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的七大原因
xuhongliang 2011-10-3 16:09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发表题为《 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 》的文章: 尽管有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幸福感在世界上很高,但是实际上不幸福的人更是大有人在。爱比较、缺乏信念、不知足等七原因“偷走”幸福。 社会心理学家们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以下七点原因: 1.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2.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3.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4.不知道奉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5.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6.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过于焦虑。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王锦思)
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招博士生一名
qlms 2011-10-1 15:5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Prof. Loh Zhi Heng招Ph.D全额奖学金学生。 该教授本科毕业于MIT;博士毕业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该老师网页 http://www.spms.ntu.edu.sg/cbc/FacultyResearch/Individual%20Faculty/ZHLoh.html 录取后的待遇 : 博士资格考试之前每月1500新元; 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之后每月约2500新元。 基本要求 : 超快激光,激光光谱学或者材料学专业的硕士。 其他专业,如果对物理有极强的爱好,且研究基础较好,也可以考虑录取! 明年夏天硕士毕业,今年已经硕士毕业的也可以申请明年一月份的入学。 英语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请与该老师直接联系。 请勿给我发纸条,如想咨询请直接联系该组的聂兆刚博士,聂博士的QQ937117336. 祝申请者好运!
个人分类: 旅途的风情|5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光耀:中共不必太在意西方指责
DynamoChina 2011-7-25 12:55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中共不必太在意西方指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12:05 国际先驱导报   几十年来,李光耀一直被视为规划新加坡发展道路的核心人物。图为今年5月26日,李光耀在日本出席一次国际研讨会。法新社   1978年11月12日,邓小平副总理应李光耀总理的邀请,对新加坡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李光耀总理到机场欢迎中国客人。 新华社   【编者按】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当地时间5月14日与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这是李光耀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担任总理至今,首次不再被列入新加坡内阁要职。   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领导新加坡跻身世界前列、被视为新加坡“国父”的开国总理决定离开内阁,在新加坡政坛乃至亚洲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他的辞职甚至被视为“亚洲强人时代的终结”。   日前,CCTV-9知名主持人杨锐获得了独家专访李光耀的机会:“让我们分享他的观点,以及新加坡执政党,拥有45年历史的人民行动党的经验,探讨其如何让新加坡保持长久持续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社会的稳定。”此次对话于近日在CCTV-9《对话》栏目中播出,本报获得《对话》节目独家授权刊登文字实录:    不必太在意西方的指责   杨锐: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您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评价?   李光耀: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成就是消除混乱,给中国带来秩序、规则和进步。中国共产党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普及全民教育,这些都是显著改变中国的重要因素。   Q:约八千万中国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全球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了中国的变革。但是,我们现在仍看到一个接一个在不同议题上抨击中国的言论。我们如何看待国际社会的批评,您的执政党是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和挑战?   A:西方一直认为,除非你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民主政体—— 每隔几年举行一次大选,更换总统、总理,更换国会议员,那么你就无法继续进步,就永远低人一等。这是他们早已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中国从未有过这样的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和历史都和西方不同,这也是西方无法理解的。   Q:中国一直被打上共产主义政权的标签,冷战结束后,西方开始庆祝所谓“共产主义的失败”。似乎西方人对他们多党民主制、市场经济已经有十足的信心,那么您对于西方对中国的崛起开出的“药方”如何看待?   A: 任何设想重在实践的检验。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意味着中国也一定会步入其后尘。 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基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这和前苏联或东欧都不相同,这来自本土的经验。 因此,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忽略西方(的指责),继续我的工作,让我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我的国家更加强大繁荣。   Q:邓小平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您如何看待“邓小平理论”?   A:邓小平的一句名言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足够说明,相比起理论,邓小平更重视实践。   我认为,因为中国有了邓小平,他将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带入稳定和发展,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将会很不一样。邓小平在1978年11月访问新加坡时,我和他进行了会晤,他看到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但依然相对繁荣和平。邓小平也注意到了国外投资带来了国外技术,也让本国人获得教育培训的机会。回国后他开始试验经济特区,并取得了成功,随后逐渐开放了全中国。    行的通就做 行不通就改变   Q: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快速增长。您所在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也对新加坡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如果比较中国共产党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您的角度看,两个政党是否有一些共同点?   A: 我们都有同样的文化的背景,文化会决定你的想法。我对于西方理论不感兴趣,或者说并不接受西方理论作为教条真理。我的主张是实用主义。行的通的话,做下去。如果行不通,就改变。我相信邓小平也有同样的主张。   Q:您被称为新加坡的“国父”,新加坡奇迹的设计师,现在您已经从政坛退休。您希望人民行动党能够继承哪些您的政治遗产?   A:在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将新加坡逐渐从第三世界阶层转变到第一世界国家,现在有了新的领导层,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人相信已经取得的成绩永远都是安全的,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相信一旦政府变得无能低效,之前所取得的成绩都会走下坡路。而大多数人相信成就已经巩固了,他们希望采用西方的两党制。他 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世界国家必须拥有第一世界的国会,这也意味着有第一世界的反对党,这样就能进行政权交替。如果新加坡走上这条道路,我将为新加坡感到遗憾。   Q:是否永远都有一种不安全感激励您对新加坡的前途走向做出判断?   A:是的,当然。因为新加坡很小,在外界的影响下又很脆弱,因此要时刻警醒,对外界力量做出相应反应。如果对你有利,就借用这种力量航行,如果风向对你不利,就把风帆收起来,等待这阵风过去。   Q:您曾提到中国共产党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文化背景上有类似的地方,但中国比新加坡大得多,而中国希望学习您的经验,那么中国在哪些方面能借鉴新加坡?   A:中国在新加坡能学到具体的管理经验。而不是学我们的政府管理,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执政方针。我们如何让城市井然有序,让人人有其居,这些方面中国还没有解决。新加坡设立了住房发展局来承担这个责任,确保我们购买足够的土地,并以可以承担的价格让每户家庭都拥有住房。    用和谐的方式弥合分歧   Q: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指责中国和新加坡政府过于集权,对于这种“非西方”的政策持批评态度。您如何看待这种批评?   A: 那些批评者可以说他们想说的,我还得继续做我必须做的事。每一天证明给他们看,我们的体系是有效的,这是对批评者的回答。   Q: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很多西方国家的决策者重新审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A:我不认为这是市场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信心缺失的问题。因为美国政府债务不断增加,预算赤字也在增加。导致的信心丧失。   Q: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   A:美国人必须服下“苦口良药”:他们的债务和赤字很高,因此必须压缩开支,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债务。一个采取这些措施的总统不会受民众欢迎,但必须找到一个能这样做的总统,让美国重回正轨。   Q:奥巴马总统在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遭致共和党批评称是在过度使用政府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经济。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如何从理论成为现实,新加坡独特的政治体系如何实现这一点?   A:不,西方人并没有提出“和谐社会”,他们相信冲突,只有政府和反对派的冲突,才能带来进步。这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我不认为他们会借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和谐的方式弥合分歧取得共识。   他们的理论是:你支持观点A,我支持观点B,我们相互竞争,有时理论B胜出,我成为政府,我把这个理论复制实施。过了一阵之后,我失败了,理论A就回来了。这是他们的系统。    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   Q:让我们讨论中国和美国如何共存的问题,因为两国有太多不同,从价值观到政治制度。中美的“G2”或共存模式是否可能?因为基辛格博士提出,中美两国必须找到共同之处,而非直接冲突。   A: 我并不认为中美会发生直接冲突,和美国冲突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技术和投资,中国将成千上万的学生送到美国留学,学习美国的高校如何孕育创新的想法。中美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同,你不会让美国人变得和中国人一样,也不希望美国人把中国人变得和他们一样。   Q:去年,中国和东盟“10+1”自由贸区(FTA)生效,您如何看待一体化进程之后的贸易和投资发展?   A:这会随着时间的推进增长。即便没有FTA,我们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也将更加紧密,中国是我们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大部分新加坡人会说中文,他们很愿意去中国做生意。中国是制造业的低成本基地,也给我们提供低成本的产品,因此贸易和投资已经让两国关系更紧密。有了FTA之后,东盟10国也将逐渐融入整体的东亚经济。中国在一些领域有一些特长,这和东盟国家相互补充,即便没有FTA,中国与东盟也将走将经济一体化。   Q:在您看来东亚的未来是怎样的?   A:不光东亚,全世界的未来将更加相互融合。中国会影响美国和欧洲。例如今天,温家宝总理在欧洲宣布购买欧洲国债,这不是一个分离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这是世界发展新的模式和背景。   Q:换句话说,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   A: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但占据了不同的甲板。(谢来/编译)
1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新加坡秩序良好?
dongzg101 2011-7-23 15:25
为什么新加坡秩序良好? 2011-07-23 09:25:09 归档在 时论酷评 | 浏览 39801 次 | 评论 101 条 新加坡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东方和西方的交汇点。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体,比例在 74% 以上,但英语是新加坡的“第一语言”,这大大方便了新加坡接受西方文化。早在英国殖民地时期,新加坡就已经奠定了议会政治, 1959 年自治后,新加坡确立了英国式的民主政治框架,不过,李光耀及其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却带着东方威权主义特色。东西方文化要素的混杂,没有让新加坡不安定,相反,新加坡社会非常和谐,非常有秩序。为什么呢? 新加坡政府非常关怀民生。李光耀强调指出:“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经济成长和全体人民都享有良好安定的生活,你们的子女,应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高的技能,更好的社会和医药设施。我们应朝向一个更公平和更平等的社会迈进”,新加坡将“永恒地谋求人民的安宁与幸福”。人民行动党把民生目标写入了“党章”:“通过民选代表和民主政治,保障及促进人民自由和福利”、“按功酬赏、敬老扶弱、体恤病残”。新加坡政府把民生作为自己的使命:“为新加坡人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创造最好的条件;致力于造就一个人人相互尊重与关怀、充满爱心与凝聚力的和谐社会”。新加坡的党和政府绝不是花架子,不像有些国家那样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到头来把国家搞得民生艰难。新加坡政府和领导人可是真刀实枪去落实自己的承诺的。 在住房方面,新加坡 300 余万常住人口中,有 90 %的人已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中大部分是购买政府的公共组屋。这个比例远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占 62 %,法国 51 %,日本 62 %。一个大学毕业生三年之内就有能力购买住房,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购房津贴。 在教育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1960-1990 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 13 倍,教育投入却增加了 15.6 倍。 2002 年,新加坡教育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 19% ,而当年 GDP 的 4.5% 。这个数据可以和中国比较一下。早在 1993 年,共和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把教育投入提高到 GDP 的 4 %。但奋斗了近 20 年,中国教育投入只达到 GDP 的 3.5% 。 在医疗方面,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的医疗保健制度,在东南亚备受推崇。 1983 年以前,新加坡医疗制度承袭了英国殖民地时代的旧制,政府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让人人享有健康保障。 1983 年,新加坡政府发表《国家医疗计划》,建立个人保健储蓄账户 , 建立第一条医疗保障线。它要求每个新加坡人都必须将每月收入的 6-8% 存入个人保健储蓄账户,雇主和个人各负担一半,直至退休。为解决部分重病及长期慢性病人的医疗费问题, 1990 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健保双全计划。由于参与者众多,重病及长期慢性病患者就无须缴纳很多保费,却可享受到高额赔偿金,减轻医疗负担。这是新加坡的第二条医疗保障线。 1993 年,新加坡政府从财政盈余中拨出两亿新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保健基金,帮那些没有保健储蓄、或储蓄金额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群体。需要保健基金援助的病人,可通过社区提出申请,经保健基金医院委员会评审后,会得到医疗救助金。每年有 20 多万人提出此项申请,批准率高达 99.6% ,也就是说,困难群体只要提出救助申请,一般都会得到批准。这是新加坡的第三条医疗保障线。通过 3 条医疗保障线,新加坡织起一张无缝的医疗保障网,民众不会因付不起医疗费而得不到治疗,也不会因巨额医疗费而陷入困境。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自豪地说:“新加坡人不会因贫穷而得不到医疗护理”。 新加坡政府从来不讳言自己的基尼系数,她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而不是冀望于改算法加以掩盖。 2011 年,新加坡统计局公布了《 2010 年住户收入主要趋势》,该报告显示,新加坡 2010 年的基尼系数为 0.472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把新加坡政府给予个别家庭的资助以及家庭缴付的税务计算在内,新加坡 2010 年的基尼系数将由 0.472 缩小到 0.452 。新加坡政府在 2009 年基尼系数偏高的情况下,采用水电费回扣、就业入息补助、医药津贴等多项计划,为个别家庭,特别是低收入者“添加”收入。另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联合国预期中国 2010 年基尼系数为 0.52 。 建设“和谐社会”,一方面要让老百姓活命,能够生活得下去,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这需要有一个公平正义的司法体系。如果一个国家总是阻止自己的国民上访、告状、申冤,那么小矛盾就会酿成大矛盾,最终火山喷发。在 1965 年新加坡独立前,其境内适用英联邦的法律。独立以后,新加坡自主立法,建立起成文法和判例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坚持了绞刑、鞭刑等刑罚形式,对腐败官员还采取有罪推定:如果一个官员被发现生活阔气,消费明显超过收入,或拥有与收入不相称的财产,法院就可以此作为受贿的证据。新加坡非常严格的执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新加坡,本国公民一旦犯罪,毫无私情可徇,不管是职位显赫的高官,还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样受到惩罚。过去不少高官因贪污受贿被拉下马,如首席部长林有福、开国元勋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公用事业局副总裁兼电力署署长崔汉添等。同时,外国公民或法人在新加坡犯法,新加坡同样是严惩不贷。 1994 年新加坡高等法院以“涂鸦和破坏公物案”判决美国少年迈克•菲坐牢 6 个月和鞭刑 6 鞭,尽管美国总统克林顿屡屡求情,新加坡仍不受干扰,依据新加坡法律认真执行。 新加坡是施行严刑峻法的国家。新加坡卫生规章规定,发现谁家有蚊子,第一次即可罚款 50 新元,最高罚款达 1000 新元或处三个月徒刑。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禁止”的告示牌,上面标着违章罚款的具体数额。如乱丢垃圾,罚款 1000 新元;随地吐痰,最高罚款 1000 新元;酒后开车罚款 10000 新元,并监禁 1 年。因此新加坡被称作“ A fine, place ”,一语双关,意思是新加坡是“一个美好之地”,也是“一个罚款之地”。对于犯罪行为,新加坡法律更没有手软。法律规定,只要拥有 15 克海洛因或 30 克吗啡,一经查获,即视为贩毒,判处绞刑;作案时开枪的案犯一律判出绞刑;非法持有枪支者,判出监禁 5 到 10 年,或至少处以 6 下鞭刑。新加坡的严刑峻法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古代中国的法家。不过,人们从中也可以看到,新加坡法律的详细、具体,没有多少营私舞弊的空间。 为啥要施行严刑峻法呢?律师出身的李光耀在 60 年代的一次演讲中为其政策辩护说:“严格的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先锋,有了良好旳法律,社会才能产生良好的秩序,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法律则不可能发挥效用。现在的社会日益混乱,必须制定严厉的新条规,以便维持秩序,否则,社会就会变成无政府状态”。在新加坡的法律体系下,新加坡人民相当守纪律,犯罪率非常的低,成为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夜晚走在新加坡城市里无需担忧。 新加坡不仅有秩序,还是一个高效率的国家。在 1960 年至 2010 年间,新加坡的 GDP 实现了年均 7.7% 的高速增长, 2010 年更高达 14.3% 。新加坡也由此从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这不是偶然的,从 1959 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开始,新加坡政府及其领导者就一心关怀民生,自觉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她从不发动群众搞运动、搞阶级斗争,满大街喊自己是什么先进性的代表。一个国家的政府怎么样,就像天上的月亮和太阳一样,任谁都可以瞧得一清二楚的。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一个花园般的城市,一个繁荣富庶的国家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近几年,很多中国人都在移民,或者考虑移民,新加坡是他们首选地之一。要移民,这让很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气愤。可是 , 谁又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之中呢?这就是孟子说的“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吧。
1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成功推行英语教育的关键是从小开始
热度 2 wliming 2011-7-20 18:05
新加坡的英文教育的确很成功,新加坡年轻一代基本上人人会英语(几乎成了母语)。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从幼儿园开始,教师使用英语教学。他们的代价是,中文听说读写能力下降。这也不是多大的损失,新加坡人活得好好的,新加坡也发展得好好的。这对某些国粹论者是一个很大的讽刺。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绝大部分是垃圾,抛弃了也就抛弃了。 中国当然不能像新加坡一样推行英文教育。毕竟我们是个汉人为绝大多数的民族,中文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所以,中国人天生注定是无法像新加坡人一样掌握英语的。 香港曾经也是从小推行英文教育的,所以,老一辈的港人也都能讲英语,只是不地道,粤式口音很重。这是当年的港英政府并不希望港人接受优质教育的后果。上一辈港人普遍英语不过关,中文能力差。现在港人回归母语教学,教育才真正走上正轨。
个人分类: 人生|1910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研究获奖
xupeiyang 2011-7-20 16:28
四年一度的国际营养界盛会——第十一届亚洲营养大会7月13日在新加坡开幕,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各国营养学专家就亚洲各国共同面对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分享了各国在改善居民营养方面的经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中的亚洲——营养健康的机遇与挑战。 全文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7/201171995934324.htm
个人分类: 营养科学|1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年纳米相关SCI期刊影响因子(转载)
热度 1 麦立强 2011-6-29 17:14
按:收到主编的几个关于最新影响因子的email,本来想写点什么,发现 朱宏伟 博友总结的非常全面,很有价值,再加上正在新加坡开ICMAT会议,日程较紧,也就收藏和摘录,以便后用,但别忘感谢 朱宏伟 博友的辛勤劳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6754do=blogid=460346 2010年SCI期刊影响因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相关期刊) 精选 已有 2023 次阅读 2011-6-29 11:18 |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影响因子 2010 SCI Thomson Reuters于6月25日公布了SCI期刊2010年论文收录及影响因子(IF)报告。今天一大早,连着收到几封邮件,来自ACS,Wiley等出版公司。Wiley这次比较牛气,几个看家期刊都有不错的表现。Wiley专门做了总结(见后附报道):Advanced Materials的IF从8.379提升10.86,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从6.99提升到8.49,Laser Photonics Reviews从5.814升至9.297,Small的IF也升至7.33。AM的主编Peter Gregory表示“这表明我们继续同国际顶级期刊保持同步,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621), JACS (9.019), Nano Letters (12.186)和Angewandte Chemie (12.730)”。他特别感谢了来自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编辑团队。 Wiley的高分子类期刊稳中有升。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的IF为3.89,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的IF增至4.365,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Physics的IF为2.437,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的IF达到3.458,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Engineering的IF升至历年最高(1.916),Macromolecular Theory Simulations(唯一的高分子理论和模拟期刊)IF达到1.440。 总体来讲,大多数期刊的IF基本都符合科研现状和游戏规则。生物医学类依然势不可挡。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依然保持黑马本色(IF=54.333),向我们继续展示着影响因子统计法的极端和搞笑(见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 的高分奇迹 )。 Nature的IF飙升至36.101,Nature Nanotechnol.(30.306)超过了Nature Mater.(29.897),并且直追Science(31.364)。 值得一提的是,ACS Nano的影响因子首次超过了JACS,达到了9.885。自2007年创刊以来,ACS Nano目前已位居纳米科学与技术类期刊第5,多学科化学和材料科学类期刊第9,物理化学类期刊第8。Nano Research和J. Mater. Chem.的IF也都超过了5。 最新影响因子的发布必将重整各类文章分布格局,引发新一轮的竞争!几类主要期刊的JCR报告表附后,供参考。 Take a more detailed look at our report on the Impact Factor results in Materials Science . Get the lowdown on the Impact Factor developments in Polymer Science . Find out more about what moved and changed in Physics in 2010.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REV MOD PHYS 29868 51.695 48.621 8.219 73 10.0 31.300 NATURE 511145 36.101 35.241 8.791 862 9.1 19.334 CHEM REV 88380 33.033 36.433 8.362 188 8.2 12.482 SCIENCE 469704 31.364 31.769 6.789 862 9.0 16.859 NAT NANOTECHNOL 11420 30.306 31.290 5.608 130 2.6 14.312 NAT MATER 31999 29.897 33.405 7.533 137 4.3 16.181 ADV PHYS 4192 21.214 19.065 5.625 8 10.0 13.768 PHYS REP 19241 19.438 22.756 5.286 35 10.0 11.887 SURF SCI REP 3616 18.593 17.938 1.000 10 8.2 7.916 NAT PHYS 11341 18.423 18.794 5.228 158 2.8 14.111 NAT CHEM 2041 17.927 17.927 3.951 143 1.3 8.131 PROG MATER SCI 4630 16.579 23.719 3.462 13 7.1 9.657 REP PROG PHYS 8570 13.843 14.364 2.587 46 8.9 7.870 ANGEW CHEM INT EDIT 178604 12.730 12.050 2.409 1652 5.2 3.376 ANNU REV PHYS CHEM 5841 12.245 15.711 1.773 22 9.4 6.946 NANO LETT 60956 12.186 12.806 2.232 855 3.9 4.873 NANO TODAY 1279 11.750 13.396 1.459 37 2.8 4.695 ADV MATER 68024 10.857 11.289 2.081 777 5.2 3.765 PROG SURF SCI 1827 10.368 9.793 1.300 10 8.7 4.762 ACS NANO 9905 9.855 9.953 1.477 986 1.8 3.394 P NATL ACAD SCI USA 482679 9.771 10.591 1.874 3764 7.7 4.959 J AM CHEM SOC 369164 9.019 8.979 1.715 3139 7.4 2.753 ADV FUNCT MATER 22476 8.486 9.427 1.198 481 3.8 3.074 ADV CATAL 1449 8.167 8.500 1.000 3 10.0 2.989 PHYS REV LETT 335409 7.621 7.154 1.836 3118 7.6 3.486 SMALL 11490 7.333 8.053 1.492 388 3.0 2.577 CHEM MATER 62879 6.397 6.365 1.212 833 6.1 1.885 MATER TODAY 3271 6.265 0.807 57 4.2 CHEM COMMUN 88498 5.787 5.581 1.096 2416 5.9 1.588 J CATAL 31191 5.415 5.713 0.840 287 9.1 1.651 J MATER CHEM 35230 5.099 5.441 0.917 1352 5.0 1.587 NANO RES 899 5.071 5.084 1.150 100 1.8 2.029 CARBON 23839 4.893 5.724 1.023 559 6.3 1.602 MRS BULL 4940 4.747 6.133 0.915 82 5.8 2.693 J PHYS CHEM C 42390 4.520 4.729 0.696 3074 2.5 1.393 PHYS TODAY 3481 4.432 4.542 2.595 42 9.3 2.708 SOFT MATTER 6666 4.457 5.080 0.687 710 2.3 1.750 J POWER SOURCES 41071 4.283 4.634 1.018 1166 4.4 1.051 ELECTROCHEM COMMUN 14208 4.282 4.846 0.764 458 3.8 1.321 APPL PHYS LETT 197445 3.820 3.845 0.664 4459 5.6 1.399 PHYS REV B 268704 3.772 3.362 0.954 5991 8.6 1.389 NANOTECHNOLOGY 26559 3.644 3.831 0.751 1139 3.6 1.239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文献检索|3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加坡向科学进军
AIPBeijing2010 2011-6-29 11:23
Singapore applies itself to science 新加坡向科学进军 作者 Charles Day June 2011, page 20 Permalink :http://dx.doi.org/10.1063/1.3603911 AIP翻译自 Physics Today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虽然规模不大,狮城却凭借投资科技推动工业发展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典范。 在去年 9 月份在新加坡丽嘉酒店举行的一个仪式上,新加坡总统 S. R. Nathan 颁发了 2010 年总统科技奖。最高奖项——总统奖颁给了 Chong Tow Chong ,一个在新加坡科技界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领军人物。 从 1995 年至 2010 年, Chong 一直担任数据存储研究所的领导之位,该所以做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导向,常年与希捷、富士通和其他磁盘生产商合作。如今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硬盘驱动由新加坡生产。展望未来, Chong 在说服这些公司在原有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 RD 实验室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当他担任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的执行董事期间, Chong 制定了从 2005 年到 2010 年为期 5 年的研究规划。这些规划包括投资新兴和充满前景的领域,例如纳米科技、分子电子学,以及建立启汇园——物理科学交叉科学研究的科技中心。 启汇园由两栋大楼组成—— Connexis 和 Symbiosis ,里面聚集了 RD 实验室,高科技公司和政府机构。坐落于北 1 号商业园,启汇园毗邻新加坡科技园,一个国际商学院,一个科研医院以及生物科技园——新的做生物科技研究的 RD 校园。 ©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hong 现在担任新加坡的第四个大学,也是最新的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校长。该校 2009 年成立, SUTD 旨在为那些科学与技术院系的学生设想或设计出商业成功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 新加坡占地 704 平方公里,基本上与华盛顿周边的首都环线的面积相当。人口 5 百万,人均 GDP 43,000 美元,与科罗拉多州的接近。在这么一个虽小却富裕的国度,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实施 Chong 和他的团队指定的计划,在一个大国家总比在小国家容易。 是什么让新加坡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不论国家是大是小,都离不开他们为未来繁荣所做的精心计划。在科学与技术领域,要实现繁荣,就必须将重点放在应用而不是基础研究上,要与当地和国际公司建立起强有力的互利共赢的纽带关系。 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把新加坡当作尖端科技发展的榜样。事实上,中科院最近公布了一个蓝图——要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2020 年成为创新强国,像新加坡一样将研究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新加坡并没有疏忽基础研究。去年,该国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系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从 2009 年的 26 篇增长到 41 篇。在所有亚洲国家中,截至 2010 年,只有日本、中国和韩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多于新加坡。也只有中国的增度可与新加坡相比。 过去与现在 新加坡的现代史始于 1819 年,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 Stamford Raffles 登陆这块鲜有人居住的土地时,只是把它设想成一个繁荣的免税港口,来进行当地马来领导人所交代的贸易。 Raffles 的设想变成了事实,并且维持了 150 年之久。 新加坡在 1963 年脱离英国的统治,与马来半岛、沙巴州和沙捞越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马来西亚。两年后,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该国国家领导人迅速意识到:自 1819 年以来维持殖民统治的自由资本主义不足以独立捍卫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微型独立国家的未来。 新加坡的经济转型显得尤其必要。 转向商业贸易型,具传统优势的项目上,如增值的制造业——首先为纺织品,然后是造船业和原油冶炼业——保持低税收、合法治、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 20 世纪 70 年代晚期,新加坡进行了第二产业革命,转变为全新的新加坡:科技密集型经济。为支持这一举动,新加坡的两所重点大学——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在 1980 年合并重组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年之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先驱——南阳工业学院,率先成立。 今天,新加坡的科技企业如同其他富裕国家类似企业的翻版。例如, NUS 的物理系有从事量子信息、纳米尺度物理、功能材料、生物物理和复杂系统的研究小组。独立的研究人员也从事金融物理、宇宙学和其他理论领域的科研工作。 新加坡充满活力地竞争并成功地吸引了国际顶尖人才,为包括科技领域在内的所有重要经济部门效劳,并且极力挽留本地人才。在能与新加坡比富的所有国家中,新加坡的人才流失率仅仅高于美国和瑞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量子技术中心举例说明了新加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今年是该中心成立的第四年,由从牛津大学招聘而来的 Artur Ekert 领导。这个由国际和本土新加坡员工组建的中心,从事量子信息理论、冷原子凝聚体和量子器件制造的研究。 量子技术中心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小组之一。在这里, Kai Dieckmann 进行费米和玻色原子超冷混合物的实验研究。站在 Dieckmann 身后的是他的小组成员, Kanhaiya Pandey (左边), Tarun Johri (中间),和 Johannes Gambari. 产业化研究 在去年 9 月份获得新加坡总统表彰的物理学家中,有来微电子学研究所的以 Patrick Lo Guo-Qiang 为首的团队,以及他的同事 Yu Mingbin, Ang Kah Wee, and Liow Tsung-Yang 等,在该研究所他们研发了获得奖项的硅衬底的电光调节器。根据他们的设想, IME 调节器不仅能够用来将电信号快速高效地转换为光信号,还可以与已经在使用的两项工业技术协同使用,它们是:雪崩光电探测器和 CMOS 制造技术。为了使该装置更能吸引工业投资的目光, Lo 和他的小组拒绝将该项目申请为专利。 与大学的实验室一样, INE 也将文章发表在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和其他学术期刊上。但不同于大学实验室的是, IME 拥有生产直径 200mm 的硅片的设备和装置,迄今为止,该技术还只停留在工业水平。纵观全世界的科研机构,也只有比利时的 IMEC 的芯片生产能力能与之媲美。 新加坡的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所,该所根据产业需要调整基础设施的举措中也很明显。置身于一个远离海岸的小岛上的石油加工和化学工厂中间, ICES 进行着其他大学实验没有能力做的研究项目,诸如大规模的工业相关的催化、合成和生物工程研究等。 IME 和 ICES 同属于 A*STAR 主管下的 22 个研究机构 , A*STAR 即为科学、技术与研究代理,它是工业与贸易部门的一个分支。 A*STAR 成立于 1991 年,宗旨是要提高新加坡的科学与技术水平。 2010 年,新加坡政府在 RD 领域投资 139 亿新加坡元(约合 114 亿美元)。支持新加坡主要研究代理的研究、创新和企业委员会和国家研究基金会得到总经费的 37% 。 A*STAR 得到 39% 的支持经费。 其他的经费则在教育和健康机构的基金部门分配 。 在 RD 投资上,新加坡将自身与其他 RD 密集型国家如芬兰和韩国进行比较。新加坡禁将 GDP 的 3% 投资于 RD ,少于芬兰的 3.7% 和韩国的 3.4% 。当考虑它的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时,这个对比看起来对新加坡更有利。新加坡政府部门花费 GDP 的 30% ,但是韩国花费 30% ,芬兰花费 50% 。 除了直接投资 RD ,新加坡也争取吸引公司 RD 。在新加坡设立了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投资公司包括日本的 Nitto Denko 公司(材料),法国的泰利斯团体(防御),瑞士的诺华国际公司(制药业),英国的罗伊斯公司(航空航天)和加利福尼亚的惠普公司(电子设备)。 为了培养本土的科技公司, A*STAR 与其他三大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操作 GET-UP 项目—— 一个付费给 A*STAR 的研究人员为中小规模的公司工作时限达到两年,这样一个项目 。截止到 4 月份,已经将 296 名科研人员安置在 183 家公司。 当地公司也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并且小规模的从 A*STAR 拆分。 Membrane Instruments and Technology PTE 由南洋理工大学的工程师 Yeo Piah Song 创立, 主要生产污水净化厂使用的滤膜设备 。自 2002 年起,成立了 30 多家分公司。 21 世纪,新加坡瞄准运用创新型、知识型产业来资助科技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要依靠资金投入,还要依靠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自 1995 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每四年都对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趋势进行评估,至今已有 13 年之久。除 1999 年,在科学领域仅次于台湾, 2007 年,在数学领域,新加坡次于台湾位居第二之外,新加坡一直遥遥领先,位居前茅。 * 此文没有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个人分类: Physics Today Blog|3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材料科学论文在世界的排名
热度 1 rczeng 2011-6-29 06:50
2011年6月27日在新加坡先进技术材料国际会议(ICMAT2011)上,英国 汤森路透集团( Thomson-Reuters ) 研究评价所长所长Jonathan Adams 发表了题为 "Evidence-based Insights into the Global Trend and Hot Spots of Research in Materials Science." 他说,材料科学是科学技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材料科学的论文 数量增长 比其他领域更快。最大的变化是在论文作者地理分布。从 约11,500 顶级期刊的数据分析来看,尤其是亚太地区增长最快。从 2005 到2009年,中国发表了约 53,000 篇材料科学论文,美国 38,000 篇, 日本25,000 , 德国17,000。中国每年在材料领域发表约 14,000 篇论文, 日本 4,000篇。尽管亚洲论文产量最大,但美国论文被引最多。 现在国内召开的材料科学方面的国际会议很多,据我所知,2011年就有不少于10个。在这些会议上发表的大量论文毫无疑问也会使我国论文数虚高,而其质量亟待提高。
37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英国人的数学能力江河日下
lysyxcs 2011-6-27 18:09
英国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研究显示,无论学生还是未来的老师,英国人的数学能力江河日下。有识之士认为,如此以往,将威胁英国的国际竞争力。   教师水平堪忧   英国教师中心教育信托新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见习教师的数学水平不敌其他主要竞争经济体,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明显高出一筹。   这项研究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心主持。两年来,它对来自不同国家的1400名中小学见习教师进行了一系列数学测试。小学见习教师的测试满分为60分,英国得分32.2分,在8个国家中位居倒数第二。日本位居榜首,得分52.6分;中国紧随其后,得分43.1分;俄罗斯名列第三,得分41.7分。接下来的排名分别是芬兰、爱尔兰、匈牙利,最后一名为捷克。   中学见习教师的测试满分为40分,英国得分26分,在7个国家中位居倒数第二,仅高于匈牙利。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的得分均遥遥领先。   研究报告执笔人戴维·伯格教授说,英国许多见习教师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缺乏理解,“那些数学出类拔萃的国家都致力于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建议,提高小学教师的资质门槛。目前在英国当小学教师,数学只要求在普通中学证书考试中得到C即可,报告建议将标准提高到AS级别,即略逊于A。   此外,报告指出,英国中学数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国家的中学数学教师基本上终身从事数学教学,但在英国,大多只当3到4年就转行。   英国教师中心教育信托负责人托尼·麦克利维说,创建大学培训机构是维系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确保教学水平的稳定,而且可以对新入行的教师给予职业辅导”。   学校急功近利   英国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英国数学教学落后的原因。它认为,许多学校为了在学校排名榜上有一个好名次,鼓励学生提前参加普通中学证书的数学考试,这种功利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将学校的利益置于学生利益之上。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有83,179名15岁及以下学生参加普通中学证书的数学考试,约占总人数的10.9%。2008年为32,908人,约占总人数的4.5%。   在普通中学证书考试中,数学得到C及以上成绩,是政府接受的学校考量标准之一。在敦促学生提前参加普通中学证书考试的学校中,有四分之一学校,学生一旦考到C,就从此失去动力,不再学习数学。这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大学申请,尤其是名牌大学的一些热门专业。   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对于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如果有一个适当的深造计划,可以提前参加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并且在未来获得成功,但这对大多数学生并不适用。“如果你想提前参加考试,必须充分自信能够得到A。”   委员会主席朱莉叶·希金斯教授对这种“集体”提前参加考试的趋势深表担忧,认为这会损害个人的长远发展。她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确保学生数学至少学到16岁,并且改革学校排名榜单,取消一切不当激励标准。   大学降低门槛   由于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一些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大学和专业因招不满学生而不得不降低入学标准。   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一些大学课程要求学生在通过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后有继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英国每年有18万名大学新生将面临与数学有关的繁重课程,另有15万名社会科学类学生也将或多或少接触数学课程,但只有12.5万学生在通过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后继续学习数学。   对于名牌大学,如罗素大学联盟成员,数学是一个重要筛选指标,门槛很难降低。但对于二三流学校,如果坚持将数学成绩作为考量标准,则会大大降低申请人数,以至于难以维系专业的持续发展。   报告援引一位计算机课程教师的话说,70%的学生通过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后不再学习数学,其中相当一部分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凡这些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好一些,整个学习进程将大大缩短。另两名化学教师也表示,虽然他们的课程不需要数学成绩达到A,但如果数学基础好,学习会轻松很多。   顾问委员会主席希金斯说,过去30年里,许多大学专业越来越需要数学知识,但具有适当数学技能的学生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所以,我们发起了一个计划,所有未通过普通中学证书考试,或没有得到C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将学习数学到18岁,直到他们打下坚实基础”。   雇主怨声载道   数学差甚至影响到年轻人的就业。英国工业联合会对566名雇主展开的年度调查显示,35%的雇主抱怨,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基本的计算能力,44%的雇主不得不对毕业生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这提高了他们的成本。   尽管雇主怨声载道,但去年的这个调查结果已经是历次调查的最佳:十分之七的毕业生在普通中学证书数学考试中获得C及以上成绩。   调查还显示,高技术人才十分匮乏。43%雇主表示很难找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专家,53%的雇主认为,这一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   工业联合会主席约翰·克里德兰说,有这么多雇主对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表示不满,实在令人震惊。“公司并不指望中学和大学提供‘现成的熟练工人’,但他们应当具有扎实的基本技能,比如读写和计算能力。”   至于高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克里德兰说,当前正是世界经济格局重新调整之时,英国经济若要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高技术雇员,尤其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学校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支持发展相关领域的培训计划。唯此,雇主才能雇到合适的雇员,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英国教育体制 英国教育体系一般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   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   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 第四阶段为大学教育。一般从18岁开始,读本科需要3-4年(医科为5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1-2年,博士为3年-5年。   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空化领域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JLBrooks 2011-6-26 22:36
下面列举若干空化领域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专业论坛 专门的空化类论坛,名家云集。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vitation. 每3年召开一次,始于1986,基本是全世界空化领域的学者都会参加,人气越来越高,下一届2012年(第八届)在新加坡。 14th - 16th August 2012 http://www.cav2012.sg/ WIMRC international cavitation forum 每2-3年召开一次,与上述CAV会议时间错开。每届均在英国华威大学召开,主席为李胜才老师(博主导师)。2006年召开第一届以来,名气快速提升,很多的著名学者,加州理工的Brennen,华盛顿大学的Crum,明尼苏达大学大学的Ardnt等都会来。下一届2011年7月。 4-6 July 2011,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 http://web.wimrc.org.uk/news-a-events-/cavitation-forum-2011 - 交叉学科 空泡动力学和声学等学科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例如很多重要的偏声学方面的空泡动力学的文章都发表在美国声学会会刊(JASA)上。与空化相关的超声治疗的手段促进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2000年以后,通过空化来传输基因和药物的技术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空泡和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交叉的会议。下面列举一些相关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ultiphaseflow (ICMF) 3年一次,多相流方面的顶级会议,一般要开近一个星期,很多研究空化的学者会参加。下一届2013在亚洲。 IEEE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s Symposium IEEE的年会,文章涉及声致空化,超声传感器设计,相关应用等。 October 18-21, 2011 Portopia Hotel, Kobe, Japan http://ewh.ieee.org/conf/ius_2011/amelie/index.htm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Acoustics 大概3年一次,非线性声学。 1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Acoustics (ISNA) will be held in Tokyo, Japan, from July 24 to 28, 2011,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of Waseda University. http://www.isna19.c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for Therapeutic Ultrasound (ISTU) 年会,超声治疗方面的顶级论坛,里面有很多关于空化效应及其应用的讨论。 April 14-17, 2011, Marriott Marquis, New York, NY 其他类 下面列举一些物理和声学类的高水平的年会等,里面也有很多关于空化的Section。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APS Fluid dynamics division annual meeting APS March Meeting:March 21-25, 2011, Dallas, TX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161st Meeting, Seattle, Washington, 23-27 May 2011 162nd Meeting, San Diego, California, 31 October 4 November 2011 ASME Fluids Engineering Summer Meeting (FEDSM)
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校友 团队发明最薄石墨烯 偏振器
热度 4 cxpan 2011-6-26 22:07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校友 团队发明最薄石墨烯 偏振器 最近,由武汉 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 学院校友为主要研究人 员,共同完成的有关 石墨烯在光电子领域应 用的论文于2011年5月29日 发表在《Nature-Photonics》上【 1】。他们依次是:第 一作者鲍桥梁博士( 2004年材料物理与化学专 业博士生,现为NUS博士 后研究员),第二作 者张晗博士(2002级材料 物理专业本科生,现为 比利时ULB博士后研究员 ),第三作者王斌博 士(04级光学专业博士 生,现为新加坡IMRE博士 后研究员),唐定远 教授(1979级金属物理专 业本科生,现为南洋理 工大学教授)。该论 文的通信作者为新加 坡国立大学(NUS)化学 系罗建平(Loh Kian Ping)教授。 石墨烯具有 超高的电子迁移率在 未来电子器件上具有巨 大的应用前景,然而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石 墨烯晶体管不能完全处 于“关”的状态,因为漏 电流较大造成开关比 很小,短期内无法与传 统硅电子抗衡。相比 之下,石墨烯的光学 性质也非常奇特而丰富 ,光电子领域的研究 近来备受关注,各种 各种的新型光电子器件 相继诞生。该论文介 绍了他们首次研制成功 的世界最薄的石墨烯 宽波段偏振器。该偏 振器能将从可见光到近 红外范围内的任何非 偏振光束转化成具有 单一偏振方向的偏振光 ,并且具有极高的消 光比。 在该项研究中 ,鲍桥梁博士和张晗 博士共同负责实验设计 、构思和测试,王斌 博士搭建理论模型并展 开了一系列的模拟计 算,唐定远教授利用 其在光电子领域的深厚 造诣为研究指明方向 并提出建议。这个以 武大校友为骨干的研究 团队,早于2009年就开始 了石墨烯光电子器件 的研究,比如该团队 于2009年研发出石墨烯锁 模激光器【2】。 新加 坡国立大学罗建平教 授的研究小组于2009年开 始石墨烯的研究,该研 究得到新加坡政府一 千万新币为期五年的 CRP项目支持。目前,在 亚太地区处于领先的石 墨烯研究中心初具雏 形,不但能制备出大面 积高质量的单层石墨 烯原子,并且各种应 用领域取得一系列的突 破性进展。该石墨烯 偏振器的研究利用石 墨烯中心在材料制备上 的优势,并结合南洋 理工大学在光电子器件 测试上的优势,将单 层石墨烯原子转移到 光波导材料上(D型的光 纤,如下图),电磁 波通过耦合与石墨烯 有非常强的相互作用。 与传统金属材料和半 导体材料不同的是, 石墨烯即支持TM模也支持 TE模的传播,这都得益 于石墨烯独特的电子 结构和电导率。由于 TM模式的损耗比TE模式大 ,因此从石墨烯偏振器 出来的电磁波是在TE偏 振方向,这与类似结 构的金属薄膜偏振器得 到的TM偏振有本质上的 不同;最重要的是, 石墨烯偏振器是宽波 段工作的。 由于基于 石墨烯的光电子器件对 样品品质以及加工工 艺的要求相对不是十 分苛刻,该团队相信, 未来不久人们将在市 场上看到产品化的石墨 烯光电子器件。 【1】Qiaoliang Bao, Han Zhang, Bing Wang, Zhenhua Ni, Candy Haley Lim Yi Xuan, Yu Wang, Ding Yuan Tang, and Kian Ping Loh*. Broadband Graphene Polarizer. Nature Photonics, 2011, DOI: 10.1038/NPHOTON.2011.102, published online: 29 May 2011. 【2】Qiaoliang Bao, Han Zhang, Yu Wang, Zhenghua Ni, Yongli Yan, Zexiang Shen, Kian Ping Loh*, Ding Yuan Tang*. Atomic layer graphene as saturable absorber for ultrafast pulsed lase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09, 19(19), 3077-3083.
73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走在亚洲大陆的最南端
longxie1983 2011-6-25 15:53
走在亚洲大陆的最南端
有点标题党,去的只不过是新加坡的圣淘沙,因为一块牌子有了上面的标题 这个地点就在圣淘沙海滩,通过一道不太长的吊桥就能看到。 地方很小,有很别致的亭子 可爱的雕塑 对面就是海了 回来的路上看到的
个人分类: 足迹|6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Postdoctoral Associate for MIT-Singapore Alliance [博后招聘]
热度 1 hjddmsh 2011-6-25 12:29
Seeking a Postdoctoral Associate for the MIT-Singapore 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Technology (SMART) program - a unique world-class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initiative with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ingapore to explore new biomaterials systems for cellular and tissue engineering and fundamental b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The postdoctoral position would be co-supervised by Prof. Linda Griffith at MIT, Prof. Paula Hammond at MIT, and Prof. Mary B.E. Chan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 Singapore, and would be located at the MIT-SMART research facilities in Singapore and NTU. Outstanding questions in the field of MSC biology revolve around the synergistic roles of autocrine and paracrine growth factor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iffness on growth,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In this project, advanced 2D and 3D processing methods developed in the M.B.E.Chan/Hammond labs will be adapted to both existing hydrogel materials and new materials to create niches for MSC in the Griffith lab. An advantage of the approaches is the ability to pattern large areas with fidelity using robust processing methods. New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biomaterials that can act as sensing matrices for these cell arrays will be explored, with the ability to make new gel materials and use nanomaterials assembly and microfabrication to develop responsive systems to cells in adult stem cells in culture.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PhD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in polymer and materials science, with a background in biomaterials preferred. Some polymer synthetic capabilities are preferred, and background in microfabrication or nano- to micron scale materials assembly is welcomed. All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strong research record and high degree of enthusiasm for the design of new biomaterials systems and a desire to work in a multi-disciplinary group. For inquiries, please send to Prof Paula Hammond ( Hammond@mit.edu ) and Prof Mary Chan ( mbechan@ntu.edu.sg )
个人分类: 杂言|28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怎样展示无线量子技术
罗岚 2011-6-9 16:44
把上一篇博文的2010年新加坡量子技术研究年度报告浏览了一遍:显然,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对量子技术产生直接影响;欧洲的化学家怎样在无线量子信道里产生作用,也许直接体现在高速材料的应用方面?很难想象这样的材料,更何况实验和实现。期待结果,最近“Diamonds shine in quantum networks ”还比较吸引眼球。 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的是:对贝叶斯模型的应用研究没有跑偏,一定要感谢 何毓琦 院士几年前的指点。新加坡量子技术研究年度报告从26页开始专门提及了他们09年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Information causality as a physical principle”,使得贝叶斯模型应用得到证明。非参数贝叶斯除了MIT和剑桥的认知科学相关实验室相对热门 :技术报告里的聚类网络模型可以归到这一类,也需要应用者广泛在各种实现里展示。因果加一定的限制成为信念网,到处在应用,特别是社交与社会关系网络。但是从理论的角度,更希望有技术的应用,随量子网络的不断浮出水面,理论和技术也可以更好的融合。(这段时间的量子应用证明:录用我贝叶斯模型下的密码应用文章是正确的,自己也很高兴而且有了信心:-) 随着对时间的控制,很多人同意:没人能够确定理解量子体制(Page24,para 1)。如果量子技术注定成为应用主流,一定有大家喜欢的产品或者技术展示出来。意外的收获是,贝叶斯模型也可以在量子技术研究里使用! 正在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ecurity 审理一篇计算机取证的文章,文章还达不到IJICS的品质,所以,评价不高。但是想到自己以前开始写文章时候的情况,又觉得应该把这篇文章推荐到其他地方,也许作者可以从 ISIP 国际会议开始试一试。取证这类的文章如果跳出法律和犯罪的圈子,可以升到很不错的级别。顺便冒泡:上述工作进行得非常辛苦,花了两晚的时间修理邮箱和邮件,结果关掉了所有360的防火墙(以前没影响),得以继续。
3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卡特彼勒新加坡再制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
zidiao 2011-5-31 13:36
5月24日--卡特彼勒公司(NYSE:CAT)宣布位于新加坡的再制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新工厂占地20,000平方米(215,168平方英尺),将成为大型非公路用卡车和其他矿用设备主要 零部件 的再制造基地,产品包括 发动机 、 变速器 、主 减速器 和变矩器。 “新加坡这家新工厂将提升我们为亚洲矿业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支持的能力。”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和零部件事业部的副总裁GregFolley说道。“再制造是一个有吸引力和增长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我们在此领域的投资又一次见证了卡特彼勒对亚洲客户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我们要同中国上海的再制造工厂一起,为亚太客户提供完美的性价结合及区域支持。” 卡特彼勒再制造工艺可以使到报废期的零件重新拥有和新产品一样的可靠性、耐用性和性能。再制造减少了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新部件对原材料的消耗,充分体现了卡特彼勒的价值定位: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为客户提供最低的成本。 “我们同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EDB)的 合作 给新工厂的定位增加了活力,”卡特彼勒再制造和零部件事业部新加坡工厂经理MarkDuBois说。“由于他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在新加坡开展这项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并最终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 代理 商和客户合作,提供低成本的维修方案,减少故障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压低运行成本。 “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使不可再生资源在多次循环中得到多种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新加坡工厂本身也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一些设计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卡特彼勒再制造和零配件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李征宇说。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1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空军开放日-RSFA Open House’11
热度 1 longxie1983 2011-5-30 13:10
新加坡空军开放日-RSFA Open House’11
上个周六和周日是新加坡军营开放日,今年是空军,近距离接触了一下各种战斗机O(∩_∩)O~ 周日下午去的,人还很多,先来张正门的 第一个展台就是F15-SG,人气很旺 上次空军开放日的时候F16还是主角呢,现在不行了~~~~~~ 再来点直升飞机的 最后还有个演习的,还是蛮精彩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这么近距离的看看我们自己的军队和装备
个人分类: 足迹|621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