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新加坡

相关日志

#新加坡#雨后裕华园
热度 3 liuhuiyingcn 2014-4-5 23:01
一直想写新加坡系列,只是因为新加坡对我而言没有了新鲜感,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当年有新鲜感的时候写过了。 标题,裕华园,没有写错,不是御花园,确实是裕华园,Chinese Garden。 当年,09 年的时候,在新加坡做 intern。有一次到西部来,车上路过裕华园,觉得好雅致,想有时间来走走。当然,人类嘛,“有时间”的时候是没有的。再后来去了 NTU,裕华园就是地铁经常路过的地方了,当然,没有下车来走走过。后来来走过两次,觉得甚好。 今天,本来昨天晚上 debug 未完成,打算今天继续去 debug,早上起床下雨了。犹豫了几分钟之后还是去 office debug 了。然后忙活半天的结论就是要等到下周网络好了才能继续 debug。下雨天睡觉天,不好好睡觉跑去 debug 本来就是不对的。下午回来,看见路边,雨后,蓝花楹,落了满地。心一动,去裕华园拍落花。 废话不说了,直接上图好了。
44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剧情][美国][喜剧][狱中豪杰猛男奸狱][蓝光720版BD-RMVB1.3G][
lcj2212916 2014-3-3 21:52
◎译  名 狱中豪杰/猛男奸狱 ◎片  名 Big Stan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文件大小 1.3G ◎IMDB评分 6.6/10 (373 votes) ◎片  长 109 Mins ◎导  演 罗伯·施奈德 Rob Schneider ◎主  演 Tsuyoshi Abe .....Dang       T.J. Amato .....Waiter #1       Chris Astoyan .....Italian Inmate       Erik Betts .....Diamond King Gang Member       大卫·卡拉丁 David Carradine       Randy Couture       Barbara Dodd .....Mrs. Darby       Federico Dordei .....Farib       Robert Flores .....Lil rob       Joseph Fossum-Perez .....Latino Gang Member       Don Frye ◎分  级 USA:R ◎制作公司 Crystal Sky Pictures       Silver Nitrate Pictures       Velocity Pictures (in association with) ◎发行公司 Benelux Film Distribution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Brunbro Entertainment Group (2008) (Belgium) (theatrical)       Hoyts Distribution (2008) (Australia) (theatrical)       米高梅 (2008) (USA) (theatrical)       Central Partnership (2008) (Russia) (all media)       Cinestar (2008) (Philippines) (theatrical)       Home Box Office (HBO) Home Video       Shaw Organisation (2008) (Singapore) (theatrical) ◎文件格式 蓝光72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688 ◎简  介    罗布是一个身体虚弱,讨人厌的肺病患者。在得知自己因为诈骗要被判入狱一段时间后,由于害怕在监狱里会受欺负,于是他急忙寻求一个武师的帮助,在短时间内,速成了一些拳脚功夫。入狱以后,罗布因为有功夫在身,所以生活过得很滋润,甚至还因为打败了敌对的狱中帮派而被奉为英雄……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9097639
3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成功经验
热度 1 jiasf 2014-2-28 18:21
今天打开联合早报网站,先看到一篇社论题目:“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教训 ”,有点吃惊: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出什么问题了?点开内容一看,才知道所谓“教训”指的是“成功经验”!“教训”本指“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是广义的经验之一种。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经验,也是从早期受制于的挫折中得来的,所以说是教训也不错! 社论认为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成功、摆脱“靠天吃水”的关键因素包括:“ 首先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其次是政府的执行能力;再来是全民的危机意识;最后是朝野的政治共识。”领导者发展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的决策固然高瞻远瞩,全社会对水危机的集体共识、公民对高水价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新加坡水经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一点尤其值得那些一面喊缺水一面又喊反对提高水价的人体会! http://www.zaobao.com/forum/editorial/story20140228-315323 社论: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教训 2014年02月28日 最近持续的干旱天气,打破了自1960年以来的气象纪录。从1月13日至2月8日,长达27天“望梅止渴”的天气,除了让国人觉得不适之外,对日常生活或许并没有太大影响。周边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则因为季节性烧芭开始,又碰到同样干旱的天气,烟霾的污染情况加剧。马国更祸不单行,非但烧芭及丛林野火污染空气,水库蓄水量也因为持续干旱而显著下降,存水仅够三个月用量,加上一些河道出现污染,个别滤水厂被迫关闭,导致雪兰莪、马六甲、森美兰及柔佛北部等地区开始实施分区制水,逾8万户家庭面临断水或水压低情况,不但对居民造成极大的不便,也成为朝野政治斗争的课题。 同样面对持续干旱天气的新加坡,却没有陷入类似的困境。这个对比,显然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们能摆脱先天水供不足的生存挑战,实现不再“靠天喝水”的制约,取决于数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其次是政府的执行能力;再来是全民的危机意识;最后是朝野的政治共识。缺乏上述条件,我们非但不能在水供上自给自足,甚至连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尊严,可能都未必有绝对的保障。扩大而言,这些因素也是新加坡作为主权国家,至今还能继续繁荣发展的独家配方;这个配方又非理所当然,丧失了配方中的任何元素,都可能危及国家的未来。 独立建国的险阻,深深烙印在当年决策群的潜意识里。他们深知小国生存的不易,因此一开始就不断寻找、创造和拓展国家的生存空间。无论是经济规划、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国防建设、外交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把国家生存发展概率最大化这个核心理念。缺水这个生存层面的挑战,自然成为他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未雨绸缪”对他们不仅是一句成语,而是要贯彻落实的执政基本原则。从柔佛水供和储蓄雨水,我们在财力充足和科技发达之后,又自备了多两个“国家水喉”——新生水厂及海水淡化厂。这都是先见之明的智慧。 新加坡在独立不到10年的1972年,就做出了第一份水供总体规划。在条件成熟后,第一座新生水厂在2000年开始运作,2016年将迎来第五座,至今能满足我国30%的用水需求,2060年将提供一半的水供。第一座海水淡化厂则于2005年启用,第二座在去年投产,至今能提供10%的用水需求,2060年淡化水将占总水供的30%。这两大“国家水喉”按计划逐步实现,反映的是政府的执行力。水厂工程复杂,投资巨大,没有包括土地在内的详尽规划,以及公务员体系的廉洁与效能,恐怕难以做到。 建国初期,新加坡也不时得面临水供不足的窘境,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国人,想必都有打开水喉没有自来水的经验。因为还缺乏如今的财力和科技来开源,节流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节约用水是当年政府推广的社会运动之一,水费毫无津贴,还得加付耗水税,也让民众养成珍惜自来水的习惯。这些之所以可能,都与国人集体的危机意识密切相关。此外,朝野虽然在不少公共课题上存在分歧,但都自觉不拿攸关国家生存利益的水供问题,作为政治博弈的工具。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全国能够齐心应对共同的挑战。 居安思危,上述独家配方不是天生如此,必须倍加珍惜。例如国人的危机意识,不仅是课堂上的教育,还应当在日常生活里培养。这一次的干旱天气,虽然我们有充足的水供,不必制水,但大家还是需要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今天的处境来之不易,国人在大热天打开水喉享受到清凉的自来水时,都不应忘却这宝贵的教训。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5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加坡A*Star职位网站
jiangfan2008 2014-2-17 15:17
各位博士朋友,这里给出新加坡A*STAR的招聘网站,方便各位找工作。 http://sg.dimension.jobsdb.com/career/Default.asp?PID=3AC=ASTAREC=001GC=G1JobID=7922LID=1SP=1SGB2512331724166
6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过看过之狮城食景
热度 5 zhangt10 2014-1-16 07:04
在新加坡略停留了两天 ,见了十年未见的 好友,也有曾经的同事。。。再吃了个痛快。 继续试相机。。。 万马奔腾? Chinatown 苏丹清真寺 传统娘惹工艺品 传统商家的廊檐 马来商区的潮店。 上海餐馆的外婆红烧肉。 娘惹菜 的 Ayam Buah Keluak 黑果焖鸡 新加坡的Hawker Center 有名的海南鸡饭 马来餐馆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186 次阅读|5 个评论
郑风田: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走出特色?
热度 2 zft2000 2013-12-16 10:42
郑风田: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走出特色? 有关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终于出台,共提出中国特色的六大任务,也回应了近半年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争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量的工程,搞好了,对拉动中国内需,让中国再继续稳定增长 20 年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城镇化的路走好走对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因为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大部分是在拥有先天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但城镇化比率低,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低。中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巨量体型国家,更是一个资源贫国小国。富人致富意义不大,穷人致富更珍贵。 中国城镇化首先表现为巨量体型,因为我国一个上海的各类人口加在一起就相对于整个加拿大国家的人口,而加国的国土比我国的面积还大,倍受赞美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面积与人口仅与北京的海淀区相当。还比如,目前我国城镇化 52% ,其实拥有城镇户籍的只有 35% 。如果要把这 17% 已在城镇打工的人口彻底的市民化,就是 2.2 亿人,这比整个巴西的人口还要多。如果先把 1 亿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了,就相当于整个日本国家的人口。如果中国实现城镇化达到了 75% ,还需要 23% 的人进城,近 3 亿人口,相对于整个美国的人口。从全球来看,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比率都很低,金砖四国的巴西高一些, 80% 以上,但当年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大量人口拥入城市带来的首先是城市贫民窑与犯罪难题,当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巴西慢慢地把这些问题给消化掉了。 中国的城镇化又必须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状态下来发展。我国整个国土面积不算小,但适合耕种的土地却只有 18 亿亩,美国却有 30 亿亩,还有大量待开垦的土地。这就决定我国的城镇化不可能走美国摊大饼似的城镇化,住房也不可能象美国几乎家家有大宅,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路子。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已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做法,比如渐进式的双轨改革以及农地的三权分离等等。户籍制度虽然问题很多,但双轨过渡也是中国巨大体量下的一条不得已的办法。这种体制平时暴露出的是问题但关键时刻却显示巨大威力。以 08 年为例, 3 千 500 万的农民工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丢掉工作,换在任何欧美国家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但中国海量的农民工却能够做到心情平静地回到家乡,那是因为饱受争议的农地制度为这些农民还保留着一块土地,那是他们最后的依靠。如果没有了这个依靠,后果将不敢想象。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又在进行着大量的创新,从过去的一元、二元过渡到三元乃至多元。土地分田到户,使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从一元制过渡到双层经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活力,也开启了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从双层经营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也为未来的城镇化平稳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因为农村土地不仅是农产品的供给地,它还承载着 9 亿多农村的社会保障。授予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久不变,让农民在保留承包权的基础上,通过出让经营权获得一定的收益,也提供了进城农民的最基本社会保障。这种制度创新虽然被激进的学者抨击为不彻底但不可忽略其意义。它能保证一个大国在人口巨大迁移过程中实现平稳发展。大国转型,平稳过渡比什么都重要。 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化,更是青山绿水宜于居住的城镇化,这些都是从过去发展中得到的教训。新型城镇化更不能盲目模仿欧美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当然可以借鉴他们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日本大阪都市高楼大厦中分布的农田与村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很吸引人。欧美国家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比如大学镇、公司镇,一个大学或者一个公司建在一个小镇上,倒也是一个风景,值得反思。因为我国的大学基本上都集中在直辖市与省会城市,全国 2800 多个县,县级拥有大学的估计没有几个,更不提县下的镇上了。 中国太大,既要一盘棋,也不要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的自然与环境条件,也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避免千镇一面,千市一面,这样的城镇化才是我国需要的。
个人分类: 农民工问题|2221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加坡提供为期6个月测试期的多语种域名注册服务
francy 2013-11-3 23:06
francy 发表于 2005-7-19 9:50:00 阅读全文( 529 ) 新加坡网络中心SGNIC,一个信息交流部门,向公众开放了针对中文和泰米尔语言域名的为期6个月的试验期。 这是第一个国家域名登记处提供泰米尔语言域名试验。 新加坡网络中心说这是新加坡成为地区信息交流中枢和在互联网上提供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并存的长远目标。 有了多语种或者“国际化的”域名IDN,各种组织和个人可以更好地面对他们的中文和泰米尔语种的用户。 试验期将从2005年7月4日开始到2006年1月3日结束,这次试验对新加坡国内外的个人和团体开放。 海外申请者需要一个新加坡的联系方式方可申请。 试验期过后,中心将对这个首次进行的IDN名字的商业展示进行市场需求评估。 如果市场需求足够大,中心将根据测试期接收到的反馈为基础出台必要的注册政策、制订注册流程。 IDN将以“idn.sg”的后缀出现。 有关试验期的信息以及如何参加请访问新加坡网络中心SGNIC的网站 www.idn.sg
个人分类: 域名科普|1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的大学之道(转载与评述)
fealock 2013-10-20 11:20
在新加坡呆了一些时日了,通过媒体报道,学术讨论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其发展理念有了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因为地小人少,缺乏资源,对人才便十分倚重。因为同样原因,新加坡虽由精英统治,一党独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但深深的危机感似乎融于领导层里每个精英管理者体内,让他们走一步,看几步,真正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2012年新加坡高校的毕业就业率达到92%,而且没有立即就业的那8%也多是自愿选择的结果。即使如此,大学的扩张 (公立大学也由原来的4所扩展到今年的6所,去年增加了“新加坡科技学院”后今年又增加“新跃大学”,同时每个学校的招生名额也大幅提高)也马上引起领导人对未来大学定位及大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的忧虑。前两日,李显龙总统在国大大学城落成典礼上的讲话特别指出国际排名非本地大学的主要目标,之后《联合早报》连续发文讨论大学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办学宗旨。 在中国,家长和孩子为了进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把那所谓的“起跑线”无限前推,早早忘了何为学习之本,何为快乐学习。可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只有少数大学教授专心教学,于是只好迷茫地“上”着学,等着到毕业时的失业。根据麦肯锡的《中国人才缺口》报告,中国工程和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具备全球化企业的雇佣价值,且到2020年高等人才就业市场将面临2400万的缺口,或高达2500亿美元的机会成本。当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内教育的严重问题,开始出现各种“中国式”教育,包括让孩子在家上学。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年8月底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 有超过18,000人在家上学,而其中半数以上(54.2%)就因为家长不认同学校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这里转载昨天的早报社论,觉得会对中国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有所启示。 社论:新加坡的大学之道 2013年10月19日 李显龙总理前晚主持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城(University Town,简称UTown)开幕仪式时,阐明了我国大专教育的两大宗旨。其一,除了追求学术表现之外,也扮演重要的国家与社会角色,排名不应是办大学的终极考量。其二,政府在让更多人有机会就读本地大学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在大学里能学到合适未来需要的技能,并确保学术标准保持在高水平。 这种新加坡的“大学之道”是很实际的,也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过去,当新加坡只有一所大学时,大学被视为培养精英的地方,每年入学的人数,不及同龄人数的5%。一些吃香的科系的收生也非常严格,如医科和法律,都有人数限制,大学毕业生能轻松就业,也占据了社会各领域的领导位置。大学生没有失业的问题,但有许多人却因此只能望大学之门而兴叹。 随着新加坡人平均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外国的大学就读,要求本地大学学额增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因此也看到近年来大学教育的急速扩展。随着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转型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政府资助的大学,政府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把获政府津贴的大学学额,增加到相等于同届学生人数的四成。有一个问题因此很自然的浮现,那就是大学文凭的“价值”和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前景。 根据钟形曲线的理论,人口的智商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这一代人大学生人数增加不等于说他们就比上一代人的智商来的高。但大学生的期望比非大学生高却是可以肯定的。比方,在求职时,他们会期望得到较高的起薪,有了工作则会期望更快速的晋升。这种总体期望的提高,必须是经济发展所能应付的,否则必然会造成不满情绪的产生,最后变成棘手的政治问题。 基此,大学教育的扩展必须考虑到毕业生未来的出路,必须与未来经济发展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确保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而不单只是有了一纸大学文凭。这也就是说,大学不能滥收学生,要确保学术水平,所提供的科系可以更多样化,但仍必须以实用为主,以造就更多样化的人才。大学文凭的价值首先必须能过充分就业这一关。当然,为一些错过大专教育的工作人士或退休人士提供进修课程,满足个人提升人文修养的欲求是无伤大雅的。 总理所谈到的另一点,涉及大学教育对人格的熏陶和培养。儒家的经典《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体上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虽然中国古代的大学定义不同于现代的大学,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道理是一致的。 总理说:“本地大学的责任在于发展学生的品格与社会良知、鼓励他们在求学时期建立长久的友谊与默契。大学要以灌输新加坡价值观和精神特质为出发点,教导学生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责任推动新加坡前进。”不管怎么说,大学生会是社会未来各个领域中的骨干,因此,大学的道德教育也必须站在整个德育的最高端,不能停留在书面知识,而是得付诸实践。大学生绝不能只躲在象牙塔里用功。 在这方面,国大在前年设立的“蔡天宝社区领袖培育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资助这个计划的蔡天宝当时表示,希望计划能够为在籍国大学生开启一扇回馈社会之门,积极为新加坡培育优秀的社区领袖。这些未来领袖不但要能针对新加坡的社会课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还要胸怀热忱,致力协助不同社群面临各种挑战。日后,他们将是变革的推手,必须能动员社会,共同解决问题。这很好的表达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
3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自贸区狠狠砸新加坡饭碗! (引自中金在线网)
dxk990720 2013-10-15 14:33
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由于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另一方面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而且许多港口不能停靠大船(比如上海)。   因此货主往往选择在新加坡转船。就是先用大船将货运到新加坡,然后在新加坡转上小船再运到自己这里。这是因为新加坡距离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澳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几乎是等距离。而且又是大船的必经之地,再加之新加坡又是自由贸易港。   所以,即使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虽然在上海,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仍然在新加坡。几乎上海期交所挂牌的所有大宗货物的交货地都是新加坡。新加坡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   众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金融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加坡发达的根本原因。   其实,现在中国大陆发达的城市几乎都是当年鸦片战争后被迫通商的口岸。上海解放前就是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后来船越造越大,上海的大陆架地形导致大船进不了港,再加之中国的计划经济导致上海失去了自由贸易港的身份,于是上海慢慢地失去了物流中心的地位,接着又失去了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是上海的地缘优势是一直存在的:上海不仅距日本、韩国、朝鲜、台湾、俄罗斯远东和香港澳门地区是等距离,而且南距广东,北至天津、大连、青岛、烟台、营口也几乎是等距离。更重要地是有一条大河(长江)辐射到内地。上海也不会像新加坡那样几乎是纯粹的中转港,自身的建设也需要大量货物。  所以,如果把上海作为中转港口,优势要远远超过新加坡。这样,上海就会多出几千家外资银行,上百万工作机会,上海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这一切都有着受到二个因素的限制:一是上海没有深水港,大船进不来;二是上海不是免税港,不是自由贸易区,国外的货物不能或者不便在上海中转。   上世纪末上海就开始筹划在大小洋山岛上建设深水港。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一期吞吐量就设计为2000万标准集装箱,是新加坡的二倍!加上上海当时的吞吐量已经接近1千万标准集装箱,因此这3千万标准集装箱的吞吐量一定有相当一部分是转运出港甚至转运出国的。   所以,如果没有免税政策或者没有自由贸易政策,洋山港的作用就无法发挥。这就是为什么上海特别需要的《自由贸易区》的根本原因。   在此之前,天津、深圳、广州也都在争取《自由贸易区》,但是最后花落上海是必然的。试着想想,如果上海没有这样的政策,天津、深圳、广州有了这样的政策又有何用?可能像上海这样带动全国的发展吗?  事实上,上海洋山深水港建成才几年,世界所有货运巨轮就都已经能靠上洋山港码头,吞吐量早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虽然因为没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缺少内陆货区和配套设施,不能顺利转运国外货物,但是仅仅转运国内的货物就已经使吞吐量达到世界第一。   如果上海洋山深水港再拥有自贸区的政策,吞吐量还将成倍的增长。这对拉动整个中国的经济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吞吐量继续增长,开挖“克拉运河”就不得不提上日程。因为正是泰国狭长的克拉地区隔开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导致所有从西部(欧洲和非洲)来的船不得不绕道经马六甲抵达上海。   最重要地是,新加坡是美国在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美国最先进的战机F35和最先进的战舰濒海战斗舰都部署在新加坡,主要就是为了对付中国大陆的。   一旦发生战事,美国就会封锁马六甲海峡,切断中国的石油供应。而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仅几星期而已。所以新加坡一直是中国与日本、台湾开战的绊脚石。   如果开挖通克拉运河,所有西边来的船就不必道马六甲,不仅航程可以缩短3天,大大降低运费,最重要地就是废了美国的新加坡军事基地。   《上海自贸区》将彻底砸了新加坡的饭碗。   新加坡先是千方百计地利用他们强大的公关力量对中国高层施加影响意图阻止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在上海宣布将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建设洋山深水港后,新加坡开始把重点转移到阻止上海获得自由贸易区。   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上海洋山深水港尚不足以取代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洋山深水港仅仅一期部分建成,吞吐量就迅速超过了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本来,大小洋山岛的缺点是面积太小,远远小于新加坡港口。因此岛上几乎没有场地可供堆货。吞吐量应该不可能爆发式的增长。   可是上海人将此劣势转化为优势,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商“上海振华港机”为洋山深水港配建了转运专用码头的一切机械,就是一个码头能够同时停靠几艘大船,可以同时用一套机器装船卸船。   这样,大船转运小船就不需要先将货物卸在岸上再转到小船上而直接可以从大船转卸到小船上,根本不必落地,不仅大大节约了货主的时间更关键的是大大降低了仓储的成本。   另一方面,上海又建造了无数的万吨驳船,去内地的货可以直接卸在万吨驳船上通过长江去西部。   最重要地是,东海公路大桥的建成,连通了上海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使得货物可以迅速进入上海和周边地区。   根据规划,上海洋山深水港还将配套建设铁路专用桥(东海二桥),在奉贤的平安镇建设世界最大的火车集装箱编组站。这样,发往内地的集装箱也就不必堆放在洋山港,直接卸在火车车皮上再用火车头拉到平安编组后即可发往全国各地。   相信,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获批,东海二桥和平安火车编组站的项目将迅速启动,洋山深水港的吞吐量最终很可能会迅速达到3千万标准集装箱!   现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已经允许其它国家在上海进行货物交割,这就是说,新加坡的上海期货交割很快就会回到上海,仅此一项新加坡就将少收入几千亿!   上海还将参与泰国克拉运河的开挖。本来无论怎样,即使不在新加坡转运,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欧洲、非洲来往的货物还是得经过新加坡。   因此新加坡对美国控制这些国家的航道还是有关键的意义。可是如果克拉运河一旦通航,因为航程差不多缩短3天,所有的船都不再会绕道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   美国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就将彻底失去了作用。这可是美国投入了上万亿的最大海外军事基地啊!   新加坡每年因此得到的好处至少十几亿。而且今天新加坡能够如此强硬地对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仰仗的是老美的这个军事基地。 9月16日,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就要迎来自己的90寿辰。李光耀父子都是华裔,为何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却近不起来?李显龙2007年肯定日本对“慰安妇”的罪行,但是今年却要中国不要揪住历史问题不放,堂堂一国领袖,为何出尔反尔?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李文研究员,解析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双面外交。本文系对话文字实录,采访整理:唐智诚   嘉宾简介:李文,北京大学史学博士,曾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多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着有:《东亚社会运动》,《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等。   新加坡希望依靠日本牵制迅速崛起的中国   凤凰历史:李显龙2007年出访日本前在“慰安妇”问题上表示:“这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许多历史学家已经发表了证据充足的研究。”但是今年李显龙却在访日的时候要中韩等国不要总是揪住历史问题不放。您认为李显龙在历史问题上出现这种转向的原因是什么?   李文:李显龙反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事实,因为新加坡本身也是受害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做法也极为反感。另一方面,李显龙又不愿意因为历史问题与日本反目,反映出新加坡外交政策的突出特征。   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亲美为中心的“大国平衡战略”的设计者和先行者。“大国平衡战略”的基本内涵为“多边卷入”、“多边支撑”,同时接触美、日、中和俄罗斯,维持实力均衡以抵消相互的影响,从而达到维系东南亚地区和平和安全的目的;认为中、美、日三国在新的时期建立新的平衡是亚太地区实现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而美国势力继续留在东南亚则是建立大国之间“多极平衡”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也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机遇,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呈现出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良性互动。但是新加坡并不希望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亚洲地区内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其加以约束和限制的超级大国,于是希望依靠日本甚至印度一起牵制中国。   与此同时,东盟同样不希望日本快速衰落,期望日本在向东南亚输出技术的同时,与美国一起成为本地区的领导者和平衡者。换言之,新加坡希望通过美国这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并不断“扩大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以制衡中国这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强国”。新加坡的这一用心在东盟地区论坛(ARF)中就可见一般,该论坛的主要目标是“拖住美国、扶植日本、约束和改造中国”。 商务部昨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家指出自贸区将继续推广,预计第二个自贸实验区在天津,第三个会在广东横琴或南沙。
2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海水淡化已可供水1/4,成本粗估约8.5元/吨
热度 3 jiasf 2013-9-19 21:55
2013年9月18日,新加坡第二座海水淡化厂——大泉海水淡化厂 (Tuaspring) ——建成投产,李显龙总理亲自主持开幕( http://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130919-254587 )。自此,新加坡海水淡化供水能力达到 1亿英制加仑/日,占每天用水量4亿加仑/日的1/4。 第一座新泉海水淡化厂每天约可淡化约3000万加仑的水。 第二座大泉海水淡化厂每天可淡化7000万加仑(31.823万方/日)。该厂投资10亿500万新元,按 1新加坡元=4.9207人民币元, 换算成人民币为49.453亿元,相当于每(方/日)投资15540元,或者每(吨/年)投资44.4元。 据此数据可以对大泉水厂的供水成本进行粗略估算。如果按利率6%、回收年限12年计算,则每供一方水的投资分摊为5元。如果年运行费按总投资额的8%估算,则每方水的运行费为3.5元左右,其中能源消耗约2.4元/方。供水总成本为8.5元/方。因为不知道详细的运行费,这里只是粗略的估计,如果有朋友知道详细的情况,诚望告知! 新加坡水价包括直接水费(Water tarrif)、水资源保护税(Water Conservation Tax)和排污费(Sanitary Appliance Fee and Waterborne Fee),具体计价方式比较复杂,( http://www.pub.gov.sg/general/pages/watertariff.aspx )。 但新加坡采取的水价政策是不仅要回收成本,而且要反映水的稀缺价值,实际上采用了边际成本定价制。直接水费就在6¥/方左右,加上保护税、排污费,肯定可以回收海水淡化的成本8.5元/方 Water Tariff in Table Format Tariff since 1 Jul 2000 Tariff Category Consumption Block (m 3 per month) Tariff($/m 3 ) Water Conservation Tax (% of tariff) Domestic 0 to 40 1.1700 30 Above 40 1.4000 45 Non-Domestic All units 1.1700 30 Shipping All units 1.9200 30 Tariff Category Consumption Block (m 3 per month) Waterborne Fee ($/m 3 ) Waterborne Fee ($/m 3 )* Sanitary Appliance Fee Sanitary Appliance Fee * Domestic All units 0.2803 0.30 $2.8037/- per chargeable fitting per month $3.00/- per chargeable fitting per month Non-Domestic All units 0.5607 0.60 Shipping All units 0.5607 0.60 NEWater Tariff (before GST) Tariff since 1 Apr 2012 Tariff Category Consumption Block (m 3 per month) Tariff (cents/m 3 ) WCT (% of tariff) WBF (cents/m 3 ) NEWater All units 122 - 56.07 Industrial Water Tariff (before GST) Tariff with effect from 1 Oct 2012 Tariff Category Consumption Block (m 3 per month) Tariff (cents/m 3 ) WCT (% of tariff) WBF (cents/m 3 ) Industrial Water All units 58 - 56.07 - See more at: http://www.pub.gov.sg/general/pages/watertariff.aspx#sthash.7wfFteLI.dpuf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15530 次阅读|9 个评论
南洋之光 —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90华诞
hucs 2013-9-16 20:55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90 华诞 (联合早报供图) 南洋之光 — 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90华诞 胡春松 南洋之光,光耀东方; 山高水长,旗帜高扬。 独立自强,富国兴帮。 亚洲小龙,世界大同。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3年9月16日。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 新加坡 华人,祖籍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县,汉族 客家 人。为新加坡前任 总理 、曾任 国务资政 以及 内阁资政 。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 国父 ” 。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妻柯玉芝是一位颇有名望的 律师 ,祖籍中国 福建 省 同安县 。李光耀与妻子柯玉芝共育有三个子女:长子 李显龙 ,次子 李显扬 ,女儿 李玮玲 。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南昌大学在职博士,医生,诗人。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 《青春诗语》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青春论语》 (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 《美丽中国》 (待出版)、 《青春私语》 (写作中),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 作品充满理想主义 、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 另有: 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颂子”,2013.3-),雅虎博客(2007.6-2009.9) 工作描述 :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 相关链接1: 致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委的推荐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7058.html ) 相关链接2: 颂歌与祝福—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2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6211.html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2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机场的各种兰花
热度 2 kepusuowdp 2013-9-4 17:15
45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新加坡中小企业老板和政府分别唱的三首歌
Irasater 2013-8-21 21:06
李显龙在2013年新加坡国庆大会上的中文演讲 http://tv.sohu.com/20130821/n384678980.shtml 小企业老板: 1.往事只能回味 2.我是一只小小鸟 3.月亮惹的祸 政府: 1.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2.我在你左右 3.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个人分类: entertainment|2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英语里称谓title,喜欢叫的大一些
热度 1 caecae 2013-7-31 12:28
新加坡是个多语言国家。英语和华文都很重要,由于70%都是华人,英语自然也有华人的特色。除了当地的发音比较 local 叫 Singlish 外,新加坡英语的称谓也有华人特色,喜欢叫的大一些。 不像美国你可以管各位professor们叫Dr XXX,在新加坡,你如果管你的supervisor叫Dr XX 他们会不高兴的。我的一个老师跟我说的是,你发邮件怎么管我叫Dr,这样很不礼貌,(一般过了QE的博士生或者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没什么title的叫Dr)。起初很纳闷以前跟美国老师联系没有这个问题啊?但慢慢接触新加坡的文化会体会到这种华人主导的社会比较喜欢叫“大”的习惯。 经理助理叫什么呢? (新叫)Assistant manager,怎么感觉有点像副经理的意思? 公交司机呢? (新叫)Bus captain,叫driver 有点小了吧? 一般搞行政的不会叫统一叫 officer吧。 硕士在新加坡照的研究职位在新加坡 叫 Research associate (哦~ 副研究员了)这个欧美好像博士毕业后的称谓哦。 其他若干等等,慢慢体会华人称谓的习惯。 总之,称谓不知道叫什么时候,叫的大一点的,别怕大。chairman什么的 其实也常见。。。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62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在新加坡办理去美国的留学签证
caecae 2013-7-30 17:12
今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Research Associate,lucky的拿到美国留学全奖的offer。在办签证时,纠结于是在新加坡办还是在回国办。 1)回国办,网上教程很多,可以问的人很多。但回国办费用大,来回机票,住宿等相关费用(5000+另外工作请假若干天的损失)。尴尬的是一旦被check,很可能护照拿不到,面临着无法回新加坡工作的可能,被check后一切都是未知数。 2)在新加坡办很可能办不了,因为在新加坡只居住了6个月。一旦被decline后,一个月后才能再申请interview,会耽误但多时间。网上查的之前一个母亲给孩子办签证成功的经验讲的是: 只有在新加坡合法居住一年以上才能在新加坡办理签证,​否则被decline成有移民倾向。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还是选择在新加坡办了,确实会省很多麻烦和银子。事实证明,是否可以在新加坡(非国籍国家)办理和居留时间没有关系,而和你在该国是否有长期合法居留权有关。 总结一下,在新加坡办理签证的条件: 在新加坡有合法的长期居留签证,一定不要是旅游签证。PR必然可以,除了PR之外 工作签证也是可以的,包括EP,SP,(WP或许也可以吧)。另外培训签证也是可以的,有一个来交换的学生拿的是六个月的培训签证也办理成功了。 提醒的是: 在新加坡办理不一定比在国内简单,VO是否nice是个未知数,和你的资料是否全有关。我最终也是被check后issue的,原因是我没能证明自己是在新加坡有合法居留权的。让我提交在新加坡的 letter of appointment。所以提醒大家这种情况面试的时候一定记得带着自己在新加坡工作的委任书,或者合同。拿pass给VO没用,人家说不行。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6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平均寿命世界第四
xuxiaxx 2013-6-1 10:40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和意大利的平均寿命并列世界第四。2011年,新加坡平均寿命达82岁,其中 女性 平均寿命为85岁, 男性 平均寿命为80岁。   目前,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0岁,排在世界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日本、瑞士和圣马力诺共和国。据悉,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达86岁,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2岁。 来源:人民网
1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郑永年:解读新加坡模式
热度 1 duzhanchi 2013-5-19 16:17
 演讲人:郑永年   演讲人小传: 郑永年,浙江省余姚市人。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兴趣或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   开场白:   中国能不能学新加坡?一直以来,中国领导层从邓小平开始就对新加坡经验非常重视。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特意强调学习新加坡,学习他们的经济发展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   总体来说,中国前期是学习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现在对新加坡的政治发展经验,尤其是执政党的经验也深感兴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各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对新加坡经验的重视不是其他国家所能及的。   大国对错误的消化能力强,犯一个两个错误不要紧;但小国,如果有一个重大的政策失误,也许整个国家就完蛋了。   不能用国家的大小判断能不能学习   中国领导层倡导学新加坡不仅希望学新加坡的具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新加坡的改革进取精神。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建国不到半个世纪的小国,新加坡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大转型。新加坡从前是亚洲“四小龙”一员,现在其模式似乎已经脱离了“四小龙”。在新加坡,华人占了绝对多数,基本上是个华人国家。这一点似乎表明新加坡经验较之其他国家,对中国更具相关性。   自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各级政府派遣了无数代表团去新加坡学习和进修。人们不时会听到有中国地方官员问新加坡能不能学。有官员说新加坡太小,不能学;有的说新加坡好是好,但不能学,如果学,最多在市政管理方面。很多地方官员不知道如何学新加坡。对他们来说,学就是“复制”、“描红”。说新加坡很小,不能学。他们的理解是不能“复制”和“描红”。实际上这并不确切。世界上,很多管治不好的国家都是小国,很多失败国家也都是小国。小国不一定就好治理。同样,大国不一定难治理。大国对错误的消化能力强,犯一个两个错误不要紧;但小国,如果有一个重大的政策失误,也许整个国家就完蛋了。用国家的大小来判断能不能学,毫无道理。   一般说,权力集中就要腐败,但这并没有发生在新加坡——一方面是权力集中,另一方面是权力的清廉。   权威主义体系使权力有效集中   我觉得很多人对新加坡的理解局限于一些具体经验,例如“公积金制度”、“住房制度”、“工业园区”、“淡马锡”、“金融监控制度”等。很少有人谈论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不理解其政治制度,就很难理解这些具体制度从何而来。   人们一般把新加坡称之为权威主义体系,权力很集中。权力集中本身是中性词,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不能衡量一个政治制度的好坏。民主国家的权力也是集中的。美国是典型的民主国家,但其总统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被很多美国学者称为帝王般的权力。   就权力集中来说,有三个问题可提。一是权力以什么方式集中;二是权力集中如何维持;三是权力集中的目标。和其他国家比较,新加坡权力是相当集中的,尽管新加坡有很多反对党。   很少有现存社会科学理论能够解释新加坡现象,一方面是权力集中,另一方面是权力的清廉。在新加坡,权力集中意味着能把政策、计划推行下去。在新加坡,掌权者没有浪费任何权力,权力是用来做事情的,推动着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发展到第一世界的转型。   在西方发达国家,最优秀的人都去经商。新加坡要让这些最优秀的人来从政。人才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   政党融于社会是社会的精英部分   权力集中能做好很多事情,关键是怎么集中,集中后干什么。在这些方面,新加坡有三点经验值得参考:政党怎么组织权力?怎么维持权力?怎么有效地使用权力?   要有效集中权力、维持权力和使用权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权力要有载体,有组织结构。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是个精英党。党员分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普通党员不多,干部党员更少。政党是隐性的、融于社会的,是政治领域的“看不见的手”。政党必须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精英部分,这是列宁主义政党的要点。政治人物来自民间。如果政党变成了脱离社会的自成一体的既得利益集团,那么这个政党就会处于危机之中。   新加坡尽管是一党独大执政,但政治体系是向社会开放的。从建国开始,新加坡的领导人就意识到,在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国家,政治人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最优秀的人都去经商。新加坡要让这些最优秀的人从政。因此,执政党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扮演“伯乐相马”中的“伯乐”,在全社会寻找优秀人才。   在新加坡,政府公务员是内部选拔的,但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会为执政党培养的。在上世纪70年代,人民行动党吸收了后来成为总理的吴作栋和副总理的陈庆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现在的总理李显龙和前副总理黄根成等精英人才。这些领袖人物在成为执政党领导人之前,都是社会精英人才。   执政党吸收社会培养的人才,意义深远。第一,执政党干部来自社会,使得其能够和社会维持有机联系。这样的人才来自社会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要,更好地表达和代表社会各方面利益。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来自社会,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高,他们入党之后,就强化了执政党的合法性。这是执政党保存权力不变质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二,减少腐败。这些人本来就有很好的经济基础,腐败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他们进入执政党,担任公职,并非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社会服务。在很多国家,包括民主国家,担任公职的人经常出现“寻租”现象。但在新加坡,这种情况很少见。第三,培养的成本很低。社会培养干部无疑大大减少了培养成本。   新加坡的一些官员在从政前,都是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但是执政党很开放,政府需要的是具有建设性批评的人。   一党长期执政的挑战是如何随时更新人才和政策   在西方多党制政府,政府政策很容易转型。政党轮换,使得执政党不用背其他执政党的包袱。如何随时更新自己的人才和政策,这是一党长期执政的挑战。这就需要依靠党跟社会结合,体察社会,吸收社会精英。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人民行动党议员都要定期和选民直接见面,讨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新加坡把民主和一党独大执政制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西方人说新加坡是非自由的民主,但名称并不重要,关键是民主要能够产生一个好且有效的政府。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能够有效运作,这获益于民主化之前的基本国家制度建设,也获益于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应当强调的是,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可能出现一个好政府。新加坡用民主制度来保证好政府。执政党必须通过五年一次的“大考”,即大选。因为有很多反对党存在,尽管他们很小,但也构成竞争压力。反对党本身对执政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制约,在国会里只有少数几个名额。但如果人民不满意执政党,原则上在大选时是可以支持反对党的。因此,执政党始终有压力。   同时,要保障真正的人才被录用。政府需要的是建设性人才。执政党最不喜欢光会讲好话的庸人。你有能力,有业绩,有建设性意见,党都可以把你吸纳进来。如何保持政权的开放性,代表社会利益,这是执政党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执政党本身就会演变成既得利益集团。   执政党要代表人民利益。新加坡政府的立国精神是民本主义,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精神。政府在“亲商”和“亲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亲商”就是重视资本的作用。要发展就要重视资本,重视商人和企业家的作用。没有企业家、没有资本,发展就谈不上。在西方没有“亲商”这个概念。西方的发展是商人主导的。前面说过,新加坡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政治人才主导。这就提出了政府要“亲商”的问题。政府要为商人和资本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让他们发挥很大的作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吸收外资方面花费了很大精力。如果没有政府的“亲商”政策导向,新加坡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但是,“亲商”和发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亲民”。前者是工具,后者是目的。新加坡政府在提供基本政府服务方面是很多民主国家所不能相比的。“亲商”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经济基础。很少有政府像新加坡政府那样能够解决普通人民的居住问题。新加坡的大多数人都居住在政府住房,中产阶级也是。住房政策是新加坡非常重要的立国政策。建国以来,政府围绕着住房这个平台出台了一系列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包括社区、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保和教育等等。这里尤其要提一下新加坡政府处理经济危机的方式。每次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必须考虑到资方和工人的利益,在两者之间作一平衡。一方面要帮助资方度过危机,否则工人的就业就会发生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工人。政府不会毫无目标地给穷人发钱,而是提供各种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选拔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而选举是西方的。新加坡能够把两者结合得很好。   “选拔”和“选举”结合,民主的本质是竞争   政治可以集中,权力可以集中,但必须保证这些掌权人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在民主政治中,对新加坡执政党最有效的制约并不是反对党,而是社会,也就是人民。   也有人说,只有多党竞争,选民才会有理性的选择。但这个假定可能并不符合事实。假如两个候选人,都是“烂苹果”,那么选哪个都无所谓。在很多年里,西方就有这种倾向,几个候选人都差不多,或者大家都认为这些都是“烂苹果”,所以投票率就会比较低。根据我的观察,新加坡的体制有一个好处,就是将“选拔”和“选举”结合起来。人民行动党要保证,先要选拔出几个“好苹果”,再让老百姓投票来选举。选拔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而选举是西方的。新加坡能够把两者结合得很好。   民主的本质是竞争,而不是政党的数量。党内竞争就是选拔,特别是一党执政制度,党内竞争就变得非常重要。像日本的自民党,党内的精英妥协就是精英的制度性竞争。当然,最理想的是党内投票。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也是党内各种势力竞争的结果,最后让老百姓去投票选择。英国的政党候选人的提名更是通过了变相的“选拔”制度。   保证候选人的品质、才能,老百姓投票才有意义。这点新加坡做得很好。议员要选举产生。   民主不一定是反对声音越大越好,关键是竞争,反对不一定是在外部,在内部也可以。新加坡的政治变革现在也很快,主要是有了更多的民主,反对党在国会内的比例在提高。 新加坡不讲意识形态,只讲共享价值。它把文化与宪政制度结合,是亚洲第二个把东西方文明结合得最好的国家。   强人政治,把理念转化为制度   如果美国没有华盛顿,会不会尝试君主制?这是人们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国父非常重要,李光耀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新加坡是把西方的民主宪政跟华人文化传统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典型。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强人政治下,往往没有政治竞争,接班人指定就可以了。李光耀也是政治强人。不一样的是,他能把自己的世界观、政策,转换成一套制度,将执政党的建设、反腐败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李光耀学法律,他知道要长治久安,一定要把理念转化成为制度。   新加坡不讲意识形态,只讲共享价值。它把自己的文化,与宪政制度结合,是亚洲第二个把东西方文明结合得最好的国家。我认为,日本是第一个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政治民主结合得最好的国家。新加坡领导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政治道路。制度移植在新加坡没有发生,所发生的是制度创新。   美国的制度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了,已经生根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很多民主政体的运作很有问题,成了社会不稳定的根源。本来民主的精神就是相互妥协,但这些国家往往相互攻击。在亚洲,很多国家实行民主已经有很多年,但政局还是那么乱,社会经济也不发达。新加坡避免了很多发展中民主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制度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新加坡也提出了“后李光耀时代”。我自己的判断是,在“后李光耀时代”,李光耀时代所确立的制度正是确保这个制度延续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包含着巨大的制度创新精神。 中国可以进行分领域的开放,如教育、科研、社会和经济领域,这些领域应当大力开放给社会人才、真正的社会精英。   新加坡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对现在的中国来说,改革的关键是确立改革的主体。新加坡为什么能成功?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和权威。李光耀能把他的想法变成制度。   在确立权威方面,中国可以从新加坡学到很多。如果中国共产党真正能把党内精英和社会精英聚合在一起,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中国传统是最强调选拔的,但现在常常出现逆向淘汰。之所以产生逆向淘汰,主要是因为正式的竞争机制没有确立好。   在新加坡,竞争出来的都是社会认同度比较高的人。要吸引真正的人才,执政党必须向社会开放。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可以进行分领域的开放。在一些敏感的领域,例如和政治与安全相关的领域很难开放,开放了以后也会出现问题。但在另外一些并不那么敏感的领域如教育、科研、社会和经济领域,应当大力开放给真正的社会精英。   要强调的是,如果要吸引真正的人才,中国必须改变整个社会泛行政化的做法。在新加坡,行政级别仅仅限于政府领域,很多领域是没有行政界别的。银行、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等这些在中国具备行政级别的机构在新加坡都没有行政级别。有了行政级别,这些职位就有了政治性,而政治性往往阻碍人才的使用。把人才和行政级别联系起来,不是使用人才,而是浪费人才。   从人才方面来说,在新加坡分成两个领域,一是政治人才,二是专业人才。新加坡文明的水平是因为专业人才而得到提升,而政治人物则为专业人才提供一个理想环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民主一定要结合起来。另外,司法要有自治性。所有国家的司法体系,甚至连美国,总统通过对法官的任命,政治对司法也有一定影响。但是,不要去干预司法的自治性。社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法官律师与政治扯不清,就得不到社会的信任。   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改革开放之前比较,进步了很多。横向比较也一样。党的执政能力是将整个国家整合起来的力量。改革是各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党不能和其他力量隔离开。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呈现出开放性。中国只能在这个结构之下寻求民主化的途径。 来源:北青网 引自: http://bjyouth.ynet.com/3.1/1305/19/8018899.html
个人分类: 转载|2191 次阅读|1 个评论
九鞭子打完,这个人基本上就废了!
duke01361 2013-5-16 00:09
九鞭子打完,这个人基本上就废了! 在最近的新加坡,有位中国籍的客工数(3)次在电梯非礼女性,结果被捕,判坐牢四年半,并鞭刑9下儿! 乖乖!这是新加坡的“鞭刑”而且一下子打上9下儿! 即使此中国客工小命儿可保,但我猜他22岁的人生基本就此给废掉了! 基于此中国劳工22岁男性,数次(3次)非礼女性的情况,我们觉得可能这位中国劳工会有心理疾患。 促请新加坡法官考虑这种可能性。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过看过之裕廊鸟园
热度 2 zhangt10 2013-5-3 06:43
新加坡的裕廊鸟园(Jurong Bird Park) 号称有世界第一多的鸟,第二多的鸟类。2010年底陪老妈去溜达了一圈,卡片机拍的,质量比较的一般般。。。 就算抛砖噢。 并且没做笔记,也欢迎各位鸟类专家鉴别咯。。 1。加勒比海火烈鸟? 2 企鹅。。 3. 您长得可有点丑吖。。 4 5 6。排排坐 7看啥看?! 8。。以食为天 8 够平易近人吧。。 9。威廉王子他媳妇的时装是不是被您启发的? 10。鸟类里的名角儿 11。热带风情 12 可怜的孩子。。。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879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