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聂辉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聂氏政经评论”精选27篇文章
niehuihua 2016-2-4 09:32
快过年了,大家回家都开开心心吧。不管这一年有多少烦恼,都不要把烦恼带给父母,要把快乐带给父母。 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后 “ 聂 氏 政 经 评 论 ”( ID : RUC_NIE )在2016年初订阅户刚刚超过 1 万。截至今天,单篇文章点击数超过1万次的有5篇文章,超过6万次的有2篇。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对于全靠一个人支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来说,这可能是经济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个人公共号之一。一年时间,聂氏政经评论从2000订阅户发展到超过1万订阅户,我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这个公共号的各位朋友、乡亲、师长以及每一位普通读者。我不知道这个公共号还能支撑多久,毕竟我的主业是大学教师,不是专栏作家,甚至也不是智库研究员。至少在未来5年内,我仍然会坚持以学术研究为主,但会更加倾向于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 快过年了,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大家,就精选了聂氏政经评论最热门的27篇文章,为它们制作了对应的关键词。如果您是半年内关注的读者,请在对话框里回复下列关键词,便可以阅读对应的精彩文章。 【1】回复关键词“政企关系”,可阅读《唐僧团队该怎样处理危险的政企关系?——西游记经济学之九》 【2】“如来”:唐僧和如来怎么激励下属?——西游记经济学之七(被转载最多的文章之一) 【3】“少林寺”:“南朝四百八十寺”背后的惊人天机!——西游记经济学之六 【4】“马屁精”:如何管理猪八戒这样的马屁精?——西游记经济学之三 【5】“授权”:唐僧为什么不授权给孙悟空?————西游记经济学之二 【6】“取经团队”:西天取经的履约机制——西游记经济学之一 【7】“厦大”:厦大事件与公知打脸(点击数超过7万的最火爆文章) 【8】“天津”:为什么各种重大生产事故频繁爆发?(当年被封的文章) 【9】“自杀”:贪官自杀的成本收益分析(点击数超过40万次的博客文章) 【10】“物价”: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当年天涯论坛首页头条文章) 【11】“教材”:值得推荐的经济学中文教材(经济学老师必看) 【12】“官员”: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2015年最好的普及文章) 【13】“合谋”:穹顶之下的政企合谋,政企合谋——理解中国模式的钥匙(两篇) 【14】“车牌”:北京为什么实行无效率的车牌摇号政策?(看不懂说明你需要学经济学) 【15】“海底捞”:海底捞:管理者的迷失和难以复制的神话(吃过这个牌子的火锅吗?) 【16】“腐败”:贪官被抓的时间规律,中国厅级以上贪官的十大特征,腐败与经济增长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何人们更相信“用贪官反贪官”?(四篇) 【17】“论文”: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白鲨在线点击数最高的文章) 【18】“芈月”:聂辉华教授面对人大“学渣”发表“芈月体”演讲(人大校友最励志演讲之一) 【19】“罪”:所有人都有罪——王庄的治理手段(最黑暗微型小说) 【20】“聂辉华”:聂辉华老师经典语录(你懂的......) 【21】“杨小凯”:杨小凯:华人经济学界的“骄杨”(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小传) 【22】“江西”:“北京赣籍经济学人”群体扫描(江西老乡必看) 【23】“大学生”:关于“大创”项目的若干建议,如何给老师发电子邮件求助?(大学生申请项目必看) 想看所有关于《西游记》的企业理论故事,请订购 《跟 西游记 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 。顺便说,“聂氏政经评论”一年前开通了评论功能。没事的时候,翻翻大家的各种评论,您也许会莞尔一笑。 猴年到了,你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经典《西游记》吗?你发现了深藏其中的管理法则和领导艺术吗?欲知详情,请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的新书 《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 。这是中国第一本企业理论通俗读物,3个月之内 中央电视台两次推荐 ,2015年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文艺之声频道对该书和聂辉华教授进行了一小时直播专访, 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先生等人联袂推荐。 签名版在 天猫 热销, 京东 、 当当 、 亚马逊 正在热售,2016年1月1日 , 本书在京东分类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10! 点击链接直接购买。 ———* ————* ————* ————* ————* ————* ————* ————* ———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聂氏政经评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负责运营。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搜索微信号(ruc_nie)关注我们。
5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用看语录就笑喷了
热度 4 ncepuztf 2015-12-30 08:49
老实说:聂老师的博文篇篇闪着光芒,对于时局和政策的解读内容详实,鞭辟入里,令人佩服。 夸完长处,一般要说下不足,但是: 聂老师的博文只“顶”不“评”,与博友缺乏互动,基本是自己说完,等着大家鼓掌。而且越来越夹带“私货”,就像某年本山大叔的小品,春晚的植入式广告。 这不,新的博文本来我看了题目要读读,一看作者,决定不浪费时间了,于是截个图,入库。 小沈阳经常自己唱歌自己去台下鼓掌,有时高喊“再来一个”,完了自己上台接着唱,令观众会心一笑,没有人介意,因为人家是演员。 其实聂老师把评论放开,不至于自说自话,我不妨做你个粉丝。 您的语录,我来写,如何? 希望聂老师大人大量,不介意本博所言,如认为我有任何不妥,尽管留言,我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个人分类: 生活|2270 次阅读|14 个评论
聂辉华老师经典语录|笑喷了
niehuihua 2015-12-28 12:42
聂辉华老师经典语录|笑喷了@#¥%…… 2015-12-21 学渣花花 聂氏政经评论 微信号 ruc_nie 以下内容转载自一个人大研究生的微信号“花花扯犊子”。 聂辉华老师这学期给我们讲授研究生《契约理论》课程。聂老师是我们普遍非常喜爱、十分崇拜的一位老师。他讲起课来观点新颖、语言风趣。 在开学前几次课努力听懂课程内容的尝试失败之后,作为学渣的我开始冥思苦想在这样的课上秀存在感的方式。除了继续似懂非懂并假装听懂地坚持听课外,我突然脑洞一开,既然聂老师是一个如此有趣,并且不吝惜传扬自己的名声的人,我何不记录下来老师的经典话语,分享给大家呢? 申明:因为老师妙语连珠、语速惊人,所以记录难免有疏漏、有偏误;聂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十分亲切,有时说话会有些夸张,我尽量忠实记录,务必请读者不要恶意曲解;同时,本文的目的是给期末复习的大家带来些许欢乐,并不表明聂老师的立场。 准备好了吗—— 1 下面的同学谁在玩手机,我一眼就能看明白。为什么? 你看嘛,谁会无故对着自己的裤裆发笑? 2 我现在已经好多年不发经济研究了 励志发 top 5 有 top 5 一将功成万骨枯 没有 top 5 就是一流和二流的区别 要我发 top 6 ,也不行! 当然,我是鼓励大家要有高的理想、好的品味 3 好,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企经单考班的留一下,我们讨论一下这课怎么给你们过…单考班的…在吗?什么?没有一个人来吗?我是想专门讨论一下要让你们过,你们竟然还没人来! 4 (谈诺奖)你看人家屠呦呦,也不是院士,试验了 190 次都失败了, 191 次才成功。到了 70 多岁才得上教授博导, 80 多才得诺奖,所以啊,要得诺奖,前提是你得能活到那么长啊! 5 现在的社会,干什么都要谈情怀。你看看《中国好声音》,不死几个爹妈,都不好意思拿粗来说,这是一个庸俗的现象。 6 你们大学四年最难忘的事?是某一科不及格吗?——(台下画外音)对呀,我中微差点就没及格的(聂老师教的)…… 7 (说明课程安排)元旦假期会影响我们上课吗?你们不要以为我不知道啊,你们呐,肯定是一入学就开始对着校历仔细琢磨,早就把全年的假期都安排好了,是不是? 8 现在你们还用 bbs 吗?“两全其美”、“一塌糊涂”,听说过没有?唉,我当时把 BBS 的帖子顶上十大的时候,那时你们还在穿开裆裤呢。 9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给你们分享一下。十月三号加完班,去楼下小卖部买盒饭,看到一个朋友,我赶紧回过头去不让他看见。毕竟在朋友圈里,他此时应该在美国打高尔夫,而我应该在法国度假来着。 10 (现场提问文盛问题)“文盛需要求助。如果谁能帮助他——良辰必有重谢” 11 经济学家,一旦得了诺贝尔奖,来中国的次数就增加了。其实在国外,他的生活前后并没什么不同,该退休退休。 来了中国,就有很多省委书记、省长要见他,给他搞个隆重的欢迎仪式,庆功宴。我知道一个数,来一次我们给他 10 万呢! 简直享受皇帝般的待遇 我知道有个得诺奖的 他现在家庭在中国 儿子也在中国 如果你去哥大留学,斯蒂格利茨是见不到的。你来中国才能见到他! 12 如果让我选择非得上非你莫属或者非诚勿扰,那我一定要上非你莫属,不然灯都给灭了,多没面子啊。 13 我小时候有几个留守儿童小伙伴,他们在县城幼儿园、小学,不会说方言。每次从北京回家,我就讲方言,他们讲普通话,特别有优越感。搞的好像他们是城里人,我反而成了乡下人。 14 我给你们讲个我看过的故事……有人看《小小说选刊》或者《微型小说选刊》吗?哎,空谷足音啊,在这个班里我都没有知音。其实我是个文学青年,要不然怎么文笔这么好。 15 博士太多了。把社会上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自然科学家,干掉 99% ,这个社会不会有任何损失。不是我轻狂啊,这是张五常说的,不是我说的,所以这话就有道理。 16 很多官员都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很多不来上课,但拍毕业照的时候都来了。我就不屑于跟这些从来不来上课的人一起拍毕业照。所以哪天聂辉华教授出名了,给我办什么个人展览,回头找我班级的毕业照,他们会发现,哎哟,这里头没有聂老师。 17 说起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竟然没听说过聂辉华,我跟这种人就没什么可聊了——他一定没做过学术嘛! 18 什么是聚点( focal point )?……好比这个班这么多人,要拔河比赛。怎么分?一半一半,无穷种分法。但是如果是美国人,可能按姓氏首字母,字母表前 13 的一个队,后 13 的一个队;德国人可能西德,东徳一个队。韩国的话…… 19 我以前在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对面的公司名字叫 1+12 。每次打过电话去,对面第一句话都是:“喂,您好, 1+12 ”。 搞得我一头雾水。 20 你们知道,在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时候,名字必须填中文,不能纯数字。所以很多 P2P 公司都写成“匹凸匹”。 21 为什么中国多经验而少理论?你看勾三股四弦五,这是经验不是理论啊!理论是 a ² +b ² =c ²,这叫啥?毕达哥拉斯定理,又称百牛定理,为啥?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之后,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啊!这货真有钱啊! 22 克鲁格曼说了:人这一辈子啊,只需要发两篇文章。一篇是一鸣惊人的;另一篇是为了证明,嗯,这不是运气。 23 …假设雨伞好卖的时候,靴子也好卖。不像你们现在,女生不下雨也穿靴子。你们女生啊,晴天的时候打伞,雾霾的时候打伞,下雨的时候也打伞,所以你看,其实女生打伞跟天气没有任何关系。 24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我国学术界还是缺少对话机制。前两天我微信文章批评南方系写的有关大学校园开放的文章,竟然有7 0000+ 点击量,你们看不到啊,后台有一群人骂我!我没想到这么高的阅读量,早知道我就多放点个人推广信息,把我的二维码放上去。 25 你叫什么?… quanting …全停?全国都停电? 26 都说得诺奖的人长寿,胡扯!这显然是样本选择的问题。诺奖只授给活的人,死了的已经没机会啦! ——有个得物理诺奖的,得奖第二天就死了,太激动了;那个搞机制设计的得了诺奖,第二年也死了。 所以说啊,诺奖不授给中国人,都是希望我们长寿啊! 你自己想想,你要是得了诺奖,你能不激动吗?能不兴奋吗? 我如果让你得了诺奖,还不准你发朋友圈,你是不是感觉生不如死?? 27 北京离婚率 35% 。我说女生同学们啊,早点结婚吧。有时有女性朋友来问我,你们人大有没有单身的老师啊?我说怎么可能,人大老师还愁娶不到人吗?除非他不愿意娶,或者 , 嗯 , 是另一种原因… 男生吧,年龄大一点没关系,只要有工作,有车有房,还愁娶不到?男人可以找年纪比他小的呀!女人就不太方便,找个年纪比自己小的男的,我倒是包容这种现象,但是这男的自己,很可能觉得自己是被包养了啊! 28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所罗门国王的故事?……假母亲说:好啊好啊,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人一半。真母亲说:算了,你就当我是假母亲吧,孩子给她养!……当时听这故事的时候我正上小学,十多年了(作者注:聂老师,不止吧!),我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我知道了!这两个母亲一定都没学过博弈论! 29 有时候你对一个问题想到了一个绝好的解释或者解决方案,查一下文献却发现都被别人写了,而且更过分的是,你没想到的精妙之处他也给你写了。所以我说,要研究新问题,还是研究中国问题,因为外国人压根就不知道,他还怎么去想?——唉,这大概是我们唯一的优势… 30 我爱人每次都说我,穿什么衣服都像农民。于是我就不再在意穿什么了。其实你们看啊,我有时候的衣服,还是挺值钱的,真的咳咳,这叫啥?低调的奢华。 31 (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比如我要举行婚礼,请了一支乐队要奏乐。如果要杨老师先来呢,我就奏《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是周业安先来,我就奏《春江花月夜》。你不能反过来,杨老师来了,你奏《小苹果》,那不合适。所以奏乐这事是不能提前确定的。 32 我从来不买彩票,万一中了 1 个亿,那整个人生都毁了啊!一个励志哥就这样没了!所以我都愿意把抽彩票的机会留给别人,让彩票去毁掉别人去吧!如果你们中了大奖或者突然收到海外的巨额遗产继承信,千万不要相信,要么当场把它烧了,要么,可以把它交给我,嗯。 33 狄仁杰是元芳的上司,他要考虑他的升迁问题。当狄仁杰问到“元芳,你怎么看”的時候,他不能随便回答。他要是说“大人,我搞不懂”就显得自己太笨,狄仁杰会嫌弃他。他要是直接滔滔不绝給狄仁杰解释一番,那完蛋,你比你的领导还厉害了,他不会再提拔你。所以元芳情商很高的,他就回答“大人,此事必有蹊跷!”既拍了马屁,又显得自己也有些水平。 这篇推文发出来后,预期聂老师的反应有三个:①嗯这个学生有点意思,给他加分!②这个学生真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侵犯我的版权!差评!③聂老师笑而不语。诚然,止增笑耳。相信严谨又开明的聂老师不会限制学生的言论自由。 最后,自觉地,既然借了聂老师的语录,就应该自觉地帮老师打个广告: ① 2015-2016 学年春季学期,一门新的全校选修课《 博弈论与西游记 》要在人民大学开课了!零基础、高起点、强目标。 1 学分,让你成为一个懂博弈论的人,一个超越了“囚徒困境”的人,一个对博弈论活学活用的人。 ②欢迎订阅中国人民大学聂辉华教授的新书 《跟 西游记 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 ③“ 聂氏政经评论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负责运营。可搜索 微信号( ruc_nie ) 关注。 想看更多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学故事吗?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的新书 《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 。这是中国第一本企业理论通俗读物,中秋节前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专门推荐,12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频道对该书和聂辉华教授进行了一小时直播专访, 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先生等人联袂推荐。 签名版目前在 人大出版社微店 或 天猫 热销, 京东 、 当当 、 亚马逊 正在热售,纸质版即将售罄 , 为了回馈广大热心读者, 亚马逊 网站推出一周电子书特价:仅售9.9元!时间为12月20-26日,目前位居亚马逊经管类第一名! 点击链接直接购买。 ———* ————* ————* ————* ————* ————* ————* ————* ———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聂氏政经评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负责运营。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搜索微信号(ruc_nie)关注我们。
4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正式上线
niehuihua 2014-9-4 09:01
为了推进新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聂辉华教授创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ID:ruc_nie)。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聂氏政经评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负责运营。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搜索微信号(ruc_nie)关注我们,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
3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还有人不懂科学吗?
热度 6 fs007 2011-11-5 22:43
寻正 看到聂辉华老师为 科学网不懂科学 而气急,不由会心一笑,反问一句,中国还有人不懂科学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已然代替了国外的God,成为无所不能的精神安慰。中国还能有人不懂科学吗?如果你问老美这么一个问题,十个有九个不给你肯定的回答,在中国,十个有九个跟你急,尤其是衬衣口袋里插了支钢笔的那种。 本人读博士,兼修经济学,但从没有觉得自己是经济学者,当然更谈不上经济学家了。经济学入门门坎极低,事实上在文科类教育中,经济学是必修课,大家都懂一点的;在理科呢?更牛,大凡是学界挂得上号的,有管理的一官半职,就会自通经济学,因为要论行业趋势,把握大方向,经济学的工具就是通用语言。管理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姐妹学科,即使我不修经济学,也必然要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 中国文科教育的失败,可能一半是因为经济学教育的失败,这是中国往往出现管理学的怪现象的原因。我举一个例子,我最早上网讨论的是医界问题,涉及大量的经济学原理,但我从不标榜自己是在做经济学分析。经济学非常易懂,易于理解,只要你按照常识铺展陈述,大家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用得着挂经济学的牛皮吹吗?用不着。但不久就有一个国内搞经济学的学生来挑战来了,估计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口气大得不得了,这位经济学家一批评,我就发笑,为什么呢?从嘴里往外喷概念,一个接一个,但没几个是搞懂了的! 我的写作是刺猬性质的,你不懂,我一般不在乎要把你教懂,而是要让大家知道你不懂。那位经济学家在我嘲笑之后,还一个劲儿地搬弄概念,让我失去对话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国内经济学者的问题就是起点太高,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内经济学家动不动就是平天下的功夫,Economist在国外多如牛毛,不外乎是一个专业性的称呼,完全不会象在中国会产生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经济学家?No,经济学师或者经济学者(后者都有些勉强)。 经济学者顾大不顾小,不能让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深入人心,所以往往是牛刀杀鸡,摆了个四面围猎,结果就为一只兔子。群众的眼睛特亮,尤其是牛刀之下,鸡居然生蹦活跳地跑开了,兔子居然在四面围猎中消失了,群众一片嘘声,能怪谁呢?在嘘声中,经济学家们最后的招式就是挂起“我是经济学家”的招牌,在敬畏科学的中国“理性”社会,这张招牌可以让许多人禁声的。可惜,专家变砖家的戏法表演得多了,群众不免要怀疑那招牌的含棉量,次数用得多了,就不灵了。 家家有本账,人人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要重振专业名声,还得回到基本功,宣传基本的管理学与经济学概念,增加社会的群体理性。经济学是研究群体行为的科学,需要的是学者会领悟、研究、并且搞清楚群体思维与行为模式的,而不是相反,要群众去体会、研究、以及领悟经济学家的“科学性”,尤其是不要违背基本社会常识与经济学常识,把科学当成讨好权势的工具,再多的经济学,也经不起这样的敲骨吸髓。 中国的经济学者,需要研究具体的东西,需要回归经济学的本质。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重在参与 。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4215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