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假日经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上海停办豫园灯会等三大新年民俗灯会:过度消费导致雾霾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11 06:03
上海停办豫园灯会等三大新年民俗灯会:过度消费导致雾霾 杨学祥 中新社上海1月10日电(记者 李佳佳)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10日正式发布公告称,将停止举办2015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在这之前,“豫园灯会”已举办了20年。   不仅如此,除“豫园灯会”外,今年的松江方塔园元宵灯会、嘉定古猗园元宵灯会也确定停办。安全因素是停办的主要原因。这为如火如荼的假日经济敲响了警钟。   应急管理专家陈安教授最近指出,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管理部门对人流密集程度的估计严重失误,高级别的应急预案没有启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7597.html 我在2011年指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让3亿人在短短的7天内集中旅游,这对景点接收、旅馆接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都会形成人为的巨大压力。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不过是14天的火爆,为什么不能把节日长假变为轮流休假,把14天的压力分散到365天,让各行各业从容面对,合理布局? 长假旅游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的代价过于惨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4421.html 名博姚鸿恩认为,政府部门至少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具体落实。其一,加强宣传,措施到位。其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其三,尽力减少人群拥堵。除了在节假日尽量举行多样化的活动以分散人流外,我觉得,应该从今年开始,坚决取消国庆长假。国庆长假,景点人山人海,存在拥堵踩踏风险。此外,也增加车祸概率。有一年国庆长假期间,竟然有近八百人死于车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4d98d0102vcxj.html?tj=1 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Paul Wertheimer)对新浪观察员表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举凡宗教庆典、摇滚乐会、游行嘉年华等,“只要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一平方米内超过7人、灯光不足、视线昏暗、信息错误、且所有人处于站立状态、灾难就可能到来——而目前看来,上海的悲剧几乎吻合所有条件。” http://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1-05/1348 沪踩踏事故的主因是“错误的人群管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6712.html 2014年9月29日我对旅游业提出了警告:旅游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对平静的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得到22年的稳定增长。但是,在灾害多发的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低温冻害、飓风台风、病毒疫情接连发生,重创了全球的旅游业。旅游业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的风险,不安全因素将重创旅游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795.html 商业竞争导致的压低运营成本使忽视安全风险成为必然,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旅游点节假日人满为患,相关部门片面争取旅游人数而忽视相关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如果在人流密度超常风险增大时及时疏通人流,踩踏事件本可以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519.html 本来,假日经济就是带险运行。上海已举办20年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表明上海已经对假日经济做出理智的反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7973.html 长假旅游已经人满为患,大型活动更增大了安全风险。不仅如此,超豪华场景和超密度人流也带来交通拥堵、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浪费和过量温室气体排放。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雾霾天气逐年增多就是证据。 中国雾霾的逐年加重与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有关。 安全因素、雾霾和环境污染将迫使中国消费进入正常轨道,市场经济要遵从价值规律,过度依赖人为拉动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 上海踩踏事件仅仅是一个危险信号。 自然灾害频发高发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风险。 雾霾围城 上海两日未解困 发布日期:2015-01-10 13: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月10日电 (李姝徵)上海10日再陷重度空气污染。雾霾围城已两日,当地环保部门不得不启动重污染应急方案。 自9日早晨开始,受上游颗粒物输送影响,PM2.5(细颗粒物)浓度持续走高,雾霾“潜入”申城,上海中心气象台当日14时43分拉响雾霾黄色预警。 由于天气静稳,扩散条件不利,9日夜间至10日凌晨,污染物浓度继续攀升,10日凌晨,PM2.5作为此波污染的元凶,每小时浓度已突破200微克每立方米。6时AQI(空气质量指数)达267,属五级重度污染,申城继续遭雾霾围困。 上海环保部门10日8时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建议暂停重大群众性体育赛事。此外,上海官方多部门联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措施;加大道路保洁频次、秸秆禁烧、建筑工地加强洒水等。 当日天气晴朗,阳光却不明媚,受雾霾影响,城市有些“发黄”。申城街景“灰纱轻笼”,略显“朦胧”,行人步履匆匆,或佩戴口罩,或用围巾掩住口鼻。 堪称“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1日正式施行,在“重拳出击”下,市民期许雾霾靠“风”吹的情形会改观。(完) 原标题:雾霾围城 上海两日未解困 【编辑:金婉】 http://news.jwb.com.cn/art/2015/1/10/art_247_5260154.html 北京下周一至周三将持续出现重度污染 2015年01月10日17:14 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耿学清) 记者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根据监测预报分析,1月12-14日,北京市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空气静稳,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将持续出现重度污染状态。为减缓大气污染物积累,今天17时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要求各成员单位提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住建部门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市政市容部门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区县对辖区内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排污单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 (原标题:北京首次提前一天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 文章关键词: 雾霾 空气污染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10/171431384333.shtml “三九天”遭遇“雾霾天”哈尔滨空气质量指数达重度污染 http://www.jxnews.com.cn 2015-01-09 20:32:46 来源:来源: 编辑:邱虎 作者:   东北网1月9日讯(记者刘嘉)从1月8日15点开始,哈尔滨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1月9日16点,哈尔滨市12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据显示PM2.5浓度为182微克/立方米,是平日的2倍多。   记者了解到,9日是“三九”第一天,截止16点,12处空气质量监测点中,只有阿城会宁监测点数据显示为147,属于轻度污染,其余全部在200以上,首要污染物为PM2.5。据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我省近期冷空气势力减弱,没有雨雪作用,大风天气减少,低层大气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利于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扩散,加之大气低空容易出现逆温层,空气中的污染物逐渐积聚形成霾,造成了雾霾天气卷土重来。   气象专家提醒,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室外暴露时间,减少开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相对较高,年老体弱者、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幼儿应减少外出,外出最好戴上口罩;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 http://news.jxnews.com.cn/system/2015/01/09/013550690.shtml 一月初烟台市区空气质量污染严重 雾霾持续24小时 2015年01月10日08:57 来源:大众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月初烟台市区空气质量污染严重 雾霾持续24小时   (YMG记者徐峰 通讯员张勇)昨日,记者从烟台芝罘区疾控中心了解到,新年伊始,第一周港城的雾霾天持续时长已达到24小时,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怎样在雾霾天做好防护成为市民的首要任务。   据芝罘区疾控中心介绍,从市区一月初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情况来看,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已连续24小时超过200,平均值为262,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为五级,呈严重污染状态。 http://energy.people.com.cn/n/2015/0110/c71661-26360370.html 每三天就有一天是雾霾天 2015-01-09 19:09:44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 本报1月8日讯(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杨学斌) 2014年的天气舞台,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多个天气气候出现历史极值。此外,德城区出现48次雾霾天气过程,全年近130天是雾霾天气。 降水逐年减少,气温逐年升高,是德州近几年以来天气变化的总趋势。201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4.4℃,较常年偏高1.2℃,为195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2月份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较常年偏高0.3摄氏度。全年降水近十年最少,部分地区出现旱情。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70毫米,较常年偏少29.2%,为2002年以来最少值,主汛期(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01.8毫米,是自1951年以来的第四少雨年份。 与降水量同样降低的,还有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298.4小时,较常年偏少190.5小时,是自1951年以来第七低值年份。德州市气象局气象专家介绍,降水减少后,晴天相对应较多,按照常理日照时数会增多,但是低云量天气以及雾霾天气增多,加上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多等因素,致使年日照时数减少。 雾霾依旧是2014年天气舞台上不得不说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德城区出现48次雾霾天气过程,近130天雾霾天气,平均三天中就有一天是雾霾天,并经常出现中度到重度空气污染。“德州地区的雾霾天气主要集中在1月份、3月份以及12月份,但逐渐呈现全年分布的趋势,雾霾天逐年增多。”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作者:孙婷婷 杨学斌 (来源:齐鲁晚报) netease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http://news.163.com/15/0109/19/AFHQHOM800014AED.html 上海停办豫园灯会等三大新年民俗灯会 2015年01月10日20:01 中国新闻网 2,062   中新社上海1月10日电(记者 李佳佳)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10日正式发布公告称,将停止举办2015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在这之前,“豫园灯会”已举办了20年。   不仅如此,除“豫园灯会”外,今年的松江方塔园元宵灯会、嘉定古猗园元宵灯会也确定停办。安全因素是停办的主要原因。   过年到豫园看灯会、走一走九曲桥已成为不少上海人的一种习惯,今年,他们不得不作别这一不成文的习俗。   “豫园灯会”占地5.3公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在具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风格的豫园商城举行。2010年,“豫园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于当年8月正式被国家文化部授牌。   每年“豫园灯会”期间,大量市民与游客齐聚豫园九曲桥附近,整个豫园人山人海。2013年,“豫园灯会”在春节长假7天和元宵前后3天的赏灯客流分别突破300万人次和150万人次,一度成为华东地区新春佳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作为主办方,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天的公告中表示,随着旅游业和旅游消费不断上升,豫园商城已呈现大客流状态。为了积极应对不断增长的大客流,营造更为安全的旅游购物环境,其需对已经举办了20年的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在安全运营和设施等方面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评估和完善。对于停办“豫园灯会”,主办方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安全和管理等综合因素”的考量。   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上海多个区县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一批正在开展或即将举办的大型活动被紧急叫停。对此,上海市民感到遗憾惋惜,很多人虽能理解但也希望在加强安保的同时不要减淡农历新春的年味儿。(完) (原标题:上海停办“豫园灯会”等三大新年民俗灯会) 编辑:SN146 文章关键词: 豫园灯会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10/20013138448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日经济的警钟:举办20年上海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
热度 3 杨学祥 2015-1-10 06:25
假日经济的警钟:举办 20 年上海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 杨学祥 2015 年 01 月 09 日 18:25 上海市旅游局今天宣布,举办 20 年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这为如火如荼的假日经济敲响了警钟。   【已经举办 20 年的豫园灯会今年取消】今日,上海市旅游局消息,豫园民俗灯会取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已经举办了 20 年。过年到豫园看灯会已成为不少上海人的一种习惯。数据显示, 2013 年的豫园灯会继续刷新历史纪录,春节长假 7 天和元宵封城 3 天的赏灯客流,分别突破 300 万人次和 150 万人次。 【广而告之:连办 20 年,上海豫园灯会决定取消!】上海市旅游局今天宣布,已连续举办 20 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黄浦区副区长吴成表示,该消息要扩大告知面,同时安保措施不能弱,消防安全要到位。 @ 新民晚报新民网 编辑: SN146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9/182531381643.shtml 黄浦区副区长吴成表示,该消息要扩大告知面,同时安保措施不能弱,消防安全要到位。这表明上海踩踏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事前取消了外滩的灯光秀,降低了安保措施,但公告发布不到位,多数人不知情,最终酿成大祸。 已连续举办 3 年的上海跨年迎新重头戏——“外滩灯光秀”,今年改到外滩源举办,然而很多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赶到外滩跨年的人数仍然很多。不过,随着灯光秀的取消及相应安保强度的降低,往年被各种安保措施严密控制的外滩,此时却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汹涌的人流隐藏着危险,等到监控发现问题,支援警力入场为时已晚。 景区管理办人员介绍,在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前,他们和警方曾多次看过现场录像。“公安一直提出来,这种大客流的人流集聚活动危险性特别高,太容易失控了,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停办。今年,这一提议终于被采纳, 2015 年迎新跨年灯光秀被转移到附近的外滩源小规模举办,而且需要凭票入场。” “连续办了 3 年的灯光秀突然取消,虽然当地媒体已报道了这个消息,但很多人不看,而且到现场的多数都是外地人,外滩是他们跨年最想去的地方。”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事发当天的人流已经绝对达到外滩峰值,但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组织预案保障。“警方确实高估了媒体此前对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的宣传力度,而低估了当天的人流量。” http://www.010lm.com/roll/2015/0102/1139376.html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02/t20150102_4247732.shtml http://news.qq.com/a/20150102/002163.htm 应急管理专家陈安教授最近指出,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管理部门对人流密集程度的估计严重失误,高级别的应急预案没有启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7597.html 我在 2011 年指出,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让 3 亿人在短短的 7 天内集中旅游,这对景点接收、旅馆接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都会形成人为的巨大压力。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不过是 14 天的火爆,为什么不能把节日长假变为轮流休假,把 14 天的压力分散到 365 天,让各行各业从容面对,合理布局? 长假旅游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的代价过于惨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4421.html 名博姚鸿恩认为,政府部门至少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具体落实。其一,加强宣传,措施到位。其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其三,尽力减少人群拥堵。除了在节假日尽量举行多样化的活动以分散人流外,我觉得,应该从今年开始,坚决取消国庆长假。国庆长假,景点人山人海,存在拥堵踩踏风险。此外,也增加车祸概率。有一年国庆长假期间,竟然有近八百人死于车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4d98d0102vcxj.html?tj=1 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 (Paul Wertheimer) 对新浪观察员表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举凡宗教庆典、摇滚乐会、游行嘉年华等,“只要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一平方米内超过 7 人、灯光不足、视线昏暗、信息错误、且所有人处于站立状态、灾难就可能到来——而目前看来,上海的悲剧几乎吻合所有条件。” http://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1-05/1348 沪踩踏事故的主因是“错误的人群管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6712.html 2014 年 9 月 29 日 我对旅游业提出了警告:旅游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对平静的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得到 22 年的稳定增长。但是,在灾害多发的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低温冻害、飓风台风、病毒疫情接连发生,重创了全球的旅游业。旅游业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的风险,不安全因素将重创旅游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795.html 商业竞争导致的压低运营成本使忽视安全风险成为必然,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旅游点节假日人满为患,相关部门片面争取旅游人数而忽视相关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如果在人流密度超常风险增大时及时疏通人流,踩踏事件本可以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519.html 本来,假日经济就是带险运行。上海已举办 20 年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表明上海已经对假日经济做出理智的反思。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96 次阅读|3 个评论
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外滩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杨学祥 2015-1-8 20:47
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外滩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杨学祥 东方网 1 月 7 日 消息:市委、市政府今天上午召开全市加强安全工作会议,通报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善后处置工作进展,进一步部署全市安全工作。市委书记韩正说,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教训十分惨痛,我们深感痛心、深感内疚,痛定思痛,要深刻吸取教训,尽心尽力做好善后各方面工作。市联合调查组正在紧张有序开展全面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韩正强调,深刻吸取教训落实到行动上,就必须对现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有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短板,一个一个认真梳理、一件一件细致解决。当前,加强全市安全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提高工作标准,果断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讲话指出,要按照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总体要求,有序开展善后工作。黄浦区是善后处置的主体,要继续认真细致做好工作。市各工作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医疗方面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事件联合调查必须依法、客观、公正、权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信息发布要坚持及时公开透明,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7/181531372193.shtm 一、 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 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 (Paul Wertheimer) 研究人群管理已经超过 20 年,他参与了美国许多集会活动的规划及事后研判。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受瞩目的一场“战役”是 2008 年 11 月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沃尔玛商场踩踏事件。“这场悲剧不是中国独有的,全世界都有可能发生。”“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参与了纽约踩踏事件事后评估的韦特墨说。他认为,同纽约踩踏事件类似,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也不能归罪于群体素质低。 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 (Paul Wertheimer) 对新浪观察员表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举凡宗教庆典、摇滚乐会、游行嘉年华等,“只要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一平方米内超过 7 人、灯光不足、视线昏暗、信息错误、且所有人处于站立状态、灾难就可能到来——而目前看来,上海的悲剧几乎吻合所有条件。” http://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1-05/1348516.html 二、 踩踏事件前兆被忽视 据新华社《东方时空》京华时报记者张思佳报道,酿祸只怪人太多: 1 日从权威部门获悉,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 20 点 30 分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 2013 年有灯光秀时的规模 ( 据称近 30 万人 ) ,远远超过预期。 据介绍,考虑到往年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取消了往年组织的大型跨年灯光秀活动,但外滩作为世界闻名的地标,仍是一个各方人员在节假日的自行聚集点,也一直是海内外游客以及本地人观赏景色的主要地点。根据事先部署,上海相关部门已组织了超过平时的 700 多个警力到场。 目击者称, 2014 年 12 月 31 日 20 时 许,外滩人流开始陆续增多,到 20 点 30 分时已经接近 2013 年跨年时有灯光秀活动时的人流规模,公安等部门第一时间又紧急抽调了 500 多名警力赶往现场。但是,由于人流量远远超过预期,警力的配置因此受限,加大了人流疏散的难度。至 23 时 30 分前后,陈毅广场和清水平台的人流产生对冲,有人摔倒,造成了踩踏事件的发生。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2/025931352631.shtml 12 月 31 日 晚,南都记者郭现中随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走向外滩,准备迎接 2015 年的新年倒数。在和平饭店楼下附近靠近黄浦江的观景平台上下楼梯处,上行和下行的人群拥挤成一团,随着人群的不断涌来,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南都记者意识到危险性在增大,想要抽身离开,但人群太过拥挤,离开十分困难。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3/033931354397.shtml 已连续举办 3 年的上海跨年迎新重头戏——“外滩灯光秀”,今年改到外滩源举办,然而很多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赶到外滩跨年的人数仍然很多。不过,随着灯光秀的取消及相应安保强度的降低,往年被各种安保措施严密控制的外滩,此时却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汹涌的人流隐藏着危险,等到监控发现问题,支援警力入场为时已晚。 景区管理办人员介绍,在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前,他们和警方曾多次看过现场录像。“公安一直提出来,这种大客流的人流集聚活动危险性特别高,太容易失控了,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停办。今年,这一提议终于被采纳, 2015 年迎新跨年灯光秀被转移到附近的外滩源小规模举办,而且需要凭票入场。” “连续办了 3 年的灯光秀突然取消,虽然当地媒体已报道了这个消息,但很多人不看,而且到现场的多数都是外地人,外滩是他们跨年最想去的地方。”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事发当天的人流已经绝对达到外滩峰值,但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组织预案保障。“警方确实高估了媒体此前对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的宣传力度,而低估了当天的人流量。” http://www.010lm.com/roll/2015/0102/1139376.html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02/t20150102_4247732.shtml http://news.qq.com/a/20150102/002163.htm 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 20 点半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 2013 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超预期。   上海市黄浦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表示,警方存在对此次活动人流量预估不足的情况。警方会根据活动规模的大小和活动的人流峰值时段决定警力的调配。通常一年中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外滩人流量较大, 31 日晚外滩人流量已经超过国庆 65 周年的人流量,但布置的警力比 65 周年国庆有所减少。同时,国庆等特殊时期,人流时峰值一般出现在 20 时左右,同时流动性比较大,而当晚人流量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 蔡立新也解释了网友关于“为何不限制人流”的疑问,他说,外滩是公共区域,非突发临时状况不可采取封闭限流措施,需要向公众发布公告。 http://news.sohu.com/20150102/n407476957.shtml 从 SARS 事件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并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们的整体框架很好,但是在具体到某个方法上还不够科学。”腾五晓说,以人流的疏散为例,很多地方还是根据经验在做,而没有相应的科学研究支撑。 事实上,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的记忆中,去年、前年的外滩跨年活动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拥挤状况,虽然没有发生踩踏事件,但场景依然“非常可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0770.shtm 外滩踩踏事故的前兆明显: 外滩一直是上海最著名的夜景区之一,最近连续 3 年的跨年灯光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赏。但今年不同的是,灯光秀地点改在了外滩源,且需凭票入场。现场很多人表示,他们并没有听说过灯光秀换场地的事情,来外滩就是奔着看灯光秀来的。不过,往年被严密控制的外滩,在这一天却已经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事实上,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的记忆中,去年、前年的外滩跨年活动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拥挤状况,虽然没有发生踩踏事件,但场景依然“非常可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0770.shtm 去年 12 月 31 日 21 时,不少网友已在微博上晒出照片,由于人流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外滩附近人山人海,几乎已经难以挪动。 2014 年 12 月 31 日 23 时 13 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通报,“今日上海地铁客流首破千万!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当日 22 时 40 分,全路网客流已超过 1003 万人次!本年度第 7 次刷新纪录! 2013 年 12 月 31 日 ,外滩地区的人流量据报道接近 30 万人。 2014 年上海外滩虽没有大型跨年活动,但自发前去观景等活动的群众仍不断增多,一些管制措施却没有及时调整。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 1 日从权威部门获悉,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 20 点半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 2013 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远超过预期。 事实上,竞争导致的压低运营成本使忽视安全风险成为必然,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旅游点节假日人满为患,相关部门片面争取旅游人数而忽视相关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如果在人流密度超常风险增大时及时疏通人流,踩踏事件本可以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979.html 三、 应急预案估计严重失误 应急管理专家陈安教授最近指出,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管理部门对人流密集程度的估计严重失误,高级别的应急预案没有启动。 四、 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假日经济是人流量超常规模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假日经济特征就是拥堵: 我在 2011 年指出,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让 3 亿人在短短的 7 天内集中旅游,这对景点接收、旅馆接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都会形成人为的巨大压力。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不过是 14 天的火爆,为什么不能把节日长假变为轮流休假,把 14 天的压力分散到 365 天,让各行各业从容面对,合理布局? 长假旅游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的代价过于惨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4421.html 2012 年 10 月 1 日 ,高速路免费造成大拥堵: 节日送礼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从私人交往到公共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12 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最大的看点当属高速免费造成的大拥堵,高速路变成了车展馆和健身房。 在高速遛狗,在汽车里 K 歌,把高速公路当成了一个大大的 KTV ,炮制了防堵车“六大神器”,这六大神器分别是:成人尿不湿、矿泉水、羽毛球、干粮、睡袋、微博。 上海各条高速堵成停车场、垃圾场。很多男人都在路边小便,有女士内急,想拿塑料袋车上解决,上不出来。最后,她把方便袋套在头上,去路边上了。据网友“可爱小袜纸”爆料,已经有多条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始紧急调运安装临时移动厕所,以缓解因堵车造成的随地大小便情况。 中国人的礼仪廉耻为什么在利益面前这样不堪一击,区区百元的免费施舍导演了这样规模宏大的节日盛宴,谁是责任者?谁是受害者? 高速路本是利于人们出行的现代化设施,为什么在中国变成了低速路和停车场? 小礼物惹出大麻烦,始作俑者应该认真反省。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来说,旅游是最奢侈消费,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非必要生活消费,应该苛以重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倡旅游致富是没有前途的,旅游产业并没有创造财富和价值,只是将财富从一部分人手里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并伴随巨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这对于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中国来说,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重新审视“旅游疲劳”症,该是浪子回头的时候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3711.html 名博姚鸿恩认为,政府部门至少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具体落实。 其一,加强宣传,措施到位。 其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其三,尽力减少人群拥堵。除了在节假日尽量举行多样化的活动以分散人流外,我觉得,应该从今年开始,坚决取消国庆长假。国庆长假,景点人山人海,存在拥堵踩踏风险。此外,也增加车祸概率。有一年国庆长假期间,竟然有近八百人死于车祸。取消国庆长假,不是要剥夺百姓难得的长假旅游权益,而是要用年假来取而代之。美国没有长假,所有假日都只有一天,若加上周末,最多只有三天。那么,美国如何长假旅游呢?很简单,用年假。美国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正规点的公司都给员工每年至少两个星期的带薪年假。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所以完全能够下达文件,规定所有单位(公司)都必须给员工带薪年假,由员工选择时间休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4d98d0102vcxj.html?tj=1 五、 立法对人流密度作级别限定分级预警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人动力学研究不足还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杨学祥 2015-1-5 06:59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人动力学研究不足还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杨学祥 王珊最近撰文指出,截至 1 月 4 日上午 11 点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累计已有 24 人经诊治后出院, 25 人继续在院治疗,重伤员减少到 7 人,其中 1 人病情依然危重,仍在积极抢救治疗中。 “惨剧的酿成,无疑和我国的城市科学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哲说。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专家们表示,亟需反思的是城市的科学管理水平。 从 SARS 事件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并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们的整体框架很好,但是在具体到某个方法上还不够科学。”腾五晓说,以人流的疏散为例,很多地方还是根据经验在做,而没有相应的科学研究支撑。 事实上,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的记忆中,去年、前年的外滩跨年活动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拥挤状况,虽然没有发生踩踏事件,但场景依然“非常可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0770.shtm 应急管理专家陈安教授最近指出,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两种观点的争论表明,前兆明显存在却没有应急预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人动力学研究不足还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假日经济是人流量超常规模的主要原因 我在 2011 年指出,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让 3 亿人在短短的 7 天内集中旅游,这对景点接收、旅馆接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都会形成人为的巨大压力。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不过是 14 天的火爆,为什么不能把节日长假变为轮流休假,把 14 天的压力分散到 365 天,让各行各业从容面对,合理布局? 长假旅游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的代价过于惨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4421.html 2014 年 9 月 29 日 我对旅游业提出了警告:旅游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对平静的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得到 22 年的稳定增长。但是,在灾害多发的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低温冻害、飓风台风、病毒疫情接连发生,重创了全球的旅游业。旅游业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的风险,不安全因素将重创旅游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795.html 上海外滩取消跨年灯光秀没有明确公告是政府失职。没有明确公告的可能原因:既想减低外滩人流集中风险,又想增加外滩源跨年灯光秀的门票收入和不影响游客元旦旅游上海的热度。实际的效果恰恰相反。跨年灯光秀今年移师外滩源的报道更像是商业广告:需凭票入场。 商业竞争导致的压低运营成本使忽视安全风险成为必然,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旅游点节假日人满为患,相关部门片面争取旅游人数而忽视相关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如果在人流密度超常风险增大时及时疏通人流,踩踏事件本可以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519.html 问题是,《“跨年灯光秀”今年移师外滩源:让路少封些,让交通影响小些》的通知为什么不在现场广播或设立告示板,消除观众的误解和拥挤之源?这是简单的疏忽吗??? 灯光之盼:踩踏悲剧自此而始。人祸说应该引起重视,必须调查和追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932.html 上海踩踏事件为假日经济敲响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642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踩踏的关键是超级人流拥堵:为假日经济敲响警钟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4 19:46
上海踩踏的关键是超级人流拥堵:为假日经济敲响警钟 杨学祥 一、 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 应急管理专家陈安教授最近指出,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二、 今年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 2013 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超预期 据新华社《东方时空》京华时报记者张思佳报道,酿祸只怪人太多: 1 日从权威部门获悉,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 20 点 30 分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 2013 年有灯光秀时的规模 ( 据称近 30 万人 ) ,远远超过预期。 据介绍,考虑到往年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取消了往年组织的大型跨年灯光秀活动,但外滩作为世界闻名的地标,仍是一个各方人员在节假日的自行聚集点,也一直是海内外游客以及本地人观赏景色的主要地点。根据事先部署,上海相关部门已组织了超过平时的 700 多个警力到场。 目击者称, 2014 年 12 月 31 日 20 时 许,外滩人流开始陆续增多,到 20 点 30 分时已经接近 2013 年跨年时有灯光秀活动时的人流规模,公安等部门第一时间又紧急抽调了 500 多名警力赶往现场。但是,由于人流量远远超过预期,警力的配置因此受限,加大了人流疏散的难度。至 23 时 30 分前后,陈毅广场和清水平台的人流产生对冲,有人摔倒,造成了踩踏事件的发生。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2/025931352631.shtml 12 月 31 日 晚,南都记者郭现中随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走向外滩,准备迎接 2015 年的新年倒数。在和平饭店楼下附近靠近黄浦江的观景平台上下楼梯处,上行和下行的人群拥挤成一团,随着人群的不断涌来,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南都记者意识到危险性在增大,想要抽身离开,但人群太过拥挤,离开十分困难。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3/033931354397.shtml 已连续举办 3 年的上海跨年迎新重头戏——“外滩灯光秀”,今年改到外滩源举办,然而很多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赶到外滩跨年的人数仍然很多。不过,随着灯光秀的取消及相应安保强度的降低,往年被各种安保措施严密控制的外滩,此时却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汹涌的人流隐藏着危险,等到监控发现问题,支援警力入场为时已晚。 景区管理办人员介绍,在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前,他们和警方曾多次看过现场录像。“公安一直提出来,这种大客流的人流集聚活动危险性特别高,太容易失控了,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停办。今年,这一提议终于被采纳, 2015 年迎新跨年灯光秀被转移到附近的外滩源小规模举办,而且需要凭票入场。” “连续办了 3 年的灯光秀突然取消,虽然当地媒体已报道了这个消息,但很多人不看,而且到现场的多数都是外地人,外滩是他们跨年最想去的地方。”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事发当天的人流已经绝对达到外滩峰值,但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组织预案保障。“警方确实高估了媒体此前对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的宣传力度,而低估了当天的人流量。” http://www.010lm.com/roll/2015/0102/1139376.html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02/t20150102_4247732.shtml http://news.qq.com/a/20150102/002163.htm 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 20 点半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 2013 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超预期。   上海市黄浦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表示,警方存在对此次活动人流量预估不足的情况。警方会根据活动规模的大小和活动的人流峰值时段决定警力的调配。通常一年中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外滩人流量较大, 31 日晚外滩人流量已经超过国庆 65 周年的人流量,但布置的警力比 65 周年国庆有所减少。同时,国庆等特殊时期,人流时峰值一般出现在 20 时左右,同时流动性比较大,而当晚人流量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 蔡立新也解释了网友关于“为何不限制人流”的疑问,他说,外滩是公共区域,非突发临时状况不可采取封闭限流措施,需要向公众发布公告。 http://news.sohu.com/20150102/n407476957.shtml 三、 假日经济是人流量超常规模的主要原因 我在 2011 年指出,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让 3 亿人在短短的 7 天内集中旅游,这对景点接收、旅馆接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都会形成人为的巨大压力。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不过是 14 天的火爆,为什么不能把节日长假变为轮流休假,把 14 天的压力分散到 365 天,让各行各业从容面对,合理布局? 长假旅游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的代价过于惨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4421.html 2012 年 10 月 1 日 ,高速路免费造成大拥堵: 节日送礼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从私人交往到公共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12 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最大的看点当属高速免费造成的大拥堵,高速路变成了车展馆和健身房。 在高速遛狗,在汽车里 K 歌,把高速公路当成了一个大大的 KTV ,炮制了防堵车“六大神器”,这六大神器分别是:成人尿不湿、矿泉水、羽毛球、干粮、睡袋、微博。 上海各条高速堵成停车场、垃圾场。很多男人都在路边小便,有女士内急,想拿塑料袋车上解决,上不出来。最后,她把方便袋套在头上,去路边上了。据网友“可爱小袜纸”爆料,已经有多条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始紧急调运安装临时移动厕所,以缓解因堵车造成的随地大小便情况。 中国人的礼仪廉耻为什么在利益面前这样不堪一击,区区百元的免费施舍导演了这样规模宏大的节日盛宴,谁是责任者?谁是受害者? 高速路本是利于人们出行的现代化设施,为什么在中国变成了低速路和停车场? 小礼物惹出大麻烦,始作俑者应该认真反省。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来说,旅游是最奢侈消费,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非必要生活消费,应该苛以重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倡旅游致富是没有前途的,旅游产业并没有创造财富和价值,只是将财富从一部分人手里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并伴随巨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这对于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中国来说,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重新审视“旅游疲劳”症,该是浪子回头的时候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3711.html 名博姚鸿恩认为,政府部门至少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具体落实。 其一,加强宣传,措施到位。 其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其三,尽力减少人群拥堵。除了在节假日尽量举行多样化的活动以分散人流外,我觉得,应该从今年开始,坚决取消国庆长假。国庆长假,景点人山人海,存在拥堵踩踏风险。此外,也增加车祸概率。有一年国庆长假期间,竟然有近八百人死于车祸。取消国庆长假,不是要剥夺百姓难得的长假旅游权益,而是要用年假来取而代之。美国没有长假,所有假日都只有一天,若加上周末,最多只有三天。那么,美国如何长假旅游呢?很简单,用年假。美国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正规点的公司都给员工每年至少两个星期的带薪年假。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所以完全能够下达文件,规定所有单位(公司)都必须给员工带薪年假,由员工选择时间休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4d98d0102vcxj.html?tj=1 四、 上海踩踏的关键是超级人流拥堵:为假日经济敲响警钟 京华时报讯 ( 记者袁国礼 ) 昨天是 2015 年元旦,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假期人流过于集中将管控。 昨天上午,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紧急视频会议,对做好元旦假期交通安保工作进行再部署。各级交管部门针对大型活动区、主要旅游景区、城市中心商业区等群众聚集区域及周边道路组织专门警力,采取临时定点设卡、重点巡逻等方式,加强疏导管控。一旦出现车流、人流过于集中,即采取限行、单行等临时管控措施。 北京在主要旅游景区、大型活动现场、人流量集中区域开通现场指挥所,全市启动二级加强上勤方案。上海投入警力 979 名,以商业区、旅游景区等为重中之重,加强巡逻管控,严查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防长时间、大面积拥堵。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2/025931352621.shtml 2014 年 12 月 31 日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背景是:冬季旅游景点减少,上海变成了旅游集中地,元旦没有类似“春晚“的大型电视节目,上海外滩成为观景休闲的集中地。多种因素导致上海外滩假期人流过于集中。 高速路免费大拥堵和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假期人流过于集中。 元旦假期很短,但它为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敲响了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779.html 假日经济在给名城名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014 年 9 月 29 日 我对旅游业提出了警告:旅游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对平静的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得到 22 年的稳定增长。但是,在灾害多发的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低温冻害、飓风台风、病毒疫情接连发生,重创了全球的旅游业。旅游业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的风险,不安全因素将重创旅游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795.html 上海外滩取消跨年灯光秀没有明确公告是政府失职。 没有明确公告的可能原因:既想减低外滩人流集中风险,又想增加外滩源跨年灯光秀的门票收入和不影响游客元旦旅游上海的热度。实际的效果恰恰相反。跨年灯光秀今年移师外滩源的报道更像是商业广告:需凭票入场。 商业竞争导致的压低运营成本使忽视安全风险成为必然,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旅游点节假日人满为患,相关部门片面争取旅游人数而忽视相关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如果在人流密度超常风险增大时及时疏通人流,踩踏事件本可以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519.html 问题是,《“跨年灯光秀”今年移师外滩源:让路少封些,让交通影响小些》的通知为什么不在现场广播或设立告示板,消除观众的误解和拥挤之源?这是简单的疏忽吗??? 灯光之盼:踩踏悲剧自此而始。人祸说应该引起重视,必须调查和追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5932.html 上海踩踏事件为假日经济敲响警钟!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李力言:重视假日经济更需提升安全系数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9 11:54
李力言:重视假日经济更需提升安全系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02:04 京华时报 微博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力言   在假日经济节节攀升时,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安全账,要更加重视人的安全,满足人的需求,维护人的权利,提升安全系数,进而提升假日期间人们的快乐指数和幸福感。   当十一长假结束,出游的人们带着欢乐和疲惫回到家里,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时,却有一些不幸的人被各种事故吞噬了生命,再也不能迈进家的门槛,留给亲人无尽的悲痛与思念。   长假最后一天,滨保高速天津境内一辆大客车追尾侧翻,向前滑行208米,初步核实已有35人遇难20人受伤;在河南社旗、安徽萧县,也发生了造成10人以上伤亡的车祸。而回顾整个假期,安全事故远未“放假”。10月1日,湖北宜昌兴山县旅游客车坠崖落水16人遇难;4日,贵州荔波县立化镇安平煤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17人遇难;5日,南钢炼铁厂发生铁水外流事故12人遇难;6日,浙江台州车祸7死1伤。   安全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其客观原因和偶然性,但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这样的黑色记忆更显触目惊心,需要引起反思和改进。   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同比增长18.8%;实现旅游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25.1%。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接待2433万人次,门票收入12.5亿元。在北京,游客首超千万人次。这些指标表明,今年国庆假日经济规模又跃上一个新台阶。这些数字,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休闲消费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出行安全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暴露出这方面存在的软肋。   假日期间的交通,人流量巨大,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更容易出事。比如车祸,其主要原因无非是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醉驾、恶劣天气这么几种,当人满为患、人人都急着赶路时,这些原因的危险性比平时更致命,即便是司机操作不当、乘客疏忽、道路设施设置不合理、安全监管漏洞、运营车辆“老毛病”发作等因素,也可能在此时形成放大效应,成为惨祸导火索。   交通事故只是个案,它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是,在假日经济节节攀升时,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安全账,要更加重视人的安全,满足人的需求,维护人的权利,提升安全系数,进而提升假日期间人们的快乐指数和幸福感。这个黄金周,不少景区都传来了游客人数创新高的消息,从经济角度看是利好,但也要看到,人山人海,加大了发生踩踏的风险,加剧了游客如厕难现象,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不能只看到钱,更应增强安全意识,搞好旅游服务,让人们玩得安全,玩得舒适。   长假前夕,一些网友表达了对黄金周的种种期盼,安全被放到突出位置。长假期间的一些事故,印证了安全不只是一种公众需求,更是一种公共责任。但愿事故教训能引起积极改善,当下一个假期来临时,人们能获得更加安心的出行空间。 http://news.sina.com.cn/pl/2011-10-09/020423270448.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76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