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构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同构建的SARS-Cov Mpro活性比较及其抑制剂评价
IPBCS 2020-6-2 16:19
不同构建的SARS-Cov M pro 活性比较及其抑制剂评价 本文为读后感,原文见文后,读后感作者侯彭姣 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5月31日,全世界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已超过601万,累计死亡患者超过36万。疫情爆发至今已近6个月,有效的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除了隔离、治疗,加快特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将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战胜病毒。 SARS-Cov-2 基因组由约30,000个核苷酸组成。可编码两个有重叠的多蛋白前体pp1a和pp1ab,通过广泛的水解酶的加工,生成病毒转录复制所需的蛋白。而参与这一水解过程的主要蛋白是其编码的Main protein ( M pro )。M pro 可识别不少于11个保守位点,并通过自切的方式,首先将其自身从pp1a和pp1ab中释放出来,继而水解并产生其他的蛋白成熟体。因此,M pro 作为一种关键的CoV酶,在介导病毒复制和转录中起关键作用,使其成为该病毒的有吸引力的药物靶标。 表达并纯化出产量高,活性好的蛋白酶,对药物开发和蛋白酶基础性质的研究都是一个瓶颈。因此,本文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对SARS冠状病毒的M pro 的构建,表达进行优化,并对其酶活性进行评价。鉴于M pro 在冠状病毒家族中较高的保守性,因此,该研究结果对于新冠疫情相关药物的研发,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作者对SARS-Cov的M pro 的进行了不同构建和表达。 作者针对M pro 设计4种不同的构建,进行表达和纯化。具体描述如下: 1. GPLGS-WT :其N端残留5个氨基酸,这5个氨基酸为PGEX-6P-1载体上的氨基酸; 2. GS-WT : 在其N端仅残留2个氨基酸; 3. WT-GPH 6 :其C端残留8个氨基酸,分别是G,P和6个His; 4. WT: N 端和C端无残留的SARS-Cov M蛋白。 并对4种蛋白的酶活性进行了测定,评价和对比,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比,可发现,WT的酶活性最高,Kcat/Km(M -1 s -1 )为26500;WT的酶活性是GPLGS-WT活性的150倍,GS-WT的20倍,仅是WT-GPH 6 的3倍。以上的研究结果提示,M pro N端和C端氨基酸的残留对其活性影响,其中C端氨基酸残留影响不大,而N端氨基酸的残留会严重影响其酶活性。 其次,作者通过晶体结构对酶活性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和阐明。 作者分别获得了GPLGS-WT和WT的晶体。GPLGS-WT的晶体属于P2 1 空间群,包括2个同源二聚体,分别为protomer A和B,每个protomer含3个结构域。但是只有protomer A是具有活性的,而protomer B由于其N端残留氨基酸使其S1部分破坏而不具酶活性。 而WT的晶体也含有两个同源二聚体,分别是protomer A*和B*,空间群属于C2,且protomer A*和B*均具有活性。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从一定程度解释为什么WT对比GPLGS-WT具有较高活性。 此外,作者发现GPLGS-WT活性低于GS-WT的活性,可能是由于GPLGS-WT的N端残留较多氨基酸,而N端残留氨基酸距离其酶活性中心较近所致。但由于C端残留氨基酸距离N端活性中心较远,所以WT-GPH 6 活性仅仅是WT的1/3,说明C端氨基酸的残留对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最后,作者对4种不同构建的SARS-Cov M pro 与抑制剂的结合进行了评价。使用的抑制剂为可与M pro 不可逆结合的抗病毒抑制剂N3,属于米氏受体的一种。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由上可以看出,N3可将WT和WT-GPH 6 完全失活,却不能将GS-WT和GPLGS-WT完全失活。以上结果说明N端氨基酸残留对抑制剂的结合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酶的抑制剂评价。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WT构建的SARS-Cov M pro 更适合蛋白的活性实验,以及抑制剂的筛选和评价。这对我们评价其他蛋白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原文链接: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4585926/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189639/?from_single_result=10.1016%2Fj.jmb.2006.11.073expanded_search_query=10.1016%2Fj.jmb.2006.11.073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72481/?from_term=Structure+of+Mpro+from+COVID-19+virus+and+discovery+of+its+inhibitorsfrom_pos=1
个人分类: 读后感|3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侠:用科学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fqng1008 2019-10-6 21:24
自党的十八大( 2012 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来,在实践层面遭遇到的紧迫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个全新的理念能够有效运转起来?由于当下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在全球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文化把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人们连接起来,在笔者看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如此功能的文化只能是科学文化,毕竟现代世界和文明是建基于科技基础之上的。那么科学文化是如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呢?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化选择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涉及三个问题:其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关涉到共同体能否通过某种文化形成实质性的认同;其二,共同体内部是分层的,这种群体结构与相应的文化结构是匹配的,由此形成表层共同体、中层共同体以及深层共同体,这些人的总和构成了基于特定文化载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为了形成具有持久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从现有多种文化中选取最大文化公约数,这个人类文化公约数就是科学文化。基于此,一种全新的基于科学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确立。 目前的误区在于,每一种文化都认为自己可以承担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担,其实非但没有实现初衷,反而还造成巨大的文化冲突。比如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凭借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声望尝试用他们的文化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果出现根深蒂固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傲慢,其他几大文化对此并不完全接受与认同,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论;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旨的阿拉伯国家在整体现代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上的显著差距,导致群体内部原教旨主义暗流汹涌,从而出现整体理念与目标的南辕北辙现象,加之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的兴起,其文化认同度日益降低,事实上它已退出文化竞争的舞台;东亚儒家文化圈历史悠久,当下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亚洲四小龙、日本以及越南都是儒家文化圈)。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开始出现文化复古主义的思潮(以国学为代表试图恢复儒家文化的各种尝试五花八门)。问题是,儒家文化由于自身的特点,很难被其他两种主要文化高度认同,因此,以儒家文化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显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对比基督教新教与儒教时曾深刻指出:柏拉图的理想奠立于城邦的沃土之上,并且以人能只因精通一艺而实现自我的信念为出发点。儒家的理想与禁欲的基督教新教的职业概念之间,甚至存在着更强烈的紧张性。(而儒家认为)奠基于通才或自我完成上的儒教美德,比起因某一方面的贯通而得来的富裕,要来得崇高。这种文化范式之间差异很难达成共识,而且也阻碍的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模式 由于认知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共同体内部群体也是分层的,以科学文化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少可以依据认知难度把群体分为四个亚共同体,分别是器物共同体。这是科学文化在所有文化中具有最大公约数的部分,不论生活在什么文化圈内的人,也不管其认知程度如何,基本上所有人都是认可由科技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的,这个群体可以称为器物共同体(C1);随着认知难度的提升,一些人会喜欢促成这些器物产生的相关制度,这部分群体构成了制度共同体(C2),它的规模小于器物共同体;以类类推,会有一些人会喜欢科学世界的规范结构,从而形成规范共同体(C3);随着认知的深入,更少的一部分人(精英群体),会真切地意识到之所以会出现社会的进步,是由于科学文化内部最核心的价值观层次引领人类行为带来的结果,这部分精英会形成基于科学的价值共同体(C4)。(见图1)通过科学文化,可以最大限度上把群体内部存在认知与发展差异的各部分群体整合起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C=C1+C2+C3+C4的最大化结构。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否则任何文化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近代科学的四百年已经充分证明科技文化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最大限度上改善人们的命运(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各个环节),通过科学文化我们就可以绕过各种传统文化障碍,最大限度上把人类紧密地连接起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以科学文化作为粘合剂也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文化相遇时产生的冲突与阻力成本,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认同障碍,毕竟以科学文化作为建构载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原有文化范式来说,这是一种冲突最小化的基于新范式的文化重构。 二、科学文化的产生与支撑条件 任何文化都不会凭空产生,那么科学文化从哪里来的呢?追本溯源,科学文化来自于漫长科技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具体来说,科学文化最初来自于以哥白尼、伽利略与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启蒙人所引发的科学革命实践,由此确立了科学文化的雏形。这种文化在近代四百年的演进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成型与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与结构的新文化范式。在探讨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其一,科学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支撑条件;其二,科学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科学文化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内部条件的产生具有偶然性,它是伴随着某些天才科学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种子,而这些文化种子的存活与发展则需要比较苛刻的外部条件的支撑,否则那些科学文化的种子会如昙花一现般突然涌现,然后又悄然湮灭于历史中。基于科学思想史考察,这类案例很多,几乎很多民族和地区都产生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或能工巧匠,然而,他们并没有给他们的族群带来可持续的科学文化繁荣的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是,缺少必要的支撑条件显然是首要原因,由于杰出科学家的出现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里暂且不谈。科学文化的产生是偶然的(没育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伟大科学家),但科学文化存活与发展却是需要外部条件的,这是确定无疑的。为此我们给出科学文化存活的五要素框架模型: 根据图2可知,支撑科学文化存活与发展需要五项基础支撑条件,分别是:制度、经济、人才、文化、舆论,前三项被称作硬性支撑条件,后两项可称作软性支撑条件。并且在五要素之间存在耦合机制。由于各民族与区域间存在认知水平与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可能所有族群和区域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那么能够维持科学文化存活的最低基础支撑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我们的考察,能够维系科学文化在文化竞争中存活的最低基础支撑条件必须满足2项硬性条件要素+1项软性条件要素。低于这个基础支撑条件,科学文化无法存活。以这项边界条件作为判据,可以对科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基于这个边界约束条件,最低条件下发展科学文化可以有如下六种变体: A、制度+经济+文化,B、制度+经济+舆论、(A、B型都倾向于功利主义的重商文化) C、制度+人才+文化,D、制度+人才+舆论(D、F型都属于价值理性的科学文化) E、经济+人才+文化,F、经济+人才+舆论。(C、E型都倾向于工具理性的人文文化)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创新无非是科学文化外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外部基础支撑条件是:制度+经济+人才+舆论,满足三项硬性条件以及一项软性条件,从这个基础条件配置来看,在中国发展科学文化还是大有希望的。 科学文化能否健康成长还与当地文化的兼容性有关。笔者以前曾撰文指出: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实用主义;其次,从性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文化,即文化的硬核不硬,这种性质特征就为文化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半衰期约为1200年,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半衰期(公元1100年——至今)的末端,处于文化变革阻力比较小的阶段,正是补充新内容的大好时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正面临文化范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当下正是用科学文化改造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 三、科学文化的灯塔模型与文化扩散机制 人类思想史的研究早已揭示出,文化的扩散方向大体上遵循从文化高梯度向文化低梯度扩散的路径。我们可以把科学文化向外扩散的机理用灯塔模型来展示(见图3)。 我们把L0作为整个社会的平均文化梯度,其对应的科学文化高度为SC0,如果特定区域的文化梯度为L1,其对应的科学文化梯度为SC1,在此形成一个科学文化的灯塔,它辐射(扩散)的区域为SC1与SC0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如果该区域的科学文化灯塔的高度从SC1上升到SC2,那么它的辐射(扩散)的面积也将随之变大,即SC2与SC0之间的三角形面积(相应的底边长度从Q1扩展到Q2)。文化的扩散通常是由一个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的自发扩散过程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种新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过程,文化扩散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在文化扩散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信奉新文化的群体,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共同体的分层:从最表层的器物共同体、制度共同体、规范共同体再到最深层的价值共同体。这些不同认知水平的共同体承载了新文化向纵深扩散的内在动力。比如晚清末年的洋务运动,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就是为避开传统文化的深层阻力,直接从器物层次(船坚炮利)推进新文化,采取的路径就是所谓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科学文化的器物层次逐渐拓展国人对于科技的接受,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按照英国人类学家G·埃利奥特·史密斯的观点:人类文化是存在中心发源地的,然后从一点向其他地区扩散。他从对埃及木乃伊技术的考察中得出:典型的埃及防腐做法在非洲、欧洲、亚洲、澳大利亚与美洲的广泛扩散,是独具特色的埃及实践扩散事实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他得出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开路先锋的结论。虽然史密斯的唯一中心论的观点过于绝对,这已经被后来的科学社会学家默顿用证据否定掉(多重独立发现),但是,文化中心在文化扩散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否定掉的。我们有一个合理推论:新文化的水平越高(梯度越高)其扩散能力也越强。 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我国率先提出来的,因此,要使其获得全球性生命力,根据文化传播的内在机制,我们必须用科学文化先把自己国家建成文化高地,以此才能充分利用灯塔模型所揭示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全球,并带动全球逐渐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进程中来。成功永远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加之我国现有文化的特点以及体制的执行力,我们完全有可能率先在全世界实现基于科学文化的发展路径,而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认同度最高的文化,由此逐渐带来器物共同体的大发展,然后再到制度共同体、规范共同体以及最终价值共同体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缓慢积累、逐渐巩固,只要有好的开始,不难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区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毕竟没有任何国家和人群可以抗拒现代科技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的进步与福祉的召唤。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假期里写本子时的一个思路,整理成小文章,这是原稿。即将刊发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12),发表时略有文字变动。感谢尚东涛教授的长期支持,多年以来,合作愉快,是为记。 来自李侠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99977.html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kcsA的经典MD体系构建
richor 2018-6-14 08:51
离子通道这里有vmd查看结构的例子: http://www.ks.uiuc.edu/Training/CaseStudies/pdfs/channels.pdf 还有基于NAMD的体系构建: \0 https://www.ks.uiuc.edu/Training/Tutorials/science/membrane/mem-tutorial.pdf \0 经典 MD 可以对实验上得到的构型进行稳定性验证。得到蛋白质的动态图像。 一般步骤如下: pdb2gmx error: Residue 5 named ARG of a molecule in the input file was mapped to an entry in the topology database, but the atom CG used in that entry is not found in the input file. Perhaps your atom and/or residue naming needs to be fixed. 经检查,发现 ARG64 太短了,没有侧链。 Some residues have missing atoms 。每个链中各有 5 个。怎么办? Charmm-gui 可以搞定。得到新的pdb。 再次pdb2gmx: error: Residue 'HSD' not found in residue topology database 改 charmm 力场可以解决。 再次pdb2gmx, error: Atom OXT in residue GLN 119 was not found in rtp entry GLN with 17 atoms while sorting atoms. 对比 rtp ,确实多了一个 O 去掉即可。 此外,water 改成 SOL 标准名称。 K+ 离子先去掉,生成后再加上。 Now there are 5882 atoms and 389 residues Total mass in system 40956.290 a.m.u. Total charge in system 4.000 e 即完成体系构建。 其他体系类似,可参考。
个人分类: 离子通道|2 次阅读|0 个评论
[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 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1:领导伦理的不确定性
Gaodeming 2017-8-5 10:46
领导伦理的不确定性——建构焦点解决实践的本源(5) 高德明团队 译编   Griffin(2002)指出,许多讨论组织伦理的行为都会产生一个非此即彼的观点,要么是在不同情境中传统伦理定义的一般道德规范的应用,要么是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强调与情境相对的道德选择和行为。传统定义假设组织领导者应该有绝对的道德标准。这也掩盖了许多一般道德准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或者,后现代方法太过强调情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至于认为一般道德规范无关紧要。   复杂反应过程的理论家提供了第三种关于领导伦理的对话基础。他们承认组织领导的许多不确定性,但他们也将一般道德规范作为组织伦理的潜在相关关系。他们通过把领导伦理作为自组织对话的一个方面,把这些独立的主题整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伦理参与关注的是社会互动和关系的细节。这些细节形成了真实情境中讨论道德准则的相关背景。Giffin(2002:213)解释了领导者和伦理同时在自组织对话中的显现;有效领导往往是那些能够发展更多的自主性和有能力处理那些正在进行的目的和互动任务的人。领导者是那些能够增强团队内成员负责任态度的人。他们能够加强团体内以及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焦点解决实践者接受过对话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解决日常生活细节中的伦理问题。复杂反应过程理论家对焦点解决实践者造成的一个困难是,扩大他们对解决伦理方法的知识和技能,而这是在不确定和矛盾情境中的领导力的一个内容。再则,我们回顾组织是如何成为社交互动的点以及焦点解决顾问的责任是通过提升对话技巧和敏锐度来帮助组织成员变成更有效的领导者。 结 论   我已经指出,这篇文章与我在组织中的实践经验有关。这对焦点解决实践者的有用程度与他们的经历相关,也可能与如何看待顾问角色有关。对于隐含在本文中的假设——组织咨询的一个方面是为客户提供感受和处理组织生活中的矛盾、焦虑和困境提供资源,我称之为教学。焦点解决实践者可能会利用复杂反应过程的角度来提高他们教学活动中的两种相关方法。   首先,这是一种扩展实践者和客户词汇的资源。焦点解决实践者早就知道语言远超其所命名的事物,它们只是看到和想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实的基础。不幸的是,这些实践者有时在焦点解决对话过程中让极简主义的言论所蒙蔽,忽视了对话中关于改变的新词汇。第二种方式,对复杂反应过程的担忧可能增强了焦点解决实践者的教学,包括构建反思的社会背景。这个背景帮助焦点解决实践者和客户从经验中学习。这是Cheryl Mattingly和Maureen Hayes Fleming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职业治疗师如何能变得更熟练。虽然实践经验很重要,但是,不是所有有经验的治疗师都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Mattingly和Fleming (1994: 30)认为,经验不是从事一些简单的事情,而是指做一些与反思有关或者使事情变得有意义的事。经验是有用的,但不是因为你经历过,而是因为它有意义。本研究与焦点解决实践者和客户的工作以及文章写作有关。如果这篇文章对你形成了一个语境反思,那么我就成功了。 ——高德明焦点解决高效教练督导团队译编 附:原文 Uncertainties of Ethical Leadership Griffin (2002) notes that many discussions about organizational ethics turn on an either/or choice between a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ethics a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moral codes to diverse situations and the postmodern stance that emphasizes the situational relativity of ethical choices and behavior.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assumes that there are absolute moral standards to which organizational leaders should be held. It also glosses over the many ambiguities and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applying general moral codes to actual situations. Alternatively, the postmodern approach assumes that the ambiguities and uncertainties of situations are so great that they render general moral codes irrelevant. Theorists of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offer a third basis for conversations about ethical leadership. The theorists acknowledge the many uncertainties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but they also treat general moral codes as potentially relevant to organizational ethics. They bring these separate themes together by treating ethical leadership as an aspect of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that is, an ethics of participation focused on the detai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s. The details form contexts for talking about the relevance of moral codes for actual situations. Griffin (2002: 213) explains that leaders and ethics emerge together in self-organizing conversations; Effective leaders tend to be those who have…developed more spontaneity and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on-going purpose and task of interaction. Leaders are individuals who have enhanced capacity for taking the attitudes of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group. They enhance communic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are trained in convers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are potentially useful in addressing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mall details everyday life. A challenge that theorists of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pose for solution- focused practitioners is to extend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explicitly address ethics as an aspect of leadership in uncertain and paradoxical situations Once again, we come back to how organizations are site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o solution-focused consultants’ responsibility to help organization members become more effective leaders by enhancing their conversational skills and sensibilities. Conclusions I have already stated that this essay is connected to my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organizations. It’s usefulness for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will probably vary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 It is also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how they think about their roles as consultants. Implicit in this essay is the assumption that one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consultation is providing clients with interpretive resources for making sense of and dealing with the paradoxes, anxieties and dilemmas of organizational life. I call this teaching.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might use the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perspective to enhance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wo interrelated ways. First, it is a resource for expanding practitioners’ and clients’ vocabularies. Solution- focused practitioners have long known that words are more than labels for naming things, they are standpoints for seeing and imagin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alities.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hese practitioners sometimes allow the rhetoric of minimalism in solution-focused discourse to blind them to the magic of new words in conversations about change. The second way that concern for complex response processes might enhance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eaching involves building social contexts of reflection. The contexts assist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and clients in learning from their experiences. This is a major theme in Cheryl Mattingly and Maureen Hayes Fleming’s6 study of how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become more proficient. While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important, all experienced therapists are not equally effective. Mattingly and Fleming (1994: 30) explain that Experience is not simply doing something. It is doing something combined with reflecting on, or making meaning of, the event. Experience is useful, not because one has lived through it, but because one has made meaning of it. This research is also relevant to the work of solution-focused practitioners, their clients and to the writing of this essay. I have succeeded if this essay has formed a context of reflection for you.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1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终于培育出一颗安全理论革命的新种子
热度 4 After50 2017-3-16 17:32
终于培育出一颗安全理论革命的新种子 ——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构建及其启示 吴超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引言】 我要说的这篇文章远非 NCS 的,连 SCI 都不是,仅仅是发在行业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之所以选择该刊,是由于我 文章投稿不到两个月就能够刊登出来,而且文章安全有保证 。 吴超 . 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及其启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2017, 13(3):59-65. WUChao. Construction of a general safety information cognitive model and itsimplications .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3(3): 59-65. 其实,这篇文章思考的时间很长,撰写出来是在春节后的几天之中。不谦虚的说,个人感觉这篇文章是课题组近几年在国内外发表的上百篇文章中感觉最有诱惑力的,因为如题目所说, 它是一颗安全理论革命的新种子,未来将可能在安全科学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广传播,以至一直循环下去。 这颗种子给出了一个新学科的本质,展示了一门新科学的核心,并可演绎为一个新学科体系,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 一、为什么说基于风险认知而行是人类从古到今的安全本能? ——基于风险认知而采取行动是人类的天性。 ——以基于风险认知的策略来确保行动的安全,必须是在对安全信息认知无失真为前提。 ——要确保安全信息认知无失真,必须查清安全信息认知的机理和不出现信息不对称。 ——为查清安全信息认知机制,其首要是建立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 基于风险认知不仅仅是对风险本身,也包含了基于经验、基于个人和他人的需求、基于问题和目的、基于标准和规范、基于个人的伦理道德、基于采取了防范措施、基于个人的行为能力、基于个人选择的方法、基于整体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多项内容的综合。 有少数人属于艺高人胆大,普通人看起来很危险的事,对他却是小菜一碟;有少数人属于无知无畏,敢于冒险而行,其实冒险不是他的本能,而是出自他的无知;有少数人属于明知故犯,因为他自认为其行为是安全的;等等。 1000 多年前,唐代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叫《泾溪》的诗: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大意是说,泾溪虽然水流湍急,石头磷涧,但是人们经过泾溪的时候格外小心, 一年到头没有发生落水事件;而恰恰是在那些河床没有石头的地方,因水流平缓而看似无害,却常常听到有人落水的事件发生 。这首诗言浅意深, 寓意着处险未必险,反而可能寓安于其中,居安未必安,反而可能藏险于其中 。同时也表达了 只要对安全信息认知正确,就可以避免事故,而对安全信息无知,就容易出事故 。这也是对基于风险认知的安全策略的优越性实证。 到了现代社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在太多了,即使是受过安全专业培训的职业人士对所有法规也不可能全知道,而且有些人即使了解这些规定,也不见得完全认同。其次,人们的活动空间和使用的器物及工作环境也都在不断变化,安全规定往往滞后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再一,有些人知道要遵守安全规定,但受到其当时的生理和条件的限制,也可能出现行动与法规相悖的结果。 大多数理性人在判断自己的行动是否安全和能否行动,往往是基于自己对周围安全信息的认知,进而判断有无危险和采取决策并做出行动。当人们接收的安全信息准确无误和能够正确认知进而采取行动时,一般都不会发生事故。这也是现代比较推崇的基于风险决策的先进安全策略。 从古到今,以安全为目的,基于风险认知的途径避免事故,是最符合实际的实用和流行的安全策略。实际上,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涉及人 - 机 - 环 - 管等要素,而 信息是使系统的一切要素以及多个系统之间建立关联的唯一纽带。从信息入手开展研究和建立安全模型,才能获得普适性的结果 。因此,以信息为主线和信息认知失真为问题,研究和建立普适性的科学安全信息认知模型非常有价值。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做的怎么样? 个人检索了 Elsevier Science 、 Webof Knowledge (SCI 、 SSCI 、 AHCI 、 ESI 、 JCR 、 BCI 、 MEDLINE) 等数据库,国外对有关认知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的文章成千上万,但大多集中在心理学领域。而专门研究安全的认知模型却非常至少,比如用 safety cognitive model, risk cognitive model, safetyperception model, risk perception model 等作为检索词按标题检索,相关的文章仅有数十篇,而且大都是在应用的层面。如果专门针对安全信息认知的通用模型去检索文献,则尚未发现。 如果用上述几个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等可知,国内有关安全认知模型方面的研究极为稀少,也都集中在应用的层面。 由于安全信息认知模型是安全模型之一,从安全界比较熟悉的安全模型的视角来看,过去许多研究者尽管对安全模型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果详细统计有数百个之多。例如,文献( Hughes B.P., S. Newstead, A. Anund, C. C. Shu, T.Falkmer. A review of models relevant to road safety . Accident Analysis andPrevention, 2015, 74: 250-270. )将安全模型分为要素模型、序列模型、干预模型、数学模型、过程模型、管理模型、系统模型等,并枚举分析了已有 121 个不同安全模型实例及其特征。国内一些学者也建立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安全模型。但上述文献介绍的安全模型同样没有关于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的存在。 三、模型构建的场景 为了构建安全认知信息通用模型,首先需要归纳一下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普遍场景。为了清楚起见,这个问题用网上抓来的一些图片来表达,下面情形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 四、模型的构建 为了构建一个系统中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首先有必要做一些相关的定义。 ( 1 )如果将系统的 主体(安全信息的认知者)称为信宿 ( InformationHome ,用 H I 表示);将认知者所要 感知的主要东西称为信源 ( InformationSource ,用 S I 表示), 信源体可以是人、事、物、社会现象、组织、制度、体系、文化等 ,甚至是一个子系统。 ( 2 ) 认知者感知的信源通常是信源的载体 。因此,将表征信源的本原(原原本本的东西)称为 真信源 ( RealInformation Source ,用 S RI 表示),真信源转化成能够被信宿感知的信息称为 信源载体 ( Carrierof Information Source ,用 C IS 表示), 信源载体可以与真信源完全一致,也可以完全不符,或是在一致与不符之间 。 ( 3 )将信宿与信源载体之间媒介称为 信道 ( Channel ,用 C 表示),信道中存在着影响信宿感知信源载体的各种因素,这种因素称为 信噪 ( SignalNoise ,用 N S 表示)。 信噪可以有也可以无;信噪的影响效果可以是负的,也可以是正的;信噪可以影响的不仅是信宿,还可以影响信源载体 等。 ( 4 )信源载体经过信噪的干扰之后,通过信宿的感知器官功能(如视、听、触、嗅等)变为信宿的 感知信息 ( SenseInformation ,用 I S 表示)。之后,信宿还需要根据大脑的功能和其中的知识储备等,对感知信息进行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重建、判断等复杂生理和心理过程,形成 认知信息 ( UnderstoodInformation ,用 I U 表示)。 被认知的信息与感知的信息可能相同、相似、相关,甚至可能相异、相反,还可以添加大脑的创新思维意识 等。 ( 5 )信宿根据理解的认知信息,得出优化方案和形成决策,然后通过大脑指挥其功能器官(如手、脚、声等)采取 动作 ( Action ,用 A 表示),并达到或是获得某一 行动结果 ( Result ,用 R 表示)。 ( 6 )行动结果又可以 反馈给信宿 ,并作出循环调整, 简称为“信馈” 。信馈可以是简单的 信息反馈,也可以是一个新的复杂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 ,后者是因为信宿能感知到的行动结果(其实也是属于一种信源)可能只是其真实结果的表象或载体。 ( 7 )上述讨论的这个系统可能与其它系统关联和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个正在分析的系统称为自系统,把与之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它系统。自系统是随时间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并且与它系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基于上述的定义和描述,可以构建出一个系统某一瞬间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如下图所示。 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图 五、模型的内涵 从构建的模型图可以分析得知,建立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包含以下的内容: ( 1 )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主要由 7 个事件 组成。它们内容和所处的时间状态分别是: 1 真信源 S RI ,时间状态 S t1 ; 2 信源载体 C IS ,时间状态 S t2 ; 3 信噪 N S ; 4 感知信息 I S ,时间状态 S t3 ; 5 认知信息 I U ,时间状态 S t4 ; 6 响应动作,时间状态 S t5 ; 7 行动结果,时间状态 S t6 。 ( 2 )安全信息认知过程的 6 个时间状态 ,两两之间分别形成了 5 级时间差 和 5 级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 。它们分别是:真信源转化成信源载体的时间差等于 S t2 -S t1 ,其信息失真值称为 1 级误差 ⊿ 1 ,失真率为 η 1 ;信源载体到被信宿感知的时间差等于 S t3 -S t2 ,其信息失真值称为 2 级误差 ⊿ 2 ,失真率为 η 2 ;感知信息变成认知信息的时间差等于 S t4 -S t3 ,其信息失真值称为 3 级误差 ⊿ 3 ,失真率为 η 3 ;信宿将认知信息付诸行动的时间差等于 S t5 -S t4 ,其信息失真值称为 4 级误差 ⊿ 4 ,失真率为 η 4 ;从采取动作到有了行动结果的时间差等于 S t6 -S t5 ,其信息失真值称为 5 级误差 ⊿ 5 ,失真率为 η 5 。 ( 3 )如果参照香农和韦弗( Claude Shannon-Warren Weaver )提出的信息传播模式,则图 1 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 7 事件可以简化为信源、信道、信宿和信馈 4 要素。但两者有很大不同,香农模型描述的是信息传播过程,本文模型表达的是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从上述对信源、信道、信宿和信馈的定义可知,它们与香农和韦弗的相关定义有很大的不同。 ( 4 )如果要给本文建立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起个更加具体的名字,根据( 1 ) ~ ( 3 )点的说明可知,可称为安全信息认知 7-6-5-4 模型,其中“ 7-6-5-4 ”的由来和表达的意义如上述。 ( 5 )真信源 S RI 指信宿要感知的真实东西,不仅是指人可见的物体,还可以包括他人、事件、现象、组织、制度等,其实这些内容也是可以用子系统表达。 ( 6 )信源载体 C IS 主要是指信宿用肉体能感知的信息:如电、光、声、热、色、味、形等,当借助仪器设备感知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新的安全信息认知子系统了。 ( 7 )信噪 N S 是对信源载体和信宿感知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它包括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不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自然环境因素,还可以包括情感、文化氛围、爱好诱惑、思想压力等。 ( 8 )感知信息 I S 通常指人的感知器官 (视、听、触、嗅、等)获得的信息,它感知的效果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等而异的。 ( 9 )认知信息 I U 也是因人因智因脑等而异的,它与人的天分、年龄、知识、健康程度等密切相关。 ( 10 )响应动作也是因人因机因环等而异,常用的动作如手、指、腕、臂、身、腿、脚等动作,碰、触、抓、放、踏、走、压、按、旋、弯、起、坐等动作。信宿的响应动作还可以包括发声、眼动甚至意念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动作的内涵将不断拓宽。 ( 11 )行动结果可以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也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也可以完全无效。而对行动结果的反馈,实际上可以当做新一轮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 ( 12 )如果系统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的 信息失真率用 η 表示,用简单迭加的方式,则: η=|η 1 |+|η 2 |+|η 3 |+|η 4 |+|η 5 | ( 1 ) 当 η=0 时,整个安全信息认知过程和达到的效果无误。由 η 的大小并将其分级,可以评价系统中安全信息认知过程失真的程度和等级。同样,由各级 |η i | 的大小并将其分级,可以评价系统中安全信息认知过程各级失真的程度和等级,并找出最大的失真环节,这一点更加重要。 η i 用绝对值表示,是由于它可正可负。 ( 13 )由于系统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存在 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也证明了认知过程存在故障,并由此可以导致信宿对风险的错误认知,从而造成错误的动作和行动,以致发生事故和灾难。另一方面,如果信宿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有超常或创新的效果,则可能抵消由于信噪和信源载体带来的误差或负面影响。 ( 14 ) 如果把安全(或不安全)行动结果当做新信源,新信源被新信宿所认知又产生新的安全(或不安全)行动结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就构成了多级安全认知的过程模型 ;当新信源同时被多个新信宿所认知,并形成不断传递循环下去的情景,就可能构成了复杂的安全(或不安全)信息串并联过程,甚至出现类似“蝴蝶效应”的过程。例如,有些谣言恶性传播造成大量人群发生恐慌以至于引发重大恶性事件发生就属于上述过程。 ( 15 )由以上分析可知, 建立的安全信息认知模型具有普适性和元模型的功能 。 六、模型的特点和价值 建立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 1 )模型以信宿为主体,即以人为主体,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全契合;模型考虑了认知过程的时间差,尽管时间差都极为短暂和有些情况可以认为等于零。这符合许多事故是由于一念之差引发和瞬间发生的突发动态问题;模型以一个系统(自系统)加以分析,同时又考虑了自系统与外界(它系统)的互动和关联。 ( 2 ) 模型将一个系统主体(信宿)主要感知的安全信息(信源)分解成里外两层,里层称为真信源,外层称为真信源载体 ,两者往往是不一样的。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多数人对他人仅仅知面,但不知心,能知面知心的人比较少。 这一分解揭示和表达了里外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差,也给深入研究安全信源的真实表达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 ( 3 )模型将安全 信源通常是指“物”拓展到物、事、人、社会现象、组织、体系等 ,甚至各种组合的复杂系统。这样就增强了模型的普适性,使模型可大可小,并且可以是模型之中套模型。 ( 4 )模型将一个系统 主体(信宿)对主要安全信息(信源)的接收过程分解成外内两阶段 ,外部接收阶段称为感知,内部消化阶段称为认知。外部感知和内部认知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差。因为人类的大脑接收信息不像电脑拷贝文件,电脑能 100% 的存取无误和不会失真,而人不能。 这一分解和表达也开拓了安全认知心理学和安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点 。同时,有些人的超强感知和认知能力也可以克服信源载体的假象和信噪的影响。 ( 5 )模型中的“信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信息反馈,“信馈”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安全认知过程的循环,这也阐明了信息反馈可能放大与缩小,也可以失真和失控,也可能出现信息意外释放,同时也可以解释现实中信息反馈发生的事故或故障。 ( 6 ) 模型引入了信息认知过程的参变量、信息不对称和失真值等,这为开展模型的定性和定量表达和分析奠定了基础和可能 。 ( 7 ) 模型表达了由于安全信息失真或不对称引发的事故致因机理,同时也提供了事故的干预、预防、控制途径及系统安全设计的策略等方法论层面的信息 。 ( 8 )由模型的真信源 —— 信源载体 —— 感知信息 —— 认知信息 —— 响应动作 —— 行动结果的事件链, 还 可以构建一些安全科学技术新学科分支或新学科方向 ,例如:物质安全信息可视化、安全信息载体及其优化、安全感知界面技术、安全认知信息学、 安全信息学、安全认知心理学 、安全行为与动作学、安全控制学、安全仿真学、安全智能化技术等。 ( 9 )模型将引导安全科技工作者, 从安全模糊化、灰色化、隐蔽化向着安全可感化(可视化、透明化、真实化)、安全可知化和安全可能化的方向发展,也延伸出安全可感化、安全可知化和安全可能化的安全“三可”思维 - “三化”发展模式,安全科技工作者根据这一新思维模式可以在安全管理、安全创业等找到各自所需的切入口 。 七、模型的用途分类 由于构建的安全信息认知模型具有通用性,在具体运用上,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进行多种分类,进而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开展应用研究。模型的用途分类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的分类和借助模型的内涵,可以构建出各种新的、具体的和用于不同目的的安全信息认知模型,并由具体模型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 八、模型的故障分析及安全策略 根据构建的模型,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主要由 7 个事件组成,它们两两之间分别形成了信息失真或是不对称。由此可以开展各层次之间故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确定关键故障和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显然,减少事件之间的信息失真或是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和原则;发挥人的正确认知和预见能力也非常重要。 ( 1 )真信源转化成信源载体的信息失真。这个阶段的故障诊断非常复杂,因为涉及的因素特多。比如物质类的安全信息,要搞清楚所有物质及其不断被加工制造以后组成的无穷多种形式的危险特性,并把这些信息表达成为人类可以感知的载体信息,这是巨大的工程。但对于具体某一种物质和人类经常接触使用的特定物质,其安全信息却是可以研究获取的,其信息认知故障概率是可以测定的。通过将物质危害真信息真实化、可视化、透明化、数字化等,就可以减少物质安全的虚假信息出现和降低信息不对称。而研究这类问题涉及的学科主要依靠自然科学技术。关于人类、社会现象、组织行为、文化氛围等的安全信息研究及其透明化,这是一个更加广泛和复杂的问题,本文只是作为信源在安全信息认知模型中加以纳入,但不可能作为主要问题予以具体讨论,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涉及大量的社会科学和人类科学。 ( 2 )从信源载体到被信宿感知的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这是本文构建模型中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人机界面研究的重点。目前广泛使用的降低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方法是可视化方法。安全可视化涉及安全信息学、信息技术、人机学等学科。 安全可视化包括: 1 )安全信息视觉化。通过标示标识、色彩管理,将安全管理的信息转换成视觉信息。视觉化将信息传递模式都转换成统一的视觉信号模式,实现了信号传递的简单、准确、快速。 2 )安全透明化。将需要被看见的隐藏信息显露出来,能使可视化安全管理更加完整。 3 )安全界限化。标明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可将可视化安全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 安全可视化使用的工具有:文字、颜色、图形、照片、视频、漫画、宣传牌和宣传栏、标识牌、指示牌、警示牌、警示线、禁止牌、禁止线、路线图、定位线、方向箭头、 LED 屏等。 ( 3 )感知信息变成认知信息的信息失真。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其研究涉及安全认知心理学、安全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 ( 4 )信宿由认知信息做出决策,通过大脑指挥身体动作器官付诸行动的效果失真。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需要借助安全生理学、行为安全学、人工智能、控制学等学科。采取行动,并不一定就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从付诸行动到有了结果也存在着事与愿违的失真,这个问题涉及到更多其它学科领域。 ( 5 )信息反馈过程也同样存在失真。要研究这一问题,可以认为是新一轮的安全信息认知过程。 由上述故障分析也可以获得故障预防和控制的基本途径,即可以从真信源、信源载体、信噪、感知信息、认知信息、响应动作、结果反馈 7 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界面信息传播失真或不对称减少,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系统的安全。 九、模型的推论与拓展 由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可知,各事件之间如果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就可以产生信息传达过程出现故障,进而出现事故。基于这一原理,可以推论出一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新概念: ( 1 ) 安全 是理性人在一定的系统里(或时空里),对安全信息认知不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状态。具体地说,在该系统里的真信源 —— 信源载体 —— 感知信息 —— 认知信息 —— 响应动作的事件链中,相邻 两两事件之间不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此存在状态就可称为安全。 ( 2 ) 危险 是指理性人一定的系统里(或时空里),对安全信息认知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状态。具体地说,在该系统里的真信源 —— 信源载体 —— 感知信息 —— 认知信息 —— 响应动作的事件链中,相邻 两两事件之间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相邻两两事件之间存在信息失真的绝对值越大,就越危险,反之就越趋近于安全。 ( 3 ) 危害 是指在一定的系统里(或时空里),由于安全信息认知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而引发了人的身心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损失的结果。 ( 4 ) 风险 是指理性人在一定系统里(或时空里),安全信息认知的信息失真率的绝对值与由此产生的危害的严重度的乘积。 ( 5 ) 隐患 (或危险源)是指在一定系统里(或时空里),安全信息认知的事件链中存在可能造成危害的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当这种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人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或财产受到严重损失时,则成为重大隐患。 ( 6 ) 事故 是指安全信息认知的事件链中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致使信源不透明、信息传达不清、信道不畅、或信宿故障等状态后,发生了有形或无形的伤害或损失。当对人的身心和财产未造成危害时,称为无害事故;当对人的身心和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时,则称为重大事故。 由以上新概念还可以推论出更多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相关定义。 将上述各部分内容阐述的要点结合到构建的模型中,可以构建出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的拓展图。 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的拓展图 十、结论 ( 1 )通过以信息传播为主线和安全信息认知失真或不对称为问题,构建了一个系统中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理论模型,根据不同场景条件和类型可以重构出多种具体应用模型。该模型具有元模型的意义,对事故致因分析、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设计和事故防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2 )该 模型表达了由于安全信息失真或不对称引发的事故致因机理,同时提供了事故的诊断、干预、预防、控制途径及系统安全设计的策略等方法论层面的信息,丰富了现有的安全科学理论。 ( 3 )由该模型推论获得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新概念和新方向,为未来创建安全信息学、安全信息认知学、安全教育心理学、安全行为管理学等新学科分支提供了启示,并 展示了安全必须向安全可视化、安全可感化和安全可知化的方向发展。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4813 次阅读|4 个评论
沛县张寨患者评价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手术技术怎么样?过关么?
GaoXurenKnee 2017-1-17 22:27
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 追求和谐的医患关系 1、精湛的手术;2、高尚的医德;3;热情的服务;4、医教研并举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吴庄村患者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暨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后发表住院体会感言: 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主任团队 医术精湛 华佗在世 手到病除 优质服务 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吴庄村患者 二0一七年元月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吴庄村患者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暨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后发表住院体会感言: 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主任团队 医术精湛 华佗在世 手到病除 优质服务 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吴庄村患者 二0一七年元月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吴庄村患者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暨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后发表住院体会感言: 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主任团队 医术精湛 华佗在世 手到病除 优质服务 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吴庄村患者 二0一七年元月 关键词:构建 打造 和谐 医患关系 江苏省 徐州市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 徐州二院 徐州二院骨科 徐州二院骨科专家门诊 高绪仁简介 骨折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镜手术 关节置换手术 肩关节疼痛 徐州 肩袖损伤 肩关节粘连 肩关节镜 微创手术 高绪仁 肩关节 疼痛的原因 肩关节疼痛怎么办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高绪仁手术怎么样 高绪仁手术过关吗 感谢 锦旗 徐州 沛县 丰县 萧县 砀山 邳县 邳州 铜山县 铜山区 新沂 新沂市 贾汪 利国 睢宁
个人分类: 感谢信|2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评价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手术技术怎么样
GaoXurenKnee 2017-1-17 21:40
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 追求和谐的医患关系 1、精湛的手术;2、高尚的医德;3;热情的服务;4、医教研并举 江苏省徐州市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暨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后发表住院体会感言: 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主任团队 苍生良医 杏林典范 徐州市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家属 二0一七年一月 江苏省徐州市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暨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后发表住院体会感言: 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主任团队 苍生良医 杏林典范 徐州市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家属 二0一七年一月 江苏省徐州市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暨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后发表住院体会感言: 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主任团队 苍生良医 杏林典范 徐州市绿地世纪城膝关节损伤患者家属 二0一七年一月 关键词:构建 打造 和谐 医患关系 江苏省 徐州市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 徐州二院 徐州二院骨科 徐州二院骨科专家门诊 高绪仁简介 骨折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镜手术 关节置换手术 肩关节疼痛 徐州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微创手术 高绪仁 肩关节 疼痛的原因 肩关节疼痛怎么办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高绪仁手术怎么样 高绪仁手术过关吗 感谢 锦旗 徐州 沛县 丰县 萧县 砀山 邳县 邳州 铜山县 铜山区 新沂 新沂市 贾汪 利国 睢宁
个人分类: 感谢信|1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R语言构建遗传距离似的矩阵表格
Bearjazz 2014-4-24 15:29
R 语言构建遗传距离似的矩阵表格 #作者信息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 预装函数 #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组数据内部的两两比较,比较结果的呈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类似于系统发育生物学上常常用到的遗传距离矩阵风格;另外一种则是双列式的表格。下面我们撰写的两个R语言函数分别能够完成两种风格矩阵的构建。 #原始代码已在发布24小时后删除。 # 使用方法 Step 1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名录文件, .txt 格式 Step 2 相关 R 函数应用 taglist = readLines(taglistB.txt) mat = Genetic_matrixA(taglist) write.csv(mat,Genetic matrix— 方表 .csv) mat = Genetic_matrixB(taglist) write.csv(mat,Genetic matrix- 竖表 .csv)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5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使用PhyloBayes快速构建系统发育树
热度 7 Bearjazz 2012-5-6 10:43
如何使用 PhyloBayes 快速构建系统发育树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PhyloBayes 算是贝叶斯方法软件的后起之秀,替代模型更为丰富,主要用于基于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 下载地址 www.phylobayes.org 下载之后,解压即可,不需安装,里面有适合各种系统平台的程序包,如 windows 平台的程序包在文件夹… \phylobayes3.3b\exe_win 中。程序包中有11不同的程序,功能有所不同,其中pb.exe是主要的马尔科夫蒙地卡罗(MCMC)抽样程序。 输入格式为 .phy 格式 如何开始建树 将下面的代码复制到纯文本文件中保存为 bat 文件“ bear.bat ” pb -d sequence.phy -nchain 2 100 0.3 50 rnapo4 其中, sequence.phy 为比对好的氨基酸序列, rnapo4 为输出文件名 sequence.phy 、 bear.bat 和 pb.exe 放同一文件夹,双击 bear.bat 及开始运算。结果中“ rnapo4.con.tre ”就是最终树文件,带有支持率。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17573 次阅读|14 个评论
科研创新:新型胃肠道术式构建及机理研究
xupeiyang 2011-1-6 14:44
2010212057 国内外可见胃全切或胃次全切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文献报道(文献1-18),文献1-5为课题组成员所报道,涉及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新术式研究。其他文献涉及 毕Ⅰ式、毕Ⅱ式、Roux-Y式、改良Roux-en-Y式等术式报道,但均未涉及课题组所报道的 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新术式研究,也未涉及该术式避免胆汁反流性胃炎、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对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的影响的研究。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2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构建知识轰鸣环境
icstu1 2009-12-7 14:53
所谓知识轰鸣是指加入创新过程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达到的极限信息量,它是创新活动活跃的本质基础。创新的资助者与接受者,项目中的创新者,推进技术的风险公司等,都需要用现代化的概念扩大信息交流的内容和范围,这种交流会加速创新。 从寻找有效创新构想开始到实施创新项目,在其各阶段中,信息管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创新活动参与者的利益在信息交流中得以具体体现,其所承担的责任能在十分广泛的范围中得到支持和分担;寻找知识资本,选择投资项目和最佳的投资形式、合作形式、提高创新项目中知识资本的利润率,寻找最富有竞争力的知识产品,以及确定创新项目的管理工作过程将更加符合实际。 信息无条件交流的条件 (创新目标之一)是:1.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完成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发展水平应是相同的;2.法律保障和优惠的税收政策;3.创新的效益完全取决于资源保障及其组织形式。
个人分类: B 主题分类信息与解说|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
zhaodl 2009-11-11 14:22
【按】本文成稿于2008年10月国庆节。当时接到稿约,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大家都在推动调查、论证好处,以及提供资源。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问题已经偏离了开放存取运动开始的方向走入了歧途。所以,就拟定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尽管我是牺牲了长假按时交稿,可约我稿件专辑没有按时出版,所以就放下了。今年上海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有机会在分会场发表了观点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并得到了一定反响【smilelr留言评论到:今天下午在分会场听了赵老师的报告,起初有些诧异。因为两天的报告听下来,感觉很多期刊人的思考还比较狭隘和片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愿改制,让我这个80后对70后以及60后的前辈们很是失望。所以刚听到赵老师不落窠臼的报告时,我甚至感到有些诧异。西交人的理性、深度和实在果然名不虚传。】但遗憾的是最后没有几个人在场。今年总算已经安排在《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年11期发表,并已经校对过。所以可以发出来,也算预印吧。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11):12-15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致力于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力的开放存取运动 (Open Access)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被人们所重视以来,一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也是方兴未艾。从本质上讲,开放存取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与现有的商业出版模式对抗,以谋求学术出版与学术信息交流中利益关系的平衡,实现学术成果的共享和自由交换。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根本目的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通过兼并和购买等市场行为,垄断了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并逐年不断地提高学术期刊的定价 。如英国议会下院2004年发表的关于科学和技术报告中指出: 1998年到2003年,相对于英国其他期刊零售价格指数11%的上涨幅度, 学术期刊的平均价格上涨为58% 。 2008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国际出版巨鳄大幅提价,部分高校面临学术断粮》为题,对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学术期刊数据库涨价一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在教育界和出版界掀起轩然大波。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工具。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 在1990年到2000 年期间, 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高达185.9 % ,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78.3%和184.3 %。而作为科学研究的支持机构的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增长缓慢甚至是削减的问题。2003 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费用相对于1986年虽然增加了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年增加了14%。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学术资源与可以其抗衡,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及其学术成果的不可替代性使商业垄断成为可能。要能够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就必须建立起可与其抗衡的新的学术资源,从而引入新的博弈因素。 1 学术出版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简单地来讲,学术出版活动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在学术出版中的作者往往也就是学术期刊的读者,作者和读者都是学术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学术期刊的出版也是应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十七世纪开始,定期刊物就是报道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工具。假设没有定期刊物,现代科学当会以另外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科学和技术研究也不会成为如同现在一样的职业 。 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101111530575/edit/ 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身为作者的研究人员发表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报酬, 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 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 。这其中学术团体作为学术出版的主体承担着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作用,形成以学术团体为主体的出版连作者-学术团体-读者。学术出版似乎可以被看作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国家科研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这不仅使学术期刊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而且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周期也大大缩减 。此时,学术出版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商业机构进入到学术出版领域,因而使出版链发生了变化:作者-出版商-读者, 出版的主体由学术团体让位于出版商,出版商逐渐成为学术出版市场的主导力量。出版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利润的驱使下使学术信息包括学术期刊和基于学术期刊的数据库的价格飞速上涨。 读者往往是通过非营利的公共图书馆获取学术信息。因此,在商业出版起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作为学术研究的支撑机构公共图书馆首先感受到了学术信息资源采购的困难。尽管是采取了馆际互借、联合采购等各种办法,但仍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经费的增加远远跟不上学术信息价格的上涨,反而不得不削减采购的数量。因此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ghWire Publish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瑞典伦德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的开放式目录检索系统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 SPARC)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起的一个非商业化、集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为一体的、致力于解决学术机构间信息交流的组织。如此同时,一些非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加入到推动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运动中来。总的来讲,这些参与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机构代表的读者利益。代表读者与商业出版机构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利益调整的战争,是对学术出版过度商业化的一种反抗。 尽管是商业出版机构在学术出版上的垄断已经使公共服务机构忍无可忍,但是也不能否认:商业出版机构进军学术期刊出版领域,运用商业经营模式使学术出版成为大规模的国际化产业,为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动机就是获取利润,一旦使商业机构在学术出版中无利可图,那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出版商,也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本身。因此,如何能够从合作中得到自己预期的利益是学术出版主体之间结成联盟的基础,建立与维系利益平衡机制对学术出版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开放存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出版模式问题,而是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2 开放存取出版的机制缺陷 为读者提供免费访问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免费存取,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就不需要支出成本。虽然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减低了学术出版和学术信息存储的成本,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解决设备费用、系统开发和运行费用仍然是开放存取出版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据英国的UKWellcome Trust (全球医学研究领域两个最大私人基金之一) 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公开存取出版能减少30 %的出版费用。由此可见,不是不需要成本,而只是减少了而已。反对者则认为:开放存取出版只能减少印刷和发行费用,而印刷和发行费用只占期刊出版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开放存取出版所要求的技术和设备费用并不少 。 为了维持开放存取出版的正常运行,目前基本的模式是作者付费,即作者为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如 PloS和BioMeb Central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维持期刊出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或没有课题经费的作者则可以减免。作者付费模式在当前学术出版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不到1 %) ,但对一些学术出版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模式,代表了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下的可行的收入模式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费来源渠道,如:通过发展机构会员收取会员费;通过收取查阅特定文献,向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通过广告收入来维持开放出版或向研究机构、基金会、政府以及私人争取赞助等等。当然,还包括向推行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服务机构获取免费的设备、资源和人力,如大学图书馆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和人员提供存储空间和免费的维护。 从基本的出版模式上来看,目前的开放存取出版还只是停留在公益服务的阶段。这种出版模式的缺点十分明显,那就是: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很不稳定,出版经费和存储条件得不到保障;公共服务机构不像商业出版机构那么有活力和动力,难以形成规模和有影响的品牌。特别是,作为开放存取出版的重要经费来源的作者付费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作者的双重身份,在决定作者付费时并不是十分情愿地将自己的科研经费转移给出版者来使用,而在作为读者时又往往会将个人的需求转嫁成公共服务机构的压力。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并不能完全代表研究人员,也无法强迫研究人员为开放存取承担代价,作者付费出版往往更加愿意趋向知名的学术期刊。因此,一旦商业出版机构控制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实行作者付费、读者一定范围免费获取的时候(实际上出版商已经开始这样做),比一般的开放存取的期刊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样可以保住自己的高额利润,那么读者的免费获取只是变换了一下公共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由图书馆支付给出版商,变为由作者支付给出版商而已。 那么,政府和社会出版基金是否能够完全承担起学术出版的费用?显然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经费的有限性和公共机构的效率来看,都难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更何况,开放存取运动的目的并不是要致商业出版机构于死地,而是为了更更好地平衡学术出版链上的各方利益。2002 年9月,图书馆界、出版界以及版权界的专家在荷兰小镇Zwolle召开了第二次Zwolle 会议,通过了在第一次会议上形成的Zwolle原则草案。Zwolle原则指出:在开放存取中,要对学术作品的版权进行最佳化管理,保证权利分配明确并以此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与版权的专有、垄断相比,开放存取倡导的自由、共享理念无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并不应该是要颠覆现有的出版模式,而只是希望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到学术出版领域里来,通过新的竞争和博弈,到达平衡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者说是对学术出版过程中的过度市场化进行校正,在发挥和调动出版商参与学术出版积极性的同时减少其对利润的过度追求。 3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构建 学术出版并不排斥商业运作,也不应该排斥商业资本的介入。从运行的效率角度来讲,市场运行规则的介入更有利于提高开放存取的效率和规模,从而达到制衡商业出版负面影响的效果。表面上来看,开放存取运动对抗的是商业出版,所以在其中引入商业资本和市场规则是不可思议的。但目前开放存取的出版运行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力量薄弱,资源分散,难以持续,无法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促使出版商的版权政策有所放宽,允许作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行存档和免费阅读。因为这样分散的免费存取的结果不仅不会影响出版商的利益,而且可以树立出版商的威信、扩大出版商的品牌影响力。因此,目前并不是缺乏开放的学术资源,而缺少的是能够将分散的开放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读者的有效机制。 加强政府的引导,增加对社会公益性学术出版力量的扶持,是开放存取运动开展下去的重要支撑点。科研基金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体系的参与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基础。但是,这种公益性的扶持不仅不能满足开放存取出版的需求,而且其地域性的的限制也不能与已经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商业出版抗衡,难以打破其对学术信息的垄断。因为国际性学术信息的垄断不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能约束的,如爱思维尔期刊数据库的涨价,中国政府就无能为力。如果其国际性的学术成果是一国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须的,那么你就是扶持起本国的学术出版也对其没有威胁,因为你不可能向本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可替代的信息资源。 如果能够利用商业资本和商业运行规则,将大量的开放存取信息进行跨国界的整理和集合,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可行的、与现有商业出版抗衡的道路。因为,这种基于开放存取的跨国界的整合,不仅仅在信息资源中包含有商业出版机构所出版的作者自我存档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也有可能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在开放存取的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本的介入的可行模式就是:商业资本在开放存取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新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并通过开放存取信息的衍生产品而盈利。 开网(hbeta.paperopen.com)就是一款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的一款搜索引擎,其试图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存取的资源整合起来。这种商业机构主持开发的技术,在提供开放存取信息的同时,有可能通过广告或其他的服务,找到盈利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并不能商业资本的趋利性而被排斥在开放存取运动之外,开放存取的信息是可以免费获取的,但并不限制基于免费的信息而开发的衍生产品赢利。如,知先公司基于开网免费资源开发notefist文献管理软件,就有可能一种赢利的途径。不是商业资本没有积极性,而是如何为资本的介入提供切入点盈利点。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商业资本,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发展。至少可以鼓励和扶持公共服务部门购买商业机构开发的技术,建立起可以与国际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的学术资源数据库。 如果能够将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重点由个体的觉悟转移到资源的整合,由单纯的免费获取转向基于免费信息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将会使开放存取运动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真正体现出开放存取运动的力量,因而建立起作者自我存储、公共服务机构集成整合,商业机构参与技术开发的良性机制,否则兴盛一时的开放存取运动就有可能走向歧途而被商业出版所利用。 参考文献: 李武.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 Select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nth Report .(2004-07-20) . http://www. 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 /cm200304/cmselect/cmsctech/399/39907.htm 张清菊.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 .现代情报,2007,(5):67-69 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2 .施伯乐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76-78 段玉思.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出版研究 .图书与情报,2007,(4):28-32 夏翠军.公开存取出版的商业模式 .情报探索,2005,(6):54-58 秦珂.开放存取的版权政策及其构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7-10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3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科学社区构建的基本规则
wanghongcai 2009-2-10 23:58
近日来,科学网上非常热闹,讨论了不少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这些确实促进了人们的思考,也对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也隐隐地感觉到一种不和谐音的存在,因为我感觉有不少博文正在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情绪发泄,其用语非常粗野,这样发展下去大有伤了和气之势;还有一些博文纯粹是一种无病呻吟状,使人看过之后不知道他想要讲什么。还有一些博文则显然违背一些基本常识。我想如果这些东西太多,甚至变成科学网引起眼球注目的原因的话,我就深为科学网博客前途担心。 我觉得,科学网博客要图长久发展之道,必须构建一种社区规则,这种规则应该成为参与科学网博客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大家共同遵守,这样大家才能展开比较民主的讨论。反之,如果变成了一种漫骂、影射和攻击的场所,我想目前的科学网轰轰烈烈的景象会好景不长。 我自己觉得参加博客撰文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规则: 一、真诚为本 真诚为本,即参加博客社区的成员一定要有真诚交流的愿望,不然就失去了有效交流的前提。为此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必遮遮掩掩,让别人去猜,因为这样就缺少了讨论的可能,徒然增加了误会的几率,这可不是一个参与社区构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所以既然参加博客活动,就应该表达自己真诚交往的愿望,在这里大家各抒己见,共谋促进社会发展的大计。 二、尊重读者 尊重读者,就是参加博客活动的人一定要自重,尊重自己,这样才能尊重你的读者,所以在自己的博文里不能有污别人的视听,用语一定要文明,不得使用污词秽语。有的博主则公然表明自己就是要骂人,而科学网竟然纵容这种行为,我则大惑不解了。因为骂人必定伤人,伤人必然引起仇恨,仇恨自然不利于社会建设。科学网自然不应该培养这种仇恨的情绪。要消除这种消极影响,就是要遵守讨论规则,就是要尊重对手,尊重读者,因为读者也会在不自觉中被污染,被示范,认为这些漫骂行为是合适的。 三、以实为据 我认为所有的讨论都不能从自己的想象出发,都应该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并且以大众基本的常识为接受限度,千万不能把自己意想的揣测、理解和发挥强加给读者和听众,因为这样就是把听众置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这样就是在使用语言暴力,大有强奸民意之嫌。 四、平心静气 参加讨论,不能感情用事,不可有颐令指使的姿态,不可有高高在上的举动,一定要想到所有参加博客活动的人是与你平等的,有与你一样的智商和理解力,不可以自己的学历、地位和经历作为资本要推行自己的一套主张。因为这样的人总有别人不屑一顾的姿态。在这里应该是说理的地方,如果在这里加入了过多的情绪的因素,人家看到的你不是在说理,而是要求别人服从,这种行为自然是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一头。这种姿态是别人无法接受的,这样虽然会赢得一些支持,同时也会树敌很多,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这样下去,科学网也就失去了讨论的空间。 五、合乎逻辑 参加讨论可以就事论事,但不能把一个事件进行无限扩大,变成一个无限定律,这样就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常规。近来我发现不少文章使用了简单的事实拼凑办法,试图把一些局部现象演绎成一个整体事件,这样下去确实能够起到混淆视听作用,并对不明真相的人产生不当的误导行为。所以我呼吁所有参加科学网讨论的人应该审视一下自己说话的逻辑,看看自己说的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立,不要把自己封为真理的传教士,把一些简单的事实演绎成一种大家必须接受的定律。 以上五点是我最近观看科学网博客产生的一些粗浅的感想,如果有什么不当和得罪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因为我真心希望科学网真的能够成为在大家茶余饭后精心凝神、潜心修养、放松神情、自我提升的好途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垃圾的抛放地。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100句经典构建你良好的人际关系
sxzx 2008-11-8 01:12
100句经典构建你良好的人际关系 收集整理作者:三峡在线 题记:有这样一句话给三峡在线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虽然简单,但富有哲理。这话充分说明一个问题:生活中,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那么你就无法取得成功,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的健康。究竟如何营造与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呢?三峡在线收集整理了下面100句经典与你分享,但愿对你有些许帮助 1、人,应当象人一样,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 2、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3、在选择别人时,也要让别要想选择自己,在考验别人时,也要让别人考验自己。 4、睁着双眼,不等于正视现实。 5、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6、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7、一个人如果抛弃他忠实的朋友,就等于抛弃他最珍贵的生命。 8、清清楚楚看昨天,扎扎实实抓今天,高高兴兴看明天。向昨天要经验,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动力。 9、宁肯与好人一起咽糟糠,不愿与坏人一起吃筵席。 10、你真诚地自我肯定,你更有雅量肯定别人。 11、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念、一些选择、一些是非。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14、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5、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16、如果我们想法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17、暗中劝戒你的朋友,一定是大庭广众中称赞你的朋友。 18、永远不与任何人包括对你最不友好的人纠缠。你搞你的人际纠纷,我忙我的业务工作。 19、尊重不喜欢你的人。三峡在线一直坚持这样做。 20、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刻着两个字起点。 21、人际关系的天敌是猜测,破解密码是真诚! 22、不急于表现自己,也不急于纠正旁人,再听一听,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 23、友谊编制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但只要抽出一根主线,友谊之墙就会坍塌,这跟主线就是信任! 24、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5、谄媚讨好别人,其实是缺乏自信。 26、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7、切勿:被他人帮了一把,很快就忘了;但被别人踩了一脚,却一直忘不了! 28、不随便拒绝人,也不随便答应人。不许愿,不吊人家胃口,不在无谓的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实力。 2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30、我宁愿得到善意的争辩,不愿面对冰冷的沉默! 31、永远不要以为任何你接触的人比你傻比你笨比你容易上套。 32、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33、用手写的信函比较有亲切感,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34、分享:有形的东西越分越少,无形的东西越分越多!所以,三峡在线一直在盘点生活,分享经典。 35、只要肯开口赞美别人,你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36、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7、挑选朋友要慎重,更换朋友要更慎重。 38、破裂的友谊虽然能恢复,但却再也达不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了。 39、有一种人总希望别人在耕种时身强力壮,收获时却染病死去。 40、一个人虽然可以选择许多路,但不能同时走两条路。 41、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4 2、第一次敢于嘲笑你自己的时候,你便成熟了。 43、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44、命运与时势紧紧相连。善于审时度势,努力发掘自己,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45、文明带来和谐,亲善才能产生幸福。 46、能对你开怀直言的人,便是你的挚友。 47、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 48、生活的风风雨雨是一把无形的刻刀,在给每个人雕像。 49、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50、看别人骄傲,其实是自己自卑。 51、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52、蒙住自己的眼睛,并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了;蒙住别人的眼睛,并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的了。 53、最容易跌跤的地方不是高山而是平地。掉进深谷里的人,只有向上才能找到出口。 54、要更多去探望处在危难中而不是正在走红的朋友。 55、兄弟不一定是朋友,但朋友往往是兄弟。 56、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57、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无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58、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59、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60、为人还是为己,是一个人挂在自己的名字下的一幅内心世界的写生画。 61、看别人霸道,其实是自己惧怕权威。 62、有益的聊天使用权人高尚、充实、奋发,庸俗的言谈使用权人低下、空虚,消沉。 63、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但绝对不能自恋,三峡在线提醒你。 64、喜欢纠正别人,其实是掩饰自己弱点。 65、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 66、想要有朋友,先要够朋友。三峡在线觉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都应该是这样。 67、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68、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 69、经验很多时候是人们对错误的称呼。 70、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71、没有任何一个有钱人,可伟大到不需要朋友。 72、怀疑别人排斥,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 73、只有把目光对准地平线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道路。 74、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75、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76、哪里没有相互间的和睦,哪里就没有生活的富裕。 77、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78、玩弄别人感情,其实是自己情感受过伤害。 79、一步登不上高山,但一步不慎,却能从悬崖上掉下来。 80、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81、你拥有自尊,你更能尊重别人的自尊。 82、老是爱欣赏自己脚步印的人,只会在原地兜圈了。 83、不要向朋友借钱。三峡在线觉得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钱这个东西失去了很好的朋友。 84、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85、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86、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87、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 88、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三峡在线在网络中经常看见很多这样的案例。 89、友谊,好比一瓶酒,封存的时间越长,价值则越高;而一旦启封,还够一个酒鬼滥饮一次 90、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91、论断别人,其实是缺乏自我肯定。 92、你真诚地接纳自己,你更能真诚地接纳别人。 93、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 94、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95、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96、给别人一个帮助你的机会,让他享受助人后的快乐,同时你享受被帮助的快乐! 97、显示出对别人的欢乐不屑一顾的样子,那是侮辱了别人。 98、你真诚地爱自己,你更能真诚地爱别人。 99、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100、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比如说三峡在线整理的这一贴。呵呵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1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