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李显龙的话比较靠谱
热度 1 hcrm 2012-9-3 14:53
新加坡 《 联合早报 》 今天 发文,称 总理李显龙最近访问中国 , 接受 《 第一财经电视 》 专访 时说 : “ 中国要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容易。 ”这话听起来有点费解,其实点出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认识上的差别。 李显龙认为,中国大陆有时可能意识不到 “ 自己在别国眼中有多强大 ”, 这个认知差异导致中国应对问题的视角与其他国家有时会不一样,需要各方努力调和。 我想,这也包括钓鱼岛和南海诸岛问题——我指的不是归属存在问题,而是相关国家对中国的反应的认知。 在一些相关国家看来,中国如果过于炫耀武力,则会被认为“以大欺小”或“以强凌弱”,这对于中国处理当前的领土争端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中国不同于美国,我们需要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声援。 李显龙表示 ,“ 中国是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看待自己 ”, 中国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挑战与不足 ; 反观其他国家则视中国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在决策时把中国放在重要 (位置) 考量 。 他这段话明确地表明,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担心”,因为“蛋糕”总体上只这么大,如果中国分去了一大部分(实际是没有的),那么它们相应自然获得的就少了。这些国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认真而冷静地对待。 李显龙 也 认为,大陆经济发展固然迅速,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中国有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却也有许多需要长期重建的农村地区。 从他所说的这段话来判定,并非所有外国领导人都不清楚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发展依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部与西部、内陆与沿海、城市与农村等地区差异很大,中国要实现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仍任重而道远。这是十分清醒、冷静、客观而公正的认识,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要一叶而障目。 将李显龙的话进一步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点: 一、中国人应该自信,应为自己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而倍感自豪。 二、中国人必须意识到,中外特别是东、西方认识问题的差异,要冷静地对待与他人观点的分歧。 三、中国总体上还不发达,要走的富强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多加学习和借鉴。 当然, 李显龙 也 表示: “ 新加坡把中国看作是一个机遇,希望能参与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发展须是开放的,是要与世界的发展进行融合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均沾。 2012 年 9 月 3 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8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加坡印象
热度 1 csiro 2012-8-23 18:02
这次 AOGS-AGU 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就定在著名的旅游景区圣淘沙,是新加坡南面的一个岛上。时间是 8 月 13-17 日,一周时间。 我同应平赶上飞机的时候,就见到南大的校友,据说这次南大去了 9 人。所以可以想见,这次中国学者一定很多。 从南京到新加坡飞行了五个小时,我们午夜到达。我弟弟在新加坡工作多年了,他执意接我。实际上我直接打车去旅馆也没问题。我们先给应平送到位于中国城的旅馆,然后去我的位于西海岸的旅馆。 在飞机上填写入境卡就把我吓了一跳,一行红字:警告:携带毒品要判死刑!在机场就感觉很新鲜,宽大、干净、整洁。我说与上海浦东机场差不多,应平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机场,非常高效。从机场出来,一路上楼房道路都非常整洁,没有杂乱的、感觉没人管的角落。所有的地方都非常舒服。我真感到奇怪了。 次日,我弟弟带我去会场。新加坡的公交车也很干净,上面不允许吃喝东西。周一的上午是报道,小组会。下午是大会,有两个特邀报告,然后是 AOGS 的管理、财务都方面的报告。我才知道这次会议的出席人数在 2000 以上,但是大会的人越来越少,估计二、三百人。因为周围都是旅游景点,趁着大会没有多少内容,都出去玩玩了。因为中国学者太多,我这次竟然没有认识一个新朋友。原因是过去开会如果见到国人,马上亲切地上去打招呼。现在到好,如同回到中国,连打招呼的兴趣也没有了。 新加坡的交通秩序很好,车子也不太多。公交车、地铁跟北京一样需要刷卡,票价也比较贵,但是比悉尼便宜一些。我在地铁内没事干,就拿出水要喝,老弟提醒我,这里不能喝水、吃东西。一看最高罚款 400 。我坐出租车去机场,提到新加坡的秩序好,司机说话, Everything is fine! 这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到处都是罚款。不过大家形成习惯了,也不见得有多少罚款。 新加坡的环境好,还得益于周围的贫穷国家,马来西亚人早晨骑摩托来上班,晚上骑车回去。他们的工资可能仅有六七百新元( 3000 人民币),但是他们在国内的收入已经加倍了。还有很多园丁,看上去是印度人,他们还有几十万菲佣。 新加坡吃东西很方便。中国的食品也非常丰富。我的隔壁邻居是新加坡人,他根本不做饭。到新加坡才知道,不做饭已经是很多人的习惯。吃饭几块钱就可以吃饱。餐馆也非常多。 新加坡的住也比较平均,老百姓可以购买政府提供的廉价的住房-‘组屋’,有钱人可以买商品房。这样大家都有地方住。商铺建在小区的中心,叫做‘邻里中心’,而不是像中国见在马路边上。这样一个好处就是马路上的人少。坐车就知道,新加坡虽然人口不少,但是草地多,公园多,走在路上轻松惬意。 对我来说,新加坡的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天太热,它的纬度靠近赤道。虽然晚上还算凉快,但是长年累月这样热,确实不舒服。我们从小就在中纬度地区生活,我觉得太南、太北都不习惯。 在新加坡就住了四天,有一点点肤浅的认识,感觉新加坡就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国度。有西化的法律体系,又有东方的文化思维。我想,将来退休又有一个去处:到新加坡过一段时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加坡五或七周年纪念日-孤独的风
duke01361 2012-8-8 20:12
2007-08-08~2012-08-08 登陆新加坡早报论坛5周年纪念日?! 登陆新加坡7周年纪念 Yes! 孤独的风 这个世界被夜色分成 屋里和屋外 大家彼此相安无事 各过各的生活 屋里 能够相守 的 是 一盏灯光 和一份依赖 屋外 风还在焦急地穿梭 他 在黑暗 和光亮之间 寻觅什么? 他难道不是在 寻找那一盏灯火? 他为何这样焦灼? 街上的灯光 显得羞涩 她低着头 红着脸 等待 风 牵手 天上的星星也很文静 她们都 羞涩 的看着 风 却把 空旷街道 上的 我 弄得无动于衷!
个人分类: Life a Bit|4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惨!新加坡大学变成性加波大学:女生性贿赂教授事件
热度 1 laserdai 2012-8-1 23:25
被伦敦奥运会吸引了绝大部分注意力,一不小心,新加坡这边的国立大学出现了重大桃色新闻:教授变叫兽,新加坡大学变成性加波大学。 前一段热烈讨论了 新加坡狗比人多还是人比狗多? 现在出现一个新话题:新加坡还是性加坡?叫 兽 比教授多,还是教授比 叫兽多 接受女大学生性贿赂,换取给予女生毕业论文好成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教授的身份曝光,据报道他是副教授Tey Hsun Hang。 报道说,接受22岁女生性贿赂的Tey Hsun Hang和一名日本女子结婚,两人有一名女儿。 据称,Tey Hsun Hang目前已经被停职,下个月起的学期,他将会休假。目前,Tey Hsun Hang正在接受贪污调查局的调查。 Tey Hsun Hang是在今年4月被捕的,目前他保释在外。 这名“献身”的女生,目前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两个人的照片如下。 Ms Darinne Ko Wen Hui, the woman at the heart of the sex-for-grades scandal with NUS law professor Tey Tsun Hang, in a photo on her Facebook profile before it was shut down。 新传媒电台城市频道报道,涉嫌接受性贿赂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教授今天被提控。41岁的被告郑尊行(Tey Tsun Hang)被指接受女学生的性贿赂,让她“献身”换取好成绩。 同时,报道还踢爆涉案的女生名为Darinne Ko Wen Hui 。 很快,据称是高文慧(Darinne Ko Wen Hui)的照片已经在网上疯传。但目前无法证实。 另据报道,郑尊行被指在2010年5月到7月间受贿,作为给予高文慧好成绩的酬劳。 除了与女学生上床,他也被指三次接受女学生给他的一支价值740元的万宝龙(Mont Blanc)笔、两套价值230余元的衣服、一个价值160元的iPod Touch。 另一次,他被指要女学生帮他支付一笔1200余元的账单。控状并未说明是什么账单。 涉接受女学生性贿赂,新国大法学院教授被调查 据 联合早报 报道, 女大学生疑为取得优等成绩,与教授达成性交易 。这相信是本地首次有大学教授因涉嫌以成绩换取学生性贿赂,遭贪污调查局调查。 女大学生疑为取得优等成绩,与教授达成性交易,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男教授涉嫌接受学生性贿赂,目前协助贪污调查局调查。 这相信是本地首次有大学教授因涉嫌以成绩换取学生性贿赂,遭贪污调查局调查。 据《新报》昨天报道,与男教授达成“桃色协议”的女生23岁,目前已毕业,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她去年选修该名涉案教授的课,怀疑为换取好成绩,主动找教授,表示愿意“献身”,还多次与他发生性关系。 女学生之后向朋友坦白,但没想到事件会被揭发,贪污调查局还介入调查 。让你多嘴 报道中指出,涉案教授今年4月被捕,在同事协助下获保释在外。另外,一些同事虽不涉案,但也遭贪污调查局传召问话。涉案女生未遭当局逮捕。 经本报询问该名教授是否涉案后,国大发言人证实,目前有一名国大教职员在接受调查。他说:“有关当局展开的调查仍在进行中,校方会等结果公布,目前未展开任何内部调查。” 发言人指出,校方将继续全力配合调查。至于教职员有没有犯错,他强调,国大所有教职员都得遵循一套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若有人违反准则,轻则被校方警告,重则遭解雇。 贪污调查局发言人则说,因工作性质限制,无法确认或否认是否针对任何个人或机构进行调查。 据本报了解,涉案教授已婚,学生时期考获一等荣誉成绩,毕业于海外顶尖大学。他毕业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国大法学院任教,过后转投法律界,在司法界担任高职,然后在2003年加入本地一家顶尖律师事务所。这名教授2005年离开律师事务所,回到国大教书。 事件曝光,引起国大法学院师生议论,一些受访学生未曾听说过师生之间有这样的交易,表示难以置信。一名不愿具名的法学院女毕业生(24岁)说,认识涉案教授,觉得他很有魅力,他教授的课程有趣,非常受学生欢迎。 另一名二年级生透露,教授原本上学期应与其他教授联合负责某一门课,但结果从1月至4月左右整个学期都没有授课,令大家纳闷。 他也指出,根据校方网站,一直以来由该教授专门负责的课程,下学期已改由另一名教授授课。 本报至截稿时间,仍无法联络上涉案教授。《新报》记者日前到教授住家采访,一名相信是他妻子的女子表示不愿回应。 受访律师指出,贿赂不局限于提供金钱上的利益(monetary benefit),也可以是以性行为、礼物或是其他方面的协助,来进行交易。 律师拉维达帕·星(Ravinderpal Singh)解释,一般上,涉及受益者会先被调查。“主控官必须先证明他接受利益时,有意图贪污。” 涉接受女学生性贿赂 新国大法学院教授被调查, http://edu.163.com/12/0730/09/87LCD5RD00294IIK.html http://www.zaobao.com/sp/sp120726_010.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63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小的新加坡
duke01361 2012-7-26 11:49
小小的新加坡 小小的新加坡 在亚洲大陆的最南端 我已经有多年未见 她那娇美的容颜 小小的新加坡 是一座小小的花园 在这爽约的岁月里 我的天上阳光并不灿烂 小小的新加坡 是一位小家碧玉的少女 她那嫣红的笑脸 常使我魂绕梦牵 那片小小的新加坡啊 我们已经多年未见 我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边 重温你我的誓言 26-07-2012 于北京南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3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律@妻子将至
zhoujy 2012-7-6 10:31
老婆和儿子将在今日下午4点左右到达新加坡。哈哈。又是半年未见了,甚是想念。作诗一首以记此时心思: 梦幽嬉妻子, 觉醒早雨稀。 推牖馨风落, 出门霏日低。 一桥通彼此, 万乘竞来回。 空碧云浮浅, 几时到日西?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大笑话:伊朗石油禁运,中国新加坡排除在外,还叫禁运吗?
热度 1 laserdai 2012-6-29 05:33
美国将中国和新加坡排除在伊朗石油禁运之外。 这还能叫做石油禁运吗?词典要修改禁运一词的含义了。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一份声明中说,中新两国之所以得到对伊朗金融制裁的豁免是由于这两个国家已经大大减少了从伊朗的原油进口。对伊朗的石油禁运是为了阻断伊朗核计划的资金来源。 看来,希拉里是个真正的女人了,开始露出了妩媚动人的一面,你看这不是向中国献媚吗? 其他国家不能买伊朗的原油,中国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买,这就给禁运一词赋予了一项新的意义。 你以前不是铁血娘子吗?听说克林顿花心的事情传到你的耳朵里面时,你甩手给了他几个耳光,打得那小子满地找牙。 上次总统候选人都没有弄上,受到打击了吧? 最后还好,照顾你的面子,安排弄个国务卿当当。为什么要给这个官职,第一就是因为你脾气太硬太大,克夫克得去找小三,给了这个官帽子,你可以世界上多跑一跑,散散心,实际上就是公款旅游,这样就少发点脾气,缓解一下更年期综合症的副作用,第二,这个卿字就是卿卿我我的意思,这样天天提醒你要温柔一点,实际上,没有最温柔,只有更温柔。现在,双管齐下的治疗效果出来了,你不再那么蛮横了。连禁运这样严格的事情,也知道给中国打开了窗子,说明你开始懂事了。你的小脸现在多漂亮 ,笑得很妩媚。 其他详细报道。 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7月启动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uturesnyzx/20120628/082812423476.shtml 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 中国原油进口难受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120628/011512418696.shtml 中国原油进口量并未受影响   伊朗原油是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国。2011年我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数量占总进口数量的10.99%。    海关的统计显示,2012年前5个月中国自伊朗共进口原油812万吨,同比缩减24.97%。    虽然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少了,但是并未影响总的原油进口量。 1~5月,中国共进口原油11833.8万吨,同比增加11.1%,其中来自伊朗的进口原油有811.8万吨。   中宇资讯分析师称, 今年2月份,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已经出现大幅下降,单月下降幅度为40%;而2月,中国从其他来源国的原油进口均出现大幅上涨,其中俄罗斯增长51%,沙特增长38%,伊拉克增长135%。   此外,中国自南美地区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幅较大,分别在41.13%,112.35%和111.21%,南美地区总份额为10.78%,较2011年全年份额增加2.29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1~5月,中国自中东累计进口原油5722万吨,同比增长8.6%;自非洲进口原油2888万吨,同比增长3.26%;自里海和南美进口原油同比分别猛增23.7%和32.2%,至1520万吨和1276万吨。   “综合来看,欧盟对伊朗原油出口的限制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并不大,尤其是目前经济不景气下石油下游需求增速放缓,预计伊朗因素不会引起中国三四季度的成品油荒。”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2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喜剧] [撞鬼][DVD-RMVB.国语][2012最新新加坡恐怖喜剧大片]
lcj2212916 2012-6-24 10:10
◎译  名 撞鬼 ◎片  名 Twisted Love ◎年  代 2012 ◎国  家 新加坡 ◎类  别 喜剧/恐怖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N/A ◎IMDB链接 N/A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 1CD 468MB ◎片  长 92 Min ◎导  演 蔡于位 Yee-Wei Chai ◎主  演 李国煌 Mark Lee       朱咪咪 Mimi Zhu       廖佩玲 Linda Liu       苏智诚       陈来翔 Lai Xiang Chen       林冰冰 Bingbinh Lin       梁祖仪 Zu Yi Liang       赖力豪 Li Hao Lin       李美玲 Mei Ling Li ◎简  介     第一章:毒贩阿源(李国煌饰)是个时尚、浮夸、花花公子型的流氓。他与“小三”丽丽(林冰冰饰)分手,丽丽要求复合,阿源不答应,两人在车内起挣执,阿源大怒把车撞向路边大石,结果丽丽成了一只厉鬼。    第二章:向阿源买毒品的空服员Cavin(苏智诚饰)和Randall(陈来翔饰)垂涎空姐Linda(廖语晴饰)和Tracy(李美玲饰)的美色,下迷药欲霸王硬上弓。但事与愿违,迷奸未遂,意外的造成一起又一起的命案。    第三章:故事围绕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家庭惨案,花(朱咪咪饰)与女儿伊宁(梁祖仪)相依为命,这天当她端上烹调好的“肉骨茶”,女儿的怪病又发作,仿佛鬼上身。求了西医无效果,她唯有转向神棍,没想到事情却越搞越大。    《撞鬼》透过一系列互不相关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交错和厄运,淋漓尽致展现人性的痛苦与扭曲,也探索了人类兽性的一面。    本片是本地新人导演蔡于位继《还魂》后的第二部电影,暴力与血腥依然是他这部电影的强烈风格,尤其是第二个空少要迷奸空姐的短故事,双方大厮杀时,几乎血流成河。 “月亮”底下没有新鲜事    第一个故事找了李国煌,显然是票房上的考量,然而故事的发展在观众的掌握中,小三大闹,情夫受不了,开车猛撞,小三毙命,化成厉鬼索命,“月亮”底下没有新鲜事。话说回来,两旁漆黑的树林,漫无止境的幽静道路,阴森惊悚氛围叫人毛发都要站起来。李国煌还是那么的“阿明”,反而是饰演小三的林冰冰,鬼气逼人,化妆师了得。    第二个故事最弱,导演若能抽掉第二个故事,将火力集中在第一与第三个故事,效果应该更理想。    空少贪美色要迷奸空姐,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但凶杀场景发生在他们下榻的酒店,明明迪斯科是挤满跳舞喝酒的人潮,但发生凶杀的楼层、酒店大厅和车房,竟然一个人影都没有,空少可以“无政府”的追人杀人、搬尸,缺乏说服力。平时在电视上看苏智诚搞笑,他这回的“色哥”表现倒有小突破。 最后一个故事剧情最具张力    朱咪咪与梁祖仪挑大梁的最后一个故事最强,也是最精彩。人间最大的悲剧是什么?不外是亲情的变调与残杀所带来的永远遗憾。最后一个故事最具深刻的思想性,剧情处理最具张力,悬疑氛围足,而咪咪姐的演技为片子加了许多分。饰演女儿的梁祖仪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因为她在《还魂》时,简直是木头一块,这回拿捏鬼魂附身的女儿,演技大大进步。 导演应舍弃喜感集中于惊悚    三个短故事的交织很顺畅,导演也试图塑造一些偏执怪异角色,例如在人前不停打“手枪”的阿叔,还有讲话口齿不清的道士等等。角色确实会让人留下印象,不过有点多此一举,尤其是打手枪的阿叔,对于女观众来说,看了很不舒服。导演欲将惊悚与喜剧元素放在一起,效果并不显著,以导演善于营造暴力与惊悚的能力,应该舍弃喜感,而完全集中在惊悚,如此一来片子应该有更好的效果。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7904703 
5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金说3
josh 2012-6-21 15:15
阿金说: 回到香港后,不到九点,干脆跑到PageOne,开始读李光耀的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英文独自发行,新加坡出版,价格都是273港币。中英文版内容差别较大,应该不是翻译的。猜想李光耀应该就这一个话题,用中文和英文分别做过不少演讲和访谈,后来便成了这本书的中英文版。 这里面的许多内容很有参考价值。他说大陆人、台湾人中文好,且文化底蕴厚;英文也不错,但文化底蕴不够(比如莎士比亚、圣经什么的),也没有在西方文化中真正的浸淫。香港中英文都不错,但两方面的底蕴都不够,虽然更西化一些;倒是粤语文化自成一家。新加坡英文好、文化底蕴够;中文不错,但文化底蕴差很远。了解了这些之后,才好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为自己定位。 中国苏州市、天津市已经先后分别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小新加坡;很多跨国公司大中华区、甚至亚太区总部在新加坡,总裁选新加坡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新加坡的优势。今后新加坡想要发展,离不开中国。李光耀提到,苏州不把自己学到的传授给其他城市,因此其他城市只能挨个到新加坡取经。这对新加坡是好事,对中国也是好事,这就是中国的地区竞争经济制度,不仅省与省、市与市之间如此、县与县、乡与乡、镇与镇、村与村之间也是如此。中国就是靠这样发展起来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不久认识的一个在香港念翻译硕士的新加坡人,他在长大的过程中,已经耳濡目染了四种语言:英语、中文的普通话与粤语、马来语。他现在又在学法语和西班牙语。听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后,再听他讲英语、普通话和粤语的流利程度(另三种语言我无法判断),我心中暗想:“靠!以后怎么跟新加坡人竞争啊!” 不仅仅如此。认识一些台湾人,从20多岁的到50多岁的,很多都可说中文、英文、日语三种语言。中文不必说,就是台湾人讲的“国语”;英语虽比不上新加坡,但跟上海差不多;日文我无法判断。相比之下,香港人普通话就太差了;英语吗,已经比上海好不了多少啦;日语,好像没听说香港人的日语好。 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当然,说起竞争对手,不得不提印度。数学好,特别是关于数的数学,如组合学啥的(曾出过一个拉马奴扬);英语好(虽口音独具风格,但英语的驾驭能力超出中国一大截);聪明;能干;人多。不得不说的是,计算机语言(包括硬件与软件语言)是英文的变种,英语好在这个行业是大优势。 来去的地铁上,我基本上看完了王文华的《Life 2.0 我的乐活人生》。比起那些故事,我更注意的是其故事的背景:也就是台湾的现状。就如我去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我更注意的是电影的背景,以观台湾这十几年的变化。
个人分类: 阿金|3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石毓智到校讲学
zchvictory 2012-6-16 21:33
[转载]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石毓智到校讲学
6月14日下午,应我校科研管理处、教务处、团委、教育科学学院等有关部门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石毓智在逸夫楼C103教室作了一场题为“钱学森之问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挑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报告。数百名师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报告会由副院长宋文献主持。 “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针对钱学森的这一疑问,石教授说,目前中国的教育局面虽然规模大,人数多,但是却缺乏大师。他援引温总理“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的话,强调“钱学森之问”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问题。 石教授批判了当前中国教育太注重“面子工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讲座中,他从中国人的创造力、儒家的教育传统、当代中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东西方科学教育与科学发明、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与价值取向、教育学术界的家族化等角度,对“钱学森之问”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 石教授指出,民族特性和儒家文化基因导致了中国难出创新型人才。相对于西方民族注重思维的理性,中华民族的思维更注重诗性。同时,儒家文化强调服从权威,尊重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他认为东方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面子、知识、态度、一统、伦理;西方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里子、能力、效果、个性、真理。 讲座结束后,在场观众与石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石教授说,中国出大师的希望在未来,成为大师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责任,他鼓励同学们把大学当做探索的历程,在自己的领域发现探索,努力成为一名大师。 石毓智,河南洛阳人。 1999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并任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8所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出版最新著作《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针对这一问题,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作了讲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为什么学风坏了?考研率下降了?学生不怎么爱学习了?等等诸类问题,我冥思苦想也找不到什么原因来,姑且归于以下几点吧,个人观点,不喜务喷: 1.我们总爱做一些面子工程,给学校看,给领导看,可又有谁真正的从学生出发,真的想把学生培养成大师级人物呢?我们搞的这些活动啊、项目啊、工程啊都眼吧吧的看着领导的眼睛,又何曾低下头瞅瞅那些可怜的学生,被搞来搞去,结果学风、考研率这些东东都被搞下去了。 2.中国人的诟病,推卸责任,明明是老师教风不好,老师水平不高,老师能力有限,老师只会上课念书,却说学生现在入学成绩不如从前了,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学生现在不好管了等等。我一直说:如果一个专家讲他专业领域的课,闭着眼都能把课上好。 3.中国高校一个通病,太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一个意志素质优秀的人,他的成绩自然会好。所以培养意志素质才是根本,至于学业那是次要的。我们老祖宗在《弟子规》中就写到“有余力,则学文”,对啊,人先培养“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在此基础上,你有多余的力气,再学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文学啊之类。我们老祖宗都知道培养人根基在哪里,根基粗壮,自然枝叶茂盛。可我们总想一个个成为大师,成为惊天纬地之人,可我们天天不教他们成为这些人的意志素质,而教他们如何解方程,如何在评优评先中拉关系,如何把社会的弊病通通用在还可以塑造之人的身上,把他可能成为大师的一点点机会也给剥夺了。所以,我一直在筹化着想做点什么事情,比如我们能不能对普通的本科生,除了教育书本上的知识之外(我很痛心,我现在只能说知识,不能说能力。),也训练他们的思想,例如成功学训练、口才训练、礼仪训练、意志品质训练等等之类,也许这些比会解几个方程更重要。 4.中国教育的一统化太严重,严重到令人心痛的地步。我们用一个模子来装所有的学生,与模子不同的棱角都被一点点打磨掉,结果从高校走出来的,都是批量化生产的同一产品,创造性也被一点点这样地扼杀了。事实上,我们总是怀着异样的眼光看待真正附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只是因为我们很早很早也被一统化了。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生物信息学研究助理招聘
热度 1 zhengjie2012 2012-6-3 12:03
Project Officer Positions in Bioinformatics at NTU, Singapore We are looking to hire two self-motivated Project Officers, working in the area of Bioinformatics (focus on Genomics and Systems Biology) in Prof. Jie Zheng’s lab,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Topics of interest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Cancer Systems Biology - Computational data analysis of Epigenetics in gene regulation - Algorithm design for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 On-line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data mining for genomic data Duties involve algorith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 of database and web-serv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op-level research centers, such a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A, National Cancer Centre Singapore, 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 Applicants for these positions should satisfy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 At least a Bachelor’s degree in Bioinforma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ed Mathemat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r a related discipline - Strong programming skills (in C/C++, Java, Perl/Python, R) and database/web-serve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A strong interest in life sciences - Research publications will be a plus, but not required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receive a competitive salary commensurate with his/her qualification and experience. The appointment will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will be initially for one year, with possibility for extension up to an additional year. To apply, please submit by email,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current Resume, reprints of one to two publications (if applicable), and two references (name, position and email address of referee) before June 30th, 2012 to zhengjie (AT) ntu.edu.sg. Screening of applicants for this call will be completed by July 15th, 2012, or until the positions are filled.
43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开花的“按钮”
oryzameng 2012-5-19 17:12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开花的基因“按钮”,有望在未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加快作物在不同环境下开花结果的速度,以增加作物产量。 以往的研究显示,植物会通过叶子接受光信号,并传递一种叫“开花素”的信号至茎端,从而使植物开花。找出“开花素”及“开花素”输送机理的研究自上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对于前者,科学家如今已有所了解,至于是什么使得“开花素”能被输送至茎端,使植物开花,则始终不为人知。研究人员从2007年起投入“寻找让植物开花结果”的研究中,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找出了“开花素”的输送机理,为植物生殖发育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大重要突破。 领导一个八人小组进行研究的国大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俞皓接受采访问时说:“我们在名为拟南芥的模式植物中,筛选和“开花素”蛋白出现相互作用的调控蛋白,发现了一个所有植物都有的关键基因FTIP1,可控制“开花素”蛋白从叶子到茎端的转移,从而决定植物的开花时间。” 他解释:“掌握了这一转移机理后,我们便能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量、激活量来决定该‘运输’多少开花素,以控制这个植物是否应提早开花、推迟开花,或是不开花。” 他用蔬菜与水稻为例指出,大家都爱吃蔬菜的叶子,不爱吃花,所以可以控制让蔬菜不开花,至于水稻,因为一般上一年当中只长两个季节,所以如果能让它提早开花,那一年便可收成三次甚至是四次,产量将能明显提高。    这个研究团队是全球首个研究这类基因的小组,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已刊登在 PLoS Biology 生物学刊上。 原文下载 journal.pbio.1001313.pdf
1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富豪蝗虫新加坡携神秘女飙法拉利闯红灯撞车身亡再惹排外情绪
热度 2 laserdai 2012-5-16 17:04
一名中国年轻富豪上周在新加坡公路上驾驶法拉利豪华跑车,超速闯红灯同一辆出租车相撞,导致包括自己在内的3人死亡。 法拉利跑车和出租车遭撞毁后都严重变形, 见下图,撞击力之大,其中的科学常识一看就明白,这里省略解释。 前一段事件留学生骂新加坡人为狗的事件,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巨大关注。 由于这次 事故涉及大陆移民且又是富商,这更引起民众强烈的反应,对外来移民特别是大陆人的负面印象加深。 来新加坡已经有17年,目前已经成为新加坡公民的李叶明就观察到, 中国新移民相当关注这起车祸, 多为同情其他在车祸中被累及的人,“而可能是同样来自中国的关系, 大家谴责富商的声音更强烈 ”。 但他也察觉到“ 新加坡现在是有排外情绪的,尤其针对中国新移民,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涉及这个群体都会变成讨论的焦点 。” 交通事故 有网民指出如果肇事司机是新加坡人,整个舆论的讨论方向将会不同。 对此, 新加坡媒体评论员杨君伟也有同感,他认为肇事者如果是外国人,网民的情绪反弹会更大。 在此之前,新加坡发生过两起涉及中国大陆人的交通事故。两个月前,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陆人开着劫持来的一辆出租车,撞死一名在机场工作的马来西亚人。上个月,一名同样来自大陆的巴士司机疑因没有注意交通灯放慢车速,撞死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妇女。两起事故都已经引起强烈反弹,而短短三个月内接连发生三起涉及大陆人的交通事故,加上早前一名持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到当地念书的中国学生在网上讥讽新加坡人引起轩然大波,这些事件都成为了此次反应的铺垫。 媒体 正当网络排外情绪升温,新加坡主要报章和电视媒体对法拉利车祸的报道则显得克制。 《联合早报》在周二就以政府官员呼吁“高性能汽车驾驶者或应接受额外训练”以及出租车公司将协助遇难出租车司机家属为报道重点,似乎有意避开民众对新移民课题的讨论和报道,以避免进一步煽动排外情绪。 杨君伟说,他看到传统报章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处理这则新闻时出现两极化,由于课题棘手,报章以相当理智的方式来处理,没有很好地反映网民的情绪以及社会上的暗流,而政府也没有很好地对人民的情绪作出反应。 他说:“这是很不健康的现象,传统媒体反映出的是风平浪静的情况,那我们就得等着海啸的到来。” 经常在新加坡报章发表评论,并且为新移民组织了解新加坡活动的李叶明也认为, 新加坡人一般上都比较温和,但这两年来民众对外来移民的情绪反弹比较明显,而他相信这跟经济形势,尤其是在金融海啸过后这股情绪更为显著。 新加坡近年来的外国移民人数激增,目前已经占全国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当局为此面对公众越来越大的不满,去年大选时执政党的支持率跌至1965年独立以来最低。 在大选中落败的 前外交部长的杨荣文也承认:“民众心中有积怨,而且有些可能很深,不满的事项有好多方面,情绪也累积了一段时间。” 有关报导: 携神秘女,飙法拉利,闯红灯四川富豪新加坡丧命惨烈车祸, 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20516/6464407.shtml 中国移民法拉利致命车祸 引发新加坡社会愤怒, http://chinese.ruvr.ru/2012_05_14/74711005/ 四川富豪新加坡撞车身亡 还原事件发生过程(组图), http://news.shangdu.com/401/20120516/13_5627957.shtml 新加坡飙法拉利四川富少撞死人, http://news.sina.com.cn/o/2012-05-16/040924422428.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6949 次阅读|5 个评论
祝贺弟弟考上新加坡并拿到全奖
热度 3 xiazhi397288 2012-5-16 12:57
表弟在武汉读高二,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不错。且在父母的熏陶下(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从小就培养了很强的阅读和自学能力。他爱好广泛,擅长弹琴和下棋,交际和领导能力也都很不错。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综合素质’强的表现吧。 现将与他交流的内容记录如下,以作纪录和鞭策: 我考的是一个叫SM2的项目,全国部分省的重点中学才有机会。在百度百科中可以查到。 通过2月28号的笔试后4月28号才接到笔试通过的通知,然后是5月13日在洪山宾馆面试,5月14号晚上8点多才出结果。 全省最终录取了17人,昨天参加了奖学金发放仪式,主要是说明和填一大堆表。下午到公安局把护照办了。 这个奖学金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提供。这两所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奖学金包含5年的学费、考试费、住宿医保等。另外每年还有6000新币的生活费按季发放。 读一年预科后再读四年本科。毕业后要在新加坡至少工作6年。 我们学校(武汉外国语)录了4人,我们重点班就有3人,华师一上了4人,省实验上了2人,武钢三中上了3人。其他的就是仙桃沙市和黄石的重点中学的。 我7月27日出国。新加坡提供机票。 我想上新加坡国立大学,但是据说是由两所大学一起来分配,也有可能上南洋理工大学。
568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孟建柱在人民大会堂与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会谈
whyhoo 2012-5-8 22:29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徐松)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8日在人民大会堂与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部长、内政部部长张志贤举行会谈。 孟建柱说,建交22年来,中新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合作机制务实高效。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中方视新加坡为本地区重要合作伙伴,愿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两国关系,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孟建柱指出,2011年2月中国公安部与新加坡内政部签署《关于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积极落实合作文件,两国警方友好交往更加密切,合作机制更趋完善,合作成效更加明显。特别是去年在中国警方打击跨国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中,新方给予大力支持,中方对此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案件侦办、反恐、海上执法以及在东盟和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的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张志贤说,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愿学习借鉴中国举办大型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禁毒、打击网络犯罪和大型活动安保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执法合作迈上新台阶。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5/08/content_2132598.htm
个人分类: 外交|1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塞节游新加坡普觉禅寺
热度 3 zhoujy 2012-5-6 00:01
卫塞节游新加坡普觉禅寺
今天是卫塞节(VESAK DAY,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佛陀出生于公元前624年四月十五月圆日。),与朋友相约一起去光明山普觉禅寺去拜佛。早早起来坐MRT到碧山,然后转52路bus到光明山。原以为挺早的,到了一看,人很多,真所谓礼佛早方诚啊。山不高,其实不算是山了,庙宇楼阁连成一片。寺曰普觉,是新加坡面积最大的佛教寺院,由中国福建去的法师转道和尚所创,庙里有他的舍利塔。今天算是过节了, 有“浴佛”,“诵经”等大型活动。藏经阁今儿个也开放,不过不好意思上去,其实不太懂,心虚。旁边有个很高的万佛塔,上去坐了一会。里面铺了地毯,脱了鞋进去,然后席地盘坐,似与万佛沟通一般闭目养神。其实是有点累了,脚酸(心里话)。呆了10分钟,觉得有点冷,里面有空调,就出来了。哎,还是外面舒服!新加坡的佛们还是挺享受的啊。呵呵 拜完佛,也逛完了风景,差不多中午了。饥肠辘辘了,听说寺院管饭,管水,我们也就找过去了。拿着免费的一次性杯子,接了一杯水,喝了一口觉得太难喝,便倒了,然后自费买了一听可乐喝。边喝边找吃的,等我看到吃的啦,胃口全无。看来我这佛境界太低了。大家一合计,便离开佛寺奔牛车水去了……(有点小遗憾,相机被朋友早早借走去马来西亚玩去了,没能照点图片) 繁华都市外,有山曰光明。 望山不见顶,唯见庙堂倾。 莲花出池水,楼阁连纵横。 香火比春日,尤多几万成。 佛起卫塞节,寺源转道僧。 舍利传佛韵,宝塔刻生平。 三步一拜首,一拜万心诚。 捐币绪功德,持瓢浴佛灵。 普觉堂下坐,大悲乐中行。 藏经有楼阁,欲上怯学轻。 但把佛陀拜,去归心绪清。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653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重视教育 令人起敬
wyc 2012-5-1 15:39
荐书(新加坡版)#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已有 322 次阅读 2012-4-10 00:30 | 个人分类: 荐书 | 系统分类: 人物纪事 | 关键词:书 李光耀 英语 中文 双语 如下轉自: http://www.zaobao.com.sg/photoweb/pages3/lky111129.shtml 由建国总理李光耀(左四)讲述过去半个世纪,新加坡怎样推行双语政策的著作《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昨天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发布仪式。他与华文版本的编辑团队成员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级记者潘星华(左二)、早报编辑组副主任兼新汇点主编周兆呈博士(左三)、副总编辑严孟达(右三)、助理总编辑王彼得(右二)合影。在场的包括报业控股执行总裁陈庆鏻(右四)、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华文报兼报章服务集团)胡以晨(右一)和报业控股英文/马来文报集团总编辑丹尼尔(左一)。(林国明摄) 李光耀强调,幼儿越早学习双语,特别是越早学习母语越好。 林慧慧 报道   要年轻一代掌握好母语和英语,就必须确保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和学习两种语言,为了在孩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打下扎实的双语基础,建国总理李光耀宣布设立一个全新的双语基金,希望大力加强学前教育机构教导双语的能力。   这个由教育部管理的李光耀双语基金(Lee Kuan Yew Fund for Bilingualism)计划筹集一亿元,基金将用来设计适合学前教育孩童使用的英语和母语教材,以及提升师资,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更有利教导双语的环境。   李光耀昨天是在为他中英文版本的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主持推介仪式时宣布设立基金的消息。   为创设这个基金,李光耀将捐出1000万元,另外也会为200本精装版新书签名,每本以最低一万元出售,所筹得的200万元全数捐给基金。政府将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为基金提供资助,顶限为5000万元,以使基金达到筹集一亿元的目标。   截至昨天,这个基金已获得各方慷慨捐款:本地两位房地产大亨远东机构总裁黄志达和旅店置业总裁王明星分别捐出500万元和200万元;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主席蔡天宝和邱德拔基金会各投入100万元;李显龙总理将捐出10万元,而李光耀的另外两名子女李显扬和李玮玲医生则各捐出5万元。 “我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李光耀指出,目前,小学和中学用来教导母语的时间分别只有占总课程时间的25%和15%,根本不够学好母语。在他看来,要是能提早在孩童进入幼稚园,或甚至早在他们入学幼儿园时,就让他们学习母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特别是先学母语,他们到了小学六年级就能掌握双语,为日后学习两种语言奠定稳固基础。   昨天有超过650名嘉宾出席了这场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的新书推介仪式。教育部长王瑞杰、和朝野多名国会议员、华社领袖、高级公务员、社区领袖和教育工作者也都到场观礼。李光耀说,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李光耀在发表近25分钟的中英语演讲后,还兴致勃勃地临时要求主办单位安排他跟到场的与会者对话。   他在这场约半小时的对话会上接受了12人提问,除了谈到为何要设立这个双语基金,也具体说明他当年为团结多元种族社会而拒绝华社要求,不把华语列为国语。   李光耀之前在他长达15分钟的英语演讲中,除了忆述他当年学习华语的过程、为何选择英语为全国共用语言、设立特选学校的宗旨,也再度说明他当年关闭南洋大学的原因。   根据李光耀的解释,当年许多家长鉴于英校毕业生能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纷纷把孩子送入英校,这导致报读南大的学生锐减。   他指出:“当中小学都改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保留南大没有多大意义。报读南大的学生素质下跌,但他们最终仍获准毕业。我征询了毕业自南大的议员如庄日昆、何家良,要怎么避免蹉跎这些年轻的生命,他们认为我应该把南大改为英语大学。”   李光耀说,考虑到多年用华语教学的南大教员已失去说流利英语的能力,他选择了较实际的解决方法:让南大在新加坡大学的武吉知马校园开办联合课程,这让南大有了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也为两所大学最终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奠定了基础。   尽管他最终作出关闭南大和把教学媒介语改为英语的这个不受欢迎的决定,李光耀说,其实同英校生比较,他对华校生所表现的纪律和对生活的目标印象深刻。   因此,李光耀决定把最优秀的华校变成特选学校,并在1979年把九所华校设定为特选学校,并透过这些特选学校,把旧华校的一些价值观和美德保留下来。 *limhh@sph.com.sg 如下轉自: http://cul.china.com.cn/book/2011-11/30/content_4660505.htm   新加坡前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撰写的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昨日下午5时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发布仪式。该书讲述了过去半个世纪新加坡如何推行双语的政策进程。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李光耀当天在新书发布会上透露,之所以撰写这本“他最重要的书”,是因为他认为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成功的基石。   此前,有人认为,新加坡双语政策,是李光耀消灭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在新书中,李光耀对此全力驳斥指责,“这句话能相信吗?我花了几十年时间学习华文,把三个孩子送进华校,费了那么大工夫,我会消灭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吗?”   在昨日的新书发布会上,李光耀宣布设立1亿新加坡元的双语基金(Bilingualism Fund),主要帮助接受学前教育的孩童,在年幼时就同时接触英语和母语。   该书由《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出版社分别出版中英文版,并同时面市。   回顾推行双语政策的阻力   《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一书回顾了新加坡几十年来推行双语政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同时凸显了这项政策作为建国基石的重要性,道出了推行“让每个人通晓至少两种语言”的政策时,许多不为人知的挣扎和痛苦历程。   新加坡采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被当成团结各种族的共同语言,并非该国任何种族母语,因此,各族人需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还要保有自己的文化,这一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反对和阻力,是该书第一部分8个章节中的主轴。   在昨天的演讲中,李光耀指出,目前,新加坡人普遍使用英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自在生活交流。起初,他开始担任新加坡总理时,新加坡人大多数不会讲英语,使用方言、马来语、淡米尔语等,“像是水族馆里不同种类的鱼,看似在一起,但却是分隔开来的。各族群彼此孤立,不相往来。”李光耀视让新加坡人进行真正的和有意义的交往为己任。   李光耀在书中写道,“在教育部门里,没有一个人比我更了解双语政策。因为这是我一直都在坚持推行的。”但他也承认,自己在华文教育的课题上犯过错误,“虽然尚未完全纠正过来,但是如果我活得更久,我一定会把它给改过来。”   本书第二部分是个人篇,包括总理李显龙、著名歌手孙燕姿等18人谈学习双语的个人经历。这些篇章展示了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的新加坡人,如何在国家政策指引下,走上各自的双语路。   主导英文不是要消灭华语   书中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华人占75%的岛国,不以华文作为工作语言。“我的孩子在华校读书,侄儿外甥在英校读书,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他们有别于堂表兄弟姐妹的特质,这加强了我对华校和英校差异的认识。我们重新安排学校的华文教育,是为确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我们以英文为主导的语文政策,绝不是要消灭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化。”   李光耀认为,上世纪50年代,由新马各界华人热心筹款成立的南洋大学,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了。书的第三章“南洋大学兴与败的启示”中,李光耀从地缘政治、经济、社会、语文、教育等多个角度阐述南洋大学的先天不足,以及为何新加坡不能容纳这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的学校。   书中还叙述了1975年,新加坡教育部长如走马灯,4个月内换了4个人——包括当时身为总理的李光耀自己。对李光耀来说,“新加坡的语文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因此新加坡建国至今,他对教育政策高度关注,甚至多次操盘政策的执行、直接干预、开药方。   书中,李光耀也向读者讲述了当初强迫自己放下能赢得选票的一口流利福建话,苦学华语的过程。   不懂华语无法受惠于中国崛起   早在今年10月7日,在第11届世界华商大会闭幕仪式对话会上,李光耀称,当年坚持推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双语政策,虽然让他面对巨大政治挑战,但新加坡现在所取得的繁荣经济成就,证实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不过他提醒华族决不能放弃华语,否则将失去华人应有的民族自信。   “我们没有天然资源,我国要在未来继续取得成功必须靠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他提醒新加坡人,“我们需要有知识和技能的国民,所以国人一定要掌握好英语和华语,因为要是你不懂得华语,你将没有华人应有的民族自信,也自然无法受惠于中国的崛起。”   中英文版本读者群不同   在过去两年中,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胡以晨,领导《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的编辑团队,和李光耀合作,完成了书的出版。“从中我领悟出新加坡的双语之路,其实是没有终点的,而是随着时局的变迁,阶段性的终点就不断出现。这是一本内容充实的书,讲述了一个坚韧不拔者,如何扭转、形塑一个年轻国家命运的过程。”胡以晨如此评价。   谈到为何同时出中英文两个版本,而不像从前那样中文版是翻译版,胡以晨说:“两个版本的读者群是不同的,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分别就读华校和英校,对双语政策的观点存有差异。为了和这两类读者群有效沟通,作者决定书的内容虽然大致相似,但侧重点则因读者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第一章谈到1950年代华校生和英校生的差异,中文版在学潮和华社所面对的教育问题上的着墨,要比英文版多出一些。”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797-557364.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