,这便成了火克金的家庭。晚辈人居西方金位,金一受克,情义上不能和谐,做事心中不快活,无心治家,财帛哪能发旺?且家长严厉太过,小孩一见,惊魂失色,或致生病,儿媳亦因此生气,凡事做着不高兴,演成有令不从、有话不听,兄弟手足之间,渐渐不和,又成了金克木的家庭了。兄居东方木位,是上承父母,领导全家人的,自己终是辛苦受劳,一家人不受支配,口里还闲言闲语,劳而无功,事情做不好,老人还责斥受气,因此便有事也懒做,对老人且出怨言,对侍奉老人,无形中懈怠不周到,这又成了木克土的家庭。因家庭中五行定不住位,一错百错,准是家务不顺,这就叫五鬼闹宅。   所以一家之合,先按五行方位,令其各尽各道,相生而不相克,一行能生起来,五行自然步步相生。假设金位上弟弟、妹妹、子侄等能明白道,先定住自己的位,守住自己本分,自己本分是圆情的,处处要遵从父命与兄长的命令,尽心尽力去做了,工作时候,还高高兴兴的,母亲一见,心中欢喜,有事不用操心就做了,还做得件件随心;母亲居北方水位,母亲一欢喜,便能定住位,这是金生起水来了。母亲一高兴,家中事务,全能拿起来,能托起全家的精神,大大小小,欢欢喜喜,行有余力,还要助夫成德,家务不用老人操心,助起当家人的高兴,无内顾之忧,全家妯娌也和,婆媳也睦,孙男孙女,同力合作,这样便水能生起木来了。兄长居东方木位,心中非常高兴,上承父母的命令,领导弟弟、子侄等,一齐工作,一切家务,办得条条有理,真叫父亲放心;长子能尽本分,把全家事务担当起来,父亲非常欢喜,一家元神充足,这是木又生起火来了。父居南方火位,父亲心满意足,全家精神快乐,如同过天堂日子,自然皆尽自己本分。一面孝敬老人,一面领导子女,归在道上,侍奉的老人笑哈哈的,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长乐无忧,如同活佛一般,这便生起中央土来了。老太太老爷子,位居中央,为全家之元气。土能生万物,老人无事领着孙男孙女游玩,心中欢喜,子孙满堂,非常快乐,时常夸奖孙子的好处和媳妇的长处,引起大家的高兴来;晚辈人,或有过错,老人全兜起来,一兜便了,使晚辈人依靠如泰山。没有主意,老人给晚辈人立起主意来,全家大小,个个欢喜,提起全家人的和乐。土主元气,元气充足,有利全家,这又是土生金了,家庭一定和顺,一定兴旺。这就是齐家之道。   家之本在身,自己能定住位,家庭自然能定住位,自然五行相生,家道必昌。扩而充之,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矣,关系固重且大也。 十九、家道转移在根底之培养   王凤仪先生常说:你修庙我修神,你过日子我过人。   这话很有道理。因为现在的人,完全为过日子起见,日子过好了,人过坏了,还不知道,心的灵机,身子的能力,都消耗在财物上,这就叫物欲所蔽。心为物累,求不到手,便使心上火,上火就冲动禀性,又为气禀所拘了。因此把天性遮障住,良心露不出来,专以私心用事,你争我贪,甚至同胞骨肉之情,有时也不顾,为些小财物,闹得家庭不和,伤了天伦之乐,结果日子也不能长久,这不成了苦海家庭吗?   再进一步,为争财物,各不相让,无老无少,你打我骂,闹得父子分离,兄弟成仇,妯娌争吵。古语云:地狱无恩人。父子兄弟,原来以恩相合,这样寡恩悖伦,岂不成了地狱家庭?家庭的行为如此,哪能有家庭教育?既无家庭教育,断不出良好子弟,所以下辈子的人,正事不为,入于下流社会,花些有用之钱,做些无益之事,败坏家风,羞辱先人,这就是以前扎下罪根,现在结这样恶果;纵然后人不做大罪,也会使小心眼,计谋巧算,光怕吃亏,看着人家,房子好地好,千方百计,想着到他手,使碎心机,扎下苦根;即便创下家业,家中人各怀私心,将来分成七零八落,一生苦心,到底享不着福,惟有苦字跟着他,脱离不开,你可受苦吧!   所以说过家不讲道,不是打就是闹;过家不讲性,不是生灾就是长病。因为不知道过人,良心没有,人先坏了,生育不下好子孙,无论家业多么大,决定守不住,尤其天理循环,不差分毫,由争贪上得来的家财,还得由争贪上去,不是子弟不良,就是遭些横逆不顺之事,把家财丧尽,这是过家不知过人,得这样结果。   当知过家,先要过人,不是不要财物光要人,是教人不贪意外之财,不取非礼之物,要把人来看重,财物看轻。钱财是国家之宝,是流通的,是公用的,若是有功于世,有德于人,花了也是应当。过人,就是教人先明白道。家庭扎下道根,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自然生下好子弟,立身行道,扬名显亲,家道长久,福禄长享。按理说,脏底的家庭,还得脏着去;与其脏着去,何如用这钱财,做德做善,扎下道根,家庭自有好结果。家庭是个混底的,还得混着去;与其混着去,何如用家财办慈善事业,扎下德根自然能结道德好果。这就是苦海化莲邦,地狱返天堂。   以前家庭,有点脏底,或是混底,若能花钱办道做德,一方面与老人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上能超拔祖宗,下能庇荫子孙,自己还落个乐善好施的名誉,这是何等光荣呢!无论先人的家庭根底如何,我的子孙家庭的根底,还是由我创立。应扎个什么根,打个什么底?不用说,应扎下个道德根,打下个清净底,这才是真正爱儿女、真能尽慈道呢!根底立得正,子孙一定贤孝,家道一定兴隆,定然造个天堂佛国家庭,享受无量的幸福了。 二十、四等家庭之根底   世界上无论什么人,都产生于家庭。但家庭情形不同,可分作四等:有光明家庭,有和乐家庭,有苦恼家庭,有黑暗家庭。这四等家庭,各有各的根底:光明家庭是清底,和乐家庭是净底,苦恼家庭是混底,黑暗家庭是脏底。   清底家庭,是以志界当人,能扎道根,全家人各尽各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姊妹妯娌,姑嫂叔伯,个个尽道,彼此感恩,人人快乐,享极乐的幸福,显出佛国家庭的气象来。   净底家庭,是以意界当人,能扎德根,也是各尽各道:纵然父不慈,儿子却尽孝;虽然子不孝,父亲也必慈;不管兄友与不友,弟一定恭其兄;无论弟恭与不恭,兄必定爱其弟。正己而无求于人,尽道而不争理,逆来能顺受,口里常说别人的好处,心里常思自己的过错,一家人听不出闲话来,都是欢欢喜喜的,活现出一种天堂家庭的样子来。   混底家庭,是以心当人,扎苦根,一家之中,个个为自己打算盘,表面上没有分别,其实各存意见,彼此用心计,记仇不记恩,言和而意不和,忧愁烦恼,终日如在苦海之中,这就是苦海家庭。   脏底家庭,是以身当人,扎罪根,不顾伦常,不务正业,不论尊卑上下,为财物争吵打闹,各不相让,互相仇视,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骨肉成仇,同室操戈,闹得天昏地暗,活着也是活受罪,家庭变成了活地狱。这种家庭,因为扎下罪根,他的财产来得不正当,全由造孽得来,做事损人利己,不顾廉耻竟贪意外之财,这个底是脏的。由造孽得来的财产,还得造孽而去,所以家中不出正派人物,多遭意外横事,后辈子孙,为非作歹,败家丧德,拿着有用之钱,花钱去造孽,不但羞辱宗祖亲身,惹下灾祸,亡身败家,活着就受罪,家庭不就是地狱吗?   苦海家庭,因为他扎下苦根,处处计谋巧算,使碎心机求不到手固是苦,求到手不知足还是苦。因他的家财,是动心机得来的,清浊不分,善恶相混,总是占便宜取巧得来的居多。虽然费尽心血,也不是容易得来,但多不合道,终于操心,一生苦恼,所以家庭成为苦海。   若清底家庭,扎得是道根,守本分,尽伦常,不争不贪,做事循天理、重公义、救人之难,济人之急,乐善好施,积功累德;家中财产,全从道义上得来,正入正出;家中人纯是正人君子,完全办正事,钱财不妄用一文,来得明去得白,德根深厚,所以子孝孙贤,家庭和乐,如天堂一般。   净底家庭,扎得是德根,做善做德,并不要名义,救人救世,不以为公德,不求人知,不望人报。遇着国家有大事,毁家舒难,牺牲金钱,牺牲精神,毫不动心,虽未成功,绝无悔意,看破世界现相,完全是假,抱道而行,扎下道根,与天合德,依天行道,天地是大父母,四海之内皆兄弟,本大慈大悲心,作救苦救难事,造成光明家族,如同佛国一般。   人皆愿意家庭好,子孙好,不知扎下好根,打下好底,往往越想过好,越好不了,因为不知道德是家庭的根基,专注重在财物上,尚浮华,学时髦,哪知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一旦遇上变乱,东奔西逃,所有物品,既无处收藏,又不能携带,身子反被物累住了。若是净底家庭,在太平无事时,早把道来看重,物来看轻,一家人皆立上业,衣食住全不用顾虑,舍身救世化人,为社会服务,多么快乐!现在盗匪四起,人民都不得安居,况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钱多了,更易遭灾受罪,而净底家庭不受物累,随遇而安,这就是扎下道德根,享受道德福。既明白四等家庭,皆由源底造成,早早扎下个道德根吧! 二十一、新家庭之建设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现在家庭之间,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管辖,互相打骂,真成了地狱家庭。若不改造成新家庭,哪能得享家庭幸福呢?王老善人,提倡男女自立,不相依赖,不相管束,就是化地狱家庭,而为天堂家庭。男人所以名为男人,因为有女人,女人所以名为女人,因为有男人;若男人无女人,则为鳏夫,女人无男人,则为寡妇,那就不叫男人女人了。所以男人要明白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白男人的道,双方各尽其道,这才是夫妻好合,“如鼓如琴”,自然能造成和乐家庭。   在男女正式结婚以前,都以尽孝道为第一步。结婚以后,男子以尽夫道为首要,女子以尽妇道为首要。男子若不能把女人领导在道上,能孝翁婆、和妯娌、教子女,虽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不能助夫成道,虽然自己能孝敬翁姑,翁姑也是不甘心。所以男女都要明白道,方能尽孝呢。   男子的道,要把三纲振起来,不动禀性,性纲能立住;不起私欲杂念,心纲能立住;不染上嗜好,身纲能立住。男子只可领导女人,不可管辖女人。若是骂女人,就是骂三纲;打女人,就是打三纲。骂女人是动威风,打女人是动杀气,女人虽不敢回言,不敢动手,把恨气恼气,存在心里。恨气恼气,就是毒气,当时放不出去伤性,伤性生病,病重了要命,害莫大焉。不然这种恨恼毒气,遗传到儿女身上,胎毒太大,小儿寿命不长,或性质不良,大了不孝父母,其害不可胜言。凡子女能尽孝道的,是由自己能做德来的;凡败家之子,是由自身上造孽来的。要知子女的好坏,且看自己的行为,是德是孽,便可了然。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辣椒结子必辣,酸梨结子必酸。物理如此,人道亦然。   现在为父母的,常常烦怨儿女不好,不知道自己禀性不化,气血带着毒性,遗传在儿女身上,哪有好子女?怨人是结冤,恼人是种毒。儿女不好,正是自己命不好,叫你修命呢。自己不修命,还恼怨子女,真是不要命了。子女有过错,要领导他纠正他,不要责罚他,以身作则来教化他,久之自然知道悔改。不然,你怨他,他恨你,别人有气,自己还生气,家务不和,原因在此。王凤仪先生说:旧家庭的家长,都会装鬼。一进家门,便看着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口中骂人,或举手打人,恨怨恼怒烦,五毒一齐发作,这不是五鬼闹宅吗?气是鬼,乐就是神。我会装神,神用时便不伤害人,见家中人不对,便付之一笑,当时不必说他,等他快乐的时候,或是他问我,或是我问他,讲明白道理,他自能悔改;就是小孩不听话,要先说他听话,他好哭,也要说他不好哭,这就是领导的法子。常了自然能改变性质。装鬼的家长,久之家人必入地狱;装神的家长,久之家人必登天堂。这是改造新家庭的妙诀。新家庭的男女,以志意当人,皆不动脾气,互相感恩,知足常乐。旧家庭是以心当人,既不感恩,又不知足,所以终日苦恼,如在苦海里度生活。   家庭道若研究明白了,脱离旧家庭的苦恼,享受新家庭的幸福,这就是地狱返天堂,苦海化莲邦,由明德而出新民,由新民而建设新家庭,由新家庭而造成新国家,创造新世界,世界大同,也就实现了。世界大同,要从建设新家庭起始;建设新家庭的责任,是担负在道德同人身上啊! 出版补记   王凤仪先生是一位农民。   老百姓和社会各界尊称他为“王善人”——所谓“善人”,就是与人为善、善与人同。   他自己没有写作。他的思想和言行,是当时的学习者或是后来有见闻者所记述。这系列的“王凤仪讲话”,或者“王凤仪伦理思想”,可称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有关家庭生活伦理和民众教化等内容,一般是王凤仪先生开头讲,然后许多学习者、跟从者等学讲复述并有适当自己感受的讲述(如举出个人生活实例等),这样经过多次往复的“口头的共同创作”,又加之实际的不断的在老百姓中宣讲而得的直接感触和具体经验,这样逐步的丰富和充实起来,而终成为“大众的内容”。   自古及今,中国文化根在伦理,本在道德。因为关注人伦的生活(明伦),而讲出人的心(养正),讲出人的性(化性),而心性之明亦直接见于人伦大体、百姓日用,所以孔子说出“道不远人”。   我们看“王凤仪讲话”,要知道它的由来和过程,看到真实。而且,在目前中国文化的学习热中,我们也必须知道,中国文化来源于农耕文明,学习中国文化,应有“农人的气质”和“大地的品格”,这样才会有更真实的体会和作为。   行道在个人。今天学习王凤仪,学习他一生行善人道,多去做公益、做义工、做善事,大家都去做,终身用,终身行,行到大用信为真。   其实,无论学习什么,儒释道或者外国,都要从公益和义工开始,都是“为人民服务”,今天的时代我们应如此,今天的社会我们应如此。   一百年前,现代中国的建设刚刚开始,今天,我们仍然是刚刚开始。   以上供各位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与建设者参考。   同时,需向各位读者申明: 1 文丛乃史料性质,在语言文字上有时代局限和地方口语特点,只要不妨碍阅读、不产生歧义,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一概保留;2民间思想观念有其强烈的本土语言色彩,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大背景下,斟酌语境,具体理解和具体分析;3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中,我们需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自觉地采取与时俱进和与时偕行的态度。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而其如此,“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谓“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信如斯!              一耽学堂总干事 逄飞           己丑年五月初五于承泽园
个人分类: 王凤仪|3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元旦苏州无锡游家庭照(2)
热度 8 sz1961sy 2013-1-6 22:32
2013年元旦苏州无锡游家庭照(2)
这是我们一家子在2013年元旦苏州无锡游家庭照第二批,从家中出发到首都机场,飞往无锡。 小沈是自从2011年2月21-26日同爸爸妈妈一齐去日本东京之后再未坐飞机出外,所以,一路上都兴奋不己: 沈瑗杰和妈妈在出租车上(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和妈妈到达首都机场T3航站(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和妈妈到达首都机场T3航站找办登机牌处(2012年12月31日) 这是快6岁的沈瑗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深航找办登机牌处一个人办一家登机牌 (2013年12月31日) 沈瑗杰在首都机场T3航站累了(2013年12月31日) 沈阳 王秀玉 沈瑗杰 一家人准备进安检了(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在首都机场T3航站C30候机室看飞机可开心呵(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终于到了入闸处(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自己托行李包上到飞机的(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和妈妈在飞机上(2012年12月31日) 沈瑗杰自己托行李包下了飞机到达无锡机场(2012年12月31日)
个人分类: 2013|5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2013年元旦苏州无锡游家庭照(1)
热度 3 sz1961sy 2013-1-6 21:35
这是我们一家子在2013年元旦苏州无锡游家庭照第一批: 王秀玉在首都机场T3候机室(2012.12.31 沈阳拍摄) 沈阳在飞机上(2012.12.31,沈瑗杰 拍摄) 沈瑗杰与妈妈在苏州特2公交车上(2013年1月1日 沈阳拍摄) 一家三口离开无锡高新区酒店前自拍 王秀玉在苏州工业园区(2013年元旦) 王秀玉 沈阳在苏州工业园区(2013年元旦)自拍 王秀玉在苏州工业园区(2013年元旦) 沈阳 王秀玉 沈瑗杰 一家人在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金牛”面前合影(2013.1.2.)
个人分类: 2013|550 次阅读|3 个评论
每个家庭国家应该考虑放宽政策可以生2个孩子
热度 1 gxswmwys 2013-1-5 13:24
独生子女带来系列社会心理问题,对民族发展不利!因为孤单, 很多人通过养宠物来弥补。其实宠物也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 并带来了一些疾病!独生子女政策应该在必要时改变,不要只考 虑人均GDP问题!
个人分类: 中药指纹图谱评价|2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癒后有感-13-01-02
kuiyongzhang 2013-1-2 11:31
癒后有感 忽然发烧三十九,夜晚慌张去求药。 同窗朋友走相问,病中犹能言欢笑。 榻上苦闷电家中,家常句句如甘酪。 思及年少家国志,悲喜各半谓自聊。
2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在圣诞前发生康州枪击事件?
热度 1 huangwd99 2012-12-18 11:00
为什么在圣诞前发生康州枪击事件? 来源: https://www.ccthere.com/thread/3826339 为什么?就现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姑且猜测一下。 圣 诞节日气氛已经笼罩了商场,而有线电视网络上个月就开始重播那些多年积累的圣诞节家庭亲情电影。这些电影渲染的圣诞节家庭团聚的盛世太平景象显然与杀手亚 当·兰扎的处境大相径庭。据说,他哥哥已经两年没有和他联系,而且,他母亲离婚,他哥哥和他父亲都在美国大公司捞世界,处境估计比他和他母亲好得多。估计 离婚时候,法官判父母各监护一个。于是,本是同根生的两兄弟,在自诩”人是上帝创造出来就平等“的社会中处境天壤之别。如果兄弟俩两年没联系,估计去年圣 诞节就没有家庭团圆。当然了,他哥哥和父亲或许另有家室,他哥哥和父亲或许有家庭团圆。但他和他母亲没有。 杀手20岁,知道圣诞老人是假 的,是全社会共谋欺骗小孩的。在他20年的生命中,前边一半以为圣诞老人真有其神,后一半知道前一半是受骗上当。尤其在这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家庭不可能团 聚,还看那么多渲染圣诞节家庭团聚的电视节目,当然觉得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骗局。于是决定大闹天宫,搅乱圣诞节。据报道杀手学业成绩优秀,是聪明人。觉得 受骗,报复社会,很自然。可怜20个无辜儿童夭折,可怜28个无辜家庭不能圣诞团圆。 圣诞节就是一个全社会骗小孩的节日。小孩用长大的时 候,当然,20个被枪杀的是例外。小孩长大成人后又继续骗小孩,这就是圣诞节文化传统。生活好了,骗骗人,受受骗,也就是一种玩笑。可是,当生命承受不了 这种玩笑的时候,悲剧就产生了。海外生活的朋友们,当你们小孩过圣诞节的时候,千万不要骗得太厉害,小孩问有没有圣诞老人的时候,不妨反问一句:你信不信 呢?然后听其自然,为人父母,最忌欺骗自己小孩。小孩长大以后鄙视父母说谎是可能的,杀手杀母亲很可能就是这种心理。凡人欺骗之时,都会产生心理冲突,这 些心理冲突引起生理指标波动,就是测谎仪的原理基础。西方圣诞节就是一种大规模全社会的撒谎训练,如果西方人发明了测谎仪,估计用到华人身上百试百灵,因 为西方人成长过程就有撒谎训练,而华人没有。 为什么撒谎会有心理冲突?语言是行为之一种,不要把言论自由中说得言论不上行为搞混,是不同的概念,撒谎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与自己认识的真实世界不相符的行为,就是常说的虚伪。明知没有圣诞老人而硬说有,而且说得小孩相像,而且如果点破了反而受到社会谴责。 著 名小说Dr. Jekyll and Mr. Hyde讲的就是与一个双重人格的故事。内心是一种想法,行为是另一个表现。西方社会在圣诞节欺骗传统之下熏陶了大批双重人格的人,康州杀手就是其中之 一。事后当然会说他行凶前有异常,但是,要把有这种异常的人都抓起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校园枪击事件是防不胜防的事情,因为这和Dr. Jekyll and Mr. Hyde一样,他们行凶是是一种人格,行凶是的人格和平时不一样,这和Dr. Jekyll and Mr. Hyde白天行为和晚上行为不一样是同样道理。今年2月10日一个New Hampshire一个学生在70多个同学面前自杀;2月27日Ohio一个校园枪击死3伤6;3月6日Florida一中学老师被解雇后枪杀其老板;4 月2日加州一大学校园枪击死7伤7;7月20日科罗拉多州电影院滥杀死12伤38;8月5日威斯康星州锡克庙枪击死6伤3。注意,这些枪击案受害者与枪手 无怨无仇,是正经八百的恐怖袭击事件。而这些杀手,就是美国本土土生土长的恐怖主义分子。这些恐怖主义分子就在你身边,你很难察觉出来,因为他们有双重人 格。 人是社会的人,双重人格就是社会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塑造了人的潜意识与显意识不符合,造成心理冲突,导致抑郁症、精神病、狂妄症等心 理障碍,滋生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如亚当·兰扎,学校和电视教育他圣诞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而现实教育他圣诞节难以家庭团圆,这就在意识里形成两个世界。 当小孩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再三嘱咐,社会和学校里学到的是不一样的,否则很容易出精神障碍。学校学是美国是一个最自由美好的社会,但实际不上 这样。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头痛药市场最多,教会活动最多的国家,实在是双重人格的人太多,心理冲突太严重。 政治正确的学校和教堂教育都说美国 是最讲人权的国家,但是,伊拉克虐囚和关塔那摩水板刑这样的现实却和政治正确的教育相反,没有经历这些也就算了,但是,一到伊拉克阿富汗,就感到现实与灌 输的反差,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军人自杀率很高的原因,心理承受不来双重人格的冲突,被压抑的潜意识一旦浮出水面,一下把世界看透了,多年支撑生命的期望和希 望忽然变得荒唐了,就有反社会行为。这种无怨无仇枪杀事件的杀手十之七八有自杀倾向。他们不在乎所有的生命。 美国社会是荒诞的社会,圣诞节 全社会撒谎仅是其中一例而已,其它读者可以自己去思量,如华盛顿广场三个纪念碑中两个是奴隶主,被供奉为人类自由的英雄,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不说,有如 不说皇帝没有穿什么新衣一样,可见美国人心理扭曲多厉害,这样的社会,校园枪击案能少吗?禁枪只能是治表不治本,美国整个社会文化就有问题,美国整个社会 文化就是扭曲精神的文化。 美国总统信誓旦旦上帝保佑美国的时候,美国人信誓旦旦和总统一起说上帝保佑美国的时候,他们最自豪的“人是上帝创造出来就平等”的普世原则到哪里了?为什么上帝忽然就只保佑美国人而不保佑伊拉克人了呢?这真是和华盛顿广场上奴隶主杰斐逊纪念堂相映成辉。 就 和圣诞节撒谎传统一样,受骗的多年媳妇熬成婆有再骗后来者,上帝保佑美国也是这样一种洗脑宣传传统。美国人干任何事,包括伊拉克虐囚之类,都不违反人权, 不但不违反,而且违反得“正义”。从小受这种宣传,大了明知不对了,但是为了政治上正确,再去欺骗无知。和圣诞老人骗局一样,维系者这个洗脑传统。就是这 个洗脑系统,造成了美国人普遍的双重人格和抑郁症,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头痛药市场,最多的监狱人口,最恐怖的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案,滋生了美国土生土长的恐 怖主义分子。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20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哥哥的妹妹是最幸福的
热度 19 cutefay 2012-12-15 13:45
一个家庭最好不过有儿有女了。“好”字就是“女”和“子”的组合,可见,有儿有女在中国人眼里是多么美好啊! 而在有儿有女的家庭中,可能是姐弟,也可能是兄妹。 总体来说,有哥哥的妹妹和有姐姐的弟弟都很幸福,因为他们上面有一个长者可以呵护着自己。并且由于是异性的长者,往往不会容易跟自己争什么。因此,比起有姐姐的妹妹和有哥哥的弟弟来说,上述有异性的长者更幸福。 而我发现,有姐姐的弟弟,通常会有些娇生惯养,甚至有些优柔寡断,不利于一个男孩坚强果敢性格的成长。而其姐姐,往往因为要经常照顾和保护弟弟,就往往比较好强,颇有大姐大风范。 而有哥哥的妹妹,往往会在哥哥的呵护下,犹如温室中的花朵一样很好地成长。女孩嘛,娇生惯养点倒也无妨,反而可能还增添几分可爱。而作为保护妹妹的哥哥,往往会颇有男子汉气概。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大是哥哥,老二是妹妹,这样家庭的孩子比较幸福。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2007 次阅读|36 个评论
一个家庭如果是母亲说了算
热度 3 cutefay 2012-12-13 10:49
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家庭,如果父母之中是母亲能力很强,在家里能说了算,就是无论大事小事都是母亲做主,他们的子女中,女儿成家之后经常是这个女的说了算,而儿子呢,则更倾向于找一个像他妈妈一样能干的媳妇,让媳妇说了算。 虽然这样的家庭风格跟大多数家庭不大一样,但我看到的这样的家庭,也都很幸福。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4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圣诞节英国人家庭团聚之最大收获:吵架
laserdai 2012-12-12 03:15
大家恐怕都以为西方人过圣诞节,跟咱们的中秋佳节和春节一样,家庭团聚,其乐融融 (其实咱们的春节也有很明显的怪味:春运的超级繁忙和痛苦,酗酒和醉驾,炫耀比拚财富而斗气 等等。) 但是,英国的情况却不同,最大收获不是团聚带来的快乐,而是吵架带来的不愉快! 英国人过圣诞节的必备节目:圣诞卡、礼物满天飞、烤火鸡、家人团聚……还有和家人吵架! 说到圣诞节,一般英国人脑海里想的不外乎是一家人围着炉火团圆,吃烤火鸡大餐,小孩子高兴打开礼物,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 但是,据促进家庭和伴侣关系的慈善团体“Relate”的最新统计调查, 有68%的英国人预期圣诞假期内会发生家人吵架的不愉快的事。 39%的英国人认为,圣诞节当天是“怒火中烧”,家人吵架机会最高的一天 。 干脆改名吵架节算了。 吵架对象和原因 英国人圣诞团聚,和家人吵架机会也比平时高了很多。 大多数的人和自己的先生、太太或伴侣吵架,10%的人和子女吵架。 最常见的吵架原因是个性不合(占14%),对于该做什么事有不同意见(占10%)。 调查还显示,有25%的英国家庭会为了要看什么电视节目而吵。 也有很多独自一人过节 也有一些英国人 独自一人过节,这 保证圣诞期间不会和别人吵架。 音乐记者萨利文就是如此, 她说,“这就像是纵情在个人世界里,我不用和任何人说话,也没有任何必须要做的事。” 一个人过圣诞节,这听起来有点让人悲哀,但英国老人之友(Friends of the Elderly)慈善团体表示,有50万名英国老人今年将一个人过圣诞节。这些应该是配偶已经去世了留下的鳏寡。 不光是这些老人,还有破碎家庭,必须分配时间和各自的亲戚过节,还有的是 35,000名派驻海外的英国军人。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 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cgxing 2012-12-9 21:06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509/1033431.html
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who is who about Bo in Obama's thanksgiving speech in 2012
yue 2012-12-5 21:53
导读: 看,他们把他当人看。 看,他们把他当狗看。 他们把他当人看,他们是谁,他是谁? 他们把他当狗看,他们是谁,他是谁?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11/22/weekly-address-wishing-american-people-happy-thanksgiving On behalf代表 of the Obama family家庭 – Michelle, Malia, Sasha and Bo – I want to wish everyone a very happy Thanksgiving. For us, like so many of you, this is a day full of family and friends; food (有没有FOODBALL)and football. It’s a day to fight the overwhelming urge to take a nap – at least until after dinner. But most of all, it’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each other(应该感谢谁?上帝,还是同类), and for the incredible bounty we enjoy. That’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year. As a nation, we’ve just emerged from a campaign season that was passionate, noisy, and vital to our democracy. But it also required us to make choices – and sometimes those choices led us to focus on what sets us apart instead of what ties us together; on what candidate候选人 we support instead of what country we belong to.(美国也有党国问题) Thanksgiving is a chance to put it all in perspective – to remember that, despite our differenc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Americans first and foremost. Today we give thanks for blessings that are all too rare in this world. The ability to spend time with the ones we love; to say what we want; to worship as we please; to know that there are brave men and women defending our freedom around the globe; and to look our children in the eye and tell them that, here in America, no dream is too big if they’re willing to work for it. We’re also grateful that this country has always been home to Americans who see these blessings not simply as gifts to enjoy, but as opportunities to give back. Americans who believe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look out for those less fortunate – to pull each other up and move forward together. Right now, as we prepare to gather around our dinner tables, there are families in the northeast who don’t have that luxury. Many of them have lost everything to Hurricane Sandy – homes, possessions, even loved ones. And it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life goes back to normal. But in the midst of so much tragedy, there are also glimmers of hope.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we’ve seen FEMA personnel, National Guard and first responders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 in hard-hit communities. We’ve seen hospital workers using their lunch breaks to distribute supplies. Families offering up extra bedrooms. The fire department advertising free hot showers. Buses full of volunteers coming from hundreds of miles away. Neighbors sharing whatever they have – food, water, electricity – and saying again and again how lucky they are to have a roof over their heads. It would have been easy for these folks人民to do nothing – to worry about themselves and leave the rest to someone else. But that’s not who we are. That’s not what we do. As Americans, we are a bold, generous, big-hearted people. When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in need, we roll up our sleeves卷起袖子 and get to work – not for the recognition or the reward名和利, but because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ecause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go I良心. And because here in America, we rise or fall荣辱与共 together, as one nation and one people. That’s something to be grateful for – today and every day. So to all the Americans doing your part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 it is my privilege荣幸 to serve担任 as your President. To all our servicemembers – it is my honor to be your Commander in Chief. And from our family to yours, happy Thanksgiv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_(dog ) Bo Official White House portrait of the First Dog Other appellation(s) First Dog Charlie (by previous owner) Species Canis lupus familiaris Breed Portuguese Water Dog Sex Male Born Amigo's New Hope ( 2008-10-09 ) October 9, 2008 (age4) Nation from United States Knownfor Pet of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ining Dawn Sylvia ( Hume, Virginia ) Can sit, present paw/shake, lie down, roll over, get off, wait Predecessor Barney Bush Owner Obama family Parents Dam : Penny (Amigo's Phor What Its Worth) ( Boyd, Texas ) Sire : Watson (Valkyrie's Dr. Watson Is Here) ( Ambridge, Pennsylvania ) Breeder: Julie Parker Appearance tuxedo/black and white Named after Obama girls ' cousins' pet cat and also Bo Diddley Bo (born October 9, 2008) is the pet dog of the Obama family,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United States . Bo is a neutered male Portuguese Water Dog .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his family were given the dog as a gift after months of speculation about the breed and identity of their future pet. The final choice was made in part because Malia Obama 's allergies dictated a need for a hypoallergenic breed. The White House has referred to him as the " First Dog ", a term occasionally used during recent U.S. administrations. Contents 1 Breed background 2 Breeding and original owners 3 Media attention as Obamas select the First Dog 4 Biographical details 5 Disputed rescue heritage 6 Reactions by and in the media 7 See also 8 References 9 External links Breed background Main article: Portuguese Water Dog The Portuguese Water Dog is a fairly rare breed; only 48 Portuguese Water Dogs were entered for Britain's Crufts competition in 2009 and the author of The New Complete Portuguese Water Dog, Kitty Braund, believes there are about 50,000 in North America. Due to its fleecy coat, the Portuguese Water Dog is considered a hypoallergenic dog breed . Breeding and original owners The Obamas with Bo Bred by Julie Parker of Erie County, Pennsylvania , Bo is the son of "Watson" (CH Valkyrie Dr. Watson is Here, Born 22.April.2002, AKC WS00562102) of the Rader family in the Pittsburgh suburb of Ambridge, Pennsylvania and of Penny who belongs to Art and Martha Stern of Boyd, Texas . One of Bo's nine litter mates is Senator Ted Kennedy 's Portie named Cappy (Amigo's Captain Courageous); the litter was named "Hope and Change" in honor of Obama's victory . Bo was purchased by a person unknown to the public, but eventually the new owner returned him to the Stern family; when buying the dog, the original purchaser had signed a contract requiring him to return the dog to the breeder if things did not work out. Bo was enrolled on January 5, 2009, with Kennedy's obedience trainer Dawn Sylvia-Stasiewicz , in Hume, Virginia . Bo has a brother named Rico, that is owned by a couple in Houston, Texas. Media attention as Obamas select the First Dog At his first press conference as President-elect , Obama was questioned by reporters as to which breed the family was looking to acquire; he replied, "Our preference would be to get a shelter dog, but, obviously, a lot of shelter dogs are mutts ." He also noted "Malia is allergic, so it has to be hypoallergenic. There are a number of breeds that are hypoallergenic." George Stephanopolous asked Obama on television in early January what kind of dog they would get, and when, saying that he was passing on a question from Obama's daughters who were sitting in the control room. Obama said, "They seem to have narrowed it down to a labradoodle or a Portuguese water hound ... medium-sized dog, and so, we're now going to start looking at shelters to see when one of those dogs might come up." Much was made by the public and press about the family's search for a dog. On April 12, 2009,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Obamas would soon accept a six-month-old Portuguese Water Dog puppy as a gift from Senator Kennedy. The dog was reported to have visited the family some weeks earlier in a secret meeting to gauge compatibility and purportedly referred to by staffers as "The Meeting". However, the gift was not accepted until the dog officially arrived and moved in at the White House on Tuesday, April 14, 2009; Immediately after he arrived, the family staged a photo op with Bo on the property's South Lawn . At the conference, Obama was asked if he would allow Bo inside the Oval Office , to which he responded: "of course." He also gave a nod to President Harry Truman 's quote, "If you want a friend in Washington, get a dog." The White House website was later updated to include official pictures and biographical details of Bo. Biographical details Bo wearing a lei upon his White House arrival Listed by the name "Amigo's New Hope" with American Kennel Club 's breed registry and given the name "Charlie" by his original owners, the puppy received his current name from President Obama's two daughters, Malia and Sasha , in part after their cousins' cat and Michelle Obama 's father 's nickname Diddley; the dog is a namesake of deceased singer Bo Diddley . In June 2009, the White House released a baseball card for Bo with his new official portrait on one side and tongue-in-cheek statistics on the other; information included the facts that Bo's favorite food is tomatoes and that he does not yet know how to swim. The card is available by sending a self-addressed, stamped envelope to the White House. According to financial disclosure forms released by President Obama in 2010, Bo has a value of $1,600. In December 2010, Bo was permitted to accompany the Obama family to the guest house Plantation Estate in Hawaii. Hawaii, which is rabies-free, has strict quarantine rules of up to 120 days for dogs from outside the state. However, in accordance with rules modified in 2003, dogs are permitted if they have had two rabies shots (including one in the previous 90 days), pass a rabies blood test, and have a microchip implant . Disputed rescue heritage The Obamas walking with Bo The Obama family originally seemed to emphasize their desire for an adopted shelter dog, but made no firm commitments. In the summer of 2008, Best Friends Animal Society , an animal welfare organization, gathered 50,000 signatures on a petition asking the family to adopt a shelter animal. As Bo is a gift from the Kennedy family, he is not a shelter dog. Some dog experts, such as Cesar Millan , state that Bo could be considered part of a larger group known as rescue dogs, as he was unsuccessful in his first home, when plans for him to provide companionship to an older female dog went awry because he irritated the dog through attempts to suckle . The Obamas have pledged to donate to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Humane Society to show their support for shelter dogs. Some criticism has arisen from animal welfare supporters because Bo was not adopted from a shelter. 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released a statement on their website thanking the Obamas "for taking in a second-chance dog," but also encouraged the public to avoid going through breeders. Reactions by and in the media Bo and President Obama running through the east wing of the White House The Washington Post ’s Manuel Roig-Franzia, granted exclusive initial access to Bo for the print media, described the puppy: "Bo's a handsome little guy. Well suited for formal occasions at the White House, he's got tuxedo-black fur, with a white chest, white paws and a rakish white goatee." 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 described the family's choice to accept the gift of a puppy from a family friend as "disquieting" and publicly urged the President to have Bo neutered, though the dog had been neutered before the Obamas received him. Bo in March 2010 In anticipation of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breed , the Portuguese Water Dog Club of America issued a statement requesting that members of the public considering obtaining the dogs "ensure that this breed fits their lifestyle," advising that Porties' needs preclude their being left alone for long periods or boarded in kennels . Immediately upon Bo joining the First Family, four children's books and a plush toy depicting him were slated for publication or manufacture. On July 17, 2009, the author Ben Greenman , writing in The New York Times as Bo, reflected on his first hundred days in office. In the final episode of the History Channel 's Life After People , aired March 16, 2010, the producers imagined what life would be like for Bo after the disappearance of humanity. This showed that he would leave the White House, and live off seafood from the Chesapeake Bay. Bo was also shown on Dogs 101 . Bo has appeared in the comic book Lockjaw and the Pet Avengers and on the TV show Late Night with Jimmy Fallon . See also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pets References ^ a b Dave, By (2009-04-20). "Vigilant press spots Bo, the first dog, out for a walk | csmonitor.com"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http://features.csmonitor.com/politics/2009/04/20/vigilant-press-spots-bo-the-first-dog-out-for-a-walk/ . Retrieved 2009-04-26 . ^ a b c d e "The White House – Blog Post – Meet Bo, the First Dog" . Whitehouse.gov . http://www.whitehouse.gov/blog/09/04/12/Meet-Bo-the-First-Dog/ . Retrieved 2009-08-10 . ^ a b Cooper, Helen (April 12, 2009). "One Obama Search Ends With a Puppy Named Bo" . The New York Times . http://www.nytimes.com/2009/04/13/us/politics/13obama.html . Retrieved April 18, 2009 . "Other Web sites, which have been tracking the saga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first dog, were in a frenzy over the weekend." ^ Silva, Mark (2009-04-12). "Obamas' dog Bo:'Amigo's New Hope'" . Swamppolitics.com . http://www.swamppolitics.com/news/politics/blog/2009/04/obamas_dog_bo_amigos_new_hope.html . Retrieved 2009-10-19 . ^ "Obama Dog Trainer: Bo Already "Sits, Shakes, Rolls Over"" . Us Weekly. 2009-04-15 . http://www.usmagazine.com/news/obama-trainer-bo-already-sits-shakes-rolls-over-2009144 . Retrieved 2009-04-26 . ^ "The Obama Dog Blog: Cappy's Breeder Rejects Obama Dog Connection" . Dreamdogsart.typepad.com. 2009-04-15 . http://dreamdogsart.typepad.com/the_obamas_dog/2009/04/cappys-breeder-rejects-obama-dog-connection.html . Retrieved 2009-04-26 . ^ a b Sostek, Anya (April 14, 2009). "First dog's father from Ambridge" . Pittsburgh Post-Gazette . http://www.post-gazette.com/pg/09104/962604-57.stm . Retrieved 2011-06-11 . ^ a b Hess, Amanda (2009-04-13). "PETA Encourages Obamas to Neuter Neutered Dog" . nbcwashington.com . http://www.nbcwashington.com/news/local/PETA_Encourages_Obamas_to_Neuter_Neutered_Dog.html . Retrieved 2009-04-15 . ^ "World | Obama family 'picks first puppy'" . BBC News. 2009-04-12 . http://news.bbc.co.uk/1/hi/world/americas/7995570.stm . Retrieved 2009-04-26 . ^ "PORTUGUESE WATER DOG" . Crufts . 2009 . http://crufts.fossedata.co.uk/Breed.asp?ShowYear=2009GroupID=WORScheduleID=160 . Retrieved 2009-04-17 . ^ Ryan, Denise (2009-04-15). "U.S. first family puts Portuguese water dog on the map" . .canada.com . http://www2.canada.com/vancouversun/news/westcoastnews/story.html?id=eb38a8c3-9ef9-40c2-bda1-3d87c1a6d9adk=17132p=2 . Retrieved 2009-04-26 . ^ Berkowitz, Lana. "Houston pooch has friend in high place" . Houston Chronicle . http://www.chron.com/disp/story.mpl/pets/6372225.html . Retrieved 2009-10-13 . ^ a b Rhee, Foon (2008-11-10). "Chewing over Obama's 'mutt' reference – 2008 Presidential Campaign Blog – Political Intelligence" . Boston Globe . http://www.boston.com/news/politics/politicalintelligence/2008/11/chewing_over_ob.html . Retrieved 2009-04-26 . ^ Weiner, Rachel (2009-01-13). "Obama: Finding Puppy "Tougher Than Finding A Commerce Secretary" (VIDEO)" . Huffington Post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09/01/11/obama-finding-puppy-tough_n_156914.html . Retrieved 2009-04-26 . ^ Roig-Franzia, Manuel (2009-04-12). "The First Puppy Makes a Big Splash" . The Washington Post .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9/04/11/AR2009041102484_2.html?sid=ST2009041202878 . Retrieved 2009-04-26 . ^ a b Theimer, Sharon. "PROMISES, PROMISES: Is Obama dog a rescue or not?" . Associated Press . http://www.breitbart.com/article.php?id=D97HQQP00show_article=1 . Retrieved 2009-04-26 . ^ a b c Theimer, Sharon. "First dog Bo makes himself at home" . The Washington Times . http://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09/apr/15/first-dog-bo-takes-obamas-for-romp-as-he-sniffs-ou/ . Retrieved 2009-04-26 . ^ Saul, Michael (2009-04-12). "First photos of First Dog: Obamas meet Bo, their new Portuguese Water Dog" . Daily News (New York) . http://www.nydailynews.com/news/politics/2009/04/11/2009-04-11_its_easter_puppy_for_obamas_first_family_getting_portuguese_water_dog_puppy__rep.html . Retrieved 2009-04-13 . ^ St. Clair, Stacy (2009-04-13). "Obamas' dog: Meet Bo, the Portuguese water dog" . Chicago Tribune .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hi-talk-obama-puppy-13-apr13,0,2536424.story . Retrieved 2009-04-13 . ^ "The First Puppy Makes a Big Splash" . PopWatch Blog . 2009-04-12 . http://popwatch.ew.com/popwatch/2009/04/barack-obama-do.html . Retrieved 2009-10-19 . ^ Sobieraj-Westfall, Sandra (April 12, 2009). "The Obamas' Dog Has Arrived – at Last!" . People . http://www.people.com/people/article/0,,20271921,00.html . Retrieved October 2, 2010 . ^ Iovino, Jim. "First Dog Bo's Portrait Out as Baseball Card" . NBC Washington . http://www.nbcwashington.com/around_town/the_scene/Bos-Rookie-Card-Sure-to-be-Collectors-Item.html . Retrieved 2009-08-10 . ^ Lee, Jess. "The White House – Blog Post – Bo: The Portrait, the Baseball Card" . Whitehouse.gov . http://www.whitehouse.gov/blog/Bo-The-Portrait-the-Baseball-Card/ . Retrieved 2009-08-10 . ^ Conolly, Katie. "The Gaggle: Official Portrait of First Dog Bo Released" . Newsweek . http://blog.newsweek.com/blogs/thegaggle/archive/2009/06/19/official-portrait-of-first-dog-bo-released.aspx . Retrieved 2009-08-10 . ^ Marr, Kendra (May 17, 2010). "Hot dog: $1,600 Bo listed on disclosure forms" . The Politico . http://www.politico.com/politico44/perm/0510/hot_dog_2a94d94b-62d5-46e8-84c1-da3cae477d9e.html . Retrieved 18 May 2010 . ^ "Uncategorized Bo Obama Faced Possible Quarantine in Hawaii, Asked to Produce Papers" . NwoDaily.com. 2010-12-21 . http://nwodaily.com/2010/12/bo-obama-faced-possible-quarantine-in-hawaii-asked-to-produce-papers/ . Retrieved 2011-06-16 . ^ "Animal Quarantine Information – Hawaii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Hawaii.gov . http://hawaii.gov/hdoa/ai/aqs/info . Retrieved 2011-06-16 . ^ Greene, Nick (2009-04-15). "Obamas criticised for breaking promise of adopting dog from shelter" . London: The Daily Telegraph .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northamerica/usa/barackobama/5154973/Obamas-criticised-for-breaking-promise-of-adopting-dog-from-shelter.html . Retrieved 2009-04-26 . ^ a b Goldston, Linda (2008-11-05). "Obama family will adopt, rather than buy, a dog" . Current.com . http://current.com/items/89502136_obama-family-will-adopt-rather-than-buy-a-dog.htm . Retrieved 2009-10-19 . ^ Vinzant, Carol (2009-04-16). "5 Things You Don't Know About First Dog Bo – Barack Obama" . People . http://www.people.com/people/article/0,,20272856,00.html?xid=rss-topheadlines . Retrieved 2009-04-26 . ^ "Obama puppy: Portuguese water dog Bo is Obama puppy" . The Baltimore Sun. 2009-04-13 . http://www.baltimoresun.com/news/nation/bal-te.dog13apr13,0,304629.story . Retrieved 2009-04-26 . ^ "The HSUS Congratulates First Family on New White House Dog" .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9-04-12 . http://www.humanesociety.org/news/press_releases/2009/04/first_family_dog_sm_041209.html . Retrieved 2012-11-05 . ^ "Obama Dog Bo Diddley Obama Puppy First Dog Photos Video at The Insider" . Theinsider.com . http://www.theinsider.com/news/2003457_Obama_Dog_Bo_Diddley_Obama_Puppy_First_Dog_Photos_Video . Retrieved 2009-08-10 . ^ Bedard, Paul (2009-04-13). "PETA urges Obama to snip Bo the first dog" . USNews.com . http://www.usnews.com/blogs/washington-whispers/2009/4/13/peta-urges-obama-to-snip-bo-the-first-dog.html . Retrieved 2009-10-19 . ^ "Obama Family’s Choice for "First Dog" Prompts PWDCA to Remind Public About Responsible Breeding and Dog Ownership" . The Portuguese Water Dog Club of America, Inc. 2009-04-13 . http://www.akc.org/poll/special/PWDCARelease.pdf . Retrieved 2009-10-19 . ^ Irvine, Chris (2009-04-16). "Bo Obama to star in children's book" . London: The Daily Telegraph .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northamerica/usa/barackobama/5167659/Bo-Obama-to-star-in-childrens-book.html . Retrieved 2009-04-26 . ^ Kondo, Koji (April 2009). Bo Obama: First Do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CreateSpace. ISBN 1-4421-5644-9 . ^ Lewis, J. Patrick; Beth Zappitello, Tim Bowers (April 2009). First Dog . Sleeping Bear Press. ISBN 1-58536-467-3 . ^ Greenman, Ben (2009-07-16). "The First Hundred (Dog) Days" . The New York Times . http://www.nytimes.com/2009/07/17/opinion/17greenman.html . Retrieved 2009-10-19 . ^ "Take Me To Your Leader" . History . http://www.history.com/shows/life-after-people/episodes/ . Retrieved 2010-03-25 . "The President's dog must learn the ways of the wild." ^ Bo Obama's anniversary: First year as First Dog ,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15, 2010 ^ Dogs 101 Ep. 10, All the Presidents' Pets , ^ Dogs 101 ep. 14, Bernese Mountain Dog, Afghan, Portuguese Water Dog, Cairn Terrier, Alaskan Malamu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presidential_pets History of White House dogs In 1944 Franklin D. Roosevelt was running for his fourth term when rumors surfaced that his Scottish Terrier , Fala , had accidentally been left behind when visiting the Aleutian Islands . After allegedly sending back ships to rescue his dog, Roosevelt was ridiculed and accused of spending thousands of taxpayers’ dollars to retrieve his dog. At a speech following this Roosevelt said, "you can criticize me, my wife and my family, but you can't criticize my little dog. He's Scotch and all these allegations about spending all this money have just made his little soul furious." What was later called the ‘ Fala Speech ’ reportedly turned the election around for Roosevelt.
个人分类: 我的阅读|3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老公虐待我
热度 10 childever1 2012-12-2 10:52
我的老公虐待我
昨天那篇博文的题目太俗 , 这俗与文章整体相结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北大的女研究生着了一身不搭调的装扮 , 走出校门后 , 让一些不良的社会青年以为她是一个风尘女子 . 昨天那篇博文的前面的那几个问答也俗 , 这俗给我的感觉类似于题目 , 但要小于题目 , 如果说题目是这身装扮的风衣的话 , 那几句问答就像是女孩佩戴的丝巾 . 对于昨天所有能够看到题目并打开博文的朋友了来说 , 我觉得你们真有从垃圾堆里淘金的眼光 . 对于昨天所有看到题目打开博文并阅读完那几句问答的朋友老说 , 我觉得您们有从垃圾堆里淘金的行动 . 对于昨天所有看到题目打开博文并看完全部博文的朋友 , 我觉得您们是从垃圾堆里淘金的高手 ! 对于昨天的博文我实在是不想再在其上进行任何修改与补充了 , 也不想失去其原貌 . 只好再次旧文重贴 .文字的雅与俗都是我心迹的真实表露与保存,所以我对文中的每一字符都极其珍视. 这种珍视与对我对关注我的博文的朋友的珍视是一样的.所以对 所有浏览推荐与留言过的朋友 , 在此我深表歉意 ! 霍金的生活真是幸福 ! 我有时会想.其实,我更喜欢杨绛先生的家庭生活,喜欢我一人怀念我们三.(这带单立人的三字如何写?) 我最奢望的生活是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健康幸福的 .如果我不健康,我希望能有霍金一样尊贵的生活. 如果不能幸福地生活 , 请这个社会或者某个人能够帮助我 , 让我痛快地死去 ( 注射也很好 ), 但不要因此而使我的家人遭受比自然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更多一点点 . 其他类似天灾性死亡 , 在我都是非常幸运的死亡方式 . 也许是感觉自己行将走向人生的终点 , 尽管我本能地渴望自己还是能健康幸福尊贵地活着 ! 我也尽我最大努力地活着 , 老公也认为自己已经尽最大努力地维持我们的生活 . 今天我还是哭了一天 ; 因为今天没人陪我 , 没人照顾我 . 我可以力所能及地管理自己 , 但我心里很不舒服 , 我的眼前老是出现幻影 . 也许是因为连续三天体温高达 38.5 以上 , 三天内与老公大吵两次 , 星期三查出白血球为 800, 星期一身体就不舒服 , 但一直没检查 . 没有查体温 . 一个月前做过一个肿瘤切除的手术 , 上上周二做过一次化疗 .医院\ 手术与化疗所用材料应该还是不错的 . 当大夫就手术材料征求老公意见时 , 老公告诉大夫 : ” 听您的 ” . 尽管我的病治愈率还是非常高的 . 但我不想白白病一场 , 希望这场病能给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能带来有益的变化 , 而不是治愈之后继续之前的生活 , 每一个人的生活模式依旧 . 但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到有一点点的改变 . 我们两人之间这根弦依然崩得很紧 . 我哭哭啼啼地过了一天 . 老公早上计划 9 点出门 , 曾多次要求为我做好饭菜 , 我吃时热一下即可 , 我不要 . 我不想吃热过的饭 , 因为我可以自己做 . 结果还是 10 点多才出门 , 中午没回家 , 晚上六点回来 , 看我哭哭啼啼又嘟嘟囔囔 , 说什么他虐待我之类的话 , 就有些忍不住 , 说 : ” 我 -------- ” , 话音未落 ,一直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的我立马像头狮子般腾起来说 : ” 又跟我讲道理 , 是吗 ? 你这个零智商男人难道不知道跟女人没什么道理可讲吗 . 我告诉你 , 从今天起我要跟你大决战 , 我非要把你气死不可 , 让你死在我的前头 . 而且是被我气死的 , 看我怎么想方设法气死你 , 明天我就写篇博客 , 说你如何虐待我 ” 一句话点破了这个傻瓜 , 竟然没有继续跟我对决 , 立马投降认输 . 之后任我说什么狠话 , 他都笑脸相迎 . 哄我高兴 , 之后殷勤地做着晚饭 , 满脸堆笑地哄我吃饭 . 如果早如此 , 我们生活的结局不会是今天这样的 . 我们俩经常就这么互相扎,扎他一下,之后我也伤心,扎我,之后也疼在的心上.但彼此都不让步.我们其实都不由自主.我们都想摆脱这种囚徒困境,但我们都不能走出心理的囚笼.直到其中一个倒下,我们还是不肯罢手.我们都是罪犯,受害人是自己的孩子.这正如卡夫卡所言:伤害我们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亲人 . 记得 当时看看完这句话时,在图书馆我用了两包餐巾纸才止住了自己的眼泪.那情景估计把我旁边的同学都看傻了. 我具有许多女人拥有的招术 , 譬如一哭二闹三上吊 ( 虽然从不上吊 , 但方式也不必上吊让人省心 ), 有许多坏习惯 , 最关键的是一点也不智慧 . 问题在于我根本就不知道做女人的智慧是什么 . 遇到一个同样不那么智慧的男人 , 两个人之间总是剑拔弩张就是正常不过了 . 什么是女人的智慧 ? 什么是男人的智慧 ? “ 与女人不要讲道理 ” 是男人的秘笈 ? 那女人呢 ? “ 与男人不要讲道理 ? ” 是秘笈 ? 老公讨好地做好饭 , 非要让我吃着吃那 , 做得味道都还相当不错 . 碗端我嘴跟前 . 吃晚饭后 , 深情地问我 : ” 明天还写博客吗 ? ” ,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 我说 : ” 写 ” . 这傻小子不知领会了秘笈没有 . 我说 : ” 你想用一顿饭 , 来贿赂我的一篇博文 , 我告诉你 , 你给我 100 万 , 我都要写 ” 老公笑着说 : ” 那我就不跟你 100 万了 . ” 看来这小子是开窍了啊 .! 生活似乎有了一点点变化 ? 无论如何 . 愿我们都变得越来越智慧 . 如何给文章配一首金志文或其他歌手演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呢? 只要声音,不要图像. 请朋友们帮忙一下.
个人分类: 婚姻家庭|140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致关心我的博友:我会继续实践一个知识分子的信条
热度 66 张海霞 2012-11-30 13:55
一不小心在科学网上掀起了风浪,本来写博客就是写自己的心情,写自己的观点,无关他事,可是这件事已经实在是平静不下来了,最近很忙,除了“师生夜话”没有时间参与其他也没有时间写博客,可是昨晚回到家,爸爸妈妈却是大大地担心我:“听说有人在网上打倒你,你千万不要在意呀,该干啥干啥。”一句话,几乎让我掉下眼泪,是呀,出差几天没回家,没想到让他们这么担心我,而且是来自网络的力量!不仅又认真去看了那些写我的博文和回复,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我们怎么又像是回到文革时代?虽未亲历过那些血雨腥风的时代,可是看的书、听的故事里多了,也就大约有了些了解,妈妈也常说起爷爷被抓去批斗的场景,不禁让人落泪,现在没想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因为自己的“幸福”和“责任心”也被带到了“网络的批斗场”,看“大字报”,难怪老人担心我,还以为我是躲出去了,其实我不是,也不会,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愿意辩论观点的,真刀实枪地辩论观点好了,何必如此去找别人的家人和导师说事?这样的做派我实在不敢恭维也不会去辩解,科学网也不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所,我们也都不可能回到那个混乱的时代去。 这几天,也接到了一些博友的来信和来电,关心我、担心我,像我的家人一样,我要跟大家说:谢谢,我很好,不用担心,我会继续努力真诚地做下去的: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和家庭、尊重别人的人,我不会去做那些查找别人祖宗三代、吹毛求疵的事,也希望别人不要这样对待我的家人、朋友和师长; 作为一个在科学网上开博客的人,我还是会坚持用我的真心写我的博客,写我的心情和经历、我的开心和痛苦、我的观点与见解、我的爱与恨;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良心,对学生和社会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既不会袖手旁观也不会恶意中伤,更不会趋炎附势。 最后,我想再重复一遍2011年11月22日我对 自己说的话:从自身做起,实践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信条: 不畏权,不畏势,只唯真; 不求名,不求利,但求真!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9245 次阅读|62 个评论
家庭幸福的女性较自信
热度 13 cutefay 2012-11-28 17:05
据我的观察和感受,家庭幸福的女性,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比较自信,或者说,有一种内在散发出来的优越感。这种自信会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无畏惧,敢说、敢闯、敢拼。 我想,这可能是由于家庭幸福的女性,心里会感觉更有安全感和保障。也就是说,万一自己在工作或其他方面做得不好也没关系,至少还有个幸福的家庭可以依靠,并且退一步可以把心思主要放在家庭上。 有的时候,我认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女性比男性要幸福一些。很多女性可以只顾虑家庭就行,而男性则不仅要考虑到照顾家庭,还要考虑多赚钱买房养家,事业上有所成就、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等等。有的时候,因为顾虑的事情多了,反而做事情会有些畏首畏尾,生怕自己的抉择不对而让自己失去很多。这个社会给男性的压力比女性大多了。例如,当我发现在北京以我的薪水买不起房子的时候,我可以不去考虑买房子的问题。但似乎男性们不想去考虑也会被逼得去考虑。所以,我经常见到一些男性朋友们做事情犹豫不决,而女性则更果断一些。男性背负的包袱大,做选择的时候自然就要更慎重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为科学网上大多数女博主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从一些博文的字里行间就透露出幸福的气息。所以,在博客上往往可以尽情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事物和观点,去充分享受写博客的乐趣。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459 次阅读|28 个评论
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较大
热度 2 lbxian 2012-11-25 19:33
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经过多年的试验后,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生存的社会风险太大,当然也有其他原因. 实例1: 我的一个朋友的亲人有二个儿子,可是一次意外事故(车祸),大儿子死了,过了三年,更不幸的事发生了,他的二儿子(意外车祸)也死了,他的父亲从此后气出病来了,五年后也死了,整个家庭也完了. 实例2: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也因一次意外车祸死了,结果父母离婚,家庭也没有了.这样的事很多,独生子女的风险实是太高了,我们面临的风险也实在太高. 我没有统计过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只是在天涯上看到中国失去孩子的家庭也不少,至少有上百万,很多家庭的独生子不在了,他们的父母怎么办?毕竟在中国养儿防老一直是一个优秀的传统,我们都会老,老了动不了了,谁照顾我们,因为我们还想活着. 独生子家庭的孩子也很孤独,我的孩子也经常与我说:他很孤独.因为现在的社会,冷漠的元素已经不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于我来说,由于多种原因,我有姐弟五人,父亲当年也被罚了款.小时候我们也吃不饱,父母的压力也大.可当母亲生病时,才感觉到多有一个孩子确实有好处,至少可以相互照顾一下父母.平时如果有事,兄妹之间也有个照应. 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太大,因为社会风险也大,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太有利.适当放开计划生育,让很多家庭有两个孩子,也许是一个有利的政策.毕竟我们的社会保障体制也不太完善,当我们老了动不了时,或是生病时,还是渴望孩子在身边,照顾一下自己.
73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当年为什么不考研究生
热度 34 jiangjiping 2012-11-25 08:41
我当年为什么不考研究生 蒋继平 2012 年 11 月 25 日 我是文革后恢复高教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即所谓的 77 级。 1981 年底临近毕业时, 面临两个选择, 考研或者服从国家分配参加工作。 那时候的大学生, 毕业后不需要自己找工作, 都是由国家预先安排好的。 学生需要做的是, 在学校发的个人毕业意向书上填上自己想去的单位。 我当时心里很清楚, 这是一次对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今后一辈子的命运。 因而, 在那段时期, 几乎是夜夜无眠。 我在心里反复地分析着自己的处境。 我自己觉得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首先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处于前列, 其次,还担务着一个“公职”:南京农学院武装民兵排排长(当时学院的最高武装职位), 为学校在举行大型活动时维持安全和秩序, 再者, 系里的两位教授, 张孝 羲 王荫长,对我都很好, 而且我已经有一些做实验的实际经验。这两位教授也希望我能考他们的研究生。 有关这一点, 我在“说说我人生中的几位贵人”一文中已经有所说明,在此不再重复。鉴于此, 我想要是我决定考研究生的话, 成功的把握至少在 90% 以上。 不过, 我继续分析着, 考研为的是什么? 读博士对我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首先想到自己的听力问题。 我想由于我的听力严重受损, 即使读了博士, 也不能留校担任教育任务, 还是要到研究机构从事科研。 这是我个人的特殊原因, 其他同学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还有, 我的父母都在农村, 家中经济条件不好, 父母根本没有能力支持我读研究生。 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 他们的年纪已经不小。 在农村, 年纪大了就很难找对象。 要是我没有结婚成家, 在农村, 一般按规矩他们也不能结婚。 所以, 我要是读研究生的话, 必然会影响到结婚的年龄。 当时, 我的年纪也是不小了, 我认为应该先考虑成家立业的事。还有, 根据已经得到的可靠消息, 当时在杭州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全国水稻研究所, 南农获得一个名额。 据说这个所有一些出国留学的机会。 我在充分地分析我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的后, 认为自己到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是最佳选择。 因而,我决定主动放弃报考研究生的机会, 而毅然而然地把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第一选择。 做这个选择, 我是这样想的, 一是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 离我的家乡又不远,搞农业的, 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个职位, 而且是搞研究的, 是很好的机遇; 二是我从小就长在农村, 对水稻的习性很熟悉, 所以, 搞水稻研究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进一步来说, 也是为在农村的乡亲们做些实质性的工作; 三是我年纪已经不小, 是结婚成家的时候了,杭州地方大,选择的机会多, 因为我当过兵,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 这个双重身份使我可以克服出身农村的不利因素, 在杭州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四是水稻所有出国深造的机会, 要是条件容许, 自己努力争取出国留学。 主意拿定后,我把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第一选择 。 填好表格交到学校的有关部门, 非常荣幸的是,我的第一选择被批准, 到中国水稻所报到上班, 从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在杭州的五年时间, 我继续按照人生的目的进一步规划和努力, 捕抓最适合自己利益的机遇,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后来, 在杭州结婚成家, 生孩子,出国留学, 几乎是按照我的人生设计而进行的。 对此, 我的个人感悟是,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选择是人生必须面对的课题。 至于选择的结果, 关键是看事先的分析和判断,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选择的原则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长处有效地避免自己短处的领域。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 有利必有弊。 懂得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是“两者相权取其轻”。意思是权衡利弊后, 选择利大于弊的一面。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0998 次阅读|104 个评论
非人类动物的悲惨命运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11-18 22:38
母猪生下猪崽之后不久, 母子就会被迫分离, 家庭破碎。 各自面对难以言表的折磨、杀戮。 猪的家庭被拆散, 它们的亲情没有表达、发展的正常空间, 复杂细腻的情感无法得到充分的彰显, 反过来又为人们的物种歧视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是非人类动物奴隶制下, 非人类动物常常遭受的悲惨命运!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92 次阅读|17 个评论
安全 健康 家庭 朋友 事业
dzrdez 2012-11-17 22:30
安全 健康 家庭 朋友 事业 有一些词语是与特定的人群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带有浓重的人群色彩;也有一些词语不是与特定人群有关系,它们具有更广泛的性质。安全、健康、家庭、朋友、事业就是这样一些词语,它们显示或隐含一部分超越种族、地域、国度的人类共有价值。 一、 安全 安全主要指向紧急、暂时或短期的事情,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就是一些时间比较短的事情。我们要想方设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交通事故,减少食品隐患。突发的打架斗殴、火灾、煤气中毒、食物中毒、交通事故、高空坠物会危及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乃至夺去生命;动口不动手、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随时掐灭烟头、及时关闭大功率,关闭厨房门、保持客厅通风,不吃过期、有异味食品、不吃过敏性食物,系好安全带、尽量做后排座位、红灯停、绿灯行、穿越公路走人行横道、不逆行、不加塞、不疲劳驾驶、不酒后开车、不超速,随身携带心脑救命药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安定片、心痛定、阿司匹林,就会增大保障人身安全的几率。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突然离我们而去往往与安全事故有关。 二、 健康 健康主要倾向于中长期的事项。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持内分泌和心脑血管的节律和稳定。提高营养,加强锻炼,则有助于增进健康,延年益寿。需要注意的是精粮和竞技性运动无助于健康,反而有损机体功能。除了身体,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保持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不但有助于解决当时的事情,也有助于身体健康。发怒,一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你是老师、主管,你发怒,学生、员工的事情当时是解决了,从长远看你发怒影响学生、员工对你的感情,也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英年早逝的学者,往往是不注意健康的缘故。 三、 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你的配偶,那个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要陪你共同度过人生,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善待对方。在生理上的互补,在心理上的互助,使夫妇共同生活得幸福美满。不能只顾小家,不顾父母、兄弟姐妹的大家;也不能只顾大家,不顾小家。丈夫不能老是偏向自己的父母,而把妻子和岳父母忽略;妻子也不能偏向自己的父母,而把丈夫和公婆至于次要地位。父母是必须要孝敬的,不管你是油腔滑调的官员,是锱铢必较的商人,抑或生活艰辛的失业人员,还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家族掌舵人;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称其为人。 四、 朋友 朋友是与你有某种共同兴趣或利益的人。人总要有一两个为你两肋插刀的朋友,才不枉此生。当然大多数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同事和同行,以等价交换来维系。也有人会有忘年交,往往是兴趣或赏识抑或崇敬。贵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朋友,发现贵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积累,多留心,广结善缘,往往容易得到贵人相助。亦师亦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彼此之间有共同语言,有欣赏与仰慕,有提携与追随。在你困难的时候,是你曾经帮助过的人会帮助你呢,还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再次帮助你呢?这是一个需要用阅历去体验的命题。靠金钱资助可以有朋友,靠授业解惑可以有朋友,靠兴趣可以有朋友,靠传道和信仰也可以有朋友。 五、 事业 事业是你安身立命的依据。从职业做起,而后事业。一份职业,起码要能养家糊口,不能养家糊口的,不是合适的职业。职业做好了,再来做事业;养家糊口还没有做好,不要谈事业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有艺术潜能,也还是要首先掌握技艺养活自己,不能不顾家庭的承受能力,痴迷艺术;放弃艺术的追求,得到养活自己的职业,将来才可能有能力更好的追求艺术。事业是在满足职业要素的基础上的另外一种追求,从事事业,能够带来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事业也更难做。终身未娶的亚当斯密,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伦理学和经济学,奠定了近代伦理学和近代经济学的基础,那是他有庄园财力做为经济基础的。无数的人,为职业而忙忙碌碌一生;也有无数的人,为事业而奋斗拼搏、跌宕起伏。
4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女博士的生活和工作追求
热度 8 cutefay 2012-11-17 21:52
在科研圈子的女博士,在生活和工作追求方面,似乎是分两种情况: 1、对科研非常敬业,努力做得更好。 我见过一些对科研非常敬业的女老师,能看得出来她们大多是很有能力和责任心,很喜欢工作,会努力把工作做得很好。 这样的女老师和男老师们不一样的是,很多男老师们在工作上敬业,貌似更多的是为了追求金钱和地位,而对工作敬业的女老师们,貌似大多仅仅是因为有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用一种做什么事情就要做得最好的精神去做科研。这样的老师往往肯在科研上花很多时间,在科研上也做得比较出色。 2、把读博士或者科研当成混文凭、混日子的工具,更多关心婚姻和家庭。 因为做科研与其他职业相比的自由性比较高,往往有时间在下午三四点钟去接放学的孩子,还可以在家多陪陪孩子,所以有些女性会把科研当成轻松混日子的职业,在科研上没太大追求。 我有个女性朋友,在科研上很努力,本来我认为她是第一种人,后来有一次跟她交流,她说她以前因为想快点博士毕业,所以才很努力工作;而现在则更多的是早些找到老公嫁出去,科研工作不必那么努力。 对于我个人而言,虽然有时候经常会想女人不要奋斗得太辛苦,但一工作起来,还是希望能够做得更完美,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骨子里就有一种好强的心。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人,能够同时做好工作和照顾好家庭。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6449 次阅读|20 个评论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热度 22 childever1 2012-11-16 15:29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朱艳芳 老张 , 曾经的放羊娃 , 连个高中都没上过 . 恢复高考后 , 在中学学习了一年 , 就去考大学了 , 据说报志愿时许多大学的名字他都没听说过 , 就稀里糊涂填报了一所当地的师范大学 , 竟然考上了 . 据说送通知书时他还在地里放羊呢 . 据说他后来考上了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 还留了洋 , 如今混迹在人民教师的队伍中 . 据说他是个好儿子 , 好父亲 , 好同事 \ 好朋友 , 更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 但不是个好丈夫 ,因为 他妻子经常说 : ” 早知今天 , 我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 . 可惜她已经上了贼船了 . 牌场写婚史 老张与妻子是在一年元旦的老乡聚会中认识的 . 还是小张的老张当时已留校任教 , 且通过了出国留学考试 , 正在联系出国事宜 . 曾经的放羊娃此时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 , 据说外形酷似李向阳啊 .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男一号 , 虽然老张上无片瓦 , 下无寸土 , 明恋暗恋的女孩及隔山差五的介绍对象也让放羊娃多少有些春风得意之感 . 老张爱好众多 , 琴棋书画体他都喜欢参乎 , 足球 \ 篮球 \ 排球只要有人吆喝一声 , 他都不会落下 . 尤其是棋牌是老张的最爱 . 在老乡聚会的后半段打牌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 . 老张与另外一个男生两个小女生四个人打双升 . 老张与其中一个小女生是对家 , 另一对男女 (AB) 是对家 . 也不知 AB 那天交了什么运 , 那牌打得是一路顺风 , 从 2 到王 , 没给老张一次翻牌的机会 . 当然期间老张也有几次翻身的机会 , 但都被小女生的牌术化解了 . 之后的牌局是个什么样老张都不记得了 . 但就这一轮已经让老张如吃了秤砣般铁心了 . 聚会结束了 , 老张的恋爱历程也开始了 . 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与幕后了解 , 老张清楚该女生是大三学生 , 尚无确定的男朋友 , 一年半之后 , 刚刚大学毕业的可怜的小女生就成了老张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妻子了 . 人情比什么都重要 在老张的人生哲学中 , 人情比什么都重要 . 老张与妻子结婚之前 , 系里有个老师也是老张曾经的班主任说与老张出趟差 , 其实是去推销系里一个化工厂的产品 . 去的时候就老张与老师两个人 . 快要结束时 , 又来了老师的一个朋友 . 大概 20 天的时间 , 两人赚了有 3000 元钱 , 老师最后告诉老张说 , 想给另外一个老师也分一些 , 最后给了老张 1000 元 , 老张也没说啥 , 对老师还是感恩戴德 , 说要不是老师给的这个机会 , 自己连 1000 元也不会有 , 记得当时老张的工资还不到 90 元 . 用这 1000 元钱老张就把婚事办了 . 至今与老师关系很好 . 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中小学老师收自己学生辅导费的情况 , 老张一直想不通 , 说领工资的老师教学生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 怎么可以通过辅导收自己学生的钱呢 ? 哎 , 真是个固执的老张 . 大概是 2002 年吧 , 曾经有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 在老张的实验室做实验 , 完成毕业论文 . 该学生没有父亲 , 家里兄妹 5 个 , 是通过贷款上的学 , 毕业之际 , 需要向学校交 2000----3000 多元钱 ( 具体数目记不清了 ), 学生知道家里没有 , 便向老张借 , 老张给了学生 2000--3000 元 , 学生就毕业走了 , 开始的几年 , 学生还经常给老张打电话 , 后来就没有音信了 , 偶尔说起此事 , 老张说 : ” 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 ” 对于给出去的钱 , 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 , 老张都没有指望着还 . 还是那句话 , 人情比什么都重要 . 千里来拜年 2005 年大年三十夜,老 张 的学生小万从浙江打来电话,说他们夫妇要来天津给老师拜年,明天到。 小万是老 张 的硕士研究生,之后考到浙江大学读博士,妻子也是在天津读的研究生 . 一天,他给妻子讲到他在天津求学期间的一些事情,其中之一便是他视网膜脱落时的艰难处境。当时他研究生刚入学不久,出现视网膜脱落,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有失明的危险。与学校说明情况后,学校的原则是先看病,后报销,他当时没钱,同学也都不认识,有同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的导师 ---- 老张 ,老 张 二话没说从家里拿了 2000 元带小万去天津总医院治病,直到医院说可以出院。过了一段时间,小赖视网膜又脱落,他又拿出 2000 元带小万去看病,直到康复。小万家是农村的,当时的 4000 元对他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字,直到研究生毕业,小万才把所有的钱还给老师,老师期间几次都执意不要。就这样的一件小事,小万的爱人听说后非常感动,便在大年三十,赶来看老师了,初一到津,吃过午饭,便又踏上了回浙的路程。为此, 老张夫妇俩 也很是感动。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掐指算来当老师也快 30 年了,学生无数,有一个学生如此感念老师,此生足已。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话说老张结婚后对老婆还是不错的 , 疼爱有加 . 但随着孩子的出生 \ 成长 , 老张在家里对妻子的爱就转移到女儿身上了 , 他看见女儿就眉开眼笑 , 女儿让他东他绝不西 . 到女儿上高中后 , 因为住校 , 孩子回家的次数 \ 在家的时间远比以前少了 , 老张对孩子就更加殷勤了 , 早上出门一个拥抱 , 晚上睡觉一个额吻 ,真 不知道如何表现他的父爱 , 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那可一点都不假 . 但对老婆就大不相同了 , 看着老婆是这个不对 , 那个错误 , 完全一副严师更确切地说像个管家汉的模样 . 老婆在科学网写博客的事他就极不赞成 , 天天教导老婆做正事 , 莫写那些没用的博文 . 哎 ,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 要知其今天这样 , 那老婆是绝对不会嫁给他的 . 这不 , 据说老婆最近病了 , 还与医院进行了亲密接触 . “ 早知今日 ,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 . 可惜已经晚了 , 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元芳,你知道他老婆是谁吗?
个人分类: 婚姻家庭|6672 次阅读|72 个评论
讨论精选很无聊,还是跟孤魂讨论相机吧
热度 15 gfcao 2012-11-12 21:38
讨论精选很无聊,还是跟孤魂讨论相机吧
孤魂怀疑A99的成像质量,这两天太忙,天气又不太好,实在没时间出去试镜。今天在办公室对着笔筒来了几张,孤魂看看怎么样? 索尼A99+85mm定焦蔡司头在光线较弱的环境里表现还算可以,背景虚化也过得去。等到闲暇并且有好天气时再认真试一试。 (1) (2)
个人分类: 休闲|3950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偶像剧会影响女人身心健康
热度 1 wya 2012-11-12 09:1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 许多女人喜欢读爱情小说,看偶像剧,并每每为剧中主角们的爱情感到心碎神伤,甚至痛哭流涕。这些行为让她们的男友大为不解,有时候甚至嗤之以鼻。其实不仅男人无法理解女人这种行为,许多中年女人也无法理解自己青春期的女儿为什么喜欢言情小说、韩剧和台湾偶像剧。她们担心自己的女儿会被这些书和电视所影响,从而变得不切实际,喜欢幻想,脱离现实。那么, 偶像剧真的会把女孩子们“教坏”吗? 请继续阅读本文,找到答案。 从儿童时期开始,女孩便比男孩接触更多的浪漫爱情小说,各种童话书中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结局让女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绮丽的梦,漂亮的芭比娃娃和粉色的连衣裙也让女孩子感觉自己像小公主;而男孩在这个年纪则是被奥特曼们激发出成为英雄、拯救世界的激情。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们,花费大量时间幻想美好的爱情,渴望自己像书中的女主角那样邂逅一段可歌可泣的完美爱情。 这时期,大量爱情的小说和偶像剧集充斥着她们的 生活 。许多女孩不仅阅读这些书,还学习书中女主角的行为举止。浪漫爱情偶像剧则比书更直白的展示了爱情的种种幻境:高雅的烛光晚餐、华丽的旋转木马、深情的告白、英俊的富家子,这些画面让女孩子的梦在影像中变得鲜活。(来源:博文网) 然而,英国两性关系心理学家苏珊•奎利姆(Susan Quilliam)表示,爱情小说不仅会给女人错误的两性关系预期,从而影响她们与男人的正常交往,而且会损害女人的身心健康。 苏珊认为爱情小说和偶像剧往往故意忽略一些社会问题,如苏珊所言“爱情小说不会告诉你一个单亲妈妈该如何生存,也不会提到家庭暴力,更不会教你如何正确的避孕”, 男女主角们似乎永远都不需要工作也能得到环游世界所需的金钱,这些是非常不实际的。 爱情小说对女人的影响 许多爱情小说和偶像剧为了吸引眼球, 往往精心编排各种“命中注定般的邂逅”,男女主角往往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进而不顾一切世俗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和对方在一起。 书中和剧中的 男主人公也普遍具备世俗所认为的优质男人特性, 他们勇敢、坚强、多情、富有、并拥有英俊的外貌。尤其是偶像剧,为了吸引女性观众,所选用的男主角都是最符合当下审美的艺人。这些原本便容易打动女人的男性,再加上编剧所赋予他们的个性,自然会成为女人心中的白马王子。 如同苏珊所说, 爱情小说是“理想化的、完美主义的、以及逃避现实的 。”同样,这些因素如果渗透到女人的思想中, 也会使她们变得脱离现实。长期沉迷爱情小说和偶像剧的女人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思维模式,她们会理想化爱情和男人,且不懂得在两性关系中如何保护自己 : 理想化爱情。一些阅读大量爱情小说和观看爱情偶像剧的女人会对爱情提出极高的要求,她们渴望浪漫的爱情,对“感觉”的重视大大超过对现实的考虑。这使得她们错过本来合适美满的婚姻,而 在追求所谓浪漫的道路上受尽欺骗和失望。 理想化男人。一些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完全照搬偶像剧中男主角的类型,英俊、富有、多情……,她们 刻意忽略或者根本不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面性,不明白男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而一直在等待白马王子的出现中蹉跎了青春。 不懂得保护自己。 一些被爱情小说中“烈焰般的激情”冲昏头脑的女人,在与男人交往中不懂得保护自己,认为只要爱了就要不惜一切付出,因此,她们拒绝使用避孕套以至于为男人频繁流产,还把这些当成是为爱牺牲。 实际上,在一项关于爱情小说是否提及避孕套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爱情小说中提到避孕套,这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此外,爱情小说和偶像剧不仅影响未婚女性的择偶,也影响已婚女人的家庭幸福。 一些已婚女人在面对日渐平淡的家庭生活时,常常幻想能够拥有电视剧中的浪漫爱情,她们讨厌自己的丈夫,寻找婚外情,甚至离婚。 苏珊提到,许多女人给她写信表示她们和现在的丈夫已经没有爱情,她们需要新的爱情,否则人生便不再有意义。 实际上, 爱情只有考虑到现实因素才能够更持久 ,而这样的爱情也更容易幸福。而爱情小说和偶像剧在挑动人们的感情时,并没有教人们如何 理性的面对爱情 。或者说,爱情故事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绝对不等于生活,所以,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一定要理性的看待这一切。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14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板的家庭party
热度 31 SY2012 2012-11-4 08:49
老板的家庭 party 每年的十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大老板都要举办一个家庭 party ,邀请中心所有的老师,研究生到他的家里聚会 , 也算是对大家辛苦一年的一种酬谢吧 . 话说聚会就聚会吧,本来是想让大家放松放松精神(神经),大教授还非要起个很学术的名字 —Annual Geotech Party ,乍一瞅,就一学术年会。但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 party, 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对于那些 party animals. 虽说不是学术会议 , 不需要交注册费什么的 , 但也不是白吃白喝的 , 老板老早就温馨提示 : 每个嘉宾都要带一份自己国家 ( 家乡 ) 的特色菜 , 到时大家一起分享 , 一起品尝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 , 何其美哉 ! 也许有人会问 , 带一个自己国家的特色菜这个要求 , 对那些结婚有老婆的人士来说 , 这根本不是问题 , 但对那些尚是单身的研究生或博士后来说可就难了 .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这么说吧 , 以我的观察 , 就拿最熟悉的身边的华人老师 , 学生而言 , 几年的出国经历 , 别的不敢说 , 至少做饭的手艺都练出来了 . 这里有两个原因 , 一是如果不自己做 , 而是去食堂吃老外的食物 , 那可不是一般的贵 , 大家挣点钱不容易 , 都还是很节俭的 . 另外一点 , 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 , 老外食堂的饭菜真的不合亚洲人的口味 , 偶尔一次 , 两次还行 , 要是天天吃 , 顿顿吃 , 自己的肠胃 , 自己知道 , 还是很爱国的 . 由于老婆孩子最近回国小住 , 我只能亲自上阵准备一份中国大餐 . 我准备的特色菜就是传说中的东北大菜 --- 猪肉炖粉条 , 这是我最爱吃的 , 也是每逢聚会我的保留节目 , 受到过无数赞誉 , 叫好声此起彼伏 . 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菜的流程 , 以飨读者 . 首先我把从超市买来的五花肉切成小块 , 这里要注意 , 一定是五花肉 , 有肥有瘦的那种 , 炖起来才有层次感 . 另外 , 切的肉块要不大不小 , 太大不好 , 一人一块 , 很快就没了 , 太不经济 ; 太小 , 形象上过不去 , 东北菜讲究的就是一个大气 . 为了让五花肉不是很腻 , 我首先用白水把它们煮半个小时 , 去除肥肉的大部分肥油 , 然后捞出 . 下一步很关键 , 就是炝锅 , 首先把橄榄油烧沸 , 然后放进葱 , 姜 , 蒜 , 那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 . 当把肉块放进去后 , 再加入适量的生抽 , 老抽 , 花椒 , 大料 , 香油,白糖 , 最后我还要放进两块我的独门绝技 — 豆腐卤 ( 红方 ), 然后 , 就用小火 , 慢慢炖 , 注意是小火 , 慢慢炖 ! 估计炖上 3-4 个小时 , 五花肉很熟以后 , 再放进粉条 , 粉条很容易熟 , 也很容易被熏陶成五花肉的颜色 , 那叫一个质感 ! 整个炖的过程中要把门窗都打开 , 目的不是为了让油烟散去 , 我主要是想看看从门前屋后路过的老外们沁人心脾的表情 …… 老板家离我住的地方其实并不远 , 开车也就 20 分钟的路程 . 一路沿海边行驶 , 一群孩子在海滩上嬉戏 , 银色的海鸥迎着红红的落日起飞 , 海风那个轻轻地吹 , 海浪那个轻轻地打 , 如果不是要去参加老板的 party, 我喜欢一直这样踏浪而去 . 车子很快在老板的大房子前停下 , 外边已经停车很多 , 应该是很多人早来了 . 迎接我们的是三个小伙子 , 举手投足很像酒店的 waiter, 其实是老板的三个儿子 , 一路把我们迎进去 , 很是彬彬有礼 , 家庭教养可见一斑 . 走进大厅 , 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十几二十年前 , 我学英语经常看的 走遍美国 中那个美国家庭常见的室内格局 , 老板的太太 , 特别像 走遍美国 里的那个女主人 , 和蔼可亲又不失高贵 . 彼时 , 大厅里已经聚了很多人 , 都是携夫人 , 孩子来的 . 老板 递给我一杯香槟酒 , 大家互相寒暄着 . 有时 , 人很奇怪 , 越是热闹的环境 , 如果亲人不在身边 , 心里越是想念 , 越是有点莫名的落寞 . 当时 , 我是多么希望老婆也在身边 , 女儿也会跟那些五颜六色的小孩互相追逐 , 打闹 , 一会又一堆人挤在电视机前看哈姆雷特 , 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 , 有时甚至不用听懂对方的语言 …… 参加这样的聚会 , 虽说见到的还是平时那些熟悉的同事 , 学生 , 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 party, 所以都会尽量让自己 high 起来 , 让自己显得更 social. 我那个博士生也来了 , 很热情地给我介绍着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 . 可能是很重视这个聚会 , 他的夫人穿着看起来十分讲究 , 绫罗绸缎很是夺目 , 两个孩子 , 最小孩子才两三个月 , 一双大眼睛 , 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 很是可爱 . 一会 , 我以前博文提到的那个日本访问学者也来了 , 也是携夫人 , 孩子来的 . 孩子早就不知跑到哪去了 , 他老婆倒是很有礼貌 , 乍一看 , 很像我小时候看的一部日本电视剧 阿信 那个女主角 , 感觉很有教养 . 跟他们聊天 , 我问阿信 , 您也是日本大学的教授吗 ? 她一下笑了起来 , 说 , 不是 , 不是 , 我是 housewife. 你们可不要小看 housewife 喔 , 很重要的 ! 不信 , 你去问我们家先生 . 这时日本访问学者赶紧说 , 是的 , 是的 , 在我们家她永远是 boss, 我是给她打工的 ! 此言一出 , 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 这个 party, 老板精心准备了很多各式啤酒 , 白酒 ,红酒, 饮料 , 还有雪茄 , 很粗的那种 . 我一哥们很崇拜周润发 , 听说这个聚会上准备了雪茄 , 说一定要抽一支 , 找一找当年的感觉 . 然而 , 真正叼上这么一支大号雪茄 , 如果不戴上墨镜 , 穿上风衣 , 总是有点不伦不类 , 当然有时人追求地只是一种感觉 , 一种回忆 , 足够了 . 当时在老板家的后花园里 , 放了很多桌子 , 椅子 . 桌子上都点着红色的蜡烛 , 看起来很是温馨。说起整个场景,大家交谈的 神态,坐立行走的姿势,优雅程度,形式上很有点像国内的英语角,不同的是每人都举着一杯酒,静谧的夜晚有闪动的烛光,满天的星斗,欢乐的孩子,远处涛声依旧 . 澳洲这种啤酒 , 开始喝起来口感很好 , 但喝多了也有点上头 , 考虑到一会回去还要开车 , 就赶紧打住 , 但还是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 赶紧吃点东西吧 , 再次来到大厅 , 一个大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万国菜 , 各种风格 , 争奇斗艳 . 然而 , 众里寻她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还是我的 “ 猪肉炖粉条 ” 最受欢迎 , 大家啧啧称赞 , 我言不由衷地谦虚着 , 怎一个爽字了得 …… Party 结束已经很晚了 , 当我到家已是深夜 . 因为跟国内有三个小时的时差 , 老婆女儿还没有睡 , 赶紧上 QQ 视频跟老婆汇报一下情况 . 听说我的猪肉炖粉条这么受欢迎 , 老婆很是得意 , 名师出高徒嘛 . 女儿一直在专注她的玩具 , 根本没时间理我 . 我实在是太累了 , 就跟女儿说 , 爸爸太困了 , 要睡觉去了 , 好不好 ? 女儿头都没抬一下 , 百忙之中说了一句 : 睡觉去吧 ! Good night!
15774 次阅读|71 个评论
二小姐与二妞
热度 27 dmi2007 2012-10-16 04:36
二小姐与二妞
不知怎的,二小姐惦记上我家二妞了。有截图为证: 从7月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我应允的事还没兑现——脑门要出汗了! 其实,她们俩都是“二”字辈的,有缘分呐!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FloatingRose被称为二小姐呢? 不管怎样,先替二妞谢过二小姐(姐姐or阿姨or。。。不得而知),再上几张二妞的近照。 (经过一个夏天,二妞整天在幼儿园疯玩,晒得黑黑的......) (1) (2) (3) (4) (5) (6) (7) (8)
个人分类: 摄影|6334 次阅读|81 个评论
令我不安的神情!
热度 3 childever1 2012-10-13 11:02
令我不安的神情!
刘玉仙老师是科学网上的一位博主,且资历不浅,博文可以追朔到2009年,博文数共517篇.但我在科学网注册也就3个月左右,还是一位新人.关注刘玉仙也是最近的事.昨天她发了一篇博文那一双眼睛所能看到的世界令我不安,或者可以实话实说,我彻夜难眠.今天从她的第一篇博文开始看起,算是对她有一点了解.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会有这样的神情,更没有想到一个大学老师的处境如此艰难.我知道她很努力,我也能感觉到她很无力.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下面是从她博文中选出的点滴生活. 一没有运动如同没有阳光 勾枣子与打羽毛球 2009-3-420:02 “ 说实话,骨子里我是个很不安分的人,所以,喜欢一切运动,羽毛球是我的最爱,曾经还得过双打冠军。 ” “ 但工作之后,就没有再打过羽毛球。在上海,打球是要付费的, 10 元或者 20 元一个小时,这对一个儿子没有户口,妈妈没有房子的上海人来说,实在太贵了,所以,只好放弃 . ” “ 但喜欢运动,正如我在公告栏里所说,那样珍稀的宝物,并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但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它。 ” 二 住房问题就是一座大山 总理:请听我说 已有 1976 次阅读 2009-2-2309:05 | 个人分类 : 未分类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今天早上,看到新闻网以总理,请听我说为题征集有关两会建议,不由得就想起这两年买房子的辛酸,就打如下的文字。谁来主张我们这些无房户的权利啊。 我和老公91年大学毕业,一直在山西的学校里工作。2002年研究生毕业到上海一所著名高校工作。至今两人已经工作18年了,累积家庭财产有20多万。2007年准备买房子,已经看好一套85万的房子,但临时有一个出国机会,就搁置下来。三个月回来,上海市的房价开始疯涨,打电话给所有的房产销售商都说没有房子。等到终于有房子了,那套85万的房子,已经成了160万了。同样一套房子,一年时间就涨了75万,我的家庭财产,17年辛辛苦苦的累积,一年时间时间里,相对价值不仅化为乌有,还变为负值,负50万啊,总理,我哭都没有地方哭啊! 更为要命的是上海市还规定妈妈要给儿子上户口,必须要有自己的房子。儿子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是天赋权利啊,我们的政策应该在维护天赋权利的基础上制定,为什么天赋权利的实施还要有附带条件?似乎我们所有生存基础都建立在房产的基础上,有房子就给你天赋权利,没有房子儿子都不可以和母亲在一起生活,这是什么逻辑啊?那房子那个破玩意儿不就可以无限制地生长吗?房产商不就可以要挟政府吗? 总理啊,希望你选取的代表不仅要有房产界的代表,还要专门有无房户的代表啊。了,我们没有房子,连基本的政治权利也被剥夺了么? 刘玉仙老师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621931.html
个人分类: 婚姻家庭|3522 次阅读|8 个评论
狮子家庭与科研团队
热度 1 xuxiujiang 2012-10-10 16:46
中国的科研团队的结构类似于狮子的家庭,一只公狮子带着几个母狮子。公狮子睡觉,母狮子干活。
2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识家庭出身的小孩,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于传统家庭。
热度 2 xuxiujiang 2012-9-24 14:25
知识家庭出身的小孩,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于传统家庭。中国是个等级社会。讲究上尊下卑,而知识家庭讲究人格平等。一般不会刻意察言观色,所以很难得到上级的喜欢和重用。
3044 次阅读|2 个评论
10年未婚妻经历及对包办婚姻的再认识
热度 28 childever1 2012-9-15 21:43
10年未婚妻经历及对包办婚姻的再认识
寻找青春的脚步,开始我断断续续的回忆...... 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造就一个人的经历。这是上苍赋予我们的一份特殊礼物,对此,我欣然接受 . 10年未婚妻经历回顾 “未婚夫”、“未婚妻”是对订婚之后、结婚之前男女的称谓,今天的人们似乎已经省略了订婚这个环节,“未婚夫”、“未婚妻”这些词也渐渐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但对我来说,“未婚妻”是一个不能忘却的词,因为我曾经有过 10 年“未婚妻”经历。 我是在山西晋南一个村子里出生并长大的,从村子往东北方向走 10 公里就是一座山。童年时期,那圪塔行定娃娃亲,有的孩子五、六岁就订婚了,有的 10 多岁,一般的 20 岁之前就结婚了。不订婚是极少数人家的孩子,极个别长大谈恋爱结婚的会被看作是“风流”、“不正经”。普通人家的我也是那娃娃亲中的一员,大约九岁就订婚了,至 19 岁解除婚约时整整做了十年的“未婚妻”。 村里有职业的媒婆,手里掌握着许多娃娃们的情况,每天走东家、串西家,张罗着好事。也有些偶尔从事牵线的人。媒人一般是先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大人需要打听对方家的为人情况、家庭情况,大人同意后,安排两个孩子见面,如果孩子们也没什么意见,大人就可以商讨聘礼的问题了,聘礼确定后就可以确定订婚日期了。订婚的仪式可大可小,有的会请亲戚,有的只是自己一家人请媒人吃顿饭九可以了。 9 岁的我,订婚之前与要订婚的男孩见过一面,当时也没说什么话,只是觉得长相还可以就点头同意了,之后的事情就与我无关了。记得当时的聘礼是 500 中国元, 50 个大洋(袁大头),还有可以做三身衣服的布料,其它的小东西就不记得了。聘礼到我家停留片刻就送到二哥的未婚妻家去了。二哥大我三岁,未婚妻是个中学老师的女儿。长的很漂亮,嘴也很甜,妈妈曾经很喜欢她的。大哥当时已经订婚好多年了。在我的记忆中,同一年级的 40 多个女孩中,坚持到 17 、 18 岁未订婚的也就 2 、 3 个吧。 订婚之后的每一年,男方都要给女方“衣服钱”,我的衣服钱起初是每年 10 元,最后的几年涨到 50 元。另外,双方家任何一方家里有红、白喜事,另一方都得行礼,其中的礼节也是非常严格的。譬如男孩的祖父或祖母去世了,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女方家。女方家要蒸一些花馍、炸一些花珊,在奔丧那天用礼盒盛着花馍、花珊到男方家。如果男方家还有别的“未婚妻”、“未婚夫”,村里的人们会比对这几家亲家的礼盒,并在村里传说。未婚妻要去男方家奔丧,并要披麻戴孝,未婚妻的母亲或嫂子要陪同前往。作为对未婚妻奔丧的回馈,男方家要给未婚妻礼钱。“未婚妻”、“未婚夫”奔丧是丧事中一个最大的看点,各种严格的礼仪如果有一个环节不周到,就可能会引起双方的摩擦。 我做未婚妻期间,未遇到过什么喜事、也没遇到过丧事,只是因为男方的村子里有戏班子来唱戏,去过两次男方家。 10 年之后,在我上高三的那年,因为不能满足男方要结婚的愿望,在清算并如数付给男方给我们的东西之后解除了婚约,当时因为数额巨大,家里东凑西借也没凑齐,就贷几百块钱的高利贷,还从银行贷了三百块钱.上大学期间,父母既要供我学费,还要还这些钱,生活艰难可想而知.这些钱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才还清。二哥的未婚妻也因为她考上大学,二哥没考上在我之前就解除了婚约。大哥履行父母包办的婚姻,两人至今感情很好。 对于这段浪漫的经历,感觉 最不浪漫的事是没拉过未婚夫的手 .如果以此为题大概可以吸引很多眼球. 包办婚姻就不好吗? 说到包办婚姻,不禁想起林语堂\梁实秋\钱学森\胡适等几位包办婚姻的代表人物,其中,除了胡适略有不满之外,其他几位似乎都属于幸福的婚姻. 反观现在的自由恋爱形式下的婚姻,却在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2010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如此高的离婚率不仅给离婚双方造成情感上的撞击,更令一批单亲孩子造成成长中的问题, 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情感专家陈一筠博士表示,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 在我看来,这种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婚姻形成机制本身存在几个问题: 1.太年轻.尤其是农村及城市较早走入社会的青年.两个谈情说爱的年轻人都还涉世未深,通过他们自己来做一些简单了解以确定终身,不妥. 2,理想化.年轻人一般过于理想化,可能不考虑家庭及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两个人的包容性不是很好,这为以后婚姻解体埋下了伏笔. 3.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到3年.在如此短暂的恋爱过程中,双方更多的是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同时容易隐藏其缺点,短期内难以达到很好的了解. 包办婚姻的不足之处是当事双方接触得比较少,但与自由恋爱比较可以克服上面上2\3两点的不足.因为 包办往往是基于双方父母的了解基础上确定的.父母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在对人的了解方面比小孩子丰富许多.另外, 包办婚姻一般期限比较长,都在10年左右,这期间,双方儿女及家庭可以加深了解,培养感情.这可以大大减轻以后婚姻中的摩摖. 综合以上内容,想表达的观点是自由恋爱并不是就比包办好.在今天的社会现状下,包办婚姻仍然有积极的因素.当然,如果能将过去的包办和现在自由适当结合起来也许会达到理想的婚姻状态. 即罗素所认为的 道德婚姻:一是 男女之间应当有深切而真实的爱情;二是 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应得到充分的关心。 1婚姻与道德 罗素 2 中国离婚率已连续七年递增 李晓红 人民日报 2011年6月2日
个人分类: 生活百态|9140 次阅读|84 个评论
[转载]关注农村留守家庭(下) 蚌埠日报 赵丽娜
胡业生 2012-9-7 23:32
谁来守护他们的家庭?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者离婚率居高不下, “ 离异家庭留守儿童 ” 群体正在扩大。亲情缺失、父母离异,无疑是孩子幼小心灵上两道重重的伤疤。 有人说,如果农民工进城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却是以牺牲家庭幸福为代价,那么我们得到的无疑是 “ 带血的 GDP” 。如何引导农民工树立和谐的婚姻家庭观,为农村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1“ 离土 ” 时代的离婚潮 从事农村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 20 年,常启江从来没像现在这般焦虑。 “ 受理的离婚案件中涉及外出务工人员占大半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农民在向城市迈进的过程中,在多种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撞击下,部分人的婚姻家庭观正在发生动摇。 ” 怀远县龙亢法庭庭长常启江作了一个统计,年初至今龙亢法庭共审理 150 件离婚案件,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离婚占 60% ,离婚后外出打工导致儿童留守的家庭占 1/5 。 管窥龙亢镇现状,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情况可见一斑。 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离婚率猛增?采访中部分基层法庭人员分析,感情基础薄弱是造成离婚案件攀升的主要原因,农村青年男女大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一旦走出农村,光怪陆离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大开眼界,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对婚姻、对家庭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加上两地分居,感情淡化,婚外情多发,个人对婚姻的期望值增加等因素都使他们需要迫切改变目前婚姻的现状。 蚌埠学院科技哲学研究所所长胡业生认为外出务工人员离婚率居高不下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进城务工农民适应城市生活以后思想上发生重大变化,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寻找类似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在反思自己权利的同时,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首先就表现在离开原来那个 “ 鬼地方 ” 。在剧烈反差和强烈的心理失衡下,面对社会压力、权利表达以扭曲的方式呈现,放弃责任,放纵自己,以前没有的要加倍补偿回来,这在心理研究上被叫做 “ 替代性补偿 ” 。反叛自己,认为重新组织家庭与自身能力有关,与道义无关,在思想出轨的同时完成行为出轨。 胡业生说,同样是外出务工,两代农民工有着质的区别。一代农民工动机单纯,仅为糊口,是一种简单的生存经济;二代农民工追求个性、自由、权利保障,过度为生存权利。对配偶的重新选择正是他们认为的行使生存权利的一种方式。 采访中发现,在当前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较大。常启江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大多数女性走向城镇务工,妇女过去在家庭中依附于丈夫的现状发生了变化。经济上走向独立,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使部分在家庭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妇女敢于通过离婚来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妇女,因文化水平低、社会经验少、涉世不深,在面对纷繁复杂、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乱了分寸,迷失了方向。对留守妇女而言,一方面不堪生产劳动和家务的重负,一方面丈夫不在身边情感上没有寄托,在身体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下,妻子开始逃离自己的婚姻。 2 留守儿童心上的两道伤 时至今日,一个 6 岁小男孩孤单的身影和无助的眼神不仅留在法院大厅的监控记录里,更是无法从赵亮的脑海中抹去。 这是几年前赵亮任怀远河溜法庭庭长时受理的一宗离婚案。荆芡乡的一对夫妇,外出打工多年,女方因男方婚外情提出离婚。双方解除婚姻的枷锁获得自由,受苦的却是孩子。因男方长期不在家,法院将他们的两个孩子 ——5 岁女孩和 1 岁男孩判给女方,而女方只把女孩带在身边,男孩交给孩子奶奶抚养。去年奶奶病重将男孩送给女方,可女方坚决不要,把孩子送去当地派出所,因联系不上孩子的父亲,派出所只好把孩子又送回奶奶家。去年 10 月份奶奶病逝,已经 6 岁的小男孩彻底沦为 “ 孤儿 ” 。 然而不久,小男孩出现在怀远法院,法院大厅的监控记录清晰地显示了孩子的父亲把儿子送到法院然后快速消失。当时已经是怀远县法院民一庭庭长的赵亮连夜带孩子去找孩子的母亲,可这位妈妈态度很坚决,无论如何都不要自己的儿子。在无处安身的境遇下,法院的工作人员最后把孩子送到一所民办的儿童之家。 “ 很多农民工离异夫妇都不愿意抚养孩子,即使接受了法院的判决也多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自己再次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外出务工者离异对于本就缺失亲情孩子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 赵亮说。 “ 每审理一个这样的离婚案,我们内心都揪疼一次,很多孩子在法庭上痛哭不让父母离婚,可往往无济于事。夫妇离婚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实在可怜。 ” 负责婚姻家庭案件审理的怀远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常美琴如是说。 每一个问题儿童一定来自一个问题家庭。父母离异在留守儿童心理、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产生的隐忧可以想见。 “ 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离异是直指心灵的第二道伤口,这无疑比第一道伤口来得更深更隐蔽。 ” 蚌埠学院科技哲学研究所所长胡业生直言。 第一道伤口是外出务工,亲情缺失。有人说,留守儿童 “ 有妈的孩子也像根草 ” , 0-15 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来自父母的血脉亲情是任何亲情都无法取代的,因父母不在场情感上形成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过期无法弥补。 当父母离异这个第二道伤口出现在幼小的心灵上时,为沉重的内心埋下了隐患,影响深远。有可能出现自卑、封闭,用冷漠来观察社会,在这种压力下孩子提前社会化,少年老成,可怜的是这种早熟是生活艰辛的表现。而孩子们的未来更是令人担忧,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部分群体带着恐惧的心理进入社会,可能会出现排他性,拒绝融入社会、融入家庭,而同时社会也对这部分人的排他心理产生本能的排斥。还有一种情况,父母离异后孩子没人管,他们选择自我放纵,对社会有强烈的攻击性,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3 打响 “ 婚姻保卫战 ”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民外出打工现象在一定阶段内会持续下去,外出务工人员的高离婚率现象短期内不会消失,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状况给予更大的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农民工离异正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矛盾冲突的表现之一,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社会想象,说到底还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这一系列问题。 胡业生表示,农村外出务工者离异已经不是道德和追求权利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缺乏设计和规划,因制度空置、人文关怀缺失而产生的一种扭曲心理。因此,要引导相关部门在制度设计时更加关注农民工制度保障。 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工伤、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别,从制度层面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提供坚实的保证,消除不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婚姻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 素质不高,道德自律能力较差是诱发外出务工人员婚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帮助和引导其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成为当务之急。要让他们认识到家庭观念淡漠的危害性,草率重建家庭后的不稳定性,从而能够理性的审视、约束自己。 外出务工夫妇离异多是双方分居所致,因此,采访中不少人建议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村劳动力在居住地附近就业的机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从而减少因夫妻两地分居而引起的情感淡漠。 提升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加大对家庭暴力打击力度,也是缓解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婚姻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以公安部门为主体,以法院、妇联、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维护妇女权益体系。 司法界人士表示,要构建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化解婚姻家庭纠纷,需要建立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对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矛盾要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发现、提前介入,通过调解将离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人民法庭、乡镇司法所、乡镇人民调解委员要加强对村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力度,避免孤军作战。 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守护好自己的婚姻不仅关系着家庭幸福,更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引导乡村文化风尚的大事。
2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应对空巢
热度 27 何裕民 2012-9-6 10:59
● 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相对薄弱,是我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 与躯体疾病相比,孤独更令空巢人难以忍受。 ● 对付空巢综合征的良方之一是 “ 常回家看看 ” 。 如何应对空巢 新闻回放与相关数据      ▲2004 年 3 月,被国际医学界誉为 “ 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 的中科院陈中伟院士,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去世。    ▲ 据调查,我国空巢老人比 9 年前增加了 11% ,仅北京中关村地区就有 60% 的准空巢家庭。    ▲ 去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 1.6714 亿(占总人口的 12.5% ),老龄化率已达到 11.6% 。    ▲ 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只有 4 万余个、床位只有 200 多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只有 11 张床位。   网友微博   淡淡飘过: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个人住两居室的房子。这几天看母亲郁郁寡欢的样子,才知道 “ 空巢 ” 对老人的伤害。于是决定跟姐妹们商量轮流回家住来陪妈妈,以减轻她的寂寞和冷清。希望大家都珍爱父母。   爱巧克力:每次回家,心里都会特别沉重。空巢老人们孤独寂寞还是次要,不得不干的体力活更要命。怎么办?他们的儿女不是在外面挣钱,就是把精力放在自己小家庭或儿女身上了。唉!我想政府应该伸手管管了。   周韬:曾经幸福的独生一代,曾经幸福的三口之家,或因为孩子去外地读书,或工作,或结婚,逐渐使社会上的中年空巢一代诞生了。悲情也。 空巢人的真实写照   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   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   小鸟长大后,离开温暖的巢穴,远走高飞,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而鸟巢中只剩下两只老鸟。于是就有人借用空巢二字,比喻日常生活中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就像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 —— 这样的老人身边没有子女陪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   每天坐公交车解闷    60 多岁的张大爷,每天都要去坐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来,以此排解寂寞。    70 多岁的史阿姨,每天都要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园里,望着满园的景色发呆。   突然消失的老人    60 多岁的王大妈,已经在邻居和家人生活中消失了近两年。后来,因其所住房屋外墙漏水,工人推开半掩的房门后才发现,王大妈早已死在床边。    80 多岁的赵先生,一天从 11 层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赵先生也是一位空巢老人,自杀前曾跟邻居说活着没意思。而就在当天,同小区的另一位老人也跳楼身亡,家人为此痛苦不已。   空巢家庭将达到 80% 以上   我国从上世纪 7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已步入婚育年龄。而他们的家庭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形 ——4 ∶ 2 ∶ 1 ,即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孩子,照顾四个老人。小两口顾得了这方顾不了那方,养老包袱越背越重,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我国空巢家庭近 10 年来呈上升之势。全国有 22.83% 的 65 岁以上老人身居空巢家庭,其中单身老人户占 11.46% 。空巢家庭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悬殊,其中山东省最高,占 36.05% ;其次是浙江省、上海、天津、江苏、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北京最低,占 25% 。另据调查,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有 10.9% 的 60 岁以上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 29.1% 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可见,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 60 岁以上老人总数的 40% 以上。预计到 2010 年年底,空巢家庭将达到 80% 以上。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在退休后两三年健康状态迅速恶化的现象被称为 “63 现象 ” 。另外,目前不仅是老人,很多中年人也因为子女上学、异地就业等提前加入了空巢行列。   上述事例和数据意味着由空巢家庭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将日益突出,并逐渐引起全社会对老人,特别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链 接   发达国家空巢现象同样普遍   在发达国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 10% ~ 30% ,而发展中国家达到 60% ~ 70%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52% 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但到 20 世纪 80 年代,只有百分之十几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全部家庭中, 65 岁以上独居者占 11% 。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了 40% 。 学会心理自救   常言说得好:求人不如求自己。与其坐等他人拯救,不如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心理自救。   方法 1 :认知疗法   空巢老人要认识到,子女大了,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为儿女而生不仅是一种肤浅的认知,不但孩子不喜欢,父母也会失去尊严。可以说,自强自立这个说法也适用于老人。即使老人在生活上可以自给自足,但如果在情感上完全依附于子女,就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心理后遗症。   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或身体还很不错的夫妇而言,完全可以把退休看做是 “ 第二春 ” 的到来。毕竟过去忙于工作和家庭,许多曾经自己想干的事没法干。比如想看看大好河山,不妨出去走走;想学学书画,不妨自我实现一番;想写写回忆录,可以立即开始构思并动手写起来。   方法 2 :社会疗法   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发挥余热,是很多老人的快乐之本。身体较好的老人如能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建设,就能充实内心,克服空虚;有一定专长的老人则可以返聘,参加专业技术工作和充当顾问。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参加义工、社团等集体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对比付出与回报的区别。   方法 3 :生活疗法   确立新的生活目标,是老人消除寂寞孤独心理的最佳方式。而广交朋友,则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要积极热情、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特别是文化活动,比如练习书法、绘画、听音乐、下棋、养花、钓鱼、旅游、聊天、与小孩相处等。当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时,就会觉得 “ 巢 ” 空了也好,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更能开辟出精彩、快乐的新生活。 “ 回家看看 ” 有学问   常回家看看 —— 怎么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 这首《常回家看看》在年轻人听来,也许还感受不到它的内涵,而老人听了却感到它真是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作为子女,不但要尽好经济赡养的义务,更要注重精神赡养。特别是身处异地的子女,即使工作再忙,也应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最大的安慰。   满足老人心理需求 1 :被爱、被关注 虽然空巢老人有的衣食无忧,有的生活贫困,但他们对子女的情感需求却是相同的,他们不能忍受对儿女漫长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年迈的父母最想看到的不是你寄来的汇款单,而是在长期生活中建立的那份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拉拉你的手,摸摸你的脸,坐在你身边听你发出的轻轻的鼾声,看你吃他们亲手做的饭,和他们聊天谈古说今 …… 这才是老人们对子女最大的需求。   其实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你就会发现父母的需要其实很简单,他们需要被关注。有时心理问题是从躯体上的疾病体现出来的,其真正的潜意识里是希望被爱、被关注。所以,对子女来说,听老人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 80% 的心理问题。   满足老人心理需求 2 :被需要 作为子女,不能单纯认为去看望父母就应该帮他们做点事、买点保健品或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物质上的给予并不足以慰藉他们的心灵。老人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被需要的感觉。比如子女可以和老人谈谈自己工作上的问题,虽然他们不一定给出建议,但老人觉得子女还是需要我们的指点的。   居家养老 —— 需要 “ 一碗汤的距离 ”   我国是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医疗保障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把老年人集中起来供养,无论从土地、经济还是人力资源上看都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提倡家庭、子女要为老年人提供亲情慰藉。根据我国国情,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都应提倡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那么,如何在空巢时代实现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形式呢?   日本学者针对本国空巢家庭的特点,提出 “ 一碗汤的距离 ” 的设想。什么是 “ 一碗汤的距离 ” ?就是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 一碗汤的距离 ” 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它兼顾了两代人共同的情感需求。有了 “ 一碗汤的距离 ” ,两代人既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又能保持相对便捷的密切联系。子女既能与父母不即不离,又不会因各自饮食、起居习惯的差异而相互影响。对空巢老人来说, “ 一碗汤的距离 ” 足以给他们带来精神慰藉,有效地帮助他们度过情感危机。   为此,建议政府大力提倡并出台各种鼓励性政策,帮助子女和父母同住一幢楼或同一个社区,促进 “ 一碗汤的距离 ” 家庭养老模式的实现。   加强社会家政服务体系的构建   在工作压力和社会流动日益增大的今天,子女或亲属很难对老人侍奉不离。他们往往需要通过支付报酬的方式来换取社会服务,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社会家政服务体系的构建,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老年人做家务、采购生活用品;建立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单身空巢老人。还应通过讲座、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向老年人介绍一些身心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空巢危害多来自 “ 空心 ”   近五成老人有空巢综合征   资料显示,在老年人群中,患有空巢综合征的人高达 46.8% 。空巢综合征属于适应障碍,是老年人的一种心理危机。主要症状包括:    情感危机 很多空巢老人存在空虚、寂寞、情绪低落等严重的情感危机现象。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缺少精神慰藉,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许多空巢老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最终导致空巢综合征。    焦虑症 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恐惧、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患者常眉头紧锁,坐立不安,有刻板重复的、无意义的小动作,常伴有心悸、出汗、发抖、口干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或疑病症状。此外,有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多梦、夜惊等。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抑郁心境、体验不到快乐、不明原因持续感到疲劳、睡眠障碍以及食欲减退等。他们常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或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不孝,只顾自己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空巢综合征的主要危害    生理机能异常 由于老年人的体质正处于衰退期,因此心理上的适应不良很容易影响到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内分泌发生紊乱及免疫功能减退,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症。    老年痴呆 这种以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孤独(还包括思念、自怜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机能失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为特征的空巢综合征,严重时甚至会转变为老年精神障碍或老年痴呆症。    自杀 有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而且抑郁症是引起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   导致空巢综合征的三大原因   原因 1 :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了;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为面向家庭;闲暇时间多了,而社会接触面及人际交往的范围小了;与子女之间生活距离的拉大以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间的差异等,这些均使得老人不知该做些什么、怎么与社会交往,从而产生离退休综合征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原因 2 :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强 当代老年人大多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在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为子女付出了许多精力、金钱,承担了各种困难,甚至事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有些还为第三代作出贡献。在他们年老体弱、不再具备保护子女的能力时,就非常希望得到子女的回报,期望他们常回家看看。有的老人甚至因为想见见子女而产生了躯体疾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嫌其啰嗦,就会使老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感,出现孤苦伶仃、顾影自怜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原因 3 :行为退缩 心境抑郁 现代社会像一个飞速旋转的大转轮,而思维和行动都开始变缓的老年人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接触手机时,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灵活的指头;使用电脑时,记不住该点击哪个位置,各种网上信息更是让他们眼花缭乱;通过电视、报纸了解社会的变化时,却发现人们的话题总在他们曾经了解的范围以外 …… 心理学把一种状态叫习得无助。所谓习得无助,是指人们在经过多次努力仍不能获得预期结果时的无助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包含着无奈,更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失望,会使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小贴士 老人的三大需求    1. 生存需求。即满足衣食住行、健康、卫生、安全等方面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2. 情感需求。即满足在亲情、伦理和情感生活方面的需求。    3. 发展需求。即在娱乐、交友、求知等方面充实自我和肯定自我的发展需求。   趣味阅读   空巢综合征的由来   空巢综合征的提出,与多年前在法国热销的一本《环境与性格》的书有关。该书作者维克多 · 布拉斯从当今住宅的封闭性、单元式、邻居间互不相干的基本特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单门独户出发,引申出空巢综合征的观点。   单门独户住宅的兴起曾有许多有益之处:宁静、舒适,对于家庭的休息、娱乐和学习来说相当方便有利,也容易避免邻里纠纷。但人们很快发现这种居住方式并不理想。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老人由于难以同社会接触而易形成病态的行为习惯和加速衰老,甚至会诱发老年性痴呆等精神疾病。后来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空巢综合征。   他山之石   德国:老少互助   德国有一种颇有新意的针对空巢老人的互助模式,即民政部门和大学生服务中心联手搞老少互助。   家住法兰克福的 81 岁老先生格特诺,独居带花园的别墅。他很寂寞,想找个像他外孙女一样年龄的大学生来家做客。于是,他便委托法兰克福大学学生处张贴了一个广告。随即,教育系学生玛丽搬进了老人的家。   玛丽住在格特诺女儿原来住的房间,家里的电器、家具可以随便使用,而且不用交房租。但玛丽很勤快,不仅把每天做晚餐的活儿包了,对老人也很关心,晚饭后会陪老人看电视、聊天,还经常陪老人散步,帮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   在这种老少互助的模式中,老少各取所需:大学生享受了免费的住宿, “ 空巢 ” 老人也减少了孤独。   法国:别墅计划   最近,一项名为 “ 别墅家庭 ” 的计划正在法国悄然兴起。缺少温情的老人可以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   比阿特丽斯 · 范库珀诺拉和她的家人是三年前搬到目前的住处的。她需要照顾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她一家只需交纳极少的租金。与外面操劳辛苦的工作不同的是,范库珀诺拉的工作非常轻松,她要做的工作就是给这三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因为是一家人,也就没有许多顾忌,他们可以在家中设宴,款待四方亲朋,老人和客人们也相处得很好。   美国:入住公寓   美国老人大多选择在老年公寓度过人生的夕阳岁月。在佛罗里达州, 62 岁以上老人可以申请入住老年公寓,那里有专职员工照顾老人的基本生活起居。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入住高档公寓或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前者收费昂贵,服务设施和质量也相应好些;后者是老年公寓的主流,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的老人,入住者需符合一定的年收入要求,并将收入的 1/3 交给公寓,不足的费用由政府支付。   英国:入住城堡村   英国赫特福德郡附近有个城堡村,里面共有 150 所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与众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村民必须是 55 岁以上的人。   这种老年村已在英国形成时尚,越来越多的退休者愿意选择到这里定居。后来连一些还在工作的人也喜欢上了这里。从外观看,这个老年村到处宽敞、整洁,看上去像幅风景画。除了工作人员之外,居民的平均年龄在 75 岁左右。村里听不见婴儿的哭叫声,也看不到青少年打闹,甚至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不轻易来此打扰。老人们平时种花、打球、聊天,享受着安静的晚年生活。   你问我答   问:我父亲退休前是单位的一把手。退休后他老把自己关在家里看电视、摆弄棋盘。一次,他竟当着全家人说我: “ 连你也不把老子放眼里了? ” 怎样帮他摆脱郁闷呢?   答: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退休都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事业的终结、荣誉和成就感的消失。作为家人,一方面,要多花些时间陪陪他们,尽量不要让他们唱独角戏;另一方面,还应设法鼓励他们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没时间自叹自怜。   问:自从年初公公去世后,我婆婆性情大变,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我们想把她接来同住,她却死活不愿意。可她又总是一天几个电话地催我们去看她。如果有事不能去,她又会指责我老公 “ 娶了媳妇忘了娘 ” 。弄得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答:进入老年后,由于逐渐失去了青春、健康、事业甚至是人生伴侣,人对安全感的渴求会日益增强。你公公的去世使你婆婆失去了自己最亲近的人生伴侣,这使她很难适应,从她性情大变、爱发脾气这一表现就可以看出。一方面,她希望维持你公公在世时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难以忍受自己单独在家时的孤独。这就非常需要你们多加理解。建议你们尽量多回去看她,如果回不去,也要常打电话安慰她,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问:听说饲养宠物对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有益,是这样吗?   答:根据对大连市饲养宠物的 157 名空巢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研究,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在健康变化指标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饲养宠物对空巢老人的健康具有正面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当然,有饲养宠物意愿的老人应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注意宠物和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同时注意邻里关系,以免因饲养宠物而惹出不愉快的事来。   问:目前政府部门有哪些解决空巢家庭的措施?   答: 1. 在住宅设计上将增加 “ 老少户 ” 的格局,使老人与子女 “ 分而不离 ” 。 2. 逐渐在住宅密集区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建立高龄、空巢老人情况信息库和对高龄、空巢老人的探望制度。为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如打扫卫生、采购物品、家庭就医等。同时根据条件安装应急门铃或应急呼救装置等。 3. 建立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床位费按照不同房型收取的老年公寓,优先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4. 建立价格合理的老年娱乐活动场所。 5. 把下岗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求提供服务。   建立托老所,分为日托与全托,并由专人、专车负责接送受托老人往返。老人的健康问题,如体检、就医、急救等,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片儿医分片包干。 专家档案: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主任委员。曾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霍英东英才奖、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等荣誉。 健康报 第 52 期本期讲述维护空巢老人健康的意义和正确方法 特邀嘉宾:中华医学会心身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何裕民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828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初遇 沈三白
Alluvion 2012-8-31 13:11
 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简介:   沈复 (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浮生六记》总共有6册,现已找到4册,其它两册已不知去向。 《童趣》等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生于 幕僚 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已编入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第五课《童趣》。   生平:    求学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   《浮生六记》   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原有六记,今存四记。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 俞平伯 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特点    嘉庆 十三年(公元1808年)著《 浮生六记 》自传体小说。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作者继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及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后,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清道光年间,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得到此书手稿,其时后两记已亡佚。 道光 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之写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光绪 三年(1877)杨引传交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排印,距成书已70年。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名著丛刊》收有《足本浮生六记》,所补两记均是伪作。   介绍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今江苏苏州)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 字典 出 李白 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内容概要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 秦淮 名妓董小宛的佳作《 影梅庵忆语 》。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公元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49年为尊闻阁版作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 闺房记乐 》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 中山记历 》 卷六 《养生记道》 沈复的《浮生六记》被人教版初二语文教材所收录。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一段被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 童趣 》。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部分篇章也同时被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 幼时记趣 》。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一段也被河大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童稚记趣》。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 林语堂 的汉英对照本,后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记》英译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鹅出版社的白伦和江素惠的英译本。该译本将由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种出版。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林语堂译。 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 tr. Black, Shirle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Shen Fu; Pratt, Leonard; Su-Hui, Chiang。New York: Viking Pr, 1983;ISBN 0140444297 德译本 Shen Fu:Sechs Aufzeichnungen über ein unstetes Leben.Müller Kiepenheuer, 1989 ISBN 3783380464 法译本 Shen Fu: Six secrets au fil inconstant des jours;Bruxelles,Eacute;ditions F.Larcier,Traduit du chinois par P. Ryckmans. 1966 丹麦译本 Kapitler af et flygtigt liv. SHEN FU. Omstag, 1986 瑞典译本 Pilblad i strouml;mmen.En kinesisk konstnauml;rs sjauml;lvbiografi,Shen Fu,1961。 日译本 《浮生六记:うき世のさが》沈复作,佐藤春夫·松枝茂夫译,东京:岩波书店,1938年9月 马来文译本 Hidup Bagaikan Mimpi. (Fou Sheng Liu Chi). Riwayat Hidup Sa-orang Pelukis Dan Sasterawan Tionghoa. SHEN FU; DRS LI CHUAN SIU.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沈复与妻子陈芸    陈芸 是的沈复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沈复眷其才思 隽秀 ,缔姻。及长,花烛之夕,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 耳鬓厮磨 ,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后芸 失欢 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二人痴情一往,略无怨尤,患难之间感情益深,然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因贫困,芸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沈复与陈芸的事迹在沈复的自传《浮生六记》中有详细的记述。 沈复夫妇为家庭所不容,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的败家子,而陈芸则是助纣为虐的坏媳妇。尽管因此遭遇种种变故,但沈复始终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忏悔,他自信与陈芸相亲相爱是夫妻应有之义,自信个人才性无可指责,所以他敢于敞开胸怀,坦然相陈。他或许算不上伟男子,却绝对是一位奇男子。 沈复的文章《童稚记趣》(又名童趣或幼时记趣)被列入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第5课(苏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第7课) 幼时记趣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二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jiang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读li(四声)大雁,鹤等高亢地鸣叫)云端, 怡然称快 。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山沟),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k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童趣》/《幼时记趣》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查看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私自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那有时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变成鹤了;(我)抬着头看,脖子因为这样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的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鸣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白鹤飞舞在青云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为这我高兴的拍手称快。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边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的仔细观察,把小草看作树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凹下去的地方比作沟壑,(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的神游,喜悦的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他们,看得正兴致勃勃时,突然有一个极大的家伙,声势浩大地跳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的出神,不禁哎呀的一声惊叫。(等我)神情安定下来,捉住这只蛤蟆,鞭打几十下,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家庭在财富,荣誉, 和价值观上之比较
热度 51 jiangjiping 2012-8-24 07:30
中美家庭在财富, 荣誉, 和价值观上之比较 蒋继平 2012 年 8 月 23 日 最近科学网的一些博友指出目前国内一些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比较偏激, 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攀比。 张玉秀博主的【文化重建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办?】( 1 )和王修慧博主的【 没有“苹果三件套”,在大学里很丢脸吗? 】( 2 ) 谈论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 我经常奔走于太平洋两岸,对中美两国的国情和民风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在国内期间,除了公务活动外, 经常要走亲访友, 在美国生活,也要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比较一下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印象, 我觉得目前中美家庭有关财富,荣誉和人生价值观方面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本文就这个话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和感想。 先来说在国内的见闻。在走亲访友中, 国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注重物质, 已经富起来的人处处显摆他们的财富,客厅里摆放着他们心爱的财宝,言谈中总是离不开房子,车子, 和名牌等议题。 比如说, 我的一位亲戚算是一位刚刚富起来的中产阶级。我到他家里做客, 首先看到的是客厅中的红木家具和礼柜中的各种玉器。他和我交谈时总是围绕着房子,车子和名牌等议题。 有一次, 我实在忍不住, 对他说, “您的这种言谈举止可能会对您的子女造成不好的影响。” 再说在北京, 我的一位朋友, 算是高干子弟,到他家做客, 在大厅中看到的全部是礼品, 主要是各种马的艺术品, 总共有几百件。 因为我的这位朋友生平最喜欢马, 除了收集各种马的艺术品外, 还养了 10 几只活马,这些马有的是从国外进口的名马。这两家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家中财富充足,书籍很少,荣誉不多,名酒不少。还有一次, 在新疆开往成都的软卧车厢内, 我与一家三口在一起, 那个男的既是官二代, 又是富一代,在乌鲁木齐做汽车经销商。言谈中, 他问我世界上最有名的巧克力是不是荷兰产的。 当时, 我注意到他们很可爱的年幼女儿( 6-8 岁左右)正在吃巧克力,并且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回答。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何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印象。我想了一想, 对孩子的爸爸说:“对不起, 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一是因为我自己很少吃巧克力, 二是因为我给自己的孩子们买巧克力, 从来不讲究是不是名牌。 顺便说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在孩子们面前谈论名牌等话题可能会给孩子们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位男士很有绅士风度, 听了我的话, 不但不反感, 而且立即表示真心的感谢, 立即拿出他的名片递给我, 并从行装中拿出从新疆带来的很有名的一大块苏饼送给我。 再来说我在美国的社交圈子中的见闻。先来说我自己家中的情况。 我家的客厅中有两个礼品柜, 一个摆放的是一些简单的艺术品, 一个装满的是各种奖杯,总共有 25 座。家中个人办公室的礼品柜中和墙上全部是各种奖牌和奖匾, 儿子和女儿的房间中都是他们获得的各种奖状,家庭起居室的大柜中全部是书。我的多数朋友家中的情况与我家的基本相似。总的来说, 我们在美国, 也会相互之间进行攀比的。 但是, 我们攀比的内容不是物质上的财富, 而是精神上的荣誉。 换言之, 我们攀比的不是房子, 车子和其他财富, 而是孩子们在学校的成绩,获得的奖状, 奖杯和各种比赛中的名次。 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们面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获得人们的尊重。 在此家庭环境下, 我们(指我的社交圈子中的所有中国朋友们)的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他们为中国人争足了面子。地方主要媒体的报道中经常提及他们的名字。 中美这两种明显的差异,使我产生了一个感悟。我觉得这是人生价值观不同造成的。 简言之, 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偏重于物质财富, 也就是比较注重于实际; 而美国家庭(或者狭隘地说海外华人家庭)的价值观偏重于荣誉, 也就是注重于精神财富。大家知道, 物质财富是一种客观存在, 所以, 财富是一种实际价值; 而荣誉虽然也可看成是一种财富, 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 可是, 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际价值, 属于空虚的东西。 物质财富虽然有实际价值, 但是也是一种负担, 所以, 中国的富人很担心自己的财富不安全, 家家都要装防盗门窗。精神财富虽然是虚无的, 但是也是轻松的,和愉快的。 当然, 因为人的幸福感来自于思想意识,所以, 注重物质享受的人们在获得财富后会觉得幸福的。 不过, 这种幸福感是在物质层面。换句话说, 这种幸福感是初级的, 也是比较沉重的。 与此对照, 建立在精神荣誉基础上的幸福感是比较高级的,也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中国人目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幸福感来自于以往物质生活条件的过于贫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这种价值观会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意识的。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20-602798.html (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745-603368.html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9199 次阅读|95 个评论
藏在深闺人未识
热度 38 dmi2007 2012-8-15 11:29
藏在深闺人未识
二妞在科学网曝过几次光,网友们很喜欢她。 大妞知道后,很为妹妹自豪,但看得出略有些 “ 羡慕嫉妒恨 ” 。知女莫若父,于是我试探性地问她 “ 要不要给你也打个广告? ” 老大从小就是个矜持的孩子,根本就不屑老爸的哄骗。于是我又告诉她 “ 不管内容怎么样,科学网毕竟是读书人交流的空间,口舌之争虽不少见,但腌臜之事绝少,总体应该算是良园。在这里晒一晒问题不大。 ”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最近终于获得了给大妞发图的授权。 我不是特别擅长人像拍摄,也缺少让俺羡慕嫉妒恨的孤魂等人拥有的利器 —— 高端人像镜头。就从家庭影集中选几张通过经过大妞严格审查的片子。 大妞是很文艺和很小资的。她写博客那会我还不知道博客该怎么写,她 写的东西也挺受人待见。现在她不太写了,老爸却拾起牙慧。 希望各位博友像喜欢二妞一样喜欢大妞 —— 按辈份,你们中叔伯姨婶哥哥姐姐居多。
个人分类: 生活|6345 次阅读|93 个评论
女学者的伴侣
热度 26 dawnshower 2012-7-30 21:52
昨天在某人的电脑包里翻到一本《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因为只是随手翻翻,所以只看了目录和后记。后记的最后一段话亮了:“我要将我的书献给我的先生和女儿。我的先生 ** 虽然工科出身,但我研究什么课题,他便对什么课题感兴趣,为我购置、复制大量有关文献,更重要的是他在精神上参与了我的写作。他是本书的第一读者,他曾通宵阅读,及时予我批评意见。我的年幼的女儿,过早懂得不干预大人的工作……” 呵呵,这段话的三观真是太闪亮了,让那些纠结于“到底要家庭还是要事业”的学术女们看到了两全齐美的希望。 从小到大,总是被灌输了太多“性别决定论”,诸如“女生的理科成绩的确是要弱一些”;“女生到了高中之后成绩是会倒退一些”;“女生就算考上了好大学,思路也比男生窄一些”;“女生就算考研时分数不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男生差一些”;“女生就算博士期间和男生的工作量相似,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男生,因为女人生孩子之后就会把更多精力用在家庭上”;“女人就算拥有了一个作科研的职位,她的发展前景也比男人要弱得多……”我列举这些,并不是想认同或者反驳。我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即使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值得众口一词地重复——因为“众口一词”本身就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更何况,哪有完全“正确”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呈现一些另类的例子,或许更有意义(所谓“另类”也未必准确,因为这些例子似乎也不算少)。 几年前,通过朋友的博客链接,我被一位女生的博客吸引。像看小说一样,从她 04 年的博客一直追到今年。她大学是学医,但是“受不了医学对人体的描述方式”,所以就到广播电台兼职。毕业后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在业内表现不错,经常能够接一些“大课”。在此期间她对哲学产生兴趣——就是找到了那种“觉得别的事情都索然无味,只有这件事让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感觉,继而她考取了某名校的哲学专业。然后,就去法国留学了,读哲学博士……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 1 )她写的东西真的很“硬”。她随手写下的文字,就是对我智力和阅读能力的双重挑战。但她同时也是一个不缺乏世俗趣味的人,且不自觉地就能启发别人(我这个哲学盲,就是通过她的博客,才对陈嘉映的书产生兴趣)。 2 )她的理想就是“在高校里当哲学教授,下半辈子从事纯粹的空想的生活”。 还有一个例子是版纳园的一位女生。她是实验室动物,似乎唯一的乐趣就是搞科研。博士期间发了 n 多文章。她生活能力差,从来不喜欢逛街。不过,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很爱她的男友。每次那男生来看她,就给她带来些新衣服,叮嘱她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因为他知道她自己对这类事情不感兴趣。 这位男生是怎样想的?昨天在豆瓣上看到一段话,是一位男生写的,或许能够代表这一类男生的心声吧:“所以,我拒绝找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女人。我希望她能有她自己的‘志业’(注意不是职业),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受男人、孩子、父母等一切外界势力的影响,她能够独立地经营好它。当她全力以赴,心无旁骛的时候,我会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做一个她背后的小男人,一个心甘情愿、甘之如饴、自得其乐的小男人,默默地看她找到自己,赢得认可,获得内心世界充实之为美的大光辉。以鄙人这生锈的小脑瓜子想来,这可能才是爱吧。爱一个女人,就应该做她的朋友,帮助她解放她自己(并同时解放自己);而不是掌控她,让她做一个你背后的小女人。”
个人分类: 她说|10022 次阅读|65 个评论
劳力啃老(120730)
热度 13 ymin 2012-7-30 09:24
劳力啃老( 120730 ) 闵应骅 按照百度的定义,“啃老族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 16 ~ 18 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 15 ~ 34 岁年轻族群。”我这里说的可不是这样的啃老族。我觉得啃老有两类:一类是金钱啃老;一类是劳力啃老。本文说的是劳力啃老的一个故事。 前几天,北京阴雨连绵,天上好像盖着一口大锅,让人透不过气来。昨天,好了,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虽然很热,但是豁亮得很。吃完晚饭,我和老伴到院子里去走一圈。我们走得很慢,后面追上来一位老太太。她走得很轻松,瘦瘦的身材,拿着一把蒲扇煽着风,大约 70 开外。她赶上来和我老伴打招呼。老伴问她:“最近好吗?”她说:“最近我很好,明天还要去医院。”我老伴说:“你就是不要太累。”她说:“只要做 5 个人的饭了,轻松多了。前些日子,亲家母的子女来北京玩,我要做 11 个人的饭,那可真累呀!”。她走得快,摇着蒲扇就往前走了。 等她走远了,我就问老伴她是谁?你跟她为什么这么熟?原来她姓 X ,家住XX省 XX 县,丈夫早逝, 40 几岁就守寡,带大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子女都有出息,大儿子上了大学,又出国,现在在一个大单位作科研,妻子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儿子也上了中学。妻子的母亲也是农村的,到北京和女儿一家住。没人做家务,就请了这位老人来帮着做家务。她干了一辈子活,手脚麻利,什么都会做。不幸,去年查出来,她得了宫颈癌。要检查、要化疗,但是她身体好,看不出来有太大反应。可是,毕竟化疗以后,人疲劳多了。有一次,她要去化疗,就跟亲家母说:“你把这绿豆煮一下,我回来好喝一口绿豆汤。”可亲家母怎么说:“我不会。”她有点生气:“把绿豆洗一下,放到白水里煮,你不会?”她没有办法,等回来自己煮吧!我老伴就问她:“那你为什么不回老家自己过呢?”她说:“北京医疗条件好,我们这里离医院又近,比较方便。”她还说:“大姐,这些事我从来不跟别人说。我看你挺关心我的,我才跟你说了。” 听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我才说了一句:“关键还在于她的儿子:应该怎么关心他的母亲?” 在我们这园区,让母亲来带孩子、做家务的比较多。请保姆一般这两事是不能得兼的,带孩子就带孩子;做家务就做家务。而父母则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就像我们许多父母到美国去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因为在美国,一般的家庭是请不起保姆的,甚至是钟点工也很难找。不过,父母出国,也可以到国外去看看世界。在国内,从乡下到北京、上海,就像北京、上海人出国一样。 养老是一个社会大问题。反过来,买房子靠老人资助,这是金钱啃老;而靠老人给自己当保姆,这是劳力啃老。当然,这些都是老人自愿的,老人也能得到某些心理上的享受。但是,子女应该考虑老人是否承受得了。我小学的时候有“公民”课,就学什么叫“大家庭”,“小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真大有学问。
个人分类: 杂谈|7033 次阅读|30 个评论
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被称为无耻,可行
热度 1 cgh 2012-7-22 10:16
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被称为无耻,可行 财政部专家:中国按家庭计征个税不可行 http://www.morningpost.com.cn/szb/html/2012-07/22/content_173432.htm ----------- 据报道,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我国按家庭计征个税不可行。”   刘尚希说,虽然按家庭来征收累进个税,似乎简单合理。但是从13亿人口这个整体来观察,需要权衡的问题将会使税制变得相当复杂。   他分析,在我国,最复杂的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劳动力、人口和家庭的流动。这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夫妻分离”等大量跨越时空的家庭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让家庭来申报其应税所得,会使成本高到难以实施的地步。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在中国这样的现代文明国家用无耻去形容一个要害部门的领导,似乎很不妥。但是祖宗留下这个词并不是专门形容P民的。 1、 刘尚希涉嫌严重割裂了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难道他是想支持某些人在家庭之外还有收入和生活吗?在婚姻法、现在的房产政策都注重家庭单位。 2、 刘尚希涉嫌歧视其他阶级,把为中国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劳动力描述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3、 刘尚希涉嫌造谣,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夫妻分离”等现象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家庭结构,却被描述成新的结构。 4、 刘尚希涉嫌无能力占据领导岗位。天下人都知道,个税是平衡贫富差距的国家手段,那些连老婆孩子只能丢在农村的农民劳动力永远不可能是被征税的对象。而作为一个领导,连这样的理由也拿来当不作为的借口,称职吗?! 5、 刘尚希涉嫌不作为,北京等大城市正在实行以家庭为单位限购车辆、房产,为什么限制下等阶级的措施可行,而为他们造福的措施就不可行?! 这样的人能不能称为无耻? 不骂这样的人,心里憋屈!
个人分类: 杂谈|5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很多女人确实不值得尊重"(三)
热度 2 childever1 2012-7-21 15:25
" 很多女人确实不值得尊重"(三) “ 你是男人吗 , 我看不是 , 你是女人 , 是疯女人 .” 这是在博士群中一个男博士骂另一个男硕士的话 .看来 男人歧视女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 ( 男人管理中国这个社会几千年了,到现在这个社会依旧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官员\医生\食品生产者甚至于学者都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把男人队伍中的不良产品推到女人队伍中,你说这样做对女人公平吗 ?) ” 女人学数学 , 能学出个什么样子来 , 能有创新吗 ?” 这是博士群中一个学贯中西 , 博通古今的男博士甚或男博导的话 . " 女人的职责就是做一个好母亲 ” 这是一个国内著名教授在一次关于诺贝尔奖讲演上说的话 . (以上两位先生,不会不知道居里夫人就是女的吧?) 如果说" 很多女人确实不值得尊重"是正确的,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很多男人更不值得尊重呢?我不想这么说,我尊重每一个人.但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下面的讨论在这方面可能会有些许启发 . 一 重击 二 不能忘却的记忆 三关于凤姐的讨论 . 四海为家/mg 男 2012-07-12 14:59:33 我发点凤姐独白吧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4:59:40 好啊 四海为家/mg 男 2012-07-12 15:00:35 凤姐独白:微博独白大整理 (见文后)    四海为家/mg 男 2012-07-12 15:00:56 仔细看看,凤姐现象其实是社会的折射 四海为家/mg 男 2012-07-12 15:01:44 看看思考之后再发言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06:28 哗众取宠 重 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06:58 我上大学时,班里的同学她这样情况的,多了去了,人家还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好好的活着 静观 男 ) 2012-07-12 15:07:13 说得很好,凤姐是个人才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07:37 我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可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09:07 任何情况下,为自己的没有底线找理由开脱,都是可耻的 ( 来自手机 QQ: http://mobile.qq.com ) 静观 男 ) 2012-07-12 15:09:46 凤姐没有伤害谁 静观 男 ) 2012-07-12 15:10:01 只伤害她自己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10:13 你可以无耻,但不要指望得到同情理解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11:18 我以前没关注过这个人,就看完这段文字后的感觉是一个生活在十八层地狱的人的挣扎 静观 男 ) 2012-07-12 15:11:49 是这样的,他们的生活我们无法想象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12:07 可能是你们生活的圈子人不一样,可我大学同学里这样的人太多了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12:21 就像,汪精卫,就像苏淇,可耻的事,做了就做了,自己去承担后果,但不要还希望搏得人的理解 静观 男 ) 2012-07-12 15:12:25 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 大龄研究僧 男 2012-07-12 15:13:11 汪精卫,至今是个有争议的人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13:23 当婊子不可耻,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才可耻 大龄研究僧 男 2012-07-12 15:13:23 近几年有人要为他平反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14:14 对大部分人 , 凤姐只是茶余饭后的笑料 , 对她自己 , 这就是她谋生的手段 .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14:25 凤姐这种人伤害的不是某一个人,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14:42 我一好同学,连学费都没交过,她妈妈没钱,就不露面了,也不在家里,找不到她人,我们就两个同学去食堂打了饭回来,叫她和我们一起吃,三个人吃两个人的饭,她就这样大学毕业了,毕业后交了学费,后来找了老公,结婚、生孩子,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14:52 恩,对,就是价值取向的问题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15:14 个人一直认为 , 婊子并不可耻 , 至少不比嫖客可耻 .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16:04 个人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都要自己努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 灭绝师太 女 2012-07-12 15:16:14 灭绝师太 女 2012-07-12 15:16:39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16:41 你的同学很无耐,可她也没有因为穷而丧失底线,去卖身去被包养,这样依然是好样的 灭绝师太 女 2012-07-12 15:16:44 重 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17:31 我们寝室里几个人带着就毕业,也没觉得多苦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17:33 我觉得社会的价值取向不是凤姐破坏的 , 也不是凤姐可以破坏的 大部分人并不会以他为榜样 , 更多的是以他为反面教材 . 大龄研究僧 男 2012-07-12 15:17:47 嬷嬷茶说的我大学也有个这样的同学,他几天没钱吃饭,是我们捐钱他才吃上饭的。后来学院帮他联系勤工俭学,可是他赚了钱就去玩游戏。后来很多人也不同情他了 大龄研究僧 男 2012-07-12 15:18:14 还真像你们说的,价值取向问题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19:13 不是价值取向问题 , 而是价值取向不同 .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19:38 我们生活在正常的家庭中是一种幸运 Sherman (283735078) 2012-07-12 15:20:46 其实我很尊敬凤姐、芙蓉姐、小月月等等这些人,没有她们,我们就没有了另类的 “ 欢乐 ” 。在某情况上,这是生活的调制。 Sherman (283735078) 2012-07-12 15:20:51 谢谢她们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0:57 是凤姐自己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自己要反思,不是这样哗众取宠,其实,中国和她一样,比她生活贫困的人至少还有一亿,这是很保守的说法,如果都这样,这社会乱套了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21:17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是否可以把所有的家庭按照从 18 层地狱开始到天堂划分为很多级 Sherman (283735078) 2012-07-12 15:21:48 她们没有错。 灭绝师太 女 2012-07-12 15:22:41 还不出来啊?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3:01 我倒是觉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长久的坚持,你就能获得你想要得到的幸福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3:21 我觉得一个人在施舍的时候 , 不仅仅是施舍 , 一定是想得到什么 , 比如精神层面的东西 , 所以你在施舍的时候 , 被施者其实也是在给予 .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3:43 恩,对方施舍给了你快乐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3:54 所以 , 这其实是一种交换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24:01 人生观是在恰当的时间段培养出来的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25:26 她如果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打死她可能也不会那么做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5:32 倒是从小就培养比较好吧,形成在心里,不容易受外来因素干扰,个人意见啊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26:18 不用说在书香之家,古代就是最卑贱的农民,都知道廉耻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26:20 么么茶,从小培养出来的没错,但她的童年时怎样的呢?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26:40 像凤姐,兽兽,这类人,就该被封杀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7:02 农村的孩子,和很多没文化的人的孩子都得不到你们想象中的教育的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7:08 普鲁士 , 封杀他们能解决问题 ?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7:21 这就是学校培养,自己的意识等等,好多问题了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27:32 否则他们会教会更多的人,教会他们世界上没有美与丑,让人为了钱为了出名可以做出一切事情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27:50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只是因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她这个人才就不是人才了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7:57 问题是 , 他们是谁教的呢 ?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28:09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28:10 简单封杀肯定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是个人提高,和社会引导共同决定的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8:32 逼良为娼 , 在现在的中国 , 已经不是封杀一两个人的问题了 .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8:56 封杀了三鹿 ,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了么 ?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29:10 她也说了,就老师对她好,老师也给了她关怀,肯定也给了她教育,她自己在后来的人生过程中,怎么迷失了自己,怎么选择了生活,那就不知道了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29:11 社会引导方面,就该做到少炒作这种事,但是媒体没有底线,上层没有表率,很无奈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29:41 你们真有意思,什么叫迷失了自己,你们怎么知道凤姐迷失了自己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29:43 来不来谈谈生孩子的问题 男人难 ( 男 ) 2012-07-12 15:29:53 好的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29:54 有人打算要孩子么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29:58 媒体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说到底 , 大家都是一样的 , 为了最大化自己额利益 . 男人难 ( 男 ) 2012-07-12 15:30:02 请静静妹妹谈谈生孩子的事情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30:10 不要孩子,老了谁管呢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0:17 我是说的社会该进其职能, SUNSHINE 你说,任何事情,是不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才行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0:18 人家凤姐就是为了出名赚钱好出国,现在她成功了,你们爱怎么骂怎么骂,人家凤姐根本不在乎 静听松风 ( 女 ) 2012-07-12 15:30:25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外,我们不能谴责处于社会底层的人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0:29 她成功了吗?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0:43 人家怎么不成功了?不是去美国了么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0:50 如果你认为她成功了,那她的目的达到了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1:22 她就是要告诉你,脸不重要,去美国才重要。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1:23 对,她目的达到了,让你们都跟着她疯闹,她走了这么久,你们还在讨论,在博士圈里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值了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31:28 我不认为他成功了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1:38 我也不认为她成功了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1:55 你们认为不认为她成功无所谓,她自己觉得目的达到了,就行 重庆- 么么茶 女 2012-07-12 15:32:02 恩,是的,多些同情,少些谴责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2:05 至少我孩子要是以她为榜样我会打死他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2:14 那你就打死你孩子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32:22 孩子那样 , 你可以自己先去死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2:24 每个人有选择的圈里,她没犯法没害人的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2:26 关键是我孩子不会啊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2:36 你连个孩子都没有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2:40 你怎么知道他不会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2:40 是啊,我孩子要是那样我真得先死得了 云崖 (834617988) 2012-07-12 15:32:41 呵呵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32:57 因为你不这样 , 所以你孩子不会这样 这也回答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3:33 对凤姐这样生活圈子的人来说,这辈子能出国去看看,是很大的荣耀了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33:34 孩子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虽然我们生下了他,但是不能保证他们能够朝我们的理想去奋斗。也不能保证传授给他们的技能他们能够一一接受。万一给社会造成负担怎么办,到时候我们又要后悔了。生还是不生?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33:43 真的 , 外因很多时候是不可康力量 . 人总逃不出大环境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3:46 你们当然不在乎了,你们随便爱出国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3:52 我的行为的影响就是我孩子的外因,他自己的知识理解就是他的内因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4:14 连生孩子这种问题都要讨论么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4:17 真是服了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4:31 对啊,所以我只是说大环境不好啊,要改啊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34:41 是啊 , 所以你孩子 100% 不会这样 . 是由你决定的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5:13 你说的也有道理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35:27 养育孩子要考虑很多事情,成本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还有营养健康等等,我觉得我要操很多心 普鲁士蓝- 药化 ( 男 ) 2012-07-12 15:35:36 必须的 桥桥 ( 女 ) 2012-07-12 15:35:48 你以后有了孩子,他会有自己的选择,你是博士是学者,你孩子可不一定志在与此 成都- 静怡 ( 女 ) 2012-07-12 15:36:07 SUNSHINE 男 2012-07-12 15:36:10 我孩子 , 我只要求本科就好了 其实女人问题\男人问题\道德问题等等都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也许就不是我们能解决的,但是不能阻止我们的好奇心,不能阻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能阻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凤姐独白:微博独白大整理 (见文后) 其实天天被人当场骂的确很累。但实在无路走。改变命运的路就这一条。我擅长广告营销。我的营销成本仅 140 元钱。这是我做收银员时能支付的唯一成本。我基本可以确定。除了炒作这条路,我连在上海呆下去的资格都没有。炒作前我天天检查电话亭,想着交不起房租了可以去那里将就一晚。饿死了身上要有身份证 有人认为我心理承受能力强。其实我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比别人好。一上街就很多追着我跑。一看到我就凤姐凤姐的叫。或者什么前三百年后三百年。什么长得又丑,什么还想嫁北大清华。听多了,我也会哭,也会受不了。人家对我乱拍时我手中既没书挡又没戴墨镜。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被当众脱光了衣服放到了大街上 现在我在美国没有身份。我就对有公民绿卡的中国人非常羡慕嫉妒恨,我在国内时羡慕过几乎所有的女明星。因为他们可以拍漂亮的照片。而我,即使妆化得很漂亮。拍出来的照片依然是丑的。我每次做活动都会认真化妆。不是为了拍照片好看,因为我知道新闻里几乎不出现我的漂亮照片。只是出于一种女孩爱美的心   而且,成年后,如果有男孩对我的相貌品头论足。我就会相信。比如 20 岁左右人家说我丑, 26 岁时有男孩子说我看起来像 30 岁。他们一说我就信,还会去照镜子看有没有皱纹,   而且不仅如此,妈妈还常常教育我不要跟人家比,我活不过人家,是因为我命苦。我并不认为是我命苦,我认为是父辈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我不快乐的生活。我也没有好吃的东西吃,街上能花钱买的食物我一样也没有。在我几年的寄宿生活中,我妈妈从来没有问过我钱够不够用。但我的同学的父母常常问他们钱够不够   至于自信,其实我并不自信的。小时候,不但我活得受人歧视,低人一等。而且寄人篱下,处处看人脸色过日子。我其实性格比较内向。这是在家里。在学校,我既没有漂亮的衣服,又不得老师的宠爱。甚至没有当过班干部。我没有书包。没有文具盒,连像样的笔都没有。长相也不出众,一直孤独的生活。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自信,其实我只是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而已。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这怎么能叫自信呢?人有理想,然后就去实现理想,是很正常的事情啊。我读了很多书,我很努力。我想做的事情,当然没有做不到的。   我怀疑正是这段没有朋友的时间,让我对外界造成了一种错觉。所有的人都歧视我,我活得低人一等。但我现在分析认为,可能除了继父家的亲戚,别的邻居,远一点的邻居应该没什么歧视心理。我觉得这应该是因为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孤独的生活所造成的。 16 岁时,有老师发现了我这个现象,我才 开始交朋友   我父母离婚对我最大的影响,应该是我九岁起添了妹妹,我必须天天带着她。妈妈还每天都给我布置了一大堆家务活。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带小孩子的人一起玩。而且除了家务事,我也没时间出去玩了。最后我干脆不跟别人一起玩了。这导致我从 7 岁到 16 岁之间没有任何朋友,一个朋友都没有。   我到美国后有朋友分析说我父母都是极不负责任的人。我自己分析也认为他们的确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我刚工作时我妈反复问我要钱,我认为她年轻,不需要钱。我刚工作事业不稳定也没钱给她。但那时候她反复要钱让我很烦恼。后来我认为农村人没文化,她自己并不认为有问我要钱的必要。但邻居的蛊惑倒是因素   我小时候也觉得教书稳定又体面。读师范时看的书多了。对大专毕业一律包分配的理论就有些心不在焉。读教院时眼界开阔,对留在穷山村开始不屑一顾。之后认识的朋友一多。再跑跑招聘会,更不愿回去了。直到工作,认识一些朋各行各业友,扩大社交圈,发现社会的宽广。就飞走了,一去不归。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其实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20 岁以前的生活质量是由父母决定的。 20 岁以后的生活质量是由自己决定的。不管路上有多少风雨,只有走自己的路。才会感到幸福。   毕业后,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终于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我可以有了自己的理想。而且为之而努力。所以,今天,我到了美国,我真的很开心。   因为父母离婚的关系。我从七岁时起成了我妈的拖油瓶。常常遭人白眼。人家多在我面前说两句,你看看你多幸福。判给你妈,你看你弟弟跟着你爸,多造孽。我听了就不高兴。还有人问我,你是觉得你亲爸爸好呢?还是你现在的爸爸好呢?我一直都这么被人冷落的生活着。,只有学校的老师喜欢我。   我也很想读高中,但我妈说供得起高中供不起大学。我看着家里也是那个样子。继父打零工挣不到什么钱。房子建了很久了。连水泥都没刷,安个电灯就住进去,钱都存着准备让我读书,我师范第一年学费还是我妈去借的。之后挣一年钱,刚好交我一年学费。   我从小成绩就很好,初中毕业时,綦师去我们那里招生。班主任叫了几个家庭困难的同学到办公室。建议我们去读师范,说师范可以边读书,边自考,学费便宜。工作稳定。早点赚钱。农村人,认为当老师就很了不起了。我记得当时有四个同学。其中三个当场拒绝,只有我选择了读师范。妈妈说,普通大学读了没用。   我想问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是个小人物。那她的一生就只能是个小人物吗?如果我一出生就是个官二代,富二代,我一读书就上了北大清华。我一毕业就进了花旗汇丰银行。人家还会认为我是个跳梁小丑吗?
个人分类: 生活百态|5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到了博士,怕你家庭不幸福
热度 2 jing 2012-7-21 12:29
妈妈很担心我,虽然我每次总是努力安慰,但效果不佳。我也能感受到我语言的无力。因为妈妈很了解我。一个做科学研究的人,能说一些大道理。但做得能力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很多的。刚听到妈妈说,你念道博士,很担心你的生活,因为你不太会做家务。我是有些不服气的,我也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反驳妈妈。可惜的事,那些例子都是别人的例子,不是我。而我确实就不是太会做家务。确实很多次和另一半吵架就是因为家务的事情。由此想到,学历比较高的这群人,生活能力,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如何?我的感觉是比社会的平均水平要低一些。当然,对一个家庭而言,真正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单个个体生活能力,这才是影响家庭的核心所在。群体可以拿来作为饭后的谈资,吹牛的谈资,很抽象,很有深度。却不具体,也不实在。实在的是这个高学历的人在生活方面是不是能力比较强,他的配偶是不是和他达成了默契。愿意容忍他比较差的生活能力。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可变的, 对他而言,有两种情况,干家务和不干。也是可变的,可以从能够干家务变成不干,也可以从不干转变成干。而他的配偶,初始的基本上是一种情况,就是接受。但也是可变的,一开始接受,到后来,实在是难以忍受,变成不能接受。配偶的初始条件,我认为应该只有这一种,如果一开始就不接受,估计这两人也很难走到一起。前几天,吵架很厉害,妈妈说了一句话,你工作很辛苦,妈妈知道。但你也要知道,家务都是 ss 在干,她也会有心烦的时候。你也得体谅她。你出门进门露出笑脸,不要争执。这还是比较容易的吧。我无话可说了。
3601 次阅读|2 个评论
汽车时代的家庭城郊游
jlpemail 2012-7-17 08:14
以家庭为单位的郊游,在近期我接触的参观者中占据了主要成份。周末或者节假日,三口之家驱车到位于 郊区的森林、博物馆或者野外台站,可以观光,可以采摘,可以 参观,也可以垂钓.参观成了休闲的组成部分. 这种和休闲度假结合起来的科普旅游,除了需要得到 目的地的科普资源信息外,还需要知道相应区域的物产信息. 比如何时花开,何时水果成熟,都是影响游客成行的因素. 家庭科普游,可以随机安排内容,比较灵活...... 依赖朋友或者工作关系,我已经接触过十来个家庭. 主要活动区域为北京市房山区,游览内容主要为房山世界地质 公园(我站靠近上方山景区),地质博物馆, 古迹和激光与导航卫星观测站的建筑与仪器设备, 佛教名胜云居寺,天开寺,天开塔等.
个人分类: 游若有方|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London家里聚会照片两张
热度 7 JRoy 2012-7-17 07:45
London家里聚会照片两张
台湾姑娘amy比较有心, 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上周末在我家聚会的照片两张,这里分享一下。 那天本来是川妹子和一个青海妹子组织的去赏薰衣草lavender field的活动,结果天公不作美下雨。我临时安排来我家吃饭吧。因为有和我一个flat住的港妹子annie和这个台湾妹子amy,人数虽不多,但海峡两岸三地(大陆港台)也算俱全了。 活动尤其要感谢:港妹子拿手的芹菜鸡,蒸鱼还有川妹子拿手绝活'四川小面',还有重庆来的访问学者帮做的大炖羊肉(这个本来是我的主意要个非洲做法的,但是考虑到非洲做法比较原始口味重大家适应不了)。当然也不辜负我买到的美味大西瓜,给力嘉士伯和我每次聚会必然贡献的超级男生专用‘壮阳’salad 混搭 --- 虽然廖博士博文讲了壮阳纯属扯淡,但是我做的salad绝对有非洲秘方传授,谁吃谁知道。尝过的人回去都觉得倍精神!要么,都不断给我表达思念之情,问啥时候再聚。salad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哈哈... 照片人物就不一一介绍了,取个好名字吧 《两岸三地一家人》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3636 次阅读|21 个评论
温暖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也温暖
热度 4 childever1 2012-7-15 12:27
网络发达了,群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最近经常去一个博士群看看,还真有所发现. 桥桥是群里一个女研究生,在群里的活跃指数也是最高的,对女人对男人的了解程度都远远大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因此群里一些人似乎并不喜欢她,这与其它年轻女孩在群里颇受欢迎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昨天,从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许多人与她的谈话中都带有讽刺的意味,但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刘博.他与桥桥的对话是平和的\真诚的\关爱的,像个大哥哥般. 看着对话资料,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就是桥桥是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的? 如果她在成长过程中能被给予足够的爱,她今天可能不会是这样的. 今天上午上线后看到刘博在线,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他说:”怎么说就怎么信吧,她可能经历过一些感情方面的事,群里说了,但没怎么提及过家庭的情况.山东家长比较传统。” 当我谈及个人成长与家庭成长的关系很密切时,刘博说:“温暖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也温暖,朱姐觉得我是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呢?”这种“从个人的性格反求家庭的思路”是我以前没想到的,我的思路还停留在了解大量个案--总结规律—检验规律三步骤地第一步,刘博已经直接跳到了第三步 。 这对我来说是个新题目,为了鼓励我,刘博说:“也是随便聊聊,我觉得从一个人的性格言行,可能推出很多东西,但做到系统化、准确的推断,可能需要积累和多人参与。” “您很有爱心,这点从你对桥桥的关心方面可以看出.而这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这个从群里其他人对桥桥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从你的宽厚与慈爱来推断,觉得您是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长大的,是吗?”我说。 “是的是的,父母很民主”刘博说。 写到这里,禁不住想问刘博,从你的角度看我是个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呢? 在后来几天的聊天中,刘博一直对桥桥给与鼓励和关爱,我也尽可能给桥桥以支持和理解.两个典型事例是:刘博借他人名义打出一横幅,表示对桥桥的爱慕(刘博主要是为了鼓励桥桥);在桥桥谈到古代对妇女的不合理要求时,我说这都是陈规陋习,可以不予理会,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在当今恶狼当道的状况下,做一个好女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我们对桥桥的鼓励和关爱,群里其他人对桥桥的讽刺与讥笑明显减少.能感觉到桥桥的自信程度在不断增加.聊天过程中,粗话俗语明显减少,并且渐渐地谈起了自己的父母及家庭.一次说自己做梦发大水了,父母还在吵架,她劝他们也不管用,只好自己抱住弟弟逃跑.还有一次说,上高中以前父亲经常打她.父母亲之间吵架\父亲打她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创伤,这也是她可能在寻求异性朋友不很慎重的一个原因.如果家庭环境好,孩子感情有依托,在寻求异性朋友时没有急迫感,比较从容,更为谨慎,成功率可能更高一点,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更少一点. 总之,爱也是一种可遗传的财富,当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不到丰富的爱,在她成人之后,她\他就不知道如何去把握爱\奉献爱.
个人分类: 教育|2568 次阅读|7 个评论
庆祝七一 家庭晚宴
热度 5 xupeiyang 2012-6-30 15:57
庆祝七一   家庭晚宴
庆祝神九凯旋归来 庆祝七一党的生日 祝贺许老师傅被评为优秀党员 祝贺儿媳慧慧考取医学博士 祝贺孙子乐乐(17个月)获得第一张早教结业证书 祝贺外甥子恩滔大学毕业,到国家安全部工作 祝贺外甥子春磊大学毕业,到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工作 定于本周日(七月一日)晚7点,北京王府饭店 举行隆重家庭晚宴 晚宴期间将举行精彩的文艺节目和丰富多采的活动 诚挚欢迎大家光临!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26 次阅读|6 个评论
日本家庭争斗
liu2004m 2012-6-28 10:46
到日本之前,就听说了日本女人的贤惠。在日本,一般男人在外工作赚钱,女人在家打理家事和照顾孩子;而每当自己的丈夫回来的时候,总会毕恭毕敬地递上拖鞋,放好洗澡水,说上一声“您辛苦了”。日本女人基本成为了贤妻良母的代表。 而到日本之后,与日本人接触比较少,也就没有真正见过,丈夫一回家就恭恭敬敬地递上拖鞋,备好热水的情况。但日本女人的贤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经常在街上看见带两三个孩子的日本妈妈,手上牵一个,婴儿车推一个,然后子手带背一个,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夸张的时候,一个妈妈带着5、6个孩子,而且基本不用家里老人和丈夫的帮助。实验室的一个中国博士就取了一个日本老婆,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从来都是他老婆一个人搞定,没有让家人和丈夫多操什么心,而且还准备再生一个。而我的小老板,有两个孩子,自己竟然都不知道孩子多大岁数了。这些都可以反映出日本女人的贤惠和韧性。 但日本男人和女人之间就没有矛盾了吗?也不是,曾经在夜里就听见楼上的夫妇在大声地吵架,才发现,日本的家庭其实也是有矛盾的,虽然有一部分会以某一方的隐忍,大多以女人为主,而没有爆发出来,但还是有一部分非主流的情况存在。 今天就亲眼目睹了日本家庭的一次全武行。早上去上班,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在旁边有一个小店,这个小店估计是卖中古(二手)物品的,比较杂乱,由于时间比较早的原故,这个小店的卷闸门还没有完全开启,里面的光线还比较暗,起初也就没有注意里面的情况。突然一个女人从小店内冲了出来,一个标准的飞腿就将停在小店门口的自行车蹿飞,把经过路口的我和另外两个家庭主妇下了一跳。这个女人有一头长长的卷发,并且染成黄色,但可能由于生气抑或是其他原因,她的黄卷毛比较凌乱。还没等我观察她的长相,屋内就飙出来一个男人,不高不壮,但是可能由于被激怒的原因,显得比较彪悍,直接抓着女人的黄卷毛就往小店内拖,顺手还来了一个过墙摔,把女人放倒在地,把路边的我们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可能接下来的场面会更壮观,但我由于急于赶着去上班,而且也不习惯于围观别人的不幸,也就没有继续停留,而剩下的那两个家庭主妇,还惊诧的呆在原地。这种在公开场合爆发的家庭矛盾在日本是极其罕见的,也算是小小地体验了一下日本家庭矛盾的爆发状态。 而据说比较隐忍的家庭主妇,一部分会选择比较聪明和决绝的做法,来反击他们的男人。日本男人在退休的时候,公司都会提供一笔十分丰厚的退休金,这笔退休金高达数千万日元。而在等日本男人拿到这笔退休金后,一部分家庭主妇就会提出离婚,根据日本的法律,夫妻离婚,丈夫必须把一半以上的财产留给在妻子,所以这个时候这些聪明的家庭主妇则一下子有了一大笔财产,摆脱丈夫的束缚,享受快乐悠闲的下辈子去了。由于家庭生活都是由主妇在打理,男人基本不会家务,与孩子的关系也比较疏远,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很大部分男人在花完剩下的钱后,不等不重新出来工作,日本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就这样,这些男人孤苦伶仃地度过后半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人家庭财富一夜回到20年前
laserdai 2012-6-12 23:35
(Fed)11日表示,2008年席捲全球的次贷房市泡沫让全美家庭财富在三年时期内蒸发超过三分之一,回落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将近20年的财富积累,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联准会最新消费者财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2007至2010年的三年中,全美家庭净资产的中位数从12万6400元降至7万7300元,减少38.8%。   经济学家表示,这是联准会自1989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家庭资产减少最剧烈的一次。房产价格下滑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家庭收入的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此三年期间,中间家庭收入下滑7.7%。   在2007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经济衰退期间,全美经济规模缩减5.1%。失业率由4.5%飙升至9.5%。   家庭资产的中位数,也就是正好处于全美家庭贫富的中间部分,有一半家庭更为富裕,另一半则更为贫穷。净资产是指有各类资产总值减去所有的负债。   虽然这描述的是18个月前的经济状况,但目前情况并没有显着地改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家庭收入和财富状况,最多仅是温和增长。   尽管遭遇这种逆境,消费者今年来一直保持令人惊讶的开支状况,帮助全美经济出现温和性的增长。显示美国民众减少为将来预作防备的储蓄,也没有规画如何降低债务。   在2010年,美国人储蓄的比率为52%,虽然高于前一年,但仍低于2007年的56.4%。但其他政府报告则显示,自2007年以来,全美储蓄总额保持增长。这就意味着只有少数家庭积累更多的储蓄,而越来越多的家庭几乎没有储蓄。   另一方面,在这三年中全美家庭债务出现减少的为2.1%,而债务状况几乎没有变化的有74.9%。   随着收入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债务占收入比率更大。不过同样也要感谢经济衰退,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将房贷更换成更长期限之后,很多家庭的债务负担有所缓解。   调查中发现,经济衰退对中产阶级影响最大。全美最富裕的,以及最贫困的20%家庭,相比那些资产中间的60%家庭,资产变化状况要小很多。 美家庭资产缩水近四成 专家:美国梦已成神话,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06/2811313.html 美国家庭财富大幅缩水 18年财富消失无踪, http://news.hexun.com/2012-06-12/142379237.html 美国家庭资产缩水严重 美国梦恐破碎, http://news.inewsweek.cn/news-26476.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人新潮流:钱包越变瘪,吃的胆子越变大
热度 1 laserdai 2012-6-12 00:51
现在: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日益加深,英国经济太不景气,普通家庭都感到家庭财政趋紧,直接的反应之一是对食品不再像过去那样大手大脚。 过去十几个月来的通货膨胀,英国的食物价格涨幅明显,许多家庭都感受到压力,直接的反应是设法尽可能延长食品的使用期限,哪怕这意味着对包装上印着的过期日子视而不见。 根据英国食品标准局(Food Standard Agency)的一项最新调查,在进食方面厉行节俭的最普遍做法包括刚过期的食物和剩饭剩菜不再直接倒掉,而是放进冰箱,尽可能延长其“寿命”。这项对全国近2000人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比以前更注意“剩物利用”。 这样做加大了食物中毒的风险。通常,夏季是英国食物中毒病例的高峰期,因为病菌在高温环境下繁殖更快。 食物近“期”用 食品专家说, “剩饭剩菜再利用”其实是件好事,有利于减少浪费,但必须注意食物安全,储存和再利用时都要加倍小心。 调查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通常会根据食品的颜色、状态和气味而不是商家注明的有效期限来判断是否可以安全食用。 但是,闻上去没问题的食品可能带有大量病菌,比如最常见的让人“吃坏肚子”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即使繁殖到危险的程度都闻不出来。 所以,“望、闻”结果安全的食品可能并不安全。 食品标准局的建议是,吃剩的食物应该立刻放进冰箱,最多存放两天,吃之前应该加热到滚烫的程度。 过去: 英国家庭丢弃食物年均值惊人 根据统计,英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年丢弃680英镑(合人民币6800元)的食物。也就是说,英国全国每年被丢弃的食物总值高达120亿英镑。 这项由Birds Eye食品公司执行、WRAP废弃物与资源节约计划(Waste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负责研究的统计,查访了2100多个家庭,发现平均每个家庭每年浪费大约270英镑的食物。 被废弃最多的食物是蔬菜,其次是面包和水果,受访家庭当中有四成表示对浪费食物感到“有罪恶感”。 而造成废弃食物的最主要原因是买得太多(占37%),22%则是因为抵挡不住超级市场买一送一或者类似优惠的诱惑。 另外的原因还包括未能事先计划菜单,受访家庭当中有三分之一承认上市场之前没有任何的计划。 有小孩的家庭当中,有37%表示现在买菜比经济衰退之前更加注重预先计划。 与此同时,英国议会正在讨论费边社(Fabian Society)和Birds Eye食品公司所做的有关浪费食物的报告。 负责废弃物管理的官员泰勒爵士 (Lord Taylor)说,“浪费没有问题的食物不但有害于家庭预算、也有害于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采取行动帮助人们减少丢弃的食物”。( 垃圾爵士? ) 他表示,WRAP计划当中的“珍惜食物、厌恶浪费”(Love Food Hate Waste)运动可以帮助家庭家少浪费、节约开支。 泰勒爵士还表示,英国政府新推出的食品保存标示规定,将可以更清楚地标明食品保存期限、减少认知方面的混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94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真的富了
热度 1 xupeiyang 2012-6-2 21:04
美国著名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其第12份《全球财富报告》。该报告主要比较的是百万富豪家庭数量。 美国以513万户位居榜首位置,不过,其数量减少了12.9万户。美国4月个人储蓄率降至4年来最低。 日本居第二位,这一数字达到158万户。 中国排名第三,百万富豪家庭数量超过140万户,另外还有648个超级富豪家庭(指私人财产达一亿美元以上)。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2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跟着妻子走,家庭事业不耽误——记瑞典一个科学家庭的故事
热度 7 dearyajuan 2012-6-2 04:24
科学网里的武夷山老师曾经写过一篇《 跟着丈夫走,事业不耽误----一位美国女科学家的故事 》。我今天在瑞典的地铁报( metro )读到个故事,也学着写个文章呼应武夷山老师一下。 知道这个故事源于一个10岁瑞典男孩(发论文时为 10 岁,现在 11 岁了)帮助教授父亲解决一个困扰了他 8 年的关于准晶的科学问题,于是男孩成为了 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352年创刊历史以来最年轻的论文合作作者。这个男孩叫 Linus Hovmller Zou , 父亲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结构化学专业的教授 Sven Hovmller 。BBC 对他们父子俩的采访和新闻报道请见: Ten-year-old boy co-authors scientific paper 小孩的姓怎么会是Zou 呢? 瑞典当地的英文报纸(The local)对此事件的 报道 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小孩的妈妈叫Xiaodong Zou,本人也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她丈夫 Sven Hovmller 就归她领导(她是Head of unit,所以应该也算得上是“跟着妻子走”吧),见该系 网页 。Xiaodong Zou 好像是斯大的明星教授,瑞典大众媒体上她是少数出镜率比较高的大学教授了,有兴趣看她的publication list的可以点击 这里 ,对于她的领域我是彻底外行,不过感觉做无机化学也能时不时地出Nature, Nature Chemistry 应该是相当了得的,令人佩服。
106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中国超级富豪家庭数跃至全球第五 门槛一亿美元
热度 1 xupeiyang 2012-6-1 22:50
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206/01/53869_24139923.htm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6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试谈不同家庭组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热度 20 jiangjiping 2012-5-28 08:02
试谈不同家庭组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蒋继平 2012 年 5 月 28 日 最近一些网友在我的博文评论中讨论到家教对孩子们的影响。 大家关心的是对孩子到底应该是严格, 还是宽容。我想大概是我的【我为什么要求儿子去伐木】给人的影响是我是一个典型的狼爸。 因而, 一方面为了消除这种误会, 另一方面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特作此文。 首先让我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来给夫妻家庭组合分组: 1. 严父慈母, 2. 严父严母, 3. 慈父严母, 4. 慈父慈母。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每个组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严父慈母的家庭 。 父亲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 当然这种严格要求必须是合情合理的, 主要是对孩子们精神意识上的督导。 在具体的做法上是对孩子们智力上的开导, 待人处事上的教诲, 毅力上的磨练, 信心方面的培养和体力方面的锻炼。 在这种组合下, 父亲对孩子们的任何不良言行都必须立即批评指正, 不能考虑任何感情的事。 说到这里, 使我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 22 年前的事。 因为我在美国读博士, 儿子生下来后是由外公外婆带的。四岁时他由外婆带到美国和我们欢聚。 有一天, 外婆炒了一盘大虾, 当我用筷子去拿虾子的时候, 儿子用他手里的筷子挡住我的筷子, 不让我吃。 我当时立即意识到儿子的这个行为是非常不正常的, 是由于外公外婆的娇宠造成的。 因而, 我决定立即给儿子一个严格的纠正。 我狠狠地在他的屁股上打了几下, 每一下都很重。 他的外婆在一旁流眼泪。 我自己也心痛, 但是为了孩子的前程, 我必须这样做。 我一边打他, 一边给他讲道理。我让他知道人是生活在集体中的,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要顾及别人的利益。 实话实说,那一次的教训很有效。 从此以后, 儿子越来越懂事。 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是父亲的责任,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可以让步。 可是, 在生活方面, 还是要尽量照顾好他们的。 这就需要一个心细慈爱的母亲。 慈母的作用主要是为孩子们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 使他们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所以, 严父和慈母是家庭中刚柔相济的一套组合, 是相辅相成的最佳配合。 但是, 前提是,慈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干预严父对孩子们的正面教育。要是能做到这一点, 这样的组合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最有利。因为在这样的组合下, 孩子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 而在具体的生活上过得很舒服。 这样的话, 可以保证心身的健康成长。 严父严母的家庭 。 即狼爸虎妈的家庭, 父母双方对孩子们都很严厉。 虽然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很出色, 但是, 要是走向极端的话, 这些孩子们可能在性情上很孤独和冷酷, 缺乏宽容和随和的心态, 因而,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与人合不来的境况。 慈父严母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中, 父亲对孩子们比较迁就, 不严格管教, 而母亲却对孩子们管得很严。 一般来说, 这样的组合不如严父慈母的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是母亲是女人, 女人的威严和气势总是不如男人,所以, 在某些情况下, 孩子们可能不会 100% 地服从。 从一般常理来说, 男人的特性是威严, 而女人的特性是柔软。 慈父慈母的家庭。 慈父慈母在这里意思是对孩子娇宠的父母, 不管孩子们的言行是不是正常合理, 一概迁就满足。 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娇气, 可能会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 在青少年时期可能过得很舒服, 可是独立走向社会后就会遇到困难。 原因是, 社会很复杂, 有各种各样的挑战。 社会上不是每个人都很慈善的。 综上所述, 在四种家庭组合中, 严父慈母对孩子们的正常健康成长最有利。在我看来, 教子是父亲的责任, 养子是母亲的义务。 在一个家庭中, 各施其职, 相辅相成。 如能如此, 孩子们定能在心身两方面健康成长。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14803 次阅读|46 个评论
【家庭小故事】做俺的老公日子不好过
热度 13 liuxuxia126 2012-5-26 19:15
昨日,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的汤姆斯杯半决赛开战,中国队对日本队。 林丹是第一个出场,打得日本选手没脾气。就喜欢林丹打球的霸气。 饭后散步,走在小区的小路上。喜欢看体育比赛的老公很不情愿地,我说连续几天没在家吃饭的他昨晚咋回来那么早呢,不是为了陪俺,是为了看林丹啊。 居民楼的窗口里飘出来鲍亭的解说现场的声音,老公嘟囔:看,这个时候每家都在看比赛! 我马上指出他的逻辑错误:凡说“每”,“全部”,“所有”,这样判断的人,只要找出一个例外,这个立论就不成立。 我同时指出:我们是不是每家中的一家?如果是,咱们家就没有看嘛。 他只好投降:你总是对的,我总是错的! 这个话我又不爱听: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现在是对的,有时也是错的。 哎,做我的老公日子不好过吧。经常被我的职业病整得很惨! 另: 不过,多数人,包括科学网上的某些人,经常在论述某个问题时,把自己放在主体之外,这是一个大大的逻辑问题。 对于那些全称肯定或否定判断的论断,一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不然很容易被忽悠了。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4004 次阅读|50 个评论
骨肉瘤12岁农村女孩朱珂珂急需治疗费用
热度 3 geobob 2012-5-23 08:30
骨肉瘤12岁农村女孩朱珂珂急需治疗费用
黑面书生按: 同学某君,铜陵人也,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款款之士,常怀报国济民之心。与余同窗几近十载,和谐六年毕业于科苑,毕业之时,兄叹曰:所谓‘创新’之科研,纸上谈兵,不足为经世之用,弗如赴生产一线,实业技术报国也。遂就职于某公司,致志于勘探事业,以图学有所效。期月不遇,余短信之,曰:久未谋面,不见消息,一切安好?兄曰:近日工作之余,忙于慈善培训,务于义务助人也。兄业余时间遂倾于助人好施之事业也。近日,邹兄为一安徽患病女童奔走呼告,令余举微力以助而广为播之。余特转其文于斯,以彰吾兄之良善,幸翼有助于女童也。 此下皆为邹兄整理之材料也。又及:此慈善机构为民间组织,于当今捐款机构诸如郭美美乱象丛生之际,获评同类最佳机构,善款用途皆可一路追踪,分毫可查,落实于救助对象,不似官方机构之无良也。呜呼,泱泱大国,哀哀生民,生而不幸,于斯为盛也。 12岁农村女孩朱珂珂2011年9月诊断为骨肉瘤以来,经多家医院诊治,于2012年2月16号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右骨远端骨 肉瘤 切除并人工关节置换,诊断及手术治疗已花去家里积蓄及四处借来的20多万元。孩子在北京水利医院密云分院做化疗,已进行3期,还有15期化疗,还需20余万元,靠务农收入的孩子父母已无力承担,紧急求助。 天使妈妈基金账号 1. 银行转账 开户银行: 中国 银行 北京 分行西翠路支行 户名:中华少年 儿童 慈善救助基金会 账号: 320 756 027 856 请务必注明: 天使妈妈基金 朱珂珂 专用 2. 支付宝网上捐款 http://www.ccafc.org.cn/templates/Donation/txxx.aspx?projectid=91 请务必注明: 天使妈妈基金 朱珂珂 专用 3. 邮局汇款 单位名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乙 15 号楼 A 座 7 层 邮政编码: 100036 请务必注明: 天使妈妈基金 朱珂珂 专用 我们承诺,你的每一分心意都会全力放在朱珂珂 的救助上,善款查询: http://www.ccafc.org.cn/templates/DonationSearch/index.aspx?nodeid=106 朱珂珂父亲朱长伟电话 : 13856819728. 求助者 : 朱珂珂 , 出生于 1999 年 5 月 12 日,现居住于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陆瓦坊村大朱庄15号。 患病前朱珂珂与弟弟朱胜华的合影: 病情及治疗费概况 骨肉瘤(右股骨恶性肿瘤): 朱珂珂于2011年九月患病以来,先后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水利医院,诊断为恶性骨肉瘤,于2011年2月16号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右骨远端瘤切除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具有保肢条件,诊断及治疗费用花去22余万。现于北京水利医院及密云分院进行化疗,整个化疗分18期,每期1-1.5万元,共约20余万元。 家庭情况: 父亲:朱长伟,小学文化,35岁,务农及农闲时打工; 母亲:邹玲玲,小学文化,34岁,务农; 弟弟:朱胜华,8岁。 家庭收入约3万元,另,爷爷长期患病卧床。 现家庭因孩子患病已花去家里所有积蓄,亲戚朋友也都借遍,孩子父亲朱长伟说他们不会放弃,要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给孩子治疗;孩子手术后还不能行走,孩子母亲专门在密云看护朱珂珂,为省下治疗费每晚只能在医院打地铺,另外一个孩子也只得放在老家亲戚家。 常年患病卧床的爷爷: 救助信: 患病期间孩子的照片,经历病痛折磨的小女孩依然微笑: 坚强的孩子在绣着十字绣,渴望早日恢复健康回到校园。 2012年五月1日于水利医院化疗期间,痛苦的化疗使得 孩子三天没有吃饭,看上去很消瘦。。。 永不放弃的父母和坚强的孩子,生命的希望就在眼前,为期一年的化疗如果能顺利进行,孩子生命将重新绽放,虽然在20岁左右还需手术将人工关节更换,虽然不能剧烈运动。眼下巨额的化疗费已经让这个家庭无力承受,但绝不就此放弃,这是孩子父母的坚定的声音! 残酷的现实是已经告急的化疗费用让来自安徽北部农村的一家人心急如焚。。。。。
个人分类: 呐喊彷徨--不知所云|730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国统计数据不靠谱;上访者为制造影响扎伤美籍;北京日报
wya 2012-5-17 11:08
夏昌奇:中国统计数据不靠谱 http://news.163.com/12/0517/08/81MO81KV00012Q9L.html?from=index 据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高达247万元,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则接近90%。 面对这样的数字,不少人表示自己“拖了后腿”。和以前公布的诸多调查报告一样,这些令人难以信服的数据,一出笼就成为公众的笑谈。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把它当真。不过话说回来,成为笑话,或许是这些数据最好的归宿。若当了真,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局长所期望的那样,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那麻烦恐怕就大了。 张局长曾表示,这些数据的出炉,不仅为目前对家庭消费金融行为的了解提供有价值的补充,还将为政府和监管层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但费钱费力弄来的数据,仅博得一阵哄笑,对于调查者而言,实在是一出惨剧。这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出 台历 时三年,在全国25个省市抽样调查了近8500个家庭。像这样的大型入户调查,平均每个样本的调查费用不会低于100元。这样估算下来,仅入户调查的费用可能就将近百万之巨了。 数据受到公众质疑,该报告的发布者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负责人出面予以澄清。他解释了样本来源,解释了城市家庭收入差距过大而拉高了平均资产的数额,还解释了调查中所谓“家庭”的定义。 及时回应,是很必要的,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要促使学术机构能够发布靠谱的调查数据,必须在制度上革旧除弊。 一是要细化专业分工。大型的社会调查,看起来并不复杂,但要保证其科学性,社会调查各阶段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美国社会的各类调查很频繁,数据库层出不穷,社会调查的专业分工也很细致。不仅有专门的享有盛誉的调查公司或机构,社会调查所需的各项技术也分工明确, 比如抽样方面的问题往往需要这方面的专家来解决 。将这些技术活外包给专业公司,这是我所知道的一些美国大学和研究所在主持大型社会调查时的惯例。 反观国内,各类社会调查也日渐多起来, 但在专业分工上还差强人意。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是最常见的搞法。从问卷、抽样、入户到编码,统统由自己来。其结果,钱没有少花,但调查的质量难以保证。前几年上海一家高校的研究所主持了一项关于中国宗教状况的调查,数据一公布很是轰动,但后来被发现虽然样本量不小,但抽样有问题,调查数据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像这样自产自销的作坊式社会调查,比比皆是 。数据成为笑话,也就在所难免了。 要提高调查质量,另一个关键点是同行评议的制度。我们的学术机构做的调查,往往只公布结果,但并不对外公开原数据。其结果,一方面大大减弱了数据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失去了让同行评判的机会。 按照国外学术界的惯例,学术机构的调查数据在完成后一定期限会对外公开 。那些没有通过同行评议,不为同行所接受的数据,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乃是公器,学术成果当共享。同时,经过同行评议也可以确保数据的质量。搞社会调查,花大本钱能够出好活,这样的制度值得国内学界借鉴。 上访者为制造影响扎伤美籍男子 http://news.163.com/12/0517/03/81M5IVSE00014AED.html 昨天15时40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群众报警称:一名外国男子在前门旅游集散中心门前,被一名男子扎伤臀部。市公安局迅速布控,组织民警在周边查找犯罪嫌疑人。16时45分,在前门箭楼南侧,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经初步审查,犯罪嫌疑人为王太存,男,61岁,山东省新泰市人,自称来京有个人诉求, 为制造影响扎伤外国人 。伤者(美国籍,商务人士)已被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警方正在进一步开展工作。 北京日报:媒体热衷负面报道是受西方观念蛊惑 http://news.qq.com/a/20120518/000143.htm?pgv_ref=aio 近来,惹人眼球的一些所谓新闻中,不少是负面报道,食品安全、医患矛盾、建筑质量、官员贪腐等热点层出不穷。在一些媒体的炒作下,似乎中国所有的食品都是有“毒”的,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豆腐渣”,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有问题,似乎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发展前景迷茫黯淡。 事实上,这只是 个别媒体所营造出的一种错觉 。中国的社会本身就很庞杂,现实又很复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发展整体上是进步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些问题更多是中国发展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作为媒体,就应该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全面地介绍给国内外读者,毫无节制地纠缠于个别音符,有意无意地抹掉发展成就,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媒体所应有的报道取向。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媒体的目光如果老盯着犄角旮旯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恐怕多少版面都报道不完。一个社会所需的,不是大量负面新闻所暗示出的不安定感,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发展成就,可一些媒体就是看不到,或是假装看不到。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报道取向在国内一些媒体,尤其是个别小报小刊中普遍存在。他们要么是热衷于散布一些负面、极端的情绪和言论,要么是大肆炒作丑闻八卦,靠搞猎奇性、煽动性消息来吸引眼球。这些现象的出现, 有的是受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观念所蛊惑 ,有的则是利字当头,为了赚取些廉价的掌声,抛弃了媒体的职业底线。 一直以来,西方的那套新闻理论和新闻观在国内一些人中十分吃香。有的媒体工作者更是言必称西方,将“新闻自由”、“第四权力”等奉为金科玉律。在他们眼中,宣传国家的发展成就就是“虚伪”的,而揭黑唱衰就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实际上,这恰恰是不懂西方新闻观的表现。在西方两党和多党政治形态中,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政治立场,为了得到执政机会,大作负面新闻,相互攻讦,造谣抹黑是其惯用伎俩。 我们的国情与西方不同 ,照搬这种“乌贼战术”,极易涣散和分化社会共识,不利于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需要的,不是那些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指手画脚的媒体,而是有责任、有担当,真正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媒体。我们的媒体,理应成为中国富强和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以积极的态度去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营造出积极、鼓劲、向上的舆论氛围 。中国当下利益高度分化,冲突对立客观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要做的就是站在建设性的立场去纾解矛盾、弥合对立、凝聚共识,而不是揣着利益的目的去围观起哄、煽风点火。 中国的媒体要坚持自己的新闻观,西方的那套东西根本不值得效仿,照抄照搬只会造成无可预料的社会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新闻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要求我们的媒体在从事报道活动时,要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那一点蝇头小利,就自降格调, 甚至心甘情愿地被人当枪使。 中国媒体要唱响主旋律,这是由中国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符合中国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实际。这个实际就是,中国要发展必须保持社会稳定,必须造就一个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这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报告称内地10%富裕家庭收入占社会总收入57%
xupeiyang 2012-5-14 14:25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8月,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农村22278元。从数据中发现有0.5%的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有150万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10%的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整个社会总收入的57%,说明中国家庭收入不均等的现象已经较为严重。 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205/14/53869_23794352.htm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统计显示我国近1/4女性曾遭遇家庭暴力
热度 1 xupeiyang 2012-5-14 13:59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14/133124412941.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事业、家庭,你到底要哪个?
热度 45 陈安博士 2012-5-10 20:02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是殷夫翻译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诗,因为鲁迅先生在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着意引用而更加有名。   之前,同一首诗,有孙用先生的现代文翻译稿,我还记得:   自由,爱情   我要的是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愿意牺牲生命   为了自由,   我又把爱情牺牲   在革命诗人裴多菲的心中,生命、爱情、自由的重要度排序大致如此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看上去和平的年代,多见的是“事业”和“家庭”两对概念的矛盾。   很多人说:为了事业,我要把家庭牺牲。或者没有这么强烈的表达,而只是说什么“家庭占第二位,事业占第一位。”   俺们觉得这个排序很可笑。   想问一句:你有事业吗?你玩的那点东西也好意思叫事业啊!   嘿嘿,羞死你不商量。
个人分类: 事论|6923 次阅读|7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 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5-9 14:32
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者家庭 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 “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弗兰西斯·培根《论死亡》) 世 上有一群父母,或许比谁都明白英国哲人培根的话。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20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 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年龄太大,他们再次生育几无可能,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为免触景生 情,他们只好躲亲避友;但儿女的音容几乎每时每刻都历历在目,这让他们总是眼含泪珠。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他们对记者 说:他们想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建立一个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院。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武威 2012年1月22日,除夕。北风正劲。南昌当地的天空灰蒙蒙的,一场飞雪就在眼前。这时,在南昌市郊的莲塘公墓里,传来了一对夫妇的哭声。 除夕风雪夜 别样的团圆 在 墓园哭泣的,是杨维国、蔡丽夫妇,当时,风雪无情地拍打着他俩,但他们似乎忘了严寒,蔡丽抱着女儿的坟头,哭泣地对着地下的孩子说:“今天过年了,我们吃 年夜饭你吃一点啊。”去年3月5日,一场发生在校园外的车祸,让夫妇俩永远失去了当时正在江西财经大学读研的23岁女儿杨菲。回家后,蔡丽写了下面的一篇 日志《别样的团圆》。 晚上6时多,菲菲的妈妈爸爸却来到莲塘公墓,爸妈孩子是要团圆的,对不?是老天都不能阻挡的,对不?过年了,来吧,孩 子让妈妈抱起你,孩子你也吃点吧。今天过年了,我们一家团圆,妈再也忍不住……在这里,一家人就这样吃上了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在这里,白雪做伴,让我 们实现了儿女情长。 团圆桌上的圆满,变成了永远的缺席。爸妈站在雪地里,看着你,爸妈在看着你呀! “天空飘着雪花,温度冰点……” 白发爬满了这对夫妻的双鬓。丈夫曾两次试图自杀,都被妻子拦了下来,“他每天都喊着女儿的名字,有时激动地敞开衣领大叫,一次想从楼上跳下去,一次又把菜刀架在了脖子上,我撕心裂肺地劝他,‘你死了,我可怎么活’?” 生 活也变了。原本三口之家一起逛的商场,夫妇俩再未踏足;原本合家团圆的节日,夫妻俩却逃避亲友,“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快快乐乐地在一起,情绪就控制 不住了。什么饺子、汤圆,原来都是我们喜欢吃的,但现在从来不吃了”;妻子有时穿起杨菲生前的衣服,也惹来一场无明的口角,“为什么不让我穿,我穿上衣服 后,就感觉女儿在我身边一样!” 老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这样的大不幸总是无情地在人世传递。江西九江的廖先生也有一位漂亮聪明的独生女儿 “小丫”。小丫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福建一家外企工作,只一年就晋升为公司的中层。过年的时候,廖先生和妻子为女儿购置了一套新房,为的是等着以后女儿带 男朋友回来时住。 可造化弄人,廖先生和妻子等来的却是噩耗。那一年清明放假,小丫早上还打电话和母亲问好,但晚上却传来单位的电话,女儿出车祸了,生命垂危。 死神最终不期而至,随后是妻子的寻死觅活,两个月的粒米不进,只靠在医院输液维持生命,丈夫将一家三口住的房屋出售,精神极度痛苦,却依然要在妻子面前假装坚强,有时候控制不住,就跑到屋外去流泪、狂吼…… 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一对对年逾半百的夫妇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同命人,以求心灵的慰藉。他们在网上的昵称带着 失子的悲伤,同样的命运也让他们愿意尽情地袒露心扉。趁着刚刚过去的五一节,网名为“倩影”、“往事回忆”、“小丫留住”、“坎坷”等的40多位暮年丧独 子的父母通过网络联系,相聚在了湖北。“在别人面前,我们是两面人,总会显得坚强,但回到家后,深夜合上眼后,却默默哭泣。但面对这群兄弟姐妹,我们可以 毫无顾忌地倾吐。” 孩子的孝服 心底永恒的痛 这绝对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网友见面”。记者在现场记录了他们的话,或许这世上,再没有比这几位母亲的对话,更让人感到万箭穿心的了。 “小丫留住”抽泣地告诉身旁同伴那一段令人悲伤的时刻:“你知道吗?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不孝啊,按照我们那里的老人说,孩子火葬前,身上是一定要披麻戴孝的;孩子没有给父母送终就过世,本来就是一种罪过。” 活像一场梦魇,话到伤心处,引来了蔡丽和其他几位在场妇女的抱头痛哭。 男 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来自太仓的“老怪”,是失独群体网络中的活跃分子,他常常言辞幽默,但谈到自己的儿子时,有时也会激动:“儿子生病的时 候,我答应过我儿子的,一辈子就只有他一个儿子。儿子去世后,民政局的人拿来几张孩子的照片,说是孤儿,让我挑选领养,我一口回绝了,我年龄大了,孩子还 这么小,他稍大一点的时候,我已经七老八十了,还怎么有能力去抚养他?” “倩影”是这次网友聚会的组织者,这些年来,她在武汉接触到很多失 独者,其中有一个是湖北的高官,令她印象深刻:“白天的时候,他总是西装革履,体面地工作;可是晚上回到家里,他又成了另外一个人,整夜抱着孩子的骨灰盒 哭泣入睡,口中呢喃着‘孩子,让爸爸抱抱你’,他就这样睡在地板上将近8年。” 精神折磨 压抑、自闭和尊严 事实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普通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立刻引来这些父母的怒目相视或者失声痛哭,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睹物思人,极力躲避世俗人伦。 来 自珠海的“金蛇狂舞”和“万里马”夫妇,是这个群体中比较年长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事情,我每天都会跑去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唱歌、跳舞、扭秧歌……日 子过得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儿子时,我却不得不撒谎了。人家问‘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儿子’?我就说‘他在部队,工作忙,不能常回 来’,人家又问‘那怎么没见到你的孙子呢’?我就回答说‘他们丁克,没有孩子’。” 失独者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年到了春节,这些父母都 如临大敌,他们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一待七八天,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 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将礼金奉上,但从来都不会去参加婚礼。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孤苦伶仃 丈夫离他们而去 他 们也曾想过用人工的手段再次进行辅助生育,但这样的方式却常常被他们自我否定,“有这么多钱去生小孩吗?即使能生下来,我们还有精力去抚养他吗?他的身体 发育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吗?”他们时常这样扪心自问。而前不久发生在广州的一出悲剧再次让有这样想法的失独父母踟蹰不已在失去长子后,50岁的文姨与 刘叔耗费12万元通过试管技术再次当上爸妈,在生下一对龙凤胎、含辛茹苦地抚养了10载后,夫妇俩却因长期精神压抑选择了轻生。 精神的痛苦往往带来生理的疾病。在这次有40多人参加的失独者父母聚会中,只有1/4是男性,“老怪”说:“这年头,丈夫能带着妻子一起出来聚会,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回家还能和老婆倾诉,但她们回家,就真正是孤苦伶仃一个人啊!” 在 经历了失子之痛之后,很多妇女都失去了丈夫。她们的丈夫或承受不了巨大的痛苦,不久就身患重病,离妻子而去;或者是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一位来自湖北 的女士哭泣着说:“我的儿子毕业于武汉大学,来到深圳工作,2006年,他在自己创业时因劳累过度去世;2009年,老伴又查出身患癌症,我在家独自照顾 了他两年后,他还是离我而去。现在连亲戚也不愿照顾我,我的精神是绝望的,身体是衰弱的,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来自甘肃天水的女士“坎 坷”说:“我的网名叫坎坷,我的一生也是如此坎坷,我今年48岁,我的儿子在21岁的时候,在大学宿舍里突然晕倒,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当时还可以生育,但 我的爱人却得了尿毒症,我爱人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看到儿子大学毕业,但他的心愿却没能完成,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这个 世界,不要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我签字……” 失独者的心语 “梦在天堂”:我来自福建三明,2002 年,我的丈夫因为重症肝炎去世,当时儿子才11岁,没想到当我把儿子养到21岁时,我的儿子遇到车祸。与别人一起摔落到了河里,我的儿子救了两个人,就再 也没有从河里上来。每年春晚,节目都很关心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我们这些没有儿女的空巢老人,谁来关心啊?(泪如雨下) “荆棘鸟”:我 来自四川德阳,儿子刚走了1年,真实的心情其实很不好。但是在外人看来,我似乎什么都不缺,是那样成功,那样风光。我前年被评为四川省的三八红旗手,去年 又被评为“巾帼英雄”,我又是高级工程师,但是,孩子没了,什么都没有了。(痛哭不已)我想着,根本没有谁来为我们送终啊,我们希望晚年应该有一个保障。 “杨 菲的父母”:我感叹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感叹我们都没有小孩了,每当我们强作笑颜,其实内心都在滴血。我们现在或许还年轻,还能动,但是一二十年以后,我们 都不能动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涉及杨菲的案件,一审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二审却至今没有开庭,我希望法律早点给出公正的答复。 “历 历在目”:我儿子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并且找了一个空姐做女朋友,他才25岁,离开我时,也是因为车祸。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哽咽失语)……我还要补充一 句,我以后尽量不哭了,以后和儿子团聚时,要让儿子看到漂亮的妈妈,让儿子说妈妈变漂亮了,变好看了,再也没有眼袋了。 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个 在 这40多名“失独者”的聚会中,有丧子七八年甚至十年之久的“倩影”夫妇、“金蛇狂舞”夫妇,也有独子去世才1年左右的来自四川的“荆棘鸟”和杨维国夫 妇。他们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远在甘肃、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武汉。但他们却并不在乎这些,毅然决定相聚在一起。他们说,在这里,不用像在外 面那样假装坚强,他们可以“抱团取暖”、纵情哭笑。 不少人告诉记者,在失去独子之后,对于世俗的名利和金钱,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但他们却总是无比担心,他们无法想象,在他们临终之时,陪在他们身边的会是谁?能有谁?就像“坎坷”说得那样:“我们要有尊严地死去。” “倩 影”三年前就开始建立全国失独群体的QQ群,三年下来,QQ群由一个变成了三个,群员的规模也超过1000人,“倩影”说,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 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父母待在一起,他们的心理才没有芥蒂,并且能够互相帮助,“其他养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 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情绪上受不 了。” 唯一愿望:建独立养老院 “老怪”说,他希望建立这个养老院,就是希望这个养老院成为他们这些暮年丧子者 养老送终的所在,“我们不可能同时生病,总能够有健康的人来照顾那些生病的人,我们这群人,所有人都是病人,所有人也都是医生,我们痛苦时,只有跟我们一 样的同命人,才能劝住我们,我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我们群体的特殊性,我们自己也愿意出一部分钱,来建这个养老院。” 但是,全国暮年失独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记者只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生部此前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进行推算。 统 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4735万人,此前抽样调查则显示,2009年我国15~19岁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 7.17%,20~24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52%,25岁~29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6.48%,此前,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曾估计,目前军队中 独生子女率已经不低于70%,作战部队则超过80%。如果按照军队的样本来估计,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也有1.9亿人。另根据卫生部发 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 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老怪”所在的太仓县总人口71.72万,经过“老怪”了解,他们县共有115家和他境况相同的家庭,如果以太仓县作为全国的样本,那么,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肯定超过百万个。( 广州日报 )
个人分类: 生活|2336 次阅读|5 个评论
居高不下的房价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2-5-5 10:32
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多少人成为了百万富翁(家庭),没有一亿也有几千万。至少老房改的3亿人和几千万城中村居民,他们的资产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升值了。 房价问题实际上是老市民与新市民之间的冲突。面对数以亿计的既得利益集团,每年几百万的新市民简直是有些“蚍蜉撼树”了。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28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人类竞争的四个层次
热度 1 xuxiujiang 2012-5-4 13:18
人类的竞争有四个层次。一是人与人的竞争;二是家庭与家庭的竞争;三是家族与家族的竞争;四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 现代社会又衍生出单位之间的竞争与政府之间的竞争两种形式。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争夺的是食物、异性与发展机会。其结果是比谁活的开心,活的长寿。 家庭之间的竞争,争夺的是生存资源,比的是财富的多寡与子女的成长。 家族之间的竞争,争夺的是生存空间,比的是实力的强大、人丁兴旺与家族的延续。 国家间的竞争,争夺的是税收来源,比的是岁的地盘大,人口多,谁的财源茂盛。 单位之间的竞争,争夺的是市场,比的是谁的客户多,资金流通畅。 政府之间的竞争,争夺的是权力,比的是政绩、和升官的机会
5360 次阅读|1 个评论
源起人类的繁殖模式
热度 2 welcomezp 2012-5-2 19:07
源起人类的繁殖模式
人类最初的家庭是怎样的? 自 18 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学者们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但是对早期的家庭形态和家庭的起源过程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分歧。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学者们无法找到连续的历史证据,因为早期家庭的形态或家庭形成过程都不会保留在化石里。文化人类学者试图从现存的少数原始部落的社会特征中挖掘信息,然而这些部落都零碎地分布在偏远地区,现存的原始社会部落未必能够反映 600 万年前早期人类的社会形态。 现代人类社会的结构主要受经济分配等文化因素。例如世界上近 80% 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承认或实施着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即使我国和一些基督教国家在法律上禁止一夫多妻婚姻,实际有钱人供养情妇和婚外情等一夫多妻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反映了男性经济收入和支配能力的不平等。然而,在人类历史中,这种经济分配不平等是最近出现的现象,即一万年前出现了农耕社会后,伴随着生产资料的积累,而出现的经济分配的不平等。人类有500万年以上的历史,绝大多数时间是狩猎采集社会,基本上不存在像农耕社会那样的分配不均现象。所以讨论人类社会的起源,不应该只局限于农耕社会,而应该有更广阔的尺度。 20 世纪上半叶,学者们开始关注其他灵长类的行为和社会进化,逐渐意识到可以从这些近缘物种中寻找人类出现之前社会进化的答案。 灵长类动物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群中(除了单独生活的部分原猿种类和猩猩以外),形成基本的社会单元。 如今世界上研究野生灵长类的研究者已逾 7 千人,出版了 4 万余篇科研论文。灵长类学逐渐发展为一门横跨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桥梁学科,为理解人类社会进化提供了一个可依据的崭新的视角。 灵长类繁殖模式与身体形态 雄性孔雀美丽而累赘的尾羽明显不利于生存,似乎很难用自然淘汰理论来解释,而且自然淘汰应该使雄性和雌性趋于形成相似的形态。 1871 年达尔文《人类起源及性关系的淘汰》提出了性淘汰理论,认为人类毛色、毛长短、脸型和男女体型差异可能是受性淘汰影响。性淘汰与生殖有关的理论,说明同性个体间会竞争异性,而异性间会相互选择 。 强大犬齿和强壮体格是雄性间竞争的得力武器。有了这两个武器雄性可以有效震慑和击退竞争者。不难想象雌雄体格和犬齿的差异可以反映性竞争的强烈程度。单独生活(例如懒猴)和一夫一妻群种类(例如长臂猿)的性竞争较少,雄性与雌性体型相似,犬齿大小差异不大(性二型性小)。多夫多妻型种类(例如猕猴)社会的性竞争较高,雄性平均体重是雌性的 140% 左右,雄型犬齿大于雌性(存在性二型性)。一夫多妻型种类(例如金丝猴)的性竞争非常激烈,雄性失败者将没有交配机会,雄性平均体重是雌性的 200% 以上,犬齿长度也超过雌性两倍(性二型性显著)。所以雄性金丝猴强壮而飘逸的外表应该是激烈性选择的结果。此外雄性其他特征也由雌性选择而变化,例如猩猩雄性肿胀的面盘、山魈雄性鲜艳的脸谱、长鼻猴夸张的大鼻子等,只是这些特征形成的过程仍不十分清楚。 黑狐猴、皇狨猴、黑吼猴、黑长臂猿和长臂猿生活在性竞争较少的一夫一妻型社会。除了黑吼猴以外,雌性和雄性毛色不同,通过毛色很容易辨别性别。有些种类婴儿毛色与成年个体明显差异,例如我国黑叶猴成年个体为纯黑色,而新生儿则全身金黄色。婴儿特有毛色可能有混淆亲身父亲,减少雄性杀婴的意义。 蛛猴雌性的阴蒂非常长,外型像与雄性阴茎没有明显差异。加上雌性体型也与雄性差异不大,远处看很难分清雌雄。这种雌性 ‘ 雄性化 ’ 的现象无法用性竞争或雌雄性选择来解释。除了蛛猴以外,鬣狗雌性的阴蒂也延长,长度接近于雄性鬣狗的阴茎。这可能与他们特殊的离散聚合型社会结构有关,雌性 ‘ 变身 ’ 为类似雄性的外表特征可能更容易接近和融入其他群。 灵长类繁殖模式与睾丸大小 睾丸大小是性能力的标志,其主要功能有: ① 制造精子, ② 生成雄性荷尔蒙, ③ 区别雌性和雄性,吸引异性等。人类常年处于可交配状态,所以睾丸一直留在阴囊内保证随时都可以产生精子。大多数灵长类存在发情期和非发情期。日本猴成年雄性的睾丸在发情期间落入阴囊内,产生精子,而在非发情期睾丸会被收入体腔,停止产生精子,睾丸内的组织变硬和缩小,最后只有发情期时 1/3 左右的大小 ( 夏本知郎 ,1983) 。从进化来看,睾丸是在哺乳类出现以后进化出来的性腺器官。古老动物的性腺一般在体内,例如鱼类的产精器官在体内,交配时精子和卵子被排入水中体外受精。生产精子的最适温度一般要低于体温 4-5 度,这样哺乳类动物恒定的体温反而不利于睾丸产生精子。人类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睾丸开始一直在体内肾脏附近,随后睾丸逐渐降低并落入阴囊。睾丸在子宫里的变化恰好也是变温动物向恒温动物长期进化的一个缩影。 各种类的雄性的交配方式与睾丸大小有关。黑猩猩生活在多妻多夫型社会,排卵期雌性的阴部肿胀性皮出现潮红肿胀的现象,会与群内不同雄性们交配。理论上雄性产出精子量越多,繁殖成功的几率越大。黑猩猩雄性为了能够提高受精雌性的比例,一天可以射精 50 次左右,每次射精量达到 2-4 毫升 (Hrdy and Whitten, 1987) 。睾丸大小决定了制造精子的能力,黑猩猩睾丸重量为 120-160 克,是人类的四倍以上。精子活动时间也明显比人类的更长,提高了精子间竞争能力。高地位雄性会监视发情雌性,驱赶靠近的其他雄性。黑猩猩雄性精液可以在雌性体内快速凝固,堵塞雌性生殖器官,一方面防止精液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雄性的精液形成精液栓 。 相比之下,大猩猩生活在一夫多妻型社会,雄性可以独占雌性,繁殖成功与生产精子数量无关。所以雄性大猩猩虽然达到 200 公斤,但是睾丸重量仅为黑猩猩的十分之一,即 15-30 克(东低地大猩猩和西低地大猩猩数据),一次射精的量也只有 0.1-0.5 毫升 (Hrdy and Whitten, 1987) 。大猩猩输精管排列疏松独立,不像黑猩猩睾丸中输精管排列那么 ( 夏本知郎 ,1983) 。在一夫多妻型社会中,雄性繁殖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垄断更多雌性配偶,保证自己的繁殖地位,这样大猩猩和金丝猴等一雄多雌型物种的雄性体型会超出雌性一倍多,背部有威武的长毛,通过强大的战斗力排斥雄性竞争者,占有雌性配偶。 其他猿猴也有这种趋势,例如山魈是一夫多妻型种类,雄性睾丸较小但体型魁梧;与其近缘的草原狒狒是多夫多妻型种类,雄性睾丸较大但雌雄体型差异小。长臂猿等生活在一夫一妻型繁殖系统的种类,其睾丸比例最小,反映了只有一个繁殖雄性,雄性间性竞争较小,雄性生殖器官相对较不发达的特点。 下图总结了灵长类繁殖系统和形态特征的数据。 比较数据表明,人类最初的家庭应该不是一夫多妻的。 1),从性二型性来看,一雄多雌的哺乳类普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性(例如,金丝猴雄性比雌性体型大一倍以上,海象雄性比雌性重8倍以上),人类男女的体型比例为1.1左右,明显低于一夫多妻物种的相左,而接近于一雄一雌的类型; 2)人类男性也没有绚丽的体表色彩等特征,说明性选择和性竞争不如一雄多雌种类那样明显。 3),人类睾丸大小 35-50 克 (Hrdy and Whitten, 1987) ,睾丸与身体比例明显小于多夫多妻(混交)种类,而接近于一夫一妻型种类的。 笔者认为人类最初的繁殖模式应该基本上是一夫一妻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人类的男性生殖器比例(尤其是阴茎的大小)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大的,这暗示了人类家庭并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模式,而是存在一定的性竞争,即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外交配现象。 张鹏 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2012年5月 图1. 灵长类的形态特征与繁殖系统
个人分类: 灵长类学原创|8258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生有三个责任
热度 5 wangdh 2012-5-1 10:40
人生有三个责任
人生有三个责任 (王德华) 别较真,你可以说人生有 4 个和 9 个责任,也可以说有 900 个责任。实际上,人到了负责任的年龄之后,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有责任。这里面有一小时、一天和一生的时间尺度上的差异,也有地理尺度上的差异。学习生物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不同的时间尺度,生物的决策是不同的。有些花是春天开放的,有些花是冬天开放的,有一年生的、有多年生的;有些动物是春天繁殖的,有些动物是秋天繁殖的,人类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的但也是有一个繁殖年龄的。同样,不同地理、不同地理尺度上,不同的生物物种采取的对策、生存和适应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要辩论“读书有用和无用”、“出身是否决定命运”这样的命题,只要有功夫可以辩几个回合。有时候一本书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有时候一句话改变了命运,有时候一个机会改变了命运;同样有时候一本书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话、一个偶然、一件小事也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大千世界,什么幸运的事情都有,什么倒霉的事情也有。生命由于多样而多彩,人生由于多样而多彩。既然脑袋长在自己的身子上,自己当然有支配自己的能力和权力。 我所说的三个责任,主要是:个人、家庭和社会。 个人责任 : 成年以后是要有责任的。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的前程负责。能够承担责任也是需要基础的,需要自我完善、自我武装,需要学习生存的技能养活自己、发展自己。个人有很多权力,也有很多义务和责任。个人需要融于社会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东西也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人的一生怎么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考和规划。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固然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但重要的还是个人本身,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是很关键的。民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纨绔子弟的生活和结局,我们不陌生,让人发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让人心颤、感慨。出身决定了起点,不是终点,最最重要的中间过程需要自己去努力,这段路走得好坏会决定你的一生。 家庭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姐妹,也会建立自己的家庭,有爱人和儿女,这就需要家庭的责任。每个父母都会倾尽一生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儿女,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个好前程。应该说这个关系对自己的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这些关系在自己的一生中也是最重要的。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家庭条件会影响儿女的成长,家庭文化和传统会塑造儿女的性格、品质、胸怀。家庭不只是养活儿女,家庭有对儿女长大成人的责任,如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作为家庭的一员,到了一定年龄,有担负起家庭重担的责任,有责任将自己家庭的文化、传统和财富延续下去,发展下去,有责任为自己的家庭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有责任改变自己家庭的落后、不足和贫穷。作为一个家庭中的一员,上有对父母的责任,下有对儿女的责任。古时候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警言,当今父母也会倾尽家产让儿女读书、甚至留洋,这些都是父母和儿女的责任体现。当然,忠孝不能两全是困扰很多远离父母的儿女的问题。清楚了自己的责任,你就会在求学、留洋、工作、读研等等纠结中,做出自己的选择,也会在海归还是不归之间做出选择。 社会责任: 人是家庭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都需要学会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为社会做贡献。人不能也不应该总是索取,人是要有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我们有责任让自己生活得好一些,让家庭成员生活得好一些,让周围的人生活得好一些,让这个社会更美好一些。不需要每个人都为国捐躯,只需要每个人尽职尽责,做些社会所需要的,对社会有利的。每个人有改变家庭面貌的责任,有改变自己所在的群体整体面貌的责任,也有改变社会面貌的责任。如果你不负责,我不负责,这个社会谁来负责?你不去建设,他不去建设,谁去建设?你来索取,我来索取,还有谁去奉献? 每个人奉献自己的才华和汗水,做好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做一个的合格的儿女、合格的父母、合格的学生、合格的职工、合格的教师 … … 这就是奉献,这就是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的责任,你也可以理解成“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为中华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人有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要求,不只是要求酒醉饭饱,要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事情,为周边的人们做点事情。奉献精神是需要的,责任精神是需要的。志愿也好,职责也好,用自己的劳动,去建设、改造周围的环境,包括家庭和社会。 我们都知道,社会是有等级的,家庭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我们也知道环境条件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好的家庭,会给家庭成员提供好的成长条件。虽然家庭条件不同,但人世间母性是一致的,父性是一致的,母爱和父爱的量度是等同的。 社会有差异,我们才需要社会公平,才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当今为什么人们仇富、仇官心理如此强烈,是一些人践踏的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公平,这是阻碍社会正常发展的毒瘤。毒瘤,是必须要铲除的。 我们都处在当今社会的不同阶层,我们都在经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健康快乐的人生是没有贫富差异的,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 这些道理谁都应该懂。上面这些文字适合中小学学生,也许适合大学生的新生。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8681 次阅读|8 个评论
事业与家庭
热度 10 heitiedan2012 2012-4-30 22:55
家庭与事业,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这是个难题,也是个大学问。或者说,在人的一生中,家庭重要还是事业重要?这似乎也不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现在的人们,稍微有点想法的,都希望能在自己的事业中做一番成绩,而且通过事业的成就也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很多希望事业有成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幸福。 但是,事情总难两全。虽然有不少人事业有成,家庭也很幸福美满,但是这样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似乎并不多见。有的人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但是家庭却不如人意。因为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他们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并不满足,他们制定了更高的目标。读完了博士,要做副教授,过去这一点不难实现。那时候博士不多,所以进入高校工作后,可以立刻得到副教授的职称。现在不同的,一般进高校都必须是博士,所以博士多了,但副教授各位有限,这就延长了获得副教授职称的时间。而且现在门槛值越来越高。开始增设了要有基金项目,或者其他的课题项目,后来又增加了必须要有出国经历,从三个月增加到半年,又从半年增加到一年。再往后不知还会增加什么门槛,也让博士们苦不堪言。当了副教授,心里也没落停,还得往教授奔,要不然,这高校里副教授一抓一大把,大家彼此彼此,只有当了教授,才算能熬出头了。当然,还有那心更高的,还要往院士上奔。我认识一位青年博士,每天都在实验室里,一干就到了夜里一两点。孩子刚出世还不到三岁,很少能见到自己的父亲。只好把岳父岳母接过来,帮助照顾小孩。这就算不错的了,每天还能跟自己的孩子能见上一面。要是那种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自己成天见不着的,将来孩子大了,两代人之间肯定会有隔阂,那麻烦也就大了。 做学术如此,经商下海的恐怕更加辛苦。要有业绩,要有利润,不能亏损,要开拓市场,扩大销路,每天都是压力,每天都在焦虑。在这种状态下,也无法放松,要应酬,花费很多时间,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关心子女。跟家人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淡。闹不好再遇上有共同语言的第三者,这家庭的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不干事业,只顾家,那似乎也并不是最佳选择。家人会说你没有本事,没有出息,就知道整天守着老婆孩子,也挣不了几个钱。搞不好,也是一大堆的矛盾。而且,作为男人,你不干点事,整天就挣那点仅够糊口的死工资,自己也觉得自己对不住家人。所以还得往外奔。所以,只顾家其实也顾不了家,不顾家就更顾不了家。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有的那种两口子都干事业的,问题也同样不少。除了丁克家庭,干脆不要孩子,也许这样的家庭还能维持下去。要不然,光是一个孩子问题,这两口子就没法摆得平。两人都干事业,能说谁重要谁不重要?难道就一定要女方做出牺牲,来成就男方?这在理上都不能说得过去。除非两人有默契。谁做的事更有意义,更有前途,那么另一个就稍微放弃一些,这么将就着对付,也许还能让这个家庭维持下来。要不然,也是非散伙不可。 在现在这个社会,看来,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过去都说,事业和家庭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现在看来,似乎还真有点这种关系。不过,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其实,关键在夫妻双方,都真正地尊重对方,都真正地愿意共同承担家庭的负担,共同担当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完全不能解决。做学问的,我不相信所有的时间都必须放在工作上。人的精力就那么些,你干了一段时间,这效率就会下降,你就要改换一下注意力,做一些别的事情。这就包括对家庭的关注和对孩子的关心。所以以所谓工作忙而不顾家的人,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个借口,百分之百的借口。夫妻双方,既要共同承当家庭的负担,也要共同尊重对方的事业,从来就没有规定必须男人去做事业,女人一定要为男性做出牺牲,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男性也必须尊重女性的事业。如果逼着女性为了家庭,为了男方的事业,而牺牲自己的事业,那么这样的女性心里未必心甘情愿。也许很多女性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确做出了这样的牺牲,那么她真的会为此感到幸福吗?难道她真的会对夫妻双方差距的扩大而无动于衷吗?难道她不担心这样的差距会导致家庭最后的破裂吗?这事都不好说。 要搁我说,无论男女,对事业负责是对的,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什么事都要有度,一旦过度就不好了,就会出问题。你们再忙,不能把家庭负担丢给另外一方,而自己完全不闻不问。这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既然组成了一个家庭,既然有了孩子,也既然有了自己的事业,那么你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就必须对所有这一切都要承担责任。这教授,当得了就当,当不了教授,就不一定非当不可,特别不一定要你付出非常的代价去得到这个东西。你的能力和成绩并不因为这种头衔而有所改变。虽然这是外界对人们评价的一个标准,但是我们自己得有定力,不为这些外界的东西所迷惑。 做生意挣钱,不光靠人们的能力,也要看机遇和运气。你能挣到钱,能养家糊口,这就证明了你的能力,但是,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和档次,这就不好说了。我现在有一百万,我一定要挣到一千万,如果我现在有了一千万,就一定要挣到一个亿。人家比我干得晚,岁数比我小,可是人家已经有好几个亿,,有多少豪宅与别墅,我不能比他差,所以还要继续玩命。这就实在没有必要了。这钱要挣是没有够的。但是如果把命和家庭都搭进去了,值当吗?一个人,如果真的把家都搭进去了,除了革命这样的非常时期,那这个人不就像孤魂野鬼吗?
8831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戒酒需要家庭的综合国力
热度 12 fs007 2012-4-27 12:21
寻正 我接到一位网友来信求助: 一位同学的父亲酗酒,母亲非常痛苦,几有自杀的念头。我想问下,如果从医学方面帮助他,要如何着手?如找医生治疗,挂哪一科?在家里,有没有帮助他戒断的有效方法?家人都可以做什么? 酗酒(Alcoholism)是一个严重的身心疾病,曾经一度是西方社会的梦魇,美国一度全国禁酒,就是针对酗酒而起的,直到今日,美国禁酒令仍然折射在各地法律法规中,全国性的全面性的禁酒令消失,但局部性的禁酒令随地可见。 既然是身心疾病,当然治疗会分成两部分,一是心理治疗,二是身体治疗,二者很大程度上相依相承,单一治疗效果不佳。 酒精是一种兴奋剂,同时,在过量时又产生严重的大脑抑制,超过量则可能引起昏迷死亡。由于人体具有强大的适应性,肝脏及其它器官可以针对酒精进行代谢清除,长期饮酒会导致这种解毒功能的增强,也就使得人获得的边际兴奋(等量的酒精产生的兴奋程度)递减,从而导致人喝酒越喝越厉害(越能喝),最终总是超过各内脏器官能忍受的阈值,总会过量。 酒精可以针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全面的作用——之所以不称之为破坏作用,是因为在少量适量地饮酒时,这些作用是可逆的,不对正常的神经生理过程产生干扰。但在长期过量的情况下,人脑将产生适应性的变化,比如,酒精也可以成为脑细胞的能量物质,脑细胞将更依赖于酒精提供能量,而不是使用血糖。这些变化,最终形成酒精依赖性(Alcohol Dependence)。为了减少针对酗酒者的歧视,世界卫生组织倾向于将酗酒称为酒精依赖综合征(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酒精依赖的表现是越喝越想喝,想停都停不下来。 为什么患者想停停不了呢?从心理上说,患者习惯于酒精带来的额外兴奋,对于生活中承担了不少压力的人来说,酒精是一种疏解生活压力的方式;从生理上说,他的身体被改造了,没有适量的酒精供应,他的身体就受不了,会产生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酒精戒断症状包括哪些呢?包括躁动、酒精性幻觉症、厌食、焦虑、恐慌、紧张、无力、多汗、抑郁、腹泻、头痛、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失眠等轻中度症状、以及混乱、谵妄、人格障碍、性格变异、癫痫发作、心动过速乃至震颤、死亡等严重症状,基本上患者说他有什么症状,都可能是真的,不是编造的。 为什么酒精戒断会产生如此广泛的症状呢?那是因为长期酒精过量会横扫所有脏器,改变它们的生理状态,让它们受到损害。慢性酒精中毒可以引起脂肪肝、胰腺炎、心脏病、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溃疡、性功能障碍、多发神经功能障碍、大脑萎缩致痴呆、小脑萎缩致运动失衡、以及猝死等。 要治疗酗酒,就得激发患者的求生意志,是的,酗酒是慢性自杀,远在死亡之前,患者就可能面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后果,有时甚至生不如死。如果患者认识不到这些后果,不激发求生、追求更佳生活状态的意志,对成年人来说,控制其行为是非常不易的,往往让治疗无果而终,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还不如不治疗,毕竟酒比药便宜多了。 为什么酗酒在西方社会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呢?因为酗酒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对患者本身的危害,承担酗酒后果的还有酗酒者的家庭。从心理治疗角度来说,西方社会还关注于酗酒者的配偶或者其他亲密看护者。如果在西方,往往有互助团体(Support Group)为之提供心理支持,比如著名的Al-Anon。西方的互助团体往往是由专业人员扶持或者发起从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尚需医疗行业进一步发展,真正运用生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才有可能获得相应服务。依此说明,看顾酗酒者的亲人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象这位母亲一样,自己都为严重的抑郁症困扰,会让一个非常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在中国的环境中,寻找到互助团体殊为不易,互助团体也往往因为缺乏指导而价值有限。作为患者亲属,需要理解的是,在跟酗酒战斗的时候,你不能孤单,千万不要孤单,没有现成的互助团体,就需要自已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资源网络,这一资源网能保证适时地向你提供资源、信息、以及最重要的情感支持。中华文化讲究情感不外露,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都很大程度上存在情感表达障碍,这是此类脆弱的人需要在某个阶段克服的。中国缺乏专业的互助团体,不妨尝试其它一些社会情感救急机制,比如基督教。就我所了解而言,在所有宗教中,基督教的情感支持与应对方式,非常符合心理疾病所需,远非其它宗教能比。 不仅仅是看护亲属需要互助团体的支持,患者本人也需要一个社会团体的无保留的支持,在美国,有无名酗酒者(Alcoholics Anonymous),中国估计尚是空白一片。酗酒者远非大家想像的那么无情、缺乏责任心与毅力,在适当的激发下,他们大多数人跟普通人没有两样,他们也希望过上正常生活,甚至比普通人更加强烈。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在不可控制的因素下,受到了来自酒精对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侵蚀,以至于酒瘾难戒。他们敏感、软弱、彷徨无助,社会鄙视的眼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使用酒精这个熟悉的工具的愿望,以构建不受干扰的乐园。要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走出酒精循环的误区,不仅需要为他们提供现实问题的应对方式,还要为他们提供临时的情感庇护港湾。他们需要有自己的亲属之外的朋友圈子,需要有倾吐自己情感与现实忧虑而不担心受到嘲笑的机会,需要有人适时地为之排忧解难。再次地,我推荐患者接触宗教,唯有不计得失的宗教热忱与向善劝诫,能解此类患者持续的心中阴霾。 如果可能,需要看心理医生,但似乎这在中国成了奢望,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是扭曲而不健全的,非常缺乏合格的心理医生。这是国人的不幸,子女教养切记以预防为上。 在患者与亲属做好心理准备之后,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医药打破酒精的禁锢。在西方,骤然戒酒,强行打断对身体的酒精供应多需要住院监控,但这似乎不是中国医疗体系的习惯,中国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与实践是有限的。如果查医学文献,中国人在酗酒研究治疗上贡献甚微。以我对中国医院的了解,大多数医院十年前并不具备这种治疗能力,不知现在是否有所改善。这对患者而言是不公平的,然而,在一个医生服务价值被低估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体系中,你也不能抱有更多奢望。 患者及其亲属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医学知识上装备自己,以便顺利地应对酒精戒断综合征。当你尝试之后,会发现医学上的神秘多半是装出来的,难的,其实还是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 在中国寻求医生帮助,去医院挂号精神科,如前言,不要对医生太过依赖。如果医院没有精神科,则寻求神经内科医生帮助,因为他们对需要的常用药物最为了解。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需要治疗,也多寻求神经内科医生帮助。中国新出现的戒毒专门机构,所谓的戒毒所,也可以一试,不知道他们的业余范围是否包括戒酒。求医时最好跟固定的医生形成良性的互动,相互学习。 酒精戒断综合征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切莫以意志不坚定之类的歧视性理由延误治疗,人力与人的意志是有限的。如何规避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呢?策略之一是渐戒法,患者逐渐减量,直至完全戒酒。这一策略的最大弊端是成功率低下,监督成本高昂,酒精的特性是让人兴奋,酗酒者一进入这种状态,非常难以光靠自己控制饮酒的量,从而导致减量失败。 与渐戒法相对的是骤断法,今天是“瘾君子”,明天就宣布“改邪归正”,与酒精分道扬彪。骤断法就会产生或轻或重的戒断综合征,对此,也有两种策略,一是预防性地治疗,二是对症治疗,由于戒断综合征千差万别,我倾向于保守的对症治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在骤断法实施后,患者与家属需要准备两样常用药,一是适量补充维生素,二是安定类药物,医学术语为苯二氮䓬类药物、作用于伽玛氨基丁酸系统(GABA,主抑制的神经介质)。在中国,这两类药物都易于廉价获得。 维生素中最重要的是维B1与叶酸(B9),不过,在开始戒酒时,不妨补充复合维生素,因为酗酒常伴有营养失衡,维生素的缺乏。酒精也是身体可以利用的燃料,酗酒者常常忘记摄入其它食品,总热量上却不担心达不到需求。相应地,患者也需要考虑在戒酒时,全面改善身体营养状况,让自己的饮食变得更加合理,增加戒酒成功机率。 大多数患者还缺镁,适应补充镁制剂可防止心脏方面的戒断症状。如果患者吸烟,需要同时戒烟,反正都是一戒,戒烟没有戒酒那么痛苦危险。吸烟减缓身体适应无酒过程。 一般而言,安定类药物有类似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但却没有它相对剧烈的毒性,因此,此类药物对常见的戒断症状有效。常用药物有安定以及阿提凡。除此之外,可以适当购买药店中的含右美沙芬的镇咳药,比如什么联邦克立停之类,这类药具有防止脑损伤的作用。无论是安定类还是右美沙芬,服用过量或者超过6个月都有成瘾的风险,但大多数人应该都戒得差不多了,用不着再担心戒断症状了(戒断症状一般在3-6周消失)。 在这之外,其它的治疗药物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在出现上述药物解决不了的范围之外的症状,需要看医生或住院治疗。 在戒断综合征应付过去之后,针对酗酒的战斗只取得了前半场的胜利,只是局部的胜利,离完全戒酒尚有不远的距离。 我在幼年听说过一个偏方,“鲤鱼泡酒”。喝酒,给“瘾君子”自然的联系就是全身心的放松愉悦,如果你强行剥脱了这种联系,就可能打断酒瘾,让他们望酒而生畏。你爱喝酒,让你喝个痛快,只要你能喝下去!据说鲤鱼泡酒有强烈的催吐效果,让酒瘾戛然而止。向我授方的人是年轻人,估计是快要上瘾的人,才有这种奇效。 中国有中医,偏方甚多,我对偏方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如果听起来合理,尽可谨慎一试,有效则用,无效则废。但中医理论不值一提,大言不惭100%有效,或者“包好”的“人血馒头”坚决不吃,一付药中含有几十味中药,靠说不清道不明的阴阳五行、寒热温凉来证明有效的,均力避之。中西药不合宜者皆毒,徒增肝肾负担,对戒酒有害无益。 在针对酒瘾的战斗中,现代医学有如下药物贡献: 1. 双硫仑(Disulfiram),又称滥抗(Antabuse)。酒精代谢过程产生乙醛,醉酒的大部分症状,包括非常令人不爽的宿醉就是乙醛引起的。此药抑制乙醛脱氢酶,让酒精代谢成为乙醛却不能进一步代谢排出。可以想见,吃了滥抗,少喝一点就醉了,喝了酒,次次都头痛,酒瘾必然大减。由于滥抗旨在增加乙醛这一毒性成份,患者本身如果仍然狂饮,那就危险了,所以身心治疗全面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某些抗生素具有类似作用,比如甲硝唑、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替坦、灰黄霉素以及降糖药磺脲类的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等,服药期间可能就喝不得酒(医学上称为DER,双硫仑样作用)。 2. 纳曲酮(Naltrexone)。此药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竞争性地抑制酒精的兴奋作用,是抵消酒精的好处的。喝酒如水,当然“瘾君子”对酒精的喜爱就大减了。此药跟滥抗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好处没了,坏处多了,酒就不喝了。这两种药最大的困难是取得患者的配合。患者亲属见猎心喜,不少人多半会打悄悄把这两种药给患者喂下的馊主意——这不符合现代医学知情同意的习惯,也可能引起患者严重不满而适得其反,这种下流招式应当坚决不用。 3. 碳酰亚胺钙(Calcium carbimide)。此药原理跟滥抗差不多,可能副作用少一些,好象中国没有? 4. 阿坎酸钙(Acamprosate calcium,商品名坎普拉尔 CAMPRAL)。此药具有稳定脑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患者对酒的欲求,减轻戒断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征状。 戒酒是一个家庭针对酗酒的全面战争,需要的是综合国力,包括小孩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参与,切莫等闲视之,浅尝辄止。赢得战争过程艰辛,其胜利才弥足珍贵,来之不易,维之心切。戒酒成功后,80%的人5-7年内不会复发,而70%的人终生不再复发。酗酒是一种疾病,不成功者,复发者,可能都是掉以轻心的结果。 感谢上帝赐予灾难未必是灾难的结束,但却往往是灾难医治的开始, 此乃是酗酒治疗的要义,患者亲属可以此自勉。 致谢:感谢网友fuwl对文字的校对。
个人分类: 医学普及|697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怀念我的父亲
热度 28 ganchunmei 2012-4-22 05:05
在芬兰的这大半年里,经常莫名地想念父亲。每次想到父亲,眼泪就禁不住地流下来。父亲的去世,成为自己心里一辈子的痛。 父亲的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是一身的旧衣服,老实巴交,勤勤恳恳,简简单单;一辈子都呆在生他养他的小山村。 小时候,父亲经常半夜起来给我们盖好被踢的被子。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遇到下雨,他会去学校给我们送伞和雨鞋。每天会做好饭菜等我们放学回家。周末的时候跟着父亲一块去土地里干活,跟着父亲挑粪,父亲挑大的,我挑小的;天干旱的时候,跟着父亲挑一担担的水给土地浇水,依然父亲挑大桶,我挑小桶。每天清晨,我们都是在父亲的歌声中醒来的,因为父亲喜欢唱歌,父亲的声音很洪亮,唱的那些党的歌特别好听;他又喜欢早起,早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扫地,屋里屋外;于是,每天我们都在父亲的歌声和扫地声中醒来。那时候父亲和我们喜欢看福建东南电视台的《银河之星打擂台》,我们也跟父亲说,等以后我们有钱了,一定要让父亲也去参加这个比赛,肯定能拿奖回来。 初一那年,自己有着子莫名其妙地经常半夜肚子痛,父亲经常半夜背着我去看医生;初二那年,因为鼻炎,父亲带着我看了无数次医生,还跑安福去拿药,都没用,最后是父亲天天去山上挖一种草药,天天煮好,连续吃了一个多月后才治好。 小妹初二那年暑假,由于体育强项,被学校选中参加暑假的体育培训,以参加开学全县的运动会比赛。那时候,小妹每天训练很辛苦,父亲则早早地做好小妹喜欢吃的菜,并准备好从地里摘回来的草莓、西瓜和香瓜,在阳台上远远地望着小妹回家的方向,等待小妹回来。然后父亲还经常鼓励小妹说,不要怕辛苦,好好训练,到时候像电视里一样拿个奖杯回家。 上高中后,有一次返校自己非要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县城的学校,父亲不放心我第一次骑自行骑这么远,于是也骑车陪着我到学校,在快到县城的时候,自己还是不小心被另一个骑车的人给撞倒在地。高二那年,父亲和母亲在寝室门口一直等我,给我送吃的和衣服;也不知道直接去教室找我,就一直在路边等,刚好我从那经过,无意中看到他们。高中每月放假回家,父亲总是会特意做我喜欢吃的菜给我吃;也会特意留很大的桔子、西瓜、香瓜和草莓,等我每个月放假回去的时候吃。 大姐怀孕,在家里待产,父亲总是做大姐喜欢吃的饭菜。而大姐因怀孕有时候发脾气,父亲也都接受。等大侄子出生,父亲就一直带着大侄子。到现在家里人都说,大侄子的性格和父亲是非常相像。 每年过年,因为我很多菜都不吃,父亲会特意做一两个我喜欢吃的菜。每年过小年,和父亲一起打扫卫生,准备些对联-父亲写,我们姐妹在旁边玩墨水和毛笔,帮父亲拉红纸并放好已经写好的对联。每年元宵节,我们姐妹坐在楼梯口,捂着耳朵看来家里的龙灯,父亲在厅堂放鞭炮迎接那些龙灯;等龙灯走后,问父亲这是哪里哪里的龙灯,需要给多少钱;然后再回忆说当年生大哥那会,有十多个从各地来的龙灯到家里庆祝,现在的龙灯越来越少,每年就只有村子里的3-4个龙灯;而每次村里的老龙灯都会很晚很晚才到,一般要到11或12点了,那个时候我们早就已经进入梦乡了,只有父亲还守着,等待它的到来。 高考那两天,父亲后来说,本来他和母亲很想去县城陪我的,但又害怕影响我考试,所以他们就一直在家担心了两天。高考完的那个暑假,自己不懂事,老是和父亲吵架,因为觉得父亲做事太慢,太罗嗦。 04年去武汉上大学,母亲送我去学校报到。每周打一次电话回家,父亲总说,要吃好点,不要舍不得花钱,要穿好点。父亲的话总是很亲切。父亲也会说,今年种了多少花生,多少西瓜,多少地瓜,等我暑假回家的时候就已经熟了,可以吃了。自己在学校也一直很努力,并一直想着等自己毕业的时候,一定要让父亲也来武汉玩一趟。当时父亲最大的心愿是可以过六十大寿,自己也一直在计算等父亲60岁的时候,自己已经毕业工作两年,有资本可以好好给一辈子都没过过生日的父亲祝寿了。 但是,07年的6月底,父亲意外出事,在楼上晒被子时候从二楼一不小心摔下来,由于头部先着地,当时就昏迷了并大量出血。之后:先在县城的小医院治疗,有一个多月,不见好转;转到南昌大医院,在重症病房呆了2个星期左右,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当时的情形是,父亲一直昏迷不醒,加之只能靠导管注入食物,本来很瘦的父亲就更加瘦得只剩骨头了;当时护士每天给父亲打点滴的时候,就害怕,因为父亲全身上下已经没地方可以扎了,扎哪里都不出血;身上很多地方也长褥子;最后由于家里已经没钱了,医生说这种情形-“植物人”,一时半会呆在医院也治不好,考虑到我们的经济问题,建议我们回家治疗。8月初,从南昌转回到家里,在家里照顾父亲。 9月,因开学以及保研而返回学校准备材料和面试等系列程序的时候,仅有母亲和大哥在家照顾似乎已成“植物人”的父亲。10月17日,父亲最终还是没能醒来,离开我们。匆忙赶回家,见到的只是躺在棺材里的已经瘦得不成样的父亲...... 父亲去世的时候,57岁...... 父亲见我的最后一面是网络视频,当时父亲在深圳大姐那呆阵子。有一次我和大姐视频,父亲在旁边,看见了我,并说了我的最后一句话“好像瘦了”。而当时大姐没有视频,所以我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是06年在家过年的时候。 父亲一直希望我有机会能出国,现在我在国外了,父亲却再也看不到了...... 现在,每当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植物人”双亲因亲情而慢慢康复等等,自己就会悔恨,当时为什么要选择保研,而不是留在家里照顾父亲?当时为什么不想尽办法多借点钱,以让父亲能够继续留在大医院观察?或许,当时如果借到钱可以继续留在医院,当时如果自己一直在照顾父亲,是不是父亲就不会去世了? 也后悔自己曾经和父亲吵架;后悔那年的父亲节没有打电话回家;那年端午节没有打电话回家,而父亲在家等我电话等了一天。 有时候想,命运真的太不公平。父亲一辈子都没穿过几套新衣服,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辛苦一辈子,操劳一辈子。为什么仅仅从不到3米到的楼上摔下来,就摔得这么严重?在我还没来得及报答的时候,父亲就这样走了;都还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说最后一句话......在我的所有小小愿望还没有实现的时候,父亲就走了-计划的父亲武汉游、六十大寿...... 甚至父亲去世的时候,连一张平时的照片都没有。最后是大姐想起有一次我们姐妹几个在拍照玩,父亲刚好在旁边,大姐就偷拍了父亲的一张照片,当时父亲还在吃东西。最后,这一张偷拍的照片成为父亲最后的遗像。 现在每年回到家,已经没有父亲熟悉的笑容和声音,只有厅堂的遗像和冰冷的坟墓。自从父亲去世后,每次回家前,心里都会犹豫。因为不敢去面对家里父亲的遗像,不敢相信父亲就这样走了,小小的屋子里到处都有父亲曾经的声影。 而自己经常做梦,梦见父亲在干活,从来不说话。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如果真的有,我希望父亲不要再那么老实巴交,免得受人欺负;希望父亲有一口好的牙齿,这样就能吃所有好吃的东西;希望父亲能有新衣服穿;希望父亲不要再那么辛苦和劳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85 次阅读|28 个评论
北京独生子女家庭能享受的待遇
shenbinti 2012-4-17 11:03
北京独生子女家庭能享受的待遇 ----- 劳动法律师解读北京独生子女家庭享受的独生子女奖励费、独生子女增加产假等待遇 【北京独生子女家庭能享受的独生子女费、独生子女增加产假等待遇】 国家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鼓励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并且给予这样的家庭一定的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由于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均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了规定,下面主要介绍北京独生子女家庭能享受的待遇。 根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一对夫妻生育(包括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其子女在十八周岁以内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核实(没有单位的和农村居民,经户籍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核实),由 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北京独生子女家庭,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以下奖励和优待: 1 、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北京地区每月发 10 元奖励费,由男女单位各发 5 元,没有单位的由居委会或村委会发。奖励费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发至其独生子女满 18 岁周岁止; 2 、独生子女增加产假。 从理论上来说,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女职工,在原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可以享有增加产假三个月。关于享受增加产假的条件及规定, 请看北京沈斌倜劳动法律师另一篇博文 《北京增加产假规定》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d78fc0102e154.html 。(关于北京基础产假规定,请参见北京沈斌倜劳动法律师: 《产假规定 2012 北京劳动法产假规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d78fc0102dzuq.html ) 3. 在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入学、就业、就医或健康检查方面给予优待。这主要是指 独生子女的 托幼管理费 和 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 ,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这里的有关规定是什么并没有明确。一般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可以报销,每月 40 元的标准,外企也有此福利,至于其它企业报销的额度,还得看单位的规章制度。这部分费用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收入中的补贴、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范围及标准的规定的通知》(京地税个 41 号)规定独生子女补贴 5 至 10 元 / 月,父母双方各 50% ,托儿补助费父母双方各 40 元/月这两项补贴收入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进行扣除。 4. 农村安排宅基地,对独生子女父母应当给予优先和照顾;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扶持独生子女家庭发展生产。 5. 对独生子女父母年老时的优待。 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 1000 元的一次性励 ; 农村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时,应当为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办理养老保险。 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胎生育双胞或者多胞的夫妻,则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借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除了不能享受一次性 1000 元的奖励外其它均可享受。只是能享受一份独生子女奖励待遇。 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致使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每人不少于 5000 元的一次性经济帮助。 还要注意一点,以上独生子女家庭所能享受的待遇只能依申请取得,如果独生子女家庭不主动申请,一般不予奖励,且不溯及既往,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申请了什么时候享受,而不能追溯到以前。 ------------------------------------------ 北京沈斌倜劳动法律师服务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中闻律师事务所;电子邮件: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5301115671 ( +86 ) 13661313967 ;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沈斌倜律师简介: 沈斌倜,女,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劳动保障法学会会员,厦门大学法律硕士,点睛律师学院劳动法高级培训师,北京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专业从事劳资纠纷法律研究,专注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及劳动法培训、担任劳动法专项法律顾问。执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电子邮件: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5301115671 ( +86 ) 13661313967 ;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 shenbinti 我的更多文章: 北京增加产假规定 (2012-03-30 15:25:07) 产假规定2012北京劳动法产假规定 (2012-02-21 18:09:29) 北京劳法沈斌倜律师给各位网友、朋友拜年了 (2012-01-23 15:37:43) 企业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怀孕、生育的处理 (2011-04-19 19:51:37)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2010-11-14 15:30:13) 关于检发节育手术常规第三版的通知 (2010-08-19 21:33:51) 女职工孕期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律师点评 (2010-06-19 13:20:46) 孕期遭遇调岗降薪辞职补偿 (2009-12-02 21:59:03) 女职工保护:终止劳动合同后发现怀孕怎么办? (2009-07-30 14:34:33) 沈斌倜谈女职工怀孕、哺乳期变岗后工资待遇问题 (2009-07-17 22:06:06)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3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spirituallife 2012-4-16 23:02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为君主效力,(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疏远了亲人,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就有十分之三。
个人分类: 家庭|0 个评论
[转载]家庭伦理、论道保你家和万事兴
spirituallife 2012-4-16 22:10
老人无德,一家灾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前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本 书是根据我国近代著名农民思想家、教育家王凤仪先生和释仁焕导师多年的语录、著作与讲座之精华整理而成。文中用质朴的语言,从伦理道德、传统礼教等方面, 讲述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本分;号召大家各行其道、各正本位,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基本道理。什么是和谐?和是互相尊重,谐是互相礼让。在这家庭伦常中,我们 只能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拿这伦常道来对照、指责我们身边的人,必定适得其反。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看别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对不 对”,对父母来说,“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对子女来说,“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这样一家人就能和谐相处了。在举国上下齐心建 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本书或许对您和您的家庭有些许的帮助和收益。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一、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2、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3、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5、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7、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8、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9、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1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12、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5、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二、父母之道 ­1,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 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长劝他们多休息。 ­ 5, 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阳为父,阴为母。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和,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7,小孩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 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于果子酸了,果子不甜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有关,第二要考虑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 11,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 12,“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就越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13,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禀性,涵养天年,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子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好,责任重大。 ­ 三、夫妻道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 2,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美满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 3,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 4,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 ­ 5,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 6,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 7,夫妻之间要做到互相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 8,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 9,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 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送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 11,男女平等是指在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 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柔”是要性如水,“和”是要合乎礼。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 13,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赐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生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 14,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妻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盛,所以男人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乐。 ­ 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 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互相管辖了。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 四、丈夫道 1,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 2,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 3,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 4, 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 5,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 6,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逆来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 8,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 9,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 10,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 11,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性纲,心纲,身纲。 ­ 12,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五、妻子道 1,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 2,女人要柔和,安详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 3,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 4,女人多事,男人无志;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 5,不要刚爆,不要急躁,不要啰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情,应助夫不累夫。 ­ 6,为人妻,自己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该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 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 之恩。如何和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禀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 7,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 8,女人刚爆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的孩子也不中用。 ­ 9,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 10,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 11,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 12,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 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久。 ­ 13,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六、婆媳道 1,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 2,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 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 5,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 6,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恩,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 7,每个家婆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发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 8,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 9,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主没有自己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 10,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 11,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 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道了。 ­ 12,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 13,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到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 14,公婆如同一家的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 15,家和万事兴,要想富贵子强,就要孝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七、子女道 1,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 ­ 2,为人子女,年幼时很难在生计上帮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担忧是最大报恩。长至成年要尽心尽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 3,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 4,给老人物质的满足,那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分,给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才是真孝顺。 ­ 5,“顺”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即使父母明显是错的,也不当面顶撞。父母有过,不但不埋怨父母,还把父母该做的事情也完善起来,这叫做为父母补漏。 ­ 6,父母有过,子女能为他们补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贵星。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 ­ 7,我们的生命降临在这一家,等于是和这一家的生命有缘,好,是你命中的福报;坏,也是自己的缘分。有痛苦有烦恼是这一家在成就你,磨练你,成全你了结自己的果报,同样要感恩报恩。 ­ 8,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 ­ 9,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 ­ 10,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养父母之身。孝心要处处顺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何物,我必爱之。所近何事,我当奉行之,所亲何人,我当敬之。孝性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 ­ 11,孝分有理孝,事孝,身孝。理孝就是要尊重老人;事孝就是我们尽己所能为父母提供物质方面的需要;身孝就是我们要完善自身本分,不让父母担忧。 ­ 12,给父母吃穿是孝身;让父母顺心是孝心;心存父母之志,使父母安心,快乐,不令父母操心,这是孝性。 ­ 13,子女不孝,就不会有福报。 ­ 14,子女孝顺父母自然长寿。父母长寿子女不孝,那就是给父母一生带来很大的烦恼,这样的子女成了败家星了。 ­ 15,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乐,为尽孝;老人临终能令其安详含笑而去,算是尽孝尽到头了。 ­ 八、兄弟姐妹道 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辅星,以义为根。 ­ 2,“义”就是无条件的帮助,不惜一切代价。一人有难,其他人要到位帮助,条件好的应该尽量帮助条件差的。 ­ 3,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会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若兄弟姐妹间不能相亲相爱,父母一定忧心,孝道仍不能圆满。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 ­ 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补漏。 ­ 5,得到兄弟姐妹的帮助要懂得知恩,报恩,感恩。 ­ 6,兄长是半个家长,要以身作则,助父立业,协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继祖先德。 ­ 7,兄长对弟妹要像父母一样有爱心。 ­ 8,当弟妹的应该把自己的兄长当作长辈,兄长做不到位的要为他补上。 ­ 9,不传是非闲话,不怨兄长父母。 ­ 10,活泼节俭,受命不辞,义所当为则尽力而为。 ­ 11,发心学习全家的德行,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做得到,一家就兴旺。 ­ 12,成家后,要互相竞比家风,一家比一家做得好。 ­ 13,兄弟姐妹之间不要为家产而你争我夺,也不要因为娶新妇后伤兄弟情谊。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尽,累及孝道。伤手足天伦之至情,便是逆天,将来定受天罚。 ­ 九、姑娘道: ­ 1,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 ­ 2,欲当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 ­ 3,姑娘是一家之贵星,以志为根,性如棉,提满家。 ­ 4,以志为根,就是立志不争不贪。立志孝双亲,敬哥嫂,爱护侄儿侄女。 ­ 5,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洁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软,性子不许暴躁; ­ 6,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不要退志。 ­ 7,任何事皆可做,没有挑选,没有分别心,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 ­ 8,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要心知众人的好处,能提起全家的和乐精神,结一家的缘。 ­ 9,姑娘是和谐婆媳关系的门轴。遇到婆媳不和时,要两面劝解。在母亲面前说嫂子的好处,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体解嫂子,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 ­ 10,这样在母亲面前尽了孝道,在哥嫂,面前尽了悌道,一家欢喜,就是提满家了。 ­ 11,如果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会平息是非,反而扩大是非,闹得一家不和,鸡犬不宁,就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 ­ 12,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乐,真正是喜星临门。 ­ 13,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成为良母。 ­ 14,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福星。 ­ 15,姑娘道明白了,会做了,则本正源清。 ­ 16,做姑娘时,预先把做媳妇的道理练习明白,才能把握将来婚姻的幸福美满。 ­ 17,父母对于女儿,是至亲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儿的言语行为,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加上女子天性弱于自制,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爱撒娇,做父母的 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总是顺从她,免不了养成矫情的习性。有所要求一不从意,便负气使性,不达目的不止。若成家后,仍执娇惰习性,必然导致家庭矛盾产 生,自己也痛苦万分。因而女儿在父母跟前时,先要学会侍奉翁姑的道。 ­ 18,姑娘在娘家,对于经济方面不负责任,若崇拜享受,养成奢侈的习惯,到自己组建家庭,对于家庭经济是负绝对或相对的责任,但由于自己奢侈浪费的习性不 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时期要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的美德,是构建未来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石。 ­ 19,当姑娘时,就应练习家政,如经济的支配,家务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导等等,都是将来成家后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也是自己本分内的责任,。若自己一味矫惰回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将来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本身。 ­ 十、朋友道 1,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 ­ 2,君子交朋友在道义,小人交朋友为权利。 ­ 3,能劝善规过,是为道义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势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 4,利是害义的,势利之交,断乎不能长久。 ­ 5,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要亲近有仁义道德的益友,远离只知花天酒地的损友。 ­ 6,与朋友相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 7,如果一味滥交,不分善恶是非,随波逐流,就会受损友之累。 ­ 8,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还能明善改过,不但能改正自己,还能用道义把朋友度化过来,尽了做朋友的道。 ­ 9,责善乃朋友之道,但责善朋友要适可而止,否则友不欢己不乐。朋友数,斯疏矣。 ­ 10,欲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说话才会发生效力。 ­ 11,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 12,朋友相处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适当的空间很重要。 ­ 13,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四海之内皆兄弟。 ­ ­学道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为了完善自己。
个人分类: 家庭|0 个评论
有趣的家庭告别语
热度 3 whm669 2012-4-13 22:21
我们的母语——汉语,既丰富细腻,又生动准确,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这浩瀚的语言海洋中,仅仅我所熟悉的家庭告别语就像小溪一样从遥远的过去淙淙流来,又慢慢地向未来流去。 我开始说家庭告别语还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是 1975 年。我每天背着书包离开家门前,总是不忘对家里的长辈说一声:“我走了!”奶奶也总是那句话:“走吧,记着走路边上。”这两句口头禅式的告别语一直延续到我高中毕业,远离家中的长辈去上大学。 后来,我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儿子。当儿子也上小学时,他背上书包对我说:“妈妈再见!”我说:“再见!路上注意安全。”这两句话渐渐地也成了传统,一说就是两三年。 当儿子三年级开了英语课后,原来的告别语也推陈出新,摇身一变成了洋话‘ Goodbye,Mum! ’我也附和一句‘ bye-bye! See you later. ’ 更好玩的是我姨妈和姨父去澳大利亚住了一年,他们回来后,我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您们学会了多少英语?”六十多岁的姨妈不慌不忙地笑着说:“别的没有学会,就学会了一句‘古大伯’(即 goodbye ,再见的意思)。”全家人顿时笑得前仰后合,腮酸脸疼。第二天,我老公去上班时,故意逗乐地说了一句:“古大伯!”我也逢场作戏回一声:“古大妈!”儿子更调皮,背上书包走到门口对我说:“古大姐!”我怔了怔,才反应过来,赶快回答:“古大哥!”不过,这几句半路杀出的告别语如流星般很快就消失了。尽管它们还恋恋不舍地时常给我们带来那份令人忍俊不禁的快乐,但是,新的告别语“早点回来”已经取而代之了。 我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每学期至多回家两次。寒假过去,新学期又要开始了。我临走前,儿子愁眉苦脸地说:“妈妈,早点回来。”“好,我一定早点回来!”到北京后,儿子每一次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再等几天呀?”末了总要叮咛一句“早点回来”。三年后,我终于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不再远离家门了。然而,那句“早点回来”的告别语却沉淀下来,成了我们家的一曲美丽而温馨的旋律,也是一块凝聚着家庭历史的里程碑。儿子上学时,爱人上班时,我总是习惯性地说一句“早点回来!”如果我走得早,他们也送上一句“早点回来”。是啊,“早点回来”真是亲情浓浓,万说不厌,还会有别的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前不久,电视里演连续剧《大马帮》,我和儿子都特别喜欢看。董义和的大马队准备出发时,黑姑总要说一句:“董哥,一路吉祥!”董义和说:“借你吉言!”然后就下令“出发!”那场面真让人激情满怀,兴奋不已。有一天,儿子又该上学了,我说:“早点回来!”可是,他还站在门口不走,我正疑惑不解,他说:“再说一个《大马帮》里的。”我会意地点点头,模仿黑姑的语气说:“一路……吉祥!”儿子哈哈大笑,朗朗地回了一声“借你吉言!”才满意而去。 我们家的告别语就这样暂时定格在了“一路吉祥”和“借你吉言”上。 我想,会不会还有更新颖别致的告别语在等待着我们呢?那又是什么呢?
13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zgsheng 2012-4-13 13:36
今天在 youtube 上看到一个标题为:“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的视频。视频的主体是一个婴儿床,床上穿着连体衣服的小宝宝一直在哭闹。旁边的爸爸手足无措,一会把宝宝横放躺下,一会把宝宝侧身拍拍,可是宝宝总是顽强地站起来,扶着护栏可怜的哭泣。实在想不出办法,这位爸爸自己脱鞋爬进婴儿床,蜷缩着躺下,把宝宝放在自己身上。这一招很有效,宝宝把头放在爸爸胸口蹭蹭,一会就呼呼直睡了。这一段很有趣,但更有趣的是接下来的事情。宝宝呼呼直睡,爸爸想着放下宝宝爬出婴儿床。每一次爸爸试着爬起一点,宝宝都条件反射一般的跟着爬上爸爸的身体。就这样爸爸还没起一半身,宝宝已经全身爬上了爸爸的身体,而且爸爸每动一次,宝宝也从梦中半醒一次。几次之后,怕打搅宝宝的睡眠,这位爸爸放弃了挣扎,继续蜷缩,继续充当宝宝的暖枕头。 看到这段视频,感觉好温暖。随后就想说这个爸爸也是太笨了。哄小孩的基本技巧都没有,难怪自己受罪了。宝宝习惯妈妈的臂弯,也就习惯了大人温暖柔软的身体。宝宝哭闹想睡觉,给他一只胳膊就足以。让自己的身体充当枕头,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可有得大人受的了。我家闺女才一岁半,晚上睡觉习惯要妈妈的一只胳膊,最近我们都想方设法把这只胳膊撤出来,几天的训练已初见成效。 作为上岗一年多的爸爸我有了一些经验,所以有那么一丝“嘲笑”的感觉,但想想之后我的思绪又回头了。“嘲笑”之余更多的还是感觉这一段特别的温暖。小孩哭闹之后趴在父亲身上立马满足地酣睡,作为父亲是多么有成就感啊。 再仔细想想,我为什么会“嘲笑”,是不是很多时候我都会这样思绪迷失呢?在家庭生活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的。为了幸福,一起努力工作,一起安排起居、一起照顾小孩、一起逗老人开心。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我们都尽力做好。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因为缺少经验或者其他原因,事情总不能尽善尽美,还有的时候好心办成坏事。就像视频中爸爸,哄小孩最后把自己哄进了小床,一时半会出不来。作为其他的家庭成员,看到一些不满意的结果之后,多多少少有些心存不满,甚至抱怨。家庭里这些小事处理不好就会生出许多矛盾与是非。事件过去之后,往往回过头来一看,这些有着不完美结果的事情背后都有着多么美好的心愿 / 初衷。忽视这些初衷,而只看结果,加上带有情绪的表达就会伤害自己家人善良的心。思绪迷失之后,就是事与愿违! 这一点我夫人比我做的要好。有过那么几次,夫人批评我想法偏颇。仔细琢磨,跟上面所说的思绪迷失多少都有关系。今后要加强修炼,避免犯错。前几天回家看到宝宝脸上刮破,流血了,到现在还有小伤疤。我当然心里很紧张,夫人跟我说也不知宝宝自己在哪里碰到的,也没叫疼。按以前的想法,我会责怪夫人看小孩不小心。但当天看到夫人自己的心疼劲,我就明白了她是多么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一想,那点责怪的心思也就从未起来。呵呵,在这里自我表扬一下先。
个人分类: 感悟|3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牛婆婆写给儿媳妇的信
spirituallife 2012-4-5 09:41
亲爱的媳妇: 你好! 在你即将与我的儿子组成新家庭的前夕,为了今后若干年家庭的安定团结,希望我们能够就相关一些问题交换一下意见。 一、经济问题。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首先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1、我儿子名校毕业,现在看来就算换工作,也基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他现在年收入10万以上,我想,按照北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负担贷款及房租 的情况下,你们两个人生活应该是够了。这个打算是基于你不工作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有你喜欢的工作,我为你高兴;如果你有收入好的工作,我更为你骄傲,你们 的生活品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如果你没有工作,我也没有任何意见,男人养家是天经地义,你只管玩得开心就好,作为婆婆我非常支持。 2、作为我们老人,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不会向你们伸手的,我们辛苦大半辈子,挣得足够我们的开销了,在这一点上,不劳你们费心,希望你们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建设你们的小家庭,建设得越来越好。 3、我和他爸养了他20多年,不求回报,也不用你们给什么生活费什么的,但是我们将不会就你们的生活再提供经济支持,希望你们能够自力更生,愉快生活。 4、你的家庭养育了你,你应该满怀感激之情;你的家庭没有养育我的儿子,所以请你们不要希望他对于你的家庭有所回馈,如果他基于对你的爱情和对你 家人的敬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也理解并且非常支持。但是我和他爸爸将不会有任何经济上的帮助,这一点请你谅解;当然,如果你的娘家实力比我们还雄厚的 话,我们也不会对你的娘家要求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的,我们说到做到。 6楼 5、我们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将会有律师陪伴在公证处的公证下进行遗嘱的制订,我们会把遗产放在儿子和孙子的名下,当儿子不在世,而孙辈未满20岁 时,这部分资金将由专人托管,并有律师监督,你将不会有机会接触到我们的资产。当然,你对于我们的房屋是有居住权的,希望你对于我们的决定表示支持,毕竟 我儿子今后后挣得全是你们二人的,我们也绝不会惦记。 二 、房子问题。 1、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会提供,保证商品房,四环以里,130平米以上,社区成熟;房子的购买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尽量以你们的意见为主,但是房产 证上将不会有你的名字,所以也请你尽量不要在里面接待你的远方的客人;装修及家电给你们20万的预算,希望你们心疼我们,尽量节约,以发票价格实报实销; 装修的时候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我十分理解媳妇对于婆婆提出装修意见时的反感情绪,而且我也同意。 8楼 2、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将保留一套钥匙,主要是为了你们没带钥匙后或有突发事件(如漏水,跑电)的准备,我以人格向你发誓,再没有经你们同意的情况下,决不会擅自进入你们居住的房子,而且我们也不会不打招呼就去拜访你们。 3、我们居住的房子你们手里也会有一套钥匙,功能同上。随时欢迎你们来,午夜或凌晨能免则免,保姆总在家,也不怕活没人干。 4、以后你们买了自己的房子,我们将会视情况提供一定额度的祝贺表示心意,除此之外我们将不会指手画脚发表任何意见。 三、日常相处关系问题。 1、儿子是我亲生的,是我血脉的延续,我不可能爱你超过爱他,请你谨记这一点;但你同时也是这世界上除了我老伴和儿子最亲的人,因此当你和外人有任何的冲突时(不管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还是来自于我家的亲朋好友)我将坚定地站在你这一边。 2、请你要理解,儿子再怎么不好,他在我眼里始终是那个躺在摇篮里的可爱宝宝,是那个满脸泥水的顽皮小男孩,而你在我眼里一出现就是个成熟懂事的 大姑娘,因此我总会觉得儿子是容易被原谅的。这一点十分不好意思,但我想当你做了母亲就会理解,因此我会尽量在你们有争执的时候偏向你(儿子是亲生的不会 记仇)但请你尽量少对我讲那小子的不是,好吗? 3 、儿子是我生的,我会在你们结婚前尽量客观地把我眼中的她尤其是缺点部分和你交流一下。但另一方面,丈夫是你挑的,你们结婚以后他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与我无关了,请你自行进行后期改造,我不会帮忙也不会阻挠的。 4、对于你,毕竟不是我亲生女儿,我会首先做到尊重,希望能进一步喜欢。你如果有一些什么我看不惯或不喜欢的,如果不关我事,我会闭嘴;如果关我事,我会尽量委婉的与你交换意见,希望我们能得到共识。 5、对于我,希望你尊重,如果能喜爱就更好,我如果有一些什么你看不惯或不喜欢的,如果不关你事,请你会闭嘴;如果关你事,请你不要再第三人面前表达,在我们独处的时候请直接坦白对我讲,我们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日常生活问题。 我们毕竟不是一家人,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因此总会有磕碰,希望我们能共同遵守以下原则: 1、我家有保姆,因此你来我家时不用干活,不过如果你愿意在开饭时摆摆筷子我会非常开心的。 2、你家有没有保姆我不管,但是当我们去你家的时候我是不会帮忙干活的,你要是嫌麻烦,我请你们出去吃饭倒是没问题。 3、在我的家里,请你遵守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标准。 19楼 4、在你的家里,我会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年轻人要是喜欢乱七八糟,我就当看不见好了),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5、在其他的场合,希望你在合理范围内尽量让着我,如果我做了讨厌的事或不合时宜的事你也可以直说。 6、每年春节、中秋、五一、十一四个大节请你们做如下安排:如果前夜在我家,正日子请去你娘家,如果前夜在你娘家,过节当日请来我家,循环往返,公平安排。 五、孩子问题。 1、以后有了孩子,你做月子我不想管,主要是产妇情绪不稳容易拌嘴,伤了和气就不太好了,我会给你雇一个月嫂,雇一个保姆,人请你事先选好,我来 付钱。我每隔一天会去一次帮忙采购,如果对我买的东西及品牌有异议的话,请你列出单子,我会照买。如果你的母亲愿意来照顾你的话,保姆月嫂我照雇,另外负 担你母亲的费用。 2、我支持母乳喂养,我支持孩子每天洗澡,我支持年轻点要……但是一切以你的意愿为重。不过建议你以医生的意见为重。 3、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觉得是最易引起矛盾的。在我承认最终决定权在你们的手上的前提下,希望我们充分讨论,请教专家,尊重科学,以安全为前提,以培养一个正直的人为目的,健康成长。 六、两家相处问题。 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实在不想多谈,但根据我以前的惨痛经历,还是先说的好;总的意见就是,多玩乐、少共事、经济互相不往来、关系互相不借 用。如果两家旗鼓相当,以期多多玩乐倒是好伴;如果条件相差太远,最好两家少来往(我不是嫌贫爱富,要是你娘家十分显赫,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综上所述,亲爱的媳妇,希望我们能共同遵守,相信我们能快乐相处,其乐融融。 最后祝你们小家和美,好好过日子。 你未来的:婆婆。
个人分类: 家庭|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黄宗智: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
whyhoo 2012-4-4 21:57
在中国经济史上,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一直都是农户家庭,而不是个体化的雇工;一定程度上,今天依然如此。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几乎全是人均才两、三亩地的小家庭农场(相对于英格兰18世纪农业革命时期平均750亩的农场、美国1862年"宅地法"规定的每户960亩、以及其2007年平均2694亩的农场)。即便是在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今天约一半的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个体化城镇工人和职员,而是作为农户家庭经济单位一员的"农民工"。这就和一般经济学理论--无论是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今天时尚的新古典和新制度经济学--的预期很不一样。本文要求我们先把理论预期置于一旁,直面基本历史事实,然后再进入其理论意义的讨论。 回顾明清以来的中国经济史,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其实一直在和依靠个体化雇工的规模化生产进行顽强竞争。首先是小农家庭农场和雇工的经营式农场的竞争;其次是结合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生产,与分化为农村农业与城镇工场手工业的抗争;再则是结合农业和工业的小农家庭,与分化为农村大农场和城镇大工厂的抗争。本文首先回顾以上各个阶段的历史,比较其与英格兰和西欧、所谓"东亚模式"、以及印度的异同,由此分析其所包含的经济逻辑。 一。历史演变 亚当·斯密开宗明义地讨论规模化生产和劳动分工,用的例子是编织针制造中的18个不同环节:他指出,由个体化的劳动者分工承担的话,10名工人一天可以生产48000枚针,而一个人单独工作,没有分工的规模经济效益,一天绝对不可能生产20枚,甚或一枚都不能。(Smith 1976 : 8)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制造业较早的、也是影响最深的一幅图像,所反映的是英格兰进入"早期工业化"时的状况。其后,马克思更细致地指出,在如此的"工场的分工"(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the workshop) 之前,有简单的工场"合作"生产,即集合多人共同进行同一生产(他举的例子是20名织布工人在同一工场工作),带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其后则是使用现代动力和机器的大工厂的分工(例如纺织工厂)。(Marx, 2010 : 第1卷,第13、14、15章) 作为上述认识的一部分,斯密和马克思都认为,进入资本主义生产,雇工经营的大农场将取代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家庭小农场。马克思对在18世纪英格兰发生的这个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Marx, 2010 : 第1卷, 第27章, 第 5~10节)(而斯密则只简单提到,资本进入农业,将会导致更多农场"佣人" 的劳动投入)(Smith, v. 1, 384~385)。.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便直接继承了马克思的认识 (Lenin 1956 )。但是,中国经济史的实际则和斯密以及马克思-列宁所看到的和所预期的十分不同。 1. 明清到现代的农业:小家庭农场战胜雇工经营的大农场 首先,中国在明清以来,小家庭农场几乎完全战胜了雇工经营的大农场。上世纪30年代,华北农村只有10%的耕地是雇佣劳动的经营式农场,90%是小家庭农场。(黄宗智2004 )在更高度商品化的长江三角洲,则完全没有雇工经营的经营式农场,所有农场都是主要依赖家庭自身劳动力的小农场。(黄宗智2006 ) 我早已详细论证其中逻辑。长江三角洲和华北的小家庭农场的主要不同是,长三角的小家庭农业生产要比华北的更加高度"家庭化",即更高度依赖家庭辅助劳动力来从事手工业"副业"生产,主要是纺纱、织布和养蚕、缫丝。如此结合农业和手工业、主业和副业的小家庭农场,能够比雇工经营的大农场支撑更高的地租,也就是说地价,因此最终完全消灭了雇工经营的大农场。这个道理在明末清初的《沈氏农书》以及其后的一些农书中,已经相当清楚: 自己雇工经营的大农场的纯收益已经与出租土地的地主没有什么分别;久而久之,几乎所有占有相当规模土地的地主都选择了出租土地的经营方式,放弃自己雇工经营。(黄宗智2006 :63~69;亦见《沈氏农书》1936 ) 以上描述的长江三角洲小家庭农场的农业主业+手工业副业的经营型式,不仅决定了农场组织,其实也决定了中国后来与西方的"早期工业化"的不同。 2. " 早期工业化":小农户的农业 + 手工副业战胜城镇化手工业 在英国和西欧的"早期工业化"过程中,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前者逐渐成为独立的工场生产,亦即由个体化的工人集合在一起共同生产,主要在城镇进行。这也是上述斯密和马克思所指出的过程。其后的学术研究证实,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得能仅凭手工业就业而维持生计,不必等待在家里继承家庭的农场方才能够自立,因此推动了(比之前要)早结婚(和更高的成婚率),由此推动了人口的加速增长。如此的手工业发展和人口行为转型,也推动了"早期城镇化"。我们也可以说,后两者乃是前者的很好佐证。(黄宗智2006 :265~266;亦见Mendels 1972; Medick 1976; Levine 1977; Wrigley and Schofield 1989 ; de Vries 1981, 1984; 参照Huang 2002: 517-520; 黄宗智2011) 但在中国,手工业则一直非常顽强地与家庭农业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直到20世纪中叶仍然如此。简单地说,在人口/土地压力之下,农村户均耕地严重不足(平均只有基本生存所需的10~15亩地的3/4),"贫下中农"的农场更是如此。正如小农经济理论家恰亚诺夫在1920年代已经说明,在如此的情况下,小农户生产单位,作为一个既是生产又是消费的单位(这是其与资本主义生产单位基本的不同,后者的生产与消费是完全分开的),为了消费需要,会忍耐一个资本主义单位所不会忍耐的劳动密集化(即在劳动边际报酬低于市场工资之下,仍然继续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而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经营单位则会停止雇工,因为它会得不偿失)。(Chayanov 1986 ))由此导致生产的(我称之为)"内卷化"(或"过密化"),即以"家庭化"的农业+副业模式来自我维持,前者由主劳动力承担,后者则由家庭辅助劳动力--妇女、老幼承担。这是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的普遍现象。(黄宗智2006 )其中,占时间最多和报酬最低的是纺纱--当时,一亩地能生产约30斤皮棉,要用91天来纺为棉纱(另加23天来织成布匹,46天弹花与上浆等);它只给农户带来农业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收益(黄宗智2006 :46, 85)。 这种农业+副业、主劳动力+辅助劳动力的生产模式形成之后,逐渐展示了其高经济"效率"、以及强韧的经济竞争力。上面已经提到,作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它可以承担比个体化雇工的"经营式农场"更高的地租,也就是更高的地价。因此,明末清初之后,经营式农场基本消失;家庭小农场占到绝对优势。到上世纪30年代,长江三角洲农业雇工所占农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只有2~3%,而且不是受雇于大经营式农场的雇工,而是受雇于小家庭农场的长、短工,实际上只不过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而绝对不是资本主义农业的"萌芽"或"转型"。也就是说,小农农场,在与经营式农场长时段的市场竞争之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个状况一直维持到革命前夕。(黄宗智2006 ;亦见黄宗智,2011) 同时,农村家庭手工业生产作为农业的副业,一直顽强持续,排除了英国和西欧发展经验中那样的分化、人口行为转型以及城镇化。即便是在1920年代兴起的现代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强烈冲击之下,农村手工业仍然顽强持续:由于机器纺纱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手工纺纱(40对1之比),许多农户放弃纺纱,但仍然织布(机器织布与手工织布劳动生产率之比仅为4:1),由农户购买机纱(有的用"洋经土纬")来织成比工厂生产要耐用的土布(三年对两年之比)。(黄宗智2006 : 123~124; 130~131; 黄宗智2002:519、 523; 亦见徐新吾1992)小农户的农业+手工业基本模式顽强持续,因此也说不上西欧那样的人口行为转型和"早期城市化"。 基于马克思的经典观点,国内过去曾有"男耕女职"乃是"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特征之说。但这完全是来自马克思理论的建构。(黄宗智2004 :200~201)这里要指出的是,明清时期长三角洲的"男耕女职"绝对不是所谓的"自然经济",而是高度商品化的经济。正是家庭化的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推动和支撑了当时农村经济的蓬勃商品化(我在《长江》一书中称之为"过密型商品化")。之后,更阻碍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没有形成斯密和马克思所描述的那种规模化城镇工场生产。再之后,与(使用现代动力和机械的)工厂进行顽强抗争,例如土布生产的顽强持续。斯密和马克思则都以为,商品化会导致手工业工场取代小农户生产,最终完全消灭小农户生产而形成资本主义工业工厂生产。 长江三角洲和华北之不同主要在于长江三角洲的小家庭农场生产更加高度"家庭化",但其同时依赖农业主业和手工副业的基本道理则是一样的。在华北,小家庭农场一定程度上同样依赖纺纱织布来支撑家庭经济(贫农农场则更依赖打短工为支撑家庭生计的另一柄"拐杖")。(黄宗智2004 :第11章)在那样的组织基础上,家庭农业也同样比雇工经营的农场具有更强韧的竞争性,因此占到总耕地面积的90%。其与长江三角洲的不同是,农业+副业的家庭生产结构没有达到同等高度的"发展"(其纺织业没有松江府那样"衣被天下"),因此,也没有能够完全消灭经营式农业。 3. 农村工业化而不是城镇工业化 以上的历史可能比较广为人知,所容易忽视的是,它的根本逻辑其实不仅呈现于明清至近、现代的中国经济,更非常顽强地持续至今天。 简单回顾,毛泽东时代,家庭农场虽然让位于集体化生产(即基本经济决策单位从家庭转为生产队),但即便如此,农业和副业仍然紧密结合。在集体的小队和大队中,手工业一如以往那样没有从村庄分离出来,而是仍然顽强持续为村庄经济的重要拐杖,并没有像英国和西欧那样分化为农村从事农业、城镇从事手工业的型式。 我早已详细论证,集体化生产虽然不再是家庭生产,但其基本组织规律同样:它也同时依赖农业与副业生产,并由此导致当代中国汉语中"副业"一词的广泛使用。在二十多年的集体化组织下,集体的村庄经济,和家庭农场一样,仍然同时依赖农业和副业。(黄宗智2006 :第10章)与以上的事实相对应,当时中国国家统计局一直都把副业纳入在"大农业"指标之内(农、林、牧、副、渔)。 以(我研究多年的)松江县及该县华阳(桥)乡为例,在集体化时期,明清以来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固然日趋式微,被机械化的纺织工厂所取代,但手工业"副业"仍然具有丰富的内容、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首先是当地(稻)草绳和草篮子副业。在集体"投资"购买的手工摇绳机和脚踏的织篮机的推动下(一个男子和一名女子搭档,在两个长 工作日中,可以生产30只篮子),在1960年代达到生产高峰(全松江县年产1700万个篮子),之后虽然逐渐减少,但在改革开始的1979年仍然年产500万只篮子。此外则是手工(丝绸针织)"结花"(为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加工),从1968年开始,在华阳公社一度达到(1982年)6100人从事此门副业的顶峰,之后才逐渐衰减。总的来说,在集体化时代,"副业"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约20%。(黄宗智2006 : 208~210,361附录表E-1) 其后,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均分土地,中国农村经济再次返回到人均才两、三亩地的小家庭农场。去集体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松江,在总产出没有下降的基本状态下,从农业中释放出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由此导致了(我称之为)"没有(产出)增长的(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随着1/3劳动力的释放,1980年代在(国家号召的)基层干部的积极领导和城镇工厂的扶助下,兴起蓬勃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最终取代了手工业在其前所占的位置,成为农业的主要"副业",后来更成为农户的主业,转而使农业成为副业。 再以松江县华阳公社/乡为例。该社在大跃进时期便已建立了"农机厂"(主要是农具修理和生产),之后于1964年建立了基于该地棉纺织手工业的袜厂,1981年从城市的袜厂以廉价(300元一台)买下了45台旧机器。1983年,此袜厂雇佣683名村民。同年,与上海照相机场合办为其加工的"光学零件厂"。1984年,雇有职工235名。在这个阶段,农村工业收入仍然次于农业, 等于是其副业。再其后在1986年,更与泰国正大集团公司、以及松江县大江公司和松江县肉食品外贸公司合资(600万元)开设肉食品加工厂。1988年,大江公司每天加工(由小农户养殖的)2万只鸡。到此阶段,华阳乡已经出现了农业队伍的"三八队伍"化,指的是农业的逐步副业化,其主要劳动力越来越多就业于新兴的农村工厂,所显示的是全国农村趋势的预兆。(黄宗智2006 :256~258;214) 在全国范围内,从1993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取消了过去的"副业"统计指标。其后,(大)"农业"统计指标只包含"农、林、牧、渔"。如此的统计指标调整也说明此前的家庭和集体手工副业已被新兴农村工业所取代。 (而养猪、自留地蔬菜等家庭"副业"以及集体种、养"副业"等则被纳入"农、林、牧、渔"范畴,农村工业则划归工业范畴。) 4. 离土又离乡的打工浪潮 其后,在上述的1980年代蓬勃的"离土不离乡"的非农就业之上,加上了1990年代的"离土又离乡"的大规模城市打工浪潮,非农就业逐渐在越来越多地区变成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进入新世纪,非农就业逐渐成为主业,农业已经越来越妇女化和老龄化,成为许多农户的次要生产活动。(我原来调查的华阳桥则已完全城市化,被纳入上海市区。) 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离土离乡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1.45亿人之多(另有0.84亿离土不离乡的"本地农民工")。正如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证实,他们的平均工资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工作时间则达到每周平均58.4小时--没有受到国家《劳动法》的保护、绝大多数没有"参与"社会保障。其中,比较突出和广为人知的是建筑工人、采矿工、住宿餐饮工、装卸工、社区保安等。他们之中90%的人员工作时间超出国家《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即便是高风险的建筑业中,用监测报告的话来说,"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15.6%,离《工伤保险条例》要求相差甚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与1960年代以来,在世界发展中国家快速蔓延的"非正规经济"同样,中国新兴的农民工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缺乏社会保障和国家劳动法的保护,而这正是国际劳工组织对"非正规经济"的基本定义(详见黄宗智2009)。 总数2.3亿的本地和外出农民工,相对于不到3亿的农业从业人员,意味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人从事非农就业。(同上;亦见《中国统计年鉴2010》表4-2,4-3)而城镇打工的收入,虽然比城镇居民低得多,一般仍要高于农村农业的报酬,因此对许多农户来说,非农收入已经成为其主业(即主要收入来源),而农业已经成为其"副业"(即次要收入来源)。 在以上的变迁之中,所没有变的是,农民生产仍然由两种生产所组成,仍然是主业+"副业"的基本结构,由主要劳动力从事主业,较廉价的辅助劳动力从事副业。所不同的是从原来的农业主业+手工业副业,转化为工业主业+农业副业(我称之为"半工半耕")的结构。今天,这是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 至于农业领域,改革以来展示了深远的(我称之为)"隐性农业革命"。和历史上的农业革命不同(例如,18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以及上世纪1960和1970年代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所谓"绿色革命"),它不是表现为几种主要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上升,而是表现为农业结构的基本转变,从传统的粮食对肉食对蔬菜的8:1;1比例,向4:3:3的比例转化。这就意味从相对低值农产品向越来越多的高值农产品的转化,由此导致了年平均6%的农业产值的增加,远远超过传统农业革命的增长幅度(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才0.7%一年,"绿色革命"年平均约2~3%)。我们已详细论证,其背后的动力来自"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即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城镇就业以及食品消费结构的转型。(黄宗智、彭玉生2007) 在以上的"隐性"农业革命中,主要生产单位仍然是人均才两、三亩地的小家庭农场。根据对现有数据的系统梳理,我们论证,截至2006年(根据最可靠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雇(年)工经营的农业仍然只占到总农业劳动投入的3%(另有0.4%的短工)。小家庭农场则占到将近97%,再一次明显压倒雇工大农场。(黄宗智、高原、彭玉生2012a) 正是工业主业+农业副业在农村家庭的紧密结合,促使今天中国经济结构与斯密和马克思在西方所看到的和所预期的截然不同。农业主体没有成为雇工经营的规模化大农场;同时,城镇工业没有变成完全脱离农业的个体化工人所组成的工厂生产;相反,约有一半的劳动力是来自与农业紧密结合的"农民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为什么会这样? 二。家庭经济单位的的竞争力 简言之,基本原因是,处于土地严重不足压力下的小农户,由于其"特殊"(即与资本主义企业单位不同)的经济和组织结构,具有比雇工规模化生产更顽强的经济竞争力。 小农家庭在明清时期战胜经营式农业,主要是因为在土地严重不足的压力下所形成的农业+副业生产单位,其劳动力要比雇工经营的经营式农业来得便宜。而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看到和预期的是,副业从农业分离,迁入城镇,由个体化的工人集合起来进行工场生产而不是小农家庭来生产。进入工业时代,生产更大规模化、劳动更高度分工化。其基本结构是资本+雇工的生产方式,在农业领域也同样。两大理论传统都预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凭借其资本逐利的动力以及资本化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必定会完全压倒、消灭小农家庭生产。但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事实是在革命前的中国,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顽强持续、农业与手工业仍然结合、手工业生产并没有城镇化。之后,在农村集体化时期,初步进入农业的"现代化",但基本组织模式仍然是主业+副业,先是农业+手工业,然后逐渐改为农业+(农村)工业,两种生产一直紧密结合,没有分化为农村和城镇的分离现象,与西欧的原始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模式十分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时代集体组织的基本组织逻辑是和家庭农场一样的。首先,一个集体化的自然村,和家庭生产单位同样,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和生产与消费完全分开的资本主义产业单位(工厂)截然不同。其劳动力也是给定的,和可以按需要而雇佣或解雇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单位完全不同。在人口压力下(即土地不足以给予其劳动力充分就业),集体时期的自然村同样会采用资本主义企业所不会采用的经营方式:即在劳动力边际报酬降到低于劳动力价格的水平下,仍然继续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而一个资本主义公司则会停止雇佣劳动力,因为那样对资本来说,是要亏本的。具有给定劳动力的集体组织则不会如此计较;和一个家庭组织一样,为了满足其成员的消费需要,它会继续投入劳动力,进行更高度的劳动密集化生产,逻辑上直到其边际报酬接近于零。这个现象可以普遍见于集体时代的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的行为。一个简单的例子是1960年代开始在长江三角洲全面推广的一年三茬(早稻、晚稻、冬小麦)种植战略,以每一茬所投入劳动力的报酬的递减为代价来提高总产出。当时的口号是:"消灭单季稻!"(黄宗智2006 :200~210) 同时,还有第二层面上的同样的"过密化"。和明清时期小家庭农场同样,在劳动投入报酬递减的现实下的一个主要现象是,由家庭辅助劳动力来承担低报酬劳动投入。在集体化的村庄中,这点也基本和内卷型的"家庭化"生产一样。 正是这样的基本组织,决定了中国1980年代"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现象。与英国和西欧的经验不同,中国的乡村工业化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城镇化的工业化"。它的主要特征是,其劳动力主要来自结合农业与工业的村庄集体和其小农户,主要是农户家的青年。他们住在村庄家里,部分依赖其家庭来生活。最初,他们的工业就业等于是家里的"副业",家中主要收入仍然来自农业,后来转化为主业。 正是如此的生产单位,比完全分离的农村农业与城镇手工业和工业的西方原始工业化和工业化模式具有更强韧的力量。无论是在工业化之前还是在其进行之中,家庭农业可以依赖手工业或工业来补充其收入的不足;同时,手工业或工业可以依赖家庭农业来补充其收入的不足。也就是说,农业+副业的家庭生产单位可以以更低的收入来支撑农业和手工业或工业生产。在如此的结合下,两者都不必单独获得其生存(亦即其自家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而可以相互依赖、互补不足。这就和要单凭(农村)农业生产支撑家庭生活、单凭(城镇)手工业或工业生产来支撑家庭生活的西方模式完全不同。 在中国的集体化时期,在农业领域说不上小农农场相对规模化资本主义农场的经济竞争力,因为它是由革命政党和政府所组织的,并没有(像小农经济和经营式农场那样)在市场环境中,通过与雇工经营的资本主义农场竞争而证明其经济优越性。在农业领域,如此的竞争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回归到人均两三亩地的小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则是新兴起的资本主义规模化生产,包括来自境外的超大型资本主义公司。 与西方理论预期相悖的是,时至今日,在农村改革和市场化三十多年之后,小农经济仍然在农业生产领域占到绝对优势。这里,新古典和新制度经济学,立足于西方经验,只能看到其建构的所谓"转型"的一面,认为它只可能步西方的后尘,只可能逐步向更完全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农场"转型"。如此的经济学分析忽视的是,中国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经济单位的强韧生命力,以及其所包含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逻辑。廉价的妇女化和老龄化农业生产,要比雇工经营的资本主义规模化农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当前的所谓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它的秘诀正在于,通过"订单"和所谓"合同",一个商业资本公司可以依赖(或部分依赖)小农户的廉价家庭劳动力来为其生产(无论是"旧农业"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以及棉花,还是"新农业"的高值农产品,诸如蔬菜、水果、肉禽鱼、蛋、奶等)。简单以肉鸡生产为例,广东省的"国家级"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把鸡苗分发给农户来养,由公司提供饲料、药料和技术指导,然后定时收购。(《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2008∶16~17;黄宗智2010:148)上面提到的松江大江公司,采用的是同样的公司+农户方式。(李秀华:2003;亦见武广汉2012) 这样的劳动力要比使用全职雇佣劳动力的规模化生产便宜。也就是说,可以赋予(商业资本)公司更高的利润,亦即给予掌控资本者更高的资本"回报率",因此才会被采纳。目前的组织形式,与其说是向西方产业资本的大农场的转型,不如说是大商业资本+小农户生产展示了比产业资本+雇工的规模化生产更强的竞争力。(黄宗智2012b)一定程度上,它是中国近一二十年来农业发展的"特色"。 当然,在上述的廉价劳动力因素之外,还有其它相关原因。在小家庭农户的生产下,经营者和所有者是合一的,监督和激励问题基本不存在,因为家庭小农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积极生产。而规模化大农场则必须面对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很不一样的监督问题,即怎样在广阔的空间中高效地监督农业那样分散的小生产(如何在百亩、千亩甚或万亩的农场上监督其雇佣劳动的投入?)(黄宗智2012b) 更有甚者,商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农业生产所不可避免的风险转嫁到小农户身上,由他们来承担歉收的成本,以及因丰收而价格下降的成本。在名义上,"订单"农业制度正是针对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建立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面对"弱势"的小家庭农场,大商业资本(或其经纪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借口(例如,产品不达标而拒绝收购、或产品低于预期等级)来压价,而分散的小农户不可能进行有效抗拒。 正因为如此,公司和小农户之间的"和约"的履行率一般只达到约20%。(刘凤芹2003;张晓山等2002)在畜禽养殖业中,公司违约的占到七成,农民违约的三成。(李秀华2003:3) 再则是家庭农场在当前的隐性农业革命中新兴的"资本和劳动双密集化"的小农场中所显示的高效率。举例说,1~5亩的塑胶拱棚蔬菜种植需要繁杂、众多而又不固定的劳动投入。一个包括主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的家庭单位,可以比雇工经营更高效地支撑如此的生产--已经给定的廉价家庭劳动力,可以不记工时而夜以继日地投入超额的劳动,其逻辑类似于"夫妻老婆店"。这正是今天正在进行中的"隐性农业革命"的"新农业"的一种主要型式。同时,一个"种养结合"的5~10亩地的玉米种植和(小)规模化养猪农场,明显借助于两种相互辅助的不同生产的"范围经济效益"(传统的广东顺德地区的桑基鱼塘--用桑叶喂蚕、蚕粪喂鱼、鱼粪和塘泥肥桑--是个很好的例子),而不是大农场的"规模经济效益"。(黄宗智2012b;黄宗智2010b) 当然,中国目前的土地制度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农民不能自由买卖土地,只能"转让"其"使用权"的客观情况下,企业公司不容易建立规模化的大农场;这也是因素之一。但这只是表面的解释,很容易掩盖上述较深层的经济原因。 此外,家庭小农户的顽强竞争力不仅体现于农业,也体现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首先是1980年代蓬勃兴起的乡村工业。针对城市的大型企业来说,他们的秘诀乃是廉价劳动力,不仅工资远低于城市职工,也没有城市职工附带的福利。众所周知,乡村工业化使用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被清楚说明的是,这是因为其价格远低于城市的劳动力,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最初是农业的一种副业,之后逐渐成为依赖农业为副业的主业。其基本逻辑同样:同一家庭借助于两种相互扶持的生产活动,促使两者都要比从事单一生产的劳动力便宜。 正因为 "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仍然是农村家庭户的一个成员,仍然住在村庄老家,仍然吃着村庄的"口粮"(其初期仍然分着集体的工分),他们要比个体化的工人便宜。他们仍然是农村家庭经济单位的成员,其收入与其说是个体化的青年工人自己所有,不如说是家庭经济的一部分。这一切都和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预期相悖。 至於1990年代后蓬勃兴起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浪潮,其廉价劳动力乃是中国所以对全球资本具有如此的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中国被广泛认为是资本最好的去处之一--譬如,2005年在一项联合国调查中被确认为第一)(高柏 2006:表7)(当然,地方政府通过廉价提供土地、提供财政优惠、贴息贷款等条件来积极"招商引资"也是重要因素)(黄宗智2010a)。正因为"农民工"家有小农场,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可以不为他们提供(或更充分地提供)社会保障。因为他们一旦失业,或者到达退休年龄,可以返回家乡种地。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可以不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条件,因为他们可以变成"留守儿童"在家上学,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来带,形成所谓(父母亲外出的)"空巢家庭"。其结果也是促使他们的劳动价格更加低廉。这样,也就对追逐最高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这也是一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所看不到的,其盲点和误解的最终根源正是因为它把基于西方经验的建构,想象为普适的理论真理。它把个体化的工人,而不是家庭,建构为基本经济单位。 另外,蓬勃发展的城市,包括大量农民工入迁,又组成、推进新、旧、和半新旧服务业的需求,相应兴起的是同样由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工人)提供的各种各样服务。其中,夫妻老婆(或父母子女、亲戚)店相当普遍。它们一方面是农村家庭的成员;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常常是由家庭经济单位(家庭主要+辅助劳动力)来经营。这里的经济道理,再一次是依赖廉价的家庭劳动力,再一次是因为家庭作为基本单位要比全职化、个体化的劳动力来得"经济"。(黄宗智,2008;2011) 正是在这个经济逻辑之下,由农户家庭成员组成的1.45亿外出农民工和0.84亿本地农民工 ,大规模进入了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农民工的经济秘诀,并不简单在于他们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不简单在于他们是"流动"的"临时工",而更在于他们是农村农户的成员,家里有农场,城里有工作,借助两种互补的活动来维持生计。(黄宗智2011)对他们来说,家庭而不是个人依然是基本经济单位。这也是"农民工",而不是简单的"工人"一词的深层社会经济含义。 三。 与印度和所谓"东亚模式"的异同 当然,这一切不是必然的、更不是普世的,其形成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制度背景。以与中国在资源禀赋上相似的印度为例,其家庭农业远远没有展示出像中国这样的顽强竞争力。2000年,在它的农业从业人员中,无地雇工已达到45%的比例(1961年才25%)(Dev 2006: 17~18),和中国的3%十分不同。而其更高度的农业无产化的部分后果是,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每日收入在1.25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足足42%,和中国的15.9%十分不同。(World Bank 2008; 亦见黄宗智2010b:14) 印度农村之所以达到如此高比例的无地农业雇工,主要是因为其土地分配在1947年建国之初便很不平等,和当代中国(建国之初的土地革命和联产承包制下的)均分土地传统很不一样。正如英国政府的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报告指出,由于英国殖民政策所采用的土地私有制度,印度从其建国开始,土地分配便已很不平等,无地农业雇工便已占到所有农业人员的40%的高比例。("Land Use and Ownership in India,"2012)我们上面看到,之后有所下降(1961年是25%),但到2000年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幅度。 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印度则具有远远优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条件:它有更完全、清晰的产权,更完全的市场经济,以及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由此,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印度的经济和农业发展应该远胜于中国。但是,历史实际正好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预期相反。根据比较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相当系统的估计,印度1950年的人均GDP(以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要略高于中国,1978年与中国基本相等,到2003年则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2160元对4803元,即45%)(表1)。在农业领域,目前中国和印度虽然同样处于农业结构向更多高值农产品转型的(我称之为)"隐性农业革命"过程中(黄宗智2010b),但中国的"模式"基本是(我们称之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与印度十分不同。正是中国的不完全、不清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反而推进了中国改革以来比印度更快速的GDP增长,并且避免了印度那样的大规模农业无产化。这里,理论预期和历史实际再次明显相悖。 表 1 中国与相比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1700-2003 (以 1990年 "国际美元"计算) 年份 不列颠 中国 日本 台湾地区 韩国 印度 1700 1405 600 570 550 1820 2121 600 669 533 1913 5150 552 1387 673 1950 6907 439 1926 936 770 619 1978 978 12584 5587 4064 966 1998 18714 3117 20413 15012 12152 1746 2003 4803 21218 2160 资料来源: Maddison 2001: 90, 表 2-22a; Maddison 2001: 304, 表 C3-c; 2003 数据来自 Maddison 2007: 44, 表 2.1. 中国的经验和时下有一定影响的"东亚模式"理论也不同 。所谓的东亚模式,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东亚模式是结合家庭农业和政府干预的特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具体代表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他们看来,改革后的中国也符合这种模式(晖峻众三2011 ; 亦见张玉林2011)。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东亚模式主要代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labor intensive industrialization),和西方(尤其是英美)的"节省劳动的、资本密集的、资源密集的工业化"(labor saving, capital intensive and resource intensive industrialization)很不一样。杉原薰(和依靠他的论点的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把前者称作"勤勉的革命"模式,借以区别于西方(特别是欧美)的工业革命。他认为,这是一个源自土地(相对人口)稀缺以及农业与手工业顽强结合的模式,完全适用于中国。(Sugihara 2003; Arrighi 2007). 以上两种意见的可取之处在于其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两大错误教条的挑战。第一种意见突出了政府所起的作用,而新古典和新制度经济学则特别强调政府干预越少越好。第二种意见突出了人口相对土地资源的过剩,而新古典经济学则坚持把人口看作与土地和资本同样性质的稀缺要素,认为印度(和中国都)没有劳动力过剩(Schultz 1964; 详细讨论见黄宗智 2008a)。同时,第一、第二两种意见都(和我长期一贯强调的那样同样)突出了小家庭农场的强韧性,也与斯密(和马克思)的理论预期截然不同。 但是,这两种关于"东亚模式"的意见的弱点是, 他们都过分把中国等同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和日、韩、台的显著差别。其实,日、韩、台经济史上所面对的人口压力远远轻于中国(和印度)。同时,三者都比中国大陆具有更完全的私有产权,都主要是资本主义型经济,而中国则因为其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即便在改革时期,一直都是旧计划经济传统和新市场经济的混合体。(黄宗智2010a) 在人口压力方面,日本其实在1720年之后便已进入人口缓慢增长的时期,其生育率已经降低到和西欧在现代化前夕基本相似的水平,为其后的经济发展作了十分重要的铺垫。(Smith 1977; Hanley 和 Yamamura 1977)其后,1880~1950年,在现代投入进入农业生产的时期,新兴的工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人口,使其农业人口的绝对数基本稳定不变。(Hayami, Ruttan and Southworth 1979: 11~12)这就和中国在相似阶段(1960和1970年代)所经历的人口压力十分不同。正如珀金斯Perkins和尤苏夫Yusuf证明的那样,1950~1980年间,中国的农业年平均增长2.3%,而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率是2%。可以说,"绿色革命"的现代投入所带来的增长,基本被人口增长所蚕食掉。(Perkins and Yusuf 1984: 第2章;黄宗智2010b:5~15)今天,日本农业从业人员已降到从业人员总数的不到5%,这方面和中国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韩国与台湾地区,正如众多学术研究已经证实,则得益于早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为其本国供应和利益而)执行的类似于后来的"绿色革命"的政策(主要是化肥和科学选育良种的投入)。在1960和1970年代的更全面的"绿色革命"时期,加上美援的帮助,便已进入工业快速增长阶段。(Lee and Chen, 1979; Ho 1968; Amsden 1979; Kang and Ramachandran 1999; Ban 1979)2000 年,其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已经降低到全人口的8%以下,同样不可和中国所面对的人口负担规模相提并论。真要比较的话,应与中国特定地区,例如上海或广州地区相比。 这方面,和中国更具可比性的是印度,而不是所谓"东亚模式"的日、韩、台。同时,印度在1950年代的人均GDP底线也和中国基本相等,比日、韩、台都要低出很多。( 表1;详细讨论见黄宗智2010b:5-15) 更有甚者,正因为中国人口压力和土地制度与所谓的"东亚模式"不同,资本主义型雇工农场在中国的"发展"也和"东亚模式"有一定的差别。以日本为例,1990年,超过75亩规模的农场占到所有农户的6.5%, 约十倍于中国2006年超过60亩规模的农场所占的比例。(晖峻众三 2011 : 128, 表6-10; 《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业卷》, 2009:表2-7-1) 2000年,日本农业雇工比例达到农业从业人员的20%以上(晖峻众三,2011 :110,表6-5),远高于今天中国的3%。 当然,在日、韩、台的所谓"东亚模式"历史经历中,也都可以看到小农户紧密结合农业与手工业/工业的现象(例如,杉原薰所提到的日本贫穷农村姑娘,一度大量以两、三年的合同进入丝厂工作)(Sugihara 2003:99) 。但是,和中国的"农民工"相比,其规模和所持续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事实是,中国今天非常严峻的城乡差别和分配不公,说到底是源自其极其沉重的人口负担和巨大的劳动力过剩。杉原则尽量把中国纳入一个他所建构的、分配相对公平、具有社会和环境(生态)可持续性的"东亚模式",基本无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巨大差别。 对中国来说,当前公认的社会和环境危机,绝对不该以任何"模式"的理论来掩盖、混淆。杉原硬把中国塞入其所谓的 "东亚模式",等于是在美化中国的发展经验。在深层次上,也许更反映一种美化、夸大日本模式的感情。说到底,"东亚模式"理论虽然没有像简单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那么完全脱离中国实际,但对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仍然具有严重的误导性。我们需要的是同时面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正负两面。 四。与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不同 本文讨论的主要理论问题是,影响比东亚模式理论大得多的、新古典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及在中国仍然具有一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上面已经说明,用于中国,两者都具有严重的误导性。两者都以为资本主义生产必定会取代小农经济的家庭生产。新制度经济学更从理想化的市场经济前提出发(即私有产权+资本+个体化劳动力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运作),要么把中国现实想象为其理想建构,要么把精力放在如何促使中国实际更进一步趋向符合其理想建构。结果是两者同样掩盖了中国的经济实际、忽视其家庭经济顽强持续的基本现实。 新古典和新制度经济学更采用了"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建构,把其作为自己所有理论和分析的出发点。因此,所导致的对非西方经济体的研究,要么聚焦于如何把其改造为与西方同样的资本主义个体化经济,要么把实际想象为其所建构的理想。两种做法都完全无视当前中国经济运作中的关键性家庭经济。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家庭经济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要诀(借此吸引大量全球资本、推动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中国GDP的快速增长),也是其日益贫富悬殊问题的基本来源。它既具有顽强的竞争力,也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新制度经济学只能把中国的现实想象为向理想化的"发达国家"的"转型"和"过渡",既忽视其社会矛盾的一面,也错误地把其经济成效简单归因于产权私有化、市场化和资本主义化。 说到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所共有的一个关键盲点是,看不到中国人口/土地压力以及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基本国情"、看不到中国小农经济顽强持续至今的基本现实。人口/土地问题曾经是20世纪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的核心,其代表人物乃是西方学术界的一些最优秀学者,包括卜凯和其后的何柄棣、珀金斯等好几代学者,而其当时的理论敌手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但是其后,伴随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经济学转向比较狭隘和极端的原教旨市场主义(认为市场乃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最终良方),论争的主要敌手被转化为(提倡政府干预市场的)肯尼斯主义经济学。结果先是把人口建构为和资本、土地同样稀缺的"要素",最终则以意识形态化的概念"人力资本"和"比较优势"来取代过去对人口/土地压力和劳动力过剩的研究积累和认识。 在新古典经济学历史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可以视作刘易斯和舒尔茨同年分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79年。刘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无限供应"的农村,舒尔茨则坚持论争,市场经济下不可能存在所谓"劳动力过剩"。当时,经济学仍然相对认真对待人口过剩问题。但是,之后,直至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舒尔茨等的流派逐渐占据到经济学的霸权地位。(详细讨论见黄宗智2009) 在那样的环境下,中国的人口负担,被完全转释为新霸权话语中的 "人力资本"和"比较优势"。它们几乎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更符合实际的简单事实描述,即"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以及廉价劳动力、"农民工"。在我看来,"人力资本"一词应该被限定于企业创业人才、高端技术人力等实际含义,而不是目前这样宽泛地使用于所有从业人员。把农民和农民工概括为"人力资本",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话语,是把人口和阶级问题排除于经济学视野之外的意识形态建构。把中国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简单转释为"比较优势"同样。 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学话语中,完全看不到上面论述的基本中国现实。其中的关键是,在长时期的强大人口压力下,农户家庭组织的特征被推向了极致,形成了特别强韧的农业+副业生产单位。它能够承担比个体化工人便宜的价格,借此消灭了资本主义型的雇工和规模化农业生产,排除了分化为农村农业和城镇工业的"原始工业化",遏制了资本主义型的雇工农业生产,并占据到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力的一半。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由于其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前提,完全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更毋庸说其背后的家庭经济逻辑。因此,也看不到今天中国经济的基本的社会现实:在总共7.8亿就业人口中,"非正规经济"中的农民(3亿)和农民工(2.3亿;1.45离土又离乡,0.84亿离土不离乡),另加剩下来的0.72亿"乡镇企业" 员工,以及0.5亿的乡村"私营企业"和"个体"非农就业人员"占到足足6.5亿,即全就业人口中的83%。(《中国统计年鉴2010》表4-2) 他们大多以家庭而不是个人为基本单位。他们绝大部分处于个体化职工的"正规经济"之外,收入远低于前者,并且基本没有法律保护和社会保障。因此,导致越来越显著的城乡差别。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今天的差别已从1985年的1.8:1上升到3.3:1。(黄宗智2009; World Bank 2009: 34, 图2.36; 亦见陈锡文2011) 正因为忽视了如此的基本经济-社会现实,才会有今天争论中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家论说、才会有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橄榄型"社会的社会学家论说、才会有中国必须完全模仿西方的个人主义法律的"移植论"论说。(这方面的详细讨论见黄宗智2009, 2011,2012c;这里不再赘述) 毋庸说,如此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既不能看到中国的家庭经济单位现实,也不能看到其所包含的严重社会不公现实(我们只需考虑正规与非正规经济的差别)。忽视中国的社会现实,便看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动力,看不到中国GDP快速增长的实质内容。既看不到中国经济的实力(即作为其基础的廉价小农家庭单位),也看不到其弱点(即贫富悬殊、大部分劳动者处于社会严重不公的制度安排之下)。 纵观现有经济学理论,最能够理解小农经济的家庭农场经济组织的,今天仍然是前苏联围绕恰亚诺夫的"组织经济学派"。他们看到家庭农场和资本主义公司在组织和会计逻辑上的基本不同,也看到小农经济的强韧性。但是,在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以及在斯大林的恐怖政治下,恰亚诺夫等被残酷杀害。其后,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恰亚诺夫经济学学派虽然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20世纪中叶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日益强盛,尤其是在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之后,占到全球的绝对霸权,硬把不符合其理论/意识形态教条的历史经验,全都塞进其理论建构和话语之中,拒绝任何其它的认识。就连中国自己,在拒绝过去僵硬的计划经济大趋势下,也(甚至更)完全拥抱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黄宗智2012c)今天,我们需要的是重建并推进此理论传统的真知灼见,因为它是在经济学理论多种传统中最符合中国实际的传统。 恰亚诺夫所论证的家庭经济组织特征和逻辑,其实是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呈现得最淋漓尽致,并因此而具有最大的强韧性。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恰亚诺夫的理论传统其实比在其诞生地的俄国更接近实际。可以说,此理论传统未来的进一步建设和发扬光大,其责任非中国自身的经济学和农业研究莫属。 五。结语 简言之,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看到其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强韧性和经济竞争力。认识到人口压力下的家庭经济的特殊逻辑,才能既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看到其严峻的社会不公。正是部分依赖家庭农业来维持生活的农户和农民工,吸引了大规模的全球资本在中国投资,支撑了其特高的投资回报率。也正是从事低廉报酬的农业从业人员以及来自他们家庭的、从事低廉报酬(和没有法律保护以及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工,组成了今天中国社会底层的很大部分。 清醒认识中国这个真正的"基本国情"--即由于人口压力+家庭经济组织结合所形成的庞大的"非正规"底层社会和其家庭经济单位--才有可能认识并想象到一个与现代西方不同的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不仅是它的经济原理不同,也是它的社会结构的不同。由此才能认识到怎样在中国创建具有自己特点和主体性的社会科学和法学,怎样考虑从家庭单位,而不仅仅是西方现代"理性经济 人"的建构出发,并且由此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层历史缘由。 这样,才有可能不仅认识到中国的不足(其人均GDP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其极其严重的社会不公),也认识到其所含有不同的未来的可能。认识到家庭单位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才有可能想象一个以家庭和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和文化、一个包含家庭伦理而不仅是个人主义的经济与法律制度,一个包含从家庭伦理类推社会、国家和国际间的价值观的现代中国文明。 引用书刊目录 Amsden, Alice H. 1979. "Taiwan's Economic History: A Case of Etatisme and a Challenge to Dependency Theory," Modern China , v. 5, no. 3 (July): 341-379. Arrighi, Giovanni. 2007. Adam Smith in Beijing: Linea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New York: Verso. Ban, Sung Hwan. 1979. "Agricultural Growth in Korea, 1918-1971," in Hayami, Ruttan and Southworth eds. 1979: 90-116. Chayanov, A. V. 1986 The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 .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De Vries, Jan. 1984. European Urbanization, 1500-1800 .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 1981. "Patterns of Urbanization in Pre-Industrial Europe, 1500-1800," in H. Schmal ed. Patterns of European Urbanization, Since 1500 , pp. 77-109. London: Croom Helm. Dev, S. Mahendra. 2006. "Agricultural Wages and Labor since 1950," in Stanley Wolpert ed. 2006. Encyclopedia of India , v. 1: 17-20. Detroit: Thomson Gale. Hanley, Susan B. and Kozo Yamamura. 1977.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nge in Preindustrial Japan, 1600-1868 .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yami, Yujiro, Vernon W. Ruttan and Herman M. Southworth. 1979. Agricultural Growth in Japan, Taiwan, 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uang, Philip C. C.黄宗智. 2002. "Development or Involution? 18 th Century Britain and China,"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v. 61, no. 2 (May): 501-38. Kang, Kenneth and and Vijaya Ramachandran. 1999.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Korea: Rapid Growth without a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v. 47, No. 4 (July): 783-801. "Land Use and Ownership in India," 2012. "Poorest Areas Civil Society" Programme of the UK Government'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ttp://www.empowerpoor.org/backgrounder.asp?report=162 Lee, Teng-hui and Yueh-eh Chen. 1979. "Agricultural Growth in Taiwan, 1911-1972," in Hayami, Ruttan and Southworth eds. 1979, pp. 59-89. Lenin, V. I. 1956 .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Russia . Moscow: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Levine, David. 1977. Family Formation in an Age of Nascent Capitalism .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ddison, Angus. 2007. 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 Second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 960-2030 A.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Maddison, Angus. 2001.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ial Perspective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eopment (OECD). Marx, Karl 2010 (1887, 1967). Capital: A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 Vol. 1.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67-c1/ Medick, Hans. 1976. "The Proto-industrial Family Economy: the Structural Function of Household and Family During the Transition form Peasant Society to Industrial Capitalism," Social History , 3 (Oct.): 291-315. Mendels, Franklin F. 1972. "Proto-industrializatio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Industrial Process,"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 v. 32, no. 1 (March): 241-61. Perkins, Dwight and Shahid Yusuf. 1984.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heodore W. 1964.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Adam. 1976 . The Wealth of Nations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mith, Thomas C. 1977. Nakahara: Family Farming and Population in a Japanese Village, 1717-1830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ugihara Kaoru杉原薰 (2003) "The East-Asian Pa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ong-Term Perspective," in Giovanni Arrighi, Takeshi Hamashita and Mark Selden, eds., The Resurgence of East Asia, 500, 150 and 50 Year Perspectives , pp. 78-123. New York: Routledge. World Bank (2009) China: From Poor Areas to Poor People --China's Evolving Poverty Reduction Agenda . Report No. 47349-CN. http://www-wds.worldbank.org/external ... 10Disclosed0041061091.pdf World Bank. 2008. "World Bank updates poverty estimat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http://econ.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EXTDEC/EXTRESEARCH/0 ,,contentMDK:21882162~pagePK:64165401~piPK:64165026~theSitePK:469382,00.html; see also www.globalissues.org/article/2 ... erty-facts-and-stats#src3 Wrigley, E. A. and R. S. Schofield. 1989 .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England, 1541-1871: a Reconstruction . 2 nd ed. Np. 陈锡文(2011):《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 www.snzg.cn 高柏(2006),《新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载《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14~138页。 黄宗智、高原、彭玉生(2012a):《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载《开放时代》,第3期:10~30页。 黄宗智(2012b):《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载《开放时代》,第3期:89~99页。 黄宗智(2012c):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术?国内十年教学回顾》 ,载《开放时代》,2012,第1期:60-78页。 黄宗智(2011):《 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 》,载《开放时代》,第5期:82~105页。 黄宗智(2010a):《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载《开放时代》,第10期:134~158页。 黄宗智(2010b):《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北京:法律出版社。 黄宗智(2009):《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第2期:51~73页。 黄宗智(2008a):《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267~287页。 www.lishiyushehui.cn 黄宗智(2008b):《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1~14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www.lishiyushehui.cn 黄宗智、彭玉生(2007a):《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载《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74-88页。 黄宗智(2006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黄宗智(2004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晖峻众三 (2011 )《日本农业150年 (1850-2000)》,胡浩等译 。东京:Yuhikaku Publishing Company, 2003]。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李秀华(主持人)(2003)《"公司+农户"已过时?》专题讨论,载《当代畜禽养殖业》,第1期:3~9页。 刘凤芹(2003):《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22-30页。 《沈氏农书》(1036 )。《丛书集成》,第1468册。上海:商务印书馆。 武广汉(2012)《"中间商+农户"模式与农民的半无产化》,载《开放时代》,第3期:100~111页。 徐新吾(1992)《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晓山等(2002):《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玉林(2011)《"现代化"之后的东亚农业和农村社会--日本、韩国和台湾 地区的案例及其历史意蕴〉,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1~8页。 《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业卷》(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2008)。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同时,马克思更非常清晰地指出,在斯密所描述的"工场内的劳动分工"之外,还有"社会的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即不同产业、部门和地区的劳动分工)。(Marx, Capital, V. I, Part VIII, 第14章:第4节) 应该说明,在集体时期,"副业"这个统计范畴含义甚广,"家庭副业"不仅包括手工业,也包括养猪和自留地(蔬菜)种植。此外,还有"集体副业",在华阳桥包括梨园、温室蘑菇、花木苗圃、奶牛、兔毛等。1984年前,就连村办工业也被纳入"副业"统计指标(黄宗智2006 :203~207;215~218)。但是,"副业"所指的核心是手工业,而手工业之被农村工业取代,乃是统计局取消"副业"指标的基本原因。 当然,在市价高于合约价的相反情况下,农户也会借用一些"弱者的武器",如隐瞒耕作面积或收获量、偷偷卖给另一中介人、甚或(像劳工史上的工人那样)采取集体行动来为自己争得多一点的收益。 如果再加上0.5亿的城镇"下岗工人",这些"非正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达到全就业人口中的足足90%。 -- The Basic Unit of China's Economy, Past and Present - the Family or the Individual? Abstract: In China's economic history, the family unit, not individuated hired laborers, was always the basic economic unit;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is is still true today. Looking back at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the family as an economic unit has in fact long been competing against large-scale production based on hired labor. China's experience is different from England and Western Europe, and also from India and the "East Asian model." Neither neo-classical or Marxist economics, nor the "East Asian model," has faced up to the fundamental Chinese reality of the great persistence of its family economy. Only if one grasps the special position the family unit has occupied in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can one imagine a past and future for China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Key words: peasant family farms, hired-labor based large farms, combining farming and handicrafts, combining farming and industrial employment,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 感谢白凯、张家炎、高原和彭玉生的详细阅读和建议。 作者单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原文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199/c6
个人分类: 经济|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荐《后裔》
yangruyi 2012-3-30 11:12
《后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国家庭的风情画,它不是《美国丽人》式的表现中年危机,也不是一味去表现家庭伦理,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把家庭成员情感危机抛向了观众即:妻子(母亲)出轨了,怎么办?      《后裔》再一次证明了好莱坞叙事的强大,尽管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家庭伦理剧,但是过程不乏味,很轻松的就让人看完整部电影,另外从该片可以看出来,尽管中西文化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毫无疑问死者为大这样一个出发点,中西文化还是很好的站到了一块儿。影片有三条叙事线索,一是妻子因冲浪意外变成植物人且正面临死亡,二是乔治克鲁尼家族要变卖一块家族土地,三是妻子生前有外遇。克鲁尼扮演的丈夫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应对妻子突然变成植物人这一事件,尽管家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女儿越来越叛逆,小女儿还是少不经事,让人无奈。通过这一事件,两个不经人事的女儿外加女儿男朋友一起,组成了一个后事处理小组,过程不乏各种家庭琐事,首先,乔治克鲁尼带小女儿去同学家赔礼道歉,又如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大女儿的寄宿学校找她,却发现她夜不归宿,这其实糟糕透顶了,从某些方面来说不管是人还是事,这个家庭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妻子变成植物人不得不让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乔治克鲁尼重新审视这个家,如他既要教训大女儿又要注意不要让小女儿看到或者受影响等等。这样的轻喜剧在修复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当温馨的过程,如叛逆女儿特立独行,父女两人一见面就吵架,乔治克鲁尼工作繁忙忽略了与两个女儿的沟通,以至于出现了自己女儿喜欢吃什么早餐,做外老爸的都不知道。总之突发事件之后一家人在一起是各种事端各种不协调各种小摩擦在一起,但是这一切又不禁让人无端生出那种平凡生活碎屑事的亲切感,影片最让人舒坦的也在此,生活中的烟火气其实并不是那么烦人,至少你要重视它,然后直视它,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乔治克鲁尼扮演的父亲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了后知后觉的生活做派,家里最叛逆的大女儿其实是最体谅和热爱父亲的,从她发现母亲有外遇开始,尽管两人有着诸多矛盾,比如不能在小女儿面前说脏话,但是从这件事上,父女俩那种温情脉脉的情感关系还是表露无遗。这就是电影细节,一部好的电影,这些细节不容忽视。      影片充分表现了美国家庭文化中的那种极其和谐的关系,即便是一个丧失说话辩解能力的植物人,不管她生前做过什么错事,也应该得到尊重,影片正是通过了这一突发事件来表现美国家庭对待家庭成员极其大度的一面,对人的尊重不仅是从一个家庭成员的关系为出发点去尊重,更是从人最基本的权力去加以尊重,如:尽管妻子有外遇而且即将死去,但是有权力让她的情人知道她就要故去这一消息。尽管当时丈夫知道这一消息时怒不可歇,也曾在妻子的病榻前痛骂她,但骂过之后还是会尊重她,去通知她的情人。这看起来匪夷所思,一般人无非是想揍那丫一顿之类的。但不是,这一举动完全是因为,不管是以妻子做为出发点还是以妻子的情人作为出发点,妻子的情人都应该知道这一消息,这点来说,影片人情味很足,影片的格调也不知要比那些整天表现亲情的家庭轻喜剧要高出多少!接下来,这是一个充满温情意味的发现之旅,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外加女儿的男性朋友去找即将死去的妻子的情人……      直至和妻子告别,影片到最后还是充分变现了家族和人文的关系,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最终还是没有出卖祖地,至少从某些地方来说,家族文化得以延续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
1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或超过50% 农民子女或不到10%
热度 61 曹聪 2012-3-21 20:06
据财新网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2年第1期刊载题为“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的论文, 披露1997年北京大学生源中干部子女比例升至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超过工人和农民子女 。 前一阵科学网讨论过“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现在,这个现象 不幸地 被社会学家证实。 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李中清( 诺奖得主李政道之子 )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梁晨等人。该项研究基于对195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近50年间的学生档案,对学生的社会来源做了详尽分析和研究。 就北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而言,1952年,干部子女占11%,1997年升至39.76%。 笔者怀疑,现在干部子女的比例可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50%。 北大学生中的农村生源在 文革期间 急速减少。1972年,北大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比超过30%。到1973年,该比例下滑到20%以上。 也就是说,所谓的“工农兵学员”中没有多少真正的“农民”! 恢复高考后,北大生源中,农民子女比例继续下降。1985-1994年,北大生源中,农民子女比例平均为21.40%,而1995-1999年,该比例降至15.02%。 笔者怀疑,现在农民子女的比例可能已经不到10%。 2009年,《人民日报》曾报道,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仅为30%左右,而且有减少趋势。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农村生源占高校学生的比例则逐年上升,并占到50%以上。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但精英高等教育中,农村子弟并不占优势。 高考作为向上流动的渠道是否已经向弱势群体关门?中国是否 已经 进入了“拼爹”的时代? 社会阶层是否已经固化? 这些问题应该比中南大学聘任一个22岁的教授更引起科学网的关注! 2012年3月23日补充: 李中清研究相关的PPT链接为: 中文:http://www.shss.ust.hk/school/files/Humanities_Education_for_Silent_Revolution_SJTU_Chinese_9.pdf(slide 15说明北大各年入学的学生的至少父母亲中至少一人的职业或身份) 英文:http://www.cpu.gov.hk/english/documents/conference/20111216%20James%20Z%20LEE.pdf 研究所涉及的家庭成员的职业或身份背景包括:专业技术人员(Professional);商业服务人员(Commercial);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Worker);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Cadre);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Clerk);农林牧渔水利水产人员(Farmer)。
个人分类: 另眼看中国|10142 次阅读|91 个评论
研究生与导师——子弟与父兄,雇工与雇主,盗贼与仇雠
热度 52 fdc1947 2012-3-14 07:33
在一年一度的招收博士生考试又将进行之时,我想说说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我看大概有这么三种: 第一种是如同父(母)兄与子弟,像一家人一样(汉字“子、兄、弟”均马马虎虎可指两性,唯父字则特指男性,所以只能后面加一母字,搞得文字上不对称了)。 第二种是如同雇主与雇工,有关系好一点的,也有差一点的。关系好一点的学生毕业以后若干年内,逢年过节导师尚能收到一封 E-mail 。关系差一点的毕业就从此拜拜您了。 第三种是关系弄崩了。学生想离开导师,换个导师,而导师不让走;或者导师不要学生了,学生没处去,又难以毕业,最后或上级调停,或学生让步,拖后毕业,或学生退学离开。总之,弄得如同路人,甚至冤家对头。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如何,我看关键在导师。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仿照孟子的语录,也可以这样说:导师视研究生如子弟,则研究生视导师为父兄;导师视研究生如雇工,则研究生视导师为雇主;导师视研究生如盗贼,则研究生视导师为仇雠。 我升任副教授的年代还是论资排辈的年代, 41 岁做副教授,还是系里最年轻的。所以,到了我真正带研究生的时候,我比学生大二十多岁,是他们的父辈了。怎么带研究生?我是跟老师学的。我跟随邓从豪先生左右二十年,邓从豪先生怎么对待研究生的,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对待我的研究生都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他们对我也十分亲热。我们的实验室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般。同学们之间,也都十分亲热。毕业几年、十几年了,还是如此。因为我不宜久坐,前些天我发博客多了一点,就有人发来纸条,要求我少坐在电脑前。面对这样的“监视”,心里是很温暖的。 对待研究生像子女,首先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上。导师教书要认真,学生看导师,不光是看导师的业务水平,更看他的工作态度。导师必须认真对待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与研究生一起动脑筋,克服困难。切不可把题目布置给研究生就不管了。邓从豪先生对于所有的研究生,都是与他们一起研究。由于他的题目大多是理论方面的,公式推导多,都是先生提出方案,自己先作推导,开了头,有了一定的可能性,再交给学生,关键的问题都是他和学生一起做。我对待研究生也是这样,除极个别情况之外,学生研究工作开始的步骤和关键的步骤,一定与学生一起做。开始的时候,学生是懵懂的,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要帮他们开个头,让他们知道怎样做下去。遇到大的困难了,关键的时候,导师得出手一起干。不然,凭什么做导师,做论文的通讯作者? 对待研究生像子女,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研究生们与我在一起,最少三年,大多数五六年。那是成天在一起的,有感情的。女孩子没有对象的,一定要敦促她们处朋友。对于科研经费,要用到科研上,用到学生身上,不能乱用,给学生的,要公平、公开。我的科研经费不多,学生都知道。一般的请客吃饭,或请几个学生会餐,我都是自掏腰包。几个人吃饭,不吃名贵的,自己还负担得起,主要是吃的次数少。对于用到科研上的,该用的决不能抠门,该买的买,该修的修,有时要把权交给学生们。学生有了主人翁精神,事情就好办,打印用纸都是自觉的双面用,能不打印就不打印,他们精打细算,替我省钱。 应当说,个别研究生是可能会有些问题的。 一般地说,导师对于研究取舍有一定的发言权,特别是“舍”,也就是说,在没有成为你的研究生之前,在很大程度上,你是可以不要他的。面试时,导师是相过面的。如果研究生有问题,你相面时不仔细,没有相出来,不能说一点没有责任。因此,既然要了他,就得负责。我的态度是不管什么学生,都要像子女一样对待。学生的 大多数的问题通过教育、诱导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甚至好转。对于有些问题,比如网瘾,成天坐着盯着电脑屏幕,或聊天,或看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比较难办的。好得现在学校有政策,没有一定数量的 SCI 文章(我们院里规定一般博士生 2 篇,硕博连读生 3 篇),无法毕业。你有本事你就耗着吧,耗来耗去,还得戒掉网瘾,老老实实做文章。我不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采取极端的措施是好的方法,不要激化矛盾。该给的钱,照样给,看谁能耗得起。有些年轻人心理素质可能会有点问题,矛盾激化了对大家都不好。总而言之,做导师的要与人为善,就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子女不成器的不也要耐心教育、要忍受、要等待嘛。 要想对研究生如子女,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贪多。研究生多了,你是无法照我上面说的去办的。假定你有二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我想很难有精力具体地去参与、去帮助每一个研究生的工作。你可以有足够的经费,但是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弄得不好,就会出事情。比如,我审稿时,曾经发现某一篇稿子中的绝大多数文字竟然是我写的,自己的文笔当然自己一看就知道。作者中有一位院士、一位知名青年学者,我想他们大概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年轻人会这样做,也没有认真参与这个工作,只是署了一个名罢了。这种事情出多了,岂不是要出大事情。而类似的问题我还不止一次发现,只是另外两次署名者没有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知名罢了。在审稿时就发现自己的工作被作为模板,这应该是一个极小几率的事件,但是竟然不知一次地“独立发生”。所以,研究生太多了,是照顾不过来了。 以我看来,我们的名人如果自己有精力带研究生,当然应该而且可以带,亲自指导,参与研究工作。如果只能指导一个,那就只招一个。如果没有精力亲自指导,就最好拒绝招生,不要让别人用自己的名义招生,发文章。有些事情不能全部怪院士,有的老先生昏迷好几年了,单位还是以他的名义招生,别人还是以他的署名发表文章。过去,我们总是劝胆怯的人要学会说不,其实,我们的院士也应当学会说不。还是要当老师,不当老板。 一个导师的研究生是一个集体,就像一个微型的学校一样。学校就有它的风气,这种风气是会一届又一届传下去的。我们要让研究生们在做研究生的几年内,不但在业务水平上有大的飞跃,而且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大的收获。在对这个集体的管理上,虽说过宽和过严都不好,但是宁可宽点也别太严。集体内部,虽说要有一定的竞争,但是宁可少一些竞争也决不过分竞争。管理宽松点可以使学生有各方面的发展,内部竞争少一点,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就可以多一点。导师要把研究生真正作为人来培养,而不是作为劳动力创造价值。有空的时候不妨带他们参观博物馆,逛逛公园,培养他们多方面的人生兴趣。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很可怜,从小到大,光知道做题目,除了考试做题,知道的东西太少。在可能的情况下,导师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当然,又要回到上面说的,要做到这些,学生太多是不行的。学生多了,就只能严格管理,不然就要乱套。学生多了,就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不然,大家都会偷懒。所以,导师的学生太多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大家都反对急功近利,可是在自己还可以有一小点点自由处置权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是不是可以略微不这么急功近利呢?涉及到切身利益,还真不大容易做到。 我想,在高等学校导师做基础研究的情况下,一个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集体,最好还是温馨一点,宽松一点,像一个家庭,不要像工厂,不要像军营,更不要像监狱。 去年夏天,我的最后一个博士生毕业了,我也完成了作为教师的全部任务。我把我对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看法写出来,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
个人分类: 教育|14207 次阅读|101 个评论
家庭关爱,胜过价值百万的药物
热度 31 何裕民 2012-3-9 13:27
我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并且写进了国家级肿瘤学教材:得了癌症,由家属陪着来看病的,比如,妻子陪着丈夫来的,丈夫陪着妻子来的,子女陪着父母来的,且坚持长期这样陪着的,康复效果要好得多。 不仅老年肿瘤患者,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需要家庭关爱。温暖的家庭关爱,胜过价值百万的药物,能让人感觉生活的美好。 这其实是一个家庭支持问题。家庭支持是种情感支持。因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特别是生了肿瘤,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与情绪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宣泄、都需要支持、都需要我们给予帮助。医生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鞭长莫及、不及时的,因为毕竟隔得太远了,家属的帮助才是最及时、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强调:不管哪个年龄段的患者,只要是成年人,家庭给予充分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庭给予持续的、恰到好处的关爱,才能够让生了肿瘤的人,更快地走出阴影。 心身医学研究认为:人是心身合一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很大。 今天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等,都体现出一种心身互动的关系。我们前面说过,有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我们的临床观察也很鲜明地提示:家庭支持对癌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生了癌后,精神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经历着磨难、心理打击与折磨,本身的行为往往敏感易受伤害。这个时候,有没有家属的积极支持,有没有社会的有效支持,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个人处于困境时,都希望别人帮他一把,而这种帮助,没有人能超过家人所给予的。 我们曾经在南通做过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调查,2000多例癌症患者都认为他们能走向康复,家庭的支持和群体性康复的帮助非常大,因为积极的心态能让内在的机能趋于协调、趋于更有序,对抗癌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都能处于一种有序的有机状态,这本身就是一剂抗癌的良药。 国外有过动物实验,用荷瘤(长了癌症的)小老鼠作剥夺实验(“剥夺”就是把它与其他老鼠隔离,分开喂养,对其造成一种情感的失落,比如小老鼠同母鼠分离,单独喂养),发现被剥夺了情感喂养的小老鼠,生了癌后死得更快,群聚的则死得很慢。这就体现了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的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639 次阅读|31 个评论
忆寒假,忆春节,忆家之幸福
bigshow 2012-3-5 09:00
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值得推荐
lzh1958424 2012-3-1 17:06
您好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疾病,其康复治疗的周期较长 , 花费较大 , 难度较高。在我国 80% 左右的脑瘫儿分布在乡村 , 工薪阶层 , 打工族等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因无能力支付较高的康复费用,使很多的患儿失去治疗机会。为了能使此部分患儿也能得到适当的社区家庭康复治疗, 孩子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和按摩对其康复有较大帮助。我们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十几年来脑瘫康复训练、按摩的有效方法( 1 整理编辑成《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 VCD 》及配套《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出版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在医师指导帮助下,家长学习掌握《手册及 VCD 》的适宜康复技术,使孩子在家中也能获得必需的、规范的、有效的康复训练、康复按摩、家庭康复护理等! 我们主编出版的家庭康复教程由中国科学文化影像出版社发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光盘》及《小儿脑瘫家庭康复》《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光盘》;中国妇女出版社发行 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发行《小儿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解》; 家庭康复最新教材邮购 请与我们医院图书室的张老师联系。 ,13590578123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准博士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
热度 13 jiangjiping 2012-3-1 08:28
准博士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 蒋继平 2012 年 3 月 1 日 我这里说的“准博士”指的是已经通过博士资格考试, 或者已经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已经肯定没有问题的博士研究生。 但是, 这些研究生还没有正式被授予博士学位, 有的还需要一些功课和实验的进一步完成才能拿到博士學位。也可以这样说, 准博士就是马上要拿到博士学位, 很快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在读研究生。 这些准博士,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 一定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 博士论文。 第二, 申请工作。 第三, 家庭问题。 积极应对这三大挑战, 是每个准博士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一, 博士论文。 虽然有些准博士们可能已经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 但是, 完成论文答辩只是说明你已经在实验科目上达到了博士的要求, 这并不等于你的博士论文已经最后定稿和印刷出版。 因而, 要是你在博士论文答辩前还没有正式定稿和印刷出版你的论文的话, 你一定要抓紧时间, 认真地将论文尽快最后定稿。 一般来说, 对于已经在一些期刊上发表了数篇专业论文的博士生, 可以按照学校对博士论文的统一规定和格式,将这些论文重新编排在博士论文册中。 总的来说, 一个博士论文除了专业课题上的文章外, 还应该包含下列一些内容: 1 。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 2 。 论文摘要( Abstract of The Dissertation. 3 。 论文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 3 。 目录数据表 ( List of Tables )。 4 。 目录图表( List of Figures )。 5 。 论文结论 ( Conclusions of the Dissertation )。 当然, 最主要的部分是专业文章。 我本人的博士论文有五篇专业论文, 整个论文一共有 190 页( 8 X 11” 标准纸张)。 博士论文的第一页应该是这个博士学位的学校名称, 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题目, 博士论文的导师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及其亲笔签字等相关信息。 当所有这些已经准备好以后, 就要联系印刷出版社, 打印出版。 一般要同时印刷好几册, 至少学校一册, 论文委员会的每个导师一冊, 自己留一冊。 因而, 最起码也要五册。 第二, 申请工作。 因为准博士们马上要拿到博士而走向工作岗位, 因而, 在毕业前就必须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这就需要在毕业前就着手申请工作的事。当然, 能够留校做教师那是很理想的了。 不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这个机率是很低的。 因而, 在社会上寻找合适的工作是当务之急。 要使应聘比较顺利, 首先要准备一份很有竞争力的申请材料。 有关研究生如何应聘的一些信息, 我己经在前几天发表了一些浅见。 感兴趣的话, 可以参见[ 决定研究生“钱途”的六个 基本 要素]( 1 ) 在申请工作这点上, 学生应该和导师紧密合作, 要争取导师的全力支持。 按理来说, 一个好导师一定会帮自己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的。 道理很简单, 学生的前途光明, 也是导师的光荣和骄傲。 第三, 家的问题。 因为特殊的身份, 一般来说, 博士的年龄最小也已经超过 26 岁了。 不管男性或者女性, 到了这个年龄, 应该是谈论嫁娶婚配的时候了。 因而,家的问题是博士毕业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假如是单身,而且还没有固定的异性朋友,那就比较自由一些。 即使这样, 到新的地方还是要找一个住的地方, 而且这个地方必须在去之前就找好。 假如是单身, 但是, 已经有固定的异性朋友, 马上要结婚, 那么, 现在的问题是, 博士和异性朋友是否能在同一个城市工作, 假如不能在同一个城市, 家应该建在哪里? 对于一些已经结婚有家室的博士来说,这个问题是更明显的了。 太太能否在新的地方找到工作, 孩子的上学问题, 搬家, 买房子等等, 很烦人的。 从上面的三个方面可以很容易看出, 一个快要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面临多么巨大的生存压力。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 是不会有切身体会的。 不过, 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应该有亲身经历的, 所以, 应该体谅自己的学生, 应该尽量帮助这些学生。 我想, 一定会的!与此同时, 社会和家庭也应该对这个特殊人群给予特殊的关心, 尽量帮他们度过难关, 使他们能够精神充沛, 满怀信心地走向新的岗位。 附记: 我那个时候除了要求导师给我一个推荐信外, 全部靠自己打拼。 在异国他乡, 举目无亲,写论文, 找工作, 搬家, 样样都得靠自己,总是生活在一种极限之中。 所以, 我的感悟是: 生活总是充满着挑战, 战胜这些挑战, 就是胜利!正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在奋斗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应变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40116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10863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获进展
zhao1198 2012-3-1 07:48
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获进展 科学时报 2010 年 7 月 12 日 中国 我国老龄人口增长情况。 我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 上世纪 70 年 代以来,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生活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寿命延长,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将陆续步入老年,中国面临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巨大压 力。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群体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能否妥善应对这一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与未来中国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教授曾毅带领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令国际同行赞誉的研究成果。他们建立的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已被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 PADIS )正式采纳应用。 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问题 在控制人口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研究表明,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将从 2000 年的 0.9 亿(占总人口 7% )快速增加到 2050 年的 3.34 亿(占总人口 23% ),最需照料的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 2000 年的 1150 万迅猛增加到 2050 年的 1 亿以上。 “ 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约为发达国家的两倍。中国面临的第一个人口压力是老龄化问题,第二个就是新生婴儿的人口压力,即新生婴儿的性别比(每 100 个女孩出生数所对应的男孩数)问题。这看似和老龄化无关,其实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 曾毅说。 研究表明,大量年轻人从西部、中部,迁到中部、东部,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老化情况比东部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得多。同时,城乡差异比地区差异还要大。从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看,现在东部差异最大,然后是西部,最后是中部。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到 2050 年,农村老龄人口的比例将是城镇的两倍。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家庭中至少有一位老人的,占家庭住户总数的比例,城镇、农村差异越来越大。从刚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上看,正常情况下是 106 , 1982 年中国是 107 ,基本接近增长。目前是 120.2 ,出生性别比越来越高。曾毅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性别比越来越高的情况,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老人在农村没有养老保障,他们要养儿防老,为了保证至少有一个儿子,一些人就偷偷去做 B 超,是男孩就留下。 “ 如果政府没有鼓励老年人跟年轻的子女一起搬进城镇等相应政策出台,这种情况将非常严重。 ” 曾毅说, “ 所以我们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障。这样可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是减缓非常严重的农村人口老化的压力。第二扭转性别比越来越高的危险。 ” 实现实质性的 “ 联姻 ” 健康长寿研究不仅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但另一方面,我国健康长寿的相关研究还呈现出比较分割、分散的状态,缺少跨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老年健康研究 ” 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对老龄健康的社会安全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此情况下,该中心决定开展对健康长寿的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曾毅认为,之前我国大部分有关健康长寿项目的研究内容与成果都局限在社会科学范畴。这种现状不利于研究的深入,也很难得到客观可靠的科学结论。老龄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典型的跨学科课题,必须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真正交叉综合,实现实质性的 “ 联姻 ” 。 从 2000 年开始,北京大学与合作单位一起,进行过一次 “ 中国老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 ” 的调查。对我国 22 省市万名高龄长寿老人及 5000 名较年轻老人进行 5 次累计 7 万多老年人次的跟踪访问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健康长寿社会、行为、环境影响因素数据收集、分析研究经验与成果。这一项目一开始就有跨学科研究中国人群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与遗传因素的设想,为后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综合研究打下了基础。 没有什么比我们与家庭的关系更密切 社会老年学家戴维 •L• 德克尔强调: “ 没有一个领域跟我们命运的关系比我们与家庭关系更密切。我们可以退休,却不能退离家庭。 ” 2006 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曾毅主持的重点项目 “ 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 ” 启动。 4 年中,该项目在收集大样本的与老龄健康有关的遗传、个人、营养、家庭、社会、环境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将区域家庭人口预测模型扩展到同时包括多个地区的多区域模型;创立了多维老年人口家庭结构、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预测新方法,应用于我国分城乡预测分析。 该项目对东、中、西部老年家庭结构、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对老年人健康、存活、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和照料需求、经济和机会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 了多元统计实证分析。将经典的多状态生命表方法扩展到老年照料成本分析。建立的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已被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 PADIS )正式采纳应用。 课题组出版的论著得到学术界同仁的较多关注和引用,如美国与德国科学院两院院士 James Vaupel 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amuel Preston 教授与法国著名学者 Jean-Marie Robine 教授分别为曾毅主编的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 Springer 出版)撰写了公开发表的评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其中 Jean-Marie Robine 写道: “ 我们做梦也希望其他人口也在快速老化的大国能有这样的研究 ” 。课题组提交的政策咨询报告 “ 快速人口老化与低生育水平新形势下人口政策平稳过渡的政策咨询 ” 、 “ 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与相关政策建议 ” 、 “ 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 ” 等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批示。 此后,曾毅等人以该项目为依托,又获得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美国老龄研究院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机构的联合资助。他们的研究对老年 健康的改善提供科学可行的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影响因素干预途径、方案,并为研制新药及生物制品奠定科学基础,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在寿命延长的同时实现 老龄健康的目标。 该课题组还建立了中国人群健康长寿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影响因素数据库、永生细胞株与 DNA 样品库,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以及跨学科分析研究平台;同时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基础数据免费向学术界提供,目前已有 300 多位学者正式注册免费使用该数据库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0 个评论
[转载]上海持有居住证满3年家庭可购二套房
dongzg101 2012-2-23 03:51
上海持有居住证满3年家庭可购二套房 2012-02-22 01:12: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  有 12267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51 ) 尽管这是一则“旧政”,依然撩拨着潜在购房者的心弦。 本周,对于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享受上海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的传言,上海市房管局予以正面回应,强调这是业已实行的限购政策的一部分。 根据官方明确的政策内涵,符合条件的外来居民家庭也可购买第二套房。【 微讨论: 楼市又要开始热炒了吗? 】 对此,市场视为一大利好信号。 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佛山、芜湖新政“猝死”,上海是在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前提下支持刚需。 上海统计局2009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持有一年期以上居住证人口67.1万人。 这一时点距今正好三年左右,分析人士称,如果67.1万人中有50万人符合条件且1/10购买二套房,将形成百万级平方米的购买力。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473.72万平方米,下降12.6%。 对于多地路径各异的调控,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表示,支持消费的,都会被支持;凡是可能助长投资投机需求的,肯定会被叫停。 虽然被冀望提升市场活力,但上海这项政策的细节仍待明确。 上海部分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并非所有类型的居住证满3年都能享受上述待遇,建议在购房之前具体咨询。 老政新解“惊喜” 对于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购二套房的政策,上海市房管局回应称,虽然这一操作口径并没有在当初的公文中具体说明,但这种操作办法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时,就已经执行了。 所以,上海楼市政策没有调整变化。 上海市房管局相关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权威说法已经通过电视媒体释放。 为落实新“国八条”,2011年1月底,上海明确住房限购令细则,并已于去年底明确2012年继续执行。 其中,对于限购1套住房的对象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在当地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如果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也限购1套住房。 当时,上海明确,对在当地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售房。 上海市房管局解释称,所谓上海户籍家庭的概念是指具有上海常住户口,包括持有上海长期居住证连续满3年以上的居民家庭。 这也就意味着,自去年初限购后,持长期居住证连续满3年的家庭和上海市户籍居民一样,已有一套住房的,可以再买一套;有二套及以上的,暂时不能再买。 尽管房管局称这一操作办法早已执行,但上海多家中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看到新闻才知道还有此类操作空间。 一些机构表示,对旗下门店进行调查后显示,由于对上述政策不知情,从未实际操作过长期居住证连续满三年以上人士购第二套房的成功案例。 “因为政策上面没有写,所以没有操作,而且客户也不知道。”一名中介公司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注意到,三年这个词并不陌生。 在2011年1月出台的上海房产税试点暂行办法中,持有当地居住证满3年并在当地工作生活的购房人,其在当地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当初应该就是为了与房产税的政策口径相协调,因此也把长期居住证满三年作为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标准之一。 北京的政策值得参考。 2011年2月17日,北京出台落实限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上海一样,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 当时北京在通知中明确,当地户籍居民家庭包括持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 市场积极回应 长期居住证满3年中的“长期”需要多少年限?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分析,一年期以上可视为长期。 上海从2003年开始实行来沪人员居住证管理办法,并于2009年2月出台《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下称《试行办法》)。 除了有效期为6个月的临时居住证,居住证有效期一般为1年,引进人才则申领有效期为3年和5年的居住证。 上海统计局2009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持有一年期以上居住证人口67.1万人。 而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截至2009年末,在上海的半年及以上常住外来人口达到819.58万人。 到2010年末,这一数字上升到897.95人。 根据《试行办法》,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是申办常住户口的首要条件。 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旗下的“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上海一手房可售套数为65937套,可售面积943.41万平方米;上海二手房挂牌可售数量为169363套,挂牌可售面积为1804.58万平方米。 “政策明确以后,应该会对于一些刚性需求造成一些刺激,从而带动楼市成交量的提升。”汉宇地产董事总经理施宏叡认为,这项政策到现在才正式为人们所熟知,可以说是向房地产市场释放了又一批合理化的需求。 施宏叡认为,尽管短期内楼市整体成交量不会立竿见影提升,但这部分需求会逐渐融入市场。 本报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符合要求的潜在购房者均对此项政策表示欢迎。 权威信息显示,持居住证满三年购买第二套房产,在房产税方面还是与上海本地户籍家庭有所区别,非本地户籍人员来上海购房需要全额缴纳房产税。 而上海户籍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住房,可享受合并计算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免征房产税的政策优惠。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房产税的影响有限。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应该强化社保、个税等相关方面的审核力度,防止投资客有漏洞可钻。 各地调控路径 从2010年开始,各地陆续推出限购令。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京十五条”实施之后,外地购房者占比显著下降。2011年,北京非本地户籍客户成交套数占比仅为15%,较2010年下降21个百分点。 虽然楼市调控总体从紧的基调并未改变,但近期以来各地已经陆续出现了多种微调举措,区域楼市微调和保刚性购房需求将是今年年初楼市调控的主基调。 比如,天津、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合肥、南京等城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广东中山市则将“限价令”由去年的每平方米5800元上调至6590元。 当然,也有一些动静较大的城市,比如芜湖新政和佛山新政,都被迅速叫停。 尹伯成表示,从这些政策的不同发展态势可以看出,支持消费的,都会被支持;可能助长投资投机需求的,肯定会被叫停。 此前曾有报道称北京市将松绑楼市限购令,非京籍购房者“连续五年纳税证明”将改为“连续三年”。北京住建委通过其官方微博迅速辟谣。 中联投达(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锋告诉本报记者,即使释放了部分需求,也不会导致投资需求上升。首先,非本地户籍家庭即使满足条件可以购买,数量也有明确限定;其次,市场在下行,投资投机性需求不会进入市场,“因为没有信贷支持,少了银行信贷的杠杆,投资回报率是很低的。”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1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四) 第一个习惯: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kizmax 2012-2-22 17:26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七)   或许在真正懂得分享之前,需要经历拥有的感觉。许多人对家庭或婚姻只知机械式地付出,不然就是完全不懂得付出;这可能正由于他们从不了解拥有自我的意义,缺乏对自我的认同,而且自我评价低。所以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以充分的耐心,培养他们拥有的感觉,同时以足够的智慧,教导他们“乐善好施”的价值,并且经常以身作则。   问题的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一般人对于成功的个人、家庭与团体,总是钦羡不已。他们羡慕别人的能干、成熟,家人的团结合作,以及组织的团队精神。但他们真正想知道的却是成功背后的秘诀,向成功者请教的,不外乎如何能够立竿见影、立收解决自身难题的方法。   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有能提供这类答案的人。有时候速成的办法还颇管用,可暂时消除一些表象的问题。只是真正的症结依旧存在,久而久之问题又会浮现。而且愈是求助于“特效药”,病症拖得愈久,病情愈加恶化。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本章刚开始所提到的几个例子。   ●我上过无数教导主管如何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希望维持彼此良好的关系。可是总觉得员工不忠心,我若是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终日无所事事闲扯。为什么不能把他们训练成独立又有责任心的员工呢?为什么我始终找不到这种员工?   对急于想约束员工却束手无策的那位经理,个人魅力论建议他采取激烈的手段,大事整顿一番,逼得员工兢兢业业。或者让员工接受相关的训练,以提高工作热忱,甚至另聘更称职的外来和尚。   但阳奉阴违的员工,私底下可能正质疑着老板究竟有没有为他们着想,有没有把他们当作机器看待。员工的想法也许并非空穴来风,老板心中的确如此看待他们,而主管态度偏差或许就是管理不善的原因之一。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可是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都觉得神经紧张、匆匆忙忙。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参加时间管理研讨会,也尝试过不下6种规划时间的办法,虽然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是仍觉得无法过上理想中的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   对于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人,个人魅力论保证一定有解决之道,例如各种时间管理的计划与讲座,便是针对需要而设计的。   但你是否想过,提高效率也许并不能解决问题。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难道真的如此重要,抑或反而会使你对周遭的人与事更为轻忽草率?是否有些事情才是真正值得你深入认识与体会,包括某些思维足以影响你对时间、生命与自我本质的看法?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可是仿佛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火花。   对于婚姻已进入平淡期的人,个人魅力论会指点你,某本书或某种课程有助于表达能力,可以增进夫妻感情。或者,就干脆认为这桩婚姻既然已经这样,还不如另起炉灶,以重新享受爱的感觉。   然而也许问题并不出在另一半,是你助长了对方的缺点,间接导致所遭受的待遇。你对配偶、婚姻、爱情的基本观念,可能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由以上的例子,你是否已察觉个人魅力论如何深入人心,彻底左右着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寻求解答的途径?   不论一般人觉悟与否,总之现在已有愈来愈多的人,对这些空洞的承诺不再存有幻想。我曾与全美各类组织合作,发现目光远大的主管,对只会以动人的故事或空唱高调,来振奋人心、激励成就的作风,都敬而远之。他们要的是实际而循序渐进的办法,不是阿斯匹灵与急救箱式的建议。他们希望解决长久的根本问题,并且把重心放在有长远未来的原则上。   反求诸己,由内而外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   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   当我们环顾四周、审视内心,发现因追求速成特效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之后,才会了解,有些根本的问题不能以肤浅的方式解决。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新思想标准,也就是一套正确的行为准绳,引导我们解决根本的问题、追求圆满的人生。这种新的思想标准,也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以及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由内而外”(inside-out)即反求诸己,由个人最基本的部分——思维、品德与动机——做起。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由内而外的修炼强调,先追求个人的成功,才能有人际关系的成就;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诺言。凡是以个人魅力重于品德,或者不能由个人修养做起,而期望改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由内而外是一个过程,是遵循主宰个人成长进步的自然法则,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它会形成良性循环,把我们提升到自立自强与相互依存的更高境界。我曾与许多才华横溢且渴望幸福成功的人共事,其中包括企业主管、大学生、宗教与民间团体人士、夫妇。从我与他们接触的经验证实,求助于外力所得到的幸福、成功或解决问题之道,往往经不起考验。   这种由外而内的观念,往往使人产生怨怼的心理,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或致使彼此关系不和的客观环境。我见过一些婚姻亮起红灯的夫妇,夫妻俩都只希望对方改变,都忙着揭发对方的“罪状”,都希望控制对方。我也经历过一些劳资纠纷,双方宁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订下种种规章彼此约束,但事实上谁也不信任谁。   我的家人曾住过世上三个最“热闹”的地方——南非、以色列与爱尔兰。这些地区的冲突始终悬而未决,我相信必然是因为社会大众不能反求诸己。每一方都认为问题是别人造成的,如果“别人”能够“讲理”或突然“消失”,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至于我们所提倡的反求诸己、由内而外的思维,因为个人魅力论的流风所及,再加上传统观念影响,因此当事人往往需要大幅度的自我调适才能转换思维。   其实从我自身以及与人共事的经验,再加上仔细观察历史的心得,我确信本书的七个习惯早已深入人心,它们所涵盖的原则符合一般人的良知与常识。但是为了要确认这些原则,并加以发挥来解除内心深处的困惑,我们必须改变想法,转换思维,提升自我到一个“由内而外”的新境界。   当我们认真了解这些原则,并将之融入生活,我相信美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这句名言就会不断涌现真义: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学|1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whyhoo 2012-2-18 22:41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1亿多进城农民工广泛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体制性障碍、城乡利益冲突以及农民工知识技能不足等原因,农民工一直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是没有真正成为融入城市社会的城市居民。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大量留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和所在城市融合为一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当前,农民工家庭面临着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三种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社会融合问题。本文将以北京市为例,探讨中国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一、农民工家庭的城市生活   1.家庭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平均月总收入为2563元,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236元,而北京市户籍人口的人均家庭月总收入1891元。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比北京市户籍人口家庭的平均水平低655元。   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在从业类型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具有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中,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是购销人员,占同类人群人数的39.8%;其次是废旧回收人员,占5.6%;第三位是装饰装修工,占5.2%。在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中,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有购销人员,占同类人群的28.1%;装饰装修工,占9.9%;推销与展销人员,占6.6%。具有高中或中专受教育程度者,主要从事的是购销人员,占同类人群的23.1%;推销与展销人员,占12.8%;企业负责人,占7.8%。具有大专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推销与展销人员,占同类人群的19.4%;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占10.7%;企业负责人,占9.7%。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主要从事的职业包括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占同类人群的18.8%;推销与展销人员,占15%;企业负责人,占10%。   因此,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主要从事收入较低的简单体力劳动,如废品回收、装饰装修等,处于产业价值链的较低一端。   2.“高积累、低消费”的生存方式   在京农民工家庭的生存方式具有“高积累、低消费”的特点。首先,在积累方面,在京农民工家庭的每月平均节余为957元,占家庭月总收入的37%。另外,半数以上的家庭给老家邮寄或捎带的金额为平均一年3805元,合每月317元,大约占其家庭总收入的12%以上。对于这些家庭而言,家庭收入的积累比例高达49.37%,即近一半的家庭总收入作为积累,而不是用于在京的生活消费。其次,在消费方面,农民工家庭每月支出为1556元。其中,最大的开支项目是食品和房租。食品支出为每月672元,占家庭每月支出的比例为43.2%,房租费为每月610元,占家庭每月支出的39.2%,食品和房租合计支出占每月支出的82.4%。   尽管农民工家庭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为43.2%,即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第一,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还相当低。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每月支出仅为710元,食品每月支出287元。根据北京市2005年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调查,平均每人年消费支出为13244.2元,合每人每月1104元,食品支出为每人每年4215.6元,合每人每月351元。其中,20%的低收入户的人均每月的消费支出为655元,每人每月食品支出为268元。可见,农民工家庭的食品消费水平接近北京市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水平,每月食品支出相差仅19元。   第二,根据北京市2005年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调查,人均居住支出,包括住房、水电燃料及居住服务等项开支为每人每年1039.8元,合每人每月86元,占消费支出的7.9%。相比之下,农民工家庭则需要支付较高的房租费。根据调查,农民工每人每月的房租费为244元,占消费支出的30%左右。如果扣除住房消费因素,北京市城市居民的人均每月食品支出占扣除居住消费后支出总额的比例为34%,而农民工家庭的人均食品支出占扣除房租费后支出总额的比例为68%以上。可见,流动人口的房租费支出挤压食品支出,即恩格尔系数被居住成本挤压低了。   第三,除了食品支出、房租费、通讯费等经常性支出外,六成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一年至少回老家一次,这些家庭平均一年回老家的花费在1960元左右,合每月163元,这笔开销还会挤占他们的生活消费支出空间。   第四,农民工家庭低消费的生存方式还体现在耐用消费品拥有比率很低。流动人口家庭对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电脑、轿车等6种生活用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比率远远低于北京市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   在入户调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京农民工的生活艰难和生存压力。为了维持很低水平的生活,他们平均每周工作6天半(6.37天),每天平均工作近10小时(9.91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极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可见,在京农民工的生活离小康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京农民工家庭43.2%的食品支出构成,并不真正反映他们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而是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高积累,低消费”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   3.居住状况   第一,半数以上农民工家庭居住在农村社区。在被调查的2017户农民工家庭中,有1078户居住在农村社区--行政村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53.4%,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   第二,租房居住为主。租房是农民工家庭的主要住房来源,在京购买住房的比例极小。调查显示,在2017户农民工家庭中,租房居住的家庭1758户,占87.2%,已经购买住房的家庭只有29户,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1.4%。   第三,租住平房的比例高。在京农民工家庭租住平房的比例很高,占家庭总数的76.3%,租住单元楼的比例仅为10.2%,非农业户家庭租住平房的比例为43.9%,租住单元楼的比例为36.8%。   第四,居住条件简陋。农民工家庭居住的平房,绝大部分的房屋质量差,内部设施简陋,有的甚至年久失修,已在危房拆迁和改造之列。根据调查人员的入户观察记录,在被调查的农民工家庭中,90%以上家庭的住房质量属于“差”或“一般”。而且,房屋的内部设施简陋或不全,45.8%的家庭没有自来水,82.4%的家庭没有室内卫生间,71%的家庭没有厨房,87.7%的家庭没有热水器。只有9.9%的农民工家庭使用管道燃气,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家庭冬天靠煤炭火炉来取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无任何取暖设备。   第五,住房面积狭小。在被调查的1475户农民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仅为7.9平方米,远低于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5平方米。其中,90.4%的农民工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19.5米。    二、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困境   1.收入水平难以明显提高。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方面处于劣势,职业层次偏重体力付出,大多从事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职业或者传统的建筑行业的工作,对新兴的技术掌握甚少,缺乏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因而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只能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徘徊,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2.没有稳定的居住地。绝大多数农民工家庭聚居在房租低廉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且居住地不稳定。   3.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目前,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制度尚未真正落实,受户籍制度、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的制度排斥,外来农民工及其家庭还不能与户籍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特别是,当他们遭遇工伤、失业、疾病、年老、贫困等生活风险时,无法得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援助和保护。   4.城市归属感低。由于农民工在职业、居住条件等经济层面上处于明显劣势地位,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社会层面与城市人接触、交往的困难,而交往、接触的困难又直接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价值认同观念的形成,造成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低。    三、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策略   1.逐步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一是要逐步将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户籍剥离。二是推行居住证制度,将居住证视为公民拥有定居权的合法证明,并允许公民自由、方便地获取居住证。实现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全覆盖,发挥好居住证制度在人口调控、人口管理和人口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三是完善以居住证制为载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的配套政策,逐步扩大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内容,最终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待遇。   2.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一是政府部门应开办以提高劳动技能为主的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和以提高文明素质为主的“市民学校”,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二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流动人口学校、流动人口图书馆,为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素质创造条件。   3.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就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化,即针对流动人口的一切服务和管理最终落实到基层社区。第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站建设。一是逐步改善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站的办公设施,为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二是加强服务站管理员队伍建设,逐步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员队伍。三是为流管服务站提供充足的服务管理资金保障。第二,在社区层面组织农民工自管组织和行业协会,并扩大农民工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使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建立新的社会和谐关系。   (作者系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120678.html
个人分类: 社会|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效显著
whyhoo 2012-2-16 18:24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2年2月16日   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地人民政府、各级学生资助机构和各类学校共同努力,狠抓落实,全力贯彻执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成效显著。    一、出台五项新举措,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实现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教育公平从制度上实现了新突破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五项新的资助政策,国家资助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资助标准进一步提高,资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这是我国首次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二是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1年11月,财政部、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680个集中连片困难县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三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将惠及约2600万在校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学生资助形式从经济资助逐步扩展到营养健康保障方面。   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再次上调,每人每天标准提高1元,年生均补助标准小学从750元提高到1000元,初中从1000元提高到1250元。   四是进一步扩大了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范围。2011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研究制定了《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资助暂行办法》,大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范围由应届毕业生扩大至在校大学生。   五是出台了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2011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联合出台《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的意见》,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实施学费减免,经济上有困难的,纳入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范围。    二、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   据初步统计,2011年,普通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及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国家资助政策资助金额约732亿元,比2010年增加39亿元,增长5.6%。加上地方政府、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设立的其他资助项目,全国累计资助总金额近900亿元,比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的2006年增长4.5倍。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顺利发放。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4999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奖励资金约4亿元;66.1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金33.04亿元;超过443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资金131亿元。   ——国家助学贷款再创新高,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1年,全国国家助学贷款新增审批学生117.8万人,比2010年增长3.5%;新增审批金额13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5.6%,新增审批人数和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年已审批在2011年继续发放的金额,当年实际发放金额达到136.5亿元,资助人数242.5万人。   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成为国家助学贷款主渠道。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含青岛和厦门计划单列市)的2121个区县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1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审批学生90.2万人,比2010年增长11.9%;新增审批贷款金额98.9亿元,比2010年增长3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审批人数占当年全部审批人数的76.5%,审批金额占当年全部审批金额的74.5%。   ——贷款代偿学费补偿政策稳步推进,政策导向效果逐步显现。国家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自2009年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共有6.65万名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并享受资助。   国家对中央部属高校毕业生赴中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自2007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已有2.18万名中央部属高校毕业生投身到中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并享受资助。2011年,预计超过1万人。   ——继续开通普通高校“绿色通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2011年秋季学期,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为70.28万人,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41.1%,占报到新生总数的10.8%。通过开学前后的专项检查,没有发现高校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情况。   ——继续推动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2011年,全国共有906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资金135.9亿元;共有395万名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免学费资金79亿元,免学费人数约占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0%。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顺利推进。2011年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第二年,各级学生资助机构和普通高中学校大力推动落实。 2011年,全国共有480万名学生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资金72亿元。   ——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全面落实。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33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受助学生比例(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约87%;0.9亿学生享受地方免费教科书,受助学生比例约59%;共有156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补助资金超过140亿元。   不断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并大力贯彻落实,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切实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并上好学,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原文见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34/201202/130549.html
个人分类: 教育|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代同堂家庭中的“五藏”
热度 10 hjf306 2012-2-15 21:31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有肝心脾肺肾 “ 五藏 ” 。五藏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黄帝内经》更是形象的将五藏比喻成相应的官职。《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其实若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成员与人体五藏相对应,亦有几份相似之处,可对应如下: 祖父 —— 肾 1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而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正是由祖父娶妻生子开始的,故祖父可称得上是家庭的先天之本。 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在行医时难免会碰到问题,有时也会和祖父探讨。毕竟祖父人生阅历较为丰富,见多识广,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经验。 祖母 —— 肺 1 、肺为五脏之华盖。父亲在做一些重大决策时会和祖母商量。一是出于尊重,二是出于建议。正如君主与相傅共议国家大事,相傅能为君主出谋划策,最后由君主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 2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 “ 娇脏 ” 。祖母身体较为虚弱,平时经常会有诸多不适,在家中一直是 “ 养尊处优 ” 。 父亲 —— 心 1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父亲为家庭的顶梁柱,里外大事皆由其一人统摄。父亲于家庭犹如君主于国家。 2 、心与肝脾肺肾相比更具形而上之意。以父爱观之,莫不如此。父亲的关爱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子女价值观的引导。关于父爱与母爱的差异,可参考《我眼中的中西文化共通性(二) —— 读《爱的艺术》有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608 )。 母亲 —— 脾 1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而滋养五藏。其实,一个家庭中最忙最累的莫过于母亲。上要服侍公婆,中要照顾丈夫,下要抚育子女。 2 、脾胃相表里,如大地一般受纳万物而不言。家中一切脏事、琐事、繁事,淘米洗菜、洗衣灌溉,一切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事大都由母亲一人承担。传统家庭妇女的隐忍、勤劳、包容正是《易经》中 “ 坤道 ” 的最好体现! 子女 —— 肝 1 、肝主疏通、升发,喜条达。子女正值青年精力旺盛,活力四射。年轻人不喜欢被约束,总想到社会上闯荡一番。然而毕竟年轻涉世未深,遇不平之事难免心直口快,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也正是年轻人的不足之处。 2 、肝与怒相对应。子女因为年轻肝气旺盛,故容易发脾气,经常会与长辈发生矛盾,更有甚者因此而犯错犯罪,此类事件报纸上屡见不鲜。 以上观点仅从家庭成员的各自特性出发,成员间的关系与五藏中的 “ 相生 ” 、 “ 相克 ” 无法对应。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4943 次阅读|29 个评论
最漂亮的日本女明星
热度 4 ywang69 2012-2-9 12:00
最漂亮的日本女明星
那天晚上看电视,电视台放的是关于山口百惠的,介绍她13岁参加日本电视台选秀,16岁开始拍电视电影进军歌坛,21岁成为东南亚炙手可热的女明星然后急流勇退甘做家庭主妇。 她主演的《血疑》电视连续剧引入中国时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记得当时我家还没有电视机,为了看大岛幸子和相良光夫的结局,需要到邻居家去占位子,许多人围坐在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周围。山口百惠主演的电影《伊豆的舞女》也成为日本上座率很高的影片。 那晚节目背景音乐是山口百惠唱的《秋の樱》,原来我车上的一个MP3一直有这首歌,觉得很是好听当时不知道是谁唱的。 山口百惠在自己事业刚进入黄金阶段如日中天的时候,依然放弃聚光灯下的荣耀,甘心当家庭主妇,这种决心确实难得,而她和三浦友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也让人艳羡。 看看如今娱乐圈许多剩女,个人觉得山口百惠也许是最聪明的日本女人。当然,在中国,也许山口百惠就不需要隐退了,因为日本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男权主义国家。 个人认为:山口百惠算得上是日本最漂亮也最聪明的女明星。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昨夜星辰|89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左右爱情》------家是一个逼迫自己正常的地方
热度 16 freefloating 2012-2-7 22:28
以前给学生小朋友的问题回复,与大家分享: “ 老师,我觉得现在我不能驾驭自己的生活,越长大事情越多,反而没有了以前的踏实和独立。读研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少,好像大家都很忙,我反而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不想和人打交道,没有了那种很阳光很上进的感觉 ... ” % ———————————————————————————— 首先需要向那些我曾经许诺要分享心得的学生朋友们道歉,我总是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仔细思考问题,我需要别人的激发,需要别人的感染,需要别人的赞美,需要别人的反对,需要别人的怀疑,所以虽然有时走路时,坐车时,做饭时,会偶有感慨想要记录分享,但等有时间坐下时,却没有了感觉。毕竟总是很忙很忙,忙得只能在网上瞎溜达,不能整理自己的思想,哈哈!所以很多时候,我许诺别人要写的感悟总是不能完成。 所以只能就着问题,随意展开思绪 ...... 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个好回答,可能不很符合提问题人的状态,但是是我遥远和最近的感受,同时也是主要针对这些追求成功的学子们。 我可能点到的很多东西,都应该是长篇论述才能说清楚的,但我只能祈求你的心有灵犀了。 % ———————————————————————————— 这是非常很正常的现象,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每个人都或早或晚,或长或短的有这段经历,所以爱情和家庭的重要就在这里。 圣诞期间的在加拿大认识的新朋友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很多活动以家为单位的,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自然很容易被这样的聚会邀请,而一些单身朋友的聚会也会把我们排除在外,不是不喜欢你,或者和你不够亲近,是因为总会担心场面会不合适你的出现,尴尬了你或者别人。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有没有家就会成为划分人的一个依据。虽然西方国家要平等自然很多,但其实也还是大体相似的。 加拿大这边的华人分两类,一类是事业和家庭都比较成功的,孩子房子车子一切正常,一类是家庭或事业还没搞定的,(虽然我知道这样划分很不应该,但我主要是想提醒年轻人,正常的家庭是上帝给我们设定的社会单位,不要轻易以为自己可以不籍靠家庭就能获得某种享受。)我的感觉仍然是家庭非常的重要,一个没有家庭的人很容易会走向偏执或者抑郁。 我总的感觉是,人在大学之前,总是有很多密友,之后就渐渐少了很多,其实很多原因是,那些可以做密友的人,都渐渐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家庭,所以自然有了可以忙碌的对象了,没有了单身俱乐部,就少了很多朋友间的指点江山的畅快淋漓。 人生中总有一些问题, 当一个人解决它们都要采取很复杂的方式的时候,他或者她就会渐渐远离这些事情,而这些事情中很多是保持健康心态所必须拥有的。 如果过长时间的远离,身心往往很难保持健康。 比方说亲密接触,比方说诉说和倾听,比方说吃饭或穿衣,家总是一个最 cost-effective 的单元。当然,不像家的家庭不在此列。 一个人总会有很多时间,因为可以简单吃饭,自由作息,集中精力工作,所以单身的人总是可以有很多安排,总是有很多想法,总是可以轻松熬夜,或者轻松出行,人生总是需要这样一段时间内封闭或者解放一下自己(封闭和解放也可以是同义词),对工作和学习有利。但是这段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心理很难保持健康。因为如果没有爱和家的羁绊,人就会心中没有平安,只有焦急。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迷茫了努力的方向,总会莫名的焦急,总是看着自己大把大把浪费的时间,就会心慌, 于是就会盲目的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用在自以为是的事情上,因而丢失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而家就是这样一种形式,你为了顾全这个家的形式,你总是需要很多付出,有所付出,自然有所回报,只是很多人不觉得。有孩子,才会有哄孩子大把大把消磨的时间,你就不再为时间的流逝而焦灼,你会学会享受这种付出。这也是 责任心的回报,因为很多你以为很重要的事情以后你会觉得不那么重要,很多你觉得很浪费自己才华和时间的事情,正是给你思考和成长的恩赐。你如果没有对家庭孩子的责任心,就会丢失掉很多上帝赐福给你的东西,这些东西你丢了,你都从不知晓。 举例说明,我现在处于出于对你的爱和责任心试图回答你的问题,就会沉淀我的思考,提升了我的心灵,很享受,应该肯定不是浪费时间,虽然我还有一堆文章没完成。哈哈。 总之爱和责任心真得很重要,人生是长跑,只要你坚持向上向善的,你的努力都是有意义。 抱歉我没有能力展开,点到为止吧,最后总结是: 人活着,最有价值的意义当然是创造,但是可能绝大部分人只能是传承,作为父母,传承人类的基因,作为社会成员,传承文明的每一个细小单元,虽然我们现在中国人太多了,但是我以为我们每个人仍然要负起这个作为人的基本使命。 % ————————————————————————————— 当下,如果你还没有爱人和家庭,那你要学会跟不同的人在不同层面交朋友。人都是不同形式的丰富的人,你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你所有的满足。所以你需要不同的朋友。 我有的朋友是孩子教育的朋友,有的朋友是买衣服的朋友,有的朋友是锻炼的朋友,有的朋友是工作的朋友,有的朋友是思想的朋友, …… 很多朋友是可以交心的,但你很难找到一个另外的你,那个和你在所有方面都心灵相通的朋友。 而正是这些不同的朋友,会给你不同的体验和帮助。你真正学会了尊重和爱不同的人,你才能享受尊重和爱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体会这些朋友的益处,那是你的心灵还没有打开。 而家庭是需要相敬如宾的,即使对方有不可理喻的缺点和毛病,仍然始终不能连对一般朋友的基本尊重都没有,对待孩子一样的,也要相敬如宾,不要以为你做了家长,就可以不尊重这个独立的个体了。 所以跟不同层次的人交朋友的过程,实际上就锻炼了你将来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让你可以知道如何靠着对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写到这里引申来想,我们社会是不是也太缺少相敬如宾的尊重。
4685 次阅读|47 个评论
我所认识的美国人
热度 2 wangfan0306 2011-12-5 22:09
周日中午和 Moser 家庭去 Great Wall (西拉法耶市著名餐厅)吃中餐自助,是他们提议的,他们说我很喜欢 Great Wall ,但他们拿的食物不过是炸鸡腿什么的 ….. 那些小孩和我现在都很亲近,吃完饭还很希望我去他们家给我展示下他们新的自行车。我不知道美国小孩是不是也很孤独,但是他们却是很希望我可以跟他们打乒乓球和篮球玩游戏的(只是五个小孩,我还是真有点忙不过来的),还特别喜欢教我,我投篮中了之后,她们会像个小大人似得会鼓励你。五个小孩里, Mabeol 最大,比较严肃, Joyce 说给 Mabeol 买衣服最难了,花哨一点的她全都不要,孩子多时,她并不会凑热闹,但是我知道她已经稍懂事理,其实对我很友好,会给我拿衣服玩游戏当裁判时也会照顾我,所以我有时也会很注意地专门跟她讲讲话。 Ollie 和 Sherman 是哥俩,我第一次去之前, Joyce 专门说 Ollie 很外向也喜欢女人,他会跟你讲很多话的,其实还好,只是每次去,他会说“ Fan ,你能不能坐我旁边的位子上?”。 Sherman 是个长得很漂亮也很让人心疼的孩子,之前 Joyce 说 Sherman 很内向,但是第一次见面他对我倒不排斥,后来有一次教他们写毛笔字, Sherman 虽然是用画画的方法“画”的中国字,但是非常漂亮,我很惊奇,告诉 Lori , Lori 说 Sherman 对于线条非常有天赋;再后来几次他和我们玩游戏, Ollie 吃了他的棋子或抢了他的东西,他就哭起来了,而不是霸道地抢回来,让人觉得他非常非常地敏感和细腻,有一种艺术家似的敏感和细腻,对于这样的孩子,你是不忍心的。 Edith 和 Ruth 是两个小女孩, Edith 和 Mabeol 完全不一样,喜欢耀眼的衣服和首饰,喜欢拍照,每次都看着你非常甜美地笑着, Ruth 才两岁,但是玩纸牌游戏记忆力特别好,也喜欢我的镯子和玉佩,大概女孩天生就喜欢首饰,婴儿般地呢哝什么,我很少能听懂 ~~ 这五个孩子,性格非常不一样,只能解释为天性使然,美国人教育孩子,也主要是本性教育,任其自由发展。孩子的母亲 Lori 是很了不起的, Purdue 本科毕业的,现在是贤惠的全职太太,她了解孩子的功课,认识孩子的朋友,与其它孩子的很多父母有密切的交流,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是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的;对五个孩子不偏不倚,像 Sherman 在那哭,他们也心疼,却不会管太多,也不会让其它小孩都让着他(我想她是有她的教育哲学的),看得出来,五个小孩都很听她的话,我想这种听话是出于一种尊重。 Lori 和他的丈夫 Joel 感情也很好,能做到这样的全职太太也依然是很了不起的。平时我们会面都是一大家子的围绕小孩的,她是孩子的妈妈尤其忙,而且都是在公公婆婆面前,她总表现得很稳重,所以并没有机会和 Lori 谈很多话,但是那次 Girl Scout 时,只有她开车来接我,满面春风,那一次让我觉察到她很活力很外向的一面,她跟我聊她的家庭、婚姻和小孩,很满足很骄傲的样子!孩子的爸爸 Joel 做着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有点严肃的中年人,听说我要去智利,翻出他们公司的网页略带兴奋地告诉我他有些同事经常去智利出差,偶尔他也兴起和孩子们玩玩游戏打打篮球,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顾家男人吧,只是在出去吃饭时,服务员问那些小孩年龄时,他一一说来全是错误,被小孩一一纠正后,他略带歉意的表情稍有点美国人的幽默。 Joyce 和 John 这对老夫妇,年逾七十,依然精神矍铄,开车啊享受生活啊完全不耽误,简直就成空中飞人了,一个月不到就要去下 Portland 和 Atlanta 再或者 Maryland 访亲问友; John 是退休教授,很不服老,也很骄傲的一老头,还经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这小日子过得让我一度非常渴望退休和成为 grandma 了。美国人情商普遍比较高,所以很懂得经营或者维系感情的,像 Joyce 和 Lori 这样有多个孩子的全职太太,都是很讲究日程,她们会经常举办活动把全家或亲戚朋友组织起来一起度假(当然欧洲人会讲美国人没有一颗悠闲的心,就是度假也匆忙),小孩演出也是全家支持的,如果不能看现场,那也必然是找个时间看录像的,凡此种种没有点平衡和组织能力还真是不行。 Joyce 感恩节的南瓜,圣诞礼物,情人节的贺卡,这次知道我回家,还写了张卡片给我爸妈,彻底把我这份异国他乡的心虏获了。中国人以浓情重义著称,但是这种情意的表达实在是应该向美国人借鉴的! (2010年3月)
个人分类: 旅美流水记|33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心祭
热度 2 张海霞 2011-11-11 20:17
不知道是第几次来深圳上课了,可是这却是我的心情最凄凉的一次,如同这阴雨缠绵的天气,灰暗而寒冷,同样是绿树鲜花掩映的校园却怎么也引不起我欣赏的兴致,就这样混混谔谔地走在冷清的路上,浑然不知自己的所在也茫然不关注自己的所在,冷冷的雨滴打在脸上,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就这样无声地滑落,心里隐隐作痛,步履开始踉跄。语言总是苍白,问候显得牵强,这迢迢的回家路是如此的遥远和漫长,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也是一次多愁的旅程,往日雀跃的心情现在却满是惆怅,也许,我们都曾经这样痛苦而无助,也许我们都曾经这样寂寞而悲伤,也许这一次,我真的不该这样坚守在这南国深圳的课堂上 …… 我们都曾经是父母监护下的羔羊,他们用全身心的爱带我们走进了人生的殿堂,熬过了我们的少不更事,忍过了我们的年少轻狂,经历了我们的离家远行,辅助了我们小家庭的成长,为我们付出了一生一世的爱,却没有要过一丝一毫的回报,忍受这样那样的煎熬之后悄悄倒下却还为了不牵连我们而沉默低调!远在天边的我们,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借口而拖延着回家的脚步,甚至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不能回去安抚一下他那绝望而期待的目光!而此刻的他,悄悄地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愿有更多的我们能够做一个知心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5 次阅读|2 个评论
男性健康日十二载,你知道吗?
热度 3 hujunping 2011-10-28 10:07
博主:男性健康日已经设立了十二年,但我们周边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国际日。因此,本博转载国家计生委的这个文件,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并且有机会的话,能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中去。正如今年的主题所说, “ 关注男性健康, 创建幸福家庭 ” 。男性的健康,与家庭幸福密切相关,让我们共同珍视。 转载: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1 年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人口办宣教函〔 2011 〕 26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解放军、武警部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人口计生委: ? 2011 年10 月28 日 是第十二个男性健康日。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工作安排,现将今年男性健康日主题及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 一、活动主题 ? 今年男性健康日的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 “ 关注男性健康, 创建幸福家庭 ” 。 ?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男性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来自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使很多男性在生理和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家庭和谐幸福。广泛开展男性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鼓励男性获得健康科学知识、注重营造家庭幸福和谐,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 (一)本次主题宣传活动要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28 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 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 的要求,通过号召全社会参与,普及男性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努力营造有利于男性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推进创建幸福家庭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各地要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充分利用男性健康日这一平台,以 “ 关注男性健康,创建幸福家庭 ” 为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广泛联合各部门、各团体精心组织开展社会宣传活动。? (三)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的传播作用,全方位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举办讲座、展览、沙龙、咨询、培训、网络调查、健康查体等活动;制作发放浅显易懂利于阅读传播的宣传产品。力争活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确保为群众办实事,让活动见实效。? (四)积极开拓宣传内容和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男性健康宣传。要结合不同职业特点开展男性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针对男性健康问题突出的职业群体,如流动人口中的男性农民工群体,提供优质健康咨询和服务,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五)请各地及时将有关开展 “ 男性健康日 ” 活动情况报送国家人口计生委。? 联系人: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 刘哲峰? 电 话:( 010 ) 62030597 ? 传 真:( 010 ) 62030822 ? 电子邮箱: gjrkjswxjs@163.com ?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 二 ○ 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个人分类: 行业之范|20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境由心生
热度 2 yanghualei 2011-10-21 13:45
昨天和一个同学聊天,其无意的问我:“ 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沉默一会,回答他说,如果你两年前问我,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想做什么,但是我现在就很犹豫,但是还是可以肯定的说,自己现在想做什么,但是我不敢肯定将来是否能做成”。 在大学期间做某些东西,就是个人爱好,同时身边有一群可以交流这些兴趣的朋友,并且同学和老师给予支持和关怀,就很少思考坚持自己的理想,会导致什么,以及尤其引致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生活的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读了硕士之后,当自己依然坚持做自己想的时候,就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初始就是想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因为相信交流可以使问题更加明白,同时可以激发出某些灵感,但是拿着同样的问题去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他们似乎很反感;当把自己想做的东西陈述给导师的时候,其似乎不支持,甚至反对;当自己上课和讨论课,积极发言,提问的时候,有同学说你爱表现,甚至有人说,上课发言的同学,是招到大家鄙视;并且身边的几个“所谓的朋友”教导我,别和别人说实话,但这永远不是我的风格。 但自己还是依然相信,相信自己对学科的发展趋势的判断,因为研究就像经商,商机就像科学的新领域,需要冒险精神;依然相信交流,交流能增进知识,分享知识,活跃自己的思维;依然相信只要我不碰的头破血流,即使碰的头破血流,也不见得自己一定是失败的,如果我真的放弃,我将来会后悔的;但是如果我放弃,我又能做什么,我适合做这,喜欢做这,并且能做这,干嘛要放弃,去选择不擅长又不喜欢的领域,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很痛苦的领域。 为什么现在犹豫,人的偏好并不是单一的,并且有时候这些偏好是冲突的。也许是自己在做这个过程中,遇到以前从没有遇到的其他阻力,是这些阻力让我思考某些问题和权衡某些利弊 。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给父母和喜欢自己的人,物质和精神上造成极大的困难,让我想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难免发出疑问:“做自己喜欢的是不是太自私了,做这个东西能否取得所谓的成功?但放弃自己坚持那么多年又喜欢做的,心又不甘,但在做自己喜欢做的时候,如今又给父母和喜欢自己的人以及朋友带来负担,这两种力量是我犹豫的原因。 因为我相信,学科的发展趋势;相信主流是在更替的;相信商机如开拓新领域一样,需要冒险精神;相信没有走过的路,肯定不好走;相信自己能兼顾好自己的理想和家庭、社会责任。人的一生,怎么活都是一种活法。 在随波逐流的时代,能有理想,且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更重要坚持自己的秉性,在这个时代真的难得可贵。境由心生,这是女友生日时候,送给我的一句话,也送给大家啊。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98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新亚学规(转载),读之有益
热度 1 wangjs04 2011-9-29 17:49
新亚学规,与钱穆大师有关。 在网上闲逛,偶遇“新亚学规”,甚觉有益,特分享之。 凡属新亚书院的学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亚书院之精神。下面列举纲宗,以备本院诸生随时诵览,就事研玩。 一、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二、做人的最高基础在求学,求学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三、爱家庭、爱师友、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为求学做人之中心基点。 对人类文化有了解,对社会事业有贡献,为求学做人之向往目标。 四、袪除小我功利计算,打破专为谋职业、谋资历而进学之浅薄观念。 五、职业仅为个人,事业则为大众。立志成功事业,不怕没有职业。专心谋求职业,不一定能成事业。 六、先有伟大的学业,纔能有伟大的事业。 七、完成伟大学业与伟大事业之最高心情,在敬爱自然,敬爱社会,敬爱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敬爱对此一切的智识,敬爱传授我一切智识之师友,敬爱我此立志担当继续此诸学业与事业者之自身人格。 八、要求参加人类历史相传各种大学业、伟大事业之行列,必先具备坚定的志趣与广博的智识。 九、于博通的智识上,再就自己材性所近作专门之进修;你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 十、人类文化之整体,为一切学业事业之广大对象;自己的天才与个性,为一切学业事业之最后根源。 十一、从人类文化的广大对象中,明了你的义务与责任;从自己个性禀赋中,发现你的兴趣与才能。 十二、理想的通材,必有他自己的专长;只想学得一专长的,必不能备有通识的希望。 十三、课程学分是死的,分裂的。师长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应该转移自己目光,不要仅注意一门门的课程,应该先注意一个个的师长。 十四、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传授各门课程的。 十五、每一个理想的人物,其自身即代表一门完整的学问。每一门理想的学问,其内容即形成一理想的人格。 十六、一个活的完整的人,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智识,但多方面的智识,不能成为一个活的完整的人。你须在寻求智识中来完成你自己的人格,你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来专为智识而求智识。 十七、你须透过师长.来接触人类文化史上许多伟大的学者,你须透过每一学程来接触人类文化史上许多伟大的学业与事业。 十八、你须在寻求伟大的学业与事业中来完成你自己的人格。 十九、健全的生活应该包括劳作的兴趣与艺术的修养。 二十、你须使日常生活与课业打成一片,内心修养与学业打一片。 二十一、在学校里的日常生活,将会创造你将来伟大的事业。在学校时的内心修养,将会完成你将来伟大的人格。 二十二、起居作息的磨炼是事业,喜怒哀乐的反省是学业。 二十三、以磨炼来坚定你的意志,以反省来修养你的性情,你的意志与性情将会决定你将来学业与事业之一切。 二十四、学校的规则是你们意志的表现,学校的风气是你们性情之流露,学校的全部生活与一切精神是你们学业与事业之开始。敬爱你的学校,敬爱你的师长,敬爱你的学业,敬爱你的人格。凭你的学业与人格来贡献于你敬爱的国家与民族,来贡献于你敬爱的人类与文化。
个人分类: 精品收藏|2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家庭的作用和演变
热度 3 fanxiaoyingz 2011-9-12 17:50
中国家庭的作用和演变 我在研究中国文明的持续性的时候发现中国稳定的家庭造成了稳定的社会,稳定的社会造成了稳定的官国体制。所以中国家庭绝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 恩格斯早就论述过家庭的作用,我在 20 年前读过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面有好多论述对我启发很大。 首先,家庭是一个人口再生产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既是一个社会概念,又是一个人类的种群概念。最小的家庭成员一般有一个丈夫,一个妻子和一个孩子。这是我国目前普遍的家庭组成样式。但是有的家庭就比较特殊。例如单亲家庭,通常只有一个母亲和一个或者几个孩子,常见于未婚先育的女子,然后见于离婚女子或者亡夫妇女家庭。有个别有父亲和子女组成家庭,还有个别是祖父辈和孙子组成家庭,还有个别是孤儿家庭。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孤儿家庭是不存在的,因为孤儿没有自己生活来源和生活能力,不能构成社会应有的功能。另外,寡妇、鳏夫、单独老人、光棍等个人虽然有房舍、生活用品,但是我认为依然不是家庭,他无法实现家庭的人口再生产功能,而且这种人不能无法自立生活,无法养老。尽管这些个人没有完整的家庭成员,但是他们许多有稳定的生活资料和生活财产,所以对于社会来说依然是稳定因素。一旦失去了这些,那他们就是什么也没有的无产者,就是丐帮的一分子了。 在封建社会还有许多种家庭形式,例如“一夫多妻”家庭,“多夫多妻”家庭,“多夫一妻”家庭。这些奇怪的家庭形式都有奇特的背景条件。 第二,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例如有自己的房屋,灶房、睡房、院子、厅堂等,有自己的衣物、用品、桌椅等。这些是个体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在奴隶社会中,大多数奴隶没有这些用品,所以也就没有健全的家庭,没有形成普遍的家庭制度。封建社会中家庭也是因为个人资产状况出现严重的分化的。例如皇帝一人拥有几千名妻子,富人有多名妻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富人有更多的生活资料和更好的生存环境。而穷人因为没有多的生活资料和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一生不能成立家庭的人大有人在,数量很多。可以说,穷人的生育权被封建制度严重剥夺了。这也是生产力制约生产关系的一个有力证明!!当然,这也是自然界制衡人口膨胀的一个办法。 第三,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生产协作单位。《天仙配》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表明了家庭劳动的基本分工形式:丈夫和男子主要从事种地、打猎、劳役等重体力活,而女人从事照顾孩子,管理家务,织布缝衣,做饭推磨等轻体力家庭周围的劳动。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家庭内劳动分工是依照男女生理特点进行的,所以是最为稳定和科学的,所以是几千年来最为流行的。尤其是中国中原地区。所以,作为家庭应该有自己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是种地——有土地,或者是经商——有商铺,还有一种就是打工家庭。所以,稳定的家庭必须有自己特定的生产资料。在封建社会,有自己特定的生产资料的家庭的比例并不多。所以存在大量的“破产家庭”,所谓的家破人亡往往就是破产家庭的写照。 鲁迅先生的《祝福》描写的就是一个典型的破产家庭:祥林嫂因为丈夫死亡,孩子被狼叼走,自己的家产被家族没收还债,她彻底破产,沦为无产者。因为这一系列打击,她迅速变老,中年即亡!!她曾经是一个梦想自己勤劳致富的人,但是现实不让她勤劳致富!! 恩格斯说,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它不仅承担了人自身的生产的任务,而且承担了生活资料的生产的任务。在家庭中,如果有了充足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个家庭成员的生育热情也会同时高涨,相反如果是小户人家没有充足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个家庭成员的生育热情也会同时压抑。这种情况在古代十分常见。例如有人讲古代周文王有一百儿子,成吉思汗有千万子孙,清朝康熙有子三十五个等。另外,有充足的生活资料的人的生育热情高涨的另外的表现就是富人不仅“妻妾成群”,而且“沾花惹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人口中,男女比例总是固定的,有些人多占了女人,那么女人资源不足,就总有些男人娶不到媳妇,终身成为光棍,这就构成了社会的“事实压迫”,只不过这种压迫是隐性的,一般人看不到而已。在《水浒传》上面,一百单八将,还有许许多多的士兵,有媳妇的数量很少。这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宋朝的时候,娶不到媳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包括现代改革开放时代,许多人也是娶不到媳妇,或者媳妇跟人跑了的事例很多。现代人娶不到媳妇的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充足的生活资料,例如没有房子,开不起首付和月供,没有汽车和金钱。相反大款们、贪官们有更多的生活资料,她们就三妻四妾,二奶小三,甚至欺男霸女。当然,女人们对于有充足的生活资料的男人也是“趋之若鹜”,投怀送抱,甘愿被奸,充分地表露出她们动物性的一面。另外一些女人,既不愿意做富人的二奶小三,也不愿意跟着男人守着贫穷,她们有些也不愿意勤劳致富(很多也没有条件勤劳致富),她们就自带家具,到街上赚钱,沦为“妓女”。事实上妓女比二奶小三们还要强一些,因为她们是一群畸形的自食其力的人,她们有独立的人格。据说,中国当代有五千万妓女,中国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妓女,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中国人的劳动权利越来越被剥夺了,中国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了,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我曾经很佩服朱镕基先生,认为他是一个经济学大师,但是现在回头看来,他在政治上是不合格的,他有着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中国妓女的数量极大增多在事实上是对家庭的反对和破坏,客观结果是中国人口减少,妓女们的生育热情完全丧失,她们是对社会不公的消极反抗,无疑是另一类型的革命。 每一个社会在爆发革命以前首先会出现社会分裂,而社会分裂的首要表现就是家庭的破产和分裂。当今社会,妓女很多,不愿意结婚的女性增多,光棍增多,不愿意结婚的男性增多,离婚率上升,家庭破产的增多,不愿意赡养老人的人增多,都是社会分裂的表现!! 在古代,家庭破产以后的人基本有三种出路:一是卖身为奴,二是沦为乞丐,参加丐帮;三是上山当土匪当强盗,第四种出路就是自杀。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官府不能统治的地域很多,占山为王的大多数都是官府管不到的地方,是官府管不到的一群人,他们只要不作出太出格的事情就一直和官府相安无事,各自为政。占山为王的一群人也是最早的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占山为王的一群人有个好处就是他们重新获取了组建家庭的机会,有机会抢得一名“压寨夫人”,从而继续实现人口再生产。 家庭必需具备的条件是有必要的生活资料,所谓“米面夫妻”,但是要持续地拥有生活资料,有油盐酱醋茶、桌椅碗瓢盆、棉衣裤袜子,那么必需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进行再生产活动。对于农民来说在封建时代土地和耕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生产资料,其它的例如磨子、碾子、梨、织机等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它的东西很多,但是比较容易得到。就是这些东西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劳动的艰辛等因素也引来一大批以各种名义抢劫的剥夺的人。封建官僚封建恶霸欺男霸女、强抢豪夺、增加赋税使得每一个朝代的末期都把大量的土地集中到了少数大户地主手里,相应的生产资料也贱卖或者被劫夺,因此造成一批批的农民破产。破产农民接着就是家庭破产,卖儿卖女卖老婆,自己也沦为乞丐,饿死者冻死者被打死者不计其数,最后人民左右也是死,所以铤而走险当土匪的人骤增,起义者骤增,社会陷入动荡,国家政权重新洗牌! 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在中原大战,恰恰这个时候,从 1928 年开始中原北方地区持续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民饿死者有四五百万,但是蒋介石从来没有关心过,他打败了阎锡山和冯玉祥,反过来又围剿红军,劳民伤财对付穷苦人民。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立于天地之间?人民岂能容他?我有个伯伯就是生于那一年,名字叫“年景”,年景在我们这里的意思就是“灾荒之年”,另外一个名字同村人叫“秋成”,表示 1931 年秋季粮食收成好,也表明那一年夏季小麦没有收获。我们村原来有个“五保户”名字叫五老爷,就是那时候卖儿卖老婆最后成为鳏夫。 小户家庭对于灾荒的对付能力是很有限的,它的生产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它的抗击抢劫抗击土匪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它的抗击政府暴政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家庭的模式都向复杂演变,向高级形式演变。这种家庭叫家族,宗族,居住区叫村子或者庄园,或者叫城堡。所以,宗族式庄园是家庭的最高形式。 中国封建时代门阀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几乎把持了整个国家的上层建筑。中国最有名望的士族大致有: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河东裴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其中河东裴氏更是为中国古代士族之首。出过宰相 59 人、大将军 61 人、中书侍郎 14 人、尚书 55 人、侍郎 44 人、常侍 11 人、御史 10 人、专使 25 人、刺史 211 人、太守 77 人、皇后 3 人、太子妃 4 人、王妃 2 人、驸马 21 人、进士 68 人(其中状元 6 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 3000 余人。自从唐末军阀混战后,士族终于彻底的衰落了。在此后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就和现在没多大分别了。(此段引自网络)。 不可否认,这种以多人组成,分工明确,尊卑有别的制度的确是“个人的庇护所”,对外有强大的防御能力,有较强的防止灾难能力,也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一般宗族内部有一个总的首领,若干参谋,若干部门头领,其它为劳动者,在首领统一领导安排下干活劳动,分配生活资料,解决家庭内矛盾。这个首领在大户人家就是父辈,在宗族内部就是族长,在军事化村落中就是员外。庄园内部往往有自己的私塾(学校)、磨坊、牛房、仓库、建筑队、铁匠铺子,甚至有饭馆。这些部门分工协作,统一调动,统一劳动,各司其职,统一分配。最后大家的生存都得到了保障。《国富论》中说分工是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古代庄园中实现了分工,也就发展了生产。但是在这种庄园中,交换是按照“长官意志”决定的,不是市场决定的。它的生产、分配、内部矛盾的解决、内部管理都是在家长意志的判断下以强制力来实现的。事实证明,在封建社会,这种管理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个人生存的。这个就是《家》《春》《秋》中要反对的东西。邓先生批评毛主席的时候也说毛主席有封建家长式作风,意思是没有给他更多的权力让他搞自由经济。 在《水浒传》中这样的庄园数量很多,个个财大势力大,官府也不敢惹。例如柴进的庄园就是犯罪分子的避难所,例如曾头市,例如祝家庄,例如卢俊义的庄园,例如宋江的庄园,例如晁盖的庄园。这些庄园都财大气粗势力壮,和官府有千头万缕的联系,黑白两道通吃。自然也是个人和小家庭的庇护所。所以,家庭就得以更加安全更加长久地存在。 这种宗族式庄园私法横行,但凡有公心的人领导就会使人人得到生存机会,但凡私心严重的人领导就变为村民的祸害,成为恶霸地主。所以,封建社会中恶霸地主在许多村子也是存在的。在王朝末期,贪官恶霸相互勾结鱼肉百姓,结果百姓田产被夺,生活资料被夺,人民生活没有着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父母死亡,耕种无地,经商无钱,打工无人要,生活无着落。不造反也是死,只有造反才可能摆脱死亡命运,所以就有大批无产者、流民进行起义。通过起义重新分配土地,农民再次获得基本生产资料,加上新官僚来自民间,进行一系列减免赋税,约束豪强的政策措施,所以人民群众又得以成家立业,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恢复生产。但是总是有人不满足于小康小富,而是利用各种机会再次巧取豪夺,均贫富的情况再次改变,财富和生产资料逐渐又向地主恶霸,贪官污吏手中集中,人民群众逐渐再次失去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家庭再次破产,社会再次分裂,人民再次起义!!进入周期性循环。这是土地有限性和贪欲无限性之间的一种较量,是财富资源有限性和消费无限性之间的一种较量!! 在中国古代,正是由于家庭既是一个基本的亲情单位(人口生产单位),又是一个苦力单位(生活资料生产单位),既是一个私有单位(为个人),又是一个公有单位(为父母儿女),两者有机结合,人们虽然吃苦卖力但是因为养儿育女心情高兴,所以吃苦不叫苦,吃力不叫累,形成了中国人所谓的吃苦耐劳的性格。这种双结合的私有制形式是生活资料的私有制,也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在自耕农时代,两者是完美结合的。但是在大规模生产时代,这种生产方式得到彻底破坏,所以家庭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也就逐渐瓦解了,或者正在瓦解。在当代社会,居住在城市的人民的生产已经完全不是自有生产资料自己生产了,而是别人的生产资料自己打工,所有权和使用权和分配权完全脱离。家庭完全是人口再生产单位,不再是生活资料生产单位,当没有亲情,没有儿女,没有共同语言的时候,离婚是必然选择,家庭因此很容易解体(不是破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个人更加自由,更加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够更加追求自己所爱!!但是也更加容易失去自己,当个人一无所有,不为社会容纳和承认的时候更容易失去生活信心,更加没有人牵挂和关心!!所以也就更加孤苦! 在农村,由于实行生产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小资产阶级的自有农依然存在,所以家庭依然是人口再生产单位,是生活资料生产单位。但是生产协作已经远远没有封建时代那样相互依赖了,单个成员完全可以做所有事情。所以,婚姻基础也就被严重削弱了。人们对于家庭观念,对于家庭要求也就完全不同于过去了。 生活革命正在发生,家庭逐渐走向了毁灭!!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对于重体力劳动者的依赖已经大幅度减小,男人在封建时代建立的因为强体力劳动而巩固的家长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甚至女人是家庭必需的,男人则成为可有可无的成员。男人在家里能干的活很少,想干的活也很少。要么不干活,要么女性化,做些做饭洗衣买菜的轻体力活。男人活得也窝囊!!在这种情况下,在工商时代,男人们如何生活才不会体力退化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当代中国为什么离婚率如此之高,主要因为女人们离开男人照样生活,照样能够把孩子抚养长大。社会真的会再次进入母系社会吗?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6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换届选举趣事
热度 2 Runchiqian 2011-8-29 12:16
谈换届选举,题目有点大,是为了吸引眼球。 我非政界中人,政治觉悟不高,不敢奢谈政治。 换届选举,说的是家中之事。 我有个大家庭,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如跟他人家庭有雷同之处,请勿对号入座,我只谈自己,以免引起是非。 一、 家庭概况 成员:爷爷、奶奶、大爷、大娘、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堂哥、堂姐、堂弟、堂妹、表弟、表妹,我姐和我。 年龄:爷爷、奶奶, 80 岁以上;父辈: 45-65 岁;我辈 40 岁以下。 政治面目:党员:爷爷、爸爸、叔叔、堂哥、堂弟; 民主党派:奶奶、婶婶; 无党派人士:姑父; 共青团员:堂妹; 少先队员:表妹; 群众:其他人。 民族:奶奶和婶婶是少数民族,其余是汉族。 爷爷生于 1921 年,奶奶生于 1928 年。他们 1949 年结婚。大爷生于 1950 年,父亲生于 1954 年,我生于 1974 年,其余人从略。 二、 家庭管理模式 从老爷爷时代起,我们家族就确立了家庭管理模式。 老爷爷是个旧时代的秀才,但却比较民主,说家里有什么大事儿大家一块商量着来。可是,他老人家在的时候,家里基本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儿,所以,一般都是爷爷说了算。 我爷爷当家后,他说,新社会了,一定要真正体现家庭民主,所以,就提出并确定了家庭管理模式的基本“制度性”要求: 当家的一定要是男人,而且是要能担当的男人;一定要考虑女人们的感受,女人在家庭事务中应该有一定发言权;孩子们尽管还小,但都是未来的主人,所以,也要考虑他们的成长,要注意培养优秀的男孩子,因为将来他们可能会成为大家庭的家长,还要注意平衡和脸面,不能让邻居们笑话。 开始的时候,家里成员少,基本上是爷爷说了算,偶尔征求一下奶奶的意见。后来家里孩子越来越多,孙子辈的人也一堆了,爷爷年纪也大了,所以,提出来要退休,需要推选大家族的新当家和主事会成员。 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家庭政治生活中的换届选举。 三、 选举与换届原则 换届选举由爷爷主持。奶奶辅佐,主要是提供协商意见。 对于新当家及家庭主事的素质和构成,爷爷提出了几点要求: 1. 新当家必须是男人,必须能担当,威信要高。 2. 新当家从年龄来说,应该是中间辈分的人,即父辈中人,因为小辈还不成熟。 3. 家庭主事成员中必须有中间层(我父亲辈)、必须有女人代表,必须有小辈代表,必须有外姓代表。其中,中间层人数要占 50% 以上,女人占 25% 以上,小辈占 40% 以上,外姓占 25% 以上。之所以说“以上”,是因为互相之间会有重叠。主事共设 7 人,含大家长。 爷爷和奶奶,因为年龄原因,不参与选举,算是换届选举委员会、监事会或者组织部。 大家一听,觉得爷爷说得很有道理,考虑也很全面,所以一致赞成。 四、 换届选举 家庭主事选举采用实名制:举手表决,选举人和被选举人都看在眼里,等于是实名制。有人提议采用匿名投票制,被爷爷否决了,说都是一家人,如果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还怎么搞大家庭制。 很快,选举结果出来了。 大爷得票最高,爸爸其次,父辈男人中叔叔和姑父得票较少,几可忽略;女人中妈妈最多,其次是婶婶和姑姑;外姓中当然也是妈妈得票最高,最少的是姑父;小辈中堂哥和我得票最高,堂弟和表妹最少,每人只有 1 票,还是自己投了自己。 爷爷根据选举结果,跟奶奶闭门沟通后,宣布“换届”结果: 新当家:爸爸;主事成员:叔叔、婶婶、姑父、堂哥、堂弟、表妹。 结果分析:父辈人数 4 人,占 57% ;女性人数 2 人,占 29% ;小辈 3 人,占 43% ,外姓 2 人,占 29% ,符合预期目标。巧的是,共产党员 4 人,占 57%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2 人,占 29% ,少数民族 1 人,占 14% 。 结果一出,众皆哗然:觉得自己该当选而未当选的感到意外并不奇怪,觉得选不上也没想选上的感到意外才真有意思。 一时间,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五、新闻发布会 爷爷看大家好像不平心理很重,所以站起来解释。他这么大年纪, 90 岁的人了,还要站起来说,大家全都屏息凝听。 爷爷发话了: “得票最高的是默涵(我大爷),其次是默存(我爸爸),但我们选人不能光看票数。默涵得票高,是大家对他的认可。为什么认可?因为他是老大,从小受的委屈多,能担待,你们谁没受过他的关照?所以,感恩之心,人皆有之,你们选他,理所当然,我很高兴。可是,新当家的责任,并不是只有照顾大家的态度好,还要有能力照顾好,使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默涵学历低,小学还没毕业,出门又少,见识不多,人虽厚道,但经济头脑不行,社会关系也过于简单,一旦家庭遇事,恐怕他摆不平。有时候,还有一些老好人倾向,小辈犯了错误,光知道疼爱,不知道批评引导。相反,默存就有优势:学历高,中专毕业,还是镇上的公务员,认识的人多,还用亲戚的名义开了一家小公司,光吸纳家庭成员就业这一点,就功不可没。此外,他还是党员,能吃苦,不计较,心胸宽,能挡事,甘吃亏。他这么优秀,却没得到最高票,为什么?因为他“得罪”人了。可是,他是为什么得罪人?是为了自己吗?不是。是为了主持公道,也是为了大家庭的发展。他是个老实人。所以,我们选人,不能光看票数,还要看能力,要综合考虑。我们不能让有能力的老实人吃亏。但老实人不等于老好人。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不语。 爷爷继续说:“我和你奶奶商量了一下,为了大家庭的发展,参考大家的意见,决定推荐默存为新当家唯一候选人,你们看看怎么样?” 能怎么样?爷爷说得有道理,爸爸又是唯一候选人,所以,不用表决,提名得以通过了。大家对此,基本没有异议,只是大爷有点没面子,所以大家都把同情的目光投向他。好在大爷已经习惯了,所以也没什么意见。何况如果真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他还有些不自信呢! “至于成员,我也想说明一下,”爷爷清了清喉咙,继续说:“默涵得票这么高,按说应该进入班子,但正因为他得票高,跟默存只差一票,所以,为了保持默存的权威,他不能进去,否则将来遇到意见分歧,争了起来,不好解决,影响家庭团结。所以,为了慎重起见,默涵就不要进班子了。 默言(我叔叔)得票不高,是因为他阅历浅,考虑自己的事儿多一些。本来不该考虑他,但我们得考虑现实。一则他也是中层骨干力量,二则是因为秀芝(我婶婶)。秀芝的父亲是村主任,县官不如现管,将来很多事情,都要靠她父亲帮忙。如果默言不进班子,秀芝将来怎么有积极性通过父亲管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闲事儿? 既然默言进了班子,为什么还要秀芝也进来?道理很简单:默言没主心骨,经常是秀芝帮他拿主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秀芝的积极性。她还是我们村唯一的乡镇妇女代表,又是民主人士,还是少数民族。我们家虽然不是政府,但也有多名共产党员,默存既然当了家,还是党员,就应该有点儿政治觉悟,不能让人说我们家不民主,不考虑民主人士和少数民族同胞的感受,这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不可不重视。 四海(我姑父)尽管得票不多,但并不是因为他不行。主要是他家离得远,平时大家见面少,只是逢年过节才见一面。不过你们想一想,他是外姓人,又是个当家的男人,在外面可以替我们家族说不少话。我们自己表扬自己,是不行的。四海却有这个便利。何况,小军(我表弟)还是个镇上警察。将来与邻里有个什么纠纷,也好协助处理。 至于小海(我大爷爷堂哥),一则他是孙子辈中的长子,要重点培养;二则是默涵没进班子,我们也得平衡一下不是?家中总得有个代表吧?小池(就是我)本来该进班子,但默存当了大家长,得避嫌不是?何况他不在老家,在外地,虽然混的还可以,但老家的事儿鞭长莫及,又有自己的事业,家里的事儿也顾不过来,所以就不考虑他了。小塘(我叔叔家堂弟)按说更不应该进班子了,因为默言、秀芝都在班子里了。可是,小辈中再也选不出其他更合适的家姓男人了。将来的接班人不能只有一个人选,那样风险太大。这是无奈之举啊!尽管默言一家三口都是成员,但毕竟在 7 人中是少数派,何况,讨论家事时,如果他们只考虑自家不考虑大家的话,也会失去人心,毕竟我们是个大家庭不是? 最后再说小姝(我唯一的小表妹)。她尽管只有 10 岁,可人机灵,长得又漂亮,还是少先队大队长呢!让她进班子,对决策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对外又有面子,还会促进她的进步。说不定我们小姝将来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总理呢!” 最后,爷爷说:“你们看还有什么意见?” 众人互相注视,无语。只有表弟大声说:“姥爷,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就按大家的意见,谁票数多就让谁来主事呢?这不正是大家的意见吗?不是更民主吗?”表弟刚上大学,读国际政治,受了不少西方政治的影响。 爷爷瞪了他一眼:“事情哪那么简单?你再学几年就明白了。”等于是把表弟的意见否决了。 “如果没有,就这样决定了。”爷爷一锤定音。 爷爷唯独漏了评价一个人,就是我妈妈。她才是这个大家庭女人的中心。可是,我妈妈受委屈又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也没什么。不说也罢。 大家想想,总觉得有能力的人没选上,选上的多数没什么能力,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带领这个大家庭发展得更好。可是想想爷爷的话,觉得怎么听怎么有道理,至少是现实的道理。毕竟,这是个大家庭,既要为了发展,还得保持团结,维护稳定。没了团结,没了稳定,发展从而谈起?可是光有团结和稳定,要是没了发展,家庭主事会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大家想得头疼,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更得不出什么好结论,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思来想去,觉得爷爷的决定最英明,所以,只有一起鼓掌,祝贺当选的各位。 家庭主事选举顺利完成,换届取得圆满成功。
312 次阅读|3 个评论
心理早衰的十种表现
热度 2 xupeiyang 2011-8-21 10:15
一、精神不振。长期感觉困乏,嗜睡。   二、反应迟钝。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下降。   三、办事效率低。做事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四、创新能力下降。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五、过度敏感。对自己不自信,老是怀疑身边的人和事。   六、急躁难安。面对问题时,容易急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七、极度自卑。总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八、过度伤感。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多愁善感。   九、对家庭冷漠。不主动关心其它家庭成员的情况。   十、自我封闭。生活中,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同陌生人接触。
个人分类: 心理障碍|1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门子弟@富家子弟@家庭教育@性格
热度 12 cutefay 2011-8-13 21:07
科学网上关于寒门子弟的讨论还是依然不减,最近的热点是关于寒门子弟优点和缺点的讨论。 俺想说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并非所有寒门都很有志气、很勤劳、心里善良、不娇生惯养;也并非所有富二代、官二代都很娇生惯养、不善良。我觉得这还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尤其是与父母的性格与所作所为更有关系。 我还是举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吧!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邻居家小孩的父母两个人心眼儿都不大好,总是爱占小便宜。他们的孩子,则更是如此。在学校里像个小混混,经常打架,经常搞一些小偷小摸行为。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到我家来玩,把我当时辛辛苦苦攒的零用钱给偷走了。虽然我们家的人都知道是他干的,但是这种事情跟他父母说也没用,因为他父母也是这样的人,连平时他儿子到处打架都不管,对于这件事情可能还觉得儿子的这种行为没什么呢! 上大学之后,同学中总有一些家境好以及家境不好的。总体来说,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见识更多一些,更多才多艺一些。尽管上大学之间各自的情况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上大学之后,应该说大家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较时,我发现其实还是来自大城市的同学总体表现更好一些,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组织管理能力等。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大学班里的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们大多挺聪明的,因为他们可能还不如其他一些来自农村的同学用功,但学习成绩却也还挺不错的。 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比大城市的学生更爱名牌。我认识一个家庭有些困难的学生,在做家教赚了一些额外的收入之后,就想给自己买名牌服装。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她从来没有穿过名牌服装,才会对名牌服装如此渴望吧! 家境不好的同学总体来说比较舍得吃苦,也比较用功。我上研究生之后,有好几个来自不同学校的学弟学妹们通过我打听考研的事情,这些学弟学妹们中,有几个家境不是很好的女生考研分数都很高。其中有一个最后成了我的嫡系师妹,她特别踏实很干,性格又很好。她还总是想着能够让家里减轻负担,真是个好孩子啊!我们都很喜欢她。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家境不好的人都如此。我认识的有一个分数很高的女生没有被录取,是因为她复试表现不是很好,老师问的很多问题回答得都不是很好。但她性格有些自负,总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好。我想,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到大都是佼佼者,属于山村里的“凤凰”,很少遇到过挫折的缘故吧! 再说说我认识的两位“官二代”、“富二代”吧! 这两位本科都是北大的,并且都是自己考上的,不是凭着父母的关系上的。 其中有一位男生的姥爷是以前国家某部委的部长,父亲是某大国企的老总,母亲好像也是什么人物。我刚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很朴实,丝毫没有官家子弟的纨绔气质。跟他相处久了发现,他心地很善良,经常帮助别人,很大方,并且他看不惯他姥姥的那种势利眼。他说他妈妈更是一个心里善良的人,是一个超级老好人。我想,他的善良可能也是受他母亲的影响吧!不过,这样的高官子弟,总是会有一些让我们穷人觉得是娇气的地方,我想,这是因为他从小就要什么有什么,所以才让我们这些要什么而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人觉得不可理解的地方。 另一位男生,父亲经商,好像在他们当地很厉害,家里的好几位叔叔好像都是官员。我刚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也很朴实,从来也没有想着靠家里而得到什么,也是心地善良的人。他和他妈妈一样,看不惯他父亲的某些商人恶习。毕业后,他不想回家乡工作,而是为了女朋友去了南方工作,完全靠自己奋斗。工作两三年之后,就已经在自己的行业小有成就了。 所以,通过我的见闻,我并没有觉得官二代和富二代多么不好,反而我觉得我认识的这两位同学身上的那种善良与淳朴气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觉得现在的很多上大学的寒门子弟似乎不像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那么节俭那么为家里着想了。或许,这也是个例吧!我就简单说说: 我弟弟上大学的时候,班里的很多寒门子弟,也都希望自己手机、mp3(那个时代还没mp4)、笔记本电脑一应俱全,并且他们并没有想着通过自己赚钱来买,而都是想着向父母要钱买。我总觉得这种行为特别让人心寒。我读大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往往都很节俭,从不乱花钱。于是我感慨到:是这个世界让人的心变了吗?还是某些高校的校风不好导致如此?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506 次阅读|17 个评论
早餐小景与文化传承
热度 3 wangdh 2011-8-13 09:58
早餐小景与文化传承 今晨北京,阴,雾蒙蒙。 早起去小区外一早餐点吃早餐。 排队时,听到身后一个小伙子的声音,像是责怪:“你坐在那里别动,否则一会儿没座了”。这口气像是对孩子或夫人说的,回头看时,对方却是一老者,估计是小伙子的父亲了。过了一会儿,小伙子继续用生硬的口气问:“你是喝加糖的豆浆啊还是不加糖的啊?” 老人回答:“不加糖的吧。” 小伙子一个人忙活着,跑前跑后的。又过了一会儿,桌上的饭齐了,小伙子的夫人加入,一家三口用早餐,少语。时至今日,老人还能有机会与自己的儿子媳妇一起用早餐,感觉不错。 等自己也坐下来用餐时,抬头见前面的一张桌上坐着一位老太太,高个的儿子站在旁边,耐心问道:“您想吃点什么啊?”老太太的话听不清楚。过儿一会儿,也耐心问老太太:“您喝碗豆浆吧,我给您拿去”。老太太点点头。儿子也是忙前忙后,一会儿端来油条,一会儿端来混沌。等齐全了,儿子的夫人来了,亲热地跟老太太打着招呼。一家三口用早餐,时不时照顾一下老太太。其乐融融,很羡慕。 不能说第一家的儿子缺乏教养,也不能说所有的儿子都应该学习第二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孝心,说话和做事方式不同,老人也都适应。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家庭是最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场所。每个家庭的文化都有不同,又都有些相同,如尊老爱幼。父辈有父辈的义务,子女有子女的责任。家庭是这样,学校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5526 次阅读|3 个评论
极品就是极品,连俺倔人也得低头啊!
热度 3 wangxh 2011-8-1 19:16
一般情况下,不,俺从来就不用“标签”形容学生,因为总觉得有些讽刺、挖苦、打击、甚至侮辱学生的味道。 但凡遇到师生矛盾之事,俺更多的“责怪”教师,即使教师做得真是天衣无缝,无法责怪,俺也会绕弯去责怪社会、家庭或学校,就是不愿意直接责怪学生。 可是,今天俺不得不低头。 三个月的论文,当其他学生交论文“最终打印稿”时,这位的“结果与讨论”仅仅写了100多个字...... 又做了一个半月——其实还是没做什么,当然根本、彻彻底底的根本不会做,还是差很多。可谁让俺遇上了,“一个都不能少”是俺为师之道,忍吧! 今天下午让俺看看论文怎么样,说实在的,刚刚有论文的样子。 指导中,俺问一句:“结果呢?” 答曰:“没有结果(实际上不知道什么属于“结果”)。我有‘捷径’!” 问:“什么捷径?”—— 一个什么都没学到的,还有什么伟大发现吗?有谁相信吗?反正打死俺俺也不会相信 ! 答曰:“ 不告诉你,这是我自己的 !” 我晕ing!!! 哎,俺真是又笨又傻,只记住学生有学习的责任与义务,竟忘记学生更 有不学习的权利 了!
个人分类: 教之道|3224 次阅读|5 个评论
包庇比犯罪还严重 何毓琦先生重要博文翻译
热度 5 chrujun 2011-7-16 19:43
博主按:何毓琦先生最近写了一篇重要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465210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丑不可外传这一错误思想导致中国学术不端大量滋生。由于博文是英文,阅读者不多。因此特意翻译何先生这篇博文,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只有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及时公开公正处理,才能够真正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大量滋生的现状。 包庇比犯罪还严重 何毓琦文 陈儒军译 “包庇比犯罪还严重”是美国政治中的著名格言。 从1973年开始的“尼克松水门事件”到最近发生于2011年的“Wiener议员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清楚表明包庇和隐瞒政治过错及过失面临的沉重惩罚。 当前中国的学术不端行为大概可归咎于中国家庭文化。 当中国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曝光后,学者单位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该不端行为给单位带来耻辱。 因此,根据家丑不可外传这一中国文化精神,单位倾向于将学术不端行为洗白或掩盖。这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往往得不到惩罚,从而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进一步诱发。 相反,西方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个人事件,单位的责任是对事件开展调查,一旦证实学术不端将解雇或严重惩罚犯事者。 在这里学术不端根本不是单位的污点,掩盖不是学术界的文化。 因此,关于“燕山大学解聘付炜教授职务”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5099do=blogid=464927page=2 展示了值得欢迎的信号。 看来有关方面在逐步吸取教训。 何老原文: Cover-Up Is Often Worse Than the Crime,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465210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876 次阅读|9 个评论
北京限价房的家庭年收入如何计算
热度 1 yanghang 2011-7-13 21:21
北京市规定,3人及以下家庭申请限价房的,要求年收入8.8万及以下,你看看你的家庭是否可以考虑变为2人家庭或4人家庭,4人及以上家庭申请的,要求年收入11.6万及以下。对于家庭的定义是: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北京限价房的家庭年收入的计算: 1、申请家庭上年收入按照家庭申请之日前12个月的收入总和计算,学习毕业新参加工作的申请家庭成员工作不足12个月的,不足月份的收入按照有收入月份的月收入均值计算。申请家庭成员按照规定由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不计入家庭收入。 (申请限价房的收入是指扣除个税、社保、公积金后的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钱;) 2、关于说明,你可以到街道领取申请核定表,表中有填写说明,说明里详细写了如果计算收入; 3、审查部门已经与地税、银行、公积金、社保等部门联网,查起来很简单; 4、除非是单位发现金的,否则都能查得到,而且收入这项是由你所在工作单位人力或劳资部门填写,他们如果故意作假的话,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个人分类: 蜗居|44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坚守
热度 24 dongping2009 2011-4-12 23:05
从母亲病重,于3月13日上午住院,到她老人家基本康复痊愈,于4月11日上午出院,一晃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感谢母亲,由于她的坚强与坚守,成就了我们全家人的不懈努力,使我们得到了一个快乐的结果回报。 由于患有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等在老人群体中经常可见的几乎大部分病症,所以最近几年,母亲基本上每年都要从安徽老家,来京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短的一个星期,长的两到三个星期。 不过,因为日常的药物控制效果较好,所以平时的绝大部分时间,母亲都是习惯性地走路如“飞”,一副不服老的架势。现在,老家的屋前屋后,布满了父母二老一直不断地栽种上的,包括牡丹、月季与桂花等各种名称不一的花草树木,同时也种上了一年四季永远吃不完的绿色蔬菜,所以每次我回老家看望二老的时候,都会看到一种或几种知道与不知道名称的盛开的花朵,并且吃上实时新鲜的绿蔬。只是因为我们姊妹几人的强烈反对,母亲她老人家才没有再种水稻棉花什么的粮食与经济作物。 但这次,似乎并不像前几次那样,母亲之病情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以往那样可以控制的程度。她从3月8、9日左右最初的持续低烧,到3月12日晚接近40度的高烧,13日出现偏瘫症状,在我们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建议下,与父母二老一起生活的哥嫂,迅速地将母亲送往我们巢湖市最好的医院——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即使这样,在母亲的严厉关照下,尽管其时她已口齿不清、静卧病床,我也是在13日的深夜,才得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并且知道了这次,母亲的病情处于危急的程度。于是赶紧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安排,购票回家,侍奉病重的母亲。 最初一个星期的住院治疗,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她老人家原已完全失去知觉的身体右侧,从右侧的脸部、到整个的右侧胳膊与腿脚,缓慢而逐渐地处于恢复知觉的过程中,说话也渐渐地比较清楚了。此时,在医生的鼓励下,包括母亲本人在内,我们全家都对母亲的病后恢复,充满了非常非常良好的期待。 但到了3月19日左右,母亲突然开始了原因不明的高烧、伴有非常严重的腹泻,并且基本不能够吃得下任何的东西。尽管医院持续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超大剂量的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但眼看着家母仍然每天高烧不退、腹泻不止而一日一日地消瘦下去,以致几乎达到不能够支持下去的程度;坐在母亲的病床前,望着母亲她老人家似乎渐渐失去生气的脸庞,尤其听到母亲清醒时,明确而又坚决地要求我们放弃她的治疗,出院回家的话语,那种彻底无助的心中之痛,不能够自己。 3月28日晚,我们姊妹几人碰头协商,艰难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母亲转院治疗。于是连夜,紧急而又辗转地联系到合肥,我们安徽省最好的医院之一——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月29日上午,我们带着母亲,也带着希望,住进了合肥市的这家医院,进行治疗。 事后证明,我们做出的这个转院决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从到合肥进行治疗的第二天起,母亲便止住了持续近10天之久的腹泻,其高烧不止的情况,也一天天地趋于好转,到4月1日晚变得完全正常;同时,从3月31日开始,她老人家的胃口也渐渐地好转起来,从最初的不含一个米粒的米汤,到很稀很稀的米粥,进而到馒头面条等等,也一步步正常地饮食起来。 回顾这过去的一个月光阴,心中有很多感激与感慨: 1、感谢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与护士们,在我及姊妹们轮班陪护母亲的日日夜夜中,见证了他(她)们的辛苦与乐观,特别是两所医院中那些非常青春的护士们,每次扎针前,都会甜甜地叫上一声奶奶,温暖着母亲和我们病人家属的心田; 2、凭 心而论,母亲在巢湖市那所医院治疗的那位主治医生,十分地尽心尽力,也很热情周到。所以当我们在合肥的医院里,听到我母亲新的主治医生对以前一段时间治疗方案的评价时,我都实在不忍心添加对于原主治医生医术方面的任何负面印象。但很显然,我母亲的病情治疗过程显示,即使是地级市最好之医院,提高这些医院医生群体的医疗技术,远比购买那些价格十分昂贵的诊疗仪器,重要许多许多; 3、病人生病住院治疗的费用昂贵程度,超乎想象,生活在广大乡村中农民的医疗保障手段,与过去相比,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否则,要么一人生病,全家返回赤贫;要么放弃治疗,考验伦理生命。
个人分类: 至亲至情|5227 次阅读|53 个评论
有多少亲情还在继续?
热度 10 famingkuang 2011-3-29 14:10
现代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与父母聚少离多。 不说那些因为父母出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只说那些在父母身边成长起来的“正常”孩子, 从两三岁起就开始上幼儿园,接着小学、中学、大学、出国留学。。。 与父母实际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而这些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的记忆大多也只是被家长监督下的 没完没了的作业。 亲情这颗种子是需要在肌肤相亲中发芽成长起来的, 所以现代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大都只存在书面上(法律上), 而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真实的亲和情。 现代很多子女不孝,其根源就在于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许亲情和家庭都将消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最终成为一个死亡词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65 次阅读|25 个评论
家庭事业和人生
热度 3 carldy 2011-2-14 09:55
整个寒假,我呆在老家,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有机会进行自我学习与思考。每每独处之时,就想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我曾撰写博文进行探讨: 【人生、语言与规律: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谈起】: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1736do=blogid=333109 )。 在老家过年,让人感触的地方太多,亲情友情在寒暄中得以升华,寒暄中引发了众多话题,而谈论最多的则是“家庭、事业和人生”。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独立于整个世界。诚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说: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人来到这个世界,需要认识很多东西,也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才能在人生旅途中快乐生活,完成人生目标,到达快乐彼岸。 其实,纵观人生,又有多少人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与人生规划呢?大多数人行事处世的方式,说得文雅一点:随性;说得通俗一点: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崇高”,过自己“尊贵”的生活;也可以选择“平凡”,过自己“简朴”的生活。而这些选择,大多离不开内心深处的那份潜意识。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份潜意识化成文字写下来,这将是多么精彩的人生画卷:高贵VS卑微、崇高VS平凡、充实VS空虚、快乐VS痛苦...... 一个人独善其身,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个人”变为“一家人”,治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以此类推,一个人融入一个社区、社会、国家,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员,如何才能为社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家庭是社会与国家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如何实现其应有的贡献?这些问题,似乎是一些遥不可及的话题,但又是实实在在的话题。个人的发展,是民族、社会、国家和谐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可能与自己所受教育有关,接触到的那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迹让我感动。 一个人是很普通的,也是很卑微的,但普通与卑微的个人可以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集体。 脑海深处那些仁人志士的故事,如电影般,从我眼前一一掠过。他们的个人传奇,让人感怀;他们“齐家”的事迹,更让我感佩,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非常经典。 从过去的懵懂顽童变成现在的“家长”,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尤恐自己的无知,影响到自己的家人。 这时候,有关人生修养的话题,成为自己不可绕开的现实。 人乃凡人,是在岁月流逝中不断成长的。这之中,有错误,有成功,有经验教训。如果能把这些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将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力量;家庭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艰难困苦。所以,治家方略,是每一个人必修的课程。 这就是今年春节带给我的最大感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Inspirations from Life|3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有爱才有家 回忆我逐渐有家的日子
热度 10 chrujun 2011-2-4 17:32
今天下午才抽时间看了春晩的大部分节目,其中一个关于母亲要有房才嫁女的节目。节目后段有一句台词,是“有爱才有家”。我对这句话特别有共鸣,回忆一下我逐渐有家的日子,算对我妻子的特别感谢。 我刚结婚的时候,还刚考上博士。没有钱,更不用说房子了。先在岳母给我们提供的房子住了几年,后来又和岳母一家住了几年。 在此期间,妻子逐渐学会了洗衣煮饭。对我没有什么怨言。 我参加工作后,在学校住过渡房。房子只有45平米,一直住到最近。我才为几年前买的房子购买了家具,终于住进新房子了。家具全部是妻子去购买的,全是她在操心。 就工作来说,妻子真为我帮了很多忙。我闯祸了,她想办法去摆平。 我评职称碰到困难,她帮我找人。 普通话考试,妻子也帮了大忙。 在用钱上,妻子很少管我。 我的收入她一般不管,也不问,由我自由支配。如果她要取我存折上的钱,会预先和我商量。 当然,我平时很少乱花钱。 我最大花销是请朋友或学生吃饭,其次是买电子产品。 我买得最多的是电脑,其次是MP3/MP4。妻子平时在如何花钱,我也不去问她。 我相信她不会乱花钱。 如果她有比较大的支出,她会和我商量。 现在,儿子已经十岁半了。我们才住进了自己购买的新房子。 从一无所有、借债度日,到住进全新的房子,不再为衣食住行担忧,我们走过了十二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十二年里,夫妻互相帮助、相亲相爱,逐渐过上了幸福生活。 年轻夫妻有没有房子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不离不弃、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亲相爱。有爱,生活也会变幸福,幸福也会创造出来。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4502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胡美丽这个女人
zhm198807 2011-1-10 20:04
龙应台   和你一样,我有八年的时间没见到胡美丽。和你一样,我也想问她:这八年你到哪里去了?   我们坐在她卧房的落地长窗前,下午两点的阳光挥洒进来,想想看,冬天的阳光!我们不约而同将脸庞抬起,向着阳光,眯起眼睛。   德国的冬天使人想自杀,她说,你知道吗?今年十二月,整整一个月,我们这里的人平均总共享受了十九个小时的太阳 家、历史学家。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主张 ,十九个小时!以往的十二月,平均阳光照耀的长度是三十八个小时。   我张眼看她,阳光里是一张四十岁的女人的脸庞。皮肤的弹性和张力都松弛了,皱纹爬满了额头和眼角,眼睛下面浮起眼袋。   你憔悴了,胡美丽,我说。   她没好气地睨我一眼;还用你来说吗?我们这种一年回国一次的候鸟最倒霉,一到台北,每一个人抬头看到你,第一句话就是,你憔悴了!因为他们自己之间相濡以沫天天对看 研究中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提出了以“知识型”为核心的知 ,不觉得自己变老;我却是让他们一年看一次,每一次他们就对照去年的印象,于是每次都像看到鬼一样,说,哎呀,你憔悴了!好像他们自己青春永驻哩!   她半认真地发了阵牢骚,然后八岁的儿子进来问:妈妈,我们可不可以看电视?她鼓起眼睛作出很凶的样子骂道:时间还没到看什么电视不是讲好每天从四点看到五点现在才两点半你知道吗!   大儿子嘟着嘴出去,四岁的小儿子四脚落地用爬的进来,在胡美丽脚边磨着,嘴里还喵呜喵呜地叫着。做妈的笑着就要去搂他,他挣扎着不让她抱,说:你不要抱我,我是你的猫咪,你丢一条鱼给我吃   等两个孩子都到邻家玩去了,我才有机会问她:为什么她消失了八年?   我呀?她把腿长长地搁在另一张椅子上,两只手臂往后托着脑袋,脸仍又向着阳光,我呀?在闹中年危机,闹中年危机的人怎么写作?   中年危机闹了八年?我傻了眼,是不是太长了一点?   以下,是胡美丽在那个有阳光的冬日午后对我说的话。她穿着条脏脏旧旧的牛仔裤,光着的脚搁在椅子上,向着阳光的脸庞,看起来还是那么任性。   龙应台,二十岁的时候,我以为世界上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就是被人口贩子拿去卖了沦为军妓,我都有办法再站起来,只要有意志力,人随时可以拯救自己。堕落是弱者的自愿选择。   三十岁,我觉得女人只要有觉悟,她可以改变社会、改变自己。八五年为什么写《美丽的权利》?因为那个时候的台湾竟然还有女职员由于结婚怀孕而被迫辞职那是九年前,这情况在九年后改变了吗?没有!去年就有一桩。这等于证明,写了文章也没用。   女人只是男人的一半!其实,有许多女人喜欢做男人的一半,有许多男人喜欢做女人的全部,这都没问题,可是也有许多女人不想做人家的一半,她只想做她自己的全部;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也给这样的女人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不是吗?   美丽的权利也不过就是充分发展的权利。我当时所希望看到的,也不过是,有一天,当你问一班外文系的应届毕业生毕业想干什么时,不会有三分之二的女生告诉你,她们想到贸易公司去当秘书!   我当然不是说,这些女人都该改口说我们要去当老板。世界上没这么多老板,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可是这个社会架构认定了老板是男人做的,秘书是女人做的,而女人又毫不怀疑地认同、拥抱社会所派给自己的角色,这个社会未免太陈腐了吧?   我以为,凭着女人的自觉,凭着人的意志力量,这个陈腐的社会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它也已经有所改变,至少,没有哪个大学校长再敢在会议场合叫我阿花或小姐,你不能不说这是进步。   可是这进步算什么?《美丽的权利》还没写完,该骂的人还没骂到,我做妈妈了,美丽的权利受到空前的考验。   生了孩子之后,你可以说是贺尔蒙在作祟,我不可自己地爱上了孩子,不只是自己的孩子,在马路上走着叫着笑着闹着的孩子我都忍不住要多看两眼。几年来还一直想着是否要收养一个不幸的孩子,让他分享我满溢的母爱;只是因为对自己的体力不够信任,所以没有付诸行动。好吧,这样喜爱孩子的人,当然不愿意将孩子交出去给别人养,我自己享受都来不及呢!   谢天谢地,让我做个全职妈妈吧!   咦!为什么你得带孩子呢?爸爸到哪里去了?你应该和他五十比五十地分担呀!   一个二十二岁的绝顶聪明的新女性向我质问。她在大学里学建筑,通四种语言,将来要做世界一流的建筑师。   呃因为我喜欢小孩,我喜欢看他们在公园里纵情奔跑,喜欢听他们牙牙学语,喜欢看他们吃得饱饱的,喜欢看他们睡着的脸庞,尤其喜欢抱着孩子的感觉   可是爸爸的百分之五十呢?年轻的女孩振振有辞地:你的女性主义哪里去了?   我的女性主义我有点给她惹毛了我的女性主义所要求的,是社会给予不同需求的女性都有发挥潜能的机会。我现在想发挥的就是一个全职母亲的潜能。做爸爸的那个男人碰巧没有像我这样强烈的需求和兴趣,因此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平分配。五十比五十是假平等,配合个人需求的才是真平等,你懂不懂?   未来的建筑师不置可否。   台湾来访的朋友,不熟的,进门来见到两个又蹦又跳的小孩马上就会问:孩子交给谁带?   对不起,胡美丽自己带:家里住着的所谓保姆,其实只管打扫。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好像受过多一点教育的女人就该不屑于做母亲似的。我生的,我爱养,怎么样?   然后,渐渐的,我觉得可以出去教一两门课,偶尔出远门旅行个三四天,透透气,带孩子既是全职,那么我也得休假呀!   现在,轮到那个做爸爸的男人振振有辞了:你怎么能走?孩子怎么办?   我说,保姆可以暂代呀!你可以早点下班帮忙呀!   不行,男人说,孩子需要母亲(这可是你胡美丽自己说的),保姆无可取代。而我呢,我下班回来已经累惨了,不能再带小孩。   胡美丽当场呆掉。   于是我对男人咆哮,嘿,平时我担负了教养孩子百分之九十的责任,那是因为我喜欢,不是因为我活该,你懂吗?现在,我只想把我的部分改成七十,你挑上百分之三十,你竟然抱怨?太过分了吧你!   在和男人斗争的同时,有一天带着孩子去一个澳洲朋友家的聚会。女主人安妮把我介绍给另一个客人,一个五十来岁看起来是个成功的商人的男人(凡成功的人都会有一种让你知道他成功的眼神和姿态)。当安妮说,美丽是个作家时,成功的男人慈祥地答道:   很好!那您可以赚点儿外快帮孩子付幼稚园的学费!   我张口结舌地看着这个面带慈祥微笑、自信满满的五十岁的成功的德国男人。   如果安妮介绍的是个男人,如果安妮说:这位李大伟先生是个作家,这个成功的男人会不会慈祥地说:很好,李大伟先生,那您可以赚点儿外快帮孩子付幼稚园的学费?   看着这个男人的嘴脸,真可以给他一巴掌,可是,我只是由于太过惊讶而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同时理解,这真的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他的背后站着成千上万的男人德国男人、中国男人、世界上的男人以同样的眼光看着女人,慈祥的、友善的、绝对屈尊的眼光。在金殿酒店将女秘书灌醉尔后强暴她的男人,想必也有着类似的眼光。   回到家,想跟家里的这个男人继续抗争。晚上,男人回来了,两眼浮着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血丝,他头痛欲裂,他心情沮丧,他的手因为工作压力而微微颤抖,他的心脏因为缺少新鲜空气和运动而开始不规则的跳动,他像一个泄了气的球,被弃置在角落里。   你说我应该去和他争回我应有的权利吧!现在,我应该对他说,我带了一天孩子,现在轮到你男人了。然后砰地关上门,我去看电影,或者,拎起行李上机场去了。   可是我没这么做。我给他倒了杯葡萄酒,放了热水在浴盆里,在热水中滴上一些绿油精,准备好一叠睡衣,然后呼唤他。在他入浴盆时,我说:你再这样下去,不到五十岁你就会死于心脏病。   那么,你问我,我是不是就从此心甘情愿地让孩子锁在家里呢?没有,我出门的时候,保姆代劳。   保姆代劳,和我分担了对孩子的责任,而那精疲力竭的男人也得到一点休息;用这个方式暂时解决了我的难题,但是并没有为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回答任何问题:有了孩子的男人和女人如何在养育儿女和追求事业之间寻找平衡?国家必须介入到哪一个程度?(不要告诉我像中国大陆那种全托制度有任何优点,我坚持我的偏见)男主外、女主内,如果不是自由选择,就不公平,但是男女都主外的时候,内由谁来主?如何平等地主内?   谢天谢地我负担得起保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我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喜爱孩子,所以不忍心将孩子托给他人照顾;我喜爱我的工作,所以我舍不得为了孩子完全放弃我的事业。我主张男女平等,所以不允许男人认为男外女内是天职;可是当我面对男人因工作压力而疲惫不堪的脸孔,我又不忍心在他肩上再堆上一份压力,即使那是本属于他的一份。   也就是说,我矛盾、我困惑,我这个所谓新女性一旦受到考验,竟然不知所措。(别告诉我西蒙波娃懂什么;她根本就不知道小孩是个什么东西。给我一个更好的例子!)   一个如此矛盾、困惑、不知所措的人,她若是继续写文章告诉她的读者女人该怎么做女人那她岂不是伪君子?我可以不聪明,但我不可以虚伪。   所以,四十岁的我,发觉一旦加上孩子这一环,男女平等的问题就变得双倍的复杂。更何况,人走到中年,难免要问:这下一半的路是否仍旧这样走下去?现代人怀疑一切、质疑一切,婚姻这个机构更不能免。在我看来,婚姻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国家机器和公民的关系。一个人需要安全,所以要婚姻,也要国家;但是人又渴求自由,随时有想逃避婚姻、反抗国家机器膨胀的欲望。婚姻和国家机器一样,两者都是必要之恶。   我自己?我是荒野中的一头狼,喜欢单独在夜间行走,尤其在月光笼罩的晚上,有口哨声的时候。   其他你就不必问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问题最后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或者没有。                          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                              国际妇女节
1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美札记-报税还能赚钱?
lxchencn 2010-12-30 15:22
第四十篇 报税 报税是美国举国的大事,与自己利益密切,与国家利益相关,每年的 1 月 1 日- 4 月 15 日是报税时间,应报税的人员除了美国居民外,来美的访问学者 、 其它国家的驻美公司机构 、 国际组织等等,根据你的身份不同可以选用合适的报税表格,对不同表格和如何报税都有十分详细的说明,一本厚厚的书,报税表格和说明可以直接去税务局拿或要求寄来,也可以去邮局 、 一些商店拿,都是免费的,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报税,也是免费,当然也有付费的申报软件,只要几十美金,到了报税季节,税务局有面对面的咨询帮助,电话咨询或网络咨询,甚至还有专门为残疾人报税的帮助体系,各个单位也还有很多的免费帮助报税的热心人士,可以自己填表申报,还可以请专业公司如财务公司或报税人员代理申报,视情况收费 100 - 300 美金,家庭报税与公司单位报税不同的,一家里可以以一个家庭整体报税,也可以夫妻子女各自独立报税,甚至一些中学生课余打工挣了工钱和小费也自己报税,因为报税不仅与缴税或退税有关,还与信用记录 、 读书贷款 、 退休福利等远期利益有关,报税的范围是与你的所有收入有关,不只是工资性收入,第二职业收入 、 业余咨询 、 讲学 、 写书 、 捐赠等等,报税还与家庭支出相关,比如医疗费用 、 购房 、 教育贷款 、 受灾损失 、 捐赠 、 买车修车等等,很多支出是可以免税的,根据个人身份 、 收入 、 支出 、 前一年美国年均家庭收入等情况,报税的时候可能算出来要补交税款或有退税,如果要交稅可以在递交表格时开一张支票或付 money order ,如果有退税,你会收到税务局寄来支票或把退税直接转到你银行账户,报税有两部分,报联邦稅和州稅,表格的要求和缴税扣税细节是不一样的,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因此,有人说美国有免费午餐,仔细琢磨有很多免税的地方,甚至是补助的,所以退税的机会也有很多的,这也就相当于额外的收入,到了 4 - 5 月退税季节美国的消费增强也说明了退税刺激了大家的消费欲望。 根据中美约定 J - 1 签证在美国 3 年内的收入是免联邦税的,对州稅不同,大多数州也是免的,但我所在的马里兰州不免, 2005 年报税是叫一个学财会的研究生华人帮我报的,我的联邦稅不缴也不退,但州稅退了大约是 400 美金,主要原因是 2005 年下半年家属到了美国,而且没有收入, 2006 年是叫一个会计公司帮助报的,共缴了 8000 多美金的稅,主要原因是夫人做了冰沙店有了一些盈利收入, 2007 年的稅委托了以前帮我报稅的华人,我们已经回国了,据她告诉报税的情况是还有约 300 美金的退税,钱在税务账户上,如果在 3 年内去美国这笔钱还可以随时取的。在报税时工资收入有一份 W-2 表要贴上外,其它收入都是自己自觉申报的,材料交到税务局后有专人审阅,没有问题就照自己申报的缴税或退税,如果有不同算法,就会通知你多缴的原因和数额或多退的情况,你可以申诉的,当时或 3 年内都可以的,所以收到税务局要求多交或有意外的退税的信函就不足为奇了。报税时除 W - 2 表外其它收入都是自觉申报,都不要原始凭证,但每年都有部分抽查,抽查到了是要提供证据的,如果一旦查出有偷税漏税处罚是很严重的,而且还会追查前 3 年的报税情况,还会有不良记录。当然该退税的你没有记载和计算也是没有人多退给你的,因此要仔细研读缴税细节,该退的稅也是要写上的,美国政府给你的退税机会不用也是白不用的,报税带来的益处也是说的很清楚的,长期待在美国可能受益,短期的就算奉献了。总的感觉报税个性化管理,诚信报税,免税合理,长期受益。
个人分类: 未分类|7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邓小平:“家庭是个好东西”
yue 2010-12-29 11:44
2010年11月19日 09:07:30  来源: 党的文献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0-11/19/c_12792844.htm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 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孔夫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他还特别举例说明了家庭的社会功能。 他说:都搞集体性质的福利会带来社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可以让家庭消化。欧洲搞福利社会,由国家、社会承担,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全国有多少老人,都是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 邓小平的这段谈话,没有被整理进著名的南方谈话,因而不为人熟知。近来,从《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读到这段话,感觉很新鲜,也很有味道。邓小平的许多谈话,看似信口说来,其实都是有感而发,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段谈话同样如此。 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把民族、国家、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同样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注重家庭和睦和幸福。邓小平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邓小平少小离家,南征北战,四海漂泊,但对自己的家庭却是特别地珍惜,对于自己的亲人也总是牵挂在心。 1950年,重庆解放不久,邓小平即将自己的继母夏伯根从老家广安接到了重庆,从此,夏伯根便与邓小平一家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照顾,享受天伦之乐。 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保护家人,他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69年夏天,处于软禁状态中的邓小平得知儿子邓朴方伤残情况后,亲自致信毛泽东, 请求组织上出面帮助解决邓朴方的治疗问题。为此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作了批示。 10月,得知他们夫妇被安排到江西工厂劳动锻炼后,当即向汪东兴提出,带继母夏伯根一起去江西。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江西三年多的时间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也是他个人和家庭生活最艰难的时候。 这期间他通过汪东兴多次给中央写信,从这些信中我们很少看到他对自己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出要求,但对家人的关爱却毫不掩饰。 10月17日,得到通知说,邓朴方将被送到南昌同他们一起生活后,他致信汪东兴说:我们深切地期望,邓朴方能够治好。现在病情既有好转,可继续治疗下去,必能渐见好转。所以,我们恳切希望他能在现在的医院里继续治疗下去。 1971年2月3日,就照顾邓朴方事,再次致信汪东兴说:我们上次给你写信,希望邓朴方能够继续治疗,现在既然无法继续治疗,我和卓琳再三考虑,觉得还是把邓朴方接到我们住地 ,同我们一起生活较好。我们请求组织上派人把邓朴方送到南昌。6月,邓朴方被从北京送到南昌。自此邓小平和家人悉心照看邓朴方,还尽量做到白天不耽误下厂劳动。 11月8日,林彪集团覆灭后,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信中除表达了对林彪、陈伯达问题的态度外,在信的末尾写了这样几句话:我希望能和子女们靠近一些,特别是两个较小的孩子(毛毛和飞飞)。我们岁数大了,不免为儿女挂心,希望他们能分配到我工作的附近。这些就是我的一些心事,顺便向主席诉说。毛泽东阅信后也深有感触,在信封上批示:印发政治局。他家务事请汪 (东兴)办一下。 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可谓日理万机。但他仍然以自己的努力营造着家庭和睦和谐的气氛。晚年的邓小平享受着传统中国人四世同堂的福份,上有老祖(夏伯根),下有孙子孙女,老老少少十几口人,可谓儿孙满堂,幸福之家。 每天晚饭,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从国家大事说到社会新闻。邓小平从不发表意见,只是默默地吃饭。 但他喜欢这种轻松活泼、温暖融洽的家庭气氛。有时饭桌上少了几个人,大家说话少了,他就会说:哎呀!今天怎么这么冷冷清清呢?没看见哪个孙子,他也会关心地问:到哪里去啦? 俗话说隔辈亲,邓小平也和常人一样喜欢和孙子辈的人在一起,看到这些孩子,也像普通的爷爷一样开心。 邓小平非常关心后代,他自己曾不无幽默地说: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 家庭幸福不仅是上天的恩赐,更需要个人用心的经营,是一种付出后的回报。邓小平非常注重处理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说过: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要处理好的,一是夫妻关系,二是婆媳关系,三是妯娌关系,四是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卓琳与邓小平继母夏伯根50多年的融洽婆媳关系就颇为世人称道。夏伯根仅年长邓小平五岁,是嘉陵江上贫苦船工的女儿 ,卓琳是富家出身有着较高学历的知识女性,但她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尊敬、善待夏伯根,并 在邓小平过世后,奉养百岁高龄的夏伯根老人走完最后一段人生 ,着实难能可贵。和谐幸福的家庭无疑为邓小平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征途上披荆斩棘提供了坚实后盾和温暖的情感港湾。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认为家庭是个好东西是有切身感受的,不是泛泛而言。 其实,在党的领袖人物中,重视家庭作用,提倡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不只是邓小平一人。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还要提倡父慈子孝。提出建立模范家庭,这是共产党的一大进步。我们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 周恩来曾专门谈到孝道问题,他说:对孝道要做分析,在旧社会,封建家庭束缚我们,我们要反抗;在新社会,家庭不再束缚我们了,老一代曾经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就应该赡养他们。革命成功了,现在就应有新的观念,对家庭要有所肯定。国家给了我们工资,我们能够对曾经养育过我们的老人,在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后不去养活他们吗?当然不能。应该由个人负担,不应该也不可能把这些都交给国家去管。我们个人拿了工资要负担应该负担的事情。比如妻子在家从事家务劳动,你得的工资就应该有她的一份,因为没有她的劳动,你就难以生活。家庭里养儿育女的事情,也要共同负担。对于如何解决革命事业与家庭困难的矛盾,刘少奇还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脱离生产的党员,在供给制条件下生活,对于家庭的困难常是难于解决的。有些党员,因家庭父母妻子的生活确实无法维持,而要求回家生产。对于这种请求,党是应该给以同情和考虑的。在没有别的办法解决时,应该允许他们的请求。在通常情况下,要求我们的党员没有必要地牺牲自己的家庭,也是不妥当的。 朱德在上世纪50年代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对待家庭,也曾说过这样一段箴言性的话:我们的国家有六亿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每个人在家庭中都负有一种不可推辞的光荣的养老养小的责任。可是有些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把养老养小的光荣任务,看成是一个额外负担,把这些责任推给公家和集体,这是完全错误的。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取消家庭,而是要使家庭更幸福更美满。养亲教子的古训,不仅现在适用,就是将来也是适用的。 重温邓小平有关家庭问题的论述和自身实践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和干部群众来说,是很有益处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家庭也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对商品的崇拜,对金钱的崇拜,使人淡薄了亲情。子女的扶养、教育,老人赡养、关怀,兄弟间的和睦,婚姻关系的稳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危机。一些年轻人认为家庭是负担,不愿意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不仅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一些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感情的依托,产生心理的变态。 面对这种社会新情况,党的领袖人物关于家庭问题的论述及其躬行实践,就格外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了。 家庭的确是个好东西,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生息繁衍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产、生活、教育、消费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类感情的最终依托。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家庭的生产功能被逐渐弱化,但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家庭仍然是基本的生产单位。中国人对家,对于家庭更是有着特殊的依恋。家庭在中国依然有着极强的人文、社会功能。历史经验也说明,什么时候忽视家庭的功能,企图超越家庭就会带来社会混乱。 共产党人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顾小家,只恋小家,只为个人家庭谋福利。但在不以私害公、不损公肥私的前提下,也要有正确的家庭观念,负起应有的家庭责任。 据说有一种小鸟可以飞越太平洋,她靠的是什么呢?一截树枝。她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她就把那截树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上面休息。饿了,她就站在那树枝上捕鱼,困了,她就站在树枝上睡觉。 家庭就是人生中的那截树枝。衔着它有时会很累,很麻烦,但有了它,我们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作者孙业礼,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北京100017〕
个人分类: 活书出版社,可检索图书馆|1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美札记-全家团聚
lxchencn 2010-12-23 21:17
第六篇 全家团聚 夫人和小孩去北京美国大使馆签证 , 第一次因为没有带房产证原件被拒签 , 第二次带了原件去但没有看就签过了 , 签证问题讨论很多 , 关键还是资料准备要充分 , 面谈要镇定 , 再看运气 . 买了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机票 ,2005 年 9 月 10 日从广州白云机场到巴尔的摩 - 华盛顿国际机场 , 与我来的路线一样 , 因为正是 9.11 前的敏感时期 , 我很担心出关的问题 , 为了应对语言交流 , 还带上了电子字典 , 但没有用上 , 跟指示牌和人流走 , 顺利通过入关 , 行李没有开箱检查 , 很准时到达巴尔的摩 , 同学开车一起把他们接到家 , 在美国 , 一家人团聚了 , 开始了有挑战性的新生活 , 当然很多事情是意想不到的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珍惜生命吧,朋友! — 一次潜水经历引起的回忆和思考
热度 1 xucq45 2010-12-12 00:46
近几天,我校正忙于职称定级和正常晋级工作。今天(周六)上午,我提交了教授评级的申报资料后,趁着闲暇无事,随意地翻阅起过去的一些照片。突然,一组照片落入我的眼帘,它不仅勾起了我的一段美好回忆,也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思考。事情是这样的: 2006年 10 月上旬,我在上海参加了病理生理学规划教材的定稿会。 10 月中旬,中华医学会在 厦门举办了一次全国心血管科主任与业务骨干临床经验交流研讨会,我应邀作一次有关心肌钙敏感受体的报告。两个会议之间有几天空闲时间,于是我和老伴参加了海南 3 日自费游。天空是那么蓝,云朵是那样的白,椰子树是那么绿,海水是那么清,没有环境污染的海南不愧是旅游圣地。无论是 争鲜斗艳的热带植物园, 竹排泛舟的万泉河, 还是风格各异的黎村苗寨,人潮涌动的天涯海角,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当旅游车到了在三亚 大东海风景旅游区 时,只见 沙滩上椰树婆娑,海面波光粼粼,晶莹如镜。 导游询问游客愿意参加哪种需另外付款的 旅游项目。当年 我已经 61 岁了,但从未参加过潜水。为了不留下终身的遗憾,我和 7-8 位年轻人一起报名参加了潜水看沉船(价格为 380 元 / 位,含水下摄像,一对一的教练)。 首先,快艇载着我们几位驶向千米之外的潜水平台,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呼吸调节器进行用嘴呼吸和正确使用手势 ( OK 表示感觉良好;伸出手掌摆动表示情况不好;伸出大拇指指示前进方向)。然后,我们背上氧气瓶纷纷跳入海中,适应一下海洋的周围环境。这时,摄影师抽空给我拍了两张在海面踩水的照片。 接下来,在教练的指导下,戴上潜水镜,咬住呼吸器,慢慢潜入水中。水下视线很好,当我游向了浅潜水区时,看见到处都是珊瑚、水草和五彩缤纷的 游动热带鱼,不由心里感叹道:海洋世界真美!水下摄影师又陆续给我拍了几张照片,就上浮海面给其他游客摄影去了。 这时,潜水教练询问我:还想下潜吗?我用拇指往下表示了我的回答。于是,我们继续前进。不多时,我们就来到了一艘躺在十多米深海水中 500 多年前的沉船。船并不大,但形状很清楚,有残缺的桅杆和铁锚,上面布满泥沙和绿苔。由于水越深浮力越大,因此我能在船上自由自在地跳跃和翻腾。教练也不时用手势鼓励和称赞我。此时,一种征服自然地幸福感油然而生,内心快活极了。 自潜水开始起,我一直呼吸均匀而自如,并无水深耳压高的感觉。后来不知什么缘故,我突然下意识地用鼻呼吸了一下,结果海水进入了呼吸器。尽管想尽各种办法,也做过多次调整,但总是无法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律,心情不免紧张起来。我赶忙作个手势,教练开始并没正确理解我的意思。由于越来越感觉气不够用,我益发地紧张起来,心想:难道要一命呜呼?。我又连续伸直左手掌,右手拇指向上,潜水教练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他拽着我迅速地浮向海面。当我重见蓝天并能重新自由呼吸时,劫后余生的感觉悄然而生,心想:如果没有潜水教练为我保驾护航,后果不堪想象。 后来,当我取到潜水时的照片并听说我是这几个人中唯一潜到百年沉船的人时,自豪感又流向了全身。回到车上,我只向老伴讲述了在海底看见的种种美景,历险之事只字未提。这次潜水实现了我零的突破,必将成为我终生难忘又空前绝后的壮举。 现在重温当时的照片,耳边不由得响起两段家喻户晓的名句:( 1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匈牙利的爱国诗人 裴多菲);( 2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 ,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 ,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 , 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保尔 柯察金)。 一个人降临人间,他(她 )的生命不光属于自己,还属于家庭(父母、配偶和子女)、亲友和祖国。如果生命没有了,你的理想,你的事业,你的抱负,你的一切都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倘若一个人的牺牲,换来了许多战友和无辜群众的安全自然是值得的,其英名必然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们在实验、生产或旅游、探险等各项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倘若 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提前结束了生命或损害身体健康,则留给亲友和同事只有伤感和痛苦。 朋友,尤其年轻的朋友,请珍惜自己的生命吧,让生命的每分每秒都过得有意义。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4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指出中国85%家庭没有能力买房
xupeiyang 2010-12-8 11:14
2010-12-07 15:09:45 来源: 法制晚报 (北京)  跟贴 683 条 中国社科院今天在京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该书对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作出分析,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 蓝皮书也对明年的房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 蓝皮书特别指出,目前中国85%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住宅,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房价调控 中国房地产 深层次矛盾仍待解决 今年4月-9月,国务院以及各有关部门都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蓝皮书指出,这些措施对房地产的调控成效是显著的,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初步得到了控制。但是,问题总是不能完全解决掉。 正如专家们所说,中国的房地产有着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的累积并非一日之寒,所以调控也遭遇许多困境。 蓝皮书指出了3方面的矛盾:一是实现居民买得起房的目标与猛烈推高房价的土地买卖制度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央要求控制房价和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税收关系不顺的冲突;三是土地是用来吃饭,还是用来居住的矛盾。 房价现状 居民收入涨幅 比房价少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520元/平方米,2009年同期为4800元左右,房价涨幅为15%。2009年同期与2008年相比上涨25%。预计2010年全年住宅价格涨幅为15%左右,涨幅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 三年之间比较发现涨幅确实降了一大截,但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仍是在高速领跑,居民腰包里的钱要买房子仍很难。 这是因为房价上涨速度要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相比去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普通家庭8.76年不吃不喝买套房 普通城镇居民三口之家8.76年不吃不喝能买一套房,这一数据是房价收入比的最直接体现。 蓝皮书指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农民工家庭是10.06。其中,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比2009年的8.3上升了0.46。 从房价收入比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扣除价格因素,估计为18900元左右。 上述数值是按照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每户有3口人进行计算所得出,是用每户住房总价除以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得出该比值。 周天勇( 博客 )表示,按照房价与收入的关系及家庭负债破产风险性考虑,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6较为合适,最高不宜超过7。超过7,大部分居民已经没有购房的能力了。他说。 记者注意到,这一平均数值相比房价上涨过快的大中城市而言,是小巫见大巫,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已经达到20以上,也就意味着2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对此,蓝皮书指出,考虑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平衡,中低收入人口占大多数,在这样一个房价收入比水平上,在城镇中需要购买新住宅的家庭,85%没有能力购买。 买房钱超自己6年收入 别买房了 房价收入比直白解释: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比值越高,说明居民攒钱买房的年限越长。 不仅仅是北京的房价收入比非常高,其他一些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10。据记者统计,深圳房价收入比超过15,广州房价收入比也超过13,南京房价收入比超过12,就连大连的房价收入比也超过12。虽然现在工资水平有所提升,但和房价增长速度相比仍相差不少。 专家称:如果买房花的钱超过自己6年纯收入的总和,那就不要考虑买房了。对于多数人而言,按照现有的收入,8.76年纯收入之和就能买起一套房子的人并不是很多。 房价走势 调控不能放松 否则报复性上涨 蓝皮书指出,2011年的房价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恶性循环,二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是温和上涨。 据蓝皮书预计,如果经济增长,调控放松,那么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有关报道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全国仅30个纳入统计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就高达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该成本必定会摊入房价。 蓝皮书指出,如果中央政府下决心解决住宅问题,加大城镇居住用土地供应,改革土地制度和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渠道,出台房产税,严厉打击土地囤积和房屋的投资投机行为,让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回归正常水平,2011年,房价有可能略有下跌,或者其涨幅最多为6%,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 用税收手段 避免地方政府推高房价 周天勇分析指出,要解决中国的住宅问题,需要按照人口城市化的居住需求足额供应土地,从房价收入比以及房价上涨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入手,科学调控房价水平。 一小部分特别低收入及贫困居民的住宅,国家要建设公共租赁房来解决。 宏观调控不仅要用信贷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税收手段,需要彻底改革土地房产及其收入体制,使地方政府能有一个稳定合理又不推高房价的房地产财政收入渠道。周天勇也指出了税收手段如何控制房价。 他建议,对住宅开征房产税,使居民拥有多套房屋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特别是要抑制不通过信贷而用自有资金购买多套房及别墅的需求行为。 周天勇还建议,要让在农村的资产能够变现,让其增强在城市和城镇中购买住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数亿人的居住问题。 保障性住房 纳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 周清杰表示,政府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税体系,这才是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治本之策。 范剑平表示,应尽量避免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短期造成过强的冲击,而要高度重视税收、法制改革等长效机制的建设。在此轮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中央政府已经将保障性住房作为调控的重点,将保障性住房纳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 另外,将土地出让金作为补充,将房地产税率作为调控市场供求的杠杆,对遏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将有重要作用。 相关报道: 社科院:今年GDP增速预计可达9.9% 明年超10% 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 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社科院:2011中国房价或现报复性反弹 2010年进出口贸易有望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农民工终结低工资时代 劳动力市场现成长烦恼 税改又到重大转折关口 个税不能满足小步微调 社科院:2010年CPI预计上涨3.2% 发布会实录: 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实录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pony911 2010-11-29 17:41
妻子今天病了。 又是一个大冷的天,正好出去办事,突然想起年事已高的父母天天冒着严寒帮我接孩子,心里很是愧疚。 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接孩子,又送她去打球,一共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平时总觉得忙,觉得父母帮了大忙,觉得自己要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 可是忽视了,自己同样应该对家庭负责。在培养别人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不要拿事业遮挡了自己的生活。处理二者的关系,注意均衡。家庭如果被牺牲了,事业还有意义吗?对吧。 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3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园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1-24 14:09
如果说好奇是科学的老师, 那么实践就是科学的朋友。 而自由就是科学的爱人。 如果说兴趣是科学的母亲, 那么怀疑就是科学的父亲。 而创新就是科学的孩子。 愿每个科学人的心中, 都葆有一个科学的家园 因为快乐的科学会让人幸福。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3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民發電時代已經到來
LEOLAND 2010-11-22 13:23
曲津華 在環保低碳、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有免費能源可用是個好消息,而所謂全民發電更是讓人欣喜,但還不狂。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科技第一展高交會上,看到了不止一個企業在展示家庭風力發電系統。風是無窮無盡的自然動力,利用風能的歷史也是與人類文明的歷史同步的,但能做到以家庭為單位用風能發電,還是這眼下才有的事。 據展商介紹,現在的風力收集裝置可以在二、三級風的情況下運轉并發電,其廣告語的大意是,吹不起地上紙的風就可以發電用。這是其一。 其二,是如今的風力收集裝置已經不僅限於水平軸的風葉了那些形狀太誇張;如今的風葉可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多種多樣。最有望進入家庭装於陽臺、窗外的那種,是垂直軸的柱狀風葉,直徑從20釐米起步,多大的都有。這就一舉把風力發電的設備門檻從房頂降低到了陽臺或大樓住戶的窗外,人們就不再需要那種飛機式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了,一個立軸的風葉組就可以發電了。 如此這般,就一舉解決了風力發電進入家庭的兩大難題低風力和安裝位置的局限。可以想象,家庭風力發電的時代已經來臨。儘管這個事還要用個二三千元才可以享受到,儘管這個規模的電力還只限於滿足照明所需,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家庭風力發電的光明前景絕對可期。再用一句廣告詞你,值得擁有! 2010-11-22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52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夫妻间的九大潜规则
brbaba 2010-11-6 14:28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还有人说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为此,很多人苦恼于保持家庭和睦关系的不易,困惑于夫妻之间怎么也无法避免的口舌之战。至此,很多夫妻随着结婚年限地增长,反而是越来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夫妻之间的温情,还有的夫妻更是难以逃脱婚姻七年之痒的魔咒,让期望中的夫妻恩爱和家庭幸福逐渐变成了不堪重负的精神枷锁。   其实,这些夫妻根本就不知道家庭中其实始终是存在着潜规则的,无论是老公或是老婆都应该遵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来处理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事务,如果忽略或违反了这种潜规则,轻则吵架不断,重则离婚收场。因此,具有丰富生活睿智的人会告诉你,只有夫妻双方严格按照潜规则生活,才会成功迎来金婚甚至是钻石婚的庆典。   家庭中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配合默契,通常应该严格遵循下列潜规则:   一、千万别试图去阻止老婆的唠里唠叨,潜规则告诉我们,女人的唠叨都是下意识和潜意识里设定好的执行程序,不可能受到老公提醒后就停止运行的,假如老公对老婆的唠叨反应过于强硬,不但无助于唠叨停息,反而有可能由此引发家庭内战。   二、老婆在埋怨老公不做家务时,你千万不要搭腔或试图反驳,潜规则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女人都是任劳不任怨的,她批评或怨言你不爱劳动不做家务,并不代表她真的要求你参与家务劳动,她的怨言无非是在渲泻自己的一种情绪。   三、女人都是喜欢被哄的,你的老婆也是一样,当老婆对你表示不满的时候,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恋爱时的甜言蜜语哄哄她,潜规则告诉我们,当老婆被老公哄得找不到北的时候,正是老婆累死累活也不需要你来偿命的时候。   四、老公最好别掌管家庭经济,潜规则告诉我们,老公掌管家庭经济最大的坏处是只能管住自己不花钱,根本就管不住老婆的消费欲望。因此,男人只要负责赚钱,家里钱的用途花钱的快乐都是老婆的事,老公看到老婆大包小包进门的时最好在把眼睛闭上的同时把嘴巴也闭上。   五、别以为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老婆不知道,也别以为自己藏匿的私房钱老婆找不到,因此,聪明的男人应该如实报告自己的钱花在什么地方,当然,潜规则告诉我们,如果把钱花在其他的女人身上时,就要坚持打死了也不说的硬骨头精神的。   六、男人千万别试图让老婆向你报告把钱到什么地方去了,那是绝大多数女人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潜规则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女人花钱都没有计划更不会有什么规划,冲动消费是女人的通病,而市场上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地促销手段都是针对女人设计的。   七、别以为你说的瞎话或假话老婆会不知道,绝大多数智慧的老婆是不会当着你的面去核实你说的话是真是假,她们会在公众场合给足你的面子,但是,假如被她逮到一次你在胡说八道你就彻底完蛋了,因为,她以后再也不会傻乎乎的相信你了。   八、家庭是讲情而根本无需讲理的地方,潜规则告诉我们,假如你为了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去跟老婆理论,辩论的最终结局很有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因为,女人会奇怪男人怎么那么没有气量,因此,绝大多数夫妻吵架的结局,有错的一方永远会是老公,你有见过老婆认错的时候吗?   九、千万别把自己婚前的恋爱经历告诉对方,潜规则告诉我们,无论是老公还是老婆都会对对方的初恋或前任耿耿于怀,因此,多告诉对方一个细节就会多增加一项自己的英雄气短,或是多增加一个累死自己的攀比竞争目标。
个人分类: 杂谈|2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穿梭于家庭和事业之间
热度 2 zhangyuxiu 2010-10-28 17:44
张玉秀 世界家庭大会秘书长阿伦 . 卡尔森在该组织会议的开幕式致词中说:人类的身份促使我们奔向家庭生活,奔向婚姻和子女,宗教和信徒可能会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创世纪时神之旨意产生的后果;相信科学的人则会把它解释为人类一万多代进化的结果。但是,他们的结论都是一致的:人必须是家庭性的。 这种观点我一直深表赞同。同时,我也奉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话为座右铭: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基于这两点,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论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家庭;不论家庭多么温馨舒适,都不能忘记自立、自强;忘记活出自己。要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多年来,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到海南时,孩子小,先生又处于事业的开拓时期,工作非常繁忙,因此,家庭的一应琐事主要是我承担,我当时水土又不服,又要上课、又要完成一部分行政工作;家庭的一应事务又责无旁贷地要多操心,期间先生又被所在公司外派汕头三个月。最初,我觉得真是焦头烂额,屡次闪现放弃工作顾好家庭的念头,但是想到女人不仅是家庭的还是社会的,还要有自己的空间,就咬咬牙顶住了。 当时我一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边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一边又处理好家庭琐事,尽量不让先生操心家里的事情,从各方面 支持 先生,让先生先努力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待先生的事业有了相当成绩,孩子也渐渐长大,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我 和 先生建议,放飞独生女儿,让她到私立寄宿学校的集体环境中成长,我也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自己的工作上去,起初父女俩个都不同意,后来,经过反复做工作,讲道理,大家同意了我的想法,于是女儿小学二年级就进了寄宿学校,开始了独立生活,学习对自己负责。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忙学习、工作,并更加从容地生活。 我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并时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我开始在上课之余,研究教学理论,文学理论,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并出版了论著、教材多部;我的论文多次获奖;我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成为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同时,我经常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和校长及有 关 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关心女儿的成长,并告诉女儿:作为学生,你要争取做最好的学生;作为 高校的 老师,妈妈要争取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商人,你爸爸要力争做最优秀的商人,我们三人要在不同的战线各自努力。因此,女儿积极上进,多次获学校及省里的学习及有关才艺比赛的奖项。 我还尽力学习家居生活知识,并把家庭中的事务统筹安排,让每个人都承担一部分责任,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更妥贴,让家庭中的所有成员生活在其中都觉得温馨。 多年来,工作再忙,我们也尽量空出星期六和星期天,全家一起活动,或钓鱼,或游泳,或爬山;尽量利用寒暑假,全家开车游览名胜古迹,开车从南到北穿越琼洲海峡、珠江、长江、黄河、山海关,回东北探亲,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全家共同享受美好事物的习惯,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作为一个女性,要努力在工作、家庭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互相促进的平衡,这样,才有可能保证真正的生活质量。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0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女性诺贝尔获奖者的感言
wrc218 2010-10-22 02:37
2009 年, SCIENCE 专访 09 年四位获诺奖女科学家:经济学奖 Elinor Ostrom ,化学奖 Ada Yonath ,生理学或医学奖 Carol Greider 与 Elizabeth Blackburn 。她们就女性从事科研面临的种种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见解。 附件是我下载的 Science 刊登的英文原文件。中文版本可参考网址 : http://renwu.ebioe.com/show/760.htm 。 其中的几个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1. 从博士、博士后到从事科研事业的转变期非常重要,大家的差距往往是在这个时候拉开的,而且这决定了你今后一生的方向和成就。 2. 对青年人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社会未来的主人。所以,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和院士等不应该只呆在实验室或者研究所,应该走到年轻人中去,和他们沟通,给他们指导,关心一下下一代的发展。 3. 科学家的一生是艰苦的,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和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又是激动人心和令人兴奋的。 4. 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没有必要浪费很多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如陪家人,做科研等。 5. 做令你兴奋的事情,跟随你的热情。不必担心前方的阻碍和困难,因为终究会有办法解决这些困难的。做你热爱的事情,不受其它事情的干扰。 Do what excites you. Follow your passion. Dont necessarily worry about what obstacles might be there, because there are always ways to overcome them. But the most exciting thing is to be able to do what you love, and just dont let anything stand in the way of that. 6. 如果你不选择做你喜好的事情并为此做准备,那么你的一生就不是那么物有所值。 If you dont choose to do what youre really fascinated by, and then get yourself ready to do it, then your life is not a very worthwhile life. 2009 Science Nobel Women Awardees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庆祝彭宇同志结婚十周年!
pony911 2010-9-26 11:16
很俗的一句话就是:时间过得真快啊! 为了庆祝十年的幸福生活,准备在十一请至爱亲朋们聚聚。名额有限,定位从速! 时间:待定;地点:自家正厅; 活动内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饮酒者慎重选择!) 报名方式:致电本人手机,或短信,邮件; 十年,没有传说中的七年之痒,没有太多故事,只有简单的生活。 一切都好! 明天是正好十周年,但是要出差,只好用生活的常态来迎接这第一个十年啦! 谢谢,在这十年中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的亲人们,特别是四位老人和我的姐姐!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关心! 谢谢,在这十年中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不断给予指导的前辈,特别是自己的导师,彭喜元教授!谢谢您每一次耐心细致,前瞻性的教诲,引导我平稳地度过了每一个人生阶段! 谢谢,和我一起成长的同事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帮助和付出,不可能有我的成长和进步,也就不可能实现自己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368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一辈子都应该记住的话
anan 2010-9-16 09:07
● 儿子要穷养,长大了才知道奋斗;女儿要富教,长大了才不会被诱惑。 ● 人间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 ● 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 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放下爱恨,一切顺其自然。 ● 含蓄是一种美,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 勿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问自己,我这辈子只有这样吗?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 ● 无聊的时候,最好到户外走一走,最糟糕的是一直看电视。 ● 走路时,每跨一步,就如同把脚带到地面,我们要把快乐、祥和、宁静带到地面。 ● 我们不小心跌倒时,不要急著爬起来,既然已经摔倒了,就在原地享受一下摔倒的滋味。 ● 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 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 向不同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 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 安静的心是最高的品质,它是没有分界的,是完整的、纯洁无染的。它就是全神贯注、觉察力、爱和最高的智慧。 ● 由于助人而受亲爱,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为人所偏爱,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 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 感觉寂寞,只是因为你无所关注,无处付出。 ●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 ● 忍一时,争千秋。忍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 ● 守护自己的人,也守护别人眼中的自己。 ●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 中规中矩,赢得尊重。赢得尊重,也赢得了信赖。 ● 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 以好心对待坏心,便是慈悲。 ● 乐观的人只顾著笑,而忘了怨;悲观的人只顾著怨,而忘了笑。 ● 乐观者看到条条都是康庄大道,悲观者看到条条都是此路不通。 ● 善境、逆境,常常就是陶铸圣贤的温床。 ● 心,常想要抗拒改变、抗拒无常。 ● 爱是以一种自然的礼物状态,自然来到,它是生灭相续,一执著,爱就死了。 ●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 ● 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 爱是一种残忍,只有在心中的天平上秤出自己在对方心中是否有爱的分量。 ● 受到再大的打击,只要生命还在,请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 ● 当我们感到痛苦时,想一想还有人比我们更痛苦;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想一想还有人正在受苦,我们要把快乐的心转成帮助别人的心。 ● 人生是一场电影,痛苦是一个开端,挣扎是一种过程,死亡是一种结局。 ● 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 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幺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 用 时间 来看人。时间是让对方暴露本质的检验师。 ● 对已经改过、忏悔的人,我们不能再给予第二次责难。 ●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 犯错,就诚实地认错。狡辨、诿过只会害了自己。 ● 人们总是在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 漂亮的脸孔是给别人看的,而有智慧的头脑才是给自己利用的。 ● 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学者应建立什么样的家庭和婚姻
zhuzl 2010-8-22 01:07
辛苦读书二十三载,熬到博士学位。 父母养育到大学毕业也有二十三载。结婚生子继续读研再加七年,真是被人称作是你太能学了,学傻了吧 三十而立,未对父母尽孝心,父母却说,能读到博士就是对父母尽得最大孝心!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体谅,接纳自己的孩子! 可是家庭和婚姻也能如此吗?科研学者们应该选择建立什么样的家庭和婚姻呢? 提出这样的问题原因是: 一,学者收入偏低,虽看似地位较高,受人尊重,但是不合比例的收入水平往往最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二,学者成名难度大,往往奋斗一辈子,就是一堆paper; 三,学者大都离不开书本,即使部分牛人与社会结合甚密,但也是自视清高,很难被常人接受; 四,学者习惯了宿舍生活,生活自理能力略显低下; 虽然面对这么多的缺陷,可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论是混子还是愿为科学献身的人)走向了科研学者的道路。而他们不可避免的面对建立家庭和婚姻的问题,当然也有许多学者选择了逃避,终生不娶(嫁)。 我想学者建立的婚姻家庭无非三类: 一类是志同道合,同是科研一条路上的,他们可能在工作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能取得好的科研成绩,但他们的家庭生活往往是缺陷较大;(国外夫妻科学家较多) 第二类,一个有才,另一个无才有德,旧社会父母包办的婚姻大都是这样的,这种婚姻建立起的家庭在科研事业和家庭方面可能都获得了相互补充;(国内解放前后较多) 第三类,一个学术道路,一个现实社会非学术道路。这就涉及到学术和非学术的碰撞,这种婚姻建立起的家庭或许滋生了诸多的矛盾。(目前大多数学者所面临的情况) 我不知道科学网的牛人学者们在这方面能否自感幸福,是否有烦恼?不妨在此发表看法。。。
个人分类: 生活|4681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生必备的几堂课:电影《魔法保姆麦克菲》有感
carldy 2010-8-19 13:29
昨天中午陪家人孩子一起,看了一部英文电影,名为 Nanny McPhee( 中文名为魔法保姆麦克菲 ) ,非常有趣,看得孩子开怀大笑。 故事讲的是:父亲出征了,母亲( Mrs. Green )带着三个小孩生活在自己家农场。该农场一半是父亲的,一半是菲儿叔叔( Uncle Phil )的。在母亲辛勤操劳下,全家人日子还过去(当然物质方面是非常匮乏的,家中唯一值得珍贵的,就是一瓶果酱,等着父亲回来一块享用的)。可恶的菲尔叔叔因为好赌,把农场作为赌注输掉了,开始想方设法地逼他嫂子把农场卖掉,以偿还所欠的赌债。 就在此时,孩子们的表哥表姐( the cousins )从伦敦来到乡下农场(用他们父亲的话来说,是因为伦敦被轰炸,非常危险)。孩子们认为: They're city children, and I imagine they're rather refined (他们是城里的小孩,我认为他们应该是比较斯文的), And I am sure that they are very well-behaved (而且我确定他们是非常有教养的),但是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于是五个孩子在家中打闹得一团糟,特别是当表哥打碎了孩子们唯一一瓶果酱时,他们便上演了一场无法控制的混战。就在五个孩子打得不可开交、母亲束手无策之际,魔法保姆麦克菲( I am Nanny McPhee. Small Cbig P. 我是 McPhee 保姆 , 小写 C 大写 P )出现了,她将免费给这些孩子上五堂重要至极的人生课程( These children require five lessons, Mrs Green. 我需要给这些孩子上五堂课 Green 女士)。 第一堂课学会谦让,麦克菲保姆用魔法制止了他们的争吵,并让他们相互道歉,不再吵闹( apologise for hurting each other and promise to stop fighting ) 第二堂课学会分享( sharing nicely with each other ),到了夜里该睡觉的时候,三个孩子谁都不愿意与表哥表姐睡在一起,并告诉麦克菲保姆他们宁愿和小羊、奶牛、小象共眠。麦克菲略施魔法,让农场里的小羊、小牛、小象来到房间,和孩子一起睡,孩子们学会了谦让。 第三堂课 学会互相帮助( Help each other )。就在他们熟睡的时候,可恶的菲尔叔叔趁机放走了家中即将要变卖的小猪,而只有变卖小猪他们才能有钱租拖拉机收割麦子,这样才能维持农场生计。等到孩子们第二天发现小猪全都不见了的时候,孩子们深知小猪的失去会决定农场的命运,也意味着自己将无处生活。于是,五个孩子团结起来,一起寻找小猪,在即将要抓住小猪的时候,麦克菲保姆又施魔法,让孩子学会互相帮助,当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农场生活的快乐。只见那些小猪爬树的爬树,游泳的游泳(花样游泳,水上芭蕾),让那五个孩子兴奋得大喊大叫,最后他们通力合作,终于把小猪全部抓住,顺利地卖出了好价钱。 然而第二天当大家开心地野餐的时候,菲尔叔叔又制造了 父亲在战争中身亡 killed in action 的假电报,母亲便打算卖掉农场,但五个孩子又用团结的力量,在麦克菲保姆的帮助下,男孩子们赶到伦敦总部查明了父亲失踪而不是死亡的真相,而且总部从来没有发过电报。女孩子在母亲在卖掉农场的协议上打算签名的时候,想办法把笔藏了起来,最后无计可施的时候,一枚没有爆炸的炸弹落在农场里,震坏了母亲写的字。此时男孩子们与保姆也赶到家,告诉大家真相,并揭发了菲尔叔叔,菲尔叔叔也被逮捕。 第四堂课学会勇敢( Be Brave )。那颗掉落在农场上的炸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孩子们为保住农场,冲出去按照说明书拆除炸弹引爆器,在大家的齐心合力下,就在离爆炸即将爆炸的时候,孩子们成功了。麦克菲保姆这时候又施魔法,上演一幕心旷神怡的奇迹。 第五堂课学会自信( Have faith ),也就是这份自信,使三兄妹盼回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父亲,让母亲盼回了自己心爱的人。 通过这五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化敌为友,更为重要的是,在魔法保姆的帮助下,五个小伙伴学会了人生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谦让、分享、团结、勇敢、自信。 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是: There is somethingyou should understand about the way I work. When you need me but do not want me, then I must stay. When you want me but no longer need me, then I have to go.Nanny McPhee (你必须了解我的做事方式,当你们需要我却不想我留下,我必须留下;当你们想我留下却不再需要我,我会离去。) 运用搜索引擎,才知道早已有同题材的电影了。有时间,再陪家人孩子一起看看其他的 Magic Nanny 。
个人分类: 童真世界 Time for Childhood|4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子的生活与我们自己的生活
fqng1008 2010-8-19 10:44
朋友最近很苦恼,因为儿子的恋爱。 她的儿子快三十了,长得一表人才,又从事的高薪职业,刚从北京回到深圳,与一个谈了两年的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从不同渠道的讯息了解到:未来的媳妇性格不好,人缘关系不好,说话间也不时地伤害她的自尊。但是,那两位谈的热火朝天,从不说谎的儿子也时常在她面前遮遮掩掩,养了几十年的儿子似乎一下子疏远了。妻跟我讲到她的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是:顺其自然! 记得5年前的时候,有朋友为她儿子介绍女朋友,是先她的儿子去加拿大留学的。她认为女孩子性格很好,跟她非常有缘。这边两个谈的热火朝天,那边儿子没有感觉。我们都笑她,究竟是你恋爱还是儿子恋爱?她却乐此不疲,这样热恋了大半年,最后也不得不以失败收场。然而直至今天,她仍然念念不忘那个已经成为别人新娘的媳妇。 是的,儿子的生活就是儿子的生活,尽管它与我们自己的休戚相关。过去,当儿子没有感觉的时候,你怎么努力都是白搭。同样,今天他们已经找到感觉,无论你怎样为他的幸福考虑,毕竟他当前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年轻人崇尚即时的感受,他们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分。也许他们就这样甜蜜一辈子,也许他们注定要几起几落,他们的生活只能是他们个人的感受,你有必要皇帝不急太监急吗?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023 次阅读|1 个评论
罪恶的双胞胎:‘株连九族’与‘鸡犬升天’
lin602 2010-8-15 21:07
经科学网博文的链接,今天看了网上的吴法宪回忆录( http://hi.baidu.com/8160277/blog/index/0 ),其中有他孩子、女婿等受他政治牵连所得到的不公。让人看到心里难受。 中国历史上,以谋反罪名而灭九族甚至十族、斩草除根的例子非常多。有时候一个家庭被灭了数万人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例明朝李善长案。听百家讲坛中有一段历史(好象是五代十国的事情吧),有几个小朝代,新皇帝推翻老皇帝后,总是将老皇帝的子孙全部杀净,所以有个被推翻的皇子在大祸临头时说,今后永远不要出生在皇帝家里。 但再仔细看看,中国历史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例子也很多很多。不要说皇帝世袭制了,就是许多宰相及大臣甚至地方土老爷,他们的子女及亲戚都是飞黄腾达或人丁兴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与宁国府,曾国藩弟兄,李鸿章弟兄,戚继光弟兄,以前的王爷等都是这样的例子。就连老布什、小布什,肯尼迪弟兄等也有家庭影响的影子。 从这点上来说,株连九族与鸡犬升天好象是一对双胞胎。共同生存与灭亡。 社会文明一定要消灭这对双胞胎,让这对双胞胎成为历史的记载。 这时候,让我想起邓小平,他是非常伟大的人。他对政治上的对立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开明的先河。社会的进步总是一步一步地前进的,不会一步到位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家庭因素与儿童教育的成功》
qgyang688 2010-8-11 12:32
《家庭因素与儿童教育的成功》
在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进程中,家庭因素至为重要。国外尤其是英美国家重视研究学校变革中的家庭参与问题。这本论文集《家庭因素与儿童教育的成功》出版在2009年,集纳了主要研究人员的研究关注焦点,应该引起研究学校教育以及儿童发展的人来读一读。其实,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父母更应该来阅读并反思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的学业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Family Factors and the Educational Success of Children Format: Hardback ISBN: 9780789037619 Published: 2 September 2009 Publisher: Routledge Member of th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About the bookThis book addresses a wide range of family variables and a diverse array of family situa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the multiface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realities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children. It provides research on building effective partnerships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s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al style, parental involvement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family lif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factors on children of color, and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influencing family and educational dynamics. This book was published as a double special issu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 1. Introduction: The Salience of Family Factors in Children's School Experiences William Jeynes Summaries of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Style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 2. Parenting Styles: The impact on student achievement Lola Brown and Shrinidhi Iyengar 3. Families,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school: An historical review Diana Hiatt-Michael 4. Father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Early Learn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Published Empirical Work from the Past 15 Years Jason Downer, Rodrigo Campos, Christine McWayne, and Tara Gartner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Hispanic Students 5. Community Literacy Resources and Home Literacy practices among Immigrant Latino Families Leslie Reese and Claude Goldenberg 6. Examining Famial-Based Academic Success Factors in Urban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Case of Puerto Rican Female High Achievers Rene Antrop-Gonzalez, William Velez, and Tomas Garrett 7. Expectations, Aspirations, and Achievement among Latino Students of Immigrant Families Dick M. Carpenter II Education Religion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family life 8. Family, denomination and the adolescent worldview: an empirical enquiry among 13- to 15-year-old females in England and Wales Leslie J. Francis 9.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Latino Education, Marriage, and Social Views in the United States Gaston Espinosa Parental Involvement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10. Increased Family Involvement in School Predicts Improved Child-Teacher Relationships and Feelings about School for Low-income Children Eric Dearing, Holly Kreider, and Heather B. Weiss 11. 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Experiences of Discrimination And Bullying William H. Jeynes Improv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3 Building Partnerships 12.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View their School Communities Sam Redding 13. Altering the Curriculum of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Korean and U.S. Students Susan J. Paik 14. Caregiver Engagement in Religious Urban Elemen Chapter three, “Families,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School: An Historical Review” by Diana Hiatt-Michael, is a competent if cursory overview of family-school relations throughout American history.
个人分类: 科研论文|2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孝经、荀子、家语的父子平等观
yue 2010-8-9 15:43
读了孝经,才知道为什么孔子要述而不作。因为前人说得够好,够清楚了。 1,孝经: 父有争子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 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是孔子反对愚忠愚孝的真赃。) 2,荀子: 从义不从父 子道篇第二十九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传曰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 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故子从父,奚子孝? 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 衣与!缪与!不女聊。 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 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 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3,孔子家语:曾子耘瓜 六本第十五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 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 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 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个人分类: 论语百读|4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念
xudm 2010-8-5 08:31
虽然离老公和女儿来美探亲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思念却像离弦的箭,越发不可收拾。 今天下班回到家,屋子,静静的,昨天做的饭菜冰箱里还有,拿出来微波炉热了一下,一个人吃完晚饭,收拾好碗筷。 将电脑打开,不知不觉打开了女儿的博客,从头到尾,博客评论一并,读了一遍。抬头发现天色渐暗了下来,心里想:又是一天过去了!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家庭和政策拖住女性成才后腿
xupeiyang 2010-7-24 14:09
http://www.bioon.com/trends/comment/448531.shtml 刚刚在北京闭幕的第三世界女科技工作者大会上,一位马达加斯加女科学家讲述自己科研路上遭遇不公正待遇和艰难抗争的经历时,一度哽咽失语,发言稿最终由另外一位与会者代读。在发言稿的结尾,这位女科学家许下了这样一个心愿,我们期待更多的女人成为母亲和科学家。 此次大会上,来自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中外学者聚集一堂,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成长障碍和困境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 女性参与科研的规模优势未能转为质量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开幕式上披露,2003年世界女性研发人员约占研发人员总数的27%。其中,非洲为29%,亚洲为15%,欧洲为32%,美国为24%。 2009年,中国女性科技人员约1437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女性数量占总数的25.7%。 遗憾的是,这种规模优势未能转化成质量优势一边是女性参与科技的总量不断增长,女状元频出,大学校园阴盛阳衰;一边则是高层女科学家稀缺。 数据显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只有5%;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175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只有8人,占4.6%;长江学者中,女性占3.9%;而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家组成员中,没有一位女性。 女科学家遭遇玻璃天花板的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以世界公认的科学界最高奖项之一 诺贝尔奖 为例,诺奖百余年历史上,女性获奖者少之又少,迄今全球有15位女科学家,16次获得诺贝尔奖,女性占2.8%。 截至2008 年的统计,在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方面,除居里夫人获得了1903年物理学奖与1911年化学奖外,只有1名女性获物理学奖,2名女性获化学奖。 家庭和政策拖住女性成才后腿,30岁成为男女分叉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赵兰香几年前曾听说一个故事:有一年,中科院某研究所博士生招考,几轮考试下来,结果录取的全都是女性。女生在考试方面的能力让她大为叹服。 不久后,赵兰香负责完成了我国近年来首项基于规模调查的《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课题,历时一年半的问卷调查涉及31个省区市,共发放了4240份问卷。 调查结果使包括这位科技政策研究者在内的很多人,对女性有了新认识。调查发现,即使从主观意识来看,男女在30岁以前,在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出什么事方面没有差异。一旦到了40岁以后,差异就明显,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雄心勃勃,女的则呈现相反的态势。 30~40岁之间,正是形成差异的时间段。赵兰香发现,一方面,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可能导致她的兴奋点就会有所转移。而当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牵扯着家长的很大部分精力。 另一方面,在这一年龄段,女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使男女竞争的机会和起点形成一定的差距。女性这一时段正值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却开始生育,而男性则突飞猛进,更有利于将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譬如,目前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请对年龄的限制是男女一刀切,超过35岁就不能再申请,而很多女性在此之前要完成生儿育女等任务,成果自然没有男性多。 一项对中国自然科学界中女性的专门研究显示,全国和省级学会女会员占总会员数的1/4,但女会员获得的研究项目却仅占总项目数的1/10。 一些国家的不平等现象甚至更加糟糕。如日本女物理工作者获得教授头衔平均比她们的男性同事晚10年。在美国一些名校,女教授与她们的男性同事相比,拥有较少的实验室、较小的办公空间和较低的工资。 在赵兰香看来,许多有潜质的女科技工作者,在家庭重担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与男性竞争的能力;还有一些则彻底放弃了科研,这对一个热爱科技的女性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结局,对于国家而言,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数量和比例的增多,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在事业上贡献她们的聪明才智! 打破玻璃天花板亟待立法支持 对女性参与科技的平等权利,尚缺乏有效的保障与关怀,有的甚至存在明显障碍。路甬祥院士呼吁,应该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立法内容,在法律和政策上,保障女性在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科研职位和科研资金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路甬祥院士建议,在具体科研与教育领域,可设立多种形式的专项研究基金、特别培训基金与女性科学组织或工作机构,为女性科学家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同时,在现有的研究基金和奖励评价中,应充分重视对女性科学家的支持和鼓励。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近年来则一直呼吁给生育后的科研女性一笔启动经费重返科学界,现在科学发展很快,生完小孩以后,原来的项目接不上了,让她们怎么做?回国人员都有启动资金,女性为什么不能有?在她看来,这样的支持意义重大。 赵兰香介绍,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女性的参与可以增加科学研究的多样性,男性思维和女性关注点会有所不同,女性富有的母爱,会渗透到她的工作中。比如,当前科学研究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问题,如何进行科技发展方向性的决策,在男性主宰的科技世界中,需要女性视角的关照。 国际上已经注意到科研领域男女性别的差异,并开始努力缩小这种差异。比如,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理事会制定了女性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席位计划,一些职位一定要专门留给女性。芬兰科学院从2000年开始,当一职位的申请者资格相当时,实行女性优先原则。韩国实施女性加入科学工程计划,请有成就的女科学家一对一培训有潜能的女中学生,吸引她们选择科学事业。 在第三世界女科技工作者大会一个分会场报告中,一位印度女科学家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自己的报告:男人的成长,是个体的成长;女人的成长,是家庭的成长,是国家的成长。( 生物谷 Bioon.com)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事业和家庭中纠结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热度 4 baoyongli800 2010-7-24 12:37
今年博士生毕业答辩的时候,外请了师姐和另两位女教授做评委。会后小聚、聊天,因为今年毕业的都是女博士,而且在座的女教授居多,所以大家的谈话自然落到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关系的话题上来。师姐说有一次开教授委员会,她看着在座的男士,和他们说:我在单位和你们做同样的事,在家里和你们的妻子做同样的事,还让不让我活了。在座的男士相视而笑,师姐说我从他们的笑里读出了一个意思,就是“谁让你和我们做一样的事了?”,师兄补充到:“他们也许是说,谁让你结婚了?”。 虽然大家是在以开玩笑的口吻谈论这些问题,但确实道出了女性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大家每天强调的都是男女平等,但女性往往在家庭中总是付出最多的一方,无论有多高的学历,大多数女性在结婚生子之后,都会分出很大的精力用于照顾家庭,这也是女孩子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工作单位大家也并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放低考核的标准,尤其是科技工作者,你得和男性们同样去争取科研项目,去攻克一个个自己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科研难题,这样的工作要求你时刻都不能停止思考,心情也会随实验结果而起伏;而另一个方面,家里的柴米油盐、生活琐事、子女教育也是必须要关注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很累,记得一个师妹以前曾说过她非常羡慕扫大街的,只是因为他们不用想明天怎么扫,而做科研却总得想着下一步怎么做,回家之后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实在有些疲惫。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国际接轨,大多数人都会考虑出国留学一段时间,如果是男性出国的话,一般妻子会放弃自己原有的工作,选择随行;而女性出国的话,老公很少会放弃自己的工作随行的。所以女性要经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求学之旅,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再回归家庭,但随着年限的延长,家庭破裂的几率呈指数增长,孩子也会因为在重要的成长时期缺少母爱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回国后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大,可能你会发现原来所在的城市已不能保证你的事业有很好的发展,而老公却在这个城市有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这时候就要面临事业和家庭的艰难抉择。记得师妹在日本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国后无论到哪里都要一家人在一起,可回国后在原单位呆了两年,无端地耗费了两年科研生命,无奈去北京读博士后了,最后留在了北大,可老公却怎么也调不去北京,无奈只得独自领着女儿在北京打拼,还有一个师姐也是同样的境况。记得去年参加“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的时候,一名留美博士问我:很多人在日本拿到博士学位后都会选择去美国,你怎么还回国了?是呀!可能是因为我经历了在国际机场一家人分开时的撕心裂肺,所以意识到什么都没有一家人在一起重要吧!我一直认为老公和儿子所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况且即使我放弃和儿子及老公团聚也未必就会做得更为出色呀!而且老公是外科医生,去了国外他可能得被迫改行,一个男人在人到中年时为了生存被迫选择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怎一个无奈所能解释得清,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至今我仍然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从老公和儿子的笑脸中会体会到一种满足感,有什么比一个幸福的家庭更为重要呢!工作的时候尽量提高效率,与男同事同样为事业打拼,下班了则尽量不去想工作的事情,尽享家庭生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虽然好像有点“不求上进”,但我还是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常常会和一些女研究生说:如果你选择了结婚、生子,那么在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一定要使自己多倾向于家庭一些,一个幸福的家庭会使你的人生了无遗憾、使事业锦上添花。 此文后经修改后发表于“视听导报”。 女科技工作者应平衡好事业和家庭关系 文 / 鲍永利 2010 年博士生毕业答辩时,外请了 2 位女教授及我的师姐担任答辩委员。会后小聚,因为毕业答辩的都是女博士研究生,而且在座的答辩委员中女教授居多,所以大家自然聊到女性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师姐提起,在一次教授委员会上,她曾对男同事开玩笑说: “ 我在单位和你们做同样的工作,在家里和你们的妻子做同样的家务,还让不让我活了? ” 在座的男士相视而笑,师姐说她从他们的笑里读出了一个意思,就是: “ 谁让你和我们做一样的事了? ” 师兄调侃到: “ 他们也许是说,谁让你结婚了? ” 大家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谈论这些问题,但确实道出了女科技工作者面临的尴尬现实。虽然一直强调男女平等,但对女科技工作者来说,平等谈何容易 …… 每个应届毕业的女研究生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找工作难,想找到一个满意工作的难度是男研究生的好几倍。女研究生毕业时一般都到了结婚年龄,毕业后马上涉及结婚、生子等问题。由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女性总是付出较多的一方。无论有多高的学历,女性在结婚生子后,都会分出很大的精力用于照顾家庭,这就意味着会有多年时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一点足以让很多用人单位望而却步。 工作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在经过短暂的事业停滞期(结婚、生子)之后,第二个现实问题接踵而至,那就是事业与家庭的冲突。这种冲突首先表现在出国深造(或异地求学)与家庭团聚之间的冲突。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国际接轨,许多人会考虑出国留学一段时间。如果是男性出国,一般妻子会放弃自己的工作,选择随行,不惜在异国他乡从头开始;而女性出国,丈夫很少会放弃自己的工作而随行。所以女性要经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求学之旅,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再回归家庭,但随着年限的延长,家庭破裂的几率呈指数增长,孩子也会因为在重要的成长时期缺少母爱或父爱而留下遗憾。 回国(或异地求学)后,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依然存在,可能会发现原来所在的城市已不能保证科研事业有很好的发展,而丈夫却在原城市有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时就要面临事业和家庭的艰难抉择。何去何从?师妹在日本时,最大的愿望是回国后无论到哪里都要一家人在一起,可回国后在原单位待了 2 年,无端耗费了 2 年科研生命,无奈去北京做博士后并留在北京工作,可其丈夫却怎么也调不到北京,师妹只得独自领着女儿在北京打拼。 事业与家庭的冲突还表现在时间及精力分配方面。科学研究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热情、精力的工作,而且即便投入很多,想做出好成绩也很难,不付出艰辛劳动而获得成果的可能性极低。现在各单位业绩考核的标准也水涨船高,学校并不会因你是女性就降低考核标准,你得争取科研项目,去攻克一个个自己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科研难题,这样的工作要求时刻都不能停止思考,心情也会随实验结果而起伏;而另一方面,家里的柴米油盐、生活琐事、子女教育也是必须要关注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很累,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也没有孙悟空的分身之术。 当然,关于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而且这些问题也不单单局限于女科技工作者,而是职业女性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相信很多职业女性都曾经困惑过、尝试过、抉择过。各种选择所带来的快乐、痛苦,当事人自己都有深切体会。笔者在此仅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解决找工作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个人,女研究生可以用自己所表现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让别人相信即使你要照顾家庭也依然会将工作做得很好。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近几年留了 3 名女研究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如果你要找的工作单位并不十分了解你,不妨给他们一段了解的时间,比如可以选择进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助理等,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也可以采用两步法达到目标,人生有很多事不能一步到位,先积累能量,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次 “ 跃迁 ” 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为解决异地深造和家庭团聚的矛盾,本人觉得,即使深造十分必要,也不要选择长时间和家庭分离。现代社会,每个人所面临的压力都很大,而幸福的家庭是缓解压力、抚慰心灵的最好良药,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给对方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而空间上的距离往往使关爱无法有效传达,这也是很多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如果认为这个家很重要,就不妨想一个权宜之计或做一下 “ 空中飞人 ” 吧! 至于工作地点的选择,应注意均衡夫妻双方的事业,做出过大牺牲而引发矛盾就可能成为家庭危机的导火索。在决定放弃家庭团聚之前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潜力做一个彻底剖析,即在充分的条件下,自己的事业是否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说成为院士)?如果不能,就不要为了一个小小的量变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样失去的不仅是夫妻的相依相伴、相濡以沫,更可能是孩子的完美人生。 至于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无论从事业角度还是从家庭角度来看,所投入的时间都不可能充分,所以只能尽量提高效率和质量,适应角色的迅速转换。上班时是职业女性,集中精力为事业打拼;下班后是妻子、是母亲,尽量不去想工作的事情,尽享家庭生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希望每一个女科技工作者都能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因为一个幸福的家庭会使人生了无遗憾、使事业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陈广仁)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19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三代同堂家庭中的“五藏”
hjf306 2010-7-16 21:01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藏”。五藏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黄帝内经》更是形象的将五藏比喻成相应的官职。《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其实若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成员与人体五藏相对应,亦有几份相似之处,可对应如下: 祖父——肾 1、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而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正是由祖父娶妻生子开始的,故祖父可称得上是家庭的先天之本。 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在行医时难免会碰到问题,有时也会和祖父探讨。毕竟祖父人生阅历较为丰富,见多识广,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经验。 祖母——肺 1、 肺为五脏之华盖。父亲在做一些重大决策时会和祖母商量。一是出于尊重,二是出于建议。正如君主与 相傅共议国家大事,相傅能为君主出谋划策,最后由君主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 2、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祖母身体较为虚弱,平时经常会有诸多不适,在家中一直是“养尊处优”。 父亲——心 1、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父亲为家庭的顶梁柱,里外大事皆由其一人统摄。父亲于家庭犹如君主于国家。 2、 心与肝脾肺肾相比更具形而上之意。以父爱观之,莫不如此。父亲的关爱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子女价值观的引导。关于父爱与母爱的差异,可参考《我眼中的中西文化共通性(二)——读《爱的艺术》有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608 )。 母亲——脾 1、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而滋养五藏。其实,一个家庭中最忙最累的莫过于母亲。上要服侍公婆,中要照顾丈夫,下要抚育子女。 2、 脾胃相表里,如大地一般受纳万物而不言。家中一切脏事、琐事、繁事,淘米洗菜、洗衣灌溉,一切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事大都由母亲一人承担。传统家庭妇女的隐忍、勤劳、包容正是《易经》中“坤道”的最好体现! 子女——肝 1、 肝主 疏通、升发 ,喜 条达 。子女正值青年精力旺盛,活力四射。年轻人不喜欢被约束,总想到社会上闯荡一番。然而毕竟年轻涉世未深,遇不平之事难免心直口快,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也正是年轻人的不足之处。 2、 肝与怒相对应。子女因为年轻肝气旺盛,故容易发脾气,经常会与长辈发生矛盾,更有甚者因此而犯错犯罪,此类事件报纸上屡见不鲜。 以上观点仅从家庭成员的各自特性出发,成员间的关系与五藏中的“相生”、“相克”无法对应。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情”中国人为何“钟情”移民?
热度 1 wujingzhi 2010-7-15 17:24
据称内地年薪12万 以上的人,大部分有移民意愿 这让我想到另一件小事。自从来这里后,我的手机很少用。一来这里没多少熟人,这里的人也不那么用手机,二来打国内都用电话卡。如此,我几乎不习惯用手机了。上次回家,一下飞机,走出北京首都机场,几乎人人都在讲手机。坐上机场大巴后,除了我没有人不讲手机的。一时间我脑袋都晕了~后来我和别人提起这事,别人两眼深沉的告诉我:中国人重感情,都要给亲戚朋友报平安,互相联系~我恍然明白~ 可后来我又琢磨一下,真的吗?真是那样,怎么还拍个《手机》呢 今年以来,媒体对内地移民潮的关注热度不减。应该反映了现实。所有人都知道,移民,特别是第一代移民,是很艰苦的。背井离乡,异国他乡,不是梦想中那样浪漫。有了房子车子不一定就那么幸福。 那么,为什么重感情的中国人如此一致地钟情于舍弃家国,到异国他乡呢? 我不相信想移民的人可以一下子把家人都移出去。我见到的大多是国内国外两边都占着。这样的生活真那么幸福吗?当然,不可否认,在外面可以有相对好的平等自由。你不需要对任何人卑躬屈膝。 莫名地脑子里冒出个句话:上无片瓦遮身 ,下无立锥之地。想移民的人应该不至于此。所以,移民应该是去追求更好生活。由此可见,所谓的中国人重情也是有条件的特殊的重情 为什么移民,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相信背井离乡的人和厮守故乡的人同样重情。只是他们有了选择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世界,跨出国门很容易,但是却有不同的风景。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三家的道理,可能也和移民心理有关。 我们浪迹天涯,到底归属何方呢? 匆匆的人们,到底追寻着什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384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Jakarta到Jogyakarta(六):卫东教授家里的两条战线
fqng1008 2010-7-2 08:21
这次会议的全部行程中,都是卫东教授与我住一个房间。 卫东教授是湘雅 81 级的本科,北京医科大 90 级的硕士,日本国兵库医科大学内科学肝胆胰科博士、博士后。留学日本十年,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级防治方面有较深研究,在 Journal of Hepatology 、 Cancer Science 、 Hepatology Research 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 30 余篇。卫东教授于去年年底回国,现供职于一家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为感染科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我们性格、思想十分接近,一见如故,有比较深入的交谈。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他的家庭对毛泽东的不同认识,而且近乎水火不容,使我更进一步领会到毛对中国现实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的深远意义。 卫东教授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城郊的农民家庭,他们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赢得较为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两个弟弟均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和舒适的住宅。从卫东教授的名字来看,凝结了他的老一辈对自己湖南老乡的无限崇拜,两个弟弟也继承了这种质朴的情感。但是,卫东教授对于毛泽东的态度,与他的父亲、兄弟有天壤之别。起先,我以为态度取决于经历,因为他在国外时间长,而且是唯一的大学生,差异来源于思想的批判性和思考的深度。可是据他自己介绍,他在中学阶段就有了这种反思,后来的不同经历只是导致这种反思的延伸。于是,我想到柯兄的家庭却正好相反,他是坚定的毛的崇拜者,妻儿却有截然相反的态度,让我不得不从更深的层次来考虑其产生的原因。 进一步的探讨发现,对于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大家没有分歧,不同的是他对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影响。卫东教授认为,毛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封建的集权政治,毛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他取消了稿费却自己一个人享受高额的稿费,他不让学生学习历史却自己一个人在历史的长卷里品味得失和获取智慧,他要大家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却自己到处建高档别墅。但是,他的父亲、兄弟却认为毛功劳盖天,应该得到独特待遇,但是他把贪官管得服服帖帖,社会风气也不像今天这么乌烟瘴气。因为现实中,基层干部那种横行霸道、欺榨哄骗百姓的行为也使他们深受其害,尽管发了一点小财,却饱受了某种政治压迫。因此,他们到北京一定要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并表示出真诚的崇拜。我又想起文革期间,大家拥护毛泽东的态度一致,但也弄出许多派别甚至夫妻、兄弟反目,大有不共戴天的感觉,当然也包含一些惺惺相惜。看来也不仅仅是毛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有很多大众心理、社会文化的深层次问题有待揭示。人的意识形态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大家都不知不觉地顺着自己的思路去取舍、去阐释、去演绎,于是大家不知不觉地分道扬镳,甚至在这个问题上导致家庭、朋友等明显的不和谐。 这是为什么?人们怎样获得最初的意识形态?我期待一个满意的答案 ......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国现代征婚条件之差异
longfo 2010-5-30 15:23
1931年7月6日的上海《民国日报》登出的《一般女士征求如意郎君的标准》: 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 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 三、高尚的人格; 四、风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 五、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 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 七、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八、有创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同一天的上海《民国时报》青年男子征婚: 我所希望于女子者,约有十项: 一,要有清洁的嗜好和能力; 二,要有概括地眼光以及学识; 三,要有缜密而周到的心思; 四,要有充量而素养的情感; 五,要有治家的兴趣和能力; 六,不要眼光势力; 七,不要自我太强; 八,不要太无意见; 九,不要见人羞怯; 十,不要态度虚浮。 根据各大网站和各高校较为正规渠道获取的资料整理如下,现在男女心目中理想的伴侣 现代女生征婚标准: 第一、 参见星座标准 第二、 有钱放宽年龄 第三、 无处女情结 第四、 有车有房,没有也要买得起 第五、 有稳定工作,公务员、教师和医生优先 第六、 985高校毕业优先考虑 第七、 有地域限制,老乡加分 第八、 不要太帅,也不能太丑 第九、 成熟,排斥姐弟恋 第十、 情商高 现代男生征婚标准: 第一、 长得好看 第二、 年龄比我小 第三、 无处男情结 第四、 感情经历简单 第五、 善解人意 第六、 孝敬父母 第七、 不娇气 第八、 不要太胖 第九、 老乡加分 第十、 结婚为交往目的 以上数据根据各大网站和上海部分高校BBS征婚版搜集得来,如有雷同和差异,实数巧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也曾经想死
longfo 2010-5-25 16:24
我也曾经想死 人都有想死的念头,主要活的太累了,现在正是资本膨胀时期,资本成为社会的主流,无论是能力还是才学,都被资本比下去了,人难免都有轻声生的念头。 第一次想离开这个世界要追溯到高中了。那时候人特别累,每天为了高考准备着,成绩也不好,落差太大,之前考到高中来的时候,我是全县的前十名,现在在班里成绩也不好,那阵子韩寒热,大家都不想学习,我也是其中之一。成绩不好,家里境遇也不好,父母身体都不好,穷的叮当响,每次回家心情也不好,不像别人回家以后心里还暖和和的。每次回家路上就想着翻车吧,翻车了就一了白了了。那时候也不想去自杀,觉得自杀主观性太强了,随意的死去对家庭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就觉得这车子一直开,不停下来多好啊,或者翻车,一车的人全死光了真的是当时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分析起来,那时候无论我去哪里,都没有我的价值,在学校成绩不好,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在家里,也承担不起家里的责任,解决家里的困难。那时候就想死,但是很奇怪我没选择自杀,不然现在我早就死掉了,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也很值得推敲,或许和我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许我对家庭还有深层次的依恋。 第二次想寻死是到了大学。大学里面班里面没有几个人是我的好朋友,每次坏事都要安在我头上,不知道自己怎么混的,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大家,但是却得到一次次的误解。班里面没人理我,就还有几个铁哥们说说话,没钱没权,一个穷二代一无所有,当时来上学还雄心勃勃,后来发现一切都是错误,工作找不到,房子买不到,家里的经济一年一年的也不见好转。大学毕业一切都是空,几年的钱都是白花的,心理面开始对于大学产生了抵触,感觉自己做了一个很傻的决定。想过很多次要自杀,这时候我觉得开始对自己进行了否定,自杀的念头开始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主要原因分析起来,可能是对于自己还心存幻想,希望可以东山再起。这就是对于未来的期望拯救了我。后来我就学习考研,到现在也没出现轻生的念头。但是说不定那时候又出来,也说不清楚。 这是我的一些亲身感受,现在要说的很明白很难了,有时候我还想过砍人,也没实现,主要自己没行动。我想对于家庭的依恋和对自身价值的自信,以及对于未来无尽的期望是我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动力。一旦失去了哪一个,现在的我已不复存在。所以现在我碰到有些朋友不如意,我时常鼓励他们向前看,肯定他们的价值。同时我也时时提醒自己要尊重未来,不要轻易否定,要爱自己的父母,不要他们为我们担心。 后面我也想写一些周围的人,如何协调自己和自己想法的问题,我觉得人生不如意多,如何处理是很重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初你们都干什么去了
liudongyang 2010-5-23 21:31
别人做试验,我在一旁围观,待快毕业时人家说我帮了人家的忙。围观有理,这样今晚跟着蹭了一顿酒。 本科同学的QQ群中最近有些清静,没有几个在吵。也许大家的新鲜劲过去了,即是在线,也无人发言;恨得群主咬牙切齿,要用榔头砸门,还威胁着谁私聊,生小孩不上户口。是的,毕业近十年,虽少有飘洋过海之远,却多有咫尺天涯之感。大家都在忙,谁没事在QQ上陪着大伙流口水,发狂言?女同学相夫教子,男同学奔波在外,各家都在为不同的目标而奋斗。班级群刚开始时,一群女同学对某哥们猛夸,称他是好男人、王老五、男人典范,我这样模范反而排不上队。那位哥们鹰眼犀利识破她们的美人计,打出几个字:当初你们都干嘛去了?十年之后,在虚拟空间里夸一个男人是精品,是好男人时,那么在当时的校园里,你们都没有发现这样的精品男人吗? 不知道女人识别一个男人可以作为终身伴侣的标准是什么? 相貌,相貌是判断一个人最直观的标准。帅与不帅,一眼即见分晓。相貌的内在基础是基因在起作用,是人类长期进化中的一种内在判断本能,通过相貌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基因是否强壮,是否有利于后代的存活和种族的繁衍。所以花样美男永远受到欢迎。但人类择偶不会局限于相貌,因为有很多例外。那么是地位吗? 才智, 性情, 地位,男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还有什么呢。大学校园中,作为男生,最缺的是后者。而后者在社会评判标准中占得权重最大。女生选择空手男生作为恋人,爱人,还真是不可思议。在一富遮百丑的时下,让一个如花似玉的女生嫁给一个前途未卜的毛头小伙子。女孩子疯了吗,这是按我的庸俗的市侩的思维来推论。有时听到结过婚的女孩子抱怨,要知道嫁给一个经济基础较差、负担又重的男人这么难受,不如找个包工头算了,立马吃香的喝辣的。你和她较真,她却又连连摆手,说着玩儿。嫁人就嫁包工头,嫁的是身体,换的是物质,未尝不可。不是还有男人被包养的吗?一个人的选择,自有他的想法,别人看来是荒唐之举,其实未必?前些日子北京的天上人间查出来好多大学生,你说这些女娃娃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夜总会去练什么歌,不务正业。练歌熟练了,还可以开上轿车,似乎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用逻辑来推测感情,用化学来解释爱情,用金钱来诠释恋情,也许都有失偏颇。大脑的功能机理还没有弄清楚,大脑指挥的人类的个体和群体活动的秘密也不敢夸口完全明了。正是因为如此,从《诗经》到《蜗居》,都在传递,诠释着爱情,却没有说出个答案原理来,可能也没有适用的普遍道理。爱情可以抛开一些物质,婚姻作为爱情的副产品,却必须有物质基础。 无论时间怎样流转,有些东西还是需要坚守:承诺,忠贞,爱心,宽容。毛头小伙,妙龄少女,在象牙塔中,是否在追寻、体会或拥有这些东西? 那么当初女孩子都干什么去了?我不知道。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130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先拯救自己
cyaninelotus 2010-5-17 17:45
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佛祖非常安详、非常端庄。不禁迷信了一下下,百度了周公解梦。解语曰:明心见性,可以参悟。细细想来,也许是神明的启示,我真有在迷惑中找到自己真性情的希望,多少年的尘尘埃埃,的确很难知道自己是谁,又在哪里了。 记得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段观点。说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想着要拯救世界,后来发现拯救不了世界。就希望自己去拯救家庭,结果发现家庭自己也无力拯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了,可是由于前面两个大大的目标和迂回,等到意识到自己应该先拯救自己时,时光已经无多,来不及拯救自己了。多年来仔细品味这个高人的论点,觉得实在深刻精妙。小时候一直树立着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考虑的都是远距离和大目标,以为自己年轻有为,法力无边。等到掉到生活的河流中,才在一步步的迂回中发现自己的无力和有限,等到真的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自己的平庸和能做小事时,已经被锤炼得拥有一张沧桑的脸了。 大一的寒假,在火车上遇到几个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种佩服真是由衷的。大二的时候,去听大四实习报告,有个男生口才极好,交流之中不停地要求我们要看第一手材料,我那时就非常发愁,怎么样才能保证你各方面的信息都是第一手材料这真是个问题......现在回想为了明天而奋斗,这个理想的确有些空泛。一个人能够做的,其实就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一个人的确还能够做那么一点点。从物质实在上来说,我们有能力做那么一点点,从历史唯物上来说,我们也只是做了那么一点点。而一切的做,都是从具体的小事做起。 如果人们认为社会扭曲了,变形了。那么,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扭曲了,变形了。没有变形和扭曲的公民的社会,不会是扭曲和变形的社会。谁也拯救不了一个社会,谁也拯救不了全人类。但是,人人都可以拯救自己,起码是自己的灵魂!这大概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而且,也只能够做的! 最美好的开始,还是在自己。路就在脚下,路也只在脚下。 其实,只是拯救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本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那就很难拯救自己了。而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人都认为自己很好,人们的行事方式就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或者有理由的方向走的。大概91年的时候,我到夜市去吃擀面皮,有一个人没有小腿,坐在带轮子的木板上,双手滑动前行,向人们乞讨。他经过我们身边后,摊主介绍了他的情况,说他曾经是一名铁路工人,被火车压断双腿,媳妇走了,留下了一个小孩还有他的老母。据说国家给他是有补助的。当时,同桌的有个姑娘,看样子是处在恋爱成功阶段的,义愤地认为,此人无论如何也应该自食其力不应该给社会增加负担。我觉得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乞讨供养孩子,我很同情他。吃完饭后我找到他,给他五元钱,问他孩子上学没,他说上学了。当时我试图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他的真实与否,可是,他那张饱经风吹日晒的脸,以我的阅历,我没有能力阅读到什么。过了一天,我又到夜市去买两个粽子,给了摊主十元钱,等她找钱,没想到她不找,还说:我们也是非常辛苦的啊!那是一张健康的年富力强的脸,我知道她们认出我是那个给乞丐钱的人了。对她的表现我感到非常反感,本想说两句,可是看看她的脸,懒得说,很坚决得给了她两个字:找钱!她磨磨唧唧找了我钱,不用说,她那里的粽子难吃无比。 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辛苦不辛苦的生活,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健康的人,她也希望不费力气就得到什么东西。如果乞讨在那个父亲是一种生活得方式,而在后面这个卖粽子的女士,她就是一种贪婪了,这也正是我非常厌恶她的原因。没有人,不需要勤恳辛勤的生活,因为这是获得幸福生活得唯一方式。要不然这世上就没有无事生非这个词了。可是,这只是我的看法,她有一万个理由认为自己做的正确。所以,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好。我在后面有遇到了那个做父亲的乞丐,他看见我就远远地躲开了。我由此判断,他不是乞讨致富一族。 人人之间,自己之间,发现真的面目都是非常难的。要想彻底拯救自己,也非凡人能够做到的事。而我们能够做到的,也不过一点点,尽量不要让自己那么贪婪,那么功利,那么冷漠,那么自私........而已。这样,便是自己的福分,大家的福分,社会的福分。
个人分类: 教育镜像|440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真正的情人
Alisa 2010-5-14 22:51
真正的情人和金钱 , 伦理 , 道德 , 婚姻无关 . 它的存在 , 让男人的心有了依托和幻想 , 有了骄傲和自信 . 也让女人的心不再无托和落寞 . 真正的情人 , 是你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的那个人 , 拨动了你的心弦 , 让你的生活从此有了激情和活力 . 真正的情人 , 不一定身体彼此占有 , 但一定与你的灵魂交融 . 想起那个人 , 你的心里会有满满的甜蜜 . 真正的情人 , 绝对不会伤害无辜 , 不会是破坏你家庭的那个人 , 更不会为了独霸你而歇斯底里不择手段 .
个人分类: 情感驿站|2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母亲节我们该做什么
wanghu75944 2010-5-8 23:47
母亲节,我们该做什么 明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在室友的提醒下才意识到母亲节到了,我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说知道了。然而我心里却因为什么而难以平息。往年的母亲节都是打电话问候一声,母亲身体还好吗,家里有什么事情吗,之类的话。每次母亲也都是连连答应说一切都好。然而事实却大不相同。 母亲是个爱说爱笑的人,然而在她慈善的笑容中做儿子的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苦。人到中年,身体已经很难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了,然而母亲却依然不知疲倦的操劳着。爸爸没有兄弟,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自然落到了母亲身上。虽然他们二老的身体还算硬朗,但也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我还在求学的路上走着,未来没有定数,一切都还是未知,母亲和父亲自然就成为家里的擎天柱。对于母亲来说,操劳点没有什么,关键是我们儿女有出息,不让他们操心就好了。而我也懂事地成长着,一切都看起来那么平静,那么祥和。 可是母亲却有她自己的忧虑,忧虑的是未来,忧虑的是我,这个做儿子的。我能成就一番事业吗,我能成立一个美满的家庭吗,我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男人吗。依然求学的我现在还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这是母亲忧虑的。她不担心自己日渐瘦弱的身体,不担心头上渐渐变白的发丝,不担心亲戚邻里间的关系,唯一让她担心的是我。 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我身上。而我呢?那首游子吟我依然可以背得出,那首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我最喜欢的歌。而今天我却忘记了明天是母亲的节日。我还是没有真的把母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明天怎么做呢,电话不能打,因为嗓子因为感冒说不出话,家里没有电脑也不能聊天。只能靠手机短信了。不然让家人知道我感冒的话,母亲又会很生气的说我一顿,然后很亲切的问吃药了吗。儿子是母亲最担心的人,如果在家的话,我会给母亲洗一次脚,疏一次头,捶捶背,让她好好休息下。儿子在远方向您问候,我想您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婚逝》
fqng1008 2010-5-8 05:53
照片是她20年前大学毕业时留下的。如今她告诉我婚姻破裂的消息,并看到了她的《婚逝》,我百感交集:为一个美丽的才女 我不懂小说。 但是,我明显感觉到故事的真实性:现场的场景是真实的。柳烟儿与秦的争吵与辩论;柳烟儿多次要求离婚,又多次在丈夫的温情下放弃;秦的愤怒以及柳烟儿的害怕和联想;柳烟儿对儿子的母性以及不能让他有妇人之仁的想法。总之,作者通过种种场景设计,将柳烟儿对于婚姻的失望以及离婚后生活的忐忑不安烘托得活灵活现 然而,我也发现故事缺乏真实性:主要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剖析不深或交代不清。秦怎样从每一次说分开,都会回来买上柳烟儿爱吃的菜,人前人后地夸好一步一步演变为狮子般的愤怒?柳烟儿怎么就对打点小牌不能容忍,而要发展成多年的争吵,以致于坚决地放弃婚姻?作者究竟要给读者留下什么样的启示?是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也许,作者自身就根本没有拟清问题的答案,也就无法让读者认识故事的可悲,从而获得悲剧的启示。 我认为:幸福婚姻的男主角应该是个调皮捣蛋的大男孩,又是一个宽容的父亲;女主角应该是个任性撒娇的小姑娘,又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也许许多人父性十足,就是不能成为妻子的父亲;许多人母性十足,却无法变成丈夫的母亲。其实,几十年的婚姻厮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者都要做下辈,因为他们都有不成熟的余地,犯错误的余地,也就有快乐的余地;二者都需要做上辈,因为他们都要有居高临下(但不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而是宽厚大度)的大气,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耐心,有关注、交流和呵护的责任。正因为如此,肖红和肖军不能厮守,杨沫和张中行不能厮守,江青和毛泽东也不能厮守 也许,厮守婚姻本来是小人物的事情。因为小人物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余地,没有那么宽阔的活动场景,也没有那么多的自由和向往,因而上帝就让他们享受婚姻的快乐,并获得婚姻的技巧。有人在婚姻中失败了,上帝让他在事业上站起来,在财富上站起来,因为名人本来就是一种成功的偏执者! 附:婚 逝 秦在吵架后又出去了,柳烟儿拿起了电话:秦,你可不可以回来?要么我们离婚,你可以自由地去棋牌室,要么我带儿子去棋牌室找你。秦在电话那头很干脆地说:好,我马上回来! 柳烟儿在电脑前想和好朋友说点什么。 秦回来了,冲进书房,用他修长漂亮的手指在键盘上拂来拂去:好,你威协我,那我警告你,你不让我打牌你也不要写东西!都不是无聊么? 柳烟儿站起来:我从不上网聊天也从不在网上打牌,我甚至从不与别的写手互相捧场,我总是埋头写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可以?! 秦情绪激动,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柳烟儿又坐下来,心里很苦,想找人说点什么。 突然秦又冲进来,抓起了电脑,重重往桌上一摔!屏幕上立刻一片花白。 柳烟儿双手捧起她心爱的电脑。有几次她看中一款女式超薄超轻的,忍住了,没买。总觉得太奢侈。她还想多用几年,省下钱,可以做其它的事。 秦又抓住了这款2000年花了2万5千元买的手提电脑。柳烟儿妥协了,她怕电脑摔在地上,怕这种刺激使她的愤怒升级,怕儿子看见这个暴力的结果。 她走出书房,坐在儿子身边。她看见儿子紧闭着眼,一脸的悲戚。 秦愤怒地说着,柳烟儿不停地辩论。很多事,能谈透,这么多年早就谈透了。 秦说:我就打这点小牌,你都容不下! 柳烟儿想:是啊!为什么我就容不下?有个大学的老同学,曾经从报上剪过一篇文章,夹在柳烟儿的本子里:要学会眼睛里容沙子。 我容不下,我就容不下!我一生也不想向这种陋习低头!是的! 柳烟儿在这种令人昏头涨脑的争吵中很累,就开始有些心慌。 她看着儿子,想对他说点什么,泪水挂满了脸庞。 我没有耽误工作,也没有耽误家务,我只是放弃了娱乐和休息的时间来写作!我并不是因为空虚和无聊,也不是为了在网上找安慰! 争吵这一次没有升级为更大的暴力,也没有持续太久。他们认识了24年,柳烟儿想分开。 秦很愤怒。 吵了这么多年,谁都不知道他们心里还有没有一点感情。每一次说分开,秦都会回来,买上柳烟爱吃的菜,人前人后也只夸柳烟儿好。 柳烟儿也就不再提分开的事。 现在柳烟儿却很平静。她感到很紧张,想找个人倾诉一下。于是她走进卫生间,给远方的女同学打电话。一遍,二遍,都没人接。她又给远方的男同学打电话,只响了几声,电话就断了。她想,许是太太在身边,怕太太误会吧?这是唯一一个对麻将和赌搏嫉恶如仇的同学。 柳烟儿站在洗手间里,黄昏的风将浴帘吹起来,沙沙作响。 她想起前几天晚上一个人进门,突然听到卫生间里沙沙的声音,吓得立刻退出来,关上大门给秦打电话。秦冷静地说:你快叫保安来看看。 结果是虚惊一场。 她不知道以后她一个人过,再碰到有异常的响动,该给谁打电话;她也不知道以后她一个人过,敢不敢让男性的水工电工订牛奶的甚至门口的保安进门。她不知道。 她不知道没有了婚姻的外衣,她还有没有与人交往的自由。 已是深秋,防盗网上有一盆种了六年的竹子,在寒风里瑟瑟作响。 她站在那儿看看马桶,想想是不是该坐一下,又的确没有便意。她也不想出去,却又怕秦进来打她。 她又看那盆竹子,她从小就这样想像:她长大要嫁的人,要具备竹的一切禀性。 这是她心里的秘密,每次看到竹子,心里就会静下来。 她又拿起手机,有一个未接电话。那是刚才吵架的时候秦像小孩子一样不许她接电话,如果她接了,会摔了她的手机。秦以前盛怒的时候也这么干过。她看了看,打过去想找个理由解释一下,却哭了起来。她问:如果一个女人离了婚你们会以别样的眼光看她吗?你们会认为她一如既往的善良和热情都另有企图吗?你们的太太会防着她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可是柳烟儿知道以后她再也不会像春天的小鸟儿一样在电话里愉快地和同学们交谈了,也不会大喜大悲的时候随时随地拿起电话大笑一场或大哭一场了。她感到自己的身子正在衣服里缩下去,秋风在袖管里穿来穿去,好凉好凉。 秦走了,他一直拥有竹的外形:颀长的身材,英俊的面孔。可是他并不具有竹的禀赋。 儿子在沙发上拨弄着羽毛球拍。她知道儿子在想什么。她走过去偎着他:以后妈妈不做饭的时候陪你打好吗?儿子摇摇头:你打不过我的。 柳烟儿沉默了。儿子小的时候,秦很少陪他。玩这两年偶而和儿子打打羽毛球,儿子就一脸地幸福开口闭口为爸爸说话。 柳烟儿说:走,陪妈妈去买蟹。儿子把脸背过去: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柳烟儿打了几个好朋友的电话,都在牌桌上忙着。她只好打给弟弟,她不放心儿子一个人闷在家里。 弟弟就按照柳烟儿的请求一直和儿子聊着,开导他。 柳烟儿迅速地去了菜场。她告戒自己不要落泪,要坚强。这些年家里的担子不都是她一个女人撑着吗?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 她在水产摊前只为儿子选了两只最大的母蟹。平时她一定是买一篓回去一家人吃个够,可是很快她就要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了,她突然觉得以后要省着点。以后 她速速赶回家。儿子还在与舅舅聊着,脸色略好了一些。她接过电话说:不必问了,以后多开导他。就挂了。 蟹却拼命地逃出来,想躲过这场生死劫难。她一阵怜惜,很想对儿子说;以后我们不吃蟹了,好吗?好残忍哦!可是她立刻在心里纠正自己:不能这样,以后没有爸爸陪在儿子身边,不能让他有妇人之仁哦!于是她一边惊慌失错地后退着,一边叫儿子:快来捉蟹哦!以前这种时候她都是叫秦的。 她突然脑海里一幕秦年轻时的样子,不过只是一闪,多年婚姻的痛苦又如潮般涌来。 我们不是一路人,该分开了。她这样想着,泪水就大串大串地落下来,她知道以后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还有好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她关上窗,握紧了儿子的手,满脸镇静地温柔地和儿子说起了话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传1 心路-辛路
Alisa 2010-4-16 22:11
个人自传 1979年1月的某一天,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天气,那一天我降生了。2009年7月的某一天,一连多少天都是晴空万里,我很幸运的第二次参加工作。时间过了30多年,这是一段辛路。日子辗转反复,我在东北画了一个圈,转回了我多年前想来但是却错过了的地方,也许曾经是命运捉弄我。可是现在我每天呼吸着海风,心理总是泛起大海的呼啸,面对着现实我不断的鼓励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工作,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接下来的日子,我要把自己30年来的记忆一一写出来,鞭策自己。
个人分类: 自传连载|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儿脑瘫家庭中医康复模式的应用
lzh1958424 2010-4-7 22:00
在 脊髓灰质炎 控制以后, 脑性瘫痪 (脑瘫)成为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 疾病 。 小儿脑瘫 的病因较多,脑损害的范围较弥散。脑损害既累及大脑皮层,又累及髓质,既有大脑损伤,又有小脑、脑干损害。所以脑瘫患儿往往临床出现的功能障碍多为复合性。既有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又常并存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及咀嚼障碍、视听障碍等。其结果为病情错综复杂,生物医学康复困难。脑瘫的康复治疗涉及面广、内容较多。其康复治疗的周期较长,花费较大,难度较高。在我国80%左右的脑瘫儿分布在乡村,工薪阶层,打工族等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因无能力支付较高的康复费用,使很多的患儿失去治疗机会。为了能使此部分患儿也能得到适当的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将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 医院 脑瘫康复中心十几年来脑瘫家庭康复训练、中医按摩的有效方法整理编辑成《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VCD》及配套《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应用于临床。该套教程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脑瘫儿非常适宜,在医师的定期指导帮助下,家长学习掌握《手册及VCD》的适宜康复技术,使脑瘫孩子们在家中也能获得一些必需的、规范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中医康复按摩、中医康复食疗法等。经过长期的家庭康复也会使大部分孩子达到生活半自理或生活完全自理,以解除这些家庭的痛苦与负担,下面谈谈有关脑瘫中医医学康复的家庭治疗。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刘振寰 一. 评估 对愿意接受家庭康复的患儿进行全面评估,用北京盖什尔法测出发育商(DQ),选用GMFM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其:1卧位运动及原始反射残存、姿势反射建立。2爬与跪位运动。3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建立。4站立运动。5走、跪、跳及攀登运动进行运动功能评估。还要对其营养状况、语言、智力、生活自理能力(ADL)、机体免疫力进行评定。评估过程必须要有家长亲自参与,使家长了解患儿病情。 二. 制定康复目标 根据患儿的病情,体质,脑瘫类型等综合评估,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较易实现的近期、中期、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目标要低标准,严要求,易实现。短期内有进步,家长才能树立康复信心,所以制定目标的过程必须要有家长亲自参与。 三. 制定康复方案 制定简单、适宜、可操作的家庭个体化康复方案,参照《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中的家庭康复按摩手法与家庭康复训练实施方法。竖头训练、翻身训练、四爬、高爬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直跪训练,蹲起训练,独站及站位促通训练、行走训练。在家庭按摩前指导患儿在家里进行30分钟的中药浴式水疗。对于年龄较大,异常姿势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较重的脑瘫儿,实施每周二次的医生指导康复按摩与训练。轻度脑瘫患儿实施每周一次指导训练,医师指导家长家庭康复3个月后每个月来院复诊1次,每3个月进行一次GMFM评估,据患儿病情康复进展调整其训练方案。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康复角,为了提高康复效果,在医师指导下根据患儿康复的实际需要帮助家长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家庭康复角,配置一些站位促通板,简易肋木,双杆平行训练,足印图,平衡板、简易水疗设施等是非常必要的,心理上增强了家长的信心,在客观上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及效果。 四、实施家庭康复方法 (一)中医辩证施治 脑瘫从临床表现看,属中医五迟、五软的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母亲受惊、 早产 或产后乳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患儿肝肾两虚,精血不足,脾气亏虚,(相当于痉挛型脑瘫)其病机为阴精失充,髓海不足,治法则滋阴填精、柔筋活血,方药为补肾地黄丸加减。还有肝脾两虚型(相当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其病机为脾虚肌萎,肝血失濡,治法则补益气血,柔肝健脾,选我们整理出的脑瘫康复系列食疗法。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再配合体疗训练,往往会收到显著的疗效。 (二).脑性 瘫痪 的中医食疗 : 脑性瘫痪患儿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咀嚼、吞咽障碍,并发 营养不良 ,免疫力低下, 贫血 、 佝偻病 ,生长发育落后,影响正常康复治疗进行和疗效的巩固,合理喂养,补充营养是康复治疗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节主要介绍了十种简单、易操作的食疗方法,选用具有药物特征的食品,与中药一起进行合理烹调,以辅助治疗疾病。 小儿脑瘫伴体弱食疗方 1、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益气固精汤 乌鸡 乳鸽各一只 配:黑豆25克,黑木耳20克 红枣20克,核桃仁6个,太子参5-10克 用法:煲汤,每周3-5次,每次给孩子饮一小碗即可,发热与 感冒 时禁用。 适应用:肝肾虚损,气虚乏力,腰膝酸软无力,生长 发育迟缓 ,经常感冒的小孩。 2、乳鸽红枣粳米粥 滋肝补肾,益气固精 主料:鸽肉100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 方法:将鸽肉洗净,切成小块;红枣去核洗净,将红枣、粳米与鸽肉一起熬煮成粥调入精盐,即可食用。适用:对体弱儿,出汗较多,食欲不振,发育迟缓,营养不良为适宜。 3、莲子粳米粥 滋补虚弱,养胃健脾 莲子肉25克,粳米100克,红枣20克(去核) 桂圆肉10克,鲜淮山15克,芡实5克(洗净去皮) 胜地胃虚弱,食欲不振,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夜间睡眠差的小孩。每周可服用3-5次,每晨服一小碗粥。 4、营养八宝粥 健脾益气,强筋壮骨 青豆(或黑豆)50克 桂圆肉10克 核桃仁6个(去皮)薏米仁5克 花生15克(去皮) 芡实10克 红枣15克(去核,去皮) 准山药20克 粳米100克 煲粥,每天早晚可饮一小碗,可以连服2-3个月。 脾胃虚弱,瘦弱的小儿,出汗较多,不思饮食,四肢软弱无力,大 便秘 结。 ! 小儿脑瘫伴便秘常用食疗方 1、白木耳糖粥 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配方] 白木耳10克,冰糖适量。 [制作] 白木耳用清水浸泡12小时,放碗中加冰糖适量,文火 隔水蒸1小时。每日1剂,分2次服食。 [主治] 适用于小儿习惯性便秘属气血亏虚型。 2、芝 麻 粥 滋阴润肠 [配方] 黑芝麻20克,大米50克,白糖10克。 [制作] 将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大米煮粥,粥成加入白糖和 黑芝麻末调匀,再稍煮。每日1次,分2次服食。 [主治] 适用于 阴虚 肠燥型便秘。 3、黄芪核桃粥 健脾益气。 [配方] 黄芪30克,核桃仁30克,大米100克。 [制作] 将黄芪水煎,去渣取汁,与核桃仁、大米共煮成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 [主治] 适用于脾虚便秘。 小儿脑瘫伴流涎常用食疗处方 1 党参香菇汤 用于脾胃虚寒型小儿流涎 [组成] 党参10克,干香菇6克。 [做法]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10天。 2、山药党参茯苓汤 健脾,益气,摄涎 [组成]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山药、薏苡仁各12克,鸡内金6克,陈皮4克,炙甘草3克,姜2片。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 。适用于小儿多涎症。 3。四味糯米粥 [组成] 炒白术6克,干姜1.5克,黄芪10克,甘草3克,糯米100克。 [做法] 先将前4味水煎去渣,再入糯米煮粥食用。每日1剂, 2次分服,连服5~10天。 [功效] 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型小儿流涎。 小儿脑瘫伴弱智与语言发育迟缓常用食疗处方 1、大枣桂芪粥 滋补心气,宁心安神 【配方】大枣10枚,桂枝10克,黄芪10克,龙眼肉10克,大米100克。 【制作】①把大枣去核,洗净;龙眼肉、桂枝洗净,黄芪洗净,切片;大米淘洗干净。把 大枣、桂枝、黄芪放入炖锅内,加水100毫升,用中火烧沸,文火煮25分钟,冷却,滤去 药渣,留汁待用。③把药汁、龙眼肉同大米放入电饭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如常规煲粥即成。 【用法】每日早餐食用1次。每次食粥50克。 【主治】因心气不足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与弱智。 2、北芪大枣粥 心气虚型弱智儿,语言发育不良儿。 【配方】北芪10克,大枣10枚,大米200克,柏子仁5克,茯神6克,猪舌1/3条。 【制作】把北芪润透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柏子仁,茯神共煮40分钟,去渣取水煮粥,再放入猪舌(切成细小块)一起煲粥。 【主治】气血两虚型所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与弱智。 3、猪心大枣汤 【配方】猪心、大枣、浮小麦、甘草、远志、石菖蒲。 【制作】将上五味配料一起煲汤约煲1~2小时,每次饮汤1小碗,食猪心1小块,每周2~3次,连用3~4周。 【主治】小儿语言发育迟缓伴弱智、多动、注意力 小儿脑瘫伴 癫痫 常用食疗方 1、天麻豆腐汤 清火化痰,息风定痫 【配方】天麻10克,豆腐50克。 【制作】将天麻水煎,去渣取汁,加入豆腐,煮熟调味后即可。每日1剂,吃豆腐喝汤。 【主治】适用于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喉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 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属痰火扰神型癫痫。相当于 强直-阵挛发作。 2、当归桃仁地龙粥 活血化瘀。 【配方】当归10克,桃仁10克,地龙5克,红糖15克,大米100克 【制作】将地龙焙干研末,将当归、桃仁水煎取汁与大米同煮,粥熟后加入地龙末红糖搅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主治】适用于发则卒然昏仆,瘈疭抽搐,或单以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之瘀阻脑络型癫痫。 3、猪心汤 养心益智,化痰开窍。 [配方] 猪心1个,九节菖蒲10克。 [制作] 猪心洗净,用竹刀劈开,九节菖蒲研末,加入猪心内,加水煮汤。喝汤,食猪心。 [主治] 适用于 小儿癫痫 。 ( 三)脑性瘫痪的中医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力的作用为基础,通过各种手法,刺激患儿的经络腧穴,引起一系统生理效应,使之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节段性按摩法 节段性按摩法的目的 : 节段性按摩的主要作用是反射性地刺激脊髓的节段性装置(感受装置包括皮肤的一定区域,如肌肉、韧带、肌腱的感受器),使其和脊柱肌的营养和血供同时得到改善,同时亦能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达到促大运动(坐、站、爬、行)恢复的目的。节段性按摩法适应的脑性瘫痪类型及部位 : 对痉挛型和弛缓起立不能型有较好疗效,上肢痉挛性瘫按摩颈(见图10-1)、胸部,下肢痉挛性瘫按摩腰骶部(见图10-2)。弛缓起立不能型,调节反射发育缺陷以及脊柱后凸、侧凸和其他情况可根据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区域或按摩脊柱全长。脑瘫的节段型按摩部位是沿脊柱从骶部到颈部的按摩,同时也按摩肩胛外缘、臀部、肩胛周围和肋间隙。 图10-1 节段性按摩法常用的手法 移动法:术者用拇指指面或中指指面上下移动。按摩一侧时,另一侧则起支持作用,按摩部位是脊柱棘突两侧,手指尽力触及椎间隙,并在此部位进行冲击运动。其冲击的力度据患儿病情、体质而定。(见图10-3) 图10-3 钻法:术者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居脊柱两侧,用拇指或中指在脊神经根出口处做环状或螺旋状运动,从一个脊髓节段至另一个脊髓节段,按摩手指与支持手指同时移动。(见图10-4) 锯法:双手横跨脊髓棘突,两手指间形成按摩区的皮肤突起,双手做拉锯样运动,一个水平进行1~2次后,上移一个水平进行。 牵拉法:术者用一手的两个手指,常是中指和食指,沿脊柱两侧从骶部直到颈部以同等速度进行牵引的方法,为了作用有力,可用另一手增加负荷。(见图10-5) 震颤法:术者手附着于脊柱或肋间隙,使治疗局部产生高频率震颤,是节段性按摩的结束性手法。 节段性按摩法的疗程 : 以上每种特殊手法治疗3-5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3-6个月为一疗程。 节段性按摩法的注意事项:按摩必须将手指甲剪短并修理圆滑以免划伤患儿;按摩时应在按摩部位及双手沾些滑石粉以减轻摩擦;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儿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如刺激性紧张、哭闹等,应及时进行调整;体质虚弱,或极度疲劳,或过饥过饱者应慎用。 2 健脾益气按摩法 健脾益气按摩法的目的 : 脑瘫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健脾益气按摩手法可以消食和中、调节阴阳、理气血、和脏腑,改善胃肠蠕动及吸收功能,从而提高患儿体质。 健 脾益气按摩法适应的脑性瘫痪类型与部位 ; 对于各型脑瘫患儿伴有营养不良者皆可使用本法。按摩部位常选腹部、背部及手和腿部的相关穴位。 健脾益气按摩法常用的手法 : 摩腹: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一手四指腹或全掌着力于前腹壁,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旋摩5分钟,此法能健脾和胃,常与捏脊、按摩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见图10-6) 分推腹阴阳: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沿肋弓下缘分推100~200次,或自肋弓下缘分推至脐部两侧5~10次,此法适用于 消化不良 ,夜啼,腹胀等。 推揉中脘: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穴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旋摩中脘穴称摩中脘。用食指、中指自喉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揉100~300次,摩5分钟,推100~300次。此法能用于小儿食欲不振、食积、嗳气等。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 补脾经:术者用大拇指旋揉患儿拇指罗纹100~200次,此法能健脾和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推胃经(补胃经):术者用拇指旋揉患儿拇指近端指节100~200次,此法能健脾胃,助消化,常与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合用。 补肾经:术者用拇指离心性直推患儿小指罗纹面,此法为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之功,可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的脑瘫患儿。 捏脊: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向上推,拇指向下按压。沿督脉由下(长强穴)至上(大椎穴)缓慢推拿共7次在推至脾俞、肾俞穴时进行点压数次,以健脾益肾。此法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主要用于小儿先天不足、体质虚弱、颈软不能竖头、腰背软弱不能独坐等。多与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合用。 健脾胃益气按摩法的疗程 : 以上各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3-6月为一疗程。 健脾胃益气按摩法的注意事项 : 按摩必须将手指甲剪短并修理圆滑以免划伤患儿;以上按摩手法适用于5岁以下的小儿,3岁以内疗效较好,1岁以内疗效更好;手法非常注意操作方向、次数、频率和强度。 3 促肌力恢复按摩法: 促肌力恢复按摩法的目的 : 促肌力恢复按摩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肌肉反复多次的收缩舒张,从而提高肌肉肌力,同时又有使动作肌与拮抗肌保持协调的作用。 促肌力恢复按摩法适应的脑性瘫痪类型及部位 : 对于肌张力低下型颈腰软、竖头、独坐不能完成者有较好疗效。对痉挛型一般不用擦刷法(快频率)。对手足徐动型中线控制有一定作用。促肌力恢复按摩部位主要有髋关节、肩关节相关肌群、颈部、腰背部、大腿等部位。 促肌力恢复按摩法常用手法: 三线刺激按摩法:患儿取卧位,将按摩部位分为内侧、中间、外侧三线,术 者大拇指沿着这三线运用揉、按、推复式手法,由上到下推拿,如此反复30次。此法主要适用于四肢近端肌力低的脑性瘫痪患儿。 一指点穴法:术者以中指为主,微屈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食指按于中指背 面,拇指指间关节、无名指、小指握紧,在所取穴位上较用力下压10-20次。上肢近端肌力低取:肩井、肩yu 、臂 、 会、肌汇、手五里、曲池等,下肢取: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风市、梁丘、伏兔等。 空心拳叩击法:患儿取卧位,术者沉肩屈肘,肩关节放松,手握空心拳,以屈曲小指和小鱼际为着力点,以腕部一起一落和自然屈伸摆动带动空心拳垂直着力于施治部位,均匀持续,反复快速敲打,此法用于脑性瘫痪患儿腰背部及双下肢近端肌群肌力低下。 擦刷法:患儿取卧位,术者借助软毛刷,在肌群活动表面快速擦法,每次30秒,3-5次/秒,此法可提高肌张力,适用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 叩击法:术者沉肩垂肘,以中指指腹为着力点,以腕部一起一落带动中指垂直着力于治疗部位,为提高治疗作用,力度应稍大,此法多用于腰骶、臀部及大腿部肌力低下。 促肌力恢复按摩的的疗程 : 以上手法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3-6个月为一疗程。 促肌力恢复按摩的的注意事项 : 按摩时如引起过度紧张者,应停止手法或减轻力度;对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按摩时速度要稍快,力度要稍大;久病体虚,多汗或剧烈运动后要慎用,手法宜轻。 4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法: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法的目的:脑瘫患儿存在各种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拇指内收、双下肢交叉、尖足等,越紧张越严重。抑制异常姿势类手法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缓解痉挛等作用,是治疗脑瘫患儿的重要手法之一,必要时边点穴边纠正,疗效尤为显著。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法适应的脑性瘫痪类型及部位:抑制异常姿势类手法对痉挛型及手足徐动型有较好疗效,上肢存在异常姿势的选择上肢按摩法。下肢存在异常姿势的选择下肢按摩法。因脑瘫在脑部损伤后的脑部不能正常地抑制下级神经,使正常神经功能亢进,形成肌张力高,导致各种异常姿势的存在。故此按摩时,应由上至下,即先做双上肢后双下肢。常选部位是四肢六关节等部位。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常用的手法: 松肩法:术者使患儿双手置身体两侧,术者大拇指压患儿劳宫穴,食指压合谷穴,固定术侧上肢,使对侧上肢尽量缓慢伸展,上举过头顶后,再缓慢恢复原位固定。对侧上肢也同样缓慢伸展,上举过头顶后再恢复原状。如此反复40-60次。 双臂相交法:患儿取仰卧位,医生两手握住患儿双手,大拇指轻压患儿劳宫穴,食指压合谷穴,中指压大陵穴。使患儿双臂外展,手心向上,在胸前双臂缓慢交叉,使双肘关节相交后再缓慢恢复原状。如此反复40-60次。该法适应于上肢痉挛、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双拳紧握的患儿。 双手叩肩法:术者使患儿双臂平行于双肩,双手掌心向上,医生双手指压穴位(劳宫、合谷、大陵),使患儿双臂重叠双手触及双肩,再缓慢恢复原位。如此反复40次。适用于肘关节活动障碍。抬肩屈肘法:术者手握患儿前臂,使其双手向下,向上推令肘与肩相平,肘关节呈90,再缓慢拉直恢复原位。如此反复40次。适用于肘、肩关节障碍。 前臂旋后障碍矫正法:患儿屈曲肘关节90位,术者以左手扶于肘后,固定肘关节;右手握患儿前臂。令其旋后,以矫正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每次治疗操作2030次。松腕法:使患儿双臂外展、外旋后,推拿者双手大拇指推拿患儿手掌部,由手心向大鱼际、小鱼际方向推进,以缓解手掌大小鱼际肌痉挛。再沿拇、食、中、无名指的掌面,由指根部向指端推抹。以矫正手指屈曲挛缩。最后使腕关节做屈伸被动活动40次。以防治腕关节屈曲畸形。 分髋法:患儿取仰卧位,使髋膝关节呈屈曲状,术者以双手扶患儿双膝内侧,双大拇指揉压双解剪穴,并推拿痉挛的股内收肌群,以缓解内收肌痉挛。双手扶按患儿双侧大腿内侧,缓慢将双膝分开,使髋关节外展到较大程度。如此反复做4060次。此法适应于髋关节内收挛缩。 髋(股骨头)内外侧旋转法:患儿取仰卧位,膝关节呈屈曲位,使患儿右腿向内屈曲,右踝置于左腿的膝部固定,向下压右膝,如此反复40次。左腿用同样方法做40次。术者左手握患儿右脚踝关节,右手握其膝关节,同时拇指按压阳陵泉穴,使右膝屈曲、右髋内旋,向内下方压其膝部,再缓慢恢复原状,如此反复40次。左下肢做法同右40次。此法主要适用于双下肢内收、内旋,髋关节屈曲挛缩。 髂胫束松解法:患儿取侧卧位,屈曲患儿向上的一侧髋、膝关节,使另一腿伸直。术者一手扶髂嵴固定,另一手沿挛缩的髂胫束由上向下按摩2030次。此法主要矫治髋关节屈曲挛缩。 按臀法: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左手握住患儿双小腿或踝关节,右手压其腰部的肾俞穴,向下按压20次。术者左手左右轻轻摆动患儿双腿40次。该法适应于髋关节屈曲挛缩。 直腿抬高三指按摩法:术者一手握患儿一侧下肢,使其伸展向上抬高,与身体呈90,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小腿后面的腓肠肌起端向下按摩到达跟腱止端。反复按摩40次。适应于下肢屈曲痉挛者。缓解腓肠肌痉挛,矫正足下垂畸形。 搬足法:患儿取仰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解溪穴,并固定踝关节,右手握前足,拇指紧压涌泉穴,向前、向外推揉30次,以矫正足内翻畸形。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的疗程:以上手法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36个月为一疗程。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时力度以患儿能接受而无异常反抗姿态出现为适合;按摩时动作要圆润、流利,力度要适合,切忌用力硬拉,以免拉伤患儿的筋骨;按摩时抵抗力大,肌紧张亢进易引起过度紧张者,应用轻而缓慢的动作;操作时应在按摩部位及双手沾一些滑石粉或护肤用的霜膏等,以避免摩擦伤;按摩时据患儿年龄、体质决定推拿次数,一般从少到多,按摩次数逐渐加大。肌肉紧张、功能障碍者,先用一般手法放松肌肉。 5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的目的:痉挛型及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多存在肌张力高、关节活动度差。推拿手法有旋、摇、屈、牵四法,旋法是对关节的扭错运动;摇法是对关节的环转运动;牵法是固定关节端,对关节另一端进行牵拉。此类手法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功能、解痉矫形、柔筋壮骨、调理气血之功。故此种手法可达到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肌腱挛缩,扩大四肢六大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适应的脑性瘫痪类型及部位 : 对于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肌张力高、关节活动度差,可用关节活动度按摩法。但需了解关节面的结构,运动轴及其附着肌肉韧带的大体解剖。常选部位是:双上肢的肩、肘、腕及指间关节,双下肢的髋、膝、踝关节。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常用的手法: 摇肩法:术者用左手拿着患儿腕关节,用右手固定肩关节,来回旋圈摇动,此法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柔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 抖肩法:术者双手同时握住患儿单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手指摇动、当摇力传到肩部时,突然抖动一次,此法作用与功效同摇肩法。 摇肘法:患儿取仰卧位,患肢上臂平放于床面,肘关节屈曲90-135,术者一手握其上臂远端作固定、另一手握其腕部将前臂作屈伸与旋前、旋后运动10-15次,此法是肘关节屈伸和联合动作,具有改善肘关节活动的作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有肘关节屈曲障碍者效果较佳。 屈伸牵腕法:术者双手并列按于患肢腕关节下端,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然后将患儿手腕屈伸抖牵10-15次,适用于腕关节屈伸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 踝屈伸法:按摇踝法的操作体位,对踝关节作跖屈5-10次;或一手按患儿小腿前下方,另一手握足背向其足底方向推压,致使踝关节跖屈5-10次,适应病证同摇踝法。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的疗程: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13个月为一疗程。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的注意事项:关节肌肉紧张或功能障碍者,先用一般手法放松肌肉;适当的运动幅度:有关节功能障碍者,最大超运动幅度不超过患者主动运动幅度的5-10( 感染 或器质 性病 变者禁忌);引起刺激性紧张及哭闹时手法宜轻而缓,或停用;在大关节旋转运动时,用力要轻,切忌用力硬拉,以防关节脱位;多汗、体弱患儿慎用此类手法。盲目而粗暴地应用被动运动,不但关节功能得不到改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6 足底按摩法:足底按摩法的目的:足底按摩方法,能通过刺激足部相应脑部、脊柱、四肢反射区,调节人体内部的机能,协调其平衡。缓解足底屈肌痉挛,促使足底小肌群肌张力协调。为促通站位立直及平衡而创造条件。 足底按摩法适应的脑性瘫痪类型及部位:此类方法可用于各型脑瘫存在的上下肢功能障碍,颈、胸、腰骶无力等,也可用于脑瘫患儿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听障碍、行为障碍等。足底按摩的顺序,一般从左脚起,先按摩脑部、小脑、肾、肝、平衡、脾六个反射区。选区的原则是依照病症累及的部位和脏器,并结合整体观点和辩证施治来确定重点选区和配区,重点选区是指病症上边累及的部位和脏器相应的对应反射区,如脑性瘫痪患儿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可取髋、膝的反应区,配区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出辅助作用的对应区,如心开窍于口,即语言障碍需配心区。足底按摩法常用的手法,按压法:用大拇指指端、指腹或指关节按压反射区,按压的力度可大可小。推拿法:食指、中指弯曲,用指腹用力于足反射区的受力部位后,可做单方向直线或弧形推进,不宜做往返推动。掐法:用手指在反射区掐捏。按摩时,由浅入深。捻法:用拇指和食指腹掐住一定的部位,对称捻动,动作要灵活。此类方法适用于趾关节部位。足底按摩法的疗程 : 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1-3个月为一个疗程。足底按摩法的注意事项:做足部按摩的室温要在24-26℃之间;按摩结束后,患儿要饮用250ml温开水。体弱多病的患儿,要适当减量,治疗手法要轻、短、柔;饭前半小时及饭后一小时内,尽量不做足部按摩;治疗后,患儿足部要注意保暖,防止足部着凉。 ( 四 )脑性瘫痪的中药浴及中药薰蒸治疗 小儿脑瘫的中药浴及中药薰蒸治疗是综合康复手段之一,通过温热效应,药物渗透效应,利用中药的舒筋活络、活血通痹的药理作用,达到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 1 中药浴式水疗:中药浴式水疗目的与作用 : 中药浴式水疗是综合康复中的一种手段。它既是运动疗法、也是物理疗法。利用水温、静压及中草药等,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患儿体表。通过温度、机械和化学刺激来缓解肌痉挛,改善循环,调节呼吸频率,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以提高平衡能力,促进大运动坐、站、爬、行的恢复。通过药浴可达到:缓和肌紧张,使患儿得到活动身体的快乐;学习控制全身肌肉和身体的平衡及头的控制能力;能够强化呼吸器官功能:在水中,为了抗水压,要增强呼吸功能,需要增大胸廓运动力度,并可使胸廓肌肉放松,有助于呼吸节律的调整,加强发声,使患儿呼吸顺畅,说话声音变大,语言流利,并可改善咀嚼、咽下动作;中药浴液能刺激皮肤,改善循环,增强易感冒患儿的抵抗力;中药浴式水疗不仅可以改善肢体运动障碍,也有助于智力、语言能力的开发。中药浴式水疗,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对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肉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代谢,提高四肢、颈部及腰背部肌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对脑性瘫痪患儿肌肉萎缩及营养不良有着较好的康复作用,是其他治疗无法代替的。 中药浴式水疗适应症:各类型脑性瘫痪患儿、 脑炎 后遗症, 脑出血 所致的中枢性瘫痪患儿,还有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肢体瘫痪等。中药浴式水疗方法 : 伸筋草、防风、赤芍、牛膝、红花等10种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制成小儿脑瘫中药浴液冲剂,无菌塑封袋存。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加入3000-6000ml药浴液于水疗池中,水温36-38℃,将患儿缓缓放入水中,可配戴救生衣,使患儿可在水中运动,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中药浴式水疗疗程与效果:2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7-10天。中药浴式水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有较好的缓解肌痉挛效果,尤其是腓肠肌痉挛者效果明显,可在2-3周内使足踝关节的活动度增大,运动功能改善。中药浴式水疗注意事项 : 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水温宜在38度左右;体质差的患儿及小婴儿在水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20分钟即可;水温不宜过高,水疗房要注意通风、换气良好;水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出汗情况,防止虚脱的发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护理,防止溺水;感冒发热时应暂停治疗。 我们实行三个定期,即:定期指导,一周一次;定期培训家长,一个月一次;定期评估,三个月一次。以上结果表明具脑瘫家庭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医学康复,家庭康复治疗可保证康复治疗的长期延续及增加疗效。总之,家庭康复中的定期评估,定期指导训练,制定康复目标,定期家长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小结 我国城再城市及农村开展家庭康复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固定的,家长易接受、易掌握、易操作的家庭康复教材,还需依托县、乡级儿保医师的社区康复指导,并对县级儿保医师进行脑瘫康复适宜技术的短期培训,我国的脑瘫家庭康复才能普及健康发展。其次是做好病儿家长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少依赖药物,多依靠康复训练,也是家庭康复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 刘振寰 1958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儿童神经康复医学 E-mail: lzh1958424@hotmail.com 邮编: 528200 电话: 0757-86232203 单位 :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 桂平路 作者简介 :刘振寰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副院长兼脑瘫康复中心主任。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会会员,国际小儿神经医学会会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特殊儿童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喜博士,徐优优和孙宇博的交流心得
Refri2010 2010-4-4 20:20
从上个周末到这个周末,分别和徐优优、喜博士、孙宇博谈了话。 大家是真心为我好,才说了这许多。 我真的应该拿出点成绩,才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一片关爱的心。 ① 关于【固执】 之前大家都说我固执,我很不理解。 为什么说我固执呢?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其实,固执有很多表现。 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自己也认为对方说的有道理,但是实际做,却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是固执的表现之一。 别人做的工作,与自己做同样的工作,采用的方法不一样。不去用心研究别人方法的优点,只是了解个大概,或者像自己说的那样,已经了解90%。 这也是固执的一种表现。--为什么不去完全了解对方的方法呢?用对方的方法去做一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 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太差,缺少耐心和勇气。多检讨! ② 主要矛盾 第一位:毕业论文。 第二位:工作。 拿出大量的时间去做解决主要矛盾的事情。 ③ 认为别人说的对,有道理,说,我懂! 要成长,不能老是不愿意成长,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视野。 ⑤ 男人的责任 家庭的顶梁柱,作出的事情,能够让老婆和孩子,看到希望。 不是靠嘴去说,需要行动和行动后的结果,需要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 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改进,如何去实施。还是不懂。 如何真正懂,只有自己去领悟。 ④ 办事不能太直。 和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类的话。
个人分类: 私人感想|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在妻的生日
fqng1008 2010-3-29 21:37
今天是妻的生日,她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54年的时光;我们结婚27年,她的一半岁月是与我一起牵手度过的。 在我整理的父亲的《沧海拾零》里,有一半文字是写母亲的,父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子承父业,我也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妻的感激之情,因为 与妻结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 27年前,一个愣头愣脑的不愿返乡的青年大学生正在附属医院里实习,恰巧碰到了刚刚毕业分配在此还没有获得处方权的师姐(实际上小半岁),并由同一个老师(家庚兄)带教。而这位师姐贤淑的性格、上进的品质、勤奋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他,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却又是非常幸运地上演了一曲上帝亲自眷顾的爱情喜剧(他当时既不知道师姐的年龄、家庭,是否谈了朋友,就写出了 第一封信 ,而且先让全寝室的同学先睹为快才然后寄出) 。于是,后来的分配回乡、努力考研、毕业留院等等,让这位青年大学生走上了一条顺车道。 不经意间,27年就飞快的消逝了,两个当年的大学生如今成了即将退休的老人。感谢上苍,赐给我们风平浪静的和谐、怀抱期盼的尘世......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930 次阅读|3 个评论
說酸奶,話標準
LEOLAND 2010-3-21 20:53
曲津華 上文對酸奶的技術標準沒有展開談,這里做些補充。 酸奶屬于發酵乳制品,其品種雖然沒有奶酪多,卻也有幾十種。這也給魚目混珠者以機會。 酸奶yoghurt本身,有凝固型,視若豆腐腦之攪拌前;有攪拌型,視若漿糊。 近些年,酸奶有了一個近親,曰酸奶飲料yoghurt drink,其水分較多,口感多樣,價錢便宜,卻非傳統酸奶。還有一種另類制作酸奶飲料的方法,就是由奶粉或類似物料配以酸化劑混合而成,完全沒有傳統酸奶必備的發酵過程。這一塊其實不能算作酸奶飲料,卻成為最容易混淆視聽的酸奶產品地帶。為顯示清高正統,主要以乳酸菌發酵所制得的酸奶飲料被正規廠家叫做乳酸菌飲料。這實是無奈之舉。 乳酸菌飲料還可以再分為兩類,一是殺菌型的,為延長貨架期而在發酵后再殺菌;二是活菌型的,發酵后直接灌裝入瓶,飲用時連菌喝入消化系統,保健效果好些,卻要以冷鏈分銷,并盡快消費掉。 這個乳酸菌飲料的產品標準,本人忝為主要起草人。廿多年前移居深圳,由原工作機構帶此制標項目南下,至1992年完成,后被發布為國家行業標準QB 1554-1992 。 當年,乳酸菌飲料以其價格便宜、包裝便捷和良好口感征服日臺香港消費者,并迅速由珠三角擴散至全國,至今不衰。該標準的及時頒布,對規范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及此,不得不提的是,這個產品因日本的開拓性角色,為其在東亞的流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成敗都蕭何,這個產品至今還是主要以東亞為消費區域。原因在於,世界其他地區大都有更好的酸奶,自然看不起這個酸奶家族的私生子了。而東方人的乳糖不耐癥較多,技術、經濟和文化都決定了非庶出的乳酸菌飲料可以流行於市。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乳酸菌飲料有可能引入雙歧桿菌,參與發酵與加工。這可是一個非常棒的有益菌,它對腸道內生態的維穩或重建非常有好處,謂之整腸,更有利于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后者可是人體衰老的大敵。不過,雙歧桿菌雖可存於乳酸菌飲料,卻不容易穿過高酸度的胃液而活著達到腸道,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科研難題。若能實現,則壽命可在人們飽口福之余而得以適當的延長。 上文之家庭酸奶秘笈,是在理想狀況下才好用。所謂理想,主要是擔心純牛奶那一塊出問題不純。奶者,源頭是乳腺,而乳腺的炎癥卻是不少見,在以泌乳為唯一目的的乳牛們身上更是非常常見。按理,對有炎癥的牛乳腺要施以抗菌素,故其一定時期內產的奶會含有藥物殘留,這種奶當然需隔離,另做他用。有管理不良的乳牛場,會吝惜炎癥牛奶的價值而置禁令于不顧,將其混入合格奶中送交乳品加工。以此加工的純牛奶,可以想象,是不能用作發酵的。因為,其中的抗生素會殺死乳酸菌,或抑制乳酸菌的增殖,結果就是發酵不能。結語是,抗生素雖可檢測,卻不便利。故此,坊間才有好奶做酸奶之說。 2010-03-21
个人分类: 标准文存|2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說酸奶,話健康——家庭自制酸奶秘笈
热度 1 LEOLAND 2010-3-21 20:50
曲津華 酸奶是個好東西! 酸奶之好,公眾多有所知,卻未必都知,而知之者也未必全知。這里簡單羅列幾句。 人體各為獨立完整的生物系統。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體的內生態環境,與外生態環境相比,對人的健康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中,人體的消化系統又是內、外生態環境交流溝通的主要通道。 消化系統不僅為人體帶來主要的能源,在消化利用食物的同時,它也要對付附帶混入的有害物質由于人具有自防護意識,所謂的有害物質基本都局限于微生物性的,比如細菌和病毒等。所以,消化系統的主要職能是要建立起一套微生物反應機制,其運作就好像是一個生物發酵工廠,其中有很多有益微生物(菌群)在工作,為人體攫取能量,為人體消滅有害微生物。 凡工廠者,皆有出現非常態的可能。推及人體,這也不少見。人體消化系統這個發酵工廠,一旦出現菌群失調,或者設備老化,就會發生問題,諸種表現及其嚴重性都不在此贅述。 說回酸奶。奶本就夠好的了,酸奶的好處比之非酸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酸奶之於原生態的純奶,多出來的就是乳酸菌,表現出來的就是發酵過。經過乳酸菌菌種一點化,奶中就會布滿乳酸菌,不僅味道上去了,稠度增加了,最重要的,一是讓人體更容易吸收,二是帶來了寶貴的發酵產物,三是為人體內生態環境的維穩做出了貢獻。 世界上有幾大長壽地區,中國廣西的巴馬縣算一個,東歐的保加利亞也是一個。前者是小山溝,那里的人雖長壽者不少,卻過得太清貧了;保加利亞卻不,人家不光以玫瑰香精著稱於世,其酸奶型長壽模式更讓全世界艷羨,以至于生物學界把酸奶中的乳酸菌的一個 species 就以其國家命名,即 bacillus bulgaricus 保加利亞桿菌。 酸奶是如此之好,以至于人見人愛。你若不愛,你就吃虧了。看完下文,你若不行動起來,就更虧了。 介紹一種非常簡單易行便宜有效的家庭自制酸奶秘笈。 1. 到大超市的冷藏柜,買一桶 1 2 升大包裝的酸奶。如果懂點英文,要看寫著 yoghurt 的就是;如果懂點標準化,就看寫著 GB 2746-1999 的就是。相信你不會買錯。價格,大概是十幾圓。 2. 同時買若干 1 升裝大盒純牛奶。 3. 以任何方式消費酸奶喝。但是,別喝光了。 4. 剩下半桶小半桶的,再往里添加純牛奶。注意,添加時不要使用任何工具,還要動作快目的都是減少內容物與環境微生物的接觸,即所謂雜菌污染。很簡單,直接把大盒純牛奶倒入酸奶桶中就 OK 了。 後面還有一些工作蓋好蓋子后搖勻,以利菌種廣布,繼續發酵。發酵條件,一般以室溫就可,時間靈活掌握,到粘稠狀態總要幾個小時吧。最后要放入冰箱冷藏備用。 5. 參照以上四條,循環往復,家中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酸奶供應。 P.S. 也別太節省了,桶里的酸奶不能老當菌種用,等差不多了就要再買啦。 是為秘笈。括號,一般人我不告訴,括號完了。 2010-3-21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2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衡量学生品格的指标:美国大学录取如何查三代
eduman 2010-3-18 10:30
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家庭背景一直很重要。在二战前,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前,大学被以所谓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为代表的上流社会所垄断。一些犹太平民子弟靠优异的成绩进了常青藤,就让既得利益集团惊恐不已。在一战以前,常青藤还是延续欧洲的传统,按考试成绩的客观标准录取学生。这种录取政策,其实并非看起来那么公平。比如,考试所要求的一些科目,如古典语言等等,普通的公立学校不教或者很少教。结果,那些从私立贵族学校出身的WASP还是占尽优势。但是,犹太人的到来挑战了这一体系。这些犹太子弟学习认真刻苦,即使在公立学校就读,也精心准备常青藤的入学考试,并经常能够战胜WASP子弟。纽约是犹太人的聚居地。地处纽约的哥仑比亚大学首当其冲,犹太学生的比例一度达到目的40%以上。这就导致了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专门的录取办公室于1910年在该校建立。这一办公室的使命就是解决犹太问题,把那些不受欢迎的学生(undesirablestudents)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办法是在录取时不仅仅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品格(character)和领导力(leadership)等素质。当然,这些素质的评价具有非常主观的色彩,使录取官员可以绕开客观的考试标准。结果大见成效。到1921年,哥伦比亚的犹太学生比例被压到了22%。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三巨头也很快效法。考生进大学不再是参加一个考试那么简单,而要填写详细的个人和家庭背景资料,撰写自传性的作文,描绘足以证明自己的品格和领导力的课外活动。当然,还有由靠得住的教育工作者写的推荐信。录取时要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复杂。没有过多久,录取办公室就成了美国大学中普遍的、永久的部门。美国大学的历史由此被改写。 虽然有这一肮脏的历史,这套系统在二战后仍被保存下来,特别是经过种族平权的积极行动(affirmationaction)而被用于扶助弱势的目标,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如今,美国的大学录取仍然不仅仅是看成绩,个人在功课外的成就、家庭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取舍过程也是严格保密的。这就给录取过程带来的相当大的神秘性。最近,麻撒诸塞州的两个知名大学TuftUniversity和AmherstCollege让《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走进其录取办公室监督整个的录取程序,最后记者的观察被公开登在报纸上,使我们对美国大学在录取过程中如何查学生的家庭背景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直观的了解。 这两所大学都是快能与常青藤比肩的名校,有小常青藤之称,录取竞争非常激烈。TuftUniversity今年有一万五千申请者,最后能收到录取通知的有三千多学生(因为大多数学生同时申请许多学校,拿到录取通知后常有一半左右不会来就读)。录取委员会有七名成员,从三月开始一起最后开会审阅录取材料。这一过程被录取部主任戏称为长征(longmarch)。在会上,一个女生的申请材料摆在大家面前:成绩全A,女童子军成员,舞蹈家,同学的辅导老师.然而,如此优异的记录难以给委员会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很快就否决。这样的人太多了。一位录取委员会成员说。 另一位是意大利蓝领工人的儿子,因为其作文动人地描述了他对食物和家庭的热爱,以及他和自己智障的弟弟的关系,一下子被大家看中,很快获得一致通过。下面一位是个平均成绩为B、英语成绩为C的学生。她有听力障碍,生长在西班牙语家庭和非常破落危险的社区,每天要通勤一个多小时上学,从小就照料自己的弟妹。录取人员对她争论不休:这孩子在大学第一年可有些吃不消,不过最终她会赶上来。她已经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我们不应该让这样的孩子失败。大家讨论了二十分钟仍没有结论,最后不得不推迟决定。 AmherstCollege的录取委员会有六位成员,要在7700申请者中挑选1100位学生。一位科罗拉多的学生材料被摆在他面前。他成绩平平,在一般情况下肯定不合格。但是,录取委员会发现,他父亲离家出走多年,他母亲失业,他生长在犯罪率极高的社区,挣扎着不掉进犯罪的陷阱。结果,他的成绩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委员会一致决定录取。 另一个来自纽约的牙买加移民,虽然在美国历史和统计两项高级课程考试中拿了高分,但在大学录取的主要综合考试SAT中成绩仅为1180分(满分1600),离AmherstCollege学生1360-1530的中等水平还差的非常远。录取委员会发现,她的父亲曾被关进监狱并已经被遣反牙买加。大家一片叹息: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不过,在纽约,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最后,大家把她放进了候补名单(因为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有一半左右不来就读,当不来就读的学生人数超过预想时,留出的空额就由候补名单中的学生填补。即使一流大学,候补的机会也相当大)。 一个非常轻松地获得一致通过的学生,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十一岁才开始讲英语,各项成就都很出色。大家无话可说,连举手表决都没有就把她的材料放进了录取档案。 录取委员会非常认真地审查申请者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所上的高中里升大学的学生比例等等。这三项越低,这个学生越容易被录取。父母都没有进过大学的被归入SP30类,家庭收入非常低的被归入SP31类。这两类的学生,在录取中得到了种种的照顾。 当然,这样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并非论出身取人,也不是把大学变成慈善机构,其最终目的还是挑选人才。在这样的选材过程中,大学把社会和家庭因素当作衡量学生品格的一项指标。你以后在一生的事业中是否有克服艰难险阻的品格,是你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品格,从你上大学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战中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当然,艰难的生活也加强了你对他人的理解力,成为你的领导力的基础。可见,品格和领导力这种在美国大学录取中非客观的指标,刚开始设立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如今则基本上成为辅助弱势阶层的有力手段。 资料来源: http://club.beelink.com/dispbbs.asp?boardID=89ID=495241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0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年话题关系每个家庭----老年福利保障专题目录(2007-2009年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2010-3-2 20:44
老年话题关系每个家庭 ---- 老年福利保障专题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 日发布 人总是要老的 , 只是亲身体验老年或人老的时候对于每个人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同的。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2005年平均为73.0岁计算 , 那么 201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还将继续提高。如果一个人 60 岁退休 , 那么至少有 13 年或以上的退休生活或曰老年生活。 中国老人中的大多数是未富先老或者未富先退。这种情况决定老年人的大多数要过上相对富裕的、体面的、有尊严大独立生活 , 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及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和铺路人大都已经进入老年 , 以文革前大学毕业 21 岁计算 , 那么再加 44 年 , 现在都已经是 65 岁以上的人了 , 除了极少数人依然在职传帮带外 , 绝大多数人也已经退休。随着时间的推进 , 这些老人越来越边缘化了 , 前人栽树 , 后人乘凉,喝水不忘掘井人 , 尊老、敬老 ,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要使我们的社会成为老年人的天堂 才符合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 才是真正的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即使现在的 40 岁的中青年,再过 20 多年也要退休进入老年生活的 , 更何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的学术、教育、媒体、文艺、销售等领域忽略老人这个群体和资源,实在是很大的误区。即使网络也是如此 , 好像网络、博客是中青年人的阵地,其实网络和博客是没有年龄区别的 , 有的是心态的不同。 下面是笔者在 2007-2009 年非美国问题博文社会民生部分 E, 老年福利保障专题目录: E, 老年福利保障 * 小议北京旅游景点的老人票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5 月 26 日 * 中国老人未富先老,仅仅是快要?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277 ) * 小议敬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134 ) * 老年人取药的苦恼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311 ) * 发放老年人优待卡 , 从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谈起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729 ) * 从为 80 岁老人安装一线通谈起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508 ) * 您认同这样的老人心态吗?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6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658 ) * 当我老了的话题 , 黄安年的博客,许令仪供图 ,2009 年 7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6082) * 智能呼救电话按我家,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9660 )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3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chrujun 2010-2-27 08:41
最近在一本书上看见美国有一项对纽约两个家庭历时200多年的统计。 大意是,在200多年中,一位教师的家庭经历了5代人,总计有400多个子孙,全部都是社会的有用人才。子孙中出现了多位校长、一位副总统,一些科学家和教授等等。而同时期的一个酒鬼家庭,在200多年中也5代人,也有400多个后代。 但酒鬼的后代出现了300多个乞丐,100多个犯罪分子,其中数人被判死刑。 总之,酒鬼的后代不是乞丐就是犯罪分子,没有一个好人。 书上的结论是遗传导致后代成才或不成才。 这个信息使我长期无法平静。 我想,遗传可能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代有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 酒鬼对子女疏于管教,并且树立了坏榜样。其子女肯定成长于恶劣的家庭环境,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就导致酒鬼的后代在社会上缺乏相应的生存能力,只好走上当乞丐或犯罪谋生的道路。 也有人做过一项试验,将社会上的一些流浪儿童施加良好教育,这些儿童后来全部成为了社会有用之才。 因此,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社会无法对社会边缘人进行积极的教育,为他们或她们提供教育环境,其结果必然是逼这些人走向乞讨或犯罪道路。 这个统计也说明了孟母三迁的真正意义,如果父母无法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外部教育环境,将对后代产生致命的后果。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12738 次阅读|8 个评论
平凡故事(樊群)
fqng1008 2010-1-18 08:00
按:最近,同学家出了点小麻烦,我打算写点东西帮帮他们。突然想起来妻曾经为 2001-2002 年度深圳市五好家庭写的事迹材料平凡故事,也许有所借鉴。于是,我进行了系统搜索,电脑的文档上没有,博客里也不见踪影,幸亏当年的院刊还保留着,只是需要重新录入。虽然比较麻烦,毕竟还有据可查,不幸中之大幸了。 医院推荐我们家为五好家庭,一开始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我们家太平凡了,既没有突出贡献,又没有典型事迹,一家三口平平常常的生活。但仔细回想,又感光阴似箭,爱情、婚姻、家庭的神奇力量,使 20 年前两个互不相识的大学生连在一起,一晃就相扶走过这么多年的时光,成了一对老夫妻、老医生,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我们自己体会 最深。 20 年来,我们从两地分居到阖家团聚,从江城武汉来到特区深圳,无论我们在那里工作、生活,都常常受到同事、邻居、朋友们的羡慕。因为我们总能在平凡之中发现乐趣,平淡之中挖掘甜蜜。尤其是近 10 年,时常有年轻的同事问我,樊老师,你们吵过架吗?我总是坦诚地说:吵哇。天天在一起,哪有不吵架的?!的确,两个人从互不相识到每天在一起生活,原来的生活经历、习惯和背景都不同,肯定会有大量的碰撞、摩擦,有时是尖锐的 冲突,需要不断地磨合,不断地适应,才会逐渐默契,逐渐融合。家庭和爱情就像老酒,愈陈愈醇! 以下,我想用曾经经历过的几件小事,说明我们对幸福家庭的一 种理解。 关键在于心态 我的父母是大学里的教师和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和院校生活培养了我人生观中的理想化色彩。当时,我父母给我的择偶原则是:人品第一,才能第二,其他都 是次要的。根据这个原则,我选择了家在农村的丈夫,当然也是丈夫主动追求的结果。 80 年代初,我和分配到县城医院的丈夫结婚了。那时,人们已经懂得比较实际地生活,我们的结合在同学中引起诸多的不可理解。因为无论家庭经济状况、个人身高、长相和工作地点等等,丈夫都没有丝毫的优势。随后的婚姻生活,尤其是两地分居,带给 我太多的泪水,也是对我理想主义的最早惩罚。 记得当时,看到很多城里的同学出双入对,自己的丈夫却远在下面,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丈夫心胸比较开阔,能够像大哥哥一样开导,并积极考研,展现出种种希望和期待,但现实的困难与尴尬总是隐藏在我们最初的生活之中,让人苦涩和难堪。而且,夫妻两人共同生活前,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差异,还有方方面面的不适应。后来,我的父母告诉我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要相信自己,相信对方,不能只看眼前。 自此以后,我开始适应现实,逐渐改变心态。我发现,心态 改变了,心情也改变了。消极和积极地对待现实,结果是截然不同的。那时候,我们每个月都会相见,每三四天就有书信来往,广水到武汉的铁路收走了我们 1/3 的工资,我们为爱情付出了很多,却发现收获更多,那竟是一段非常值得留念的时光。 后来,丈夫读研究生回到学院,我们终于团聚了。按照习俗,我们每年都必须回乡下老家和公公、婆婆一起过年,这对城里人来说,也是相当尴尬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件乐事来做,心情就大不一样了。那些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两个都要求科室安排自己值夜班(孩子也带到值班室),然后初一一早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坐火车赶回老家过年(火车上非常清静,好像是故意让肯于付出的人享受旅行的快乐)。公公、婆婆看到我们风尘仆仆地回家拜年,总是喜得合不拢嘴,邻居们看到这一对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媳妇这么孝顺,也总是赞不绝口。每于此时,我们也就沉浸在质朴的天伦之乐中了。 多年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是建立在显赫的身份或丰厚的财产上,也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名利场上,甜蜜的爱情、亲密的亲情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更能愉悦人们的心灵。我们那时多受点罪、多吃点苦,和我们获得的快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也许,正因为有较好的心态,我们获得了较好的人缘:在家里与老人和睦相处,在单位与同事一团和气,在学校与学生同舟相济。 甜蜜来自欣赏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与所有年轻的夫妇一样,我们开始恋爱时,总是彼此甜蜜地欣赏对方,结婚后随之而来实际的婚姻生活,却恰恰象产生矛盾和培养怨恨的孵化器。 记得当年到乡下生孩子,本来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一个在附属医院工作的女医生,因为要与丈夫团聚却去到一个镇医院生孩子,实属逼不得已。不料,丈夫什么都不会做,看他笨手笨脚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当时是难产,因为孩子脐带绕颈,折腾了整整一天才考虑剖腹产。第二天早晨,我感到肚子饿,在那个大雪纷飞的镇子上什么都不好买,婆婆的早餐还没有送来,可丈夫拿着两个鸡蛋不知怎么办的样子实在叫人气恼。我当时伤口又痛,只好躺在病床上教他打鸡蛋,那种后悔劲真是没得说的了。 此后,我没有放弃。一方面对丈夫所做的家务,总在不断地鼓励,另一方面丈夫也非常虚心,有要求上进的决心。当看到他进步的时候,看到他听到表扬象个大男孩一样高兴的时候,我又往往产生来自内心深处的欣赏。 20 年过去了,丈夫现在的做饭水平比我高,还经常得到儿子的表扬。当然,我也特别喜欢丈夫的甜言蜜语,他常常说,妻子是一所好学校,当然,丈夫也得是个好学生。这样,我们在互相欣赏中,繁琐的家务事也能够做得有滋有味。 也许,相互欣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欣赏对方,一是争取被对方欣赏,或者从另一方面说是常存感恩之心。事实上,夫妻之间一辈子的事情,值得感激的是一大堆,值得怨恨的也是一大堆。如果我们常存感恩之心,总是念想对方的长处而相互欣赏,就是一对模范夫妻;如果我们常存抱怨之心,总是念想对方的短处而相互指责,就是一对冤家夫妻。在这方面,丈夫做得比我好,他性格开阔,为人乐观,是个懂得快乐的人;他总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弄出浪漫,在枯燥的生活中制造一些幽默。看他成天乐呵呵、傻乎乎的样子,我的心情也得到充分感染,也变得多一些情调、多几分色彩起来。 时至今天,我常常庆幸自己的选择并且坚信,乡下出身的丈夫,只要他自信、勤奋,往往后劲更大。 矛盾不能升级 结婚这么多年,我们之间虽然小争小吵经常发生,但大吵大闹只有一次。 那是我们刚刚从分居到团聚的日子,丈夫放寒假带儿子会老家过年,为了钱的事情我们发生了争执,又因为处理不当让矛盾升级,甚至闹到了离婚的边缘。那次大吵,使我们以及家长都受到了伤害,双方僵持了两个多月。丈夫也是性情中人,他正在风风火火地组织研究生活动、编书、搞课题,却一下子偃旗息鼓,萎靡不振。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但也促使了我们的反思和进步。争吵无好言,我们伤害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是与自己幸福密切相关的人。此后,我们将邓颖超提出的互敬、互爱、互帮、互重作为座右铭,深刻吸收教训,家庭生活走上了良性循环。 的确,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事情,夫妻之间存在性格差异、经历不同,对事物必然有不同的看法或价值取向,发生一些争执和不愉快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相互包容和体谅,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争吵一定不能过夜,以避免矛盾的升级和扩大。老人们常说,小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虽然带有玩笑的意思,却包含着家庭生活的技巧。 通过一次大吵到冷战的经历,我们获得了沉痛的教训,也总结到宝贵的经验。 我们体会到,闹情绪,打冷战,最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我们曾经读到《读者》的一篇文章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双方感触颇深:自以为是,据理力争,往往是家庭生活之大忌。不少家庭的破裂,所谓的性格不合,问题往往出在小事情上,往往因为较真,互不相让,以至于从量变到质变,最后不可收拾。多年来,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不出几小时,总会有一人主动讲话,或作个动作表示和解,另一方则心领神会,顺梯子下台。当然,这时候多半丈夫更加主动些,我也会积极回应的。因此,最亲密的敌人也就变成了最亲密的伙伴,家庭也就成为避风的港湾。 注重事业进步 家庭生活的幸福,不能离开双方在工作和事业上的进步。这么多年来,我们基本上都能够以工作为重,生活享受上低标准,这也形成了我们消费不足,收入有余的家庭经济格局,以及在工作与学习中寻找乐趣的行为方式。我们感觉到,吃喝玩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获取知识和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是持续愉悦和快慰的源泉。就家庭而言,夫妻之间以不同的方式为家庭做奉献,没有必要互相攀比或指责谁做得多,谁做得少,因为奉献本身就包含着快乐。的确,作为妻子和母亲,我承担了大量的家务,孩子辅导,与老师联系等等,但是家里的大事、出力的事,还是丈夫操劳的多。虽然没有明确分工,长期的合作形成了无形中的默契。 记得10年前,我刚刚从广州学习了一年英语刚刚回到医院(当时在武汉),学院教务处就安排我给几个外国留学生讲授《中医诊断学》(英语),开始我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等到备课时发现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大量不规范的中医药术语和表达的困难,加上我还有临床工作。这期间,丈夫和婆婆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孩子的教育,让我专心备课。离上课还有两天时,我终于病倒了,头疼、发烧,人软绵绵的,我又想打退堂鼓了。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晚上,我刚刚说出担心完不成任务,想请人代替时,他突然大发雷霆:到这个时候了,还谈什么呢?就是个屎,你也得把它吞下去!看到他怒发冲冠的样子,我立即怕了。后来,我终于完成了70多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新的突破。 事后,我体会到:人生有很多坎,爬坎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我们战胜了自己,就会赢得一片新的天空;如果我们退缩,就会失去机会。从那以后,我陆续为瑞士、法国、美国、韩国等一些国家的留学生讲过中医内科和中医诊断,普遍受到好评。1994年,在晋升副主任医师时,我们的老主任向评委们介绍情况时,说我不仅能用中文教学,用英文讲中医课也很棒,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从而以全票获得通过。 只有工作和事业上的不断进步,才能给家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朝气。这么多年来,我和丈夫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比如丈夫,他从一个县第二医院的中医师,到省级医院的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破格晋升主任医师,兼任了十几个国家、省市学会及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委员,以及副主任委员,承担了十几项国家和省市级课题,发表了120多篇文章,主编和参加编写了20多部医学著作,指导了十几名研究生。事业和工作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带给我们数不清的喜悦和欢乐。事业进步了,人生丰富了,家庭也就幸福快乐了。 最后,我对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颇不赞同。我认为,幸福的家庭也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幸福。我们绝对不是标准模式,大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追求,因此必然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幸福模式。不过我们坚信一点:只要虔诚追求,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幸福的家庭!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4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味又闻何处来
liudongyang 2009-12-10 22:15
心情不能总处于豪情万丈的亢奋状态,经常性的不喜不忧却是常态。试剂公司把下半年的发票开来了,据说要到年关了。是的,春节又要来了,不愿意面对春节这个现实,它还是嘎吱嘎吱踩着雪要来了。来了就来,接招呗。 面对春节我没有拿手的东西献给自己。读博16个月了,却没有成为科学家的迹象,也没有像样的小结性成果,起码开一个小花也行,都没有。上次做读书报告,讲了一篇小牛的文章,导师要求下一次讲自己的成果,对我来说,成果在哪里?有时在夜间数绵羊的时候想自己上这个博士怎样?自己的心情是一回事,而面对的工作尽力去做又是一回事。我不可能不在乎别人的评论,别人听说你是博士,哇塞,博士嘢;自己却没有感觉,反倒有几分悲凉。砖家称:如果你硬着头皮干一件自己不高兴的事,那就舍弃吧;说的轻巧,那是理想状态,拿哭做笑却是经常的事情。得过且过不是我的性格,忧国忧民又轮不上我,只好想自己的试验,文章。 追求完美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刷洗实验室玻璃器皿,要泡酸,自来水冲,双蒸水冲,每到食堂吃饭,总要琢磨他的盘子刷净了没有。面对试验方案,总觉得不成熟,还要细化,不想在试验设计上丢分。免疫组化的结果,黄色黄的不正常,感到还是有假阳性,自己要推倒重来,重做一遍。事必躬亲,自己不能做甩手掌柜,况且自己也不是掌柜。难得糊涂,怎样解是合适?生活可以难得糊涂,做试验不敢糊涂。睁着四眼害怕出问题,大手笔的挥洒更是不敢。 硕士毕业时与C老师有一次长谈,她鼓励我,要有自信,不要因为我们做的东西太基础,我们处于西部就自卑。做的时间长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己就有了底气,发了文章,慢慢就长了自信。身处西部的好处是做学问可以静下心来,少些浮躁的干扰。此话当真,C老师拿了教学名师,又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今年的院士增选,有两位校友入围院士。尚永丰先生2006年在甘农做过报告,举手投足之间很自信。自信不是横空出世,不是每天挥拳叫喊就可以有的。它需要滋养,从内到外的润物无声,不经意之间就透露出来。外在的,有可以拿出手的文章和成果;内在的,读书阅世读人,对大局对学科有把握。 过分追求完美的结果就是时时不自信,东不行,西不好。当年做业务时营销总监经常敲打我们一帮小年轻:男人不能说不行,女人不能说随便。以前没有上过博士,今后也不准备上第二个博士,经过这个挣扎,彷徨的过程未能必成为高手,但我还是感谢这个过程,使我抗孤独能力小有长进,看文献能力略有提高,可以自己初步的设计试验,可以在众多的观点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些收获看不见,还没有物化,只能在海马中存着,皱纹上刻着。对着听众,可以从大体讲到分子,可以从他们说到我们,虽然略有口吃。这样看来,自己还有一点自信。完美的海市蜃楼遮蔽的太多,拨云见日,自信就在手边。 完美,自信,春节,论文,试验,试剂,发票......,很多很多,我在尽力的做。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中也,得其下也,取上得上最好,得中也行,得下也不差。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177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女人堕落淫荡与价值的变化
唯我独尊 2009-12-7 08:24
《埚居》中的女主角海藻自信说以后离开宋思明(赚一笔钱后),仍然可以找到好老公。现在的社会观念不同以前了。。剧中,作者试图向大家传输这样一个观念,女人即使堕落淫荡以后,青春亮丽依然,仍然可以找到好老公。 女人的价值只与外表相关?或许未必。网上有人曾以妓女为例,简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妓女 30 元可摸一次,但一般女的,多少钱都不行。这个现象说明,遵守传统道德的女人是不容侵犯的,然而,一旦突破原则,走向堕落、淫荡,女人就 一钱不值 了。 男耕女织是几千年人类传承下来的的历史文化。很早以前社会就根据男女各自的特点,科学地划分了男人与女人的责任与义务,并对女人附加了许多约束。这种约束实质上是对女人、男人与家庭利益的一种保护,是保障家庭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显然,女人若不遵守传统道德,恣意所为,男人绝不会为不忠贞自己的女人奋力打拼,家庭、婚姻或不复存在。 妇女挣脱所有约束,寻求最大限度的解放,吃亏最终将是女人自己!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9753 次阅读|6 个评论
夫孝,德之本也——夫妻生活必读
忆江南 2009-11-30 11:10
结婚那天,妈问我:坐在角落里象两个要饭模样的人是谁? 我看过去的时候,有个老头正盯着我,旁边还有个老太太,发现我看着他们时赶忙低下头。我不认识他们但也不象要饭的,衣服是新的连折印都看得出来。妈说象要饭的是他们佝偻着身子,老太的身边倚了根拐杖的缘故。 妈说天池是孤儿,那边没亲戚来,如果不认识就轰他们走吧。现在要饭的坏着呢,喜欢等在酒店门口,见哪家办喜事就装作亲戚来吃黑酒。 我说不会,叫来天池问一下吧?天池慌里慌张把我的手捧花都掉地上了,最后吱吱唔唔地说是他们家堂叔和堂婶。我瞪了妈妈一眼:差点把亲戚赶走。 妈说天池你不是孤儿吗?哪来的亲戚呢? 天池怕妈,低头说是他家远房的亲戚,好长时间不来往了。但结婚是大事,家里一个亲戚没来心里觉着是个憾事,所以 我靠着天池的肩埋怨他有亲戚来也不早说,应该把他们调一桌,既然是亲戚就不能坐在备用桌上。天池拦着说就让他们坐那吧,坐别桌他们吃着也不自在。 直到开席那桌上也就坐了堂叔和堂婶。敬谢席酒经过那桌,天池犹豫了一下拉着我从他们身边擦了过去。回头看到他们的头埋的很低,想了想我把天池给拽了回去:堂叔、堂婶,我们给你俩敬酒了! 两人抬起头有点不相信的盯着我。二老的头发都是花白的,看上去很老应该有七八十岁的样子,堂婶的眼睛很空洞,脸虽对着我但眼神闪忽不定。我拿手不确定的在她眼前晃了晃,没反应。原来堂婶是个瞎子。 堂、堂叔、堂婶,这是俺媳妇小洁,俺们现在给你们敬酒呢!天池在用乡音提醒他们。 哦、哦。堂叔歪歪斜斜地站了起来,左手扶着堂婶的肩右手颤微微地端起酒杯,手指背上都是黄黄的茧,厚厚的指夹逢里留着黑黑的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他们过早地累弯了腰。我惊讶地发现,堂叔的右腿是空的。堂婶是瞎子,堂叔是瘸子,怎样的一对夫妻啊?别站了,你们坐下吧。我走过去扶住他们。堂叔又摇晃着坐下了,无缘由的堂婶眼里忽然就叭嗒叭嗒直掉泪,看到堂叔无言地拍着她的背。本想劝他们两句,但天池拉着我离开了。 我跟天池说,等他们回家的时候给他们一点钱吧,太可怜了。两人都是残疾,这日子根本想不通怎么过。天池点点头没说话,紧紧拥着我。 第一年的除夕,天池说胃疼没吃下晚饭回房睡觉去了。我让妈妈熬点大米粥也跟着进了房。天池躺在床上,眼里还憋着泪。 我说天池不带这样的,第一年的除夕就不跟我们一块吃晚饭,还跑房里这样。好象我们家亏待你似的,一过节你就胃疼,哪有这样的事情?其实我知道你不是胃疼,说吧什么事? 天池闷了半天说对不起,他只是想起堂叔和堂婶还有他死去的爹娘。他怕在桌上忍不住,惹爸妈不高兴才推说胃疼。 我搂着他说:真是个傻孩子,想他们我们过完年看他们去就成了,再说我也想知道他俩是怎么过日子的。 天池说算了,那条山路特别难走。你会累着的,等以后路通了我们生了小孩再带你去那看他们吧。 我心里想说:等我们生小孩的时候他们还不一定在呢!但没敢讲出来,嘴上说给他们再寄些钱物吧! 第二年的中秋期间我正巧在外出差,中秋节那天又回不了家。我特别想天池和爸妈,我就跟天池煲电话粥。 我问天池想我想得睡不着怎么办?天池说就上网或者看电视,再不行就睡那睁着眼睛狠狠得想。 那晚,我们直到把手机聊得发烫没电为止。 躺在宾馆的床上,看着窗外圆圆的月亮,我怎么也睡不着。睁着眼睛流着泪想天池、想爸爸、想妈妈。想到天池估计也没睡着,说不定正在网上神游。翻身我也打开电脑,重新申请了一QQ号名叫读你想捉弄一下天池。查了一下,天池果然在,我主动加了他,他接受了。 我问他:这样一个万家团圆的好日子,你为什么还在网上闲逛呢? 他说:因为我老婆在外出差,想她睡不着觉所以就上网看看。 我挺满意这句话,接着又打出:老婆不在家,可以找个情人代替,比如说网上,聊以****一下。 半天他才敲出一行:如果你想找情人的话,对不起,我不是你找的人,再见。 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生气。叭叭叭,我赶紧发过去。 过了一会他问我:你怎么也在网上闲逛呢? 我说:我在外打工,现在想爸爸和妈妈。刚刚和男朋友通完电话还是睡不着,就上网了。 我也想我爹和娘,只是,亲在外,子欲养而不能。 亲在外,子欲养而不能。怎么讲?我把这句话又重复敲了过去。我有点莫明其妙,天池怎么说这样的话? 你叫读你,我今天就让你读一次吧。有些事情放在心里很久会得病,拿出来晒晒会舒服些,反正你我也不认识,你就当作听一个故事吧!于是,我意外地知道了天池一直隐藏在内心的事情。 30年前,我爹快五十了还没娶亲,因为他腿瘸加上家里又穷没有姑娘愿意嫁他。后来,庄上来了个要饭的老头还搀着个瞎眼的女人。老头病得很重,爹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在自家歇息。没想到一住下那老头就没起来过,后来老头的女儿就是那瞎眼的女人嫁给了我爹。 第二年生下了我。 我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可我从来没饿过一顿。爹和娘种不了田,没有收入就帮别人家剥玉米粒,一天剥下来十指全是血泡,第二天缠上布条再剥。为了我上学,家里养了三只鸡,两只鸡生蛋卖钱,留下一只生蛋我吃。娘说她在城里要饭时听说城里的娃上学都吃鸡蛋,咱家娃也吃,将来比城里的娃更聪明。但他们从来都不吃,有回我看见娘把蛋打进锅里后用嘴舔着蛋壳里剩下的蛋清,我搂着娘嚎啕大哭。说什么也不肯吃鸡蛋了,爹知道原委后气得要用棍子打娘。最后我妥协,前提就是我们三人一块吃。虽然他们同意了,但每次也就象征性的用牙齿碰一下。 庄上的人从来不叫我名字,都叫我是瘸瞎子家的。爹娘一听到有人这样叫我必定会跟那人拼命。娘看不见就会拿了砖块乱砸,嘴上还骂着:你们这些杀千刀的,我们瘸瞎,我娃好好的,就不许你们这样叫唤。将来你们一个都不如我娃。那年中考,瘸瞎子家的考了全县第一的喜讯让爹娘着实风光了一把。镇上替我们家出了所有的学杂费,送我上学的那天爹第一次出了山。上车的那会,我眼泪扑剌剌的直掉,爹一手拄着拐一手替我擦泪:进了城要好好学,以后就在城里找工作娶媳妇。别人问起你爹娘你就说你是孤儿,没爹娘,不然别人会看不起你。特别是娶不上媳妇,人家会嫌弃你。误了你娶媳妇,我都无脸去见老祖。 爹!我让爹别在说了,这是什么话,还没有用呢咋就不认爹娘呢?娘也说这是真话,要听。你不记得在学校里吗?只要说你是瘸瞎子家的,别人就会拿白眼挤兑你。刚开始连老师都不喜欢你。以后,你带了城里媳妇回家就说俺们是你的堂叔和堂婶。娘说完就在那抹泪。爹说,不要把媳妇带回家,一带回来你娘忍不住就会露馅的。然后往我怀里揣了十个熟 鸡蛋就拖着娘走了。 我的眼泪也扑剌剌地往下掉,残疾不是他们的错,那是老天对他们的不公。但他们却生了一个完美的天池给我。这个傻天池,这样的爹娘,无法再完美了。我很生气,他怎么就这么小看我呢? 那后来,你就告诉你媳妇他们是你堂叔和堂婶?我敲过去这句话。 本来我不信。媳妇找的是我又不是爹娘,为啥爹娘都不能认呢?不过我在外十年,爹娘一次都没去过我的学校。第一年工作,我想带他们进城玩玩,他们都不肯,说让人晓得我爹娘是残疾人会在我脸上抹黑,影响我娶媳妇。一辈子都在山里了不想出去了。娘还说她就是从城里来的,也没啥意思。后来,我谈了第一个女朋友,当我认为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就带她回了趟家。谁知到家后,她晚饭都没留下吃一顿就走了,我追出去她说,和这样的人过日子她一天都过不下去。还说我们家基因有问题,以后的小孩肯定也不会健康。我气得让她有多远滚多远。回到家,娘在那哭,爹也骂我。说我不听他们的话,非要断了咱家的香火不可。 后来,我遇上了第二个女朋友,就是现在我的老婆。我很爱她,做梦都怕失去她,她们家又很有钱,亲戚都是些上等人家,有了前车之鉴我很害怕只能不孝了。但是一到逢年过节我就想他们,心里堵得慌,难受。 那你从来就没有告诉过你老婆?也许她不计较这些呢? 我没说过,也不敢说。如果她同意了我想我岳母也不会同意的。我和她们住在一起,岳父在外是有脸面的人。如果爹娘来了不是在他们脸上抹黑吗?我也只能在出差学习的时候偷偷回去看上两眼。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现在我的心里舒服多了。 下了网,我依旧没有觉意。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我理解天池的无奈,也了解他爹娘的苦衷。但他们不知道却将无辜的我陷入了无情无义的逆境之中。 天将放亮时,我敲开了部门经理的门,告诉他下面的事情请他全权处理,我有点非常重要的事情尽快要办,一切就拜托他了。然后简单收拾一下行李我就直奔火车站。还好,赶得上头班列车。 那条山路确实很难走。刚开始腿上还有点劲,后来脚上磨起了泡我就再也走不动了。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又晒得厉害,我只有喘气的份。背来的水差不多快喝完了,我也不知道下面还有多少路程要走。脱下鞋子挤了水泡,那一会疼得我都哭出声来,真想打个电话让天池来接我回家,最后还是忍住了。从路边揪一把芦苇花垫在脚底,感觉脚上舒服多了。想到天池的爹娘此时还在家劳作着腿上忽的一下就来了劲,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当老村长把我领到天池家门口的时候,那一片烧得红红的晚霞正照在他们家门口的老枣树上。枣树下坐着堂叔,哦不、是天池的爹,爹比结婚时看到的老多了,手上剥着玉米,拐杖安静地倚在他那条残缺的腿上。娘跪在地上准备收晒好的玉米,手正一把一把地往里撸。这,宛如一幅画,而画中便是这世上最完美的爹娘。 我一步一步地往他们跟前走着,爹看到了我,手中的玉米掉在了地上,嘴巴张得老大,吃惊地问:你、你咋过来了? 娘在一旁摸索着问:他爹,谁来啦? 天、天池家的。 啊!在、在哪?娘惊慌失措地找着我的方向。 我弯腰放下行李,然后一把抓着她的手,对着他们,带着深深地痛、重重地跪了下去:爹!娘!我来接你们回家了! 爹干咳了两下,泪无声地从爬满皱纹的脸上流出。 俺就说,俺的娃没白养阿!娘把双手在自个身上来回的搓,然后把抱住我,一行行的泪水从她空洞的眼里热热地流进我的脖子里。 我带爹娘走的时候村里是放了鞭炮的。我又为爹娘风光了一次。 当天池打开门,看到一左一右站在我身边的爹和娘时吃惊不小,怔怔地愣在那,一语未发。 我说:天池,我是读你的人。我把咱爹娘接回来了。这么完美的爹娘,你怎么舍得把他们丢在山里? 谢谢! 天池泣不成声,紧紧的抱住我,像他娘一样把一行泪流进我的脖子里。 (让所有的人一起来爱自己的父母,善待父母)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2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离婚的人啊,请看完本贴再行动
zhao1198 2009-11-19 16:26
想离婚的人啊,请看完本贴再行动 离婚了,孤独的从梦中醒来,枕边已经没有了她,轻轻地拿起她的枕头,上面还有着她的香味,这味道是那么的熟悉,这味道曾伴我一起度过了那么多的日日夜 夜,平日里这最熟悉和最令我麻木的味道此时却像锋利的刀片一样切割着我的心。此刻,我的眼睛朦胧了,除了自己的泪水什么也看不清了。   一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颖,从一见面我就喜欢她了。第一次见面是在别人的家里,她,1.60的个头,白净的面庞,不胖不瘦的身材,算不上是有多漂亮但 也很清秀,我就是喜欢她的这股子清纯的感觉,我是比较内向一点,不过她却爱说爱笑,但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她很温柔,从说话到举止都是那么的有女人味,我越看 越爱,那一刻我就发誓如果能娶到她就好好地爱她一辈子。   然而颖似乎对我不太感冒,不过她的父母却很看好我,主要是我看上去比较老实(这仅仅是看上去)而且工作比较稳定。于是在不断地家庭洗脑过程中,颖也逐 渐地接受了我并爱上了我。每个周日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吃饭,很开心,她喜欢什么就给她买什么,毫不在乎钱,每次玩到晚上八九点我才坐公交车送她回家,我从不 打车送她,因为坐公交车会慢一点,这样我也能和她多呆一会,在车上,我轻轻地抱着她希望汽车永远开不到她家。有了颖在我的身边,我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不错的 成绩,一切幸福围在我的身边,而我也开始变得慢慢麻木,对身边的这得来不易的幸福渐渐地失去了感觉,感觉一切理应如此。   突然有一天,颖说要和我结婚。我措手不及,在我的印象中结婚至少也要相处个1~2年吧,而我们才几个月而已,我问颖为什么要这么着急?颖说这是她妈的 主意,颖的妈是个典型的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自己虽然没有文化,但在她的嘴里却都是别人没有素质,因为身体不好,早早就退休了,除了素质低外,最要命的是她 是个极为迷信的人,迷信的让人无法接受,老的妈妈令是一个接一个,老太太说命书上说转年的属性不好,将来生的孩子会一辈子受苦,所以必须尽快结婚。实话 说,起初我本身也很感谢这位瘦瘦的老太太,没有她不断地给颖洗脑,就不会有我和颖的今天,加上我明年也30了,于是在征得了我的父母同意后,我们很快办理 了结婚登记的手续,双方也开始筹备结婚中的各种事项。   然而从这一天开始,一切都变了,颖一反往日的温顺,忽然变得泼辣起来,在家具、装修和婚庆的事上我们吵得一塌糊涂,什么都要贵的,而且全不顾自己的实 际,毫不让步,经常是在我上班的时候接到她的短信,告诉我又要增添什么。我的工作虽说比较稳定,但收入却很少,而颖在外企当文员,工作也是有今天没明天, 我告诉她,我们没必要和别人攀比,我们夫妻感情融洽才最关键,颖却出乎意料地说别跟我谈感情,感情算什么?。   我很奇怪颖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怎么看也不像当初在朋友家见到的那个温顺的小女孩,现在的颖简直是个泼妇,不,不是简直,应该说完完全全是个泼妇,也 难怪,她妈就是那个德行,她能好到那里去?我开始发现我被欺骗了,但结婚证都领了,没有退路了,离婚?别天真了,还没举行婚礼就离婚,别人会怎么说?于是 我不得不面对眼前的事实,每次在和颖的婚事商议中都以不欢而散而收场,那些日子可谓大吵369,小炒天天有,而那个迷信的老太太也不断地在颖的背后向我要 着要那,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她很多索要的依据竟是几本算命书和妈妈令。   对这个瘦瘦的老太太我开始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同时我也开始渐渐地不喜欢颖了,因为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温柔的女孩子,特别是她如今极为的任性和无理真 让我反感,我们一起去选购家具和电器时我再也不愿意拉着她的手,更别说是抱一抱。记得照婚纱照时,我完全就是配合去的,但是婚纱照这东西对女孩子却有着极 大的吸引力,那一天让颖非常的兴奋,她笑的是那么甜美,而我所有的笑容却都是挤出来的。就这样,在我们彼此争争吵吵的过程中,结婚的预算也在不断地升级。   此刻我对颖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完全是勉强地配合她和她家的要求。最终我和颖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婚庆的主持人也是京城的金牌司 仪,整个婚礼都是颖精心设计的,婚礼对于她来说比什么都重要。结婚后颖最喜欢的就是把结婚的光盘和婚纱照拿出来看,还逼着我一起看,平时我稍微碰歪一点摆 在桌子上的结婚照,颖都要大喊大叫,看得出颖对我和她的结合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典礼结束后我送完了所有的亲戚,舒了一口气,终于忙完了,我累了,彻底地累 了,回想这几个月的辛酸和争吵,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会怎样,结婚的当晚身心疲惫的我抱着给颖买的一个玩具猫痛快地睡了一夜。   很快我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居然对性提不起兴趣?说实在的,我也说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平时自己的欲望也是很正常的,恋爱的时候也很有感觉,而婚后对 夫妻生活却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充满了反感,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不再喜欢颖了,我们的感情已经炒光了,我不是一个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也能有反应的人。 为什么我不喜欢颖了?就因为在准备婚事的那个阶段她的做法不再让我喜欢,还有她的妈妈,那个可恶的迷信的老太太。面对着睡在自己身边的颖,我开始讨厌她的 一切,从言语、举止、到她身上的香水味道。。。。。。我幻想着尽快摆脱这个任性泼辣的女人,那怕我后半辈子孤孤零零也比和她生活在一起要强百倍。   于是,我心里开始盘算着该怎么摆脱这个任性自私的女孩,怎么离婚呢?终于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假装没有性欲不和她过性生活,而那时自己也的 确不愿意再多碰她一下。每天下了班就往电脑前一坐,把她一个人冷落在电视机旁,当然我不能让她看出来是我不喜欢她,我在生活上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怀她爱护 她,只是推说现在单位太忙,晚上要加班没时间和她一起看电视。很快我的这个邪恶的计划奏效了,她主动多次要求我能和她一起看看电视,或一起干点别的,那怕 是和她一起干家务,我还是说现在不行,太忙啊,你要支持我的工作。我渴望着她能爆发,能主动和我提出离婚。但令我惊讶的是,她却丝毫没有要和我离婚的 意思,最多只是发发脾气发发牢骚,说真的,我当时对这些一点感觉都没有,一个个无情地黑夜和白天就这样折磨着她,起初她还经常主动要我和她紧密,要我抱 她,而见我每次都不积极响应,渐渐她也就放弃了最后的希望,干脆每晚都背对着我睡觉。   我们虽然很少很少过夫妻生活,但是关系还很融洽,我在生活上也很照顾她,渐渐地我发现她除了有时候任性和爱虚荣一点外也没有什么缺点,还是和我以前认 识的颖一样的单纯和天真。以前的那些蛮横无理和泼辣的举止也没有再发生过,她每天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陪在我身边。我终于知道以前的一切都是她的那个迷信的 妈妈在背后指使的,当然也有颖本身爱慕虚荣的原因,试问天下有几个女人不爱虚荣呢?颖真的很爱我,即使没有夫妻生活,即使我下班不陪她玩,她一样天真浪 漫,每天想方设法逗我笑,像我的妹妹一样,只不过是每天都是妹妹在哄着哥哥玩。但我却一直无法摆脱结婚前的那段挥之不去的阴影,还是希望能尽早离婚,在这 种感觉的影响下,我还是觉得结婚挺没劲的,不如离婚来得自在。   终于,在颖的一次回娘家后,给我发来短信,说要和我离婚了,我的头嗡的一下,面对这个我盼望已久的时刻,我却突然难过起来。颖那晚也没回来,直接回了 娘家,哭诉了她的不幸,那个迷信的老太太一听,当然是火冒三丈,坚决要和我离婚,而且没有商量,因为在老太太的眼里决不能容忍这种事情,谁会让自己的心爱 的女儿守活寡呢?老太太也急着要孙子,她下了最后的指示,坚决和我离婚。成也萧何败萧何,老太太一手促成了我们草率的婚事,如今也一手促成了我们草率的分 离。   而这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是高兴还是难过?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最最最最可怕的事情和感觉却发生了,刚离婚不久,我就发现其实自己已经离不 开颖了,下班后一进屋门,看到家里的摆设依旧,却没有了颖的身影,孤单的感觉油然而生,以前的晚上,颖总是用各种办法逗我开心,那时我只觉她烦,现在真的 没有她了,我却开始感觉到无法接受了,屋子里没有了她的欢声笑语,只有我的孤单身影,打开电脑,我听着颖平时喜欢的歌曲,这些平日里最让我反感的歌曲此时 却又那么地好听,听着它们就仿佛颖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真TM的不是人,悔恨的泪水每晚在流淌,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我给别人挖了一个陷阱,最后发现这却也是自己的葬身之地。我真混啊,我逼走了自己的老婆,我也把自己逼近了寂寞的角落。朋友们,人的感觉真的很奇怪, 我们拥有的时候毫不珍惜,一旦失去了,才觉得原来是如此可贵,这个从小就懂的简单道理,到今天我才彻彻底底地体会到,我听过无数懊悔的故事,但都没有能影 响我,不知道我的这个经历是否能影响目前打算离婚的朋友?或许你们也非要等走到我这一步才会来劝告别人,但那一切都晚了。   最后,我想对快要结婚的朋友们说几句心里话:   1、结婚莫攀比,据离婚办的同志说,像我还算是不错的,现在年轻人因为操办婚事意见不统一而刚刚领完结婚证还没办婚礼就离婚的大有人在。结婚是个过 程,是个锦上添花的过程,而绝不能让筹办结婚伤害了男女的感情。在这里我特别要提醒一下女孩子,漫天要价害人害己,前不久不就有对新人,在结婚当天,新娘 还要这要那,结果新郎一怒之下娶了别人。   2、双方父母不要过多介入子女的婚事,特别是那些老的令儿,这些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反感。北方的结婚更在乎这些老的传统,还有一些老人的想法很守旧, 认为嫁女儿就是要踩在男方的头上,出处挤兑男方,特别是北京的一些老人。这样对给男方及其家人的心理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影响到婚后的生活。   3、夫妻双方也不要因短期的不合就满脑子往离婚的方面想,越想就越不合,谁都知道买辆汽车还要磨合,为什么结婚就要一开始非常幸福?除了第三者和身体 因素外,其它的不合要能忍则忍,过日子没有一家是完美的,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不过你光看见别人家的和睦之处,他们打架的时候都背着外人呢!   4、人都是都有感情的,天天生活在一起,别看你现在毫无感觉,真的离开了会很难受,我就是个例子,我当初日日夜夜盼着离婚,可真的离婚了却又无比失 落。尤其是那些脑子一热的离婚者更是如此,谁没有缺点,你光盯着对方的缺点拿着放大镜看,却不知你的缺点更多啊。如果真的是对方背叛了你或是其他严重的事 情,那离也就离了,可如果只是为了生活上的某些不愉快以及日常的稍稍闹闹而离婚那你会非常的悔恨和自责。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吧,尽管这样做有时很难。
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快乐
邵宇飞 2009-11-10 20:27
执著者升入天堂,执迷者坠入地狱。自几天前的坦露心迹之后,我的整个心就在那没有光亮没有声音的暗寂里不断地沉沉浮浮。我是在天堂呢?还是在地狱呢? 她的QQ上线了。吃了没?,最平常的问候之后,是一个最平常的QQ开心表情。她发来了对话。 我在天堂。 真是快乐极了。 走在凛冽的寒风中,我都不觉得冷;午饭晚饭没有吃,也不觉得饿。中期检查的结果不甚理想,情绪也不是很低落。那些肢体上的感觉,肠胃的需求,课题上的孤独,都纷纷消融在她投来的温暖和感动里。 人生真是有趣。十年前就已相识,今日方才相知。原来你在这里。原来要找的人是你。消失了四年之久的我的快乐,终于又奔涌如河。余下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快乐,这份幸福,握在手掌。 我的幸福,静悄悄地来了。
个人分类: 读书|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学前的日子(1)
xudm 2009-11-8 22:00
上周五去美国大使馆签证,下午1:30到使馆,交表、排队、按手印、再排队、最后到面签的时间已经是4:00了。签证官直接用中文交谈,看我是j-1的签证,问我带没带窗口上贴的要求的材料(录取信、个人简历、留学计划、导师简介),我说带了。一一交给签证官。他看了一下,跟我说:你的签证过了,但是我们需要3个星期的审查。 计划启程时间1月3、4日,日子在一天天临近,保姆的事情还没有着落,这两天给娘家人打了电话,说还在帮着找。只能等了。 看了有关留学的博文和图片,对自己的留学生活有了一些期待,包括对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对家庭的生活和女儿的教育,希望会有一些有益的帮助。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赡养老人
xu782219 2009-10-24 22:28
谁来赡养老人 今年是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10 周年。截止 2008 年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达 1.69 亿,而且正以年均约 1000 万的速度递增。现在,平均每 9 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到本世纪中叶,将增至平均每 3 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而且平均每 5 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 目前,空巢老人逐年增多。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农村空巢老人也占到四成左右,全国老人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上,要求大家认清形势,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项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据民政部统计,全国失能老人已达 940 万,其中城市 194 万,农村 746 万;此外还有部分失能老人 1894 万。 这些失能老人谁来照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主要是继承养儿防老的古老传统,即由失能老人所在的家庭子女负责照料;社会照料微乎其微。日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由于缺乏社会护理,一个失能老人最少影响两个家庭,所以中国现在至少几千万个家庭被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所困扰。 面对困扰,这几千万个家庭的健康成员要么有人放弃工作去护理老人,要么就对失能老人的痛苦不管不问。前者使被困扰者失去经济来源,失去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使被困扰者愈加困扰;后者丢掉了中华文化敬老的优良传统,使被困扰者失去了做人的本性,这两种办法都不可取。还有第三种办法:请保姆。但这需较为雄厚的资金支持,而一般人不具备 失能是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照料失能老人也是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对失能老人的关怀,是检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怎么办? 王振耀司长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与经济水平和老龄化形式相适应的养老护理行业,长期照料机构和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为了让这些失能老人能得到最基本的照料,应尽快在全国普及 80 岁以上无养老金的老人按月发放高龄津贴,并且全面推广养老养老护理津贴制度,对失能老人护理发放津贴。 王振耀司长表示,各级政府应该对本地失能老人展开调查,兴建以长期护理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养老院,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并着手推动养老员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业性比较强、又有适度待遇的庞大护理队伍。 对失能老人和健康老人的照料实行社会化管理,逐步加大社会承担力度,最终完全承担管理责任,这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在上世纪 60 年代,曾提出彻底解决家庭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包括解决对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在内,现代家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可得到圆满解决。欢迎对家庭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参阅我在科学网的博文《 丙寅大江行 08 家庭革命 》,请切磋,请批评。该文网址是: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042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51 次阅读|1 个评论
家庭小测试
famingkuang 2009-9-2 21:53
为了预测本家庭谁最有前途,今天晚饭的时候,我出了下面的试题对全体家庭成员进行了测试。 题目:你和老板都在同一栋楼上班,不过你在五楼,老板在十楼;有一天你前脚刚进电梯,老板后脚就跟进来了,此时你会: A,在电梯控制板上先按5,再按10。 B,只按10,等老板出去后,再按5回到自己所在的楼层。 C,先按10,等电梯过了五楼后再按5。 D,只按5,等老板自己按10。 测试结果如下: 发发选择:D 发妻选择:A 中发发选择:C 小发发选择:B 点评 选择A的发妻知道要拍马屁,但马屁功水平太糗,经常拍一些超低水平的马屁,常常被发发耻笑。 选择B的小发发,完全是一个利他主义者,为了别人经常忘了自己。 选择C的中发发似乎最懂得拍马屁,但生活中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选择D的发发,目无领导、自以为是,不宜在他人手下做事,好好丑丑就只能自己干了。 嘿嘿,这个还真准,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家庭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38 次阅读|5 个评论
另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kingstar 2009-8-30 08:25
儿子今天就要去学校报到,后天正式上课。一边整理书包,一边抱怨着: 哎呀,暑假一眨眼就过去了 老婆急忙做思想工作: 是呀,现在开始每天要早起了哦! 儿子信誓旦旦状: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老婆满意状:好!是要早起,早起身体好,学习好 儿子马上抢话:我要做一只晚起的虫子,不被鸟吃掉!
个人分类: 人文思考|2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决定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whitesun 2009-8-14 01:28
很多人一定听过一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拜菩萨,五读书。 仿佛听这句话后,很受打击,而且觉得不服气,甚至觉得是黑后学的一些观点,或折射出一种消极的社会观点。然而细致分析,其实这句话还是很客观的。 我这里想谈的是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与人类智能概念相关,不是简单指一个人生存能力或智力能力,而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能力,这里说的社会环境包含家庭、家族、工作环境、当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国家的政策导向等等。下面就对照一命,二运,三风水,四拜菩萨,五读书。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命,来自家庭、家族的影响。估计命决定了超过80%的人的社会竞争力,这主要包括天生的智力水平,后天所受的教育,遗传的疾病,社会关系等等。 运,接下来是与受当时社会道德水平、政策导向等有关,这就是所谓的运,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如果适应社会,那么其道德和行为准则一定与所处社会的主导道德和政策最为密切,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个人的取舍。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和事业,我们应选择哪个?
曹晖 2009-7-23 17:31
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究竟在于家庭幸福还是事业有成? 什么是事业?暴君把杀戮和奴役他人作为事业,投机者把升官发财作为事业,狂热的自然科学爱好者把破解自然界的密码作为事业,爱慕虚荣者把听到无穷无境的阿谀奉承作为事业。 我的事业呢?当我坐在显微镜前,观察细胞的状态,当我坐在病床前,为病人抽取胸水,我问自己,这一切有意义吗?大自然并没有迫切地要求我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人类直到灭亡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发现自然界的全部秘密。医生和死神之间进行的对患者的争夺,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以死神的胜利而告终。然而我们这么做真的没有意义吗?我分明看到了病人脸上洋溢的笑! 我们为什么如此眷恋家庭?家庭把什么带给了我们?夫妻的恩爱,孩子的欢笑为什么让我们备感温馨? 于是我得出了结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到温暖、幸福和爱。这种美好的感觉,实现于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便是家庭的美满;实现于他人和他人的亲人,便是我事业的成功,原来这两者并不矛盾。
个人分类: 杂谈|3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孩子是家庭运转的中心
热度 1 xiegming 2009-7-21 22:57
好久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意大利出差回来老大就病了,拖了两天,还是住院了,支气管肺炎。 住院好累人,夜里还规定只能女家长陪。我们两个黑白班倒换着来,其实她更累,因为白天家里的事情也不少。 工学院的夏令营,本来想和参营的学生好好交流交流,挑选一下学生。可是连去介绍专业情况,我都是带着一个孩子去的,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个和加拿大教授交流的workshop, 也只能露一个面,没有深入交流。还有重要的实验室毕业晚宴也未能出席。 仔细想了想有了孩子这几年,真是整个全都围绕她们而运转,随着他们的节奏而启停。要做什么安排,她们的事情优先权最高,然后才是自己的事情。而且即使安排了,可能还会因为到时候时间不够等原因取消。以前就有人告诉我,有了孩子对工作影响很大,我当时还没有太理解,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好。现在是彻底体会了。 别人家都是几个人带一个,我们是两个人带两个。有时候出去和别人一起玩,都说我们的小孩子听话。我心想,不听话行吗,我们根本没有条件娇惯。 这三年以来,和之前相比,工作确实受到很大拖累,有很多时候简直就等于完全在带孩子,一点没有事业相关的活动。希望再过两年会好起来,老大上幼儿园就似乎好了一点点。 明天要去贵阳开会。由于孩子还没有完全好,所以找了一个小时工,5个白天600元,否则妻子真是绝对顶不住了,人命要紧。165cm, 46.5kg, 已经瘦得不能再瘦了。她经常说不知道会坚持到哪一天,真是对不起她。 我是非常喜欢孩子的,但是真没有想过有了孩子会这样辛苦。
个人分类: 活动记录|4397 次阅读|4 个评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whm 2009-7-18 09:02
最近在报道歌星陈慧琳生了个baby,谈及儿子的未来,她希望儿子能像张学友一样有出息。我想即使他儿子没有张学友那样的成就,他baby的一出生就决定了他已经不站在了常人的起跑线上。家庭,家族,父辈的人际网络已经将他的成功托在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上。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抑或我们的父母是普通工人还是部级高管,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家庭贫贱,抑或亿万富豪。但是出身已经奠定了很多人一生的基调,有多少人几辈子生在穷山沟里,有多少人几代人成就着什么世家! 再谈谈读书就业,读了某个大学,读了某个专业,一定程度上也圈定了大多数人人生轨迹,你学石油的,也许一辈子都跟石化打交道,学化工的不大可能转到经济学,当然万千世界,不乏特例。 最后类比下科研学术,你选择了某个导师,某个课题组,就如同你选择了个好爸爸,好家庭一样。好爸爸,名门望族无疑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规划,更好的环境,甚至日后离开父母自我创业,家庭的社会网络无疑也给你提供了千丝万缕的机会。而那些选择了普通学校的普通导师,或许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汉子,我们的成功或许真的需要自己额外的拼搏,才能鲤鱼跳龙门。 当然一切都不是那么绝对的,毛泽东的父亲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李嘉诚也出身寒微,不照样打造了自己的亿万帝国,还是一句歌词唱的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最后还是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06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个百岁,两个奇迹!
liux831 2009-7-15 10:49
百岁生命,一个奇迹。 我们是需要积累的。当我们100岁的时候,是多么有经验! ---转载 两个百岁长者 . 我的村子很小,关系最远,也不会超过18代同堂子孙。说到人口,也只有100多人。可就是这小的村庄,却孕育了两个百岁老人。 那老伯总说他99岁,说了好几年。我对此很好奇,他儿子80多岁,我是他儿子的孙子的老师。有时家访,看到那老人身体健康,自己生活。我油然起敬!我小时候喜欢到远处的田野,因为出村向东,很远的地方才有另外的村庄。一次看到老人劳动,不由感叹---天下竟有这顽强的生命! 一次,老人的孙子实在郁闷,悬梁自尽。这老伯手起刀落,砍断绳索,高声叹息:你小小年级,刚刚60多岁,就结束生命!。 第二个老人是我的邻居。他一生养育了6个儿女。6个儿女均已退休。大女儿80多岁,小女儿退休后来看爸爸,病了一次,很快痊愈。老人教子有方。听说他的小儿子高考失利,被爸爸很很教训了一顿:你若愿意受罪,我今天成全你,你现在去东北打拼,现在出发!。儿子弱小身体,哪里经得起东北寒冷袭击,空旷磨练?!一年后儿子重新复读,考取天津财经大学,是年,儿子26岁。 老人喜欢到我家串门。也常带来让我惊喜的消息。他的大儿子,小女儿都是我的老师,我特别希望听到关于他们这个长寿家庭的故事。 两个百岁老人给了我人生启迪: 1.平静是福 两个百岁老人非常平静。前者说话慢言慢语,走路不快不慢,他总是迎面向我走来。后者平静中见伟大,每次带给我的,总是令我震动的消息:你的老师来了。 2.教育世家 两位老人都重视教育。前者的后代是我的学生,而后者的子孙是我的老师。在100多人的偏僻小村,一家数十个大学生,那是我们小村多大的骄傲和自豪。受两位老人的启发,我们家加以模仿,现在是博士世家,名牌不少。 3.友好带来家庭兴旺 两个百岁老人十分友好,总是笑容可掬。百岁老人的友好带出了友好世家。我和这两个世家关系密切,多有来往。 两个大家庭成了我们村的主干。几十个人的家庭,人才辈出。 两个百岁老人,创造了生命奇迹。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3628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人员在什么年龄结婚生孩子最好?
eminor 2009-7-8 23:00
找对象、结婚、生孩子是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虽然不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却是生命延续和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如果单是结婚生孩子还比较简单,但是要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问题就复杂了。我们也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家长同样是高知,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却不太好?这就和结婚生育的年龄有关。 从个体发育和生理状况的角度看,女性在 20 岁到 35 岁之间生孩子是最合适的年龄段,而男性宽松得多,大概从 20 岁开始可以延续到 50 岁左右吧。尽管现在有 60 多岁的女性生孩子的报道,男性 70 多岁的也不少(如季羡林的儿子季承)。从杨振宁新婚后没有生育的结果来看, 82 岁以后的男性应该没有生育能力了。所以为了保证优生,必须在最合适的年龄段生孩子。这样的话,女性就应该在 35 岁以前生育,加上至少 1 年的提前量,应该在 34 岁以前结婚。男性应该在 50 岁以前生育, 49 岁以前结婚(陈章良应该抓紧了)。 从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即心理发展或心理成熟程度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要早一些,所以女性应该在 22 岁以后,男性 25 岁以后结婚生育。 从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看,结婚后的二人世界所需要的开销相对要小一些,而有了孩子以后就会增加很多。所以为了负起家庭的责任,必须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要孩子,也就是应该在完成学业正式就业以后生孩子。 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说,因为孩子不是往学校一扔就可以解决教育问题了,除非孩子是天才。大部分情况是孩子放学后,家长还要督促辅导孩子的功课,才能使孩子在班级里有个好的排名,才能进入重点中学,然后上重点大学。有些家庭父母都是高知,但是忽略了对孩子的监督辅导,所以高考成绩很差。辅导孩子的功课基本上是依赖中学以前的学到的知识,而经过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洗脑,再经过工作阶段的专业洗脑,时间越长,脑子里残留的中学以前的知识就越少了。所以年纪越大越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我在这方面体会很深)。常言道四十以后不学艺,即人过了四十岁以后头脑基本上没有塑性了,数理逻辑智力开始退化了。所以能够胜任监督辅导孩子功课的年龄是四十岁以前。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大概在初二以后形成,女生早一些,此后的辅导监督力度可以逐渐减少。这样算来,男女都应该在三十岁以前生孩子。当然,如果很有钱的话,可以请高级家教,就不会受这个年龄的限制。但是要有钱到这个程度必须成为所谓的精英和大腕级人物,一般来说人数不多。 如果从 7 周岁开始上小学, 6 年小学, 6 年中学, 4 年大学, 3 年硕士, 3 年博士,如果再来个博士后,还要加两年。所以,对于女性来说,按正常情况拿下硕士学位时 26 岁,是最佳的生育年龄。如果读完博士 29 岁,还不算晚,但应该抓紧了。但也可以先生孩子,再去读博士,如果很想要学位的话。对于男性可以稍微晚一些,但是 29 岁读完博士就该考虑了,而 31 岁做完博士后就该抓紧了。由于年轻人忙于学业、然后又忙于事业,工作压力很大,所以有些人会把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这个部分忽略或耽误了。作为过来人,在此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个人分类: 娱民正册|16742 次阅读|4 个评论
【图】爱情物理学简史
gwailee 2009-7-1 20:18
本文转贴自 BBS 曙光站,原文由 space (排骨教主)发表,有少量改动。 无极=无聊2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一) 伟大的 Bohr 对 girl 心事的不可预测性给出了量子化描述 . 他指出 , 女孩的心事是阶跃的 , 不是连续的 . 这些心事的不连续台阶叫作量子态 . 究竟处于哪个态 , 那必须作统计描述 . 云云 . Bohr 指出了这一物理本质后 , 作了大量的唯象研究 . 他发现 ,girl 的这种心理复杂现象 , 其实是自然界一个普遍现象 , 有微观机理 . 比如他发现 , 氢原子的光谱 , 竟然可以用同样一套量子化规则来说明 . 最后 Bohr 因此获了 Nobel 奖 . Bohr 的工作 , 大大的得罪了一个同样是女孩心理学方面的大权威 ---Einstein.Einstein 在女孩心理学学方面的成就 , 是指出女孩心理的虚伪性 --- 噢 , 失言了 , 是相对性 . 本世纪初期 , 他在一个小破专利局当工人的时候 , 相信考虑了这样一个问题 ---- 为什么女同志对恋爱的投入程度会那样高 , 以至于寻死觅活 ? 又为什么一旦女同志陷入一段新爱情时 , 又会如此决断抛弃旧情 , 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 他得出结论 --- 一定有深刻的理论原因在背后 .1905 年他生小孩后 , 突然开悟 , 发表了无理学史上的里程碑论文 : 狭义相对论 . 这狭义相对论 ( 以后简单称 SPR) 里面只有两个基本原理 : 1. 所有同年纪女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 ; 2. 爱情对所有同年纪的女人的诱惑以及程度 , 速度都是一样的 . 并且不依赖于爱情的来源 ; 同样 , 最后他发现女孩心理的这种相对性原理竟然暗和宇宙的道理 , 立刻解决了电磁学的困难 , 还发现许多别的新用处 . 可惜由于纳粹的捣乱 , 他没有 Bohr 的运气好 , 没有因此得 Nobel 奖 . 他很不服气 , 继续研究 . 后来他发现 , 其实相对论条件 1. 可以改为 : 3. 所有女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 ; 这就是广义相对论了 . 这个理论再次被证明同样是关于宇宙的正确描述 . 如今的宇宙学就建立在这上面说 . 由于他的这些大大的贡献 , 后来获得 Nobel 奖 , 用他一个小工作的名义给的 . 量子力学 , 相对论的成功表明 , 宇宙的奥秘 , 就是女人的奥秘 . 所以研究物理学 , 可以另辟蹊径 , 多多和 mm 来往就行 . 如此便可得到物理规律 , 同时又可以避免传统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枯燥无味 , 何乐而不为呢 ? 那么 , 为什么 Bohr 的量子无理学会气坏了老爱的相对论无理学呢 ? 这其实是因为他们两个童年经历不一样 , 道德观念不一样 , 以及对未来的乐关程度不一样导致的 . 这个爱因斯坦 , 从小比较坎坷 , 老师都说他笨 . 在苏黎寺上大学的时候 , 他的本科老师叫责慢 , 还是个 Nobel 奖获得者 , 就说老爱是不行的 . 老爱毕业了 , 老师都不给些推荐信 , 只好去专利局当工人 . 幸好这样 , 他才有机会研究无理学 , 从而最终解决物理学问题 . 可惜这样的生世是他这个人很保守 ---- 他心中希望女孩能够被看透 , 这样就好研究一些 . 而且作为男人来说 , 信心也会足一些 . 他不能想象 , 一个女孩心事本质上不可琢磨的世界 , 是多么的一团乱麻啊 .... (二) 量子力学无理学主要历史和结论简介 但是抛开这两大爱情无理学理论祖师爷的哲学观点不谈 , 近百年的人类实践表明 , 它们都正确描述了女孩爱情规律的两大不同方面 : 量子无理学 : 心事是小脾气不可预测 , 大方向可以把握 ; 相对论 : 女孩心理规律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 不管她们的生长环境 , 教育程度 , 还有外部表现有多么的不同 . 本讲座之第一讲 , 现谈量子无理学 浅析 female 心理现象 . 继大思想家 Bohr 发现 Female 心理不连续台阶取的重大成功之后 , 有一个严肃的物理学家 , 许丁格 , 受到触动 . 他认为 ,Bohr 的发现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刻基本的东西 . 他不禁要问 : 就算你知道女孩的心理是不连续的台阶 , 那你怎么判断一个女孩究竟她的心理在特定时刻 , 特定环境下面处在什么状态 ? 她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会高兴 ? 什么时候又会生气 ? 在许丁格发问之下 , 很多实验爱情无理学家就纠集了一大批相同年龄 , 相同环境的 female 分成小组作实验 . 实验结果令人惊讶 : 1. 同一个小组内的 female 心理状态并不相同 , 有一个概率分布 ; 2. 这概率分布随不同年龄和不同环境还有不同 ; 有这些数据之后 , 许丁格就开始考虑下述研究的可能性 : * 有没有办法研究一个特定环境下的 female 的心理状态随时间演化的规律 ? 爱因斯坦与尼尔斯-玻尔(1885-1962)。玻尔提出的量子无理学对girl的追求动力的使用有着深远意义。这一理论应用到氢光谱得到解释,为化学和无理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爱因斯坦使用girl心里的跳跃性解释了光电现象,并进一步提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与波尔分别于1921年和1922年获得诺贝尔无理学奖。 (三) 经过极其艰难 , 曲折 , 天才的思考 , 许丁格熬白了头发 , 终于写出来一个方程 : O Y(x,t;P)=0 (1) 这个方程 , 就是著名的许丁格方程 . 其中 : O 代表一个依赖于环境影响 P 的偏微分算子 ;x 代表 female 的心理状态 ;t 是时间 ; Y(x,t) 就代表处于环境影响 P 下的一个 female 在时刻 t 处在心理状态 x 的概率 ! 那环境 P 就代表 . 比如 , 她的老师好不好压 , 她的朋友是不是坏蛋拉 , 她的相貌如何压 , 是否双亲具在啊 , 小时候经历文革没有啊 , 是不是四环素中过毒 , 等等 . 呵呵 ... 复杂吧 ? 可怕吧 ? 服气吧 ? 从此以后 , 你只要告诉我一个相同 group 里面女孩们的初始心理状态分布 , 根据许方程 , 偶就能计算出未来任何时刻这个 group 里面女孩们的心理状态分布 ! (四) 上节讲到许丁格方程 : O Y(x,t;P)=0 其实里面的 x 只是 mm 可能有的很多状态中其中一个的标志 . 别的所有状态都可以计算出 来 . 这节专门讲 mm 的 能量 问题 , 顺便解释 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现象 . mm 的能量是什么呢 ? 简单说 , 就是 mm 的心情状态 . 这能量越高 , 就表示越高兴 . 低 , 就表示情绪不好 . 所以了解这个理论很重要 --- 你去找 mm, 就可以对症下药 , 在不用到 dreamer 版去抱怨 : 怎么约她出来看电影 , 她会拒绝呢 ? 等等 . 厚积薄发的许丁格 蛮正经的底拉客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许丁格(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和英国无理学家底拉客(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1902-1984),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无理原子理论的新式。 许丁格在一次婚外恋期间 , 灵感大发 : 他发现他的方程的解 , 时间和空间可以分开 . 而空间部分有另外一个算字 Oe 确定 : Oe Y(x;P,E)=0 (2) 这个方程里面的 E, 就是 mm 心情指标 . 对特定的心情 E, 方程 (2) 就被叫做定态许丁格方程 . * 白马王子问题 . 许丁格作的第一个研究就是白马王子问题 . 理想的白马王子 , 在女孩心中 , 那是高高在上 , 遥不可及的 . 数学理想抽象的情况下 , 就假设任何一个女孩 , 绝对没有希望嫁给一个白马王子的 , 于是这就变成一个俗称的 无穷深势井 问题 , 表示女孩深深的处于绝望之中 . 这情形下 , 方程 (2) 的解会有什么特征呢 ? 许发现 , 满足 (2) 任何解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 : 心情指标是分离的 , 不连续的 : {E1, E2, ...,En,...} (3) O2 测量值比如是 结婚成功 , 你就不知道人家是不是当你是朋友 . 这就是为什么包办婚姻的很多家庭最后要解体的原因 , 因为他们最后也没交上朋友 ; 现代社会 , 自由恋爱 , 就是 O1-O2. 比如 O1 成功 , 你有了 gf; 可是你就不知道人家当时心里是不是考虑以后嫁给你 ---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恋爱 7,8 年 ,gf 还要跟别人跑去结婚的原因 . 真是左右为难啊 . 这样的结果 , 我们虽然不高兴 . 但这是理论的结果 , 描述的是 female 天性 , 只好接受 . 今后碰到打击 , 就不要太难受 --- 只要想到这原来是无理规律 , 不是你的错误 , 就不要自责 , 自卑了 ,hehe.. 满神用离心力解释为何人能变风筝,是牛顿girl无理学的应用 ( 七 )-- 库仑场中的老婆 前面的结论对光光们固然很有好处 . 但是 , 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实是家庭 . 家庭的稳定性和社会稳定性密切相关 . 而家庭稳定性问题 , 主要就是夫妻关系稳定性问题 . 所以我们这节专门讨论夫妻关系问题 . 发呆中的库仑 丈夫对老婆的吸引力 , 百年前有个情圣 , 叫做库仑 , 他就测量出来了 , 现叫库仑定律: F=(z*qh)*qw/r^2 其中 , qh 是丈夫天生气质魅力 . 但是生活的奔波劳累 , 使得这鬼力受到了一些影响 . z 就是这个影响 ,z 属于 这个区间 . z=1 表示先天鬼力全发出来 ;z=0 表示这男人已经被生活压垮 , 没有鬼力了 . 我们无理学上 , 把 z 的突变 z-z-n 叫做贝塔衰变 ---- 这是很常见的 . 有些男人昨天还意气风发 , 今天就要死不活 , 就是贝塔衰变 . qw 是女人的鬼力值 . 由于女人们很会享受 , 欣赏生活 , 所以她们是不存在贝塔衰变的 . 在我们这个问题中 , 由于男人质量比较大 , 所以女人就是一个生活在丈夫鬼力值笼罩之下的小鸟 . 如果丈夫的鬼力降的太多 , 小鸟就会飞走的 . 在数学上我们无理学家说这就是一个库仑场中的妻子问题 . 前面讲了库仑场中妻子运动的问题的一般概貌 . 这节就要具体解许丁格方程看看会有什么更细致的结论 . 经过特别复杂的数学物理运算 , 前辈情圣得到下述理论结论 : 库仑场中妻子的一切心理指标可以被一个底拉客 ( 本世纪著名英国情圣 ) 矢量确定 : |n,l,m 其中 n 叫做主要量子数 , 代表老婆主流心情 E(n). 结论是发现 , 主体上老婆心情和白马王子条件下的女孩一样 , 都比较沮丧不高兴 ! 这个看起来骇人听闻的结论其实是对的 . 同志们好好想想 , 为什么你老婆常常给你莫名其妙的气受 ? 为什么你老婆经常不明原因的对着墙壁流眼泪 ? 为什么她经常看琼瑶小说 ? 前几天还有一个傻乎乎的受害者 , 说他老婆迷上了肋昂那多他很烦恼 . 这一切的背後 , 就是我们库仑场下妻子理论的自然结论 . 其实想想也很好理解嘛 -- 你想 , 她跟你结婚了 , 就没有机会跟别人好了 . 在物理上 , 等于所有别的男人都变的遥不可及 --- 以前的癞蛤蟆现在就等价为一个白马王子 . 这就是为什么库仑场中妻子主要心情指标和白马王子条件下的小女孩这样相似的原因 . 但是 , 与少女不同的地方是 , 作为妻子 , 她们的心理结构更加复杂细致 , 所以还有另外两个量子数来确定 . 其中 l 这个量子数代表她愿意待在家里操劳的愿意程度 , 无理学中叫作脚动量指标 . 如果 l 很小,说明你的老婆很懒 ;l 很大 , 说明她勤快 . 但是本工作的一个巨大发现就是 ,l 是有上界的 --- 这说明你不要指望找到一个无穷勤快的老婆 ! 对给定的心情好坏量子数 n, 妻子的勤快量子数是如下可能值 : 0,1,2,...,n-1 所以 , 趋势就是 , 如果她很不高兴 , 她就很不勤快 ; 她很高兴 (n 很大 ), 她还是可能不勤快 , 当然也很可能勤快 . 具体究竟勤快不勤快 , 什么时候勤快 ,who knows? 所以女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啊 . 到现在还没有完 . 请注意,我们还有一个量子数 m. 这个 m 是什么呢 ? 它在无理学中叫做 刺 量子数 , 可以说明老婆莫名其妙给人气受这种常见现象 . 这个 m 越大 , 老婆刺就越多 , 你就越可能被欺负冤枉 . 幸好这个刺量子数也是有上界的 , 否则大家就不要活了 . 它的规律是 , 对给定的脚动量指标 l,m 可以取值 : -l,-(l-1),-(l-2),..,0,1,2,...,l 共 2l+1 个可能状态 . 负号代表 负刺 状态 , 就是反过来要你欺负她 --- 这可能和精神病中的受虐狂有关 ; 正号代表她要欺负你 , 这时是施虐倾向 . 而且大家可以看出 , 叫动量越大 , 妻子这个 刺 量子数就可能越高 ---- 这很好理解 : 谁作了那么多家务事 , 脾气都不会好 . 如果脚动量很小 , 我们的公式表明 , 她一般不会刺你的 . 这点很有指导意义 --- 要想不被刺 , 抢着作家务 ! ( 八 )-- 诱惑导致老婆之相变现象 (a) 跃迁 上节对家庭问题的研究 , 大家已经看到女人心理的复杂精细结构 . 在一夫一妻制度的情况下 , 妇女在特定心情量子数 n 下 , 还有 n 中可能的勤快量子数 l, 在特定勤快状态下 , 她又还有 2l+1 种可能的发脾气量子数 . 这个发脾气 , 既可能是要欺负你 , 也可能是要你去欺负他 . 所以在给定心情下 , 女人还有 n^2 种细微心理状态 , 我们无理学中叫做 : 家庭妇女的心理精细结构 . 但是无论如何 , 我们这些品质优秀的男人 , 在大的苦也能吃 , 再多的气也可以受 , 只要她高兴就谢天谢地 . 所以对优秀不精精计较的男人来说 , 还是主心情量子数 n 最重要 . 然而 , 爱妻的心情 , 有如芝加哥的天气 , 说变就变 , 毫无预兆 , 这可就急坏了象排骨这样的优秀男同志 . 幸好排骨乃是无理学方向之一大宗师 , 近来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成就 . 这里就是要把其中若干理论结果公布出来 , 解放白色恐怖之下的男同胞们 . 以后请偶喝酒就可以乐 . 理论框架是这样的 : 无论如何 , 女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变心情的 . 肯定有外界影响 ; 我们把女人心情的操作算子叫做 H, 把外界的影响叫做 H1. 既然我们常误以为老婆心情是无缘无故变化的 , 就表明 H1 相比 H 是很小的 . 实际上 ,H 就集中体现了丈夫之鬼力 , 而 H1 就是外界的诱惑 . 于是就有下面三个自然结论 : 1. H1H: 铁定要和你分手 . 你就不要做梦留人家下来了 . 不乐哈:1951年诺贝尔无理学奖授予 不乐哈 (Felix Bloch ,1905-1983)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珀塞尔(Edward Purcell ,1912-1997),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由此所作的发现。 不得不提的是 , 有个变态情圣 , 叫不乐哈 , 他曾经研究过这么一类女人 -- 对她们来说 , 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没有差别 . 这种女人的运动被不乐哈解许丁格方程研究出来 : 她们会随机的暂时与某个男人形成紧束缚状态 ; 又随机的翩然而去 , 如此往复不绝 . 后来他把这个思想用到金属之中 , 发现在那里 , 原子核就是男人 , 电子就是女人 . 那些金属中的男人就规则的排列在三维空间 , 等待随机游动的女人 . 真是手猪待兔啊 . 不乐哈发现 , 在金属男人这种极端被动条件下 , 金属女人呈现完全自由之运动 , 叫做不乐哈波 . 不乐哈也因此获得 Nobel 奖励 . 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男人 , 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千万不要当金属男人 . 我在下节只专门对情况 1. 解方程 , 看看弱外界诱惑条件下 , 老婆的心情活动是怎么样的 . 如此大家就可以对症下药 , 调理让你心烦意乱的老婆了 . 牛顿的苹果没有的事!!!看过《数学丑事》的人都晓得 排骨无理学补 -- 牛顿无理学的错误 这个牛顿无理学 , 建立于 300 年前 , 曾经具有很大革命意义 , 可惜其中错误多多 . 可叹众生当他是经典 , 死报不放 , 指导自己恋爱问题 . 这里就要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与危害 , 为众光光做点贡献 . 牛顿第一定律说 : * 如果没人对美眉施加压力 , 美眉就会在那等着 . 这是大错的 ! 因为现代 mm 会反过来追 ggdd. 很可能追的不是你 . 所以必须主动出击才有收获 . 不知道已有多少英雄吃了这大亏 . 牛顿第二定律说 : * 如果 ggdd 们对某 mm 施加的压力越大 , 她变化越快 . 这也是错的 . 历史经验表明 , 如果大批 ggdd 同时追一个 mm, 她通常有被宠坏的现象发生 , 形成超稳结构 , 谁也追不到 . 所以大家追 mm, 一定要在下面商量分配好作战方案 . 牛顿第三定律说 : * 如果你喜欢一个 mm, 她就一定同样喜欢你 . 牛顿真是发疯 , 居然有这样愚蠢的想法 . 我就不多加说明了这里 . 牛顿的另外一个贡献 , 就是万有引力公式 , 正确描述了男女相互作用强度 . 但是他居然没有在公式中分清性别 , 同样公式也可以用于男 - 男 , 或者女 - 女相互作用作用 . 这就表明他是个同性恋宽容主义者 . 后来正确的公式由库仑提出 , 弥补了这个缺陷 .
个人分类: 水煮科學|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丙寅大江行·08家庭革命
热度 1 XU782219 2009-6-24 16:57
第八章 家庭革命 天渐渐黑下来,凉风习习,我们进了船舱,各自半卧在自己的铺位上,看着时而出现在舷窗玻璃上的左岸灯火。 他:三峡的激流和美景把我们关于婚姻的谈话中断了,现在水势稍缓,两岸美景也看不见了,不妨我们再谈谈这个最富感情的话题。 我:你专门研究过婚姻问题吗? 他:我没专门研究过,但喜欢谈,只是感兴趣而已。与人人有关嘛。 我:人为什么要结婚? 他:权威们怎么认为的我不清楚。我个人认为,首先是男女生理上的需要;其次是为了生产后代,以延续人种;第三是为了找个生活伴侣。生理需要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为传种接代伴随而来的一种享受,是大自然对人类生产后代者的预奖励。 我:所谓大自然的赐予,实际上是在优胜劣败的淘汰赛中大自然的选择。至于奖励,可真亏了它,若是惩罚,恐怕人不待形成类就绝种了。 他:但是,在科学发达以前,是没有多少人把这种男女生理上的冲动与后代的降临直接联系起来的。顶多是认为有关系,但没把后者看成是前者的直接结果。那时,延续后代愿望的实现是盲目的,是自然而然地糊里糊涂地得到的极其重要的极其需要的极其希望得到的收获。 我:后来,人们把二者联系起来了,不少人便加紧生产。人口便失了控,迄今全世界人口已逾 50 亿,人满为患。 他:这可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相反,这却是愚昧、落后的产物。人口的微观生产是自觉的,宏观结果是盲目的,缺乏行之有效的计划,这简直是人类的自杀行为。 我:婚姻形成了家庭。家庭以前曾是经济生产的主要基本单位,现在仍然是人类自我生产的基本单位。 他:看来,你对家庭有过专门研究? 我:有过研究,但不够专门。二十多年前我对家庭就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看法。为此,在文革中还遭了不少罪,牛棚蹲了整三年。 他:那时只有一家,有看法蹲牛棚,毫不稀奇。 我:从五十年代末起,我阅读了一些关于论述家庭的论著,考察了许多现代家庭,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很多感想。通过总结,于 1965 年写出一篇文章,题目叫《简家立院》,探讨家庭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家庭的组织问题。 1966 年 9 月 14 日 ,我将该文的摘要寄给了当时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编辑部,请批评指正,并未期望发表。不久,编辑部给我一封信,说不能录用,稿另包寄回。但是,退给我的稿子在所收发室被造反派张某截了去,私拆开公布于众。由此便开始了对我进行的长达几年的批判,他们说是大毒草,而有人说不是毒草: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形成了我所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高潮。 他:在那种形势下,居然有人敢支持你,他们的胆量可真够 大的。 我:是啊,他们的勇气至今都值得人们钦佩。他们从党委开了介绍信去北京《红旗》杂志编辑部调查,编辑部经手此文的同志说,《简家立院》不是毒草,有些观点还是可取的。 他:你运气真好,又遇到一个英雄。敢说话,敢说真心话,而且还在当时的喉舌部门工作,真是难能可贵!可嘉可敬! 我:他还以为我是一名高级干部呢!其实,我当时却是全所低得不能再低的技术干部── 24 级技术员。据说,当他知道我仅仅是个技术员后,说他怎么想得那么多,想得那么远? 他:有《红旗》撑腰,还怕什么? 我:是啊,我也是这么想,保我的人也是这么想。于是,我们一派等待着机会,在对方批大毒草批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用大红纸贴出《〈红旗〉杂志访问记》,一下子把对方镇住了。可是没多久,对方也要求到北京《红旗》杂志社去调查。因去调查者多是非党员,所以党委秘书易绍奏不给他们盖党委公章。他们不服,以党委公章应当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服务为由,强逼党委易绍奏秘书盖章,于是发生了造反派夺公章骚乱。保我派抓住这一事件,大加笔伐;造反派也害了怕,竭力掩盖事件真相,推卸责任,说那是个别人所为,与派无关。可谁能想得到, 还没出一个月, 1966 年 12 月 26 日 ,人家造反派大张旗鼓地大大方方地公开地夺取了我所党、政、财、文一切大权,堂堂正正地随意盖公章,随意办任何想办的事,真是威风凛凛,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我只有堕入地狱了:戴高帽,挂黑牌,游大街,挨批斗,罚劳动,蹲牛棚,一下子就折腾了三四年。 他:《红旗》不说话了? 我:人家也去了《红旗》,质问那位说不是毒草的编辑,并指责他支持了保守派,阻碍了我所的文化大革命。 他:这位英雄怎么说? 我:英雄仍然不失英雄本色。他说:我并不了解作者,我只是就文章论文章。文章不是毒草,我就不能说成是毒草!斩钉截铁,义正辞严。造反派也慑于《红旗》的权威,只强调这阻碍了我们所的文化大革命的发展,不再提大毒草的事了。但回所后,不提访问事,仍然当大毒草批,只是调门低了点儿,我也由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定性,降格为外部问题内部处理的右派分子了。我自此落了个老右的绰号。 他:《红旗》这位英雄真可敬佩,要是他把《简家立院》说成是大毒草,恐怕你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就当成了,监狱也就蹲成了。后来再平反,时间和事件也不能再倒回去,罪还是白白地受了。如果当时我们国家有更多些这样敢于主持正义的好同志,文化大革命这场滑稽戏便胡闹不起来。 我:我非常感谢他。可惜,至今我还没找到他,若再找不到他,我就得遗憾终生了。在这里,我先祝愿他健康长寿,福如东海,事事顺遂! 他:我也帮你找他,我也愿意结识这样的好人。现在你先介绍介绍《简家立院》的内容好吗? 我:莫急,总要告诉你的。造反派不甘心败于《红旗》杂志编辑部的意见,有几个人竭力要置我于死地,以报私怨,以证明他们的一贯正确。 他:是啊,当时社会沉渣泛起来不少。 我:他们多次以突袭的方式抄我的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 1997 年 9 月 2 日 ,一陆姓家伙挥舞着斧头带人彻底抄了我的家(当时我是单身,实际上他们是抄我的宿舍和办公室),抢走我 70 多本笔记本、所有底稿和全部日记本,还有一个仅几元钱的银行存折。此后,他们变本加厉地从中抠材料,断章取义,甚至断句曲义,竭力拼凑所谓的三反资料。有几位挟私怨者企图把我打成三反分子和对抗运动的典型,罗织十大罪名,多次报市,要求把我以现行反革命罪抓进监狱。无奈极左的市革命委员会也不予批准,他们也就只好愤愤然继续把我当成右派分子来打倒了。后来,笔记和文稿,全部交给了火君。 他:可惜了。你白白研究了十多年。 我:没什么可惜的。我是业余爱好,观点并不敢说是成熟。另外,我的脑袋还没烧掉,内容还是记个差不多的。 他:那就凭记忆给我说说吧! 我:我们的时间多得是,莫急嘛! 他:好吧,那就洗耳恭听你的罗嗦。 我: 1981 年夏,我看到上海《文汇报》上一条消息说,上海某某大学分校社会学系要开设家庭社会学课。我想,那儿肯定有家庭学专家,曷不将《简家立院》文稿寄去请教请教呢?听听专家的意见准有好处。于是,凭记忆,我又把《简家立院》写了出来。 10 月 6 日,寄给了该大学社会学系,并附了一封信,恳请教授们指教。很快我就收到社会学系 10 月 10 日 的回信。 他:回信可真够快的。 我:是啊。 他:说明他们挺负责任的。信上怎么说? 我:信上说:《简家立院》的大作已拜读。我们已转给有关教师看看,提提意见,如有关教师认为此文可取,则给我校编的《社会》社会学丛刊选用。至于最后如何决定,待编辑部再复。现先简复,免予挂念。署名是该大学社会学系办公室。 他:教师们有意见吗?刊登了没有? 我: 10 月 19 日 ,我收到了主讲教师 10 月 15 日 给我的信,讲了很多好话,不知是勉励、鼓励,还是其他。 我:怎说的? 他:他说大作已由有关方面转来,对您的设想我颇感兴趣,还要消化后才能发表意见。我在社会系兼课,讲家庭学,这方面还得继续摸索,才能做好奠基工作。今后,欢迎加强联系,共同努力,为创中国自己的家庭学作出贡献。他还介绍他的两个学生给我。后来,这两个学生给我写来信,并寄来一些参考资料。有一段时间交往频繁。至今,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他:你真有福气。你又遇到了好人。 我: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以后就几乎没有了这位主讲教师的音信。任你写多少信去催问,都一概无回信。 他:也许先生太忙,实在抽不出空为你这区区小文耽搁时间;也许先生消化系统出了点儿毛病,一时难以消化你那些食物;也许── 我: 1982 年 10 月,我借出差广州返回的机会,顺路去上海拜访了他。他的学生还热情地款待了我和我的同伴。教师只字未提《简家立院》一稿事,学生背后反复向我说老师太忙,容易忘事。 他:那你就得多多提醒他。 我:对。回单位后,正值春节前,我便给他寄去贺年卡。 他:有反响吗? 我:有。 2 月 17 日 他写信来给我拜年。并说, 您要写得《简》书,是会对人民有益的。祝您早日完成。我一定认真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上次见面,交谈时间太短,但已从您身上学到很多。 他:挺客气的。 我:但是,只是客气,却没有对《简家立院》实质性的具体处理意见。所以,我又写信给他和《社会》杂志编辑部,询问处理意见,措辞较为严厉。这位主讲先生才回了信。说对我的见解是赞赏的,早已把文章寄给了我,还提了修改意见,等待我修改后寄回发表呢!不知为何没回复他。 他:也许邮局出了问题;也许先生太忙记错了;也许先生的部下根本没寄;也许── 我:你总是也许也许的,你干脆别叫杜传了,改名叫也许好了! 他:也许──,不也许。那,你为什么没收到? 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没收到,至今也没收到,不知耽搁在谁那里。我去信查问谁寄的,何时寄出,寄往何处,寄给谁,挂号编号。 他:告诉你了没有? 我:他来信说都记不清了,我很生气,便写信去与他理论。 8 月,他单位一赵姓朋友来参加在我市召开的《文心雕龙》研讨会,进行说和、调解。我听不得几句好话,也就不再生气了。主讲教师于 9 月 2 日 又给我一信,说您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过去的就过去了,愿今后共勉。也只好不了了之了。况且,毕竟是第一个赞赏《简家立院》观点的社会学家,我至今对他怀有知遇之恩,也许真的就是邮局给丢了,也说不定。 他:不管怎么说,你虽然有福气,可这回错过一次好机会。 我:从此,我再也没有兴趣去凭记忆把它写出来。 他:经过了两次波折,我想你会记得更加深刻,那就凭记忆谈谈好了。 我:也只好如此了。即便有底稿,不在身边,也得凭记忆谈。我们倒不必只谈那篇历经劫难的文章,我们围绕着与家有关的问题随便谈好了。 他:好。 我:人为什么必得要家庭呢? 他: ...... 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的社会组织。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和消费,其次是抚育、赡养和教育。其中,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两个方面。人本身的生产是为了延续后代,物质生产是为了消费;生了孩子需要抚育;孩子长大了应当赡养老人;大家都要互相爱护和帮助。这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是在一定时期内有比较固定的限制和做法,要求有关人遵守的制度。 他:好象书本上都这么说。 我:但是,未来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你想过没有? 他: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按照辩证法哲学的观点,家庭和和其他所有事物一样,都应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他:你是说家庭要消亡? 我:家庭不应该例外。 他:难怪有人要批判你!谁愿没家呀! 我:家庭的消亡是肯定的。不过,现在距消亡还很遥远。但是,发展和变化一直都没停止过。恩格斯和马克思都赞赏摩尔根的这段话:家庭是个能动的要素;它从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随着社会之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从低级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的。 他:这倒是。现在的家庭和解放前就不一样,和民国前就更不一样。 我:从大尺度的历史来看,变化就更大。按照恩格斯赞许的摩尔根的观点,家庭从无到有,从产生到如今,已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他专心致志地静听,我打开了语言的闸门,滔滔不绝,正像江水滚滚东流,把 20 多年前的文稿讲给他听。 简 家 立 院 ──关于未来家庭的探讨 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哲学看来,并没有什么永久确定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辩证法哲学在一切事物上和一切事物中都看到了不可避免的灭亡的印迹;除了不断的发生和消灭的过程,除了无穷的由低级进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以外,没有任何东西是永存的。(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 1958 年北京版,第 8 ─ 9 页)国家、阶级、政党是如此,家庭当然也应是如此,有它自己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有它自己的由低级进到高级的上升过程。 1 家庭的由来和发展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动物没有家庭,因为家庭是一种制度,动物没有这种制度。人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进入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初期,人们的性关系与动物的区别并不大,依然是毫无限制的混乱杂交。这时期根本还没有婚姻的概念,最大范围的男性群和最大范围的女性群之间的杂乱性交;整个一群男性与整个一群女性互为所有,即一切男子属于一切女子,一切女子属于一切男子。毫无制度可言,当然也就没有家庭存在。如果是为了研究和叙述方便起见,硬要称它为婚姻和家庭的话,那就是群婚,最大范围的群婚,整个社会是一个家庭。 这是与当时人类所处的幼年时代相适应的。那时,人们刚刚学会使用木棒,人类还住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部分地住在树上,出没于大猛兽之间;生产力极端低下,只能以采集果实、坚果、根茎作为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群居,用集体的力量战胜猛兽和恶劣的环境,取得食物,得到安全。成年雄性的嫉妒是破坏群居的洪水猛兽,但它是较后才发展起来的感情,至少当时是成年男性们的宽容和忍耐远远大于了他们的嫉妒;再说这种最大规模的群婚也很少有嫉妒的余地,男女互相共有,并没有谁独占谁的必要,所以嫉妒(如果存在的话)并未影响到当时群的团结,使得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继续向前发展。 在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作用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类两性关系由毫无限制的杂乱性交状态,逐渐产生了限制,产生了婚姻制度,产生了家庭;限制的逐步扩大,范围的逐渐缩小,使得家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出现过四种家庭形式,或者叫做四个发展阶段。它们是: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相应地,人类社会也与家庭并进,由蒙昧时期,经野蛮时期,发展到文明时期。 血缘家庭( The Consanguine Family )是家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时,两性关系是按辈分划分的。即祖父母辈的男女互为夫妻,实行群婚杂交;父母辈的男女互为夫妻,实行群婚杂交;兄弟姐妹辈的男女互为夫妻,实行群婚杂交;等等,以此类推。在这里,排斥了父母和子女、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性交关系,虽仍然是群婚,但群的范围缩小了,限制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显然,这是最小的限制,但毕竟是有了限制,有了制度,于是便产生了家庭。这是家庭发展的第一个质的飞跃,其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 普那路亚家庭( The Punaluan Family )是家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在一定的家庭范围内,一群男子共有一群不包括自己姊妹的女子,一群女子共有一群不包括自己兄弟的男子,实行群婚杂交,因此也叫伙婚。在这里,限制了兄弟姊妹(先是同胞,接着是远房)之间的性交关系,虽仍然是群婚,但群的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了。因为被限制者的年龄相近,所以这一进步更困难,也更重要。 对偶家庭( The Pairing Family )是家庭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一对一对的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较为固定的同居;一个男性在许多妻中有一个正妻,而这位男性也是这位女性许多丈夫中的一个主夫。男女之间性关系的范围逐渐缩小,限制逐步扩大,使得群婚制家庭逐渐进化为对偶家庭所。 一夫一妻制家庭( The Monogamian Family )是家庭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的婚姻家庭形式。一夫一妻制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相结合的一种比较牢固的婚姻家庭形式。 前三种家庭形式,完全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那时,生产资料公有,共同生产,共同消费。而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期,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才产生的,私有制是它的基础。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后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于是,私有制便产生了,奴隶制也便产生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阶级、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因为这时家庭中谋取生活资料总是男子的事情,所以,谋生所得的全部剩余都归了男子;妇女参加它的消费,但在财产中没有她们的份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5 月第 1 版,第 157 ─ 158 页)于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应运而生,代替了对偶制家庭。 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的财富集中于一 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任何其他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妨碍丈夫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多偶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1972 年版 5 月第 1 版,第 71 页)迄今,这种一夫一妻制家庭仍然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细胞,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又是培育后代的单位。 2 家庭的现状和弊端 我们共产主义者,肩负着历史上最艰巨最伟大的使命: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全世界最终必将进入全部共产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消灭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将会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清楚这件事,心里有个数。不然,那些对共产主义家庭的种种诬蔑和诽谤,就可能蒙骗一些人。更主要的是,如果我们及早明白了这件事,我们就会看清家庭发展的大方向,就会正确掌握家庭发展的规律,减少盲目性,少做或不做傻事。同时,明确了未来的美好前景,对我们眼前工作的意义也就理解得更深,工作也就更踏实有力。本着这个目的,根据革命导师们的教导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家庭作个探讨。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夫一妻制家庭从一开始就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在对偶制家庭阶段,母权制便被推翻了,从此女性由最受尊敬的地位降为贱役,变为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一夫一妻制家庭更加深了这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性。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5 月第一版,第 61 页)由私有制的产生开始,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会上和家庭内部全面铺展开来,组成了今日以前的全部成文史的内容。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整个社会对抗矛盾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论,在家庭中,丈夫是奴隶主、地主和有产者,而妻子则是奴隶、长工和无产者。这种阶级的压迫和社会上的一样残酷和剧烈,只是规模小些而已。 我国在解放前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劳动妇女又生活在最底层。毛泽东在 1927 年就把当时与家庭紧密有关的族权和夫权,同政权和神权一起列为束缚中国人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33 页)现在我国,除港、澳、台外,大陆上的旧政权早已被彻底摧垮,神权也已销声匿迹,惟族权和夫权还留有很大的残余。 家族是家庭的衍生物,是以婚姻和血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一样,它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长期以来它是剥削阶级愚昧劳动人民的统治工具,是麻痹和腐蚀革命者和正直人的组织。在旧中国农村,封建家族组织十分普遍,混淆阶级,削弱阶级斗争。革命初期,要在村子内完成阶级分化,就非得花较长的时间去战胜家族主义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33 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代,家族的遗毒依旧侵蚀和愚昧着一些人。没有改造好的剥削阶级,也常常利用家族主义抹杀阶级斗争,抵制社会主义,妄图复辟。 60 年代初期,某些地方出现的续家谱风,就是这种斗争的反映。(文化大革命中,有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农村的资产阶级派别,就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破坏性极大。现在,仍有许多人利用家族关系,拉帮结伙,营私舞弊,泛滥腐败。) 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党的政策的保证和广大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有了很大地提高。但多数妇女,特别是农村的妇女,未能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男子一样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正如列宁所说:妇女要是忙于家务,她们的地位总不免要受到限制,要彻底解放妇女,要使她们与男子真正平等,就必须有公共经济,必须让妇女参加共同生产劳动。这样妇女才会和男子处于同等地位。(《列宁全集》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25 页)所以,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公共经济,因为多数妇女为家务所羁绊,妇女仍然未得到彻底解放,夫权仍有很大的势力。 时至今日,我们身上的四条绳索,还有两条没有完全解开。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然,这两条绳索的彻底解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的,但也与家庭的进步有关。所以,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改造家庭,特别是要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说: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奋斗。(《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册,第 674 ─ 675 页) 现在的家庭教育,由于各类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参差不齐,或者是教育不得方(因为不可能每个家长都是擅长教育孩子的好教师),有的教育孩子继续革命,有的教育孩子搞资本主义;有的教育孩子热爱祖国,有的教育孩子崇洋媚外;有的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有的教育孩子好逸恶劳;有的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有的教育孩子调皮贪玩;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们在家长身边成长,耳濡目染,家长的坏毛病极容易遗传给孩子;这都严重影响着后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质量,以致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甚至成败。 现在的老人赡养问题,由于子女的各种各样,老人的遭遇也就有千差万别。多数人是孝敬老人的,尽心尽力赡养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延续。但是,孝顺孩子有的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志在四方,到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不在老人身边,到了老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也难以及时照顾老人,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将如之何?即便孝顺孩子就在老人身边工作,因为有工作要做,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这里且不论那些不孝子孙,他们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更无从谈赡养老人了。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背叛者,是人类的败类。但是,这种人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数量,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 现在的子女生育,由于不少的人受传统思想的毒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说的后,是专指男后代的。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尽量多生孩子,千方百计一定要生男孩子,以接续所谓的烟火,为此不惜破坏计划生育政策,以身试法。而且,现在的家庭形式也很难杜绝有遗传病的人生孩子,以致使遗传病继续遗传,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的家庭制度,不仅组成了家族继续为害革命,而且还阻碍了妇女的解放,给夫权留下了防空洞;不仅便利了剥削阶级与我们争夺后代,而且还难以革除传宗接代的陋习,给破坏计划生育者留下了方便。 3 家庭的展望和改革 的确,我们现在的家庭制度比解放前进步了很多。肯定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继续壮大,家庭制度也必将更加进步。但是,象发展我国的经济一样,我们总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坐在那儿,除了赞叹之外,就再也不用做任何事情。我们应当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看到它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看到它的弊病,改造它,发展它,使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这必须附合客观规律,必须朝着共产主义对家庭的要求改造和发展,不能偏离这个大方向。否则,必然会走到邪路上去。 共产主义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共产主义的家庭仍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是十足的一夫一妻制。恩格斯说:行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至少把绝大部分耐久的可继承的财富──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有以后,从而把这一切传授遗产的关切减到最低限度。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公有,雇佣劳动、无产阶级、从而一定数量的──用统计方法可以计算出来的──妇女为金钱而献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卖淫将要消灭,而一夫一妻制不仅不会中止其存在,而且最后对男子也将成为现实。个体家庭就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社会同等地关切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1 ─ 72 页)所以,那时妇女选择配偶消除了一切道德的和经济的顾虑,男女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结婚以互爱为前提,没有必要有任何别的动机,真正做到了婚姻自由。有情者结为眷属,意和者成为夫妻。和谐如琴瑟,相敬似宾客。家家都是幸福美满的温柔乡,伊甸园。 共产主义的家庭变成了消费单位和生产后代的单位。夫妻是生活的伴侣,子女是社会的接班人。 子女属谁呢? ──属夫妇双方。这看起来毫无疑义。到了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已经归公,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已不再是主要的由男子挣来,而是由男女共同参加生产的全民经济按需分配来的。那时根本没有大宗财产的继承问题,没有家庭生活经济来源的担忧;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成为公众的事业,老人的赡养也由社会负责。子女再没有理由只属于男子,而应属于生产子女的夫妇双方。但是,这会留给家庭什么好处呢?除了所谓的天伦之乐外,仍将是家务负担。托儿所、幼儿园再完美,子女成长仍需父母操心;学校教师再负责,子女教育仍需父母关心;敬老院再舒适,老人健康仍需子女挂心。而这时正值年轻父母和青年子女精力旺盛,工作和学习的大好时机,却不得不为此分心。这几乎是人人皆有的负担。当我们想到这种负担是如何劳身费神时,我们就想到把这种负担说成是乐趣者,不是无情,便是无知,起码是不会为社会利益盘算。为什么不把这种家务负担完全社会化呢? ──如果把子女从可以离开母亲的时候起,完全交给社会,不再属父母,而属于社会所有,社会将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培育儿童的重任。这不仅节约了青年人的精力和时间,免除了上述的分心,从家庭中彻底解放了生产力;而且,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在消灭财产私有制的同时,也消灭了人本身的私有制。这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财产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归了公,为什么还要保留人的私有制呢?人的私有制肯定会影响到财产的公有,因为一般人原意让自己的亲人舒心,为此就希望多与其些财产和权势。部分人为达此目的,就不择手段,投机钻营,巧取毫夺。这不仅使占有欲难以消灭,而且使狡狯的人也难以绝迹。另外,子女的私有也会影响到夫妇之间的真正的爱情。当有的夫妇因为正当的原故完全失去了爱情的时候,那么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9 页)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却成了离婚的牵挂,致使没有爱情的夫妇会存在于社会,同床异梦,幸福美满变成了咀嚼苦腊。 消灭人和财产的私有制,把人复原为社会的人,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并不是没有先例的。在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在血缘家庭以前,每个人都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家庭,连父亲也不知是谁。人从离开母亲后,就属社会所有了,变成了社会的人。当然,血缘家庭前的社会和我们讨论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有质的差别的:前者没有家庭,后者有家庭。前者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品仅能维持最低档的生活,甚至时常不够;而后者却占有了人类历来发展所得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最幸福的人。 子女归公,是社会的一大节约举措,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将委派共产主义觉悟最高,而且又最擅长儿童管理的专家去集中管理儿童,这比绝大多数家庭管理得好,也管理的多,因而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也将会避免某父或某母或某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人的不良癖性(谁也保不准所有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没坏毛病)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即便亲人们无意教毛病,孩子也会模仿,因为儿童最爱模仿),使孩子们的身心会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子女归公,只有子女归公,才能完全消灭人口生产的神秘的、羞羞答答的盲目性,而代之以科学的生产。那些生孩子有瘾的男女 诸 君,定除病根,计划生育何愁?那些有遗传病和其他不宜生孩子的人,也就不会变着法儿非生孩子不可了。人类将会更加健康。 将来的事只能用将来的眼光来看,这和现在的事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一样。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而有的人却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专爱用现在,甚或是以前的眼光来看将来的事,他们想:人──或者简直说成是我,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看这件事是从我出发的──没有了子女怎么能行呢?没有了子女怎么能就不行呢?将来,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专门的机构照料,为什么非得要自己的子女照料不可呢?有的子女不孝敬老人怎么办?而社会则会一视同仁地照料好所有的老人和所有需要照料的人。其实,虽然每个人都没有了父母和子女,却到处是亲人:所有和自己年龄上下不差 25 岁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己 25 岁者,长己一辈;小己 25 岁者,低己一代。人人溶于社会之中,无亲疏远近之分,只有平等互爱之情。不是更好吗? 不少人有个喜好,望子成龙,愿自己的子女有处息,可以夸耀,从而不愿子女归公。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共产主义的人也会这样想。孩子有处息,对社会有贡献,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要是掺杂上光宗耀祖的封建思想,或者想借煊耀自己的孩子好,从而煊耀自己也好的思想,那就是玉中之瑕了。其实,只有劳动好才值得夸耀,生孩子几乎人人都会,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孩子能对社会有贡献,首先应归公于教育。如果有人擅长教育儿童和青年,的确应受到人们的尊重,而正是这种人应该分配在专设机构去专门教育儿童和青年,为社会多教育出些有贡献的人。社会一定会把他的名字记在功劳簿上。 那些希望占有子女,企图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的人,是最最可笑不过的了。当然,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许许多多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工、农、兵英雄模范,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而虚度年华的平庸之辈,不要说别人,就连他自己的子孙,第四代、至多第五代,就会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后代是不会记住那些对社会没有教益的先辈的,历史可以佐证。因此,有人煞费苦心地续家谱,文字是记下了,可后代心里只记得住那些名人,平庸者仍没人记得。就算能记得又能怎样?对那些平庸的先辈,说起来,也只能报之以淡淡的微笑而已;对那些做过不名誉事的祖先,只能陪着脸红了。 用基因科学的眼光来看,一个民族就是一个血缘集体:祖先是民族共同的祖先,后代是民族共同的后代。根据生物学常识,现在和以前的所有人,不是由父独生,也不是由母独生,而是由父母共同生产的,是父母二人共同的后代。但父是祖父母生的,是祖父母二人共同的后代;母是外祖父母生的,是外祖父母二人的后代。往上推,一般地说, 一个人第n代祖先应有2 n 个,共有(2 n+1 +2)个 (此处n是个正整数)。如果今后孩子仍归父母,且设每对夫妇都生两个孩子,一个人的n代后代将会和他n代祖先一样多。当n的值足够大时,祖先和后代就接近是人们共同的了。在这里,祖先和后代的交叉和重叠是免不了的,所以,祖先和后代的实际值,要比计算值小得多。正是由于这种交叉和重叠形成的计算值小,祖先和后代就更加接近是人们共同的了。如此,人们再分祖先和后代,还有什么意义?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和阶级斗争无所不在,人是阶级的人,按阶级分才有意义。亲不亲,阶级分。家族宗法历来都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骗人工具。共产主义消灭了阶级,虽然人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绝不会再干这种无聊的分祖先分后代的蠢事的了。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如果有朝一日,人们不愿让妇女把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为妊娠所占,为产痛所苦,为哺乳所累,为育儿所烦,那末他们完全可以在试管里培育胎儿,用电子计算机把孩子培养成人。这些新生儿将属于社会,难道还会有什么异议吗? 子女的归公,家庭就简化成只有夫妇两人。不愿结婚者,自成一家。婴儿、幼儿、少年没有家。家庭再不会有现在家庭这么多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特别值得庆幸是免除了年青人最费时、最费力的培育子女的家务,社会准备了最好的条件分地区设专门机构──育婴院,接纳每一个可以离开母亲的婴儿,使他们健康地度过幸福的童年。育婴院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升入学院,先接受普及教育,然后按计划和各人特长继续培养教育,直至成材。学院毕业后,由社会根据各人特长和兴趣安排工作。养老院给所有的老年人安排了幸福的生活,远远超过所有在家度晚年的老人。病人们都会得到及时的治疗;一时半时不能痊愈者,送入疗养院去医治和疗养。成年人都有很多机会到设在各个胜地的休养院去休养。当然,违犯社会秩序和道德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强制送入教养院去教养,社会决不允许任何人胡作非为。完全可以放心,那时的人会把社会安排得井井有条。 总之,共产主义的家庭将是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即不仅是对女子的,也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成了消费单位和生产后代的单位,孩子属社会所有,孩子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成为社会的事。家庭简化了,为此相应地设立了育婴院、学院、养老院、疗养院、休养院等院。这些院原本也是要建的,家庭的简化,又赋予它们以更加特殊和重要的意义。我们称这为简家立院。这也不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小小的方面而已,而整个共产主义要更壮美的多。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所能想到的美好社会中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历来美好理想的结晶。 至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简家立院为社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简家立院把家务减到最少,给所有妇女以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从而使妇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夫权被彻底消灭了,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简家立院使人们对家庭的牵挂减到最小,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工作和尽情地投入健康的娱乐,这不能仅使人们健康愉快地生活,而且显然能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简家立院消灭了人本身的私有制,有利于巩固财产的公有制。简家立院为后代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保证了人类的健康蕃衍,又彻底干净地消灭了家族,以及由家族而产生的族权和家族主义。简家立院使生活计划性更强,不言而喻,就连现在极难控制的人口增长率,也能很容易地被掌握,完全可以做到恩格斯所说的象调节物品的生产一样来调节人本身的生产。(《致考茨基的信》 1881 年 2 月 1 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 1 版, 第 103 页) 简家立院有这么多好处,聪明绝顶的共产主义的人们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我们现在不能马上实行,因为我们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创造条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改造家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我们向着共产主义前进。中国人民是最勤劳最伟大的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我们的事业一定要胜利的保证。 解放后,我们的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我国现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前两者在不断地得到加强。但是,我国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物质财富也很匮乏,人们的思想觉悟也需不断提高。我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我们事业的发展,促进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日到来,促进共产主义的家庭早日实现。 我讲完后,他稍沉思了一小会儿,说:我完全同意你的预测,家要简,院要立,这是必然的。尤其支持你对那些反对把子女归公,不同意消灭人本身的私有制的人的鞭辟入里的批评,酣畅痛快。有的人可能一时认识不清,经过一段认识过程,一定会支持的;有的人可能有不同观点,那是正常现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也许人家的方案比《简家立院》更好,那也说不定。而有的人什么也不讲,什么道理也不说,就是一味地反对,这就得另外分析了。可能他们有的本来就不革命,自然反对家庭革命。但有的人整天高喊革命,家庭要革命了,他却反对,那是假革命,就是只愿革别人的命,不愿革自己的命。 我: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党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为全人类造福。这是党章上都规定了的,而有的人入党时也这样宣了誓,但做起来就完全变了样,置党的事业于不顾,甚至专门侵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以中饱私囊。他们有的属于叶公好龙之辈;有的则纯属于异己分子,混入党内,专为自己钻营、投机,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 他:共产党就是搞共产主义的,而他们入党却是搞个人主义的,属于假冒伪劣分子。 我:而这种人口号喊得响,欺骗性大,往往能爬上高位。他们若掌管一个单位,就办坏一个单位;若分管一个地区,就管糟一个地区。危害极大。 他:现在还是说说你的《简家立院》。简家立院是大事,是社会一大举措。所以一定要把道理讲透,而你讲得还欠温度。家为何简?如何简?院为何立?如何立?你的论点有了,但论据太少,数据也不够充分,难以说服人,特别那些反对者就会找借口更加起劲地反对。所以,要想在报刊上发表还差得很远。必得补充材料,调整结构,才有可能。 我:补充材料得花时间去搜集材料,调整结构得花精力去构思,而时间和精力恰好是我现在所最缺少的。所以,只好以后再说了。 他:我看这都是借口,我看你对自己的观点还是坚信的,你是胆子变小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怕再惹火烧身。按说这都不是你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品质,共产党人应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所畏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嘛,现在正是执行的这种政策。你不应该再有顾虑。 我:退休以后再干吧。 他:退休以后再革命? 我:不是我现在我也在做着革命工作吗? 他:你啊你── 我: ...... 他:我认为 , 你应当说明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家庭观的不同,以免人们把你也归入空想之列。 我:《简家立院》是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他们的空想完全不同。 他:有何不同? 我:首先,我们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根据,他们没有;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执政党──共产党的纲领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我们亲身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且至今仍然在参加着,而他们根本没见过社会主义社会;第三,虽然他们的本质是空想、幼稚,但是他们的学说中有不少有价值的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所以,空想社会主义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即便如此,我与他们的家庭观仍然不同,我与其一一比较过。 他:同古希腊的也比较过? 我:希腊早在荷马时代(公元前 12 ─前 8 世纪)就是一个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私有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但是有关黄金时代的传说和传说的发展,却不但提出财产共有制,而且还把周围的罪恶同私有制联系起来。提倡恢复原始状态──黄金时代的自然状态的理论。先是公元前 4 世纪安提西尼据此创立了犬儒学派,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公元前 427 ─前 347 )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思想。 厄福洛斯把西徐亚人理想化,说他们认为一切财产都是全体共有的,而且适用于妻子儿女。 扬布鲁斯是社会主义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作者。他描写的幸福岛居民没有个人家庭,妻子共有,子女共有。 柏拉图不是从历史观点出发,而是从唯理论观点出发,构筑他的理想社会。他在他的《国家篇》中认为,人们之间的一切纠纷都起因于金钱、子女和亲属,所以要取消个人家庭。一切女子应该为一切男子所共有,任何一个女子都不应该同任何一个男子个别同居。父母不应该知道自己的子女,儿童也不应该知道自己的父母。后来,他又在他的《法律篇》中说,选妻自由,反对男女关系方面的胡作非为。 他们的黄金时代、自然状态,是恢复原始状态的倒退思想,取消个人家庭和共妻思想更是不可取。 他:我看过《乌托邦》和《太阳城》,都是用对话体写的。《乌托邦》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 Thomsa More 1478 ─ 1535 )写的。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历史上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在《乌托邦》里提到的乌托邦人的家庭,是乌托邦的基本经济单位,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农村是临时组成的集体生产小组,在城市则是公有制的手工作坊。这种家庭不完全是同一血缘,有其它爱好者,可以寄养到别家。 《太阳城》是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佐康帕内拉( Tommaso Campanella 1568 ─ 1639 )写的,是《乌托邦》的姊妹篇。太阳城里阳光灿烂,但是那里没有通常的家庭,那里实行公妻制。康帕内拉认为要消灭私有制,就得必须改变旧有的家庭形式。他写道:关于生育,太阳城人把它看作是宗教的事情,是为国家谋利益的事情,而不是个人的事情,所以必须得服从政权的调配。在太阳城里,男女之间的爱情是自由的,但只限于精神方面;肉体的结合是为了生育健美的后代,因而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由男女领导人安排。康帕内拉提倡优生是正确的,但是他把性爱从爱情里剥离出来,就有点儿太过生硬了。 我:英国人杰腊德温斯坦莱( Gerrard Winstantey 约 1609 ─约 1652 )是掘地派的领袖和发言人。温斯坦莱主张土地共有,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生活资料以及住宅、妻子儿女则属于个人。 法国人德.尼维拉斯( Denis Vairasse 约 1630 ─ 1700 )在他写的《塞瓦兰人的历史》中,描写塞瓦兰人的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自治单位。在婚姻关系上实行共有制,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每个妇女都属于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男子,只有和别家男子发生性关系时才算犯罪,要被处死。男女一般只在家庭范围内结婚。 让梅叶( Jean Measlier 1664 ─ 1729 )是法国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开路先锋。他在他唯一的著作《遗书》中,主张婚姻不受约束,男女两性关系完全自由。可以离婚。公社将会扶养、教育孩子。 摩莱里( Morelly )与法国平均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加布里埃尔博诺马布利( Gabriel Bonnot de Mably 1709 ─ 1785 )齐名,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中唯理论阶段上的典型代表人物,身世不详。在 1743 ─ 1755 年连续发表 6 本书,他主张巩固个人家庭,孩子属家庭。所有公民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可以离婚,但必须在结婚 10 年后才允许,还要限制离婚者的权利;严惩通奸者。 英国人威廉葛德文( 1756 ─ 1836 )反对热爱家庭,不要固定的家庭关系,有性关系的男女同居也不适宜。 他: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近代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 我:在家庭婚姻方面, 法国的昂立圣西门( Claude-Henri de Rouvroy , comte de Saint-Simon 1760 ─ 1825 )及圣西门主义鼓吹新基督教,反对继承权,认为继承权是各种特权当中最不道德的一种特权,是在社会上不劳和少劳多得的特权,是现有制度最有害、最不符合社会需要的特权。法国的沙利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 1772 ─ 1831 )主张解放妇女,男女平等,热爱家庭,家庭是时间有长有短的自由婚姻的结合,是完全建立在男女自愿基础上的结合,结合与离异完全自由。家庭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也不担负教育孩子的任务。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Roburt Owen 1771 ─ 1858 )批判了现存家庭形式,认为宗教、私有制和现存婚姻形式是三位一体的祸害,要建立和谐社会。 另外,法国的埃蒂耶纳卡贝( Etienne Cabet 1788 ─ 1856 )在其所著的小说《伊加利亚旅行记》中,主张婚姻自由,社会教育儿童。但是,他认为家庭生活比子女离开父母更合乎自然,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爱乃是人所享有的最大的喜悦之一。这与我们的《简家立院》的观点完全相左。卡贝未免太狭隘了些。 他:应该说,他们的合理成分都吸收了,或者说是继承了,但在孩子的归公这一消灭人本身的私有制方面,比他们有的人观点是前进了。我看,你的简家立院是可行的。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在将来。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00 次阅读|1 个评论
事业与家庭 -- 重贴二择一优化问题
liangjin 2009-6-16 22:50
网上关于选事业还是选家庭的讨论如火如荼。我想起陈安博士以前曾发起过救老娘还是救老婆的讨论。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二择一优化问题,二择一优化是优化中较简单的一类问题。我曾为陈安的问题写过一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412 ,还有幸被陈安推荐到他的应急管理网。现在我重贴其中关于优化选择的部分来参加这次讨论。当然这个前提是两个选项只能选一的情形。家庭和事业是可以兼顾的,兼顾的情形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两物二择一当取值大者。 不过这个准则为大家所熟悉,因为我们有古训:丢卒保车。 但我们大多数时间的困惑不在于这个准则,而在于如何定价两个对象,这是数学应用于社会科学最大的困难之一。 下面我们也分几个层次来讨论两比较对象物体的定价问题: 第一层次,是两个具体物体,有市场报价,如普通商品,那么择其大者为易事,谁都会。 第二层次,是具体物体,但价值将来会变,如股票。那么我们可以用随机过程的方法,在已掌握的信息条件下,取未来的条件数学期望,然后比较。这种方法不能保证你可以取得最优,但可以在已有的信息下你最有可能取得最优。用这种方法信息越少,不确定性越大,所以信息亦多多益善。 第三层次,是具体物体,但无市价,如古董、文物等,那么可以通过拍卖来定价,或者通过历史类似案例来估价。 第四层次,是具体物体,但加进了感情色彩,于是物体除了原价,还要加进感情附加值,这个值如何算,参见下面的估价处理。但要当心,滥用感情因素,会影响判断力。这就是人们恋爱中的人智商低的感觉和不要感情用事的谆谆告诫。 第五层次,不是具体物体,是一些抽象的东西,如爱情、孝道、义气等。这些东西无价,但可能可以排序。不过这个序和文化的背景关系很大。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价值观与评价体系关系甚大。如有诗为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在这首诗里给生命、爱情和自由排了个序。成语大义灭亲也定义了大义大于亲。但换一个人,或者换一个地方,或者换一个时间,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排序。例如,以前大力赞扬为保卫国家财产献出生命,暗含国家财产大于生命。而现在不惜人力物力抢救生命,更体现人文精神和生命大于一切的理念。再例,很多人推崇为工作而忽略家庭的作为为高尚,从而有事业家庭,另一方面,也有人赞赏为家庭放弃工作的行为为伟大,前面的不等号就反过来了。对于这些抽象东西的排序,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我们熟悉的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分进行平均的打分法是其之一。层次分析法不是很严格的方法,但它毕竟给了一个数学模型使我们可以做出选择,从而有很广泛地应用。 第六层次,两个对象完全无法定价,那么就扔钢蹦或者跟着感觉走吧。这就是有人提出的本能决定法。 其实,真正困难的是选择和决定。相信许多人都面临过困难的选择。在无选择的年代,我们可以抱怨。在太多选择的今天,我们却常常失去了方向,惶惑不安。因为我们的明天必须为今天的选择而承担后果。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都是抉择的大敌。只有在严密分析和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当断则断才有可能达到最优。 现在回到事业与家庭的选择问题。定值应属于带未来随机变化的第五层次。但对于每人的排序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感情附加值决定。关于随机人生我在另一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6371 有过讨论。说到这儿好像问题还是没有一个肯定的解。最终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去选择,去解决。不要指望别人替你做主。 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排序,而生活是自己的。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520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战争之后是和平,和平之后是爱情
大毛忽洞 2009-6-5 23:03
战争之后是和平,和平之后是爱情 爱情之后是家庭,家庭之后是孩子 孩子成群出王孙,王孙争斗起战争 (以越战为例) GOOGLE照片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婚姻、异性和我
moxj 2009-6-2 17:22
很多人都在讲自动化和高质量的机器不只给生活带来方便,人类也被高度异化了。我们是机器的奴隶,这些机器是先前的生产工具,也是今天都在使用的像手机一样的通讯工具总之,生活不再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了,我们自己却变成了生活的附庸 我已经彻底长大成年了。我也要变成生活的附庸了。别人要和异性结婚,我也不能落下。人们都被雕刻好了,在特定的时候你要上学,在特定的时候你要结婚,在特定的时候你要做父母 我反对! 写 《 我的简历 》 的时候,我把幼年时候的想法记录在里面。当我走进仅有几个人的学校的时候,这个充满异化陷阱的社会强势的指责我没有性别意识,我恋恋不舍的远离了陪我成长的异性朋友。直到今天的二十年时间里,我一直和同性别的兄弟建立友谊和情感。现在,我不得不做一个悲观的预测:在一个正常人的生命时间里,我不会对自己所信仰的义气和情感有多少动摇,就同我的《 哥们义气不能丢 》一样坚挺。我没有带一点杂色把关注到的《 酷儿理论 》记在自己的日记里。我要努力做到自己所倡议的接受自己兄弟的拥抱并热情的回赠大家的拥抱。这是我在《 谢谢你:我的朋友、兄弟、老师、妹妹 》提到的。想起这篇日记让我很伤心,因为我的确很喜欢那个姑娘,即使不能娶她,能像现在这些同性朋友一样和我交流,我也会异常高兴。可惜总是在我抬起头来想往前走的时候,又一个陷阱让我面对的仅仅是一堵墙。 如果有人会很坦白的提到关于性的问题。我已经对这个问题做了说明:即使和你亲密的爱人接吻也不要忘记戴上口罩。 《 废墟下,谁在觅食 》是我的观点。如果要做进一步的解释:性也只是人类被异化的一个陷阱而已。我一点都不会避讳自也是一只发育很优秀的雄性生物,具备和你们一样的冲动和本能但我是不会让自己去掉进那个虚幻的异化陷阱的。所以我会很确定的说:即使你很愿意靠近我,我也要把自己武装在一个布置好传感器的太空服里再和你发生性行为,如果不能,我情愿埋头去做一台更合适异化掉自己的机器 我把自己的每一篇日记都公开。我乐意和任何人坐下来讨论交流。前面的几段话都是我自己在对自己讲,现在不想再继续聊了,我用这段作为对看到这篇日记朋友的一个 提醒:博爱和情感会融化掉我所能看到的一切。虽然泳池里那些讨厌的女人让我没有吃晚饭胃口,我更反对自己和一个异性有亲密或者婚姻行为但我不会停下去追回我和我那些兄弟姐妹被异化掉的义气和情感的步伐,更不会让那些正在发芽的情感和义气枯萎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3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幸福篇——听到好话多思考,听到丑语装糊涂
famingkuang 2009-4-11 14:33
家庭这个小系统不怕外来的打击,最怕来自内部的瓦解。我妈妈总是说盐缸最怕从内部长蛆,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总结出一条,那就是:听到好话多思考,听到丑语装糊涂。 人都是自私的动物,不会无缘无故的帮你的忙或赞美你的。而一个人如果他无缘无故帮你的忙或赞美你(特别在你并不真正需要的时候),你可要小心了,你要好好的去思考他的话语背后的真正意思,因为他说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最多只有三分为你却有七分为他自己的。 真正希望你过得比他好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都希望他自己过得比你好。所以如果你喜欢多听外人的话,不假思索的就相信了外人的话,必然会把自已的家闹得鸡犬不宁。这就是为什么要听到好话要多思考的原因,多分析他这句话的背后含义,特别是对他有什么益处。 而说你丑话的人大都是与你十分亲近的人,大都真正从你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的人,而如果你处于逆境的时候,他说出的话大都比较难听。而人的天性是喜欢听好话的,要求你做到闻过则喜那也太难了点。因为真正能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已经可与圣人媲美了,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发发有妙招,那就是装糊涂,不去思考他话语中的内容,实在不行了只当做没听见。 如果夫妻之间能做到这样,幸福生活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83 次阅读|5 个评论
成家与立业
邵宇飞 2009-4-10 20:26
一不小心就要当干爹了。同学一不小心,我就要当干爹了,弄得我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 做为这帮烂人里年龄最大、胆子最小、成绩最差、相貌最好的一个,我深知干爹这个荣誉称号的意义。它意味着,孩子不是我的。但是,也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在孩子面前随便说脏话,更不能让孩子爹妈知道我在孩子面前说脏话,至少,孩子说的脏话不能是从我这听来的。此外,它还意味着人生第二个阶段在走近。当十九岁看着花季雨季的彩色天空渐渐飘远,它的身后是青春炫舞的十年;当二十九岁看着张扬不羁的青春蹦蹦跳跳地远去,它的身后是芜杂而不可预知的未来。当然了,这个称号的最现实意义就是明年可能要准备压岁钱。 常言道,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当婚不婚,肯定闹心。有了孩子还不行,好歹还得操办一下,要得是名分。 酒席就设在我母校门外的一家酒店里。没有太铺张地布置,因为去得都是同学或同事。我们几个烂人略略帮着招待了一下。人多事杂,容易出笑话。离开席还有一个多小时,早早地来了两个新娘女同事。年龄似乎与我相仿。出于礼貌,我把她们带到楼上席间。俩人边走边与我攀谈,问我新郎那边请的是哪些人。都是所里的同学我说。是吗?那XXX不是没有对象吗?其中一位女士说。对啊,那在这给她介绍一个呗。另一个女士突然转过脸对我说,哎,你有对象没?果然不是一般战士,语出惊人!电得我大脑登时短路。尴尬?害羞?兴奋?心动?都来不及想了,这个,不太知道赶紧一招蛤蟆神功第三式给搪塞过去。刚要转守为攻,她们同事就迎上来,我也就撤了。 接待了一个小时之后,酒宴开始了。本着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等一通猛吃。一个小时之后,除了女生,所里来的队伍把各自桌上的饭菜彻底消灭干净!都是恶死鬼投胎见吃的没命。吃了,闹了,上了礼金,陆陆续续也都撤了。最后,我们几个看着都没问题了,也回去了。 生活当然不只是几场酒席而已。现实的事情自然还有很多,比如房子,比如论文,比如工作,比如钱,同时还得求着双方父母别得什么大病。兄弟姐妹多的,还可以互相照应一下;都是独生子女的,难免承担得要更多一些。也许牵了手的手 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 今生还要更忙碌,一纸婚约,不只是情感的归宿,更意味着压力和责任,意味着两人要在泥泞的道路上相扶着向前走。 夫妻俩在一个城市,可以朝夕相见,倒还好一些;夫妻俩两地分离,相思之情难解,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苦闷和工作上的压力,这样的苦楚又有谁知?虽然现在通讯很方便,电话、短信、mail、QQ等等可以随时联系,但终究其人不在身旁。组里的一同学,要飞到长沙见老公,订了数张飞机票,几乎每一两个月就要飞一次。飞吧,顺便为拉动内需做点贡献。 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携手? 社会对男人的要求理所当然地更高。不是常说吗?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至少要能养家糊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言壮语喊得响亮,其实谁难受谁知道。一两年前,好像一个上海的在读博士过劳死了。又有清华大学来的一个老师给我们讲课,课间提到他们那些骨干人员的寿命问题,半开玩笑地说争取活过五十岁。听得我们小脸儿刷白,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 话多了,大脑一兴奋,话就收不住了。闲扯到此为止。洗洗,睡! (2009年3月21日晚,记于同学婚宴后)
26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可爱的舟舟
woodenson 2009-3-28 13:58
舟舟知道给妈妈吃的了,还是专属的哦!姥姥拿了块饼干给他,他捏着就往嘴里塞,邻居姚婆婆说:来,舟舟给我吃吃!结果舟舟举起饼干就咂过去,表示抗议,姥姥在一旁说:来,给阿婆吃吃!结果,舟舟拿着饼干在外婆嘴边晃来晃去就是不塞进外婆的嘴里。我在另一边,赶忙也说:来,给妈妈吃吃!结果,小家伙微笑着一下就塞进了我的嘴里。好甜好甜的饼干,一直甜到了心里。接下来,为了检验宝宝的特殊举动,我们又反复的试验了很多次,最后一块完整的饼干都被舟妈吃掉了,可直到吃完,小家伙都无怨无悔,始终表现出我愿意,我舍得的姿态!真是幸福死我了,我紧紧的把他搂在了胸前,不停地亲 舟舟超级喜欢玩扔东西、捡东西的游戏,扔了再捡,捡了再扔,反反复复地,把我们的腰都累得直不起身了;喜欢开抽屉、开厨门、开水龙头玩;喜欢粘着人,寸步不离;喜欢自残,不是撞头就是抓脸;喜欢音乐,拿着带音乐的手机在眼前有节奏的晃来晃去,用舟爸说的在环绕立体声呢;喜欢看电视广告,不会以后也是个电视迷吧 呵呵,有点语无伦次了,不过实在是太可爱了 ! 转自舟妈 娜边美景 发表于2009年03月27日 20:07 阅读( 4 ) 评论( 1 ) http://user.qzone.qq.com/2650006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在考博之前
siluyu 2009-3-3 20:55
今天距离考博的日子还有十天。十天不算长,因为人的一生有众多的十天,可是每个十天的意义是不同的。 其实,人生是很偶然的,可也是必然的。必然来源于选择,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选择自己的事业道路,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人生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选择的不同。有的人面临选择,很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的人面临选择,能够很坚定的坚持自己的道路,很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和他们相反。了解自己并坚定方向的人,容易走向成功,反之,则是一次次的后悔与自责。 人生的机遇可以穿行于每一个俗人或穷人面前,只是每个人把握的能力不一样。当然每个人对于机遇的理解不同,每个人所需要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我讲的是当人们面临自己所渴望的那种机遇的时候,每个人把握的能力是不同的。其实,成功和失败只是一线之隔。别人看待你的眼光的好与坏,也是一线之隔。我们自己可以用不俗的眼光看待自己,理解自己,但是社会上更多的是不能理解你的俗人。 考博是我的选择,是我一直的选择,我目标坚定,但是意志没能够坚定。我不能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当然,工作或许或少也会牵扯自己的精力,周围的环境也是那么个环境,这里不是考博的天地,也不是科研的殿堂。但是怎么办呢,或许改变自己的方法就是做那个卧薪尝胆的人,做那些为数不多的人。 其实,能否成功并不是一次的表现,但是,如果经常的持有不同的目标,经常性的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你选错了道路,或者是你将要面对失败。 不知道前面的路如何,但要学会坦然的面对世上迎面而来的一切,无愧于心,就好。 写在考博前十天,谨以此纪念第二次考博。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原创:一个6岁孩子眼中的海龟
dongping2009 2009-2-15 12:03
如题,这是孩子今天上午花了 一个多小时,画出来的,贴上来,与各位分享! 先引用我在博文“博客头条、海龟、尽孝、馒头皮与基金申请”中的部分文字,如下: 就如同那千年海龟,虽然最初是出生在陆地,但经过大海的一番洗练,大浪淘沙,出息了,要下蛋了,于是又踏上万里归途,回到岸上,去做那下蛋出成果的活儿。并且一开始,到处高呼:我胡汉三回来了,我来下蛋了! 我孩子说,那大海龟的背上,背了两个小恐龙,还有那四个小圆圈,是那大海龟生下的恐龙蛋,不是海龟蛋。 小恐龙与恐龙蛋上面,是蓝天与白云。
个人分类: 至亲至情|47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家庭保鲜
liux831 2009-2-15 10:19
家庭保鲜是最重要的科学课题。 美国有Family Science。中国没有。 保鲜就是与热恋、新婚一样的感觉。 一个美国朋友问我找个中国老公如何?我问她你知道家庭保鲜吗?她直摇头,我说你先补别的课。 找对象,第一感觉很重要,如果第一感觉很好,保鲜也有价值。 热恋之余,先设想如何构建幸福家庭? 第一要面对的是衰老。最近网上公布了一个研究结果,好多原因催进或者说加快衰老。衰老了就不易保鲜(与20-22岁不一样了!)。 生活困境、压力也是问题。电视剧是夸大的艺术,一夜之间,因为潦倒,头发变白。虽然夸张,但有道理。 夫妻平等,但这种平等造就了夫妻矛盾。正是家庭保鲜的大忌。 美学思想洋溢在你的家中,美学思想就是最好的保鲜剂。 Are you very powerful? 青春活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能青春,如果你感觉vigor充满,保鲜容易。 这时,你感到了幸福。 家庭需要保鲜,家庭就是幸福。 工作不如意,你还有家庭。 社会环境有问题,你的小家却可以收拾干净。 家庭保鲜,是我们的第一课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幸福只有一种理由
famingkuang 2009-1-14 11:41
幸福只有一种理由 我父亲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他对我的幼年时候的教育,却使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记得小时候,爸爸讲得最多的一句是 说话要看天,走路要看地 ,走路要看地这一句,我一开始就能理解了,因为不看地走路就会摔跤嘛!但说话要看天这一句,随着自己的年龄越大对它的理解也越深。小时候对说话要看天很是不解,常问爸爸:说话为什么要看天呢?看着天说话那不成了呆子啦?。每当这时,爸爸就说:傻孩子,说话要看天,不是叫你看着天说话,是叫你说话前多想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你就知道话该怎么说了。 生长在山里的孩子,没见过海的博大,也没有见过草原的宽广,但却见过天,其实父亲想要告诉我的就是: 说话人的心胸要象天一样宽广,说话前多替对方着想,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样说出的话定能做到不伤人了,即使苦口良言也定能变成良言一句三冬暖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父母一辈子都能那么恩爱得令人嫉妒了。我渴望自己的家庭也能象他们一样。可是却总是难以如愿,总是痛苦的多幸福的少,现在想来,原因就是自己想要的太多,而想给予她的却太少。思之再三,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并不能真正理解 说话要看天,走路要看地 的真义,而且也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破书早就将这句话不当回事地将它遗忘在少年时代里了。 如今将父亲在我年幼的时候教我的这一句说话要看天,走路要看地重新检回来,变我想要。。。。为她想要。。。。。,多替对方想想,我想,如果大家都能 说话要看天,走路要看地 那么天下定能没有不幸福的家庭。 不幸的家庭有一万种不幸的理由,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都懂得多替对方着想,都能做到 说话要看天,走路要看地 。
个人分类: 感恩|171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很多事情,都是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cutefay 2008-12-30 11:31
曾经有一份最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这是《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我觉得,这台词之所以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写出了人们的心声。无论是人还是对于事物,都是受时空限制的,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有些机遇,如果当时没有把握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很多时候,经常听到一些人这样说:如果当初我怎么怎么样那就好了,时过境迁,时光不可能倒流,后悔也没有用。 对于做事,应该抱着一种这是我的选择,我负责的态度,不要对于以前做过的事情后悔,因为道路是自己选择的,事情也是自己曾经做过的,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并且后悔也于事无补,只能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做事,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会。并且自己现在每做出一个选择,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是否应该这样选择,选择一件事情就尽心尽力去做。我觉得要让做一件事情不后悔,就要尽心尽力的去做,无论结果成功与否,这都是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了,就不会后悔了。 对于和人相处,要比做事复杂一些。对于做事,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好了,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做的事情;而对于和人打交道,一旦错过时机,则可能永不再来。例如,对于情侣,一旦两个人的感情破裂,要破镜重圆就很难;一个人,一旦做了坏事,要想挽回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很难的。并且,人是有生命的,一个人一旦离去,什么都挽回不了 对于自己做的事情和选择,我很少有后悔的时候,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之前的选择,没什么可后悔的,并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例如,现在觉得自己更适合去学管理,而不应该学生物;而换个角度想想,假设再给自己一次重头选择的机会,自己选择了管理学,那一定会比现在过得好吗?不一定。正是因为我学了生物,我比学管理更有机会来到中科院读书,这样有了今天的各种机遇,而如果当时选择管理学,那可能不会来北京,有可能毕业后就在省会城市里找份安逸的工作了,而正是因为现在在北京,认识了一大群很有激情和梦想的朋友,才让我更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动力。 对于和人相处,我有一些让我后悔的事情,一想起来就难过。 我刚上大学的那年弟弟过生日之前我给弟弟打电话的时候,弟弟跟我说想要我送他生日礼物,这是第一次他向我要生日礼物,当时我也没有留心他的愿望,就随便买了个生肖挂饰寄给他。他过生日的时候跟我说他看到我的礼物了,我想,他可能比较失望,因为我这个姐姐没有好好为他准备一份礼物。后来,弟弟过生日的时候没有向我要生日礼物,我想,可能是那一年的生日他特别希望能够收到一些礼物吧,而过后则觉得无所谓了。而我当时没有好好理解他的心情,以后的生日再送给他很好的礼物,他也没有那一年生日的时候盼望着收到礼物的心情了。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有生以来做过的最后悔的事情,一想起来就会哭。我在高中时,奶奶病了的时候我去奶奶家看望她,她要把一些杂物给我,我觉得那些杂物我不喜欢,就没有要,后来没几天,奶奶就去世了。后来回想起来,那是奶奶临终前的一点心意啊,她是希望在她去天国之前把她的一些可以用的东西都给需用的人,而我却没有领她的这份心意,当时我没有想到奶奶那么快就去世了。我想她当时一定很难过。我很难过,因为我再也没有机会跟奶奶说话,再也没有机会让她送我东西了 所以,当你能对一个人好的时候,就尽力去对他(她)好,尤其是对待亲人,否则真有可能后悔莫及。所以,现在虽然放假少了,但是能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回家看望父母和亲人,多给他们买点东西,多陪陪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为爱情买单
lixinyi 2008-12-25 09:17
平安夜朋友哭诉与男友分手了,四年的感情也敌不过金钱的诱惑,有人曾问如今的爱情多少钱一斤?是啊,爱情需要用别的东西来衡量么?看惯了周围朋友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受伤的最终还是女人。爱情是永恒的,但是爱情中的激情却是短暂的,激情褪去,我们拿什么来维持爱情?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爱情最终还是要归向婚姻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可以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需要婚姻来承载激情过后的平淡,没有婚姻的爱情终将死无葬身之地。 有人对婚姻的惧怕真让人难以理解,在爱人用宽容、信任营造的那个家中有一盏灯火永远为你点亮,不论你将要走多远,不论你在外面曾经经历过什么,家永远都将是你最终停靠休憩的港湾。爱情在平淡的婚姻中得到过滤与升华,找到其最终的归属!只是人们已经浮躁的不愿意再用真诚与责任来为爱情买单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74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来自哪型?
xiaoborui 2008-11-24 18:57
论文的形成过程,老师A说东,我便扭头朝东,老师B说西,我便拔腿向西。后来突然间醒悟,似乎我之前被否定的思想又被老师C提及建议,不置可否了我 骨子里其实一直很固执,坚信自己思维的正确性,思维中一直对其忠贞不二。可是现实中,随着ABCD的建议改来改去,就似傀儡因为答辩还得通过,似乎好像不能我行我素。所以似乎情况越来越遭。因为人是物非,已非自己本意一个痛苦的过程。 只能在一个人的天空里,固执己见。却害怕在他人的世界里,引起冲突。只求隐忍自己,成全他人,尽力避免一切争执和冲突。 其实这是做学问的禁忌。 是因从小委身专制型的家庭。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一切听从父母的指挥。所以胆小、怕事,无自主权。不去崭露头角。 见过她,有幸在民主型的家庭长大,热情、大方、敢冲敢闯,敢作敢当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专制型。在这类家庭中,孩子被要求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稍有不听从就给予惩罚。在这种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使孩子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也可能会以成人为榜样,形成暴戾、横蛮、撒谎 、逆反等心理。 第二类:溺爱型。在这类家庭中,家长为孩子提供了无所不到的关心和保护。这种过分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可能会形成自私、任性、易发脾气、好大喜功的品性。 第三类:放任型。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教养态度。在这类家庭中,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体会不到父爱与母爱的温暖,从而会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等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民主型。在这类家庭中,父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表现出忍耐、平等、随和、谅解等,能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给子女较多的鼓励和诱导,而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这样的教养态度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与其它三种相比,民主型是一种理想的教养态度。 不一定如上述的那么极端,但终归有一定的道理。 你来自哪型家庭?又经营着哪型家庭?
个人分类: 教育心理|1315 次阅读|4 个评论
路要多遥才知马力VS男人需要什么?
唯我独尊 2008-11-19 12:56
前年我弟弟的离婚让我们家庭大吃一惊。我们家兄弟姐妹六人,多是传统的知识份子。弟弟的离婚,一方面有悖我们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弟媳知书达礼、为人大方、彬彬有礼,早已溶入我们家庭,成为我们家庭和谐的一员。全家人纷纷劝阻弟弟,希望他复婚。 不料,三个月后他向我们宣布找了一个对象,并计划结婚,这又让我们全家大吃一惊。他的对象就是前妻的同学,外表条件与交往能力和前妻差一截。我们家人对此很不理解,同时以更大的力度劝阻他结婚。然而,他一往情深,几个月后就和她结了婚。我们家人一方面对他的前妻表示同情,积极在各方面给予帮助,另一方面对他现在的妻子,持冷漠不接受的态度。我也对他的前妻感到同情,但对她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婚姻也感到一些不满。 我弟弟是一个忠厚、质朴、工作努力、积极进取的人。大学毕业后找了他初中的同学为妻。尽管他的妻子工作一直没有着落,但她聪惠、美丽大方,深得我们家人的赞赏,外人也认为是一对郎才女貌的绝好佳配。虽然在二十年的婚姻中时有磕磕碰碰,弟弟也时而流露烦恼,但家人并没过多的在意。哪家没有一本难唱的经? 直到上周我回川才彻底改变了我多年的看法。上周我弟弟家出了事。在全家人仍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他的前妻就开始急于纠缠有关钱财的监护人权利问题,而他现在妻子却表现出大度、通情达理,在钱财、精神与事务处理方面,给予弟弟很大的支持,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妇女明理,善良,睿智,宽容,温婉的优秀品质。我衷心幸庆不断打拼、极为辛劳的弟弟终于找到一个幸福的伴侣。我内心感叹,睁眼看了二十年,还是看错了。看来,两人是否合适,外人的看法是肤浅的,就如试鞋一样,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 男人需要什么?在当今的社会,男人的责任是养家糊口,是要在社会上争得应有的地位,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打拼、努力拼搏。他希望自己的小家是一个温馨、休闲的港湾,希望在疲惫的工作后,获得心灵的休整。然而如今不少破除三从四德、西化的妇女,在女权的思想指导下,无视男人基本的人格与尊严,任意践踏男权。宽容的男人多是忍让、再忍让。日久积累的怨气,一旦超越底线后,自然会象火山一样爆发!这或许是目前离婚率高的原因之一。 那么男人非得要不断地忍让,直至火山爆发,直至知天命的时候后才步杨震宁的后尘?另外,那又是什么造就了男人普遍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是郎才女貌,是无原则的迁就! 美貌与性格孰轻孰重?那些按传统方式唯美择妻的男人,或在外面风光体面,但辛劳回家后遭受野蛮老婆无理的欺负,其中的苦,长期来只能打碎牙呑进肚子里;而哪些以善良、温柔、内秀为标准择妻的男人,或遭遇外人的不理解,但个中乐融融的滋味或可品味无穷。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选择漂亮不合脚的鞋子,长期受苦,还是不追求时髦,选择合脚的鞋子,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 幸福的婚姻需要经营、需要思考。维持幸福的婚姻最基本的要求是互相尊重,不能以打压对方为乐趣,更不能随便穿越对方的底线,强势方更要注重对弱势方基本人格与尊严的尊重。弱势方对强势方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同时要对其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对哪些过于野蛮、无药可救的人,早回头早脱离苦海,不必要等到火山爆发,不必要等到知天命的年龄。婚姻幸福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要从开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去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 . 转贴:弟弟,你在天堂还痛吗? 作者:杨洋( http://user.qzone.qq.com/6020825/blog/1227168226 )(本人姐姐的女儿,现就职华西医科大学) 弟弟,你怎么就走了呢。。。16岁。。。好残忍啊。。。 刀插在心脏,是不是很痛?现在还痛吗? 你一定连挣扎都来不及就倒下了,是吗? 血淌了一地。。。。 你的手机甩在旁边,是想求救吗?但是连拨打的力气都没有了,是吗? 滑板甩在旁边。。。 你为什么要滑滑板呢?骑自行车不就没事了吗? 那么早,冬天的7:00,天那么黑,那条路那么阴森那么长。。。7:10上早自习,高中生需要那么早上自习吗? 那两个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呢?非要你死呢。。。 他们是要抢你的钱吗?还是有仇呢,真的有仇,就要你死吗?你告诉我们好吗? 要他们血债血偿啊。。。。。。 看到你爸爸了吗?他坐在你旁边,一直望着你,看痴了,他是看不够啊。。。 看到你妈妈了吗?她哭晕了一次又一次,你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啊,你不是说你要挣好多好多钱,她要多少,就给多少吗。。。 看到你的姑姑、舅舅、姐姐哥哥和妹妹了吗?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呼喊,让你起来,你都听不见吗?心里象撕开一样的痛。。。 看到你的同学了吗?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他们都来了,排着队,捧着菊花,来看你了,听见他们给你唱歌了吗?朋友,他们说,你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啊。。。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告诉你妈妈,会照顾她。。。 他们一直给你鞠躬,你不起来吗? 看到吉他班的老师和同学了吗?他们给你弹琴来了,一首又一首。。。听到了吗,你一定要大家都哭吗? 你起来。。。 你不是还要考大学吗?不是想去北京吗。。。 你不是还要继续写书法吗?你的字写得那么好。。。 你不是正要考吉他八级吗?送你一把好的吉他,好不好? 你不是还要学架子鼓吗? 你学习进步了,考了第7名,祝贺你。。。 姐姐对不起你,姐姐没有好好关心你,忽略了你。。。 父母离婚,对你的心灵有很深的伤害,是不是? 其实,你很孤独,觉得没人关心你,爱你,是不是? 你为什么要装作无所谓呢。。。为什么不说呢。。。 我才知道,上次小薇姐姐给你聊QQ,就关心了你几句,你就感动得大哭。。。 姐姐听说了,现在有多难受、多自责啊。。。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弟弟,愿你在天堂幸福,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来世,我们还做姐弟。。。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4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俺家宝贝(请勿拍砖,手下留情)
liym 2008-11-8 10:55
大点的是我姐的孩子,小的是我哥的孩子,我们在外工作,孩子就成了父母唯一的欢笑,也是家庭的快乐之源。她们是我们家的开心果,也是我们家的宝贝,贴出来与大家一同共享!请勿转载,请勿拍砖,请手下留情!谢谢!
2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男人
考槃在涧 2008-11-5 10:22
我总认为男人对女人的了解远不如女人对男人的了解,最近发现很多聪明剔透的女人对男人也是雾里看花。 人们都说男人不需要了解女人,只要去爱她就行了;有了这句话作为圣旨,男人们可以堂而皇之的减少和自己爱人的交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搞得女人对男人也一头雾水。 男人很奇怪,追女人的时候总是甜言蜜语,恨不得整天粘在伊人身上,结婚以后粘不了半年就开始向往自由,以前是一张报纸把老婆的脸挡在外面,现在对着电脑的时间比对老婆的时间多多了。 我中学追过我们的班花,没追上,这事以前说过。去年她找我聊,就说她老公现在一是工作忙,二是估计也厌倦了她,都不怎么理她了。我酸溜溜地说你这么漂亮你老公不看真是暴殄天物,要是我娶了你肯定下班就回家,天天看,看得你不好意思。她说得了吧你,天天让你看不出一年就烦了。 不知道男人的基因里都有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人说电脑就像女人,每当你花大价钱抱了一台最漂亮最新潮的回家,第二天就会有更漂亮更新潮的出现在街头。总之男人有颗飘逸的心就对了。 所以金庸笔下的男人我最喜欢令狐冲:痴情,义气,淡泊而又洒脱。郭靖是有责任感,有点太无趣男。 古龙笔下的男人,我不喜欢,李寻欢为了兄弟牺牲掉自己爱的人,是无私还是自私?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楚留香陆小凤四处留情,老嫩通吃,让我嫉妒,没办法,谁让大多数男人不是情圣呢? 大多数男人守着自己的糟糠之妻度过一生,我不知道他们看到街头出现的新潮电脑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反正我上街就眼睛乱转,重庆话叫打望,又叫眼睛下乡,老婆干脆和我一起看,有时候我让她看我认为的美女,她怪眼一翻,帮主,品味也太差了吧?反正对美的欣赏不等于对美的占有,假若哪个男人对我说上街不看美女我倒觉得有点奇哉怪也。 男人其实十分脆弱的动物,很多时候远比女人脆弱、狭隘。那些显得娇弱的女性总是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关注而对十分优秀的女性容易敬而远之,尽管她们身上也有作为女性的那些美丽和娇柔。男人的这种大男子主义很多时候恰恰反映了他们的不够自信和脆弱,有时候女人会对男人的逃避穷追猛打,殊不知越是这样,男人越想逃到天边。 我不知道西施是怎么征服夫差,貂蝉是怎么征服董卓和吕布的,应该不只是靠美貌。我猜每个男人身上都有一根痒痒毛,聪明的女人总能找到它,并在适当的时候捋一捋。这就是男人,自以为强大而又脆弱,喜欢保护女人而又像个孩子一样需要女人的母爱。 我不知道怎么能够敲开一个男人的心扉,当一个男人沉默的时候,也许让他保持沉默会更好些。男人成年以后似乎就哭不出来了,如果一个女人能够让男人埋在自己怀里哭,这个女人一定是让他感觉最安全最温暖的那个。 陈昇的这首《关于男人》很有意思,把男人解析得淋漓尽致,我不知道女人听了这首歌会不会对男人有所了解,反正我觉得这首歌完全就跟我一摸一样,尤其是那句 Wine, Woman and World ,是男人永远的最爱。我常以老男人自居,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只不过是大一点的孩子。 说到陈昇,虽然很多私事外人不知道也很难评价。只是听说有次节目促狭的主持人问刘若英,刘若英哭得稀里哗啦,心里也蛮不是滋味。爱情这东西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尽管陈昇未见得不欣赏刘若英,但大多数男人在选择的时候还是会更倾向于维护自己的糟糠之妻,因为他们一起共过患难。很多天真少女往往会经不住甜言蜜语认为男人会为了自己放弃自己的老婆和家庭,其实就算月亮能代表男人的心,也不过只是当时的月亮而已,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陈昇爱没爱过刘若英,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一个聪明的男人应该做女人的大哥,而不是有意无意的让女人爱上自己,也许那样会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和肉欲,但我敢肯定这样带来的伤害远大于一时的欢愉。 这首《 关于男人 》送给所有对男人感到困惑的女人们,说到底,又有几个男人一辈子真正的了解了自己呢? 词 : 陈升 曲 : 杨腾佑 编曲 : 恨情歌 有时候我会欺瞒我自己 或者迷失在无谓的欢愉游戏中 有天我老去 在个陌生的地方 还要回味昨日冒险的旅程 其实我也经常讨厌我自己 或者我怪罪我生存的时代 努力的找理由 解释男人的驿动 也常常一个人躲藏起来 我听说男人是用土做的 身子里少了块骨头 他们用脑子来思考 有颗漂移的心 你知道男人是大一点的孩子 永远都管不了自己 张着眼睛来说谎 也心慌的哭泣 面对着不言不语的脸孔 谁也不知道男人是怎么了 music 慢慢的旅程路途还遥远 偶尔也怀疑自己是否该向前 欲望的门已开 梦的草原没有尽头 梦里忧郁的花香漂浮在风中 你知道男人是用土做的 掉眼泪就溶化一些 所以是残缺的躯体 没有绝对完美 ... 没有玩具的孩子最落寞 可是没有梦的男人是什么 欲望的门已开 梦的草原没有尽头 风里有些雨丝沾上了眼眸 告别的汽笛声轻轻的又响起了 生命的列车滑过了你心田 wine, woman and war 是男人永远的最爱 我只想静静的躺在你身边 慢慢的旅程终点在哪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830 次阅读|17 个评论
家庭对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cutefay 2008-10-31 00:46
上周六去太阳村看那些孩子的时候,同学觉得我很善良,并且心态很好。仔细想了一下,心态和成长的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却非常和睦,我的整个大家族也是这样的,和睦团结,亲戚们互相帮忙比较多,儿女都很孝顺父母,并且儿女们都很争气,很有事业心,大家又都很有爱心和善心。在这样的一种大家庭里成长,自然就会被这种气氛所熏陶,心态就会很好。能够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中,我觉得很幸福。 小的时候,长期处在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中,就不觉得自己的家庭多么好;上大学了,离开了这个家庭,跟其他同学们聊天的时候交流起自己的家庭,才觉得自己的家庭是多么幸福。我发现在大城市里的很多家庭,往往很少有家族的观念,亲戚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像小地方那么深厚;另外,似乎家庭的和睦程度也没有我们那个小地方高。也许,是因为我见到的只是个例,没有深入广泛地研究,还不能明确下结论。也许是因为我们那个小地方民风淳朴,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4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年龄越大越想家
cutefay 2008-10-31 00:45
随着年龄越大,我就越想家,越恋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梦就总是梦见家人,梦是潜意识最好的反应,几乎每次的梦都有家人,还有我回家了。虽然在这个宿舍住了有四年了,但是却很少梦见宿舍,可能对宿舍没有那种家的感觉吧! 从上大学开始,每次五一国庆能回家就回家,尤其是上了研究生之后,更是如此。我觉得以后工作了,尤其是结婚了之后,能够回家的次数和天数就更少了,所以趁着还是学生,还是单身的时候,多多回家看看父母。每次回家都给他们带一些礼物,虽然他们总是说不用带,但是我知道带了他们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父母也特别盼望着我能多在家里待些日子,《常回家看看》的歌词说得挺好的,父母不图儿女能够为家里做多大贡献,只希望能够经常回家看看。 最近给家里打电话的频率也增加了,以前是一周一次,现在是一周两三次甚至更多。最近买东西寄回家的频率也增加了。妈妈总是舍不得寄东西的邮费,但是我觉得寄东西是我的一点心意,虽然邮寄这么多东西给邮政和快递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但是能够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这种想家恋家的情节可能是家庭责任感增重的原因,自己变成熟了,父母也老了,应该是我来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他们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不希望看着他们再操劳。真希望自己能够早些赚很多很多的钱,来实现父母的很多愿望。以前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毕业后找份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安稳地过日子就行。而现在觉得,为了父母,为了家庭,我要好好努力,多赚钱,哪怕累一些也没有关系。我那些表哥表姐们已经能够赚很多的钱来孝敬他们的父母了,自己也要努力,不能比他们差。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4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爱我喜欢?——悲情婚恋揭密
唯我独尊 2008-10-22 18:35
爱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感情,现在不少年轻人没有明白这两种感情的差别,把喜欢作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的标准,导致了不少恋爱与婚姻悲剧。 不少年轻人找到心仪的人后,不加思考、不加考虑,擅自单方就从准恋爱阶段跨越到热恋阶段,客观地形成了不正常的恋爱过程,给恋爱的成功与婚后幸福带来不良的隐患。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 在进入准恋爱阶段后,第一件事,是要进一步地观察自己心仪的人是否是可以共渡一生的人。首先,要从物质条件方面予以分析,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学历)、家庭背景、发展前途是否与自己或与自己的期望一致。这个问题判断非常简单,但极为重要,绝不能忽视。因为它可影响到以后小家庭的发展与和谐,是小家庭生存依赖的基础。 其次,要仔细观察对方的生活习惯,自己是否能接受。当两个来源不同生活与文化环境的人走到一起,必然存在着差异,必然在很多方面会有冲突,求大同,存小异是必然的。但对有些无法接受,而对方又无法改变的问题,若强忍一生,也是十分痛苦的。比如说,自己是一个文静节俭的女孩,幻想一个朴实的男孩,忠贞自己、斯守家庭,一步一个脚印,和自己共同去营造两人心爱的小家庭。而心仪的男孩或是一个没有家庭观念,喜欢外交,整天在外,工资月月光的人(且他的工资还不愿意交给你管)。这时候你就要考虑,你是否接受婚后整天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是否接受他的工资全花完,不够还要找你要? 进入准恋爱阶段后的第二件事,是要观察和考察自己心仪的人是否是像自己爱他一样爱自己。 在这里,一定要区别 喜欢与爱的异同。喜欢一个人,或是爱好相同、或是欣赏其外貌、谈吐、仪表、性格,是一种初步的感情,是爱的基础。在恋爱伊始,男孩更多是被女孩的外貌、谈吐、仪表吸引而喜欢,而女孩则更多是被男孩的谈吐、性格吸引而喜欢。而是否可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关键是否由初期的喜欢升华到崇高的爱。 如何识别对方是否爱自己?如果对方经常给你送花,请你吃饭,经常和你出去玩,经常给你买东西,那不是爱,那仍是一种喜欢。爱是更富内涵的一种情。它是一种奉献,它意味着要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护对方;它又是一种责任,它意味着不弃不离,要共同去建造两人幸福的家园。在具体识别时,可观察对方是否关心自己的生活、是否关心自己的工作、学习,是否介意自己与别的异性交往,是否为了对方改变自己,是否善待自己家人和朋友,是否为了双方和谐作适当的让步,是否为今后的小家庭设想或努力? 一味自私,不想奉献,自由放任,不负责任,都是一种没有爱的表现。对这类人放弃是最好的选择。无原则迁就或试图改造,都是极愚蠢的想法。 -    转贴: 喜欢和爱 本文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522528179/blog/1224388595 喜欢你的人:半夜会找你打电话聊天到很晚。 爱你的人 : 半夜看你在网上会赶你下线。 喜欢你的人:他会找你出去玩,叫你放弃正事或逃课。 爱你的人: 他会催你快写作业或者与你讨论功课。 喜欢你的人:在你生病时,会讲好话关心你。 爱你的人: 在你生病时,他会关心到你烦,并强迫你去看医生。 喜欢你的人:他会尽量说好话来讨好你,你也会觉得很开心。 爱你的人: 他所说的话,都是关心你的,但是通常象是在命令。 喜欢你的人:他什么事情都会配合你,只要你开心。 爱你的人: 他会帮你辨别是非,但是你会感觉他管的太多。 喜欢你的人:他说他要给你最大的快乐。 爱你的人: 他只能给你保证,你跟他在一起,他是最快乐的。 喜欢你的人:他在意你的生活细节,即使你做错了什么,他也不会指出。 爱你的人: 他在意你的一举一动,告诉你什么地方错了,什么地方该如何做,该如何与别人交往。 喜欢你的人:他会帮你买夜宵,送夜宵,载你上下课或上下班。 爱你的人: 他会帮你买夜宵,不过会提醒你吃什么比较健康;他会载你上下课或上下班,但通常是顺路;因为他不会为了你而逃课或旷工。因为他知道,他要为你们的将来而努力。 喜欢你的人:他不会在意你去做什么,与什么人交往。 爱你的人: 他很在意你去做什么,与什么人交往。他还会告戒你不要与什么人交往 喜欢你的人:他只想要现在 爱你的人: 他已经预见未来,该怎么自我努力,好好给你幸福。 喜欢你的人:他会说我喜欢你! 爱你的人: 他会说我爱你! 我愿意和你永远在一起! 转贴: 女人如烟,男人如酒 选自:http://user.qzone.qq.com/47673779/blog/1226032950 女人如烟,不经燃烧,就显不出她的芳香、她的美妙柔骨。 女人如烟,每一度的燃烧,都是一曲生命的悲歌。 投入一次,芳香一次,光焰一次,也如同毁灭一次。 生命的延续就在这一次次地灼烧光环中,被伤害的结局却是另一个故事的始。 等到这烟丝尽了,烟灭了,女人的浪漫也远离了尘埃。 女人如烟,但凡总先要有火,才能点燃起她的激情与光辉。 男人如酒,如透明清亮的烈性白酒。 近乎酒精的浓烈,烧灼,芳香。 一眼看去,却如同清水般平静澄澈,一无所有,并且良莠难分。 男人如酒,越久越醇,越久越名贵。 男人如酒,瓶面的度数,衡量不出真切的感觉。 非得亲口品饮,才能探出他的深浅。 男人如酒,没有绝好的酒量,没有定力的把握,不要轻易去碰他,醉后的伤身伤心,决非人人都能够消受 得起的。 男人如酒,喝一口能够让你醉几分,能让你沉溺就让你伤神,醉一场是否真的可以痛个过瘾,是否在夜深人去溶入愁肠不会化成泪痕。 男人如酒,然而,不动声色的海量的酒客,品尝好酒的酒客,却总是女人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4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回家看看
xiaoborui 2008-10-13 11:58
回老家见到老同学chengxia。她说,她有事没事就会回老家一趟,看看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年事已高,此时希望儿女能多陪伴多牵挂。 我却汗颜,回家的次数每年难得两次。如果非要找个理由,就是我离家比她远了一些,她在镇上。我倒是经常会给家人电话,但也远远抵不上短暂的相聚 每当亲人的离去,我总是历数自己未曾尽到的本分,总是怅悔自己未能在来得及的时候再做得多一些,再做得好一些,总觉得自己曾经那么无知那么不懂事,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他们的器重。或许可以再多听他们唠叨唠叨,或许可以静静地陪着他们坐着倾听彼此无声的交流,甚至也可以向他们诉诉生活的烦恼工作的事情。那样他们肯定会感到多么满足多么幸福! 可是,在自己每天碌碌无为的忙碌中,曾一次次将那些应尽的本分搁浅,直到没有后悔的可能 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亲人走了,带着对我们无比深沉的挂念,遗留给我们无法偿还的心情。 有的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不再年轻。 趁着现在,赶紧为父母捎一个口信,传一片鸿雁,采一朵野花,备一桌山珍,话一席温馨,诉一篇眷念 常回家看看。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个人分类: 大爱无痕|1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家谈一夫一妻制与白头偕老制
jxz1963 2008-9-3 10:08
(转载)潘绥铭谈一夫一妻制与白头偕老制 问:当前出现一些社会现象,使得我们的婚姻制度面临挑战,有人开始反思我们的一夫一妻制是不是很合理? 答:中国 2000 年的婚姻制度真的错了吗?为什么到五四以后要改成一夫一妻制呢?一夫一妻制真的是好制度吗?现在世界上有多少实行一夫一妻制呢?刚刚是超过一半。一夫一妻制完全是基督教的产物,基督教的道德力量乘着资本主义的力量,乘着向海外扩张的力量跑到第三世界来。基督教的教义是上帝规定的,是社会强制的。但是从历史上来说,中国的一夫一妻制有所不同,或者说比基督教的教义更人性化的地方就在于,它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有意思的是,一夫一妻制在中国发生了变异,变成了白头偕老制。两者完全不一样。一夫一妻制讲的是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夫或者是一个妻,谁规定就必须白头偕老了?中国的农业社会本能上倾向于反对离婚,不光是孩子的问题,还有老人的问题,结果就从一夫一妻制演化出来一个白头偕老制。现在西方性解放了以后,他们的婚姻还是一夫一妻制,称为连续多配偶制,或者叫连续一夫一妻制。每一次都只跟一个人,但一生可能多次结婚。 问:如果是连续的一夫一妻制的话,会不会造成更多的混乱,更多的婚外恋? 答:举一个例子,瑞典是全世界性最开放的国家,但它的婚外恋比例是最低的,完全没有必要搞婚外恋,因为结婚、离婚都非常的容易。中国现在女性在婚姻保持期间跟外面的人有性关系比率已经超过美国了。是中国女性不好?这可跟道德一点关系也没有,根源就是白头偕老制。你强迫这个女的跟这个男的白头偕老,但她又跟别的人有快乐,你说怎么办?它只好以婚外恋的形式出现。 一夫一妻制不大符合中国的特点,白头偕老制不符合时代的特点。两者加一块儿,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现实了。它必然会遭到破坏,变得越来越松散。婚外恋已经越来越无所谓了。中国的离婚率在慢慢的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像西方国家一样就会变成连续的一夫一妻制了。 问:如果说变成连续的一夫一妻制,妇女一方会不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吗? 答:在西方,性革命不是单兵突进的。其中很重要的是女权革命,妇女独立了,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所以她也敢离婚了。中国当然也是这样的,中国离婚实际上妇女提出来占多数。中国性革命有可能走弯路或者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就是因为其他的革命没跟上。男的包了二奶,中国妇女怎么办?全世界妇女都知道,唯一的选择就是跟他离婚,可是中国妇女能做得到吗?过去根本做不到,现在应该能做到了,可是意识跟不上去。 《学习与博览》杂志记者 郑士波 原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47e5a0100apbd.html?tj=1
个人分类: 推荐|391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非正常恋爱解析婚姻质量
唯我独尊 2008-6-25 23:12
  受性格、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每对恋人的恋爱过程各不相同。而不同的恋爱过程对以后的婚姻幸福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年青人,多以工作为重,没有把寻找合适的伴侣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更没有去准备相关的知识。不少人一见钟情,还没有了解对方,几个月就私托终身;不少人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需要,马马虎虎应付,草率升温、结婚;不少人把它当作儿戏,频繁换人,虚渡青春;这些非正常的恋爱方式与过程,为后续的婚姻种下了挥之不去难咽的苦果! 婚姻与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和谐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是每天辛苦忙碌疲惫后,休闲享受的场所;是在工作上、社会上遭受烦恼、委屈后,身心疗养的港湾;是游子外出长时翘盼的牵挂。它应充满和睦温馨、融融亲情的气氛,它应具有平等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民主关系。 然而放眼每个家庭,有几个家庭达到如此和睦?有几个婚姻达到如此幸福?不少家庭,互相指责、互相挖苦,是家常便事;不少家庭无人理事,吃饭、喝水都成问题;不少家庭缺乏温暖,或红杏出墙,或情事、睹事、毒事不断。 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不幸?是不为人重视的恋爱! 几千年来,婚姻沿袭了门当户对、媒人提亲、父母作主的传统习惯。它强调了物质与文化基础,但忽视了爱好取向与性格磨合,酿就不少悲剧。今天不由媒人提亲、不由父母作主的全自由化做法,任由缺乏社会经验的、充满稚气的小孩,不理智随意的确定终身,所带来的悲剧,比传统习惯带来的悲剧更多、更甚!目前我国30%以上的离婚率与普遍的家庭冷暴力就是很好的佐证!凑合着过则是大多数家庭普遍的写照。 那么现在的恋爱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首先,受电视与文学的影响,不少女孩、男孩崇尚灰姑娘和流浪者文学作品中那种极端畸形爱情,嘲笑门当户对、媒人提亲的传统方式。殊不知,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与物质基础的悬殊,长久痛苦的磨合,往往导致长久的婚姻不幸。 其次,大多数人把喜欢作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的标准。然而,喜欢一个人与爱一个人是不能等同的。喜欢一个人,或是爱好相同、或是欣赏其外貌、谈吐、仪表、性格,是一种肤浅的、广义的爱。而爱则是在喜欢的基础的升华,是更富内涵的一种情。它是一种奉献,它意味着要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护对方;它又是一种责任,它意味着不弃不离,要共同去建造两人幸福的家园。一味自私,不想奉献,自由放任,不负责任,都是一种没有爱的表现。 再就是,两人的恋爱过程在主观上讲是男女之间情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客观上讲则是男女之间建立、维持和发展互补性价值关系的运动过程。 在俩人频繁接触过程中,每人的性格、思想,包括缺点、爱憎、价值取向都会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俩人的想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需要探讨、争论,甚至吵架,或各让一步,或弱势方让步于强势方。通过不断地争吵,逐渐地为今后长期生活商定了各人的家庭地位与从属关系,乃至家庭分工。有的人或因某种缺陷,一味忍让,结果婚后一辈子苦不勘言。 恋爱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双方性格磨合的过程(爱对方就是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要改变对方),是一个为今后生活(据理力争)确定有关家庭地位、相互关系(互相尊重程度)与家庭分工的谈判过程(一旦确定,即终身约定俗成),是一个互相观察的过程,是一个仍在选择的过程。 因此,考虑门当户对,借助媒人提亲,尊重父母意见,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是获得稳定、可靠、幸福的婚姻的基础。 附释:恋爱是一种谈判。两个有意向的人走到一起,就最终意向进行协商,或对方不合要求,或无法满足对方要求,只能放弃和终止。所以,每一次恋爱不一定成功;另外,恋爱谈判需要长时间、详细地商量终身合约细则,必须要认真对待。一般而言,婚后关系与婚前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完全。有的人财貌双全,却由将军变为奴隶,有的人一无所有,却由奴隶变为将军。这主要决定于在商谈终身合约时,是否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是否一味放弃或据理力争。恋爱时上述关系一旦形成,即终身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 转贴: 幸福是什么?--请高手修改 本文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522528179/blog/1225373338 -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追求 多少才子隹人 不惜抛弃令人羡慕家产与地位 去追求自己理想中幸福 金钱诚可贵,地位价更高 若为幸福故 两者皆可抛 幸福是一种进取 金榜题名是一种幸福 职位高升是一种幸福 幸福的阶梯总是让人难以攀登 知足常乐是一种幸福 甘于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幸福 去感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平淡 相依相守直到永远 朝朝暮暮相扶相搀 争争吵吵。。   有的时候 幸福无处可寻又无处不在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蕴育着幸福 有一个温馨的家固然是幸福 那么谁又能说一个人的自由就不是幸福呢 有一个体面的工作也是幸福 那么谁又能说没有工作的人就不是幸福的呢 相依相守朝朝暮暮是幸福 虽远隔天涯却心灵相通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幸福呢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随处可见 是我们日益疲惫的心麻木了幸福 还是幸福麻木了我们迟钝的神经 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幸福 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和心灵 没有幸福的时候 我们渴望幸福 拥有了幸福的时候 我们又不懂得珍惜幸福 我们总是一路不停的在追求新的幸福 从来没有给自己时间和空间 去真真正正的感受幸福的含义 什么才是幸福 什么才是纯粹的幸福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答案 幸福就如哲学上所说的 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此时此刻的我是幸福的 因为我有一棵感知幸福的心 因为我有一双擅于发现幸福的眼睛 因为我正以一种如水的心态去看待幸福 在平淡中寻找幸福 在细微中品味幸福 在孤独中守望幸福 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 简单到普普通通的一句问候 幸福又是如此的淡然 淡然到渴时的一杯白开水 幸福有时是两看生厌的争吵 幸福有时又是左手摸右手的麻木 幸福存在于生活的第一个角落 幸福来源于思绪的每一次跳动 让我们怀着一棵感知的心 去发现幸福 去守望幸福吧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3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奴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唯我独尊 2008-6-22 17:13
    爱奴培养主要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猎手往往选择漂亮出众、单纯幼稚、没有爱情经历的年青女孩作为培养目标。由于猎手自身条件往往很差,他一般采用不经意的方法与目标接近,经过一段熟悉后,女孩往往会淡化其形像与其它的不足,而被其丰富的经历和老道的谈吐吸引,逐渐步入准恋人阶段。   在这个期间,由于各方面条件差距悬殊,女孩并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理想的男朋友。在交往中时常表现较大的任性和矜持,甚至傲慢,交往中时而出现争执。此时男孩往往给予最大的谅解和宽容( 评:男人宽容是相处的基础 ),并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表达他的追求和爱慕。在强大的爱情攻势下,女孩多不顾周围人的看法,逐步认可了其恋人的地位,并向熟悉的人公开其男朋友的身份。   在心理上接受后,女孩开始了一生第一次认真的恋爱,对男孩表现出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依恋和更多的期待。此时猎手开始抓住女孩每一次无理的任性或过失,予以严厉的指责,同时以自身条件不好、受委屈为由博取女孩的同情。目的是要其改掉每个女孩固有的矜持与傲慢态度,强化小妇人的身份,树立其应有的威信,为后续臣服训练打下基础。    随着双方接触增多、感情增加,女孩的投入逐渐加大。在女孩将感情与身心全部投入后,期待着郎君锺爱一身时,猎手悄然开始了爱奴培养第二阶段。   男孩一方面通过不断指责女孩以前的任性过失,在女孩的思维中强化罪人意识;另一方面有意粗暴地拒绝女孩的合理诉求,打压女孩的自尊,同时不断无理、无端地向女孩发火、挑衅,更有甚者,采用冷落、打骂,以及分手等极端手段,逐步摧毁女孩的自尊,逼其就范。   由于大部份女孩受制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在已托付终身的情况下,宁愿忍辱吞声,也不愿分手,不断地任猎手将其尊严一层层地剥掉,有些女孩甚至忍受不了这种残酷的折磨,自动地抛掉所有尊严,低声下气地哀求猎手的谅解和恩顾,并承诺将按要求改变自己。   经过此阶段,女孩已成为没有什么意志、非他莫属的准爱奴。   第三阶段是猎手最核心的阶段,也是将女孩推入无底深渊前的临战培训阶段。这个期间,他将以工作繁忙、业务洽谈、出差外出、保持各人空间等为由,有意冷落女孩,激起她的依赖,获取最大自由空间,但同时又严格限制女孩的活动空间与范围。而后,他将无意地透露和单位及客户中的女性单独交往情况,在女孩的意识中强化其社会与工作的必然性;之后不久,女孩或会无意地发现他有第三者,或风流成性。但由于交往时间过长(岁数与青春不再)、交往程度过深,加之已臣服思想及社会类似现象的存在,女孩多选择臣服默认。   此时,女孩已被培训成为一个无自尊的、挥之即来诉之即去的、无思想的、无意识的、绝对臣服的爱奴!   拥有绝对臣服的爱奴后,猎手会将其用途发挥到极致。轻者任其风流,重者或拐骗财物、诱逼吸毒范罪、商业攻关,或更龌龊行为。直致超越女孩的最大忍耐限度,或以自杀结局,或以痛苦分手、离婚结束。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随时抽身都是正确的,而且越早越好。然而,如何判断和避免这一类恶魔?   首先,女孩应加强自信,不要选择比自身条件差很多的男性;身材长相不是主要的,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要牢记第一印象。   第二,双方在初期接触出现争执或争吵是正常的。两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习惯与性格各不相同,在很多事情上持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通过不经意的争执或争吵,可逐步统一和磨合两人的文化,为后来组建家庭、长期生活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在恋爱初期,女孩表现出一定的任性和矜持,是必然和必要的,它可考验男友对其包容和爱慕程度。   在此期间,如男友出现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采用以争夺自尊而得理不饶人的做法,就要联想到他是在为今后的霸权做努力。如果你是一个文弱的女孩,你可认可;如果你是一个强势女孩,请不要让步!   同时切记要记住,在此期间,你还是观察阶段,你要不断理性的评判男友是否合格。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考验和思考,不合格不宜随便全部投入感情与身心。这里给出两个评判标准:第一,他是否是真的爱你(检验方法是他是否经常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你);第二,他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发展前景及性格方面,是否值得你托付终身?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普通人常常遇到的情况,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了。如果不是太在乎长时间感情的投入,如果不是太在乎身心的投入,如果不是太在乎周围的看法,以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是不会走过第二阶段的。当男方不断找碴、不断指责、不断冷莫拒绝,甚至威胁时,你就应该重新、冷静地思考他的为人(注意现在还是恋爱选择阶段)。选择了一个人就选择了一辈子的生活,不要因为当前的损失、思想包袱而影响应该的决策。   如果你已逼迫地走完第二阶段,进入了第三阶段,那么世界上谁也救不了你了,只能祈祷你能少痛苦地走完自己选择的悲惨旅程!但是,随时回头都是岸!   须要说明的是,本文是以猎手的手法来描述这一普遍非正常恋爱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非恶意雷同现象,其臣服目的不变,结局大家可以推测,但结果或没有如此恐怖。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883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