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中国(PRC)人居住房面积比香港、新加坡、日本还高
jiangming800403 2015-12-16 12:28
jjsjzc 2015-12-16 10:54 新加坡,公屋计划,就是把70%的土地免费提供给社会,所以他们人口多,房价便宜,另有30%为商品房,特供富人。 博主回复(2015-12-16 12:03) : 那说明大多数新加坡人买不起房 博主回复(2015-12-16 12:03) : 中国(PRC)人居住房面积比香港、新加坡、日本都高 博主回复(2015-12-16 12:02) : 谁也不能剥夺公民买房的自由 ------------------------------------------------------------------------------------------------- 不要公民买房,难道要让公民的储蓄在银行里贬值吗? 所谓蚁族,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房,只是不在北上广而已。 大多数地区住房已经供过于求,存在大量“鬼城”, 即使北京周边地区也在闹鬼, 因此,并不需要政府直接干预, 也不会有谁住在大街上。 当然中国大陆和日本、新加坡、香港也不能直接比较。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匠谈艺-《每个人的观点》-Matthew Ngui
热度 1 shenyuan6756 2015-12-4 15:44
作者: Matthew Ngui 作品: 《每个人的 观点 》 (Every Point of View) 作品媒介:塑料管,实时影像 作品大小:非固定大小 作品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一个动态的,有视觉冲击力的装置作品来展现一系列对民主的看法,进而引发每个人心中对民主的反思。 图1, 《每个人的观点》, Matthew Ngui ,2015. 作品由非常多的树立在展厅中的塑料管组成(~400),白色的柱子象征着帕台农神庙(Parthenon),而帕台农神庙正是古希腊民主观念的诞生地。一些文字片段被粘贴到这些塑料管上。这些文字是来自 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的 新加坡人对艺术家提出的两个针对民主的问题给出的答案。问题一:您认为构成民主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问题二:您认为上述要素在新加坡已经完备吗?粘贴在每根管子上的只是对于民主认识的只言片语的碎片化的表达,只有站在某些特定角度(分布于展厅中的摄像机镜头位置),这些片段才能连字成句,成为一段完整陈述。摄影机所拍摄的展厅内的景象被实时投影到展厅一侧的墙上。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受访者关于民主问题回答的完美文字呈现。但是摄影机也会同时捕捉到在塑料管森林中穿梭的其他观众的身影。让观看投影的观众意识到他看到的文字并非二维图像,而是分布于很多管子上的很多图像片段的组合。艺术家藉此向观众传达出每个人的民主言论都会被社会上其他人的活动所屏蔽,干扰。在展厅另一侧墙上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些政治领袖对民主的论述和权威辞书对于民主的定义。这些官方的声音循着展厅上方的一些横向的管子被传导到展厅中的各个地方,观众可以在这些管子的终端聆听这些官方论述。艺术家的这一设置凸显了民间与官方对于民主认识的不同,也代表了在他心目中,民主必须经由一种有效的社会渠道在官方与民间上传下达。 艺术家巧妙地利用 了 图像形变( Anamorphosis )原理进行创作。 图像形变是一种视觉效果 — 经过 变形的图像只有在某一特定非常规观看视角才得以重现其正确形貌。图像形变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透视法已经确立,艺术家因此开始尝试着对透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利用 图像形变进行创作 的经典作品包括现存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于1533年创作的 《使节》( The Ambassadors )。 画面下方的斜长变形的图像只有在画面右上方斜向下观看时才能呈现一个合比例的头骨造型。图像形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拉长变形粉刷在路面的标识,只有司机在驾驶位的视角才能呈现标准的文字形象。 图2, 《使节》 ,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533 。 图1,图像形变在 公路标识上的应用。 图像形变在Matthew Ngui的手中不仅作为一种视觉特效,也是一件概念工具。艺术家希望通过这种视觉效果传达理解民主意义的多重视角,揭示出认知与理念是随着时空的变换不断变化着的。艺术家自九十年代以来创作了一系列基于图像形变效应的作品,本次作品是该系列中最大的一件。艺术家曾在他的一件作品上投影了如下一句话“有所见即有所信,但未必有所悟”(Seeing may be believing but not always understanding),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意图。 艺术家还为 新加坡波东巴西(Patong Pasir)地铁站创作了利用 图像形变原理 的公共艺术作品《Point of View》,在该地铁站的地面上有一些箭头标记,观众只有站在这些标记处沿着箭头方向才能看到地铁站柱子上的语录连成一线,或是变形了的MEMORY重现其标准字形。有机会路过波东巴西的访客不妨在站内去找一找这些标记。 图4, 《Point of View》, Matthew Ngui, 波东巴西地铁站,新加坡 。 关于艺术家: Matthew Ngui(1962 —),视觉艺术家。目前生活在新加坡,澳大利亚两地。作品曾在圣保罗(Sao Paulo, 1996), 威尼斯(Venice, 2001),光州(Gwangju,2002)双年展展出。并获邀参加第十届德国Documenta (1997) 艺术展。曾经担任过2011年新加坡双年展的艺术总监 。 图4, Matthew Ngui (沈智元,刘斐编译) 参考文献: 《 5 Stars:Art Reflections on Peace, Justice, Equality, Democracy and Progress 》Singapore Art Museum, 2015. http://www.anamorphosis.com/what-is.html http://www.culturebase.net/artist.php?110
个人分类: 工匠呓述|20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诗一首 题两岸领导人新加坡会见
热度 6 hcy98765 2015-11-9 10:12
诗一首 题两岸领导人新加坡会见 小马坐庄连两届, 狮城握手太姗姗。 若非英子逼宫甚, 二首依然一水间。 附 本诗平仄(平水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482 次阅读|9 个评论
旧文:性别视角看新加坡大选
fealock 2015-11-5 14:36
已刊发在9月21日的《联合早报》上 http://www.zaobao.com.sg/node/529070 《联合早报》在大选前夕公布了历届国会男女性议员的数据,值得深思。独立以来,除了前两届,从1972年至1985年大选之前的三届国会,都没有任何女议员,之后才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增幅尤其大。 本届大选,提名日公布了181名候选人,其中女性候选人35名(行动党20名,反对党15名),占候选人总数的19.3%(行动党22.5%,反对党16.3%)。9月11日大选,胜出的候选人中有21名女性,占全部89席的23.6%,略高于上届国会中女议员比率(22.9%)。 新加坡女性候选人和女性议员增加的趋势,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促进因素。 国际方面,由于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从独立以来就非常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不可避免会遭遇西方社会的性别平权思想。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性机构的积极推动下,“性别中立的决策制定”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法/公约,其中以联合国1979年开始推行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最为全面。 新加坡在1995年签署加入CEDAW后,确立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并相应地实质性修改了多项政策,包括允许海外出生的孩子随新加坡籍母亲入籍新加坡、取消医学院女性学生的配额限制、女性公务员的家人也可以获得医疗福利等等。增加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也是政府加入公约的承诺之一。 国内来看,有多方面的驱动力量。首先,女性的识字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率,相较于建国初期都有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与男性的差异;甚而,公立大学里的女学生人数,多年来已经超过了男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职业训练的积累,开阔了女性的视野、培养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扩展了女性候选人/议员的人才库。 再就是执政党理念的转变。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初获得了女性群体的支持,对她们参政也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建国后,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性别议题退居不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无可避免要重新面对性别平等议题。此外,随着贫富差距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保障不足、低生育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政府急需具有利他倾向和服务理念的女性加盟,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除了实际需要,针对年轻选民对更广泛民主的诉求,行动党推出更多女性候选人,也向她们发出了其更加包容、公正、与时并进的信号。 其三,集选区的推出也为更多女性加入和胜出提供了制度便利。新加坡从1988年开始引入集选区制度,规定在集选区由团队而非个人参选,且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团队作战,领军人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败。本届大选胜出的21名女候选人中,有15名来自集选区。 此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加坡手机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是一个高度连接的国家。另外,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允许个人更大程度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但为个体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身份选择,也被关注女性的组织(也包括官方组织SCWO等)宣传平权思想。这些新变化正在改造社会,引导政府及民众对女性产生更积极正面的评价,给予她们更多包容和机会,提高他们对女性候选人/议员的支持。 越来越多女性参选、担任议员和高级公务员,反映了新加坡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她们的参与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定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全面的平等和发展。虽然性别平等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新加坡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相当数量女性的加盟,新一届国会或许能在这些方面有更积极的表现。 联合早报》在大选前夕公布了历届国会男女性议员的数据,值得深思。独立以来,除了前两届,从1972年至1985年大选之前的三届国会,都没有任何女议员,之后才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增幅尤其大。 本届大选,提名日公布了181名候选人,其中女性候选人35名(行动党20名,反对党15名),占候选人总数的19.3%(行动党22.5%,反对党16.3%)。9月11日大选,胜出的候选人中有21名女性,占全部89席的23.6%,略高于上届国会中女议员比率(22.9%)。 新加坡女性候选人和女性议员增加的趋势,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促进因素。 国际方面,由于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从独立以来就非常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不可避免会遭遇西方社会的性别平权思想。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性机构的积极推动下,“性别中立的决策制定”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法/公约,其中以联合国1979年开始推行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最为全面。 新加坡在1995年签署加入CEDAW后,确立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并相应地实质性修改了多项政策,包括允许海外出生的孩子随新加坡籍母亲入籍新加坡、取消医学院女性学生的配额限制、女性公务员的家人也可以获得医疗福利等等。增加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也是政府加入公约的承诺之一。 国内来看,有多方面的驱动力量。首先,女性的识字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率,相较于建国初期都有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与男性的差异;甚而,公立大学里的女学生人数,多年来已经超过了男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职业训练的积累,开阔了女性的视野、培养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扩展了女性候选人/议员的人才库。 再就是执政党理念的转变。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初获得了女性群体的支持,对她们参政也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建国后,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性别议题退居不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无可避免要重新面对性别平等议题。此外,随着贫富差距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保障不足、低生育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政府急需具有利他倾向和服务理念的女性加盟,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除了实际需要,针对年轻选民对更广泛民主的诉求,行动党推出更多女性候选人,也向她们发出了其更加包容、公正、与时并进的信号。 其三,集选区的推出也为更多女性加入和胜出提供了制度便利。新加坡从1988年开始引入集选区制度,规定在集选区由团队而非个人参选,且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团队作战,领军人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败。本届大选胜出的21名女候选人中,有15名来自集选区。 此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加坡手机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是一个高度连接的国家。另外,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允许个人更大程度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但为个体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身份选择,也被关注女性的组织(也包括官方组织SCWO等)宣传平权思想。这些新变化正在改造社会,引导政府及民众对女性产生更积极正面的评价,给予她们更多包容和机会,提高他们对女性候选人/议员的支持。 越来越多女性参选、担任议员和高级公务员,反映了新加坡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她们的参与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定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全面的平等和发展。虽然性别平等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新加坡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相当数量女性的加盟,新一届国会或许能在这些方面有更积极的表现。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node/529070#sthash.vZUI7LvT.dpuf
3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制竞争:发扬优势,克服劣势
热度 3 jiasf 2015-10-17 03:53
前些年,一党执政的体制往往被扣以专制的恶名,而普选的多党制则被认为天然具有民主的道德高义。但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随着主要民主国家陷入国家治理困境,知识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的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永年为代表。 西方的多党制民主制度的优点是老百姓对政府的制约以及多元利益的表达。但其缺点也是显然的:各种利益集团及其代理政党,只强调自身的利益而不管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了选举利益往往有短视行为而缺乏长远规划,社会缺乏共识、缺乏妥协和解而陷入党争,为了斗争而斗争,使得政府难以正常运转,丧失了社会公共管理的功能,或者效率非常低下。美国政府因缺钱而倒闭的风险、日本政坛的不稳定、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泰国的黄衫军和红衫军的死结,都是例子。 一党制,或者事实上的一党长期执政,包括中国的多党合作条件下的共产党执政,缺点是社会监督制约不足,官僚主义盛行,对百姓服务意识差,腐败横行。但同样也有很多优点:只要高层执政精英保持公正公义,就容易维护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有长远打算和规划,决策和执行的效率高!例如快速发展期的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的一骑绝尘的新加坡,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 民主多党制或非普选的一党制都不过是产生政府的方式,最要紧的是要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要能较好地为公民提供社会服务,这是实质!产生政府的方式或许真不是最重要的。最终是要看:谁最能为公民服务、最能维护社会的长远利益、并能高效运转? 对于西方民主制的挑战是:如何在发挥制约监督机制、多元利益表达优势的同时,能够凝聚社会的共识、避免社会的分裂、维护政府的高效运作? 非普选的一党执政的体制面临的挑战则是:如何在保持长远意识、决策灵活高效的同时,创新制约监督机制,使公务员真正成为公民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至少现阶段,普选不见得是最好的选项! 对于监督不足的一党长期执政,或许建立公民对政府部门、尤其是直接跟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的评价与奖惩机制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个别人的评价或许不可信,但评价的人多了就可以反映实际。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34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6年技术史学会(SHOT)将在新加坡举办,请关注+提交论文!
热度 2 Einstein 2015-9-10 09:00
技术史学会(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简称SHOT,官网 http://www.historyoftechnology.org/)是目前国际技术史界最活跃的组织之一(另一是国际技术史联合会,官网http://www.icohtec.org/ 两者均是国际性组织,SHOT的主“根据地”是美国,ICOHTEC的根据地是“欧洲”)。 2016年,SHOT年会将首次在亚洲举办。早在2013年合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上,时任SHOT副主席的白馥兰(Francesca Bray)教授(2014年当选主席,我国科技史界非常熟悉她,其著作中《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你经纬》已经译介成中文,其早年参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农学卷,不久也将有简体中译本台湾译有繁体本)曾委托朋友向中国技术史学者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技术史的学者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SHOT年会。 本月23-26日,我国第四届技术史论坛将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白馥兰教授也将与会。但由于SHOT今年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举办的年会(10月初)与明年新加坡的会议(6月22-26日)时间间隔比较紧,所以为了尽早为新加坡的会议做准备,SHOT不久前公布了新加坡会议的日程简表,如下: http://www.historyoftechnology.org/features/annual_meeting/Singapore_2016.html 对一般学者而言,最关键的是10月15日至12月15日的提交论文时间段。 至于Open Panels的含义,请参考下面网址,2015年在阿尔布开克的年会(此次年会大陆学者仅有1位——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斌博士)有15个Open Seeions/Panels: http://www.historyoftechnology.org/call_for_papers/ 目前,可能SHOT一时忙于今年10月的年会,新加坡会议的详细日程及论文提交方案还未出台,但请国内技术史同行及时关注、早做准备! 如果想更详细了解SHOT近些年情况,请参考: 姚大志:技术史学会第55届年会综述 技术史学会第55届年会综述.pdf 姚大志,史晓雷:第57届技术史学会年会综述 第57届技术史学会年会综述.pdf 9月13日补充: 今天看SHOT页面,新加坡会议提交日程安排已经发生变动,以下为准:
个人分类: 学界动态|3493 次阅读|5 个评论
纳什均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duke01361 2015-6-28 08:04
纳什均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我其实并不知道纳什均衡的细节,只是大约知道是说一种多人合作过程中,每个人利益如何达成最大化的问题。突然就想到了科研合作问题。 有一次英国纽卡索大学的人来访,试图与我所在的一所大学合作,来人和我谈了这个意愿,我心里觉得达成协作的可能性不大。尽管我们都没有直接把这个关切说明,但很明显,两所大学不可能达成协作,就像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女谈婚嫁。 关于门当户对这个协作原则,国立新加坡大学的一位朋友说得特别赤裸裸,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只想往上看,也就是只想巴结比自己好的大学和科研院校,比如MIT等,因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和MIT联合计划等等确实是存在。 我所在的国内的大学里都都有联合办学项目,而且都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的联合办学项目,分别授予双学士或双硕士。而我们这些大学的协作院校说白了都是一些低端院校。没有一所在自己国家属于前50的大学。我觉得这也基本符合门当户对的原则?但我更觉得其实不是这样,更多的是狼和狈的协作。说白了就是打擦边球... 纳什均衡在大学之间的协作的前提是“门当户对”,具体到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也有个旗鼓相当和门当户对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相属的,相互差不多的单位或个体之间的“抱团取暖”,这在春秋战国期间叫做“约纵”! 不说这些协作的前提条件,专说能够达成协作的“纳什均衡”问题。门当户对的个体之间达成协作,彼此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个更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 只有多赢才能协作或合作下去。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When is Cheryl’s Birthday?
热度 1 primeacademy 2015-4-18 00:24
近日,新加坡一道为十五六岁学生设计的奥数题在网上热传: Albert(阿尔伯特)和Bernard(伯纳德)刚刚和Cheryl(谢丽尔)成为朋友,他们想知道 Cheryl 的生日日期。Cheryl最终给他们十个可能日期:5月15日、5月16日、5月19日、6月17日、6月18日、7月14日、7月16日、8月14日、8月15日、8月17日。 Cheryl分别告诉Albert她生日的月份和Bernard她生日的日子。 Albert:我不知道Cheryl的生日,但我知道Bernard也不会知道。 Bernard:一开始我不知道Cheryl的生日,现在我知道了。 Albert:那我也知道Cheryl的生日了。 那请问Cheryl的生日在哪一天? 其实这的确是中国大陆常见的所谓奥数逻辑推理题中问题,一个可能的原型见本文最后附加的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不需要什么数学,很多人分析得很复杂,差不多不是故弄玄虚就是逻辑混乱,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下面的解答清晰自然,并且可以几乎自动地联系到的纯粹的数学: 附1:中国大陆版本的“原题” 2人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是下列10组中的一天(M月N日), 张老师把M值(月)告诉了小明,把N值(日)告诉了小强, 张老师问他们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3月4日,3月5日,3月8日 6月4日,6月7日 9月1日,9月5日 12月1日,12月2日,12月8日 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 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 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 请根据以上对话推断出张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 附2: 两个简单变化形式 (逻辑让事情清晰而不是相反) I. II. ------------------------------------------------------------------------ 九章格物,奇异恩典。
个人分类: 数学文化|8324 次阅读|3 个评论
李光耀的成功
pkdlxx 2015-4-11 16:29
李光耀的成功不仅是其治理新加坡繁荣的成功,而是其以身作则,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思想的成功;并非传统上的成王败寇,而是其在改革之路的探索与付出,这才有国际上的各界人士对其的尊重与缅怀。 在新加坡的改革道路中,迈出开放脚步的同时,能够用法制作为约束,与开放并行,其长远的眼光值得学习。在治理国家时的身先士卒,重视教育,严格依法治国,更值得想要在改革中成长的团队与集体去效仿。制度的公平才能带来平等的竞争,才能给社会带来馨香之气,才会有真正的和谐。
个人分类: 时事感慨|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光耀的“任性”
热度 7 lvnaiji 2015-3-26 08:27
吕乃基 很少有已卸任的国家领导人,在去世后在世界各国受到如此多的赞誉,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西方公众还是东方百姓,政府领导人还是普罗大众,年轻人还是长者。 资本主义国家会欣赏李光耀的反共立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李光耀在国家治理上的强势推进着迷;西方公众在新加坡感到与他们熟知的理念和氛围别无二致,东方人在李光耀的行动中看到了灵活性与实用主义;领导人试图从李光耀的执政中寻求成功之道,普罗大众切实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年轻人感谢李光耀把新加坡带入(后)现代社会,享受新加坡模式的成果,老年人在今日之新加坡依然看到传统的印记和魅力,追忆跟随李光耀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喜悦。新加坡,由第三世界跃升到第一世界,不仅是经济和人均GDP,而且是体制和文化;不仅是第一世界中的一员,而且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员。 不是没有争议,例如把国民教育与培训狗相提并论;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所争议的事项本身,构成了李光耀独特的执政风格,成为新加坡发展道路上顺理成章的一环。 这就是李光耀的任性。 任性,就是面对独特的国情和周边国家的态势,处于独特的历史时期,置内外各种指责于不顾,我行我素,选择独特的适合于自身的发展道路。 任性,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新加坡的国家利益。 然而,古往今来,多少人在任性之时声称是为了国家利益,声称是“为你好”,在国家利益的旗帜下绑架甚至强奸民意,把国家引向歧路 由此可见, 在李光耀任性的背后,是清晰的目标,是对历史趋势的顺应和推进,把新加坡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向人类的进步事业,而不是偏离甚至倒行逆施。任性,不是任意而为,而是沿着历史的轨迹。同时,任性,只是在特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之所为,不是社会发展之常态,更不是执政者走向个人迷信和独裁。一旦进入法治和制度的轨道,自然也就不必以及不可任性 。 一个需要英雄的国家是不幸的(剧作家布莱希特)。 新加坡已经走过了这一步,李光耀可以安息。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37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评:皇上不急太监急之李光耀先生与中国
热度 1 yjjsu27 2015-3-25 08:59
科学网某位外国人,一再转发一些文章,并且积极为之辩护。甚至不惜背弃自己标榜的“言论自由”。 《毛左注意了,李光耀可是一个铁腕的反共分子》 《 李光耀——海外华人中的铁杆反华人物 》 ... 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只是,很奇怪的是。当中国历届国家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从毛,邓,江,胡,习)都一再公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且在制定国策的时候,也深入全面的学习新加坡(上海金融体系,汇金公司,公务员薪酬与监督体系,产业园等等).... 问题是,这些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论和观点,都被无视了。 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新加坡是学习 榜样,不但是朋友,更是老师;比如,在比较媚外的网易论坛,历来对于新加坡的新闻报道,那也多数 褒奖有加,不如新加坡的鞭刑不分内外,新加坡 整洁与有序,新加坡的清明与高效,新加坡经济奇迹,新加坡淡马锡等等。 中国共产党体系也认为新加坡政治体系值得学习和借鉴,不但 朋友,更是老师。比如新加坡的行政管理思想,党政安排,国家管理模式等等。 至少这20年来,中国的网络上,对于新加坡,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和夸奖。其待遇和地位,高于欧美,更远超日韩俄。即便是网易论坛这样的地方,也一样 问题就来了,这位科学网的博主,第一不是中国人,第二不是共产党员。然后在那里指手画脚,夸夸其谈,颇有“天下唯我独尊”的架势。摆出一副卫道士的嘴脸,动辄拿出“民主,文明”来忽悠。 典型的皇上不急太监急。
12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将继续学习新加坡
yjjsu27 2015-3-24 21:57
向新加坡学什么?(上、下篇) http://www.cyol.net 2015-03-23 09:38 中青报订阅 收藏本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蔡定剑 向新加坡学什么?(上篇) 蔡定剑 新加坡以它高度的经济发展,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舒适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在与新加坡政府正式会谈以后,邓小平与李光耀单独闭门谈了3个小时。这以后邓对新加坡的经验赞口不绝,并对高层领导多次谈到要向新加坡学习(后来李光耀资政也几乎成了中国领导人的资政)。所以我国有很多高级领导人都访问过新加坡,大量的中下级领导人和官员被派去学习和培训。所以,新加坡的经验是中国从高层到地方官员高度认可的、并一直认真学习的榜样。 在被我国官员学习和学者介绍的新加坡经验中,有几点被尤为推崇:一是威权体制,把新加坡的高速经济发展归结于一党执政的权威主义体制;二是“高薪养廉”制度,把新加坡的政府廉洁归结于“高薪养廉”;三是严格管理,把新加坡政府高效和良好的治理归结于严刑峻法的管理。2005年7月到10月,我有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邀请做访问研究,使我有机会对新加坡的制度作亲历考察。我发现上述被国内官员学者推崇的新加坡经验有很大的偏颇和误解,使人们对新加坡的了解有相当大的误导。我想谈谈我所了解到的新加坡的经验,及我们应该向新加坡学什么的一些看法。 民主机制下的威权政治 新加坡确实是一党执政权威体制发展经济的成功范例。这一点被广泛地用来证明权威主义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要搞民主。 不错,新加坡是一个建国40年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国家。李光耀也一直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国,不能出现多党纷争政治,否则将难以生存这样的话来警告国人。新加坡也确实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都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我认为,新加坡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的权威体制,而在于它充满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发愤图强的精神,特别是人民行动党在民主制的框架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以争取人民支持的结果。 要了解新加坡经验,必须了解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和它的政治制度。新加坡到底是一个什么制度?是民主制还是个专制政府?它有一个完全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度,而又有一个列宁主义的政党;有一套英国留下的法治传统和公务员制度,又有一套融合儒家和法家思想治国的理念;它以英文作为官方语言(就是官方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但又有76%的人有中国血统(又有很深的中国人的品性)。 人民行动党有很多与中国共产党相似的地方,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有严密的党组织并有党的外围组织职工总会、青年团和妇女团,特别在基层有党支部。有一套像中共早期严格发展党员的制度,党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但是,它与中国共产党有根本不同的地方,它不是一个以劳动者为基础的政党,而是一个精英分子政党,早期有些普通劳动者入党后被请出了人民行动党。它是个以共产党为对手、主要与共产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政党。它是一个议会制政党,而不是一个革命党。它是通过多党竞选上台的,并且必须赢得五年一次的国会选举才能执政,政府官员必须通过像西方议员一样的竞选过程。当然目前的选举并不是很公正的:人民行动党作为执政党,利用手中的权力,制定选举规则、运用财政和政府资源、操控选举程序(如在选区划分、候选人资格审查等)、掌控媒体舆论,甚至最后不惜用司法手段打压反对党。但不管怎样,它形式上还是多党制,党还是要靠打“选战”,最终要靠多数人民的投票支持才能执政。党不能强迫人民投票,而只能靠讨好人民、取信于人民才能执政。正是这一点,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并被人们和国际社会承认其合法性的基础。 尽管反对党非常弱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无法挑战人民行动党,尽管执政党可以利用行政、司法和媒体各种手段打压反对党。但是,反对党对人民行动党仍然有很大的压力,人民行动党对待选举的认真态度,与西方多党制国家政党竞选有相同之处。由于人民行动党最早是靠议会民主制上台的,尽管长期由它一党执政,它可以利用各种民主的手段保证自己的地位,但它不能废除民主制形式。它虽然有列宁主义政党的组织,但它一直保持着党内民主、党内的开放思想和不同观点。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执政党是通过议会和政府等政权的形式执政,而不是通过党直接执政。竞选国会议员,国会议员在联系人民群众与政府方面起着支撑整个政权的作用,这点与西方民主的国家没有区别。 所以,由上述而判断,新加坡基本是个民主政体,但实行权威统治。人民行动党执政基本上还是建立在人民支持这一合法性基础上的。正是这一点使新加坡权威统治具有了合法性。人民行动党以“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议会选举途径和国会议员大量、深入、细致地做选民工作,争取选民支持而取得执政,使“为民服务”通过议会制度和国会议员的活动,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真正实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新加坡的成功主要不在于它的权威主义,而是真正“为民服务”。如果只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权威统治一面,不讲它时刻为民办事,为争取人民支持和选票的民主基础,只讲严刑峻法的管理,不讲它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娴熟的法治水平,就是对新加坡经验的极大误解。 向新加坡学什么?(下篇) 蔡定剑 有人说,廉政光靠决 心和信念是不行的。我认为,如果创业的第一代领导人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即使没有制度保障,而靠领导人以身作则,也可以在他有影响的时候保持政府廉洁。毛泽东时代也做到了这一点。新加坡才建国40年,第一代领导人李光耀时代还没有过去,如果没有别的制度,光靠这一点也是可以保持廉政的。 李光耀不但有这种决心,而且长期以来确实以身作则,从当总理开始他每月拿3500新元,上世纪70年代初,他把部长的月薪从2500新元提高到4500新元的时候,他还是拿3500新元,直到1985年。直到现在,新加坡领导人一律都没有政府雇佣的园丁、厨师和佣人为其服务。更何况,人民行动党不仅有理想、信念和决心,还逐步建立起一套制度来保障廉政。 在证据上,对官员腐败采取有罪推定 首先是依靠建立以减少腐败机会为主旨的反腐法律制度。1960年,新加坡政府就修改了早年殖民时期的《预防腐败法》(POCA)。这个法律的宗旨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减少腐败的机会,并使得腐败发现起来更容易,然后用严厉、及时的惩罚来阻吓犯罪。这个法律对贪污、贿赂行为作了广泛的规定;对各种腐败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在证据上,对官员腐败采取有罪推定,如果一个官员被发现生活阔气,消费明显超过收入,或拥有与收入不相称的财产,法院就可以此作为受贿的证据;法律还给予反贪人员很大的调查取证权,规定被控方家属和证人有提供实情的义务,否则将受到严重处罚。 其次,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腐败的机会,是新加坡反腐败最重要、最有效的经验。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国家和社会资源,并大量进行政府投资的政府,很多大的建设项目都由政府投资,有80%的居民住的组屋是由政府盖的。钱权交换的机会是很多的,但是由于各种制度健全,堵塞了腐败的渠道,使得官员没有机会腐败。这种制度就是权力分配的分散化,凡重大决定都防止任何一个官员可以个人作主,而是几名官员共同参与决定,政府合同由不同的级别审查决定,各种责任非常明确。 第三,强有力和有效的反贪调查局(CPIB)。现有77人的反贪调查局直接在总理领导下工作,是防止和打击贪污贿赂的利器。它的成功在于:它在新加坡得到人民的高度信任;它被赋予很有效的权力和手段,如任何证人一旦受贪污调查局传唤,都必须前往据实报告,如果发现提供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将面临罚款和监禁处罚。新加坡毕竟很小,反贪机构能有效地监控官员,有腐败行为也很容易得到揭露。 一国的反贪是否成功、有效,有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制止犯罪不在于它的法律是否严厉,而在于犯罪者受处罚的概率。如果违法者受处罚的概率很小,即使再严厉的处罚都不足以制止犯罪。如果犯罪被发现的概率很高,它的震慑作用是巨大的。一位专家告诉我,新加坡贪污犯被抓的概率高出菲律宾40倍。在贪污犯被抓概率低的情况下,被抓的贪官往往还很不服气,会说:为什么抓我不抓他?认为被抓只是运气不好。所以很多人心存侥幸。 另一重要因素是对犯罪的规定必须明确。一旦触犯规定就必须给予处罚,不能再考量各种因素,如看官职大小、是否有背景、或者认为违法的太多了(如法律规定官员接受1000元即为受贿,不能因为人数太多就内部掌握接受1万元才处理)等因素。这样,就把制裁界线给模糊了,人们不知界线在哪里,就会得寸进尺。新加坡这方面非常干脆,只要发现触线的人都会受到处理。60年代,曾有一位部长反对购买波音飞机,但私下透过人向波音公司表示愿意提供有偿服务。被告发后,尽管只是嫌疑,李光耀也果断地解除了他的职务。这位部长最后被人们唾弃潦倒落魄。 第四,政府公开透明。没有公开透明就没有廉政,政府暗箱操作是腐败之源。公开透明包括各方面,政务公开透明,所有的办事程序都法制化、公开,如某工程招标,都是非常透明的,如果人们有怀疑,可以投诉。有关部门都应提供材料,并作出解释。 官员的财产都是公开的,人们对官员的财产有疑问,可以投诉,有关部门应调查并向人们作出解释,包括对李光耀本人的投诉也不例外。1995年,有人投诉李光耀父子在购房中有不公正交易。总理吴作栋下令调查李光耀和李显龙(当时副总理)两处购房过程。调查表明,这两处购房在预售中发展商给他们父子10%以内的折扣。成交后由于市场房价飞涨,于是有人就向有关部门投诉。李光耀要求将调查结果彻底公开,并把它提交国会讨论。在辩论中,反对党也认为这个折扣是市场的一般做法。由于不遮掩,完全公开披露,使此事完全化解。 第五,新加坡政府的廉洁还在于它经过几十年的国民教育,公民具有良好的素质,已经建立起廉政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文化:人们把贪污受贿的公职人员看成社会公敌。加上新加坡是个法治社会,人们都自觉地依法律规则办事,而不会首先想到去打通关系。所以,靠行贿办事在新加坡自然就很少。 新加坡的廉政来自一整套的政治理念、社会、文化氛围、政府透明、法治和严厉查处机构等,高薪是其中一种因素,但决不是主要因素。新加坡反腐的成功在于做到了使公职人员“不能贪、不想贪、不敢贪”。把新加坡的廉政归结“高薪养廉”是错误的理论。仅靠高薪是不可能养廉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贪婪是无止境的。否则,你不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高官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还要贪几百万、几千万,这是为了生活吗?前印尼总统苏哈托家族贪污拥有420亿元资产(大概可以占到印尼GDP的40%),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掠夺了国家大约50亿到100亿元财富,前秘鲁总统藤森从国库贪污了数百万美元,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搜刮了大约50亿美元至80亿美元(相当于扎伊尔每年接受国际援助资金的40%),这些作何解释呢?惟一的解释是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 要防止腐败,让官员可以维持社会中等生活水平是必要的,如果收入太低,以致他们不能维持基本的生计,就必然产生腐败,像印尼和菲律宾政府给公务员的工资只够他们三分之一的生活费,逼得官员只有敲诈,很多外国人在从进海关开始就会遇上敲诈。在让官员保持中等生活水平的条件下,能不能防止腐败就要靠制度和文化了。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有效并可严格执行的制度,贪污受贿就像在自己的银行卡上取款一样容易,谁都会这么做,即使他已经很有钱。 秩序不仅靠严刑峻法 说到新加坡,人们都对它的花园城市,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秩序赞赏不已。而我们过去更多地把新加坡的这些成效归结于严格管理、严刑峻法。 新加坡确实是有非常严格的管理,为维护公共卫生和秩序,对违法者处以很高的罚款,如在公交车上吸烟、喝饮料会罚款2000新元(相当于一个人一月的工资)。新加坡还保留古代的鞭刑和绞刑。如对在建筑物上乱涂鸦者和外国人逾期不回国者,都可处以数月的监禁和鞭刑这样的重罚。但是,仅有严刑峻法就能产生现代文明和秩序吗?这点显然不能为各国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我国有世界上最严厉的处罚贪污的法律和数以百计的反对各种腐败的规定,却不能有效地制止贪污风行,难道新加坡就能靠严刑峻法管出一个和谐、秩序、文明的社会吗? 在新加坡作研究期间,我借机会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扫视了一遍。我深信,一个城市的街道、特别是道路交通是最能反映城市的社会秩序、文明水准和政府管理水平的。在曼谷、胡志明市和雅加达市,摩托车像蝗虫一样在街上飞奔,人们不守交通规则,无论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行人,有的地方也没有红绿灯,有的地方没有斑马线,你要规矩一点就过不了马路,会感到路上充满危险。还有脏乱的街道和店铺,乱要价的买卖,乱索费的管理人员。还有城市交通设计的混乱,像曼谷市不是地铁而是地上铁道(又粗又笨)直贯市中心大道,使城市充满嘈杂、混乱。每当我从周边国家城市回到新加坡时,总有一种从混乱回到秩序,从嘈杂回到安宁,从工厂回到花园的感觉。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新加坡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高效呢?我认为,有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新加坡有一套良好的法治;二是有一套优秀的公务员制度和精英治理;三是政府决策的公开和公众参与;四是有良好的公民教育。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因素,光是靠严刑峻法,可以建立良好的秩序,但不可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可以使人民惧怕法律,但不可能使人民信赖尊重政府;可以使政府很有力量,但不可以使管理有高水平和富有效率。 新加坡的良好治理首先来自于它的法治传统。法治传统是英国殖民者的遗产,由李光耀这个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以及他的一些从英国学法律出身的同僚们很好地承袭下来。当然,他在继承英国法制时作了一些适应新加坡亚洲文化的改造,这就是他强调严刑峻法的一面。
1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世界气象日致李光耀悼词
热度 1 hucs 2015-3-24 12:17
致李光耀悼词 您以“新加坡国父”和建国总理的荣耀, “ Hold 住了” 一个时代, “ Hold 住了” 亚洲和世界政要,让世界对您和新加坡国的巨大成功敬仰不止。 注: 胡春松作于南 昌大学, 2015 年 3 月 23 日夜。 万千气象 -- 献给2015世界气象日 胡春松 风云雾兴,雨雪冰霜; 电闪雷鸣,地动山晃; 大气环境,人类健康; 生态文明,经济影响; 千踪万影,世界气象。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5年3月23日。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 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今日(23日)18时13分在 台湾花莲 县附近海域(北纬23.8度,东经121.7度) 发生5.7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福州震感明显。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和 JAMA 诗稿九篇》(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 种子 ” 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 “ 种子 ” 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见:《青春诗语》,第 129 页,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ardiovascular, diabetes, 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677 次阅读|1 个评论
鞭行天下——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
热度 6 xishuaili 2015-3-24 12:08
温馨提示:本文里臀部受鞭刑图片略恶心,免疫力弱者慎入。 如果在封建社会时期,刑部衙门里的鞭刑、棒刑、拶刑、宫刑,甚至是千刀万剐的凌迟,大概我们很多人认为这是触犯王法应得的下场;而在人权得到尊重的现代化民主国家条件下,我们谈论鞭刑,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但很难接受。新加坡作为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它的严刑峻法少有匹敌,尤其举世无双的是新加坡的肉体刑罚——鞭刑,堪称是“举世无双”的。 “一举一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在给要去新加坡的外国人员的材料上注明的,还会特别提到他们的国宝刑罚鞭刑。据说有人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接受鞭刑的惩罚,想必这刑罚除了肉体上的残酷,更多的会在受刑者心理上留下烙印。 鞭刑的目的、材料、方法步骤、结果等 下面我们从目的、材料、方法步骤、结果等构成鞭刑的要素来解析鞭刑并加以评级、谈论,以飨经常以此要素行事的读者。 一、目的:打击犯罪、道德败坏、不文明的行为,保持新加坡良好生活氛围。 二、材料:藤条、受刑者屁股、木架刑具、绳带、一名持藤者、一名协助固定人员 新加坡狱中使用的刑鞭是藤条制成的。不同于竹竿,藤条更有韧劲,刑鞭的长度和直径都有严格规定,刑鞭长1.2米,粗1.3厘米。形象地说约有扫帚把那么长,成年男子的小指头粗细。在行刑前,刑鞭会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充分吸水,增强柔韧性。 三、方法步骤: 藤条鞭有小拇指粗,行刑部位是罪犯裸露的臀部姿势被狱警用结实的皮条牢牢绑在鞭刑架上,身体从胯部弯曲,臀部翘起。刑事执行条例规定,每次审判最多可判鞭刑24下。鞭刑必须一次全部执行,不能分期。 执行者持鞭,双脚东跳西跳,像在打拳击一样,嘴里发出“呀、呀、呀”的怪声音。突然旁边的辅助人员喊一声“one”。只听“啪”的一声,皮鞭会准确的打在屁股上。巨大的疼痛会让受刑者忍不住大声的尖叫,叫出有生以来最难听的声音。犯人想极力挣扎,无奈身子被固定在木架上,除了用双手死命的住进木架,只能满脸泪水,整个人像死过去一样。 四、结果:血肉横飞 《麦克费伊受鞭记》作者 Gopal Baratham问一位前鞭刑官“屁股到底会不会血肉横飞”时,他答道:“鞭打15鞭以上绝对会,因为屁股已经被打遍,没有表皮了,所以不管行刑官多么精确,肉都会飞出来。”不信请看图。 五、评级:身体杀伤四颗星,心理杀伤五颗星。 六、讨论: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莫言的《檀香刑》,幸好只是过去的刑罚,想想就让人感觉心塞塞哒。 新加坡的刑法制度源自英国和英属印度的刑法。1924年,英国在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成立海峡殖民地,使用英国法。当时,对于乞讨、制售淫秽物品、纵火、杀人抢劫、暴力抢劫的罪犯都可实施鞭刑。在此期间,行刑使用的刑具是“九尾猫”(一种英国式系9根皮条的皮鞭)或藤条,行刑使用“普通刑架,行刑部位是臀部”。1948年,新加坡变成了一个单独的殖民地,在法律中,鞭刑条款得以保留,可是实行的已经不多了。在1949年全年,只有46人被法院判处鞭刑,20人因违反狱规在狱中受鞭刑。至1955年,“九尾猫”被从法典中删除,而使用藤条就成了执行鞭刑的惟一的方式。1965 年,新加坡获得独立,法典中正式出现了鞭刑的名称,而且实施面也扩大了很多,对于很多重罪轻罪,都要鞭刑伺候。 在网络上很容易查到两则外国人在新加坡遭受鞭刑的例子,其中一则例子的受鞭刑者是中国人。 例一:18岁的美国青年迈克·彼得非去年在新加坡因用油漆喷涂在18辆别人的汽车上,并向汽车扔鸡蛋而受到法官的检控。今年3月3日,依法判处这位白人青年鞭刑6下,入狱4个月,罚款3500新元(约合人民币15750元)。此事一时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更惹来美国、英国等大国的特别关注,使这件若是发生在美国则不足挂齿的事情竟被吵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甚至美国与新加坡政府的最高首脑都为此事而不欢,更是令人称叹。 例二:同胞陈某,从福建到新加坡,在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一份高薪达万元人民币的活计。由于他拿的是旅游签证,只能停留14天,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逾期不归。不久警察发现并把他带走,最后他被法庭判处4鞭鞭刑。在受刑室,他看到墙上挂着十几条皮鞭,鞭长近一米,粗似牛尾巴。脱光后的他被固定在刑架上,几个膀大腰圆的马来人毫不留情地对准他的屁股抽了4鞭,只疼的他大声号叫,眼冒金星,苦苦求饶,4鞭下来,彻骨透心的剧痛让他虚脱了,两腿抖动,意识模糊。十几天后他被遣送回国。“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新加坡,它让我领略了天堂般的繁荣和富庶时,也让我饱尝了地狱般的痛苦。”当事人真实动情的回忆,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新加坡社会不同情受鞭刑的犯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位作者这样为鞭刑辩护:“新加坡民众多数支持鞭刑。鞭刑的目的是制造疼痛,那么能达到目的的同时又最安全的行刑部位就是屁股。鞭刑的结果是在他们的屁股上留下终身鞭痕,这正好达到教育的目的,永远提醒他们再也不能犯罪。”新加坡以“严刑峻法”世界闻名,完备的法律体系,严密的法网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藤鞭之下无冤汉”。这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犯罪率极低的国家,良好的社会治安成为经济发展有力保障,新加坡也成为了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
个人分类: 想知道吗|81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李光耀的经典治国言论
热度 1 pukin 2015-3-23 15:15
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今天凌晨因病逝世了。他的逝世无论对于新加坡本国,还是整个华人世界,都是震动性的事件。 李光耀统治新加坡40多年,说他是独裁者毫不为过,但如果没有他,新加坡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和世界地位。2014年新加坡的人均GDP是5.8万美元,远远超日本的4.8万美元。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了一小段视频,视频编辑和播放了李光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场合的一些经典演讲,摘录几段他的经典治国言论: 1 、对李光耀来说,民意调查不值一文。他的哲学是: 国家领导人永远不该为国民是从 。 他承认民意调查是政府执政方法之一,但认为反而是展示了思想上的弱点 。 2 、他认为: 不敢坚守己见,风向一变动,大众在媒体游说下改变立场,你就赶着去迎合,这样的人根本不是领导人。 3 、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执政者,必须敢于实施铁腕政策,不然就放弃吧。这可不是玩牌,这可是你和我的人生,我费尽一生的心血建立起的国家。只要我在位一天,没人能摧毁这个国家! 4 、对于民主,李光耀说: 我优先考虑的是社会福利、国民的生存之本。然后才是民主的规范和流程。我们偶尔还不得不叫停后者 。 5 、对于新加坡今天取得的成就,李光耀是这样评论的:我可以毫无懊悔地说,如果政府当初没有强制干预私人问题,我们绝不会取的今天的成就,没有这样的经济发展。 对于新加坡国家和人民来说,李光耀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 即使我卧病在床,即使我已入土,只要我发现问题,一定会马上起来 !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6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光耀逝世——写一副挽联
热度 5 qyu111 2015-3-23 10:53
早上起来听到李光耀逝世的消息,想写点什么。打开手机看到微信上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文章。就写一副挽联吧: 李光耀:西装笔挺的中国贤君。 新加坡:中体西用的光辉典范。
个人分类: 随笔|805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也有不少新加坡人厌恶李光耀
热度 4 Majorite 2015-3-23 09:23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的消息牵动了不少新加坡人民的心,但同时也有不少民众幸灾乐祸,表现出对他的强烈憎恨。连日来,整个新加坡社会似乎出现了对立两面,浮现出了对李光耀这个人的矛盾又复杂的情结。 今年9月将满92岁的李光耀2月5日因感染严重肺疾入院,此后一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治疗。敬爱李光耀的民众纷纷献上祝福希望他能早日康复,能在8月9日与人民一同庆祝国家独立五十周年,但眼前谁也不知道这一天会不会到来。 回顾李光耀漫长的政治生涯,新加坡民众的心情是相当纠结的。相信不少民众会为他对建设新加坡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恩,感激他和他的团队在独立初期为国家发展付出心力,建设了稳定与繁荣的社会。 在当初整个区域环境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必须时刻提防区域国家对新加坡的虎视眈眈,做好平衡外交,确保国家可以在逆境中求存。这本身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要是没有大智慧和高超的外交手腕则难以维护一个没有多少天然资源的小国主权与生存。 面对国内,他必须时刻确保社会稳定以将新加坡打造为繁荣的国家。他和领导班子在短时间内让新加坡取得耀眼的经济成就,为新加坡打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也让人们,尤其是出生在国家独立以后的国民,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生活。 然而,就像铜板的两个面,李光耀过去所提倡的政策也有对错两面。在当时的环境和时代里看似是最正确可行的决定,沿用至今已不合时宜,而在当今全球化的复杂时代里,各种政策和治国理念的弊端开始一一浮现。 打开Facebook,无论是民办新闻网站,或是“主流”媒体账号下的留言板,都会经常看到网民对他功与过的评论,其中不少是负面的,而言辞偏激者的恶言诅咒也不在少数。印象中,民众过去在其他新加坡领袖病危或过世时都不曾表露出如此强烈的不屑与憎恶。 对于人民的不满,李光耀并非没有察觉过。他曾感叹新加坡年轻一代没有经历战乱,不懂感恩,将目前的繁荣和稳定视为理所当然。 新加坡年轻一代是否真不懂感恩?究其原因,李光耀与新加坡的发展与命运密不可分,而出生在1965年国家独立后的国人是完全在他执政下成长的一代,李光耀以及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深深刻印在大家的心里。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他坚信主张权术和谋略的中世纪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理论,而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的经历也对他造成深刻的影响,使他相信执政者必须使用恐惧和权威手段才能更好控制人民、管理国家。这一信仰贯穿了他整个政治生涯,而他也曾经说过,他不需要受人爱戴,而是要令人畏惧。 他的强势作风,他的精英治国理念,他对付异议分子、控制舆论的手段,虽然稳定了社会,但也在不少新加坡人心中留下一道道阴影,同时造成了精英领袖与民众之间的严重分化与巨大鸿沟。 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并非暴虐无道,但是社会上长期空弥漫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惧。媒体上歌功颂德的文章和报道不计其数,大家却害怕表达不同于官方立场的意见,担心因言开罪,而过去也没有太多渠道去发泄,看出社会制度不公的人,只能将不满暗藏心中。 如今长期将感受压抑在心里的新加坡人现在对李光耀所创立的人民行动党政府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反情绪,反感于他所代表的强人政治与强势政府的作风。在他此刻最虚弱的时候,这些长期不满的情绪迫不及待地涌现了出来。这或许也是一位只要人畏惧,不需人要爱戴的领袖最终必须面对的极端反应。 现在不少民众更是渴望更加开放的舆论空间、更多元化的政治环境,期待一个能代表人民不同声音的国会出现,而不是必须等到选举时才能在“五年一次的民主”中给政府的表现开出成绩单。 每一个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每个时代也有画上休止符的时候。对在他执政时期成长的新加坡人来说,过去强人领导下的稳定和单纯的社会有时候会让人怀念。但也仅止于缅怀。 李光耀长子,现任总理李显龙,曾经表示希望再一个李光耀来带领新加坡面对挑战。这句话反映了他对父亲的尊敬,或许也不经意流露出了在位的疲惫。正在寻找接班人的他,感叹着自己的班底虽然“有能力也有经验”,但就是得不到人民的“肯定与接受”。 目前的新加坡社会面对许多严峻的挑战,而这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已超出一个家长式政府所能克服的范围,而新加坡民众的政治意识正慢慢觉醒,开始反思过去的历史、当前的制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迎来更大的改变。 一个能被人民“肯定与接受”的领导人选不一定如李显龙所说的难以找到,问题在于此人未必身在执政阵营里。处在时代交叉口上的新加坡,是否还要期待另一个强人的出现,延续强势政府的作风,也是新加坡人民必须面对,并在下一届选举中所需回答的问题。 评论内容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130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