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南京!南京!》:艺术观一流,历史观三流【转载】
chile 2009-5-2 17:02
杨禹 2009年04月28日09:2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看完《南京!南京!》,我觉得很别扭。我看到了一部艺术观足够一流,但历史观不过三流的电影,看到了一个一边成长、一边迷失的陆川。   近些天来,几乎所有为该片所做的宣传,都在强调陆川如何敢于触及南京大屠杀这么沉重的题材,他如何为此而研读了满满一箱子的书和文献。可惜,敢于吃重,其精神可嘉;但手法流俗,其功力尚浅。可惜,一个人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跟他看了多少历史书,并不成绝对的正相关。   从艺术上看,《南京!南京!》达到了国产电影的新高度。溢美之词,坊间已遍布,不再赘述。然而,撇开旁枝末节,不言奇淫巧技,单就该片最出人意料之处以日本兵角川为视角,以反思战争罪孽为影片逻辑的最终落脚点这一招而言,它绝非陆川的自主研发,而是近年来早已风靡国际影坛的新潮。陆川不过是赶了个时髦。   这个时髦,说来也简单,基本要素有二:一是人物塑造要拧着来,对于传统的恶人,你要彰显其善良与朴实的本性,对于传统的善者,你不妨展露一些其性格中的缺陷;二是将所有的战争都推上被告席,抹去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淡化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差别,泛泛地为战争之苦而呻吟。   这个时髦,帮陆川在艺术手法上,一跃而跻身中国顶尖、国际一流。《南京!南京!》甫一公映便好评如潮,显然已进一步激发了陆导的状态当有人质疑其日本兵鼓乐祭祀一场戏有无历史出处时,陆川的回答是:史上无出处,那是某一日我梦见的,是天赐的。看,这已是十足的国际一流大导的思维与做派了。   然而,南京大屠杀这样一次中华民族的国难,可以被一位电影导演用来赶这个艺术潮流的时髦吗?   《南京!南京!》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现日本军官、士兵、日籍慰安妇之间的亲情、乡情,相互慰藉,以及本性的善良。稍有逻辑常识的人都知道,在1937年冬天闯进南京城的十数万日本侵略军里,难免有个别的脆弱者、少数的当场愧疚者,但他们绝不是这十数万人的主流。连几十年后有勇气回述南京日子的若干日本老兵,笔下都不曾流露出对屠杀的悔意。假以支流,夸大支流,虽有艺术上可造之处,但其传播效果,却是模糊了今人对史实之主流的认知。   稍懂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日军在南京屠城,没有丝毫犹豫。皆因为之前的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调集百万大军与日寇血拼,虽苦战终负,败走南京,但第一次打痛了不可一世的那几个日本师团。杀红了眼的日本兵直接对南京百姓下了毒手,全无《南京!南京!》里所描写的进城初始的犹豫、徘徊,以及内心的善恶相争。显然,为了刻画日本兵之善良本质,为了赶上艺术时髦,陆川有意无意地将个人的艺术观凌驾在了民族的历史观之上。   以德国作为例证,可映射《南京!南京!》在历史观上的轻佻。远者如《辛德勒的名单》,近者如今年全球热映的《朗读者》,都刻画了纳粹治下德国普通人的人性迷失与挣扎。这类反思、自省,之所以能为今日世界所认同,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德国战后的历任政府,乃至整个德意志民族,对二战史有着清晰而深刻的反思。二战涉德部分的史实,已几无隐讳,亦无争议。这才为艺术家们赢得了以高超的艺术观来演绎这段历史的空间。   南京大屠杀,还没有这个空间。71年过去了,它仍未被实施屠杀行为的那个民族所真正承认,更遑论反思。而生长于内地之我辈,对南京大屠杀这类史实,也普遍知之不多。原因有二:一是受国共纷争所限,多年来我们对抗日正面战场的史料展开不多。二是虽为战胜国,但几十年来,我们还是经济上的落后者。弱势之时宜韬光养晦,将民族文化里的宽容,发扬光大。   而今,国共两党,轻舟已过万重山;国家实力,虽不宜炫耀,但也够殷实。此际,一部《南京!南京!》,当然会让多数观者增添一些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但却因为影片主创者所持之三流历史观,而向懵懂的观者传递了一部分经过艺术挑选和艺术扭曲的所谓史实,并给拒绝真相者提供了仿若天上掉馅饼般的借口。陆川说,80后、90后们,看了都叫好。这是陆川之新喜,却正是民族之新忧。   《南京!南京!》的艺术感染力很强,但它却掉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历史虚无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夸张历史的支流,漠视历史的主流;二是强调个人在历史必然中的无所作为。日本兵角川之视角,及其颓然自省和自绝,恰是这两点的具体写照。   多少年来,那段侵华史实,一直是横亘在中日两个民族之间的深壑。我相信,这条鸿沟早晚会被跨越。但跨越的方式,不能仅靠博大的宽恕,也绝不会是受辱一方的绥靖示好。只有把史实厘清,令罪者有足够自省,才能把历史的包袱彻底放下。   这样的日子,一天不到来,类似于南京大屠杀之事,就一天不应成为艺术青年们张扬艺术技巧的舞台。
个人分类: 转自他乡|3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性---读“”《南京!南京!》看后感“”的读后感
chile 2009-5-2 15:33
标题:理性 发表评论人:chile 日本这个民族精神我很是敬佩,犹太人我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而我们的祖国确实让我们提不起那种国家程度上的认同感,知识分子有的只是对西方主导下的价值观的博爱,而这种博爱往往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日本人是不是认为自己有两种那,一种是军国主义的,一种是善良的那? 犹太人是不是要说,我们不能去追杀那些杀害我们同胞的凶手那,我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有反人类的嫌疑! 面对中国的不民主,知识分子总是引用三权分立的去说事情! 可是面对美国的直接逮捕民选国家的总统,我们有多少精英在沉默那,或者认为是替天行道那? 面对着伊拉克的美国占领军,我们是不是告诉那些抵抗组织,美国人也有好人,不要仇恨美国人。 面对着巴勒斯坦的兄弟们的抵抗运动,我们是不是要提倡巴以亲善那,要不要巴勒斯坦人去忏悔他们那罪恶的想法,竟然总是有自杀式袭击的做法。 美国人认为世界是他们,做了那么多让别的国家不爽的事情,可是你看有多少人再说美国那,中国杰出人才还不是趋之若鹜那,这个也没有错,学习西方没有问题,问题是,你费尽的获得了绿卡后,美国政府要思考这些华裔的忠诚度了!你说你到底是那个国家的人那? 我心里佩服美国总统,他说他是美国的总统不是世界的总统,因为他是美国的纳税人的钱选出来的。 那么我们知识分子,是伟大的,花着百姓的钱,做着为了世界和谐的好事。 我还没有看到这个电影,但是看了不少网络的评论,我就是一个愤青,但是无法让我从一个理性的,从一个人类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我们反省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为什么要我们认为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为什么日本人有靖国神社可以祭奠自己的那些敬仰的英灵,为什么我们自己的祖先死去,还要刻意的弱化那段历史那,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知道我们只是为了纪念而纪念了,那里有日本人捐赠的不少物品,是对我们赎罪吗?在祖先的尸骨前,我们还要对我们自己的一点点仇恨进行忏悔,我错了, 不应该对日本人全面敌视,日本有不少友好人士,日本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我的心态不好,日本对大屠杀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媒体在报道那些来国内赎罪的日本人吗? 日本人处心积虑的要占领中国,是多少年的事情,成了一个全民族的信仰,我们为什么一定按照我们的观点,去将友好的日本人剥离出来那?如果这样是对的,我想那些被我们认为友好的人都不愿意了,因为即使不会同意屠杀中国,应该也不会有太多的人违背他们神--天皇的意志的!而且有的事情上,大多数日本人都引以为荣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以天下为己任,不过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还是以中国或者中国为自己的出发点吧!可以不去煽动仇恨的种子,可是历史真相总要还原一下吧!日本人在和我们谈论大屠杀杀害的人数的时候,我们还要有必要谈吗?30万和15万的区别,是我们辩论的焦点吗? 日本人正在否认一些事情,而我们自己理性的去分析看待这些问题,竟然会原谅了一些善良的日本军人,我们竟然要体会到了他们杀我们同胞们时候的罪恶感了,ok,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那么受害者就需要同情了呀! 那么,我就要说了,求求大家,既然我们已经放弃了赔偿,请告诉我们死难的亲戚是不是死于士兵的大屠杀那?求求日本看待普世价值上,给我们这些惨遭军国主义迫害的一点安慰吧? 同胞的尸骨已经腐烂,那些在731受害的更是尸骨无存,就是在日本全国的通过了多少的为宽恕军国主义的法案,国会议员有多少去参拜的他们的神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理性,理性,不要激动。 以前看过凤凰卫视和日本一家电视台,请了日本对中国最相对友善的学者和中国学者讨论中日关系的时候,大家还是那么针锋相对的,日本人以其求真务实的精神,好多时候要我们的证据。而我们学者只有从人类的角度说些大道理,想让日本人自己悔过。我想再过50年,我们就更理性了,那些大屠杀活得见证者也都没有了。也许日本就更加自信了,拿证据来证明我们日本人犯了错误吧,我们就更加理解,打战哪有不死人的那,也许就没有了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了,只是为了大东亚共荣过程一点必要的牺牲吧!可是, 那是我们的同胞。 对于现在的各种想法,我只想说几个观点: 强者有话语权,弱国无外交;强大自己,武装自己;正视历史,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 希望将来不要同胞再遭杀戮 即使将来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傻傻的去刽子手去谈道理了,拿起武器去战斗吧! 不要再从人类和谐观点去卖你的同胞,也不要天真送上遭受羞辱的同胞以换来和平。 一直想就南京的话题写点东西,刚才了 迟菲 的博文,就胡乱的写了东西,大家见笑。 再加上一个转载文章: 标题:孤独的陆川,不被理解 我觉得南京根本就不是一部爱国主义电影,或是民族主义电影,但是所有的人都把它看成了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包括广电总局的那帮人们,估计看了之后,也没怎么想,说,啊,南京大屠杀,爱国主义教育好电影,上映!于是就这么上映了,然后被人赞赏被人骂。今天看到陆川在见面会上的表情我觉得他在做梦一样,面带微笑若有所思。他是不是在无奈地想,这群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人,根本就无法沟通? 事实上在我的臆测中,陆川是一个文化人,精英分子,就有他精英的思维。不会像一般的人一样高举反日的大旗高喊打到小日本。人家早就跳出了国仇家恨的思维,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和人性,也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在他看来,日本人的生命,中国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普通日本人的内心和普通中国人的内心也都一样存有恻隐之心。南京,二战,日本,中国,都只是符号和无关紧要的背景。他只是想简单地叙述一个故事,一个战争中的杀戮,爱情,生存,死亡,和人性未泯的故事。 所以我觉得,陆川的理念无外乎和平和生命的珍贵。他估计早就反感中国人强烈而又狭隘畸形的民族主义情绪,这部电影也是他意在向全国人民上的一堂课,不要再狭隘了,不要再盲目地仇恨了,爱国爱党不如爱人本身。所以他的重点,应该既包括中国人被日本人杀戮的一段,也包括日本人祭奠亡者的一段,也包括德国人美国人保护中国人的一段。在我们中国人的视野中,二战中的日本军人不再那么脸谱化。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陆川,在这个长期非黑即白缺乏思辨的国度,让我们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一件已经政治上绝对正确的事情。 但这个故事碰巧又一定程度上是给中国人看的。为了票房保证,为了维护政治上的正确,为了维护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情感,为了顺应广大愤怒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他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迎合现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所以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不会亡,日本集体大屠杀的镜头。但和类似的作品比起来,这种描述显然被弱化了,重点也被转移了。可是,中国的媒体和观众原来都误会了陆川,以为这是一部和其他二战作品一样脸谱化一样主旋律的电影,于是他们在那争论得不亦乐呼,有人称赞陆川的爱国主义,有人批评他的汉奸主义,可是又有谁真正知道陆川的内心? 我觉得在今天再一味地通过图像的刺激来达到民族主义的高潮已经不可取。我在看电影中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类似的战争还会不会爆发?我得出的结论是不会。纵观历史的进程,从原始时代的部落战争,到封建时代的诸侯战争地区战争,到二十世纪的世界战争,小范围的战争越来越可以避免。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的发达导致人们对其他地区的了解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文明的进步使得人类接受越来越多的教育,从而越来越理智、越善良,不再可能被一种宗教一种信仰或是一种利益所操控从而做违反人性的事情。就想美国即使入侵伊拉克,也注意保护平民的安全,发生虐囚事件还被国内的媒体和人民口诛笔伐。即使日本也是民主国家,国民从小也受到普世价值的教育,很难想像再发生类似的反人类的事情。最后一方面我想也是由于社会制度更趋合理,战争实际上是国家机器和统治阶级的行为,但在民主社会国权逐渐让位于人权,当一个国家的人趋于理性而这个国家又是民主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也会是理性的。 最后我想谈谈中国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无可厚非,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文科教育,完全偏离人文教育的本质而简单地灌输一些日本侵华,中国国民党消极抵抗中国共产党英勇抗战的知识却禁止我们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提供思的、多角度的看待问题的观点,看过西方教科书的人都知道这和国外的教育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样的非黑即白浅显无知的教育长久以来导致了整个国民大多数人的浅显无知缺少深入思考的能力于是看到日本就骂。另外整个社会上,尤其是媒体,我们国家的 媒体很少有能够提供真正的思想和不同的见解的,不想西方的媒体有一大群专栏作家学者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发表不同的看法。我们习惯了一种声音,一种思考方式,今天陆川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角度,当然会引起那些从来不思辨的国人的不适应。所以说中国是一个缺乏思考的国度。思考的永远只是少数人,而由于制度的原因这些人的思想永远无法传达到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这样下去精英和大众的思维距离将越来越远。 所以说,就我看来中国威胁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中国人不够理性,受到的教育也不够有人性。整天有人叫嚣着打日本什么的。中国的制度,恩,也无法制约一个战争狂人的领导,于是乎,打日本的那帮人如果掌权,再一煽动,日本就完蛋了。当然这纯粹是开玩笑,因为根本也不可能发生,中国人总而言之还是越来越理性,政府也越来越开明,就像南京南京也上映了(不管是不是因为广电总局的人会错意还是什么的),日本人到合肥来也蛮受礼遇的,偶尔有人有过激行为还被全体观众骂。麻生太郎今天也到北京来了,跑去见冯小刚,我想他应该去见陆川的。 ````````````````````````````````````````````````````````` 标 题: 看《南京!南京!》有感:我为祖国而骄傲 陆川这个人绝对不是徒有虚名。他先是拍了部《可可西里》,反响很不错,大家都说这部电影的题材很好,电影里的风景也很好。之后陆川又拍摄了《南京!南京!》。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和其他历史剧没有什么不同,结果却惊喜的发现这是一部表达人性的电影。尤其是对作为受害者的日本士兵的人性的表达,思想之深刻,境界之高远,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激动万分,感慨万千。 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他还没有向你道歉,你便已经原谅了他,这是一种伟大的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在对外政策上一贯的优良传统。 放眼全世界,就只有中华民族能够不遗余力的为侵略者开脱了,甚至比侵略者的后代还要努力。 而且中华民族创造性的提出了侵略者也是受害者这一人道主义的观点。这就是为了告诉别人,战争是没有赢家的,不要发动战争。 虽然美国现在疯狂的抽着伊拉克的石油,说不定哪天它就会受到我们人道主义的感染,从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时候我就会高声的对自己说,我为祖国而骄傲。 -------------------------------------------------------------------------------- 中华民族以这种博大的胸怀告诉世界:我们早已摆脱了狭隘的民族观,我们是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我们首先是世界公民,然后才是中国公民 -------------------------------------------------------------------------------- -------------------------------------------------------------------------------- 放眼全世界,就只有中华民族能够不遗余力的为侵略者开脱了,甚至比侵略者的后代还要努力。 而且中华民族创造性的提出了侵略者也是受害者这一人道主义的观点
个人分类: 自愚自乐|3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的午饭
tangwei 2009-4-24 14:36
今天中午,不想吃那些外卖,就背起包,出去寻觅心仪的食物。 一路走,进了四川酒家,楼下是小吃部,相互不认识的人围成一桌,整个的吵吵闹闹,热热乎乎。牌子上很多好吃的东西,面条馄饨,炒饭,汤包等等。我点了碗八鲜面,然后就去找位置。看到一个凳子上面有一袋子书,我问边上的老太太,有人不? 老太太立刻拿下袋子,说没人。我正准备坐下,老太太说,单子得自己送到厨房那边,于是我去送单子。回来的时候,老太太又起来了,说筷子得自己去拿。并且问我,帮你拿一双?我说好。老太太回来以后,自己拿本书在那看了。我探头一看,是本严肃的书(我这记性,才看的就忘),老太太从序言开始看起来了。 好无聊啊,看这么多人,得等多久哇。对面坐了母女俩,女儿有点胖乎乎的,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年纪。她去倒醋,估计要吃小笼包,还热心的问我要不要醋?我说吃面,不用了,谢谢啊。再看看周围,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在吃。平均年龄估计得有50多岁。 我寻思着跟老太太借本书看看,估计她会借吧。果然,我一开口,她就很爽快的拿了本给我,是本中医养生的书。她说要换本,我说不用不用,就翻了起来,是说黄帝内经的,只记得里面一句:米肉生。呵呵 没翻两章,旁边老太太要的东西来了,是盘炒面,一半盖着炒鳝丝,一半盖着胡萝卜粒、黄瓜粒炒虾仁,煞是好看。于是,心里很羡慕的想,下次我也点这个。老太太吃了一口说,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来吃过炒面,现在不是那个味道了。我无语。 对面母女俩点的小笼包和牛肉粉丝汤也来了,看起来也很好吃的样子。然后,我的八鲜面也来了,汤汤水水一大碗,也不错哦,旁边老太太说。我严重同意啊。还了书就开始闷头吃。八鲜面里面有青菜。西红柿、笋。金针菜,四样素鲜,叉烧、鳝丝、虾仁、鸡肉,四样荤鲜。味道还真不错。那么一大碗,没吃完就饱了,于是跟同座几位道别就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南京人吃东西是比较讲究的。我有个同事,能地铁坐几站路,再步行10几分钟,就为了吃萨家湾的锅贴和干切牛肉。跟我们家很熟的周老师也是地道的南京人,她知道哪个店的鸭子好吃,哪个店的盐焗鸡好吃,在什么地方买海鲜等等。四川酒家是个有四、五十年历史的酒家了。这一屋子的老年人还聚在这里吃东西,我怀疑是不是因为这里的某个招牌东西比较好吃呢?还是在这里可以找到以前街坊的感觉? 曾经有人对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过意见,说很多的拆建,把老南京的市民文化给破坏了。规划局的一个朋友说,老城区的拆建主要是为了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 那个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我想一定是个老南京吧,他知道有些东西是值得珍惜的。如果是个外地人,也许还真的不能明白,那样拥挤、脏乱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值得保护呢?所以,套用德鲁克的话说,只有南京人才能建设好南京,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土地和老百姓,并深深植根于南京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1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直阴雨
woodenson 2009-2-26 22:19
南方的天气似乎真的是淫雨霏霏,从开学到现在已经10余天了,天空仍不见晴朗,搞的人心里也不舒坦!记得寒假开学之前的几天,南京温度一度达到27摄氏度,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冬夏倒转,可哪知一两天的工夫,温度居然能直降20度,真是变化无常。 天气的变换,也影响人的心境。最近一段忙着自然基金,想着丹顶鹤以及其他几个相关的项目,实在有点头大。好在原计划要开一学期的动物学实验集中到了下半学期,否则只能是手忙脚乱。 明天要去连云港出差,或许借着海上观鸟的机会,能让自己略略的放松一下。黄嘴潜鸟,我来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1月流水
woodenson 2009-2-6 01:23
已经很久没有写东西了,倒不是没有内容,实在是懒慢! 还是简要的把最近的事情流水一下: 1月8日,带两个学生到盐城看丹顶鹤; 1月11-15日,寒假前的院会,材料整理等; 1月16日,回常州,看孩子,过新年; 1月28日,回河北,进北京,探亲访友拜师; 2月5日,回南京。 其实,本来在寒假前就已经预计到开学前后的这段时间,将最为繁忙。几件事情都需要在这段时间完成:一是09年的自然基金,3月初就要上交申请报告,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选好方向,恼火的很;二是原计划要完成的一篇文章Mixed-species groups of sympatric Przewalski's gazelle and Tibetan gazelle,也拖的人心头发焦;三是开学要带的动物学实验,说心里话,动物野外实习我毫不在乎,而大学生的动物学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室内做动物解剖,这我不是行家,真担心教错了学生误人子弟,所以必须要花大精力去做准备;四是盐城丹顶鹤的行为试验,本来去野外的时间就不太长,中间还赶上不少阴雨天气,只是希望能在丹顶鹤回迁之前能够积累到足够的数据。 这些其实都还只是工作上的事情,老婆的工作问题以及宝宝的培养也让人分心不少。生活中的事情,看似简单,但处理起来却琐碎零乱,很让人头大。 明天,哦,其实就是今天上午,回常州,过后半个寒假。忙归忙,陪家人,陪孩子,还是很幸福的事情。希望能尽快把工作上的事情理出头绪,时间很紧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冷空气明天袭击南京 有望出现17年来最低气温(转载)
杨学祥 2009-1-21 07:16
强冷空气明天袭击南京 有望出现17年来最低气温2009年01月21日04:10来源:现代快报    降温12℃   强冷空气明天袭击南京   24日早晨将出现17年来的最低温:-9℃   这两天人们将会享受到春节前最后的一丝温暖。明天下午开始,自中西伯利亚而来的强冷空气就将自北向南影响江苏,夜里到达南京,届时会带来7-8级的偏北大风和12℃以上的降温。预报南京24日的温度最低只有-9℃,这个气温不仅是今冬最冷的一天,也有可能成为自1991年12月30日以来,南京最冷的一天。同时24日也是大年廿九,冰冻和大风也将给春运带来不利影响。   发布寒潮橙色警报   昨天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寒潮橙色警报,受来自中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21-24日,我国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预计,20日夜间到22日中午,新疆北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西部、黄淮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5~7级偏北风,冷空气前锋过后,新疆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华北大部等地的气温将先后下降8~12℃,其中,内蒙古中西部降温可达14℃以上。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东屏介绍,22日下午起将有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省,江苏将先后出现偏北大风,气温会明显下降,全省降温幅度普遍在10℃以上,过程性最低温度出现在24日,最低温度:沿淮和淮北地区-10~-12℃,江苏省东南部地区-6~-8℃,其他地区-8~-10℃,由于22日夜里到24日江苏省气温将持续偏低,全省将会出现大范围的严重冰冻。随着冷空气南下,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弱雨雪。   南京气温将下降12℃   刚刚进入四九时,南京的最低气温爬出冰点,昨天,南京最高气温达到了10℃,在未来两天气温还将有所回升,今天上午,南京小雨渐止,最高温度将升到12℃。明天白天,天气转晴好,但是提醒注意的是,包括南京在内的沿江和苏南地区可能会出现雾霾天气,轻雾缭绕的天气可能对交通造成影响,特别是高速公路,希望在今天晚上到明天出行的市民,路上注意安全。   冬雨和雾霾只是冷空气的前奏,22日夜里强冷空气就将开始影响到南京了,22日夜里到24日气温将持续偏低,将会出现严重冰冻和偏北大风:陆地上5~6级阵风7~8级,江湖河面上6~7级阵风8级,降温幅度达到12℃以上。1月23日全市多云到晴,最低温度: -4~-5℃,有冰冻,最高温度: 0℃左右。24日早晨南京将出现极端冰冻温度: -9℃。   从23日开始,南京的气温都将保持在冰点以下,就像在一个大冰窖里。这也给准备过春节的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气象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公共设施的防冻措施;注意强降温和大风给在田作物和设施农业造成的危害;水陆交通、航空运输注意大风、雨雪、冰冻天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春运的顺利进行;年老体弱者要采取保暖措施,建议市民要做好防寒防风准备,预防疾病滋生。   出现17年来最低温   今年冬天,全国性的寒潮已经发生了四次,而其中有三次对江苏影响明显,南京入冬后,-5℃以下的极端气温已经出现了9天,而此次寒潮过后,温度在原先比较低的基础上再降,出现20年来的极端低温也不是不可能。   江苏省气象台专家表示,24日早晨-9℃这个气温,不仅是今冬最冷的一天,也有可能成为自1991年12月30日以来,南京最冷的一天。   提醒   高速公路上   小心强劲侧风   此次冷空气对春运的影响有多大?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表示,北方局部地区的中到大雪会对机场造成影响,南方地区应当注意部分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22日强冷空气抵达江苏省内后,全省范围内将出现偏北大风:陆地上5~6级,阵风7~8级,江湖河面上6~7级,阵风8级。海上8~9级,阵风10级。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分析,这样的大风天气会给省内的春运带来不利影响,除了航运外,高速公路上会出现强劲的侧风。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在空旷的高速路、在隧道的出入口或在立交桥上等都有可能出现侧风,不过在建筑物相对密集的地方侧风的力度也会相对较小。   汽车会产生较大的侧向摆动,有可能引起侧滑、侧翻、偏离预计的行驶路线等险情,也请司机朋友们要小心驾驶。专家也提醒广大驾驶者当车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侧风影响后,急踩刹车或急打方向都是不明智的举动,应该先搞清车辆的偏移路线,然后再慢慢地修正方向。   分析   小女孩拉尼娜进入状态   昨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表示,2008年12月,赤道东太平洋冷水进一步加强,热带海洋大气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但据分析,目前的拉尼娜状态可能只持续大约3个月,然后减弱恢复正常状态;其持续更长时间从而形成一次新的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较小。   拉尼娜字面意思是小女孩,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的现象,通常认为海水表层温度低于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就确定为拉尼娜现象。赤道东太平洋洋面的海温被看作是全球天气的一个心脏,它的温度偏高或偏低,都有可能意味着天气系统未来正势可能失常,对于冬季来讲,一般拉尼娜意味着寒冷事件多发。   气象专家告诉记者,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容易给我国气候带来某些灾害性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当年秋季,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游地区发生秋汛的可能性较大;冬季,我国大部地区容易发生阶段性的严寒冻害,尤其可能给南方的越冬作物带来冻害。   气象专家表示,今年寒潮不断入侵我国,一定程度上也与拉尼娜有关,但此后还会带来什么持续性的影响,目前还比较难说。   南京会现22年来首个冷冬吗?   今年冬天,超出预期的强寒潮不断袭击,带给人们的寒冷感受更超以往,尤其是三九期间,南京的最低气温几乎天天都处于冰点之下,低于-5℃的深寒状态超过了一半,很多人早已在心底将2008~2009年的冬季定义为冷冬。那么南京今年会出现1986年来的首个冷冬吗?   江苏省气象台的专家解释说,气象部门将12月至次年2月这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和历史同期多年平均值相比较,如果高于0.5℃时,即可以认为这年是暖冬,如果低于0.5℃则为冷冬;在-0.5℃~0.5℃之间则为正常。今年冬天,虽然寒潮不停地袭击,但是寒冷还未至主流,冷暖气流交替光临南京,深寒、骤暖轮番上演,人们感觉气温像坐过山车,所以往往感到一下子冷得吃不消。从目前的气象观测资料,气温仍处于往年的正常水平,尚未看出冷冬的趋势,要到整个冬季全部结束以后才能判断。 快报记者 安莹 (责任编辑:guoqiang) http://news.sohu.com/20090121/n26186901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情结
daijingwei 2008-12-14 14:07
南京情结 在南京上了四年学,走过的地方不多,有些没去过的估计要成这几年的遗憾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便是其中一处 其实,那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地方,学院里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也在那里举办过不少次,电脑里也早已存下周边同学纪念活动的照片以编辑文稿。可独独我自己没有去过,或许动过前去的念头,可只是刹那,因为,因为一种源自内心的恐惧。 看看照片或许不能感受什么,但听听介绍呢 : 万人坑的惨状,历历在目的白骨,不寒而栗的精神紧张,也许,这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300000 ,一个巨大的数字。短期内的湮灭,多么残忍的行径。在那个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里,这一处,应该算是一个污点,大大的污点,它淹没了巍巍中山的气魄,更涂污了悠悠秦淮的秀丽。或优秀或平凡同胞的无端死亡,早已成为一桩不能忘却的国难。 12 月 13 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当然,这一天还是我的入党纪念日。虽然现在我已离开南京这座城市一年有余,可相比较于其他很多地方,南京是最有人文味,最有文化气的!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后的今天,愿和平常在,愿逝者安息,愿中华永远平安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5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变化最快的城市
王水 2008-11-27 11:18
从昔日的砍树市长到如今的修路市长 从打造浦口江北明珠到江宁仙林大学城的兴起 从民国建筑的拆除到汉口路沿线大学故居的拆除 从位于秋冬季风口的浦口化工园的选址到如今PX工程的施工投产 朝令夕改 一个没有长远规划的城市 每天以崭新的面貌示人 受伤的却永远是文化教育和普通老百姓 问题在于,有大学、有师生、也有高楼的地方未必就称得上是大学城。北京大学就曾经关闭了他们建在昌平的新校区,校方对此举的解释是,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将砖和瓦、桌和椅、图书和电脑,从北京搬到昌平,但是,没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就无法在那里酿成真正的北大文化。南京周边不过七、八年就建成好几座大学城,可是,那里至今都没有形成真正、成熟的大学文化。 南京真该向北大学学!
个人分类: 乱侃|27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慢慢行走在华东的冬天
fayuyu 2008-11-12 11:25
游华东,已经是快两年前的事了,向来出去玩也没有写游记的习惯,几乎都快被遗忘了。只记得那时还是一个人,被去凤凰的一群情侣抛弃,一气之下跟香蕉、三三两个孤家寡人的决定一块去华东。只是后来临上飞机前,突然世界里就多了一个人。所以说来,这次旅游还蛮有纪念意义的。 走之前爸爸告戒了我无数次那里的冷和干燥,毕竟我在广东活了20年,真没见识过什么叫干冷。于是我拖了个大大的旅行箱,里面装满了大大的外套和刚买的羽绒服和棉裤,期待着能看到雪。谁知那一年,竟是暖冬。 当我降落在南京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冷清。这才知道,在有真正寒冬的地方,是不会有夜生活的,再繁华的城市也一样。家乡每晚9点半以后道路开始塞车这种景象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偌大的一个城市华灯开始慢慢熄灭,街道上只有行人缓缓呼出的白气。 南京的吃让我比较难忘,他们爱糯米爱到了某种程度,而且也真的很好吃。呆在三三家的几天,每天的早餐都与糯米有关--元宵、糯米饭、年糕。。南京的美食小吃也不少,桂花莲子羹,鸭血粉丝汤,灌汤包,桂花鸭,熏鱼。。南京的玩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门票都不便宜,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紫金山天文台,只是他们都可以军人免票。。去的时候,南京正在挖地铁,所以整个城市灰蒙蒙的,所有汽车上面都覆盖了一层灰。只是后来三三告诉我,即使不挖地铁,也是那么灰的。 无锡和杭州走得太过匆匆,竟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不喜欢太湖,也对西湖没什么感觉。希望只是我误读了它们,如果是春夏,是不是会好一点?在雷峰塔的时候,我们都很失望,一个崭新的有观光电梯的塔,要怎么来怀古呢?景区里来来往往的日韩旅行团,倒让我们感觉象外国人了。 苏州让我很喜欢,细腻不张扬,却处处透着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好。还记得那夜正好是腊八,我们三个人象无头苍蝇一样在观前街上寻找一碗腊八粥,最终还是遗憾,却不妨碍我们对苏州的好感。尽管去时是寒冬,园林的景色因为没了繁花簇拥而逊色,但是依旧有味道。贝聿铭的作品常因为利用现代的冷冰和机械化破坏古建筑的美感而被诟病,苏州博物馆也一样。但是我却很喜欢里面错落的场馆,尽管不喜欢钢架玻璃那种距离感,也不免为其营造出来的视觉冲击折服。 在到上海之前,一直都对它有点抗拒,因为听说过太多关于上海的排外现象。可是真的到了这里,却一下子就爱上她了。我很看重一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包括街道的整洁度,建筑的风格,路人的表情,还有民众的热情度以及整个视野里的色彩和感觉到的味道。而上海是一个绝对会全方位给你最深刻印象的城市。在这里的两天都很愉快,我想上海即使是排外的,也是有礼貌的不带贬低意味的。外地人很难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但是也不至于会感受到排挤。我的这种看法,跟我短短两天的感受有关,可能并不正确。不过我接触到的上海人,都是友好的有礼貌的。那夜在外滩,那种灯火四起的感觉相信看到过的人都会难忘。特别是走在无数地标的下面,抬头仰望,会发现自己很渺小很渺小,有种走在水泥森林里的感觉。很奇异又有点美好。 (之前的手提瘫痪后,照片都丢失了,只能找到一部分) 恢弘大气的中山陵 太湖上某个小岛上的道观 范蠡 雷锋夕照 南浔或木渎某故居(不记得了),我很喜欢镂空的窗格 苏州的青旅里,性价比不高,却是背包客的最爱 青旅里温馨的小灯 还有四处的涂鸦 交大的图书馆,里面有个青布衣木框眼镜的老爷爷,见到我们很开心地打开校史馆给我们参观 上海莫泰,很不错的连锁酒店 月出金茂 金茂的内部,确实很壮观 夜晚的外滩 清晨的外滩
11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秦淮河夜色一隅
陈龙珠 2008-11-10 09:46
摄于 2008 年 11 月初 。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带: http://www.njfzm.net/chinese/index.asp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地铁施工事情似乎多了点
陈龙珠 2008-11-9 08:03
今日又见媒体关于南京地铁施工的负面信息,一工地箱梁支架坍塌7人被埋(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09/033514700512s.shtml )。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城市的地铁施工出现险情似能用两季三头(次)来形容( 在谷歌、百度试查南京地铁坍塌 )。较为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是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技术欠佳,还是管理环节缺陷,至今也看不到一份较为深入和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 虽然幸运的是这些不断出现的险情还没有导致引人瞩目的人员伤亡,但 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切实加以防范的话,则谁又敢拍着胸脯担保大家能够将幸运进行到底呢? 转注: 支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时有发生,除新闻稿中所及试验用堆载沙袋雨天水饱和增加重量外,地基可能发生较大不均匀沉降导致支架失稳也值得关注。 ---------- 后记 : 南京工地围墙坍塌砸中11辆车4人受伤(图) 2008年11月9日上午9点多,南京八宝东街一工地( 转注:与地铁无关 )近50米长的围墙突然坍塌,停在工地围墙外侧马路停车场的11辆轿车被活埋,还有个别紧邻工地的平房也受围墙影响倒塌,其中有4人在事故中受伤,未有人员死亡。 工地围墙为何会突然发生如此大范围坍塌?记者在现场获悉,由于该围墙内工地上堆放着大量土方,直到昨天事故发生前一刻,工地内挖掘机仍在开动整理积土。靠墙堆的土太多了,把墙挤垮了!工地一些工人称,由于围墙后面堆积了上万立方的积土,墙本来就承重吃力,加上连日阴雨,积土被雨水浸泡、挤压围墙,导致事故发生。工地负责人却不愿对记者说任何有关此事故的原因。事发后,工程安监部门也赶到现场,但在车辆赔偿问题上,工地与车主未达成一致意见。 本博相关文章 : 高墙之患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4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秋天
dewyeyed 2008-10-20 21:22
说起秋天,忽然想到螃蟹。是小铁锅白水蒸螃蟹,热腾腾的。水沸着,氤氲雾气中,一整只一整只螃蟹趴在里面,红而亮,仿佛灿烂的菊花。这是秋天,天气凉了,虽有氤氲的热蒸气,也还是微凉。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母亲和我。刚蒸完的螃蟹太烫了,父亲得常常借助筷子,微微的捏着蟹壳,从关节处分剥离析,掰成带腿的小块儿,一一的放进我们的醋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螃蟹实在太烫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简单的吃饭,更多的是手工技术。父亲说秋天凉,剥了吃能灵活手指,不致生冻疮。父亲也说蟹是至味,除了醋更不需要别的调料。我很喜欢这种白水蒸螃蟹,新鲜且天然的滋味;喜欢学着父亲和母亲的样子,细细地剥壳褪甲,享受美味也锻炼耐心。 又是秋天,记得是十一月末晚上,跟 C,Q,H 在启真湖边看月亮。她们三个都是第一年来杭州,我们四个一起考完第一门试,事先约定说:我们要游西湖紫金港分湖,不管它是秋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更何况有了西湖的渊源。那时十点多了,湖边似乎只有我们四个人,四辆单车。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远处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非常有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的味道。我们都不大说话,后来开始一起轻轻地唱歌,合着悠悠的水波风吟,极有心境。后来回到寝室,回到熄灯前最热闹的气氛中,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经是五年多前的事了, Q 还住在玉泉, H 偶尔有通着信, C 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四个人,如今天各一方。 在南京过了一个秋天。南京是个古都,可以说是构筑在一个回忆里。开始住在秦淮河边的青年旅馆里,白天很热闹,晚上却不怎么见得到人。有的是公园中松竹间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秋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冬天也不觉得冷。趁着月色去坐末班的游船,只有兴致勃勃的外国老夫妻和我。船工愉快地操纵着舵,因为想到马上可以下班回家;解说员的语调变得有一点慵懒,因为紧张了一整天。河水的波光里虽没有了朱自清和俞平伯桨声欸乃,岸边亭亭的楼阁却依稀还是旧时的模样。一路行船过去,只看到清淡的景观灯光,只听到娓娓的叙说,似乎秦淮河空空的,只有我们这一只船;南京空空的,只有这一路的水波。那是两年前的秋天,毕业前最轻闲的日子,我很自在。现在折腾得无暇出去的时候,总是惦记那晚宁静的波光与心情。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雨,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注:本文模仿朱自清的《冬天》,只为了珍存这一份心上的温暖。
个人分类: 矮纸闲草客京华|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城记
自我源于思考 2008-10-12 19:39
今天出差回来,路过南京博物馆,便进去看了看,没有想到碰上了亚洲行为艺术展,里面更多的是光和影的作品。即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着现代的生活。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揭示着人独处时的内心复杂性,体现着在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中伴随着精神上的彷徨、压抑、挣扎,甚至于达到了窒息的程度。作品中也有宇宙星云的爆炸,未来的美好,还有的作品以宗教和历史为体裁,把现实与历史、精神与生活联系起来。其中的一部作品吸引了我,名子叫《双城记》,作者是曹恺。 乘坐超音速飞机,从南京飞到东京,只需很短的时间。苍茫的夜色,迷离的霓虹,匆忙的车流,飞驰的地下铁,除了文字标志的不同外,都那么相似;更难以分辨的是在涌动的人流中,全都是一样的黄皮肤、黑眼睛。 然而南京有大屠杀纪念馆,东京有靖国神社。历史的血迹从南京拖到东京,从1937年拖到今天。正因为这条长长的血迹,使得各个大城市都有日本留学生,而南京则没有;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南京也是少之又少。 作者说,南京是东京的伤城,东京是南京的仇城。 我到南京已经有三年余,但那种历史的沉重感依然压在我的心头。上一代遗留下来的荣耀我们不会忘记,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仇恨我们也要铭记下去吗?包容的中国,如何对待昨日的屈辱?那些二战战犯的牌位会一直呆在靖国神社里吗?南京与东京有握手言欢的那天吗? 南京与东京的人们都在为各自的工作忙碌着,都享受着各自的闲暇,有各自的快乐与苦恼。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南京人与东京人差别多大呢?然而作为不同的国家公民却要把对方放到内心的阴影里去。 我想到日本与美国,两个在太平洋战争中厮杀不休的对手,为什么在战后纪念二战活动中能够从各方面合作,且双方的士 兵也能够坐下来握手交谈?我的答案是尊重,在战后,敌对的双方相互尊重自己的对手。那么南京和东京呢?我们尊重对手了吗?我们获得对手的尊重了吗? 诚然,东京曾经得到了徐永昌将军的尊重,1945年9月,徐永昌将军在密苏里舰上作为中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次日在东京看到社会秩序井然,不禁感慨说:日本之兴,计日可待。而我们的国民对日本除了仇恨之外,有过真正的尊重吗? 我们虽然战胜了日本,但赢得日本的真正尊重了吗?而其中的原因难道仅在日本一方吗?
个人分类: 文学|400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杨学祥 2008-8-29 12:57
转载: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三大城市2004年、2005年相继宣布火炉摘帽后,如今情况又如何呢?南大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重庆热力不减,武汉则有点看不清,但也可以摘帽,南京确实是凉快了,市民都有亲身体会。   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重庆   受地形所累而成为渝炉。重庆最热的时候是7~8月份的伏夏天,压轴戏是9月的秋老虎。2004年11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数据依然发烫   根据重庆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称,在近五百年中,重庆市平均10年有4年旱,是我国高温伏旱的主要频发区之一。该地气象专家介绍说,重庆市从1924年开始进行气温的仪器观测,其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大致经历了暖冷暖三个周期。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为偏暖期,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90年代中期以来又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期。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年平均气温持续偏高。特别是2006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情,最高气温43.4℃,2100万人受灾,有媒体称:这是一组发烫的数据。通过权威统计来看,进入2000年以来,重庆的高温日始终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去年,重庆綦江有39个高温日。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今年6~7月,重庆气温仍然较常年偏高1℃左右。而记者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重庆綦江仅7月就有18个高温日出现。   点评:   看来,重庆火炉摘帽还是有点急了。   武汉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2004年7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凉夏频率增加   50多年来,该地区7月平均高温日为10天。大多数年份为凉夏,如1963、1970、1980、1982年,高温日只有3天;1983、1985和1997年只有4天;1993年只有2天;1973、1986、1987年只有1天高温;1974年和1954年7月根本就没有高温日。气象部门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武汉平均10年出现1次凉夏,80-90年代,平均2-3年出现1次凉夏,极端高温天气明显减少,还出现了7个极凉年。   分析武汉市1951-2006年气候资料可发现,在过去的56年间,武汉6-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下降了0.2℃,其中最炎热月份之一的8月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0.9℃。   点评:   武汉如果算是火炉,也是勉强及格,摘帽应该没问题。   南京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2005年6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确实凉快了   不过,南京的天气确实变凉快了,今年不必说了,总共只有10个高温日,其中三伏只有两个高温日,最高气温37.3℃,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凉夏,但比周边城市例如无锡、上海凉快很多。   江苏省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南京年平均气温上升,但夏季气温却在走低。数据显示,进入2000年以来,南京高温日没有突破20个的,而在上世纪50-60年代,往往十年会出现3-4个热夏,一年里会有20天甚至30天的高温日。   点评:   的确可以摘帽了。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0年 37.6℃ 9个   2001年 38.2℃ 16个   2002年 39℃ 13个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3年 40℃ 19个   2004年 38.6℃ 19个   2005年 37℃ 16个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6年 37.8℃ 18个   2007年 38.2℃ 16个   2008年 37.3℃ 10个   太平洋跷跷板让火炉迁移   在太平洋上存在一个气压跷跷板,它的浮浮沉沉影响到大陆地区的火炉迁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认为,南京的热力周期变化就与这个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涛动)十分吻合。   太平洋涛动影响全球气候   南京大学专家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有一个达尔文市,其附近为暖水区域,而在东太平洋的塔希提岛,附近则为冷水区域,科学家发现,这两个地方就好像一个跷跷板,当一个地区气压高,另外一个高空气压就低,而随着气压以及风力的变化,冷、热水往往随风吹到另外一边,形成波涛状的现象,海水温度就悄然起了变化。可不要小看海水温度变化,如果海洋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甚至会出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影响台风的生成,全球天气就得感冒,甚至影响到火炉的变迁。   20年一变,对应南京热力周期   杨学祥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科学界把这个现象称为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涛动。它造成的全世界冷暖周期为20年,与南京热夏、凉夏20年一变相对应。   根据杨学祥教授的研究,拉马德雷现象有如下变化,1890年-1924年为冷周期,对应20世纪初全球气候变冷;1925年-1946年为暖周期,对应20世纪30-40年代气候变暖;1947年-1976年为冷周期,对应20世纪60-70年代气候变冷;1977年-1999年为暖周期,对应20世纪80年代气候迅速变暖。   根据研究表明,1950年-1975年,拉马德雷现象正处于冷周期,南京则处于热夏周期;1977年-1999年,拉马德雷现象处于暖周期,南京则处于凉夏周期。尽管与南京冷热相反,但周期却是惊人的相似。   目前全球气候可能处于转折期   照这样推算,按照规律显示,从2000年开始,全球应该是处在一个冷周期的阶段,南京应该处在热夏周期。但数据表明,南京近年来气温偏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学祥认为不是这么简单的,这种对应并非是绝对严格的,目前可能还只是转折期。他告诉记者:太阳辐射给全球的能量是恒定的,所以全世界热量也是平衡的,一旦南京地区火炉熄灭了,必然要在其他地区出现夏季增暖的现象。比如上海,今年就特别热。   2   副高南移,沪杭长沙成火炉   除了太平洋气压跷跷板的影响,副热带高压中心这个中国夏季最大的供热源南移也是火炉转移的原因。余志豪教授认为:如果以前副热带高压的中心位置是在南京-武汉这一线,那么如今,它的位置偏东南,其中心位置往往在浙江东部以及江西南昌一带,中国的火炉也可能相应转移了位置。   南京火炉转战沪杭   余志豪认为,以往的长三角高温中心,正在由南京逐渐转向上海、浙江两地,甚至苏南地区也被卷了进去。这是副高中心转移改变火炉位置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上海近5年的年平均高温天数比此前30年平均值高出2倍,2003年更是达到了40天。2004年-2006年三年里,上海的年平均气温都位居各省(直辖市)的前列。2004年是第二名,而2005年和2006年均为全国第一名。   另外一个候选火炉应该就是杭州了,2006年浙江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40℃以上,而南京才37.8℃,显然不是在一个档次上了。   武汉转移到长沙   今年7月27日,长沙最高气温42.3℃,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1.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高居榜首,之后两天里,该市热倒13人。同一天,南京才34℃,武汉不过37℃。上世纪70年代,有人把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长沙传称为四大火炉,不过后来长沙的位置却有争议地被南昌所取代。余志豪告诉记者:副高南退,武汉的火炉还真有可能拱手让给长沙,从位置上来看,长沙就在武汉南面,相距不过一两个纬度。      安庆:也有实力   而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南退影响,安庆大有候补火炉的意思。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历史上的安庆是非常热的。去年,安徽省气候中心统计出,该省最热的城市是安庆。据统计,夏季全省平均气温为27.1℃,较常年偏高0.5℃,其中安庆市平均气温为28.6℃,为全省最高,成为夏天最热的城市。   广州:高烧是偶然之举   广州曾经一度成为火炉的候选城市之一,原因就是在2007年广州7月出现连续20天的35℃以上的高温。但余志豪分析说,华南地区是不可能出现中国火炉的。广州处在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南侧,该地区受热带系统影响很多,盛行东风气流,东风波、台风常常会给这个城市带来风雨降温。在台风到来之前,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该地区往往会热上几天,但这样的高温实在很少。去年那样的连续高温,也属偶然之举。   无名小火炉很多   其实在中国,副热带高压势力极为庞大,夏季炎热的地方非常多,一些地方只不过没有名气,所以不为人所知。比如安徽石台,35℃以上年平均日为31天。如果计算近30年来气温在39℃以上的总天数,石台有61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台四面环山,看起来像一个回字形的盆地布局,容易聚热却很难散热,团团的热气将当地笼罩住,简直成了一个大蒸笼,所以夏季经常高温。   专家告诉记者,界定火炉其实很难,不过也有挑选的区域范围。首先,太南方不太可能,这里受热带系统干扰太多,其次,不能太靠海,海洋性气候影响下,会让城市比较舒适,第三,北方也不行,北方虽然偶有高温,但多为产生的高温系统不同,因此高温持续时间不长,而且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不如南方难熬。 http://www.kuaibao.net/html/2008-08/29/content_64395282.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0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低温多震:南京“凉夏周期”与拉马德雷现象
杨学祥 2008-8-19 07:00
2008 年低温多震:南京凉夏周期与拉马德雷现象 杨学祥,杨冬红 据 2008 年 08 月 18 日 现代快报报道,今年天气还真叫奇怪,今天出伏了,明天的天气反倒热了起来,最高气温直逼 34 ℃ 。不过从预报来看,本周多阵雨,将遏制气温的回升态势,本周六就进入处暑节气了,今年夏天有可能一凉到底。今年三伏从 7 月 19 日 开始,到 8 月 17 日 结束,今天是出伏第一天。今年南京一共只出现了 10 个高温日,其中只有 2 个高温日出现在三伏天,而且都是在头伏,三伏天里的最高气温不到 36 ℃ 。在最热的中伏,台风凤凰给南京带来了大降温。据统计,建国以来,南京在 1999 年和 1997 年出现过两次凉夏,还曾在 1972 、 1980 和 1993 年出现过三次凉三伏的现象,今年毫无疑问,又是一个凉三伏的天气,从气象规律上来说,有十年凉爽一次的规律。在南京气象界,一直流传着南京夏季高温冷热有 20 年一变的特点, 在经历了 1950 年 -1975 年的热夏周期后, 1976 年 -1999 年南京处于凉夏周期中, 自 2000 年以来,南京也还处在热夏的周期,而今年夏季天气的反常,是不是也预示着南京夏季冷热规律发生了变化呢?气象专家称,热夏周期是一个大的气候概念,而今年的夏季反常,并不意味着大环境的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大,南京夏季确实变凉了,中国的夏季高温中心已经不在南京了,而是转移至浙江东部等地区。那到底是哪只推手在悄然改变南京的夏季气候?南京夏天近几年确实变凉快了,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变化也在深入人心,那就是雨水增多。进入 2000 年,特别是 2003 年以后,南京夏季总要下一次特大暴雨。有人说这是台风的作用,台风携的大量水汽确实足以影响江苏气候。也有人说副高主体偏东,造成高温中心位置始终偏南,这似乎也是个答案,因为今年从入梅起至今,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东南,出现了苏南高温强度大于南京的现象。不过,在这些推手后面,似乎还隐藏着一只更大的推手,那就是海水的温度。今年年初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 1 ℃ 至 2 ℃ ,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有气象专家研究发现,但凡拉尼娜年,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偏弱,主体位置偏东 。英国气象专家曾经预计,在拉尼娜年出现的时候,全球温度要略偏低一些。巧合的是, 1998 年至 2001 年,也发生了拉尼娜现象,而 1999 年是南京 50 年来罕见的一个凉夏,全年没有一个高温日 。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南京的 热夏周期和凉夏周期与拉马德雷现象冷位相和暖位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我们在 2006 年 11 月 21 日 指出, 2007 年 2 月到 6 月,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超过三天,为强潮汐时期。 5-6 月潮汐强度和南北震荡幅度最强,可激发冷空气活动、沙尘暴、暴雨、地震火山活动、矿难、空难。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 2007 年的潮汐南北震荡状况与 1996 年类似, 1974 、 1985 、 1996 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表现出典型的 11 年周期。 2007 年 2-6 月的强潮汐可能导致厄尔尼诺暖位相向拉尼娜冷位相的转变。由于冷暖气候变化剧烈,要关注严重低温冷害和禽流感的袭击 。 我们在 2007 年 2 月 17 日 指出,旱情可能持续到 9 月中旬。 9 月 27 日 为日月大潮, 28 日为月亮近地潮; 10 月 26 日 和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12 月 2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4 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07 年 11 月 26 日 月亮赤纬角为 28 度, 24 日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26 日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冷空气活动较强烈。 12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为 28 度, 22 日为月亮近地潮, 24 日为日月大潮, 12 月 22-24 日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冷空气活动较强烈。 9-12 月的强潮汐可能导致拉尼娜现象发生。 11-12 月将有强冷空气活动 。实际上,拉尼娜事件在 2007 年 8 月发生。 我们在 2007 年末 2008 年初指出, 2007 年是气候变化异常年。根据天文条件和灾害记录, 2008 年可能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年,拉尼娜、厄尔尼诺、旱涝、强震、流感等灾害交替发生,人们必须做好防灾准备 。 英国气象预报人员称, 2008 年将会比前几年略为凉爽,但仍会是自 1850 年以来最热的十个年份之一。英国气象局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专家们周四表示,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会比 1961-1990 年的平均气温 14 摄氏度 高出 0.37 度,是 2000 年以来最凉快的一年。他们表示,这一预测已经考虑了太平洋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因素。拉尼娜现象今年料将特别强劲,从而抑制变暖趋势。预测还考虑了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太阳变化和洋流的自然变化等因素。变暖的趋势没有改变。与 1961-1990 年的平均气温相比, 2001-2007 年平均气温高出了 0.44 度,而 1991-2000 年平均气温仅高出 0.21 度。拉尼娜现象和与其相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温度影响巨大。拉尼娜现象会使海洋表面温度降低约 0.5 度,厄尔尼诺的作用则相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表面温度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非常强劲的拉尼娜现象会对 2008 年的气温构成限制,英国气象局的 Chris Folland 说。但是, 2008 年的平均气温预计仍将明显高于 2000 年。当时拉尼娜现象同样强劲,将该年的平均气温限制在 1961-1990 平均气温之上 0.24 度。一旦拉尼娜现象减弱,气温恐怕还会快速回升,他说。拉尼娜现象目前达到了 1999-2000 年以来的最大强度。由于全球表面温度对拉尼娜现象的反应有延迟效应, 2008 年该现象对气温的限制作用料将更胜于 2007 年 。 2007 年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影响 2008 年气温下降的因素不仅仅是拉尼娜,还有强潮汐和频繁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 。 2008 年 1 月中国南方严重冰冻灾害和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大地震验证了我们对 2008 年低温多震的预测 。 图 1 1900 年 -2008 年 1 月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冷暖位相变化 目前处于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冷暖位相的剧烈变动时期(参看图 1 )。南京的 1950 年 -1975 年热夏周期和 1976 年 -1999 年凉夏周期与拉马德雷现象 1950 年 -1975 年冷位相峰值和 1976 年 -1999 年暖位相峰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峻。凉三伏结束今年夏天一凉到底? 2008 年 08 月 18 日 04:07 现代快报 http://news.sina.com.cn/s/2008-08-18/040714323258s.shtml 2. 杨学祥 .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 . 2007-2-1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098.htm 3.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预警: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将发生 . 2007-2-22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106.htm 4.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5. 杨学祥,杨冬红 . 2007 年 2-6 月强潮汐预警:关注厄尔尼诺年的低温冷害 . 2006-11-21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382.htm 6. 杨学祥 . 2007 年 7-8 月弱潮汐预警及 9-12 月强潮汐预警 . 2007-2-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255 7. 杨学祥 . 盘点 2007 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 2008-01-03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8. 编辑: candy 。英国预测: 08 年将略为凉爽 但变暖大势未改。 2008 年 01 月 04 日 10:00 来源 : 大洋综合。 http://news.dayoo.com/world/news/2008-01/04/content_3244654.htm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10.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 11.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2. 杨学祥 .  被忽略了的冰雪冻灾警报 . 刊发时间: 2008-02-15 15:07:5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15/content_734758.htm 13. 杨学祥 .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的成因和强震预警 . 发表于 2008-5-19 9:29: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831 14. 杨学祥 . 四川汶川县 7.8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地震高潮正在得到证实 . 发表于 2008-5-12 17:11:3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951 15.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6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梅雨的味道
jinsblog 2008-8-6 23:57
两天前还在戈壁滩上晒太阳,这会一到南京机场就赶上梅雨濛濛,湿气袭人。 出了机场,一路上都是烟雨朦胧中的绿。人工栽培的花草,品种显然要多过北京;更不要说田里的稻秧,池塘里的荷叶,和山坡上的翠竹丛丛。平常的日子,平常的景象,不平常的心情,我又回到了南方。 住南苑宾馆,一个中国式的建筑, 很喜欢,比现代化的酒店更有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弥漫着中华文化的气氛和南方的细腻。围成四方的楼中间是一个花园,早起园中散步,雨后的石凳上都是水。园中有桂花树,可惜不是花开的时节,那要等到秋天。梅雨时节开的是一树栀子花,雨水洗过后的清香溢满一院。 抬头看,南苑周围高楼围绕,感叹一片低矮的文化陷落在隆起的经济当中。但文化的厚实,又彰显在它的不言之中;也是一种Money talks. Wealth whispers的境界。 南京大学我是第一次去,我的一些朋友从这里毕业。早饭后去转了一下南大的校园。大门进去是中大路,迎面是教学楼,两边是绿树花园。从左手绕过,见生命学院,逸夫馆和教学楼后面的运动场等。校园好像不大,但学校还有另外两个校区散布在长江两岸,说法是两岸三地,期待着和平统一的时候。这两天正赶上学校的毕业典礼,校门口很多穿了学士袍子戴了帽子的学生在照像,留住青春的时刻,然后在梅雨中离开。 我们的两个会都开得很好,认识了一帮地学、出版界的老师和同事,都在做事、想把事做得更好。会议组织得很好,南大的老师同学费了心。讨论也很热烈,甚至有要拍桌子打板凳的时候 - 我下次去开会得戴顶安全帽。唯一的遗憾是去听会的南大学生没有人敢问问题;看来他们都还没有准备好。 晚上坐船游了一趟秦淮河,沿岸明清风格的庙市街景和灯火,再现了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衣冠文物,文采风流,洒在十里珠帘的秦淮上。船上有古筝在弹奏,渔舟唱晚,映着红灯笼,和着晚风随时光倒流。在夫子庙登岸,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油炸臭豆腐的香味在夜空中发散。也是因为雨,我们早早的离开了。要不我倒是想尝尝那些慕名已久的小吃:鸭血汤,煮干丝,盐水鸭,小龙包,炒螺丝...;我忍住口水不往下写了,等下一次吧。 到了南京是要会朋友的,更何况朋友几喜临门。我空手去见的朋友,有点内疚。但我们约好一起去家里喝酒,喝白的;这算是他的礼物,也算是我的礼物;我们扯平了。能在一起喝酒说话的朋友不是很多的,更何况是多年以后,又都走了那么远的路,碰到一起不容易。结果到头来为了工作,我没有在朋友家喝成酒。时间有限,我们也得照顾远道而来的领导、同事,和他们一起吃饭喝经典洋河。 把酒欠在这里,也等下一次吧。只要青山在,总有夕阳红。 我独自在梅雨中离去,往更南边走,回家。很久没有体验到这样的潮湿空气,更多的时候是戈壁滩上的干燥让我嘴唇裂口。我感到梅雨的亲切,它滋润了万物。北欧的人习惯了冰雪,中东的人习惯了沙漠,南方的人习惯了梅雨。对路人来说,这些季节和环境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但对于生长在那里的人却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6067 次阅读|6 个评论
南京掠影
伍加 2008-7-28 09:28
08中国行之九:南京掠影 伍加, 2008-6-25 访问南京的大学城,在某校园见到了徐悲鸿的雕像,原来徐先生曾在此任教。因喜欢徐先生的《奔马图》,特在雕塑前留影。 某校的国际会议中心设备豪华,尤其是餐厅食品花样繁多,南北菜系兼有,色香味俱佳。几乎每次正餐都有的南京咸水鸭,其实并无太大的吸引力。每天午餐晚餐都有啤酒、红酒,倒颇合我意。南京啤酒价格低廉,据说有时比水还便宜。 百威、金星、莱克、金陵、纯生的度数都在六到八度之间, 淡而无味,不如红酒佐餐更佳。 第一次入住的房间标着 非抽烟 ,却有浓烈的烟味。好在服务生很快就为我调换了另一间房。室内除了没有熨斗外,其它设备与国外三星级旅馆无异。冲澡时发现四只蚊子,消灭了两只,另两只逍遥而去。正担心晚上又要与蚊子作战时,发现床头柜中备有电蚊香。 南京雨花台因多产五彩石子著称。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这里有极为沉重的历史:国共两党争斗多年,多少人头落地葬于此处。 天降花雨泪纷纷, 落地成石空谷音。 秦淮寒夜风萧瑟, 碧血丹心铸雄浑。 竹林梅苑哭柏翠, 烟雨楼台照黄昏。 贪官弊端不铲净, 难酬千秋雨花魂。 伍加, 2008-6-2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伍加 .htm
个人分类: 08中国行|3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10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在南京闭幕
chemiandy 2008-6-6 19:50
5月31日至6月2日,历时3天的第10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在南京落下帷幕。会议在风景如画的南京中山陵风景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600名从事量子化学研究的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会上江元生院士回顾了全国量子化学会议的历史,并对量子化学研究队伍的欣欣向荣的发展感到振奋。 会议展示了近几年来中国量子化学界的研究成果。其中,北京大学刘文剑教授关于准确适用的相对论计算理论、大连化物所张东辉的关于非绝热动力学的研究等备受瞩目。他们中的很多人将出席9月份在上海举行的TACC2008。 2008年对于中国的计算化学界来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3年一次的中国量子化学会议和4年一届的理论与计算化学国际会议相继召开。这对衡量我国计算化学本身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将很有帮助。 会上还决定下一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将由中科大承办。
个人分类: TACC2008|2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