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闲聊“天”
热度 2 fdc1947 2016-5-21 08:04
昨天、今天的天是什么意思?天然就是自然吗?古人说过天人合一吗?什么是天人感应?请看下面的对话 闲聊“天” 老温:你好! 老华:你好!前几天,科学网上关于“科学素质基准”的讨论文章不少,现在基本上平静下来了。网上的热门话题总是几天就换一个, 其实,对于“基准”这样的问题,科学网还是应当多深入讨论一下的 。 老温:意见差不多都摆在那里了。这个“基准”是弄得太粗糙了一些,许多人在一起弄一个看上去很浅显而实际上并不很容易的工程,专家们不放在心上,拿总的人水平又有限,所以漏洞百出也就难免了。而所谓征求意见,被征求的恐怕又多不是行家,所以许多问题并未看出来。如今公布了,这才有几位认真的专家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还是很有道理的。 老华:专家也是老百姓。老百姓提出意见,领导是不是听那是另一回事了。不过,有些问题,在知识分子中也还是有些争议的。比如,基准说,天人合一是古代唯物论,有专家反对。但天人合一是不是唯物论的问题,也有人支持,很多人搞不清楚。说人要和自然和谐,这不就是天人合一吗? 老温: 说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和谐,恐怕是把今人最先进的思想,强加到古人头上去 了。 老华:此话怎讲? 老温:这个说来话长了。我们还要从头说起,前两天有一篇文章《孔子说“天”》,你看了吧? 老华:看了。里面说到天字有两种最基本的含义, 一个是我们的头顶和头顶上的那个物质的天,另一个是老天爷,即万物主宰者,那是有意志的神 。 老温:是,正是这两种基本意思。 老华:我看字典上还有好些其他意思呢! 老温:那都是这两个基本意思派生出来的。当然,这个分法是我们今天来分析古人说天时的两种不同的基本含义。 老华:都是这个两种?那我请教你, 今天、明天的天 怎么讲? 老温:那当然是物质的天。古人看到,晚上“天”黑了,到了又亮了的时候,那就是又一“天”。这就是今天明天的天。这与说今日、明日中的“日”是一样的逻辑。 老华:还有 天冷、天热 中的天? 老温:这与“天”气有关,冷热都与人们周围的气有关,所以称 天气 ,这自然是指物质的天。天的还有一些用法是与“上方”、头顶有关的,例如,书本的最上方称 天头 ,人的头骨上部称 天灵盖 等等。这些都是指物质的天。 另一方面,在古人的用语中,“天”的许多用法是老天爷有关的,就像《孔子说“天”》里面所指出的,孔子用到天的地方大多数都是指老天爷。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孔子说“天”》里面所说天的两种含义是如今我们的分析,是从今天我们的知识去分析古人思维的出发点。古人才不管那些, 古人(至少是绝大多数古人)都认为,天既是物质的,又有精神意志。天生万物,天就是万物的主宰。或者说,天就是老天爷,老天爷就是天 (当然,物质、精神、老天爷、天老爷、天爷爷等等都是后人的说法,我们这里只是说话方便才用它)。古人一般不会去分辨这两者。 老华: 天赋、天才 这些词中的天好像与老天爷有关了。 老温:那当然,所谓天赋那就是“天”赋予的才能,天才就是有这种天赋才能的人。这里的天当然是指主宰者、造物主。 老华:天然呢? 天然 不就是自然吗? 老温:从今天的含义说,天然就是自然。但是从字义细细的想一想,这两个词的来历并不同。用今天的话说,“然”就是“这样”,所谓 自然就是自己这样的 ,而 天然是天让它这样的 。所以,天然一词中的天最初的来源仍然是神。 老华:这样想想也对。那 天生 的“天”也应当就是老天爷。 老温:对了,有些事情不能从今天我们受到的科学教育而想当然地臆测古人。我们已经习惯了天生的就是自然形成的这种思想,而古人用“天生”这两个字就是“天”“生成”的。 老华:那 天理、天性 等词中间的天字,严格地说也不应当作物质的天讲? 老温:是。像 暴殄天物、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等词汇中的天字,也是这样,都应当理解为是老天爷,而不是物质的天。 老华:那不是迷信嘛? 老温:就是迷信啊,古人就是迷信。现在的字典上、书籍上,为了避免宣传迷信之嫌,或者是自己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已经习惯了,因此用“天然的”、“本来如此”、“生来就是”等来解释这些词,这对现代人当然不算错,但是,并没有讲出古人的本来意思。 老华:那像 天网恢恢、天道酬勤、天随人愿、天作之合 、惊若天人 这些词汇中的天字那就比较好理解,但是老天爷的意思了。但是,这样说,也是我们如今的分析。 老温:正是。古人不管那些, 所谓天的两种含义,一个是物质的天,一个是有意志的天神,那都是我们分析的结果。古人认为那是一回事情 。 老华: 那天人合一到底应当怎样讲 ? 老温:我读书不算多,但是,在我读过的这些书里,我还真不知道是哪一位古人说过“天人合一”这样的话呢? 老华:你别拐弯抹角了,你 索性说古人没有说过“天人合一”得了 。 老温:我们总是要给自己的话留有一点余地嘛。我认为 ,所谓“天人合一”不过是近代、现代人的一种观点。然后加到古人的头上,说古人就是这样的观点。 老华:那天人合一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 老温:可能是一位近代著名学者,他说古人有天人合一的传统,然后大家附和了这位学者的话,都说是古人的传统。但这个还只能我们私下说,我还没有完全确凿的证据,只算一个猜测吧。 总之,说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并不是古人的传统。古人的传统是司马迁所说的“ 究天人之际 ”,也就是要弄清楚“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人们试图弄清楚这些关系,下了不少功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比司马迁年长三十多岁的董仲舒提出来的 “天人感应” 。 老华:那么说,你认为古人的传统是天人感应?那个董仲舒就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位大儒吧?你还得给我说说,什么是天人感应? 老温:你还记得《孔子说“天”》中引用的《论语》中最后一篇里的第一句话吧:“ 尧曰:‘咨!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 这句话总的意思是说:‘ 啧啧!你这位舜啊! 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 。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 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 ’ 。 ” 这就是所谓 天命 。历代的天子都是得到了天命的,所以人们称“真命天子”。但是,上天也在不断地观察天子的言行,考察其得失。如果哪个政策不对,违反的上天的意志,上天就会警告他。如果一再不听警告,就要撤销对他的天命,换一个“天子”,这就叫做“ 革命 ”,革就是改、换。 老华:原来革命最早是这个意思。那么,怎么警告?没有看见上天还发警告通知书的。 老温:上天自有他的办法,比如,天灾。 老华:天灾?水旱灾害、火灾、地震? 老温:对了,古人认为,那就是上天的警告。所以叫 天灾 。 老华:哦,我们小时候吃饭,不让掉米粒,米粒掉桌子上也要捡起来吃了。说浪费粮食要“ 天打 ” (被雷打)的。干了什么大的坏事情,就是要“ 天火烧 ” 的(引起大火灾,把家里房子烧了)。这可真是老百姓的传统了。谁最早想出来这样的事情? 老温:古人早就这样认为,例如在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中庸》中就说“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这是很有名的一段话。(当然,古代也有个别人不同意的。)到了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就把它系统化了,用他的原话,称之为“ 天人之应 ”。 古人很相信这些,你看汉代的历史,宰相跟走马灯似的,常常被换掉,甚至被杀掉(或下令自杀)。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哪里地震了,哪里有天灾了,哪里着火了,就有人上书,说是因为某某政策或某某做法成问题,上天发怒了,要追查责任。皇帝总是没有责任的,于是乎宰相或者其他什么官员就倒霉了。 老华:哦,是这样的! 老温:所以《汉书》上就专门有《五行志》来记录历史上的这些灾异,并且与当时的“人事”去作对比,这就是所谓天人之应。自从《汉书》开了这个头之后,历代正史都有《五行志》。只有最后一个《清史稿》,接触了一点西方思想了。所以改个名,称《灾异志》,但是也声明,它的意思与《明史·五行志》一样。 然而,这毕竟是迷信的事情,哪里能够把每一次天灾都和人事对起来?对不起来的。所以,后人就说“ 天道远,人道迩,逐事而比之,必有验有不验 。 ”怎么办呢?他们的办法就是学孔子写《春秋》那样,“ 纪异而说不书 ”,就是把这些灾异记录下来,却不再去与“人事”一一对应,但是“ 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无。 ”历代《五行志》上都是这样说的。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什么叫传统?传统不是今天什么人随便一说就是传统的。您看,从《汉书》到《晋书》、《隋书》、新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历代正史都样记载那个时代的“灾异”,以待圣人来好好地解释,也就是所谓“ 穷天人之际 ”。一代一代传下来,两千年一直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传统。 老华:听你这样一说,这“天人之应”才真的是传统。我看这种传统虽然客观上的作用并不能都算坏,可决计不能算唯物论。 老温:哈!这是你说的啊! 老华:我们只是随便聊天嘛。 老温:真正的聊“天”了。不早了,该回家了。 老华:再见! 老温:再见!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3529 次阅读|4 个评论
孔子说“天”——唯物还是唯心
热度 5 fdc1947 2016-5-12 07:50
孔子说“天”——唯物还是唯心 中国人说天,可以用“天”这个字来会意。“天”下面是一个大,那是一个人的象形,上面一横,那是会意在人头顶之上的。所以《说文解字》说出了古人理解的这个字:“颠也,至高无上。”颠就是头顶。从头顶一直高到无穷远处,都是天,或者这样理解:头顶上的东西(即天),它是至高无上的。 古人是怎么看天的,他们到底认为天是什么?我们不妨做一个小样本的调查。《论语》是中国古人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现存于世的最古老的书籍之一。《论语》主要内容是“孔子语录”,另外还记录了孔子的事迹和孔子学生的部分言论。这本书中关于“天”的看法,应当可以作为春秋时期人们对天看法的代表。 古人大多数词都是单字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但是,也已经有了一些两个字的词, 天下 就是一个例子。天下本来表示天的下面,那就是地面上。后来就成了一个词,表示所有的地方。中国古人认为他们居住在世界的中心,是谓中国。天下对于古代中国人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 古人又认为天是天下万物的主宰,也就是“上帝”。世间一切,无论是四时寒暑、雷电风雨、草木禽兽、人间社会都由天来主宰,天决定一切事物的命运。他委派了一个人来管理天下,这个人被说成是天的儿子,这就又形成一个固定的词, 天子 。(上帝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就是天帝,是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把“上帝”用来翻译他们的God,那是后话。) 天下和天子两个词中间的天,正好是 天字的两种最常用的用法,一个是自然界的天,另一个是表示一切事物主宰者的天 。 在《论语》中,除了“天下”和“天子”两个固定的词之外,提到天的地方一共还有24处。我们顺着书中出现的次序,逐一开列如下: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这个万物主宰者给人设下的命运。这里的天显然是指主宰者。 2.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 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 获罪于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罪了老天爷。 3.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古代官吏在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的以木为舌的铜铃,这里说,天下无道已久,老天爷将以孔夫子为宣扬正道的人。 4.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天道,就是上天制定的正道,这里的天,也是指万物主宰者。 5.6.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天厌之!天厌之 !” “ 天厌之”,这里是罚咒了,略相当于后代小民百姓所说的“天打五雷轰”。 7. 子曰:“ 天生德于予 ,桓魋其如予何?” “ 天生德于予 ”,上天给了我好的德性。意思很清楚,显然指主宰者。 8.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 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 “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就是效法,天为大,尧效法天。这里的“天”作两种解释都可以,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的天,也可以解释为老天爷,都通。 9.10.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 天之将丧斯文也”,如果老天爷要消灭这些文化;“天之未丧斯文也”,如果老天爷不想消灭这些文化,这里的两个天都是指老天爷。 11.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 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 “固天纵之将圣”,本来就是上天让他(孔子)成为圣人。 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 欺天乎 ?” “ 欺天乎”,欺骗老天爷吗? 13.14. 颜渊死。子曰:“噫! 天丧予!天丧予 !” “ 天丧予”,老天爷要我的命啊!重复地说,极度伤心。 1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 “ 富贵在天”,富贵由天定,很清楚就是指主宰者。 16.17.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 不怨天 ,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 “ 不怨天”、“知我者其天乎”,两个天都是指主宰者。 18.19.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这里两个都是天命,上天之命,老天爷的命令。 20.21.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 “ 天何言哉?”,天说过什么话?从“百物生焉”可以看出,天仍然是指主宰者。 22. 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就像不能一阶一阶地走上天一样,这里的天是自然的天。 23.24. 尧曰:“咨!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 这句话总的意思是说: “ 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 ”。话 中间有两个天字,都是上天、老天爷的意思。 上面一共24处说到了天,其中真正指自然界的“天”只有一处,即子贡所说的从台阶上走到天上去,最多可以再加一处,即孔子所说的天最大,尧效法之(这句话有二义性,两种理解均可)。剩下22处毫无疑问都把天作为万物主宰者。 用近百年来流行的话,这24处说到的天,只有一次是“唯物”的,剩下的都是“唯心”的。看来,说古人处理天人之间的关系是“唯物论的”这样的“基准”,在《论语》中好像并不合适。 提起传统文化,第一号的大人物非孔子莫属。《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最集中、最可靠的表述。传说中孔子所说的话,不计其数,其中许多是别人造出来的(如《庄子》、《列子》等著作中的孔子言论),唯有《论语》中的言论最为可靠。上面所说的那么多话,其中17处是孔子的话,所以,本文题为《孔子说“天”》大概不应当被认为是“标题党”吧。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828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吹毛求疵”说“基准”
热度 14 fdc1947 2016-5-5 08:22
“吹毛求疵”说“基准” 最近,人们对于科技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议论很多,有指出其“硬伤”的,也有指“指出其硬伤者”为“吹毛求疵”的,也有说“这事儿不重要”从而不必认真的,总之,众说纷纭,很是热闹。 我的看法是,靠发布一个《基准》,确实不能对于它能够推动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寄予太大的希望。但是,既然要发布,那么就应当弄得像个样子,即使是面子工程,也要面皮上光光滑滑、没有什么脓疮,脸面上才好看。当然,倘若大面上能够亮得过去,我们也不必去细究,不必去吹开它的毛,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疵点。但是,如今脸面上疤疤癞癞的东西实在不少,已经不很像样子,实质性的毛病也不少,“健康状况”不佳,那就不妨索性“吹毛求疵”一番,把那些小疵点也都检查一遍,看看那些疵点是不是会“癌变”。 既然只是“吹毛求疵”,我们就先不管它总的内容取舍,只是顺着这132点,一点一点地看看,并不加以分类整理。我看到了至少有如下十四处大大小小的毛病: (一)基准的第(5)点,表述具有二义性: (5)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这句话究竟是想说要让大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还是想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写“基准”能够使人有二义性的理解,这一条至少在语言表述上不好。除此之外, 更麻烦的是 ,无论两种理解中的哪一种目前都会使仅仅接受了学校教育的人感到有些困难,因为,目前学校的教育并没有提到过这些。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就应当告诉大家, “中华优秀文化”对 发展科学 起过什么重要作用,我们的数、理、化、天、地、生教科书上的哪些科学原理、哪些重要定理、定律是由“中华优秀文化”所发现,然后传告全世界并使主流科学界接受和承认的。 如果是第二种理解,那就要说明,为什么“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了解了哪些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会或者将会“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希望今后的大中小学教科书和研究生教材中,能够加进去这些“重要内容”,不然,如今知道的人实在不多。单凭这第(5)条,能够得到满意答案的人恐怕不会多。 (二)第(9)条的语言表达也有问题。 (9) 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条到底要我们“知道”些什么?如果仅仅从句法上来看,现在这样的表述,“知道”只能够管到第一个逗号前面的“观念”一词,但是,这样一来,这句话从意思上来说就不通了,因为“知道某某观念”是“什么什么方法论”说不通。如果要想让“知道”管到句末,那就应当把两个逗号都去掉,成了“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这样有54个字的长长的而不容易理解的一句话。当然,可以想别的办法改写这句话,但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至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大家已经提出来很多看法。这个问题太大,超出了“疵”的范围,也不是写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足够写一篇文章。所以这里先暂且不论。 (三)第(20)点,“农医天算”是一个生造的简写词,不应该出现在这样正规的文件中。 (四)第(26)点,“知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大气臭氧层损耗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气候变化是地球上的正常现象 ,气候永远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也不一定有危害。只有气候的异常变化才可能成问题,所以,这里至少要加上“异常”二字。 (五)第(30)点,“知道核电站事故、核废料的放射性等危害是可控的”,此句缺少条件,即要“科学应对”或者“正确应对”才能够使危害可控。 (六)第(33)点,“对尚不能用科学理论解释的自然现象不迷信、不盲从”,此句话还是语言不通。我们一般只说“对错误的领导,我们不应盲从”,“对错误的观点不盲从”,没有说“对某某自然现象不盲从”的。 (七)第45点,“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这个大概是所有人都承认的,只是有人认为对一般人而言,知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就够了,“所有”两个字放在这里也可以。孰不知,问题就在这“所有”两个字之上,如果换上“普通”或“一般”还好一些,“所有”就不对了。 “基准”可以而且应当通俗,但不能错误 。 (八)第(48)点,“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 力只是自然界万物运 动 状态变化的原因 ,而不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这一点,许多人已经正确地指出来了。 可是,还有一些人不服气,他们可能会问“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不是力又是什么? 回答很简单: 运动是物质的最根本的性质,它没有“因”,没有也不需要有“原因”。 只有运动状态的改变才有原因。 所以,本点所述不是一个小的错误,而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九)第(49)点,“太阳光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 这一点,错就错在作者错用了“单色光”这个词。“单色光”是有确定含义的物理术语,即“具有确定频率(或波长)的光”。在一般意义上的同一种颜色如 红色的光,是由波长从620-750nm之间的许许多多种单色光所构成的。 这句话可以通俗地改为“太阳光主要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 (十)第(55)点,“知道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元素及分类”。 这又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什么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 即使在前面“化学”这个大标题下,也没有说“基本元素”这样的术语的,这是外行话 。另外,即使是化学家,也很少能够把所有的化学元素都搞得清清楚楚的。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知道地球上存在的主要化学元素及其分类”,那还差不多,既简单又明了。 (十一)第(60)条,“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日,形成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形成四季更迭;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伴有月圆月缺。” 这一条给它开个玩笑,“上纲上线”一下,它有违法的嫌疑:它违反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 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根据我国现行的历法,即每年规定为均为十二个月,这个“月”已经失去了月亮绕地球公转的意义了,这一点应当予以说明。 (十二)第(78) 点,“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随性别、体重、活动以及生活习惯而不同”。 这里只说了性别、体重等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却恰恰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年龄。比如,如今检查出癌症的患病率增加,寿命的增长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认识年龄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对于公民健康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 (十三)第(87) 点,“了解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疗手段,与西医相比各有优势。” “西医”是一个俗称,并不科学。正式的称呼应当是现代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一条 :“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 ,这才 是正规而准确的说法。另外,这里也应当用“中医药等传统医药”这样的称呼,以包括蒙医药、藏医药等传统医药。 实际上,让普通的人民群众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孰优孰劣,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真正需要做的是使传统医药事业现代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十四)第(90) 点,“掌握饮用水、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鉴别日常食品卫生质量的能力。” 首先,饮用水是食品的一种,食品的定义中包含了饮用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九款就是说饮用水的问题。其次,食品安全就包括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食品安全标准的第五、第六两款就说了食品的卫生标准。把部分和整体相并列,如说“女人和人的健康”一样,是不通的。 如果要强调食品中的饮用水,强调食品安全中的食品卫生,那就应当用另外的说法了。 以上指出的十四个问题,有大有小,照例都是不应当出现的。实际上,还有许多更小的“疵点”。我们仔细读一读、看一看,那132点中,语句不通顺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的,还可以找到不少。这说明《基准》的制定者和发布者要么是水平太低,要么是工作态度有问题。一个堂堂科技部,搞一个《基准》,却弄成了这副模样,实在令人遗憾。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5978 次阅读|29 个评论
征求意见的“公告”不应当只是走走过场
热度 16 fdc1947 2016-5-3 07:58
征求意见的“公告”不应当只是走走过场 4 月18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下发了“ 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 ”,要求大家“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城乡劳动者、部队官兵、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等学习;各级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社会团体等要组织《基准》学习和培训活动”。对此,有人认为只是表面文章,也有人认为这并不重要,不必较真。我认为,这毕竟可以算中国科学普及事业的一件大事。虽然不能指望它能够使社会公民的科学素质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如果做得好,总可以对于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多多少少起到一些推动作用。我们每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也都应当为此做出我们的一份努力。当然,如果做得不好,“基准”定的不好,或者大家都不当一回事,那就很难说了。 正如许多科学工作者正确地指出的,这次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中间还是有不少表述不当甚至错误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可否认的。我只举一个例子:基准第45点“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其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这样的表述显然不正确。有人用普通公民不必要知道“暗物质”之类为理由为之辩护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不说过于“高大上”的,就说如今谁都应当知道的物质——电子(如今有几个人不知道电子的?),就不是由原子组成的。何况“基准”又要求公众“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第59点),难道可以让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去“大爆炸”抑或炸出来的就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所以,指出这样的错误之处,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理所当然,作为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看到文件上有这样的谬误而不加指出,任其“误人子弟”,那才真是“枉为人师”,白吃人民的粮食。对于科技部来说, 好事就要好好地去做,做得尽可能完美一点,既然叫“基准”,那就更加要搞得准一点,不可马马虎虎 。 很遗憾,这样的硬伤,在下发的《基准》中,还有好些,本文不想在这里细数。本文想说的是,像这样明显的基础性错误,为什么会出现在最后已经定稿的这样严肃的文件中? 把科学道理表述得既通俗易懂又不出一点儿错误本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这次“基准”中出现这么多问题,除了文件起草者本身的知识受限和能力不够之外,我看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听取在科学研究和学校教学第一线工作的科学家和教师们的意见。 有人立即会说:科技部办公厅曾经发出过“关于公开征求对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意见的公告”,要求大家在2015年10月26-31日之内把意见提出来?谁让你不提?当时不提,现在又瞎嚷嚷! 问题就在这里。文件的起草者是不是真的想征求大家的意见,还是只是不得不走个过场,实际上在心里却认为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用征求大家意见吗? 我们都是在大学或研究所第一线正在做或者曾经做过教师或研究工作者的人。我请问,有几个在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会每天或每星期去浏览科技部网站的?一线的工作人员整天忙自己的科研、教学,如果要有与自己有关的项目申请或其他评议等等,都会由单位(学校或研究所)的有关处室发下来通知,然后才到某部的网站去查看一下。要有时间,浏览一下各大门户网站看看国内外新闻,倒是有的,但这是属于业余的休闲了。这是如今的现实,我看也是将来很长时期的现实。 以为我在我网站上挂出来了,征求过意见了,你不提意见就是没有意见,我这样做真的就能够得到第一线科学家、教师的指正了,这只是自欺欺人之谈。实际上 ,不让或者没有让真正关心这种事情的人看到的“公告”只是“白告” ,只是官僚主义者或者混日子的官员的“和尚撞钟”。 如果真想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就应当广泛宣传自己的公告。但是,2015年10月26日的“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意见的公告”似乎并没有在其他媒体上进行过宣传。用如今的“百度”或“搜狗”等搜索工具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当时没有看到多少媒体当时转载了该“公告”。人民、新华、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各大网站似乎都没有这样的消息,更不要说重要的纸质媒体了。我相信,如果真要是宣传自己的重要公告,要想让“有用的人”看到自己的公告,对于科技部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这件事使我想起同样是国家部委的教育部,也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关于“泸州医学院”改名的征求意见的“公告”,也是只在教育部网站上挂了几天,而时值春节,学校放假,与之最相关的四川大学方面也一无所知。最后,木已成舟了。再搞行政复议,弄得泸州医学院方面很被动,不但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相信也造成了人力、财力方面的巨大浪费。 诚心想征求意见的公告,一定要有关人士知道。在如今通讯这样便利的条件下,是很容易做到了事情。如上面所说的教育部关于学校改名的公告,利益攸关方无非是各个大学,让一个工作人员把每一个类似的公告转给各个大学,只是动一动手指,一分钟不到的事情。 所谓国家机关应当服务于大家,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 科技部真要征求对《基准》的意见,想做好这项工作,本来是很容易的事情。把公告好好宣传一下,对科技部来说并不困难。另外,国家有这么多院士、资深院士,科技部手上还有那么庞大的专家库,科技部可以非常容易地联系到这些人。如果事先让大家知道这个事情,好好地征求意见,就不会出那么多不应当有的错误。 总而言之,科技部的这件事情应当给我们的国家机关敲一个警钟, 征求意见要诚心诚意,“公告”就要真正让大家知道,不要只是走走过场 。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705 次阅读|28 个评论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事件 折射 什么?
热度 2 张能立 2016-4-28 16:07
最近,科技部 制定的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 “基准”),引起了 许多 中国 科学家 强烈地 质疑 和 批评,不少 媒体 也加入了 质疑 和 批评 大军。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事件 是 当代 中国 现代化 进程 之中 一件 非常 典型的 事件。那么,这个 事件 折射出 什么的 呢? 1. 官员 和 相当 数量的 “专家”(政府 人才库),基本 科学 素养 没有。因为,居然 被 伽利略 推翻的 错误 观点 “力 是 物体 运动的 原因” ,借 堂堂 中华 人民 共和国的 科技部 和 宣传部 这样大的 牌头的 认知 “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 ,通过 这份 “基准” 又重新 堂而皇之 登上 紫禁城的 “头条”。 2. 官员 和 相当 数量的 “专家”,在比铁还铁的 事实 面前,没有 认错的 态度 和 勇气。如此 多的 低级 错误,在众多 中国 科学家 联名 公开 质疑 和 批评后,科技部 和 宣传部,选择 装聋作哑。 3. 纠正 官员 和 相当 数量的 “专家”的 认知 错误 相当地 困难,这些 认知 错误,还以 行政 命令 成千上万倍地 被放大。因为,这份 “基准”,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党委宣传部,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各人民团体” 遵照 这个 “基准” 广泛 宣传。 4. 正是 权力者 乱作为,没有 意识到 权力 再大,也大不过 科学 真理,导致 权力者 本身 沦为 笑料 。因为,“基准” 事件 发生后,相应的 官员 和 “专家” 没有 勇气 承认 错误,因 互联网 传播 效应,网民们 视为 笑料,进行 围观。 5. 基于 上述 众多 原因,导致 政府的 威权 和 公信力 进一步 降低。 6. 各种 失灵 是 new state。politics,economic,education and popular science etc 统统 失灵。
个人分类: 时评|1820 次阅读|4 个评论
何去何从,面临争议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热度 14 fqng1008 2016-4-28 09:09
4 月18日,科技部网站发出“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文件的信息类别显示,这是一份规范性文件。通知指出,《基准》是科技部等20个部门参加制定的,旨在建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部队官兵、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学习。 然而,没有料到的是,来自中科院和高校的八名科学家在科学网和“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上联合署名撰文,指出《基准》存在一些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改正,将会对我国的科普工作造成严重损害,呼吁对《基准》进行进一步的审议和修改。这些科学家分别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交大、中山大学等单位,职称都是研究员、教授,有些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是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 八位科学家在文章中详细列举了《基准》中三类不妥当之处: 1. 某些条目存在错误或不准确、不严谨之处,共4条。如第48条中“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科学家们指出:“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力是维持万物运动的原因。然而从伽利略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这是错误的说法,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基准》第45条: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科学家认为这一条不够准确。说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可以的,但并非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现代天文观测表明,当前宇宙中的大部分重子物质(普通物质)是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其中原子核与电子是分离开的,而非以原子形式存在。因此,仅就已知的物质而言,也不能说“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更何况,现代宇宙学认为由原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总密度的百分之五左右,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但几乎可以肯定它们不是由我们所知的原子组成的。 2. 《基准》某些说法本身存在很大争议,远非学术界的共识,甚至与现代科学认识有明显的冲突。如《基准》第9条说: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但科学家认为,这些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是否就可以完全归为唯物论的思想?比如,对“天人合一”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在历史上“天人感应”论是“天人合一”理论的重要内容,而它有着明显的迷信色彩。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内容并非现代科学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中并没有现实意义。相反,许多现代迷信和伪科学正打着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幌子。作为现代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应能识别这些迷信,而不宜笼统地把这些内容作为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更不应该把这些内容作为科学。 3. 《基准》有些内容是日常生产、生活应该具备的常识或技能,但其中许多内容与一般所说的科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似不宜全部纳入科学素养。例如《基准》19条,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交通工具;第22条,具备基本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与设备等。 而且,《科学网》等媒体也相继提出来很多问题,作为“十年磨一剑”的产物,对比研究稿、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基准》是越搞越不靠谱。有媒体称《基准》编排很奇怪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定者一定要跟着2006年国务院文件《科学素质纲要》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施郁则撰文推测,之所以发生一系列失误进入《基准》这样的系统性问题,可能是因为有关部门有一个误会,以为“自然辩证法”等相关专业就是指导科学普及的对口专业。施郁称,他本人不认同“哲学可以指导科学”的说法。面对科学界的质疑,《基准》的推行和实施是仍然继续,还是进一步评审,或是改为科学团体发布,目前不得而知。 此外,署名为“龙科多”的作者撰文《中国科学素质基准,和美国的有什么不同》认为:美国也有很多科学素养标准,这些标准往往来自不同的民间社团。其中著名的如“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和“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for Science Literacy),两者都是非盈利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编制的。 而由官方出台这样一份文件,要给科学素养的标准一个统一口径,其难度就太大了。现在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科学素质基准”的专家本身也要被科普,说明了科普的难度之高,责任之大,也说明了用指导性的文件来统摄科普工作这件事需要反思。 他指出:这样一份文件有多难?首先要处理好“领土”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与“统一”问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然后要处理好“外交”问题(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等),最后要确定“建设”问题(科学大厦的基石是哪些,与公民的关系是怎样),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给中国公民一个科学的基本地图。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更需要“智慧”。没错,智慧不同于科学。就拿“领土”问题来说,卡尔·波普尔将可证伪性视为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而费耶阿本德辩称在科学和非科学之间做明确的划分是不可能的;说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波普尔想把社会科学中的历史规律从科学领域扫地出门,而费耶阿本德将历史主义学派推向极端。查尔默斯可以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中给波普尔和费耶阿本德不同的章节,但一份“科学素质基准”显然不能这样写。 …… 我们无法“纯净的”、“科学的”讨论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终究是人的素质,是社会的素质,要考虑意识形态,要结合国情。而作为官方文件如何取舍,就是将作者们摆到了非要选立场的纠结位置。 这样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哲学立场的争论上,也不可能仅仅用科学内部的知识来解决,解决“领土”问题要依赖“政治智慧”,把科学介绍给大众,给科学一张名片,还需要“营销智慧”。 写作的困难可想而知,这份文件由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等20个部门参加制定,作者们的背景不同,面向的科普对象又有不同层次。因而,处处可以看到内容的纠结与矛盾。我们在“基准”中看到了“世界是物质的”这样的唯物色彩的话语,也看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有意识形态烙印的内容,还看到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 那么,美国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以始于1985年(那一年哈雷彗星回归)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All Americans)为例,这份文件定义了科学素养并列出了一些有效教学原则,专家们希望尽量不使用技术词汇,也不涉及细节,用连贯的散文来联系和架构科学中的基本思想。 从章节安排中可见,其内容强调了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的联系,重点推荐美国人学习关注的领域如下: 科学的性质, 包括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调查的方法、科学事业的本质。 数学的性质, 描述理论和应用数学的创新过程。 技术的性质, 检查技术是如何扩展我们改变世界的能力的,以及我们对技术一定的权衡。 物理环境, 关于宇宙的内容与结构的基本思想(天文尺度、地球尺度和微观尺度),宇宙似乎运作的物理规律。 生存环境, 划定生物如何活动、如何相互影响、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事实和思想。 人类, 讨论了作为生物系统典范的人类生物学。人类社会讨论了个体与群体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过程。 人类创造的世界, 回顾了人类如何通过关键领域的技术塑造和控制世界的原则。 数学世界, 给出了基本的数学思想,特别是那些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有实际应用的,发挥了关键作用的。 历史视野, 用十个特殊例子从历史角度描绘科学事业的发展。 共同主题, 呈现打通、贯穿数学、科学和技术的通用概念,如系统和模型。 思维习惯, 描述了对科学素养来说必要的态度、技能和思维方式。 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公布 今天,中国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全国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确定的科普工作任务,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等20个部门参加制定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 《基准》是指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标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基准》共有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每条基准下列出了相应的基准点,对基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基准点(132个)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3 、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 (10)具备求真、质疑、实证的科学精神,知道科学技术研究应具备好奇心、善于观察、诚实的基本要素。 (11)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2)对拟成为实验对象的人,要充分告知本人或其利益相关者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 4 、具有创新意识,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 (13)知道创新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求新意识,崇尚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问题。 (14)知道技术创新是提升个人和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15)尊重知识产权,具有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意识;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16)了解技术标准和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技术创新对标准和品牌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具有品牌保护意识。 (17)关注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 (18)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知道“基因工程”、“干细胞”、“纳米材料”、“热核聚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高新技术。 5 、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19)知道解决技术问题经常需要新的科学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常常会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0)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农医天算以及近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21)知道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而且常常超过了设计的初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22)知道技术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群或者在不同的时间,都可能是不同的。 (23)对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决策能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并理性表达意见。 6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24)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5)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上,不仅全球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也是相互关联的。 (26)知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大气臭氧层损耗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7)知道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恢复被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 7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资源。 (28)知道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9)知道地球的人口承载力是有限的;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知道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是不可再生的,具有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和节约物质资源、能源意识。 (30)知道开发和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知道核电站事故、核废料的放射性等危害是可控的。 (31)了解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堆放,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排放;节约使用各种材料,少用一次性用品;了解建筑节能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8 、崇尚科学,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能力。 (32)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检验科学真伪的重要手段。 (33)知道解释自然现象要依靠科学理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对尚不能用科学理论解释的自然现象不迷信、不盲从。 (34)知道信息可能受发布者的背景和意图影响,具有初步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9 、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 (35)关注与生活和工作相关知识和信息,具有通过图书、报刊和网络等途径检索、收集所需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6)知道原始信息与二手信息的区别,知道通过调查、访谈和查阅原始文献等方式可以获取原始信息。 (37)具有初步加工整理所获的信息,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中的能力。 (38)具有利用多种学习途径终身学习的意识。 10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39)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借助数量的计算或估算来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40)掌握米、千克、秒等基本国际计量单位及其与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 (41)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并能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能根据统计数据和图表进行相关分析,做出判断。 (4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 (44)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必然现象和偶然现象,解决问题讲究规律性,避免盲目性。 11 、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45)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6)区分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并能用它们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知道常见物质固、液、气三态变化的条件。 (4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8)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能描述牛顿力学定律,能用它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49)知道太阳光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认识太阳光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50)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了解成像原理。 (51)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的基本知识,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法。 (5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总量保持不变。 12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53)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的影响。 (54)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性质,并能列举其用途。 (55)知道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元素及分类。 (56)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只改变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57)能识别金属和非金属,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知道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58)能说出一些重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能说明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并能用它们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简单现象。 13 、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 (59)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恒星,宇宙由大量星系构成的;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 (60)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日,形成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形成四季更迭;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伴有月圆月缺。 (61)能够识别北斗七星,了解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天文现象。 14 、掌握基本的地球科学和地理知识。 (62)知道固体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各向异性产生各种力,造成自然灾害。 (63)知道地球表层是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接的层面,它构成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地球环境。 (64)知道地球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百分比,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 (65)知道我国主要地貌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行政区划及主要邻国,能说出主要山脉和水系。 (66)知道天气是指短时段内的冷热、干湿、晴雨等大气状态,气候是指多年气温、降水等大气的一般状态;看懂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67)知道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方式不断运动,形成水循环;知道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15 、了解生命现象、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68)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69)知道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与微生物,识别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70)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是由早期物种进化而来,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71)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知道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72)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 (73)了解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抵制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 (74)知道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16 、了解人体生理知识。 (75)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生理现象,知道心、肝、肺、胃、肾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生理功能。 (76)知道人体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知道自己的血型。 (77)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和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 (78)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随性别、体重、活动以及生活习惯而不同。 17 、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 (79)具有对疾病以预防为主、及时就医的意识。 (80)能正确使用体温计、体重计、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具,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81)知道蚊虫叮咬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治疗措施;知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可能感染人体,导致疾病;知道污水和粪便处理、动植物检疫等公共卫生防疫和检测措施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82)知道常见传染病(如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突发性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的特点及相关预防、急救措施。 (83)了解常见职业病的基本知识,能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 (84)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基本特征,知道预防、调适的基本方法。 (85)知道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服药,了解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常识。 (86)知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知道对自身有过敏性的药物。 (87)了解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疗手段,与西医相比各有优势。 (88)知道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远离毒品。 18 、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89)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90)掌握饮用水、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鉴别日常食品卫生质量的能力。 (91)知道食物中毒的特点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92)知道吸烟、过量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93)知道适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94)知道保护眼睛、爱护牙齿等的重要性,养成爱牙护眼的好习惯。 (95)知道作息不规律等对健康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9 、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交通工具。 (96)了解基本交通规则和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以及交通事故的救援方法。 (97)能正确使用自行车等日常家用交通工具,定期对交通工具进行维修和保养。 (98)了解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汽车、轨道交通、火车、飞机、轮船等) 的安全规则。 20 、掌握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 (99)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初步掌握触电的防范和急救的基本技能。 (100)安全使用燃气器具,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 (101)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如电磁炉、微波炉、热水器、洗衣机、电风扇、空调、冰箱、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等。 21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02)能分辨和选择食用常见农产品。 (103)知道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规律与相关知识。 (104)知道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 (105) 农业生产者应掌握正确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化肥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106)了解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知道去除水果、蔬菜残留农药的方法。 22 、具备基本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与设备。 (107)在本职工作中遵循行业中关于生产或服务的技术标准或规范。 (108)能正确操作或使用本职工作有关的工具或设备。 (109)注意生产工具的使用年限,知道保养可以使生产工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延长使用年限,能根据用户手册规定的程序,对生产工具进行诸如清洗、加油、调节等保养。 (110)能使用常用工具来诊断生产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并能及时维修。 (111)能尝试通过工作方法和流程的优化与改进来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劳动效率。 23 、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遵守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12)生产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自学履行岗位职责。 (113)在劳动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和操作手册。 (114)了解工作环境与场所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应急措施,自觉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15)知道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易燃或爆炸品、激光等安全标志。 (116)知道生产中爆炸、工伤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一旦事故发生,能自我保护,并及时报警。 (117)了解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道清洁生产标准和相关措施,具有监督污染环境、安全生产、运输等的社会责任。 24 、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 (118)了解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掌握常见消防工具的使用和在火灾中逃生自救的一般方法。 (119)了解溺水、异物堵塞气管等紧急事件的基本急救方法。 (120)选择环保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和避免苯、甲醛、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的危害。 (121)了解有害气体泄漏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方法。 (122)了解犬、猫、蛇等动物咬伤的基本急救方法。 25 、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123)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知道本地区常见自然灾害。 (124)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台风、雷电、沙尘暴、海啸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应急避险方法。 (125)能够应对主要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26 、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26)知道大气和海洋等水体容纳废物和环境自净的能力有限,知道人类污染物排放速度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速度。 (127)知道大气污染的类型、污染源与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知道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的含义。 (128)自觉地保护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知道污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水体。不往水体中丢弃、倾倒废弃物。 (129)知道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不乱倒垃圾。 (130)保护耕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懂得合理利用草场、林场资源,防止过度放牧,知道应该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 (131)知道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沿海地区海水倒灌;选用节水生产技术和生活器具,知道合理利用雨水、中水,关注公共场合用水的查漏塞流。 (132)具有保护海洋的意识,知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6967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