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衰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吓死人] 人类基因组正在衰败!
热度 2 zlyang 2019-12-9 16:23
人类基因组正在衰败! 中国科协的《科普中国》网站,2019-12-02,《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人类基因组正在衰败》 http://www.kepuchina.cn/tech/biology/201912/t20191202_1168764.shtml    换言之,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基因池成了有害突变的避难所。   Lynch 认为:“现在存在大量可以减少坏基因带来的病痛的医疗技术,这就导致自然选择对有害突变松绑,”结果就是,有害突变在人类基因池中不断累积,“ 每代人的生理和心智机能会衰退1% 。这些效应的可以预见的长期结果就是,人类的基因组衰退。 ”    原来,老师每年都说:“ 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 ”,这可能是真的。 真是吓死人!人类会越来越病?越来越傻? 未来人类健康值的衰退可能规律, 1000 年后,只有现在的 67.5729 %! 下面是检索到的一些文献。不知道那些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人类基因组正在衰败》里面提到的。不是学生物的,看不懂这些资料。 (1) Rate, molecular spectrum, and consequences of human mutation 作者: Lynch, Michae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07 期: 3 页: 961-968 出版年: JAN 19 2010 (2) Scaling expectations for the time to establishment of complex adaptations 作者: Lynch, Michae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07 期: 38 页: 16577-16582 出版年: SEP 21 2010 (3) High genomic deleterious mutation rates in hominids 作者: Eyre-Walker, A; Keightley, PD NATURE 卷: 397 期: 6717 页: 344-347 出版年: JAN 28 1999 (4) Selection against variants in the genome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作者: Kong, Augustine; Frigge, Michael L.; Thorleifsson, Gudmar; 等.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14 期: 5 页: E727-E732 出版年: JAN 31 2017 (5) Genetic evidence for natural selection in humans in the contemporary United States 作者: Beauchamp, Jonathan P.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13 期: 28 页: 7774-7779 出版年: JUL 12 2016 (6) Natural selecti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cognitive variance components 作者: Beauchamp, Jonathan P.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13 期: 40 页: E5782-E5782 出版年: OCT 4 2016 (7) Genetic variants linked to education predict longevity 作者: Marioni, Riccardo E.; Ritchie, Stuart J.; Joshi, Peter K.; 等. 团体作者: Social Sci Genetic Asso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13 期: 47 页: 13366-13371 出版年: NOV 22 2016 (8)Hermann Joseph Muller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6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46/summary/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46/muller/biographical/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6 was awarded to Hermann Joseph Muller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duction of mutations by means of X-ray irradiation. 相关链接: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19-12-06, 同行评议“不靠谱”的本世纪一些典型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027.html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 ,《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一期pp.34-36,日期: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0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国乡村:徘徊与挣扎
热度 24 xin 2017-6-30 07:06
近日,笔者考察了一个资源型小康县的十余个村庄,看了村庄面貌与村委进行了深入的面谈。眼见破败乡村,颇有几分感触。毛时代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乡村的年轻人,随着外出读书或者打工,从乡村出走。乡村就如慢慢滴血的老人,逐渐失去活力,走向衰亡,几近凋零。 农村的破败,让人触目惊心。四处都是破败的土房子,石头房子,残垣断壁,野草丛生,好一个凄凉景象。我相信,那些逃走的人们,一定是带着决绝之心,没有什眷恋而走的。如果还经常回乡,也不止于此。置身其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凉。画面或许是美的,但不敢去细想,千百万人的故乡,成了这种模样,让人神伤。 城镇化进程中,青年人向城镇积聚是世界趋势。农村 年轻人出走,常驻人口大多只有户籍人口两三成,剩下多是老年人,且残疾人比例颇高。坐在他们中间,有一种悲凉,乡村文化穷途末路之感,油然而生。农村的事业,需要年轻人去闯,老年人还谈什么事业。 失去青年人的乡村,经济上失去活力,文化上失去创造力。一片死气沉沉,垂暮之年的老气,弥漫乡村。衰落似乎是必然过程,留恋和坚守已失去意义。 建国快七十年,家园建设了半个世纪,竟走到如此境地,值得让人深思。为何农村还是这么穷,还是这么落后,是他们资源太少,还是他们太懒?原因何在。淳朴善良的乡村人,实在是不甘心自己的命运,拎起个口袋,去城里讨生活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 再过三十年,村里老人逐渐老去,乡村势必湮灭在经济大潮之中。社会发展自有它的逻辑,激荡四十年,乡村元气大伤,面目全非,逐渐被人遗忘。美丽乡村,就如一个滴血的病人,失去了鲜活,煞白的脸,看上去吓人。乡愁或许还会有的,但记住乡愁好难,回不去的故乡。 家宅已经坍塌,田园已经荒芜,乡村文化正在瓦解。失血的乡村,在挣扎徘徊中,逐渐凋零,慢慢褪色。不知那些外逃的人们,在他乡是否收获了故乡,是否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
7559 次阅读|60 个评论
美国走向衰败的几个征兆
热度 12 jiangjiping 2015-4-18 00:56
美国走向衰败的几个征兆 蒋继平 2015 年 4 月 17 日 虽然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 但是, 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 她已经出现一些走向衰败的征兆。 第一个征兆是国会山庄的权力争斗。 以前的国会山庄的权力争斗属于田径赛, 现在的争斗已经开始走向拳击赛。 或者说, 就是以前的权力争斗是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考量, 不管哪一个政党执政, 另一个政党会尽量合作。 现在是几乎走向分裂, 只顾自己政党的利益,不顾对国家和人民是否有利。 这样下去的话, 必然出现一个恶化的政治生态环境 , 对整个国家非常不利。 第二个征兆是过渡开放的移民政策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这些新移民虽然给美国带来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但是, 也给美国公共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尤其是道路, 医院和学校的建设等。 当自然资源, 尤其是道路建设跟不上社会需求时, 人们为了获得自己的资源, 就会出现不顾理智的心态。 结果导致人们走向自私。我现在下班回家的时候, 遇到交通拥挤时, 经常看到许多车子也不顾交通规则, 或者不顾依次排队的起码常识,乱插队, 搞得本来就拥挤的交通更加杂乱无章。这是因为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只顾短期利益, 而不顾子孙后代而产生的后果。 第三个征兆是种族人口比例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整个人口构成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 白人家庭的生育率较低, 少数民族的家庭生育率较高。 而总体来讲, 白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 少数民族家庭的经济条件差 一些。 也就是说, 穷人家的孩子多。 这样的话, 人口构成就会发生逆向转变, 尤其是在受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更是如此。 还有, 不知道是不是与种族基因和文化有关, 一些少数民族的人的素质好像天生有不足之处。 我家昨天请来一个修理工, 按照网上介绍, 他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 此人两米左右的身高, 浑身刺青, 黑色皮肤, 黑头发黑眼睛, 看起来鉴于黑人和墨西哥人之间的混血种。 我们要他给洗脸间的两个水龙头换成新的。 我们事先已经买好了新的产品。 要是我自己动手, 最多也只要一小时的功夫。 结果他花了 6 个小时才把这两个水龙头重新换好。 他连在换水龙头之前要把水的开关关了都不懂。 哈哈, 天晓得这样的人自己开公司混饭吃。 我估计这是奥巴马总统鼓励大家自己开公司的后果。 他走了后, 我和太太齐声感呔: 美国要不行了! 第四个征兆是种族之间的矛盾。 最近美国社会发生的白人警察开枪杀死手无寸铁的黑人民众的事例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动乱和强烈不满。 而且这种倾向仍在继续。历史证明, 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出现内乱, 必然走向衰败。 第五个征兆,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征兆, 就是几乎所有国民的心态都是追求个人幸福, 工作越来越不负责任, 生活追求高标准, 工作上敷衍了事。 过渡开支, 过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我的感觉中, 美国人已经开始失去应有的竞争力。 一个缺乏竞争力的国家是要走向衰败的。 当然, 美国现在在许多方面仍然领先世界, 即使走向衰败, 也不是一下子会坏到那里去。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5946 次阅读|27 个评论
美国变穷必然是天谴的结果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5-1-21 01:50
美国变穷必然是天谴的结果 蒋继平 2015 年 1 月 20 日 美国现阶段很富有,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不过, 国内有些人希望美国衰败, 或者变穷。我记得科学网上就有这样的博文内容。 那么,要想知道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必然要知道这个国家的整体景况。 这个整体景况包含许多重要的因子。 这些因子是: 地理区位, 社会体制,人口数量和素质,科技水平等若干方面。 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 这篇博文只是简单地来谈谈美国的地理区位特色和优势。 要想清楚地理解美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 您必须在您的意识中有一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换句话说, 您必须对天文地理有相当的知识。 假如您心目中有一幅立体世界地图的话, 那么, 您就会很容易发现, 美国的地理区位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势。 先让我们来看美国的地理经纬度。 从世界地图上很容易看出, 美国是北美洲的一个大国,它的全部领土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 和热带, 以温带和亚热带的面积最大。 从天文知识和农业生产的历史来看, 温带和亚热带是人类生存最理想的地区。 这种地区的天气温暖潮湿, 阳光充足,非常适合生物生长。 这是气候决定的。 气候是大自然的行为, 也是天意, 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因素。 在这点上, 中国和美国几乎一样的, 也可以说是一个对映体。 其次来看美国的国土面积。 美国的国土面积可以说是并列第三位, 与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虽然美国的国土面积比不上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是,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绝大部分处于寒带, 其气候条件相当恶劣, 根本不能与美国的景况相提并论。 在国土面积方面, 中国与美国极其相近, 可是, 中国的西部地区属于高原地貌, 群山连绵, 缺水寒冷, 不适合农作和人类居住。这是中美两国在地理区位上的一个明显差异之一。 再来看美国的周边环境。美国的北部边境只与加拿大交界。 加拿大虽然从国土面积上看上去属于一个大国, 可是, 由于它在地理区位上的劣势,它的人口很少, 只有三千多万人, 还不到中国的一个省的人口数量 ,几乎与美国加州的人口差不多, 只有美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所以, 从国防安全的角度看, 加拿大不会给美国造成国家安全的担忧。 它的南部只与墨西哥交界。 墨西哥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 在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上远远不如美国先进和强大, 因而,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 墨西哥也根本不能造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压力。更为荣幸的是,美国的东面是大西洋, 西面是太平洋。 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域,自然地组成了美国东西两面的天然屏障。 漫长的海岸线, 也为美国的海路运输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自然条件。 反观中国,只有东部是沿海地区, 三面是陆地, 与许多国家接壤,而且西南地区高山环绕, 不但交通不便,而且经常有领土纠纷, 造成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这是中国和美国在地理区位的另一个明显差异。 在这方面, 美国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总而言之 , 美国的地理区位占着天文和地理的两大优势。这两个优势为美国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牢固的安全屏障。 这三个因素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因子, 是决定人生质量的关键所在。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可以与美国在这三大因子上相提并论。 鉴于这样的现实, 美国的富有是可想而知的, 是合情合理的, 是应该得到理解的。 要是美国不富有, 哪世界上哪个国家应该富有? 要是美国真的有一天走向衰败, 变得贫穷, 那一定是天谴的结果。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404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美国何时衰败?
热度 13 lin602 2015-1-4 07:28
美国何时衰败? 有人会同意我的观点,肯定许多博友不同意我的观点,美国这么强大还会衰败? 看看世界历史,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依此到希腊、再到罗马、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到今天的美国,除了美国现在为世界最强者外,各领风骚数百年,古代的强国时间可能要长些。 曾经的英国,日不落帝国,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现在跟在美国屁股后面成小弟弟了。上次自己国家一地区公投想独立,尽管没有成功,但已经让英国感到无能为力。老矣! 罗马也是这样。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 美国现时期是世界老大,不过,有些老态有点出现了。 人会老的,文化也会老,老了有时候会死,死了可能会重生。 世界要慢慢再洗牌。 我非常赞成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一些总结,内含着好日子过多了会懒惰,这个地区与文化会落后。 中国的温州地区的人是非常厉害的,犹太人也厉害,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好日子做得不错时,衰败就慢慢开始了。只是谁来接手强国位置的问题。 勤奋的国家终成强者。当然要有合理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环境!
3624 次阅读|24 个评论
对镜
热度 3 mqr 2013-7-24 22:06
我面对, 一个 莫名其妙的深潭。 它的内里, 迷不可测; 它的表面, 光光灿灿。 它曾经, 托着我的绿叶, 在微风中摇曳; 它曾经, 捧着我的鲜花, 在阳光下灿烂。 如今, 它把它们, 都藏到哪里去了呢? 只留给我, 一付, 衰败的容颜。 镜当该照, 直须照; 莫待“无颜”, 空长叹!
个人分类: 新诗|226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超微的四十年 AMD的兴起、衰落及未来
热度 1 mathmhb 2013-5-12 02:26
我的阅读提示: 1、案例比较:AMD vs. INTEL, Netscape vs. Microsoft 2、AMD拥有先进的技术与不断的创新,为何面临衰落? 3、AMD 未来 能否涅磐重生?什么措施能扭转不利局面? 4、AMD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出师未捷常使英雄泪满襟…… http://cpu.it168.com/a2012/1128/1428/000001428421_all.shtml 超微的四十年 AMD的兴起、衰落及未来 2012年11月29日00:01 来源: 转载 作者:罗富峰 编辑: 罗富峰 我要评论( 0 ) 【IT168 资讯】 AMD,这个几乎与Intel同时诞生的公司也跟Intel纠缠了四十年了,从最初的X86备胎到转正,再到发展壮大以致于被Intel视为眼中钉,她也一度把Intel逼得为P4频率一事下跪致歉,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处在Intel的巨人阴影下。无论你是否喜欢她,每个人心里都希望AMD能更强大一些,因为真正的消费者并不希望X86只有一个选择。   可惜天不遂人愿,四十多年来Intel越来越强大,AMD依然还在盈利边缘挣扎。当他们正式宣布一只脚迈进ARM领域之后,大家应该想得到X86时代不同以往了,AMD需要向蓝海前进了,去寻找X86架构力有不逮的更广阔的市场。这并不意味着X86的末日,AMD也不会完全放弃X86处理器,不过多年后我们或许会这样回忆:AMD公司在X86领域曾经也是数一数二的公司的。   别误会,我们并不是在唱衰AMD,相反我们非常希望看到有一个强大的AMD。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回顾AMD过去走过的路,再谈谈AMD未来要走的路。无论如何,她都应该是一家值得敬重的公司,就像堂吉诃德一样,虽然悲情,但总是个英雄。   翻译来源: http://www.techspot.com/article/599-amd-rise-and-fall/   对于技术狂热者来说AMD一直都带来令人激辩的话题,它的历史也为数不清的讨论提供了丰富材料,以及惹起不同阵营爱好者间的敌视。它曾被认为是英特尔的真正对手,但现在的衰落却引来无数不解。其实我们更应该问:为什么这家公司可以生存这么长时间?在回顾它的往昔,检视现在和展望未来时,我们将会探索这个问题。 AMD的崛起 创立初期   1969年5月,在Jerry Sanders(仙童公司的市场总监)带头下,七位仙童半导体公司前雇员成立了AMD公司。那时英特尔推出了4004处理器这款新产品。这些人从仙童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走出来另立门户,虽然付出了这样的努力,但AMD一开始就已经不被看好。在2000年前,AMD都一直尽力去摆脱英特尔的阴影。   回到1969年,成立数月后,AMD从英特尔的家园——加利福尼亚的圣克拉拉搬到了桑尼维尔。他们重新设计出具有更高效率和速度的IC。初期计算机产业对质量控制有多种要求,AMD按美国的军用规范设计芯片带来了巨大优势,逻辑芯片的设计生产继续稳定增长。   1975年,AMD已成长为一间大公司。那年出现了Am2900处理器家族,包括多路 复用器 ,算术逻辑单元,系统时钟发生器和存储控制器,部分技术在现在的 CPU 中仍可找到,但那时这些都是分离的集成电路。AMD也开始了对英特尔8080处理器进行逆向工程,在1976年AMD和英特尔达成了交换许可协议后 ,原来命名为AM9080的产品改名8080A,这个过程花费了AMD 325,000美元(相当于现在130万美元)。   1977年8085处理器(3MHz)诞生,随后1979年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AMD又成功制作了8086(8MHz)和8088(5-10MHz)处理器。在1982年公司走向了一个新阶段,IBM开始从大型主机向PC迁移,相应的设备打算外包出去。IBM为了保证PC/AT的正常供应,选择了英特尔的8086处理器作为供应的配件,而AMD的产品则作为第二供应源。 与英特尔结怨   1982年2月英特尔和AMD签订了一份合约,后者除了向IBM,还可以为其他IBM兼容机商——如康柏,生产8086、8088、80186和80188处理器。在这年年末,AMD也开始生产英特尔80286性质的Am286处理器,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PC处理器。当英特尔的型号还处在6-10MHz时,AMD的已经达到8MHz并继续往上提高速度,达到16-20MHz,超越了英特尔。     这情况显露出早期PC市场发展迅速。Am286性能比80286强,令英特尔打算阻止AMD往后的发展,于是把它剔除在下代的386处理器之外,然后就出现了诉讼,持续了四年半。法官判定英特尔并没有义务把每一代的产品都授权给AMD,这显现了英特尔对AMD已经不再有任何善意。   后来IBM的PC市场占有率从55%增长到84%,英特尔在这时拒绝给AMD 386处理器的授权。AMD得不到相应规格资料,于是花了五年时间去按照80386重新设计出Am386,这并不简单。在英特尔的386处理器达到33MHz时,Am386DX达到了40MHz,接近486的水平。这是AMD第一次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可能为很多人熟知。 逐渐壮大   Am386成功后,1993年40MHz的Am486处理器面世。比起33MHz的英特尔i486处理器,AMD在相同价格下提供了性能约高出20%的产品。在整个486阶段都是这种AMD领先的情况,当英特尔的486DX达到100MHz时,AMD则已到了120MHz。这样的好势头令AMD收入大增,1990年时还是10亿,1994年时达到了两倍的20亿。   1995年,AMD推出Am5x86处理器,让用户可以直接从旧机升级。Am5x86 P75+型号达到150MHz,“P75”表示它的性能相当于英特尔的奔腾75,“+”表示AMD的处理器比英特尔的产品稍快一些。英特尔在这时已经开始改变了产品的命名规律,希望拉开和AMD及其他处理器供应商的差距。无论是用户单独新买还是升级购买,Am5x86都在市场上为AMD赚了很多钱。通过Am286,386,486系列处理器,AMD延续着自己的发展。   1996年,AMD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处理器,5k86,后来改名为K5,用于和英特尔的奔腾及Cyrix 6x86系列展开竞争。比起Cyrix的产品,K5具有更佳的浮点单元,大体和奔腾100持平,在整数运算方面则达到了奔腾200的水平,这是AMD历史上的关键点。不幸的是,因为设计和制造问题,这个项目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产品很迟才上市,引致销售不佳,错失时机。   在这个时期,AMD花了8.57亿收购NexGen。这是一家无晶圆厂的小型芯片公司,处理器都是由IBM代工制造。NexGen展示其Nx686达到了180MHz的速度,但AMD却在研发更高速度的 CPU 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在收购后,Nx686成为了AMD的K6,原来的AMD K6则被废弃了。   当AMD崛起时,英特尔在与K6的早期交锋中走着下坡路。奔腾、奔腾2、奔腾3时期双方都斗得很激烈。K6令AMD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事实上这还得感谢前英特尔员工Vinod Dham。他在1995年离开了英特尔,后来到NexGen工作,并为K6的研发付出了很多。   当K6在1997年上架时,它提供了奔腾MMX以外的可行性产品选择。当英特尔还在向Netburst架构蹒跚前行时,K6变得越来越强大,从233MHz起步,到1998年1月的300MHz版本,再到5月350MHz的K6-2,然后到9月的550MHz。K6-2引入了AMD的3DNow! SIMD指令集(类似英特尔的SSE),程序员需要另外加入新的指令,编译器也需要重新编写才能使用这种新特性。   和K6一样,K6-2具有很高性价比,通常只有英特尔奔腾处理器一半的价格。K6的最后一代——K6-3是复杂的 CPU系列 。K6有880万晶体管,K6-2是940万,K6-3达到了2140万。它也带来了AMD的PowerNow!技术,能根据负载量动态调整时钟速度。最终K6-3发展到570MHz,这时要再发展下去已经很艰难,其生命时期也将结束,为了更好地和奔腾3进行竞争,K7出现了。 黄金岁月   1999年K7降临,名字叫Athlon,也就是速龙了。它代表了AMD的黄金岁月,从500MHz开始起跳,使用新的Socket A插口,内部系统总线来自DEC的授权,为200MHz,当时英特尔的为133MHz。2000年更带来了Athlon雷鸟,支持DDR 内存 ,具备全速L2 on-die缓存,为很多超频者所喜爱。   雷鸟和其后的Palomino、Thoroughbred、Barton、Thorton在新世纪前五年与英特尔的奔腾4交战了很多回合,通常都是使用低价策略。Athlon在2003年9月有了K8(代号ClawHammer),之后又有了Athlon 64,把64位运算能力加入到x86架构。   这里只介绍了AMD的几个关键时期,这时英特尔花费了大量金钱到Netburst架构,也慢慢陷入唯主频论的误区(尤其是早期的奔腾4),同时也显现出其自大。   但为什么之后AMD没有继续其成功之路?这就是众多人的争辩所开始的地方了。 AMD的衰落篇   在2006年早期出现了不止一个因素令AMD的发展势头出现逆转,包括公司的衰落和自身的管理不当,对未来的错误预计,已获得的成功,英特尔获得的机遇和施加的打压。从英特尔的说起吧。   Netburst架构的设计重塑了之前的CPU设计思路,原本是想用更高的频率来获得更高的性能,这被视为Netburst架构的一个最大缺陷。   不管什么原因,英特尔转向了旧款奔腾Pro和奔腾M CPU架构并成功打造新款奔腾4。英特尔Conroe架构的出现令它开始掌握主动权。它向移动处理器的设计方向转变,而这也符合市场的变化。   AMD受已获得的成功拖累。在英特尔忙于发展Core 2 Duo和新的965/975X芯片组时,AMD却推出与Socket 939不兼容的AM2插口 主板 ,而AM2插槽的CPU只能带来少量的性能提升。   在英特尔发布Conroe的前三天,AMD打算出奇招。在2006年6月24日,AMD宣布将以54亿购买ATI。其中43亿为现金,另外11亿来自5800万股份。这是一次巨大的商业赌博,并且令AMD付出了很大代价。   ATI的价值被高估了,最后AMD承认高估了ATI 26.5亿的商誉价值。因为缺乏管理方面的先见,为ATI提供手持式设备图形加速技术的部门,Imageon,被6500万低价卖给高通(Imageon变成了现在的Adreno),而数字电视和电视分线盒的32位片上系统Xilleon则以1.928亿卖给博通。   在AMD宣布完成了ATI的收购后,在2006年10月25日正式公布了Fusion,这令AMD花了五年去搞Brazos和Llano,推迟了产品的出现。   Conroe(Core 2 Duo)发布两周后,AMD的CEO梅耶尔宣布四核处理器Barcelona终结。AMD还学了英特尔不好的东西,CPU在少数情况下涉及到缓存读写时会出现锁定情况,这种TLB错误导致AMD K10产品出现严重问题。虽然一个BIOS补丁就可以解决此问题,但会带来处理器约10%的性能损失。改进过B3步进的CPU虽开始供应,但对销售和声誉已经造成破坏。   AMD还错过了在小型处理器方面发展的时机。GlobalFoundries(AMD之前的晶圆制造厂,在2009年3月出售)在32纳米技术方面遇到问题,进展缓慢,令Llano和Bulldozer大批量上市的时间严重推迟。   除了这个,英特尔还使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它通过垄断地位,向OEM厂商支付约十亿的钱,让他们推出的新电脑不搭载AMD产品。   在2007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向戴尔支付了7.23亿以确保自己成为唯一的处理器和芯片组供应商,之后AMD在对英特尔的诉讼中获得了12.5亿的和解费用,看起来有些少,而AMD也不能为现有客户提供足够的CPU。   最后是令AMD衰落的管理问题,放弃广告宣传以及缺乏商业软件支持,只顾半导体技术的研发是不行的。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僵化的领导能力也导致了问题出现。   以现时的情况看来,AMD要重新回到优势地位,除了要避免各种失误,他们还要祈求英特尔的产品出现很大问题,但可惜这似乎不会发生。   以英特尔的经营理念可以防范那些也许会出现的问题。不像AMD,英特尔具有很长远而严谨的计划,产品精良而多样,行销,研发,软件方面都有充足预算,晶圆厂按时间表生产产品,这些因素都决定了AMD需要在市场上苦苦挣扎。   这并不意味着AMD不能再次兴盛。它可以把多付给ATI的25亿(伴随贷款利息)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尤其是研发方面去改良产品,提高产品发布速度。现时AMD的地位也有利于向英特尔提出反垄断诉讼。 AMD的未来篇   合并,出售,还是注资?都不大可能。AMD的众多价值来自它的x86/x86-64知识产权,其他买家收购的话将希望x86授权不会落入英特尔手中,所以市场收入只能单独依靠特许使用金,这些特许使用金来自对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的授权。   合并之所以不大可能是因为能进行合并的公司虽然需要x86技术,但更青睐ARM架构,而潜在的买家在合并后还要对付难搞的英特尔。   最后,来自大股东的注资,如拥有AMD 15%股份的Mubadala,这也不大可能出现。现时他们不想投资太多。Mubadala的资产接近500亿美元,由阿布达比酋长国和Al Nahyan拥有。Al Nahyan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七个掌权家族之一,资金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AMD公司的董事会CEO罗瑞德对公司未来方向相当明晰,有着全新理念。他打算退出那些不能占得什么好处的市场,同时令资源和工业生产在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及新兴市场里最大化。这样的调整是一场赌博,但保持原有的方式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所以是需要作出艰难决断的。2013年新一轮的裁员令AMD节约开支,到第三季度应该会达到收支平衡。   几乎肯定会令AMD大为改善的是下一代 游戏机 。AMD将会从 游戏机 的处理器供应中获得稳定收入。顺利的话这会推动AMD的图形技术发展,并大大促进游戏机和电脑游戏融合的情况出现。   AMD似乎也在调整中力求保障Radeon系列产品线。AMD和英伟达都受制于硅晶片的制造成本,如果游戏的开拓工作持续带来画面质量的提升,更高分辨率的面板成为主流,AMD零散的市场就会整合起来得到提升。   AMD的下一代代号为“Sea Islands”的图形处理器会在2013年第一季度末出现,是28纳米技术产品,属于对已有的Radeon HD 7000(南方群岛)架构进行调整,而不是大改进。性能提升预计约为10%-15%,有着更高的处理器效率,时钟速度稍高, 电源 功率降低,并有更多着色器。   在处理器相同的情况下,性能的巨大提升需要更高的功率。28纳米仍是现时的选择,直到TSMC在2014年过渡到20纳米。很难想象现时AMD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长远来说AMD可能会退出传统CPU市场,而AMD会尽可能延长当前架构的生命周期。最初可能会在2013年出现的压路机被延至2014年,而挖掘机则被推得更后了(如果还存在的话)。   打桩机现在会继续服役直到2013年,可能会有所升级。压路机的意外推迟也带来了Kaveri APU的出现,它作为Trinity的继承者会在2013年发布。预期Kaveri结合了压路机的逻辑核心和GCN(HD 7000系列)图形核心。AMD在今年6月于西雅图召开Fusion开发者大会并宣传Kaveri。当时他们已作好计划,但这个计划在四个月后变得很糟糕。   无论Kaveri有多好,又或是属于20纳米技术的处理器,现在它已在路线图上消失。这个处理器系列本来还预计由Globalfoundries以28纳米技术制作,现在它的位置被Richland取代,Richland看起来像是改进了的Trinity APU,配以Bolton芯片组。   随着对应Trinity APU的Bolton D4芯片组(支持8×SATA 6GB/s,4×USB 3.0,14×USB 2.0,4 PCI-E)到来,AMD和它的董事会伙伴可以进行一些宣传了。1090/1070芯片组 主板 可以填补原有的空位,尝试为AMD赚些钱。   在桌面领域AMD的境况似乎会保持原样,并且在英特尔的Haswell到来后会失去更多市场,而移动计算领域APU可通过OEM厂商去争取到一些胜利。   AMD在2013年没有重大的产品出现,除了Kabini,这是嵌入式产品Brazos在明年年中的继承者,另外可能还有低于5瓦的片上系统(SoC)Temash。虽然以后将有英特尔的Avoton凌动(传闻是八核),ARM的Cortex-A15/A50,但随着平板电脑和 笔记本 电脑市场的稳步增长,AMD可能也会尝试以新的设计去取胜。   AMD向着ARM设计方向发展,他们已保证在2014年加入64位ARM架构的皓龙 服务器CPU ,并且在这年会进行SeaMicro的布署。AMD仍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   SeaMicro可以提供ARM架构的 服务器 ,但不是AMD的产品,当SeaMicro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时,戴尔、惠普、Penguin、System Fabric Works,还有Boston都已经开始研发Marvell,Calxeda和AppliedMicro这些ARM处理器。AMD计划使用哪种类型的ARMv8-A架构还有待观察。使用这核心的还有英伟达的Logan Tegra和大量的Cortex-A50供应商,他们都会进入市场。   最后,AMD能否成功要看它未来的眼界,还有应付对手的方式。
个人分类: 创新随想|1674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生物现象解释家族继承制的衰败
热度 1 zhouxueyongt 2010-7-25 17:26
最近报道, 全国各地的 300 多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子女日前进京接受接班培训, 学习帝位继承、子承父业的知识,而一些学员在课堂却昏昏欲睡(新民网, 7 月 24 日)。为什么北京要办这样一个班?无非是想打破一个定律,或延缓这一定律发挥作用的时间。什么定律?那就是继任者不可能永远继任下去。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不过前两年有人做了修改,将三代改为五代。但不管怎么说,人们普遍认为子承父业的家族史世袭制不可能无限延续。为什么?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出全新解释,希望同道批评指正。 学过微生物发酵的都知道,一个优良菌种经过不断传代后,会发生性能退化现象。一般最多不超过 6 代,这个菌种就不能再用了,如果想恢复性能,必须进行复壮处理。 我讲课讲到这里,每每给学生举一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联系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菌种退化与皇帝世袭制度的关联。在课堂上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那么菌种传代退化与皇帝世袭导致的衰败究竟有何联系?大家知道,开国皇帝比较英明,传位给他儿子(第二代)执政能力还算可以,到了孙子辈(第三代)开始出现执政能力下降,以后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国破家亡,实现朝代更迭。看到这里大家清楚了吧,皇帝世袭的衰败与菌种退化的自然科学现象,是多么的相似啊! 那么优良菌种传代后,为什么后代性能不但不会提高,而且反而会下降呢?甚至连保持稳定的能力都没有呢?这里不是讲微生物的地方,所以不去分析菌种退化的原因,而是借生物学的普遍定律的启示,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世袭制衰败的根由,希望对社会总管理者有所启发。我总结了三点:志向衰退、错误累加和监督匮乏。 1. 志向衰退 开国皇帝,或者民营企业开创者,大多是志向远大之士,有一颗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在工作中自然极度努力。而继承者从小生活在富裕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纨绔子弟生活,祖辈那种远大志向很可能消失殆尽。即使家里可以找机会训练孩子,也往往是形式上的,与祖辈创业者那种大浪淘沙式的艰苦不可同年而语矣。据说有些官(商)家子弟为了磨练意志,也重走过红军长征路。实际上他们是边坐车边行走,一顿也没饿着,与前辈的那种真实感受不可能一样。一旦缺乏了志向,自然失去创业动力,事业岂有不败之理? 2. 错误累加 家族世袭制一个最大的问题还可能不是志向问题,而是错误累加之病。大家知道,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家族世袭制过程中,由于新老继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祖辈犯下的错误会很自然的被子辈承担,所谓父债子还。对于朝代来说更是如此,开国皇帝错杀过一批人,这些怨恨自然由第二代皇帝背负;第二代皇帝又犯了一些错误,自然又记到了第三代皇帝的账上,这样包袱越背越重,自然有一天要垮塌,实现了朝代更迭。这就是为什么三代以后的继任者即使很有志向,也难以像开国皇帝那样可以施展抱负的原因!也许有人会问,后来的继任者不能甩掉包袱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前任的功绩是他执政的基础,一旦他否定了前任,后任执政的合法性也便随之而去。 3. 监督力量虚弱 开国皇帝或企业开创者都有几个铁哥们给帮忙,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些人帮忙者平时和创业者称兄道弟,不分彼此。从一个角度上讲是亲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监督,这些功臣说话是很有分量的。为什么开国皇帝要杀功臣?就是为了消灭监督力量。 实际上,即使不杀功臣,随着世代世袭,皇帝的权威不减,而功臣的后代实力则迅速衰退。富二代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的亲信作为辅臣,监督力量大为减弱。缺乏了监督力量,自然腐败就会开始,以后的事自然不用我来讲了。 好了,我从生物学中的菌种退化,讲到了世袭制度的衰败。自然界给我们的启发,可谓深刻。世袭制必然导致衰亡,但这种这种模式的衰亡却是以继承体制的崩溃为代价,成本极其高昂。在崩溃之前,人们只能痛心疾首、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病人被病魔侵蚀,却无能为力,任其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病人本人或许根本感觉不到痛,甚至在临死前还耀武扬威,这是多么的可悲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88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文明的衰败已经开始了
famingkuang 2010-4-2 18:09
当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了的时候,这种生物的文明就开始走向衰败了。 由于人类的过度强大,地球上的所有高等动物们都已经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下去了,它们必须在人的允许下才能苟延残喘,象老虎、狮子等等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食肉动物们的文明史已经接近尾了。 就是最强大的人类其实也已经在经历了辉煌期后开始进入衰败期了,也许许多人都不太同意我的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现在正如日当空。 只要大家看看自己的处境,看看自己能吃到什么食物就知道我之所言非虚了。 食物安全是保障一个生物品种是否强盛的最大基础,同时某种生物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也是这种生物是否强盛的标示。 由于人类的过度强大,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安全的食物来源了,被人类几万年历史所检验了的安全的食物模式(传统模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短期内发明出来的生产模式,而这种种模式大都在几年或几十年后被证明是非常危险的,农药的使用就是最好的例子,转基因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现代人又不得不去尝试新的生产模式,因为不进行新的尝试会死得更快,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创新模式其实质就是饮鸩止渴模式。 通过这几天的农田劳动,发发明白了很多道理:化学模式取代传统模式是必然的,因为它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的效率;转基因模式取代化学模式也将在所难免,因为也是效率。 在人类提倡高效率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就算知道了转基因不安全,又能怎样?还是不得不吃,这就是人类的悲哀,如果用转基因说事不够明显的话,不如我们用走路来说好了,大家都知道,步行显然比做车对人体的健康更为有利,但你能选择走路的方式出行吗?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你不但要选择坐车,而且还必须坐开得更快的车。 高速发展的人类只能选择越来越危险的生存方式,个人及全人类都已经无权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了。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人类文明走向衰败的最好证明。 反思:我们为什么要那么高速发展呢? 如果每一个生物吏都有一个终点的话,那么谁走得越快,到终点的时间也会越短!人类真的有必要如此匆忙的奔向那终点吗?
个人分类: 反思|5043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从《简.爱》体会中国的衰败
manman57 2008-11-10 11:15
中国的衰败,总根子在于文化的衰败。 1840 年和 1856 年,大英帝国两次发动鸦片战争,大清帝国从愚昧、落后、无知、封闭、盲目自大到水深火热,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彻底垮台。几乎同时,在英国本土,身型瘦小的女孩 夏洛蒂 勃朗特 ,于 1846 年完成了《简 . 爱》这部永远年轻、永不过时作品。 说极端点,仅《简 . 爱》一部小说,便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强盛和中国衰败的所有信息。作为写作背景,《简 . 爱》对当时英帝国风土人情、社会状况的自然描述,使人们看到一个总体文明、比较和谐、追求教养以及一个现代社会才具备的社会的雏形与总貌。从手法和内容看,《简 . 爱》更是能传读千古,永不过时,这便叫做经典。更何况,当时英国并不仅仅一个 夏洛蒂 勃朗特 ,并不仅仅一部《简 . 爱》,众多英国作家的众多作品,均透露出一个现代社会才拥有的一切信息。拜读他们的作品,感觉上跟阅读现今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在理念、背景和阅读感受上,没有时代差距的隔阂,这才是大英帝国真正的可怕之处。 作个时间上的横向比较罢。当时的大清,虽亦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三十六家清儒,其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学的角度看,造诣均甚为高超。但亦仅仅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角度看而已。大清朝的夫子们,精研中国传统文化,将考据、义理、辞章研究到极致,将中国传统哲学、誓词、文副等发展到极致,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对近、现代社会必须拥有的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存状态,却鲜有涉及,也不懂涉及。这使得当时鸿儒们的作品所传递的社会信息,不知比 《简 . 爱》差距多少世纪! 这是当时鸿儒们的悲哀,当然更是整个中国的悲哀。 所以,当时中国的衰败与挨打的总根子,不是武器的落后,甚至不是教育、科技、观念、思想 ,以及社会环境和整体社会制度的落后,而在于再强调点说,乃是,文化的落后!文化的落后,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全部落后信息! 再所以,当今的中国要崛起,首当其冲的,乃是要文化的首先崛起。我们中华民族,在不丢弃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必须全面塑造出和提升一个当今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发扬光大、影响世界、光耀世界。这不是一代甚至两代人就能做成的事,但中国人历来有自尊、有毅力、有行动力,不管多少代,一定要做成。 到那时,东西方的整体比较和世界的整体格局,恐怕就要大变样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也一定会像盛世汉唐一样,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