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空气污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们的肺正在呼吸着这样的废气
热度 2 daladala 2011-11-11 11:40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我们的肺呼吸和过滤着这样的空气。 多年前我在济南东郊的山上看到济南全城都被笼罩在灰色的废气中,还惊讶与身在市内的全然不知 。 一年前我在上海的金茂大厦同样地看到上海被笼罩在灰色的废气中。 如今, 济南和上海 依然被笼罩在灰色的废气中。 我们的肺就这样过滤着这种空气 以供我们呼吸。 那些专家的话对吗? 那些专家还有逻辑吗? 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虽然比做饭时产生的烟气的低, 但是,你不得不365天每时每刻地在呼吸着。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复旦大学报告显示上海大雾含致癌物 2011-11-10 11:38:08 来源: 新民网   有 21326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83 ) 核心提示:复旦大学近日公布的课题报告显示,上海市区采集到的雾水大多颜色较深,存在致癌致畸物多环芳烃,且其浓度值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偏高。对此,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回应称上海雾水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不及日常抽烟,甚至低于炒菜产生的油烟。 近日,复旦大学新近公布的一个有关雾污染及污染物痕量检测的课题报告显示,上海市区采集到的雾水存在多种致癌致畸物。新民网资料图 【新民网·独家报道】北京的大雾之争尚未有结果,上海的“雾污染”又再次进入视线。近日,复旦大学新近公布的一个有关雾污染及污染物痕量检测的课题报告显示,上海市区采集到的雾水,大多颜色较深,存在多种致癌致畸物——多环芳烃,且其浓度值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偏高。但环境监测部门专家则表示,申城雾水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远不及日常抽烟,甚至低于炒菜产生的油烟。 雾,又称为接近地面的云,是近地面空气达到饱和时水汽在气溶胶粒子上凝结(或凝华) 为水滴(或冰晶)而使能见距离降低到1000 m以内的天气现象。浓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事业危害极大,尤其是对航空、海运、河运和高速公路交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城市高污染条件下发生的雾,污染物溶于雾水中,更加剧了污染程度,其污染成分会灼伤植物叶茎、污损桥梁、建筑和雕塑,更会导致人畜各种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11月2日上海中心气象台曾拉响今秋首个大雾黄色预警。本市南部地区“雾情”较重,能见度普遍小于1000米,浦东、奉贤、青浦、金山、松江等多个区县出现了能见度在800米左右的迷雾,其中奉贤地区还一度出现了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4日、5日申城仍然维持高湿度,早晨部分地区依然出现了轻雾天气。 据了解,陈建民教授课题组报告通过自行设计的雾水收集器对上海地区的雾水进行了收集,运用雾监测仪对雾过程进行了全程观测,得出了多环芳烃等有机物污染物在雾过程中的分布规律。上海市区采集到的雾水,大多颜色较深,存在污染。雾水中可检测到多种致癌致畸物-多环芳烃,其总量大概在0.03 ~ 6.67 μg L-1(微克/升)范围内,该浓度值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偏高。 课题组成员之一李想博士告诉新民网记者,源解析表明上海大雾中的多环芳烃多来自本地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李想建议,出现大雾天气时,能见度较低,市民们在雾天要尽量减少外出,在户外的活动时间要缩短,晨练也最好取消。 据李想介绍,冬季的污染肯定比其他季节高很多,起雾的话污染程度也会高很多,“因为冬天大家都在取暖,化学燃料燃烧比较多,造成的污染比较厉害,而且冬天又非常容易起雾。” 对此,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表示,空气中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伏晴艳表示,日常抽烟或炒菜产生的油烟中也含有多环芳烃,与之相比,雾水中的含量则要低不少。目前,上海正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步转变,工业排放将得到相应的遏制。不过,上海地区家庭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辆,并有继续增长的态势,城市环境的问题还需要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本文来源:新民网作者: 袁蓉 ) 责任编辑:NN056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3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发现: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是车辆检验所
热度 4 scientister 2011-11-1 15:38
最近关注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问题,有资料称城市空气污染的75%是由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所造成。 我的新发现是,车辆检验所的故意放纵,徇私枉法,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车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通过正常的尾气检验,但是车主不甘心放弃自己的车辆,于是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所谓“中介”,花一点钱,由中介代替车主去验车,尽管车子还是老样子,但是却能够通过检验。其中的原因就是中介与车管所(检验所)的人串通一气,违规(违法)让车辆通过检验。是车辆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的结果。 几乎所有尾气检验不合格的车辆都通过这种方法重新获得上路通行的权利。谁能告诉我,你的车辆因为尾气检验不合格停在家里的、等待报废的?没有! 于是,车辆尾气检验,形同虚设,只是增加了一小批人赚取灰色收入的机会,而我们的城市居民,不得不呼吸被汽车车辆尾气污染严重的空气。这种空气污染,大部分是由那些检验不合格的车辆排出来的。一辆尾气不合格的车辆排出的尾气污染量,也许是检验合格的车辆尾气的污染量的100倍。 不想再呼吸污染空气的朋友,请你帮助推荐我的帖子。谢谢! —————————————————————————————————————————————————————— 北京环保局回应空气严重污染质疑 核心提示:从上月底开始,浓雾笼罩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气污染已达“危险”水平,但北京市环保局同期的数据显示,当日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为“三级轻微污染”。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称数据不同因检测方式不同,愿与美使馆对数据。 上月底开始,浓雾笼罩京城,连日出现的大雾遮住了阳光,也引起了公众的对空气质量的焦虑。 微博中有网友公布,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气污染已达“危险(hazardous)”水平,但北京市环保局同期的数据显示,当日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为“三级轻微污染”。 公众也将目光投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天一小时更新的PM2.5数据上。因为正是那里的监测仪器监测到北京空气超过危险的程度,甚至达到有毒害的水平。细颗粒物PM2.5每立方米经常达到数百微克时,通常意味着需要关闭门窗、减少外出以免受到伤害。而目前国内通行做法是对PM10的可吸入性颗粒的监测与公布。 质疑声在市民间蔓延“为什么我们不监测PM2.5的颗粒物?”、“为什么我们的数据与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相差几倍?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在微博中,网名“巴松狼王”的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在网上回应质疑时,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带着一系列的质疑和疑问,记者11月2日对话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 “污染级别还是十几年前的分法” 本报调查:北京连续几天的大雾,市民都感觉到空气质量很差,空气污染与雾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杜少中: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它和污染物结合在一块时,它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秋冬季节,容易产生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这样出现大雾时,就比较容易形成空气污染。雾会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物也会延长雾存在的时间。 刚刚过去的雾天,空气质量在三级一、三级二停留了好几天,并没有变成四级或重污染的五级,这说明过去几年,排放的水平在下降。 我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要继续努力加大减排的力度,减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和工业污染。这需要政府成功的组织,也需要广大市民参加。现在取得的进步,要感谢市民的努力。 本报调查:在网上,很多网民在质疑阴霾漫天但是发布的监测结果为轻度污染,是监测手段不同,还是标准不同? 杜少中: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这种分法是十几年前分的,如果大家感觉叫法有问题,我们可以改变。但是主要问题是,轻微污染也是污染,对市民的 生活 影响不大,但是有影响是首先的,到了轻度污染影响就开始逐渐加大了。 今天(周三)有人问我是不是心情很好,因为天气不错。我会说,我们一年中有20%的天数不达标。要是昨天(周二)来问我,我就会说,我们已经从一年100天达标,增加到了去年286天达标。从27.4%增加到78.4%,为什么我总是反着说呢?我们一方面要给大家信心,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渐改善,虽然涨幅较奥运前有所减缓,但也在进步。 同时,也要告诉大家,20%左右的天数不达标,也是不能容忍的,人活着10天,不能8天喘气,剩下2天不喘气。我们也要努力让20%不达标的天数越少越好。我们不是为了每年在完成任务在减少不达标的天数,而是为了市民健康。 “他们不愿意拿着设备和我们比对” 本报调查:美国大使馆每天都会发布他们监测的北京空气质量情况,得出的数据与北京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有很大差别。怎样解释同样是一个城市的空气监测,但是数据却大不同的情况? 杜少中:这两种方式没有可比性,美国大使馆是一个点,不能评价一个区域。他们也一再声明,数据是自己内部使用,并没有想让公众去参考。 他们与我们的方法不一样。我们是全市27个点的自动监测系统,评价一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需要一个系统,不能由一个点作为评判。 本报调查:监测的对象有什么不同? 杜少中:发布数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他们发布的是浓度,我们发布的是指数,两者间有很大的差异,指数和浓度间有换算的方式。不能仅仅用数字去比较,应该看到数字反映的什么内容。即使是美国大使馆监测的是浓度,数值也是偏大的。至于为什么偏大,我们没有监测过他们的设备。如果将我们和美国大使馆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规范、参照标准同时进行比对,我们可以去做。我们做过多次沟通,他们也不愿意拿着设备跟我们比对。 另外,监测的污染物不一样,我们监测的是粒径在10微米(含)以下的颗粒物,环保部的PM2.5监测办法中规定,PM2.5应占到PM10以下的颗粒物的一半。所以他们公布的PM2.5不应该超过我们PM10的总量。说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数据应该去进一步求证。 本报调查:美国大使馆监测的对象是PM2.5以下的颗粒,国内监测的对象是PM10的颗粒,认为PM10可以进入人体上呼吸道,与市民的呼吸系统疾病关系比较密切。但是实际上PM2.5微粒由于体积特别微小,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大大超过PM10。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也认为PM2.5会增加死亡的风险。我们为什么不去公布PM2.5的数据,是没有能力监测吗? 杜少中:PM100是总悬浮颗粒物,好像是大砖头,PM 10是小砖头,PM2.5是小石头块,PM1就是更小的石头块。衡量的标准比如说PM10是150微克/立方米,对应浓度150微克/立方米的是100API(空气污染指数),指数和浓度是标准。 对于PM2.5,我们有能力也有设备监测,我们也有监测数据,但是我们不能随意公布。因为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监测是非常严肃的事,对社会公布的、要公众去参考的重要信息,就要负责,要符合国家的规定。不能北京一个数据,上海公布另一个数据,两个数据根本无法比对,我们要拿出合格的数据。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就能监测公布PM2.5? 本报调查:您在微博中表示,将来会去检测PM2.5和PM1,那么请问这个时间表是什么?目前无法推进这个时间表的障碍是什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进入这个时间表? 杜少中:11月1日,环保部公布了PM2.5用重量监测的方法,监测哪类污染物要相关部门统一计划,也就是说环保部规定监测某类污染物时,说明全国的城市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是为信息公布打基础。宣布开始监测后,就应该在不远的将来公布监测信息。 我们以前监测的是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颗粒物,后来改成了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将来我们还要监测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甚至还要监测粒径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这种进展是根据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的需要。正常的规律是大颗粒治理结束后,就要开始治理小颗粒。 为什么北京的空气质量让大家不满意,感觉空气不好?主要原因就是PM10还未达标,年均值超过国家标准的20%。现在北京的四项污染物的三项都能达标,只有PM10颗粒物从1998年的180微克/立方米,降到了现在的120微克/立方米,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100微克/立方米,这还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如果将颗粒物浓度年均值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就会大为改观。现在PM10还没有达标,应该当PM10达标后,再去监测PM2.5。 就像家门前打扫卫生,先应该将大石头搬走再扫地,治理颗粒物也是一样,应该先从大颗粒物开始向小颗粒物转变。只要增加了污染物的监测,难度就会加大,合格率就会降低,因此说到底还是应该减排。 “要想空气质量好,减排才是硬道理” 本报调查:一些生涩的专业术语让公众一头雾水,环保部门对环境知识的普及上,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杜少中:监测中心是对外开放的场所,每周二接待有预约登记的市民参观和访问,如果想看看北京的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是怎么出来的,都可以来。说到发布的数据,我们还是比较有底气的,因为我们有监测中心作为支撑。 现在由于有对比,显得咱们的服务还不够人性化。我感觉大家提的问题都没有错,错在我们对监测数据对外公开的程度,特别是人性化的公开,比如我们的监测用手机看不到。虽然我们公开的方式从月公布、周公布、日公布,一天几个公布,报纸、电台、电视台逐渐公开,但是不能让公众唾手可得。在提供人性化的信息后,还应该在每个级别后面加上,在某级空气质量下,市民应该注意什么。 本报调查:有市民质疑,2011年北京市环保局用于北京污染防治的费用只有537万元,而三公支出却达797万元,这样的费用能治理好环境吗? 杜少中:这个数字一点都没错,但是我要说537万的污染防治费是财政拨款的支出预算表,污染防治只是其中一项,预算表中还包括环境减排、节能环保等项目,都在几千万到一亿多元之间。另外,大气污染的专项治理等其他专项治理的资金不在这个范围内,比如今年机动车治理的费用达到3.2亿元,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十几个亿。我们都希望北京的天气更好。要想空气质量好,减排才是硬道理。J209 李刚摄 J221 重要的是治理和防范 1580998214:应当把实际情况告诉老百姓,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掩饰。 605839798:管管那些露天烧烤吧,他们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不亚于汽车。 春华秋实:污染太严重了。快想办法吧。 阳光灿烂:啥标准检测不重要,公布怎样的数据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治理和防范。 随缘:应该加大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和举报有奖措施。 老兎子:求真相。如果是事实,请不要再遮掩…… 弓长: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市民肺癌发生率在上升。 蒋有三:美国人习惯对中国说说道道的,而且好话不会好好说,没办法,老大当惯了。如果是从两国的环境状况作比较,提出改善建议,这无可厚非,但他们的弦外之音也很明显。对于我们来说监测标准与国际接轨,中国现在有这个经济实力,希望早一点儿实施。 沙小易:要如实监测,特别是要正视而不是回避问题,找出超标原因,加强治理。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作者: 赵喜斌 )
个人分类: 我的发现|2959 次阅读|5 个评论
霾,灰霾,灰霾天气,灰霾天
yu7389 2011-7-11 20:36
霾,灰霾,灰霾天气,灰霾天
2011-07-11 霾,灰霾,灰霾天气,灰霾天 Haze, Grey Haze, Hazy weather, and hazy days 灰霾和霾都应该翻作 “haze” 吗?或是灰霾应该翻作“ grey haze ”?和气象界的一位前辈讨论了半天,没有一个很确定的结论。记下来有关信息,看哪位路过的有高见? 在网上查的结果是这样的: (1) "grey haze" 在 google 上查到的很少有指我们理解的“灰霾”的用法,在 web of science 没查到有文章用这个词在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里。 (2) "brown haze", 在 web of science 查到有 15 篇文章用这个词在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里。 (3) "haze weather" 在 google 上查有少许, 但显然比 “hazy weather" 的用法少很多。在 web of science 上查,有 6 篇文章用了 "haze weather" 在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里 , 文章作者都是中国作者; 有 5 篇文章用了 "hazy weather" 在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里,文章作者中外都有。 (4) "haze days", 在 web of science 上查 , 有 16 篇文章用了 "haze days" 在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里 , 其中 15 篇是中国作者。在 web of science 上查 , 有 31 篇文章用了 "hazy days" 在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里 , 文章作者中外都有。 我的判断是: "hazy" 比 "haze" 更被英文母语的作者接受用来形容 "weather" 或 "days” ; "hazy days" 又比 "hazy weather" 更被英文作者用得多些。 picture source: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1364/168839/168840/14545567.html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人类集体慢性自杀
热度 44 nyouyou 2011-2-23 17:39
“2011年2月21日 ... 美国驻北京大使馆表示,星期一北京的空气污染已经达到无法测量的地步。” 今天早上,洗漱完毕,开车上班,在办公室里一个小时以后,用面巾纸抹脸,脏的。 很惊讶还有人在说“这种大雾天气”,拜托,这是污,不是雾。 再一次向无数癌变着的细胞默哀。 http://gb.cri.cn/27824/2011/02/23/2165s3161773.htm “北京空气糟糕到无法检测”是善意提醒 2011-02-23 16:51:00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蒋丽丽   21日的北京因为大雾,空气污染达到5级“重度污染”,成为2011年首个重度污染天。而据法新社报道,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当天的独立检测结果显示,21日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了可检测的最差水平”。(2月23日《环球时报》) 一句北京天气“危险且超过指标”,令人黯然而不安。所谓超过指标,大概是指面对糟糕的空气指标,现行测量指标失灵了、束手无策了,因为它超过了指标所能承受和想象的可怕程度。应该说,所谓的“北京空气糟糕到无法检测”并非信口开河,这一点北京市环卫部门的检测数据也提供了佐证——2月21日,雾气弥漫的京城出现今年首个重度污染天,当天北京市空气平均污染指数为333,达到5级重度污染。对此,环保局专家建议老年人和心肺疾病患者减少室外活动,或者“老人和儿童应避免外出”。 空气糟糕不是新闻,但糟糕到测量指标无法检测的地步,委实算得上新闻,每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也许都在劫难逃,都免不了惶恐。“北京空气糟糕到无法检测”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城市空气污染了,也是时候大力遏制空气污染了。 当然,空气污染不是北京的专利,国内不少城市都存在空气污染现象,而北京的空气污染似乎更严重。商人史玉柱前不久在微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张跃(笔者注:张跃,远大中央空调集团董事长)的远大是做空气生意的。他随身携带2个空气检测仪器我很好奇,就拿来玩。 里面有他去过的城市空气污染记录,换算成吸一天该空气相当于一天吸多少支高焦油香烟,记录如下:丽江1,北京21,广州25,上海9,南京9,长沙13,成都12,武汉13,如果我生活在丽江,一天抽20支烟,和北京不抽烟的人被危害程度是一样滴 。” 如果说这些数据只是一个业内人士的随机试验,那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研究,则可证明空气污染的严重事实。“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2008年6月12日,在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上, 钟南山说,根据临床和手术统计数据显示,因吸入污染物过多,广州人一旦超过50岁,肺部就变成了黑色。大气污染致肺癌成常见病——“珠三角正面临着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威胁!” 很显然,在一个空气急剧恶化的时代,但凡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在乡村,空气或许也好不了哪里去),都不得不承受空气的侵袭。不妨以笔者本人为例,笔者刚到北京的好长一段时间内,嗓子咳嗽得厉害,久久难愈,用药也解决不了问题,原因就是北京空气干燥且污染。 单单嗓子难受倒还罢了,空气污染带给人们的更有深度的身体危害,比如对身体的心血管、肺部等造成伤害,统计显示,一到灰霾天、大雾天,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都会上升20%。研究还表明,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甚于饮用水,空气中不可见的微尘、细菌、挥发性气体及金属颗粒,是导致人类68%以上疾病的根源。据报道,香港大学分析1996年至2006年间香港的能见度和死亡率,发现香港地区每年平均有1200人因空气污染致死。 平心而论,30多年前的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生活会如此富足;同样的是,30多年前的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空气污染会如此糟糕。“开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讽刺”,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如是说。诚然,开着宝马喝污水、垃圾堆旁食鲍鱼,确实很具讽刺性。更具讽刺的是,绝大多数人开不起宝马,但不得不承受喝污水、吃地沟油、呼吸污染空气,这更是不容回避的悲剧。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在打造幸福指数,都在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如果连安全的空气都呼吸不上,幸福和宜居就是虚妄之谈。(王石川)
12345 次阅读|43 个评论
光污染可能加剧空气污染
gongshiliang 2011-1-1 09:32
光污染可能加剧空气污染 【作者:李忠东,转引自《新民晚报》2010-12-31-B22版人与自然栏目】 在城市中仰望夜空,即使天空晴朗,能看见的星星也已经越来越少,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夜晚明亮的灯光带来的光污染造成的。不过,科学家最近发现,光污染不仅会给天文学家带来麻烦,甚至可能会使全球的空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名叫硝酸根(一般指硝酸盐的阴离子)的化学物质会受到路灯光的限制和阻碍,该物质能分解由汽车和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哈拉尔斯塔克在洛杉矶市进行的研究测试表明,来自建筑物、街灯和汽车灯的光线会对硝酸根产生抑制作用。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证明,城市的灯光可以使夜间的清洁速度减慢7%,并使第二天引起臭氧污染的起始化学物质提高5%。斯塔克说,我们下一步需要对其影响进行更准确的量化,即第二天我们的城市实际上有多少臭氧产生。进行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城市已经接近臭氧控制水平的极限,所以即使是像这样极小的反应也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虽然灯光比太阳光黯淡得多,但仍然会产生难以忽视的不良影响。为此,斯塔克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将灯光的颜色改为影响较小的红色,不过这样做或许不大切合实际。斯塔克还有另一种更简单的补救方法把灯光照射方向改为向下。因为朝上的灯光越少,对大气中硝酸根的影响就越小。 【作者:李忠东,转引自《新民晚报》2010-12-31-B22版人与自然栏目】
个人分类: 资源环境|3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就是空气过滤器,想到西游记
热度 1 yue 2010-12-4 16:35
今天中午上街,发现整个天空很灰暗,到处有吐出浓烟的烟囱。整个城市,像在洞穴里面一样。 想到老婆每天从这里过,也是很辛苦的。早上和晚上从这里过,是一天中污染最大的时候。老婆呼吸这种空气,就是这个城市的空气过滤器。 如果有钱,搬到城市中心,污染应该小许多。去年在动物园旁边住,好像没有这么污染。 高中的时候,有位同学的作文论述卫生的意义,引用了西游记的描写。他说,如果讲卫生,就像妖魔鬼怪的洞穴一样,炖好了唐僧肉,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下享用,才更有意思。 现在人类就像妖魔鬼怪,在乌烟瘴气的洞穴里面,贪婪地吃着唐僧肉。
个人分类: 生活 THE EDN|2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空气污染好处多——读张檀琴《空气不是空的》有感
sheep021 2010-11-23 16:04
空气污染好处多 (空气污染,密度增大,也许未来人类可以在空中遨游,就像在四海游泳一样) 空气不空浓且稠 酸甜苦辣样样有 污染诸君多努力 人在空中可遨游 外一则 侣 一人二口,亦男亦女 阴阳合体,性命双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空气不是空的
yue 2010-11-23 14:54
我所在的北方城市本来就空气污染厉害,我所在的区空气污染尤其厉害。 中国的城市本来就空气污染厉害,到了冬季取暖,污染是雪上加霜。 我所在的学校附近都是城中村,村民经济条件差,习惯也差,燃烧块煤。块煤的问题是燃烧不充分,浓烟滚滚,一户的污染能够顶上城市许多人家的污染,顶上许多汽车的污染。 家里不通风吧,很臭。通风吧,外面的空气很呛。 让人感到空气不是空的,而是沉重的。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3163 次阅读|3 个评论
造成车内环境污染的几个坏习惯
chxk 2010-6-6 16:47
车内污染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饰件采用的大量塑料制品和黏合剂,这些材料会产生苯、甲醛等有害物质,而发动机也会产生胺、烟碱等物质,对乘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但是,除了这些我们无法改变的污染源之外,驾乘者自身的一些行为也会造成二次污染。这里给大家指出了几个造成车内污染的坏习惯。 坏习惯1 :过度装饰 很多车主喜欢买各种装饰材料装饰自己的新车,比如加装桃木内饰等。但有的车主在换了内饰以后,就感到不舒服。其实,如果加装的内饰材质或使用的胶不合格,就可能引起乘员的过敏等不适反应。尤其是地胶,不仅因为不透气,容易把潮气封闭在地板上,滋生细菌,而且铺设地胶时使用的强力胶也容易挥发苯,因此一般不推荐使用地胶。 另外,一些喜欢在车内摆放很多毛绒玩具、靠垫等的车主也要注意,如果这些饰物是用劣质材料如黑心棉等制成的,就很容易引起过敏。而新购买的车内座套等纺织品,也最好先用水漂洗以后再用。 坏习惯2 :常用空调内循环 不少车主习惯将空调一直设置在内循环,但这样一来在冬天不开窗的情况下,内饰散发的污染气体、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都留在封闭的空间内,得不到散发。因此,开空调时,应该间隔着使用内外循环,使外界的新鲜空气进入车内。 坏习惯3 :长期保留原始包装 新车刚买来时,座椅、方向盘等处通常会有一层塑料包装,许多车主为了让这些包装继续保护车辆内饰,就不将其去除,长期保留。其实,这样反而会使内饰产生的污染气体得不到挥发,也和包装一样久留车内。 坏习惯4 :开车经常关闭车窗 即使是在冬天,开车时也最好给车窗留条缝,保持空气的适度流通,及时把车内空气中的污染排出去。有天窗的车型可以把天窗向上打开一点,这样车内既不会灌风,又能够保持空气流通。新车前六个月最好能经常开窗。 坏习惯5 :长期放置有异味物品 很多车主会将一些穿过的球鞋、沾有汗的运动衣和脏抹布等长期留在车内,或者把一些食物的外包装和瓜皮果壳等放在车内的垃圾桶内。在冬天,室内外的冷热温差很容易在车内产生湿气,这些物品就容易产生霉菌。因此,每次下车时应该记得将这些物品及时带下车。洗车时,也可用湿布擦拭车内或进行吸尘。 坏习惯6 :车内抽烟 车内空间狭小,抽烟会造成车内的空气混浊,长期抽烟还会在车顶棚上形成一层很难清除的烟渍。尤其是开着空调抽烟,烟尘中的胺和烟碱会附着在蒸发器表面,遇到阴雨天气或空调长时间不用,会使蒸发器表面产生霉菌,污染车内空气。因此,要尽量避免在车内抽烟。真的要在车内抽烟,最好打开窗户,如果有天窗当然更好了。 坏习惯7 :常用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可起到暂时清新车内空气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而且空气清新剂多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组成,很多香水也是化学合成物,这些物质分解之后产生的气体中某些成分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物,这样只会加重污染。所以尽量不要使用空气清新剂和香水。如果车内产生异味,可以请专业的内饰清洗店通过光触媒等方法进行清洁杀菌。
个人分类: 车辆工程|5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汽车尾气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chxk 2010-4-20 10:34
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周生贤表示,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使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加剧了治理难度。 曾在2004年两会期间,一份19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出台有效措施,治理汽车污染建议案》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提案指出,控制汽车污染虽然早已成为两会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尚未出台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控制尾气污染之前,这个文章还得大做特做。据悉,对此全国政协的审核意见是建议国务院交环保总局研究办理。 1、汽车尾气污染触目惊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有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法国,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完全可能保持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按照保守估计,到201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总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约1400万辆。到202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 与汽车市场蓬勃的发展相比,尾气污染已经变成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调查表明,南方许多城市的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广州市空气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22%;工业污染源20.4%、建筑工地扬尘污染19.2%。一向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这几年也越来越严重地遭受尾气污染之苦,即便是晴好天气,城市上空也常是灰蒙蒙一片,污染数据与广州市不相上下;身为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市的深圳,机动车尾气污染竟然已占70%,每年排放各种有害物质达20多万吨,并且还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北京的汽车污染形势一样严重。 汽车废气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可分为气体(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醛类等)和颗粒物(碳黑、焦油的重金属等)两大类。由于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米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刺激呼吸道,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暴露人群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呼吸困难的发病率升高、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尾气中的苯类物质更是强致癌物质,会引发肺癌、甲状腺癌等。 2、治污捷径何处寻 我国目前已进入汽车社会,因尾气污染而限制汽车消费显然不是一种理性的政策选择。是否有两全之策既可享受汽车文明、又可远离尾气污染呢?提案建议,政府应该出台专项法规和相应措施并全面实施。 提案认为,我国汽车生产大部份是与国外合资的,而欧2标准欧洲国家早就开始实施,因此这一标准应该成为国家的明文规定或者汽车制造商必需遵照的政策,现有的汽车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也应有善后措施使之得以改造。因此,提案建议针对汽车污染应有强有力的治理法规,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订有关机动车排放监督管理条例,如果已在制订,管理部门在实施中则应该严格执行而绝不宽贷违规者,条例颁布后应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管理,使之成为持车者必遵的规则。 专家认为,除加快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用以减抵汽车拥有量猛增的污染威胁之外,提高油品质量是治理汽车污染源头的捷径。自从2000年7月全国推行汽油无铅化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污染,但在提高汽油品质中还有潜力可挖。一是降低硫含量。据我国石化企业的现有设备,使含硫量降低到150个PPm完全可能。含硫量降低后,可有效保证三元催化转化的净化效果。二是进一步优化汽油组分。在我国目前实行的汽油标准中,烯烃和芳烃的比例为35%和4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应大幅度降低烯烃和芳烃的比例,从而使这一硬性指标成为汽油生产部门的明文规定。三是新的动力源应该及早成为汽车新粮草,国家应加大支持这些新粮草的研究和推行力度。 3、新粮草革命遭遇尴尬 什么样的粮草可以让人们远离汽车尾气污染?国家发改委前不久会同公安部、财政部等8部委发出通知,将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从原来的5个城市扩大到9个省,这些省份将在2005年底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代替其它汽油。 据悉,乙醇添加到汽油中可以改进燃料的性能,最显著的作用是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特别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和对大气的污染。与普通的无铅汽油相比,乙醇汽油能够降低40%的尾气排放。 虽然我国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在市场上实行的是同样价格,但很多消费者对于让爱车喝酒仍然心存疑虑,由此接受者寥寥。在试点城市,不少消费者认为,与普通汽油相比,乙醇汽油在动力性上逊色,耗油量也大,并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有关专家就此指出,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的耗油量只多1%,而乙醇对动力性造成的一定影响将会在今后得到解决。此外,目前我国试点使用的这种混合燃料中乙醇和汽油的比例是1:9,这个比率不会对发动机造成任何影响。而在国外,车用乙醇汽油的浓度远远高于10%,一些国家为了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对汽车发动机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也遭遇尴尬,在此方面潜心研究多年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已宣布逐步关闭旗下的think电动汽车的生产厂,原因是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使用后亦存在污染。为此、国内外专家力图在镍氢电池和混合动力研发领域中取得突破。 相比之下,氢动力的环保优越性更胜几筹,但也同样遭遇市场化难题。资料显示,燃料电池车以氢气为能源,利用电解水的逆反向原理,通过氢和氧结合反应生成的电为动力驱动行驶。氢燃料只会产生水且可再生,故称零排放的可持续清洁能源。目前世界上汽车巨头都在研发此类汽车,但在全球范围内私人购买仍裹足不前,原因之一与其居高不下的成本和售价有直接关系。专家预计,氢燃料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有待时日。 但这并未影响我国政府发展环保动力汽车的决心。据悉,电动汽车项目已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863计划中涉及这一领域的投资亦将达8.8亿元人民币,并明确提出制造成本低于30%、油耗节损30%以上、排放降低50%以上等国标。在研发宏观节奏上,提出了区别对待电动车的整体思路:纯电动车要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初始化;混合动力车批量上马;燃料电动车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这一思路与国际发达国家的研发思路也基本吻合。 据美国AB1公司预测,2011年全球燃料电动汽车的产量将达240万辆,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3.4%;2010年将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决战年,而真正成气候可能是在2020年。据悉,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政策环境得力,资本力量呼应,技术研发支持,消费樊篱拆除,绿色奥运梦想逐步延伸,我国汽车告别吞油吐雾时代有望早日终结。
个人分类: 车辆工程|5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蓝天何处觅
nyouyou 2009-12-24 22:00
2000年8月5日,我和40几个中国学生坐着西北航空的航班杀向普林斯顿。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是个大烟囱,没人管啊,悲哀
xingfh 2009-10-21 15:47
本市机动车连续六周增长过万 私家车占八成 http://www.qianlong.com/ 2009-10-20 15:49:35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0月20日讯 (通讯员 祁琦)记者今天从市交管部门获悉,十一黄金周之后,本市机动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0月12日至10月18日的一周内,全市机动车净增近1.4万辆,平均每天增长2千辆。从9月份至今,已连续六周每周保持超万辆的增长速度。截至10月18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89.9万辆,驾驶员558万人。   据了解,近年来本市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截至目前已达到300余万辆,其中尤以私人小客车的增长最为迅猛。据统计,今年以来本市私人小客车增长占机动车增长总量的八成。在机动车迅猛增长的同时,机动车驾驶员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周呈现万余人的增幅态势。   十一过后本市出现新车购买和注册小高峰。交管部门表示,大量新手和新车短时间内的集中出现,直接带来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压力不断加大,使城区道路趋于超饱和的现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气污染!停驶全部私家车!起码单双号啊,“人”都哪里去了??
xingfh 2009-9-27 15:02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   ●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   ●肺癌取代肝癌高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   ●癌症高发折射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   ●城市和农村癌症死因差异凸显城乡差别之痛   ●过多资源用于中晚期患者治疗而忽视了预防   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   从中国人群的吸烟 流行 状况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农村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实际上是政府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     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 最新 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   其中,癌症位列首位。   2004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 目前 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   诚然,癌症患者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不无关系,因为衰老经常意味着癌症的高发。但仅仅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似乎远不足以解释癌症如此高发。实际上,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都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实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与吸烟存在很大关联的肺癌早已取代肝癌,稳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在淮河流域等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村星罗棋布,官方最新的调查也证实,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淮河流域地区的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   目前,彻底攻克癌症在科学上仍遥不可及。从国际经验来看,控制这一疾病肆虐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可惜长期以来,中国有限的癌症控制资源大多被用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癌症防治 工作 ,就更为薄弱。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中国的公共卫生政策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卫生部2003年底颁布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原则。从2005年起,卫生部启动了中央转移支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今年每个省份都将至少拥有一个试点。   此外,国家癌症中心也已得到国务院批准,即将挂牌成立,有望在今后癌症防控中扮演核心角色。   不过,中国的癌症防控力度还无法与 美国 、日本、韩国等国相比。要彻底扭转癌症增长态势,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从国家意志上,中国才刚刚站在新的起点上。   编者   上篇 癌症大国   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城乡差异等多重因素,都是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死亡率的贡献者   身边的癌症   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   今年上半年,我已经参加了三个朋友的葬礼了。两个死于胃癌,一个死于肺癌。年龄最大的只有37岁。就职于北京市建国门外一家美资企业的刘女士告诉《财经》记者。不是说只有老年人才容易得癌症么?她感慨叹息。   刘女士所讲述的,折射出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癌症已经深入了 我们 的日常生活。   两个多月前,中国卫生部就曾经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癌症死亡的红色警报,可是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今年4月29日,正值安徽阜阳等地爆发手足口病疫情期间,卫生部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以癌症(恶性肿瘤)为重点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从这次全国死因调查中,或许可以追寻到这个幽灵肆虐的些许踪迹。   自2006年6月起,卫生部和科技部开始联合组织了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   此前,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中国曾先后开展过两次以癌症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通过前两次调查,中国已经基本摸清了当时城乡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及主要原因,尤其是癌症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等。但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等官员和 专家 看来,过去十多年里,很多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沧桑巨变,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随之而变,启动新的全国性调查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采集全国160个市县2004年和2005年的居民死亡数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癌症的死亡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百三十六,即平均每10万人中,每年就有约136人死于癌症。相比之下,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死因调查中,这一数据为74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死因调查中,这一数据为108人。   根据这一统计,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恶性肿瘤)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八成以上。在城市,癌症已经占到死亡总数的25%;在农村,这一数字为21%;换句话说,平均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   目前,癌症在中国城市已经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仅次于脑血管病)。此次全国死因调查 技术 执行组组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警告说,鉴于癌症更难控制,估计今后数年内,癌症也很可能取代脑血管病,同样成为农村居民第一位死因。   肺癌元凶   从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为什么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不断上升?这或许是公众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癌症的增加,在部分程度上也是人均寿命增加带来的一个副产品。从医学上来说,这并不难理解随着人体的衰老,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的能力会下降,这就为癌变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有研究表明,约六成的癌症发生在65岁以上人口中(参见本期认识癌症)。   200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首次突破了1亿人大关,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6%。而在1982年,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还不到5%。   不过,依据同一标准的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出标准化死亡率,就可以消除人口老龄化对癌症发病率带来的影响。经过这样的调整,目前中国居民的标准化死亡率约为十万分之九十一,与30年前相比,仍然增长了两成以上。   这就意味着,老龄化时代并不是癌症增长的惟一答案。   这一点,在一些特定癌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死亡率增长最为显著的肺癌为例,30年间上升了465%;即使按照标准化死亡率来计算,也上升了261%之多!肺癌早已取代肝癌,稳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中国肺癌死亡的高峰远远没有到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告诉《财经》记者,从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来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肯定还会大幅度增加。   肺癌的发生与烟草消费有直接关联,这一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国家的健康界就得到了公认。全球范围内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八成以上的肺癌都是由吸烟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字也显示,所有的吸烟者中,有半数最终都死于与烟草直接有关的肺癌等疾病。   在中国这个全世界第一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有3.5亿烟民。此外,还有至少5亿人,在遭受瘾君子吞云吐雾制造的二手烟毒害。更为严重的是,今年5月卫生部发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青少年吸烟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国仅13岁到18岁的烟民就有约1500万人。加上近4000万尝试吸烟者,这些使得中国的禁烟运动格外任重道远。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主任彼得伯耶尔(PeterBoyle)博士也提醒说,中国在吸烟问题上,正在重走美国40多年前的老路。   早在1950年,美国男性平均每日吸烟十支,这个吸烟流行高峰一直维持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烟草侵蚀人体需要长期积累,肺癌等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高峰,通常出现在吸烟流行高峰二三十年之后。因此,1950年,在35岁至69岁这个年龄段死亡的美国男性中,因烟草导致的约占12%;而到了1990年,这一数字攀升至33%。   中国则在1992年达到成年男性平均每日吸烟十支的量,整个烟草消费高峰期至今仍在延续。而在1990年死亡的35岁至69岁中国男性中,因烟草导致的比例为12%。如果以美国为镜鉴,不难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也可能会跃升至33%。   这意味着,在这个年龄段死亡的每三位中国男性,就会有一位死于吸烟。伯耶尔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这种判断,实际上也已经得到了公共健康界的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就曾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环境杀手   大气污染、不洁净的饮用水等环境因素,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影响癌症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吸烟。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董志伟 教授 告诉《财经》记者,饮食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癌症发生诱因。   他举例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西方化趋势,城市和富裕农村中的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导致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些癌症,还与性行为和生育习惯等有关。例如,如今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大为提前,生育年龄则大为推迟,而大量雌激素的分泌会促使乳腺增生,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过去30年中,中国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几乎翻了一倍,其增长速度仅次于肺癌。即使按照标准化死亡率来计算,也增长了三成多。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更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癌症的忧虑。今年3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肿瘤学进展学术峰会上,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存环境却在进一步恶化。   以肺癌为例,除了抽烟,其高发态势与中国普遍存在的空气污染不无关系。2007年,世界银行在《中国环境污染损失》(CostofPollutioninChina)报告中明确指出,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等肺部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除了肺癌,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国农村地区胃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死亡率,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消化系统癌症的诱因与不安全、不清洁的饮用水有关。   近年来,媒体上不时可以见到有关癌症村的报道。在地表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普遍污染的淮河流域,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负责人霍岱珊对《财经》记者坦言,从他过去多年的实地考察来看,癌症村大多都分布在V类或者劣V类水流行的地区,这应该不是一种巧合。根据地表水分类标准,水质最好的为I类水,最差的为劣V类;V类或者劣V类,都是属于污染严重、基本无利用价值的水体。   或许是注意到公众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在已经完成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中,卫生部特地增加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江西省乐平市等13个媒体报道过的癌症高发地区作为被调查地区。结果发现,其中的四个地区,即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河南省浚县、河南省沈丘县和湖北省应城市的癌症死亡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在这四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癌症主要集中在食道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当然,并不是这些地区癌症整体水平都高,而是某些村落中存在聚集性。这和一些媒体的报道是相符的。他表示。   此外,职业环境污染也是可能导致癌症的一个因素。例如,科学家对云南个旧锡矿的多年研究发现,矿井中高浓度的放射性气体氡、氡的衰变分解的产物氡子体,以及含砷矿尘等,导致锡矿工人肺癌高发。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至少有20万人死于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癌症。   城乡差异之痛   农村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实际上是政府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   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中,城乡鸿沟仍然隐约浮现。   在中国城市居民的癌症死因中,肺癌占据了首要位置。农村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肝癌是最主要的癌症死因,胃癌、食管癌和子宫颈癌的死亡率也高于城市。   这种区分,或许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性不无关系。   在城市,空气污染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北京为例,超过300万辆机动车,使得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时刻在经受巨大考验;加上居民普遍有着很强的烟草消费能力,肺癌成为主角也就很容易理解。   在农村,肝癌却取而代之。   中国一度拥有上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直接影响到乙肝乃至肝癌的发病率。接种乙肝疫苗,是国际上公认的预防乙肝乃至肝癌的有效措施,但遗憾的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乙肝疫苗就已经研制成功,中国却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才将其纳入全民免疫计划。   1992年,中国开始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不过,这种接种并不是免费的,需要由单位和家庭支付费用。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儿童,接种率仍然比较低。   卫生部今年4月21日公布的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清晰地显示,就乙肝疫苗接种率而言,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   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室主任乔友林教授看来,农村肝癌的高发,实际上就是政府在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农村免疫的滞后状况,其已经和正在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农村,尤其是相对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   此外,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等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如城市。在中国,即使保守估计,农村也仍然有大约3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有些省份,虽然已经在农村推广了自来水,但水处理能力的简陋甚至缺乏,使得水质依旧无法得到保证。这些都使得中国农村地区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   除了上述因素,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不仅缺乏癌症防控的基本知识,更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来应对癌症的威胁。一旦发现癌症,动辄数万元高昂的癌症治疗费用,对这些农民家庭来说又几乎是天文数字;一些人干脆选择放弃治疗,在无奈中等待死亡。   与其选择治疗,把全家都拖死,倒不如干脆听天由命,给整个家一个活路。这种悲怆、宿命式的所谓理性选择,构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不少普通人面对癌症时最令人不忍卒视的现实图景。■   下篇 对抗癌症   在抗击癌症的战争中,中国几乎是全面溃败。曙光在哪里?   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潘家园附近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病房,常年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   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这里寄托着甚至是倾家荡产才换来的生的希望。   其实,即使对整个国家来说,对抗癌症也注定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漫长战争。   根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2006年编写的《癌症的科学与实践》,中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近千亿元,占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   但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看来,这个费用实际上被低估了。因为这个数字是按照每位病人花费2万元来估算的,而很多情况下,2万元是不够的。   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而晚期癌症往往意味着更为高昂的治疗费用、更加苦不堪言的治疗过程,以及难以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例如,中国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平均不到10%,这意味着90%以上的肺癌患者确诊之后活不过五年。   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晚期癌症的治疗,而忽视癌症的预防,其结果是在抗击癌症的战争中节节败退。   失陷的防控体系   各地肿瘤医院大多收入可观,但癌症防治的人才却流失了   中国的抗癌战争曾经取得过不错的开局。   1957年,卫生部决定建立国际医院,为外交使团人员及其家属服务。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之女李冰,被调去参与国际医院的筹备工作。李冰后来在《中国肿瘤史料》杂志上撰文回忆说,金显宅、林巧稚等专家找到她,认为癌症的严重性已逐渐突出,而外交使团的人有大病都会回各自国家治疗,不如将国际医院改为肿瘤医院。   于是,1958年,中国第一家肿瘤医院正式开张,李冰担任副院长兼总支书记。1969年,随着第一届全国肿瘤会议在天津召开,由李冰担任主任的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宣告正式成立。   1973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启动了覆盖全国8亿多人口的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已经身患癌症。研究人员打着总理的旗帜,成功地争取到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并发动了数以十万计的基层卫生人员和赤脚医生参与调查。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1979年,中国第一本恶性肿瘤地图集编辑出版。该书后来还被翻译成英文版,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某种程度上讲,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癌症防控的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教授告诉《财经》记者,当时在河南林县(现林州)、山西襄垣、江苏启东等癌症高发地区,先后建立了60多个癌症防治基地。这个时期,癌症控制的重点也并不在晚期癌症治疗,而是各种预防措施。   然而,这星星之火却未能燎原。相反,计划经济年代建立起来的癌症防控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快摇摇欲坠。   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死因调查之后,很多地区没有再进行癌症登记等工作。即使在少数保留了癌症登记的地区,其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存在问题。   今年3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肿瘤高发现场及肿瘤登记工作学术研讨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坦言,中国各地癌症防治基地的工作受到了强烈冲击,目前维持较好的现场只占三分之一,处于半瘫痪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根本无法维持。   令她感到忧虑的不仅是癌症登记的缺失。很多癌症防治基地所采取的宣传教育、危险因素研究、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等综合措施,也早已被单纯的诊疗所取代,失去了原来的属性和特色。那些维持较好的现场,经费来源也不得不主要依靠临床诊疗收费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中国肿瘤防控的发源地,肿瘤研究和预防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肿瘤医院另外有一块牌子,叫肿瘤研究所。在鼎盛时期,研究所的编制一度达到300多人。但随着医院逐渐走向市场化,而政府又缺乏相应投入,肿瘤研究所不断萎缩,目前只剩下数十人的队伍,而且在经费方面也捉襟见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癌症患者大量出现,各地肿瘤医院目前大多收入可观,但癌症防治却连人才队伍都流失了。   如果连队伍都没有了,仅仅靠一些散兵游勇,怎么去应对外敌(癌症)的入侵?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痛心疾首地对《财经》记者说。   失衡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   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曾经制定过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年至2000年)。但据《财经》记者了解,这个规划基本上属于一纸空文,在不少地方甚至没有正式下发。   在很多专家看来,当时中国各地都正忙于追求GDP增长速度,基本上无暇分神制定癌症防控等公共卫生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生命和健康常常让位于经济发展。   中国的控烟力量与反控烟力量的对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等少数专家,多年来一直为控烟奔走呼吁,依然无力阻止中国烟草行业的蒸蒸日上。   2007年,中国烟草行业产销卷烟4200万箱,同比增长5%;实现工商税利3880亿元,同比增长25%。至此,中国烟草行业实现了连续五年工商税利平均年增长20%的奇迹。   支修益教授曾经对《财经》记者自嘲说:靠我们这一小拨人,很难与烟草行业抗衡。   在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则将推行控烟等措施作为控制癌症的重要策略。今年3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肿瘤学进展学术峰会上,韩国国立癌症中心主任、教授柳槿永(YooKeun-Young)介绍说,韩国不仅推行了烟草加税措施,并利用烟草加税所得成立了健康促进基金,用于癌症等疾病的防控。   或许是借力于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2008年,中国控烟运动终于取得了有限进步。自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在医疗机构室内区域、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禁烟。   不过,中国烟草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并没有被削弱。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官商一体化,仍然固若金汤。杨功焕等专家一直呼吁,国家烟草专卖局应更名为国家烟草监督管理局,并将中国烟草总公司剥离,以切实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据悉,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已经将专家们的建议汇总上报,并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批示。但人们仍未见到官商分离成为现实。   至于烟草加税这一国际上通行的控烟措施,尽管不少专家和非政府组织都极力推进,但现阶段仍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国家烟草专卖局还在2007年推出针对低价烟的补贴措施,美其名曰让农民兄弟抽得起烟。   在杨功焕看来,正因为相对于城市人群,农民对烟草危害的健康认识不足,烟草业才会不惜提供补贴、拓展市场。这一举措,完全与中国政府已经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原则背道而驰。   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力量往往是此消彼长;当癌症防控的力量不断削弱时,引发癌症的各种危险因素就会以惊人的速度肆虐。   扭转败局的机会   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首先归功于控烟等预防措施的推行,其次是癌症的早期发现,然后才是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此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借鉴   尽管中国在抗癌战争中处于被动,扭转局面的机会仍然存在。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癌症死亡率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拐点,此后逐年下降。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董志伟教授对《财经》记者说,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首先归功于控烟等预防措施的推行,其次是癌症的早期发现,然后才是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而美国在走上这条正确道路之前,也曾将控癌希望主要寄托于治疗,为此浪费了数十年的时间,以及数以千亿计的美元。   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借鉴。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约一半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而癌症预防的成本,远远低于癌症治疗。   除了控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等措施,同样至关重要。而对于肝癌、胃癌、子宫颈癌等与感染因素有关的癌症,减少感染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途径。   实际上,通过给儿童接种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已经开始体现。根据卫生部的调查,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从1992年的约1.3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9300万人。   杨功焕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后一二十年内,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进一步推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还会减少,肝癌死亡率上升的速度估计会逐渐减缓,甚至开始下降。   此外,世界上第一种直接针对癌症的疫苗子宫颈癌疫苗,已经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在中国内地,这种疫苗上市尚需时日,且价格高达数百美元,但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研究部娜塔丽布鲁特(NatalieBroutet)博士告诉《财经》记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仍可以为今后的子宫颈癌控制提供技术选择。   早诊早治,也是控制癌症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癌症,则可以使治疗更加有效,并且减少癌症的死亡。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改善主要归功于早诊早治。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使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现于早期阶段,并得到根治。   实际上,在河南林州、山西襄垣等地区,多年来通过改用安全的饮用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营养和早诊早治等措施,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在今年4月29日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记者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也重申这说明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早诊早治试点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原则,并将早诊早治作为主要策略之一   2003年底,卫生部颁布《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这份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中国癌症基金会组织专家起草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原则,并将早诊早治作为主要策略之一。   2005年,卫生部将子宫颈癌和食管癌早诊早治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最早开展试点的包括山西襄垣、河南林州等几个地区。其中,襄垣属于子宫颈癌的高发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癌症高发的防治基地之一。   1997年,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环境医学博士学位的乔友林,加入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十年来,他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在襄垣等地开展了得到国际认可的子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与筛查方法等人群防治研究,并着手对各种防治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乔友林对《财经》记者解释说:在寻找最佳的癌症防控方案时,价格因素非常重要;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农民收入很低,根本承受不了高昂的检查和治疗费用。   乔及其合作者的初步分析表明,对于简单的醋酸染色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A/VILI),自身成本不到10元;加上宣传动员、技术开展等各种成本,平均每位妇女所需的筛查费用为35元。而大多数农村妇女愿意为子宫颈癌筛查支付25元,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匹配10元,就可以满足筛查的 资金 需求。   不过,肉眼观察方案的假阳性比较高,精确度并不高。因此,在盖茨基金会支持下,中国和印度的研究人员参与开发了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子宫颈癌快速筛查方法(CareHPV)。据介绍,这种快速筛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也比较接近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技术;而其自身成本不会超过5美元(约合35元人民币),几乎是hc2技术的十分之一。   一旦发现早期子宫颈癌,治疗也不算复杂。襄垣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马俊飞告诉《财经》记者,早期病人在该院进行手术,平均费用只需2000元。   目前,在所有癌症中,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研究得最为清楚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其预防也较少依赖社会资源的充足程度。   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董志伟教授认为:从技术条件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来看,目前真正能够在中国大面积推行早诊早治的癌症,恐怕只有子宫颈癌。子宫颈癌并不是负担最大的癌症,但如果在子宫颈癌防治上取得成功,对于其他癌症的防治具有示范意义。   今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项目经费已经达到4000多万元。这些项目得到实施后,将覆盖肝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子宫颈癌等八种重点癌症,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8个县,预计筛查人数将超过50万。   除了中央财政,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地方财政也开始对癌症早诊早治有所投入。例如,北京市今年在朝阳、西城、怀柔三个区对户籍适龄妇女开展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自愿免费筛查试点工作;2009年,这两种女性癌症的免费筛查将在该市全面推广。   当然,董志伟也提醒说,早诊早治并不是癌症防控的全部,癌症防控的首要问题应该是促成各级政府将其纳入工作计划,让政府成为行为主体。   期待癌症中心   国家癌症中心挂牌之后,估计各个省也会成立癌症中心,有时候,中央政府一个小的动作,都能带动整个癌症防控的工作   除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措施的推行,另一件将对中国癌症控制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是,国家癌症中心即将成立。   据《财经》记者了解,依托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的国家癌症中心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即将挂牌成立。   早在193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政时,美国成立了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作为美国癌症研究和资助的主要机构,NCI年度预算由国会直接批准,每年的经费预算往往高达数十亿美元。   日本也在1962年组建了国家癌症中心。目前,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已达1300多人,另有两家兼顾癌症诊疗与临床研究的医院。   韩国也不甘落后,在1996年颁布第一个癌症控制的十年规划,并于2001年成立国家癌症中心。据韩国国家癌症中心主任柳槿永介绍,韩国在2003年颁布了《癌管理法》,并于2006年进行修订。根据修订后的法案,韩国各地方政府也必须在五年之内建立癌症中心。   显然,从国际经验来看,国立癌症研究所或国家癌症中心将在一个国家的癌症控制中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向《财经》记者透露,即将成立的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工作重点,将兼顾癌症研究、预防和治疗。   无论如何,中国的癌症防控力度,短期内还无法与美国,甚至是日本、韩国这样的邻国相比。   据《财经》记者了解,即将挂牌的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也只能解决人员编制和人头费问题。要想像美国的NCI那样掌握大量的癌症科研和防治经费,还是一件极其遥远的事情。   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在国家癌症中心挂牌之后,估计各个省也会成立癌症中心,有时候,中央政府一个小的动作,都能带动整个癌症防控的工作。   在国内的一些会议上,有人希望中国也像韩国等国家那样,设定降低全部癌症死亡率的规划目标。但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董志伟教授认为,考虑到中国癌症严峻的流行态势和薄弱的防控体系,短期内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务之急,仍然是建立良性的癌症防控机制。   毕竟,中国的癌症防控刚刚起步。■   认识癌症   癌症,又名恶性肿瘤。癌症的英文名称为CANCER,与星座中巨蟹座的英文名称一样。   二者之间也确有相似之处:癌细胞通常会像螃蟹那样四处蔓延、横行无阻。   癌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如果受到各种致癌因素影响,细胞无法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产生癌细胞。   癌症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因为,人体本身的防御体系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惟有当机体受损严重、细胞内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生成癌细胞。   正因为此,当研究人员试图弄清某个致癌因素(如饮水污染)与某个地区癌症高发的具体关联时,就需要持续多年的科学数据。   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得更快。其实,癌就是一组不正常地过度增生的细胞。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生,逐渐形成被称为肿瘤的组织。这些癌细胞在人体内生命力极其强大,它们会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破坏体内的新陈代谢系统、免疫系统及正常组织。   对于人体而言,癌不是一种单一疾病,不同种类的癌症危险性往往有着很大差别。例如,皮肤癌一般可以用简单手术根治而很少复发,而肝癌、肺癌等癌症则较难医治。   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有三种。其一是手术治疗,即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有可能被癌细胞侵占的组织;其二是放射治疗,以高能量X光等照射患病部位;其三是化学治疗,即口服或注射抗癌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但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如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癌细胞,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会误伤正常细胞。因此,到目前为止,彻底治愈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梦想。   不过,在癌症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难度也不相同。通常,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癌症。   许多因素都可导致癌症生成。这些致病因素可以是个人内在的原因,如性别、年龄或基因;但大部分是外在原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少、肥胖、感染、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统计显示,通过改变这些外在致癌因素,可以预防三分之一以上的癌症。   由于癌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也很难针对某种癌症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癌症。其中,乙肝疫苗是通过减少乙肝的发病,间接地控制肝癌。目前,世界上只有一种直接针对癌症的疫苗子宫颈癌疫苗。这主要是因为子宫颈癌发病的原因相对简单,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空气污染与治理
lixuekuan 2009-6-26 15:28
这是我于2007-11-02 08:23:10在太原掘围山上拍太原市全貌,整个太原市被烟雾笼罩,只能看到二电厂那百米以上的烟囱和凉水塔。都说山西省污染严重,这张照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前几天发的太原的蓝天还有人说没有想到太原有那么好的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太原市的空气污染的治理还是很有成效的。推广集中供热(尽管比自己单位烧锅炉贵多了)、推广天然气(至今不明白山西那么多焦炉煤气不使用要使用新疆的天然气)、把城市里的烟筒全部拔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在东山和西山大量植树。 这两年太原市民的的确确感觉到了空气质量在不断地改善,蓝天多了,风沙少了。 看来只要政府下决心,什么事情也能办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冬夜,一个旅人”
eloa 2009-2-2 10:58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09-01-31 1:35 机器猫有个想去哪里都可以的任意门;现实中,飞机是任意门的半成品。三天之内,飞机以超过周身感官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载我在三个空间迅速穿梭。闭眼再睁眼,所呼吸的空气、照耀的阳光、感受的温度、听到的声响,全然不同;你会惊奇,所谓旅途都去哪里了。 第一日 山东乡间 农历月底没有月亮,夜空中星星称霸,它们仿佛被人一大把抛在极黑的衬底上,致密而且清晰。猎户腰间端正地点缀着三颗宝石,威武地将箭射向东方,晚上几次出来便能轻易追踪他东升西落的脚步;有的星星闪烁不定,像含了泪的眼不停眨动,好让泪水不要掉下来;猛然抬头,目光也许会巧遇一颗从天顶迸发的流星,刹那间在苍穹上划过小半个弧后壮丽消失;午夜,灯都熄了,点亮指星笔,一道绿莹莹的激光便嗖地一下直插遥远的天际,好像漆黑天地间一座坚定的桥。 清晨,在母猪肚子饿的抗议声中慢慢醒来;从啾啾啾的叫声中能大体判断出窗外麻雀群的规模,不一会儿,似乎又听到它们呼啦一下飞散了。 坐在热烘烘的炕上用面捏出一条圣虫:顶着一身软刺,吐着小枣的舌头,瞪着黑豆的对眼儿,嘴里和尾巴尖献上5分钱财礼,面带微笑,却被迫蹲在巨大的黑锅里去蒸胖了。撒一把花生壳到锅下的灶膛,火焰呼地一下闪亮灶膛浓缩了自然的循环过程,各种植物尸体不一会儿就将化作膛灰、二氧化碳以及热量,重回大自然的怀抱。 裹好大衣将自己投入风中。在高树伸向天空的枝桠顶端,蓝天一览无遗,视野没有阻拦。密密麻麻的草棍在断壁残垣间横七竖八地交织,在这些枯枝上想象一些拥挤、但同时仔细镶嵌的绿叶子,眼前便出现盛夏时节的繁荣。墙角捆着一蓬蓬牵牛花,捻开黯淡枯黄的果壳,饱满的种子蹦跳出来。健壮的月季有着比大拇指还粗的茎杆,都现出健康的赭红色,刺还精神抖擞地挺立,守护那早已干瘪的红果子。歪在碎石上的柿子又黑又小,一半尸首不知去处,肥胖多汁的它们曾在秋天重重砸落,皮肉四溅,种子才得以在这干燥的冬天暴露出来。只有冬小麦绿得惹眼,安然趴在地皮上,被吊在光秃树干上的萎靡的稻草人守护着。 不论夜晚还是白天,天气预报都通过与你零距离的天地强行呈现给你,无需去特别关注。 静谧的冬日,失去了绿叶的遮掩,展露无遗的还有形形色色的生活副产品花里胡哨的塑料袋别无选择地加入传统生活垃圾的行列,却不能同样有效地人间蒸发,而是化作永不消逝的饰品招摇在河道两岸。花生的覆膜曾在有生之年为保护果实大展身手,如今却在翻过的土下半遮半掩,也许会在万物复苏的时节进入小动物的肠胃或纳入河流的身躯。需要闭眼想象的是农药和除草剂,它们中绝大部分不能着陆于人们所期望的目的地,已经徒劳地被土地吞没 在生活状态相对朴素的地方,自然将人们施予她的一切统统咽下,消化全倚仗自身的净化能力。于是土地的不可见的污染便比在城市中更令人触目惊心。在我们通常认为健康纯净的乡间,它们所占的分量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它们是中国那1/10遭受污染的耕地的平凡一分子。没有法律和高科技的帮助,你仿佛能感觉到大自然的肠胃在艰难地蠕动。 第二日 北京 除夕这天,商店里的小牛红内裤看到眼花缭乱;桌上的山珍海味直吃到消化不良;蓝天上的风筝争先恐后,像一枚枚精子;私家车由于一三五喝啤酒的走,二四六喝白酒的走,放假在家。 到了午夜,五颜六色的烟花绽放在楼宇之间,在黑色夜空的映衬下耀眼极了。自己也用香烟去点燃二踢脚和礼花。沮丧随着噼里啪啦的巨响释放出去,人们忘记了寒风凛冽,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叫;炮竹寿终正寝,仿佛同时为所有的糟糕事画上了句号,来年一切从头再来。 燃尽的盒子被人们从小路和庭院中央拖到路边的垃圾车旁码放好,以免吓到过往的行人。明天,会有专人将它们收走,烧掉或埋在我们视野不可能及的地方。 记得二十年前过春节,地上总会铺满被炸得碎尸万段的红纸,空气中闻起来像火药;不知现在是炮竹质量好了,还是燃放数量不够,使劲嗅嗅,却不再有儿时熟悉的气息,只能闻到嘴里诱人的香烟味道。 早上,街上的空气质量报告牌继续用高深莫测的数字劝你今天适宜出行、适宜运动、适宜洗车总之,空气质量良好。 尽管这些量化的结果令人信心倍增,北京还总是逃不过挑剔的目光。奥运的时候,《纽约时报》将北京空气污染超过WHO规定安全上限5倍的事实昭告天下;一位外国摄影师用一组静物照片震惊了西方:犄角旮旯,旧机动车被尘土覆盖,调皮的孩子用手指在上边画出稀奇古怪的图画。尽管我们有种种借口,这在北京确实不是稀世景象,毕竟,世界末日一样的沙尘暴还不是遥远的记忆。 从小在北京长大,我对北京有着令人发指的喜爱与宽容,以至于宁愿自欺欺人地念她的好。我看到,北京的街道上跑着3800辆天然气公共汽车,是世界城市之最;虽有形式主义之嫌,但以奥运为契机,城市及周边多了数十万棵树;新的地铁线路开通,旧的出租车停运 事后诸葛的补救措施总是有滞后性的,我们也许还需继续品尝二十年前种下的苦果,但今日所做的一点点努力也会在未来得到回报吧。 第三日 芝加哥近郊 茫然地睁开惺忪的睡眼,从机舱电子地图上得知自己正在淡淡夜色中接近美利坚。 不禁想起四年前初来美国那个凌晨,从西海岸向东飞往芝加哥。左手边狭小的窗口中展现出北部天空巨大的星斗,小熊座的勺瓣儿一直延伸并沉没在黑暗的地平线;突然,视野中出现了街道纵横交织的城市,如同硕大耀眼的金色蜘蛛网在平坦的大地上急速铺展开来,让星空瞬间黯然失色这像美国大片一样的景象同起飞处的宁静北京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反差,在那个寂寞的夜带给我一阵悲怆之情。一个、两个、三个,下一个蜘蛛网总是更大,最大的这个无疑是芝加哥了!我乘坐的飞机就要像小虫一样撞向蜘蛛网内部去,此时,地表高大建筑和巨大广告牌的细节愈发明晰 今日却有云,明天怕又要下雪。 路面被雪盖了很久,仍然很白;走过雪化之处,裤腿上只留下浅浅的水印,没有泥;用力呼吸洁净的空气,呼吸道感染的我不想咳嗽;天地间一片亮红,是城市之光在缺少尘埃的空气中反复转折的结果,将每个角落照得灿烂无比,到哪里都不会摔跤。 这样亮的天上一如既往地看不到星星,找不出晴朗或者阴霾的依据,人在这座城市中会忘记了看星空的习惯;树木却取而代之,密布着星星一样的灯泡,这些植物由于不辨白天和黑夜而常年失眠,美丽得令人心疼。 街道上高楼闪光,摧残着鸟儿的眼睛和神经,使它们以每年上百万只的数量在此撞死;楼里不开灯也是亮的,但实际上即使白天也灯火通明包括商业广告、工业和生活在内的照明系统消耗着美国十分之一的能源,令人怀疑采光是否已成为建筑业一个落伍的概念。 我站在高高的路灯下,身下没有轮廓清晰的长影子,它的个性已被这座城市所吞没。紧紧闭上眼,强烈的光却恣意穿透我薄薄的眼皮,给记忆中胶南的星空和北京礼花绽放的夜都涂上了浑浊的黄色背景,让我无法还原出它们的真实景象。一阵恐慌袭来,我怎么来到了离家如此遥远的地方。 和土地那不可见的污染对应,光污染是最可见的污染,为了换来生活设施的极度便利,这是人们付出的代价。 从前年开始,悉尼发起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号召人们在一年的那一时刻将灯熄灭,芝加哥以城市的名义积极响应,想必那时从空中俯瞰,会有令人震惊的效果吧。不过,一小时过后,生活即辉煌如常。 未来也许会有任意门,那时,穿梭于这样三个空间时所受到的震动,不知是否将比今日还大。 也许我们都会更有钱,每个人都懂得更多知识除此之外,希望那时土地已经解毒,乡间的植物还能在晚上关灯安睡;希望那时的北京空气清新,却不用成为今日的芝加哥。
个人分类: 环境|1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季不可忽视的室内空气污染
liym 2008-11-13 22:05
到今天为止,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冬季供暖期,在寒冷的冬天,暖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想这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室内的空气温度了,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天气转冷,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也变得更加严重。 相信在冬天我们每个人都会减少许多室外的活动,同时室内活动的时间相对就增多了。由于冬天大家都闭门闭窗保暖,通风换气的机会减少,就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相对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一般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生物活性粒子污染物和气态化学污染物三种。其中可吸入颗粒能长时间悬浮并被人体呼吸系统吸入,它除了携带细菌、病毒等生物活性污染物外,还是多种致癌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生物活性粒子有细菌、病毒、花粉等,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元凶。据资料显示,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高出室外5至10倍。因此,冬季在防寒保暖的同时,更应警惕室内空气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 要预防室内空气污染也有许多方法,首先要做好室内空气的检测。如果我们在房间内,问到异味,或者发生呼吸道系统不适,或者经常出现胸闷、过敏等症状,就要留心是否房间存在室内污染严重的问题。 其次每天开窗换气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据调查,冬季居室的最佳温度为18℃-25℃,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湿度最好保持在45%-65%之间。在北方,供暖后明显感觉室内很干燥,最好摆上一盆清水,或通过洒水、拖地等办法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另外还可以在室内养殖一些能够净化室内环境污染的植物,如吊兰等,既能美化净化室内环境,又能调节空气湿度。还有其他什么有用的植物,我就不知道了,大家可以查查资料。 第三,天气晴好无风时,我们还是应该到户外做适量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减少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另外,人多的公共场所也是冬季室内环境污染严重的场所,最好不要长时间在里面逗留。比如网吧、商场之类的地方。 还有更多既科学又省事的方法就留给大家开发了。再就是有些装有空调或者用老式燃煤炉取暖的家庭,更应该注意室内的空气污染,那可比单纯装暖气的房间要污染大多了。 如果您觉的我说的这些对您多少还有点帮助,那就请投票支持我一下,谢谢! 点此投票 本文引用的一些数据来自中国健康网
3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季供暖对城市空气污染有显著影响
liym 2008-11-10 20:50
随着冬季的来临, 11 月 6 日 我国北方各大城市也全面开始了长达 4 个半月的冬季统一供热。我国的供热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天然气,二是燃煤。而后一种是主要的供热方式。大量的燃煤对空气污染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今年冬天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供热价格也大幅度提高,导致许多人不愿用暖气,而打算采用老式铁炉采暖,或者电暖,而前一种方式将进一步增加空气的污染度。 最近这几天细心的市民就会明显感觉到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比前几天下降了不少,每天阴霾天气能持续到中午 12 点。兰州市是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冬季,空气污染指数一直位居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前列。 兰州的空气污染由来已久,这和兰州的地形和重工业城市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兰州市是黄河贯穿而过的唯一的城市,处于黄河河谷之中,沿黄河两岸分布,四周是相对高度 200 600 米 的大山,是个葫芦状的典型河谷盆地,由于被大山包裹,又干旱少雨,空气水平、垂直流通均受阻,污染气体难以扩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再加上人为因素,共同造成了兰州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每年的 12 月和转年的 1 月,是兰州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日子。 兰州冬季主要的污染物有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由于燃煤和工业排放,造成了兰州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采暖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增加有显著作用。最近每天清晨出门,空气中总是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所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戴口罩了。 什么时候能还兰州曾经的蓝天白云,任重而道远啊! 感谢您的关注 请点次投票支持我 谢谢
708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